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核算的基本方法
原材料的审核计算方式
原材料的审核计算方式
1. 背景简介
原材料的审核计算是一个重要的质量管理步骤,用于确保采购的原材料符合制
造产品的质量标准。
本文将介绍原材料审核的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2. 原材料审核计算方法
2.1 样品检验
•从供应商处获取原材料样品,并进行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的测试,确保原材料符合规定的标准和要求。
•根据样品检验结果,计算试样符合标准的百分比,确定原材料的质量。
2.2 抽样检验
•采用统计学方法,确定抽样数量和抽样标准。
•对抽取的原材料样本进行检验,根据检验结果计算原材料符合标准的概率。
3. 原材料审核计算注意事项
3.1 数据准确性
•确保采集的数据准确无误,避免数据错误导致原材料审核计算结果不准确。
3.2 样品选择
•样品选择要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批量原材料的质量情况。
3.3 样本分布
•样本要有合理的分布,覆盖原材料的各个特征和变化范围。
4. 结论
原材料的审核计算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正确的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能够有
效保障产品质量。
在进行原材料审核时,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计算方式和注意事项进行操作,确保原材料符合质量要求。
原材料按实际成本核算方法
元支付上述甲、 例4:企业用银行存款2 200元支付上述甲、乙两种材料的运费。 4:企业用银行存款2 200元支付上述甲 乙两种材料的运费。 企业用银行存款
计算分配率: 200/(3000+8000)=0.20元 1. 计算分配率:2 200/(3000+8000)=0.20元/千克 计算分配额: 0.20元 3000=600元 2. 计算分配额:甲材料应分配 0.20元*3000=600元
应交税金应交税金-进项税额 2 550 贷:银行存款 17 550
广州市商贸职业学校2业学校2011.06.25 广州市商贸职业学校
材料采购业务按实际成本计价核算举例
例3:货已到款未付:企业从劲烽公司购入丁材料3000千克,材料已运 3:货已到款未付:企业从劲烽公司购入丁材料3000千克, 货已到款未付 3000千克 达企业,并验收入库,但发票等结算凭证尚未收到,货款尚未支付。 达企业,并验收入库,但发票等结算凭证尚未收到,货款尚未支付。 按暂估价45 000元入账 元入账。 按暂估价45 000元入账。
三 、材料采购业务按实际成本计价核算的账务处理
下面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下面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广州市商贸职业学校2011.06.25 广州市商贸职业学校
广州市商贸职业学校2011.06.25 广州市商贸职业学校
材料采购业务按实际成本计价核算举例
例1:货到付款:企业从宏大公司购入甲材料3000千克,单价1.80元; 1:货到付款:企业从宏大公司购入甲材料3000千克,单价1.80元 货到付款 3000千克 1.80 乙材料8000千克,单价1.20元 乙材料8000千克,单价1.20元。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原材 8000千克 1.20 料价款为15 000元 增值税额2 550元 全部款项已用银行存款支付, 料价款为15 000元,增值税额2 550元。全部款项已用银行存款支付, 材料也已验收入库。 材料也已验收入库。 会计分录如下: 会计分录如下: 借:原材料-甲材料 原材料原材料原材料-乙材料 5 400 9 600
材料费用的核算-计价方法
材料费用的核算一、材料的分类与计价1. 材料的分类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修理用备件、包装材料、燃料。
2.材料的计价所谓材料的计价,是指材料在核算时其入账价值的确定。
施工企业的材料应按实际成本计价。
材料根据其来源不同,其实际成本构成也不同。
(1)外购材料的实际成本:包括买价、运杂费和采购保管费等。
(2)自制材料的实际成本:包括材料费、人工费、制造费用等。
(3)委托加工材料的实际成本:包括材料费用、往返运杂费及支付的加工费等。
3.材料费用的核算方法(1)实际成本计价法(2)计划成本计价二、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的核算(一)收入材料的核算⒈外购材料的核算(1)钱货两清:【例3.1】某企业购入主要材料钢材10吨,单价2800元/吨,买价28000元,运杂费2000元。
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
应作如下会计分录:借:原材料——主要材料2800运输费——运杂费2000贷:银行存款30000(2)先付款后收料:①预付款业务:【例3.2】某企业按合同规定,先预付购买预制板价款的30%款项共计15000元给预制板厂,则应作分录:借:预付账款——某预制板厂15000贷:银行存款15000对方发票到达,价款为50000元,另我方应负担对方垫付的运杂费3000元,款项均以存款支付,同时材料验收入库,。
则应作会计分录:借:原材料——结构件53000贷:预付账款——某预制板厂15000银行存款38000②正常结算引起的先付款后收料业务【例3.3】某企业购入水泥10吨,每吨200元,另支付运杂费500元,对方发票已到,企业开出现金支票付款。
材料尚未到达。
则付款时应作如下会计分录:借:在途物资——某单位(水泥)2500贷:银行存款2500以后材料到达验收入库则作会计分录:借:原材料——主要材料2500贷:在途物资2500(3)先收料后付款①赊购业务:【例3.4】某企业赊购黄沙10车,每车200元,共计2000元。
黄沙已入场验收,对方发票已到,但单位未支付货款。
