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美女之工笔画
对影成双——明清女画家对女性形象的描绘
陈 洪
一 九
, 也
物 仍
铃 款 绢 〔明
印
识
本 设
」陈
••洪
: 右
色 广
洪 绶
绶军
(朱
笼 鹅
)图 。
章紫
侯翁
东 省 博 物 馆 藏
右 军 笼 鹅 图
氏属
轴
(白
, 洪
o9 .
)绶 画
5c m
。
x
18
50.5cm
宁園詞N代作品
CHINL!UJ'A1Nrit-Jtjftl'«,11 m JiAi'I-tv I
在男性画家笔卜不乏有对女性形象及女 性生活的图绘,这些阿作多被称作“上女両” 或“仕女画”。无论是张萱、周昉笔下丰肥艳丽 的贵族妇人,还是仇英笔F悠游自在的园林女 性,抑或陈洪绶笔r夸张变形的女性形象,都 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世俗对女性的观感。就连
《红楼梦》中的贾母远远看到雪犬中身披凫謄 裘、怀抱红梅的宝琴姑娘,也会不自觉地联想 起屋中所挂的仇英所绘《双艳图》O
时至明清,不止冇男性画家对女性形象的 描绘,更许多富有丹青才情的女画家执笔亲绘 女性形象。虽然相比于形象简率、不求形似的 兰竹山水,图绘人物的画艺水平要求较高,不 过明清江南地区涌现出诸多損绘才女,拥仃良 好文化教养的女子被普遍接受。人们不再囿于
“女了无才便是德”的旧有观念,女子的“才” 与“徳”被认为同样巫要。无论是教养良好的 大家闺秀,还是出丁供计需要的青楼女了,书画 才艺同刺绣女工一样,是她们自小所受到的训 练之一。
性至
京 画 院 推 出 展
有 审 美 体 系 的 迷
的 工 笔 为 主 流 ,
揭 开 面 纱 不 久 的
工笔人物画教程
这里先扼要介绍一下工笔人物画。
工笔人物画有淡彩、重彩之分。
淡彩法是基本以墨、透明色为主的画法,适合表现淡雅清秀,朦胧虚幻的境界,有利于发挥墨与色的晕染作用,画面丰富、含蓄。
重彩法是主要以不透明的石色颜料为主的画法,其中间用墨及透明色,特点是色彩浓重绚烂、富丽堂皇,具有一定的装饰味道。
淡彩法与重彩法虽可单独存在,但不宜截然分开。
淡中有重,重里含淡,两者巧妙结合,画面效果会更美妙。
如这幅《银花之三》(见图),就运用了“重”、“淡”相间法。
银饰用赭墨渐次分染,细腻微妙。
背景和几块红、蓝颜色用不透明颜料。
从审美角度讲,颜色的薄厚、轻重,浓烈与淡雅的效果,在把握上尤其要注意。
(一)铅笔稿起稿之前,首先对所画对象进行一番剖析,这点很重要,是一幅画成败的起点。
先要体会一下对象传达给你的第一感觉是怎样的.是天真活泼、艳丽多姿、幽雅清新,还是憨厚朴实;是忧郁、喜悦、阳刚、温柔,还是小巧玲珑,粗壮健美等,这是一幅画的基调,把握住这点才可能准确地表现出对象的风貌。
接下来统观模特儿的整体形态关系,注意观察对象的外形,外形决定模特儿的整体动态,这点有利于构图布局。
还有模特儿的哪部分与众不同,最有特点.哪部分最吸引际,这是你以后着重刻画的部位,应牢记始终。
以上所述是动笔之前如何正确地观察分析模特儿。
这一步是眼与脑的结合.画家的眼睛应具有概括能力、对比能力、分辨能力、只有准确地看到,才能正确地表现。
所以,要随时训练我们的眼睛,培养我们的眼睛。
眼高才能手高。
这时候把以上所看到及所想的用概括的线条画几个小构图,把所画对象的位置、大小、左右高低、线条的疏密分布及纵横关系,用几种不同的形式勾画一下,进行比较,然后,确定其一,这样就可以依此来起铅笔稿了。
起稿时铅笔不宜太软,太软不容易深入。
第一步从整体入手,用概括的线条把人物的动态、比例位置确定下来,注意各部位的倾向性及关系,把每个局部当成一个整体,注意它们的外形,可把其归纳为几何形,这样对捕捉对象的整体形态很有帮助,注意每个具体形间比例关系及相对位置。
婉约动人的风姿:华三川工笔仕女图选萃(高清66幅)
婉约动人的风姿:华三川工笔仕女图选萃(高清66幅)华三川(1930-2004),浙江镇海人,现当代杰出的工笔人物画家,曾担任中国美协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专业画家、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出版发行有《锦瑟年华》,《华三川人物画集》,《华三川人物线描画搞》,《华三川绘新百美图》,《华三川人物新作选》等十多部大型画集。
在他的60年艺术生涯中,从事连环画的时间为35年。
一生勤奋耕耘,勇攀高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变革和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国工笔人物画领域里独树一帜,引人注目。
华三川的作品在色彩上继承了传统工笔人物画的技法,也融会吸收了西洋水彩画的表现技巧,中西合璧相得益彰。
他笔下的仕女图,以其典雅和恬静、灵秀和质朴的艺术品格,摆脱了旧式仕女画过于华丽和甜腻的习俗,有一种超然脱俗的凝重和优雅飘逸的灵动之气。
