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金属对海水养殖生物毒性效应及安全性评价项目申报2014年度
海水中重金属对养殖扇贝种苗的毒性效应研究
海水中重金属对养殖扇贝种苗的毒性效应研究引言: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增加,海洋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对海洋生物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扇贝作为常见的贝类养殖物种之一,对于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海水中的重金属对于扇贝种苗的生存和发展可能带来潜在的毒性效应。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海水中重金属对养殖扇贝种苗的毒性效应,并分析其可能的机制。
1. 海水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及影响海洋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水、农业和城市排污、船舶废弃物以及自然因素等。
常见的海水重金属污染物包括铅、汞、镉、铜、锌等。
这些重金属在海水中长期积累,通过生物链逐渐富集在养殖物种中。
重金属对扇贝种苗的毒性效应主要表现为生长抑制、生育力下降、免疫功能损害和生物累积等。
其中,铅和汞对于扇贝种苗的毒性效应较为明显。
这些重金属可以通过干扰鲍鱼的养殖环境以及直接进入鲍鱼体内,对其生理和生化过程产生负面影响。
2. 养殖扇贝种苗对海水重金属的敏感性养殖扇贝种苗对海水中重金属的敏感性与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有关。
扇贝种苗在生长的早期阶段对重金属的敏感性较高,而随着身体的成熟和壳的形成,其对重金属的抵抗能力逐渐增强。
此外,养殖扇贝种苗的抗氧化系统、解毒酶体系和免疫功能也会对重金属的毒性效应产生影响。
因此,在养殖扇贝种苗的毒性效应研究中,需要考虑不同阶段的差异和生理机制的作用。
3. 海水重金属对养殖扇贝种苗的毒性机制海水中重金属对养殖扇贝种苗的毒性机制十分复杂,包括生理水平和分子水平的改变。
在生理水平上,重金属可能通过抑制鲍鱼的生长、抑制鲍鱼体内酶活性、损害鲍鱼的呼吸、循环和排泄功能等方式对鲍鱼产生毒性作用。
在分子水平上,重金属可能会干扰鲍鱼体内氧化还原平衡、引发细胞膜损伤、损伤DNA和RNA、干扰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合成等。
这些作用机制相互交织,对养殖扇贝种苗的毒性效应产生综合影响。
4. 减轻海水重金属污染对养殖扇贝种苗的影响策略为了减轻海水重金属污染对养殖扇贝种苗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几种海洋药用动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分析
几种海洋药用动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分析宋凯;郭远明【摘要】对我国几种传统海洋药用动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同产地的陆生药用动物蛤蚧进行比较研究,其中Hg和As利用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Pb、Cd、Cu、Fe、Mn、Zn利用原子吸收光度计测定,样品采用微波消解仪消解.结果表明:海钱、海蛇、海马、海星的镉含量较高,海燕、海马、海星的铅含量较高,除个别样品微量元素未检出外,样品中Fe、Mn、Zn的含量相对较高.最后对金属元素含量较高的原因及对所含微量元素的食用安全性和营养学评价进行了探讨.【期刊名称】《河北渔业》【年(卷),期】2012(000)005【总页数】5页(P5-8,59)【关键词】药用动物;金属元素;微波消解;海马;海星;蛤蚧【作者】宋凯;郭远明【作者单位】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浙江省海水增养殖重点实验室,浙江舟山316100;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浙江省海水增养殖重点实验室,浙江舟山 316100【正文语种】中文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蕴含着丰富的食物和药物资源,在海洋独特的环境条件下,生长着种类十分丰富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它们的生理结构与陆地生物截然不同,人类为了追求更加多元化的食物和安全有效的药物,逐渐把探索的领域从陆地转向海洋。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利用海洋动植物进行医疗保健活动的传统。
海马等生物是我国人民常用的海洋药用动物,常被用来治疗风湿酸痛,服用海马等泡制成的药酒,可以祛风去湿,舒筋活血[1-2]。
我国自古以来有“药食同源”的思想,《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即认为中药和食品是同时起源的,许多食物即药物,比如山楂、山药等,两者没有绝对的分界线。
海马等因为治疗疾病的作用机理尚不明确,既不是单纯的药物也不是传统的食物,但通过口服可以除去疾患。
在海洋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并且在开发海洋资源的迫切要求下,对海洋药用动物进行食用安全性和营养学评价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辽东湾兴城海域增养殖区渔业环境与养殖贝类砷污染状况及健康风险评价
辽东湾兴城海域增养殖区渔业环境与养殖贝类砷污染状况及健康风险评价作者:王琪,李丽,董凤才,王雨霏来源:《河北渔业》 2014年第7期王琪1,李丽1,董凤才1,王雨霏2(1.葫芦岛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中心站,辽宁葫芦岛125000;2.葫芦岛市水产技术推广站,辽宁葫芦岛125000)摘要:利用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2013年兴城邴家湾海水增养殖区的海水、沉积物和养殖贝类样品中砷含量,对该养殖区砷污染状况及贝类消费健康风险进行评价。
测得该海水增养殖区海水砷含量范围在0.149~1.74 μg/L;沉积物砷含量范围在1.50~2.63 mg/kg;养殖贝类砷含量为0.006 75 mg/kg,均符合国家标准。
所产食用贝类砷摄入量占JECFA制定的砷暂定每周可耐受摄入量PTWI值的0.002%;无机砷摄入量占PTWI值的0.005%。
结果表明,辽东湾兴城海域所产贝类对消费者引起的砷暴露健康风险很小。
关键词:砷;无机砷;养殖贝类;增养殖区砷是一种常见的有毒有害元素,砷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多种不同的化合物形式存在,其中无机砷毒性最大。
砷在海水和底质中不能被微生物降解而消除,只能以不同形态在水、底质和生物体之间相互迁移转化,并通过食物链逐级积累、放大从而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水平[1-2]。