原材料的会计分录
原材料的会计分录原材料是制造企业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对于企业来说,正确记录原材料的会计分录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正确地记录原材料的会计分录,企业才能准确地了解原材料的使用情况,做出合理的生产计划和经营决策。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原材料的会计分录。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原材料的会计核算方法。
一般来说,原材料的会计核算方法有“移动加权平均法”和“先进先出法”两种。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在每次购入原材料时,按照购入数量和金额计算出平均单价,然后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核算。
而先进先出法则是假定最先购入的原材料最先被使用,按照实际使用的顺序进行核算。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核算方法。
其次,我们来看原材料的购入会计分录。
当企业购入原材料时,应该按照实际购入金额和数量进行会计分录。
一般来说,购入原材料的会计分录是借“原材料”账户,贷“应付账款”账户。
这样既能正确地反映原材料的增加,也能及时地记录应付账款的增加。
接着,我们需要了解原材料的领用会计分录。
在生产过程中,企业需要领用原材料进行生产。
这时,应该按照实际领用的原材料数量和金额进行会计分录。
一般来说,领用原材料的会计分录是借“生产成本”账户,贷“原材料”账户。
这样既能正确地反映原材料的使用情况,也能及时地转移原材料成本到生产成本中。
最后,我们需要了解原材料的盘存会计分录。
定期盘存原材料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原材料的盘亏盘盈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
一般来说,盘存原材料的会计分录是借“原材料盘存”账户,贷“原材料”账户。
这样既能正确地反映原材料的实际存货情况,也能及时地调整原材料账户余额。
总之,正确地记录原材料的会计分录对于企业来说非常重要。
只有准确地记录原材料的购入、领用和盘存情况,企业才能及时地了解原材料的使用情况,做出合理的经营决策。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原材料明细分类的核算形式
原材料明细分类的核算形式原材料明细分类的核算形式原材料明细分类核算的财务组织通常有两种形式:第一种,“两套账”形式,其核算的工作量较大,而且重复;第二种,“一套账”形式,亦称“账卡合一”。
1)收到结算凭证的同时将材料验收入库;2)结算凭证先到、材料后入库;3)材料先验收入库、结算凭证后到。
原材料的处理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库存的各种材料,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修理用备件、包装材料、燃料等的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
收到来料加工装配业务的原料、零件等,应当设置备查簿进行登记。
二、本科目可按材料的保管地点、材料的类别、品种和规格等进行明细核算。
三、原材料的主要账务处理。
企业购入并已验收入库的材料,按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借记本科目,按实际成本,贷记“材料采购”或“在途物资”科目,按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借记或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自制并已验收入库的材料,按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借记本科目,按实际成本,贷记“生产成本”科目,按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借记或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并已验收入库的材料,按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借记本科目,按实际成本,贷记“委托加工物资”科目,按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借记或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生产经营领用材料,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出售材料结转成本,借记“其他业务成本”科目,贷记本科目。
发出委托外单位加工的材料,借记“委托加工物资”科目,贷记本科目。
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的,发出材料还应结转材料成本差异,将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采用实际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的,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个别认定法计算确定。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
原材料计划成本核算法日常核算可以按实际成本计价核算,也可以按计划成本计价核算。
原材料的核算
