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发表获奖感言全文
屠呦呦瑞典领诺贝尔奖演讲全文
屠呦呦瑞典领诺贝尔奖演讲全文----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
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屠呦呦瑞典领诺贝尔奖演讲全文如下:尊敬的主席先生,尊敬的获奖者,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极为荣幸能在卡罗林斯卡学院讲演,我报告的题目是: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在报告之前,我首先要感谢诺贝尔奖评委会,诺贝尔奖基金会授予我2015年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不仅是授予我个人的荣誉,也是对全体中国科学家团队的嘉奖和鼓励。
在短短的几天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瑞典人民的热情,在此我一并表示感谢。
谢谢William C. Campbell(威廉姆.坎贝尔)和Satoshi ōmura(大村智)二位刚刚所做的精彩报告。
我现在要说的是四十年前,在艰苦的环境下,中国科学家努力奋斗从中医药中寻找抗疟新药的故事。
关于青蒿素的发现过程,大家可能已经在很多报道中看到过。
在此,我只做一个概要的介绍。
这是中医研究院抗疟药研究团队当年的简要工作总结,其中蓝底标示的是本院团队完成的工作,白底标示的是全国其他协作团队完成的工作。
蓝底向白底过渡标示既有本院也有协作单位参加的工作。
中药研究所团队于1969年开始抗疟中药研究。
经过大量的反复筛选工作后,1971年起工作重点集中于中药青蒿。
又经过很多次失败后,1971年9月,重新设计了提取方法,改用低温提取,用乙醚回流或冷浸,而后用碱溶液除掉酸性部位的方法制备样品。
1971年10月4日,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即标号191#的样品,以1.0克/公斤体重的剂量,连续3天,口服给药,鼠疟药效评价显示抑制率达到100%。
同年12月到次年1月的猴疟实验,也得到了抑制率100% 的结果。
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抗疟药效的突破,是发现青蒿素的关键。
1972年8至10月,我们开展了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的临床研究,30例恶性疟和间日疟病人全部显效。
同年11月,从该部位中成功分离得到抗疟有效单体化合物的结晶,后命名为“青蒿素”。
2019-屠呦呦发表获奖感言-易修改word版 (4页)
2019-屠呦呦发表获奖感言-易修改word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屠呦呦发表获奖感言
【屠呦呦发表获奖感言全文】
尊敬的主席先生,亲爱的使用过青蒿素的人们:
今天我极为荣幸能在卡罗林斯卡学院讲演,我报告的题目是:感谢青蒿,感谢四个人。
我不是中国本土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我只是中国科学家群体中第一个获奖的女性科学家。
我相信未来中国将有许多的项呦呦、齐呦呦、柴呦呦、尚呦呦、魏呦呦能够获得这一殊荣。
在此,我首先要感谢诺贝尔奖评委会、诺贝尔奖基金会授予我201X年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不仅是授予我个人的荣誉,也是生长在中国大地上成片成片的青蒿的荣誉,更是中国中医的荣誉。
可以这么说:我是一个为青蒿素或者说是为诺贝尔奖而生的人。
1930年12月30日黎明时分,我出生于中国浙江宁波市开明街508号的一间小屋,听到我人生第一次“呦呦”的哭声后,父亲屠濂规激动地吟诵着《诗经》的著名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并给我取名呦呦。
不知是天意,还是某种期许,父亲在吟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又对章了一句“蒿草青青,报之春晖”。
也就是从出生那天开始,我的命运便与青蒿结下了不解之缘。
【精品文档】屠呦呦发表获奖感言全文-范文word版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所得,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修改文字! ==屠呦呦发表获奖感言全文屠呦呦,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屠呦呦发表获奖感言全文是为大家提供的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发言:屠呦呦发表获奖感言全文尊敬的主席先生,亲爱的使用过青蒿素的人们:今天我极为荣幸能在卡罗林斯卡学院讲演,我报告的题目是:感谢青蒿,感谢四个人。
我不是中国本土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我只是中国科学家群体中第一个获奖的女性科学家。
我相信未来中国将有许多的项呦呦、齐呦呦、柴呦呦、尚呦呦、魏呦呦能够获得这一殊荣。
在此,我首先要感谢诺贝尔奖评委会、诺贝尔奖基金会授予我201X年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不仅是授予我个人的荣誉,也是生长在中国大地上成片成片的青蒿的荣誉,更是中国中医的荣誉。
可以这么说:我是一个为青蒿素或者说是为诺贝尔奖而生的人。
1930年12月30日黎明时分,我出生于中国浙江宁波市开明街508号的一间小屋,听到我人生第一次“呦呦”的哭声后,父亲屠濂规激动地吟诵着《诗经》的著名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并给我取名呦呦。
不知是天意,还是某种期许,父亲在吟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又对章了一句“蒿草青青,报之春晖”。
也就是从出生那天开始,我的命运便与青蒿结下了不解之缘。
只是当时,我还不认识什么是青蒿,也不知道什么是青蒿素,也不知什么是中医,更不知道什么是诺贝尔奖。
感谢完父亲,我想感谢中国的一位伟人——毛泽东。
这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诗人十分重视民族文化遗产,他把中医摆在中国对世界的“三大贡献”之首,并且强调“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1954年,毛泽东指示:“即时成立中医研究院。
”它就是我的工作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的前身,也是成就我一番事业的平台。
屠呦呦瑞典领诺贝尔奖演讲全文
屠呦呦瑞典领诺贝尔奖演讲全文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以下是店铺整理了屠呦呦瑞典领诺贝尔奖演讲全文,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屠呦呦瑞典领诺贝尔奖演讲全文如下:尊敬的主席先生,尊敬的获奖者,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极为荣幸能在卡罗林斯卡学院讲演,我报告的题目是: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在报告之前,我首先要感谢诺贝尔奖评委会,诺贝尔奖基金会授予我2015年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不仅是授予我个人的荣誉,也是对全体中国科学家团队的嘉奖和鼓励。
在短短的几天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瑞典人民的热情,在此我一并表示感谢。
谢谢William C. Campbell(威廉姆.坎贝尔)和Satoshi ōmura(大村智)二位刚刚所做的精彩报告。
