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练习题二

合集下载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课后习题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课后习题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

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必备知识基础练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与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能量经食物链流动时只能从较低的营养级流向较高的营养级B.食物链越长,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少C.初级消费者含有的能量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2.已知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均为 10%,若草固定的能量相同,则下面哪一条途径中鹰获得的能量最多?( )A.B.C.草→昆虫→青蛙→蛇→鹰D.草→昆虫→食虫鸟→鹰3.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参考下图所示的模型。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研究流经某一种群的能量时,要考虑到能量被利用和未被利用等方面B.研究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在群体水平上C.模型中的“能量输入”就是指捕食者的捕食D.模型中的“能量散失”主要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4.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

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5.(2022山东泰安模拟)生态果园与传统果园最大的区别是增加了果园中生物的种类,例如利用果树下光照强度弱、空气湿度高、风速低等环境条件,在两行果树间种植喜湿、喜温、喜半阴的草菇(一种食用菌),或种植草,还可以向果园中引入鸡、鸭等动物,甚至可以在果园中养殖蚯蚓,以此提高果园的稳定性。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光能输入到果树—草菇园的途径是果树和草菇等生产者的光合作用B.果园中养殖鸡、鸭时,鸡、鸭粪便中的能量可以被果树利用C.果树种植过程需要治虫,目的是使能量多级利用D.果树固定的太阳能,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散失,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6.某生态系统中存在食物链“马尾松→松毛虫→杜鹃”,下图表示松毛虫摄入能量的流动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食物链中的生物在数量上呈正金字塔模型B.松毛虫和杜鹃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用E/A表示C.由松毛虫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可用C+D+F表示D.若迁走全部杜鹃,松毛虫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将呈“J”形7.(2022广东六校联考)下图为能量流经生产者的过程图解,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或a、b、c、d、e之和B.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不包括在d中C.能量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e/b)×100%D.图中c的能量若为负值,说明这个生态系统正在衰退8.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一条食物链中的三个种群一年内能量流动统计的部分数据。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练习题二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练习题二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练习题二一、选择题1.下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②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一定较乙复杂③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④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A.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2.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得到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得到的B.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有利的C. 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D. 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小3.下列与生态系统功能相关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的驱动B.物质与能量在生物与环境之间循环流动,信息的流动只在生物之间发生C.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物的死亡分解是碳循环的一部分D.全球气候变暖和地球上大气中碳的收支不平衡有关4.兴趣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来验证生态系统的一些相关问题:取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图中“+”表示有,“-”表示无)。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下面判断错误..的是( )A.甲瓶的抵抗力稳定性较高 B.乙瓶中生物比丙瓶的维持时间要长C.丙瓶比甲瓶有较多的有机物 D.甲瓶的氧含量比丁瓶的高5.某水塘内有一条由三种不同物种形成的食物链:硅藻→虾→小鱼。

下图三条曲线分别表示该食物链中各生物在水塘不同深度的分布情况。

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物种丙表示小鱼,该种群营养级最高,所含能量最少B.物种甲在不同水深处,个体数量不同,主要受食物的影响C.物种乙的数量突增,短时间内物种丙的数量会增加D.物种甲、乙、丙之间一定存在生殖隔离6.右图曲线a、b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曲线a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B.依据曲线b,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C.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D.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竞争最剧烈7.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2册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专题强化练能量流动图解分析和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2册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专题强化练能量流动图解分析和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

专题强化练2 能量流动图解分析和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1.(黑龙江鹤岗一中期末改编,)如图所示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A2+B2+C2+D2)B.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C.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D.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A1+B1+C1)]×100%2.(福建师大附中高二上期末,)如图表示初级消费者能量流动的部分过程,括号中的字母表示能量,初级消费者呼吸散失的能量为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应在A、B处加上标有细胞呼吸的箭头B.将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C.次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为n-a-bD.B表示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3.(云南曲靖一中高二期末改编,)下图为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1是流入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营养级传递给分解者的总能量是a4+a7B.能量散失a3可以再被生物同化利用C.a1、a2、a3、a6中的能量都以稳定化学能的形式存在D.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是a6/a24.(北京师大附中高二上期末,)如图为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所反映出的能量流动情况,图中箭头表示能量移动的方向,单位为kcal/(m2·a)。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此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可以利用图中A的所有能量B.辐射的太阳能中仅有1%左右的能量被生产者固定C.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呼吸和被分解者利用D.由图可以看出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规律5.(山东潍坊一中高三一模改编,)科学家曾对一条由植物、田鼠和鼬三个营养级组成的食物链进行了能量流动分析,得到下表相关数据。

