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情感功能 提高语文能力
让情感之花在语文课堂上绽放
江 苏省徐 州 市经 济开发 区大黄 山 中学 任 颖
教学工作是一项特殊的劳动 ,其独特之处在于工作 对象 是 步激发学生 的语文学习动力 。
具有独立思 维与丰富情感 的个 体 , 提高教学成 效不仅要强化 教 学方法 、 手段 以及 资源方 面的创新 , 还要充分兼 顾学生的情感 因
爱, 笔者精心选取 了父辈在 田间辛苦劳作 、 在工厂加班生产等极
具震撼力的视觉 画面 , 引导学 生回忆 自己的父母 , 感受父母 的艰
多感 受成功的快乐 ,以积极 的情感促进学生更加深入地学 习语 辛 以及为 自己所付 出的汗水 , 在讨论 交流 的结尾播放 《 父亲》 这 首蕴含着深厚情感 的歌 曲 : “ 每次离开总是 , 装做轻松的样子 , 微 笑着说 回去吧 , 转身泪湿眼底 ……” 让父爱在学生的心 中升华 。
素 。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充满积极的情感 ,能够更好地调动学
三、 运用信 息手段 。 引导学生获得真切的情感感受 信息化手段在初 中语文教学 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除了能够
为教学增加生动形象的信 息之外 , 还能够借 助于 图像展示 、 音乐 临其境 的感受 , 引起学生 内心情感 的共 鸣 , 提高语文教学 的思想 性 。笔者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手段的作用 , 如在教学《 人 民解 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 江》 时, 为 了营造一 种激昂 、 奋 进的教学氛 围, 笔 者专 门下载 了影片《 渡江 ! 渡江 ! 》 中百万雄师英勇渡江 的
对于语文学习基础较好 、 学 习能力较强 的学生 , 专门设置了较高 难度的学 习目标 , 让学生在语文课堂学 习中“ 有事可做” , 思维处 于积极 的状态 ,避免学 习难度 过低影响学 生学习 的投入 程度 。
巧用教材空白,提高语文能力
一
、
尔认 为, 没有想象 , 一切感官 , 无论 多么健康敏 的 喜 悦 。这 种 愉 悦 之 情 , 论 是 在 视 觉 、 觉 无 听 锐, 等于乌有 。说想象是思维 的翅 膀 , 是创新 等生理 上 , 是在 精神 、 还 智力 上 , 获得 了满 都 的彩带 , 一点也 不过分 。阅读教 学 中, 培养学 足 、 感 。 而把 课 堂 教 学 推 向了 高潮 , 快 从 同时 把 生 的想 象 力 应 立 足 于 教 材 , 充分 挖 掘 语 文 教 材 全体 学 生 的情 感 也 推 向 了新 的 境界 。 中的“ 留白” 向学生提供想象 的空间。 , 三 、巧 用 空 白 。 展 语 言 发 阅读教学要注重培养学 生“ 、 、 、 ” 听 说 读 写 如苏教版语 文教材五 ( ) 2 课《 上 第 5 黄鹤楼 送别》 一篇 “ 包诗 ” 文中 的第 四 自然段 : 能力 的训 练 , 中学 生说 话 能 力 的 培 养 训 练 显 是 文 , 其 “ 白依然伫立在江边 , 李 凝视着远方 , 只见一江 得尤 为重 要 , 为 “ 话 能 力 ” 是 一 个 学 生 口 因 说 既 也 春水浩浩荡荡地流 向远方……” 这句话最后的 语 表 达 能 力 强 弱 的 体 现 , 是 一 个 学 生 语 言 积 省略号 , 就是文 章的一个空 白处 , 我们 带来 累程度 和盘活语言积累能力的再现 , 给 更是一个 了无尽 的遐想 : 白此时会想到什么 ?我们仿 适 应新 世纪 发展 的人才 所必 须具 备的素 质 。 李 佛看 到了什么 ?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 在孩 新课程改革要求发展学生语言必须做 到: 联系 生活。 创设 情境 , 拓展空 间。挖掘并借助 教材 子们 的遐想 中 , 孟浩 然离岸登船 了 , 白伫 立 李
多角度出发发挥语文课堂育人功能
多角度出发发挥语文课堂育人功能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阵地。
通过多角度出发发挥语文课堂育人功能,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主要场所。
通过多种形式的口语交际活动,如讲述故事、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可以提高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和自信心。
通过写作练习,如作文、日记、读后感等,可以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通过多角度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将能够更加自如地运用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增强与他人的交流和沟通能力。
二、传播优秀文化和价值观。
语文课堂是传播优秀文化和价值观的重要渠道。
教师可以通过选取经典文学作品、名人传记等教材内容,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丰富的人文知识和价值观。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报纸、杂志、小说等,了解时事动态和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时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多角度传播优秀文化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文化修养。
三、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文学批评分析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学作品中的主题、情感和人物形象,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思维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的小组讨论、辩论比赛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辩证能力。
通过多角度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造潜能。
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的重要场所。
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课堂阅读活动,如朗读比赛、课外阅读推荐等,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教师还可以通过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如绘本、漫画、报刊等,满足学生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的阅读需求。
通过多角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
五、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和个性成长。
语文课堂是促进学生情感发展和个性成长的重要阵地。
多角度出发发挥语文课堂育人功能
多角度出发发挥语文课堂育人功能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重要场所,更是育人的重要平台。
语文课堂育人功能的发挥,需要多角度出发,全面推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发挥语文课堂的育人功能。
