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中朝关系的转变(深层次原因分析)
韩战
朝鲜战争怎么打:中朝高层间的剧烈矛盾(一)过去人们只知道中朝两国唇齿相依,在战争中培养起鲜血凝成的友谊,却不了解中朝高层之间也存在着重大的矛盾和分歧,而这些矛盾和分歧及其解决方式,与冷战在亚洲的格局有着密切关系。
本文拟依据档案文献和当事人的回忆,披露战争期间中朝高层关系的紧张状态.本文摘自:《暨南史学(第五辑)》出版:暨南大学出版社本文作者:沈志华作为20世纪国际关系中对峙和冲突的一种特定形式,“冷战”至少具有两个学术界普遍认可的特征:其一是具备浓厚的意识形态背景,即对立双方都把自身的制度和价值取向作为一面旗帜,强调对方存在的非正义性,尽管意识形态本身未必就是他们各自对外政策的终极目标;其二是表现为明显的全面同盟形式,即对立双方都是以形成某种政治、军事的国际集团方式参与冷战的,而美国和苏联则分别成为这两大阵营的首领。
亚洲的冷战同样具有这两个特征,这在朝鲜战争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关于意识形态在冷战中的作用和地位,是国际历史学界长期讨论的题目之一,至于对冷战(特别是亚洲冷战)中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关系的研究,学者们讨论较多的是大国之间的关系,如中苏关系,而对于大国与小国之间关系的发展变化,则相对较少专门的研究。
本文选择的研究对象是朝鲜战争期间中国与朝鲜的关系,作为亚洲冷战中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大国与小国的关系,这一案例无疑具有典型意义。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过去人们只知道中朝两国唇齿相依,患难与共,在战争中培养起鲜血凝成的友谊,却不了解中朝高层之间也存在着重大的矛盾和分歧,而这些矛盾和分歧及其解决方式,与冷战在亚洲的格局有着密切关系。
本文拟依据档案文献和当事人的回忆,披露战争期间中朝高层关系的紧张状态,及其得以缓解的途径,以便使人们对此期中朝关系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限于篇幅,这里无法分析这种紧张状态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原因,以及对亚洲冷战格局未来发展的影响,但希望本文的论述将为进一步研究和分析提供有益的前提。
一、关于中国出兵朝鲜问题关于中国出兵朝鲜的过程,通过近几年来学者们对中俄双方档案材料的研究,已经形成了比较一致的看法,其中包括中国领导人(至少是毛泽东本人)早在战争之前和初期就有心援助朝鲜。
朝鲜战争与中朝关系的变化
朝鲜战争与中朝关系的变化朝鲜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初至1953年间朝鲜半岛发生的一场重大冲突,也是冷战期间涉及的一场代表性战争。
这场战争对于中朝两国的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引起了中朝关系的演变与调整。
一、战前期:中朝援助及合作亲密在战争爆发前,中朝两国关系的主要特点是亲密的援助与合作。
朝鲜战争爆发之初,朝鲜人民军遭受到联合国军队的强大攻击,战局非常严峻。
面对形势的危急,中共中央决定援助朝鲜,出动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
中朝两国建立了抗美援朝的共同阵线,展开了全面的军事合作。
在战争过程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奋勇作战,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参战不仅帮助朝鲜军队保卫了祖国的领土,还增强了中朝两国的军事合作关系。
这场战争中,中朝两国官兵并肩作战,培养了深厚的战争友谊,在战后持续发展。
二、战后期:中朝关系转变及冷却朝鲜战争结束后,中朝两国的关系开始发生变化。
1953年签署的《朝中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两国关系的稳定和发展,但由于各种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内外因素的影响,中朝关系逐渐冷却。
在国际上,中国和苏联的矛盾日益加深,两国之间的关系产生波动。
苏联曾试图干涉中朝关系,影响两国之间的友好合作。
此外,在国内方面,朝鲜的建设和经济发展进程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制约,进一步加深了中朝关系的复杂性。
三、改革开放:中朝关系再度升温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的国内外政策发生重大转变,也为中朝关系的调整提供了新的契机。
中国开始呼吁和平与稳定发展,倡导经济全球化,并积极地与国际社会展开合作。
中国对外开放的态度也为中朝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在这一背景下,中朝两国逐步调整了彼此的关系。
中国对朝鲜实行积极的邻国政策,帮助朝鲜实现和平与稳定的发展,同时朝鲜也通过与中国的积极合作加强了自身的经济建设。
中朝关系逐渐回暖,两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逐渐增加。
四、当前情况:中朝关系的稳定与发展当前,中朝两国的关系相对稳定,并且在某些领域有着较为密切的合作。
新时代的中朝关系:变化、动因及影响
China-DPRK Relations in the New Era:
Changes,Motivation and Influence 作者: 李成日[1]
作者机构: [1]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
出版物刊名: 现代国际关系
页码: 9-15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12期
主题词: 新时代;中朝关系;习近平访朝;传统友谊;友好合作
摘要:随着朝鲜劳动党金正恩委员长四次访问中国,习近平主席访朝,中朝关系大幅改善。
中朝重申传统友谊和半岛无核化目标,深化在重大问题上的战略沟通,积极开展交流合作,从而开启了中朝友好合作的新时代。
