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物理试卷

合集下载

原子物理试卷及答案

原子物理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1、光电效应证明光具有(A)A.粒子性B.波动性C.波粒二象性2、正确表示坐标与动量的不确定性关系(B)≥h/2 B.▽X▽Px≥h/2 C. ▽X▽Px≤h/2A. ▽X▽Py3、1911年着名物理学家卢瑟福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实验。

在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现:(1)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2)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3)有极少部分α粒子被弹了回来。

下列对原子结构的认识错误的是(D)。

A.原子核体积很小B.原子核带正电C.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D.原子是实心的球体.4、如图所示,高速运动的α粒子被位于O点的重原子核散射,实线表示α粒子运动的轨迹,M、N和Q为轨迹上的三点,N点离核最近,Q点比M点离核更远,则(B)。

A.α粒子在M点的速率比在Q点的大B.三点中,α粒子在N点的电势能最大C.在重核产生的电场中,M点的电势比Q点的低D.α粒子从M点运动到Q点,电场力对它做的总功为负功5、根据量子力学原理,氢原子中电子绕核运动动量矩的最小值为(D)A. 3 B .1 C.2. D.06、标志电子态的量子数各表示的意义下面哪一个是正确的(D ) ? A 、n 为轨道量子数? B 、l 为主量子数? C 、S 为轨道取向量子数?D 、m 1 m 2,分别为轨道和自旋空间取向量子数7、铍(Be )原子若处于第一激发态,则其电子组态:( D )A.2s2s ;B.2s3p ;C.1s2p;D.2s2p8、设原子的两个价电子是d 电子和f 电子,在L-S 耦合下可能的原子态有:( D )A.9个B.12个C.15个D.20个9、在匀强磁场中有一个静止的氡原子核(Rn 22286),由于衰变它放射出一个粒子,此粒子的径迹与反冲核的径迹是两个相外切的圆,大圆与小圆的直径之比为42:1,那么氡核的衰变方程应是下列方程的哪一个。

( B ) A.B.C.D.10、自然界中原子核结合能大小情况下面那一种是错误的( B ) A.在中等质量数(40—120)之间的那些原子核中核子的平均结合能较大,并在8.6MeV 左右。

原子物理五套试题及答案

原子物理五套试题及答案

原子物理五套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原子核的组成元素是()。

A. 质子和中子B. 电子和质子C. 电子和中子D. 质子和电子答案:A2. 根据波尔理论,氢原子的能级是()。

A. 连续的B. 离散的C. 线性的D. 非线性的答案:B3. 电子云的概念是由哪位科学家提出的?()A. 尼尔斯·玻尔B.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C. 马克斯·普朗克D. 埃尔温·薛定谔答案:D4. 根据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粒子的位置和动量可以同时被精确测量B. 粒子的位置和动量不能同时被精确测量C. 粒子的能量和时间可以同时被精确测量D. 粒子的能量和时间不能同时被精确测量答案:B5.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

A. 泡利不相容原理B. 洪特规则C. 库仑定律D. 以上都是答案:D6. 原子核的放射性衰变遵循()。

A. 线性规律B. 指数规律C. 正态分布D. 泊松分布答案:B7. 原子核的结合能是指()。

A. 原子核内所有核子的总能量B. 原子核内单个核子的能量C. 原子核内所有核子的总能量与单独核子能量之和的差值D. 原子核内单个核子的能量与单独核子能量之和的差值答案:C8. 原子核的同位素是指()。

A.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不同质量数的原子核B. 具有相同质量数但不同原子序数的原子核C.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和质量数的原子核D. 具有不同原子序数和质量数的原子核答案:A9. 原子核的裂变是指()。

A. 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或多个较小的原子核B. 原子核结合成更大的原子核C. 原子核的放射性衰变D. 原子核的聚变答案:A10. 原子核的聚变是指()。

A. 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或多个较小的原子核B. 原子核结合成更大的原子核C. 原子核的放射性衰变D. 原子核的裂变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遵循______原理。

原子物理学试卷及答案

原子物理学试卷及答案

原子物理学试卷及答案【篇一:原子物理单元测试卷(含答案)】/p> 波粒二象性原子结构原子核检测题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4分,错选或不选得0分。

)1.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可以解决的问题是()2.光电效应的规律关于光电效应,有如下几种陈述,其中正确的是()a.金属电子的逸出功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b.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c.用不可见光照射金属一定比用可见光照射同种金属产生的光电子的初动能要大 d.对于任何一种金属都存在一个“最大波长”,入射光的波长必须小于这个波长,才能产生光电效应3.放射性元素衰变时放出三种射线,按穿透能力由强到弱的排列顺序是()a.?射线,?射线,?射线 c.?射线,?射线,?射线b.?射线,?射线,?射线, d.?射线,?射线,?射线4.在下列各组所说的两个现象中,都表现出光具有粒子性的是() a.光的折射现象、偏振现象 b.光的反射现象、干涉现象c.光的衍射现象、色散现象 d.光电效应现象、康普顿效应A.原子要吸收光子,电子的动能增大,原子的电势能增大B.C.D.原子要吸收光子,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的电势能增大 6.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的理解正确的是()5.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从距核较近的轨道跃迁到距核较远的轨道过程中()a.大量光子的效果往往表现出波动性,个别光子的行为往往表现出粒子性b.光在传播时是波,而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就转变成粒子c.高频光是粒子,低频光是波的粒子性显著d.波粒二象性是光的根本属性,有时它的波动性显著,有时它7.如图1所示,电路中所有元件完好,光照射到阴极上时,灵敏电流计中没有电流通过,其原因可能是()图1a. 入射光太弱;b. 入射光波长太长;c. 光照时间短;d. 电源电压太低10.要观察纳米级以下的微小结构,需要利用分辨率比光学显微镜更高的电子显微镜.有关电子显微镜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它是利用了电子物质波的波长比可见光短,因此不容易发生明显衍射b.它是利用了电子物质波的波长比可见光长,因此不容易发生明显衍射c.它是利用了电子物质波的波长比可见光短,因此更容易发生明显衍射d.它是利用了电子物质波的波长比可见光长,因此更容易发生明显衍射11.14c是一种半衰期为5 730年的放射性同位素.若考古工作者探测到某古木中14c的含量1()4a.22 920年 b.11 460年 c.5 730年 d.2 865年4303013.现有核反应方程为2713al+2he→15p+x,新生成的15p具有放射性,继续发生衰变,核反应30)14.某科学家提出年轻热星体中核聚变的一种理论,其中的两个核反应方程为11213115121h+6c→7n+q1 1h+7n→6c+x+q2方程中q1、q2表示释放的能量,相关的原子核质量见下表:3a.x是2he,q2q1 b.x是42he,q2q13c.x是2he,q2q1 d.x是42he,q2q115.如图2所示,n为钨板,m为金属网,它们分别与电池两极相连,电池的电动势e和极性已在图中标出,钨的逸出功为4.5 ev,现分别用氢原子跃迁发出的能量不同的光照射钨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图2a.用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发出的光照射,n板会发出电子b.用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发出的光照射,n板会发出电子c.用n=3能级跃迁到n=1能级发出的光照射,不会有电子到达金属网m d.用n=4能级跃迁到n=1能级发出的光照射,不会有电子到达金属网m16.2006年3月24日,由中国自行研究、设计的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east核聚变实验装置(又称“人造太阳”),如图3所示,已成功完成首次工作调试.由于它和太阳产生能量的原理相同,都是热核聚变反应,所以被外界称为“人造太阳”.“人造太阳”的原理就是在这台装置的真空室内加入少量氢的同位素氘和氚,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聚变反应,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能量.核聚变的主要原料是氘和氚,在海水中含量极其丰富.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341a.“人造太阳”的核反应方程是21h+1h→2he+0n图3d.与这种热核聚变比较,核裂变反应堆产生的废物具有放射性二、填空题。

高二物理原子物理试题

高二物理原子物理试题

高二物理原子物理试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黑体辐射时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B.比结合能越小,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靠,原子核越稳定C.宏观物体的物质波波长非常小,极易观察到它的波动性D.用质子流工作的显微镜比用相同速度的电子流工作的显微镜分辨率高【答案】AD【解析】A、根据黑体裁辐射实验结果得知,黑体辐射时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故A正确.B、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靠,原子核越稳定.故B错误.C、宏观物体的物质波波长非常小,波动性很弱,不容易观察到它的波动性.故C错误.D、相同速度的质子与电子,质子物质波的波长要小,衍射现象较弱,所以用质子流工作的显微镜比用相同速度的电子流工作的显微镜分辨率高.故D正确.故选AD【考点】考查了原子物理基础知识点评:黑体辐射时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靠,原子核越稳定.宏观物体的物质波波长非常小,不易观察到它的波动性.用质子流工作的显微镜比用相同速度的电子流工作的显微镜分辨率高2.(8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A.紫外线照射到金属锌板表面时能够产生光电效应,则当增大紫外线的照射强度时,从锌板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随之增大B.中等核的比结合能最大,因此这些核是最稳定的C.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D.卢瑟福在研究原子结构中引入了量子化的观点E.光电效应实验揭示了光的粒子性,康普顿效应揭示了光的波动性F.在光的单缝衍射实验中,狭缝变窄,光子动量的不确定量变大【答案】BCF(8分)(对一个3分,对两个6分)【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原子物理的相关概念和理论的理解情况,紫外线照射到金属锌板表面时能够产生光电效应,则当增大紫外线的照射强度时,从锌板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数目会增加,而最大初动能不变;A错误;中等核的比结合能最大,因此这些核是最稳定的,B正确;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C正确;卢瑟福在研究原子结构中没有引入量子化的观点,D错误;光电效应实验揭示了光的粒子性,康普顿效应也揭示了光的粒子性,E错误;在光的单缝衍射实验中,狭缝变窄,光子动量的不确定量变大,F正确;3.有下列4个核反应方程①Na→Mg+ e ②U+n→Ba+Kr+3n③F+He→Ne+H ④He+H→He +e上述核反应依次属于:A.衰变、人工转变、人工转变、聚变B.裂变、裂变、聚变、聚变C.衰变、衰变、聚变、聚变D.衰变、裂变、人工转变、聚变【答案】D【解析】略4.在下列4个核反应方程中,x表示质子的( )【答案】C【解析】略5.卢瑟福和他的助手做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获得了重要发现:(1)关于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证明了质子的存在B.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C.证明了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里D.说明了原子中的电子只能在某些轨道上运动(2)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发现了α粒子的散射实验.下列图中,O表示金原子核的位置,则能正确表示该实验中经过金原子核附近的α粒子的运动轨迹的是图中的 .【答案】(1)C ;(2)B【解析】(1)α粒子散射实验证明了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里,选项C正确;(2)因原子核带正电,α粒子也带正电,故根据粒子的速度方向可判断选项B是正确的.【考点】α粒子散射实验.6.如果大量氢原子处在n=4的能级,可能有几种频率的光辐射出来?其中频率最大的光是氢原子在哪两个能级间跃迁时发出来的?A.4种,其中频率最大的光是氢原子从n=4能级到n=1能级跃迁时发出B.6种,其中频率最大的光是氢原子从n=4能级到n=1能级跃迁时发出C.4种,其中频率最大的光是氢原子从n=4能级到n=3能级跃迁时发出D.6种,其中频率最大的光是氢原子从n=4能级到n=3能级跃迁时发出【答案】B【解析】大量氢原子处在n=4的能级,可能有种频率的光辐射出来; 其中频率最大的光是氢原子从n=4能级到n=1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因为这两个能级的能级差最大,故选B.【考点】波尔理论。