我现在要说的是四十年前,在艰苦的环境下,中国科学家努力奋斗从中医药中寻找抗疟新药的故事。
关于青蒿素的发现过程,大家可能已经在很多报道中看到过。
在此,我只做一个概要的介绍。
这是中医研究院抗疟药研究团队当年的简要工作总结,其中蓝底标示的是本院团队完成的工作,白底标示的是全国其他协作团队完成的工作。
蓝底向白底过渡标示既有本院也有协作单位参加的工作。
中药研究所团队于1969年开始抗疟中药研究。
经过大量的反复筛选工作后,1971年起工作重点集中于中药青蒿。
又经过很多次失败后,1971年9月,重新设计了提取方法,改用低温提取,用乙醚回流或冷浸,而后用碱溶液除掉酸性部位的方法制备样品。
1971年10月4日,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即标号191#的样品,以1.0克/公斤体重的剂量,连续3天,口服给药,鼠疟药效评价显示抑制率达到100%。
同年12月到次年1月的猴疟实验,也得到了抑制率100% 的结果。
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抗疟药效的突破,是发现青蒿素的关键。
1972年8至10月,我们开展了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的临床研究,30例恶性疟和间日疟病人全部显效。
屠呦呦获奖感言内容
屠呦呦获奖感言内容屠呦呦获奖致辞尊敬的主席先生,亲爱的使用过青蒿素的人们:今天我极为荣幸能在卡罗林斯卡学院讲演,我报告的题目是:感谢青蒿,感谢四个人。
我不是中国本土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我只是中国科学家群体中第一个获奖的女性科学家。
我相信未来中国将有许多的项呦呦、齐呦呦、柴呦呦、尚呦呦、魏呦呦能够获得这一殊荣。
在此,我首先要感谢诺贝尔奖评委会、诺贝尔奖基金会授予我XX年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不仅是授予我个人的荣誉,也是生长在中国大地上成片成片的青蒿的荣誉,更是中国中医的荣誉。
可以这么说:我是一个为青蒿素或者说是为诺贝尔奖而生的人。
1930年12月30日黎明时分,我出生于中国浙江宁波市开明街508号的一间小屋,听到我人生第一次“呦呦”的哭声后,父亲屠濂规激动地吟诵着《诗经》的著名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并给我取名呦呦。
不知是天意,还是某种期许,父亲在吟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又对章了一句“蒿草青青,报之春晖”。
也就是从出生那天开始,我的命运便与青蒿结下了不解之缘。
只是当时,我还不认识什么是青蒿,也不知道什么是青蒿素,也不知什么是中医,更不知道什么是诺贝尔奖。
感谢完父亲,我想感谢中国的一位伟人毛泽东。
这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诗人十分重视民族文化遗产,他把中医摆在中国对世界的“三大贡献”之首,并且强调“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1954年,毛泽东指示:“即时成立中医研究院。
”它就是我的工作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的前身,也是成就我一番事业的平台。
我时常在想:假如没有成立中医研究院;假如把我分配到一个乡村医院,我顶多是一个平庸的中医,更别谈什么青蒿素,什么诺贝尔奖了。
我还要感谢一个中国科学家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葛洪先生,他是世界预防医学的介导者。
葛洪精晓医学和药物学,一生著作宏富,自谓有《内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碑颂诗赋》百卷,《军书檄移章表笺记》三十卷,《神仙传》十卷,《隐逸传》十卷;又抄五经七史百家之言、兵事方技短杂奇要三百一十卷。
屠呦呦获奖感言全文 (3)
屠呦呦获奖感言全文屠呦呦屠呦呦尊敬的评委、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首先,我要向中国医药科学家屠呦呦深深地鞠躬,为她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表示热烈祝贺!同时,也要感谢所有一直以来支持和关注我的人。
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分享屠呦呦获奖的喜悦。
获得诺贝尔奖是每位科学家的梦想,而今天,这个梦想成为了现实。
我想在这个重要的时刻,表达一下我内心的喜悦、骄傲和感激之情。
首先,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和团队的支持。
没有他们的无私帮助和悉心指导,我不可能取得这一伟大的成就。
他们在研究过程中给予了我极大的鼓励和信任,让我有信心继续努力。
在这里,我要向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其次,我要感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培养和教育。
在这里,我接受了全面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方法训练,这为我今后的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我也要感谢国家和政府对科研事业的大力支持,在这个背后,有着强大的国家科技实力的支撑。
我要特别提到,本次荣获诺贝尔奖是对中国传统医学的承认和肯定。
草药的运用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而这次奖项的获得,也是对中草药研究的一种肯定和鼓励。
我希望这个成果能够促进中草药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和应用,造福更多的人类。
诺贝尔奖是极高的荣誉,但同时也是巨大的责任。
在以后的科研工作中,我将倍加珍惜这次机会,更加努力钻研,始终保持科学家的谦虚和进取精神。
我希望能够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为世界的科学事业做出更重要的贡献。
最后,再次感谢所有支持和关心我的人。
没有你们的鼓励和支持,我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就。
我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永远铭记在心,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谢谢大家!```再次向屠呦呦女士表达衷心的祝贺,她的成就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耀,更是中国科技事业的骄傲。
屠呦呦的获奖为我们树立了榜样,鼓舞了国内外科学家持续探索的激情。
愿屠呦呦女士继续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屠呦呦获奖感言全文
屠呦呦获奖感言全文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以下是店铺整理了屠呦呦获奖感言全文,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莫言诺贝尔奖获奖感言全文尊敬的瑞典学院各位院士,女士们、先生们:通过电视或者网络,我想在座的各位,对遥远的高密东北乡,已经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你们也许看到了我的九十岁的老父亲,看到了我的哥哥姐姐我的妻子女儿和我的一岁零四个月的外孙女。
但有一个我此刻最想念的人,我的母亲,你们永远无法看到了。
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
我母亲生于1922年,卒于1994年,她的骨灰,埋葬在村庄东边的桃园里。
