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糖代谢2——【杨建雄生物化学】

合集下载

糖代谢2

糖代谢2

16
三羧酸循环的要点
✓ 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1分子GTP) ✓ 二次脱羧(2分子CO2) ✓ 三次不可逆反应
关键酶有:柠檬酸合酶 异柠檬酸脱氢酶 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
✓ 四次脱氢 (1分子FADH2,3分子NADH+H+ )
17
TCA循环的中间产物必须不断更新和补充
三羧酸循环中间产物起催化剂的作用, 本身无量的变化,不可能通过三羧酸循环直 接从乙酰CoA合成草酰乙酸或三羧酸循环中 其他产物,同样中间产物也不能直接在三羧 酸循环中被氧化为CO2及H2O。
CO2
NADH+H+ (5) NADH+H+
的生成 NAD+
(4) 硫辛酰胺的生成
(2)乙酰硫辛酰 胺的生成
CoASH (3)乙酰CoA
的生成
12
2.三羧酸循环 从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生成含有3
个羧基的柠檬酸开始,经过一系列反应,最 终仍生成草酰乙酸而构成循环,故称为三羧 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TAC)、TCA cycle或柠檬酸循环 、Krebs循环。
激活许多酶
GTP
ATP
26
三羧酸循环的调节
三羧酸循环与上游和下游反应相协调 三羧酸循环与酵解途径互相协调。三羧酸循
环需要多少乙酰CoA,则酵解途径相应产生 多少丙酮酸以生成乙酰CoA; 氧化磷酸化速率影响三羧酸循环,前者速率 降低,则后者速率也减慢。
27
有氧氧化的调节特点
⑴有氧氧化的调节通过对其关键酶的调节实现 ⑵有氧氧化的调节是为了适应机体或器官对能量
氧化脱羧 无
3次
产物 产生能量 生理意义
乳酸

生物化学 糖代谢

生物化学 糖代谢

生物化学:糖代谢糖是生物体重要的能量来源之一,也是构成生物体大量重要物质的原始物质。

糖代谢是指生物体对糖类物质进行分解、转化、合成的过程。

糖代谢主要包括两大路径:糖酵解和糖异生。

本篇文档将从分解和合成两个角度,介绍生物体内糖的代谢。

糖的分解糖酵解(糖类物质的分解)糖酵解是指生物体内将葡萄糖和其他糖类物质分解成更小的化合物,同时释放出能量。

糖酵解途径包括糖原泛素、琥珀酸途径、戊糖途径、甲酸途径等。

其中主要以糖原泛素和琥珀酸途径为代表。

糖原泛素途径糖原泛素途径又称为糖酵解途径,是生物体内最常用的糖分解方式。

它可以将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或者丁酮酸,同时产生2个ATP和2个NADH。

糖原泛素途径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糖分解阶段和草酸循环。

糖分解阶段在这个阶段,葡萄糖通过酸化和裂解反应,进入三磷酸葡萄糖分子中,并生成一个六碳分子葡萄糖酸,此过程中消耗1个ATP。

接着,葡萄糖酸分子被磷酸化,生成高能量化合物1,3-二磷酸甘油酸,同时产生2个ATP。

随后,1,3-二磷酸甘油酸分子的丙酮酸残基被脱除,生成丙酮酸或者丁酮酸。

草酸循环草酸循环是指将生成的丙酮酸和丁酮酸在线粒体内发生可逆反应,生成柠檬酸,随后通过草酸循环将柠檬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ATP。

草酸循环中的关键酶有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等。

琥珀酸途径琥珀酸途径也被称为三羧酸循环,是生物体内另一种重要的糖分解途径,它可以将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产生30多个ATP。

琥珀酸途径中,葡萄糖通过磷酸化,生成高能分子葡萄糖6-磷酸,随后被氧化酶和酶羧化酶双重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琥珀酸途径的关键酶有异构酶、羧酸还原酶等。