目前相关国际组织规定了砷或无机砷的最高限量以保护公众安全。
兴城市邴家湾海水养殖区主要养殖生物为紫贻贝,养殖区面积约1 926.4 hm2,养殖方式为粗放式浮筏养殖。
本研究监测了该海水增养殖区的海水、沉积物及养殖贝类体内的砷含量,分析了此渔业环境中砷污染状况,对所产贝类使消费者引起的砷暴露风险进行了评价。
1材料与方法1.1样品的采集与测定方法在兴城邴家湾海水增养殖区设置XY-1~XY-7七个站位,其中XY-1~XY-6为个养殖区内监测站位,XY-7为在养殖区外1 000 m范围内设置的对照站位,如图1所示。
海水采样分为表、底两个层次。
表1详细列出各站位地点、采样时间和采样内容。
环境保护部公告2012年第71号――关于发布2012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的公告
环境保护部公告2012年第71号――关于发布2012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环境保护部(已撤销)
•【公布日期】2012.12.21
•【文号】环境保护部公告2012年第71号
•【施行日期】2012.12.2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
正文
环境保护部公告
(2012年第71号)
关于发布2012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的公告根据《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规定,经各地、各部门推荐和专家评审,并通过《中国环境报》及环境保护部门户网站公示,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批准66个项目获2012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6项,二等奖26项,三等奖34项。
现予以公布。
附件:2012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
环境保护部
2012年12月21日附件:2012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
莱州湾海域甲壳类海产品中铅、镉含量分析及安全性评价
能导致的健康风险。具体的计算方式 2.1 Pb、Cd 含量分析
采用单因子指数分析法对甲壳类 如式 2[8]。
莱州市售海产品总中不同类别
海产品的铅、镉污染程度进行评价, 计算公式见式(1)。
THQ
=
EF × ED × FIR × C RfD ×WAB ×TA
×10−3(Biblioteka )Pi=Ci/Si(1)
式(2)中:EF 为暴露频率(365 d/a);
分析与检测
莱州湾海域甲壳类海产品中铅、镉含量分析及 安全性评价
□ 李晓燕 孙成良 常彩彩 张苗苗 山东恒诚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摘 要:为全面评价莱州湾海域甲壳类海产品中重金属铅、镉残留及食用安全风险,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谱 法,对莱州湾海域市售虾蛄、梭子蟹及对虾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甲壳类海产品铅、镉含量(以鲜质量计)均值为 Pb 0.08 mg/kg,Cd 0.25 mg/kg,其中虾蛄 Pb 0.08 mg/kg,Cd 0.24 mg/kg,螃蟹 Pb 0.11 mg/kg,Cd 0.36 mg/kg,对虾 Pb 0.05 mg/kg,Cd 0.14 mg/kg。甲壳类海产品中铅镉残留均在安全值以内,但是镉含量略超标准值,其中梭子蟹检出率及 超标率最高。单因子指数平均结果显示,铅镉污染程度梭子蟹>虾蛄>对虾,甲壳类海产品铅属于轻度污染,镉属于中度污染, 重金属残留量的差异主要与它们不同的摄食习性、生活环境和对特定重金属的富集能力有关。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甲壳 类海产品总目标危害系数(TTHQ)< 1,其中梭子蟹>虾蛄>对虾,当地居民若长期食用爬虾及梭子蟹存在一定健康风险。
种类
数量
体长(cm)
体重(g)
含水率(%)
习性
虾蛄
渤海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渤海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周笑白;梅鹏蔚;彭露露;韩龙;张震【摘要】海洋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释放可能影响海水质量及海洋生态健康。
于2013年8月采集了渤海湾24个点位的表层沉积物,检测了汞、砷、铜、锌、铅、镉、铬7种重金属的含量,并用Hankanson法分析其潜在生态风险。
结果表明,渤海湾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均值可达到国家一类海洋沉积物标准(GB 18668-2002),其中汞、砷、铜、锌、铅、镉、铬的浓度分别达到0.03、16.15、23.15、89.45、38.84、0.24和60.60 mg·kg-1。
渤海湾不同点位中,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的占83.3%,其余点位可满足二类标准,超一类标准的点位的主要超标因子是砷和铅。
渤海湾重金属的综合生态风险指数达到95.01,属于轻微生态风险等级。
不同重金属所产生的生态风险排序为镉>汞>砷>铅>铜>铬>锌,除镉外均属于轻微生态风险等级。
镉的潜在生态风险值为47.00,达到了中等生态风险等级,其风险占所有重金属总风险的49.5%。
镉的潜在生态风险高与镉的生物毒性较高及其近年来在渤海沉积物中积累速度较快有关。
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在河口地区和天津港工业区附近呈现高值,而南部渔业区和远离海岸的中心区的生态风险相对较低,说明近海工业活动和陆源污染排放渤海湾沉积物中的重金属生态风险的主要来源。
因而,调整近海的产业结构,严格控制入海河流和近海经济活动的重金属特别是镉的污染排放,对保障渤海沉积物的生态安全至关重要。
%The release of the heavy metals from the sediments might significantly contribute to the water environment and ecological health of the sea. Contents of selected heavy metals (Hg, As, Cu, Zn, Pb, Cd, Cr) inthe surface sediments from 24 sites in the Bohai Bay were measured in August of 2013, and their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were evaluated throughHankanson metho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content of the heavy metals in the sediment of Bohai Bay reached the first standard request of the national marine sedimentary evaluation