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四课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52张PPT)
这篇作品在布局上有一个
品 显著的特点:前三行全是写景,
读 用名词构成一幅凄切恸(tòng)
赏 释
人的图画。“枯”、“老”、 “昏”、“古”、“西”、 “瘦”等词语的色彩情调都贴
切的衬托出天涯游子的心情。
且听风吟阁
1.听读,感受语言 之美,并给发音不准的 生字词注上拼音。
2.自由朗读,要求: 读准字音,声音洪亮。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接着山岛写草木,充满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展现了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涌”字用得尤其出色。 从描写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 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诗人面对迷人的海上风光,展开了丰富奇特的想像。这 四句是全诗的高潮,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运行不 息的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竟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 何等气魄!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是合乐时加上 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哪些语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此诗前一部分写大海景象,视野广阔,也能见出诗人 胸怀之博大,但跟后一部分比,气象则略逊一筹。“日月 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 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用生动形象地语言把“秋风萧瑟,洪 波涌起”的画面描述出来
(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 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大海边,面 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 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马致远
作者生平馆
马致远,号东篱,元代著名散曲家。他与 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代杂剧四大家。 所作杂剧有《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 《黄粱梦》等15种。在他的作品中,更能反 映他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 沙秋思》最为有名,元曲中的“绝唱”,元 人誉为“秋思之祖”,元人周德清誉之为 “秋思之祖”。近代王国维赞其“寥寥数语, 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是“小令之最佳者”。
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原文及解析
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原文古代诗歌四首1、《观沧海》曹操(两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周围树木葱茏,花草丰茂。
萧瑟的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
太值得庆幸了!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座小溪(辰溪、酉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3、《次北固山下》王湾(唐代)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船航行在绿水之间。
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帆顺着风端直高挂。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代)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包括《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和《天净沙·秋思》。
《观沧海》是曹操的一首诗,诗中描绘了大海的景象。
曹操在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一幅广阔的画卷。
《次北固山下》是王湾的诗,描绘了北固山下的景色。
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的诗,表达了作者对好友王昌龄被贬谪的关切之情。
诗中通过月夜和杨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天净沙·秋思》是马致远的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色。
诗中通过对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 第4课 夏商西周的更替(共25张PPT)
夏朝的建 立与
“家天下”
1.分封制
根据分封制的内容分析, 分封制有怎样的利弊呢?
商汤灭夏 武王伐纣
利: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
稳定了局面,扩大了统治范围。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西周的分 封制
——《诗·小雅·北山》
弊:诸侯具有较大独立性,力量
强大,会威胁周天子的统治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1.分封制 2.西周的灭亡
失得 民民 心心 者者 失得 天天 下下 。,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夏朝的建 立与
“家天下”
2.西周的建立
商汤灭夏
武王伐纣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西周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 镐京(今山西西安)
统治措施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夏朝的建 立与
“家天下”
商汤灭夏
1.分封制
夏
武王伐纣
商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建立者
商朝为何又被称为殷商?
都城
统治措施
商汤
汤
亳
任用贤才,发展农 业、手工业和商业, 使经济得到发展。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夏朝的建 立与
“家天下”
2.盘庚迁殷
商汤灭夏
殷
亳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迁都原因
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 的影响,为了维护统治
巩固统治措施
设置监狱, 制定酷刑, 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新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PPT课件
。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
14
品诗欣赏
1.第一句写了哪些事物?
杨花,子规的啼鸣
2.写这两个事物的作用是什么?
(1)点明时令:暮春时节 (2)渲染气氛:黯淡、凄楚的气氛。杨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 身世;子规啼鸣:离愁别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友人分离的痛苦 (3)烘托心情:痛苦,痛惜,悲痛
3.这句景物描写中含有作者怎样的感情?
.
6
主题归纳:
本诗借景抒情,诗人以洗练的笔法,神奇 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 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 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
7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
8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
20
且听风吟阁
自由朗读,要求: 读准字音,声音洪亮。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21
品味探究苑
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 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
这是诗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的 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写
子规
景
闻道
叙 事
过五溪
铺
愁心
垫
明月 轻风
抒 情
直
主题:诗人通过对 景物的描写,表达 了对友人的深切同 情和关切的思想感 情
.
17
次北固山下 王湾
.
第四课 幸福和睦的家庭 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2024年秋季学期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幸福和睦的家庭教学设计
课题
4.2让家更美好
主备人
审核
七年级备课组
课时
1
教学方法
“读、议、展、点、练”教学法
教具
多媒体、课本与《导学案》
一、【核心素养目标】
1.道德修养:学会孝亲敬老,弘扬家庭文明新风尚。
2.健全人格:学会换位思考,主动化解矛盾,增进情感,孝亲敬老。
2.如何努力学习、善于学习、学会学习?