去年,一条铁路要从那儿穿过,我们不得不将她的坟墓迁移到距离村子更远的地方。
据开坟墓后,我们看到,棺木已经腐朽,母亲的骨殖,已经与泥土混为一体。
我们只好象征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的墓穴里,也就是从那一时刻起,我感到,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
我是我母亲最小的孩子。
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
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
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
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随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搧了她一个耳光。
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
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捡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
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我终生难忘,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地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屠呦呦诺贝尔奖发表获奖感言全文
屠呦呦诺贝尔奖发表获奖感言全文屠呦呦在获奖的时候,都发表了哪些获奖感言呢?现在就跟店铺来看看屠呦呦发表获奖感言全文,一起来看看吧。
屠呦呦发表获奖感言全文尊敬的主席先生,亲爱的使用过青蒿素的人们:今天我极为荣幸能在卡罗林斯卡学院讲演,我报告的题目是:感谢青蒿,感谢四个人。
我不是中国本土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我只是中国科学家群体中第一个获奖的女性科学家。
我相信未来中国将有许多的项呦呦、齐呦呦、柴呦呦、尚呦呦、魏呦呦能够获得这一殊荣。
在此,我首先要感谢诺贝尔奖评委会、诺贝尔奖基金会授予我2015年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不仅是授予我个人的荣誉,也是生长在中国大地上成片成片的青蒿的荣誉,更是中国中医的荣誉。
可以这么说:我是一个为青蒿素或者说是为诺贝尔奖而生的人。
1930年12月30日黎明时分,我出生于中国浙江宁波市开明街508号的一间小屋,听到我人生第一次“呦呦”的哭声后,父亲屠濂规激动地吟诵着《诗经》的著名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并给我取名呦呦。
不知是天意,还是某种期许,父亲在吟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又对章了一句“蒿草青青,报之春晖”。
也就是从出生那天开始,我的命运便与青蒿结下了不解之缘。
只是当时,我还不认识什么是青蒿,也不知道什么是青蒿素,也不知什么是中医,更不知道什么是诺贝尔奖。
感谢完父亲,我想感谢中国的一位伟人——毛泽东。
这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诗人十分重视民族文化遗产,他把中医摆在中国对世界的“三大贡献”之首,并且强调“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1954年,毛泽东指示:“即时成立中医研究院。
”它就是我的工作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的前身,也是成就我一番事业的平台。
我时常在想:假如没有成立中医研究院;假如把我分配到一个乡村医院,我顶多是一个平庸的中医,更别谈什么青蒿素,什么诺贝尔奖了。
我还要感谢一个中国科学家——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葛洪先生,他是世界预防医学的介导者。
【演讲稿范文】屠呦呦瑞典领诺贝尔奖演讲(全文)
屠呦呦瑞典领诺贝尔奖演讲(全文)屠呦呦诺奖报告全文:中医药学是个伟大宝库XX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已经抵达瑞典并将于10日出席诺贝尔颁奖典礼。
当地时间12月7日下午(北京时间7日晚),屠呦呦在卡罗琳医学院诺贝尔大厅用中文做题为《青蒿素的发现中国传统医学对世界的礼物》的演讲,由翻译进行同声传译。
屠呦呦在演讲中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
通过抗疟药青蒿素的研究经历,深感中西医药各有所长,二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当具有更大的开发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下面是xx收集到的演讲全文:尊敬的主席先生,尊敬的获奖者,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极为荣幸能在卡罗林斯卡学院讲演,我报告的题目是: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在报告之前,我首先要感谢诺贝尔奖评委会,诺贝尔奖基金会授予我XX年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不仅是授予我个人的荣誉,也是对全体中国科学家团队的嘉奖和鼓励。
在短短的几天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瑞典人民的热情,在此我一并表示感谢。
谢谢william c. campbell(威廉姆.坎贝尔)和satoshi ōmura(大村智)二位刚刚所做的精彩报告。
我现在要说的是四十年前,在艰苦的环境下,中国科学家努力奋斗从中医药中寻找抗疟新药的故事。
关于青蒿素的发现过程,大家可能已经在很多报道中看到过。
在此,我只做一个概要的介绍。
这是中医研究院抗疟药研究团队当年的简要工作总结,其中蓝底标示的是本院团队完成的工作,白底标示的是全国其他协作团队完成的工作。
蓝底向白底过渡标示既有本院也有协作单位参加的工作。
中药研究所团队于1920xx年开始抗疟中药研究。
经过大量的反复筛选工作后,1920xx年起工作重点集中于中药青蒿。
又经过很多次失败后,1920xx年9月,重新设计了提取方法,改用低温提取,用乙醚回流或冷浸,而后用碱溶液除掉酸性部位的方法制备样品。
1920xx年10月4日,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即标号191#的样品,以1.0克/公斤体重的剂量,连续3天,口服给药,鼠疟药效评价显示抑制率达到100%。
屠呦呦发表获奖感言全文
中新网10月5日电据诺贝尔奖官网的最新消息,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5日中午11时30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当地的卡罗琳斯卡医学院揭晓,爱尔兰医学研究者威廉·坎贝尔、日本学者Satoshi Omura以及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荣获了该奖项。
报道称,此次奖项是由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委员会主管乌尔班·兰达勒颁发的。
以上三人因发现治疗蛔虫寄生虫新疗法获2015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生,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
1980年聘为硕士生导师,2001年聘为博士生导师。