华三川出生于上海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38年8岁读小学时,路经城隍庙的一个画店。
华三川被画在纸上的山川、人物、花鸟动中等图画所吸引,想不到一支笔竟有如此神奇的妙用。
他绘画天赋的显露,被人们誉之为“神童”,他为人们画门神,画灶王。
后到一个戏院里学画布景,这里是师傅带徒弟,学徒首先是替师傅干家务,学艺只有在打下手时和业余时间偷着学……|永远的白毛女解放后开始从事连环画创作,1960年调到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工作。
连环画《白毛女》在60年代问世后,受到国内外的好评。
在此同时他用绢本彩色精绘40多幅,以大开本儿童故事读物出版,十分精彩,读者争相购买,不少美术爱好者当作范本临摹。
在1970年代,上海文艺界的某领导,要他依照样板戏芭蕾舞《白毛女》,去画用脚尖蹦蹦跳跳的新时代“白毛女”。
他说,打死我也不会去画这种怪态的“白毛女”,我只会画中国土地上土生土长的白毛女,这才能得到中国老百姓的认可和欣赏。
|勤奋多产在海峡两岸处于隔绝状态时期,台湾收藏家曾通过多种渠道收藏他画的仕女挂历。
簪花仕女图绘画技法
簪花仕女图绘画技法仕女图的用笔用墨中国绘画以线为造型基础,它与以点、面形成体积为造型基础的西方绘画有着根本的区别。
由于中国画的线描要用笔来完成,因此用笔是骨干,用墨是从属。
南齐谢赫的《六法论》,将用笔的“骨法用笔”居于第二位,说明用笔在中国画里的重要性。
历来画家都认为用笔是“骨”,用墨是“肉”,笔墨的运用是骨和肉的关系,而笔占主要地位,仕女画用笔和用墨的关系自然也不例外。
以上所谈用墨是指勾线用笔的浓淡而言,它与着色时用墨铺底色,染头发的用墨有区别。
譬如:勾仕女的头发,面部及手韶约线,不但要特别细,而且还要比较淡;画衣服的衬衣和土裙也要用淡墨,但领边、大带,小带、土裙或深色的衣衫,都要用浓墨勾出。
所以仕女画的用笔既要有粗有细,也要有墨色浓淡的区别。
如果颠倒了粗细和浓淡墨的关系,将该用淡墨勾的土裙衣纹用浓墨勾出,反之,将该用重墨勾出的大带腰裙用淡墨勾,结果很难看,而且再也无法改正。
仕女画在用笔上也与其它画种―样,分为工笔和写意两种,二者都要求意在笔先,不过工笔的用笔必须笔笔送到,写意则可意到笔不到。
但如果没有扎实的工笔基础,则根本画不出意到笔不到的写意仕女画,也无法提炼以少胜多的简笔描的写意仕女形象。
工笔仕女画一般都以细线为主,多用《人物十八描》中的游丝描或铁线描,但衣纹线描有时可粗些,面部及手臂的用线则必须用细线勾出。
至于头发和眉毛的用线,那就更要求细入毫发,因为描头发也要讲求起笔、行笔和落笔,尤其是额头的发际,根根头发都要求象从肉里长出来的一样,所以必须用极细而有力的线描处理,否则会使人感到是假发。
为什么工笔仕女画的用笔要采用细线描?由于妇女肌脂多,较男子皮肤细润,也不象男子(特别是老人和劳动者)那样多顿挫。
因此,面部和手部都用细线和淡墨勾出,同时在面、手,足的用笔上,也采用极圆润匀匀线描。
至于完全的工笔仕女画线描更是如此,衣纹要用细线勾描;衣带、裙衫的衣纹主要用游丝描,有时也用一些略带顿挫的钉头鼠尾描、兰叶描及折芦描。
杨淑涛工笔仕女图
资料: 资料:网络 编制: 编制:YINGE
- 10 -
名画欣赏—杨淑涛工笔仕女图 名画欣赏 杨淑涛工笔仕女图
资料: 资料:网络 编制: 编制:YINGE
- 11 -
名画欣赏—杨淑涛工笔仕女图 名画欣赏 杨淑涛工笔仕女图
资料: 资料:网络 编制: 编制:YINGE
- 12 -
名画欣赏—杨淑涛工笔仕女图 名画欣赏 杨淑涛工笔仕女图
资料: 资料:网络 编制: 编制:YINGE
- 1 -
名画欣赏—杨淑涛工笔仕女图 名画欣赏 杨淑涛工笔仕女图
资料: 资料:网络 编制: 编制:YINGE
- 2 -
名画欣赏—杨淑涛工笔仕女图 名画欣赏 杨淑涛工笔仕女图
资料: 资料:网络 编制: 编制:YINGE
- 3 -
名画欣赏—杨淑涛工笔仕女图 名画欣赏 杨淑涛工笔仕女图
资料: 资料:网络 编制: 编制:YINGE
- 16 -
名画欣赏—杨淑涛工笔仕女图 名画欣赏 杨淑涛工笔仕女图
资料: 资料:网络 编制: 编制:YINGE
- 17 -
名画欣赏—杨淑涛工笔仕女图 名画欣赏 杨淑涛工笔仕女图
资料: 资料:网络 编制: 编制:YINGE
- 18 -
名画欣赏—杨淑涛工笔仕女图 名画欣赏 杨淑涛工笔仕女图
资料: 资料:网络 编制: 编制:YINGE
- 19 -
名画欣赏—杨淑涛工笔仕女图 名画欣赏 杨淑涛工笔仕女图
资料: 资料:网络 编制: 编制:YINGE
- 20 -
名画欣赏—杨淑涛工笔仕女图 名画欣赏 杨淑涛工笔仕女图
资料: 资料:网络 编制: 编制:YINGE
- 21 -
名画欣赏—杨淑涛工笔仕女图 名画欣赏 杨淑涛工笔仕女图
捣练图ppt课件
;
25
虢国夫人游春图 【名称】虢国夫人游春图 【类别】书画 【年代】唐代 【文物原属】张萱绘(宋摹本) 【文物现状】辽宁省博物馆藏 【简介】 虢国夫人游春图,绢本,设色,纵51.8厘米,横148厘米。