中朝关系的积极变化既是中朝共同防止半岛局势生战生乱的需要,也是各自政策调整的结果。
中朝关系的新变化有利于朝鲜继续推行新战略路线,也有利于推进半岛无核化和东北亚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
中国应加大对朝支持,维护中朝关系发展势头。
战争与改变朝鲜战争的深层影响
战争与改变朝鲜战争的深层影响战争与改变:朝鲜战争的深层影响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永恒的话题,它带来的破坏和改变,深深影响着整个世界。
朝鲜战争作为20世纪末重要的一场冲突,对各国、对亚洲乃至整个世界产生了深层影响。
本文将探讨朝鲜战争的深层影响,涵盖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
一、政治层面的影响朝鲜战争改变了地缘政治格局,对东亚地区的国家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战争使得朝鲜半岛失去了统一,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此后,朝鲜成为世界上两个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之一,而韩国则成为美国的盟国。
朝鲜战争也导致了冷战格局在东亚地区的延续,使得整个地区的安全局势变得更加紧张。
二、经济层面的影响朝鲜战争对朝鲜半岛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冲击。
战争导致朝鲜经济遭受重创,大量基础设施被摧毁,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而在与战胜国南韩的经济对比中,朝鲜逐渐落后。
然而,朝鲜战争也促使东亚地区的一体化发展。
战争结束后,美国和其盟友在韩国投入了大量资金,支持其经济重建。
这对后来的韩国经济奇迹起到了推动作用。
朝鲜战争也拉开了中日韩三国之间经济合作的序幕,为未来的地区合作奠定了基础。
三、社会层面的影响战争对朝鲜人民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和痛苦。
朝鲜战争期间,大规模的破坏和人员伤亡,使得无数家庭离散和分裂。
战争结束后,许多朝鲜人逃亡到其他国家,形成了朝鲜人的全球分散现象。
这一现象对朝鲜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另外,朝鲜战争也导致了世界对战争罪行的关注,国际人道主义法的发展得到了加强。
四、文化层面的影响朝鲜战争对朝鲜半岛的文化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战争导致了北南两个地区的分裂,使得本来相似的文化逐渐分化。
两岸的政治意识形态和意见分歧加剧,进一步拉大了文化差异。
朝鲜战争后,韩国在文化方面经历了与朝鲜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形成了韩流文化的崛起,对全球流行文化产业产生了重要影响。
结语:朝鲜战争作为20世纪的一场重大冲突,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深层影响。
无论是政治、经济、社会还是文化层面,战争都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朝鲜战争东西方冷战的热点
朝鲜战争东西方冷战的热点朝鲜战争是二战胜利后,东西方势力重新分配的标志性事件之一。
这场战争不仅影响了朝鲜半岛的局势演变,也加剧了东西方冷战的紧张局势。
本文将以朝鲜战争为切入点,探讨该战争在东西方冷战中的热点问题。
一、意识形态之争朝鲜战争的核心争端在于意识形态。
战争爆发前后的东西方矛盾不仅仅是由于朝鲜半岛的局势问题,更关乎东方社会主义阵营与西方资本主义阵营的对抗。
朝鲜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与美国的资本主义价值观之间的冲突,导致了朝鲜战争的爆发。
二、战略位置的重要性朝鲜战争的发生让东西方冷战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地缘政治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朝鲜位于亚洲东部,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使其成为东西方交锋的重要前线。
东方社会主义阵营的入侵引发了西方势力的介入,使得朝鲜战争成为了一场国际化的战争。
三、冷战核心的体现朝鲜战争是冷战核心问题的体现。
在此之前,东西方的冷战主要是在欧洲展开,以柏林、匈牙利等为代表,而朝鲜战争使冷战的焦点正式转向亚洲。
东西方势力在朝鲜战争中通过援助双方实力相对的朝、韩两国,以互相牵制的方式进行着各自利益的争夺。
四、核武器问题的阴云朝鲜战争引发了东西方对核武器问题的担忧。
朝鲜半岛作为东西方交锋的重要地区,其重要性也让核武器成为一种战略手段。
由于朝鲜战争的经验教训,东西方势力开始对核武器进行积极研究与扩张,进一步挑战了全球安全稳定。
五、冷战的冻结状态朝鲜战争对东西方冷战的影响可谓深远。
战争后,东西方势力的对抗暂时冻结,形成了朝鲜半岛军事对峙局面。
这一冻结状态在东西方冷战的整体格局中延续了将近四十年,直至苏联解体才得以解冻。
六、半岛和平解决问题的艰难朝鲜战争的历史背景与遗留问题,使朝鲜半岛的和平解决变得格外艰难。
东西方的利益交织、各方力量平衡的问题使和平对话与解决成为一项艰巨的使命。
至今,朝鲜半岛问题仍未得到完全解决,冷战的烙印仍然存在。
结语朝鲜战争是东西方冷战的热点之一,无论是意识形态之争还是地缘政治的重要性,都深刻影响了世界的走向。
浅论中朝关系
浅论中朝关系专业:xxxxxxx 姓名xxxxxxx学号xxxxxxx【摘要】从20世纪后半叶看朝鲜,从中朝分别建国到建交中朝像一对朋友一样携手前进,期间关系时紧时松分分合合在大大小小的事件中体现了信任与帮助,中国对朝鲜侠肝义胆的帮助可以说是极其重要的才使朝鲜有了今天的进步。
【关键词】朋友 历史进程核问题经济合作一、历史进程:1.1949年10月6日,中国和朝鲜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与苏联、朝鲜等社会主义国家结盟,此间,中朝关系十分密切。