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场所。
语文素养包括语言素养、文学素养和文化素养。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掌握规范的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增强语言表达的自信心和能力。
同时还要通过文学课文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让学生欣赏和理解经典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使学生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心。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语文课堂应该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渠道。
教师应该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勇于发表个性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在语文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展开文学创作、语言表达等方面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成长和收获,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语文课堂也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阵地。
语文是传承民族文化的工具,语文课堂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教师可以通过文学作品的讲解,引导学生认识善恶、美丑,让学生体会伟大的品格和高尚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崇高情操和正确的人生观。
语文课堂还可以开展语文道德教育主题班会、课外阅读等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四、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语文课堂还是促进学生情感体验的重要平台。
语文是一门情感学科,语文课堂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诵读、演讲、朗诵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体验语文的魅力,感受语文的情感渗透,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感恩之心、同情之心、爱心等,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增长智慧,促进情感与理性的协调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发挥情感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发挥情感教育摘要: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四点教学方法,以期帮助语文教师在自身的教学中能更好地发挥情感教育,促使学生喜欢语文、提高语文成绩。
关键词:语文教学;发挥;情感教育;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5-0047随着知识的更新、观念的转变,人的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也日益复杂和多变。
这应该说是时代的产物和社会的进步。
同时,以人为本的理念的普遍提倡更多意义上体现了对个体生命的尊重。
因此,作为新世纪最富朝气和最具自我意识的中学生无疑是幸运的,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展现自我,有更多的机会随心所欲地去追求我所欲求。
但我们更不能忽视,这种个性飞扬的背后却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误区和盲区。
处在各种信息频繁更迭的网络时代,个性被前所未有的提倡和张扬,致使一些涉世未深的中学生的所谓个性就是追求与众不同的另类生活。
就是俗语说的:“很独!”。
缺乏同情心、包容心,不懂得换位思考甚至一度成为一种人为的时尚。
而表现在生活和学习中往往是逆耳的话干脆不听,管他说的对否一概白眼。
他们张扬却自私,睿智却浮躁,富有竞争能力却少了一份执着。
以自我为中心是绝大部分90后青少年所表现出来的显著特点。
基于此,作为工具课、基础课的语文教学就更是任重道远。
因为从最最基本的字词句到段篇章,所有的历程终归都是对于人的素养的提高、人格的提升和人的精神的丰富与净化。
更多的是一种对真、善、美的情操的培养和认同。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现代教学论认为:“情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它更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而理智感和审美情感,道德情操是语文情感教育的三大支柱。
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在文字的世界里感受真、善、美。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就应该把握文中的感情激流,感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
这样,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就不再是抽象枯燥的文字符号,而是一个个灵动的跳跃的精灵。
多角度出发发挥语文课堂育人功能
多角度出发发挥语文课堂育人功能语文课堂在学生的成长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维能力。
如何更好地发挥语文课堂的育人功能,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需要深刻思考和努力实践的课题。
本文将从多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发挥育人功能。
一、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趣语文课堂应该是培养学生语感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阵地。
通过朗诵诗词、欣赏文学作品和音乐,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美妙和文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文章或作品时,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培养他们的独立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
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情感世界和人文情怀。
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语文课堂应当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平台。
