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一)
食品加工15种风险分析和安全措施
食品加工15种风险分析和安全措施食品安全对于食品加工行业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食品加工过程中的15种风险,并提供相应的安全措施,以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卫生安全。
1. 物理风险- 风险分析:包括异物(如金属片、玻璃碎片等)进入食品的风险。
风险分析:包括异物(如金属片、玻璃碎片等)进入食品的风险。
- 安全措施:使用金属探测器、筛网等设备来检测和防止异物进入食品。
安全措施:使用金属探测器、筛网等设备来检测和防止异物进入食品。
2. 化学风险- 风险分析:包括食品中存在有害化学物质(如农药残留、重金属等)的风险。
风险分析:包括食品中存在有害化学物质(如农药残留、重金属等)的风险。
- 安全措施:建立严格的供应链管理,确保原材料的安全性;定期检测食品中的化学残留物。
安全措施:建立严格的供应链管理,确保原材料的安全性;定期检测食品中的化学残留物。
3. 微生物风险- 风险分析:可能存在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污染的风险。
风险分析:可能存在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污染的风险。
- 安全措施:采用严格的卫生标准和程序,包括定期清洁、消毒设备,确保工作人员的手部卫生等。
安全措施:采用严格的卫生标准和程序,包括定期清洁、消毒设备,确保工作人员的手部卫生等。
4. 交叉污染风险- 风险分析:将污染的食品接触到未污染的食品,导致交叉污染的风险。
风险分析:将污染的食品接触到未污染的食品,导致交叉污染的风险。
- 安全措施:使用分开的工作台、刀具和来防止食品之间的交叉污染。
安全措施:使用分开的工作台、刀具和容器来防止食品之间的交叉污染。
5. 过敏原风险- 风险分析:食品中存在过敏原(如花生、鸡蛋等)导致过敏反应的风险。
风险分析:食品中存在过敏原(如花生、鸡蛋等)导致过敏反应的风险。
- 安全措施:在食品标签中明确标识过敏原成分,并采取措施防止交叉接触和污染。
安全措施:在食品标签中明确标识过敏原成分,并采取措施防止交叉接触和污染。
6. 不正确的储存风险- 风险分析:食品储存温度不当导致食品变质和细菌滋生的风险。
食品行业的食品安全风险与管理建议
食品行业的食品安全风险与管理建议一、食品行业的食品安全风险分析1. 食品源头安全:饲料污染、农药和化肥残留、兽药使用不当等会影响到食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2. 加工环节安全:加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交叉污染、添加剂过量使用等问题都可能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威胁。
3. 销售环节安全:存放和运输条件不达标、销售时未能明示商品信息等都有可能产生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
4. 消费者使用环节安全:消费者自身在储存和烹饪过程中,未能正确处理和保存食物,也会为其带来一定的风险。
二、防范和控制食品行业食品安全风险的管理建议:1. 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 严格执行HACCP计划(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从源头上把好关,确保原材料符合质量标准并轨迹可追溯。
- 强化内部质检机制,加强对产品的抽检和送检监管,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 建立完善的供应商管理制度,对食品原材料供应商进行评估,加强对其质量控制能力的监督和指导。
2. 加强生产过程管理- 食品加工企业应建立严格的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确保所有生产环节可控。
- 指定专人负责危险源控制与监测,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和异常情况。
- 提高员工素质培训,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升员工对食品安全的责任意识。
3. 完善流通环节控制- 建立健全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实施严格的货物检验和质量追溯制度。
- 对销售点进行定期巡查,加大违法经营、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 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在销售点设置明显位置以及易于理解的食品安全知识提示。
4. 引导消费者正确使用食品- 加大对消费者关于储存、烹饪和食用食品的宣传和教育,提升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 鼓励消费者购买合格认证或有资质的商家销售的食品,并主动查看产品标签,了解产品信息。
- 推广健康、安全的饮食习惯,引导公众选择新鲜、清洁和质量可靠的食物。
三、加强监管力度1.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食品行业的监管力度,建立真正严格执法机制,对违法企业依法进行严厉处罚。
食品中的食品安全风险分析
食品中的食品安全风险分析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日益增加,食品安全问题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
食品安全风险对人们健康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因此,对食品中的风险进行准确的分析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食品中的食品安全风险进行分析,并探讨食品安全风险的来源和防范措施。
一、食品中的食品安全风险来源食品中的食品安全风险来源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传统农药和化肥:长期以来,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农药和化肥含有有害物质,过量使用或不当使用会导致食品安全问题。
2. 添加剂:为了改善食品的质感、口感和保鲜效果,食品中添加了许多化学添加剂。
然而,一些添加剂可能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
3. 饲料污染:动物饲料中的污染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传递到人类食品中,影响人们的健康。
4. 食品加工和采购过程:食品在加工和采购的过程中,可能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例如使用不合格原材料、不洁净的生产环境等。
5. 毒素和有害物质:一些食品中自然存在的毒素和有害物质,如霉菌毒素、重金属等,可能对人体造成健康危害。
二、食品安全风险分析针对食品中的食品安全风险,我们可以进行风险分析来判断其危害程度和可能性。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风险识别:确定食品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包括食品的来源、处理方式、成分等。
2. 风险评估:评估潜在风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和可能性。
3. 风险管理:制定控制和管理措施,以减少或消除风险。
4. 风险沟通:向公众和相关部门传达风险信息,增加食品安全意识,促进合理消费。
三、食品安全风险的防范措施为了保障食品安全,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项措施:1. 加强监管:加强对食品生产和流通环节的监管,加大对农药、饲料、添加剂等的检测力度,确保食品质量符合标准。
2. 提高种植和养殖技术:加强农业生产技术培训,促进科学种植和养殖,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
3. 加强食品安全宣传:通过多种渠道向公众传递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
4. 完善食品安全法规和标准:制定和修订相关的食品安全法规和标准,加强对食品安全的法律监管。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报告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报告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报告「篇一」为切实加强我单位的食品安全工作,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我单位组织了仓库、配料中心以及生产部门针对食品从原材料到成品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深入探讨,结合消费者对我单位产品反应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了认真地反思,从而提高了认识,立即对各个环节进行了一次细致的检查,并进行了相关整改,现汇报如下:一、严格把关食品原料采购验收操作规程严格筛选供应商,供应商资质必须齐全,采购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有关食品安全标准和规定的要求并做到及时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出库时并做好相关记录。