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2011年9月,曾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
寄生虫病千百年来始终困扰着人类,并一直是全球重大医疗健康问题之一。
寄生虫疾病对世界贫困人口的影响尤其严重。
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药学奖获奖者在最具破坏性的寄生虫疾病防治方面做出了革命性的贡献。
坎贝尔和大村智发现了阿维菌素,这种药品从根本上降低了河盲症和淋巴丝虫病的发病率,对其他寄生虫疾病也有出色的控制效果。
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这两项发现为全人类找到了对抗疾病的新武器。
疟疾的传统疗法是氯喹或奎宁,但其疗效正在减低。
上世纪60年代,消除疟疾的努力遭遇挫折,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再次升高。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从传统中草药里找到了战胜疟疾的新疗法。
她通过大量实验锁定了青蒿这种植物,但效果并不理想。
屠呦呦因此再次翻阅大量医书,最终成功提取出了青蒿中的有效物质,之后命名为青蒿素。
屠呦呦是第一个发现青蒿素对疟疾寄生虫有出色疗效的科学家。
青蒿素能在疟原虫生长初期迅速将其杀死,在未来的疟疾防治领域,它的作用不可限量。
屠呦呦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全文
屠呦呦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全文前言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嘉宾,亲爱的屠呦呦女士及家属,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屠呦呦女士荣获诺贝尔奖的光荣时刻。
屠呦呦女士凭借她在抗击疟疾方面的卓越贡献,成为了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科学家。
屠呦呦女士的杰出成就不仅为中国,更为世界科学界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致辞尊敬的各位嘉宾,亲爱的屠呦呦女士:在这庄严而神圣的时刻,我代表全体与会者向您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热烈的祝贺!您的杰出成就为整个人类健康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您发现的青蒿素及其药效的研究,给全球范围内数以亿计的疟疾患者带来了。
因此,您的获奖实至名归。
屠呦呦女士的卓越贡献屠呦呦女士是中国科学家中的佼佼者,她投入了几十年的时间和精力,致力于疟疾研究的探索。
她带领团队深入研究,发现中国传统药材青蒿在抗击疟疾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经过无数次实验和验证,屠呦呦女士及其团队成功地从青蒿中提取出治疗疟疾的有效成分——青蒿素。
青蒿素的问世,彻底改变了疟疾的治疗模式。
它高效快速地击败了疟疾病原体,使得疟疾的治疗更加简单和高效。
屠呦呦女士的发现,在医学领域引起了轰动,并为全球范围内的抗击疟疾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屠呦呦女士的荣誉与使命屠呦呦女士以其卓越的学术成就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认可。
她先后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利奥波第二世世界科学奖等诸多荣誉。
如今,她的名字永远铭刻在了诺贝尔奖的历史中。
然而,屠呦呦女士并未停止对科学事业的探索。
她时刻,不断推动疟疾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屠呦呦女士积极支持和鼓励年轻科学家,致力于培养新一代的科研人才。
她一直坚信,只有持续不懈地投入科学研究,才能更好地造福人类。
屠呦呦女士的感言亲爱的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在此刻,我想对所有支持和帮助过我的人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没有你们的支持,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就。
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团队成员,你们是我坚实的后盾,是我成就的源泉。
同时,我还要感谢我的家人,是你们一直支持着我,鼓励我不断超越自我。
屠呦呦发表获奖感言全文
屠呦呦发表获奖感言全文篇一:屠呦呦发表获奖感言全文中新网10月5日电据诺贝尔奖官网的最新消息,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5日中午11时30分,廉·坎贝尔、日本学者Satoshi Omura以及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荣获了该奖项。
报道称,此次奖项是由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委员会主管乌尔班·兰达勒颁发的。
以上三人因发现治疗蛔虫寄生虫新疗法获2015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生,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
1980年聘为硕士生导师,2001年聘为博士生导师。
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2011年9月,曾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
寄生虫病千百年来始终困扰着人类,并一直是全球重大医疗健康问题之一。
寄生虫疾病对世界贫困人口的影响尤其严重。
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药学奖获奖者在最具破坏性的寄生虫疾病防治方面做出了革命性的贡献。
坎贝尔和大村智发现了阿维菌素,这种药品从根本上降低了河盲症和淋巴丝虫病的发病率,对其他寄生虫疾病也有出色的控制效果。
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这两项发现为全人类找到了对抗疾病的新武器。
疟疾的传统疗法是氯喹或奎宁,但其疗效正在减低。
上世纪60年代,消除疟疾的努力遭遇挫折,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再次升高。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从传统中草药里找到了战胜疟疾的新疗法。
她通过大量实验锁定了青蒿这种植物,但效果并不理想。
屠呦呦因此再次翻阅大量医书,最终成功提取出了青蒿中的有效物质,之后命名为青蒿素。
屠呦呦是第一个发现青蒿素对疟疾寄生虫有出色疗效的科学家。
青蒿素能在疟原虫生长初期迅速将其杀死,在未来的疟疾防治领域,它的作用不可限量。
据2010年报道显示,全球每年有3.5~5亿人感染疟疾,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疟疾,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染病死亡率很高,全球每30秒钟就有一名儿童死于疟疾。
屠呦呦诺贝尔奖颁奖词全文
屠呦呦诺贝尔奖颁奖词全文尊敬的屠呦呦女士:恭喜您荣获诺贝尔奖!作为全球医学界的重要奖项,诺贝尔奖承载着对杰出科学家们的褒奖和嘉奖之意。
您凭借卓越的贡献和创新,为人类健康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您的成就不仅改善了千百万人的生活,也在科学领域树立了令人敬佩的榜样。