此图描绘的是天宝十一年,再现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三姊虢国夫人及其眷从盛装出游,“道路为(之)耻骇” 的典型环境。画面描写了一个在行进中的行列,人马疏密有度,以少胜多。全画共九人骑马,前三骑与后三骑是侍从 、侍女和保姆,中间并行二骑为秦国夫人与虢国夫人。其中四人(包括女孩)穿襦裙、披帛,另外五人都穿男式圆领 袍衫。虢国夫人在画面中部的左侧,她身穿淡青色窄袖上襦,肩搭白色披帛,下着描有金花的红裙,裙下露出绣鞋上 面的红色绚履。秦国夫人居右上首,正面向虢国夫人诉说什么。
《盛唐女性的生活
——<捣练图>》
唐朝工笔人物画
张萱
;
1
思考:
1、什么是捣练? 2、什么是熨烫? 3、这幅画的作者是谁? 4、据传这幅画是宋徽宗赵佶
的摹本,那赵佶是谁呢?
;
2
画家小传
宋徽宗赵佶----北宋倒数第 二 个皇帝。他在政治上昏 庸腐朽,但擅长书画,在他 统治期间,宋代宫廷绘画最 为兴盛。他对书画艺术的爱 好和提倡,客观上促进了宋 代绘画的发展。
;
11
织修
;
第二组画 两人,一 人坐在地 毡上理线, 一人坐于 凳上缝纫, 组成了织 线的情景;
12
;
13
熨烫
第三组是几人熨烫的场景,还有一个; 年少的女孩,淘气地从布
14
底下窜来窜去。
烫熨
这一组是描绘两个妇女正在把经木杵捣过的练用力 扯平,另一妇女用熨斗加以熨平的劳动场面。左侧的 妇女扯练时身体稍稍后仰的细写真实面有传神的表现 了用力扯练的神态。同样的,中间那位用熨斗熨练的 妇女其神态之专注,也是画家着重刻画的地方。更富 有生情趣的是,一个淘气小女孩再练下来回玩耍的细 节描写,既符合生活的真实,又使互相对称的构图不 致呆板。画家十分注重构图的技巧。至于主要人物的 造型及其衣着的设色,同样体现了典型的盛唐风格。
欣赏名家古典仕女图 值得一看的古代仕女图
欣赏名家古典仕女图值得一看的古代仕女图欣赏名家古典仕女图值得一看的古代仕女图易从书画艺术01-27 16:31 大欣赏名家古典仕女图,中国古代人物绘画一直一来对于女子画像有着解不开的情缘,中国女子有着独特的东方气质,优雅含羞,矜持温婉。
中国人不喜欢太过强硬的措施,爱好和平,表现在艺术审美上也集中体现在其色彩的应用上,和谐于灰色调之中,毫不张扬,中国画的精髓精神在于“善”,以善为美,以物比德。
我们看到的这两幅来自何文铮的的国画工笔仕女图,就集中了真善美的意蕴,传神地表现了中国古代女子的优雅气质,是非常具有观赏性的作品!欣赏名家古典仕女图,易从网表示:仕女图在画家的笔下,展现出了他的优雅、温婉、犹如含苞待放的花骨朵,看到这样的女子,有种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觉。
下面就为大家带来几幅当代名家古典仕女图精品:李兰君八尺横幅人物画《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图片来源易从网)一、金陵十二钗李兰君八尺横幅人物画《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中主要的女性角色: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
风格清新俏丽,画中人物婀娜多姿,用色淡雅简约,人物神态刻画的极有韵味。
这幅长篇仕女图作品,画家精心塑造仕女的形象,衣衫飘飘,典雅端穆,追随远古高逸的审美趣味,取精用宏,画出了自身的学识与修养。
四大美人四条屏人物画名家覃日群国画作品(图片来源易从网)二、古代四大美人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人'不仅在我国妇孺皆知,在世界上也享有一定的美誉。
千百年来,人们以'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分别形容西施、王昭君、貂蝉与杨贵妃四位女子的绝代芳姿,这种形容既生动又含蓄,给人们留有充分想象的余地。
仅仅这八个字,却包含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四个小故事,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中国古代仕女图中的四大美女,有着倾国倾城之貌,在历史的大事件中她们曲折动人、救国救民的传奇故事,被古代民间广为传颂。
《女史箴图》赏析
《女史箴图》赏析
春蚕吐丝,流水行地,以形写神,皆出自然。
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是中国绘画史上早期人物画中的杰作,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是目前世界上尚能见到的中国最早的专业绘画作品之一,被誉为中国美术史的〃开卷之图〃。
这幅珍贵的名画自诞生以来就被历代宫廷收藏。
现存《女史箴图》的九个片断为:冯姬挡熊、班婕辞辇、山水寓理、修容饰性、家族欢聚、同衾以疑、爱极则迁、静恭自思、女史司箴。
