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情感功能 提高语文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挥情感功能提高语文能力
提要:小学语文教学应着眼于人发展,发挥学内在情感的作用,使情感与认知得到很好的的整合。本文分析了情感教学的重要性和重要地位,从阅读与写作两个层面针对农村教学实际,提出了情感与认知整合的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活动作为在课堂这一特定环境中进行的特殊的反映活动,是认知活动、情感活动的有机统一。在课堂教学中,认知活动处于主导地位,因为课堂教学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知与不知,会与不会的矛盾,个体经验与社会经验之间的矛盾,没有认知系统的参与,便不成其为教学,但认知活动又不可能孤立地、单独地进行,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感活动。肯定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起积极的增力作用,否定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起消极的减力作用。
《课程标准》旗帜鲜明地指出,语文教学应该触及孩子的心灵深处,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情感对话的过程。因此,在小语课堂教学中,尤其要重视情感与认知的整合。
一、语文课堂,召唤情感
小学语文教学重视情感与认知的整合,是现实课堂教学的召唤。重视情感教学是一种回归,更是一种超越,她深入了孩子的心灵世界,把情感提升到教学目标的位置,"情"成了教与学的纽带,教师、学生、教材形成了多向互动的"金三角"关系,,语文学习成了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有了心灵的交流,课堂教学系统多了一份"灵性",心有灵犀则一点通。我们也常常在不知不觉中,把情感与思维同步发展,理性知识与丰富灵性,"形"与"神"的兼备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指标。
小学语文教学重视情感与认知的整合,是现行课程标准的合拍。语文,更多承载的是文化,语文情感更多的是时代精神的折射。"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
小学语文教学重视情感与认知的整合,是学生和谐多元发展的需求。学生的素质是"知识、情感、技能、人格"的和谐的发展,而不是单一的发展,我们不能用情感方面的压抑与扭曲,自主感、责任感,成就感的缺失为代价来换取学生知识拥有量的增加。
小学语文教学重视情感与认知的整合,是传统语文教学与现代教学理念的有机整合。有利于唤醒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留给学生充分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引导学生整体感悟,既尊重学生不同感受,又发挥学生独特感受的作用,在交流点拔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利于问题探究,在发现问题、自提问题、探究问题、产生新疑的过程中,维持学生的学习激情。
二、语言训练,情为纽带
语文课堂,重视语言训练,这是语文基础性、工具性的表现。以"情"为纽带,这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不少课堂,单一的语言训练,只重视了语言形式,走向操作机械化,语文课上成了数学练习课。以"情"为纽带,将认知与情感两个基本心理原素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动力、调节、迁移、输导功能,提高认知加工水平。语言训练是显现形式,情感纽带是隐性内涵,在抓住语言训练点,进行
领悟,迁移或指导诵读训练时,首先要引导学生体验整体情感。训练语言不是为训练而训练,目的还是为了感悟内涵。
1、自主感受。学生学习课文、阅读课文,更多的是属于个性化的行为,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可以分为主观知识和客观知识,主观知识是经验知识,客观知识是自我实践建构的知识,因此,应该多让学生接触课文,尤其重视初读感受,不要以教师的范读代替学生的读。我在教学过程中,尝试"自读--批注"模式,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先让学生充分自读,再交流初读的整体感受,接着,让学生批注自己喜欢的片断、段落、句子、词语。或点评或质疑,学生有话表达。这样的教学,关注学生的感受,及时聚焦学习情况,便于调整认知目标。如教学《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这篇知识介绍为主的文章,我从情感入手。读了这篇文章,你的心情怎样?有些什么滋味?哪些地方让你感到惊讶?(心疼、惋惜、伤心、欣慰)我们一起深入课文,边读边批注。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动情。
2、熏陶感染。优秀的作品本身就有一股感人的力量,语文具有深刻的人文内涵,是知识、道德、审美的统一体,是真善美的统一体,不可分割,有的甚至于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因此,阅读教学要以"阅"和"读"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当前,农村小学阅读教学还存在两种倾向:一是少读书,过于在思想内涵上大做文章;二是一味"读书",不指导,美其名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认为阅读教学,要在朗读的基础上,体会内涵和句式,并通过创设情境、课件演示、巧设活动来指导朗读,把内涵表现出来,
这样才能达到熏陶感染,以情促知的效果。在教学《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中,我设计了推选小博士,进行知识抢答竞赛,采访小博士,试演课本剧
3、诵读感悟。诵读是朗读和背诵之间的桥梁,熟读成诵,反复多遍,强调学生体验。诵读是一种积累,讲究"眼到、口到、心到",这样读,读有所思,积累到一定阶段,自然会有所领悟,这是古人学文重内省重整体的优良传统。我们在教学中,也应引导学生将自身情感融入课本,让学生在不断"储备"与"反刍"中,学到语文的真知,悟到语文的真情。在教学《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中,我借助课文中的精彩语句,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再通过写宣传标语的形式,让学生感悟课文的中心。
三、情感互动,抒发情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但我们认为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偏向,不少作文指导,重形式,轻内容,只是简单的写作知识加学生作文选的操作。不少小学生的作文没有自己的语言,没有自己的体验,没有自己的思想和灵魂。其主要原因是,这样的作文教学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忽视写作是以情感为主的过程。作文教学应充分发挥师生情感作用,唤起学生的审美感、认同感,引导学生调动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想象,产生表达交流的需要,使学生想写、乐写,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生命的活力。
1、利用情景,激发情感参与
人的情感具有情境特征,它会随着一定的情境而产生。小学生情感的稳定性比较弱,容受具体环境支配。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其观察、探究的兴趣,保持积极的态度,投入写作活动。
(1)创设问题情景
学生写作也必须有一个收集资料、酝酿情感的过程,适当的设疑,可以引起学生积极回忆生活经验,产生表达的欲望;可以引起学生积极探究,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观察的兴趣,保持较长的注意力。教学时,我们可以采取“命题预报”法,如:你能听到春天的脚步声吗?你了解家乡的小河吗?
(2)利用活动情景
在教学中、在课外活动中,有计划有意识地安排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在活动中观察、表达,感受、体验。与课本相结合,把阅读内容编成各种形式的课本剧、童话剧;与学科相结合,在说说、唱唱、画画、做做中,激发写作愿望;与生活相结合,说说生活见闻、评说热门话题,为写作作铺垫。
(3)借助即时情境
即时情境,是非特意创设的刚刚发生的特定场景,曾是大家共同参与的事。教师可通过适当引导,或让学生描述情景,或让学生写感受、感想,或让学生写建议。在课堂教学中,适时让学生续写故事情节,对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进行补充描写。在课外作业中,指导学生写心理日记、记事日记、想象日记,学习写交流周记。
2、移情体验,唤起情感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