2.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随即以“联合国”名义进行军事干涉,并将战火直接引烧到中国边境鸭绿江沿岸,中国的国家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
在朝鲜政府的请求下,中国政府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和发扬国际主义精神,派兵入朝,与朝鲜人民共同作战,抗击侵略者,用鲜血凝成了中朝友谊。
3. 1953年11月,中朝两国签订经济文化合作协定,中国又向处于战后恢复经济期的朝鲜提供了大量无私的援助,帮助朝鲜重建经济。
1961年7月,中朝两国缔结了《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更加强化了两国具有共同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战略同盟关系。
4.1966年,中国爆发了“文化大革命”,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受到严重影响。
在整个文革期间,中朝关系处于两国关系发展中的低潮。
20世纪7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东西方关系趋向缓和,同时,中国也为了改变自己的国家安全形势,摆脱“孤立”的地位,逐渐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调整为“一条线”的外交政策,中朝关系也进入平稳时期。
5.80年代,朝鲜与中国加大了在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各个领域的密切合作,两国高层领导人以及政治、经济、军事、贸易等方面的代表团频频互访,促进了两国人民的友好团结。
同时中国也进入了和平自主的外交政策时期,中朝两国关系的发展比较顺利。
冷战结束后,意识形态不再是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中国的外交战略也更加突出了和平外交的理念。
冷战时期影响中国对外关系的主要因素1500作文
冷战时期影响中国对外关系的主要因素1500作文20世纪90年代以来,冷战的结束和全球化的发展带来了国际政治结构的深刻变革。
国家间的相互依存度加深,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非国家行为体与国家一起共享世界舞台,其功能、作用和影响日益增长。
与此同时,随着国家力量的发展,中国的国家利益也有了极大拓展。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广泛参与国际组织是中国走向世界,维护和实现中国国家利益以及承担国际责任的重要途径。
本文尝试对冷战后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进行系统研究。
第一部分:回顾新中国成立到冷战结束前中国与国际组织建立联系的过程。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经过了曲折的历程,呈现出艰难发展时期、恢复关系时期和全面发展时期等明显的阶段特征。
冷战后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的发展与这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同时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这一部分将按三个阶段理清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发展的历史脉络,以求对冷战后情况的理解做好历史铺垫。
第二部分:在分析冷战后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发生变化的外在因素和内在动力的基础上,概括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的现状,力求全面揭示中国与国际组织良性互动的意义。
第一,冷战的结束和全球化的浪潮所引起的国际格局的巨大变化推动了国际组织的大发展,赋予了国际组织新角色,提高了国际组织的权威。
这是中国融入国际制度,深化与国际组织关系的重要外部因素。
第二,冷战后,随着综合国力的日益提高,中国的国家利益也不断拓展,除传统的安全利益外,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能源利益等日益重要。
同时,中国的国际组织参与能力也得到极大的提高,这是中国深化发展与国际组织关系的内在动力。
第三,中国参与国际组织的意识和方式的重大变化以及中国参加国际组织广度和深度的加强,是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深化发展的表现。
第四,中国在国际组织中是开放的发展中大国,又是多边合作的维护者,在国际组织中与其他大国不平等相互依赖,这是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定位。
第五,中国与国际组织相互影响、彼此促进,呈现良性互动态势,这对中国的国家发展和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冷战后东北亚大国关系下的朝鲜半岛问题
冷战后东北亚大国关系下的朝鲜半岛问题内容提要:本文分析冷战后东北亚战略格局特征极其原因,描述朝鲜半岛的战略地位地缘政治特征,并且简要回顾大国因素与朝鲜半岛的历史发展。
在此基础上,从国家对外战略取向的角度重点探讨大国对朝鲜半岛问题战略以及大国之间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利益角逐。
关键词:朝鲜半岛问题大国关系东北亚格局一冷战后东北亚战略格局特征分析东北亚地区地处亚洲东部,北与俄罗斯接壤,东临太平洋与美国遥遥相望,中国、朝鲜、韩国、日本等国分布在四周。
东北亚地区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敏感地区,大国关系的变化是决定该地区局势发展和变化的主导因素。