3、甲公司采用托收承付结算方式购入E材料一批,货款 40 000元,增值税6800元,对方代垫运费5 000元,取得 运费发票,款项在承付期内以银行存款支付,材料已验收 入库。 借:原材料—E材料 44 65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7 150 贷:银行存款 51 800
2、原材料采购及入库的账务处理 (2)单先到货后到
2009.7.3购入乙材料400公斤,单价50元计2万 元,专用发票上注明增值税额3400元,另发生 外地运费500元(其中运费的进项税额35元), 款项已开出转账支票支付。2009.7.10材料验收 入库时发现短少100公斤,属于定额内损耗。 要求编制会计分录,并计算入库材料的单位成本。
7月3日: 借:在途物资-乙材料 20 46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 435 贷:银行存款 23 900 7月10日
120 000
4 000 2 400
销售科
合计
销售
8 000
296 000
2000
11 500 8 900
10 000
316 400
甲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率为17%,原材料按实际成本核算,发 出材料用加权平均法计价。2009年6月发生下列与A材料有关的经济业务: 1、1日“原材料-A材料”余额40000元(共4000千克,其中含 5月末验收入库但因发票账单未到而以4000元估价入账的A材料400 千克)。 2、6日收到5月末已估价入库A材料的发票账单,货款3600元,增值 税额612元,对方代垫运费800元,全部款项已通过银行付清。 3、10日,通过银行购入A材料6000千克,发票账单已收到,货款7 2000元,增值税12240元,运费2000元,材料尚未到达。 4、14日,收到10日购买的A材料,验收时发现只有5900千克,经 查短缺的100千克确定为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A材料验收入库。 5、20日,持银行汇票160000元购入A材料10000千克,增值 税专用发票注明的货款为99000元,增值税税额为16830元,另支 付运费400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剩余票款退回并存入银行。 6、23日生产车间自制A材料100千克验收入库,总成本2600元。 7、30日,根据“发料凭证汇总表”的记录,6月份生产车间为生产产品 领用A材料12000千克,车间管理部门领用A材料2000千克,行政 管理部门领用A材料2000千克。
原材料的核算方法概述
原材料的核算方法概述原材料本科目核算企业库存的各种材料,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修理用备件(备品备件)、包装材料、燃料等的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
下面来学习原材料的核算方法。
原材料的核算方法:一、采用计划成本核算1.原材料核算应设置的会计科目:原材料、材料采购、材料成本差异“材料采购”科目借方登记采购材料的实际成本,贷方登记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
借方大于贷方表示超支,从本科目贷方转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借方;贷方大于借方表示节约,从本科目借方转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贷方;期末为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在途材料的采购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反映企业已入库各种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借方登记超支差异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节约差异,贷方登记节约差异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超支差异。
期末如为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即超支差异);如为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库存次啊聊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即节约差异)。
原材料实际成本=“原材料”科目借方余额+“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借方余额(或-“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贷方余额)2.原材料的账务处理(1)购入材料①货款已经支付,同时材料验收入库。
(2)发出材料月末,企业根据领料单等编制“发料凭证汇总表”结转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应当根据所发材料的用途,按计划成本分布记入“成产成本”、“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同时结转材料成本差异。
企业日常采用计划成本核算的,发出的材料成本应有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进行结转。
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100%期初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100%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如果企业的材料成本差异率各期之间是比较均衡的,也可以采用期初材料成本差异率分摊本期的材料成本差异。
原材料出入库财务核算方法
原材料出入库的财务核算方法对于企业财务管理至关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种常用的原材料出入库财务核算方法,并阐述其重要性、核算流程和注意事项。