原子物理(2024高考真题及解析)

原子物理(2024高考真题及解析)

原子物理、近代物理专题1.[2024·北京卷] 已知钍234的半衰期是24天.1 g 钍234经过48天后,剩余钍234的质量为 ( ) A .0 g B .0.25 g C .0.5 g D .0.75 g 1.B [解析] 1 g 钍234经过48天后,剩余质量m =(12)tτm 0=0.25 g,故选B .2.[2024·北京卷] 产生阿秒光脉冲的研究工作获得202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阿秒(as)是时间单位,1 as=1×10-18 s,阿秒光脉冲是发光持续时间在阿秒量级的极短闪光,提供了阿秒量级的超快“光快门”,使探测原子内电子的动态过程成为可能.设有一个持续时间为100 as 的阿秒光脉冲,持续时间内至少包含一个完整的光波周期.取真空中光速c =3.0×108 m/s,普朗克常量h =6.6×10-34 J·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对于0.1 mm 宽的单缝,此阿秒光脉冲比波长为550 nm 的可见光的衍射现象更明显B .此阿秒光脉冲和波长为550 nm 的可见光束总能量相等时,阿秒光脉冲的光子数更多C .此阿秒光脉冲可以使能量为-13.6 eV(-2.2×10-18 J)的基态氢原子电离D .为了探测原子内电子的动态过程,阿秒光脉冲的持续时间应大于电子的运动周期2.C [解析] 此阿秒光脉冲的波长为λ≤cT =30 nm<550 nm,由障碍物尺寸与波长相差不多或比波长小时,衍射现象越明显知,波长为550 nm 的可见光比此阿秒光脉冲的衍射现象更明显,故A 错误;由ε=h cλ知,阿秒光脉冲的光子能量大,故总能量相等时,阿秒光脉冲的光子数更少,故B 错误;阿秒光脉冲的光子能量最小值ε=hν=ℎT=6.6×10-18 J>2.2×10-18 J,故此阿秒光脉冲可以使能量为-13.6 eV(-2.2×10-18 J)的基态氢原子电离,故C 正确;为了探测原子内电子的动态过程,阿秒光脉冲的持续时间应小于电子的运动周期,故D 错误.3.[2024·北京卷] 电荷量Q 、电压U 、电流I 和磁通量Φ是电磁学中重要的物理量,其中特定的两个物理量之比可用来描述电容器、电阻、电感三种电磁学元件的属性,如图所示.类似地,上世纪七十年代有科学家预言Φ和Q 之比可能也是一种电磁学元件的属性,并将此元件命名为“忆阻器”,近年来实验室已研制出了多种类型的“忆阻器”.由于“忆阻器”对电阻的记忆特性,其在信息存储、人工智能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QU 的单位和ΦI 的单位不同B .在国际单位制中,图中所定义的M 的单位是欧姆C .可以用I U来描述物体的导电性质D .根据图中电感L 的定义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以推导出自感电动势的表达式E =L ΔI Δt3.A [解析] 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知E =ΔΦΔt,则Φ的单位为V·s,由Q =It 可知,Q 的单位为A·s,则QU 与ΦI 的单位相同,均为V·A·s,故A 错误;由题图可知,从单位角度分析有M =ΦQ =V ·sA ·s =Ω,故B 正确;由R =UI 知I U =1R ,可以用来描述物体的导电性质,故C 正确;由电感的定义L =ΦI =ΔΦΔI ,以及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 =ΔΦΔt ,解得E =L ΔIΔt ,故D 正确.4.[2024·甘肃卷] 2024年2月,我国科学家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大科学装置上成功合成了新核素76169Os,核反应方程如下:48106Cd +2858Ni→76160Os+4X,该方程中X 是 ( ) A .质子 B .中子 C .电子 D .α粒子4.B [解析] 根据反应前后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得X 是 01n,故选B .5.[2024·广东卷] 我国正在建设的大科学装置——“强流重离子加速器”,其科学目标之一是探寻神秘的“119号”元素.科学家尝试使用核反应Y +95243Am→119A X+201n 产生该元素.关于原子核Y 和质量数A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 A .Y 为 2658Fe,A =299 B .Y 为 2658Fe,A =301 C .Y 为 2454Cr,A =295 D .Y 为 2454Cr,A =2975.C [解析] 由于核反应过程中质量数守恒且电荷数守恒,故原子核Y 的电荷数为119-95=24,则原子核Y 为 2454Cr,质量数A =54+243-2=295,C 正确.6.[2024·广西卷] 近期,我国科研人员首次合成了新核素锇-160(76160Os)和钨-156(74156W).若锇-160经过1次α衰变,钨-156经过1次β+衰变(放出一个正电子),则上述两新核素衰变后的新核有相同的 ( ) A .电荷数 B .中子数 C .质量数 D .质子数6.C [解析] 锇-160经过1次α衰变后产生的新核素质量数为156,质子数为74,钨-156经过1次β+衰变后质量数为156,质子数为73,可知两新核素衰变后的新核有相同的质量数,故选C .7.[2024·海南卷] 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电效应,闭合单刀双掷开关S 1,用频率为ν1的光照射光电管,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表的示数刚好为0,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 1,已知电子电荷量为e ,普朗克常量为h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光强,电压表示数增大B .改用比ν1更大频率的光照射,调整电流表的示数为零,此时电压表示数仍为U 1C .其他条件不变,使开关接S 2,电流表示数仍为零D .光电管阴极材料的截止频率νc =ν1-eU1ℎ7.D [解析] 当开关接S 1时,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U 1=hν1-W 0,故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光强,电压表的示数不变,故A 错误;若改用比ν1更大频率的光照射时,调整电流表的示数为零,而金属的逸出功不变,故遏止电压变大,即此时电压表示数大于U 1,故B 错误;其他条件不变时,使开关接S 2,是加速电压,又hν1>W 0,可发生光电效应,故电流表示数不为零,故C 错误;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U 1=hν1-W 0,其中W 0=hνc ,联立解得,光电管阴极材料的截止频率为 νc =ν1-eU1ℎ,故D 正确.8.[2024·河北卷] 锂是新能源汽车、储能和信息通信等新兴产业的关键材料.研究表明,锂元素主要来自宇宙线高能粒子与星际物质的原子核产生的散裂反应,其中一种核反应方程为612C +11H→ 37Li+211H+X,式中的X 为 ( )A . 01nB . -10eC . 10eD . 24He8.D[解析] 根据核反应前后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得,A=12+1-7-2×1=4,Z=6+1-3-2×1=2,则X为24He,D正确.9.[2024·湖南卷] 量子技术是当前物理学应用研究的热点,下列关于量子论的说法正确的是()A.普朗克认为黑体辐射的能量是连续的B.光电效应实验中,红光照射可以让电子从某金属表面逸出,若改用紫光照射也可以让电子从该金属表面逸出C.康普顿研究石墨对X射线散射时,发现散射后仅有波长小于原波长的射线部分D.德布罗意认为质子具有波动性,而电子不具有波动性9.B[解析] 普朗克认为黑体辐射的能量是一份一份的,是量子化的,并不连续,A错误;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是ν>νc,紫光的频率高于红光的频率,光电效应实验中,红光照射可以让电子从某金属表面逸出,则改用紫光照射也可以让电子从该金属表现逸出,B正确;石墨对X射线散射可知波的过程遵循动量守恒,光子和电子碰撞后,电子获得一定动量,光子动量变小,根据p=ℎλ长应变长,所以散射后除了有与原波长相同的射线部分外,还有波长大于原波长的射线部分,C 错误;德布罗意认为物质都具有波动性,包括质子和电子,D错误.10.[2024·江西卷] 近年来,江西省科学家发明硅衬底氮化镓基系列发光二极管(LED),开创了国际上第三条LED技术路线.某氮化镓基LED材料的简化能级如图所示,若能级差为2.20 eV(约3.52×10-19 J),普朗克常量h=6.63×10-34 J·s,则发光频率约为()A.6.38×1014 HzB.5.67×1014 HzC.5.31×1014 HzD.4.67×1014 Hz10.C[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辐射出的光子能量ε=3.52×10-19J,由ε=hν,解得频率ν≈5.31×1014 Hz,C正确.11.(多选)[2024·辽宁卷]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是利用X光照射材料表面激发出光电子,并对光电子进行分析的科研仪器.用某一频率的X 光照射某种金属表面,逸出了光电子,若增加此X 光的强度,则( )A .该金属的逸出功增大B .X 光的光子能量不变C .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增大D .单位时间逸出的光电子数增多11.BD [解析] 金属的逸出功是金属的自身固有属性,仅与金属自身有关,与照射光无关,所以增加此X 光的强度时,该金属逸出功不变,故A 错误;根据光子能量公式ε=hν可知,增加此X 光的强度时,由于光的频率不变,所以X 光的光子能量不变,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 =hν-W 0可知,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不变,故B 正确,C 错误;增加此X 光的强度时,单位时间照射到金属表面的光子变多,则单位时间逸出的光电子数增多,故D 正确.12.[2024·山东卷] 2024年是中国航天大年,神舟十八号、嫦娥六号等已陆续飞天,部分航天器装载了具有抗干扰性强的核电池.已知 3890Sr 衰变为 3990Y 的半衰期约为29年;94238Pu 衰变为 92234U的半衰期约87年.现用相同数目的 3890Sr 和 94238Pu 各做一块核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3890Sr 衰变为 3990Y 时产生α粒子B . 94238Pu 衰变为 92234U 时产生β粒子C .50年后,剩余的 3890Sr 数目大于 94238Pu 的数目D .87年后,剩余的 3890Sr 数目小于 94238Pu 的数目12.D [解析] 由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知,3890Sr→3990Y +-10e ⇒β衰变,94238Pu→92234U +24He ⇒α衰变,A 、B 错误;由于 3890Sr 的半衰期小于 94238Pu 的半衰期,所以初始数目相同的两者经过相同时间后剩余的 3890Sr 数目小于 94238Pu 的数目,C 错误,D 正确.13.[2024·新课标卷] 三位科学家由于在发现和合成量子点方面的突出贡献,荣获了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不同尺寸的量子点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现有两种量子点分别发出蓝光和红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蓝光光子的能量大于红光光子的能量B .蓝光光子的动量小于红光光子的动量C .在玻璃中传播时,蓝光的速度大于红光的速度D .蓝光在玻璃中传播时的频率小于它在空气中传播时的频率13.A [解析] 由于红光的频率小于蓝光的频率,则根据ε=hν可知,蓝光光子的能量大于红光光子的能量,根据p =ℎλ=ℎνc 可知,蓝光光子的动量大于红光光子的动量,故A 正确,B 错误;由于红光的折射率小于蓝光的折射率,根据v =cn 可知,在玻璃中传播时,蓝光的速度小于红光的速度,故C 错误;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中,其频率不变,故D 错误.14.[2024·浙江6月选考] 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为 24He +49Be→X +01n,“玉免二号”巡视器的核电池中钚238的衰变方程为 94238Pu →92234U+Y ,正确的是( ) A .核反应方程中的X 为 612C B .衰变方程中的Y 为 23He C .中子 01n 的质量数为零 D .钚238的衰变吸收能量14.A [解析] 根据核反应中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知X 的电荷数为6,质量数为12,故X 为 612C,A 正确;同理可知Y 应为 24He,B 错误;中子 01n 的质量数为1,C 错误;衰变过程中释放能量,D 错误.15.[2024·浙江6月选考] 玻尔氢原子电子轨道示意图如图所示,处于n =3能级的原子向低能级跃迁,会产生频率为ν31、ν32、 ν21的三种光,下标数字表示相应的能级.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 ,光速为c.正确的是 ( )A .频率为ν31的光,其光子动量为E 3-E 1ℎcB .频率为ν31和ν21的两种光分别射入同一光电效应装置,均产生光电子,其最大初动能之差为hν32C .频率为ν31和ν21的两种光分别射入双缝间距为d 、双缝到屏的距离为l 的干涉装置,产生的干涉条纹间距之差为lcdν32D .若原子从n =3 跃迁至 n =4 能级,入射光的频率ν34'>E 4-E 3ℎ15.B [解析] 根据p =ℎλ,λ=c ν,可得频率为ν31的光其光子动量为p 31=ℎν31c =E 3-E 1c,A 错误.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 km =hν-W 0,对于同一光电效应装置来说,逸出功W 0相同,两种光射入时逸出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之差ΔE km =h Δν=h (ν31-ν21)=hν32,B 正确.根据双缝干涉条纹间距Δx =l dλ可知,两种光分别发生干涉时的条纹间距之差为Δx 21-Δx 31=l d(λ21-λ31)=l d (c ν21-c ν31)=lcd (1ν21-1ν31)=lcν32dν21ν31,C 错误.因为入射的是光子,所以跃迁时氢原子吸收的能量必为两能级的差值,则对应入射光的频率为ν34'=E 4-E 3ℎ,D 错误.16.(多选)[2024·浙江6月选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中子整体呈电中性,但内部有复杂结构B .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大小都相同C .增加接收电路的线圈匝数,可接收更高频率的电台信号D .分子间作用力从斥力变为引力的过程中,分子势能先增加后减少16.AB [解析] 中子整体呈电中性,但内部有复杂结构,由夸克组成,A 正确;根据光速不变原理,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大小都相同,B 正确;增加接收电路的线圈匝数,则线圈的自感系数增大,由f =2π√LC可知,接收电路的固有频率减小,可接收更低频率的电台信号,C错误;分子间作用力从斥力变为引力的过程中,分子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分子势能先减少后增加,D 错误.。

