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绩效考核结果合理分布
为何绩效考核评分要成正态分布

为何绩效考核评分要成正态分布绩效考核评分是企业管理中重要的一环,也是衡量员工工作表现和绩效的重要指标。
在评分过程中,正态分布是一种常用的评分方式。
为什么绩效考核评分要成正态分布?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统计学基础正态分布又称高斯分布,是概率统计学上的一种常用分布函数。
正态分布具有“钟形曲线”图像,它将所有数据都分布在曲线中央,而离中心越远的数据越少。
绩效考核评分的正态分布,反映了大多数员工的绩效分数分布集中在中等水平,少数员工的分数集中在高低两端。
二、科学性和公正性对公司来说,成绩优异的员工表明他们能够以高效和精确的方式完成他们的工作任务,这在业务、客户服务和对公司目标达成至关重要的诸多方面中必不可少。
而正态分布的评分方式,能够对员工的表现进行数量化的衡量和比较,从而获得科学和客观的评分结果,保证了评价的公正性。
三、借助分数的可读性正态分布绩效评分可以使得得分分布的范围更广,将员工表现分数量化,使得员工绩效评分的对比更容易和直观,同时,也可以帮助企业更强大的辨别不同评分的员工之间的差异,从而更好的面对员工的工作任务。
四、符合员工的心理需求作为一种员工的绩效评估体系,正态分布不仅考虑员工的工作表现,而也关注员工积极性和心理需求的平衡。
正态分布的评分方式,在评分结果的分布上标注了每个员工的表现和绩效水平,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评论并寻求改进,也能让员工看到自己所在的绩效分数占比,更有据可依的进行自我检讨,从而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正确的工作心态。
总之,在进行员工评分的过程中,正态分布是一种非常常见和实用的评分方式。
正态分布使得评分结果更具有科学性、可读性和客观性,并且考虑到员工的心理需求平衡,使得绩效评分结果符合实际情况,更能促进员工的个人成长和企业的发展。
用“差额分布法”让绩效考核结果合理分布

用“差额分布法”让绩效考核结果合理分布随着公司日益扩大规模,员工人数逐渐增多,绩效考核成为许多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
然而,由于绩效考核缺乏科学性,以及存在许多主观因素,导致绩效考核结果并不准确。
差额分布法作为一种重要的绩效考核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实现绩效考核的精准分配,因此被越来越多的公司所采用。
一、差额分布法简介差额分布法是一种基于正态分布的绩效考核方法。
具体而言,差额分布法将绩效得分划分为若干次数类别,根据统计数据计算出每个得分类别所占的比例,然后按照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来计算每个得分类别的得分区间,最终实现绩效得分的合理分布。
举个例子,某公司有100名员工,要进行年度绩效考核,考核标准为满分100分。
首先,该公司将绩效得分划分为5个类别,分别是A、B、C、D、E。
然后,根据公司历史的绩效得分数据,计算出每个得分类别所占的比例,如下表所示:得分类别| 所占比例A | 10%B | 20%C | 30%D | 20%E | 20%接着,利用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计算出每个得分类别的得分范围和对应的分数段,如下表所示:得分类别| 得分范围(分)| 概率密度函数A | 90-100 | 1.00B | 70-90 | 0.84C | 50-70 | 0.50D | 30-50 | 0.16E | 10-30 | 0.02最终,根据员工的绩效表现,可以将他们的得分映射到相应的得分类别,并根据概率密度函数计算出合理的绩效得分区间。
二、差额分布法优劣分析与其他绩效考核方法相比,差额分布法具有以下优点:1.精确性高。
差额分布法基于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准确地描述了绩效得分的分布规律和概率分布,因此绩效得分的分配更加精准,减少了主观因素的干扰。
2.公正性高。
差额分布法采用了客观的评估标准和统计数据,避免了主观性评估的风险,实现了绩效评估的公正性。
3.能满足复杂考核需求。
差额分布法不仅适用于简单的绩效考核,还适用于包含多个绩效指标的复杂考核,而且适应性较强,适用于不同规模企业的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如何运用强制分布法

绩效考核如何运用强制分布法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中,绩效结果的排序是最常遇到的问题。
在排序上,通常存在两种方式,一是非强制分布,即根据绩效考核出来的分数直接进行员工排序,确定赏罚名单;二是强制分布法,即考核结果的运用并不完全依据绩效考核得分进行,而是按照正态分布的规律,先确定好各等级在被评价员工总数所占的比例,然后按照每个员工绩效的优劣程度,强制列入其中的一定等级,再根据员工所在的不同等级进行赏罚。
在国内外优秀企业里,执行强制分布法最有效的应该是美国的GE公司。
GE前任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凭借该规律,绘制出了著名的“活力曲线”。
按照业绩以及潜力,将员工分成ABC三类,三类的比例为:A类20%;B类70%;C 类10%。
对A类这20%的员工,韦尔奇采用的是“奖励奖励再奖励”的方法,提高工资、股票期权以及职务晋升。
对于B类员工,也根据情况,确认其贡献,并提高工资。
但是,对于C类员工,不仅没有奖励,还要从企业中淘汰出去。
在实际工作中,两种分布方法都有使用的实例,但各有其优缺点。
非强制分布法能够直接体现考核人对被考核人的评价的结果,有利于员工绩效的促进和反馈,但在绩效考核人不够强势和公平的情况下,也容易出现绩效结果集中偏高的问题,不利于高绩效员工的激励和公司总体薪酬成本的控制。
强制分布法恰恰相反,强制分布的要求,有利于控制公司的总体薪酬成本,但往往也会被员工理解为公司强制把员工分为三六九等,而遭到抵制。
那么究竟应该在什么情况下采用强制分布法呢?应该说,在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下,如果每个考核人都能够公正公平合理的评价被考核人的绩效,考核结果都能够直观正确的反映被考核人的表现,强制分布法其实是完全没有必要采用的。
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绩效考核执行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考核结果的偏差。
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考核人对绩效体系的运用还不够熟练。
这种现象通常存在于刚刚引进绩效管理的企业,大家还没有形成正确的绩效管理习惯,计划和考核指标设定都存在偏差,导致绩效考核结果不能有效体现员工业绩。
教师绩效工资考核分配方案