其中,NP(净同化量)=GP(总同化量)-R(呼吸量)。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食物链环节ⅠⅡⅢGP和NP (kJ·m-2·a-1) GP=5.56×103NP=1.3×102GP=1.76×105NP=6×103GP=5.83×107NP=4.95×107NP/GP 0.02 0.03 0.85R(kJ·m-2·a-1)5.43×103 1.70×1058.8×106未利用—62.8% 99.7%A.R中的能量主要以热能的形式散失B.表格中Ⅰ、Ⅱ、Ⅲ分别代表鼬、田鼠和植物C.鼬呼吸消耗的能量占总同化量的比例比田鼠高D.从植物到田鼠的能量传递效率为(6×103)/(4.95×107)×100%6.(湖南长沙长郡中学高二上期末,)下图是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图解[单位:J/(cm2·a)]。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练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练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练习一、选择题1.单位时间内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或生产者生产出来的全部有机物的量,叫做总初级生产量,除去自身呼吸消耗外,剩余部分称为净初级生产量。

动物和其他异养生物靠消耗植物的初级生产量制造的有机物质或固定的能量,称为次级生产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净初级生产量是流经整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净初级生产量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一部分流向分解者C.次级生产量是消费者和分解者同化植物的初级生产量制造的物质或获得的能量D.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和遗体中的能量均属于净初级生产量2.如图表示某人工养殖塘内多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人工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入以及传递的过程即为能量流动B.草食性鱼类粪便中的能量全部为上一营养级生物同化能量的一部分C.该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可能呈倒置,分解者的能量来源最多D.青虾与螺蛳两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两者同化量的比值3.下图表示A、B两个特定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

有关解释正确的是()A.一个吃玉米的人所获得的能量一定比一个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B.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传递效率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减C.若A和B中玉米的数量相同,A能养活10000人,则B至少能养活1000人D.与食用玉米相比,食用牛肉产生的生态足迹更大,消耗资源更多4.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三个营养级的食物及其能量的来源和去路示意图,字母代表能量值。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aB.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f+dC.丁分解者利用的能量h可以来自甲、乙D.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e/b)×100%5.设计生态工程的常用方法之一是给食物链(网)“加环”,如图就是一种“加环”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该生态工程通过“加环”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②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增加经济效益③用蛆、蛹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能为农作物提供能量④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利用⑤在离开人的管理条件下,该生态工程仍可以正常运转A.②③B.①②④C.②④D.③④⑤6.为了拯救野生朱鹮,我国各级政府和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野生朱鹮的种群数量由1981年的7只发展到2007年的800余只。

高二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B.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就越高C.不同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基本相同D.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就是要禁止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利用【答案】A【解析】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故A正确;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低,故B错;不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不同,故C错;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不是禁止开发利用,而是禁止掠夺性的利用,故D 错。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如下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稳定性图解。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a为抵抗力稳定性,b为恢复力稳定性B.a为恢复力稳定性,b为抵抗力稳定性C.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成相反关系D.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成相反关系【答案】B【解析】一般情况下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低,故A正确,B错误。

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成反比,故C正确。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成反比,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稳定性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3.水稻草丛矮缩病危害水稻生长发育且很难治,后来,科学家发现了一个抗草丛矮缩病的野生水稻种群,并利用它的抗病基因培育出该病的新品系水稻,这是利用了野生生物的A.直接使用价值B.间接使用价值C.潜在使用价值D.不确定【答案】A【解析】从野生品种中找到必要的基因为科学研究之用,故为直接使用价值,A正确;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B错误;潜在使用价值是指目前尚未发现的价值,C错误;能够确定,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高二生物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生物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生物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试题答案及解析1.在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封闭生态瓶内,要使其中的生物能长时间存活,必须提供()A.O2B.H2O C.足够的有机物D.太阳能【答案】D【解析】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离不开能量,故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家里冰箱里常常会储存些新鲜的鱼肉、水果、蔬菜等食物,在这些食物里面滋生的细菌等多种微生物,它们共同组成了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以上都不是【答案】D【解析】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之间可以随机交配的属于同一个种群;不同种群在自然环境中占有不同的生态空间构成群落;不同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进行着信息传递构成生态系统。

