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和碳的化合物复习课
第六单元复习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装置、收集方法和检验方法;(3)CO2、CO的性质、用途以及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讨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2)通过讨论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探讨活动,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正确认识;(2)通过收集有关资料,进一步加强对温室效应的认识,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教学重点:1、碳单质、CO2、CO的化学性质。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教学难点:1、CO2与水、石灰水反应。
2、CO还原CuO的分析。
[课前延伸]复习目标1、了解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用途,了解一氧化碳的毒性;3、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及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构建知识网络,总结研究方法按照下表所列顺序,回忆所学知识,填写相关内容,形成本单元知识网络,总结出研究方法。
请同学们自主完成,提出你认为还应补充的内容以及你还有哪些疑问。
____________单质 ___________ 化学性质____________碳物理性质:__________ _____二氧化碳化学性质: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实验室制法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氧化物验满: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方法:_____________物理性质: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化学性质: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一氧化碳用途: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自我检测1、1985年科学家发现了一种组成为C60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它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B、它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物质C、它与金刚石一样具有很大的硬度D、它的一个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2、下列物质中,肯定是纯净物的()A、木炭B、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C、金刚石D、铅笔芯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向盛有石灰石的容器中加入稀盐酸后,过一会儿石灰石表面几乎无气泡产生,其原因可能是()A、发生装置的气密性不好B、没有加热C、石灰石中含有碳酸钙较少D、加入的是稀硫酸4、二氧化碳的下述用途没有利用其化学性质的()A、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B、二氧化碳用于灭火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二氧化碳用来制二氧化碳5、反应条件在化学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反应物相同但条件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
碳和碳的化合物说课稿PPT培训课件
谢谢
培养精神 强化意识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课 标 要 求
二、编写体例 、编者的意图
编写体例
各栏目以问题、 填空等形式为学 生提供思维发展、 合作交流的空间
阅 读 资 料
学完本课你应该知道
活动与探究 讨论
正文
单元前图、 引言
调 查
家 庭
与小
研实
究验
合学
为加深对相关内容的认识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学
化 生学 活
、
共 同 行
“ 低
动 !
碳
”
三、本单元知识结构和内在逻辑关系
横向联系
金刚石薄膜 人造金刚石
原
装 置
检 验
药理
品
石墨
实验室制法
金刚石
C60
性质
组成、构成
用途
物理 性质
性 质
CO2
化学 性质
用
利
途
化学与环境
温室效应
太阳能 氢能等
弊
可替代的 新能源
碳的氧化物
CO
性质
用途
知 识 结 构
风 力 发 电
收集信息
布置问题
课前准备
引导 促进
教师
教
联系生活实际 艺术欣赏
学案导学
创设情境
课堂活动
构建课堂
学
教 学 建 议
自主
学生
合作
交流
铅笔芯:石墨
玻璃刀:金刚石
碳 的 稳 定 性
我出生于空气这个大家庭里,由于我 密度大,他们把我压在最低层。但我不满 足于现状,于是我的分子偷偷逃了出来, 看看外面的世界,就开始漂流……
碳和碳的化合物复习课学案
《碳和碳的化合物》复习学案班级: 姓名:一、复习目标1.复习碳单质、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2.复习巩固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方法。