教师绩效工资考核分配方案一、考核指标与权重设置1.教学工作业绩(权重50%)教学工作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是评价教师工作的核心指标之一、教学工作业绩的考核指标包括教学效果、教育教学与创新、师德师风等方面。
2.科研成果(权重20%)科研是教师进一步提升自身水平和知识更新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教学水平和服务学生的有效手段。
科研成果的考核指标包括科研项目、科研论文、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
3.学生评价(权重15%)学生评价是对教师教学工作的直观反映,是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学生评价考核指标包括学生满意度、学习成绩提升情况、学生反馈等方面。
4.教师培养与发展(权重10%)教师培养与发展是评价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关注程度和能力提升的重要指标。
教师培养与发展考核指标包括参与培训、继续教育、教师技能提升等方面。
5.学校管理与服务(权重5%)学校管理与服务是评价教师对学校管理和服务的态度和能力的重要依据。
学校管理与服务考核指标包括教务管理、学生管理、社会服务等方面。
二、考核等级与工资调整根据以上考核指标的评分,在每个指标上设置不同的等级,如A、B、C、D等,对应不同的分数范围。
然后,根据各项指标的权重计算每个教师的总得分,进一步按得分进行等级划分。
根据绩效等级,对教师的工资调整分为四个等级:1.A等级:绩效优秀,工资调整在原基础工资上增加5%-10%。
2.B等级:绩效良好,工资调整在原基础工资上增加3%-5%。
3.C等级:绩效一般,工资调整在原基础工资上维持不变。
4.D等级:绩效较差,工资调整在原基础工资上减少3%。
同时,对A等级的教师进行额外奖励,奖励形式可以是一次性奖金、培训资格提升、学术交流机会等。
三、考核实施与结果公示考核实施采取定期评估的方式,每年进行一次全面考核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公示。
评价结果以个体为单位进行汇总,并针对每个教师进行反馈和指导。
学校可以设立教师绩效考核专门的工作小组,由校领导、教务处、学科带头人等组成,负责考核实施和评价结果公示。
年度绩效强制分布管理制度

年度绩效强制分布管理制度
年度绩效强制分布管理制度是一种将员工的绩效结果按照预定的比例分配到不同等级的管理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基于正态分布原理,即将员工的绩效表现分为几个等级,每个等级对应一定比例的员工。
以下是年度绩效强制分布管理制度的基本要素:
1. 等级设定:首先,企业需要设定绩效等级,例如A、B、C、D 等级,并为每个等级分配相应的比例。
例如,A级可能占10%,B级占40%,C级占30%,D级占20%。
2. 绩效评估:根据公司的绩效考核标准,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评估。
评估通常包括员工的工作成果、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团队合作等多个方面。
3. 强制分布:在绩效评估完成后,根据预定的比例将员工的绩效结果分配到相应的等级。
这意味着,无论员工的实际表现如何,都必须按照这个比例分配到某个等级。
4. 激励与惩罚:通常,绩效等级与员工的激励(如奖金、晋升机会等)和惩罚(如工资调整、职位调整等)直接相关。
等级越高的员工,通常能获得更高的激励;而等级较低的员工,可能面临一定的惩罚。
5. 反馈与改进:强制分布管理制度也要求企业为员工提供绩效反馈,并鼓励员工根据反馈进行自我改进。
6. 公平性与透明性:为了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和公正性,企业需要确保绩效评估标准和过程的公平性和透明性,让员工了解评估的标
准和依据。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强制分布管理制度在某些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也存在一些争议。
主要争议在于,这种方法是否能够真正客观、公正地评价员工的绩效,以及是否能够促进员工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因此,企业在实施这种制度时,需要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并不断完善和调整。
如何解决绩效考核中的强制分布问题?

如何解决绩效考核中的强制分布问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
当年作为咨询顾问,给⼈家设计过绩效考核⽅案,⼀般情况下,追求的是逻辑的严谨性,较少关注⽅案的实⽤性与落地的便利性,这也是⽬前咨询的通病。
现如今,我已经不再是咨询顾问,思考问题的⾓度和⽅式也不⼀样了。
考虑的往往都是⽐较实际的、现实⼯作中遇到的问题,其中之⼀便是绩效考核中的强制分布问题。
下列⼏类事还是挺有代表性的,⼈民群众的智慧还是相当强⼤的,所谓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姐姐是这么说的:现在式部门内部的同事做强制分布,我觉得不合理,应该在整个公司范围内进⾏强排,但要是对公司整体进⾏强制分布,还有⼿松收紧的问题,那么后果往往是导致分数的通货膨胀,使强排的结果有失公允。
这姐姐说的也是有道理的,如果以公司为整体进⾏强排,⾸先解决的便是⼿松收紧的问题。
但话⼜说回来了,标准即使定的再详细,也会存在⼿松收紧的问题,那怎么解决呢。
在实践中的操作⽅式往往如下,求出各个部门的平均分,然后将各个部门的同事的绩效考核得分,除以各个部门的平均分,得到各位同事的系数,以这个系数为基础按⽐例进⾏强制分布,往往是可⾏的。
在这种处理⽅式之中,各个部门的平均分往往代表着⼿松收紧的程度。
我们部门就3个⼈,怎么进⾏强制分布呢?是否每个⽉都得出现待改进员⼯呢?是的,⼈数较少时,进⾏强排是有⼀定的难度的,但⼯作还得做,怎么办呢。
⾸先,得把绩效等级为待改进或者不合格看成是⼀个管理的⼿段或者⼯具,好似⼀个尚⽅宝剑,随时有可能落下来,时时警惕员⼯,当员⼯出现⼯作失误或者态度有问题时,可以进⾏警醒。
其次,可以进⾏次数累积,部门内3个⼈,每年12个⽉,则绩效考核出现36⼈*次,如果待改进的⽐例为10%,则全年需出现3.6次待改进,即4次。
关于强排,在实践中还有⼀种智慧的处理⽅法,即将绩效强排与控编结合在⼀起。
对于⼤多数管理者来说,强排是⼀件痛苦的事,但有的公司规定“⼋上七下”,即部门⼈员⼤于8个,必须按照⽐例没有申报待改进员⼯,如果部门员⼯⼩于8⼈,每⽉可不申报待改进员⼯,这样的话,各部门领导都尽可能将部门⼈数控制在7⼈或以内,这也不失为⼀个好办法。
绩效考核结果分析与绩效改进