糖异生(糖合成)糖异生是指非糖类物质(如丙酮酸、乳酸等)通过一系列合成反应,转化成糖类物质的过程。

糖异生是生物体内糖类物质的重要来源之一,对维持生命的各种生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糖异生途径包括丙酮酸途径、戊糖途径和甘油三磷酸途径等。

丙酮酸途径丙酮酸途径是指通过丙酮酸合成糖的途径,它可以将丙酮酸反应生成物乙酰辅酶A进一步转移,合成3磷酸甘油醛,随后通过糖醛酸-3-磷酸酰基转移酶反应,合成葡萄糖6磷酸。

复旦大学生化课件糖代谢2文稿演示

复旦大学生化课件糖代谢2文稿演示
F. Thyroxine

血 糖 浓 度 的 调 节
岛 素 和 胰 高 血 糖 素

糖 浓 度 的 调 节 的 作 用 靶
胰 岛 素 和 胰 高 血 糖 素 对 血
肾上腺素对血糖浓度的调节
激素对血糖的调节作用总图
糖的吸收
甲+
血糖
胰+
脂肪
肝糖原 胰-
胰+
甲+ 胰、甲+
肾+ 胰高+
生+
胰高+ 肾+
UDPG的合成
D-Glc + ATP D-Glc-6-P + ADP (肝中由葡萄糖激酶 催化、肌肉中由己糖激酶催化)
Glc-6-P Glc-1-P (磷酸葡萄糖变位酶)
Glc-1-P + UTP UDPG + PPi (UDPG焦磷酸化酶) (糖原合成的关键反应)
UDPG pyrophosphorylase
复旦大学生化课件糖代谢2文稿演示
血糖(Blood Sugar)的去路
1. 各组织、细胞内氧化; 2. 转变为肝糖元、肌糖元储备; 3. 转变为非糖物质或其他糖; 4. 过高时(160-180 mg/dL),糖
尿排出。
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食物
H2O、CO2、 能量
分解
肝糖原 非糖物质
血糖
过高时 随尿排出
[血糖]的调节(续)
3、神经系统的调节
直接调控,[Glc]〈70-80 mg/dL,情绪激动和过度兴奋 刺激交感神经或刺激延脑第四脑室,引起“糖中枢” 的反射性兴奋,经中枢传给肝脏,糖原分解补充血糖。
4、激素调节
A. Insulin

生物化学糖代谢

生物化学糖代谢

引言:糖代谢是生物体内的一项基本代谢过程,糖类分子参与着能量产生和储存的过程。

生物化学糖代谢(二)是糖类分子在生物体内进一步被代谢的过程。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生物化学糖代谢(二)进行详细阐述。

概述:生物化学糖代谢(二)是指糖类分子在生物体内进一步被代谢的过程,包括糖酵解、糖异生、糖原代谢、糖醇代谢和戊糖醇代谢等。

糖代谢的正常进行对维持生物体的能量平衡和新陈代谢功能至关重要。

正文内容:一、糖酵解1.糖酵解是糖类分子分解为能量的过程,主要包括糖酵解途径和糖酵解产物。

2.糖酵解途径主要有糖解酵解、无氧酵解和有氧酵解三种。

3.糖酵解产物主要是ATP、乳酸和丙酮酸等,通过这些产物产生能量。

二、糖异生1.糖异生是生物体内通过非糖物质合成糖类分子的过程。

2.糖异生途径主要包括糖异生途径和糖异生产物。

3.糖异生对维持血糖平衡和供应能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糖原代谢1.糖原是一种能够储存糖类的多聚体,主要储存在肝脏和肌肉细胞中。

2.糖原代谢包括糖原合成和糖原分解两个过程。

3.糖原合成主要通过糖原合成酶的催化作用完成,糖原分解则通过糖原分解酶的催化作用完成。

四、糖醇代谢1.糖醇是指一类由糖类分子还原的醇类化合物。

2.糖醇代谢涉及有糖醇的和消耗两个过程。

3.糖醇代谢在维持细胞渗透平衡和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损伤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五、戊糖醇代谢1.戊糖醇是一种重要的糖醇分子,在生物体内广泛存在。

