小学美术课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美术课中审美能力的培养摘要:我从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感受美、在现实生活中认识美、鉴赏美、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美等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

关键词:小学生;美术课;审美能力;培养

审美能力是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小学美术的始终,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很重要的技能。无论是美术的不同表现角度和不同人物特点都可以帮助和启发同学的创作思路,特别选择了表现能力有一定差异的学生作品,尽可能地帮助教师激发同学们的创作欲望。审美能力的高低对学好美术起到的作用极为重要,也是后续学习的基础。

一、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生活。“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缺少的是发现。”但是小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不注意观察,无法发现生活中的美。利用电教媒体的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等特点设计生动优美的画面,让学生从中发现美。逼真的屏幕图像将教师用语言和教具难以描绘的问题进行了形象化的处理,大大地简化了教师在课堂上费事劳神的重复机械劳动,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油然而生,十分专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二、重视师生关系与审美个性的培养

(一)美的课堂氛围的建立

课堂氛围是指班级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如在乡村少年宫的教学,拘谨的程度、灵活性、结构、焦虑、教师的控制、主动性以及激励作用等。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审美型师生关系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和谐,易言之,美的课堂氛围应该是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生活于其中能够感受到愉快和满足。因此,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建立一种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使每个个体置身其中都能感觉到轻松和自然,为此,教师要做到以下两点。

1.指导与合作

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要在深入熟悉和掌握学生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的基础上理解他们,包括他们是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兴趣爱好、思维方式、认知水平和行为习惯等,在此基础上,同他们建立一种合作关系,让他们时刻感觉到教师是在同他们一道学习,共同进步。

2.教学氛围

从教师所承担的社会角色来看,教师要体现国家对学生教育的总体目标要求,即包含着社会对个体的指令般的制约。但是,从教学过程的特殊性上来看,教师又要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要以人格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正确

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动的关系,并注意发扬教学民主,努力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二)美的师表

所谓美的师表,即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人格的美。从德育(道德教育)的角度看,师表之美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三方面:(1)充分发挥教育主体的德育潜能。(2)改善教育与道德教育的效能。(3)使学生的品质得到质的飞跃。

三、体验审美乐趣

美需要情感为中介,教育教学也需要情感为纽带,这种纽带首先由教师向学生提供。审美的乐趣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拥有欣赏的眼光。在剪纸制作的过程中让自己能够尝试做有用途的剪纸画,并能够说出各种剪纸画的特点。在这样的过程中,学习制作剪纸画的方法,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和审美感受能力。

四、以情促教,美化心灵

在教育教学中,学生对物体形和色彩的掌握存在着差异,这时候教师就要不厌其烦的对有差异的学生进行辅导,从简单的形抓起,鼓励他们画简单的物体,让学生从中找到对美术的好感。如画单个物体(苹果、桃子等)等学生对简单的物体画熟练以后,我叫他们画组合画,比如画一个苹果,再从苹果中画门、窗户等,添加点小人、动物的装饰,让学生知道如何画组合画。对待构图学生经常会忘记,教师要反

复强调说明。对学生有了一定的美术功底后,培养他们对美术课中的审美能力。进一步感受到美术丰富多样的表现性,更加关注对美术文化的学习。美化自己的环境。以情促教还要求教师要善于跟学生家长合作,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校环境、家庭环境,逐步地培养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使得审美能力得以提高的同时增强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充分地体现出了小学美术课程的价值。拿一张生活中的风景照片,让学生懂得如何感受、体验从美术角度分析一张图片,对待图片的角度及选景是摄影者的一大问题,这就要从美术的构图来把握。这样更能发现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认识到美术无处不在,并感受美术与生活的联系。

五、审美能力的培养

如何提高审美能力?最重要就是在正确审美观的指导下。在美术审美实践中锻炼提高。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各种教学途径,全方位地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那些美好的记忆以艺术手段呈现出来,逐步提升学生的审美观。如对节日的装饰的欣赏,学生会有对装饰的感受不同他们的欣赏角度也就不同了。这就是审美创造性的充分体现。学生通过审美创造、发现、彰显了美。在这种意义上,对美的欣赏也是一种创造,在对美的欣赏中也提高了主体的审美创作能力。

审美意识和能力将是伴随学生一生,对学生进行审美

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在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等方面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教学情境,可通过多种途径,如课件、图画、音乐、幻灯、制作图片等多媒体手段,将学生引入教材所提供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情感和兴趣。

六、教师正确鼓励和指导学生提高审美能力

新课改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美术绘画和审美能力的培养需要顾及每一位学生,不能只注重少数好学生。教师可让全班同学从绘画中由少到多,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对物体的形及色彩的合理搭配。随着绘画量的扩大,可以逐渐增加审美内容,提高审美能力。教师应该多采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图文并茂与一体化,创设具体、生动的教学环境。当然每个班总有跟不上进度的或家庭特殊的学生,作为美术老师的我只能因材施教,个别辅导,寻找出这些学生没有掌握的形及颜色的把握,最终实现自己对绘画的兴趣及审美能力的培养。

我国近代美学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我们要紧密结合新课程的实施,创造性的运用蔡元培教育思想来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