《女史箴图》中女性的着装多以白色为主,饰以红色飘带、裙尾或外裙,风格简单典雅;人物表情非颦非笑,她们的目光所及处如果不是画中人物就一定是落在某虚无处,从不投向画外,更不会与观者的你对视,这样的处理使人物不带半点挑逗,只余内敛与自持。
《女史箴图》蕴涵了妇女应当遵守的道德信条,但是对上层妇女梳妆妆扮等日常生活的描绘,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贵族妇女的娇柔、矜持,无论身姿、仪态、服饰都合乎她们的身份和个性。
《女史箴图》成功地塑造了不同身份的宫廷妇女形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所处时代的妇女生活情景。
仕女画脸部着色教程
仕女画是古代人物画的一种,主要是以古代宫廷妇女为题材的绘画,而对于仕女画来说,着色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脸部的着色,我们现在就来看一下关于仕女画面部的着色方法。
从传统的仕女绘画来看,大体分为两种:唐代仕女画面部设色技法唐代《簪花仕女图》、《宫中图》,以及大量的壁画、墓葬壁画(如章怀太子墓、永泰公主墓、懿德太子墓等)中的仕女人物,面部着色均大同小异。
由于晚清以前没有洋红,所以都用B刚巳其染法是先将仕女的两颊染出,再用浓的蛤粉罩一遍,不用赭石。
朱膘调成的肉色加染明暗。
因为面部的轮廓线很准确,虽然不加明暗也很有立体感。
这种不染明暗的方法,从唐代就流传到日本,直至明治维新以后,甚至现代的人物画家,包括伊东深水和镝木清芳等,都沿用这种颜面着色方法。
1.唐代卷轴画与壁画,在颜面设色方法上基本相同,所不同之处在于卷轴画染胭脂之后,稍微用一点很淡的肉色,主要在鼻子的暗面及脖颈下稍加渲染,然后加薄粉罩,再用重粉染出额,鼻、颏(即三白)。
这种施用重粉而不染明暗或少染明暗的技法,恰好表现出唐代贵妇人所崇尚的浓妆艳抹的“盛妆”效果,富有强烈的装饰性。
2.五代仕女画面部设色技法五代以后,仕女画面部设色采用很细致的渲染法,用朱膘和赭石染出眼窝.鼻的凹部,两颊、嘴角、耳边及颧骨各部位,然后再罩上调有肉色的粉。
这与唐代用粉不调肉色或少调肉色大不相同,但仕女面部仍然和唐代一样施加三白,而且更浓。
五代以后直至现在一直沿用这种三白法,它比唐代设色更富有立体感,甚至更力瞰艳厚重,《韩熙载夜宴图》中的付:女人物便是最好的例子。
所以说,五代这种面部较细致并富有立体感和质感的染法,在着色方面比之唐代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当然,这样说并不是否定唐代仕女画面部设色法的长处。
仕女画面部着色的步骤:(1)勾线:对于仕女画面部的重彩着色部位,必须有针对性地运用浓淡不同的墨线勾出,如头发及眼眉部分的墨色可稍浓一些,而脸、鼻、口,脖颈及手属于肌肉皮肤的部分,则都要用较淡的墨勾出。
工笔画大师、中国近年最有代表性的画家——何家英
⼯笔画⼤师、中国近年最有代表性的画家——何家英何家英是当代中国画坛的著名⼯笔⼈物画家,被誉为“最有希望最有代表性的年轻⼀代画家”。
他的⼯笔⼈物画以其圣洁、感伤、隽永、真切的⼈物形象和深刻、巧妙的创作构思以及精妙、
清雅、朴素、⾼华的艺术品格开⼀代画风,赢得了业界内外⼈⼠的⼀致好评。
他的写意画从⼯笔画中派⽣⽽出,并继承了元⼈⽂⼈⼭⽔画的笔墨与品质,形成了富有诗意的
⼩写意画风,成为何家英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的⼼灵,⽔墨⾊线则让⾃⼰的艺术典雅⾼贵。
形⾊讲究时他画⼯笔画,想潇洒超越时他画写意画,他将写意的精神融⼊⼯笔追求空灵与超逸,他⼜⽤⼯笔的严谨避免写意的简率与虚空,在他的作品中⽆不透露出中国⽂化的典雅与西
⽅艺术的理性。
他的创作⾼扬写实精神,注重⽣命体验。
作品刻画具微,布置谨重,⼈物清丽莹洁。
他的写意作品也能别创新意,含蓄、虚豁、⾃然⼤⽅。
作品注重对⼼灵的卓越表现和对⼈性的深刻关
注,为中国⼈物画的创新作了富有成就之探索。
在何家英看来,当今的中国⼯笔画空前繁荣,在中国产⽣了巨⼤影响,这是⼀个可贵的成就,需要得到梳理和认同,但同时他也提到,在⼯笔画领域,⽆论从创作思想还是⽂艺理论,材料
制作、艺术观念,都存在不⼩的问题,亟待去解决。
当今艺术界必须要从理论上加强中国⽂艺理论的研究,尤其是古代⽂化学术的研究和梳理,因为这是艺术的根本。
⽽在创作过程中,不可急于求成,因为中国传承下的艺术和历史博⼤精
深。
工笔画美人图作品创作说明
工笔画美人图作品创作说明中国工笔人物画有着漫长的发展史,在唐代已达高峰,各体俱备,异彩纷呈,其后每况愈下,逐渐走入低谷。
明清到近代,虽然优秀的工笔画家不断出现.但是始终没能成为画坛的主流。