一、方法介绍1. 建立账目:企业应根据原材料的种类和规格,建立原材料明细账,详细记录每一种原材料的入库、出库和库存情况。
2. 入库核算:原材料入库时,应根据采购单核对数量、品种、规格等信息,并在明细账中记录入库时间、供应商、价格等信息。
3. 出库核算:原材料出库时,应根据生产计划或销售订单,确认所需原材料的品种、数量,并在明细账中记录出库时间、用途、价格等信息。
4. 库存盘点:定期对库存进行盘点,确保账实相符,并据此调整明细账中的数据。
5. 结算货款:根据财务要求,在确认原材料采购、库存和销售全流程后,与供应商进行货款结算。
二、重要性原材料出入库的财务核算直接关系到企业资金流动和经营效益,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障企业资产安全:通过规范原材料出入库流程,建立完善的账目体系,可以确保企业资产安全,避免物资流失或被盗。
2. 促进企业财务管理规范化:规范化的财务核算可以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高企业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3. 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准确、及时的财务信息可以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帮助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核算流程1. 确认入库单据:入库单应包括供应商、数量、单价等信息,确保单据准确无误。
2. 核对单据与实物:在入库时,应核对入库单据与实物是否一致,确保入库信息的准确性。
3. 录入明细账:将入库单据信息录入原材料明细账中,确保账实相符。
4. 确认出库单据:出库单应包括用途、数量、单价等信息,确保单据准确无误。
5. 核对库存数量:定期对库存进行盘点,确保库存数量与账面数量一致。
6. 编制财务报表:根据财务要求,编制财务报表,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四、注意事项1. 确保账目清晰:应确保原材料明细账清晰明了,方便查询和核对。
原材料按实际成本核算方法
THANK YOU
本动因,从而更好地控制成本。
提高企业竞争力
02
准确的成本信息有助于企业制定更具竞争力的价格策略,提高
市场竞争力。
优化资源分配
03
通过实际成本核算,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资源使用情况,优化
资源分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02
原材料实际成本核算方法
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的区分
直接成本
与产品直接相关的成本,如原材 料、直接人工等。
优化成本计算方法
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
利用ERP、SCM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原材料成本的自动化核算, 减少人为干预和误差。
制定合理的成本分摊标准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成本分摊标准,确保成本核算的准 确性和合理性。
定期评估和调整成本计算方法
定期对成本计算方法进行评估和调整,以适应企业业务发展和市场 变化。
加强内部控制和审计
建立全内部控制制度
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部门 职责,规范操作流程,降低成本核算风险。
加强内部审计和监督
定期对原材料实际成本核算进行内部审计和监督, 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成本核算的合规性和准 确性。
提高内部审计和监督的独 立性和权威性
确保内部审计和监督部门独立于其他部门, 提高其权威性和执行力,以保障原材料实际 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符。
记录和报告
01 建立完整的原材料实际成本核算记录。
02
定期编制原材料实际成本核算报告,反映原材料的实
际成本情况。
03
对报告进行审核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成本核算中
的问题。
04
实际成本核算的优缺点
优点
准确性
实际成本核算能够提供更准确的原材料成本信息,因为它基于实际 采购价格和实际消耗量进行计算。
原材料的核算方法
原材料的核算方法
原材料的核算方法通常包括直接核算法和间接核算法。
1. 直接核算法:直接核算法是指将原材料的成本直接计入产品成本中。
这种方法适用于原材料成本对产品成本的影响比较大、原材料的种类较少的情况。
在直接核算法中,原材料的采购成本直接计入产品的材料成本中,且直接核算原材料的库存。
2. 间接核算法:间接核算法是指将原材料成本计入制造费用中,然后通过分配制造费用的方式将原材料成本分摊到产品中。
这种方法适用于原材料成本对产品成本的影响较小、原材料的种类较多的情况。
在间接核算法中,原材料的采购成本先计入制造费用中,然后通过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将原材料成本按照一定的比例分摊到产品中。
总之,原材料的核算方法可以根据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原材料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核算方法,以准确计算产品成本。
原材料成本核算(加权平均法)
原材料成本核算(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又称之为月末加权平均法。
是以上月库存价格+本月新购入原材料之和在除当月月初库存数量+新购入数量之和。