二、基础知识的整理归纳1.碳及碳的氧化物的物理性质找一找,然后将下列物质、性质、用途(或收集方法)按示例连线2 . 选择C 、CO 和CO 2填空(1)能用于灭火的是 (2)属于有毒气体的是 (3)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得的是 (4)能造成温室效应的是(5)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是 (6)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7)能与烧碱反应的 (8)能在空气中燃烧的是 (9)能还原氧化铜的是3.试试画出本章的化学性质网络图质软、滑腻 铅笔芯、润滑剂玻璃刀无色透明难溶于水的气体 吸附性强 人工降雨 除臭剂 一氧化碳 硬度大 密度比空气大 作电极 装饰品排水法收集 固态升华吸热 活性炭、木炭 二氧化碳 金刚石 向上排空法收集 石 墨导电性良好4、二氧化碳的制取(1) 从上面所给装置选择合适的填空(2)如何知道二氧化碳已收集满三、知识再现应用观察此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Ⅰ、Ⅱ、Ⅳ、Ⅴ有关的现象及方程式化学方程式(2)装置Ⅲ的作用是什么?说明理由(3)该装置是否有缺陷?如果有,在图中指出并改正(直接画在图上)。
四、课后延伸1.如何证明石墨和金刚石都是有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2.你能想出几种方法鉴别CO 、CO 2 3.我已学会了 我还没完全理解的内容有 解决办法 1、自己查资料( )2、和同学讨论( )3、向老师提问( )气体 发生装置理由 收集装置理由 氧气 二氧化碳ⅠⅤ澄清石灰石。
初中化学总复习课件-碳和碳的化合物
(CuO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
8
例题与练习
例3. 炭雕是一种集观赏、空气净化于一体的工艺品,
其主要成分是木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 炭雕作为艺术品可以长久保存 B. 炭雕能吸附室内微量的有害气体 C. 摆放炭雕必须远离火种
D. 将炭雕的下脚料研成粉末,与氧化铜粉末共热,
不发生反应 分析:此题考察的主要是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4)请举一例你在日常生活中符合“节能减排”的做法:
双面使用纸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此题仍是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写化学方程式。
15
考点整合
考点四: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气体 性质、用途 色、态、味 溶解性
CO2
CO 无色无气味气体 比空气略小 难溶于水 燃料、冶炼金属
具有氧化性 CO2 + C
没有毒性
点燃
2CO
CO + CuO
加热
Cu + CO2
具有毒性 (与血红蛋白结合)
17
例题与练习
例7. 生活处处有化学,在实际生活中,下列物质的用途
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D )
A. 用盐酸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B. 用木炭烤肉串 C. 用熟石灰改良本性土壤 D. 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分析:化学性质通过变化体现出来,看哪个发生的是物
11
考点整合
考点三:自然界中碳的循环 O2
绿色植物的 光合作用 人、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含碳 物质的燃烧、微生物的分解
CO2
注意:CO2不是空气污染物。CO2在自然界不断循环,是氧
气的间接来源。但是由于CO2的增多,会导致“温室效应”, 只是影响环境,不能算污染。
《碳和碳的化合物》复习课教学设计-河北省宁晋县第六中学 薛荫栋
九年级化学复习课教学设计《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河北省宁晋县第六中学薛荫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复习巩固碳和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和主要用途。
2.通过复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及装置,学会总结常见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方法。
3.通过复习氢气、碳、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学会还原装置的选择,树立环保意识过程与方法:1.能用文字、图表、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
2.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的方法获取信息。
3.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学生对生活以及化学的兴趣;养成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善于合作的好习惯;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总结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2、比较一氧化碳、氢气、碳的还原性。
三、教学难点:能用文字、图表、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
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的方法获取信息。
四、教学过程:一次访问之旅附:【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节课我准备充分,认真研究了教材,对知识进行挖掘、分析,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创设了教学情境,以对碳父一家的采访为主线,进行本单元的复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以此为线索展开对单质碳以及碳的化合物的知识点复习,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探究分析解决问题。
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
在课堂上,增加了学生的活动,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讲解问题的解决方法。
