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2.1从素材到写作内容
高中语文新人教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课件 第2章 第1节 从素材到写作内容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对间接素材而言,要重在筛选,根据写作的需要对素 材进行筛选、分析、加工,进而为自己所用。
第一,立足整体,发现本质意义——提升素材的高度。 任何一则素材,它首先是一个整体,是一个由各部分组成 的有机整体。分析一则素材,首先要从大局出发,全面地分析 素材内容,避免随意肢解,断章取义。这样才能把握住素材内 在的本质意义。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4.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远也,辍广;君 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 ——《庄子·天地》
赏读:自然不会因为人讨厌寒冷而将冬天终止;大地也不会因 为人们讨厌它太远而将废弃它的广大无边;君子不因为一些 卑劣之人无谓的干扰就停止自己的行动。放弃个人的伟大志 向,坚守正道才是做人的高境பைடு நூலகம்。
赏读:将要收敛它,必须暂且扩张它;将要削弱它,必须暂且 强化它;将要废弃它,必须暂且抬举它;将要夺取它,必须 暂且给予它。老子得失进退的人生智慧,在今天和将来,都 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3.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老子·第四十一章》
赏读:最方正的反而没有棱角,贵重的器物总是最后完成,最 大的音乐反而听来无音响,最大的形象反而看不见形迹,“ 道”的幽隐而没有名称。老子告诉我们,有些事情在“数量 ”的层次上聚合是没有意义的,从“小”超脱到“大”的境 界总是要等到一定的时候才能悟到,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可 以坦然面对很多挫折。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3)要有调动生活积累,根据写作需要将原始素材剪裁、组合成 艺术形象的技巧。
原始素材因作者的“意义”发现与创造性转换而成为不朽形象 的现象,在古今中外文学史上不胜枚举。如:郁达夫小说中 的艺术形象多来源于自身形象,而鲁迅笔下的人物则多是“ 杂取种种,合成一个”……它们都为素材的转化提供了范本 。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第1节 从素材到写作内容
我们中国的农民苦啊,我们的祖国穷啊!可是,朋友,祖国的
贫穷面貌要靠我们有志的新一代来改变啊!朋友,当你看着这
幅画的时候,想到这些了吗? 父亲的眼睛望着我,我凝视这《父亲》。想到了这些,我
流下了激动的眼泪,增添了奋斗的决心。朋友,你呢?
1.此文与教材选文例文一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在对同一素材的处理上,这两篇文章给我们提供了不 错的借鉴,使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人的认识水平与素材处理 的关系。对于素材的处理,两位作者都在画作的内容上下 足了功夫,观察都非常细腻,并且饱含着浓烈的情感。只是 这篇文章同时又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在第4段,作者用 了一组排比的句式,带我们走入了一个想象的天地,人物像 是真的活了一样,既虚幻又真实。作者面对这份素材时所 感受到的情感的震撼也就可想而知了。这是很不同于例文 的一处。另外,对比手法的使用也使得这一篇文章在思想 深度上超过例文。第4段、第5段两处把眼前这幅画中的人 物和30多年前的旧社会中受苦的人进行比照,结合了个人 的或者是一代人的生活经验,进而发掘出了素材与众不同 的社会意义,这样就使作品在对社会的关注上更胜一筹,充 满让人感动的“历史责任感”。
从素材到写作内容
1.理解“中心印象”的含义及其与使用素材的关系。 2.弄清素材和题材的区别。 3.认识同一素材因不同的人或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处 理方法的道理。 4.发现素材的“意义”,重视素材的积累,培养将素材转
化为作文题材的能力。
父
亲
——油画《父亲》评介 孙晓东
朋友,你看过罗中立作的《父亲》这幅油画吗?我劝你看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只鸟,飞越永恒,没有迷途的苦 恼。”我们都渴望有一棵忘忧草,希冀自己会更无悔地 跋涉在人生的旅途上,遇到冰心所写的旖旎风景,可是我 们如此浮躁,去哪里能瞥到一路花开?那穿枝拂叶的人 们,有泪可落,而我们却只有感伤。 其实尘世中并没有诸多沉重的桎梏,所谓的疲惫,不 过是我们太过执念于那些本来无须挂怀的世事,而真正 的轻盈,则被我们弃于脑后,被封存,被遗忘。尘世的喧 嚣与明亮,世俗的快乐与忧伤,在沙漏中,汩汩流过。我 们无法奢望太多,也无须牵强,只要快乐、安宁、没有悲 伤就好;而这,不过是重新对话我们的生活而已,让眼泪 打碎荒芜,濡湿遗忘的角落,去做我们本来“必修”的事 情,重新参与生活。
高中语文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教案-2.1 从素材到写作内容-人教版
“材料作文的拟题”教学设计给你的文章一双秀美的眼睛——材料作文拟题之抓关键句和概括中心法【学习目标】:1、掌握材料作文拟题的两种基本方法:抓关键句和概括中心法。
2、通过精彩的作文题目的探究和感受,学习拟写精彩作文题目。
【学习重难点】:理解并能正确运用材料作文的两种拟题方法。
【学习课时】:1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学习内容(从一张获奖照片的拟题导入。
)二、解读考纲。
高考考纲规定:不拟文题扣2分,拟题不当扣1分。