二、严格规范食品粗加工与切配操作规程原料加工前进行二次筛选,发现有腐败变质迹象或者有异常的,不得加工和使用,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应洗净,必要时进行消毒,原料加工后在规定时间内如不及时使用要进行分类冷藏。
三、严格把控食品加工流程中的各个生产关键控制点生产车间在加工食品时应对加工好的原料进行检查,如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有异常的,不得进行制作加工,蒸煮类食品必须蒸熟煮透,品控部门必须做好产品的留样工作以及相关台帐记录。
食品卫生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食品卫生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将抱着对广大消费者高度负责的态度,将此项工作落到实处,也希望广大消费者及相关单位对我们进行监督并提出宝贵意见。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报告「篇二」为切实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保障在校师生的餐饮食品安全,我校主要管理人员和全体后勤工作人员认真学习了《宜良县县教育局关于学校食品安全管理检查情况的通报》,结合我校实际,尤其是上星期县食品安全监管相关部门,对我校食品安全检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认真地反思,从而提高了认识,立即对学生食品安全进行了一次细致的检查,并进行了相关整改,现汇报如下:一.学校成立了食品卫生领导组。
校领导级高度重视,坚持每天巡查、检查签字,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组长:计家良副组长:刘发云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食品安全风险防范措施分析
食品安全风险防范措施分析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和热点问题,因此,对于食品安全风险的防范措施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食品安全风险防范措施,并提出建议。
食品安全风险的来源多种多样,包括农药残留、添加剂超标、转基因食品等。
尽管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和标准来保障食品安全,但是我们还是需要加强措施以预防食品安全风险。
一、健全监管体系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是食品安全风险防范的基础。
政府应加强监管职能,加大对企业的检查力度,并对食品市场进行定期检测和监控,确保食品的质量安全。
二、加强食品生产全过程管理食品安全风险的产生往往与食品生产环节密切相关。
企业应加强对原材料的检测和筛查,确保食品生产所使用的原材料符合国家标准。
此外,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加工工艺,确保每个环节符合卫生标准。
三、加强农药残留监管农药残留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
政府应加强对农药的使用管理,定期开展农产品的农残检测,对于农药超标的产品要进行严厉的处罚,以提高农民对于农药使用的敏感性。
四、规范市场行为市场是食品流通的重要环节,对于市场上的食品安全隐患,政府应发布更加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并进行监督。
同时,消费者也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选择有资质的商家购买食品,并严格查看产品标签,避免购买不合格的食品。
五、改善饮食结构饮食结构的合理调整可以减少食品安全风险。
政府应加大对健康饮食的宣传力度,引导消费者减少生活中的高糖、高盐、高脂肪食品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的比例,以提高人们的身体免疫力。
六、加强科技研发科技的进步为食品安全风险的防范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
政府应加大对食品安全科技研发的投入力度,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
比如,利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技术,发展快速检测技术,提高食品安全监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七、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执法政府应加大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督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对于违法行为严重的企业,要坚决采取行政和经济制裁措施,以震慑非法经营者,确保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和管理流程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和管理流程食品安全是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食品安全事故不仅对人民生命健康造成威胁,也会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各国纷纷建立了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并制定适当的法律法规来管理食品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的风险。
一、食品安全风险分析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是识别和评估食品安全风险的过程,需要全面、客观、科学地分析潜在风险和其潜在影响。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的主要步骤包括:1. 数据收集和整理: 收集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数据,如流行病学调查、污染源分析、生产加工环节和食品留样监测数据等。
2. 风险识别: 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和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了解,确定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
3. 风险评估: 对已经识别出的食品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包括确定危害的严重性、可能性和人群暴露风险。
4. 风险管理: 基于评估结果,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措施来降低食品安全风险,包括修订政策法规、加强监管措施、提升食品企业的自我管理能力等。
二、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流程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在食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控制和降低风险,确保消费者获得安全可靠的食品。
以下是一个基本的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流程:1. 风险评估: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是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起点,通过科学评估确定食品安全风险的严重性、概率和影响范围。
2. 风险管控策略制定: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控策略。
这包括确保食品生产环节的卫生和安全,建立完备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食品原料和供应商的管理和监控等措施。
3. 风险管控措施实施: 将风险管控策略转化成具体的操作程序和标准,确保所有相关人员都能够理解和落实。
4. 监测和验证: 监测食品生产过程中的风险点,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问题。