criterion (GB-18668-2002), with the average values of Hg, As, Cu, Zn, Pb, Cd, Cr of 0.03, 16.15, 23.15, 89.45, 38.84, 0.24 and 60.60 mg·kg-1 respectively. A percentage of 83.3% of the sampling sites meet the first standard request of the national marine sedimentary evaluation criterion, and the rest of the sites were qualified for the second standar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the main heavy metals exceeded the first standard of the criterion were As and Pb. Further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result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ecological risk index value in different sites was 95.01, which represented a low ecological risk. The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caused by heavy metals decreased following the sequence of Cd, Hg, As, Pb, Cu, Cr and Zn, and all the metals except Cd caused a low ecological risk. The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ex caused by Cr reached 47.00, representing a moderate ecological risk, which contributed around 49.5% of the total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The high ecological risk of the Cd could be explained by high respond to its high biotoxicity and rapid accumulation in the sediment. Higher potential risk of heavy metals were detected in the sediments near estuary and Tianjin port industrial region, while lower ecological risk of heavy metals was detected in the southern fishing region and the center of the Bohai Bay,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potential risk of heavy metals was probably caused by industrial activity and land source pollution in Bohai Bay.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adjust the industrial pattern in the offshore andcontrol the discharge of the heavy metal (especially Cd) through river inflow and economic activity to protect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of the sediments in Bohai Bay.【期刊名称】《生态环境学报》【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5页(P452-456)【关键词】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估;沉积物【作者】周笑白;梅鹏蔚;彭露露;韩龙;张震【作者单位】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天津 300191;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天津300191;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江苏南京 210036;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天津300191;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天津 3001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5渤海为人类提供了宝贵的鱼类、石油、航运等资源,还通过自净作用消纳了大量的陆源污染物,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障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张雷等,2011)。
大连地区海洋生物中重金属Pb和Cd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评价
大连地区海洋生物中重金属Pb和Cd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评价杨婷婷;王璐;尚宏鑫;田斌【摘要】2017年3-11月研究调查大连地区常见11种海洋生物,测定分析其可食用部分重金属Pb、Cd的含量状况,进行污染评价,结果显示重金属含量基本符合相关标准.重金属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栉孔扇贝污染程度最高,鱼类污染程度较低,各种海洋生物对Pb、Cd的富集能力大小顺序为:栉孔扇贝>虾夷扇贝>牡蛎>梭鱼>贻贝>菲律宾蛤仔>鮟鱇>小黄鱼>玉筋鱼>鲅鱼>鲐鱼.不同海洋生物中Pb、Cd的危害商数都<1,说明人类通过食用其而摄入的Pb、Cd不具有潜在的健康风险,可以放心食用.【期刊名称】《水产养殖》【年(卷),期】2018(039)007【总页数】5页(P15-19)【关键词】海洋生物;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估;危害商数【作者】杨婷婷;王璐;尚宏鑫;田斌【作者单位】大连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辽宁大连116023;大连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辽宁大连116023;大连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辽宁大连116023;大连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辽宁大连116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45海洋生物以其鲜美的口味,富含各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成分,成为沿海地区十分重要的食物来源和优质食品[1]。