“自拟题目”是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的一个重要写作要求。
它是学生经过审题、确定立意、选定文体等环节后必须面对的另一个环节。
就高考作文评分细则看,没有拟写文章标题扣2分,好象分数值并不高,但从作文阅卷实际情况看,如果自拟了一个标题,它的好坏,其潜在的价值远远不止2分。
三、明确学习目标1、掌握材料作文拟题的两种基本方法:抓关键句和概括中心法2、通过精彩的作文题目的探究和感受,学习拟写精彩作文题目。
四、材料作文拟题方法一:抓关键词或关键句关键词或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
所以,有些材料中的关键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在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材料中人物的评议性语句自然是关键句,但千万不可忽视命题者的提示性语言,他们往往才是真正的关键句。
(一)分析此次期中考试的作文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记者采访一位赛车冠军,问:“您取得今天这样瞩目的成绩,有什么特别的致胜诀窍呀?”赛车冠军说:“许多车手在输掉比赛的时候,第一句话总是抱怨自己的赛车不够好,天气不行,发挥不正常。
总之,一大堆理由,但从来没想过应该检讨的,其实是他自己。
如果一个车手仔细地去打扫赛道的胎痕,他就会明白高手过弯道的技术和路线是多么的出众,更会明白自己输在哪里!”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个字;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2.1 《从素材到写作内容》课件28张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意思是 没有了皮,毛将依附于什么?正如
进行适当的分析。 “国之不存,民将焉附”,烛之武深 谙此道,郑伯的一句“然郑亡,子亦 有不利焉”,让他毅然决然地夜缒去 说服秦穆公。
“焉用亡郑以陪邻”,用秦王灭掉 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从而增加邻 国的势力,说明灭郑对秦的弊端。最 后凭着自己过人的胆识和灵巧的言辞,
救了一个国家。
后成功说服十万秦兵撤退。
他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情怀,
在于劝烛说之时武站制在胜对的方关的键角是度什考么虑?问我《题想烛,之武抛下退个秦人师得》失的景胸仰怀。,让世人一生
指出了问题要害,让秦穆公明白灭郑
多个材料论证一个观点
有所坚守
古之屈原在《离骚》中曾云: “民生 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不 追随不盲从,有自己独特的坚守,神 采奕奕活出自己的人生。人生若有所 托,有所寄,则能“佩缤纷其繁饰兮,
一个人总是有所长有所短的,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在用 人时,最重要的是用人之长,避人之短。俗话说“骏马驰 千里,耕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因此,在选用人才时,领导者要用发现的眼光,充分挖掘 任用者的潜能,从而发挥出人才的最大功效。(志栋)
在阿房宫中被视为“鼎铛玉 石”,秦王何其愚昧!最后, 落得个“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的下场,秦皇朝的灭亡令人何
其唏嘘!
准备的重要性
庄子云“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 翼也无力”。强如妖师鲲鹏那般 存在,都得积聚风与云,才能水 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如此可见-----准备的重要与必要 性。正如没有骑驴觅诗的积累与 呕心沥血的整理,也就没有闻名 千古的诗鬼李贺一般,哪位伟人 成名之前没有默默无闻的积累, 每个人都想要“一举成名天下 知”,殊不知其代价是“十年寒
高中语文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教案-2.1 从素材到写作内容4-人教版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指导之社会现象类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对社会现象类作文的审题,通过现象抓住材料本质,通过三问法寻找最佳立意角度,构建议论文的理论体系。
学情考情分析:高中新课程改革以来,作文教学属于表达交流版块的内容,在高考复习中,作文教学尤其重要。
分值多,学生问题多,而题型多样,临考情况最为复杂。
高中作文新课标要求,作文反映现实,要体现作文的时代性,现实性。
当下社会现象类的材料作文成为一个热门的考点。
教学方法:启发法,指导法,讲练结合教学重难点:学会通过现象抓住材料本质三问法构建议论文的理论体系。
教学用具:黑板、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语文是一门感性的学科,如果说小说是一场纷如柳絮的白雪,空灵、飘逸,那么文言文一定是古井中一面平静的明月,古朴而素雅;如果说诗歌是一阵河畔吹拂的微风,那么作文一定是桃源里一路繁盛的春花,灿烂缤纷,摇曳多姿。
花解语,语解花,今天我们一同解悟花语。
二、作文指导1、乱花渐欲迷人眼小学生课后的各种“兴趣班”校园霸凌现象——被打者忍气吞声,打人者逍遥法外《我是范雨素》感动中国让高晓松想砸琴的吉他少年开车打电话(入选全国卷)“熊孩子”现象……2、我心有主1)材料导入:2015年新课标I全国(适用地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陕西)高考作文题:一位父亲在高速公路开车打电话,旁边的孩子一再提醒,父亲不要拨打电话,可是父亲不听劝阻,最终孩子选择报警。
警察前来后对父亲进行批评教育,此事引起社会争议。