同时,通过验证措施的有效性,持续改进和完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5. 通报和沟通: 及时向相关方面通报食品安全风险和控制措施,保持透明度,并与消费者、监管机构和食品企业开展及时有效的沟通。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报告范文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报告范文1. 引言食品安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关切之一。
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食品质量的更高要求,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报告旨在对食品安全风险进行分析,以揭示食品供应链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 食品供应链概述食品供应链是指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生产和供应过程,包括农业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等环节。
食品供应链的可追溯性和食品安全问题的控制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3. 食品安全风险类型食品安全风险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3.1 生物性风险生物性风险是由细菌、病毒、真菌等生物因素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
典型的例子包括食源性疾病和食品中毒等。
3.2 化学性风险化学性风险是由食品中的化学物质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
常见的化学物质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添加剂等。
长期暴露于这些化学物质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危害。
3.3 物理性风险物理性风险是由于食品中存在的异物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
这些异物可能是金属碎片、玻璃碎片、塑料碎片等,摄入这些异物可能会导致身体创伤或窒息等危害。
4.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方法为了对食品安全风险进行分析,我们采用了以下两种常见的方法:4.1 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分析HACCP分析是一种系统的食品安全管理方法,主要通过识别食品供应链中的危害以及相应的关键控制点来控制和预防食品安全风险。
4.2 事件树分析事件树分析是一种图形化的分析方法,用于识别与特定事件相关的可能结果和潜在风险。
通过建立事件树,我们可以评估不同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可能的后果,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风险。
5. 食品安全风险案例分析5.1 例子一:饲料污染事件在某个养殖场,使用了污染的饲料给动物饲养,导致一定量的污染物进入食品供应链。
通过事件树分析,发现这可能导致食品中毒事件的发生。
5.2 例子二:农药残留问题某个农场使用了过量的农药来防止害虫,结果导致农产品中残留了较高的农药含量。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各界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食品供应链的不断延伸和食品加工技术的不断进步,食品安全风险也变得更加复杂和严峻。
为了保障公众的食品安全,进行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是至关重要的步骤。
本文将对食品安全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控制策略。
一、食品安全风险的概念和意义食品安全风险是指与食品相关的潜在危害事件,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的风险。
这些风险可以来自于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各个环节。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的目的在于识别和评估这些风险,从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二、食品安全风险的分类根据食品安全风险的来源和性质,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 微生物风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对食品安全的威胁,比如致病细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
2. 化学物质风险:包括重金属、农药残留、添加剂等在食品中的残留物,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慢性毒性影响。
3. 物理因素风险:包括异物混入、食品包装破损等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物理因素。
4. 新兴风险:指的是近年来出现的、以前未被发现或认识到的食品安全问题,比如转基因食品引发的争议。
三、食品安全风险的评估方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是对食品安全风险进行科学评估和定量分析的过程。
评估的主要目标是确定食品安全风险的大小和概率,为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1. HACCP体系: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s)是一种对食品生产过程进行系统分析和控制的方法,通过确定关键控制点并建立监控措施,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2. 模型预测:利用数学和统计模型对食品安全风险进行预测和定量分析,可以评估不同风险因素之间的关系,并预测风险的发生概率。
3. 专家咨询: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风险评估,借助专业知识和经验对风险进行评估和判断。
四、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策略根据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结果,可以采取以下控制策略来降低风险:1. 强化生产管理:建立严格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员工培训、工艺控制、设备维护等方面,确保食品生产过程的安全和卫生。
食品安全风险形势分析报告(通用9篇)
食品安全风险形势分析报告食品安全风险形势分析报告(通用9篇)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
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食品安全风险形势分析报告(通用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食品安全风险形势分析报告1一、存在问题(一)三个指定接待点均未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从业人员未办理健康证明。
(二)接待点经营面积小,接待能力不能满足实际接待人数,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三)接待单位的卫生硬件设施(如:冷藏设施、餐饮具清洗消毒设施、三防设施)不足,且食品加工区域无法进行生、熟分区操作,无专用食品留样用容器及存放设施。
二、建议及对策(一)完善专用留样设施,并落实专人负责。
对接待用菜谱必须提前报区卫生监督所审核,经审核批准后严格按照菜谱进行食品加工,不得私自更改菜谱,如确实需要更改菜谱的必须报经区卫生监督所同意,并对接待菜品制作好后进行留样。
(二)对镇辖区内提供餐饮服务的从业人员必须在“火把节”举办前取得有效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并持双证上岗。
(三)接待单位必须立即到区政务中心卫生局窗口申请办理餐饮服务许可,立即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和要求完善卫生设施,在“火把节”举办前取得有效餐饮服务许可证。
(四)落实专人负责食品原材料的采购。
对采购的肉类食品必须经检疫合格后方可使用(必须索取检疫合格证),食品原材料必须向供货方索取卫生检测报告书及相关许可证明,并作好相关采购记录。
(五)对于接待点餐具无法满足消毒的,可联系有资质的消毒公司进行餐饮具配送。
(六)对村民进行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坚决不能无证加工经营和加工经营凉食、凉菜及发芽土豆、四季豆、野蕈类等高风险食品。