绩效考核结果分析与绩效改进绩效考核是组织中评估员工工作表现的重要工具,对于实现组织目标、提高员工工作效能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对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绩效改进策略,以期帮助组织更好地利用绩效考核的结果,提升员工绩效与组织绩效。
一、绩效考核结果分析1. 绩效得分分布通过统计绩效考核结果,分析绩效得分的分布情况。
可以采用等级划分法,将绩效得分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以了解员工整体绩效表现。
通过对得分分布的分析,可以判断员工整体绩效的水平,并发现绩效亮点和短板。
2. 绩效评语分析绩效评语是对员工工作表现的文字评价,可以在绩效考核结果中加以分析。
通过对绩效评语的关键词和描述方式进行统计,可以发现员工优势和不足之处。
例如,评价词汇中常出现的“积极主动”、“责任心强”等,说明员工在工作中较为出色;而出现“缺乏沟通”、“时间管理不佳”等词汇,则表明员工在某些方面需要改进。
3. 绩效考核指标分析绩效考核通常有多个指标,不同指标对员工绩效的评估有不同的权重和影响。
通过对各个指标的得分进行分析,可以判断员工在各个方面的工作能力和表现。
同时,结合指标得分的分布情况,可以发现各个指标中的亮点和薄弱环节。
二、绩效改进策略1. 奖励与激励针对表现出色的员工,在绩效考核结果中获得高得分的员工,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激励措施,如晋升、加薪、奖金等。
这不仅是对员工的肯定和鼓励,也会激发其他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整体绩效水平。
2. 培训与发展通过对绩效考核结果中低得分员工的分析,可以确定他们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与发展计划。
例如,针对沟通能力较弱的员工可以组织相关培训课程,帮助他们提升沟通技巧;对于时间管理不佳的员工,可以提供时间管理的指导和实践机会。
通过培训与发展,帮助员工修正不足,提高绩效表现。
3. 绩效反馈与倡导绩效反馈是建立在绩效考核结果基础上的关键环节,对于员工改进绩效具有重要意义。
组织应该向员工清晰、准确地传达绩效考核结果,同时给予积极的建议和反馈。
绩效考核等级需要强制分布

绩效考核等级需要强制分布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各位同事,大家下午好:我们说,对于每一个企业,他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企业都有一个发展的方向,当我们需要监控这个方向、而不是放任自流的时候,我们就需要一种制度,这种制度就是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是当前众多企业考核员工和分支机构的一种重要管理方法。
企业为了实现生产经营目的,利用诸如:目标考核法,360度考核法,BSC(平衡计分卡法)等等方法得出一个相对公平的考核结果,来如实评价我们每个员工在工作中的业绩、能力、态度,及个人品德等方面。
【首先,我们来看两个例子吧。
M公司对员工进行了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中有10%的人优秀,85%的人合格,而5%的人不合格,优秀的人员将多发50%的奖金,合格人员仅有20%,不合格人员则没有奖金。
王某是该公司的管理人员,周某是普通员工,但他们两关系比较好,此次考评中周某由于在该公司表现平平,所以为合格人员,但是某天和王某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周某说能不能把我评到优秀中去啊,你看公司优秀的人员有100多人,多我一个也没什么事嘛。
结果在100人中多了1个。
另一个,N公司每年都进行绩效考核,每年的考核结果等级比例都不一样,但公司的奖金每年基本上都一样,变动不大。
某日,外单位小李和该公司的小刘聊天,“今年你的年终奖多少啊?”;“还不那样,每年都差不多,每年考核都是B,就那么几千块吧”小刘不感冒的回答;“那你怎么不评个A啊,这样奖金也多点啊?”,小李继续问道;“公司奖金就那么多,公司为了照顾大多数人的利益,基本上都平摊了,所以A比B多不了多少”……上述是我们大多数企业都会存在的一些问题情况,由于对考核结果等级没有一个明确的要求,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情况,同时员工的心态严重受到了影响。
】而我们说的强制分布,就是对考核结果进行一种相对固定的等级分布,这就好比把一个苹果分给8个人,这8个人年龄、性别、胖瘦不一,我们如何才能分好这个苹果,从而使8个人都没有意见呢?假如没有分苹果的人的话,谁想吃都行,恐怕会造成那个最壮的人拿到苹果,看心情分给其他人吃;但如果有个分苹果的人的话,我们只有根据长幼先分、女士优先、胖少瘦多的原则进行分苹果,大家才没有意见,这就是我们的强制分布。
绩效考核中的强制分布法

绩效考核中的“强制分布法”实施绩效考核的组织都把绩效考核结果当作调整薪酬和晋升决策的依据,所以绩效考核结果的合理分布就显得比较重要。
很多组织都希望绩效考核结果要满足正态分布,或者说要合理拉开距离。
然而在实际考核中,结果往往令人失望,要不就是密集分布在高位区,要不就是集中在中间地带,即形成考核中常见的“趋中效应”。
于是,强制分布法就成为很多组织为实现绩效考核结果合理分布的常用办法。
考核结果的修正和调整强制分布法的核心思想,就是通过对考核结果进行修正和调整,来实现考核结果满足预先设定的等级分布。
这种方法对于某些考核者来讲是一个不太容易被接受的方法,因为自己给出的考核结果要按照比例进行修正,而不是其最初的考核结果,在他们看来,经过强制分布后的考核结果是失真的。
对于另外一些考核者来讲,觉得对下属按照等级进行分类是比较困难的事情,尤其是当他知道处于等级较低者将可能由此降低薪酬或者被降级甚至被淘汰时。
对于掌管较少下属的管理者来讲,实施强制分布法尤为困难。
有些主管在被要求按照强制分布法实施绩效考核时抱怨说:“我只有两个下属,考核结果要实现人力资源部所要求的正态分布确实令我感到困难。
”被考核者同样对强制分布法的合理性表示怀疑。
对于某一次考核,绩效考核结果落在任意等级区域中都是可能出现的,如果出于满足所谓的合理分布而改变某些被考核者的考核结果,这样的处理显然是有失考核客观性和公正性。
所以,不管是考核者还是被考核者,强制分布法并没有因为广泛使用而得到广泛的接受。
很多人对于这样的制度都表示无奈,希望有更科学的办法来替代强制分布法。
严格意义上来讲,强制分布法不是一种考核方法,而是一种考核结果调整的办法,可以适用于任何考核方法得出的考核结果。
也就是说,只有当考核结果本身分布不合理时才会需要通过强制分布法来进行调整和修正。
所以,从逻辑上看,保证考核结果合理分布是避免使用强制分布法的唯一出路。
针对“不称职”考核的纠正措施影响考核结果分布是否合理的要素很多,包括考核工具是否得当、考核者是否客观进行考核、考核信息是否准确等。
关于绩效考核结果强制分布法的表述