建国以来,在中西绘画技法上打下坚实基础的徐悲鸿提倡把素描融入中国人物画学习.对中国画坛产生了深远影响.工笔人物画在长时间的休克中得到复苏和繁荣,从传统中吸收智慧,从现实生活中搜取素材.从国外绘画的精髓中汲取养分、为中国工笔人物画的繁荣发展提供了不可磨灭的新的道路,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工笔人物画进入繁荣时期.人物画创作风格面貌表现为题材和形式风格的多样化,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艺术家自觉的艺术活动.更会促使某种创作风格的产生和发展:而不同群体对艺术创作方法的不同偏好导致艺术创作风格方法的多元.汲取世界范围绘画和现代绘画流派的某些艺术养分,从而形成具有现代意识和手法的新工笔。
我喜欢工笔人物的写实法,写实是回归自然的一种表现手法,也是艺术源于生活的回归,反映了画家对生活的深切感受,震撼人心。
一、创作来源和目的:我的创作思想来源于XXX,我的工笔人物《美人图》就是从关爱各色美人中获得的灵感。
从众多的关于各色美人的报道中找素材,以历史上各朝代的美人形象为原型,组织自己的构图。
二、绘图过程构图:《美人图》的构图我并没有刻意的安排,只是顺其自然按照平时我们的构图习惯。
聚焦当代青春丽人,特别是刚出校门,初涉社会,踏入职场不久的年轻知识女性。
她们身上既带着校园的书卷气,又对世界抱着好奇和憧憬。
画中的女子在精心修饰的妆容和时尚靓丽的衣饰下,散发着古代闺秀人物画所没有的、现代社会职业女性所特有的那种知性、从容、教养和自信。
在整体环境的处理方面,也确定了整幅画面的整体色调,在背景的处理上,采用了环境色来协调,给人一种宁静感。
起稿:首先用铅笔在图画纸上起稿,反复修改,定稿后用浓淡墨勾出肯定的线。
勾线:把熟宣纸或绢蒙在底稿上开始过稿(勾线)。
王美芳工笔人物画技法 2012
王美芳工笔人物画技法勾线:根据色块的轻重,调整线的墨色,黑色的裙子用重一点的线,红色裙子用灰一点的线,白色衣服用较淡的墨色,背景的墨色,也要有轻重的变化,但不要夺了人物,头发用重墨勾,脸,手用淡墨。
分染:用两支笔,一直蘸颜色,一支清水笔。
用颜色笔紧贴着线的另一侧着色。
紧接着用清水笔把颜色晕染开,使之自然过渡。
黑色的裙子用淡墨,红色的裙子用曙红,白色的衣服用淡淡的赭墨,背景屏风上的山用赭石。
整个罩一遍。
屏风上的棱子边用胭脂。
头发用墨分染结构,用赭石,曙红,花青,藤黄搭配,分染出脸,手的大体结构,体积。
罩染:红色裙子用曙红打底,用淡淡的原色罩几遍后,再用朱砂罩染。
多罩几遍,感觉够了之后,再用清水洗掉。
这样反复多次直至满意为止。
最后,用曙红再罩一遍。
黑色裙子是用淡墨,反复罩染,遍数宜多不宜少。
白色的衣服,先用淡淡的白色在线的另一侧(没染赭墨的一侧)晕染。
通体染完之后,用浓些白色罩染,遍数不宜太多。
背景的山,用草绿罩一遍,稍有虚实,头发用墨加染,留出高光,脸,手按结构逐渐深入。
调整:人物做一些调整,小的道具要照顾到。
背景的山,用石绿染,山脊部用点石青。
头发罩染,高光不宜过亮。
背景处理:背景山的处理,按照青绿山水的方法去画,根据虚实,用石绿,石青调整。
用淡墨点出山上的树木,用石绿画出屏风上的棱子的图案。
脸,手颜色染够,用白,朱磦,三绿调成肤色罩染,颜色要稀,一遍不够可再罩。
图案:用淡墨画红裙子上的图案,其中浅颜色的地方用白调墨画出。
白衣服,用较浓一点的白色勾出图案的轮廓,再用稍淡一点的白色填实。
屏风的绫边图案,用金勾一遍。
整体调整,眼睛可再用墨提一提,罩染后不够的地方可再略染,包括头饰等,最后头发及白眼仁再上一遍淡花青色。
全部完成以上是《夏闲图》王美芳妙玉步骤1,勾线:用重墨勾出裙子,头发,用稍淡一点的墨勾出坎肩及前面的荷叶。
用再淡一点的墨勾出粉色的衣袖及中间的叶子。
用极淡的墨色勾出后面的荷叶,荷花及头顶的白纱。
油画-名人佳作 林风眠之《古代仕女篇》
油画-名人佳作林风眠之《古代仕女篇》油画-名人佳作林风眠之《古代仕女篇》林风眠林风眠的仕女和裸女,不同于任何古今仕女画和西方式的裸体作品。
他用毛笔宣纸和典雅的色泽,捕捉着一种幻觉,一种可望不可即的美。
如果说古典仕女画多传达压抑和遮蔽着的爱欲,西方裸体多表现张扬着和敞开了的爱欲,林风眠的作品就介于两者之间,表现的是升华了的爱欲,感觉朦胧化了的女性美和肉体美。
感官刺激淡化了,对肌肤质感的描绘转移为对姿致情态和文化气质的塑造。
爱欲的流露敞开了,但又是东方的、中国的、潜意识的。
它有古典仕女的风韵,又有马蒂斯式的轻松优雅;无珠光宝气的华贵,亦无堆粉积脂的香艳;一方面流溢着异性的温馨,又一方面透露出对人欲物欲的厌倦。
并无“落花无言,人淡如菊”的感怀,却可以感觉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老传统的影响。
不妨说,这是林风眠创造的融古今中外为一体的女性美。
林风眠《游园》彩墨画67x65cm 20世纪50年代林风眠庭院秋色林风眠(1900-1991)?庭院秋色67 × 67 cm?26 3/8 × 26 3 /8 in款识:林风眠。
钤印:林风眠印说明:林风眠擅长描写仕女人物以及有房子的风景画,这幅作品则是二者兼具。
忧郁的仕女、茂密的树木、特征鲜明的江南建筑、层叠的山峦,所有这些具有中国典型特征的要素被林风眠描绘成具有诗意的效果。
浓郁的色彩中又具有西方绘画的影子。
