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
难降解有机污染物亦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难降解有机污染物亦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
一般分成三类:农业用化学品(杀虫剂)、工业用化学药品和工业过程及固体废弃物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
这些有机化学物质无处不在,以各种形式污染大气、土壤、水体等环境。
大部分POPS物质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POPS还可以导致糖尿病、新生儿缺陷、男性雌性化和女性雄性化等。
许多POPS物质具有与生物体内自然分泌激素想似的结构和性质,这些化学品会扰乱生物体自身激素的正常作用,导致生物体内分泌紊乱、生殖及免疫机能失调、神经行为和发育紊。
因此这类物质也被称为内分泌干扰物质、环境激素或者环境荷尔蒙。
CO2的吸收速率由实验前后体系中Na2CO3和NaHCO3的含量变化来确定,测定方法为氯化钡测定法[17]。
酚类、杂环化合物、苯环化合物、药物类化合物、农药类化合物。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日常生活中的防治措施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就可以采取一些防 治措施。由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生物链中 有累积性,因此食物链的高端生物体内比低 端生物体内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含量要高。因此人们应该多吃 水果和蔬菜,而少食肉类食物。蔬菜和水果上残留的农药是大 众能接触到最多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人们在洗蔬果时,可以 用淘米水浸泡一段时间,而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水果则最好削 皮后再吃。由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脂溶性物质而不是水溶性 的,因此它被人摄入体内后会溶于身体脂肪中较难排出体外。 而研究表明,运动则有助于它的排出,虽然非常缓慢。因而, 多进行有氧运动并保持一个乐观平和的心态,对于避免持久性 有机污染物的危害也有很大帮助。“当然,人们很难从消费环 节来避免受其危害,因此,从生产环节等源头进 行削减和替代才是防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根 本之道。”
•
五:我国现状
为了推动POPs的淘汰和削减、 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免受POPs的害, 2001年5月23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 尔摩127个国家的环境部长或高级官 员代表各自政府签署《关于持久性有 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简称 《公约》),从而正式启动了人类向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宣战的进程。
– – – – 2001年5月23日,中国政府签署了公约。 2004年5月17日,公约正式生效。 2004年6月25日我国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 会第十次会议批准了公约。 公约于2004年11月11日对我国生效。
三、生产中的副产品
二恶英和呋喃,其来源: ⑴不完全燃烧与热解,包括城市垃圾、医院废弃物、 木材及废家具的焚烧,汽车尾气,有色金属生产、 铸造和炼焦、发电、水泥、石灰、砖、陶瓷、玻璃 等工业及释放PCBs的事故。 ⑵含氯化合物的使用,如氯酚、PCBs、氯代苯醚类农 药和菌螨酚。 ⑶氯碱工业。 ⑷纸浆漂白。 ⑸食品污染,食物链的生物富集、纸包装材料的迁移 和内积累到万分 之五时就会引起肝细胞 坏死并损害神经系统
浅谈中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污染现状及其防治