以此为内容,写一封信800字的信。
可选择给违章当事人、女儿、警察写。
现象类作文要求:针对性强、观点鲜明、逻辑性强2)学生作文出现的问题:1、立意不佳2、分论点混乱2)方法指导:三问法是什么——找生活中具体现象为什么——现象背后的原因怎么做——任其发展,会有什么后果?针对现状,你有什么建议?三、课堂练习生活中从不乏起哄的一群人,只要有热闹,他们就赶来。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这群人由现实生活转向网络。
高中语文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课件-2.1 从素材到写作内容3-人教版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 作,不得抄袭。
谢谢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 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直击高考
(20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 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 解生命科学之这作出重大贡献.率 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 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 师的“大国工匠” 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 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 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用孔子
课后拓展
直击高考
(2001)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 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 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 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 “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看年轻 人哪一个都不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 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
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诚 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 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必须在“诚 信”的范围之内。
直击高考
(2011) 2010年9月12日,北京一家体育彩票专卖店的业主 为某彩民垫资购买了一张1024元地复式足球彩票,第二天他 得知这张彩票中了533 万元大奖,在第一时间给购买者打电 话,并把中奖彩票交给买主。他成为又一位彩票销售“最诚 信的业主”。
高中语文第二章材料的使用与处理第一节从素材到写作内容教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
第一节从素材到写作内容材料有三种:直接材料、间接材料、发展材料。
直接材料来源于生活,作者通过观察和体验得来。
间接材料来源于各种传播媒介,作者通过阅读方式得来。
发展材料来源于作者的大脑,是作者对已获取的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加工整理的结果。
实际上,写作中所使用的材料都要经过作者的头脑加工后才能变得清晰、鲜明、丰富起来。
可是对材料进行选择、加工和使用的能力是非常复杂的。
要想具备这种能力必须养成善于观察生活、善于捕捉生活中素材的良好习惯。
要多积累生活中的素材,丰富自己的阅历。
还要熟练掌握分析、转换素材的基本方法,找到运用素材的最佳方式。
同时还应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提升自己认识社会的能力。
多读美文,从间接材料中借鉴吸收,逐渐形成自己的发展材料。
《从素材到写作内容》主要讲述了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如何才能用于写作中,成为写作内容。
它以生动的实例告诉我们,原始素材必须经过作者的筛选和提炼方能进入文章,成为写作素材。
从素材到写作内容的过程实质就是作者对素材进行筛选、提炼并运用到文章中的过程。
《材料的有机转化》主要讲述了材料在写作实践中的运用问题,即运用同一则材料,要依据不同的文体和在文章中的位置及与文章中心的关系进行有机的转化,让材料更好地为文章中心服务才是目的。
学完本节,掌握了材料转化的基本要领和纯熟技巧,在写作中就可以得心应手地转化材料了。
《材料的压缩与扩展》主要讲述了材料运用要详略得当,讲究恰当的转化方式,即压缩与扩展。
学完本节,掌握了材料的压缩与扩展的方法,了解了材料详略各自的作用,就能准确恰当地传递自己所要表达的信息了。
第一节从素材到写作内容李贺从马背上得来“诗情”唐朝大诗人李贺虽然只活了27岁,但其短短的一生却为我们留下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
据说李贺的许多诗情是从“马背”上得来的。
《唐才子传》记载,李贺自幼身体瘦弱,但写诗格外勤奋。
每天一早,他就会骑着一匹马出门去“寻找诗情”,后面跟着个服侍他的小童,小童身上总是背着一个用织锦缝就的袋子。
高中语文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课件-2.1 从素材到写作内容6-人教版
谁?基本 情况? 行动? 结果?