他笔下的仕女形象具有“符号化”的特质,是他探索独特的绘画风格的结果,从中彰显了中国女子的阴柔之美。
林风眠花园中的两个秀女林风眠《古典仕女》36x36 cm 纸本彩墨镜片1963年作林风眠《古典仕女》36x36 cm 纸本彩墨镜片1963年作此幅《古典仕女》看出林风眠他吸收了西方印象主义以后的现代绘画的营养,与中国传统水墨和境界相结合,并融入了个人的人生经历,在古装人物和戏曲人物仍在先前风格的基础上推进,出现了以泼墨为主的画法,用笔变化较多的风格以及全以细笔中锋勾勒人物景物结构轮廓,再染以淡墨淡色的古装与戏曲人物在画法上更近传统,仍保持着单纯明快的一贯作风,绝不类同于任何一个古、近画家。
古代闺阁绘画:丹青妙笔诉情长(图)
古代闺阁绘画:丹青妙笔诉情长(图)闺阁画家:古代女性画家中的最大群体中国古时有“嫘祖创画”的传说,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曾有言:“画嫘,舜妹。
画始于嫘,故曰画嫘。
”可见在传说中绘画是由女性创造的,但在画史中流传下来的女性画家及其作品却是寥寥甚微,这与当时的社会制度与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在中国古代女性画家的群体中,闺阁画家占有绝大比重。
何为闺阁?《史记·汲郑列传》中有“黯多病,卧闺阁内不出”之语,其中的“闺阁”是指女子的卧房。
后来,广义上的闺阁多用来形容拥有良好出身,又具有一定文化修养与笔墨情致的女性,具体到古代闺阁身份上即包括名媛与姬侍两种。
清马荃《花卉草虫图》(之一) 绢本设色,24.4×19.4cm 南京博物院藏那么古代的闺阁画家究竟有多少?在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历代名画记》中共收录了从黄帝至唐会昌元年间的370名画家,其中仅有一位女性画家入围,她是三国时期吴王孙权的赵夫人,也是继嫘之后有记载的第一位女画家。
赵夫人善书画,以“机绝”、“针绝”和“丝绝”著称于世,曾向孙权进献描绘五岳列国地形的绣作,惜其画作并未传世。
而元代夏文彦的《图绘宝鉴》则记录了从古时传说至元代的千余位画家,其中女画家也仅有7人。
到了明代,女性画家的队伍开始扩大,例如姜绍书在《无声诗史》中已专辟女史专卷进行介绍。
直至清代出现了第一部以女性画家为研究对象的史料集——《玉台画史》,改变了以往画史将女画家附录于男画家之后的写作方式。
女史学家汤漱玉仿效清代厉鹗《玉台书史》的方式,根据社会等级与人物身份将由嫘祖至清代的223位女画家分为宫掖、名媛、姬侍、名妓四种,其中包括名媛与姬侍在内的闺阁画家有139位,以明清时期的人物居多。
此外,由汤漱玉丈夫汪远孙撰写的《玉台画史》别录一卷另收录15人,她们皆为闺阁画家。
可见仅在本书记载中的闺阁画家已达154位,占据古代女性画家的一半以上。
清周淑禧《茶花幽禽图》明邢慈静《松菊延年》 1644年设色金笺,16×46cm这种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闺阁画家享有优越的生活环境与得天独厚的文化氛围,她们不仅可以从家藏中学习绘画,亦能与其他善画者相互交流,因此闺阁画家的艺术创作带有明显的自娱性。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赏析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赏析一、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
属一级国宝。
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通过这幅画,我们了解了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
总之,《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二、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五牛图》五牛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
麻纸本,纵28.8厘米,横139.8厘米,无款印。
作者是唐代著名的宰相韩滉。
这幅《五牛图》,其用笔之细,描写之传神,牛态之可掬,几可呼之欲出。
它的珍贵还在于,中国古代留存今世的多为花鸟人物,以牛入画,且如此生动者,《五牛图》堪称孤品。
三、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汉宫春晓图》《汉宫春晓图》鉴赏《汉宫春晓图》堪称仇英的代表作,与沈周、文徵明、唐寅为画史合称“明四家”。
《汉宫春晓图》原件为绢本,纵30.6厘米,横574.1厘米,现藏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仇英在此长卷中用精细的工笔画,描绘出春季宫闱中妃子、宫娥的日常琐事,一百余人,百人百态。