自南北分裂以来,围绕朝鲜半岛的东北亚战略格局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在50,60年代的格局是典型的美日韩南方三角,在70年代,由于中苏关系的恶化和中美关系的改善等国际形势的变化,东北亚战略格局一度被置于中苏美大三角关系之下。
到了80年代,形成了较为松散的中苏美日四边形框架。
上述战略态势的演变都属于两极体制的产物。
“朝鲜半岛过去40年来一直是两极冷战的焦点,被称之为‘冷战的冰块’”,【1】后冷战时代,朝鲜半岛上空的冷战阴云迟迟不散,被称为冷战的“活化石”,【2】成了最后一块难以消融的冰川。
冷战后,东北亚地区的政治格局呈现以下显著特点:首先是复杂性。
东北亚地区集中了中美日俄等有影响大国,也是冷战残留最严重的地区,许多地区的热点问题尚未解决,成为影响地区和平与安全的重大隐患。
日俄有北方四岛领土纠纷,俄美有战略上的矛盾,特别表现在北约东扩和TMD问题上,日美在相互关系和亚太地区主导权问题上看法有异,中美关系下的台湾问题。
还有日俄北方四岛问题、日韩竹(独)岛之争、中日之间的钓鱼岛问题、日本的侵略历史问题。
朝鲜半岛南北双方长期严重对峙,是最严重的一对显性矛盾。
其次为脆弱性。
东北亚的大国关系结构的非对称性十分明显,以美日军事同盟关系为一边,以非军事同盟的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为另一边,构成所谓一条锁链、一条虚线的战略态势两股力量在东北亚再次“历史性邂逅”。
冷战格局下的中朝关系变迁与合作-冷战后的国际政治格局
冷战格局下的中朝关系变迁与合作:冷战后的国际政治格局近二十年来,国际政治格局经历了两极对立的战后体系结束及“一超多强”的过渡状态,当前正在向多极多元的体系发展,这一发展进程将很漫长。
苏东巨变是当代国际政治格局变化的分水岭,以美苏为代表的两大阵营长达40多年的冷战局面不复存在了,国际政治格局在动荡中发生了巨大变迁。
冷战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尽管这种超级大国地位的合法性不断遭到包括其盟国在内的其他国家的质疑;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对比发生了显著变化,意识形态斗争越加隐蔽;世界共同面临的诸如国际恐怖主义、环境保护、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重大问题促使国际合作更加密切;国际或区域性组织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政治影响力迅速提升。
冷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变迁及原因二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由于意识形态的对立形成了长达40多年的对峙与竞争,双方充满了恐惧和仇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的苏东剧变结束了这种局面。
新的国际政治格局的变革与调整成为当今国际体系发生变化的主要内容,这种变革与调整直到目前仍然在发展变化中。
冷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经历的变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初期资本主义世界的盲目乐观和宣泄令国际体系结构出现短暂的混乱,同时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试图全面主导世界事务,充当世界警察角色,到处插手并干涉别国内部事务,引起各国的不满; 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特别是伊拉克战争使美国切实体会到主宰世界事务的力不从心,由此其强硬的单边主义战略开始转变为“谨慎的霸权主义”战略,即:在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上美国不得不考虑国际组织、区域性组织及与大国间合作的不可缺少性;新兴发展中国家在世界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多极化趋势发展明显;“一超多强”的国际政治格局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依然存在。
冷战后,国际政治格局发生变迁的主要原因是“均势原则”和时代主题。
所谓“均势原则”,就是没有一个国家能永恒称霸世界,世界权力需要均衡。
朝鲜半岛地缘政治的变化及中国新的战略抉择
朝鲜半岛地缘政治的变化及中国新的战略抉择(一)李敦球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7年01月11日 05 版)美国一直非常重视朝鲜半岛的战略地位,并依靠这块“冷战的活化石”作为一个重要的支点,以实现其在东亚乃至全球的战略目标,目前朝鲜半岛的新形势似乎正在向着有利于美国的方向偏移或发展。
美国特朗普政府呈现出商人与军人主导的特点,对朝鲜半岛的战略目标不会有本质性的改变,但具体政策和风格会有较大的不同。
朝鲜半岛地缘形势的新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中朝关系、中韩关系同时遇冷,中国在半岛的利益受损。
由于朝鲜“实行经济建设和核武力建设并行路线”与中国的朝鲜半岛无核化政策发生碰撞,所以,从金正日之后特别是从2013年朝鲜第三次核试以来,中朝关系一直处在较为冷却的状态。
尤其是,中国政府支持联合国安理会有针对性的对朝鲜核武器和导弹开发进行制裁,并严格执行了各项制裁决议,中朝在经济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受到严重影响。
如果中朝双方的政策没有大的调整,中朝关系还将继续在寒风中前行。
中韩建交以来,双边关系发展迅速,一度达到所谓的“蜜月期”。
但从2015年年末开始,韩国外交政策发生转向,韩日走近,韩美日三国战略合作进一步加强。
2016年7月,韩美两国不顾中俄的强烈反对,毅然宣布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损害东北亚地区的战略平衡,中韩关系随即进入寒冬。
虽然韩国国内政局因朴槿惠“闺蜜门”出现不稳,中国政府多次呼吁韩美停止部署“萨德”,但韩美双方却加快进度希望抢在可能于5月举行的下届总统选举之前部署完毕,造成既成事实。