叙述 组合信息点成句
三、当堂练习
素材:苦难,也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哈里·波特》系 列丛书,在全世界的青少年中刮起了一股魔法风,它以其 奇幻的魔法色彩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这一系列丛书的 作者罗琳也一举成名。罗琳的成功是自己付出努力的结果。 罗琳在成名之前是经历过很多磨难的。大学毕业后,四处 漂泊,只能靠打工糊口。去找大学男友又没有找到,后来 与一位西班牙记者结了婚,可是又被赶出家门,带着四个 月大的女儿又开始了流浪。在这段时期,她的意志并没有 因此消沉,她一有灵感便拿出廉价的本子记下。后来在妹 妹的帮助下,她在一间咖啡厅二层的一个角落里,开始了 她的创作生活。她写作的旁边,熟睡着她女儿。就是在这 样的条件下,她写出了畅销世界的丛书。罗琳在接受记者 采访时曾说过,人生就是受苦。的确,人一生下来便注定 与苦难同行。没有苦难的人生是不存在的,也是不真实的。
休息。正是刻苦,才使她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文段2:童年的邓亚萍,因为她个子矮,手脚 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
没能向她敞开。于是,年幼的邓亚萍跟父亲
学起了乒乓球,父亲规定她每天在练完体能 课后,必须还要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邓 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
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便在自己的
明观点的细节详写。
思路分析(确定论点与素材的结合点): 谁?基本情况?
邓亚萍课,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 绑沙袋,把木牌换成铁牌
行动的结果/结果怎么样?
10岁获得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
定向 剪裁
定 向 叙 述 法
1、找到 论点的关 键要素
2、具体 表现
做人要有意气。论点/人有意气,才能摧不垮,压不倒,
【成才之路】高中语文 2-1从素材到写作内容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
第三,对材料压缩与扩展的尺子 —— 主题。主题是指作
品中描绘的社会生活、塑造的艺术形象所表现出来的中心
思想,所显示的最根本的意义。在材料写进作品时,是对 其进行压缩还是扩展,都要依据文章或作品所要表达的主
题或所要达到的效果等来确定。
素材俯拾皆是,题材是对素材作加工、提炼,而主题 则是在写作之前和写作的过程中要努力表现的一种思想、 观念。没有素材的积累,在写作的时候就不能得心应手; 题材的表现不典型,就不能准确地深刻地反映主题。我们
要靠我们日常的留心观察和留意各种细节。素材信息的获 取,可以是一句话、一片纸、一个镜头、一个场景、一件
小事,特别是一些有个性、有特点、有影响力的景、物、
人、事、话语、动作等。因此,我们平时一定要留意观察 和悉心倾听,特别是一些细节。这些素材看起来琐碎,也 可能很不起眼,但我们根据题材的需要,在把这些素材选 进作品的时候,作品就不会显得空洞无物、苍白无力了。
1.罗中立的油画《我的父亲》是如何由原始素材转换
成作品的?
根据作者自己的介绍,这一素材是作者从“一位守粪 的农民”身上发现的,也就是在生活中直接发现的。但是, “画了守粪的农民,以后又画成了一个当巴山老赤卫队员 的农民,最后才画了《我的父亲》”,这说明发现最初素材 并受到触动之后,紧接着还需要让自己的原始“触动”不 断发酵、蒸馏、过滤,还需要理性认识的不断调整变化, 还需要“立意”的不断升华,最后才能创作出理想的作品,
目标导航
不少文章总令人感到要么很平淡,要么就显得比较肤
浅,没有深度,没有高度,读起来如嚼鸡肋。作品要生动、 鲜明、深刻,除了词汇的筛选和推敲方面外,主要是在素 材的积累、题材的取舍和主题的挖掘方面下工夫。
第一,关于素材的积累。素材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积累
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2.1《从素材到写作内容》备课参考
第一节从素材到写作内容1.睡侧而屈,觉正而伸,早晚以时,先睡心,后睡眼。
——宋·蔡季通《睡诀》【解读】侧睡屈身,觉醒时摆正、伸开身子,起床、睡觉要有一定时间,先让心睡,然后闭上眼。
觉(jué):睡醒。
以时:按时。
2.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宋·苏洵《心术》【解读】泰山在眼前崩倒了也能保持脸不变色心不跳。
干大事业的人要沉着冷静。
色:脸色。
3.位卑未敢忘忧国。
——南宋·陆游《病起书怀》【解读】地位低下也不敢忘记为国担忧。
爱国才能忧国,年老多病还为国担忧,爱国之心实在可嘉。
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朱熹《观书有感》【解读】要问那池塘里的水为什么会那样清澈?因为上有源头活水不断地流来。
现在常用来比喻只有不断地从生活中吸取养料才能写出富有活力的动人心弦的好作品。
也用来比喻人的思想只有不断地吐故纳新才能保持旺盛的活力。
原诗为:“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渠:它,指方塘。
如许:这样。
5.从赵佶说起赵佶,在历史学家眼里,是中国治乱通史中的一个昏君。
