酹江月 秋夕兴元使院作,用东坡赤壁韵 阅读附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三三模语文试题练习四及答案解析

高三三模语文试题练习四及答案解析

念奴娇·用东坡赤壁韵
辛弃疾
倘来轩冕,问还是、今古人间何物?旧日重城愁万里,风月而今坚壁。

药笼功名,酒垆身世,可惜蒙头雪。

浩歌一曲,坐中人物三杰。

休叹黄菊凋零,孤标应也有,梅花争发。

醉里重揩西望眼,惟有孤鸿明灭。

万事从教,浮云来去,枉了冲冠发。

故人何在?长庚应伴残月。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人间何物”之问,鲜明地表达出词人对世间功名的蔑视和困惑。

B.词人用“重城”、“万里”极言愁之繁多与深远,蕴含复国无望的痛苦。

C.词人从秋菊凋零写到冬梅竞放,在时序更替中寄寓了时光流逝的慨叹。

D.“枉了冲冠发”与开篇的追问功名“何物”相关合,体现了章法之妙。

2.本词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都以“月”作结,寄寓的情感并不相同,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3分)C(词人以冬梅自比,突出孤标傲世的形象)
2.(6分)
①苏轼以“一尊还酹江月”作结,词人举起酒杯,祭莫这永恒的江月,江月抚平了词人政治失意、年迈无为的痛苦,使之最终归于超然旷达。

②辛弃疾以“长庚应伴残月”作结,在长庚残月的凄清景色中怀念故人,寄寓故人零落、自身孤寂的伤感,此中蕴含的失意之痛、忧国之情难以被月抚慰,足见英雄的悲凉。

(每点3分,共6分。

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高考一轮复习考点46 诗歌鉴赏之炼字(原卷版+解析版)

高考一轮复习考点46 诗歌鉴赏之炼字(原卷版+解析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考点46 诗歌鉴赏之炼字【命题趋势】“炼字”是诗歌经常考核的内容,也是赏析诗歌的一个主要的切入点,可从内容、手法、结构和情感的角度分析。

【真题再现】【2016高考课标3卷】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8~9题。

内宴奉诏作曹翰①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常得预时髦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④。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

②六韬:古代兵书。

③时髦:指当代俊杰。

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

8.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5分)9.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6分)【考点详解】炼字一般是要求分析“诗眼”,诗歌的“诗眼”即为诗歌的关键所在,基本上有两种类型,炼字有两种类型:统摄全篇,或者一字传神。

统摄全篇型,要结合全诗,逐联(句)解说诗眼的体现,诗句解说要扣紧诗眼。

充分体现诗眼“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

一字传神型,则重在透过诗眼,分析诗歌旨意,传达作者情感。

字句的解说要具体,要联系描写情境、上下文意、诗作标题、作者情感等方面加以理解。

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炼境、炼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一般都有炼意的内容,如是写景的诗句往往有炼境的成分,炼结构主要是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起关键的作用,如转折、过渡、诗眼等,炼手法主要是修辞和表现手法。

答题可按以下步骤操作: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词类活用) (释含义)第二步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该字放入到句中描述景象(描景象)第三步分析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情与景的关系,及写景方法)(明手法)第四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情境/表感情/谈效果)【对点训练】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苏轼《赤壁赋》阅读答案(4篇)

苏轼《赤壁赋》阅读答案(4篇)

苏轼《赤壁赋》阅读答案苏轼《赤壁赋》阅读答案(4篇)在各个领域,许多人都需要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知识点。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阅读答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轼《赤壁赋》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苏轼《赤壁赋》阅读答案1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节选自苏轼《赤壁赋》)二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阜。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看,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节选自苏轼《后赤壁赋》)5、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举酒属客属:劝酒B、浩浩平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C、是岁十月之望望:农历每月十五D、今者薄暮薄:稀薄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①飘飘乎如遗世独立②顾安所得酒乎B、①行歌相答②及时相遣归C、①徘徊于斗牛之间②以待子不时之需D、①而不知其所止②归而谋诸妇7、下列对以上两段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一营构秋江夜色之美,使人恍然“羽化而登仙”;选文二中“归而谋诸妇”数语,富有生活气息。