专题15原子物理(原卷版+解析)

专题15原子物理(原卷版+解析)

专题15 原子物理一.选择题(共12小题)1.(2022•浙江)图为氢原子的能级图。

大量氢原子处于n =3的激发态,在向低能级跃迁时放出光子,用这些光子照射逸出功为2.29eV 的金属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10.80eVB .n =3跃迁到n =1放出的光电子动量最大C .有3种频率的光子能使金属钠产生光电效应D .用0.85eV 的光子照射,氢原子跃迁到n =4激发态2.(2021•浙江)据《自然》杂志2021年5月17日报道,中国科学家在稻城“拉索”基地(如图)探测到迄今为止最高能量的γ射线,能量值为1.40×1015eV ,即( )A .1.40×1015VB .2.24×10﹣4C C .2.24×10﹣4WD .2.24×10﹣4J 3.(2022•温州二模)目前地球上消耗的能量绝大部分来自太阳内部核聚变时释放的核能。

如图所示,太阳能路灯的额定功率为P ,光电池系统的光电转换效率为η。

用P 0表示太阳辐射的总功率,太阳与地球的间距为r ,地球半径为R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c 。

太阳光传播到达地面的过程中大约有30%的能量损耗,电池板接收太阳垂直照射的等效面积为S 。

在时间t 内( )A .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总能量约为7P 0tR 240r 2 B .路灯正常工作所需日照时间约为40πR 2Pt7P 0SηC .路灯正常工作消耗的太阳能约为ηPtD .因释放核能而带来的太阳质量变化约为10P 0t7c 24.(2021•浙江模拟)在匀强磁场中,静止的钚的放射性同位素Pu 衰变为铀核 94235U ,并放出α粒子,已知 94239Pu 、 92235U 和α粒子的质量分别为m Pu 、m U 和m α,衰变放出的光子的动量和能量均忽略不计,α粒子的运动方向与磁场相垂直,则( )A .α粒子的动能为(m Pu ﹣m U ﹣m α)c 2B .α粒子的动量为√2m α2(m Pu −m U −m α)c 2m α+m UC . 92235U 与α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半径之比约为4:235D . 92235U 与α粒子在磁场中的周期之比约为1.3:15.(2021•台州二模)铀原子核既可发生衰变,也可发生裂变。

原子物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原子物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原子物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原子的最内层电子称为:A. 价电子B. 建筑电子C. 寄生电子D. 核电子答案:D2. 原子核由以下粒子组成:A. 质子和中子B. 质子和电子C. 电子和中子D. 电子和反电子答案:A3. 处于激发态的原子能通过放射射线来跃迁到基态,这种现象称为:A. 加速B. 衰变C. 俘获D. 减速答案:B4. 质子和中子的总数称为:A. 元数B. 核数C. 溶液D. 中性答案:B5. 薛定谔方程用于描述:A. 电子的运动B. 质子的运动C. 中子的运动D. 原子核的运动答案:A二、填空题1. 波尔模型中,电子在不同能级之间跃迁所产生的谱线称为________。

答案:光谱线2. 在原子核中不存在电子,否则将引起能量的________。

答案:不稳定3. 原子核的质子数称为原子的________。

答案:原子序数4. 核力是一种____________,它使质子和中子相互_________。

答案:强相互作用力,吸引5. 电子云代表了电子在空间中的________分布。

答案:概率三、简答题1. 什么是原子物理学?答案:原子物理学是研究原子及其结构、性质、相互作用原理以及与辐射的相互作用等的学科。

它主要探索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内的粒子、原子的能级结构、原子的光谱以及原子的物理性质等方面的知识。

2. 描述一下半导体材料的能带结构。

答案:半导体材料的能带结构是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一种情况。

它具有价带和导带两个能带,两者之间由能隙分隔。

在室温下,半导体材料的价带通常都被电子占满,而导带中几乎没有电子。

当外加电场或光照射时,价带中的电子可以跃迁到导带中,从而形成电流。

3. 解释原子的放射性衰变现象。

答案:原子的放射性衰变是指具有不稳定原子核的放射性同位素经过一系列放射性衰变过程,最终转化为稳定同位素的现象。

衰变过程中放出的射线包括α粒子、β粒子和γ射线。

这种衰变过程是由于原子核内部的质子和中子的改变导致了核内部的不稳定性,从而通过释放射线来恢复稳定。

原子物理考卷2023年A

原子物理考卷2023年A

原子物理考卷2023年A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A. 道尔顿B. 汤姆逊C. 卢瑟福D. 波尔2. 在氢原子光谱中,巴耳末系对应的光谱线位于:A. 可见光区B. 紫外光区C. 红外光区D. 无线电波区3. 下列哪个物理量在原子物理学中是量子化的?A. 质量B. 体积C. 电荷D. 能量4. 氢原子的基态电子轨道半径约为:A. 0.53 ÅB. 0.53 nmC. 0.53 μmD. 0.53 mm5. 下列哪种现象可以用量子力学解释?A. 康普顿效应B. 玻尔效应C. 超导现象D. 光电效应6. 原子核的组成包括:A. 质子和中子B. 电子和质子C. 电子和中子D. 质子和光子7. 下列哪个过程是β衰变?A. 原子核俘获一个电子B. 原子核释放一个中子C. 原子核释放一个质子D. 原子核释放一个正电子8. 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从n=4能级跃迁到n=2能级时,辐射出的光子能量为:A. 10.2 eVB. 12.75 eVC. 13.6 eVD. 3.4 eV9. 下列哪种原子具有半满的p轨道?A. 氖(Ne)B. 氟(F)C. 氧(O)D. 碳(C)A. 实数B. 复数C. 可正可负D. 可微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原子核的稳定性与原子序数的关系是:原子序数越大,稳定性越______。