可见冰箱里储存的鱼肉、水果、蔬菜,以及滋生的细菌并不能随机交配和进行能量流动。

D正确。

【考点】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概念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对于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关键作用。

这是通过A.种群密度有一定规律性的变化而实现的B.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物质循环而实现的C.生态系统内部的反馈机制来实现的D.人工进行的绿化和环境保护来实现的【答案】C【解析】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群落的丰富度有关,群落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靠生态系统内部各成分间相互作用,反馈调节来实现的。

答案是C。

【考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4.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外来物种入侵可能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某岛屿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D.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若标志物部分脱落,则计算出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大【答案】B【解析】捕食者的存在会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外来物种入侵可能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故A正确。

专题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生态环境的保护课后练习二及详解

专题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生态环境的保护课后练习二及详解

题一: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D.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题二:下列实例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的是()A.植食性动物数量增加,导致植物数量减少,从而引起植食性动物数量增长受到抑制B.豆科植物供给根瘤菌有机养料,并从根瘤中获得含氮养料C.山区植被遭到破坏后造成水土流失D.废弃耕地上杂草丛生题三: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大量繁殖,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

后期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

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早期不属于负反馈,后期属于负反馈B.早期属于负反馈,后期不属于负反馈C.早期、后期均属于负反馈D.早期、后期均不属于负反馈题四:下列有关干旱区域的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干旱区域的生态系统食物链少,抵抗力稳定性强B.干旱区域的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弱,恢复力稳定性强C.经干旱环境长期诱导,生物体往往发生耐旱突变D.种群密度是限制干旱区域生物种群数量增长的关键生态因素题五: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是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B.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C.对于濒危物种,应当禁止采伐或捕杀D.易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题六: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主要取决于()A.生产者B.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C.分解者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题七:下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②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一定较乙复杂③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④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题八课后练习详解题一:答案:D解析:生态系统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真题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1.(2024·四川南江中学高三模拟)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B.生态系统中的负反馈调节只存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C.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其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D.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高于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2024·济南历城第二中学高三检测)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能破坏自然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需要利用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和技术。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恢复生态学主要是利用了生物群落演替理论,强调自我调节能力与生物的适应性C.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可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生态系统恢复稳定后,群落的物种组成保持动态平衡3.(2024·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高三模拟)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最普遍的调节机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干旱时,植物体内脱落酸含量增加,导致叶片气孔大量关闭,不属于反馈调节B.“先增先减者为被捕食者”这一种群数量动态变化与两种群间的反馈调节有关C.“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属于激素的分级调节系统,与反馈调节无关D.反馈调节可分为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4.研究者设计了一个养猪场废水处理系统,具体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氧化塘中的植物、动物、细菌等全部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B.氧化塘后部种植挺水植物,通过竞争有机物从而抑制藻类生长C.废水不能过量流入氧化塘,因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D.废水流入厌氧池前,加水稀释处理可以防止微生物过度失水而死亡5.(2024·武汉高三模拟)如图为某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作用示意图。

生物高二级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测试题

生物高二级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测试题

生物高二级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测试题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为了维系自身的动摇,生态系统需求不时输入能量,否那么就有解体的风险。

以下是查字典生物网为大家整理的生物高二级生态系统及其动摇性单元测试题,希望可以处置您所遇到的相关效果,加油,查字典生物网不时陪伴您。

1.以下可称为生态系统的是()A.一个湖泊中的浮游生物和一切分解者B.烧杯中取自池塘的水、泥土和浮游生物C.一个池塘中的一切水蚤和分解者D.一个鱼缸中的一切金鱼和水草答案 B解析此题主要考察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剖析如下:只要选项B含有生态系统的两大局部,而其他三个选项只含有生物。