其实,此人宿秉诗画天赋,青年时就有颇高造诣。
历史却任性地开了个玩笑,哲宗驾崩时他被扶上了皇位,他悲剧的命运从此注定。
天生诸材皆有用,在属于自己的领域都会是一笔财富。
但若误入歧境就会英雄无用武之地,甚至成为垃圾。
试想若让后主李煜编舞,玄宗谱曲,赵佶作画,他们的生活将如何大放异彩,艺术领域又会多出多少奇葩。
可惜他们都身兼国君之职,在力所不及的领域消磨掉自己的才情,终致一无所有还要背上亡国之君的历史骂名。
适用话题才华位置专长适合命运天赋选择6.矢志追求自由的萨特萨特是20世纪西方哲学家中最有个人魅力的人之一。
他终生厌恶资产者、权贵者,也厌恶庸人。
他独自在电视台与权倾当时的戴高乐将军、总统的拥戴者们进行唇枪舌剑的抗辩。
1968年,在法国青年学生的骚乱中,萨特是他们反抗生命意义空洞化的精神导师。
《从素材到写作内容》课件68张++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第二章》
18
A.表示全民义务 植树3至5棵
B.森林
• 下面的图案是植树节节徽,请根据其寓意填上所 缺的句子。 树形,表示________A____________。“中国植树 节”和“3.12”,表示每年3月12日是中国植树节; 五棵树可会意为“______B_____”一词,由此引伸 连接着外圈,显示着绿化祖国,实现以森林为主 体的自然生态体系的良性循环。
或暗示漫画的主题思想。
第一步:读题干,弄清命题角度。
漫
命题的角度有画面描述、寓意概括、拟
画 写标题和抒写启示等方面。
题 第二步:读画面,把握漫画内容。
解
漫画内容包括画面中的人、物、景及其
答 发展变化的过程。
的
步 第三步:读画意,揣摩漫画意图。
骤
根据漫画的细节与变化,结合漫画的夸 张之处,联系现实琢磨其弦外之音,揣摩作
2、适当运算,化繁为简:正确处理图表中的相关数据, 通过恰当的运算,找到数据之间的关联,要特别重视数 据变化的细节。
3、通盘考虑,完整答题。答题时要依据考题的要求,
从纵横两方面去考虑,以免顾此失彼。
4、锤炼语言,简明答题:依据试题的字数要求,反复
斟酌,力求用最简洁的文字归纳概括为结论性的话语。
徽标类
标题: 《砍》 主体:
人、很多木桩 细节:
人拿着斧头, 脑袋不翼而飞。
答案示例:
《砍》
这幅漫画中有几个树墩,有一个没 有脑袋,手拿斧子的人,一脚踏在中间 的那个树墩上。 (2分) (忽略标题)
一棵棵被砍伐的树木,留下了一墩墩 树桩,失去了树木的伐木人,拎着斧子。
(1分) (忽略细节-人物外形)
描述画面
“上帝”宝座
让座
高中语文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教案-2.1 从素材到写作内容9-人教版
你、书、阅读,彼此间的距离有多远——“丢书大作战”热点素材解读与运用教学目标:1、学习如何思考运用热点素材。
2、学习如何对作文材料思考分析、审题立意。
教学重难点:1、学习如何思考运用热点素材。
2、学习如何对作文材料思考分析、审题立意。
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名言导入这节课前,我想和同学们分享几句我特别喜欢的名言——关于“书和阅读”:博尔赫斯说:“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这话里透露了他对阅读世界的美好憧憬;英国小说家毛姆又说:“养成读书的习惯,就给你自己建造了一座逃避人生几乎所有不幸的避难所。
”在他看来,书籍是人类精神的归属地,在阅读的世界里能避开眼前的苟且,寻求诗和远方。
雨果又说“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所以想让灵魂有香气,那就阅读吧!那问题来了,同学们,你们爱书吗?你们爱阅读吗?预设1:爱。
这回答对语文老师而言简直太美妙了,不管真假,听得开心!希望同学们如果爱,请深爱!对爱书的同学来说,下面看到这则新闻可能会很高兴。
(播放新闻)预设2:不爱。
这回答对语文老师来说,这简直就是眼前的苟且,耳不忍闻啊!希望同学们有一天能爱上阅读,爱上书。
下面我们来看一则新闻,在不爱书的你们眼里,看看这群爱书的人是怎么“兴风作浪”的?(播放新闻)二、热门素材阅读——“丢书大作战”好,看完这则新闻后,不难发现人们对这起读书阅读活动的评价是毁誉参半的。
那同学们有没有什么想法?我们一起来参与这场“你与书与阅读”的讨论。
1)首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如果碰到这些漂流的书的话,你会去捡吗?为什么?预设:捡——读完之后还会夹上写有感受的字条让书继续漂流,因为将读书的感受分享出去时很有意义也很有趣味的事情,感受和思想需要流动,作为思想载体的书也可以流动起来。
不捡——阅读时很私人化的事,有兴趣一致的同道,私下交流即可。
2)你怎么评价中国的地铁丢书活动?一次阅读倡导活动?一场明星、商人和书捆绑的营销活动?还是……用一句话说说你的第一感觉。
高中语文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教案-2.1 从素材到写作内容3-人教版
《文采结构很重要,思想内容价更高——如何提高作文的思想价值》【教学目标】学习怎样提高作文思想境界的方法,注重作文写作中的思想意义,能够在文学作品中传递正能量。
通过对高考零分与满分作文的对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整合信息的能力。
让学生树立“德才兼备”的做人准则。
【过程与方法】利用课件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料,给予思维方法上的指导。
多媒体展示;讨论法。