2.戊糖醇代谢主要包括戊糖醇的合成和降解两个过程。

3.戊糖醇代谢与糖尿病和其他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总结:生物化学糖代谢(二)是研究糖类分子在生物体内进一步被代谢的过程,其中包括糖酵解、糖异生、糖原代谢、糖醇代谢和戊糖醇代谢等。

这些过程对维持生物体的能量平衡和新陈代谢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深入理解生物化学糖代谢(二)对于揭示生物体内糖代谢的调控机制和疾病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杨建雄生物化学课件糖生物化学1

杨建雄生物化学课件糖生物化学1

(二)Fischer投影式
Three ways to represent the two stereoisomers of glyceraldehyde. The stereoisomers are mirror images of each other. Balland- stick models show the actual configuration of molecules. By convention, in Fischer projection formulas, horizontal bonds project out of the plane of the paper, toward the reader; vertical bonds project behind the plane of the paper, away from the reader.
The structure and stereochemical relationships of D-ketoses having three to six carbons. The configuration in each case is determined by the highest numbered asymmetric carbon (shown in gray).
In each row, the “new” asymmetric carbon is shown in red.
阿罗酮糖
山梨糖
塔格糖
(三) 单糖的环状结构
葡萄糖的某些物理、化学性质不能用糖的链状结构解释,即不表现 出典型的醛类特性,如: 1.Schiff化反应不灵敏,不能使被H2SO3漂白的品红转呈红色; 2.不能与NaHSO3起加成反应 3. 葡萄糖水溶液有变旋现象 醛糖的C1或酮糖的C2能产生-和-一对差向异构体,在水溶液中很 快互相转变为混合物,即溶解过程会发生旋光度的改变,即为变旋现象, 这是和异头物自发互变所导致的。新配制的葡萄糖 []D20 = +112,平衡时为+52.7。型约占36.2%、型约占63.8%、而醛 式直链的比例极低,因此对Schiff反应不灵敏,但某些依赖于醛式分子 的反应,如加成、氧化等则可通过平衡移动完成。 另外:葡萄糖与醛不一样,不能与2分子醇作用而只能与1分子醇反 应,不生成缩醛(acetals),仅生成半缩醛(semiacetals),意味着 分子中已有半缩醛基存在。

生物化学-糖代谢()精品PPT教学课件

生物化学-糖代谢()精品PPT教学课件

丙酮酸 pyruvate
glyceraldehydes-3-phosphate dehydrogenase
CHO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COO~P
CH2OH CH2O-P
3-磷酸甘油醛
NAD+ Pi
CH2OH NADH + H+ CH2O-P
1,3二磷酸甘油酸
bisphosphoglycerate
糖酵解中唯一的一步脱氢
2020/12/6
19
Phosphoglycerate
mutase
enolase
COOH 变位酶 COOH 烯醇化酶 COOH
CH2OH
CHO-P
C-O~P
=
CH2O-P
CH2OH H2O CH2
3-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3-phosphoglycerate
phosphoenolpyruvate
一、糖的消化(digestion)
口腔
淀粉
-淀粉酶(唾液、胰) amylase
胃 小肠
麦芽糖 麦芽寡糖
麦 芽 糖 酶
-糊精
糊 精 酶
葡萄糖
2020/12/6
8
二、糖的吸收(absorption)
葡萄糖的主动吸收
主动吸收,需载体蛋白,耗能,逆浓度梯度
2020/12/6
9
第四节 糖的氧化分解
2020/12/6
第九章 糖代谢
Metabolism of carbohydrates
第一课件网在线网站
2020/12/6
1
2020/12/6
本章主要内容
糖的生理功能 糖的消化吸收 糖的氧化分解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和糖异生 血糖 糖代谢紊乱