2. 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______ eV。

3. 氦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

4. 原子核的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______。

5. 在氢原子中,电子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时,辐射出的光子频率为______。

6. 量子力学中的不确定性原理是由______提出的。

7. 原子核的组成粒子中,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分别约为______和______。

8. 在核反应中,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即______和______守恒。

9. 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一个原子轨道最多可容纳______个电子。

高三物理原子物理试题

高三物理原子物理试题

高三物理原子物理试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选项前的字母)A.人们在研究天然放射现象过程中发现了质子B.铀核裂变的核反应方程C.设质子、中子、粒子的质量分别为、、,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结合成一个粒子,释放的能量是D.原子在、两个能量级的能量分别为、,且,当原子从a能级跃迁到b能级时,吸收光子的波长(其中c为真空中的光速,h为普朗克常量)【答案】C【解析】1919年,卢瑟福通过粒子轰击氮核,发现了质子,所以A错误;铀核裂变的核反应方程为,所以B错误;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可知,当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结合成一个粒子释放的能量为,所以C正确;根据玻尔原子模型可知,原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会释放光子,故D错误。

【考点】原子物理2.(4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核内部某个中子转变为质子和电子,产生的电子从原子核中发射出来,这就是β衰变B.比结合能小的原子核结合成或分解成比结合能大的原子核时一定吸收核能C.根据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氢原子的电势能增大,核外电子的运动速度减小。

D.德布罗意在爱因斯坦光子说的基础上提出物质波的概念,认为一切物体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答案】AD【解析】考查对原子物理相关概念的理解,原子核内部某个中子转变为质子和电子,产生的电子从原子核中发射出来,这就是β衰变,A正确;比结合能小的原子核结合成或分解成比结合能大的原子核时一定放出核能,B错误;根据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氢原子的电势能减小,核外电子的运动速度增大;C错误;德布罗意在爱因斯坦光子说的基础上提出物质波的概念,认为一切物体都具有波粒二象性,D正确;3.一静止的U核经α衰变成为Th核,释放出的总动能为4.27MeV。

问此衰变后Th核的动能为多少MeV(保留1位有效数字)?【答案】0.07MeV【解析】根据题意知,此衰变的衰变方程为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式中,和分别为粒子和核的质量,和分别为粒子和核的速度大小。

原子物理试题精选及答案

原子物理试题精选及答案

原⼦物理试题精选及答案“原⼦物理”练习题1.关于原⼦结构和核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BC )A .卢瑟福在α粒⼦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的核式结构模型B .天然放射性元素在衰变过程中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其放射线在磁场中⼀定不偏转的是γ射线C .据图可知,原⼦核A 裂变成原⼦核B 和C 要放出核能D .据图可知,原⼦核D 和E 聚变成原⼦核F 要吸收能量2.如图所⽰是原⼦核的核⼦平均质量与原⼦序数Z 的关系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⑴如D 和E 结合成F ,结合过程⼀定会吸收核能⑵如D 和E 结合成F ,结合过程⼀定会释放核能⑶如A 分裂成B 和C ,分裂过程⼀定会吸收核能⑷如A 分裂成B 和C ,分裂过程⼀定会释放核能A .⑴⑷B .⑵⑷C .⑵⑶D .⑴⑶3.处于激发状态的原⼦,如果在⼊射光的电磁场的影响下,引起⾼能态向低能态跃迁,同时在两个状态之间的能量差以辐射光⼦的形式发射出去,这种辐射叫做受激辐射,原⼦发⽣受激辐射时,发出的光⼦的频率、发射⽅向等,都跟⼊射光⼦完全⼀样,这样使光得到加强,这就是激光产⽣的机理,那么发⽣受激辐射时,产⽣激光的原⼦的总能量E n 、电⼦的电势能E p 、电⼦动能E k 的变化关系是(B )A .E p 增⼤、E k 减⼩、E n 减⼩B .E p 减⼩、E k 增⼤、E n 减⼩C .E p 增⼤、E k 增⼤、E n 增⼤D .E p 减⼩、E k 增⼤、E n 不变4.太阳的能量来⾃下⾯的反应:四个质⼦(氢核)聚变成⼀个α粒⼦,同时发射两个正电⼦和两个没有静⽌质量的中微⼦。

已知α粒⼦的质量为m a ,质⼦的质量为m p ,电⼦的质量为m e ,⽤N 表⽰阿伏伽德罗常数,⽤c 表⽰光速。

则太阳上2kg 的氢核聚变成α粒⼦所放出能量为(C )A .125(4m p —m a —2m e )Nc 2B .250(4m p —m a —2m e )Nc 2C .500(4m p —m a —2m e )Nc 2D .1000(4m p —m a —2m e )Nc 25.⼀个氘核(H 21)与⼀个氚核(H 31)发⽣聚变,产⽣⼀个中⼦和⼀个新核,并出现质量亏损.聚变过程中(B )A .吸收能量,⽣成的新核是e H 42B .放出能量,⽣成的新核是e H 42C .吸收能量,⽣成的新核是He 32D .放出能量,⽣成的新核是He 326.⼀个原来静⽌的原⼦核放出某种粒⼦后,在磁场中形成如图所⽰的轨迹,原⼦核放出的粒⼦可能是(A )A .α粒⼦B .β粒⼦C .γ粒⼦D .中⼦7.原来静⽌的原⼦核X A Z ,质量为1m ,处在区域⾜够⼤的匀强磁场中,经α衰变变成质量为2m 的原⼦核Y ,α粒⼦的质量为3m ,已测得α粒⼦的速度垂直磁场B ,且动能为0E .假设原⼦核X 衰变时释放的核能全部转化为动能,则下列四个结论中,正确的是(D )①核Y 与α粒⼦在磁场中运动的周期之⽐为22-Z ②核Y 与α粒⼦在磁场中运动的轨道半径之⽐为22-Z ③此衰变过程中的质量亏损为1m -2m -3m ④此衰变过程中释放的核能为40-A AE A .①②④ B.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8.氢原⼦发出a 、b两种频率的光,经三棱镜折射后的光路如图所⽰,若a 光是由能级n =4向n =1跃迁时发出时,则b 光可能是(A )A .从能级n =5向n =1跃迁时发出的B .从能级n =3向n =1跃迁时发出的C .从能级n =5向n =2跃迁时发出的D .从能级n =3向n =2跃迁时发出的9.通过研究发现:氢原⼦处于各定态时具有的能量值分别为E 1=0、E 2=10.2eV 、E 3=12.1eV 、E 4=12.8eV .若已知氢原⼦从第4能级跃迁到第3能级时,辐射的光⼦照射某⾦属,刚好能发⽣光电效应.现假设有⼤量处于n=5激发态的氢原⼦,则其在向低能级跃迁时所辐射的各种能量的光⼦中,可使该⾦属发⽣光电效应的频率种类有(C )A 、7种B 、8种C 、9种D 、10种10.太阳的能量来源于轻核的聚变,太阳中存在的主要元素是氢,核聚变反应可以看做是4个氢核结合成1个氦核同时放出2个正电⼦,由表中数据可以计算出该核聚变反应过程中释放的能量为(取1u = 16×10-26 kg )(B ) A .4.4×10-29 J B .4.0×10-12JC .2.7×10-12 JD .4.4×10-23 J11.已知氢原⼦的能级规律为E n =1n2 E 1 (其中E 1= -13.6eV ,n =1,2,3,…).现⽤光⼦能量介于10eV ~12.9eV 范围内的光去照射⼀群处于最稳定状态的氢原⼦,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D )A .照射光中可能被吸收的光⼦能量有⽆数种B .照射光中可能被吸收的光⼦能量只有3种C .可能观测到氢原⼦发射不同波长的光有3种D .可能观测到氢原⼦发射不同波长的光有6种12.下列核反应和说法中正确的是(BD )A .铀核裂变的核反应是:n Kr Ba U 10923614156235922++→ B .若太阳的质量每秒钟减少4.0×106吨,则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约为3.6×1026JC .压⼒、温度对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具有⼀定的影响D .在α粒⼦散射的实验中,绝⼤多数α粒⼦⼏乎直线穿过⾦箔,这可以说明⾦原⼦内部绝⼤部分是空的13.如图所⽰为氢原⼦的能级⽰意图,⼀群氢原⼦处于n =3的激发态,在向较低能级跃b迁的过程中向外发出光⼦,⽤这些光照射逸出功为2.49eV 的⾦属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 .这群氢原⼦能发出三种频率不同的光,其中从n =3跃迁到n =2所发出的光波长最短B .这群氢原⼦能发出两种频率不同的光,其中从n =3跃迁到n =1所发出的光批;频率最⾼ C .⾦属钠表⾯所发出的光电⼦的初动能最⼤值为11.11eVD .⾦属钠表⾯所发出的光电⼦的初动能最⼤值为9.60eV14.现在太阳向外辐射的能量是由于太阳内部氢聚变产⽣的,⼤约在40亿年以后太阳内部将会启动另⼀种核反应,其核反应⽅程为:C He He He 126424242→++,那时太阳向外辐射的能量是由上述两种核反应产⽣的。