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以“兵教兵”的方式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提高。
但本节课也有一些不足,如时间安排上有一些紧,还应该把一些前后的有关知识联系更深入一些。
宁晋六中薛荫栋。
碳和碳的化合物(
分类依据
是
否
①是否具有可燃性 H2 、CO
② 是否是单质
H2、O2
③ 是否是氧化物
CO、CO2
O2 、CO2
CO、CO2 H2、O2
组成
一氧化碳(CO) 二氧化碳(CO2)
由C、O两种元素组成 由C、O两种元素组成
2
构成
略
略
物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
+2
色、态、味 通常无色无味气体
+4 通常无色无味气体
物理性质 密度
比空气略小
比空气大
溶解性
难溶于水
能溶于水
可燃性
①
还原性
②
化学性质 与水反应
③
与碱反应
④
毒性
有
无
主要用途
燃料、还原剂
温色肥料、制冷剂、化工原料
典型例题
❖ 例1:写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的化学方程式。
物质的化学式 杂质的化学式 化学方程式
CO2 CO Cu MnO2
CO CO2 CuO C
CO+CuO→ CO2+Ca(OH)2 → CuO+H2SO4→
C+O2→
❖ 物理性质差异的原因: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
❖ 二、碳的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及化学方程式)
常温下
化学性质稳定
高 可燃性 1、氧气充足:
2、氧气不足: 温
还原性 1、与氧化铜反应:
下
2、与二氧化碳反应:
碳和碳的化合物(2)---复习课
❖ 基础知识回顾
❖ 5、H2 、 O2 、 CO 、CO2,是我们初中化学学习 中最为熟悉的四种气体,请根据一定的依据对他 们进行分类
初中化学教案碳和碳的化合物
初中化学教案-碳和碳的化合物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碳的单质形态,掌握金刚石、石墨、C60等碳的同素异形体;(2)掌握碳的氧化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3)掌握碳化物的概念,了解碳化硅、碳化钨等碳的化合物。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2)运用比较法,分析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和用途;(3)运用分类法,对碳的化合物进行归纳和总结。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3)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关注碳的化合物在环境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1. 碳的单质形态和同素异形体;2. 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和用途;3. 碳化物的概念和特点。
三、教学难点:1. 碳的同素异形体的结构和性质;2. 碳的氧化物的溶解性和化学反应;3. 碳化物的分类和应用。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酒精灯、试管、试管夹、导管、澄清石灰水等;2. 教学课件:碳的单质、碳的氧化物、碳化物的图片和资料;3. 教学视频:碳的同素异形体、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实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碳的单质形态;(2)展示金刚石、石墨、C60等碳的同素异形体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与活动:(1)介绍碳的同素异形体:金刚石、石墨、C60等,讲解它们的特点和性质;(2)讲解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如一氧化碳的毒性、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和化学反应;(3)介绍碳化物的概念,举例说明碳化硅、碳化钨等化合物的特点和应用。
3. 课堂练习:(1)根据碳的同素异形体的特点,完成相关习题;(2)根据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完成相关习题;(3)根据碳化物的概念,完成相关习题。
4. 实验环节:(1)进行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实验,如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3)总结实验结论,巩固所学知识。
中考化学系列复习 课题14碳和碳的氧化物学案苏教版
课题14 碳和碳的氧化物【学习目标】1、知道石、石墨和几种无定形炭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碳的化学性质。
2、知道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了解一氧化碳的毒性及其对环境的污染,强化环保意识,掌握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了解一氧化碳的用途。
3、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主要用途,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牢记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原理和实验装置,会制取、收集、检验二氧化碳的操作。
课前延伸1.下图是石、石墨、C60的结构示意图,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