2.森林中的一棵树死了,倒在地上,苔藓、蘑菇、白蚁、蠕虫、蜘蛛和老鼠均以这棵朽木为生。

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 A.种群 B.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圈答案 C解析种群是同种生物一切集体的总和,群落是不同生物种群的总和,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一致全体,生态系统与生物群落的容纳关系是显而易见的,该题中既包括苔藓等自养型生物,又包括白蚁、蠕虫、蜘蛛、老鼠等植物,朽木及其环境又包括了阳光、温度、水分、土壤、空气等。

它是消费者、消费者、分解者构成的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即一个生态系统。

知识点二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的剖析3.以下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B.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C.病毒是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D.蚯蚓是需氧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答案 B解析在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组成是了解生态系统的前提。

4.如图表示一草原土壤中硝酸盐含量与牧草数量的关系,土壤中硝酸盐含量下降的缘由是 ()A.消费者排泄量添加B.牧草的根添加C.分解者数量添加D.牧草枯死量添加答案 B解析 A项消费者排泄物被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物,普通状况下应招致硝酸盐等无机物的含量降低;B项牧草可以经过根部从土壤中吸收硝酸盐为自身生命活动提供营养物质,所以随着牧草数量的添加,其从土壤中吸收的硝酸盐也添加,土壤中的硝酸盐含量就会下降;C项分解者经过自身的分解作用将无机物转变为无机物,假定分解者添加,那么硝酸盐等无机物的含量会降低;D项牧草枯死后会被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物,硝酸盐等无机物的含量也应降低。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练习与解析2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3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练习与解析2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3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练习与解析2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主要说明了草原的()A.恢复力稳定性较强B.抵抗力稳定性较弱C.恢复力稳定性较弱D.抵抗力稳定性较强解析:草原生态系统被火烧之后,逐渐又恢复往日的生机,体现了该生态系统恢复其稳定性的能力。

答案:A2.狼在美国西部原来是一种常见的动物,后来由于农场主为了安全而大量捕杀,于20世纪初基本灭绝。

1996年,美国从欧洲重新引进狼,并放生于荒野。

这主要是为了()A.发展观光旅游业,吸引游客B.使本地的生态系统更加健康C.捕食那些对农业生产有害的动物D.防止草原鼠害解析: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丰富的生物种类和复杂的营养结构是生态系统稳定和健康发展的前提。

答案:B3.将一处原始森林开辟为一个国家森林公园,为了继续维持森林的生态平衡,应当采用的措施是()A.在森林里放入一些珍奇的野生动物,增加食物网的复杂性B.在森林中引种一些珍奇的野生动物,提高生产者的能量蓄积能力C.定期清理森林的枯枝落叶,以利于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D.对森林作简单的隔离,避免人类过多的干扰解析:生态系统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人为过多干扰往往造成自然生态系统平衡的破坏。

答案:D4.在自然条件下,下列不符合生态系统正常发展方向的是()A.物种组成多样B.营养结构复杂C.功能完善D.食物链缩短解析:考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化、功能完善化和营养结构复杂化,可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而人为缩短食物链,如围湖造田等,会引起生态系统的破坏,不是生态系统发展的正常方向。

答案:D5.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弱的是()A.天然落叶林B.天然常绿林C.人工纯种林D.人工混交林解析:本题考查运用生态系统稳定性原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般地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生态平衡就越容易被破坏。

专题3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专题3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专题3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一、填空1.生态系统:由_________与它的_________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生态系统的结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营养结构)。

3.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过程。

5.能量流动的特点:_________和_________。

6.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不断地在_________和_________之间循环流动的过程。

7.物质循环的特点:_________、循环流动、反复利用。

8.生态系统信息的种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生态系统中恢复平衡的调节机制:_________机制。

10.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维持或恢复自身_________与_________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

二、考点过关1.(2023·湖南怀化高二期末)稻田养鸭是一种将种植与养殖相结合,自然生态和人为干预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养殖方式。

在稻田里不用化肥、农药,利用鸭子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害虫,疏松土壤,产生浑水肥田的效果,生产出纯粹无公害的水稻。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水稻固定的太阳能B.在稻田复合生态系统中,鸭子粪便中的能量可以流入水稻,因此不用施肥C.稻田养鸭既提高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传递效率,也提高了能量利用率D.生物体内不同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不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范围2.(2023·天津南开区高二期末)如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生物圈通过碳循环实现碳元素的自给自足B.对e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C.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驱动,同时又是能量的载体D.a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各成分间以CO2的形式传递碳元素3.(2023·辽宁沈阳重点高中高二期末)下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1)。