然而,从近年来在很多沿海城市陆续展开的海洋生物中重金属污染调查工作结果可以看出,不同区域海洋生物重金属含量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而言,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重金属污染问题,从而危害食用人群[2-5]。
其中有研究结果表明重金属 Pb、Cd污染问题带来的人体健康有害效应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由于海洋生物独特的生物特性,会将环境中具有高毒性的重金属通过食物链富集并传递作用到人体[6-7]。
因此,加强对有害重金属的监测就显得尤为重要。
该研究调查了大连地区经济价值高且人们比较喜欢的常见11种海洋生物,测定分析其可食用部分重金属Pb、Cd的含量状况,评价该地区海洋生物重金属污染情况及人类食用潜在健康风险,并为合理控制该地区重金属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重金属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生态危害评估
重金属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生态危害评估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越来越依赖于化学工业。
但同时,一些化学品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危害。
在这些化学品中,重金属便是其中之一。
重金属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
那么,究竟重金属对海洋生态系统有哪些影响?又该如何进行生态危害评估呢?一、重金属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1. 水体污染重金属是一些具有较高比重且密度大于1的金属元素的总称,例如铅、汞、镉、铬、锌等。
这些金属在海洋环境中往往会被汇聚在某些生物体或岩石沉积物中,导致海洋生态系统的水体污染。
悬浮颗粒的重金属污染会由于海水中盐度、酸度等环境参数的变化而释放,导致海水化学条件的突变,从而影响海水PH值的稳定性,打乱海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2. 生物毒性海洋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对重金属有很强的吸附作用,这与海洋生物吸收有机物、无机盐等养分的机制类似。
然而,重金属一旦进入海洋生态系统,在生物体内难以自我降解,从而使生物体内的重金属浓度不断升高。
当重金属浓度超过一定值时,就会对海洋生物体产生毒性影响。
例如,一些重金属对海洋藻类的生长和更新能力都会造成影响,在一定浓度的情况下,藻类甚至会出现死亡的情况。
对于一些海洋无脊椎动物如贝类、甲壳类等,它们在生耗时必须摄入大量的无机盐才能完成生殖、生长和代谢过程,但是如果海水中的重金属浓度过高,便会对这些无脊椎动物的生理过程产生干扰,进而产生生物毒性影响。
3. 食物链关系一个高度受污染的环境会由于各种原因而对多种物种的功能和生存条件产生影响,形成生态链与食物链的破坏。
例如,重金属的污染会对海洋食物链关系产生破坏。
大型捕食者鱼类如鲨鱼、旗鱼等的重金属含量主要是通过小鱼、鱼虾等次级食物链传递而来的,高浓度的重金属污染会受到磁学堆原理的影响而集中于小食物链,随着海洋食物链的不断延伸,重金属浓度也会不断上升。
二、生态危害评估及其必要性针对重金属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危害,生态危害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海洋环境中的重金属及其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重金属划分为必须金属和非必须金属对研究海 洋环境 中的重金属污染具有重要 的意义 。
1 重金属的来源及其化学性质
1 重金属 的来源及其进入海洋环境 的几种途径 . 1 由图 l 可见,海洋 中重金属 的来源可分为天然来源和人为来源两大类 。 天然来源如海底火 山喷发将地壳深处的重金属带上海底 , 经过海洋水流的作用把重金属
构成了海洋重金属 的环境本底值。 环境本底值对于判断海洋环境污染程度和评定海洋环境质 量 的优 劣具 有 重要 的意 义 。
人为来源如矿 山与海洋油井的开采 、 工农业污水、 废水 的排放 ( 如电镀 、 冶金、 蓄电池、 制革 、 颜料、 涂料以及化工厂 的排水、重金属农药厂废水 的排放和重金属农 药的流失等 )8 【。 】 近半个世纪 以来,由于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特别是沿海地区的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快 速发展, 导致 了世界范围内的海洋环境重金属污染 日益严重 。 由于多数重金属元素通过河流
素或有机物的结合而不同。 如汞在 自然界以金属汞、无机汞和有机汞的形式存在, 有机汞的 毒性比金属汞和无机汞要大【。
2 几种海洋生物对重金属的富集效应
重金属因其生物富集性而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 了极大威胁 , 因此重金属成为海洋污染检
测研究的热点。下面重点介绍较敏感且研究较多的几类 生物 。
批注本地保存成功开通会员云端永久保存去开通
维普资讯
第 3 卷第 3期 1
20 0 6年 9月
广 州 化 学
Gu n z o e sr a g h u Ch mit y
Vo . . . 1 31 No 3 S p.2 0 et 0 6 ,
海水养殖对虾种苗养殖环境中重金属污染与消除技术
海水养殖对虾种苗养殖环境中重金属污染与消除技术引言:海水养殖是一种经济效益较好的养殖方式,对虾种苗养殖作为其中的重要环节,受到了广泛关注。
然而,随着海洋环境污染的加剧,养殖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问题也逐渐突显。
重金属对虾种苗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态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为了确保对虾种苗养殖环境的水质安全以及提高对虾的质量,重金属污染的消除技术变得尤为重要。
重金属的来源和危害:重金属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类元素,包括铅、镉、汞等。
它们是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化学物质,也是水体中常见的污染物。
重金属的主要污染来源包括排放废水、农业施用农药和化肥、工业废弃物的不当处理等。
这些重金属进入水体后,会在水体中积累并对生物体产生危害。