其原因是()A.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B.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C.石、石墨、C60由不同种原子构成D.石、石墨、C60里碳原子的排列不同2.如图所示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3.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是因为()A. 二氧化碳使石蕊变红色B. 石蕊使二氧化碳变红色C.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与石蕊反应使石蕊变红色D. 石蕊使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变红色4.将干冰放在空气中,其周围就会产生大量的白雾,因而舞台上常用其制造云雾缭绕的幻镜。
干冰能产生白雾是因为()A. 干冰蒸发出大量的水蒸气B. 干冰蒸发出大量的白色二氧化碳气体C. 干冰蒸发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降低,大量的水蒸气凝结成了小液滴D. 干冰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产生了大量的白色气体5.检验久未开启的菜窖内二氧化碳的浓度是否过大的正确方法是()A. 带入一个盛满澄清石灰水的试管B. 带入一杯水C. 带入一个接通电源的手电D. 带入一盏点燃的油灯或木柴6.下列气体与温室效应无关的是()①二氧化碳②臭氧③甲烷④氟氯代烷⑤氮气⑥氧气A. ①②B. ③④C. ⑤⑥D. ①④7. 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由于()A. 比空气重B. 分子构成不同C. 难溶于水D. 用途不同8.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对煤气的下列叙述中,与CO性质无关的是()A. 煤气有毒B. 煤气可燃C. 煤气有刺激性气味D. 煤气有还原性9. 下列反应均能产生二氧化碳,能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是()A.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B. 利用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C. 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D. 燃烧石灰石10.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收集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A. 都能用向上排气法B. 都能用排水法C. 二氧化碳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一氧化碳只能用排水集气法D. 二氧化碳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一氧化碳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11.木炭、一氧化碳分别与黑色氧化铜粉末反应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反应都需要加热或高温②都有红色物质生成A.①B.②C.①②D.都不对12下列物质中,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单质是()A. COB. O2C. CD. CO213.无色气体A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A溶于水生成B,B能使石蕊试液变红,B很不稳定,很容易分解成A和C;A与灼热的黑色固体D反应,可以生成无色气体E;E燃烧时火焰为蓝色,燃烧后生成A;A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可使石灰水变浑浊,静置后出现白色沉淀F。
初中化学_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生:分组讨论,学生展示师:我们学习了碳的氧化物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有关知识,并认识了碳酸钙和碳酸等含碳物质的性质。
我们来看看本单元的知识网络:师:给出学习提纲,让学生依据提纲内容复习课本中的基础知识。
学生分组提问,并扮演展示:复习活动一:1.碳的几种单质(1)金刚石和石墨化学式,它们物理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列举石墨的三条物理性质?(2)有吸附性的有哪些?谁的吸附性更强?吸附性属于物质哪方面性质?2.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不同,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1)单质碳有哪三条化学性质?可以简记为7个字:、和。
(2)碳的燃烧有几种情况?你能写出几个化学方程讨论方案学生用心聆听分组提问,选择合理的实验方案。
回答问题:能否说二氧化碳有酸性?小组讨论交流学生抢答问题小组讨论式?(3)碳的还原性实验中,为什么在酒精灯上面加上网罩,有什么作用?试着写出碳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根据生成物说出反应的现象。
生:每小组选一位同学,板演展示记忆结果。
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给学生纠错并给出学生建议。
给出学生下一步的目标,将重要实验再展现给学生,帮助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
生:分组完成学习任务,展示学习情况。
复习活动二:碳的氧化物有哪些?它们的化学性质存在很大差异的原因是什么?3.一氧化碳(1)物理性质有哪些?各小组各抒己见,比赛准备时间:2分钟。