通过让学生阅读不同类型和风格的文章,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和思维空间;通过让学生进行文本分析和创作,训练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通过让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和表演,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才能真正掌握语文知识和能力,形成独立的思维方式和创新意识,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语言和文字的关系语文课堂应该是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语言和文字的关系的重要场所。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明确语言文字的作用和表达手段,让他们明白语言和文字是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载体和工具,需要用心对待和妥善处理。
通过分析文章语言的用词和句式,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挖掘和运用,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达效果。
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语言的真实性和虚构性,让他们学会用文字记录和表达真实生活和想象世界。
四、提供学生多元文化和跨文化的交流机会语文课堂应该是提供学生多元文化和跨文化交流机会的重要平台。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阅读和欣赏不同地域和民族的作品,让他们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和文明成果;通过组织文学活动和交流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不同文学风格和思维方式,增进他们的人情交往和文化认同。
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融入中职语文教学的机理分析
第2期2024年3月现代教育科学ModernEducationScienceNo 2Mar 2024[收稿日期]2024-02-01[基金项目]2022年福建省职业教育研究课题“职业学校对外合作办学的‘工业汉语’在线课程建设研究———以集美工业学校为例”(项目编号:ZB2022101);厦门市第十五期中学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立项研究课题“社会情感教育融入中职语文教学的机理与实践策略研究”(项目编号:XMXD202201153)。
[作者简介]陈志雄(1985-),男,福建厦门人,硕士,集美工业学校基础教学系主任、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中职语文教学、社会与情感学习、对外汉语教学。
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融入中职语文教学的机理分析陈志雄(集美工业学校,福建厦门 361022) [摘 要]社会与情感能力源自美国,并在欧美国家迅速发展,由于其进入中国教育领域的时间较迟,与中国现有学科教学整合的机理还有待深入探讨。
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融入中职语文教学是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在中职学科教学领域的本土化转化。
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同中职语文教学的融合具有其理论的相似性与关联性。
两者在育人理念方面具有共同导向,在育人目标方面具有一致性,在育人内容方面具有联系性,在育人方法方面具有互补性。
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同中职语文教学在育人理念、育人目标、育人内容、育人方法等方面,具有相互衔接的内容基础。
遵循理念、目标、载体、机制的设计流程,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融入中职语文教学的基本路径分为:共通育人理念,共创育人目标,共建育人载体,共造育人机制。
[关键词]社会与情感能力;中职语文教学;育人理念;育人目标;育人内容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24)02-0121-08 [DOI]10 13980/j cnki xdjykx 2024 02 018美国的学术、社会与情感联盟(下文简称“CA SEL组织”)将社会与情感能力定义为“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驾驭自己的情绪、与他人建立积极的关系、负责任的决策以解决社会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能力”。
关于语文育人功能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语文育人功能的实践与思考小学语文作为小学教育领域的主要学科,发挥着重要的育人功能。
教师要想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就要结合语文学科的特色制定可行的教案,有针对性地开展立德树人的教学活动,为提高学生的情感水平、文学知识创造条件,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一、语文育人功能的特征(一)潜移默化性小学是小学生认识汉字、积累经验、增强个人综合能力的重要时期,语文学科中蕴含的育人功能较为突出。
其中,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潜移默化性。
小学生学习语文不能一蹴而就,不能立即明白其中的道理,而是在不同年级不断学习有用的知识,无论是汉字识别数量的增加,还是语文素养的提升,都有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二)教学关联性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育人功能,能够实现“教”与“学”的紧密联合。
教师为学生安排的仿写、阅读、背诵等活动,不仅可以为学生传递学科知识,还可以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技能,提升写作能力、阅读能力、记忆能力等,产生教学融合的效果。
(三)内涵广泛性小学语文的文学体裁、文章思想多有差异,育人功能的内涵相当广泛。
正如《乌鸦喝水》彰显的持之以恒精神,学生通过乌鸦这个角色,以局外人的视角分析事件的结果,即不断增加瓶内石头的数量,持之以恒,最终达成了目标。
又如《曹冲称象》,主要为学生传递等量替换的科学思维,并且同数学学科的内涵亦有关联。
统编教材收入的语文素材十分丰富,值得教师深度挖掘,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二、语文育人功能的实践路径(一)创设听说读写融合情境在教学中,教师要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集听说读写于一体的教学情境,便于学生领会语文文本的内在价值。
以《大禹治水》为例,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课文时,需要先为学生提供自由阅读的时间,并且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掌握课文梗概,即为什么让大禹治水、大禹治水经历了什么、大禹治水历经多少年、大禹治水后有了什么具体结果。
因学生尚未阅读前仅能从课文题目推测文章的信息,教师为其提供阅读架构,可以节省学生的阅读时间,以免部分学生将阅读看成“自由活动”,未能真正参与阅读活动。
让情感的火花在教学中闪现
每一 节课 前都有 一段导语 , 占时大约 13分钟 。生动 的 —