初中生物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2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2节 生态系统概述-章节测试习题

初中生物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2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2节 生态系统概述-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1.【答题】下列植被中,被称为“地球之肺”的是()。

A.针叶林B.热带雨林C.草原D.常绿阔叶林【答案】B【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知识,据此作答。

【解答】B、世界上的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那里土壤肥沃,雨量充沛,生活着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热带雨林不仅为生物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环境,更重要的是,它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储存在植物体内;同时,释放出大量的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因而被称为地球的“肺”。

符合题意。

A、C、D、针叶林主要以针叶树种为主,草原中的植物以草为主,常绿阔叶林以阔叶数树种为主,植物的种类较单一,其光合作用的强度不及热带雨林,因此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的能力不及热带雨林。

不符合题意。

选:B。

2.【答题】在生态系统中如果没有分解者,那么()。

A.动物和植物会越来越多B.生态系统会越来越大C.动物和植物的遗体残骸会堆积如山D.生态系统依旧能够运行【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解答】在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生产者,动物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为消费者,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

分解者能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如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归还到无机环境中,又被植物吸收利用,因此分解者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所以,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残骸就不会被分解而消失,导致动物和植物的遗体、残骸将会堆积如山。

C正确。

3.【答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弱主要取决于()。

A.生产者多少B.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多少C.分解者多少D.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程度【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的知识点。

【解答】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而这种能力受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所限制。

高二生物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生物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生物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试题答案及解析1.家里冰箱里常常会储存些新鲜的鱼肉、水果、蔬菜等食物,在这些食物里面滋生的细菌等多种微生物,它们共同组成了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以上都不是【答案】D【解析】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之间可以随机交配的属于同一个种群;不同种群在自然环境中占有不同的生态空间构成群落;不同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进行着信息传递构成生态系统。

可见冰箱里储存的鱼肉、水果、蔬菜,以及滋生的细菌并不能随机交配和进行能量流动。

D正确。

【考点】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概念2.为防治荔枝蝽等植食性害虫,减少农药的使用,有人尝试在荔枝园的株间种植矮小的山绿豆。

对比研究荔枝—山绿豆复合种植园和荔枝单一种植园中各类昆虫所占的百分比,结果如下图。

请回答:(1)调查各类昆虫的种群密度不能都用样方法?理由是。

(2)据图分析,复合种植园中害虫明显减少,原因是的比例增加,通过等种间关系消灭害虫。

(3)山绿豆耐阴性好,营养丰富,可作为饲料,选它跟荔枝搭配种植,可提高生物群落对的利用率。

无论哪种种植模式,荔枝园里都要定期清除杂草,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其目的是。

(4)复合种植园中, 等属于生产者,腐生性昆虫属于。

与单一种植园相比,复合种植园生物的种类增加,因而其生态系统的结构更为复杂,抵抗力稳定性更高。

【答案】(1)因为有些昆虫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2)肉食性和寄生性昆虫捕食和寄生(3)光能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4)荔枝、山绿豆、杂草分解者营养(食物网)【解析】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能力不强的动物(如:蚯蚓)。

对于有较强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的动物,不适于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2)据图分析,复合种植园中肉食性和寄生性昆虫的比例增加,通过捕食和寄生等种间关系消灭害虫(植食性害虫),导致害虫明显减少。

(3)山绿豆和荔枝对光照要求不同,搭配种植能够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能利用率。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测试题(含评分标准及解析)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测试题(含评分标准及解析)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测试题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1.以下表示动物利用食物的过程,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恒温动物的④/③值一般低于变温动物B.哺乳动物的③/①值一般为10%~20%C.提高圈养动物生长量一般需提高③/②值D.肉食性哺乳动物的③/②值一般高于植食性哺乳动物2.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和消耗状况,其中①是生产者呼吸释放量,②是分解者呼吸释放量,③是消费者呼吸释放量,④是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②的量越小,说明该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多B.③的数值可间接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量的多少C.④的数值可间接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总能量的多少D.该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量与消耗量相等3.切叶蚁中体型较大的蚂蚁将叶片咬下运回巢穴,交给体型较小的蚂蚁咬成小片,后者再交给体型更小的蚂蚁咬成更小的片,以此类推直至叶片被咀嚼为糊状,然后切叶蚁将叶糊平铺在巢穴中“养殖”真菌。