生物化学第八章糖代谢

生物化学第八章糖代谢

第八章 糖代谢 (saccharometabolism) 糖是生物体内主要能源 生命过程 消耗能量
第八章:糖代谢
01
02
03
1 多糖和底聚糖的酶促降解
2 糖的分解代谢
3 糖的合成代谢
葡萄糖的主要代谢细胞定位
细胞膜
细胞质
线粒体
高尔基体
细胞核
内质网
溶酶体
细胞壁
叶绿体
有色体
白色体
液体
晶体
分泌物
01
02
03
04
糖酵解过程: 10步反应 葡萄糖 丙酮酸 乳酸 能量转换发生在前10步. 可划分为两个主要阶段: 前五步为准备阶段,葡萄糖通过磷酸化、异构化裂解为三碳糖。每裂解一个已糖分子,共消耗2分子ATP。使己糖分子的1,6位磷酸化。最后形成一个共同的中间产物甘油醛-3-磷酸。 后五步为产生ATP的贮能阶段。磷酸三碳糖转变成丙酮酸,每分子三碳糖产生2分子ATP。 整个过程需要10种酶,这些酶都在细胞质中,所以 , EMP途径的发生部位在细胞质中。
8反应图
甘油酸-3-磷酸
磷酸甘油酸变位酶
甘油酸-2-磷酸
9、2-磷酸甘油酸脱水烯醇化
9反应图 烯醇化酶 甘油酸-2-磷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2-磷酸甘油酸的脱水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烯醇化酶(enolase) 这一步反应也可看作分子内氧化还原反应,分子内能量重新分布,又一次产生了高能磷酯键。 反应可以被氟离子抑制,取代天然情况下酶分子上镁离子的位置,使酶失活。
二次磷酸化。形成果糖-1,6-二磷酸。
该反应不可逆
酶:称为磷酸果糖激酶(PFK),
该酶需要Mg2+参加反应。
ATP可降低该酶对果糖-6-磷酸的亲和力,但ATP对该酶的这种变构抑制效应可被AMP解除。因此ATP/AMP的比例关系对此有明显的调节作用。H+对酶活性也有很大影响。

【生物】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张丽萍杨建雄课后答案

【生物】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张丽萍杨建雄课后答案

【关键字】生物1 绪论1.生物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是什么?解答:生物化学主要研究:(1)生物机体的化学组成、生物分子的结构、性质及功能;(2)生物分子分解与合成及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3)生物遗传信息的储存、传递和表达;(4)生物体新陈代谢的调节与控制。

2.你已经学过的课程中哪些内容与生物化学有关。

提示: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并运用生物化学的知识。

3.说明生物分子的元素组成和分子组成有哪些相似的规侓。

解答:生物大分子在元素组成上有相似的规侓性。

碳、氢、氧、氮、磷、硫等6种是蛋白质、核酸、糖和脂的主要组成元素。

碳原子具有特殊的成键性质,即碳原子最外层的4个电子可使碳与自身形成共价单键、共价双键和共价三键,碳还可与氮、氧和氢原子形成共价键。

碳与被键合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的性质,使得碳骨架可形成线性、分支以及环状的多种多性的化合物。

特殊的成键性质适应了生物大分子多样性的需要。

氮、氧、硫、磷元素构成了生物分子碳骨架上的氨基(—NH2)、羟基(—OH)、羰基()、羧基(—COOH)、巯基(—SH)、磷酸基(—PO4 )等功能基团。

这些功能基团因氮、硫和磷有着可变的氧化数及氮和氧有着较强的电负性而与生命物质的许多关键作用密切相关。

生物大分子在结构上也有着共同的规律性。

生物大分子均由相同类型的构件通过一定的共价键聚合成链状,其主链骨架呈现周期性重复。

构成蛋白质的构件是20种基本氨基酸。

氨基酸之间通过肽键相连。

肽链具有方向性(N 端→C端),蛋白质主链骨架呈“肽单位”重复;核酸的构件是核苷酸,核苷酸通过3′, 5′-磷酸二酯键相连,核酸链也具有方向性(5′、→3′ ),核酸的主链骨架呈“磷酸-核糖(或脱氧核糖)”重复;构成脂质的构件是甘油、脂肪酸和胆碱,其非极性烃长链也是一种重复结构;构成多糖的构件是单糖,单糖间通过糖苷键相连,淀粉、纤维素、糖原的糖链骨架均呈葡萄糖基的重复。