对虾种苗养殖中重金属污染的影响:对虾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水产品,其品质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影响。
重金属在对虾体内积累,会导致对虾的生长发育受阻、免疫力下降以及繁殖能力减弱,进而影响养殖产量和效益。
此外,人们食用受重金属污染的对虾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包括中毒和慢性疾病。
重金属污染的消除技术:为了消除对虾种苗养殖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手段来降低重金属的含量,保障对虾的生长和质量。
1. 生物法:生物法是通过利用生物体的吸附、富集和转化能力来清除重金属污染。
常用的方法包括生物修复和生物吸附剂的应用。
生物修复利用植物、微生物和动物等生物体来修复受重金属污染的环境。
例如,可以利用一些对重金属具有耐受性和富集能力的植物,如水葱、芦苇等,进行重金属吸附和植被恢复。
此外,通过培养一些具有重金属吸附能力的微生物,如硫酸盐还原菌、铁还原菌等,可以有效地降低养殖环境中重金属的含量。
2. 物理法:物理法主要通过物理手段来去除重金属污染物。
常用的方法有沉淀法、过滤法和电解法等。
沉淀法是利用沉淀剂与重金属离子反应形成不溶性沉淀物,从而达到去除重金属的效果。
过滤法则是通过不同孔径的滤网或膜来分离和去除重金属。
茅尾海养殖区重金属污染调查与评价
茅尾海养殖区重金属污染调查与评价朱文娟;黄祥娟;张栋;黄妤【摘要】文章对 2012—2014 年 8 月平潮期钦州茅尾海增养殖区水质以及表层沉积物中的铜、铬、镉、汞、砷含量进行了调查和评价.结果表明,茅尾海养殖区水体和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水平能满足规定的海水水产养殖标准值要求,水体中重金属总含量呈递减趋势,而沉积物中则相反,沉积物中重金属总体潜在生态危害程度仍处于低水平,但潜在生态危害的程度略有上升的趋势,潜在生态危害较大的是镉和汞.%From 2012 to 2014,the content ofcopper,chrome,cadmium,mercury,arsenic in the water and overlying deposit of the aquiculture area in Maowei sea had been investigated and assessed every year in August.It turned out that the relevant metal content in the aquiculture area matched with the condition of aquiculture standards.The metal in the water presented downtrend,conversely in the overlying depos-it.The potential ecologic harm of the metal in the deposit was in low -level,but presented rising trend, and the mercury and cadmium had more potential ecologic harm than other metals.【期刊名称】《海洋开发与管理》【年(卷),期】2016(033)002【总页数】3页(P36-38)【关键词】茅尾海;养殖区;重金属;调查;评价【作者】朱文娟;黄祥娟;张栋;黄妤【作者单位】钦州市海洋局钦州 535000;钦州市海洋局钦州 535000;钦州市海洋局钦州 535000;钦州市海洋研究开发中心钦州 53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24;P7茅尾海位于广西钦州湾海域顶部,内宽口窄,为半封闭内海,面积约135 km2,水深一般在5 m以下,是广西钦州市重要的海水养殖基地。
海水中重金属对梭子蟹苗的毒性效应研究
海水中重金属对梭子蟹苗的毒性效应研究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海洋中的重要食用蟹类。
然而,近年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导致海洋环境遭受了严重的污染,其中包括了许多重金属的排放。
重金属作为常见的污染物质,对于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产生了潜在的威胁。
本研究旨在探究海水中重金属对梭子蟹苗的毒性效应,并通过实验方法验证其对梭子蟹苗的影响。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分别进行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计,并且使用了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溶液进行处理。
实验组接触到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溶液,而对照组则接触到纯净的海水。
首先,我们进行了24小时的暴露实验,以测量梭子蟹苗的存活率。
结果显示,随着重金属浓度的增加,梭子蟹苗的存活率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
这表明海水中重金属的存在对梭子蟹苗的生存有负面影响。
接下来,我们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了苗期生长观察。
结果显示,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实验组梭子蟹苗的生长速度明显受到抑制。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梭子蟹苗的体长增长缓慢,活动能力减弱。
这说明重金属对梭子蟹苗的生长和发育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进一步,我们还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梭子蟹苗进行了生理和生化指标的测量。
实验结果显示,受到重金属污染的梭子蟹苗的生理功能受到了明显的干扰。
例如,实验组梭子蟹苗的抗氧化能力下降,细胞膜的稳定性降低。
这表明重金属的毒性作用对梭子蟹苗的生理机能产生了负面影响。
此外,我们还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梭子蟹苗的组织进行了病理学观察。
结果显示,受到重金属污染的梭子蟹苗呈现出明显的组织损伤。
特别是在实验组梭子蟹苗的肝脏和鳃部,我们观察到了细胞变形、组织坏死和炎症反应等变化。
这进一步证实了重金属对梭子蟹苗的毒性效应。
综上所述,海水中重金属对梭子蟹苗具有一定的毒性效应。
通过本研究的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我们得出了重金属污染对梭子蟹苗的生存、生长、生理和病理方面的影响。
这些结果对于环境保护和海洋生态系统的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海水养殖蚶的质量指标与产品检验方法
海水养殖蚶的质量指标与产品检验方法海水养殖蚶是一种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和富含多种营养物质的海产品。
为了确保养殖蚶的质量和安全性,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准确的质量指标与产品检验方法。