B、选文一侧重以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俱佳;选文二则在叙事中融入写景与抒情,三者融为一体。

C、两段选文观察景物的立足点一样,都是在舟中;但选文一描绘的是初秋景色,选文二则是初冬景色。

德阳市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德阳市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德阳市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蝶恋花散花楼送客纳兰性德城上清笳城下杵,秋尽离人,此际心偏苦。

刀尺又催天又暮,一声吹冷蒹葭浦。

把酒留君君不住。

莫被寒云,遮住君行处。

行宿黄茅山店路,夕阳村社迎神鼓。

(1)这两首诗歌从题材上看都属于________诗,第一首诗歌所写的景物季节是________ (2)“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和“行宿黄茅山店路,夕阳村社迎神鼓”两句共同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赏析。

【答案】(1)送别;秋季(2)两句都是想象虚写。

(或对方入笔)。

王诗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纳兰诗想象别后朋友旅途中所见的景象,“行宿黄茅山店(荒山野店)路,夕阳村社迎神鼓”纯朴热闹的景象,勉励宽慰友人不必忧愁,表现了对友人的祝福。

【解析】【分析】⑴第一首诗歌的标题是“送魏二”,第二首的标题是“散花楼送客”,两个标题中都有“送”字,这说明这两首都是送别诗(或词)。

第一首诗歌中,根据“橘柚香”“凉”可知,应该是秋季。

⑵“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意思是“想象你独自远在潇湘明月下,满怀愁绪梦里静听猿啼悠长”,由“忆”可知,这是从对面生情,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境界: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之上,那时风散雨收,一轮孤月高照,环境如此凄清,行人恐难成眠吧,即使他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令他睡不安恬,因而在梦中也摆不脱愁绪。

“行宿黄茅山店路,夕阳村社迎神鼓”意思是“在未来的漫漫长路上,您将夜宿荒村野店,请笑对夕阳下的村社神鼓”,由“行宿”可知,后面是想象友人旅途之景,作者借助“夕阳村社迎神鼓”所勾勒出的热闹纯朴的景象来劝慰友人要以豁达之心迎接未来的漫漫长路。

由此可知,这两句诗都是想象别后情景,使用虚写或想象的手法。

陆深《念奴娇秋日怀乡用东坡韵》阅读答案

陆深《念奴娇秋日怀乡用东坡韵》阅读答案

念奴娇
秋日怀乡,用东坡韵
陆深①
大江②东去,是吾家、一段画奁中物。

襟带五湖吞百渎,说甚黄州赤壁。


岸芦汀,一湾柳浪,海涌桥头雪。

沧浪声里.渔翁也是豪杰。

明年拟赋归来,轻
舟短棹,两腋清风发。

春水稳如天上坐,闲看浮沤兴灭。

黄歇穿沙,袁崧筑垒③,到处堪唏发④ 。

鲈鱼莼菜,一任江天岁月。

注:①陆深:华亭〔今松江〕人。

②大江:有两层含义,一实指长江,二暗指流
经松江的黄浦江。

③黄歇穿沙,袁崧筑垒:黄歇,战国楚人,号春申君,曾疏浚
黄浦江;袁崧,东晋人,曾任吴国内史,后被杀于沪渎垒〔今上海青浦〕。

“穿沙〞“筑垒〞是疏浚、治理黄浦江的手法。

④唏发:晒干头发。

8.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相比,本词中的景物有何不同特点?请简要分析。

〔5分〕
参考答案
8.参考答案:苏词景物雄壮、宏阔,使人心胸开阔、精神振奋,如“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出了景色的雄壮;陆词景物有雄阔也有秀美,如“大江
东去〞“襟带五湖吞百渎〞写出了景色的雄浑,“两岸芦汀,一湾柳浪〞那么写出了景色的秀美。