导语 能酝酿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 的情感和情绪 , 学生则会 由 此产生一种情感反射 , 创设一堂课情感意境的突破 口, 是强 化 、 化课 堂教学的第一环。通过多种途径达到效果 。 优 1 . 通过丰 富的教 具设计或 是现代 电化教学手段 , 如教学 实物 、 挂图、 音像 等, 全方位 调动 学生视觉 、 触觉 、 听觉等功 能, 把学 生带到课 文所渲 染的那种 意境之中去。 : 如 学习《 景 泰蓝》 一课, 过观察景泰蓝实物, 通 体会其做工之精巧; 通过 《 看瓜刺猹》 《 、 二见 闰土》 两幅挂 图, 体会 《 故乡》 中闰土这一 人物 形象的典型意义; 通过一段反 映雪域 高原的电视 , 体会 《 白雪歌》 千树万树梨花开” “ 的壮美和战士戍守边 关的艰辛 。 这样 , 将饱满的情感渗 透到文学作 品的教学之 中, 使学生的 思想与文章 的情感得到共 鸣和升华 。 2 以学生为主, . 给他们 以更多地展 示 自己的舞台, 做到 身入心入 , 对学习投 入更大的热情 。在教学中 , 以让学生 可 汇报预习成果 , 介绍课前 收集 到的与课 文有关的资料 ; 也可 以让学生 向老师提 问, 由老师 回答或 留待在课堂学习 中解 决; 或是 让学 生上 台演 讲、 背诵, 老师 简略点评等。中学生多 好奇好动 , 喜欢求新求异 , 我们 不妨给他们这个机会, 让他们 上台 向老师提 问, 与老师换个位 。 ( . 二)运用饱含深情的课堂 朗读 , 渲染情 感的场景 我们欣赏优美的音乐, 能陶冶性情、 愉悦身心 ; 品尝美味 佳肴 , 能健脾开 胃、 进食欲 老师就是音乐家、 是烹调 增 就
( 情 感教育有助 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 果 三) 节奏 、 旋律 、 乐、图像等都是情感教育 中最常见 的手 音
多角度出发发挥语文课堂育人功能
多角度出发发挥语文课堂育人功能语文课堂是学生接受语文教育的主要场所之一,也是实现语文育人的重要途径。
通过多角度出发发挥语文课堂育人功能,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有助于学生成长发展。
首先,语文课堂应该从文本角度出发,注重挖掘文本内涵,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思考。
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应该接触各种类型的文本,如课文、名著、报刊杂志、网络文化等。
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文本,发现文本中蕴含的社会、人文、人生等方面的内涵,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
其次,语文课堂应该从写作角度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任务之一。
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不同程度和写作需求,设计不同类型的写作活动,如写作指导、写作作业、综合写作等。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写作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写作问题,并提供改进建议,从而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发展。
再次,语文课堂应该从思维角度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文学科涉及较多的思维模式和思维技能,如由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思维、由抽象到具体的演绎思维、对比分析、类比思维等。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有深度的思维活动,如对比分析不同文本的同一主题,类比不同文本的相似特征等。
通过思维活动的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将得到不断提高。
最后,语文课堂应该从情感角度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
语文学科是涉及情感因素最多的学科之一,教师应该注重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体验文本中的情感,激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在日常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如培养学生的同理心、责任感、正义感等。
通过情感教育的实施,学生的情感世界将得到广泛地发展。
总之,多角度出发发挥语文课堂育人功能,有利于实现语文教育的全面发展和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方法的灵活应用、教育观念的更新和质量的全面提升,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情感在阅读中的作用
情感在阅读中的作用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阅读教学有效或者高效,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特别关注的问题,要想大幅度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我们必须更新观念,把握好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成功的教育教学都离不开情感因素的作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巧妙地调动和利用情感因素,对于提高阅读效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实施情感激发,教师首先要优化自己的性格,具有良好功夫,努力吃透课文,仔细挖掘每篇课文中丰富的情感因素。
更重要的是,上课要灵活机动,积极探索,在活跃的教学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掌握和智能的发展,并从中得到成功的体验。
教育心理学认为:成功的教育教学都离不开情感因素的作用。
小学语文作为人文学科,本身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影响尤其深远。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巧妙地调动和利用情感因素,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和情感因素的有效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教师要优化自己的性格,具有良好的情感修养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富有情感的人。
教师的情感能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
”因此,在上课时,我们绝不能只是把握教材的技术训练,以至于把活活的语文教材讲“死”,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严重影响语文课应有功能的充分发挥,如果孩子因你的存在而愉快、开心,那么,你的教育就成功了一半;如果孩子因你的存在而痛苦,那你的教学就是失败。
我举一个实例,我在教学《伯牙绝弦》一课时能根据文章内容让孩子理解伯牙及钟子期的友情,无论伯牙弹什么,子期都能听出音乐中的内涵,所以伯牙视子期为知音,在教学中我因势利导设计如果伯牙要弹奏其他内容子期该如何称赞,设想并试着练习。
学生说出雪,风,明月等。
子期死了。