以此为基础对本月领用原材料进行记账,核算本月月末的库存。
其优点是,成本的核算更符合实际情况,缺点是只能期末记账,非期末不能核算成本。
1、计算公式如下:
当期出库平均单价=(期初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期收入存货实际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期收入存货数量)
2、案例:甲企业原材料出库核算。
会计实务:原材料在计划价格成本核算方法
会计实务:原材料在计划价格成本核算方法日常核算可以按实际成本计价核算,也可以按计划成本计价核算。
而对于材料收发业务较多且计划成本资料较为健全、准确的企业,一般都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收发核算。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的特点是:收发凭证按材料的计划成本计价,原材料的总分类帐和明细分类帐均按计划成本登记。
原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核算,月份终了,将发出的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与材料成本差异调整为实际成本。
其具体帐务处理可分为以下四方面:1、货款金额已定,材料月末未验收入库。
此种情况下只需按发票帐单的货款和相应的增值税等作购入处理,不必计算材料成本差异。
即:借:物资采购(实际成本)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应付票据、应付帐款等在小规模纳税人下的增值税计入物资采购成本,以下同。
2、货款金额已定,材料月末已验收入库。
此种情况下既要按发票帐单上的货款和相应的增值税等作购入处理,同时又要计算材料成本差异。
借:物资采购(实际成本)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应付票据、应付帐款等同时作入库处理:借:原材料(计划成本)贷:物资采购(计划成本)月底结转材料成本差异,节约情况下:借:物资采购贷:材料成本差异如为超支则作相反分录。
或:入库时结转材料成本差异借:原材料(计划成本)借或贷:材料成本差异(超支记借方,节约记入贷方)贷:物资采购(实际成本)3、货款金额到月末不确定,月末按计划成本估价入帐,下月初用红字冲减。
此种方法,以计划成本作原材料入库处理,但不计算材料成本差异。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贷:应付帐款(计划成本)下月初用红字冲减,待发票帐单到达后再作购入处理。
4、发出原材料的会计处理。
材料成本差异帐户的设置:借方材料成本差异贷期初余额:结存材料超支差异期初余额:结存材料节约差异发生额:购入材料超支差异发生额:(1)购入材料节约差异(2)发出材料负担成本差异(超支用蓝字,节约用红字)期末余额:库存材料超支差异期末余额:库存材料节约差异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计划成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在计算出差异率后,用各车间、部门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与成本差异率相乘,求出各种产品和各车间应分摊的材料成本差异。
精编第三节原材料的核算资料
或其他货币资金、应付票据、应付账款
补充
C公司采用托收承付结算方式从外地购进的材料已于9月27日
收到并验收入库。10月5日结算凭证到达,货款共计44460元(其
中:材料价款38000元,增值税6460元),购进材料支付进货运费
1800元(按规定准予抵扣进项税126元)、装卸费600元,运输保险
费900元。
单到货到账务处理:
借:原材料
(=材料实际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 (=货款*17%+运费*7%)
贷:银行存款
或其他货币资金、应付票据、应付账款 (=之和)
注:
1、原材料实际成本
=材料价款+(运费-运费*7%)+装卸费+保险费 2、可抵扣增值税的运费:
必须取得运费的普通发票。
3、随运费支付的装卸费、保险费等其他杂费:
1、结算凭证到达时:
借:材料采购
(=材料实际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货款*17%+运费*7%)
贷:银行存款
(=之和)
或其他货币资金、应付票据、应付账款
2、验收入库并结转材料成本差异时:
1)、如果:实际>计划,结转超支差异
借:原材料
(=计划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 (=超支差异)
贷:材料采购
(=实成本)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短缺、损耗或损失额)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三)、材料发出的核算: 1、根据“发料凭证汇总表” 编制记账凭证:
借:生产成本-**产 制造费用-**车间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委托加工物资 贷:原材料
(=生产产品领用材料) (=车间领用材料) (=管理部门领用材料) (=销售部门领用材料) (=委外加工领用材料)
原材料分配的核算
560
4560
3500
490
3990
7500
1050
8550
10000
1400
11400
20000
2800
22800
247500
34650
A、B产品应分摊的工资
282150
(1)分配率 = 210000/75000 = 2.8
(2) A产品= 50000 * 2.8 =
140000
A、B产品B产应品分=摊2的50福0利0 *费2.8 = 7(010)00分配率 = 29400/75000 =0.392
—B产品 7980据0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4560 表 —修理车间 399二0
