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顺中国矿业大学两地办学关系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研究 — 理论研究

同时,沟通和交流也存在一个度的问题,我们要深入的沟通和交流,但不是无度或没有边际的交流。作为一名老师和管理人员,求实、科学、严谨、公平公正是很重要的。

最后,沟通交流不是全部,除了要讲究沟通交流艺术外,每一名辅导员还需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敏锐的洞察力、科学的判断力、较高的专业素养、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品德。

参考文献

1关培兰著.组织行为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 王磊著.学分制条件下辅导员的工作.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7(1):119~120

3 吕大伟著.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浅析.甘肃农业,2006.1:183~184

4 贾净远著.素质、思路、艺术——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刍议.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4.25(1):57~59

理顺中国矿业大学两地办学关系的思考

徐 渊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外语系

一、中国矿大两地办学历史回顾

中国矿业大学曾14次搬迁,11次更名。其前身是创办于1909 年的焦作路矿学堂,后改称焦作工学院。1950 年,以焦作工学院为基础在天津建立了中国矿业学院。1953 年,迁至北京,更名为北京矿业学院。“文革”期间,迁至四川,更名为四川矿业学院。1978 年,在江苏省徐州市重新建校,恢复中国矿业学院校名,成立中国矿业学院北京研究生部。1988 年,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1997 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2000 年,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2002年,两地党委分设;2003年,两地校长分设。学校1960年和1978年两次被确认为全国重点大学。2003年,两地校长分设,标志着涵盖徐州、北京两地的“中国矿业大学”不复存在,代之以徐州的中国矿业大学和北京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两地的党委、行政完全独立,但学科及部分学术科研资源仍实现共享。

不过,在教育部网站及其各个通知上,仍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称呼。

与此同时,两地学区在办学目标、学校定位等方面也开始出现各自的表述,并淡化了矿大的概念。现阶段的格局是:共举一面旗,共同谋发展。

二、理顺中国矿大两地办学体制的必要性

现阶段双方都一直较为回避两地关系的处理,采取较为模糊的态度,即在官方宣传中不明确提到两地关系,在提及对方时一笔带过或沿用旧称。这种处理办法,已经对矿大的发展造成了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

1.北京方面“名分”不清

由于双方长期的模糊处理,一般人很难知道两个学区真实的关系,各大媒体的介绍也多是片面甚至是错误的。2003年以前,北京方面一直作为中国矿大的一部分,为师生、媒体和社会接受与认可。而两地办学体制进一步变化后,徐州方面先天占有了中国矿业大学的金字招牌及无形资产,并在学校的介绍中删去了有关北京的部分,仅简单地以“1997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一笔带过。北京方面由于发展太晚、软硬件设施都不完善等原因并没有和地质大学、石油大学一样作为一所北京高校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可和媒体关注——比如在不少媒体上,中国矿业大学在江苏徐州,其介绍中又没有提到北京部分,北京高校序列中也没有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方面成了“黑户口”,这是极为不正常的。再者,徐州方面在宣传时根据需要将部分属于北京方面的学术、科研成果列为“中国矿大”所有,而北京方面则只能以本方的资源进行宣传。这在客观上加剧了北京方面的弱势地位。

CHINA EDUCATION RESEARCH ANALECTS ·35·

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7)

2.影响师生对学校的认同

由于学校长期的模糊处理,甚至连一些本校师生都难以确切地界定现阶段两学区的关系。就徐州方面而言,北京方面与学校是什么关系?从笔者去年考察文昌、南湖校区所做的调查来看,相当比例的学生对此很疑惑。就北京方面而言,师生多有这样的疑问:我们和徐州的矿大是不是一个学校?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反映了师生身份认同的困惑。同时,由于关系的模糊,两地学生间发生争执的情况较多,严重影响了和谐校园的构建和人心的凝聚。

3.造成社会认同困难,且存在误导性

中国矿业大学是涵盖徐州、北京两地还是单指徐州方面?很多考生由于弄不清楚,就放弃了报考中国矿大。同时,两学区在学科设置、资源配置上各有侧重,不尽相同,但是,因为学科共享,在对外宣传中,具有很大的“欺骗性”。例如矿大共有60个本科专业,北京方面开设了其中的34个,但是,在几乎所有的宣传资料中,都没有提及这一点,仍以60个对外宣传,具有一定的误导性,是对考生和社会的不负责。

4.部分历史遗留问题

学校办学体制的调整,使得一些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出现难点。如前段时间部分长期在北京方面工作、生活基础都在北京的退休教职工,因学校两校区协商存在问题,久拖不决,没有按国务院有关干部调动和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有关规定,把工资关系由徐州转回北京,造成其在京看病难、报销医药费困难的境况。由于现阶段两地学区没有专门的协调机构,此事一度由教育部派员解决,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并影响了教职工对学校的忠诚度。

三、理顺两地办学体制的三种设想

1.大学总部模式

大学总部模式,即由教育部出面,在两个实质上为平等的办学实体的学区之上设立大学总部,组成一个大学联合体。大学总部负责学区间的资源整合与协调工作,特别是学科申报,但不具体参与对各个学区的管理,对外总称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徐州两方面分别称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和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大学总部实行轮换,不常驻某个校区。总部不设校长,设立秘书长一职,由两学区派遣专员轮流担任,负责两学区学术文化交流的协调和申报项目的资源整合工作。建立中国矿业大学统一的教育基础统计系统,建立编印中国矿业大学见报制度,以汇集大学整体办学情况、办学经验,及时地向领导机关和各校区及兄弟院校通报情况,交流信息。在人事、教学、科研上保持现有关系不变。在对外宣传上,统一以中国矿业大学为名,下辖矿大(北京)、矿大(徐州)两个独立的办学实体,各类资源以总拥有量公布,同时注明北京、徐州分别所占的份额、比例或者其他加以区分的细节(如学科的研究方向等)。

该模式的优点在于明确了两学区关系,较好地保留了中国矿业大学品牌的无形资产,共举一面旗帜,整合了部分资源,同时,明确了两学区关系,同时有效避免了对两个学区情况的混淆。其难点在于徐州方面一直以校本部自称,所以,如何将两校区放在一个平等的条件下进行协商,共同打造中国矿业大学这个品牌,需要双方共同的努力。

2.地质大学模式

地大模式即参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成为两个实质上的平等的办学实体,在宣传上没有所谓的校本部与分校之分,双方在学科资源上实现共享。该模式运行可以借鉴地大的部分经验。但是,该模式容易在社会上造成学校彻底分裂的印象,笔者觉得应该慎重。

3.交通大学模式

交通大学模式即两学区分别更改校名或其中一方更改校名,同时放弃在学科等资源上的共享,成为两个完全独立的办学实体,一如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1956年,交通大学的主体内迁西安。1957

·36· CHINA EDUCATION RESEARCH ANALECT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