学生板演化学方程式学生分组讨论认真思考完成习题表扬积极的学生A.猛击后用大量水冲洗B.用大量的水浸泡C.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后用水冲洗D.用热的纯碱溶液冲5.检验集气瓶中是否收集满二氧化碳的正确方法是 ( )A.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B.用燃着的木条伸入瓶内C.用燃烧的木条放在瓶口 D .清的石灰水振荡6.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 B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具有毒性C .木炭、活性炭都具有吸附性D .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7.下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⑴写出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② ;⑵常温下,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下同), 收集装置是 ;⑶实验室通常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CO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应选择的装置是 和 。
碳和碳的化合物复习课教学设计
《碳和碳的化合物》复习课教学设计贵阳市第三十七中学杨生杰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复习碳单质、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2)复习巩固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性质、用途的比较,再次学习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思维方法。
(2)通过对碳单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以及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比较,学习比较归纳的方法。
(3)通过对一些实际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二氧化碳的重要性以及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意识,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环境以及养成如何看待事物的客观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CO的化学性质。
(1)复习碳单质、CO2(2)复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及装置。
(3)复习碳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以及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2.教学难点(1)二氧化碳与可溶性碱的反应,一氧化碳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2)碳及碳的化合物的相互联系(3)复习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的思路和方法三、教学方法:归纳、讨论交流碳和谈的氧化物的化学性质让学生通过查教材完成学案第2题,并抽学生起来回答,校对答案,并说明这属于什么性质学生通过查教材独立完成学案第2题通过选择物质让学生知道这些物质分别有哪些化学性质化学性质知识网络构建给出示范,让学生用箭头表示物质之间的转换引导学生总结出以CO2为中心的碳和碳的化合物的知识网络点评学生制作的网络图学生分组完成网络图组与组之间进行互评分组写出各种转换的化学方程式1.培养学生归纳能力2. 培养学生评价能力3.让学生明白物质之间的转换有多种途径二氧化碳的制取给出装置图,让学生从当中选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并说明理由怎么知道二氧化碳已经满了完成学案第4题让学生学会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及方法;知识运用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各个部分的作用?该装置有什么不足之处?学生对装置的各个部分进行分析,并思考下列问题:完成学案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2.学会将化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能力3.知道可以用化学的方法保护环境总结对本节课知识进行简单梳理对本节课内容小结,让学生检验复习目标是否达到作业设置1.完成学案上习题2.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份复习小报巩固知识。
初中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学设计
专题复习:《碳和碳的化合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初中阶段第四章研究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体系课程,通过复习碳和碳的化合物的性质,掌握C→CO→CO2→H2CO3→CaCO3→Ca(HCO3)2之间的转换关系,这里潜藏着一种重要知识链的学习模式,它对今后的“酸、碱、盐”的复习,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2、教材的功能与价值复习该内容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种知识链的学习模式,对今后的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重点:①熟练准确地书写化学方程式;②掌握碳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③学会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④掌握碳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及转化途径;难点:碳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及转化途径。
二、学情分析1、储有知识在复习本章之前,学生对这些知识有所了解,但这些知识是零散的,而且很多学生对已学过的化学方程式书写不是很熟练。