解析:此题考查诗歌的比拟阅读能力。

在诗词中景物特点有“雄浑壮丽、清幽明净、恬静秀美、孤寂冷清、朦胧渺远、清新明丽、萧疏凄寂、深远绵邈……〞,考生可
通过对《念奴娇·赤壁怀古》景物特点的回忆,与本词比照得到答案。

初二语文上学期诗歌鉴赏检测试卷带解析1[001]

初二语文上学期诗歌鉴赏检测试卷带解析1[001]

初二语文上学期诗歌鉴赏检测试卷带解析1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东坡[宋]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释】①东坡:苏轼在贬官黄州时居住与躬耕的地方。

②荦(luò)确:怪石嶙峋的样子。

铿然:象声词。

(1)前两句诗写出了月光下的东坡________的环境特点。

(2)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热爱自然、豁达乐观的思想情趣?联系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

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明)李攀龙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

【注释】明卿:作者的好友。

逐客:被贬逐的官员,这里指明卿。

(1)这首诗的前两句写出了环境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夜宿七盘岭沈佺期①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②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注释】①沈佺(quán)期:唐代诗人。

②平仲:银杏的别称。

③浮客:游子。

诗人自指。

(1)“夜宿七盘岭”中“宿”字的意思是________。

(2)“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5.阅读诗歌,完成下列问题。

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秋风本无形,诗人为什么用“见”?请说说你的理解。

(2)“行人临发又开封”是一个成功的细节描写。

请结合全诗分析这一细节描写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语文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综合检测试题带解析1

语文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综合检测试题带解析1

语文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综合检测试题带解析1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东坡[宋]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释】①东坡:苏轼在贬官黄州时居住与躬耕的地方。

②荦(luò)确:怪石嶙峋的样子。

铿然:象声词。

(1)前两句诗写出了月光下的东坡________的环境特点。

(2)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热爱自然、豁达乐观的思想情趣?联系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2)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北陂杏花①王安石一陂②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③,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释】①本诗写于王安石贬居江宁(今南京)之后,是他晚年心境的写照。

②陂:池。

这里指池边或池中小洲。

一说“北陂”是地名,在江宁。

③雪:指杏花像雪花一样在风中飘零。

(1)你认为“一陂春水绕花身”中的“绕”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2)三,四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别老母清·黄景仁搴帷①拜母河梁②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③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注释】①搴(qiān)帷(wéi):掀起门帘出门。

②河梁:桥,替代送别地。

③惨惨:幽暗无光。

(1)“白发愁看泪眼枯”一句中,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母亲的担忧(用诗句中的字填空)。

(2)有学者评价此诗说“字字沉痛,令人不忍卒读”,请结合诗的三四两句说说你的理解。

5.两首诗都借用“黄金台”的典故,所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唐)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燕昭王(唐)陈子昂南登碣石馆①,遥望黄金台。

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阅读附答案

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阅读附答案

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阅读附答案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阅读附答案(元)萨都剌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

指点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

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

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

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

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

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21.这首词上下阕分别扣住与两个地点的变迁,写出了倍加感伤的世事沧桑。

(2分)22.本词写了登临所见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5分)(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