原子物理学试题

原子物理学试题

原子物理学试题(总7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原子物理学试题(A 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在同一α粒子源和散射靶的条件下观察到α粒子被散射在90°和60°角方向上单位立体角内的粒子数之比为:A .4:1 B.2:2 C.1:4 D.1:82.欲使处于激发态的氢原子发出αH 线,则至少需提供多少能量(eV )A.13.6B.12.09C.10.2D.3.43.已知锂原子光谱主线系最长波长为6707埃,辅线系线系限波长为3519埃,则Li 原子的电离电势为:4.试判断原子态:1s1s 3S 1,1s2p 3P 2,1s2p 1D 1, 2s2p 3P 2中下列哪组是完全存在的?A. 1s1s 3S 1 1s2p 3P 2 2s2p 3P 2 B .1s2p 3P 2 1s2p 1D 1 C. 1s2p 3P 2 2s2p 3P 2 D.1s1s 3S 1 2s2p 3P 2 1s2p 1D 15.原子在6G 3/2状态,其有效磁矩为: A .B μ315; B. 0; C. B μ25; D. B μ215- 6.氖原子的电子组态为1s 22s 22p 6,根据壳层结构可以判断氖原子基态为: A.1P1; B.3S1; C .1S0; D.3P0 . 7.原子发射伦琴射线标识谱的条件是:A.原子外层电子被激发;B.原子外层电子被电离;C.原子内层电子被移走;D.原子中电子自旋―轨道作用很强。

8.设原子的两个价电子是p 电子和d 电子,在L-S耦合下可能的原子态有:A.4个 ;B.9个 ;C.12个 ;D.15个。

9.发生+衰变的条件是A.M (A,Z)>M (A,Z -1)+m e ;B.M (A,Z)>M (A,Z +1)+2m e ;C. M (A,Z)>M (A,Z -1);D. M (A,Z)>M (A,Z -1)+2m e10.既参与强相互作用,又参与电磁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的粒子只有: A.强子; B.重子和规范粒子; C.介子和轻子; D.介子和规范粒子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1.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提出是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中α粒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整版)原子物理试题集及答案

(完整版)原子物理试题集及答案

第一章填空1、( )实验否定了汤姆逊原子结构模形。

答:(α粒子散射)。

2、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是()。

3、夫兰克—赫兹实验证明了( )答原子能级的存在。

4、德布罗意波的实验验证是( )答电子衍射实验。

选择题1、原子核式模型的实验依据是:(只选一个)(A )α粒子散射实验。

(B )光电效应,(C )康谱顿效应,(D )夫兰克—赫兹实验。

答(A )2、α粒子散射实验实验得到的结果:(A )绝大多数α粒子的偏转角大于90。

,(B )只有1/800的α粒子平均在2—3度的偏转角。

(C )只有1/800的α粒子偏转角大于90。

,其中有接近180。

的。

(D )全部α粒子偏转角大于90。

答(C )第二章填空1、光谱的类型( )光谱、 ( )光谱 , ( )光谱。

答:线状、带状,连续。

2、巴耳末线系的可见光区中的四条谱线颜色是( )、 ( )、( )、( ) 答;(红、深绿、青、紫)3、氢原子光谱的前4个谱线系是( )、( )、( )、( )。

答“(赖曼系,巴巴耳末、帕邢、布喇开)4、玻尔理论的三个假设是(1)、((2)( )(3)( )5、能级简并是指(n 个状态的能量是相同的状况)6、氢原子和类氢离子在不考虑相对论效应时能级是(简并)的,简并度为(n )7、当氢原子和类氢离子在不考虑相对论效应时,在n=3的能级中可能有多少个不同状态的椭圆轨道?(答案3个)(可作填空或选择)8、氢原子的玻尔半径a 0=0.529A,在n=2能级的椭圆轨道半长轴为( )A ,半短轴分别为( )A 、( )A 。

解:根据半长轴20a a nZ =可得: 2.116a =A 因1,2n φ= 由n b a n φ=得 b 1=1.053A, b 2=2.116A9在气体放电管中,用能量为12.1eV 的电子去轰击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此时氢原子所能发射的光子能量中能是(A )12.1eV , (B)10.2 Ev .(C )12.1 eV 、 10.2 eV 、19 eV ,(D )12.1 eV 、 10.2 eV 、3.4 eV . 答案(C)10在气体放电管中,用能量为12.1eV 的电子去轰击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此时氢原子所能发射的普线有( )条答案(3)问答5、玻尔理论是建立在物理学那三方面的基础上?答(1)光谱的实验资料和经验规律,(2)以实验基础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3)从黑体辐射的事实发展出来的量子论。

高二物理原子物理试题

高二物理原子物理试题

高二物理原子物理试题1.下列关于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正确的是A.爱因斯坦根据光电效应提出来的B.根据氢原子光谱实验提出来的C.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来的D.汤姆生研究阴极射线时提出来的【答案】C【解析】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是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来的,C对,A、B、D错2.14C是一种半衰期为5730年的放射性同位素.若考古工作者探测到某古木中14C的含量为原来的,则该古树死亡时间距今大约()A.22920年B.11460年C.5730年D.2865年【答案】B【解析】略3.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结构示意图,一群氢原子处于n=3的激发态,在向较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向外辐射出光子,用这些光子照射逸出功为2.49eV的金属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群氢原子能辐射出三种不同频率的光,其中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所发出的光波长最长B.这群氢原子在辐射光子的过程中电子绕核运动的动能减小,电势能增大C.能发生光电效应的光有三种D.金属钠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是9.60eV【答案】AD【解析】这群氢原子能辐射出三种不同频率的光,其中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的能级差最小,故所发出的光的频率最小,故波长最长,选项A正确;这群氢原子在辐射光子的过程中,整个原子的能量减小,电子的轨道半径减小,电子绕核运动的动能变大,电势能减小,故选项B错误;从n=3到低能态的跃迁中,能级差大于2.49eV的跃迁有32和31的跃迁,故能发生光电效应的光有两种,选项C错误;因为从31的跃迁辐射光子的能量最大,其值为12.09eV,故金属钠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是12.09eV -2.49 eV =9.60eV,选项D正确;故选AD.【考点】波尔理论;光电效应.4.(7分)有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n=3的激发态,当它们跃迁时:(1)这些氢原子最多能发出几种频率的光?并画出能级图,在图上用箭头标明;(2)在哪两个能级间跃迁时,所发出的光子的波长最长?是多少?=-13.6eV,量子数n的能级值,普朗克常数 h=6.63×10-34J·s) (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E1【答案】(1)(2)n3→n2【解析】(1)当氢原子从量子数n=3的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可以得到3条光谱线,如图所示(3分)(2)上述三种跃迁辐射中,由n3→n2的跃迁能级差最小,辐射的光子能量最小,波长最长(3分)(1分)【考点】本题考查了氢原子跃迁5.钍核Th具有放射性,它放出一个电子衰变成镤核(Pa),伴随该过程放出γ光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电子就是钍原子核外的电子B.γ光子是衰变过程中原子核放出的C.给钍元素加热,其半衰期变短D.原子核的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是可分的【答案】BD【解析】原子核β衰变是核内中子转化成质子的时候同时产生的电子,不是核外电子,选项A错误。