(七)指定专人负责饮用水蓄水池的安全防护工作,做好防护工作记录,并联系市疾控中心或区疾控中心对近期饮用水质进行卫生检测。
(八)超能力接待往往极易造成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在“创国卫”复检的大背景下,为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建议尽量减少邀请人员,降低接待风险。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报告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报告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随之而来的食品安全问题也随处可见。
为了深入了解食品安全风险,并提供一份全面的分析报告,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食品安全风险进行探讨。
一、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食品安全是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是国家的发展基石。
没有可靠的食品安全保障,人们无法享受健康的生活,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也将受到影响。
二、食品安全的风险来源食品安全风险来自多个方面。
首先,是原材料的质量和选择问题,不合格的原材料往往带来食品安全隐患。
其次,是加工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如不洁净的加工设备、工艺的不标准等都可能造成食品安全风险。
最后,是产品流通环节中的问题,如储存条件不当、运输环节中的污染等都可能对食品安全产生威胁。
三、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1. 有害物质残留:农药、兽药、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在食品中的残留超标是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长期摄入有害物质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慢性影响。
2. 细菌污染:细菌污染是导致食物中毒的重要原因,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常见病原菌。
3. 黑心食品:在市场上,一些商家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使用廉价的劣质原料制作食品,严重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四、食品安全风险的评估方法食品安全风险的评估通常分为三个步骤:危险识别、危险性评估和暴露评估。
其中,危险识别是指确定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危险物质或微生物;危险性评估是评估危险物质或微生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暴露评估则是评估人群接触危险物质的概率和程度。
五、食品安全风险的管理措施1. 加强监管力度:政府应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并加强对市场的监督和检查。
2. 完善食品安全标准: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明确食品中各类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保障人民的饮食安全。
3. 提升企业自律意识:食品生产企业应加强自律,加强员工培训,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4. 宣传教育:通过举办食品安全知识讲座、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等方式,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知水平。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和影响。
食品安全问题的存在是由于很多因素造成的,如生产加工环节、销售流通环节以及消费者的个人行为等。
而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一种科学方法,下面就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食品安全风险。
第一,加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加工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风险,包括原料的选取和检查、加工过程的控制和管理、加工产品的质量检验等。
在这个过程中,不正规的加工方式和不正确的操作方法都可能导致食品安全问题。
例如在食品加工的过程中,工人们没有及时更换防菌手套或有意或者无意的将未经消毒的工具用于食品加工中,这都可能会导致细菌繁殖,从而危害到人体健康。
第二,销售链环节的安全问题。
销售链环节包括物流、配送、贮存、展示等等,每个环节都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问题。
在物流过程中,很多批次的食品易受到温度、湿度等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而降低食品的新鲜度和品质。
在贮存和展示环节中,如超市、市场等场所,某些商家为了降低成本,可能会使用劣质的包装材料和保鲜措施,从而影响食品的质量。
第三,消费者的个人行为。
消费者的个人行为也会对食品品质和安全造成影响。
一些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盲目追求便宜和价格,而忽略对食品品质和安全性的考虑。
一些消费者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或烹饪过程中,没有注意个人卫生问题,如未及时洗手、使用不合格的食品等都有可能造成食品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
此外,一些消费者饮食不合理,如暴饮暴食、乱吃零食等,也容易导致肥胖、心血管等慢性疾病的发生。
这些习惯不仅对个人健康不利,还会对国家卫生和经济造成影响。
三种情况下分别对应着食品安全的危机管理,为预防和遏制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应积极进行食品安全风险分析。
首先,需提高生产企业的安全防范意识。
要求企业在原料采集、运输、贮存、加工和销售等各个环节都必须按照严格的标准要求来操作,从而保证产品的安全性。
其次,可以在销售环节中,提供完善的食品质量检测体系,让每一件销售的食品都应检测所需的重要指标,以保证消费者的安全;对于不合格的食品,则要及时调取,以防止问题扩大,形成危机。
食品安全监管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
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安全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近年来,在市局党组正确领导下,全市质监系统牢牢抓住落实食品企业主体责任这条主线,着力强化生产监管,不断加大食品安全整顿,严厉查处生产加工环节的违法违规行为,及时有效地处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保证了全市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形势的基本稳定;为进一步做好全市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食品科认真研究分析,全面深入排查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和当前食品生产监管工作的风险,提出了下步工作重点,现汇报如下:一、存在的主要风险和隐患主要从我市的食品生产加工和我们的监管工作、外部环境三方面进行分析;一生产加工环节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1、获证企业数较多的产品截至2012年5月,我市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470家,有效证书数559张;其中肉制品、小麦粉、饮料、糕点四类产品的发证数量较多,共计263张,占获证总数的47 %;这些都是获证企业多,消费量大,同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掌握好此类产品的问题,控制住产品的风险,就可以较大程度地监管好全市生产加工环节的食品安全;根据我们以往开展的专项整治、监督检验工作,以及外地发现的情况,这些产品存在以下安全问题和隐患:2、监督检验合格率较低的产品2011年省监督抽查共抽查我市食品520批次,合格437批次,合格率%,实物合格472批次,合格率%;食品市级监督抽查涉及糕点、饮料、蔬菜制品、原料乳粉和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的产品,共抽查125批次, 