伯牙破琴绝弦,揭示“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的可贵,教师要善于把自己对于教材的感受和对于生活的情感体验传达给学生,使学生的思想及认识联系在一起。
备课要吃透课文,挖掘丰富的情感因素。
发挥情感因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积极作用
发挥情感因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影响教学成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学生方面来讲,有学习基础方面的因素,有学习技巧能力方面的因素,也有情绪情感方面的因素,其中最容易被高中语文教师忽略的是情感因素。
教学对象是具有主动思维能力的个体,情绪波动对学生学习状态与成效具有明显的影响,消极情感会使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而积极的情感因素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为教学成效的提升发挥促进作用。
本文主要针对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作用展开分析。
一、给予学生尊重,提高语文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重要推动力,缺乏了学习兴趣,整个学习活动就像无本之源,无法深入持久开展下去。
笔者在教学中,注重从三个方面入手,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一是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学生。
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高看一眼,对于基础薄弱、能力低下的学生轻视。
这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一,尤其是学困生群体,更无法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始终平等看待每一位学生,坚持人人平等的理念,教育学生,只要尽到了自己的努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进步与提高,都是成功的。
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包括学困生在内的全体学生感受到尊重,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投入到语文学习之中。
二是以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
高中生已经具有了初步的独立思维能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当注重听取学生的反馈信息,采纳其中的合理之处,提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同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笔者在教学之余,经常与学生开展交流,主要针对教学中有待改进之处征求意见,学生畅所欲言,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笔者也从中搜集到了有价值的信息。
通过这样的民主交流,笔者的教学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学生也更加乐于和笔者接近,良好的关系转化为推动教学的强劲动力。
三是以和蔼的态度教育学生。
教师无论面对什么样的状况,只要走上讲台,就应当保持和蔼的态度,让学生感受到充满活力与阳光的教师形象。
如何让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得到运用
如何让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得到运用摘要:就语文教学来说,就应该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以文表情”的特长,用浓郁深厚的情感去感染和影响每一个学生,营造一种愉悦、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从学习中找到乐趣,从而不断提高学好语文这门基础学科的积极性。
笔者尝试将情感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的课前、课中、课后、课余四个环节,或许就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情感语文教学主体作用目前,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素质,在中学阶段教育中显得越来越迫切。
就语文教学来说,就应该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以文表情”的特长,用浓郁深厚的情感去感染和影响每一个学生,营造一种愉悦、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从学习中找到乐趣,从而不断提高学好语文这门基础学科的积极性。
笔者尝试将情感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的课前、课中、课后、课余四个环节,或许就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一、丰富多彩的课前导语,创设情感的意境每一节课前都有一段导语,占时大约1-3分钟。
生动的导语能酝酿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和情绪,学生则会由此产生一种情感反射,创设一堂课情感意境的突破口,是强化、优化课堂教学的第一环。
通过多种途径达到效果。
1、通过丰富的教具设计或是现代电化教学手段,如教学实物、挂图、音像等,全方位调动学生视觉、触觉、听觉等功能,把学生带到课文所渲染的那种意境之中去。
2、以学生为主,给他们以更多地展示自己的舞台,做到身入心入,对学习投入更大的热情。
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汇报预习成果,介绍课前收集到的与课文有关的资料;也可以让学生向老师提问,由老师回答或留待在课堂学习中解决;或是让学生上台演讲、背诵,老师简略点评等。
中学生多好奇好动,喜欢求新求异,我们不妨给他们这个机会,让他们上台向老师提问,与老师换个位。
二、饱含深情的课堂朗读,渲染情感的场景我们欣赏优美的音乐,能陶冶性情、愉悦身心;品尝美味佳肴,能健脾开胃、增进食欲。
老师就是音乐家、就是烹调师,学生听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自然能引起审美情感的共振,从而忘却自我,自觉融入到作品的意境之中。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学的作用分析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学的作用分析语文是一门具有浓郁人文色彩的学科,通过语文学习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语言运用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情感体验,从而陶冶情操,塑造完美的人格。