【重点与难点】学会在作品中传递正能量;树立“德才兼备”的做人准则。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多媒体展示几组图片,生观看)同学们,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我们的内心是崩溃的?(生随意回答)每当我说“文体不限,800字左右”,你们的内心估计都是崩溃的。
对,作文。
难,难于上青天!难道作文真的有真么难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让自己的作文充实起来,内容丰富一些。
多媒体展示课题。
二、精析高考作文,点拨学习方法1、课件展示两篇作文《至诚,至成》、《关于租房》2、学生朗读作品,给予适当的朗读指导师:同学们,能说说你更喜欢哪篇文章?理由是什么呢?生自由回答。
生1:我喜欢第二篇,觉得比较贴近生活,有趣。
生2:我喜欢第一篇,因为他教会我们很多道理,,比如,教会我们诚信,这是立人之本。
师做简单评价,问:这是高考作文,一篇是满分作文一个是零分作文,大家的观点是?生做评价。
3、师确定,并分析满分作文与零分作文的特点:(多媒体展示)零分作文VS满分作文:零分作文:放任自流,旁门左道,语言随意,思想有问题;满分作文:有思想,有文化,有文采,有个性。
4、多媒体展示《人民的名义》中祁同伟图片,请同学介绍此人,并得出,人无德不立的观念。
5、再次展示满分作文,师生共同赏析佳作。
师小结:做人要德才兼备,文章也是如此。
德,思想,于人,于文都很重要。
什么是有思想的文章?就是有爱,有梦,有理想,有责任心,就是传递社会正能量。
三、写作训练,作文升格形式技巧很重要,思想内容价更高。
作文不仅要注重格式语言,更要注重内在的思想价值,这是一篇好文章必备的要素!下面就请同学们将自己之前的作文《我的青春我的梦》做一次升格训练。
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2.1《从素材到写作内容》备课参考
第一节从素材到写作内容1.睡侧而屈,觉正而伸,早晚以时,先睡心,后睡眼。
——宋·蔡季通《睡诀》【解读】侧睡屈身,觉醒时摆正、伸开身子,起床、睡觉要有一定时间,先让心睡,然后闭上眼。
觉(jué):睡醒。
以时:按时。
2.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宋·苏洵《心术》【解读】泰山在眼前崩倒了也能保持脸不变色心不跳。
干大事业的人要沉着冷静。
色:脸色。
3.位卑未敢忘忧国。
——南宋·陆游《病起书怀》【解读】地位低下也不敢忘记为国担忧。
爱国才能忧国,年老多病还为国担忧,爱国之心实在可嘉。
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朱熹《观书有感》【解读】要问那池塘里的水为什么会那样清澈?因为上有源头活水不断地流来。
现在常用来比喻只有不断地从生活中吸取养料才能写出富有活力的动人心弦的好作品。
也用来比喻人的思想只有不断地吐故纳新才能保持旺盛的活力。
原诗为:“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渠:它,指方塘。
如许:这样。
5.从赵佶说起赵佶,在历史学家眼里,是中国治乱通史中的一个昏君。
其实,此人宿秉诗画天赋,青年时就有颇高造诣。
历史却任性地开了个玩笑,哲宗驾崩时他被扶上了皇位,他悲剧的命运从此注定。
天生诸材皆有用,在属于自己的领域都会是一笔财富。
但若误入歧境就会英雄无用武之地,甚至成为垃圾。
试想若让后主李煜编舞,玄宗谱曲,赵佶作画,他们的生活将如何大放异彩,艺术领域又会多出多少奇葩。
可惜他们都身兼国君之职,在力所不及的领域消磨掉自己的才情,终致一无所有还要背上亡国之君的历史骂名。
适用话题才华位置专长适合命运天赋选择6.矢志追求自由的萨特萨特是20世纪西方哲学家中最有个人魅力的人之一。
他终生厌恶资产者、权贵者,也厌恶庸人。
他独自在电视台与权倾当时的戴高乐将军、总统的拥戴者们进行唇枪舌剑的抗辩。
1968年,在法国青年学生的骚乱中,萨特是他们反抗生命意义空洞化的精神导师。
人教版高中一年级(高一)语文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从素材到写作内容_课件1
但作者在发现最初素材并受到触 动之后,紧接着还需要让自己的原始 “触动”不断发酵、蒸馏、过滤,还 需要理性认识的不断调整变化,立意 的不断升华,才能创作出理想的作品, 达到素材转换的完美境界。
从罗中立创作《父亲》这一过 程中,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我们 在今后的写作中应怎么做? 解析:
从写作过程本身来看,选材是写作的 第一道程序。所以,在素材的转换使用问 题上,我们应该慎重考虑,反复思索。
阅读《父亲——油画<父亲>的 评介》并对其做出评价。
解析:
主要从素材的使用角度进行评价。
答案:
文章首先在一种亲切的询问中引出了油 画作品,紧接着在强烈的情感中富有创造性 地描述了油画内容,形象地浓缩了油画的精 华,为下面的具体赏析作了很好的铺垫。然 后从“呼吸”“喘息”“神情”等方面展开 深入赏析。在赏析的整个过程中,在文章的 字里行间,都渗透着作者强烈的感情,具有 很强的感染力。至于文末所产生的要为这样 的“父亲”、这样的祖国而奋斗的决心,因 为有前文的激情做基础,不仅没有丝毫的突 兀感,反而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像作品中这位“小丑”这样典 型、夸张的真实生活人物,恐怕不 大可能确有其人。如此典型、夸张 的人物表现,必定是撷取了生活中 大量的素材,然后经过作者的集中、 加工、提炼,才能塑造出来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谢谢欣赏!