中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污染现状及其防治研究进展摘要:介绍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定义、特性、种类和危害,分析了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水体、大气、土壤等介质中的污染状况,阐述了对被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的介质进行生物修复、焚烧、物理和化学处理技术及进展,并对中国在此领域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现状;防治1 引言早在1962年,美国的Rachel Carson[1]在《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一书中描述了由于农药的使用使得鸟类和其他动物种群数量大量减少的事实后,人们逐渐意识到并承认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对环境可能造成的严重污染及对生物体造成的极大危害。
1966年,斯德哥尔摩大学确认PCB(多氯联苯Poly chlorinated Biphenyls,简称PCBs)在白尾海雕体内的富集现象。
随后,1968年日本发生米糠油事件而导致上千人中毒;荷兰在1963~1989年期间多次发生二噁英污染事故;1972年,美国密苏里小镇发生二噁英扩散事件,造成大量鸟和动物死亡,致使十几年后该镇2万多居民被迫迁移;1976年7月,意大利伊克摩萨化工公司发生爆炸而泄露出2kg二噁英,导致附近城镇家禽大量死亡,许多孩子面颊上出现水泡,700多人被迫搬迁;1979年,中国台湾发生因食用受多氯联苯污染的米糠油而导致上千人中毒的事件;1999年,德国、法国、比利时、荷兰相继发生因动物饲料被二噁英污染,导致畜禽类产品及乳制品含高浓度二噁英,致使欧洲食品行业的大崩溃[2]。
1996年,西奥科尔伯恩在《失去的未来》(Our Stolen Future)再次提到农药污染对生物激素和人类健康的影响[3-4]。
鉴于POPs对环境和人类的严重危害,从1998年以来,世界各国政府举办了一系列的谈判和协商,并于2001年5月23日达成共识,包括中国在内的90个国家的环境部长或高级官员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代表各自政府签署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简称《斯德哥尔摩公约》)。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摘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简称POPs)是一类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具有严重危害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
本文在简要介绍POPs的来源、类型、危害及控制措施,以及对POPs控制的发展历史、主要处理技术特点、国内外现状、存在问题进行综述。
关键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类型危害控制措施现状近年来,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OrganicPollutants,简称POPs)及其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危害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已经成为一个新的全球性环境问题。
目前所知因人类活动而向环境释放出的污染物中, POPs是对人类生存威胁最大的一类污染物。
1 国际POPs公约的3类12种毒物类型及其来源第一类:杀虫剂[2]:(1)艾氏剂(aldrin):施于土壤中,用于清除白蚁、蚱蜢、南瓜十二星叶甲和其他昆虫。
(2)氯丹(chlordane):控制白蚁和火蚁,作为广谱杀虫剂用于各种作物和居民区草坪中。
(3)滴滴涕(DDT):曾用作农药杀虫剂,但目前用于防治蚊蝇传播的疾病。
(4)狄氏剂(dieldrin):用来控制白蚁、纺织品害虫,防治热带蚊蝇传播疾病,部分用于农业。
(5)异狄氏剂(endrin):喷洒棉花和谷物等作物叶片杀虫剂,也用于控制啮齿动物。
(6)七氯(heptachor):用来杀灭火蚁、白蚁蚱、蜢、作物病虫害以及传播疾病的蚊蝇等带菌媒介。
(7)灭蚁灵(mirex):用于杀灭火蚁、白蚁以及其他蚂蚁。
(8)毒杀芬(toxaphene):棉花、谷类、水果、坚果和蔬菜杀虫剂。
第二类:工业化学品[3],包括多氯联苯(PCBs)和HCB。
(1)PCBs:用于电器设备如变压器、电容器、充液高压电缆和荧光照明整流以及油漆和塑料中,是一种热交流介质。
(2)HCB:化工生产的中间体。
第三类:化工生产中的副产品二英(PCDFs)和呋喃(PCDFs),来源:(1)不完全燃烧与热解,包括城市垃圾、医院废弃物、木材及废家具的焚烧,汽车尾气,有色金属生产、铸造和炼焦、发电、水泥、石灰、砖、陶瓷、玻璃等工业及释放PCBs的事故;(2)含氯化合物的使用,如氯酚、PCBs、氯代苯醚类农药和菌螨酚;(3)氯碱工业;(4)纸浆漂白;(5)食品污染,食物链的生物富集、纸包装材料的迁移和意外事故引起食品污染。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与治理