能否阻止韩美部署“萨德”对中国是一场莫大的考验。
二、朝韩关系处于冷战结束以来的冰点。
冷战结束后,卢泰愚政府实施“北方政策”,韩国在不同程度上改善了与包括朝鲜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金泳三政府时期朝韩关系时冷时热,但总体上在向前发展。
金大中政府对朝实施“阳光政策”,实现了朝韩历史上首次首脑会晤,开创了朝韩关系新时代。
1892年后中朝关系由冷变暖的原因探析
A Cause Analysis of the Improvement in Sino-
Korean Relations since 1892
作者: 张礼恒
作者机构: 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52059
出版物刊名: 江苏社会科学
页码: 243-253页
年卷期: 2017年 第6期
主题词: “朴定阳案” “不沾不脱”原则 “巨文岛事件”
摘要:朝鲜在1882年《朝美修好通商条约》签订后,就开始了挑战宗藩体制,争取民族独立的艰难历程,先是依靠日本,继而援引俄国,后又依附美国,最终制造了危及中朝宗藩体制的“朴定阳案”,致使中朝关系降到了历史的冰点。
但终因“不沾不脱”原则挤压了朝鲜争取自主活动的空间、美国口惠实不至的作为和严重的财政危机,自1892年起,中朝两国关系迅速回暖,重新进入了“蜜月期”。
朝鲜战争结束冷战的延续与半岛分裂的定局
朝鲜战争结束冷战的延续与半岛分裂的定局朝鲜战争持续了3年,从1950年到1953年,成为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中一个关键的转折点。
这场战争结束后,冷战的氛围进一步加剧,朝鲜半岛也因此分裂成两个国家,南北韩国之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朝鲜战争结束后冷战延续的原因,以及半岛分裂的定局。
一、朝鲜战争结束后冷战延续的原因朝鲜战争虽然于1953年签署了停战协议,但双方并未正式达成和平协议,战争并未完全结束。
冷战期间,战争的影响在朝鲜半岛上持续存在,并促使双方在南北之间建立了严格的边界,形成了对峙局面。
1. 全球意识形态对立朝鲜战争是冷战时期一场与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对抗。
战争结束并未改变世界上两大集团的意识形态对立,美国及其盟友继续支持南韩,而苏联和中国则继续援助朝鲜。
这使得朝鲜半岛的南北分裂成为冷战的延续。
2. 超级大国的干预冷战期间,朝鲜战争成为超级大国争夺全球影响力的一个战场。
美国和苏联作为两个主要的超级大国,在朝鲜半岛上进行了直接或间接的干预,使得战争结束后双方之间的对抗不可避免。
3. 军事对峙与核威胁冷战期间,南北朝鲜之间出现了重夺整个朝鲜半岛的野心。
双方进行了大规模的军备竞赛,韩美军队在南韩驻扎,朝鲜则积极发展核武器。
这种军事对峙和核威胁使得朝鲜战争结束后的冷战氛围进一步加深。
二、半岛分裂的定局朝鲜战争结束后,朝鲜半岛分裂成了两个独立的国家,南韩和北朝鲜。
这种分裂持续至今,并且成为半岛局势的定局。
1. 意识形态差异南韩和北朝鲜在意识形态上有明显差异,南韩实行资本主义体制,主张民主市场经济,而北朝鲜则秉持社会主义理念,主张计划经济。
这种差异导致了两者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分歧,难以实现统一。
2. 地缘政治因素朝鲜半岛的地缘政治位置使得国际大国对该地区的控制存在争议。
南韩与美国保持紧密的军事和经济联盟关系,而北朝鲜则是中国和俄罗斯的主要盟友。
这种地缘政治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半岛分裂的定局。
析论冷战后 朝鲜半岛局势与和平统一前景
韩国总统金大中将于 2000 年 6 月 12 日至 14 日 访问朝鲜的消息传出, 使朝鲜半岛再次成为世人关注 的焦点。众所周知, 朝鲜半岛因位于美、俄、中、日四大 国利益的交汇处, 在地缘政治上具有特殊的战略地 位。长期以来朝鲜半岛局势的发展一直受大国关系的 影响。战后美苏间的冷战使刚从日本殖民铁蹄下光复 的朝鲜半岛又在美苏的操纵下长期处于分裂状态。实 现民族和解与统一是全体朝鲜人民的共同愿望, 朝鲜 半岛局势也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之一。 现在, 冷战结束已十年了, 战后分裂的国家绝大多数都实现 了统一, 唯独朝鲜半岛至今还分裂依旧, 这是为什么 呢?
其次, 不敢正视分治半个多世纪的残酷现实, 这 是影响朝鲜半岛局势的重要原因之二。 自从美苏以 “三八线”分别占领朝鲜半岛以来, 朝鲜半岛就一直处 于分裂状态。1948 年分别在美苏支持下成立了“大韩
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分别走了资本 主义和社会主义道路, 它们互不承认且都认为自己是 朝鲜半岛唯一的合法政府。 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意识 形态的对立左右着朝鲜半岛局势, 朝鲜和韩国都想实 现以己方为主的统一, 但都不敢面对分裂的现实。 这 在冷战时期似乎也能理解, 可是半个多世纪过去了, 冷战已经结束,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都 能和平共处, 当今世界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和最大的 社会主义国家都建立了正常的国家关系, 而同根同族 的朝鲜和韩国却摆脱不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束 缚。 特别是 1991 年 9 月朝鲜和韩国同时加入联合国 后, 双方都成了国际社会的主体, 都可以与世界其他 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特别是韩国的北方外交取 得重大突破后, 朝鲜也一直希望改善与美国、日本及 其他西方国家的关系。那么朝鲜和韩国之间为什么不 能建立外交关系呢? 在 1992 年签署的南北基本合意 书中有明确的答案。 南北基本合意书的全称为《北南 和解、互不侵犯和合作交流协议书》, 在其序言中明确 指出, 双方是非国家间的关系, 正文中不使用相互的 国名, 更不使用“条约”二字, 以免分裂的永久化和固 定化。 这不是自欺欺人吗?