采用提问学生或齐读等方式复习上节课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时间:3分钟左右)
第二环节:
自主与合作学习
1.什么是家庭?/含义P27
2.家庭关系的确立情形有哪些?P27
3.家庭对个人和社会的作用/意义/影响P27-29
用幻灯片展示本课时要解决的问题,结合导学案让学生自主或合作完成,要求学生把问题标注在书本上,并勾画出答案。让学生熟系内容,加强感知认识。(时间:10分钟左右)
3.责任意识:树立树立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的意识,学会对家庭负责。
4.政治认同:认识到家庭对社会的作用,提高政治认同。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家庭对个人和社会的作用。
教学难点:家庭关系的确立情形。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内容
教学方法或设计意图
第一环节:
复习巩固
1.☆学习的重要性?(我们为什么要学习?)
第五环节: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结构,重难点。
第二环节:
自主与合作学习
1.辨析: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都是相同的。
2.▲如何建设美好的家庭?/做法/举措、建议P30-32
3.如果你和家人发生爱的“碰撞”,你会怎么做?/P31
部编道德与法治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4课《幸福和睦的家庭》教案
第四课幸福和睦的家庭第1课时家的意味教育观念重点:感悟家的重要性,激发爱家孝亲的情感。
难点:感悟家的重要性;知道家庭关系的确立情形。
欣赏歌曲《我想有个家》。
思考: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学生回答:对家、亲情、家人的渴望等。
教师:歌曲表达了对家的渴望。
从古至今,家都是每个人魂牵梦绕的地方,我们都希望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家的意味”。
1.活动一:阅读教材P26“生活观察”。
思考:家庭是什么?教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它可能是一个温馨的小家庭,有你和爸爸妈妈,也许还有兄弟姐妹。
有兄弟姐妹的请举手!(学生举手)很好!它也可能是一个大家庭,祖孙几代共同生活在一起。
这样的家庭请举手!(学生举手)好!那大家有没有想过什么是家庭?哪位同学愿意来说一说?学生自由发言。
归纳: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知识拓展:(我国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①婚姻关系;②血缘关系;③收养关系;④再婚关系。
2.活动二:欣赏视频《汉字的演变(家)》。
思考:结合视频谈谈家对我们的意义。
学生自由发言。
归纳:家是生命的居所,是心灵的港湾。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家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托。
3.活动三:我和父母间最难忘的一件事。
大多数时候,我们的生活是在平淡中度过的,也许是因为“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我们已经习惯了每天和父母相处的点点滴滴,习惯了父母为我们付出的一切。
今天,此时,请你静下心来,想一想,和父母之间发生的最难忘的一件事,写下来,勇敢地和大家分享吧!学生活动:现场书写并进行课堂交流展示。
归纳:家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是我们的修身之所。
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在父母等家人的言传身教中学习为人处世,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4.归纳: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
5.活动五:课堂交流展示。
搜集我国传统文化中广为流传的家风,进行课堂交流展示。
归纳:在薪火相传中,我们不仅接续着祖先的生命,而且传承着家风。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课件 (共40张PPT)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禹 公元前2070年
建立夏朝——我国历
史上第一个王朝
启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确立“家天下”
1976年陕西省临潼县出土
牧野之战兵力对比
交战双方
周武王的军队
为什么周 武王能以 战士人数 少胜多?
4万多人
商纣王的军队
10万多人
周武王以少胜多的原因:
主观原因: ①周族逐渐发展起来,建立了力 你是怎么看待这 量不小的政权。 ②西方、南方各部族派人来助战。 场战争的?你认为它
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 客观原因: 的呢? ③商纣王才知道周武王进军的消 息,仓促备战。 ④奴隶“反戈一击”。
分封制的定义:
为控制全国广大地区,周王让自
目的
己的子弟、亲戚和功臣以及一些古帝
对象
王的后代,在各地建立封国。这一制 度历史上称为分封制。
天子
统 治 阶 级 被 统 治 阶 级
诸侯 卿大夫 士 平民
奴隶
如果你是其中被分 封的一个诸侯,你 会得到什么好处? 你还要尽哪些义务 呢?