人物中有梳妆、吹奏、弹唱、斗草、观书、赏画、图像、戏婴。
其中还有引人注目的围棋活动。
棋枰上布子寥寥,纵横棋道清晰可辨,弈棋、观弈诸人包括旁侧执扇侍从都专注棋局,眉目传神。
四、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千里江山图》《千里江山图》为中国北宋青绿山水画作品。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作者王希孟,王希孟18岁为北宋画院学生,後召入禁中文书库,曾得到宋徽宗赵佶的亲自传授,半年後即创作了《千里江山图》。
惜年寿不永,20馀岁即去世,是一位天才而又不幸早亡的优秀青年画家。
《千里江山图》绢本,设色,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院。
五、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韩熙载夜宴图》韩熙载夜宴图年代: 五代(原迹已佚失,今版本为宋人临摹本) 作者: 顾闳中顾闳中的原迹早已佚失,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传为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被认为是存世最古的一件摹本,一说是北宋摹本,一说是南宋摹本。
古画集锦 中国古代仕女图
古画集锦中国古代仕女图古画是指古代的绘画作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艺术的瑰宝。
从美术史的角度讲,1840年以前的国画我们都统称为古画。
清出浴图康涛立轴绢本设色纵120厘米横66厘米天津艺术博物馆藏此图以杨贵妃出浴为题。
图中杨贵妃的云鬓松挽,身披罗纱。
两个小宫女端着香露,跟随其后。
人物用笔工整细致,有院体之风。
线条多用铁线描,流畅圆润,飘逸不凡。
敷色十分讲究,体现出不同衣料的质感。
人物造型准确,虽用笔细致,却无媚俗之感。
仕女图焦秉贞册页绢本设色纵30.2厘米横21.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图为梧桐树下,芙蕖出水,绿叶如盖,湖山春色中,美女乘船悠游,良辰美景,其乐融融豳风图吴求册页绢本设色纵26.5厘米横23.6厘米南京博物院藏“豳风”是指今陕西及邻近地区的民风民俗,作者据此画出了很多具有生活气息的作品。
《八月剥枣》是其中之一,此图写几位农妇正在打枣的情景,人物有老有少,姿势有动有静,情趣盎然。
漫清游图陈枚绢本设色纵37厘米横31.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月曼清游图》册描绘的是宫廷嫔妃们一年12个月的深宫生活:正月“寒夜探梅”、二月“杨柳荡千”、三月“闲亭对弈”、四月“庭院观花”、五月“水阁梳妆”、六月“碧池采莲”、七月“桐荫乞巧”、八月“琼台玩月”、九月“重阳赏菊”、十月“文窗刺绣”、十一月“围炉博古”、十二月“踏雪寻诗”。
此幅图为“寒夜探梅”。
描绘了宫女们随其女主人在庭院内外的游赏活动。
千秋绝艳图(部分)佚名长卷绢本设色纵29.5厘米横667.5厘米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此卷在6米多长的画面上,绘写了近70位古代仕女形象,包括从秦汉到明代各个朝代中比较著名、见诸于史实或传说并在社会或历史上有一定影响的女性,所以称作“千秋绝艳”图。
画中女子采用工笔重彩写出,多用铁线描钩勒衣纹。
服饰敷彩妍丽鲜明。
每个人物都手持或配有最能代表和体现她们身份的配物,或琵琶,或花蓝,或笔硕纸墨,或书卷,或铜镜等,并在右上方,各题有七言绝句一首。
工笔画的十八种线描技法
十八种工笔线描技法十八描是中国传统的线描,指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的各种描法。
明代邹德中《绘事指蒙》载有“描法古今一十八等”。
分为高古游丝描、琴弦描、铁线描等18种。
这18种描法,都是根据历代各派人物画的衣褶表现程式,进行归纳为18种,按其笔迹形状而起的名称。
当然,现代衣褶描法已有所发展,如现在的面料与古有别,在此不作评述。
中国画的白描勾线可分三类:较粗的线条叫琴弦,较细的线条叫铁线,极细的线条叫游丝。
不论采用哪种线描,都突“写”字,使每一条线具有书法气韵。
1、柳叶描柳叶描,线条如柳叶迎风,故名。
因柳叶描似柳叶迎正稿时,先勾头、手部位,再勾衣纹、配件等。
勾正稿时,要风,忌浮滑轻薄,吴道子常用此法。
其特点,行笔雄浑圆全神贯注,一气呵成,且柳叶描的特征要鲜明。
厚,衣纹飘举,很有动感。
先作底稿,再将熟宣纸覆其上勾。
如图《西施浣纱》,画中转身的姿态使画面呈“s”形构图,身上的衣带随风而飘,手挎竹篮,装束简单,天真烂漫的村姑形象栩栩如生。