真菌可以分解叶片中坚韧的组织,切叶蚁则以真菌为食。

切叶蚁体表覆盖一层链霉菌,该菌可抑制本巢穴真菌寄生物的大量繁殖。

由此能得出的推论是()A.“植物→真菌→切叶蚁”构成一条捕食食物链B.体型大小不同的切叶蚁间存在互利共生的关系C.该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组分之间完成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D.蚂蚁能长期控制巢内真菌寄生物是共同(协同)进化的结果4.海底冷泉中存在以化能自养细菌为生产者的食物链,繁衍着蛤类、贻贝类以及海星、海虾等初级消费者和鱼、螃蟹、扁形虫等次级消费者,它们最终被线虫类动物分解而回归自然环境,形成一套完整的冷泉生态系统。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化能自养细菌→海虾→鱼→线虫类动物构成一条食物链B.扁形虫、海星所处的营养级级别与其消费者级别是相对应的C.冷泉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单,其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较弱D.螃蟹以化能自养细菌和蛤类为食时,其与蛤类的关系为捕食5.铅(Pb)被生物体吸收后,会在体内积蓄,在沿食物链传递过程中产生生物富集。

必修三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整章练习

必修三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整章练习

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整章练习1.一片草原,由于干旱使得草都死亡,下列生物中受害最轻的是()A.昆虫 B.蘑菇 C.鼠 D.兔2.绿眼虫是一种原生动物,在有光条件下能进行光合作用;在无光条件下却能在无光条件下却能在水中摄食有机成分。

在生态系统中它()A.是生产者 B.是分解者C.既是分解者又是消费者 D.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3.下列各组生物中,全部属于生产者的一组是()A.硝化细菌、紫菜、地衣 B.木耳、团藻、白菜C.衣藻、小麦、醋酸菌 D.海带、苹果树、酵母菌4.生态学中对生态系统的成分划分的依据是()A.结构特点 B.营养功能 C.对环境的适应 D.生理功能5.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一条食物链的是()A.草→兔→狼→细菌 B.阳光→草→兔→狼C.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 D.昆虫→蛇→鹰6.食物链、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的营养成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此渠道进行的,请回答:(1)假如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只存在一条食物链:草→兔→猫头鹰。

①若把该食物链中的兔全部杀死,则该生态系统最先受到伤害的是。

②若通过能量流动到猫头鹰中的能量为AkJ,把兔全部杀死后,草中能量的增加范围为。

(2)假如另一个生态系统中存在下图所示的食物网:草→兔→猫头鹰↓↑草食昆虫→食虫鸟①若要在短期内,让猫头鹰的数量明显增加,则应把能量集中引向的食物链是。

②若把该食物网中的兔全部杀死,则该食物网中数量首先发生改变的生物是,改变情况是。

7.下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据图回答:(1)该生态系统中最长的食物链有个营养级。

(2)属于第三营养级的动物有。

(3)蜘蛛和青蛙的关系是。

(4)为避免植食鸟类吃农作物,有人用细网将农作物罩上,其结果是。

(5)若要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采用的方法是。

(6)生产上常采用喷洒农药的方法治虫,从长远看,这种做法的危害有该食物网体现的治虫方法最大的优越性在于。

8.(多选)右图是—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C)A.该食物网中共有6条食物链B .H 点据3个营养级C .G 和F 之间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D .如在该生态系统中施用DDT ,则这种杀虫剂在H 中浓度最高,其次是在D 中9.下列有关右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图中只有二条捕食链B .狐与鸟之间既捕食又竞争C .细菌占有第二、三、四、五营养级D .体内含重金属最多的生物是草10.人们不恰当地干预自然系统,如盲目围湖造田、开垦草原、造单纯林等,其共同特点是( )A .缩短了食物链B .加长了食物链C .保护了原有食物链D .维持了原有食物链11.有人把水葫芦引入一个热带国家,现已阴塞航道,成了河流和湖泊中行船的主要障碍。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练习含答案