而情感教学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用情感去感染和激励学生,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一个不完全成熟的阶段,也是养成良好素养的关键时期,所以语文教师一定要注意发挥情感教学的积极作用,塑造学生高尚的情操。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情感教学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能够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情感品质在心理学中是这样来解释情感的:“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情感体验的主体,教师要通过教学引导学生随着自己去欣赏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形成学生的情感品质。
例如,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抒发爱国情怀的篇章,在这些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情感或者激昂,或者悲愤,或者充满豪情壮志,或者满怀赤子热忱,教师在教学时,就要引导学生反复吟读,去感受文章中包含的感情与内涵。
例如都德的《最后一课》,通过小佛朗士在普法战争时期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法国人民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也表现出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师在进行情感教学时,一定要想办法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去理解文中人物的感情变化,接受情感的熏陶,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
二、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能够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恰当的意境,给学生创设一个体验文本情感的空间,让学生去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那么,采用什么样的手段可以达到这一效果呢?方法有很多,比如观看视频、听音乐等。
朗读是阅读的起点,也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朗读对情感传递也有着很大帮助。
充分发挥语文教材功能,铸牢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充分发挥语文教材功能,铸牢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者:段丽波来源:《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24年第03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语文课程的使命之一,现行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课文和其他版块,对此多有体现。
这一主题下的内容,旨在让学生明白各民族间要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祖国的兴旺发达和进步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互助,让学生受到熏陶,增强文化自信,自然达成语文课程“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大目标。
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材功能,通过对相关内容的解析,采用讲解学习课文内容为主线,联系生活实际为辅线的学习方法,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植根于学生内心。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就是教材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充分开发利用的课文。
一、课文内外厘民族,理清层次话团结《大青树下的小学》文笔细腻,文字优美,描写了云南一所位于多民族聚居地的小学,学生来自不同村寨,民族不同,穿戴不同,语言不同,到这里学习就成了好朋友,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团结友爱,表达了作者自豪、赞美的感情。
课文共四个自然段,段落分明,层次清晰。
第一自然段写了学生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其中写到了来大青树下的小学上学的学生有汉族的,傣族的,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同学们在一起读书学习,和睦相处,团结友爱。
第二、三自然段写了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既描写了学生学习和玩耍的情景,又用小动物的活动衬托,展现校园的静和动。
第四自然段以赞美的文字点题,以景物描写结尾,意味深长。
学习和解读课文,应让学生知道民族团结精神与自己并非遥不可及,它就在我们身边:云南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学校里的师生就由十多个民族构成,老师与老师,同学与同学,老师与同学之间都团结友善,和睦相处,一起为建设我们美丽的校园添砖加瓦。
笔者所在班级有53名学生,其中汉族18人,白族28人,彝族2人,纳西族1人,苗族1人,回族1人,傣族1人,普米族1人。
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
、
有助于发挥教学艺术的生命 活力
现代教学论认 为 “ 情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 的重要 任务 , 同时它 更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的重要手段 ” 。教学是 -I独特的艺术 , ' 1 它 是 以语言为媒介 , 通过情感 的传递 , 生学 习并掌握知识 , 使学 形成能
也离不开情感 , 为此 , 情感在语文教育中至关 重要。 有经验 的老师往往十分注意上好每一节课 , 而树立起威信 , 从
感 品质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情理并重 , 特
别宜于激发学 生情感 上的共鸣 ; 一个个栩栩如生 的文 学形象 , 更能
拨动他们 的心弦 。 文学作品的本质特征就在 于通过情感呈现形象 画
力, 从语言角度看 , 语言是表情 达意的一种工具 。 这一点就决定 了语
的理解 , 对人生的看法 , 大干世界 的感受传递给学 生 , 对 使他们为之
憾动 , 为之动容 , 在潜移默化中受 到启迪 。 由于语文教学渗透强烈的情感教育 , 因而对培养学 生良好 的情
文教育 的情感性 。 就是说 , 语文教学的始 终都有 着情感 的存在 , 一刻
该特别注重 自己和学 生的情感活动。 关键词 情 感教 育 价值 语文教 学
文献标识码 : B
文 章 编 号 : 7 — 8 4( 0 8) 1 0 3 0 1 2 7 9 2 0 0 —4 — 1 6
中图分 类号 : 3 G6 2
十八 世纪法 国启蒙运 动杰出领袖狄德罗说 : 只有情感 ,而且 “ 只有大的情感 , 才能使灵魂达到伟大 的成就 。 如果没有情感 , 则无论 什么道德文章都 不足观了……有意摧残情感 , 是绝顶 的蠢 事。” 近 年来 , 对青少年学生加强道 德情操 教育 的呼声 越来越高 , 在情 感 而 教育这方 面, 语文课不但 有着义不容辞 的责 任 , 而且具有得 天独厚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提升途径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提升途径发表时间:2018-11-23T11:03:29.523Z 来源:《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11月作者:王春成[导读] 也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