关于绩效考核结果强制分布法的表述绩效考核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员工工作表现及业绩进行评估,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从而为员工提供激励和发展机会,同时也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然而,在绩效考核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评价标准不一致、评价过程不透明等,这些问题可能导致绩效考核结果的公正性受到质疑。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种被广泛采用的方法是绩效考核结果强制分布法。
绩效考核结果强制分布法是指在对员工进行绩效评价时,将员工的绩效按照一定比例分布在不同等级中,以达到相对公平的评价结果。
这种方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设定一定的分数线,强制将员工的绩效结果分布在不同的评价等级中,避免了评价结果过于集中或过于分散的情况,从而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和可信度。
绩效考核结果强制分布法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根据不同的企业和行业进行调整,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设定评价等级和分数线: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和绩效评价的要求,设定适当的评价等级和相应的分数线。
评价等级可以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级,分数线可以根据员工的数量和分数的分布情况进行设定。
2. 进行绩效评价:根据事先设定的评价标准和指标,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估。
评估可以包括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个人面谈、业绩考核等方式进行。
3. 计算绩效得分:根据评价结果,计算每个员工的绩效得分。
得分可以根据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行加权计算,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4. 强制分布绩效结果:根据设定的评价等级和分数线,将员工的绩效结果强制分布在不同的评价等级中。
通常情况下,优秀和良好等级的员工比例较高,不合格等级的员工比例较低。
5. 提供反馈和改进机会: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向员工提供相应的反馈和改进机会。
优秀和良好等级的员工可以得到肯定和奖励,不合格等级的员工可以得到指导和改进的机会,以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
绩效考核结果强制分布法可以有效地解决绩效考核中的公正性问题,避免了评价结果过于主观或过于随意的情况。
绩效考核结果是正态与强制分布法

【打卡总结】强制分布是对绩效考核结果的一种事后的调整,是企业对无效绩效考核结果进行调整的不得已的做法。
有效考核的考核结果应是符合正态分布的,因此能够自然地区分出被考核者的等级。
但如果绩效考核后,所有的被考核者的分数都集中在某个分数段,我们就说这个考核是无效的,因为它没有发挥绩效考核最基本的“甄别”作用。
就像我们从小到大经历的各种考试一样,如果某场考试的结果是所有考生的分数都集中在某一个分数段,我们就会说这个考试没有区分度,是不正常的现象。
那么为什么企业一定要通过绩效考核来要区分员工的绩效等级呢?这种区分到底对企业到底有什么重要意义呢?首先,区分员工的绩效等级,能够使企业的价值分配向真正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员工倾斜,形成企业内部良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促进企业业绩的提高。
第二,区分员工的绩效等级,能够促进在岗员工队伍素质的不断提高,有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第三,区分员工的绩效等级,能够促进业绩不好的员工及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改进自己的工作,或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岗位,这也有利于这些员工的职业发展。
【案例解析】上期开放式问题:年底考核后,强制分布到底该不该做?有没有比强制分布更好的方法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考核结果不符合正态分布”的不正常的现象,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首先,很多企业的绩效考核都没有制定明确、可衡量的绩效考核指标和标准,或者制定的绩效考核指标和标准不合理。
没有制定明确、可衡量的绩效考核指标和标准,会使得绩效考核失去客观的打分依据,只好凭考核者的主观印象进行打分,而这种打分往往拉不开差距。
而不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和标准主要表现在:要么是考核指标或标准过严,员工基本上都完不成目标;要么是考核指标或标准过宽,员工们都能够很容易的完成目标。
以上这些情况,都会导致考核的结果不符合正态分布。
其次,很多企业不重视在日常工作中对员工绩效信息的收集和记录,导致打分时只能凭考核者的主观印象,而没有客观的打分依据,导致考核的结果不符合正态分布。
公司部门绩效考核分配方案

公司部门绩效考核分配方案
为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认真贯彻按劳分配、效益优先原则,激励部门员工干事创业氛围,按照公司绩效考核评价方案,特制定部门绩效考核二次分配方案。
一、二次分配绩效考核公式:
(应发工资-岗位工资)×当月部门考核系数=当月工资
二、考核内容
行为考核:主要考核部门员工遵守公司规章制度、出勤、工作态度、团队精神等内容。
工作任务考核:主要考核部门员工月度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对工作质量及完成率进行考核。
三、部门奖金分配原则确定
系数法是在按岗位进行劳动评价的基础上,根据部门员工劳动强度或工作量大小、劳动技术含量高低和部门所担负的责任大小确定部门的奖金系数;然后根据部门完成任务的情况,按系数进行分配。
四、说明
每月由部门领导对所属员工进行考评打分,部门领导不参与绩效考核分配,部门绩效考核扣减的工资可以奖励给部门优秀的工作员工。
附:部门员工考核量化表
工作部
2022年10月18日
附表:部门员工考核量化表。
绩效考核如何运用强制分布法