2 蛋白质化学1.用于测定蛋白质多肽链N端、C端的常用方法有哪些?基本原理是什么?解答:(1)N-末端测定法:常采用―二硝基氟苯法、Edman降解法、丹磺酰氯法。

脂质代谢全国高中生物竞赛之《生物化学简明教程》名师精讲课件

脂质代谢全国高中生物竞赛之《生物化学简明教程》名师精讲课件
脂肪酸
10/16.脂质代谢 10.3 三酰甘油的分解代谢
脂肪
甘油
脂肪酸

磷酸C3化合物 β-氧化
丙酮酸
乙酰-CoA
动物体
乙酰乙酰CoA
ATP
乙酰乙酸
CO2
TCA循环
丙酮
β-羟丁酸
H2O
酮体代谢
脂肪代谢示意图
10/16.脂质代谢 10.3 三酰甘油的分解代谢
补充: 甘油的代谢
ATP ADP
NAD+ NADH
还原酶 (加氢或脱氢, 双键变位)
10/16.脂质代谢 10.3 三酰甘油的分解代谢 10.3.6 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
10/16.脂质代谢 10.3 三酰甘油的分解代谢 10.3.6 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
奇数碳原子脂肪酸 的氧化生成丙酰-CoA:
具有17个碳的直链脂肪酸可经正常的β-氧化途径,产生7个乙酰-CoA 和1个丙酰-CoA。丙酰-CoA经3步反应转化为琥珀酰-CoA,琥珀酰-CoA 可以进入柠檬酸循环进一步进行代谢。
①1次β-氧化包括脱氢,氧化,再脱氢, 硫解4个步骤
② 通过不断地β-氧化仗脂肪酰CoA完 全生成2C的乙酰CoA. (2)乙酰CoA通过TCA氧化形成CO2 (3)第1步和第2步产生的NADH和FADH2, 通过线粒体呼吸链产生ATP.
10/16.脂质代谢 10.3 三酰甘油的分解代谢 10.3.4 饱和偶碳脂肪酸的β-氧化
10/16.脂质代谢 10.1 脂质的消化、吸收和传送 10.1.3 吸收
在人和动物体内,小肠可以吸收脂类的水解产物,包括脂肪酸(70%)、甘油、 β-甘油一酯以及胆碱、部分水解的磷脂和胆固醇等。
其中甘油、单酰甘油同脂酸在小肠粘膜细胞内重新合成三酰甘油。新合成的三 酰甘油与少量磷脂和胆固醇混合在一起,在一层脂蛋白的包裹下形成乳糜微粒,从 小肠粘膜细胞中分泌到细胞外液,进入血液,最终被组织吸收。

生物化学第四章糖代谢ppt课件

生物化学第四章糖代谢ppt课件
为单糖。
吸收机制
单糖主要通过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以 主动转运方式吸收进入血液。
影响因素
糖的消化吸收受多种因素影响,如 食物中糖的
吸收后的单糖主要通过门 静脉进入肝脏,再经血液 循环运输到全身各组织器 官。
淋巴运输
少量单糖和寡糖也可通过 淋巴管运输到血液循环中 。
06 糖原的合成与分 解
糖原的合成
合成部位
肝和肌肉是合成糖原的主要器官,其中肝糖原占总量10% ,肌糖原占90%。
合成原料
主要有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等单糖。
合成过程
包括活化、缩合、分支和交联等步骤,最终形成具有高度 分支结构的糖原分子。
糖原的分解
01
分解部位
主要在肝脏和肌肉中进行。
02 03
分解过程
柠檬酸循环
在线粒体中,丙酮酸经过一系列反应生成CO2、 H2O和大量ATP。
糖有氧氧化的生理意义
1 2
能量供应
糖有氧氧化是体内主要的能量供应途径,为细胞 活动提供ATP。
物质代谢枢纽
糖有氧氧化连接糖、脂肪和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 ,实现能量转换和物质转化。
3
维持血糖水平
通过糖有氧氧化,可以维持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 内。
糖有氧氧化的调节
激素调节
胰岛素促进糖有氧氧化,而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则抑制该过程 。
底物水平调节
细胞内糖浓度升高时,可促进糖有氧氧化;反之,则抑制该过程。
酶活性调节
关键酶的活性受到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的共价修饰调节,从而控制糖 有氧氧化的速率。
05 磷酸戊糖途径
磷酸戊糖途径的过程
磷酸戊糖的形成
在磷酸戊糖途径中,葡萄糖首先经过磷酸化反应生成葡萄糖6-磷酸,随后经过异构化反应生成果糖-6-磷酸。果糖-6-磷 酸再经过磷酸化反应生成果糖-1,6-二磷酸,最终裂解成两个 磷酸丙糖分子。