本文将介绍海水养殖蚶的质量指标以及相应的产品检验方法。
一、质量指标1. 外观与形状:优质的养殖蚶应该具有壳色鲜明、外形完整、质地坚实、无损伤和虫蛀现象等特点。
2. 鲜度指标:养殖蚶的新鲜程度对其品质至关重要。
常用的鲜度评价指标包括体表污染程度、壳面的蓝绿色,以及触感和气味等。
3. 营养成分:抗衰老、抗氧化、抗肿瘤和降脂等功效是蚶类产品的重要特点。
通过检测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成分含量来评估其营养价值。
4. 毒素和重金属含量:海水养殖蚶可能会受到环境中有毒物质的污染,因此检验其毒素和重金属含量对于产品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二、产品检验方法1. 外观检查:通过目视观察壳色、形状、质地和有无损伤等外观指标,并使用手指轻轻按压壳面测试其质地的坚实程度。
2. 鲜度评估:使用嗅觉判断海蚶是否有明显的异味。
还可以通过触摸蚶体、检查蓝绿色的壳面和表面污染程度等来评估蚶的鲜度。
3. 营养成分分析:利用化学分析方法测定蚶中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的含量。
4. 毒素和重金属检测:采用分析化学方法,如质谱法、色谱法和光谱法等,检测养殖蚶中的常见毒素和重金属含量。
除了上述常用的检验方法,还可以通过微生物检测、DNA鉴定和放射性同位素测定等技术手段,进一步确定海水养殖蚶的质量与安全性。
在实际养殖与生产过程中,应加强对海水养殖蚶生长环境的监控和管理,以减少环境对蚶质量的影响。
合理控制养殖水质的污染与变化,对养殖蚶的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
另外,在市场销售环节,相关部门需要加强产品质量的监督抽检工作,确保养殖蚶的质量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只有通过科学准确的检验方法和监管措施,才能保证消费者购买到安全、优质的海水养殖蚶产品。
综上所述,海水养殖蚶的质量指标与产品检验方法是确保养殖蚶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海水养殖螺种苗的生态毒性评价与水产安全研究
海水养殖螺种苗的生态毒性评价与水产安全研究随着人们对水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海水养殖业成为满足人们需求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海水养殖业中,螺种苗的生态毒性评价和水产安全研究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海水养殖螺种苗的生态毒性评价和水产安全展开讨论,并探讨如何提高海水养殖螺种苗的养殖质量和水产安全。
首先,海水养殖螺种苗的生态毒性评价是确保养殖过程中生态环境的重要环节。
养殖过程中,螺种苗可能受到污染物的影响,例如重金属、农药、有机污染物等。
这些污染物可能会对螺种苗的生长发育和生理机能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对周围海洋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因此,对螺种苗进行生态毒性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
评价的内容包括生物学效应、生理毒性和行为学效应等方面的研究。
通过对不同种类污染物的浓度和时间的控制,我们可以了解螺种苗在养殖环境中所面临的潜在生态风险。
其次,水产安全是海水养殖业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水产食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海水养殖螺种苗作为水产食品的重要来源,其质量和安全问题更是需要关注。
为了确保海水养殖螺种苗的安全性,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水产安全研究。
包括对可能存在的有害生物(如寄生虫)的调查和研究,对食品安全相关指标,如重金属含量、有机污染物残留物等的检测和监控。
同时,还需要对养殖工艺、养殖环境、饲料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保证海水养殖螺种苗的质量和安全性。
在提高海水养殖螺种苗的养殖质量和水产安全的过程中,应该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建立完善的养殖管理制度是确保养殖质量和水产安全的重要手段。
制定科学的养殖计划,合理安排螺种苗密度和养殖环境,严格控制投喂量和营养配比,避免过度投喂和污染物的过度积累。
同时,应加强养殖过程中的监督和检查,对养殖场进行定期的水质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其次,加强科研力量和技术支持对于提高养殖质量和水产安全至关重要。
开展相关研究,探索新的养殖技术和方法,提高螺种苗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
海水养殖苔菜苗的毒性物质检验和控制技术
海水养殖苔菜苗的毒性物质检验和控制技术概述海水养殖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产业,其中海水养殖的苔菜苗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毒性物质的影响,对其生长和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对海水养殖苔菜苗的毒性物质进行检验和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苔菜苗的毒性物质来源、检测技术以及控制技术等方面,探讨海水养殖苔菜苗的毒性物质检验和控制技术。
一、苔菜苗的毒性物质来源1. 水质中的有害物质水质中的有害物质是导致海水养殖苔菜苗毒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海水养殖过程中,海水中的有害物质可能来自于废水排放、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河流的污染以及海洋的污染等。
这些有害物质包括重金属、有机污染物、氨氮和硝酸盐等。
2. 养殖场污染物养殖场污染物如废弃物、残饵和鱼类排泄物等也会导致苔菜苗的毒性。
这些污染物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并且会释放出有机质和氮磷等养分,从而导致藻类大量繁殖。
二、苔菜苗的毒性物质检测技术1. 重金属检测技术重金属是苔菜苗中常见的毒性物质之一。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和荧光原子光谱法等。
这些方法能够对苔菜苗中的重金属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
2. 污染物检测技术为了检测苔菜苗中的有机污染物、氨氮和硝酸盐等污染物,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法和红外光谱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对苔菜苗中的污染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三、苔菜苗的毒性物质控制技术1. 水质调控水质调控是控制苔菜苗毒性的有效方式之一。