绩效考核如何运用强制分布法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中,绩效结果的排序是最常遇到的问题。
在排序上,通常存在两种方式,一是非强制分布,即根据绩效考核出来的分数直接进行员工排序,确定赏罚名单;二是强制分布法,即考核结果的运用并不完全依据绩效考核得分进行,而是按照正态分布的规律,先确定好各等级在被评价员工总数所占的比例,然后按照每个员工绩效的优劣程度,强制列入其中的一定等级,再根据员工所在的不同等级进行赏罚。
在国内外优秀企业里,执行强制分布法最有效的应该是美国的GE公司。
GE前任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凭借该规律,绘制出了著名的“活力曲线”。
按照业绩以及潜力,将员工分成ABC三类,三类的比例为:A类20%;B类70%;C 类10%。
对A类这20%的员工,韦尔奇采用的是“奖励奖励再奖励”的方法,提高工资、股票期权以及职务晋升。
对于B类员工,也根据情况,确认其贡献,并提高工资。
但是,对于C类员工,不仅没有奖励,还要从企业中淘汰出去。
在实际工作中,两种分布方法都有使用的实例,但各有其优缺点。
非强制分布法能够直接体现考核人对被考核人的评价的结果,有利于员工绩效的促进和反馈,但在绩效考核人不够强势和公平的情况下,也容易出现绩效结果集中偏高的问题,不利于高绩效员工的激励和公司总体薪酬成本的控制。
强制分布法恰恰相反,强制分布的要求,有利于控制公司的总体薪酬成本,但往往也会被员工理解为公司强制把员工分为三六九等,而遭到抵制。
那么究竟应该在什么情况下采用强制分布法呢?应该说,在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下,如果每个考核人都能够公正公平合理的评价被考核人的绩效,考核结果都能够直观正确的反映被考核人的表现,强制分布法其实是完全没有必要采用的。
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绩效考核执行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考核结果的偏差。
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考核人对绩效体系的运用还不够熟练。
这种现象通常存在于刚刚引进绩效管理的企业,大家还没有形成正确的绩效管理习惯,计划和考核指标设定都存在偏差,导致绩效考核结果不能有效体现员工业绩。
做好绩效考核的几种方法

做好绩效考核的几种方法绩效考核不客观,会造成员工不满意,从而降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如何让考核变得更客观更合理呢?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1.周工作报告法。
即对每个周的关键业绩进行汇总报告。
每个周报告的内容也是关键业绩上的一些指标,只是把月度的指标在每个周进行了一次小汇总而已,到月底把4个周的分数算平均就可以了。
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月底手忙脚乱地做评估,而且方便管理,让员工每周都清楚了自己的业绩,便于绩效的提升。
同时整个月的绩效评估也会显得更加合理。
2.360度评估法。
即通过上下级、同事、客户等评估自己的业绩。
这种考核方法的好处是:考核全面,能照顾到各个工作环节接触的人群,综合大多数人的意见,确保分数来源广泛,从而使分数更加客观真实。
3.指标定量法。
制定绩效考核标准的时候要尽可能量化,数据来源等要清晰。
考核指标没有量化是考核不客观的直接原因,这样会导致考核评估的时候出现打分没有依据,靠拍脑袋决定。
因此,要做好绩效考核,应该尽可能地把考核指标量化。
可以根据二八原则量化考核指标,即量化指标占80%,定性指标占20%。
当然,在量化指标的时候也要结合公司的战略来进行;对于那些不能量化的指标,则可以采用定性评价的方式,从而确保那些不能量化的指标也尽可能客观。
4.强制分布法。
强制分布法的原理是:每个部门规定多少比例的人评估为优秀,多少比例的人评估为良好,多少比例的人评估为不合格。
这样可以让各个部门的分数呈正态分布,避免分数出现扎堆的情况。
强制分布法可以避免出现平均主义。
一般适用于人数较多的部门,人数过少则不适合强制分布。
企业要做好绩效考核,使考核更客观更合理,就必须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用适合本企业的考核方法。
绩效考核中的强制分布法

绩效考核中的“强制分布法"实施绩效考核的组织都把绩效考核结果当作调整薪酬和晋升决策的依据,所以绩效考核结果的合理分布就显得比较重要。
很多组织都希望绩效考核结果要满足正态分布,或者说要合理拉开距离.然而在实际考核中,结果往往令人失望,要不就是密集分布在高位区,要不就是集中在中间地带,即形成考核中常见的“趋中效应”。
于是,强制分布法就成为很多组织为实现绩效考核结果合理分布的常用办法。
考核结果的修正和调整强制分布法的核心思想,就是通过对考核结果进行修正和调整,来实现考核结果满足预先设定的等级分布。
这种方法对于某些考核者来讲是一个不太容易被接受的方法,因为自己给出的考核结果要按照比例进行修正,而不是其最初的考核结果,在他们看来,经过强制分布后的考核结果是失真的。
对于另外一些考核者来讲,觉得对下属按照等级进行分类是比较困难的事情,尤其是当他知道处于等级较低者将可能由此降低薪酬或者被降级甚至被淘汰时。
对于掌管较少下属的管理者来讲,实施强制分布法尤为困难.有些主管在被要求按照强制分布法实施绩效考核时抱怨说:“我只有两个下属,考核结果要实现人力资源部所要求的正态分布确实令我感到困难。
"被考核者同样对强制分布法的合理性表示怀疑。
对于某一次考核,绩效考核结果落在任意等级区域中都是可能出现的,如果出于满足所谓的合理分布而改变某些被考核者的考核结果,这样的处理显然是有失考核客观性和公正性。
所以,不管是考核者还是被考核者,强制分布法并没有因为广泛使用而得到广泛的接受.很多人对于这样的制度都表示无奈,希望有更科学的办法来替代强制分布法.严格意义上来讲,强制分布法不是一种考核方法,而是一种考核结果调整的办法,可以适用于任何考核方法得出的考核结果。
也就是说,只有当考核结果本身分布不合理时才会需要通过强制分布法来进行调整和修正。
所以,从逻辑上看,保证考核结果合理分布是避免使用强制分布法的唯一出路。
针对“不称职"考核的纠正措施影响考核结果分布是否合理的要素很多,包括考核工具是否得当、考核者是否客观进行考核、考核信息是否准确等.在实际的考核中,考核者的主观因素是决定考核结果是否合理分布的决定性要素.很多组织在实施绩效考核时,同样的考核办法对于不同的考核者会出现完全不同的考核结果分布,尤其是对于那些主要通过上级管理者主观评价进行考核的职位而言,考核结果的分布基本上取决于考核者能否客观进行考核。
绩效等级怎么划分科学合理