分封制
分封的目的
3、都城: 4、重要战役:
奴隶 “反戈一击” 水
周
渭 水 岐山
河
殷
朝歌 牧野 × 公元前1046年 盟津
周 武 王 像
丰
汉 姜 尚 像
羌
濮
水
周武王进兵方向 各部落会兵方向
天亡簋
陕西岐(qí )山出土
青铜利簋 天亡簋高24.2厘米,口径 21厘米。簋内有铭文78字,记 簋(guǐ)为盛食器。利簋高 述了周武王灭商后举行大典, 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45 祭告文王,并代替殷王祭祀 公斤。簋内有铭文32字,记述 神的事迹。 了周王伐商的事迹。现藏陕西 省临潼县博物馆。
第4课-观沧海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件
1.全诗围绕哪个字来写的?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 登山所见。
2.作者看到、听到和想到了什么?
观沧海
看 水 山岛 树木 百草 洪波 听 秋风萧瑟
日月之行 星汉灿烂 想
宏伟志向
合作探究
3.哪些景物是实写,哪些句子是虚写?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实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虚中有实 实中有虚
合作探究
5.联系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想一想,这首诗里集中反映了 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在这里,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 歌里,借着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 苍劲的气派,成为一篇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
课堂小结
概括主题
本诗借景抒情,诗人以洗练的笔法,神奇的想象,描 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 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写作特色
❶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本诗完全把情包含在景中,寓情于景,字里行间洋溢着 饱满的激情。诗人通过描写大海的辽阔与壮美来表现自己宽 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诗歌句句写景,句句抒情,把眼前 的海上景色与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并且把高 潮放在诗的末尾,通过虚写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即对大海 的感悟,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气势宏伟,而且 做到了情理结合。
到达,登上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多么
译文:东行到达碣石山,前来观看大海。
水波荡漾的样子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耸立
译文: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精读细研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静 景
译文:(岛上)树木郁郁葱葱地生长,各种草长得茂盛。
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2024秋季新教材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课件
观沧海
曹操
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
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 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善诗歌,有 《步出夏门行》《蒿里状行元成才路 》诸篇,用乐府旧题 抒发自己的政治状抱元成才路 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写作背景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 破盘踞在北方边塞地区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 势力,基本统一了北方;九月,他在归途中经 过碣石山,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 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
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后世誉为“诗仙”,与杜甫合称
“李杜”。其诗豪放飘逸,想象丰富,
状元成才路
语言夸张,并惯于借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表达感
状元成才路
情。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
留别》等。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壮
实景 山岛:竦峙(:丛生
象
沧
百草:丰茂(向荣姿态)
海
日月:运行—出其中(奇特想象)
虚景
星汉:灿烂—出其里(宏伟意境)
博 大 胸 襟
次北固山下
旅途奔波之意 恢弘阔大之景
哲理之思 思乡之情
借景抒情
第2课时 新课导入
1.检查背诵。
2.上节课学习了《观沧海》《次北固山下》, 这节课将借助上节课学习的经验,继续学习本课 的后两首诗歌。
柳絮已经落尽,杜鹃鸟在不停地啼鸣,听 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条溪流。 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让 它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的西边。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6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6篇】《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译文、欣赏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译文、欣赏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译文、欣赏
一、曹操《观沧海》曹操
【整体感知】
曹操这首《观沧海》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
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
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
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
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
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
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白话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名句含义】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观沧海》【作者】曹操【朝代】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朝代】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朝代】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朝代】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大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通过诵读,品会诗歌中描绘的意境,学会把握诗歌意象的方法。
3、激发学生诵读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
重难点:1、《观沧海》中“大海”这一意向的准确把握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的理解3、《次北固山下》中重点分析颈联蕴含的自然理趣4、《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结合《观沧海》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
3、品味语言,体会诗中描绘的宏伟壮丽景象。
4、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一代枭雄曹操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话题,这一切都缘于河南省文物局的高调宣布--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抢救性发掘的一座东汉大墓被确定为文献中记载的魏武王曹操高陵。