通过加入特定的化学药剂,使污染物与药剂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沉淀 物,再通过沉淀、过滤等方法去除。
生物处理方法
总结词 活性污泥法
生物膜法 厌氧生物处理法
利用微生物代谢作用去除污染物的方法
利用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群体对污染物进行吸附和降解,达到 净化水质的目的。
通过在生物反应器内培养微生物膜,使污染物在膜上被吸附和 降解,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污染控制技术
研究和发展针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处理和净化技术,包括吸附 、催化燃烧、生物降解等。
综合治理技术
结合多种技术手段,发展综合治理方案,实现对持久性有机污染 物的全面控制和治理。
未来研究方向
新型污染物的发现与鉴定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出现和 鉴定将成为研究重点。
应急监测
在发生突发事件或污染事故时 ,进行实时监测,评估污染状 况和影响。
研究监测
针对特定研究目的,进行长期 或周期性的监测,以深入了解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分布和变 化规律。
03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治理
物理处理方法
01
02
03
04
总结词
利用物理原理去除污染物的方 法
吸附法
利用吸附剂(如活性炭)吸附 污染物,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全球范围内的污染监测与治理
加强国际合作,开展全球范围内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与治理研 究,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
生态修复与补偿机制
研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生态环境的长期影响,探索生态修复和补 偿机制,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与治理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30
pops管控要求

pops管控要求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是指具有高毒性、持久性、生物蓄积性和远距离迁移性,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严重危害的有机化合物。
以下是部分POPs的管控要求:- 中国POPs管控要求:
- 五氯苯酚及其盐类和酯类:禁止生产、使用、进出口。
- 多氯萘:禁止生产、使用、进出口。
- 欧盟POPs法规附录I新增PFHxS类物质管控要求:
- 全氟己烷磺酸(PFHxS),及其盐类和相关化合物:
- 限制条件:对于条目而言,第4条第(1)款(b)项适用于物质、混合物或物品中存在的PFHxS或任何其盐类的浓度≤0.025mg/kg(0.0000025%);对于条目而言,第4条第(1)款(b)项适用于物质、混合物或物品中存在的所有PFHxS相关化合物的浓度总和≤1mg/kg(0.0001%);对于条目而言,第4条第(1)款(b)项适用于用于浓缩消防泡沫混合物中或用于生产其他消防泡沫混合物中,其PFHxS、其盐类及其相关化合物的浓度≤0.1mg/kg(0.00001%)。
- 用途:通常用作全氟辛基磺酸(PFOS)的替代品,用于消防泡沫、食品接触用纸、金属电镀、纺织品、皮革、抛光剂、清洁洗涤剂、涂层、纸制品以及电子和半导体制造等领域。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POPs管控要求的信息,可以继续向我提问。
中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进程

中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进程摘要:目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研究已成为环境化学和生态毒理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
回顾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历史,介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现状及防治对策。