情感教育的实施需要学科为载体,小学语文教学中贯穿情感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知情意的协调、全面发展,获得丰富的精神世界与人文理念。
王春成青岛市黄岛区香江路第三小学山东青岛 266555摘要:情感教育有着个体性与社会性的双重价值。
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符合学校的教育目标,也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
情感教育的实施需要学科为载体,小学语文教学中贯穿情感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知情意的协调、全面发展,获得丰富的精神世界与人文理念。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提升途径语文学科有着丰富的情感性与思想性,它对学生的情感教育非常重要。
在某种意义上,语文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情感成长的引导者与培养者。
因此,本文有必要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提升途径。
一,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第一,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师德修养。
师德是教师素养的核心成分,是教师献身于教育事业的根本动力。
培养教师高尚的师德,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目标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因素。
教师不仅是在课堂上“传道、授业、解惑”者,更需要在课堂之外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位学生的点滴成长与进步;认识到今日教育的学生和往日的学生是不同的,明日的学生肯定会比今日的学生更加优秀。
教师用自己的真情、真心来教育和感染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第二,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安身立命之本,教师专业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所培养的人才素质的高低。
小学部分语文教师学习积极性不高,有的教师甚至对教学敷衍了事,对学生轻描淡写,没有专业发展的欲望,大多数语文教师没有走出去学习的机会,这是影响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一方面需要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的激励机制,如学校对科研方面比较突出的教师,优先评选晋级,这将促进教师从教育者向研究者转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挥情感功能提高语文能力提要:小学语文教学应着眼于人发展,发挥学内在情感的作用,使情感与认知得到很好的的整合。
本文分析了情感教学的重要性和重要地位,从阅读与写作两个层面针对农村教学实际,提出了情感与认知整合的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活动作为在课堂这一特定环境中进行的特殊的反映活动,是认知活动、情感活动的有机统一。
在课堂教学中,认知活动处于主导地位,因为课堂教学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知与不知,会与不会的矛盾,个体经验与社会经验之间的矛盾,没有认知系统的参与,便不成其为教学,但认知活动又不可能孤立地、单独地进行,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感活动。
肯定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起积极的增力作用,否定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起消极的减力作用。
《课程标准》旗帜鲜明地指出,语文教学应该触及孩子的心灵深处,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情感对话的过程。
因此,在小语课堂教学中,尤其要重视情感与认知的整合。
一、语文课堂,召唤情感小学语文教学重视情感与认知的整合,是现实课堂教学的召唤。
重视情感教学是一种回归,更是一种超越,她深入了孩子的心灵世界,把情感提升到教学目标的位置,"情"成了教与学的纽带,教师、学生、教材形成了多向互动的"金三角"关系,,语文学习成了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有了心灵的交流,课堂教学系统多了一份"灵性",心有灵犀则一点通。
我们也常常在不知不觉中,把情感与思维同步发展,理性知识与丰富灵性,"形"与"神"的兼备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指标。
小学语文教学重视情感与认知的整合,是现行课程标准的合拍。
语文,更多承载的是文化,语文情感更多的是时代精神的折射。
"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
"小学语文教学重视情感与认知的整合,是学生和谐多元发展的需求。
学生的素质是"知识、情感、技能、人格"的和谐的发展,而不是单一的发展,我们不能用情感方面的压抑与扭曲,自主感、责任感,成就感的缺失为代价来换取学生知识拥有量的增加。
小学语文教学重视情感与认知的整合,是传统语文教学与现代教学理念的有机整合。
有利于唤醒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留给学生充分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引导学生整体感悟,既尊重学生不同感受,又发挥学生独特感受的作用,在交流点拔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利于问题探究,在发现问题、自提问题、探究问题、产生新疑的过程中,维持学生的学习激情。
二、语言训练,情为纽带语文课堂,重视语言训练,这是语文基础性、工具性的表现。
以"情"为纽带,这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不少课堂,单一的语言训练,只重视了语言形式,走向操作机械化,语文课上成了数学练习课。
以"情"为纽带,将认知与情感两个基本心理原素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动力、调节、迁移、输导功能,提高认知加工水平。
语言训练是显现形式,情感纽带是隐性内涵,在抓住语言训练点,进行领悟,迁移或指导诵读训练时,首先要引导学生体验整体情感。
训练语言不是为训练而训练,目的还是为了感悟内涵。
1、自主感受。
学生学习课文、阅读课文,更多的是属于个性化的行为,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可以分为主观知识和客观知识,主观知识是经验知识,客观知识是自我实践建构的知识,因此,应该多让学生接触课文,尤其重视初读感受,不要以教师的范读代替学生的读。
我在教学过程中,尝试"自读--批注"模式,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先让学生充分自读,再交流初读的整体感受,接着,让学生批注自己喜欢的片断、段落、句子、词语。
或点评或质疑,学生有话表达。