探讨中朝关系的历史与现实
探讨中朝关系的历史与现实中朝关系自建交以来,经历了许多改变,对两国以及地区稳定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回顾中朝关系的历史,并探讨当前的现实情况。
中朝两国建交于1949年,此后双边关系经历了起伏。
在冷战时期,中朝结成了亲密的同盟关系,对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
中朝关系达到了顶峰,中国对朝鲜提供了大量的援助和支持。
然而,随着苏联解体和中国对市场经济的转型,中朝关系逐渐降温。
直到21世纪初,中朝关系再次回暖。
中国成为朝鲜的最大经济合作伙伴和援助国。
中国是朝鲜的主要粮食供应国和最重要的贸易伙伴。
同时,中国对朝鲜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能源援助。
对朝鲜来说,中国是其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
然而,中朝关系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朝鲜核问题。
朝鲜的核计划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担忧。
中国作为地区大国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直致力于推动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朝鲜核问题,并为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作出了不懈努力。
其次是中朝经济合作的不平衡。
尽管中国对朝鲜提供了大量的援助和支持,但朝鲜经济的持续困境和制裁给中朝贸易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此外,朝鲜领导层的封闭和保守也对中国企业在朝鲜的投资和经营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最后是中朝边境地区的安全问题。
由于地理接壤和历史文化关系,中朝边境地区一直是中朝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朝鲜的军事挑衅和边境安全威胁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安全压力和挑战。
中国一直积极采取措施维护边境地区的稳定与安全。
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中朝关系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中国正在追求"一带一路"倡议,而朝鲜也希望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和经济合作。
中朝两国可以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经济合作,并探索新的合作领域,如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业和金融服务等。
另外,中朝两国可以继续加强人文交流和教育合作,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推动文化交流,加强教育合作,有助于深化中朝友好关系,为两国长期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浅析影响朝鲜半岛统一的内外因素
浅析影响朝鲜半岛统一的内外因素导语:朝鲜半岛问题作为是国际政治中的焦点,一直以来都倍受关注。
朝鲜半岛问题就是南北双方由分裂对峙,走向和解合作最终实现统一的问题。
而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朝鲜半岛内部因素,二是外部大国因素。
因此,朝鲜半岛统一问题的解决必将经历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
一、关于半岛统一问题的内部因素(一)、有利因素:朝鲜半岛本来就是一个单一民族国家,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
韩国从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出发,希望通过同朝鲜开展多形式的合作与交流来缩小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差距。
朝鲜经济的困境也使朝鲜同韩国交流的愿望更加强烈。
积极发展与韩国的关系,加大与韩国的经济合作,争取韩国的援助,正是朝鲜发展经济和稳定社会所急需的。
双方的共同目标都是希望逐步实现半岛的和平与稳定,最终实现半岛的和平自主统一。
(1)共同的传统文化与民族心理对半岛统一进程有着积极影响。
虽然二战后朝鲜半岛被人为地分裂成两个国家,但南北双方有着共同的历史文化和共同的祖先。
朝韩两国人民普遍认为半岛属于一个国家的历史非常长久,而分裂只有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因此对未来两国统一的前景非常看好。
韩国有识之士也指出:“有五千年历史和文化的韩民族的认同意识应该放在(南北关系)首位”;“韩文化在整个人类文化中有存在的根基和价值”;“我们作为韩文化创始人的子孙,有责任也有义务继承祖先的文化遗产,并加以发展”。
正是由于有着共同的历史文化与民族心理,朝鲜半岛日益趋向缓和稳定的形势就更有可能,和平统一这一结果也指日可待。
2)政治方面:2000年南北首脑会谈、《2·13共同文件》的达成,直接推动了朝韩关系的转变。
中断7个月之久的南北部长级会谈恢复,举行了第20和21次会谈,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协议,双方同意根据2000年签署的《南北共同宣言》的基本精神,将韩朝关系发展到一个更高的阶段。
随即,离散家属第5次视频会面和第15次团聚、第8次红十字会会谈、第13次南北经济合作促进委员会会议、第5次将军级会谈等先后举行。
浅谈中朝关系走向