绩效等级怎么划分科学合理绩效等级是依据绩效评估后对员工绩效考核结果划分的等级层次,它一方面与具体的绩效指标和标准有关,也与企业考核的评价主体和方式有关;在做到公正、客观对员工绩效进行评价基础上,绩效等级的多少和等级之间的差距将会对员工绩效薪酬分配产生很大影响。
那么绩效等级怎么划分?绩效等级划分的方法绩效等级划分方法:根据分数直接确定等级这是很多企业开始尝试绩效管理时所普遍采用的方式。
比如,规定“绩效考核分数大于等于90分为‘优秀’,低于90分达到80分为‘良好’,低于80分达到70分为‘合格’,低于70分达到60分为‘待改进’,低于60分为‘不合格’”。
这种划分方式对绩效考核的要求较高,只有大家都公平、公正、严格地对待绩效考核工作,评价标准合理、有效,绩效考核分数分值分布基本合理,才能将绩效考核区分等级,否则很难区分绩效考核等级,往往大家都是“优秀”,最终使得绩效考核流于形式。
绩效等级划分方法:采用强制排序法就是将一定范围内的员工根据绩效考核分数从高到低排序,根据比例强制划分为各个等级。
华恒智信认为强制排序法的使用需要具备一定条件,否则会带来严重的不公平。
尤其是对“待改进”和“不合格”等级做强制规定比例,会对绩效考核的实施带来严重影响,这需要部门负责人具备比较强的执行力。
在实际应用中,强制排序的思想可以在绩效考核等级划分过程中灵活应用,例如:某房屋建设工程企业对各部门绩效考核结果的制度安排是:“公司对各部门、各分公司及各项目部的季度绩效考核结果实行强制排序:将绩效考核结果从高到底排序,排在前20%者绩效考核结果为‘优秀’,前20~40%者绩效考核结果为‘良好’,考核分数达到60分低于70分者为‘基本合格’,考核分数小于60分者为绩效考核‘不合格’,其他为‘合格’。
”以下是某供电公司对县(区)局绩效考核结果的制度安排:“总分前两名县(区)考核结果为‘优秀’,其余为‘合格’;考核结果为‘优秀’县(区),月度考核员工‘优秀’比例不能超过40%;考核结果第三、第四县([1]区),月度考核员工‘优秀’比例不能超过30%,‘基本称职’员工比例不低于5%;考核结果为最后一名县(区),月度考核员工‘优秀’比例不能超过20%,‘基本称职’员工比例不低于10%。
为什么绩效考核评分要成正态分布

为什么绩效考核评分要成正态分布?在做绩效考核方案时,一般情况下我们一定会把分数分为几个等级(ABCDE),然后给每个等级标上人数限制和与薪资挂钩,从而人为地控制了绩效考核的正态分布,做到了有奖有罚,使得从表面上看绩效考核的分数分布是合理的,运行是正常的。
我们或许也时常能听到直线经理的抱怨,员工的业绩都很好,为什么一定要有员工不合格要扣钱?难道不能全部合格吗?为了应付强制分布,直线经理会想出各种各样的招数,比如轮流坐庄.最终,HR从表面上看绩效考核一片和谐,实际上绩效考核越来越偏离其最终目的.为什么绩效考核评分要成正态分布?实施绩效考核是否一定需要强制分布?A1、正态分布是为了区分绩效优秀与绩效不好的员工,根据80/20管理定律,20%的优秀员工创造了企业80%的业绩.2、实施绩效考核未必一定要执行强制分布法.对于刚开始实施绩效考核的企业或管理还不太规范的中小企业,绩效考核难以在定量化和客观进行的情况下,采取强制分布法反而会起反作用。
对于成熟的大型企业,信息系统比较完善的情况,可以实施强制分布。
如果不实行强制分布法,可以引入绩效考核系数的方法来实现。
将个人绩效与部门绩效挂钩,对不同部门之间的考核结果引入相应的调节系数。
B1、绩效考核进行正态分布的缘由是因为担心绩效结果过于集中,进而造成的无奈选择。
虽然正态分布确实实现了绩效结果的区分,但这种区分是真正绩效结果的体现吗?不得而知。
考核,最重要的还是在指标设定、可否量化衡量及客观评价上。
强制的分布,往往容易误导被考核人将注意力集中在等级划分的无休止的战争之中,而不在于真正的改善绩效行为方面上。
2、实施绩效考核不一定要执行强制分布法。
首先,将考核评价得分的权力全部下放到被考核人的直接上级,所谓的360考核.我们要充分相信被考核人的直接上级,只有这样,直接上级才有足够的权力来掌控他下属的绩效状况,才能做到相对公平下的客观。
其次,可以对评价出来的考核分数进行简单相加,得出一个考核总分M.根据“员工A 的最终得分=员工的初始分+员工的初始分/考核总分M”,计算员工在所在考核群体中的相对最终得分。
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分配方案

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分配方案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分配方案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扎实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优秀的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是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
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作者精心整理的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分配方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分配方案1一、考核导向本绩效考核方案以业绩为导向来进行考核,考核内容突出部门和个人的工作重点,并注重达到的实际结果。
二、目标分解1、每年年初,根据公司的战略目标,设计公司的战略地图,通过会议将战略目标分解至部门,并通过鱼骨图的方式确定部门的KPI指标,制定各部门年度规划识别表(目标分解的具体步骤见附录,见《绩效考核方案》第5页)。
2、部门通过会议的方式对本部门目标进行再次分解,确定部门内部每位员工的考核指标,即KPI和CPI指标,制定出各岗位的规划识别表。
三、考核内容1、部门的考核内容通过年度计划会议上确定的部门关键绩效指标(KPI)和月度工作目标来确定,见《部门绩效考核表》。
为提倡团队精神,部门的考核结果与相应系数对应,对部门内部员工的业绩有直接的影响。
2、公司员工分为管理员工和普通员工两类。
1)管理员工中,部门负责人通过关键绩效指标(KPI)和月度工作目标考核,填写《员工绩效考核表(1)》。
2)其他管理员工通过关键绩效指标(KPI)、月度工作目标、日常绩效指标(CPI)、工作质量、纪律性、成本意识等几个方面考核,填写《员工绩效考核表(2)》。
3)普通员工的考核从工作任务的完成、工作能力、工作协调、责任感、工作勤惰、工作质量、纪律性、成本意识等几个方面考核,填写《员工绩效考核表(3)》。
3、月末,部门及员工都应对本月工作做出总结,提出工作改进意见,填写《部门月度工作总结表》和《员工月度工作总结表》。
四、考核分值1、部门及部门负责人的考核指标需与分管领导充分沟通后填写,并确定分值,满分100分。
2、其他管理员工的考核指标应与部门负责人充分沟通后填写,并确定分值,其中关键绩效指标(KPI)、月度工作目标、日常绩效指标(CPI)三项指标占70%,工作质量、纪律性、成本意识等三项固定指标占30%.3、普通员工的考核只通过固定指标考核,满分100分。
公司绩效考核分数的平衡方法探讨