制造费用
11400
管理费用
228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282150
4
福利费
合计
分配金额
分配率
分配金 额
140000
19600
159600
70000
9800
79800
210000
0.392
29400
239400
4000
管理费用
800
贷:原材料
723950
A、B产品共同耗用的材料分配 (1)分配率 = 14000/700000 = 0.02 (2) A产品应分摊的材料 = 400000 * 0.02 = 8000
B产品应分摊的材料 = 300000 * 0.02 = 6000
故: A产品耗费的材料 = 400000 + 8000 +5000 =413000 B产品耗费的材料 = 300000 + 6000 +2000 =308000
原材料成本核算方法
原材料成本核算方法原材料成本核算方法是企业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用于计算原材料成本的一种方法。
原材料成本是制造产品时所需要的材料成本,包括所需的货物或材料、运输费用和其他相关费用。
正确计算原材料成本有助于企业了解产品盈亏状况、控制成本及定价等方面作出更准确的决策。
1.先进先出法(FIFO法)先进先出法指的是先购买的原材料先使用,后购买的原材料后使用,计算原材料成本时以最早购买的原材料价格作为成本基础,这种方法能够反映原材料成本的实际情况,但对库存的要求较高,需要对库存进行跟踪管理。
3.加权平均法(Weighted Average Method)加权平均法指的是根据物料的数量和成本计算出平均成本,计算公式为:平均成本=总成本/总数量。
这种方法能够平滑原材料成本的波动,但不易反映原材料的最新价格。
4.标准成本法(Standard Cost Method)标准成本法是指针对每种原材料设定一种标准或预定价值,原材料成本就是该标准价值或预定价值。
标准成本法需要对生产物料的成本进行预先分析和计算,有利于更好地管理成本并控制生产成本。
但标准成本对资金有很高的要求,有时会导致生产活动受到影响。
以上四种原材料成本核算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缺点,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以更好地控制成本和提高利润。
除了以上介绍的原材料成本核算方法,还有其他一些方法,如可变成本法、直接成本法、完全成本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
下面将具体介绍其中一些方法。
1.可变成本法(Variable Costing Method)可变成本法是指将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分开核算,可变成本指生产或销售一个产品所必需的可变费用。
根据可变成本法,只有当产量变化时,成本才会随之变化,因此更适用于大批量生产的企业。
直接成本法是指按照原材料和直接人工成本来计算生产成本,而将固定费用视为期间费用,不纳入制造成本。
这种方法可以更准确地反映生产成本,适用于量产和非量产的企业。
原材料计价方法
原材料计价方法原材料计价方法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所使用的原材料进行成本核算和计价的方法。
正确的原材料计价方法对企业的成本控制和经营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原材料计价方法。
首先,我们来介绍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是一种简单而常用的原材料计价方法。
它的计算公式是,加权平均单价=总成本/总数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的情况,能够平摊价格波动对成本的影响,使成本更趋于稳定。
其次,我们介绍先进先出法,简称FIFO法。
FIFO法是指在存货出售时,总是先售出最早进入库存的原材料,再售出后进入库存的原材料。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库存新鲜度,缺点是在原材料价格上涨时,会导致成本低估,从而使利润被高估。
另外,还有后进先出法,简称LIFO法。
LIFO法是指在存货出售时,总是先售出最后进入库存的原材料,再售出先进入库存的原材料。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反映最新的市场价格,缺点是在原材料价格下跌时,会导致成本高估,从而使利润被低估。
最后,我们介绍标准成本法。
标准成本法是指根据企业设定的标准成本,对原材料进行计价。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使企业更好地控制成本,缺点是需要对标准成本进行不断调整,以适应市场价格的变化。
综上所述,不同的原材料计价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企业在选择原材料计价方法时,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
同时,还需要不断地进行成本核算和分析,以便及时调整原材料计价方法,保证成本控制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原材料计价方法,企业才能更好地提高经营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材料核算的基本方法二、按实际成本法进行的日常核算(一)材料收发的凭证材料收入的凭证:收料单、入库单以及退料单等材料发出的凭证:领料单、限额领料单、销售发料单、配比发料单等。
(二)材料的总分类核算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核算时,材料的收发及结存,无论总分类核算还是明细分类核算,均按照实际成本计价。
使用的会计科目有:“原材料”科目。
“在途物资”科目。
“应付账款”科目。
“预付账款”科目。