第七版生物化学_第04章_糖代谢

第七版生物化学_第04章_糖代谢

OH
H
OH
H OH
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
糖酵解过程的第一个限速酶
第四章 糖代谢
己糖激酶是糖酵解的第一个关键
酶,该酶在哺乳类动物体内已发现有
4种己糖激酶同工酶,分别称为Ⅰ至
Ⅳ型。肝细胞中存在的是Ⅳ型,称为
葡萄糖激酶(glucokinase)。它的特点

①对葡萄糖的亲和力很低
②受激素调控
这些特性使葡萄糖激酶在维持血糖水平和糖代 谢中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
在体内的糖代谢中,葡萄糖居于主要地位。
第四章 糖代谢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糖的无氧氧化
第三节 糖的有氧氧化

第四节 磷酸戊糖途径

第五节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第六节 糖异生
第七节 其他单糖的代谢(了解)
第八节 血糖及其调节
第四章 糖代谢
第一节 概述
Introduction
第四章 糖代谢
一、糖的生理功能(了解)
第四章 糖代谢
(二)糖的吸收 1.吸收形式:消化水解后的单糖,主要是葡
萄糖。
2.吸收部位:小肠上段,肠粘膜上皮细胞。
3.吸收机制:耗能的主动转运过程。需要特 定的Na+依赖性葡萄糖转运体(SGLT)。主要存在 于肠粘膜上皮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
第四章 糖代谢
3. 吸收机制:主动吸收
刷状缘 肠 腔
糖广泛分布于所有生物体,植物含量最多。 糖的主要作用是在生命活动中提供碳源和能 源。是人体的主要能源物质。人体所需能量的 50%~70%都来自于糖。
第四章 糖代谢
(二)糖的分类及其结构
根据其水解产物的情况,糖主要可分为 以下四大类。
单糖 (monosacchride) 寡糖 (oligosacchride) 多糖 (polysacchride) 结合糖 (glycoconjugate)

糖代谢2-TCAcycle

糖代谢2-TCAcycle
第四节 TCA循环




一 丙酮酸的氧化脱羧 二 羧酸循环的化学途径 三 回补反应 四 TCA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or Citric Acid Cycle or Krebs Cycle)的生理意义 五 三羧酸循环的调节
一 丙酮酸的氧化脱羧


丙酮酸(糖酵解产生)在有氧条件下,进入线粒 体内膜。在丙酮酸脱氢酶系作用下,氧化脱羧生 成乙酰CoA。 方程式如下:
H2O
琥珀酰CoA
琥珀酰合成酶 琥珀酸



步骤5 琥珀酰CoA转化成琥珀酸产生一个高能磷 酸键 1 琥珀酰CoA的高能硫酯键断裂与GDP的磷酸化 偶联,在哺乳动物中生成GTP,在植物和微生物 中生成ATP,是TCA循环中唯一的底物磷酸化 2 催化的酶为琥珀酰合成酶。
琥珀酸脱氢酶 琥珀酸 延胡索酸
2 化 学 历 程
3 丙酮酸脱氢酶系的调控
(1)别构调控 产物NADH和乙酰CoA与底物NAD、CoA竞争 性抑制该酶系的活性部位。 (2)共价修饰调节 丙酮酸脱氢酶的磷酸化(激酶)和去磷酸化 (磷酸酶)是使丙酮酸脱氢酶系失活和激活的重 要方式。
活性
无活性
二 三羧酸循环的化学途径