屠呦呦女士的科学贡献您作为一位优秀的药学家和药理学家,在抗疟疾领域开展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您的发现和研究工作对防治疟疾做出了革命性的贡献,挽救了无数性命并推动了全球疟疾防治工作的发展。
您发现的中草药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抗疟疾治疗方式。
这不仅有效治愈了疟疾患者,减少了疟疾的死亡率,同时减轻了人们对传统抗疟药物的依赖和副作用。
您的创新让抗疟疾工作迈出了重要一步,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首选疟疾治疗药物。
除了在抗疟疾领域,您还在其他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您的科研团队发掘出了许多中药和中草药的药理活性成分,为中医药的现代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您的工作不仅深化了对中医药的认知,也推动了中医药在国际上的传播和应用。
屠呦呦女士的人道主义精神屠呦呦女士,您的科学成就是医学界的里程碑,但让人们对您更加敬佩的是您的人道主义精神。
您将全身心投入到寻找治疗疟疾的方法上,并长期致力于帮助那些身患疟疾的患者。
您以自己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推动了疟疾防治工作,为全球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疟疾流行的国家和地区,您的工作不仅挽救了人们生命,也带来了希望和改变。
您的治疗方法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他们重返正常生活提供了契机。
您的人道主义行为感染了其他医疗从业者和研究者,推动了全球医学界对疟疾的关注和行动。
屠呦呦女士的科学精神践行屠呦呦女士,您的科学精神为世人树立了令人敬佩的榜样。
您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坚持和创新精神,不仅带动了疟疾研究的发展,也对全球卫生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您始终坚信科学的力量和价值,秉持着严谨的态度和丰富的科学知识,不断突破科学难题。
您的努力和奉献,不仅让我们了解到疟疾的病理学机制,也为其他疾病的研究开创了新的思路。
屠呦呦获奖感言原文
屠呦呦获奖感言原文屠呦呦获奖感言原文刚刚摘取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接受央视专访发表感言:“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对防治疟疾等传染性疾病、维护世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药的成功范例,由此获奖是中国科学事业、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
”关于屠呦呦的相关介绍: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宁波,药学家,毕业于北京医学院。
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
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1972年成功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
2011年9月,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拉斯克奖。
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早年经历1930年12月30日,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
她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小时候就对中药有了深刻印象,这促使她后来去探索其中的奥秘。
1948年,进入宁波效实中学学习;1950年,进入宁波中学就读高三;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现为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系,所选专业正是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
她觉得生药专业最可能接近探索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药领域,符合自己的志趣和理想。
在大学4年期间,屠呦呦努力学习,取得了优良的成绩。
在专业课程中,她尤其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有着极大的兴趣。
工作经历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后改名为北京医科大学,现为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系,分配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工作;1959-1962年,参加卫生部全国第三期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1979年,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副研究员;1980年,聘为硕士生导师;1985年,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
2019-屠呦呦获奖感言发表-范文模板 (5页)
2019-屠呦呦获奖感言发表-范文模板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屠呦呦获奖感言发表
屠呦呦获奖感言发表
屠呦呦获奖致辞
尊敬的主席先生,亲爱的使用过青蒿素的人们:
今天我极为荣幸能在卡罗林斯卡学院讲演,我报告的题目是:感谢青蒿,感谢四个人。
我不是中国本土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我只是中国科学家群体中第一个获奖的女性科学家。
我相信未来中国将有许多的项呦呦、齐呦呦、柴呦呦、尚呦呦、魏呦呦能够获得这一殊荣。
在此,我首先要感谢诺贝尔奖评委会、诺贝尔奖基金会授予我201X年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不仅是授予我个人的荣誉,也是生长在中国大地上成片成片的青蒿的荣誉,更是中国中医的荣誉。
可以这么说:我是一个为青蒿素或者说是为诺贝尔奖而生的人。
1930年12月30日黎明时分,我出生于中国浙江宁波市开明街508号的一间小屋,听到我人生第一次“呦呦”的哭声后,父亲屠濂规激动地吟诵着《诗经》的著名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并给我取名呦呦。
屠呦呦诺贝尔奖获奖感言全文
屠呦呦诺贝尔奖获奖感言全文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来宾: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分享我获得诺贝尔奖的喜悦和感慨。
首先,我要感谢詹姆斯·杰罗姆·巴克利博士和西德尼·伯尔文博士,他们对我研究工作的支持和指导是我获得这份荣誉的基石。
获得诺贝尔奖对我来说是一种承认和肯定,更是对中药领域的一种认可。
作为中医药学科的一名研究者和实践者,我深知中药的独特性和草药的价值。
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中药的研究和创新,希望能够将中药的疗效更好地发挥出来,造福人类健康。
在我获得诺贝尔奖之前,中药一直饱受争议。
有人认为中药只是一种传统的疗法,没有科学依据;也有人认为中药在现代医学领域无法起到作用。