西施浣纱(柳叶描)2、战笔水纹描它是粗大的减笔,形虽颤颤,可用笔要留而不滑,停而不滞,似水纹流畅之感。
线条特点是节奏感强,留而不滑。
此描法在《姜子牙》中的须发、披风衣部分,使用得最为充分,且恰到好处,将人物坚毅、智慧的性格通过笔端巧妙地表现了出来。
姜子牙(战笔水纹描)3、竹叶描颐名思义,其线描状如竹叶。
一般用中锋来勾勒表现,压力用于线中,且柔而不弱。
在具体使用中,短笔可借用竹叶、芦叶描,长笔则如画柳叶描,但较其要刚,变化也大,如同书法中变错力中锋写之。
此描法主要适用于人物画中较紧身的短打衣、裤,图中孙悟空那灵活、好动的性格处理得妙趣横生,完全适于此描法。
孙悟空(竹叶描)4、减笔描减笔,虽线条概括、简练,但笔简意远,非常耐看。
创作时要切记抓住形体,以最简略之笔写之。
元代马远、梁楷常用此法。
注意线条的起落笔及抑、扬、顿、挫都要清楚可辨,且墨线长而富有变化。
在复描正稿时,运笔要干净利索,一气呵成。
描写女人美丽动人的诗
描写女人美丽动人的诗《诗经·卫风·硕人》原文:硕人其颀,衣锦褧衣。
齐侯之子,卫侯之妻。
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
四牡有骄,朱幩镳镳。
翟茀以朝。
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
施罛濊濊,鳣鲔发发。
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一、衍生注释:“硕人”指高大白胖的人,这里形容庄姜高贵美丽。
“颀”,修长的样子。
“衣锦褧衣”,穿着锦服,外罩麻纱罩衫。
“柔荑”,茅草的嫩芽,形容女子的手柔软白嫩。
“凝脂”,凝结的油脂,形容皮肤光洁细腻。
“蝤蛴”,天牛的幼虫,白色细长,这里形容脖颈。
“瓠犀”,葫芦籽,洁白整齐,用来形容牙齿。
“螓首蛾眉”,螓是一种小蝉,额头宽而方正像螓,眉毛弯弯像蛾的触角。
“倩”,笑起来好看。
“盼”,眼珠黑白分明,转动灵活。
二、赏析:这首诗描写庄姜的美丽可谓细致入微。
从她的出身背景开始写起,显示出她高贵的身份。
而对她美貌的描写,简直是一幅工笔画。
从手到皮肤,从脖颈到牙齿,从额头到眉毛,再到那迷人的笑容和灵动的眼神,每个细节都不放过。
尤其是“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两句,一下子就把静态的美貌写活了,让人仿佛看到一个美丽的女子就在眼前巧笑嫣然,那眼睛顾盼生辉。
三、作者介绍:《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四、运用片段:有一天我和朋友去看一场古典舞表演。
舞台上的舞者身姿婀娜,我就跟朋友说:“你看她,就像《诗经·卫风·硕人》里描写的女子一样。
那手柔软得如同柔荑,皮肤就像凝脂一般光洁。
她在台上巧笑倩兮的时候,真的感觉整个舞台都亮了起来。
中国名画赏析:《簪花仕女图》
《簪花仕女图》赏析《簪花仕女图》,该图是贵族妇女的生活写照。
这幅画上共绘就6位丰颊厚体的贵妇,她们打扮艳丽入时,云髻高耸,顶戴的折枝花朵皆不相同,脸上又晕染娥眉,衣饰华丽,身着低胸长裙,外罩薄纱,显出半透明的质感,是中晚唐以后典型的贵妇形象。
贵妇的脸上、手上罩染的白粉,千年而下,仍然给人肤若凝脂、粉妆玉琢的细腻感觉。
尤其是纱衣透体和肌肉丰腴的描绘,表现了画家勾线、赋色的高超技巧。
全画光彩照人,仕女们神态安闲,或戏基本信息【名称】唐周昉簪花仕女图【类别】中国古画【年代】唐代【文物原属】民间收藏【文物现状】辽宁省博物馆藏【规格】卷,绢本,设色,纵:46厘米,横:180厘米。
作品简介唐代画家周昉,用笔朴实。
气韵古雅。
描写贵族妇女春夏之交赏花游园的情景,画面描绘仕女们的闲适生活。
她们华丽奢艳在庭院中游玩,动作悠闲、拈花、拍蝶、戏犬、赏鹤、徐行、懒坐、无所事事,侍女们持扇相从。
其赋色技巧,层次明晰,面部的晕色,衣着的装饰,都极尽工巧之能事。
轻纱的透亮松软,皮肤的润润光泽,都画得肖似,表现出作者具有高度的艺术技巧和概括能力。
作品赏析本卷右起首处,一名贵妇手执拂尘,与左侧妇人一同戏狗,动作轻柔,曼妙生姿。
其余则表现出漫不经心的慵懒神色,仿佛即便是再有趣的东西也不会引起她们的兴致。
她们虽然形体丰肥,但从其垂弧的肩颈和纤细的手腕看,仍可显出贵族妇女柔弱的风致。
在这颇为连贯的场面中,画家惟妙惟肖地刻画了她们雍容华贵的仪态。
画面变化虽然不大:,但富有生活情味。
正如北宋苏轼《周昉画美人歌》所云:“深宫美人百不知,饮酒食肉事游戏。
”这正是《簪花仕女图》卷的绝妙写照,一个个贵妇虽装扮得花团锦簇,有浓丽丰肥之态,但仍掩饰不住精神生活的空虚和她们幽怨、郁闷的情绪。
全图分为四段,分别描写妇女们采花、看花、漫步和戏犬的情形。
人物线条简劲圆浑而有力,设色浓艳富贵而不俗。
此卷传为周昉真迹,一说系晚唐之作,亦有论作五代画迹。
作者画四嫔妃和两侍女,作逗犬、执扇、持花、弄蝶之状,以主大从小的方式突出主要人物,这是中古时期人物画常用的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