(5分)(1)孟子曰:“尧舜,性之也;汤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

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

”(《孟子·尽心上》)(2)归,还也。

有,实有也。

言窃其名以终身,而不自知其非真有。

或曰:“盖叹世人莫觉其伪者。

”亦通。

旧说,久假不归,即为真有,则误矣。

(《孟子集注》)(3)正义曰:此章指言仁在性体,其次假借,用而不已,实何以易,在其勉之也。

而行仁,本性之自然者也。

汤、武利而行仁,视之若身也。

五霸强而行仁,则力假之而已。

然而久假而行之,而不归止,安知其非真有也。

杨子曰:“假儒衣书服而读之,三月不归,孰曰非儒也。

”亦同其旨。

(《孟子注疏》)23.出自(1)段文字的一个成语是;根据三段文字,(1)段中的“之”指代的内容是。

(2分)24.试评析第(2)(3)段文字对第(1)段中孟子观点的不同理解。

(3分)参考答案:21.六朝胜地,行宫内院。

(2分)22. (1)空旷青山,破败离宫,萋萋芳草,无人松径,荒凉落日,明灭鬼火,凄清明月。

(2分)(2)与所写虚景结合(或虚实结合),突出表达了长江一线连年征战、豪杰消磨、功业成空的苍凉悲壮,咏出了风云易消、青山常在的感慨,意境更深远,情感更深沉。

(3分)23.久假不归;仁义(2分)24.前者站在客观的`角度,强调真假之别,指出不仁义的无论经过多长时间都不能变成仁义的。

后者认为“假借”紧跟在“性”、“体”之后,也是“行仁”的一种体现;如果一个人能够坚持不懈的实行仁义,就效果来看,与真正具备仁义的人也没有区别。

文言文苏轼《赤壁赋》苏轼《赤壁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苏轼《赤壁赋》苏轼《赤壁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文言文阅读走近千古赤壁材料一: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节选自苏轼《赤壁赋》)材料二: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阜。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之鲈。

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节选自苏轼《后赤壁赋》)材料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奴娇·赤壁怀古》)11.下列各项加点词理解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A.举酒属客(属:劝)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适应)B.白露横江(横:充满)一尊还酹江月(酹:洒酒酬月)C.今者薄暮(薄:稀薄)是岁十月之望(望:农历每月的十六日)D.顾安所得酒乎(顾:可是,只是)顾而乐之(顾:环顾)12.下列对以上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侧重写赤壁夜游,良辰、美景、好友,充满了“乐”;材料二侧重叙事,无酒、无肴、江山面目改易,充满了遗憾。

古代诗歌阅读读懂诗歌第2讲类分题材掌握规律明诗情-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高考卷版)

古代诗歌阅读读懂诗歌第2讲类分题材掌握规律明诗情-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高考卷版)

解析: C 项,“老去无为的感慨”无中生有,作者借这两句表达了时光流逝、
归乡无期的感慨。
答案:C
(2)为什么“旧时元日会,乡党羡吾庐”?这两句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简要 分析。(6 分) 答: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分析出这两句的含意,再判断其运用的手法,最后结 合情感和表达效果阐释。“旧时元日会,乡党羡吾庐”是回忆往昔兄弟们相 聚一堂、欢乐畅快,引得邻人羡慕的场景,属于虚写;也正是回忆的快乐反 衬出了现实分离的痛苦。 参考答案:第一问:这是因为在元日庙会上,兄弟相聚、欢乐和谐,这在动荡 的时局中实为难得。 第二问:运用了以虚写实的手法,在对往昔相聚情景的追忆之中,蕴含着现实 中兄弟分隔的悲伤。
(四)边塞征战诗——金诗,完成(1)~(2)题。(9 分)
塞下曲(其二)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参考答案:(示例一)“塞马晨嘶,胡笳夕引”写出了边塞军情紧张,敌人兵临 城下,大战一触即发的紧张场景,暗示了作者此时面对紧张局势内心的焦急, 与下文“赢得头如雪”的无奈形成了对比。 (示例二)“拜将台欹,怀贤阁杳”写出了古迹毁塌湮没,勾勒出一幅苍凉的景 色。暗指英雄人物及他们的豪情业绩一去不复返,表达了作者对英雄人物的 追思和对现实的无奈与失望之情。
解析:第一问,情感表达方面的作用。颈联描写了渔乡隐居(垂纶,垂丝钓鱼, 指隐居)和风中鸿雁鸣叫两个场景,“隐者”和“鸿雁”都是孤高耿介的意象 代表,形象化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怀。第二问,结构安排方面的作用。其他三 联直抒胸臆,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态度,感情激烈,颈联写两个具体场景, 使得全诗节奏得到了舒缓。 参考答案: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诗人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 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诗人的心志。②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 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赤壁赋》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赤壁赋》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赤壁赋》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7题。