经检验综合判定,合格95批次,产品批次合格率为%,产品实物质量合格82批次,产品实物质量合格率为%;综合分析,合格率较低的前5类产品是:白酒、蔬菜制品、方便食品、罐头、食醋;通过监督检验的数据分析,不合格比例较高的项目为标签、水分、微生物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酵母菌、食品添加剂防腐剂、甜味剂、增白剂、着色剂;对合格率较低的产品,以及导致不合格的产品标识标注、生产过程中对水分和微生物的控制,以及使用食品添加剂等是我们以后开展专项整治和监督检验的重点内容;3、乳制品乳制品由于产品本身的特点和产业政策限制,我市获证企业有两家,虽然数量不多,但自三聚氢胺事件以来,乳制品备受关注,对乳制品企业的要求也高于其它食品企业,所以乳制品作为高风险产品,是监管重点;4、区域性重点食品肉制品:主要集中在辛县,辛县共有肉制品获证企业43家全市共96家,风险主要在于,一是企业对原材料把关不严,致使原料中带入不应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二是标识标注不正确;三是企业生产条件、卫生条件比较差;阿胶系列产品:主要集中在同仁县,共有阿胶系列产品26家全市28家,风险主要在于一是企业获得的食品的生产许可证,却以保健品销售;二是超范围使用“QS”标志;如在一些不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阿胶颗粒等产品上加贴“QS”标志;三是所用阿胶原料是否证件齐全,质量合格;小麦粉:主要集中在凤凰区,凤凰区小麦粉获证企业共15家全市共70家,明显的成效是自国家禁止使用增白剂以来,今年抽查均未检出增白剂,但要注意下一步是否有替代品;现在存在的风险是水分容易超标,原因是企业认为水分不是影响安全的指标,控制不严,有的企业则是故意增加水分以提高利润;蔬菜制品:主要集中在乐平,乐平共有蔬菜制品获证企业11家,主要产品为金针菇罐头;风险主要是生产条件差和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超标原因是原料中带入或对添加量控制不准确导致超量;5、食品相关产品我市食品相关产品获证企业有:食品塑料包装获证企业21家,食品添加剂获证企业9家;塑料包装生产风险关键在于对原材料的把关,食品塑料包装主要原材料是必须用食品级的复合膜和聚乙烯颗粒,如企业为节约成本使用非食品级的,则最终产品质量就没有保障;6、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作坊风险点:一是分布散,从业人员少,生产条件简单,监管难度较大;二是缺乏准入门槛,食品质量安全无法得到保障;三是城乡结合部是发生食品质量问题的高发区,可能存在生产假冒伪劣食品的黑窝点、黑作坊,食品质量安全隐患较大;由于目前山西省食品安全条例正在制定,关于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管理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我们将在有关规定出台后,按照要求继续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监督管理;二食品生产监管工作存在的责任风险1.掌握政策要求不及时的风险;近年来食品法律法规文件出台的比较多,必须及时收集、学习、掌握;对现行法律法规学习、掌握不透彻,对法律法规赋予的监管职责不明确,规避责任风险意识和能力不强,由此引发监管问题;2.未能按照现行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对食品生产企业实施监督检查的风险;对食品企业检查要按照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规定的规定进行;包括未制定食品安全监督检查计划、未依法实施监督检查以及对监督检查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处置不到位,对已经不再保持取证条件的企业未按照程序撤销和吊销生产许可等情况;3.未按有关规定实施食品抽样检验工作的风险;抽样及后处理省局有具体规定山西省食品抽样检验规范和山西省食品抽样检验后处理工作规范包括未制定食品抽检工作计划、在抽样、检验、结果发布等环节存在违法违规行为以及抽检后处理措施不到位等情况;4.对于辖区内存在的区域性、行业性重大食品安全隐患包括潜规则以及相对集中的食品安全投诉举报未能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置措施,未及时报告的风险;5.对于通过监督检查、抽样检验、投诉举报、舆论媒体曝光及上级交办等渠道发现的食品安全问题未能及时制定应对措施,并进行有效处置的风险;三外部环境媒体曝炒作的风险;一般三个方面:一是企业环境脏、乱、差作为食品企业,环境卫生一定要注意;二是产品质量不合格,现在监督抽查结果均上网公布,尤其是大企业质量不合格更易被炒作;三是我们的监管工作,企业上的问题会让记者追到我们的监管问题;职业举报人举报的风险;食品安全法规定了十倍赔偿,现我省又出台了食品有奖举报办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职业举报人,进行举报申诉;要求依法查处,要求十倍的赔偿,要求落实举报奖励;他们一般不花检验费去检产品质量,举报主要三方面一是产品标识标注;二是添加了不该向普通食品中添加的物质,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不能用于普通食品,他们会通过看食品标签配料表,对照来看;三是无证生产,现在获证企业在网上均能查到;查不到即按无证生产进行举报;所以我们重视产品的标识标注,遇到这种情况要抓紧落实,掌握情况,并及时答复,掌握时限,如超时限,还有被复议的风险;二、食品安全风险产生的原因一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不落实主要表现在,个别企业管理层人员质量安全意识淡薄,对法律法规规定企业应尽的义务和承担的责任不清楚;甚至对企业自身的各项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不了解,生搬硬套同行的制度,其目的只是为了取得生产许可证,一旦获证后就搁置一旁;例如,生产加工过程中卫生环境差,加工器具无卫生消毒等防护措施,产品出厂未按规定批批检验,不合格产品未经处理擅自放行等;二利益驱动促使企业铤而走险分析近年来被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我们不难发现,诚信道德的缺失是导致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主要因素;少数企业特别是个体经营的小型企业受利益的驱使,铤而走险;为了获得足够的利润,完全不顾他人身体健康,大肆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甚至在食品中超量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或添加非食用物质;例如去年上海发生的“染色馒头”事件、今年发生的“毒胶囊”事件;三产品过度“科技化”与标准滞后如食品添加剂;如今的食品工业已与消费者达成一种“口感”协议,为了迎合消费者追求新鲜感、刺激感等所谓的“完美消费”心理,导致有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滥用食品添加剂的事件时有发生;即使是作为食品生产加工原料的初级农产品在种植、养殖过程中也存在所谓的“科学化”;如“瘦肉精”事件;同时技术标准的滞后,致使在食品检验、监管工作中缺乏有效依据;四监管资源与承担的监管工作任务不匹配一是个别基层监管人员主观责任意识不强,专业技术能力薄弱,导致对企业的监督检查成为了走过场和环境卫生检查,在监管工作中发现不了本质问题;二是监管资源和力量与食品大省的现实情况不相称,基层局在监管机构、人员、经费、装备保障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三、应对风险的措施一继续督促企业全面落实主体责任;继续做好食品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进一步提升食品企业法人的社会责任意识,推动食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的深入落实;积极培育典型企业,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引导广大食品企业加强企业管理,严格质量控制,筑牢食品质量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督促生产企业严格落实食品质量安全的各项制度,对于制度建立不完善,执行制度不严格等不符合主体责任要求的违法违规行为,坚决依法从严处理,确保监管责任落实到位;二做好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开展重点产品抽查工作;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原则,按照省局和地方的工作部署,以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问题为重点,围绕重点地区和重点产品继续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切实保障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质量安全,推动全市食品工业的健康发展;三严厉查处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违法违规行为;始终保持对食品质量安全违法违规行为的高压态势,不断加大行政执法工作力度,对于在监督检查、抽样检验、投诉举报中发现的食品生产加工环节中存在的非法添加、掺杂掺假、以次充好等质量安全违法行为,依法从严查处;对媒体曝光和消费者投诉举报的食品安全信息,第一时间组织调查核实,及时果断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因应对不到位导致食品安全问题扩大;四加强学习和培训,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和水平;2012年,山西省食品安全条例将通过立法,我们将根据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新要求,及时组织学习宣贯,继续有重点地组织基层监管人员深入学习,使食品安全监管人员深入掌握和领会,确保按照规定的职责和要求开展工作;五做好风险监测和预警研判工作;通过日常监管、质量抽检、查办案件、跟踪媒体等多种监测途径,搜集食品安全风险信息,进一步提高食品抽样检验和风险监测工作的频次和覆盖面,及时发现存在于区域、行业、企业中的食品质量安全隐患,及时做好研判、处置工作,实现食品安全隐患的早发现、早处置;二〇一二年七月四日。