解析: 根据作者自己的介绍,这一素材是作者从 “一位守粪的农民”身上发现的,也就是在生 活中直接发现的。这只是一种表面原因,我们 应仔细分析其细腻深刻的心理原因。
答案:
文中,作者不断提到“除了我平常对 农民的了解、接触之外”可见作者是一个 对农民十分了解,与农民之间存在着深厚 感情并关注农民生活状态的人。正是基于 这样的心理基础,作者才会带着极大的关 爱之心去接触、发觉素材,“他在雪水中 僵硬的动态”、“他呆滞、麻木的神态”, “一双牛羊般的眼睛”,构成了作者素材 的中心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人教版选修]
第二章材料的使用与处理
第一节《从素材到写作内容》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素材的含义。
2、理解中心印象的含义及其与使用素材的关系。
3、弄清素材和题材的区别。
4、认识同一素材因不同的人或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处理的道理。
【学习重点】
发现素材的“意义”,重视素材的积累,将素材转化为作文题材。
【写作指导】
一、阅读思考
根据例文思考什么是素材?
“小溪”与烂“泥塘”
--学习《琐忆》有感
三十年代,鲁迅先生曾经勉励那些见了夸夸其谈的学者就被吓倒、自惭形秽的青年说:“一条小溪,明澈见底,即使浅吧,但是却浅得澄清,倘是烂泥塘,谁知道它到底是深还是浅呢?也许还是浅点好。
”
细细品味鲁迅先生的这段话,令人感到他以幽默亲切的口吻,给我们讲明了一个道理:做人学事,要有自知之明,但不要自惭形秽。
你看那小溪,它发源于山间,从地下汩汩冒出。
水是很浅的,但是清澈见底,它不自卑于源泉的狭小、力量的薄弱。
它不断地涌出,慢慢地汇聚力量,向预定的方向流去,遇见土石挡路,它会暂时停下来,暗暗地聚积力量,当力量足够时,便漫过土石,浅浅流去,途中又汇入数支溪流,天长日久,它辟开高山,冲决峡谷,把坚硬的、四棱八角的山石涮成了鹅卵石。
这时的小溪已变成汹涌澎湃、气势磅礴的大江河了。
再看那烂泥塘吧,乍看去,浑浊得难以见底,似乎深不可测,于是乎人们对它远远避开,因为它张着吞天的大嘴巴,不时放出臭气。
可是,随着岁月的流逝,烂泥塘的水分不断蒸发,终于露出庐山真面目--它只是浅浅的臭泥潭而已。
小溪成为大河,是因为它知道自己力量薄弱;它终于成了江河,是因为它不断地充实自己,战胜困难,百折不挠。
小溪可贵在有自知之明而又奋斗不息。
烂泥塘满足于一潭浊水,在自欺与欺人中混日月,满足中暴露出浅薄的真面目。
所以我们要象鲁迅先生说的那样:“也许还是浅点好!”来,朋友们,做一条坦诚的、奋斗不息的小溪吧!