原子物理试题集粹491766个

原子物理试题集粹491766个

原子物理试题集粹(49+17=66个)一、选择题(每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1.氢原子从激发态跃迁到基态,那么核外电子的[]A.电势能减小,动能减少,周期增大B.电势能减小,动能增大,周期减小C.电势能的减小值小于动能的增加值D.电势能的减小值等于动能的增大值2.氢原子从能级A跃迁到能级B时,释放频率为ν1的光子;氢原子从能级B跃迁到能级C时,吸收频率为ν2的光子.假设ν2>ν1,那么氢原子从能级C跃迁到能级A时,将[]A.吸收频率为ν2-ν1的光子B.吸收频率为ν1+ν2的光子C.释放频率为ν2-ν1的光子D.释放频率为ν1+ν2的光子3.氢原子能级图的一部份如图5-1所示,A、B、C别离表示原子在三种跃迁进程中辐射出的光子.它们的能量和波长别离为EA、EB、EC和λA、λB、λC,那么下述关系中正确的选项是[]A.1/λC=1/λA+1/λBB.λC=λA+λBC.EC=EA+EBD.1/λA=1/λB+1/λC图5-1 图5-24.氢原子的n=1,2,3,4各能级的能量如图5-2所示,氢原子由n=1的状态激发到n=4的状态.在它回到n=1的状态的进程中[]A.可能发出的能量不同的光子只有3种B.可能发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C.可能发出的光子最大能量是eVD.可能发出的光了的最小能量是eV5.以下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A.卢瑟福得出原了核的体踊跃小的依据是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按原先的方向前进B.玻尔以为卢瑟福理论中电子绕核旋转的向心力来自库仑力是错误的,因此提出新的玻尔理论C.玻尔的原子结构理论没有否定卢瑟福理论,而是在卢瑟福的学说上运用了普朗克的量子理论D.爱因斯坦用于说明光电效应的光子说依据的也是量子理论,因此光子说是在玻尔理论上进展的6.依照玻尔理论,氢原子处在量子数n=1和n=2的定态时,其相应的原子能量的绝对值之比│E1│∶│E2│及电子的动能之比Ek1∶Ek2别离等于[]A.4∶1,4∶1B.4∶1,2∶1C.2∶1,4∶1D.2∶1,2∶17.氢原子从n=4的激发态直接跃迁到n=2的能级时,发出蓝色光.那么氢原了从n=5的激发态直接跃迁到n=2的能级时,可能发出的是[]A.红外线B.红光C.紫光D.γ射线8.一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某种单色光光子后,向外辐射了ν1、ν2、ν3三种颜色的光子,且ν3>ν2>ν1,那么[]A.被氢原子吸收的光子能量为hν3B.被氢原子吸收的光子能量为hν2C.被氢原子吸收的光子能量为hν1D.被氢原子吸收的光子能量为h(ν1+ν2)9.天然放射现象的发觉揭露了[]A.原子不可再分B.原子的核式结构C.原子核还可再分D.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10.如图5-3所示,x表示原子核,α粒子射向x时被散射而偏转,其偏转轨道可能是图中的(α粒子入射动能相同)[]图5-3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AC BC AC A C AD C D11.关于α粒了散射实验,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绝大多数α粒子通过重金属箔后,发生了角度不太大的偏转B.α粒子在接近原子核的进程中,动能减小,电势能减小C.α粒子在离开原子核的进程中,加速度慢慢减小D.对α粒了散射实验的数据分析,能够估算出原子核的大小12.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依照玻尔理论,判定正确的选项是[]A.电子绕核旋转半径增大B.电子的动能增大C.氢原子的电势能增大D.氢原子的能级减小13.图5-4所示的实验中,用天然放射性元素钋(Po)放出的α射线轰击铍时,产生一种不可见粒子.当用这种粒子轰击石蜡时,可从石蜡中打出质子,通过各类检测发觉[]A.这种不可见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均不发生偏转,它必然是不带电的中性粒子B.这种不可见粒子的贯穿能力很强,它必然是γ射线(光子)C.这种不可见粒子的速度不到光速的1/10,而且能量专门大(>55MeV),因此它不是γ射线D.这种不可见粒子和硼作用产生的新原子核增加的质量几乎和质子的质量相等,它必然是和质子质量相等的粒子图5-414.质子和α粒子在真空条件下,同时自静止由同一电场加速,经同点垂直进入同一偏转电场后均打在平行于偏转电场方向的同一荧光屏上.不计质子和α粒子所受的重力.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质子比α粒子先打到屏上B.打到屏上时,α粒子的动能比质子大C.经加速电场时,质子比α粒子电场力的冲量大D.质子和α粒子将打到荧光屏上同一点15.如图5-5所示,a为未知的天然放射源,b为一张黑纸,c为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板间有竖直方向较强的匀强电场,d为荧光屏,e为固定不动的显微镜筒.整个装置放在真空中.实验时,若是将电场E撤去,从显微镜内观看到荧光屏上每分钟闪烁的亮点数没有转变.若是再将黑纸b移开,那么从显微镜筒内观看到的每分钟闪烁的亮点数大为增加,由此可判定放射源a发出的射线为[]A.β射线和γ射线B.α射线和β射线C.α射线和γ射线D.α射线和X射线图5-516.依照玻尔理论,在氢原子中,量子数越大,说明[]A.核外电子轨道半径越小B.核外电子的速度越小C.原子能级的能量越小D.原子的电势能越大17.一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某种单色光光子后,向外辐射了ν1、ν2、ν3三种频率的光子(ν3>ν2>ν1),对应光子的波长别离是λ1、λ2、λ3,那么[]A.被氢原子吸收的光子能量为hν2B.被氢原子吸收的光子能量为hν1C.ν3=ν2+ν1D.λ3=λ1λ2/(λ1+λ2)18.当氢原子的电子处于第n条轨道时,下面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电子的轨道半径是rn=nr1(r1为第1条可能轨道半径)B.由En=E1/n2(E1为电子在第一条可能轨道时的能量),可知n越大时,原子能量越大C.原子从n定态跃迁到(n-1)定态时,辐射光子的波长λ=(En-En-1)/hD.大量处于这一状态的氢原子通过自发辐射最多产生的光谱线数为n(n-1)/219.在匀强磁场里有一个原来静止的放射性碳14,它所放射的粒子与反冲核的径迹是两个相切的圆.圆的直径比为7∶1,如图5-6所示,那么碳14的衰变方程是[]A.146C →42e H +104e B B.146C →01e -+145BC.146C →01e -+147N D.146C →21H +125B图5-620.在核反映方程:94e B +42e H →126C +x中,x表示 [ ] A.质子 B.中子 C.电子 D.正电子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CDBDACDABDCBDCDBDCB21.以下核反映中属于α衰变的是 [ ]A.115B +42e H →147N +10n B.2713Al +21H →2512g M +42e HC.23090Th →22688Ra +42He D.31H +11H →42He 22.最初发觉中子的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是以下核反映方程中的哪个 [ ]A.147N +42He →179F +10n B.94Be +42He →126C +10nC.2311Na +42He →2613Al 126C +10n D.2713Al +42He →3015P +10n24.在核反映方程3015P →3014Si +x中的x表示 [ ]A.质子 B.中子 C.电子 D.正电子25.用中子轰击铝27,产生钠24和x粒子,钠24具有放射性,它衰变后变成镁24,那么x粒子和钠的衰变进程别离是 [ ]A.质子、α衰变B.电子、α衰变C.α粒子、β衰变D.正电子、β衰变26.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用α射线轰击铍(94Be),铍核转变成126C,并放出γ射线B.γ射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它的贯穿能力很强C.利用γ射线的电离作用,可检查金属内部有无砂眼或裂纹D.γ光子的能量足够大时,用γ射线轰击氘核能使氘核分解为11H和1n27.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在研究电磁辐射的能量散布时发觉,只有以为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持续的,而是一份一份地进行的,每一份的能量等于hν,理论计算的结果才能跟实验事实完全符合.受该理论的启发,其他一些物理学家开展了有关方面的一些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丰硕的功效,以下所述符合这种情形的有:[]A.麦克斯韦提出的光的电磁说B.汤姆生提出的原子模型C.爱因斯坦提出的光子说D.玻尔提出的“玻尔理论”28.人类熟悉原子核的复杂结构并进行研究是从[]A.发觉电子开始的B.发觉质子开始的C.α粒子散射实验开始的D.发觉天然放射现象开始的29.目前,关于人类利用核能发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核能发电对环境的污染比火力发电要小B.核能发电对环境的污染比火力发电要大C.还只是利用重核裂变释放大量能量D.既有重核裂变、又有轻核聚变释放大量能量30.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β射线确实是大量的原子被激发后,从原子的内层电子中脱出的电子B.由于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点谱线,故能够依照原子光谱来辨别物体和确信其化学组成C.把一个动能为零的自由电子和一个氢离子结合成基态的氢原子时,将要放出紫外线D.由于原子里的核外电子不断地绕核做加速运动,因此原子要向外辐射能量,这确实是原子光谱的来源题号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C B D C BD CD D AC B 31.天然放射物质的放射线包括三种成份,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一导厚的黑纸能够挡住α射线,但不能挡住β射线和γ射线B.某原子核在放出γ粒子后会变成另一种元素的原子核C.三种射线中对气体电离作用最强的是α射线D.β粒子是电子,但不是原先绕核旋转的核外电子32.依照玻尔理论,在氢原子中,量子数n越大,那么[]A.电子轨道半径越小B.电子轨道速度越小C.原子的能量越小D.原子的电势能越小33.对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的分析说明了[]A.原子内存在着质量与正电荷集中的原子核B.原子内有带负电的电子C.电子绕核运行的轨道是不持续的D.原子核只占原子体积的极小部份34.如图5-1为氢原子n=1,2,3,4的各个能级示用意.处于n=4能量状态的氢原子,当它向较低能级发生跃迁时,发出的光子能量可能为[]图5-1A.2.55eVB.13.6eVC.12.75eVD.0.85eV35.下面列举的现象中,哪个是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观看到的,并据此现象得出原子的核式结构[]A.大多数α粒子发生较大角度偏转,少数α粒子仍按原方向前进B.多数α粒子发生较大角度偏转,少数α粒子按原方向前进,或被弹回C.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按原方向前进D.极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角度偏转,乃至被弹回36.如图5-2所示的4个图中,O点表示某原子核的位置,曲线ab和cd表示通过该原子核周围的α粒子的运动轨迹,正确的图是[]图5-237.依照玻尔理论,氢原子的基态能级为E1,氢原子从n=3的定态跃迁到n=1的基态进程中辐射光子的波长为λ,h为普朗克常量,c为光速,那么[]A.电子的动能增大B.电子的电势能增大C.电子的运动周期增大D.辐射光子波长λ=-9hc/8E138.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天然放射现象的发觉,揭露了原子核是由原子和中子组成的B.玻尔的原子结构理论没有否定卢瑟福理论,而是在卢瑟福的学说上运用了量子理论C.γ射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它的贯穿能力很强D.γ光子的能量足够大,用γ线轰击氘核能使氘核分解为11H和1n39.如图5-3所示是“原子核人工转变”实验装置示用意,其中A是放射性物质,F是铝箔,S为荧光屏,在容器中充入氮气后,屏S上显现闪光,该闪光是[]图5-3A.α粒子射到屏上产生的B.α粒子从F打出的粒子射到屏上产生的C.α粒子击中氮核后产生的新粒子射到屏上产生的D.放射性物质放出的γ射线射到屏上产生的40.质谱仪是一种测定带电粒子质量和分析同位素的重要工具,它的构造原理如图5-4所示,离子源S产生一个质量为m,电量为q的正离子,离子产生出来时速度很小,能够看做是静止的.离子产生出来后通过电压U加速,进入磁感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沿着半圆周运动而达到记录它的照相底片P上,测得它在P上的位置到入口处S1的距离为x.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图5-4A.假设某离子经上述装置后,测得它在P上的位置到入口处S1的距离大于x,那么说明离子的质量必然变大B.假设某离子经上述装置后,测得它在P上的位置到入口处S1的距离大于x,那么说明加速电压U必然变大C.假设某离子经上述装置后,测得它在P上的位置到入口处S1的距离大于x,那么说明磁感强度B必然变大D.假设某离子经上述装置后,测得它在P上的位置到入口处S1的距离大于x,那么说明离子所带电量q可能变小题号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答案ACD B AD AC D D AD BCD C D41.若是某放射性元素通过x次α衰变和Y次β衰变,变成一种新原子核,那么那个新原子核的质子数比放射性元素原子核的质子数减小[]A.2x+yB.x+yC.x-yD.2x-y42.某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A的衰变进程是ABC,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原子核C的中子数比A少2 B.原子核C的质子数比A少1C.原子核C的中子数比B少1 D.原子核C的质子数比B少143.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隆重表彰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奉献的科技专家,以下核反映方程中属研究两弹的大体的核反映方程式的是[]44.一个质子以1.0×107m/s的速度撞入一个静止的铝原子核后被俘获,铝原子核变成硅原子核,已知铝原子核的质量是质子的27倍,硅原子核的质量是质子的28倍,那么以下判定正确的选项是[]C.硅原子核速度的数量级为107m/s,方向跟质子的初速度方向一致D.硅原子核速度的数量级为105m/s,方向跟质子的初速度方向一致45.同窗们依照中学物理知识讨论“随着岁月的流逝,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日地间的平均距离、地球表面温度转变的趋势”的问题中,有以下结论.请你判定哪些结论正确[]A.太阳内部进行着猛烈的热核反映,辐射大量光子,依照ΔE=Δmc2可知太阳质量M在不断减少B.依照F=GMm/r2和F=mv2/r知日地距离r不断增大,地球围绕速度将减少,且周期T=2πr/v将增大C.依照F=GMm/r2和F=mv2/r知日地距离r将不断减小,地球围绕速度将增大,且周期T=2πr/v将减小D.由于太阳质量M不断减小,辐射光子的功率不断减小,而日地距离r增大,因此辐射到地球表面的热功率也减小,地球表面温度也将慢慢降低46.23892U是一种放射性元素,进行一系列放射性衰变,由图5-5能够明白[]图5-5A.表中a是84,b是206B.①是β衰变,放出电子,电子是由中子转变成质子时产生的C.②是β衰变,放出电子,电子是由中子转变成质子时产生的D.从23892U衰变成20682Pb要通过6次①衰变,8次②衰变47.质子和中子结合成氘核,同时放出γ光子,核反映方程是11H+1n→21H+γ,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反映后氘核的质量必然小于反映前质子和中子的质量之和B.反映前后的质量数不变,因此质量不变C.γ光子的能量为Δmc2,Δm为反映中的质量亏损D.因存在质量亏损Δm,因此“物质不灭”的说法是不正确的48.氘核(21H)和氚核(31H)结合成氦核(42He)的核反映方程为:21H+31H→42He+1n,设氘核,氚核,氦核和中子质量别离为m1,m2,m3和m4,真空中光速为c,那么反映进程释放的能量为[]A.(m1+m2-m3)c2B.(m1+m2-m4)c2C.(m1+m2-m3-m4)c2D.(m3+m4-m1-m2)c249.一个中子和一个质子相结合生成一个氘核,假设它们的质量别离是m1、m2、m3,那么[]A.由于反映前后质量数不变,因此m1+m2=m3B.由于反映时释放出了能量,因此m1+m2>m3C.由于反映在高温高压下进行从而吸收能量,因此m1+m2<m3D.反映时产生了频率为(m1+m2-m3)c2/h的光子,式中c是光速、h是普朗克常量题号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答案 D BC BD ABD ABD ABD AC C BD二、填空题1.此刻科学家们正在设法探访“反物质”.所谓“反物质”是由“反粒子”组成,“反粒子”与其对应的正粒子具有相同的质量和电量,但电荷的符号相反,例如正电子确实是电子的“反粒子”.据此,假设有反质子存在,它的质量数应为,基元电荷的电量是×10-19C,那么反质子的带电量为.2.氢原子中核外电子在基态轨道上运动的能量为-eV,假设已知氢原子辐射光子的能量为eV,那么可判定那个氢原子的核外电子是由第条可能轨道跃迁到第条可能轨道.3.如图5-7中给出的氢原子最低的四个能级.A、B、C、D、E分别表示氢原子在这些能级之间跃迁所辐射的光子,其中波长最短的光子是(填字母)最小的频率等于Hz.(保留两位有效数字,普朗克常量h=×10-34J·s)图5-74.在玻尔的氢原子模型中,电子的第一条可能轨道的半径为r1,那么由此向外数的第三条可能轨道的半径r3=.电子在这第三条轨道上运动时的动能Ek=.(已知基元电荷e,静电力常量为k)5.假设二个氘核在一直线上相碰发生聚变反映生成氦的同位素和中子.已知氘核的质量是u,中子的质量是u,氦核同位素的质量是u,写出聚变核反映方程,在聚变核反映中释放出的能量为MeV(保留三位有效数字).6.完成以下核反映方程(1)147N+42He→+11H;(2)94Be+42He→126C+;(3)147N+1n→+11H;(4)3015P→3014Si+;(5)23592U+1n→14156Ba+9236Kr+.7.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在某种单色光照射下,只能发出频率为ν1、ν2和ν3的三种光,且ν1<ν2<ν3,那么该照射光的光子能量为.8.用γ光子轰击氘核,使之产生质子和中子,写出核反映方程式.已知氘核质量为u,质子质量为u,中子质量为u,1u=×10-27kg,普朗克常量h=×10-34J·s,那么γ光子的波长应为m.(要求一名有效数字)9.以下核反映均属释放核能的反映,请完成核反映方程,并注明反映类型.(1)21H+→42He+1n,反映;(2)23592U+1n→9038Sr+13654Xe+ ,反映.10.质子击中锂核后变成两个α粒子,其核反映式为;假设它们的质量别离为×10-27kg、×10-27kg、×10-27kg,那么此进程中释放的能量等于J.(取3位有效数字)11.太阳内部发生热核反映,每秒钟辐射出的能量约3.8×1026J,据此估算太阳一年内质量将减少________kg.(保留两位数字)12.要使一个中性锂原子最外层的电子离开锂原子所需的能量是5.39eV,要使一个中性氟原子结合一个电子形成一个氟离子所放出的能量是3.51eV,那么将一个电子从锂原子转移到氟原子所须提供的能量为________.13.如图5-6所示给出的氢原子最低的四个能级,A、B、C、D、E别离表示氢原子在这些能级之间跃迁所辐射的光子,其中波长最短的光子是________(填字母),最小的频率等于________Hz.(保留两位有效数字,普朗克常量h=6.6×10-34J·s)图5-614.氢原子的基态能量是-13.6eV,那么氢原子光谱中频率最高的光波的波长是________m.(h=6.63×10-34J·s)15.在匀强电场中逆电场线运动的U核(23892U)速度减为零时假设发生α衰变,衰变时vα与电场线垂直,衰变后当α粒子沿E的方向移动位移为ΔL时残核在与电场线平行的方向上位移ΔL′为________ΔL,ΔL′与ΔL方向________.16.用质子轰击锂核73Li,生成2个α粒子,那个核反映方程式为________,假设用mp表示质子质量,m表示锂核质量,mα表示α粒子质量,c表示光速,那么此核反映中释放能量ΔE=________.17.两个氘核聚变产生一个氦核(32He)和一个中子,这一进程的核反映方程是________.已知氘核质量为3.3426×10-27kg,氦核质量5.0049×10-27kg,中子质量1.6744×10-27kg,上述核反映释放的能量为________J.参考答案1.1,-×10-19C2.4,23.B,×10144.9r1,ke2/18r15.6.(1)178O(2)1n(3)146C(4)01e(5)31n7.hr38.21H+γ→11H+1n,6×10-139.(1)31H,聚变(2)101n,裂变10.11H+73Li→242He,×10-1211.1.3×1017 12.1.88eV13.B1.0×1014 14.9.14×10-8 15.10/13 相同16.73Li+11H→42He+42He(m+mp-2mα)c217.221H→32He+1n,5.3×10-13。