公司绩效考核分数的平衡方法探讨作为企业内部的绩效考核,其目的是为了能客瞧公正地表达职员在企业开展一定时期内的工作成果,并通过各种鼓舞、鞭策方法,促进下时期职职员作业绩的提升。
但往往由于企业内部部门设置复杂,企业面临的内外部客瞧环境变化较快,部门以及岗位的价值输出差异等缘故,致使职员考核结果出现偏差,碍事考核的效果,进而引发职员的争议;轻那么碍事职员的士气与满足度,重那么甚至还会导致企业运营业绩的下滑。
从个人的咨询经验来瞧,目前导致企业各部门间绩效差异的缘故要紧可回纳为两大类:一种是由于考核指标本身难易程度设置的不同而带来的。
诸如公司销售、生产等部门,其工作结果能够明确的被量化,并能够通过公司内部信息化手段,有效采集相应的业绩数据;而关于公司内部的其他某些部门,如行政部门、平安部门、财务部门,在考核过程中存在一个要害的咨询题:工作业绩难以直截了当量化,同时绩效考核指标与要求也相对特别难往明确定义。
另一种那么是由于各部门经理对考核尺度的理解和掌握不一造成。
比方某部门经理对职员考核要求特别严格,而另外部门的经理对职员考核要求不高,最终导致同样业绩结果的职员却得到不一样的考核结果,关于职员而言,也是一种不公平的结果。
针对上述两类的咨询题,从个人经验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以供在绩效实际操作的灵活应用。
一、解决因考核本身难易程度设置的不同所带来的碍事企业在指标设置的时候,能够依据部门的工作难度与考核要求的程度,在考核指标后加设“完成难度〞这一项因素,并给予一定的权重,与考核的结果相乘,来进行结构分数的修正。
比方,某个职员的考核得分为80分,其指标完成的难度系数为1.2,那么其最终得分为80×1.2=96分。
也能够考虑将每一工程标指标都设置“难度系数〞,通过最终的累加,得出职员最终的考核分数。
通过上述调整,能够防止职员或部门为了提高考核成绩而成心压低考核指标达成难度的现象,并有利于促进职员不断革新工作,向高难度的目标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差额分布法”让绩效考核结果合理分布
实施绩效考核的组织都把绩效考核结果当作调整薪酬和晋升决策的依据,所以绩效考核结果的合理分布就显得比较重要。
很多组织都希望绩效考核结果要满足正态分布,或者说要合理拉开距离。
然而在实际考核中,结果往往令人失望,要不就是都密集分布在高位区,要不就是集中在中间地带,即形成考核中常见的“趋中效应”,于是强制分布法就成为很多组织为实现结果合理分布的常用办法。
那么,应该如何通过实施强制分布法来实现考核结果合理分布?
谁应该拥有“强制分布权”?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先简单分析一下考核权在组织中的分布。
在管理中,考核权(也称之为奖罚权)是管理者的一项重要职权,行使考核权是管理者实现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是否拥有考核权也成为管理者能否履行职责的要素之一。
在实际考核中,为了防止职权的滥用而影响考核结果的公正性,通常会把考核权进行分解,分为考核执行权和考核监督权(考核结果审核权或者考核结果审批权)。
比如很多组织的考核制度中都会明确规定被考核者的直接上级拥有考核执行权,被考核者的跨级上级拥有考核监督权,应该说,这样的一种职权分解是符合管理中的权责匹配原则的,即考核者的上级有监督下属考核工作的公正性的责任,所以就理应赋予其相应的监督职权。
在实际考核中,为了防止职权的滥用而影响考核结果的公正性,通常会把考核权进行分解,通常会把考核权进行分解,分为考核执行权和考核监督权(考核结果审核权或者考核结果审批权)。
而实施强制分布法的基本初衷也是为了实现考核的公正合理性,而这种公正合理不是在考核过程中得以实现,而是通过对已有考核结果进行调整得以实现的,所以,“强制分布权”是一种考核监督权。
既然“强制分布权”是一种考核监督权,那么组织就应该把这种职权赋给考核监督者,而且这种监督权可以直接对考核结果进行调整,所以不是过程监督权(考核结果审核权,通过审核如果发现考核结果不合理可以建议考核者进行调整),而是最终监督权(考核结果审批权,直接对不合理的考核结果进行调整)。
所以,“强制分布权”应该赋给最终考核监督者。
最终考核监督者享有“强制分布权”一方面可以使组织的考核监督工作落到实处,同时可以避免有些管理者因为直接下属较少而难以进行合理的分布。
“差额分布法”优于“比例分布法”
很多企业希望最后的考核结果呈现“正态分布”,其实,“正态分布”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数学模型,需要满足很多理想条件下才能实现,不应该成为所有组织的实行强制分布的目标。
每个组织都有自己特点,所以每个组织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组织特点来设计预期的考核结果分布区间。
在实施强制分布法时,不要过于强求分布的精确度。
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在绩效考核中,实施强制分布法在体现科学性的同时,也不妨保留其艺术性的一面。
在实施强制分布时,最常见的对考核结果实施“比例分布法”,通过限制高分员工和低分员工的数量来保
证较多的员工得分分布在中间区域,从而实现“正态分布”。
这样的规定确实很直观,但是实际上并不好操作,尤其对于被考核者数量较少时显得尤为困难,而且在现实考核中,即便是满足了比例分布,也经常出现区域内扎堆现象。
笔者根据多年的咨询经验,在进行咨询过程中经常推荐企业实行“差额分布法”来避免上述问题,所谓“差额分布法”即要求员工的绩效考核得分满足预先设定差额幅度来保证其分布的合理性,在实践中证明“差额分布法”比“比例分布法”更为容易操作,又可以避免出现考核得分“扎堆”现象。
“差额分布法”实施案例
「客户基本背景」