2、具备能力学生已具有书写化学方程式,设计实验和动手实验的能力。
3、拓展方向帮助学生对零散的知识进行整合,帮助他们构建整体有序的认知结构;同时,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运用能力和迁移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掌握碳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②学会鉴别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掌握用图示法表示出碳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及转化的途径;②通过探讨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提高思维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化学知识的系统美。
四、教学方法1、教法本节课是以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为学习线索,设置多种有意义的活动,帮助他们穿针引线,将零碎的知识有效整合。
为了在复习课上构建充满活力的学习氛围,教师带着激活课堂的意识,设置层层递进的学习情境,最终让学生掌握一种化学知识链的学习模式。
2、学法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学习用图示法建立化学知识间的联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理念。
五、教学用品药品:二氧化碳气体蒸馏水干燥石蕊试纸仪器:集气瓶滴瓶教具和媒体:多媒体设备六、教学过程1、化学方程式:C的化学性质:点燃点燃高温C + O2 → CO2 (2C + O2 → 2CO) C + 2CuO → 2Cu +CO2↑高温C+ CO2 → 2COCO的化学性质:点燃△2CO + O2 → 2CO2CO + CuO → Cu +CO2CO2的化学性质:高温CO2 + C → 2CO CO2 + H2O → H2CO3CO2 + Ca(OH)2→ CaCO3↓+ H2O CO2+ CaCO3+ H2O→ Ca(HCO3)2H2CO3 、CaCO3、Ca(HCO3)2的化学性质:△H2CO3 → CO2 ↑+H2O CaCO3 + 2HCl→CaCl2 + H20 +CO2↑高温△CaCO3→ CaO + CO2↑ Ca(HCO3)2→ CO2+ CaCO3↓+ H2OCaCO3 + CO2 + H2O →Ca(HCO3)22、关系图:CO2点燃O2点燃或C uO高温C高温O2点燃或F e2O3高温Ca(OH)2HCl或高温H2OCOCO2H2CO3CaCO3△Ca(HCO3)2C aC O3和H2O△CO2和H2O△M g点燃附、课堂练习1、从气体A开始,发生了如下四个变化:A通过灼热的炭B通过灼热的炭C通过灼热的氧化铜B通过烧碱溶液 D根据以上一系列变化推理:A 、B 、C 、D 。
碳的单质和碳的化学性质知识点
勤而思教育精品小班辅导讲义学员姓名:年级:初三科目:化学教师:课题1、碳的单质和碳的化学性质2、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授课时间:备课时间:重点、难点1、碳的单质和碳的化学性质碳的单质: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碳(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一、金刚石和石墨1.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刚石石墨色、态无色透明、正八面体状的固体深灰色有金属而不透明的鳞片固体硬度最硬最软的矿物之一——有滑腻感熔点很高很高导电性无良好用途①装饰品②钻探机钻头③刻刀①铅笔芯②电极③高温润滑剂2.物理性质存在很大差异的原因:碳原子排列不同。
(1)一种元素可以形成多种不同的单质。
由此可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
(2)多种单质可能由一种元素组成,如红磷和白磷。
二、无定形碳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也是碳的单质,它们通常称为无定形碳1.木炭的物理性质(1)灰黑色的多孔性固体。
(2)木炭具有吸附能力(由于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使它的表面积较大)焦炭用途焦炭主要用于高炉炼铁和用于铜、铅、锌、钛、锑、汞等有色金属的鼓风炉冶炼,起还原剂、发热剂和料柱骨架作用。
焦炭除大量用于炼铁和有色金属冶炼(冶金焦)外,还用于铸造、化工、电石和铁合金,其质量要求有所不同。
如铸造用焦,一般要求粒度大、气孔率低、固定碳高和硫分低;化工气化用焦,对强度要求不严,但要求反应性好,灰熔点较高;电石生产用焦要求尽量提高固定碳含量。
炭黑的用途主要用作橡胶的补强剂和填料,其消耗量约为橡胶消耗量的一半,橡胶用炭黑占炭黑总量的94%,其中约60%用于轮胎制造。
此外,也用作油墨、涂料和塑料的着色剂以及塑料制品的紫外光屏蔽剂。
在许多其他制品,如电极、干电池、电阻器、炸药、化妆品及抛光膏中,它也是重要的助剂。
活性炭的用途1、空气净化2、污水处理场排气吸附3、饮料水处理4、电厂水预处理5、废水回收前处理6、生物法污水处理7、有毒废水处理8、石化无碱脱硫醇9、溶剂回收(因为活性炭可吸附有机溶剂)10、化工催化剂载体11、滤毒罐12、黄金提取13、化工品储存排气净化14、制糖、酒类、味精医药、食品精制、脱色15、乙烯脱盐水填料16、汽车尾气净化17、PTA氧化装置净化气体18、印刷油墨的除杂碳和炭的区别碳:是指碳元素,只用作化学用语,在表示元素和含碳的化合物时使用。
碳和碳的化合物复习课说课稿
“碳和碳的化合物复习”说课稿贵阳市第三十七中学杨生杰说课的题目是“碳和碳的氧化物”的中考复习课,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和教后反思四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碳和碳的氧化物”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本章内容所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多,要求掌握的内容也比较多,包括CO、CO2和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收集、检验方法等。