关键词:持久性污染对策1.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历史及特性1.1POPs的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有机化学品进入广泛应用阶段。
杀虫剂、除草剂、塑料等的大量生产,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但同时,也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1962年,Rachel Carson发表了《寂静的春天》,描写了由于少量农药的使用使得鸟类种群大量下降的事实,为有机化学品的使用敲响了警钟。
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关于有机氯农药如DDT和一些有机化学品如多氯联苯(PCBs)在环境中的积累,迁移及其对生物的影响有文献报道。
20世纪90年代初,某些具有环境持久性的化学物质对于生态系统及人类健康的影响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可引起生殖障碍和干扰内分泌系统的持久性污染物(persistent pollutants),包括二噁英、PCBs、农药(毒杀芬、氯丹等)、重金属(Pb、Hg、Cd)及邻苯二甲酸盐。
这些化合物多数都具有相似的理化性质:具有半挥发性,蒸气压一般为0.1~1.0×10-5 Pa,难降解,具有高度亲脂性,一旦进入生物圈,可以持续很长时间,因此被称为POPs。
1995年5月,召开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理事会通过了关于P0Ps的18/32号决议,强调了减少或消除P0Ps的必要性。
会上提出的首批12种受控制P0Ps包括艾氏剂(aldrin)、氯丹(chlordane)、滴滴涕(DDT)、狄氏剂(dieldrin)、异狄氏剂(endrin)、七氯(heptachlor)、灭蚁灵(mirex)、毒杀芬(toxaphene)等8种杀虫剂,以及多氯联苯(PCBs)、六氯代苯(HCB)、多氯代二苯并二恶英(PCDDs)、多氯代二苯并呋喃(PCDFs)。
持续性有机污染物的危害

持续性有机污染物的危害持续性有机污染物(POPs)是一类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危害的化学物质。
它们主要由人类活动引起,并在环境中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这些物质可以长时间滞留在土壤、水体和大气中,随着生物链的传递逐渐积累。
下面将从POPs的来源、危害和应对策略等方面,详细介绍这一严重问题。
一、来源1. 工业活动:POPs的大部分来源于工业制造过程中的废弃物、废气和废水排放。
其中包括染料、塑料、农药、电子产品等的制造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化学物质。
2. 农业使用:农药是造成POPs污染的重要因素,农民经常使用寄生虫杀菌剂、除草剂等农药,其中包括了一些被列入持续性有机污染物的物质。
3. 人类废物:人类的废物如塑料、电子产品等也是POPs的来源之一。
这些废物在垃圾填埋场和焚烧过程中会释放出具有持久性和毒性的有机化合物。
二、危害1.对环境的危害:- 污染土壤:POPs通过雨水冲刷等方式进入土壤,对土壤造成污染,影响植物生长和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
- 污染水体:POPs可以附着在水体中的悬浮物、沉积物和有机质上,进一步引起水体的富集,威胁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
- 污染大气:POPs在大气中的存在会造成大范围的空气污染,进而影响空气质量和生态系统。
2.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致癌性:许多种POPs被确认为有致癌性,长期吸入或摄入这些物质会增加癌症、免疫系统问题和生殖系统问题的风险。
- 神经毒性:某些POPs与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有关,长期暴露可能导致神经损伤和认知功能障碍。
- 内分泌干扰:部分POPs在体内具有内分泌干扰作用,干扰体内荷尔蒙分泌平衡,可能引发生殖功能障碍、生育问题等。
三、应对策略1. 国际合作:各国政府应加强合作,共同制定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有机污染物的控制和管理。
2. 替代和减少使用:鼓励工业和农业领域采用替代性清洁技术和非化学农药,减少POPs的产生和使用。
3. 再循环和处理:加强废弃物和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确保POPs不被释放到环境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灭蚁灵:现有5家生产厂,年产量为31吨, 累计产量为151吨。主要用于白蚁灭治。