客户是某投资集团公司,其投资下属企业8家(其中全资子公司3家,控股子公司5家),集团公司组织架构包括行政系统(包括行政部、人力资源部)、财务系统(包括财务部、投资部、审计部)和企管系统(发展部、企管部、信息中心),随着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总部职能部门管理效率低下逐渐成为公司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于是客户就委托我们开展管理咨询项目。
「客户在绩效考核管理上面临的问题」
客户前两年开始实施绩效考核管理,但是在绩效考核中存在很多问题,包括:考核指标与工作指责不匹配;考核信息不太客观;考核程序不明确;考核关系不合理;考核者较为随意等。
但是,令考核者和被考核者都感觉最突出的问题在于实施强制分布措施,按照公司原有的绩效考核管理制度:
一、部门员工由部门经理执行考核,部门员工考核结果实施强制分布,即考核结果要满足“正态分布”,即每个部门的员工考核结果要满足以下要求:
(一)考核得分介于“91-100”的员工数量占员工总数的5%左右
(二)考核得分介于“81-90”的员工数量占员工总数的一五%左右
(三)考核得分介于“71-80”的员工数量占员工总数的60%左右
(四)考核得分介于“61-70”的员工数量占员工总数的一五%左右
(五)考核得分介于“0-60”的员工数量占员工总数的5%左右
二、部门经理由分管副总执行考核,不需要进行强制分布
应该说考核者还是较为严格的执行了强制分布法,然而人力资源部对于每次考核结果总是觉得不对劲,公
司领导也在每次考核分析会上表示对考核结果极为不满。
下表是人力资源部提供给我们的一次考核结果。
首先,
“趋
中现
象”
非常
严重,
大部
分员
工的
考核
结果
都集
中在
80分
左右,
我们
统计
上表结果,其中得分在“75-85分”之间的员工占员工数量的90%。
而从单个部门来将,都满足了公司绩效考核关于考核结果强制分布的要求。
另外,对于“部门经理考核结果不实行强制分布”的管理条文,引起了部分员工强烈的异议。
很多住址都希望绩效考核结果要满足正态分布,或者说要合理拉开距离,然而在实际考核中,结果往往使人失望,要不就是都密集分布在高位区,要不就是集中在中间地带,即形成考核中常见的“趋中效应”。
措施修改建议
经过系统的调查之后,针对该公司在绩效考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对于强制分布法,重点提出了以下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保证绩效考核结果的合理分布(以下条文摘取于《××公司绩效考核管理制度》):
第四十五条各部门员工(不包括部门经理)绩效考核得分要合理分布,合理分布是指:
(一)部门内员工最低考核得分不得高于65分(含65分)。
(二)部门内任何两个员工的考核得分差距不得少于4分(含4分)
第四十六条对于员工人数少于4人者(含4人,不包括部门经理)的部门,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可以不遵循上条款中“部门内员工最低考核得分不得高于65分”的规定,但是必需要有相应的说明。
第四十七条公司副总裁在审核分管部门的基层员工考核得分时,如果发现有不公正现象或者考核结果分布不合理时,可以要求考核者进行重新考核,也可以直接对考核得分进行修正,以保证分管部门员工考核结果满足合理分布的要求,但是修正考核得分要遵循以下规定:
(一)加分:有事实表明被考核者的考核得分偏低,可以进行加分,但是加分幅度不得高于8分(含8分)。
(二)扣分:有事实表明被考核者的考核得分偏高,可以进行扣分,但是扣分幅度不得高于8分(含8分)。
(三)对考核得分进行修正时要与考核者进行沟通以达成共识。
(四)对考核得分进行修正时要附上相应的依据。
第四十八条各部门经理绩效考核得分要合理分布,合理分布是指:
(一)部门经理最低考核得分不得高于70分(含70分)。
(二)任何两个部门经理的考核得分差距不得少于3分(含3分)
第四十九条公司总裁在审核中层管理人员(部门经理)考核得分时,如果发现有不公正现象或者考核结果分布不合理时,可以要求考核者进行重新考核,也可以直接对考核得分进行修正,以保证中层管理人员考核结果满足合理分布的要求,但是修正考核得分要遵循以下规定:
(一)加分:有事实表明被考核者的考核得分偏低,可以进行加分,但是加分幅度不得高于6分(含6分)。
(二)扣分:有事实表明被考核者的考核得分偏高,可以进行扣分,但是扣分幅度不得高于6分(含6分)。
(三)对考核得分进行修正时要与考核者进行沟通以达成共识。
(四)对考核得分进行修正时要附上相应的依据。
「执行措施后的效果」
客户采取了我们的建议之后,绩效考核系统整体上得到了明显的优化。
尤其是在考核结果的分布上已经不再为先前的种种不正常现象而感到不知所措了。
以下是该公司2003年第二季度的考核统计情况:
一、部门经理
(一)考核得分介于“91-100”的部门经理1个
(二)考核得分介于“81-90”的部门经理2个
(三)考核得分介于“71-80”的部门经理2个
(四)考核得分介于“61-70”的部门经理2个
(五)考核得分介于“0-60”的部门经理1个
二、部门员工
(一)考核得分介于“91-100”的员工数量2个
(二)考核得分介于“81-90”的员工数量6个
(三)考核得分介于“71-80”的员工数量一三个
(四)考核得分介于“61-70”的员工数量8个
(五)考核得分介于“0-60”的员工数量3个
客户对于这样的考核结果,不管是对于人力资源部还是公司领导,都表示这是比较正常的。
当然,他们也意识到,为了实现强制分布,确实有一些人为因素,他们也期望随着公司绩效考核体系的不断完善,希望有一天能够不用实施强制分布法,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也能实现合理的分布,当然这需要企业各方面管理的全面提升作为前提,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提高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