赤壁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项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掉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诸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扶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籍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纵一苇之所如如:往B.正襟危坐而问客曰危:端正C.而今安在哉安:哪里D.相与枕藉乎舟中藉:凭借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以其无礼于晋B.方其破荆州其孰能讥之乎C.吕鱼虾而友糜鹿,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D.目遇之而成色不知老之将至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舞幽壑之潜蛟A.项伯杀人,臣活之B.群贤毕至,少长咸集C.皆白衣冠以送之D.吾得兄事之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念奴娇-赤壁怀古阅读答案与解析-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阅读答案与解析-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阅读答案与解析-苏轼(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念奴娇-赤壁怀古阅读答案与解析-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阅读答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阅读答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阅读答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阅读答案赤壁南宋戴复古千载周公瑾,如其在目前。

英风挥羽扇,烈火破楼船。

白鸟沧波上,黄州赤壁边。

长江酹明月,更忆老坡仙。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首联写作者来到赤壁岸边,眼前浮现出英雄周瑜的形象。

B. 颔联写诸葛亮挥动羽扇,火烧赤壁,为大破曹军立下了功勋。

C. 颈联回到眼前,实写赤壁江面烟波浩渺,白鸟飞翔的景象。

D. 尾联联想到谪居黄州的苏东坡及其以赤壁为题创作的名篇。

2.“联想”就是因一事物而想起与之相关的其他事物。

例如《赤壁》“千载周公瑾,如其在目前”。

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联想的一项是(3分)A.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枫桥夜泊》)B.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崔护《题都城南庄》)C.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D.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陆游《沈园二首》)3. 戴复古的'《赤壁》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是与赤壁之战有关的怀古诗词,请比较两首诗词在思想内容方面的异同。

(6分)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参考答案1.B(颔联不是写诸葛亮,而是周瑜)2.A3. 同:都由眼前赤壁的景象联想到了赤壁之战中周瑜的雄姿英发、英雄事迹,表达了对他的称颂和仰慕。

(2分)异:苏词借英气勃发的周瑜表达自己怀才不遇、功业未就的忧愤之情和人生的旷达之心。

(2分)戴诗既歌颂了周瑜的英雄业绩,又化用了苏轼被贬黄州后所创作的千古名篇,表达了对苏轼的钦佩、怀念。

(2分)。

赤壁怀古怀东坡阅读答案

赤壁怀古怀东坡阅读答案

赤壁怀古怀东坡阅读答案阅读题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大多数学生的难题,想要学会阅读题的解题方法就必须要做多阅读题的练习。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赤壁怀古怀东坡阅读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赤壁怀古怀东坡》阅读原文①跋涉过千山万水,在一个叫“黄州”的地方久久停留。