三羧酸循环首先从乙酰CoA与草酰乙酸 缩合成柠檬酸开始,经多步反应回到草酰 乙酸,消耗乙酰CoA产生CO2、NADH、 FADH2和ATP。此循环定义在线粒体内膜 上,全部酶也在此内膜上,分8步反应。
Again, 3 reactions are the key sites
• 1 柠檬酸合酶(Citrate synthase - ATP, NADH and succinyl-CoA inhibi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EP羧化激酶 催化的反应
果糖二磷酸磷酸 酶催化的反应
葡萄糖-6-磷 酸酶定位内在 内质网膜
葡萄糖-6-磷酸酶的反应机制
The Cori cycle
糖酵解和糖异生 的调控原理
F2,6BP对磷酸果糖激酶的调控
F2,6BP对磷酸果糖二磷酸酶的调控
果糖-1,6-二磷酸酶被果糖2,6-二磷酸和AMP抑制:
光调控Calvin循环 的途径
光调控叶绿体小室的pH变化
Calvin循 环的酶活 力增高
6.核酮糖二磷酸加氧酶反应:光呼吸
7.C02固定的C4途径
8.景天酸代谢
景天科植物白天炎热时气孔不开,以防水分散失。夜间 气孔开放,吸收CO2。在PEP羧化酶作用下, CO2与PEP结合生 成草酰乙酸,随后被苹果酸脱氢酶还原成苹果酸,贮存于液 泡中直到天亮,白天苹果酸从液泡中释放出来,脱羧生成CO2 和丙酮酸, CO2进入Calvin循环。
第25章 戊糖磷酸途径 和糖的其他代谢途径
一、戊糖磷酸途径
(一)戊糖磷酸途径的 发现
1931年Otto Warburg 等 发现G-6-p脱氢酶和葡萄糖酸6-p脱氢酶可以使葡萄糖进入 未知的代谢途径,NADP+是两种 酶的辅酶; Frank Dickens 分离了戊糖磷酸途径的不少中 间物,于1953年在总结前人工 作的基础上提出了戊糖磷酸途 径,随后证明这一途径普遍存 在。
N-连接寡糖链在高尔基体经过复 杂的加工和修饰,被分选到细胞 的有关部位。
O-连接寡糖链是通过 翻译后加工合成的
基本要求
1.掌握戊糖磷酸途径的基本途径 和生物学意义。 (重点) 2.掌握糖异生作用的过程、意义 和调控。(重点) 3.掌握乙醛酸途径的过程和意义。 (重点) 4.熟悉寡糖的生物合成和分解途 径。
葡萄糖-6-磷酸酶的反应机制
葡萄糖-6-磷酸酶定位内在内质网膜
三、糖原的生物合成
糖原生物合成的研究经历 了缓慢的历程,直到1957年, 才发现糖原生物合成中,糖基 的供体是 UDPG。
UDP-葡萄糖焦磷酸 化酶催化的反应
糖原合成 酶催化的 反应
糖原新分支的形成
四、糖原代谢的调控
(一)糖原磷酸化酶的调控机制
参见激素的作用机制
(六)糖原累积症
参见表26-1
淀粉的酶促水解
淀粉的合成
基本要求
1.掌握糖原降解和生物合成的过程。 (重点) 2.掌握糖原代谢的调控及生理意义。 (重点)
第27章
光 合 作 用
一、光合作用的概况 1.光合作用的总过程
2.光合作 用的场 所—叶 绿体
光反应和暗反应
3.叶绿素的光 学特性
(a) 不存在AMP;
(b) 存在0.25mol/L AMP;
(c) 0,10,25mol/L AMP对果 糖-2,6-二磷酸抑制果糖1,6-二磷酸酶的影响。
果糖-2,6-二磷酸的合成和分 解由同一个双功能酶催化
五、寡糖类的生 物合成和分解