24
溧阳市光华化工有限公司—氯丹和灭蚁灵简易场所
25
仍在生产或使用的杀虫剂类POPs
六氯苯
2004年5月17日,公约正式生效。 2004年6月25日我国第十届全国人大
常委会第十次会议批准了公约。 公约于2004年11月11日对我国生效。
14
我国参与情况
环保总局组织外交部、发改委、农业 部、财政部、卫生部等部门组成的中 国代表团参加了《公约》的历次谈判。
《公约》最终案文反映了我国的立场 和关切。
➢ 1983年,滴滴涕被禁止在农业领域使用。
➢ 现仅保留天津大沽化工厂和扬州农药厂2个合 法企业,平均每年产量为5000-6000吨。
现保留的厂主要考虑:三氯杀螨醇农药需以 此为中间体;并为防治大规模疟疾爆发而保存 生产能力。
22
天津化工厂-DDT生产车间
23
仍在生产或使用的杀虫剂类POPs
氯丹和灭蚁灵
➢ 六氯苯主要用于生产五氯酚钠,大部分用于杀灭 钉螺内的血吸虫,少量用于木材处理和防腐。
➢ 现有天津大沽化工厂一家生产厂。至今总产量为 79278吨,其中78323吨用于生产五氯酚钠。
➢ 在公约谈判期间,除中国外,还有6个国家提出申 请六氯苯作为中间体的豁免。
26
天津大沽化工厂-含六氯苯废弃物
27
37
我国已采取的行动
成立相应机构,在组织上保证
➢ 2005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由环保总局牵 头,发展改革委等11个部委参加的国家履约 工作协调组。
38
我国已采取的行动
利生产工艺和产品列入 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目录;
➢ 环保总局、农业部协调并调查POPs农药的使 用和库存情况;
40
我国已采取的行动
开展宣传,加强POPs防治能力建设
自1999年开始,我国举办了多次研讨会、培训班, 印发了多种宣传品;
在能力建设方面,正在加强现有分析、检测和监控 系统,计划建设7个区域性的二恶英监测实验室;
根据公约提出的POPs筛选标准,对我国新生产或进 口的化学品进行评估。
41
生物毒性
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产生毒性影响,对 肝、肾等脏器和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 系统等有急性和慢性毒性;
具有致癌性、生殖毒性、神经毒性、内分 泌干扰特性等,并且由于其持久性,这种危害 一般都会持续一段时间。
12
尤先科POPs中毒前后对比图
13
我国签约批约情况
2001年5月23日,中国政府签署了公 约。
中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OPs)
2007年1月
人类合成的化学品有700万种,约10余万种进入环境
2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造成的危害案例
➢ 1962年《寂静的春天》一书中提出了由于滴滴涕 等农药大量使用对环境所造成的危害;
➢ 1968年日本北九州市、爱知县,多氯联苯混入米 糠油中被人食用后中毒,患病者超过10000人, 30多人死亡;
资金和技术援助:发达国家应提供技术和资金以 满足发展中和经济转型国家为履约的增量成本。
19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在中国的历史和现状
我国仍在生产或使用的杀虫剂类POPs ➢ 滴滴涕 ➢ 氯丹和灭蚁灵 ➢ 六氯苯
20
我国POPs生产企业分布图
21
仍在生产或使用的杀虫剂类POPs
滴滴涕
➢ 中国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生产,历史上曾有 11个生产企业,至今总产量为45.9万吨,约 占国际用量的的20%。
35
我国已采取的行动
集中各方优势,调查底数
➢ 参与部门:环保、卫生、农业、建设、电力等; ➢ 调查的内容:杀虫剂POPs的生产、流通、使用、
进出口、库存、废弃和排放情况; 含多氯联苯电力装置使用及封存情况; 产生二恶英和呋喃的行业及企业筛选分析,有针对 性的取样检测。
36
我国已采取的行动
围绕国家实施计划编制,开展系列战略研究
查明被豁免的受控杀虫剂POPs的生产、使用、废弃、 库存和进出口以及使用场地、使用工艺和残留等情况, 并制定相应排放标准;
查明和分类标明含PCBs(多氯联苯)的变压器、电容器 等设备,逐步消除其中的PCBs。2025年前消除所有使用 多氯联苯的设备;
制定并实施旨在评估和减少二恶英、呋喃两种副产品 POPs排放的行动计划;
➢ 缔约方必须在公约对其生效之日起两年内向缔约方大会 提交《国家实施计划》(NIP)。
➢ 我国必须在2006年11月11日前提交NIP。 ➢ 已开展的系列战略研究:杀虫剂战略与规划、多氯联苯
管理与处置战略、二恶英减排战略、POPs库存与废弃管 理与处置战略。 ➢ 组织香港、澳门特区政府开展特区的POPs实施方案编制 工作。
级的生物造成影响。 容易通过周围媒介富集到生物体内,