食品安全问题与风险分析
食品安全问题与风险分析食品安全,作为我们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然而,近年来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围绕食品安全问题展开讨论,并对其中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
一、食品安全问题的背景和现状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常年存在的全球性难题,各种食品污染事件层出不穷。
其中,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包括食品添加剂残留、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食品中重金属超标、基因改造食品等。
这些问题给人们的食品选择带来了巨大的困惑和挑战,也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潜在的危害。
二、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和多个方面有关。
首先是生产环节的问题,包括生产环境不洁净、生产工艺不规范、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等。
其次是流通环节的问题,包括运输不当、保存温度不符合标准、销售渠道不规范等。
最后是监管环节的问题,包括监管不力、执法不严等。
这些问题缺一不可,导致了食品安全问题的屡禁不止。
三、食品安全问题的风险评估针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风险评估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对食品安全问题相关数据的搜集和分析,可以评估食品安全问题对公众健康的潜在风险。
风险评估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描述、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等步骤。
通过风险评估,可以找出原因、评估危害程度,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以降低食品安全问题的风险。
四、食品安全问题的风险控制针对不同的食品安全问题,可以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确保食品安全。
例如,在生产环节,可以加强生产管理,提高生产工艺的规范性,加强员工培训,确保产品符合安全标准。
在流通环节,可以建立完善的冷链系统,对食品进行追溯管理,严格控制销售环节的环境和条件。
在监管环节,应加大监管力度,提高执法严格性,对违法企业进行严厉处罚,以起到威慑作用。
五、公众参与和食品安全公众的参与是食品安全问题解决的重要一环。
公众应该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自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同时,公众也应该加强对食品安全问题的了解和宣传,提高自身的食品安全意识。
食品安全及其风险分析
食品安全及其风险分析目录一、食品安全概述 (2)1. 食品安全定义与重要性 (3)2. 食品安全现状分析 (3)3. 食品安全相关法规与标准 (4)二、食品安全风险分析 (5)1. 风险识别与评估 (7)1.1 风险识别 (7)1.2 风险评估方法及流程 (9)2. 风险预警与防范 (10)2.1 风险预警机制建立 (11)2.2 风险防范措施 (13)3. 风险管理与控制 (14)3.1 风险管理策略 (16)3.2 风险控制措施及实施效果评估 (17)三、食品安全风险领域分析 (19)1. 原料采购与加工过程风险分析 (20)2. 食品添加剂使用风险分析 (21)3. 微生物污染风险分析 (22)4. 化学性污染风险分析 (24)5. 物理性污染风险分析 (25)四、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应用 (26)1. 风险评估技术概述 (28)2. 风险评估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实例 (29)3. 风险评估技术的发展趋势 (31)五、食品安全风险应对措施与建议 (32)1. 加强食品安全法规建设 (33)2. 提高食品安全监管力度 (34)3. 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食品安全意识 (35)4. 鼓励科技创新,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36)六、总结与展望 (37)1. 当前食品安全风险总结 (38)2.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的挑战与机遇 (40)3. 未来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发展趋势预测 (41)一、食品安全概述食品安全是全球公众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每个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随着食品生产和供应链的日益复杂化,以及消费者对食品来源、成分、加工方式等方面的关注度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食品安全涉及到食品在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及销售的各个环节中可能产生的各类危害,这些危害可能源自生物因素、化学因素或物理因素。
为了保障公众的食品安全权益,我们需要全面概述食品安全及其相关风险,并进行深入的分析。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则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是指对食品生产、加工、储存和销售等环节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以确定食品安全风险的大小和可能产生的危害,从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保障食品安全。
本文将对食品安全风险分析进行详细探讨。
首先,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的对象包括食品的原材料、生产加工过程、储存运输环节以及最终消费环节。
在食品的原材料环节,可能存在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转基因等风险;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可能存在微生物污染、添加剂超标、工艺失误等风险;在储存运输环节,可能存在温度变化、湿度变化、交叉污染等风险;在最终消费环节,可能存在食品中毒、营养不良等风险。
因此,食品安全风险分析需要全面覆盖食品生产、加工、储存和销售的各个环节。
其次,食品安全风险分析需要科学的方法和手段。
常用的方法包括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系统、风险评估、风险管理等。
HACCP系统是一种预防性的食品安全控制系统,通过分析食品生产加工的各个环节,确定关键控制点,并在关键控制点上进行控制,以确保食品安全。
风险评估是指对食品安全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估,确定食品安全风险的大小和可能产生的危害。
风险管理则是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保障食品安全。
这些方法和手段为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提供了科学的保障。
最后,食品安全风险分析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监督。
食品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参与和监督。