(一) 概论
(二) 乳糖的生物合成和分解
乳糖的分解由乳糖酶或β-半乳糖酶(微生物)催 化,不少成人的乳糖酶活力下降,出现乳糖不耐症。
*藻褐素
*
*
紫色细菌反应中心的模型M亚基为金色, L 亚基为蓝色,H亚基为绿色。c表示不同基团 之间的特定关系。
2.高等植物 和藻类具有 两个光系统
红降现象说 明光合细胞 有两个光反 应系统
光合作用的光 化学作用光谱
P700和 P680分别是两个 光系统的作用中心色素
3.放氧光合生物光 作用中心的结构
(二)对糖原合酶的调控
温和运动对肌 肉几种能源物 质的影响
力竭运动后 糖原的恢复
不同运动对糖原的消耗
门静脉系统携带胰脏和 肝脏分泌物进入循环
肌糖原的合成
(四)激素对糖 原代谢的调节和 激素效应的级联 放大系统
胰高血糖素的氨基酸序列
胰岛素对代谢的作用
皮质醇在肝脏糖代谢和 蛋白质代谢中的作用
(五)G蛋白及其对激 素信号的传递作用
光系统Ⅱ的结构
* *藻褐素
光系统Ⅰ的结构
*叶绿醌
*
4.真核光合电 子传递的Z图式
*
*藻褐素
5.水的光解 与放氧
质体醌的结构 和氧化还原
6.PSI和PSⅡ在类 囊体膜上的定位
质体蓝素
7.细胞色素b6f复合体的结构
8.细胞色素b6f复合合磷酸化
10.光系统Ι的 循环磷酸化 作用
细菌的β-半乳糖酶为诱导酶,天然诱导物为 1,6-别乳糖,常用的人工诱导物为IPTG(异丙基硫代 半乳糖苷)。
乳糖的生物合成
蔗糖的合成
(三) 糖蛋白的生物合成
1.糖蛋白糖链生物合成的特点 糖基的供体是单糖的核苷二磷酸;在长醇焦磷酸上合
成核心寡糖链,整体转移到肽链上,在进行进一步加工。
2.寡糖与多肽 链连接的类型
戊糖磷酸途 径的概况
依赖TPP的 转酮酶反 应机制
转醛酶的反应机制
生成大量NADPH,而无显 著的核糖-5- 磷酸净生 成的途径。
需要核糖-5- 磷 酸,而不需要 NADPH时,可以绕 过氧化步骤。
这一途径可以生成 大量NADPH和ATP
二、糖的其 他代谢途径
(一)葡糖异生作用
丙酮酸羧化 反应的机制
第26章 糖原的分解
和生物合成
一、糖原的降解(glycogen breakdown)
1.糖原磷酸化酶催化的反应
2.糖原脱支酶(glycogen debranching enzyme,包括糖基转 移酶)催化的反应
3.磷酸葡萄糖变 位酶
(phosphoglucom utase)的作用
4.葡萄糖 -6-磷酸 酶
叶绿素的结构 叶绿素的吸收光谱
4.叶绿 素在膜 上被组 织成光 合单位
藻红素
辅助色素扩展 光吸收的范围
叶绿素通过激子传 递把吸收的能量汇 集到作用中心
PE:藻红蛋白 PC:藻蓝蛋白 AP:别藻蓝蛋白
*藻胆体 **蓝藻
*
**
*
*藻胆素
二、光合 作用的光 反应
1.光合细 菌只有一 个光化学 作用中心
三、暗反应: Calvin循环
1.第一阶段:C02固定
核酮糖-1,5-二磷 酸羧化酶由8个 大亚基和8个小 亚基组成,约占 绿叶蛋白质的 50%。
2.第二阶段:生 成三磷酸甘油醛
3.第三阶段: 核酮糖-1, 5-二磷酸的 再生
4.Calvin循环的化学计量
5.Calvin循环的调节
光调控二氧 化碳固定, 防止细胞呼 吸和己糖合 成的循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