在初中化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中考中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这部分内容在课程标准上的要求是:1、知道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2、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3、认识CO2主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知道CO2的用途。
4、初步学会在实验室制取CO2的原理、步骤、收集及检验方法。
5、了解CO的性质,知道CO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和对大气的污染。
6、知道自然界中碳元素的循环,知道自然界中的CO2的产生和消耗的途径。
由于是中考第一轮复习,因此在复习中既要区别于单元复习,又要在能力上有一定的提升。
综合上述原因,所以我把复习目标定为:二、复习目标:1、掌握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2、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制取和用途,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会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掌握它们的相互联系及转化途径,学会知识整合与迁移。
在复习本章之前,学生对这些知识有所了解,但所学的知识是零散的。
复习时,教者必须帮助学生对零散的知识进行整合,使学生学得的知识形成整体有序的结构;同时,要拓宽知识面,提高运用能力和迁移能力。
综上所述,复习中的三维目标是有机结合的,在“知识与技能”目标中渗透“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三、复习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复习碳单质、CO2、CO的化学性质。
(2)复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及装置。
(3)复习碳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以及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2.教学难点(1)二氧化碳与可溶性碱的反应,一氧化碳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2)碳及碳的化合物的相互联系(3)复习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的思路和方法四、教法分析及学法指导: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的重要性和学生的新课学习情况,本节课我坚持“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辩证统一”的原则,采用了问题诱导法、引导学生建立知识网络、对比归纳法、启发式探究、规律性总结等教学方法,努力做到教法与学法的最优结合,体现了以下特点:1、培养学生知识梳理、建立知识网络的能力。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复习教学设计番禺区石碁中学薛少华一、教学设计思想本节课分为两部分,一是梳理本单元重要知识点,建构知识网络;二是通过创设情境问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首先,本课以CO2 为突破口,通过“产生CO2的反应”和“消耗CO2的反应”两个问题复习本章有关化学方程式。
再通过化学方程式整理出含碳元素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师生共同构建知识网络关联简图。
再以简图为基础,补充物质转化所需条件及体现的性质,得到一个完整的关联图,且在讲解每一个关联后,辅以即时练习,锻炼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二阶段为知识运用,以有针对性的题目帮助学生将知识学以致用。
精选两道与本课构建的知识网络紧密相关的推断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网络结构的应用。
二、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单元是继第二、四单元学习空气、氧气和水以后,学习的又一个“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单元,学习碳和碳的氧化物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衍变关系。
这里既是对前一阶段启蒙学习能力达成的检验——需要全面运用启蒙阶段学习所积累的化学知识与技能,又是为以后学习燃料及其利用、酸和碱、盐和化肥等单元的内容打基础、作铺垫,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
2.学生分析学生在学完本单元后,对于碳的单质的种类、性质、用途,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等内容有初步认识,就是对于一些常识类的知识学生较易接受。
学生普遍反映本单元知识多且乱,主要体现在考查化学性质时,学生不清楚反应过程及产物,不知道物质的性质,写不出或者混乱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因此,本节课重点在于梳理本单元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网络。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够写出生成CO2与消耗CO2 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 能够构建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知识网络图。
【过程与方法】1. 能运用知识整合的方法建构本单元化学物质间的网络关系图。