政府应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储存和销售环节的监督检查。
企业应加强自身的食品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食品安全风险的分析和控制。
消费者应增强食品安全意识,选择安全可靠的食品,监督和举报违法违规的食品行为。
只有全社会共同参与和监督,才能真正保障食品安全。
综上所述,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需要全面覆盖食品生产、加工、储存和销售的各个环节,需要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也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监督。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受到关注,引起了广泛的质疑和担忧。
为了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食品安全风险进行分析,以提供对该领域的深入了解和有效解决方案。
1. 食品安全风险概述食品安全风险指的是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食品成分、污染物或微生物等。
这些风险可能会导致食品中毒、营养不良、过敏反应等疾病的发生。
食品安全风险主要来自于食品生产、加工、储存和销售等环节中的不合规行为,包括使用有毒农药、添加违禁物质、不洁的加工条件等。
2.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方法及步骤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是一种系统的科学方法,旨在识别、评估和控制食品安全风险。
常见的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方法包括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敏感度分析、贝叶斯网络等。
分析食品安全风险的步骤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
2.1 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指对食品生产和消费环节中的潜在风险进行辨识和筛查。
通过对食品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查和研究,可以确定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
例如,检测食品中是否存在有害物质残留、分析食品加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交叉污染情况等。
2.2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指对已识别的食品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和量化。
通过对食品中的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包括毒性、暴露量等因素,可以评估这些风险对人体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
使用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可以量化风险,例如计算可能引发食品中毒的风险值。
2.3 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指采取措施降低食品安全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
通过制定和执行相关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监管等措施,可以有效控制食品安全风险。
此外,加强公众教育,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和能力也是重要的控制手段。
3.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中的挑战与对策在食品安全风险分析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3.1 数据不完备食品安全风险分析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撑,而目前食品安全数据的收集和管理存在一定的困难。
幼儿园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报告 幼儿园食品安全风险
分析报告一、引言幼儿园食品安全一直备受关注,因为幼儿园的孩子们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健康与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
为了保障幼儿园食品安全,我们开展了一次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二、调研方法我们首先对多家幼儿园进行了调研,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的方法。
问卷调查主要是了解家长和孩子对幼儿园食品安全的认知以及满意度,实地观察则是对幼儿园食品加工、储存和供应情况进行了详细观察。
三、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结果1. 食品加工环节存在隐患在实地观察中发现,部分幼儿园食品加工环节存在一定的卫生隐患,例如食品加工区域不够整洁,食品加工人员操作不规范等。
这些都可能导致细菌污染食品,从而造成儿童食品中毒风险。
2. 食品储存环节存在问题观察发现,部分幼儿园的食品储存环节存在问题,部分食品并未按照规定的温度要求储存,部分食品的保质期控制不够严格,这些都可能导致食品变质,从而危害儿童健康。
3. 食品供应环节存在漏洞我们还发现,部分幼儿园的食品供应环节存在一定漏洞,部分食品的供应商并未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甄选,部分食品的来源不够清晰,这些都可能带来食品安全隐患。
四、食品安全风险解决方案1. 规范食品加工流程对于食品加工环节存在的问题,建议幼儿园加强卫生管理,规范食品加工流程,加强对食品加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卫生安全。
2. 严格食品储存管理对于食品储存环节存在的问题,建议幼儿园建立严格的食品储存管理制度,确保食品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储存,加强对食品保质期的控制,避免食品变质。
3. 加强食品供应管理对于食品供应环节存在的问题,建议幼儿园建立供应商甄选制度,对食品供应商进行严格的审核,确保食品的来源清晰、安全。
五、结论通过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报告,我们发现了幼儿园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有效地提高幼儿园食品安全等级,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
同时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对幼儿园食品安全的监管,共同为提高幼儿园食品安全水平而努力。
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分析报告
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分析报告引言食品安全是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食品供应链的日趋复杂化,食品安全风险也不断增加。
本报告旨在对当前食品安全领域的风险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确保食品的质量安全。
1. 食品添加剂风险隐患食品添加剂广泛应用于食品生产过程中,以改善食品的质地、色泽、口感等。
然而,不当使用和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可能对人体健康带来潜在风险。
1.1 危害性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有些食品添加剂被证明具有潜在的危害性,如硝酸盐、苯甲酸钠等。
长期摄入这些添加剂可能导致慢性健康问题,如过敏、肠胃问题等。
1.2 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可能导致食品中添加剂含量超过安全范围。
这不仅增加了食品安全风险,还可能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威胁。
1.3 应对措施•增强监管力度,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审批和监督,严格控制添加剂的使用量和种类;•提倡自然食品,鼓励使用天然食材,减少对人工添加剂的依赖;•消费者应提高食品安全意识,选择无添加剂或添加剂含量低的食品。