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后·训练提升1.如果将一处天然林开辟为森林公园,为了维持森林的生态平衡,应当采取的措施是()A.对森林做适度的隔离,避免人类过多的干扰B.在森林中引入一些珍稀野生动物,使食物网更复杂C.定期清理森林中的枯枝落叶,以利于种子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增大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应对森林作一定的隔离,避免人类过多的干扰,A项正确。

引入外来物种不慎可能会导致生物入侵,这不仅不能维持森林的生态平衡,反而会破坏森林的生态平衡,B、D两项错误。

生态系统中存在分解者,因此不需要定期清理森林里的枯枝落叶,C 项错误。

2.下列措施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的是()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平衡C.适当增加物种数目,使营养结构变得简单,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下降,A项不符合题意。

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平衡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没有太大影响,B项不符合题意。

适当增加物种数目,可以使营养结构变得复杂,进而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C项符合题意。

限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数量会降低其抵抗力稳定性,D项不符合题意。

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当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时,自身的结构与功能能保持原状,说明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C.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其抵抗力稳定性越高(不受损害)的能力,A项正确。

恢复力稳定性是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故“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B项错误。

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C、D两项正确。

4.右图为某同学制作的小生态瓶。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瓶中的浮萍和金鱼藻(生产者)的数量越多,该生态瓶越稳定B.生态瓶中的生物种类太少,其群落无水平结构C.虽然生态瓶可实现物质循环,但需要能量的输入,无分解者,因此,生产者的数量并非越多越稳定,A项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练习题二一、选择题1.下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②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一定较乙复杂③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④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A.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2.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得到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得到的B.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有利的C. 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D. 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小3.下列与生态系统功能相关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的驱动B.物质与能量在生物与环境之间循环流动,信息的流动只在生物之间发生C.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物的死亡分解是碳循环的一部分D.全球气候变暖和地球上大气中碳的收支不平衡有关4.兴趣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来验证生态系统的一些相关问题:取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图中“+”表示有,“-”表示无)。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下面判断错误..的是( )生态瓶编号生态系统组成光照水草藻类浮游动物小鱼泥沙甲+ + + + - +乙- + + + - +丙+ + + + - -丁+ + + + + + A.甲瓶的抵抗力稳定性较高 B.乙瓶中生物比丙瓶的维持时间要长C.丙瓶比甲瓶有较多的有机物 D.甲瓶的氧含量比丁瓶的高5.某水塘内有一条由三种不同物种形成的食物链:硅藻→虾→小鱼。

下图三条曲线分别表示该食物链中各生物在水塘不同深度的分布情况。

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物种丙表示小鱼,该种群营养级最高,所含能量最少B.物种甲在不同水深处,个体数量不同,主要受食物的影响C .物种乙的数量突增,短时间内物种丙的数量会增加D .物种甲、乙、丙之间一定存在生殖隔离6.右图曲线a 、b 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曲线a 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B .依据曲线b,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C .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D .种群密度为d 时,曲线b 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竞争最剧烈7.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X 1过程的完成必须依赖于一种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B .X 1过程吸收的CO 2总量与Y 1、Y 2、Y 3、……及Z 过程释放的CO 2总量相等C .Z 1、Z 2、Z 3、……过程提供的有机物中的碳将全部转变为Z 过程释放的CO 2中的碳D .当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时,X 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 1过程能量值的1%~4%8.经调查,某生态系统中Y 、X 、Z 分别为第一、第二和第三营养级,每个营养级不同物种的个体数量如图甲所示(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

一段时间后个体数量发生变化,结果如图乙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X 营养级的生物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B .Z 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增加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C .Y 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是由于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的结果D .X 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且其中某种生物处于竞争劣势9.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能量流动量。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次级消费者生产者分解者初级消费者大气中的CO 2太阳能……Y 2Y 1Y 3X 2X 1X 3Z 2Z 1Z 3ZA .①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 .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C .图中②/①的比值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D .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10.右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碳元素以二氧化碳形式从D 传到A 和FB .D →A →B →E 构成了一条食物链C .图中包含了7条食物链D .B 和F 之间的关系为竞争和捕食 11.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的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⑤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