通过调整水质中的营养盐含量,保持水体中的氧气含量和溶解氧含量稳定,可以避免过度富营养和缺氧的现象。
此外,对养殖场进行合理的清洗和消毒,减少废弃物和残饵等的积累也是很重要的。
2. 生物防治利用生物方法进行防治可以有效地降低苔菜苗毒性物质的含量。
例如,可以利用某些特定的藻类、浮游生物和微生物等来控制寄生藻类的繁殖和生长。
此外,引入一些具有抗毒性特点的物种进行海水养殖,也能够降低苔菜苗的毒性。
3. 植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是通过植物吸收、转化和稳定有毒物质的方法,实现对海水养殖苔菜苗中毒性物质的控制。
精编【财务管理知识】海洋动物重金属含量状态论文乳山近海六种重要经济动物重金属含量
【财务管理知识】海洋动物重金属含量状态论文乳山近海六种重要经济动物重金属含量xxxx年xx月xx日xxxxxxxx集团企业有限公司Please enter your company's name and contentv海洋动物重金属含量现状论文:乳山近海六种重要经济动物重金属含量现状与评价摘要:根据2007年秋季对乳山近海海域常见且生物量较大的六种水生动物进行生物残毒分析的结果,并结合国内外有关生物残毒理论,对乳山附近海域重要渔业资源重金属含量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
结果表明,生物体内残毒量、残留量指数I和富集系数K均因不同海洋动物种类和不同重金属离子产生明显的差异。
乳山近海主要生物体内残毒含量都低于最高允许残留量标准,说明该海域主要经济动物均未受到重金属离子的污染。
分析结果也表明,生物体内重金属含量总体上与海水中重金属含量无显著的相关性,这可能与生物对重金属不同的富集途径有关。
关键词:黄海;山东半岛;乳山;海洋动物;重金属;评价Situation and assessment on heavymetal contents in five important marineanimal species in sea area near Rushan, Shandong PeninsulaAbstract:Themarine area offRushan in the middle southern coast of Shandong Peninsula in the South Yellow Sea is an importanfishery area.Recently, alongwith the speedy economic developmentofShandongProvince, this area hasbeen facing tomore andmorimpactions from the humanactivities, including the pollutions ofheavymetals. In order to assess the concentration ofheavymetals inmarine animalbody, six commonmarine animal species [Octopus variabilis(Mollusca),Oratosquilla oratoria(Crustacea),Portunustrituberculatus(Crustacea ),Saurida elongate(Osteichthyes),Pseudosciaena polyactis(Osteichthyes),Enedrias fangi(Osteichthy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area by trawling fordetection of the contentof seven heavymetals (Zn, Cd, Pb, Cu, Hg, As).Th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centrations ofheavymetals in the body of the five species did notexceed the national standard.The regressiv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relationshipsbetween the contents of the heavymetals in the animalbody and those in seawater from the arewere indistinct.The reason of the indistinct relationshipsmaybe because the six animals are carnivorous or saprophagousmatters, theget the heavymetals from the prey animals instead from seawater directly.Key words:Yellow Sea; Shandong Peninsula; Rushan; marine anima;l heavymeta;l assessment黄海是中国重要的海洋渔业海域之一,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物种多样性为我国的渔业生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大亚湾海洋生物重金属分析与评价
大亚湾海洋生物重金属分析与评价
杨美兰;林燕棠
【期刊名称】《海洋环境科学》
【年(卷),期】1990(9)3
【摘要】本文在1988年1月大亚湾环境调查的基础上,通过13个调查站、25种生物(鱼类8种、甲壳动物2种、棘皮动物3种、软体动物12种)的6种重金属(CU、Pb、Zn、Cd、∑Cr、Ni)含量检测数据,初步分析了大亚湾不同类别生物重金属含量水平、各类生物重金属含量的地理差异,并对海洋生物重金属含量进行了质量评价。
为今后大亚湾海洋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提供了背景资料。
【总页数】7页(P41-47)
【关键词】大亚湾;海洋生物;重金属;分析;评价
【作者】杨美兰;林燕棠
【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550.2
【相关文献】
1.大亚湾经济类海洋生物体的重金属含量分析 [J], 王增焕;林钦;王许诺;杨美兰
2.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海洋生物重金属和有机氯农药的分析与评价 [J], 戴国梁;朱启琴;杨鸿山
3.大亚湾底栖生物体中4种重金属残毒量分析与评价 [J], 何雪琴;张观希;郑庆华;
杜完成;温伟英
4.大亚湾海洋生物体重金属含量与变化趋势分析 [J], 杨美兰;林钦;王增焕;周国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重金属对海水养殖生物毒性效应及安全性评价”项目申报2014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公示
根据山东省科技厅有关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申报要求,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对2014年度报奖项目进行公示。