曹操是一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在老百姓的眼里,他是阴险狡诈的白脸奸雄;在读书人眼里,他是文才卓异的文坛巨擘;在政治家的眼里,他是叱咤风云的乱世枭雄;在历史家的眼里,他是雄才伟略的盖世英豪,真实的曹操是一位怎样的人呢:让我们通过一首诗来初步了解一下这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风筝》课文全解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风筝》课文全解内容预览:4.风筝【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伶l ng仃d ng:孤独,没有依靠;瘦弱。
憔qi o悴cu :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
肃杀:形容秋冬天气寒冷,草木枯落。
诀ju 别:多指不再见面的离别,分别。
笑柄:可以拿来取笔的资料。
尘封:搁置已久,被尘土盖满。
什sh 物:泛指家庭日常应用的衣物及其他零碎的用品。
惊惶hu ng:惊慌。
虐n< 杀:虐待人而致死。
宽恕sh :宽容饶恕。
恍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的样子。
苦心孤诣y :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
孤诣,别人所达不到的。
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等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
1918~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
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反动当局所通辑,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
1927年1月到当时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
“四一二”事变以后,愤而辞去中山大学的一切职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课件
“断肠人”三个字总结全诗,直
抒游子心中那无言的悲戚。
理解性默写: 1.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渲染萧条、冷落、 凄凉气氛的写景的句子是: ___枯__藤___老__树__昏__鸦______、 ___古__道__西___风__瘦__马______、__夕___阳__西__下_____。 2.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游子孤寂愁苦 之情的名句是:____夕__阳__西___下_____, ___断___肠__人__在__天___涯_____。
二 1
4
、古巴比伦王国:、时间:公元前18世纪2、人物:汉谟拉比3、建立的国家: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善的法典。使古巴比伦王国达到鼎盛时期。
三 、 汉 谟 拉 比 法 典 : 法 典 内 容 : 《 汉 谟 拉 比 法 典 》 原 文 刻 在 一 段 高 2.25米 , 上 周 长 1.65米 , 底 部 周 长 1.90米 的 黑 色 玄 武 岩 石 柱 上 , 故 又 名 “ 石 柱 法 ” 。 282条 , 现 存 于 巴 黎 卢 浮 宫 博 物 馆 亚 洲 展 览 馆 。 《 汉 谟 拉 比 法 典 》 由 序 言 、 正 文 和 结 语 三 部 分 组 成 , 序 言 和 结 语 约 占 全 部 篇 幅 的 五 分 之 一 , 语 言 丰 富 , 词 藻 华 丽 , 充 满 神 化 、 美 化 汉 谟 拉 比 的 言 辞 , 是 一 篇 对 国 王 的 赞 美 诗 。 正 文 包 括 282条 法 律 , 对 刑 事 、 民 事 、 贸 易 、 婚 姻 、 继 承 、 审 判 等 制 度 都 作 了 详 细 的 规 定 。
第一单元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
古诗词默写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75张ppt)
全景、动静结合、
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近景、静态
实
写
动态,展现了大海的 惊人力量和宏伟气势
想
日月之行 星汉灿烂
互文、夸张
描绘出了大海吞吐日月、 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
虚 写
3.诗人写“树木”“百草”有什么作用?
作者虽写观海,但并不单纯地写海。 用山岛上的“树木”“百草”来点染、 烘托大海,衬托大海的生机勃勃、欣欣 向荣。
相同之处。
从天边吹来阵阵凉风,你现在
天末怀李白
的心境怎么样呢?
杜甫
不知道我的书信你何时才能收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到?只恐江湖险恶,秋水多风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浪。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创作诗文最忌讳坦荡的命途,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奸佞小人最希望好人犯错误。
你与沉冤的屈子同命运,应投
6.这首诗哪一句直接抒情?哪些句子属于写景?能说出来这是 什么写作手法吗?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接抒情,其他三联属于 写景。先写景,再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是诗歌里常 用的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7.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尾联运用典故,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作者见 北归的大雁掠过晴空,便借“鸿雁传书”来慰藉家人,使全诗 笼罩在一层淡淡的乡愁之中。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几句诗 在写法上有何特点?写出了作者在观沧海时的什么感受?
借助奇特的想象,通过写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 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创作背景: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 盘踞在北方边塞地区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基本统一 了北方;九月,他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诗。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作者】曹操【朝代】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朝代】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朝代】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朝代】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篇二】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11、理解诗歌大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通过诵读,品会诗歌中描绘的意境,学会把握诗歌意象的方法。
3、激发学生诵读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
重难点:1、《观沧海》中“大海”这一意向的准确把握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的理解3、《次北固山下》中重点分析颈联蕴含的自然理趣4、《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结合第一课时《观沧海》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
3、品味语言,体会诗中描绘的宏伟壮丽景象。
4、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教学过程:一、导入一代枭雄曹操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话题,这一切都缘于河南省文物局的高调宣布--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抢救性发掘的一座东汉大墓被确定为文献中记载的魏武王曹操高陵。
曹操是一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在老百姓的眼里,他是阴险狡诈的白脸奸雄;在读书人眼里,他是文才卓异的文坛巨擘;在政治家的眼里,他是叱咤风云的乱世枭雄;在历史家的眼里,他是雄才伟略的盖世英豪,真实的曹操是一位怎样的人呢:让我们通过一首诗来初步了解一下这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四首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四首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四课中的四首古诗如下,分别是《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和《渡荆门送别》:
1. 《野望》是隋末唐初诗人王绩的作品。
全诗原文如下: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 《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的作品。
全诗原文如下: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 《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
全诗原文如下: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4. 《渡荆门送别》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
全诗原文如下: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诗歌赏析(含解析)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诗歌赏析(含解析)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诗歌赏析1.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___ 菩萨蛮①___ 【宋】李清照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沉水②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注释】①这首词写于词人晚年流落浙江绍兴、金华期间。
②沉水:沉香的别称,是一种名贵的熏香。
(1)请对“睡起觉微寒"中“微寒”一词作简要赏析。
___(2)“香消酒未消"一句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___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塞上忆汶水【元】曹元用沙碛秋高苑马肥,哀笳一曲塞云飞。
南都儿辈应相念,过尽征鸿犹未归。
【注】①沙碛:沙漠。
②苑马:西域大宛所产的马。
(1)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___(2)最后一句写“征鸿”有什么作用?___3.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题目。
【甲】月夜【唐】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乙】月夜【唐】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1)对以上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的《月夜》用小儿女的“未解忆"反衬妻子的“忆”,突出了首联中的“独"字。
B.杜甫的《月夜》中“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一联,是对妻子的外貌描写,写出了她忧心忡忡,夜不能寐。
C.刘方平的《月夜》第一、二句通过明暗的对比来衬托夜的静谧和天空的寂静。
D.刘方平的《月夜》第四句从视觉角度表现春天的来临,富有创造性。
(2)虽然两首诗都写了“月夜",但两诗抒发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请分析。
___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①烈士:有气节有壮志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乌丹四中初一下中国历史教学流程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课型:预习展示课课时:1课时主备人:
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引起求知)
你知道“金榜题名”、“状元”等是什么意思吗?它是什么时代的事情?
一、明确目标:(掌握课标要求,明确学习目标,重、难点)
【学习目标】1、掌握科举制的诞生及发展完善的知识。
2、全面理解科举制的影响。
【学习重点】科举制的正式诞生;科举制的影响。
【学习难点】科举制的完善
二、预习指南
(一)学法指导
1、阅读法(一看、二找、三整理、四记忆)
2、对比法(对比科举制前后选官的变化)
二)自主预习、储备知识:
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
1、科举制的诞生:⑴隋文帝时期,为改变魏晋以来的选官制度,开始用的方法来选拔官吏。
⑵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科举制的完善: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中以、两科最为重要。
、、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⑴唐太宗:①扩充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②严格录取应试者(进士的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
⑵武则天:武则天时创设了殿试和。
⑶唐玄宗:①唐玄宗时,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②玄宗曾八次亲自面试应试者。
3、科举制的影响:⑴科举制改善了,使有才识的读书人可以入朝为官;
⑵科举制促进了的发展;
⑶科举制促进了的发展,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⑷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末才被废除。
(三)成果展示:(完成预习内容后,组内对自学成果进行交流、展示,让同组进行评价,解决问题并生成问题。
)
三、合作探究(以组为单位,组内进行合作与探究,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
讨论:根据所学的知识,结合课本18页的第一、二段材料分析一下,科举制度对封建统治有什么作用?
四、达标测试
(一)选择题
1.科举,就是由封建国家设立科目,定期举行统一考试,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
下列事件中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诞生的是:()
A 隋文帝时利用分科取士的办法选拔官吏。
B.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C.唐太宗时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D.武则天时开始进行武举考试。
2.下列诗句中涉及到科举制的有:( )
①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②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④慈恩寺下提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④
3.在科举考试中的“贴经”类似于今天语文考试中:()
A.选择题
B.填空题
C.问答题
D. 作文题
4.诗赋科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开始于:()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 唐玄宗
5.我们现在的高考有“文科状元”、“理科状元”,而科举考试中也有“文状元”、“武状元”。
那么“武状元”最早出现于:()
A.唐太宗统治时期
B.唐高宗统治时期
C.武则天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时期
6.关于科举制的产生和完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科举制最早产生于隋炀帝的开科取士
②标志着科举制正式诞生的是隋炀帝设置进士科
③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④科举制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A.①②
B.③④
C. ②④
D. ②③④
7.“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这首诗反映了:()
A.贞观年间,进士科录取率极低,不少人从少年考到老年,仍未考中。
B.唐太宗创立进士科,开创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许多有才能的人为他所用,一直到头发花白。
C. 唐太宗设立武举考试,许多英雄为此奋斗终生。
D. 唐太宗将诗词作为考试内容,许多考生为作诗熬白了头发。
(二)列举
1、列举在科举制度形成和完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隋唐帝王
2、唐朝科举制度逐渐完善,常设科目很多,以哪两科最重要?
3、科举制度产生以后,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4、唐朝是如何健全科举制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