但我坚信,中药背后蕴藏着无尽的宝藏,只要我们用科学的眼光来看待和研究,就能够发现中药的独特价值。
我获得诺贝尔奖,是对中药科研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
通过对青蒿素的研究,我们发现了这种植物中所含的抗疟成分,并成功提取和制备出青蒿素。
青蒿素的问世,不仅给了疟疾患者新的希望,也让中药在抗疟领域崭露头角。
这一突破的背后,是无数科研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和智慧结晶。
我要感谢我的团队成员,没有他们的支持和合作,我无法完成这项研究。
他们以扎实的科研能力和高度的责任心,为我提供了无尽的帮助和支持。
同时,我也要感谢我的家人,他们对我的理解和支持让我在科研道路上更加坚定和专注。
获得诺贝尔奖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
我希望能够借此机会,为中药走向世界、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将继续探索中药背后的奥秘,努力将中药疗效的科学性和可信度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同时,我也希望能够推动中医药学科的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中医药人才,让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再次感谢各位评委和各位来宾的支持和肯定。
获得诺贝尔奖对我来说是一种鼓励和鞭策,更加激励我坚持走下去,为中医药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屠呦呦诺贝尔奖得主演讲全文
屠呦呦诺贝尔奖得主演讲全文感谢大家的热烈欢迎和邀请。
我感到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科研心得和对科学的热爱。
首先,我要感谢诺贝尔委员会对我的认可和这个伟大荣誉的给予。
获得诺贝尔奖是我科研生涯中最大的成就,也是对我及我的团队多年努力的肯定。
我希望能够借此机会,向所有支持、帮助和鼓励过我们的人表达我的衷心感谢。
我所从事的研究领域是中药化学,而我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是我在抗疟药物研发方面的杰出贡献。
疟疾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给全球范围内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多年来,我和我的团队一直致力于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以帮助那些受到疟疾困扰的人们。
我的研究成果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青蒿素的发现和应用。
青蒿素是一种从中草药青蒿提取出来的药物,通过抑制疟原虫的生长来治疗疟疾。
在我之前,世界上并没有人发现青蒿素的药理作用。
我通过多年的辛勤工作和团队合作,在不断的实验和检测中,最终发现了青蒿素的抗疟疗效。
这一发现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轰动,被誉为疟疾治疗史上的重大突破。
然而,发现一个有效的药物只是科研的起点,将其应用到实际中才是真正的挑战。
在我获得诺贝尔奖之后,我和我的团队一直致力于推广和应用青蒿素。
我们希望将青蒿素的疗效带给更多的人们,特别是那些生活在疟疾高发地区的人们。
我们与世界卫生组织、各地政府和合作伙伴紧密合作,推动疟疾防控工作,为全球健康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获得诺贝尔奖并不意味着我的科研之旅已经完结,相反,它给我更大的责任和使命感。
我将继续致力于中药化学的研究,努力发现更多的有效药物,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多贡献。
在这个过程中,我要感谢我的家人和团队的支持和鼓励。
他们是我科研道路上最坚实的后盾,没有他们的支持,我不可能走到今天。
同时,我也想鼓励更多的年轻人,特别是女性,勇敢地投身科研事业。
在科学领域,性别不应成为制约一个人发展的因素,只要你具备热情、才华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你就能够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最后,我再次感谢诺贝尔委员会的肯定和所有支持我的人们。
屠呦呦获奖感言内容
屠呦呦获奖感言内容屠呦呦获奖致辞尊敬的主席先生,亲爱的使用过青蒿素的人们:今天我极为荣幸能在卡罗林斯卡学院讲演,我报告的题目是:感谢青蒿,感谢四个人。
我不是中国本土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我只是中国科学家群体中第一个获奖的女性科学家。
我相信未来中国将有许多的项呦呦、齐呦呦、柴呦呦、尚呦呦、魏呦呦能够获得这一殊荣。
在此,我首先要感谢诺贝尔奖评委会、诺贝尔奖基金会授予我XX年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不仅是授予我个人的荣誉,也是生长在中国大地上成片成片的青蒿的荣誉,更是中国中医的荣誉。
可以这么说:我是一个为青蒿素或者说是为诺贝尔奖而生的人。
1930年12月30日黎明时分,我出生于中国浙江宁波市开明街508号的一间小屋,听到我人生第一次“呦呦”的哭声后,父亲屠濂规激动地吟诵着《诗经》的著名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并给我取名呦呦。
不知是天意,还是某种期许,父亲在吟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又对章了一句“蒿草青青,报之春晖”。
也就是从出生那天开始,我的命运便与青蒿结下了不解之缘。
只是当时,我还不认识什么是青蒿,也不知道什么是青蒿素,也不知什么是中医,更不知道什么是诺贝尔奖。
感谢完父亲,我想感谢中国的一位伟人毛泽东。
这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诗人十分重视民族文化遗产,他把中医摆在中国对世界的“三大贡献”之首,并且强调“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1954年,毛泽东指示:“即时成立中医研究院。
”它就是我的工作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的前身,也是成就我一番事业的平台。
我时常在想:假如没有成立中医研究院;假如把我分配到一个乡村医院,我顶多是一个平庸的中医,更别谈什么青蒿素,什么诺贝尔奖了。
我还要感谢一个中国科学家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葛洪先生,他是世界预防医学的介导者。
葛洪精晓医学和药物学,一生著作宏富,自谓有《内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碑颂诗赋》百卷,《军书檄移章表笺记》三十卷,《神仙传》十卷,《隐逸传》十卷;又抄五经七史百家之言、兵事方技短杂奇要三百一十卷。
诺贝尔颁奖典礼上屠呦呦中文演讲稿-屠呦呦诺贝尔颁奖典礼中文演讲稿
诺贝尔颁奖典礼上屠呦呦中文演讲稿-屠呦呦诺贝尔颁奖典礼中文演讲稿青蒿素成为今年诺贝尔的青睐者,而她的发现者屠呦呦也成诺贝尔医学奖获奖者之一,今日屠呦呦应邀发表演讲,下面是为你提供的诺贝尔颁奖典礼上屠呦呦中文演讲稿,欢迎阅读。
想了解更多演讲稿,请继续关注本栏目。
应诺贝尔奖委员会邀请,北京时间12月7日晚8点,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与另外两位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演讲。
9点一刻左右,屠呦呦作为第三个演讲嘉宾出场,用中文发表题为《青蒿素的发现:传统中医给世界的礼物》的演说。
这是诺贝尔基金会举办的年度科学庆典——诺贝尔周活动之一。