2. 工艺污染风险隐患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污染是食品安全的主要隐患之一。
工艺污染可能来自原料、设备、环境等方面。
2.1 原料污染污染的原料可能含有重金属、农药残留、化学物质等有害物质,通过食品加工过程被残留在食品中,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2.2 设备污染设备的不洁净可能导致微生物的污染。
食品生产过程中,缺乏设备清洗和消毒可能使微生物繁殖,增加食品污染风险。
2.3 环境污染不洁净的生产环境可能导致空气、水等方面的污染,从而进一步污染食品。
2.4 应对措施•严格控制原料的质量,加强对原料的检测和筛选;•加强设备的清洁和消毒工作,确保设备的卫生安全;•维护生产环境的清洁,加强空气和水质的监测和治理。
3. 食品标签不合规风险隐患食品标签是消费者获取食品信息的重要途径。
然而,食品标签不合规可能给消费者带来误导,增加食品安全风险。
3.1 虚假标示有些食品生产商可能故意提供虚假信息,如虚报产品的功效、成分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一)
风险分析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风险分析包括三个部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与风险情况交流。
1.定义
根据CAC工作程序手册(1997年,第10版),与食品安全有关的风险分析术语的定义如下,需要说明的是,风险分析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理论体系,因此有关术语及其定义也在不断地修改和完善。
危害(hazard):食品中可能导致一种健康不良效果的生物、化学、或者物理因素或状态。
风险(risk):一种健康不良效果的可能性以及这种效果严重程度的函数,这种效果是由食品中的一种危害所引起的。
风险分析(riskanalysis):包含三个部分的一个过程,即: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情况交流。
风险评估(riskassessment):一个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包含下列步骤的过程:(ⅰ)危害识别,(ⅱ)危害描述,(ⅲ)暴露评估,以及(ⅳ)风险描述。
危害识别(hazardidentification):识别可能产生健康不良效果并且可能存在于某种或某类特别食品中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
危害描述(hazardcharacterization):对与食品中可能存在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有关的健康不良效果的性质的定性和/或定量评价。
对化学因素应进行剂量-反应评估。
对生物或物理因素,如数据可得到时,应
进行剂量-反应评估。
剂量-反应评估(dose-responseassessment):确定某种化学、生物或物理因素的暴露水平(剂量)与相应的健康不良效果的严重程度和/或发生频度(反应)之间的关系。
暴露评估(exposureassessment):对于通过食品的可能摄入和其他有关途径暴露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的定性和/或定量评价。
风险描述(riskcharacterization):根据危害识别、危害描述和暴露评估,对某一给定人群的已知或潜在健康不良效果的发生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和/或定量的估计,其中包括伴随的不确定性。
风险管理(riskmanagement):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对备选政策进行权衡,并且在需要时选择和实施适当的控制选择、包括规章管理措施的过程。
风险情况交流(riskcommunication):在风险评估人员、风险管理人员、消费者和其他有关的团体之间就与风险有关的信息和意见进行相互交流。
2.基本内容
(1)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明显不同的阶段:危害识别,危害描述,暴露评估,以及风险描述。
危害识别采用的是定性方法,其余三步可以采用定性方法,但最好采用定量方法。
相对于微生物危害而言,这
一方法更适用于化学危害,这主要是因为考虑许多混淆因素比较困难。
因此,对微生物危害来说,这一方法仍停留在概念应用阶段。
风险评估是一种系统地组织科学技术信息及其不确定度的方法,用以回答有关健康风险的特定问题。
它要求对相关信息进行评价,并且选择模型根据信息作出推论。
风险评估过程中的不确定度来自资料和选择模型两个方面,前者源于可获得资料的有限性以及流行病学和毒理学研究实际资料的评价和解释;后者是当试图采用某一特定条件下发生的具体事件的资料来估计或预测另外一种条件下类似事件的发生时产生的。
风险评估的毒理学试验应采用标准化规程,并且具备有关权威组织认可的最少数据量。
有时,为了克服知识和资料的不足,在风险评估中可以使用合理的假设。
简单来说,对于化学因素(包括食品添加剂、农药和兽药残留、污染物和天然毒素)而言,危害识别主要是指要确定某种物质的毒性(即产生的不良效果),在可能时对这种物质导致不良效果的固有性质进行鉴定。
由于资料往往不足,因此最好采用所谓的“证据力”(weight-of-evidence)方法。
这种方法要求对从适当的数据库、同行评审的文献以及可获得的其它来源(如企业界)未发表的研究中得到的科学信息进行充分的评议。
通常按照下列顺序对不同的研究给予不同的重视:流行病学研究、动物毒理学研究、体外试验和定量的结构-活性关系。
阳性的流行病资料以及临床资料对于危害的识别十分有用,但是由于流行病学研究的费用较高,对于大多数危害的研究而言提供
的数据有限,因此实际工作中,危害识别一般采用动物和体外试验的资料作为依据。
动物试验包括急性和慢性毒性试验,它们必须遵循广泛接受的标准化试验程序,同时必须实施良好实验室规范(GLP)和标准化的质量保证/质量控制(QA/QC)程序。
最少数据量应当包含规定的品系数量、两种性别、适当的剂量选择、暴露途径和足够的样本量。
动物试验的主要目的在于确定无可见作用剂量水平(NOEL)、无可见不良作用剂量水平(NOAEL)或者临界剂量。
通过体外试验可以增加对危害作用机制的了解。
通过定量的结构-活性关系研究,对于同一类化学物质(如多环芳烃、多氯联苯、二恶英),可以根据一种或多种化合物已知的毒理学资料,采用毒物当量的方法来预测其它化合物的危害。
简单来说,危害描述一般是由毒理学试验获得的数据外推到人,计算人体的每日容许摄入量(ADI值)(严格来说,对于食品添加剂、农药和兽药残留,为制定ADI值;对于污染物,为制定暂定每周耐受摄入量(PTWI值,针对蓄积性污染物如铅、镉、汞)或暂定每日耐受摄入量(PTDI值,针对非蓄积性污染物如砷);对于营养素,为制定每日推荐摄入量(RDI值)。
目前,国际上由JECFA制定食品添加剂和兽药残留的ADI值以及污染物的PTWI/PTDI值,由JMPR制定农药残留的ADI 值)。
由于食品中所研究的化学物质的实际含量很低,而一般毒理学试验的剂量又必须很高,因此在进行危害描述时,就需要根据动物试验的结论对人类的影响进行估计。
为了与人体的摄入水平相比,需要把动物试验的数据外推到低得多的剂量,这种剂量-反应关系的外推存在
质和量两方面的不确定性;此外,剂量的种属间度量系数也是目前争论很大的问题。
致癌物可分为遗传毒性致癌物和非遗传毒性致癌物,前者能够直接或者间接引起靶细胞的遗传改变,其主要作用靶是遗传物质,后者作用于非遗传位点,可能导致细胞增殖和/或靶位点的持续性的功能亢进/衰竭。
某些非遗传毒性致癌物(称为啮齿类动物特异性致癌物)在剂量大小不同时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致癌或不致癌),相反,遗传毒性致癌物没有这种作用。
因此,从原则上讲,非遗传毒性致癌物可以采用阈值方法如NOEL-安全系数法进行管理,最重要的就是要根据NOEL或者NOAEL值除以安全系数得出ADI值。
目前,安全系数一般选为100,用以估计试验动物与人体、以及人群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
遗传毒性致癌物应当采用非阈值法进行管理,一是禁止该种化学物质的商业性使用,二是制定一个极低的可忽略不计的、对健康影响甚微或者社会可接受的风险水平。
后者需要对致癌物进行定量的风险评估。
暴露评估主要根据膳食调查和各种食品中化学物质暴露水平调查的数据进行的。
通过计算,可以得到人体对于该种化学物质的暴露量。
进行暴露评估需要有有关食品的消费量和这些食品中相关化学物质浓度两方面的资料,一般可以采用总膳食研究、个别食品的选择性研究和双份饭研究进行。
因此,进行膳食调查和国家食品污染监测计划是准确进行暴露评估的基础。
风险描述是就暴露对人群产生健康不良效果的可能性进行估计,对于有阈值的化学物质,就是比较暴露和ADI值(或者其它测量值),暴露
小于ADI值时,健康不良效果的可能性理论上为零;对于无阈值物质,人群的风险是暴露和效力的综合结果。
同时,风险描述需要说明风险评估过程中每一步所涉及的不确定性。
将动物试验的结果外推到人可能产生两种类型的不确定性:(ⅰ)动物试验结果外推到人时的不确定性。
例如,喂养丁基羟基茴香醚(BHA)的大鼠发生前胃肿瘤和甜味素引发小鼠神经毒性作用可能并不适用于人。
(ⅱ)人体对某种化学物质的特异易感性未必能在试验动物上发现。
例如人对谷氨酸盐的过敏反应。
在实际工作中,这些不确定性可以通过专家判断和进行额外的试验(特别是人体试验)加以克服。
这些试验可以在产品上市前或上市后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