一、项目名称:重金属对海水养殖生物毒性效应及安全性评价
二、申报奖种及等级: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
本项目为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由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承担完成。
随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重金属对海洋的污染日趋严重,重金属对海水养殖生物的负面影响主要有二个方面,一是导致生物损伤、死亡,二是在生物体内积累,直接或间接威胁人类健康。
本成果以我国海水主要养殖生物-贝、参、鱼、蟹及重金属污染物为研究对象,针对苗种培育及养成过程的水环境安全、水产品质量安全、海洋重金属污染事故评估等需求,采用急性毒性测试、胚胎毒性测试、分子水平毒性测试等方法,建立了重金属对主要养殖生物浓度-效应关系模型,揭示了重金属在不同组织器官内的分布特征,为海水养殖健康生产及水产品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重金属胁迫下生物标志物及DNA损伤研究结果,为建立海水重金属污染的快速、灵敏监测方法提供理论基础;抑制消减杂交技术结合斑点杂交技术应用于重金属胁迫下海洋生物的基因应答变化的研究结果,为重金属及其它污染物对水生生物毒理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形成《海水增养殖区环境综合评价方法》、《贝类养殖安全分类规范》和《海水贝类养殖区污染物筛选技术规范》3个山东省地方标准,《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1个行业标准,发表论文10篇,培养硕士研究生1名。
四、全部完成人及排序:
刘爱英,宋秀凯,马元庆,任利华,刘丽娟,孙国华,姜会超,秦华伟,姜向阳。
五、完成人对项目的贡献:
1、刘爱英: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副研究员
主持项目实施方案的总体设计与全面实施工作。
从个体、组织、细胞及分子生物学水平,系统进行了镉、铬、铜、锌、汞、铅、砷等重金属(类金属)对贝、参、鱼、蟹的急性毒性试验、胚胎毒性试验、慢性蓄积试验、组织细胞损伤、重金属对贝类胁迫的分子效应及生物标志物研究、重金属胁迫对贝类基因表达影响及逆境应答分子机制研究,建立重金属与菲律宾蛤仔、刺参、牙鲆鱼、三疣梭子蟹急性损害的浓度-效应关系,阐明急性中毒特征,确定急性致死浓度;评价重金属对虾夷扇贝、刺参、日本对虾的胚胎毒性,确定胚胎发育的可观测最低效应浓度;了解重金属在各组织器官的分布规律。
2、宋秀凯: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参与项目实施方案制定和项目实施,负责重金属对生物的急性毒性试验及重金胁迫下贝类鳃和外套膜组织内8- 羟基脱氧鸟苷、丙二醛含量研究,负责撰写项目报告中急性毒性试验及重金属胁迫对贝类抗氧化酶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相关内容。
3、马元庆: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负责重金属在生物体蓄积效应研究及海水、生物体中重金属含量检测工作。
检测分析了不同养殖海区及不同季节栉孔扇贝、海湾扇贝中镉、铬、铜、铅等重金属含量;研究了重金属在水产生物体各器官的分布规律及蓄积特征。
4、任利华: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负责重金属对贝类的DNA损伤作用研究。
分析重金属对海洋贝类的分子毒理效应,进而探讨检测并量化DNA 损伤作为评估重金属的暴露以及其对水环境毒理影响的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
5、刘丽娟: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副研究员
负责重金属对海水养殖生物的组织毒性研究。
分别用Hg、Zn、Cr、Cu、Cd、As等重金属试液处理三疣梭子蟹、刺参及牙鲆,然后取其鳃、肝胰腺、生殖腺等组织固定、切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细胞形态的损伤变化。
6、孙国华: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副研究员
负责贝类重金属应答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研究。
利用SSH(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技术结合斑点杂交技术,构建重金属胁迫下菲律宾蛤仔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文库,分析重金属应答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 为探讨重金属Cd在菲律宾蛤仔体内的毒理作用的分子机制提供新的线索,并以期为评价重金属Cd的毒性作用提供快捷敏感的分子标志物。
7、姜会超: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负责重金属对海水养殖生物的胚胎毒性研究,参与急性毒性试验及慢性蓄积实验。
分别进行了7种重金属对虾夷扇贝、刺参、日本对虾胚胎发育和幼体存活的影响实验,以孵化率、发育时间延滞率、初孵幼体死亡率为实验终点,分析重金属对海水养殖生物胚胎毒性影响,建立重金属对生物胚胎的浓度-效应关系,获得了重金属对胚胎发育的最低可观测效应浓度。
8、秦华伟: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参与养殖生物体及养殖海水中重金属含量的实验室检测工作。
9、姜向阳: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参与重金属急性及慢性毒性试验工作。
六、完成单位排序及贡献:
1、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
作为项目承担单位,全面负责项目的研究、实施及推广应用工作。
为项目组提供了完善的基础设施、实验设备及人员等方面的支持,使项目得以规范化、科学化的进行。
最终形成《海水增养殖区环境综合评价方法》、《贝类养殖区安全分类规范》、《海水贝类养殖区污染物筛选技术规范》3项地方标准及《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1项行业标准,并已在全省广泛推广;组织申报了《海水增养殖区重金属风险评价方法》及《水生动物胚胎重金属毒性测试方
法》2项地方标准,为海水增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及水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七、应用推广及效益情况:
项目成果已被应用于海水增养殖区环境评价标准及水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在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水产品质量安全、海水养殖生产等领域进行了应用,社会效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