这样的教学,关注学生的感受,及时聚焦学习情况,便于调整认知目标。
如教学《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这篇知识介绍为主的文章,我从情感入手。
读了这篇文章,你的心情怎样?有些什么滋味?哪些地方让你感到惊讶?(心疼、惋惜、伤心、欣慰)我们一起深入课文,边读边批注。
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动情。
2、熏陶感染。
优秀的作品本身就有一股感人的力量,语文具有深刻的人文内涵,是知识、道德、审美的统一体,是真善美的统一体,不可分割,有的甚至于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
因此,阅读教学要以"阅"和"读"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
当前,农村小学阅读教学还存在两种倾向:一是少读书,过于在思想内涵上大做文章;二是一味"读书",不指导,美其名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我们认为阅读教学,要在朗读的基础上,体会内涵和句式,并通过创设情境、课件演示、巧设活动来指导朗读,把内涵表现出来,这样才能达到熏陶感染,以情促知的效果。
在教学《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中,我设计了推选小博士,进行知识抢答竞赛,采访小博士,试演课本剧3、诵读感悟。
诵读是朗读和背诵之间的桥梁,熟读成诵,反复多遍,强调学生体验。
诵读是一种积累,讲究"眼到、口到、心到",这样读,读有所思,积累到一定阶段,自然会有所领悟,这是古人学文重内省重整体的优良传统。
我们在教学中,也应引导学生将自身情感融入课本,让学生在不断"储备"与"反刍"中,学到语文的真知,悟到语文的真情。
在教学《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中,我借助课文中的精彩语句,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再通过写宣传标语的形式,让学生感悟课文的中心。
三、情感互动,抒发情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但我们认为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偏向,不少作文指导,重形式,轻内容,只是简单的写作知识加学生作文选的操作。
不少小学生的作文没有自己的语言,没有自己的体验,没有自己的思想和灵魂。
其主要原因是,这样的作文教学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忽视写作是以情感为主的过程。
作文教学应充分发挥师生情感作用,唤起学生的审美感、认同感,引导学生调动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想象,产生表达交流的需要,使学生想写、乐写,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生命的活力。
1、利用情景,激发情感参与人的情感具有情境特征,它会随着一定的情境而产生。
小学生情感的稳定性比较弱,容受具体环境支配。
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其观察、探究的兴趣,保持积极的态度,投入写作活动。
(1)创设问题情景学生写作也必须有一个收集资料、酝酿情感的过程,适当的设疑,可以引起学生积极回忆生活经验,产生表达的欲望;可以引起学生积极探究,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观察的兴趣,保持较长的注意力。
教学时,我们可以采取“命题预报”法,如:你能听到春天的脚步声吗?你了解家乡的小河吗?(2)利用活动情景在教学中、在课外活动中,有计划有意识地安排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在活动中观察、表达,感受、体验。
与课本相结合,把阅读内容编成各种形式的课本剧、童话剧;与学科相结合,在说说、唱唱、画画、做做中,激发写作愿望;与生活相结合,说说生活见闻、评说热门话题,为写作作铺垫。
(3)借助即时情境即时情境,是非特意创设的刚刚发生的特定场景,曾是大家共同参与的事。
教师可通过适当引导,或让学生描述情景,或让学生写感受、感想,或让学生写建议。
在课堂教学中,适时让学生续写故事情节,对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进行补充描写。
在课外作业中,指导学生写心理日记、记事日记、想象日记,学习写交流周记。
2、移情体验,唤起情感认同教师要“蹲下身子”,走进学生的心灵,把握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产生情感参与的认同感。
多创造一些成功习作机会,多开展一些心灵对话活动,多一点情感诱发,少一点“技术”培训;多一点习作自由,少一点指导束缚。
(1)多创造一些习作成功机会。
教师引导学生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注重兴趣、意志、爱好的培养,创造多种成功的机会,要善于从粗糙的习作发现闪光点,即使一个准确的词语,一个精彩的片断,一个灵感的火花,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成功感;创造机会展示作品,可以分期、分类、分栏汇编;剪帖、创编小报;新作接龙,精彩片断播放等。
这样,学生的作品有了更多的读者,写有目的,写有对象,写作的热情会不断高涨,在相互品评、相互借鉴中,学生写作的内在情感会不断地升华。
(2)多开展一些心灵对话活动。
学生的情感世界是多彩的也是多变的,深入心灵的交流,进行情感的对话,可以促进学生认识世界、了解社会、改善自我。
比较理想的方式就是用书信进行交流,定期或随时进行师生、生生、家长和子女双向沟通,这种方式更能深刻地表达内心情感,避免口头对话的随意性、感情抒发的空洞性,更能相互理解、消除误解,体验对方的情感,促进学生表达与情感的同步发展。
(3)多一点情感诱发与习作自由。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了解学生心中的积蓄,把习作指导定位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内容选择、情感表白入手,引起学生对事情的追忆,多给学生习作自由空间,在老师的大标题下,鼓励学生自主拟题,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我手写我心”,少一点字数限制、少一点谋篇布局。
《致敬爱的老师》《爸爸是个大坏蛋》《摸红蛋》《给月亮》等多篇优作,就是学生自主拟题、自由习作的结果。
3、以情动情,注重情感渲染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外露,也易受老师和文本情感的感染。
(1)教师情感的调节。
教师要培养良好的心理调节素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视学生为益友,积极营造民主和谐怕习作教学氛围。
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学鉴赏与作文水平,要多“下水”,感受“游泳”的艰辛与快乐,与学生同步交流,与学生同身心入境,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成长的合作伙伴,才能以情动情,开发学生的表达潜能。
(2)文学作品的感染。
小学生所喜欢的文学读物,多富有诗情画意,有情有趣。
尤其是诗歌,不论是古代诗歌,还是现代诗歌,语言都有韵律,有形象,诗中有画,诗中有境,能启发学生语言的审美感。
我们应多尝试、多提倡运用这一重要的文化传统形式,指导学生尝试模仿诗歌的形式来表达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培养语言的准确性、简洁性、意蕴性。
主要参考资料:班华:《心育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