浅谈新形势下处理中朝关系的对策中朝关系是中国与东北亚各国关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2011 年,金正恩顺利接棒成为朝鲜最高领导人。
但自同年金正日最后一次访华后,中朝之间的最高层互访一直未能实现。
不言而喻,新形势下的中朝关系正处于一个难言进退的微妙境地,建立于“鲜血凝成的友谊”基础上的中朝“同盟”关系显露疏远迹象。
新形势下要想更稳妥更理想的处理好中朝关系,就要找准定位,同时要坚持半岛无核化,坚持和平处理朝鲜核危机,努力促成朝鲜半岛南北双方建立和平共处机制,注意加强国防建设,防止可能发生的区域冲突,保卫国家边境安全稳定。
一、新形势下两国关系定位和走势金正恩执政后,影响中朝关系的最主要因素是朝核问题和朝鲜半岛南北统一问题。
对于朝核问题,中国主张朝鲜半岛无核化,坚持和平解决朝鲜核危机。
对于朝鲜半岛南北统一问题,中国强调尊重他国国家主权,绝不干涉他国内政,呼吁朝鲜半岛相关各国在对话与协商的基础上客观、理性看待南北统一问题。
由于国家利益冲突,新形势下量国关系将表现为(一)政治上双方国家利益分歧将逐渐加大现阶段,中朝两国政治上出现分歧,两国“特殊关系”开始褪色,国内的“弃朝论”争议不断出现新的高潮。
(二)经济上中朝经济关系将继续低迷中朝经济关系出现低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朝贸易规模本身不断减少,二是按照联合国决议,我国对朝鲜进行了多轮经济制裁。
(三)外交上我国对朝政策将保持“强硬”朝核问题使半岛紧张局势升级,中国和平稳定发展所需的周边环境遭到破坏,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我国对朝政策上逐渐走向严厉,对朝策略上逐渐开始以国家利益为重,不再直接受意识形态驱使,并且积极深入发展同韩国的外交关系。
二、朝鲜核问题发展趋势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安全解决朝鲜核问题仍不容乐观。
(一)金正恩领导执政强硬。
金正恩执政后,加紧进行国内外政策的改革,对内坚决维护家族权威,确保“唯一领导体制”不受威胁,同时进行经济改革,改善民生。
对外退出停战协定,坚持发展核武器,同时又调整经济模式,发展同大国的友好关系。
冷战后的朝韩关系历程以及以后如何看待朝韩关系
冷战后的朝韩关系历程以及以后如何看待朝韩关系引言冷战后,朝韩关系长期处于军事对峙状态,严重影响了双边关系的发展。
然而朝鲜半岛局势的稳定与否,不仅关系到朝鲜与韩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未来,也关系到了东北亚甚至亚太地区的稳定性。
因此朝韩关系的发展走向及未来发展值得关注与思考。
一.冷战后朝韩关系的发展历程1991年9月7日,在联合国第46届大会上,韩国和朝鲜分别以独立国家身份正式成为联合国。
11月8日,卢泰愚总统宣布韩国将不制造、不拥有、不储存、不使用任何核武器,同时强烈敦促朝鲜也采取相应措施。
同年12月,在第五轮南北高级会议上,双方签署了《南北基本协议》,并召开了新闻发布会。
在板门店经过三轮关于核问题的会谈,在第五轮南北高级会议上南北双方同意将共同制定一份关于朝鲜半岛去核化的联合协定。
1992年2月18日,第六轮南北高级会议在平壤举行,南北双方决定执行《关于朝鲜半岛去核化的联合声明》和《次级委员会的组成和运行的协定》。
1992年5月5日至8日,第七轮南北高级会议在汉城举行,南北双方同意成立军事、经济合作与交流,以及南北联络办公室和南北和解委员会这三个机构。
1992年9月15日,第八轮南北高级会议就和解、互不侵犯、交流与合作这三个具体的议题形成了共同意见。
90年代韩国与朝鲜在繁荣与发展层面上所扩大的差距使韩国政府在处理其与朝鲜关系这个问题上更加自信。
在实力政治的意义上讲,韩国已经取得了相对于朝鲜的优势;朝鲜对这种态势自然非常清楚,并作出相应的因应政策和行动。
此时朝韩关系发展较平稳,但因其所处的动荡国际环境及双方国内因素,暂定的特殊关系成为朝韩双方对朝韩关系进行界定的官方看法。
1994年,朝鲜核危机爆发,朝鲜宣布推出和**用核能协定(NPT),时任总统金泳三将朝鲜核问题同朝鲜半岛双方关系发展问题紧密的联系起来,在美国的介入下,双方积极计划组织南北双方高峰会议,但金日成的逝世让这个计划搁浅,加以朝鲜社会的经济等问题的冲击,给南**系的发展带来了变数。
没有永远的朋友 中朝
朝鲜的独立
——甲午中日战争
从近现代来说,中国对外一直是一种藩供关系, 作为藩属国之一的朝鲜对中国始终存在一种依赖, 随着社会的发展,朝鲜想要独立,而清政府不想 失去朝鲜这个藩供国,也就是说清政府是一直 阻止朝鲜,而这就是一对矛盾。
甲午战争的一个导火索
——东学党起义
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就开始推行[大路政策],他的首要目标是侵略朝鲜和 中国。 1876年,日本迫使朝鲜李氏王朝签订《江华条约》。从此,朝鲜逐渐沦 为殖民地。
朝鲜人民不甘心做奴隶,1894年终于爆发了大规模的东学党起义。
崔济愚,以宗教的形式宣传平等思想,反对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 1893年朝鲜发生灾荒。 • 1894年1月,东学党领导人权俸准领导农民起义,攻占古埠郡衙, 活捉郡守。起义军攻占郡城后建立革命政权执纲所,提出灭尽权 贵,逐灭委意得口号。 • 3月,农民军击溃前来镇压的反动军队,并乘胜前进。 • 4月底,一举攻占南方重镇全州,革命浪潮席卷全国。 面对迅 猛的革命风暴,李氏王朝惊恐万状。一面假意同意农民军提出的 平分土地等十二条要求,一面又请求中国清朝政府派兵协助镇压。 日本则阴险地怂恿中国出兵,以便为自己出兵朝鲜制造借口。 • 清政府于6月出兵朝鲜。日本马上跟着派兵在朝鲜登陆,并很快挑 起中日甲午战争。
没有永远的朋友
——以中朝为例
藩属国制度
藩属国制度是古代中国强大王朝的主要外交手段,藩属国必须 臣服于中国皇帝,服从中国政治模式的影响和管理,同时中国 也保护他们的土地完整。
汉武帝时期,中国就拥有了50多个藩属国,主要集中在西域(新疆、中亚) 地区,同时也包括朝鲜、越南、日本等国家,藩属国王必须定期朝拜中国皇 。帝,下跪磕头,而且要‘触地有声’,他们还必须提供本国的土特产作为 ‘贡品’献给中国皇帝,当然中国皇帝回报的赠品比他们的贡品价值更高, 以显示中华民族的富有、威严和礼仪。 到明朝和清朝,中国还拥有40多个藩属国:新疆、西藏、蒙古实际上成为中 国领土,只是名义上还属于藩属国地位,另外中亚的一些游牧民族国家、朝 鲜、越南、日本、老挝、柬埔寨、缅甸、暹罗(泰国)、爪哇等都是中国的 藩属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冷战后中朝关系的转变