1.购入材料由于支付方式不同,原材料入库的时间与付款的时间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在会计处理上也有所不同。
(1)货款已经支付或开出、承兑商业汇票,材料已验收入库。
【例题】甲公司购入A材料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记载的货款为250 000元,增值税额42 500元,另对方代垫包装费500元,全部款项已用转账支票付讫,材料已验收入库。
【正确答案】编制会计分录如下:借:原材料——A材料250 5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42 500贷:银行存款293 000本例属于发票账单与材料同时到达的采购业务,企业材料已验收入库,因此应通过“原材料”科目核算,对于增值税专用发票上列明的可抵扣的进项税额,应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
【例题】甲公司持银行汇票937 000元购入B 材料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记载的货款为800 000元,增值税额136 000元,对方代垫包装费1 00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B材料801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36 000贷:其他货币资金937 000【例题】甲公司采用托收承付结算方式购入E 材料一批,货款20 000元,增值税3 400元,对方代垫包装费2 500元,款项在承付期内以银行存款支付,材料已验收入库。
【正确答案】编制会计分录如下:借:原材料——E材料22 5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 400贷:银行存款25 900(2)货款已经支付或已开出承兑商业汇票,材料尚未到达或尚未验收入库。
【例题】甲公司采用汇兑结算方式购入F材料一批,发票及账单已收到,增值税专用发票上记载的货款为10 000元,增值税额1 700元。
支付保险费500元,材料尚未到达。
借:在途物资10 5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 700贷:银行存款12 200本例属于已经付款或已开出、承兑商业汇票,但材料尚未到达或尚未验收入库的采购业务,应通过“在途物资”科目核算;待材料到达、入库后,再根据收料单,将“在途物资”科目转入“原材料”科目核算。
【例题】承【上例】,上述购入的F材料已收到,并验收入库。
【正确答案】编制会计分录如下:借:原材料——F材料10 500贷:在途物资10 500(3)货款尚未支付,材料已经验收入库。
【例题】甲公司采用托收承付结算方式购入G 材料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记载的货款为250 000元,增值税额42 500元,对方代垫包装费500元,银行转来的结算凭证已到,款项尚未支付,材料已验收入库。
【正确答案】编制会计分录如下:借:原材料——G材料250 5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42 500贷:应付账款293 000【例题】甲公司采用托收承付结算方式购入H 材料一批,材料已验收入库,月末发票账单尚未收到也无法确定其实际成本,暂估价值为15 000元。
【正确答案】编制会计分录如下:借:原材料——H材料15 000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15 000下月初作相反的会计分录予以冲回:借: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15 000贷:原材料——H材料15 000在这种情况下,发票账单未到也无法确定实际成本,期末应按照暂估价值先入账,下期初作相反的会计分录予以冲回,收到发票账单后再按照实际金额记账。
即,对于材料已到达并已验收入库,但发票账单等结算凭证未到,货款尚未支付的采购业务,应于期末,按材料的暂估价值,借记“原材料”科目,贷记“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科目。
下期初作相反的会计分录予以冲回,以便下月付款或开出、承兑商业汇票后,按正常程序,借记“原材料”、“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贷记“银行存款”或“应付票据”等科目。
【例题】承【上例】,上述购入的H材料于次月收到发票账单,增值税专用发票上记载的货款为15 500元,增值税额2 635元,对方代垫保险费1 000元,已用银行存款付讫。
【正确答案】编制会计分录如下:借:原材料——H材料16 5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2 635贷:银行存款19 135(4)货款已经预付,材料尚未验收入库。
【例题】根据与某钢厂的购销合同规定,甲公司为购买J材料向该钢厂预付50 000元货款的80%,计40 000元,已通过汇兑方式汇出。
【正确答案】编制会计分录如下:借:预付账款40 000贷:银行存款40 000【例题】承【上例】,甲公司收到该钢厂发运来的J材料,已验收入库。
有关发票账单记载,该批货物的货款50 000元,增值税额8 500元,对方代垫包装费1 500元,所欠款项以银行存款付讫。
【正确答案】编制会计分录如下:(1)材料入库时:借:原材料——J材料51 5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 500贷:预付账款60 000(2)补付货款时:借:预付账款20 000贷:银行存款20 0002.发出材料【例题】甲公司根据“发料凭证汇总表”的记录,2012年5月份基本生产车间领用B材料500 000元,辅助生产车间领用B材料40 000元,车间管理部门领用B材料5 000元,企业行政管理部门领用B材料4 000元,计549 000元。