并通过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达到中毒 浓度。
8
DDT在体内积累到万分之五时就会 引起肝细胞坏死并损害神经系统
人吃动物
吃虾的动物体内又 把浓度提高10倍
虾体内则为 0.44*10-6浓度提
高约30倍
以DDT为例
淤泥中的DDT含量 浓度为0.016*10-6
从未生产或已停产的杀虫剂类POPs
➢ 艾氏剂和狄氏剂曾在我国研制但未规模生产。 ➢ 异狄氏剂从未研制也未生产和使用。 ➢ 七氯曾有生产和使用,累计产量小于100吨,用于铁
路枕木的防虫防腐,20世纪80年代停产。 ➢ 毒杀芬:70、80年代曾有大量生产和使用,曾有16
个 生 产 企 业 , 1985 年 关 闭 所 有 生 产 企 业 , 总 产 量 20660吨。
持久存在于环境中,通过长距离传输 和食物链积聚,对人类健康及环境造成 不利影响的化学物质。
6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特性
持久性 在水体、土壤和底泥等环境中存留
数年时间。即使15年内停止使用POPs, 最早也要到未来第七代人体内才不会检出。
7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特性
生物累积性 能蓄积在食物链中,对较高营养等
28
工业化学品POPs-PCBs情况
中国PCBs总产量约为10,000吨。进口设备中含有多 氯联苯约4000吨。总量约14000吨。
含多氯联苯的电容器或变压器仍有部分在运行。 1980年停止了多氯联苯的生产,用多氯联苯的电力设
备多数已到报废年限。 多氯联苯封存场所记录不详,曾多次发生多氯联苯泄
15
POPs公约控制的十二种物质
▪ 杀虫剂: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毒 杀 芬、七氯、DDT、六氯苯、氯丹和 灭蚁灵
▪ 工业化学品:多氯联苯、六氯苯 ▪ 副产物:二噁英、呋喃
16
公约的基本内容:
➢ 控制义务 ➢ 常规义务 ➢ POPs增补程序 ➢ 资金及技术援助
17
控制义务
查明和禁止未提出豁免的受控杀虫剂POPs的生产、使 用库存和进出口;
31
副产物类POPs排放
32
我国POPs污染影响状况
80年代,浙江温州、台州村民私自拆解含有多氯联苯 的电力电容器,造成了严重污染。
在禁用DDT和六六六10年后,一些地区污染土壤最高 残留量仍在1mg/kg以上。
洞庭湖、鄱阳湖底泥中的二恶英含量很高; 在一些城市和地区的奶粉、牛奶和母乳中也发现高含
➢ 越战期间的1961-1971年,在越南投放含二恶英 的落叶剂。
3
越南 POPs受害者
4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造成的危害案例
➢ 1976年7月意大利塞维索化工厂爆炸; ➢ 80年代,在北极圈内因纽特妇女乳汁里测
得多氯联苯(PCBs)浓度非常高; 北极熊中的多氯联苯达90ppm。
5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定义
量的二恶英。 严重影响了产品的进出口贸易。
33
太原化工公司氯碱分厂-含二恶英污染场地
34
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防治存在的问题
➢ 底数不清,决策依据不足; ➢ 缺乏有针对性的POPs控制法规政策; ➢ POPs研究基础薄弱,缺乏经济可行的替
代和减排技术; ➢ 公众意识薄弱; ➢ 缺乏专项资金支持。
漏事件。
29
浙江PCBs泄漏污染
30
副产物类POPs情况
➢ 采用排放因子来估算。我国二恶英、呋喃的年 总排放量估计为14147-16561克国际毒性当量, 是美国和日本排放量的8-10倍。
➢ 重点行业为钢铁生产、医疗废物焚烧、生活垃 圾焚烧、有色金属回收、水泥生产等。
此外,还存在废弃POPs产品和大量被污染场地。
➢ 环保总局、卫生部协调并了解五氯酚钠防治血 吸虫的情况;
➢ 环保总局、建设部共同研究灭治白蚁的技术和 替代品问题。
39
我国已采取的行动
推动公约批准,在国际舞台发挥作用
➢ 中国是POPs公约的积极参与国,代表发展 中国家争取了许多权益,作出了重大贡献。
➢ 为我国争取到了POPs化学品审查委员会成 员席位;我国推荐的专家被选为“最佳环境 实践和最佳实用技术专家组”的联合主席。
9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特性
迁移性 POPs物质因具有半挥发性,能够以蒸气
形式存在或者吸附在大气颗粒物上,可在大气 环境中作远距离迁移,但不会永久停留在大气 中,可重新沉降到地球上。这一特性使得在全 球的每一个角落,包括大陆、沙漠、海洋和南 北极地区都可监测到它们的存在。
10
迁移性
11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特性
查明并采取适当措施处置POPs库存,努力标明POPs污 染场地。
18
常规义务、 增补程序和资金及技术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