高中物理原子核200题(带答案)

高中物理原子核200题(带答案)

一、多选题1.下面是铀核裂变反应中的一个:23592U+1n―→13654Xe+9038Sr+101n已知铀235的质量为235.043 9u,中子质量为1.008 7u,锶90的质量为89.907 7 u,氙136的质量为135.907 2u,则此核反应中( )A.质量亏损为Δm=235.043 9u+1.008 7u-89.907 7 u-135.907 2uB.质量亏损为Δm=(235.043 9+1.008 7-89.907 7-135.907 2-10×1.0087)u C.释放的总能量为ΔE=(235.043 9+1.008 7-89.907 7-135.907 2-10×1.0087)×(3×108)2JD.释放的总能量为ΔE=(235.043 9+1.008 7-89.907 7-135.907 2-10×1.0087)×931.5MeV【答案】BD【解析】计算亏损质量时要用反应前的总质量减去反应后的总质量,二者之差可用“u”或“kg”作单位,故A错,B对;质量单位为“u”时,可直接用“1u的亏损放出能量931.5MeV”计算总能量,故D对,当质量单位为“kg”时直接乘以(3.0×108)2,总能量单位才是焦耳,故C错。

2.关于原子结构和核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B.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C.据图可知,原子核A裂变成原子核B和C要放出核能量D.据图可知,原子核D和E聚变成原子核F要放出能量【答案】ACD【解析】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即A正确;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故B错误;A裂变为B和C,D和E 聚变为F,由于核子的平均质量都减少,所以都发生质量亏损,都放出了能量,故C、D 正确。

原子核物理试卷及答案10套

原子核物理试卷及答案10套

原子核物理 试卷A试简述下列物理概念 (20分)1.深度非弹性散射 2.同位旋 3.复合核 4.长射程α粒子壳层模型之所以成立的主要依据有哪些?它的基本思想是什么?并举两个用壳层模型解释实验现象较成功的例子。

(10分)用某一能量的124C +轰击209Bi 靶,得210Po 的生成率为311.610S -⨯,已知束流强度为0.1A μ,靶厚为2340gcm μ-(薄靶),求反应截面。

(10分)快中子照射铌靶时,能发生反应9392(,2)mNb n n Nb ,1/29210.15mT dNb β-=−−−−→ ,已知铌靶面积为23cm ,厚度为0.1cm ,靶面垂直于中子束,求铌靶经通量密度为102110cm s --的14MeV 中子照射8小时后,再冷却20天后的放射性活度(已知该反应截面935mb σ=,38.57Nb gcm ρ-=,93Nb 丰度为100o o )。

(15分)226Ra 是238U 衰变的产物,在铀矿中每62.810⨯个238U 原子便伴有一个226Ra 原子。

若已知226Ra 的半衰期2261/2()1620T Ra =年,而238U 的半衰期远远大于226Ra 的半衰期,试求238U 的半衰期。

(10分)对23(,)H d p H 反应,已知入射氘核能量 1.2d E MeV =,质子与氘核运动方向成直角飞出去,并具有能量 3.30p T MeV =,试求核反应的反应能。

(10分)95Zr 的衰变纲图如下图,试根据β衰变和γ跃迁的选择定则判断每一β衰变的衰变级次和每一γ跃迁的跃迁类型。

(15分)试求活度1.0毫居里的59Fe 在1秒钟内发射的每一能量的光子数和内转换电子的数目。

59Fe 核衰变纲图如下图。

各γ光子的内转换系数等于411.810()γ-⨯、421.410()γ-⨯和33710()γ-⨯,发射2γ和3γ的几率之比等于1:15。

(10分)试卷(B卷)一、简述下列物理名词:(15分)1、削裂反应2、全融合反应3、镜像核4、轨道电子俘获二、简述液滴模型的实验基础,液滴模型的基本思想和成功应用液滴模型的两个例子。