1950年朝鲜战争以后,中国与朝鲜在理念、政治、军事上发展密切的友好合作关系,但是朝鲜并未因中朝力量对比悬殊和中国对朝安全保障具有决定性作用而选择对中国“搭便车”战略,而是在国内外政策中坚持了较强的自主性。
事实上,对朝中关系的错误理解主要是因为无视朝鲜的这种相对自主性或独自生存能力而产生的。
这些自主性和独自生存能力主要源于朝鲜推行的“主体思想”、“唯一体制”等特殊理念及政治体制。
朝鲜继续推行“自我式的社会主义论”,坚决反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社会主义体制的变化及改革,1994年金日成逝世后推出的“红旗哲学”、“先军政治”等思想原则,更强烈地表明了其继续坚持朝鲜式社会主义体制的立场。
如1999年6月1日《劳动报》以“坚持自立的民族经济建设路线”为题,指责“改革开放是糖衣毒药”,强调“到现在已经没有必要再进行改革和开放”。
同时,以下的国际政治因素也强化了朝鲜对外关系方面的自主性。
第一,朝鲜和中国经过抗日战争和朝鲜战争建立了具有特殊意义的“传统的友好合作关系”,1961 年签署的《中朝友好条约》更加强化了两国的军事同盟关系。
这种“传统的友好合作关系”主要原则之一就是基于不干涉他国内政的相互平等主义。
中国为了应对建国初期来自主权和领土方面的外来威胁,将尊重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及不干涉他国内政作为对外政策最重要的原则,并应用在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上。
①因此,中国和朝鲜的关系与原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存在很大差异。
第二,20世纪60年代,中苏纠纷的升级给朝鲜提供了可以与中国和苏联两大强国来往的外交支撑。
中苏纠纷在给朝鲜生存带来巨大威胁的同时,强化了朝鲜体制的独自生存力。
因为这一时期为了确保社会主义阵营内的主导权,不论苏联还是中国都需要朝鲜的合作。
第三,从地缘政治角度看,朝鲜对缓解中国与美国的直接对立以及强化中国对东北亚地区的控制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国一直对该地区力量平衡的变化反应敏感,如1950年,毛泽东明知中国军事力量处于明显劣势仍决定参加朝鲜战争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②当然,测定冷战时期朝鲜的自主性程度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但以上因素说明外部环境很不稳定的朝鲜不选择“搭便车”战略也可以生存。
即朝鲜在可以从冷战时期中朝“传统的友好合作关系”模式中获得不小利益的同时,也力求避免可能会出现的非对称同盟关系带来的对外依赖性,维持自主性。
但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在对外政策上进行了更现实、更实用的调整,这使中朝关系发生了变化。
为了引进经济发展所必要的资本和技术,中国致力于改善与西方主要国家的关系,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也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
1992年8月,中国与韩国建交也是基于这种新的外交政策。
③但中国在朝鲜与美国或日本关系没有得到改善而因核问题等变得越来越恶化时与韩国建交,更强化了朝鲜的外交孤立感,同时加剧了因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体制瓦解给朝带来的经济困难。
即是说,中韩建交不仅实质性地打击了中朝关系,还大大伤害了两国间情绪上的连带感。
④朝鲜在连续经历了金日成突然去世、与美关系日趋恶化,以及越来越严重的粮食问题后更加倾向于孤立主义。
中朝贸易总额自1993 年的9亿美元大幅下降到1998年的4.1亿美元。
在对外政策上,特别是与核问题及导弹相关的政策上,朝鲜也更加强调自主性。
朝鲜在1998年发射大浦洞导弹(朝鲜宣称为卫星),美日等国在对朝鲜作出强烈反应的同时,也将矛头对准了中国,这让中国觉得非常困惑。
⑤这样,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朝同盟关系迅速恶化,并在转变为新的关系中出现过许多摩擦。
但是20世纪90年代末中朝关系开始有所恢复。
1999年6月,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委员长金永南访华,这是自1991年金日成访华8年后朝鲜国家领导人第一次访问中国,可谓是朝中关系的转折点。
此后,2000年5月和2001年1月金正日两次秘密访华、2001年9月中国共产党总书记江泽民和2003年10月中国人大委员长吴邦国访朝,2004年4月金正日再次访华,两国领导人多次进行积极交流,并重新开始强调两国问“传统的友好合作关系”,中朝关系进入了新的合作阶段。
这种变化是中朝双方对对方的战略价值进行重新评估后出现的。
20世纪90年中期以后,随着国际局势不稳定性加剧,中国在对外政策
方面更加重视安全问题,①特别是美国国内的“中国威胁论”及针对中国的军事政策更增加了中国的担忧。
此后,为了因应美国的包围,中国不得不重新评估朝鲜的战略价值。
1998年朝鲜结束了“苦难行军”,并开始进行对内和对外政策调整,对内开始探索能够强化体制生存力的政策转变,对外则试图摆脱在国际社会中的孤立地位和争取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
从这种角度看,朝鲜认为中国还是对朝最友好的、并且是可以提供实质性帮助的国家。
随着中朝从实利方面重新认识到相互关系的价值,两国关系进入了恢复期。
但是朝中进行的新合作仍有不少制约因素,很难再形成过去同盟关系条件下的合作。
——《朝鲜的变化与中朝关系——从“传统友好合作关系”到“实利关系”》
李南周[韩国圣公会大学(SuIlg—Kong—Hoe)中国学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