2. 学会利用知识框架图进行物质推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与消耗二氧化碳的反应体现化学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中的价值。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复习专题三 碳和碳的氧化物 (共46张PPT)
C、CO、H2还原氧化铜实验的对比 【突破指南】 C、CO、H2还原氧化铜实验的对比
C
CO
H2
装 置
试管口略向下倾 试管口略向下 多余的CO,要 操作 斜,灯焰上要加 倾斜,先验纯 进行尾气处理 网罩 再加热
黑色粉末变红 黑色粉末变红 现象 色,澄清石灰水 色,澄清石灰 变浑浊 水变浑浊 黑色粉末变红 色,试管口有 水滴生成
则从B进A出;若想测出被收集气体的体积,则由A口
出的水可直接导入量筒中,测得水的体积即为收集到 气体的体积。
2.检验气体
当用它检验气体时,必须根据气体的性质选择合适的 实验试剂,装在瓶中,气体由A端进入,二者反应,产 生明显现象,以证明导入气体的存在。例如,瓶中装 有澄清的石灰水,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
【方法指导】
碳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
二氧化碳的制法
【温馨提示】
“多用瓶”(又称“万能瓶”)的使用方法
如下图所示,“多功能瓶”在实验中有很多用途:
1.收集气体
若瓶内是空气,收集比空气密度大的气体,应该从A
进,从B出;收集比空气密度小的气体,应该B进A 出;若瓶内是水,则可以收集不溶于水的气体,气体
木炭可以还原氧化铜外,反应生成的________也可以还
原氧化铜,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要排除环境对该反应的影响,你认为应采取何种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推测,进入试管B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可 能有________。要想使进入试管B中的二氧化碳全部被 吸收,应采取什么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三化学之《碳和碳的氧化物》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
036《碳和碳的氧化物》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叙述中,与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稳定性无关的是()A.将木桩(埋入地下的一段)表面用火烤焦B.用石墨制作铅笔的芯C.我国古代用墨书写,绘制的字画,年深日久仍不褪色D.档案材料用碳素墨水填写比用圆珠笔填写好2.下列叙述中“碳”和“炭”两字使用正确的是()①木炭、焦炭、活性炭等都是无定形碳;②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是含氧、炭二种元素的化合物;③木碳有吸附能力,焦碳常用于冶金工业;④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碳有金刚石和石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种元素只能形成一种单质B.金刚石和石墨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C.金刚石和石墨都是黑色晶体D.金刚石和石墨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4.下列有关金刚石、石墨及C60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B.它们都能导电C.它们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单质D.它们都很硬5.两份质量相等的碳,一份与足量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另一份与氧气反应全部生成一氧化碳。
则前者与后者消耗氧气的质量比为()A.3∶4B.3∶8C.2∶1D.1∶26.下列关于碳单质的用途叙述中,错误的是( )①橡胶里添加炭黑能增加耐磨性;②干电池里的碳棒是石墨制成的;③电冰箱除味剂是活性炭;④防毒面具用焦炭吸收有毒气体;⑤制糖工业用炭黑来吸附有色物质;⑥金刚石不仅能刻划玻璃,还能装在钻头上钻凿坚硬的炭层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D.④⑤7.①水银不是银②干冰不是冰③铅笔不含铅④金刚石不含金,以上说法正确的是()A.①④B.②C.②③D. ①②③④8.把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CO2气体中,石蕊试纸不变色。
将CO2气体通入滴有石蕊指示剂的水中,溶液变红色。
再将该溶液敞口加热一段时间,发现溶液的红色褪去,冷却到原温度后,再次通入CO2,溶液又变红色。
上述实验现象不能说明的是()A.CO2能和水发生化学反应 B.CO2的水溶液具有酸性C.加热能使CO2水溶液的酸性减弱 D.CO2具有酸性9.碳及碳的化合物在生产及人类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下列各项描述都正确的是( )活性炭——除臭味大理石—纯净物10.用一氧化碳还原12g含有杂质的氧化铜(杂质不参加反应,而且不含铜元素),完全反应后得到8g铜,则氧化铜的质量分数是()A.83.3%B.42.6%C.50%D.10%11.一氧化碳和某一气体的混合气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5%,则该气体可能是()A.CO2 B.NO2C.H2O D.SO212.将一定质量的C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石灰水中,充分反应后,生成的沉淀质量恰好等于原混合气体的质量,则原混合气体中CO和CO的质量比()A.14:11B.11:14C.7:11D.11:713.下列物质中,不能与焦炭发生化学反应的是()A.氧气B.一氧化碳C.二氧化碳D.氧化铜14.已知甲为固体,乙、丙、丁为气体,它们相互间能发生下列反应:甲+乙→丙;乙+丁→丙;甲+丙→丁,则甲可能是 ( )A.氧化铜B.铁C.碳酸钙D.碳二、实验题15.氢气、木炭、一氧化碳分别跟灼热的氧化铜反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