原子物理期末考试试题

原子物理期末考试试题

原子物理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原子核的组成是什么?A. 质子和电子B. 中子和电子C. 质子和中子D. 电子和夸克2. 根据波尔模型,氢原子的能级是量子化的。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氢原子能级的表达式?A. $E_n = -\frac{13.6}{n^2}$B. $E_n = -\frac{13.6}{n}$C. $E_n = \frac{13.6}{n^2}$D. $E_n = \frac{13.6}{n}$3. 电子的自旋量子数是多少?A. 0B. 1/2C. 1D. 24. 以下哪个粒子不带电?A. 质子B. 中子C. 电子D. 正电子5. 原子核的稳定性与哪个因素有关?A. 质子数B. 中子数C. 质子与中子的比例D. 电子数6. 放射性衰变中,哪种衰变会产生β粒子?A. α衰变B. β衰变C. γ衰变D. 电子俘获7. 原子核的结合能是指什么?A. 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或多个较小核时释放的能量B. 原子核形成时所需的能量C. 原子核内部质子和中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能D. 原子核内部电子与质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能8. 核磁共振成像(MRI)利用了哪种物理现象?A. 核的电磁辐射B. 核的放射性衰变C. 核的磁矩在外部磁场中的取向D. 核的自旋与外部磁场的相互作用9. 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都能释放能量,其能量来源是什么?A. 核子的质量亏损B. 核子的电荷C. 核子的自旋D. 核子的结合能10. 根据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下列哪个陈述是正确的?A. 粒子的位置和动量可以同时被精确测量B. 粒子的位置和动量测量越精确,不确定性越大C. 粒子的位置和动量测量越精确,不确定性越小D. 粒子的位置和动量测量的不确定性是固定的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描述卢瑟福散射实验及其对原子核结构理论的影响。

2. 解释为什么氢原子的能级是量子化的,并给出能级公式。

3. 什么是同位素?请给出一个例子。

高三物理原子物理试题

高三物理原子物理试题

高三物理原子物理试题1.下列过程吸收能量的是A.重核裂变B.轻核聚变C.原子核的α衰变时D.原子从较低能级跃迁到较高能级【答案】D【解析】重核裂变,轻核聚变,原子核的α衰变都要放出能量,而原子从较低能级跃迁到较高能级吸收能量才能发生,选D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B.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核是有内部结构的C.比结合能越小,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靠,原子核越稳定D.玻尔的原子理论第一次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答案】AD【解析】电子的发现已经证明原子核有内部结构,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的核式结构,B错;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靠,原子核越稳定,C错;3.以下是有关近代物理内容的若干叙述,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A.宏观物体物质波的波长较长,很难观察到它的波动性B.利用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算原子核的大小C.发生一次α衰变,原子核内减少了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D.发生一次β衰变,该原子外层就失去一个电子【答案】BC【解析】略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选项前的字母)A.α粒子大角度散射表明α粒子很难进入原子内部B.β衰变现象说明电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C.γ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D.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随温度的升高而变短【答案】C【解析】α粒子大角度散射表明在原子的中心存在一个与原子质量接近的原子核,由此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不能表明α粒子很难进入原子内部,A错;β衰变是原子核中的一个中子变成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所以β衰变现象说明中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不能说明电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B错;由电磁波谱知,γ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C对;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由原子核决定,与温度、化学状态、受力情况等都无关,D错。

5.下列关于近代物理中的四种描述,不正确的是。

A.在核反应中, X 是质子,这个反应过程叫α衰变B.当用蓝色光照射某金属表面时有电子逸出,则改用紫光照射也一定会有电子逸出C.玻尔的氢原子理论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原子的核式结构问题D.氢原子的基态能级为-13.6eV,当用光子能量为11.05eV的光照射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时,氢原子可以吸收光子而跃迁至n=2的激发态。

高三物理原子物理试题

高三物理原子物理试题

高三物理原子物理试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论用怎样的人工办法都无法改变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B.β粒子带负电,所以β射线有可能是核外电子C.目前人类和平利用的核能有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D.汤姆生发现电子并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答案】A【解析】半衰期是由物质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不论用怎样的人工办法都无法改变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选项A 正确;β粒子带负电,但β射线不是核外电子,而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变为质子时放出的电子,选项B错误;目前人类和平利用的核能只有重核裂变,选项C 错误;汤姆生发现电子并提出了枣糕式原子结构模型,选项D 错误。

【考点】原子物理的一系列知识。

2.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的电子由n=1轨道跃迁到n=2轨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要吸收某一频率的光子B.原子要放出一系列频率不同的光子C.原子的能量增加,电子的动能增加D.原子的能量减少,电子的动能减少【答案】A【解析】氢原子的电子由n=1轨道跃迁到n=2轨道时,电子的能量要增大,电子的运动半径增大,故电子的运动速度变小,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要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才能实现,故A的说法是正确的,B、C、D是不正确的。

【考点】原子物理。

3.(5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选对1个给2分,选对2个给4分,选对3个给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A.降低温度或增大压强,均可改变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B.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这种与实物粒子相联系的波称为德布罗意波,也叫做物质波,其波长λ=h/PC.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时,一定要辐射一定频率的光子D.随着温度的升高,各种波长的黑体辐射的强度都有增加,而且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E.原子核的结合能与核子数之比越大,原子核越不稳定【答案】ACE【解析】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是由核内部本身的因素决定的,跟原子所处的物理或化学状态无关,A错误;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这种与实物粒子相联系的波称为德布罗意波,也叫做物质波,其波长λ=h/P,B正确;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时,可能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C错误;.随着温度的升高,各种波长的黑体辐射的强度都有增加,而且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D正确;原子核的结合能与核子数之比越大,原子核越稳定,E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64 (B)16 (C)4 (D)1
( )2、不能说明电子具有自旋的实验是: (A)顺磁共振实验 (B)X射线连续谱的最短波长 (C)史特恩-盖拉赫实验 (D)塞曼效应
( ) 3、铍(Be,Z=4)原子若处于第一激发态,则其电子组态为: (A)2s2s; (B)2s3p; (C)1s2p; (D)2s2p
( )6、核力相互作用的媒介粒子(场量子)为: (A) 引力子 (B) 光子 (C) π介子 (D) 中间玻色子
得分
评卷 人
三、简述题(共14分)
1.发现宇称不守恒的实验是放射性原子核()的哪
种衰变?哪种衰变中有反物质产生?是什么?(6分)
2.根据核子平均结合能图与核反应方程,,,以某原子 核为例,说明利用原子能的两种途径和依据。(8分)
4、 已知镉原子跃迁的光谱线在磁场中发生塞曼效应, 从垂直磁场的方向观察,分裂成若干条。试计算(表示出)和,做出 跃迁图和各谱线,并指出它们的 偏振性。( 12分)
5、在考古工作中,可以从古代生物遗骸中的含量推算古生物 到现在的时间t. 设 是古生物遗骸中和的含量比,是 空气中和的含量比。试推导下列公式: ,其中 T 为的半衰期。(8分)
湛江师范学院2010年-2011学年度第1学期 期末考试试题A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题 一二三四五
总 分
总评 分 人
复 查 人
考试科 目: 原子物分 值源自18 18 14 50理学 100

常数表
普朗克常数
h=

6.626 10-34Js =
4.13610-15eVs 里
德堡常数 R = 1.097107m-1
( )4、已知原子在某状态时轨道量子数为=3,则该角动量在磁场方向 投影的最大值为:
(A) (B) (C) (D)
( )5、产生钠双黄谱线的跃迁是: (A) 2P1/2→2S1/2 , 2P3/2→2S1/2 (B) 2S1/2→2P1/2 , 2S1/2→2P3/2 (C) 2D3/2→2P1/2, 2D3/2→2P3/2 (D) 2D5/2→2P1/2 , 2D5/2→2P3/2
得分
评卷 人
四 计算题(共50分)
1、 已知锂(Z=3)原子光谱主线系最长波长= 670nm,辅线
系系限波长=352nm,求Li原子第一激发电势和电离电势。 (8分)
2、 写出6C碳原子基态的电子组态,并用LS耦合,泡利原理, 洪特定则和能级次序规律求出其基态原子态。(12分)
3、 已知镁原子 (Z=12)是二价原子,它符合LS耦合。问由 价电子组态 3s3p跃迁到基态3s3s有多少种辐射跃迁?用原子 态符号表示这些可能的跃迁,并做出相应的能级跃迁图。 (10分)
基本电荷
e = 1.602 10-19C
阿伏伽德罗常数 NA = 6.0221023mol-1
复合常数
hc = 1240eVnm 玻耳兹曼常数 k = 1.38010-23JK-1 = 8.61710-5eVK-1
电子静质量 m≈ 9.1110-31kg = 0.511Mev/c2 质子静质量 mp ≈ 1.6710-27kg = 938MeV/c2
个。
任课教师: 命题教师: 系主任: 主管院长:
5、中微子的自旋量子数为
,它遵从哪种统计

。(填入费米子或玻色子)
6、夫兰克—赫兹实验测量了 说明
,其结果 。
得分
评卷 人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 )1、在金箔引起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中,每10000个对准金 箔的α粒子中有4个被散射到角度大于5°的范围。若金箔的厚度增 加到4倍,其余条件不变,则被散射到角度大于5°的α粒子数为:
一、填空题 (每空2分,共18分)
1、电荷数Z相同而质量数A不同的原子核, 称为

而A相同,Z不同的核素称为

2、 X射线标识谱和
光谱有相似的结构。
3、根据不同耦合方式,判断下述原子态符号中:
1, 1,4,(1/2,1/2)2 ,(3/2,3/2)2
LS耦合而成的正确原子态是

4、原子中量子数 n, l, ml 相同的最大电子数目有
中子静质量 mn≈ 1.6710-27kg = 938MeV/c2 玻尔磁子 B = 9.27410-24JT-1 = 5.78810-5eVT-1
玻尔半径 a0 = 0.52910-10m
原子质量单位 u = 1.6610-27kg = 931MeV/c2
复合常数 = 1.44eVnm
得分
评卷 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