【正确答案】编制会计分录如下: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500 000——辅助生产成本40 000制造费用 5 000管理费用 4 000贷:原材料——B材料549 000原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一、所谓计划成本核算是指原材料在按照实际成本购进后,按照计划价格入账,并且按照计划成本发出。
它适用于原材料品种较多的企业,优点是便于计算,原材料成本便于进行可比性分析。
原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要使用二个会计科目:“材料采购”和“材料成本差异”。
“材料采购”的借方核算材料购进的实际成本;贷方核算原材料入库转出及原材料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差异转出数;余额一般在借方,反映在途原材料的实际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反映已经入库原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
借方反映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数,即超支数,同时反映发出材料应负担的差异节约数;贷方反映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数,即节约数,同时反映发出材料应负担的差异超支数;期末余额如为借方,表示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也就是超支数;期末余额如为贷方余额,表示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也就是节约数。
二、账务处理甲企业是一般纳税人,A材料材料成本差异账户期初余额为贷方余额15 000元,原材料计划单价为100元,原材料期初余额20 000元。
本月发生如下经济业务:1、1日,购进500吨,专票上反映货款为80 000元,增值税13 600元,发票收到,材料已入库,款项已支付。
借:材料采购---A材料 80000 (购进单价=80 000÷500=160元∕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3 600贷:银行存款 93 600 借:原材料---A材料 50 000 (500吨×计划单价100元∕吨)材料成本差异 30 000 【(购进单价160元∕吨-计划单价100元∕吨)×500吨】贷:材料采购---A材料 80 0002、5日,购进300吨,专票上反映货款39 000元,增值税6 630元,发票已收到,材料已入库,款项尚未支付。
借:材料采购---A材料 39 000 (购进单价=39 000÷300=130元∕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6 630贷:应付账款 45 630 借:原材料---A材料 30 000(300吨×计划单价100元∕吨)材料成本差异 90 00【(购进单价130元∕吨-计划单价100元∕吨)×300吨】贷:材料采购---A材料 39 0003、25日,购进400吨,专票上反映货款为32 000元,增值税5 440元,发票已收到,材料已入库,款项尚未支付。
借:材料采购---A材料 32 000(购进单价=32 000÷400=80元∕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5 440贷:应付账款 37 440 借:原材料---A材料 40 000(400吨×计划单价100元∕吨)贷:材料采购---A材料 32 000材料成本差异 8 000【(购进单价80元∕吨-计划单价100元∕吨)×400吨】注:在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的时候,一定要始终把实际成本作为被减数,放在前面。
减的得数是正数,表示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是超支,在“材料成本差异”借方反映;减的得数是负数,表示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是节约,“材料成本差异”贷方反映。
4、月底,汇总各部门原材料林领用,其中:生产部门领用材料300吨,车间维修设备领用50吨,企业行政管理部门领用5吨。
①材料领用会计处理:借:生产成本 30 000制造费用 5 000管理费用 500贷:原材料---A材料 35 500②计算并摊销材料成本差异。
材料成本差异分摊率=(材料成本差异期初余额+本期购进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期初余额+本期入库原材料)=(-15 000+30 000+9 000-8 000)÷(20 000+50 000+30 000+40 000)=+16 000÷140 000≈+0.1143各部门领用材料应分摊材料成本差异:生产部门:30 000×材料成本差异分摊率+0.1143=+3429元制造费用:5 000×材料成本差异分摊率+0.1143=+571.5元管理费用:500×材料成本差异分摊率+0.1143=+57.15元合计:+4057.65会计处理:借:生产成本 3429制造费用 571.5管理费用 57.15贷:材料成本差异 4057.65 以上二笔会计处理分录也可以合并处理。
注:“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是调整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的调整科目。
各部门耗用的材料成本应是实际成本。
当材料实际购进成本大于计划成本时,材料领用成本(实际成本)要加上材料成本差异;当材料实际购进成本小于计划成本时,表示原材料账面价值大于实际购进价,因此材料领用成本(实际成本)要减去材料成本差异。
如果材料成本差异分摊率为负数,会计处理如下:借:材料成本差异贷: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