A .第三营养级流向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③+④)②×100% B .图中④包含了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C .在人工饲养的高密度鱼塘中初级消费者获得的总能量往往大于⑤D .食物链中的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完全相同12.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4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同化的有机物中的能量一部分因细胞呼吸而散失,另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B .乙1→乙2…中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C .丙中有自养型生物D .甲同化的总能量等于乙和丙的总能量之和13.一只羊在一年内吃100 kg 的草,排出20 kg 的粪,长了10 kg 的肉(不考虑其他散失),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该羊一年的同化量是80 kgB .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C .20 kg 的粪中的能量属于羊未同化的能量D .该羊一年的呼吸量是70 kg14.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常常趋向于稳态。

下图甲代表载畜量对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影响(净生产量即生产者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总量与自身呼吸消耗量的差值)。

图乙表示生殖数量、死亡数量与种群大小的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从图甲可知,C 点以后生态系统的稳态将受到破坏B .从图甲可知,适量的放牧不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的稳态C .从图乙可知,P 点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D .从图乙可知,F 点表示该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1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二、非选择题16.利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原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下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请回答:[注:能量单位为:J/(cm 2·a)](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

(2)图中A 代表 ,为保证各营养级都有较高的输出量,随营养级的升高,输入的有机物应增多,原因是 。

(3)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 J/(cm 2·a),其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 。

(4)由于某种因素使得生产者短时间内大量减少,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来水平,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能力。

17.下表是对某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 A 、B 、C 、D 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 为分解者。

Pn 表示生物体储存的能量,Pg 表示输入生物体的总能量,R 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Pn =Pg-R 。

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B C A D载畜量 生产者净生产量 甲 O 生殖或死亡数量E F P O 种群数量 乙Pg/kJ Pn/kJ] R/kJA 15.9 2.8 13.1B 870.7 369.4 501.3C 0.9 0.3 0.6D 141.0 61.9 79.1E 211.5 20.1 191.4(1)。

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kJ。

(2)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三营养级传递到第四营养级的效率是_________。

(3)从能量输入和输出角度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否增加?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称为总初级生产量。

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一部分被自己呼吸作用消耗掉,剩下的可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这部分能量称为净初级生产量。

下表是科学家通过调查得出四个生态系统中总初级生产量与总入射日光量、生产者呼吸消耗量玉米田荒地Meadota湖Ceder Bog湖总初级生产量/总入射日光量 1.6% 1.2% 0.4% 0.1%生产者呼吸消耗/总初级生产量23.4% 15.1% 22.3% 21.0%(1)四个生态系统中,光能利用效率最高的是_________,总初级生产量转化为净初级生产量比例最高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_。

(2)下图表示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四个种群和分解者的能量相对值。

请绘制由甲、乙、丙、丁四个种群形成的食物网简图。

(3)根据第(2)小题的信息,在答题纸相应图中用箭头和文字补充完成能量流经丙种群的情况。

19.下表是某生态系统层次上的能量流动情况,其中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 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Pn=Pg-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

(单位:千卡/m2/年)分析回答:(1)能量从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转化效率为 %,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转化效率为%。

(2)次级消费者通过异化作用消耗的能量占其同化作用所得到能量的百分比是。

(3)在上述食物链中,若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了600mol的氧气,则流入到次级消费者的能相当于 mol葡萄糖所贮藏的能量。

(4)表格中X1的能量去向有。

(5)从能量输入和输出角度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否增加?为什么?环节未利用Pg和Pn R植物X1Pg=208.1↓Pn=88.3↓119.8动物1X2Pg=33.7↓Pn=14.8↓Y2动物2X3Pg=3.8↓Pn=0.67Y3分解者Pg=50.6↓Pn=4.646.020.下图表示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图中A表示_______________;B表示__________。

除了图中所示,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还有一部分_ ____。

(2)从图中可以总结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_____。

(3)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调查研究,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图为某湖泊的能量流动图解。

据图回答:[单位:J/cm2·a](1)该生态系统中,以呼吸热的形式散失的能量数值是_______J/cm2·a。

(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 J/cm2·a。

(3)能量由A流到B的传递效率为。

(4)B营养级不能得到A营养级的全部能量,原因有:①A营养级生物内的部分能量____________;②其次是A营养级的部分能量_______________;③还有少数能量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