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读后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心,寻己

―读《瓦尔登湖》有感

丁娅丽就像歌词里写的那样,“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个人的孤单”,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迷失在尘世的繁华与喧闹之中,感觉这物欲盛世从不属于我们,曾经的一切追求不过是一场云烟。很多时候我们失落、失望,渴望着逃离,去自然的安谧中寻找一种本真的生存状态,寻求一种更诗意的生活,可我们却又难以割舍与尘世的牵绊,于是我们忍受着一切,渺小而卑微的活着。唯有梭罗,真正的放开了一切,与自然为伴,以心思考,用手中的笔幻化出一种沉静的力量,修补着世人的心。

19世纪上半叶的美国,正处于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的转型时期,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成为主流思想,为了物质利益,人类变得贪婪而自私,自然也成了其欲望的牺牲品。

就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梭罗产生了深邃的思考。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人为什么而活,什么是生活的真正必需品?梭罗以自己在瓦尔登湖两年零两个月又两天的独居经历给出了非教科书式的答案。

正如查普曼的歌那样:这虚伪的人类社会,为了尘世的宏伟,把天上的种种快乐稀释成了空气。生活不要被物质所奴役。梭罗谈到:“文明改善了房屋,却没有同时改善房屋中的人。文明打造出了一座皇宫,可是要造出贵族和国王却没有那么容易。”如果人类的大部分时间只是用来获得粗鄙的必需品和享受舒适的生活,而不注重精神层面的进步,那么人类作为文明人和野蛮人又有什么不同呢?

一个阶级的奢侈背后必有另一个阶级的贫苦。资产阶级在华丽的房屋中享受的同时,几乎完成了这个世纪所有享有盛名的工程的贫苦技工可能正蜷缩在某个破旧的棚屋里。他们是沉默的穷人。他们买不起房,甚至死不起人,办一个像样的葬礼对他们来说太难,或许他们所过的每一天对他们而言都是忍受。我突然想起了《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里沈佳宜说过的一句话:“很多事都是徒劳无功的。”虽然与此处不是指同一件事,但道理都差不多,劳动换回的也只是劳

动,苦痛正是自身劳动的回报。当很多事情我们不能改变,我们唯有改变现在的自己,韬光养晦,而不要在本来可以改变命运的时候却偏偏只是无所事事的抱怨生不逢时,命运多舛。梭罗在书中谈到:“不管天气怎样,也不管气候如何,任何时候我都渴望改变我的境遇,并要在手杖上刻下标记;过去和未来的交叉点正是现在,我就站在这个起点上。”穷人有时会羡慕成功者的生活,可那也只是生活方式中的一种,为什么要夸耀这一种,贬低另一种呢?把握现在,深深扎入生活,吮尽生活的骨髓,过得扎实简单,把一切不属于生活的内容剔除的干净利落,把生活逼到绝处,简单最基本的形式,简单,简单,再简单。

在每一个大晴天的日子里,我都会对自己说生活不要太矫情,不要想太多,活得简单一点。固执与矫情总会让人失去很多重要的东西。初中时同学评价我是一根筋,我以一种抵触的态度去否认我的固执。可当我随着年龄的增长意识到自己的固执与过分自尊时,固执已悄然成为一种习惯,戒掉又变得很难,如此,我便不经意的伤害着自己和最亲的人。久而久之,有些人来了又走,有些人在对我的包容与原谅中留下。这并不是一种最好的筛选,因为在离去的人里也有我的遗憾,在逝去的过往里也残留着许多美好的回忆。当如果﹑就不仅仅是关联词,后悔药成为一种渴求,那么许多从未意识和注意的东西便早已深深地印入了我的内心。我从不喜欢听大道理,因为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正当年龄的人,有自己要走和喜欢走的青春,即使这样孤注一掷的后果是摔得头破血流。我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差,受不得一点点批评指责,即使对象是很爱我我也很爱他的人,即使内容是最中肯但带些刺的建议,我也难以接受。这样的我一直在努力生活与成长着,一直在向简单的生活靠近着。虽然此段我所谈论的简单的生活方式是思想的简单,活得真实,与梭罗的简单有些许不同,但我想本质都是相同的。

谈到生活的必需品,梭罗认为穿在我们最外面的常常是轻薄花俏的衣服,那是我们的表皮或者说是假皮,不是生命的组成部分,随便在哪儿扯下一块并不会致命。而我们经常穿着的较厚的是细胞壁或者说是皮层。我们的衬衣是韧皮或者是真皮,剥下来的不会连皮带肉,伤及身体。梭罗相信所有的物种在特定的季节里都穿着类似衬衣的东西。如果一个人若能穿的这样简单,那么他就能在黑暗中摸到自己,而不会在物质的繁华与虚妄中渐渐迷失自己,失去本心,变得贪婪而自私。

我和梭罗一样,相信人不会因为穿着带补丁的衣服而显得卑微低下,衣服不过是外在化的东西,问题的关键是穿衣服的人。如同老式老样的衣服,可能会遭人嘲笑,可如果穿在英国女王的身上就会显得不同。衣服一旦离开人的身份与地位,就会显得可怜与古怪起来。唯有正视穿衣服的人的品行与生活,才会收起一切嘲笑,给予着装的人应得的尊重。正如刘禹锡的《陋室铭》,居室简陋与否取决于居住之人的德行。德行高尚的人所居住的房屋和穿着的衣服一定不会遭人嘲笑,如若有,那么嘲笑之人所嘲笑的也只会是他们自己思想素质的不堪罢了。

很多人问梭罗,一个人生活在林子里会不会孤单寂寞。梭罗的答案是孔子的那句“道不孤,必有邻”,他觉得他虽然独居在林中,可访客比任何时候都“多”。此处的“多”并非是数量上的,而是质量上的。由于居住较远,很少有朋友会因小事去麻烦他,于是无形之中就产生了一种自然的塞选,留下的往往是最优秀的沉淀物。

梭罗喜欢种植也喜欢收获,种植总是有一种魔力吸引着他。如他所说,农事曾是一种神圣的艺术,可惜我们匆忙而冒失的对待它,因为我们的目标仅仅只是获得大的田庄和好的收成。由于我们没有一个人摆脱掉贪婪、自私和卑劣的习惯,我们把土地看作财产或是获得财产的主要手段,因此,风景就破坏了。他说:“大多数人,在我看来,并不关爱自然。只要可以生存,他们会为了一杯朗姆酒出卖他们所享有的那一份自然之美。感谢上帝,人们还无法飞翔,因而也就无法像糟蹋大地一样糟蹋天空,在天空那一端我们暂时是安全的。”可是他不知道的是科技高速发达的今天,人类早已拥有了飞翔的能力,而曾经蔚蓝的天空正在被一点一点的糟蹋着。他曾经所追求的理想已变得难以实现,一个人与自然的浪漫已变得遥不可及。如今的环境是如此脆弱,雾霾、水土流失等各种问题一直存在。就像梭罗时期的美国,整个自然生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与污染,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变得岌岌可危。有人说生态问题的严峻与人类对其的关注度是梭罗声名鹊起的三大原因之一,我觉得倒不如说是梭罗的《瓦尔登湖》里有一种和谐的生活方式和人类永恒不变的希望接近自然并与自然融合的愿望。

但这些并不意味着梭罗希望有人采用他的生活方式,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他谈到也许是因为在别人还没有学会他的生活方式之前,他可能又找到了另一种生活方式。他希望每一个人都能谨慎的找出并坚持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