屠呦呦于当地时间12月4日抵达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6日参加诺贝尔奖新闻发布会。
10日她还将参加诺贝尔奖颁奖典礼。
演讲中屠呦呦还讲述了40年前中国科学家发现青蒿素的艰苦过程。
由于几十年前中国的科研条件十分有限,青蒿素的发现十分不易。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已经有数千例的疟疾患者得到了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有效治疗。
屠呦呦演讲现场屠呦呦引用毛泽东屠呦呦同时对国家的信任表示感谢,并强调了中国传统中医药的价值。
屠呦呦引用毛泽东的话——“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屠呦呦说,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
通过抗疟药青蒿素的研究经历,深感中西医药各有所长,二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当具有更大的开发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最后,屠呦呦引用“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作为演讲的结束语,并祝在场的科研工作者们再各自研究领域都能再上一层楼。
演讲全文如下:尊敬的主席先生,尊敬的获奖者,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极为荣幸能在卡罗林斯卡学院讲演,我报告的题目是: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在报告之前,我首先要感谢诺贝尔奖评委会,诺贝尔奖基金会授予我2015年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不仅是授予我个人的荣誉,也是对全体中国科学家团队的嘉奖和鼓励。
在短短的几天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瑞典人民的热情,在此我一并表示感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屠呦呦发表获奖感言全文篇一:屠呦呦发表获奖感言全文中新网10月5日电据诺贝尔奖官网的最新消息,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5日中午11时30分,廉·坎贝尔、日本学者Satoshi Omura以及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荣获了该奖项。
报道称,此次奖项是由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委员会主管乌尔班·兰达勒颁发的。
以上三人因发现治疗蛔虫寄生虫新疗法获2015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生,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
1980年聘为硕士生导师,2001年聘为博士生导师。
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2011年9月,曾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
寄生虫病千百年来始终困扰着人类,并一直是全球重大医疗健康问题之一。
寄生虫疾病对世界贫困人口的影响尤其严重。
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药学奖获奖者在最具破坏性的寄生虫疾病防治方面做出了革命性的贡献。
坎贝尔和大村智发现了阿维菌素,这种药品从根本上降低了河盲症和淋巴丝虫病的发病率,对其他寄生虫疾病也有出色的控制效果。
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这两项发现为全人类找到了对抗疾病的新武器。
疟疾的传统疗法是氯喹或奎宁,但其疗效正在减低。
上世纪60年代,消除疟疾的努力遭遇挫折,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再次升高。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从传统中草药里找到了战胜疟疾的新疗法。
她通过大量实验锁定了青蒿这种植物,但效果并不理想。
屠呦呦因此再次翻阅大量医书,最终成功提取出了青蒿中的有效物质,之后命名为青蒿素。
屠呦呦是第一个发现青蒿素对疟疾寄生虫有出色疗效的科学家。
青蒿素能在疟原虫生长初期迅速将其杀死,在未来的疟疾防治领域,它的作用不可限量。
据2010年报道显示,全球每年有3.5~5亿人感染疟疾,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疟疾,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染病死亡率很高,全球每30秒钟就有一名儿童死于疟疾。
今年9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布的最新报告称,尽管疟疾致死率自2000年以来已下降60%,但全球仍有32亿人面临罹患疟疾的风险,2015年预计新增病例2.14亿,死亡人数43.8万,死于疟疾的多为年幼的儿童。
作为一种古老的疾病,人类对疟疾的记载已经有4000 多年历史。
公元前2700 年,中国的古典医书《黄帝内经》描述了疟疾的相关症状:发热、寒颤、出汗退热等。
如不及时治疗,可能致死。
解放军302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副主任医师聂为民介绍,疟疾,俗称打摆子、寒热病,是一种很常见的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血液,而感染引起的虫媒传染病。
也就是说,疟疾属于传染病,同城有两种情况会被传染:一种是被虐蚊叮咬后(这种专门的蚊子叫做按蚊,并不是所有蚊虫叮咬都会传染哦),疟原虫就进入体内了;还有一种是输入了带疟原虫的血液。
其中,无免疫力或免疫力低的人群易感性较高。
从世界范围来看,疟疾主要流行于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大部分国家以及东南亚、中南美洲等热带国家或地区,非洲国家最为严重。
这里面就包括中国!1971年10月4日,一双双眼睛紧张地盯着191号青蒿提取物样品抗疟实验的最后成果。
随着检测结果的揭晓,整个实验室都沸腾了:该样品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1967年5月23日,我国紧急启动“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项目,代号为“523”。
项目背后是残酷的现实:由于恶性疟原虫对氯喹为代表的老一代抗疟药产生抗药性,如何发明新药成为世界性的棘手问题。
临危受命,屠呦呦被任命为“523”项目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
要在设施简陋和信息渠道不畅条件下、短时间内对几千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其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
但这些看似难以逾越的阻碍反而激发了她的斗志:通过翻阅历代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甚至连群众来信都没放过,屠呦呦终于在2000多种方药中整理出一张含有640多种草药、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单验方集》。
可在最初的动物实验中,青蒿的效果并不出彩,屠呦呦的寻找也一度陷入僵局。