你的答案:
二、写作知识积累
素材是作者在平时和创作准备阶段中收集积累的未经加工提炼的原始材料。
是与写作所要表达的内容有关的实际生活现象。
素材可表现为直接的事象材料(如生活中的现象)和间接的符号材料(如图文资料),广义的素材可以泛指客观世界的一切世象。
所以它并非就是文章的题材。
素材的特点:未经作者认真的分辨、挑选、整理及至必要的加工。
它只是作者通过对所写的对象的观察、体验得出的印象、摄取采撷的原始材料。
原始材料不能直接写入文章,必须经过作者的筛选和提炼。
从原始素材到写作内容的过程,就是作者对素材进行筛选、提炼并运用到文章中的过程。
要写好文章,首先要积累素材;将凡与所写内容有关的材料尽多地搜集,然后进行认真
的筛选及至必要的加工,从而将那些最重要、最典型、最富有表现力或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包括经加工整理过的材料),恰如其分地予以运用,从而成就出文质兼美的佳作。
题材是作者为某一写作目的从生活中搜集、摄取并且写入文章的一系列的事实或论据,是作者用来提炼和表达主旨的事物和观念,包括一切被描摹的、被评述的材料。
素材和题材的区别:素材不等于题材。
素材多是社会生活的原始材料,具有无比的丰富性生动性,但是,在丰富性中含有庞杂性,在生动性中却缺乏系统性,它只能是写作的基础,作者所表现的只是其中被筛选和提炼的一部分,因此素材大于或多于题材。
素材经过选择、提炼、加工成为写作的内容才是题材。
三、素材的转换
面对丰富多彩的素材应该注意的问题:
我们要善于通过素材的“中心印象”,去发现素材的内在意义,而这个“意义”与文章的主题是一致的。
只有这样,才能完成由“素材”到文中“题材”的转换,才能真正将这些零散破碎的材料引入文章并并使之成为文章的有机部分。
四、写作实践
1、提炼主题(素材转换)
一个青年丢掉了工作,身在异乡的他四处寄求职信,但都石沉大海。
一天,他收到了一封回信,回信人斥责他没有弄清楚该公司所经营的项目就胡乱投递求职信,并指出求职信中语句不通顺,借此把青年好好地嘲笑了一番。
青年虽然有些沮丧,但他觉得这是别人给他回的第一封信,证实了他的存在,而且回信人在信中的确指出了他的不足。
为此,他还是心怀感恩地回了一封信,里面对自己的冒失表示了歉意,并对对方的回复和指导表示了感谢。
几个星期后,青年得到了一份合适的工作,录用他的正是当初回信拒绝他的公司。
这个素材可以挖掘出什么主题?
点拨:负责人的人是值得信任的人;懂得感恩的人是幸福的人、是值得培养的人;真诚相待,终能得到好的回报。
2、片断练习: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1637年,出生于伦敦的英国青年约翰.哈佛从英国剑桥大学毕业,到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新建的学院工作,时年29岁,患有肺病,工作很积极。
第二年,他的肺病发作,不治而亡。
尽管那时的学校只有一名正式教员,一座木版房和几十名学生,但哈佛十分钟爱这所学校,所以,他临终前立下遗嘱,将其约400本藏书和一半资产约780英磅捐赠给这所学院。
这在当时的美国是微不足道的。
当时的州政府为了让哈佛的善举化为一种风尚,把校名由剑桥学院改为哈佛大学。
今天的哈佛大学,已经是一所多学科的综合性的世界一流大学。
他成功于年仅29岁的一个叫哈佛的早逝青年的一个小小的善举。
要求:根据上述材料,写一篇作文,文体自选,题目自拟,字数600字左右。
3、写作训练:
比尔盖茨给青年的11条忠告:
(1)生活是不公平的,你要去适应它。
(2)这个世界并不会在意你的自尊,而是要求你在自我感觉良好之前先有所成就。
(3)刚从学校走出来时你不可能一个月挣6万美元,更不会成为哪家公司的副总裁,还拥有一部汽车,直到你将这些都挣到手的那一天。
(4)如果你认为学校里的老师过于严厉,那么等你有了老板再回头想一想。
(5)卖汉堡包并不会有损于你的尊严。
你的祖父母对卖汉堡包有着不同的理解,他们称之为“机遇”。
(6)如果你陷入困境,那不是你父母的过错,不要将你理应承担的责任转嫁给他人,而要学着从中吸取教训。
(7)在你出生之前,你的父母并不像现在这样乏味。
他们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是因为这些年来一直在为你付账单、给你洗衣服。
所以,在对父母喋喋不休之前,还是先去打扫一下你自己的屋子吧。
(8)你所在的学校也许已经不再分优等生和劣等生,但生活却并不如此。
在某些学校已经没有了“不及格”的概念,学校会不断地给你机会让你进步,然而现实生活完全不是这样。
(9)走出学校后的生活不像在学校一样有学期之分,也没有暑假之说。
没有几位老板乐于帮你发现自我,你必须依靠自己去完成。
(10)电视中的许多场景决不是真实的生活。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必须埋头做自己的工作,而非像电视里演的那样天天泡在咖啡馆里。
(11)善待你所厌恶的人,因为说不定哪一天你就会为这样的一个人工作。
比尔盖茨的话给我们的启发是多方面的。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