屠呦呦再一次转向古老中国智慧,重新在经典医籍中细细翻找,突然,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的几句话牢牢抓住她的目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一语惊醒梦中人,屠呦呦马上意识到问题可能出在常用的“水煎”法上,因为高温会破坏青蒿中的有效成分,成功,在190次失败之后。
1971年,屠呦呦课题组在第191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了抗疟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
1972年,该成果得到重视,研究人员从这一提取物中提炼出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
这些成就并未让屠呦呦止步,1992年,针对青蒿素成本高、对疟疾难以根治等缺点,她又发明出双氢青蒿素这一抗疟疗效为前者10倍的“升级版”。
青蒿,南北方都很常见的一种植物,郁郁葱葱地长在山野里,外表朴实无华,却内蕴治病救人的魔力。
正是如青蒿一样的科学追梦人,大爱在左,奉献在右,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尊敬的主席先生,亲爱的使用过青蒿素的人们:今天我极为荣幸能在卡罗林斯卡学院讲演,我报告的题目是:感谢青蒿,感谢四个人。
我不是中国本土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我只是中国科学家群体中第一个获奖的女性科学家。
我相信未来中国将有许多的项呦呦、齐呦呦、柴呦呦、尚呦呦、魏呦呦能够获得这一殊荣。
在此,我首先要感谢诺贝尔奖评委会、诺贝尔奖基金会授予我2015年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不仅是授予我个人的荣誉,也是生长在中国大地上成片成片的青蒿的荣誉,更是中国中医的荣誉。
可以这么说:我是一个为青蒿素或者说是为诺贝尔奖而生的人。
1930年12月30日黎明时分,我出生于中国浙江宁波市开明街508号的一间小屋,听到我人生第一次“呦呦”的哭声后,父亲屠濂规激动地吟诵着《诗经》的著名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并给我取名呦呦。
不知是天意,还是某种期许,父亲在吟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又对章了一句“蒿草青青,报之春晖”。
也就是从出生那天开始,我的命运便与青蒿结下了不解之缘。
只是当时,我还不认识什么是青蒿,也不知道什么是青蒿素,也不知什么是中医,更不知道什么是诺贝尔奖。
感谢完父亲,我想感谢中国的一位伟人——毛泽东。
这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诗人十分重视民族文化遗产,他把中医摆在中国对世界的“三大贡献”之首,并且强调“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1954年,毛泽东指示:“即时成立中医研究院。
”它就是我的工作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的前身,也是成就我一番事业的平台。
我时常在想:假如没有成立中医研究院;假如把我分配到一个乡村医院,我顶多是一个平庸的中医,更别谈什么青蒿素,什么诺贝尔奖了。
我还要感谢一个中国科学家——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葛洪先生,他是世界预防医学的介导者。
葛洪精晓医学和药物学,一生著作宏富,自谓有《内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碑颂诗赋》百卷,《军书檄移章表笺记》三十卷,《神仙传》十卷,《隐逸传》十卷;又抄五经七史百家之言、兵事方技短杂奇要三百一十卷。
另有《金匮药方》百卷,《肘后备急方》四卷。
当年,每每遇到研究困境时,我就一遍又一遍温习中医古籍,正是葛洪《肘后备急方》有关“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截疟记载,给了我灵感和启发,使我联想到提取过程可能需要避免高温,由此改用低沸点溶剂的提取方法,并最终突破了科研瓶颈。
只叹生不逢时,如果东晋时期就有诺贝尔奖的话,我想,葛洪应该是中国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医者。
我还想感谢一个人,准确地讲,应该是一群人,一群数以百万的非洲人。
正是他们对中国中医、对青蒿素的信任,才换来生命的重生,见证了青蒿素的神奇。
在感谢四个人的同时,我还要感谢当年从事523抗疟研究的中医科学院团队全体成员,感谢全国523项目单位的通力协作。
我唯一不感谢的,就是我自己。
因为痴迷青蒿素,我把大量的时间、精力和情感投入到科研当中,没有尽到为人妻、为人母的义务和责任。
最后,我要万分感谢的,是一种生长在中国大地上的草本植物——青蒿。
它星散生长于低海拔、湿润的河岸边砂地、山谷、林缘、路旁等,也见于滨海地区。
在中国近二十个省、区都能见到它的身影。
一岁一枯荣的青蒿,生,就生出希望;死,就死出价值。
其茎,其叶,其花,浓香、淡苦,蕴含丰富的艾蒿碱、苦味素,是大自然送给人类的一种廉价的抗疟疾药。
在我的科研生涯中,一代又一代,一茬又一茬的青蒿“前赴后继”,奉献了自己的身驱,成就了中国的中医事业。
正是因为他们的牺牲,才铺就了我通往诺贝尔的坦途。
青蒿呦呦。
情感呦呦。
生命呦呦。
临来瑞典前,我曾经有一个想法,想带85株青蒿来到卡罗林斯卡学院,让它们和我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但我怕在机场、海关遇上安检、植检的麻烦,便打消了这个念头;我还想邀请85名参与过523项目的科学家来到瑞典,共同发布青蒿素的科研报告,但我怕诺贝尔奖基金会无法承担这笔庞大的开支,最终,我决定还是一个人来,代表中国,代表中国中医和中国科学家,领取诺贝尔奖。
尊敬的主席先生,再过几天,我就要返回中国,临走前,我有一个小小的请求,希望您能告诉世界: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理由。
作为一名中医工作者,我有幸参与了青蒿素的研发工作,但我不是以获得诺贝尔奖为终极目的。
我唯一的追求是:抗疟、治病。
因此,我不想对于自己已经没有多大价值的诺贝尔奖,给我的晚年生活带来巨大的困扰、烦恼和质疑。
我喜欢宁静。
蒿叶一样的宁静。
我追求淡泊。
蒿花一样的淡泊。
我向往正直,蒿茎一样的正直。
所以,我请求您能满足一个医者小小的心愿。
终有一天,我将告别青蒿,告别亲人,如果那一天真的来到,我希望后人把自己的骨灰撒在一片青蒿之间,让我以另外一种方式,守望终生热爱的土地,守望青蒿的浓绿,守望蓬勃发展的中国中医事业。
衷心感谢在青蒿素发现、研究、和应用中做出贡献的所有国内外同事们、同行们和朋友们!深深感谢家人的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衷心感谢各位前来参会! 谢谢大家!篇二:屠呦呦和莫言的获奖感言大异其趣屠呦呦和莫言的获奖感言大异其趣刘崇顺刚刚获得2015年诺贝尔奖的中国科学家屠呦呦昨晚在家里接受了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国科协等相关方面负责人的祝贺,也向外界表达了她的获奖感言。
屠呦呦的获奖感言是:“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对防治疟疾等传染性疾病、维护世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药的成功范例,由此获奖是中国科学事业、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
”据介绍,屠呦呦1930年出生于宁波,多年来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目前担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
2011年时,国际医学大奖——美国拉斯克奖曾将其临床医学研究奖授予屠呦呦,以表彰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治疗疟疾的药物,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