只为向一位我极其崇拜的诗人顶礼,是他将一段绚烂的文学史凝固成赤色的坚岩。

②黄州古城,赤鼻矾头,林木葳蕤,亭阁楼榭半隐在绿丛。

一山陡峭,站立着昔时的汉川门。

褐色石阶沿坚岩蜿蜒,石阶磨出了凹陷,记录着岁月。

条石护栏下面,苏东坡热爱的翠竹挺拔直上,微风轻拂的竹叶簌然。

③上八卦桥,经锁春台,绕楼花园,过蜂腰桥,问鹤亭下,荷花池回环曲折,莲叶间传出平平仄仄的清韵。

登高一览,远山似眉黛,原野一碧万顷。

是谁问:君见否,苏子泛舟作赋、酹江邀月?④相隔了一千年的沧桑,浩瀚大江的岸际线已随波涛滚滚的历史远去。

永远留下的是诗人的歌吟和歌吟中的诗人的灵魂,以及后世人们的无尽浩叹,一腔怅惘。

⑤九百三十四年前那个晦暗的春天,被贬谪的诗人蹒跚走出落满乌鸦的御史台。

整整四年又四月,团练副使躬耕于黄州荒芜的坡地,中国最伟大诗人的行列有了“东坡居士”。

⑥“神祗编织不幸,以便人类的后代歌唱。

”(《荷马史诗》)一场乌台诗案,让总是不合时宜的诗人因言获罪,曾经锦衣玉食的荣华轰然坍塌。

诗人瞬间由仕宦而成流人;由繁华京都到偏僻小城;由高第府宅到小寺寄居,“与僧人蔬食”,到“自筑雪堂”,又“筑建南堂”,方“得其所居”。

⑦但历史的悖论决定了:落寞者成圣。

⑧乱石穿空,正直遭受强暴;惊涛拍岸,论证谁是风流人物。

庙堂是滋生阴谋的牢笼,山野才有五谷丰登的沃土。

真正的天才不会耿耿于冤屈、戚戚于困境。

固然是朝廷放逐了诗人,又何尝不是诗人放逐了朝廷。

遗世独立,凭虚御风,去追逐流水行云。

江上明月,山间清风,诗人回归于清纯和空灵。

⑨或竹笠草屐,与渔樵杂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一掬苦汗,使一泓清流落英缤纷;或一蓑烟雨,放浪山水,“终日无事,啸咏而已”,倚杖听江声,夜饮醒复醉。

《大江东去·用东坡先生韵》练习题答案及鉴赏

《大江东去·用东坡先生韵》练习题答案及鉴赏

《大江东去·用东坡先生韵》练习题答案及鉴赏《大江东去·用东坡先生韵》该词表达了词作者对苏轼被谪黄州际遇的深切同情与不平,也表现了作者自己忧国忧民,但又无力挽救国之危亡,因而产生的消极出世的思想。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大江东去·用东坡先生韵的习题赏析等资料介绍,欢迎大家参考。

《大江东去·用东坡先生韵》原文金朝:赵秉文秋光一片,问苍苍桂影,其中何物?一叶扁舟波万顷,四顾粘天无壁。

叩枻长歌,嫦娥欲下,万里挥冰雪。

京尘千丈,可能容此人杰?回首赤壁矶边,骑鲸人去,几度山花发。

澹澹长空今古梦,只有归鸿明灭。

我欲从公,乘风归去,散此麒麟发。

三山安在,玉箫吹断明月!《大江东去·用东坡先生韵》练习题1.此词是追怀苏轼之作,词中多处出自苏轼作品,列出赵词原句及对应的苏轼作品篇名(至少三篇)。

(3分)① 原句:对应篇名:② 原句:对应篇名:③ 原句:对应篇名:2.词中使用了不少由数字构成的语词,分析其特点及对词作风格的影响。

(4分)参考答案1.(3分)①“一叶扁舟波万顷”(或“一叶”以下四句中任一句)——《赤壁赋》②“回首赤壁矶边”(或“大江东去”)——《念奴娇·赤壁怀古》③ “只有归鸿明灭”——《卜算子》(缺月挂疏桐)④“我欲从公,乘风归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每点1分,写出三点即可。

不匹配或有错别字不给分。

2.(4分)①多为泛指、虚指;②常引发壮观、宏大的心理联想;③增强了词作风格上的放旷雄逸、壮伟不羁。

每点1分,表达顺畅给1分。

意思相近、言之成理即可。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5苏轼词两首习题含解析4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5苏轼词两首习题含解析4

苏轼词两首一、课内精读(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1~2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的开篇,直奔历史,把奔流不尽的大江与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的背景。

B.“乱石”三句,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直插云霄的山峰、拍岸惊涛和澎湃的雪浪。

C。

下片由“遥想”领起五句,着力塑造了年轻有为、春风得意、指挥若定的东吴将军周瑜的形象.D。

词中所描绘的“乱石”“惊涛"的赤壁景色与“雄姿英发”的周郎形象,相映生辉,各臻其妙。

项,“词的开篇,直奔历史”不当,词的开篇写的是眼前景。

2。

词作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结束全词,表现了怎样的人生格调?“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结束全词,既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短暂的感喟和功业无成的无奈,又表现了作者襟怀旷达、自解自慰的超脱和豁达。

,表现了自己的忧谗畏讥和无可奈何,但“江月”一词,又让人感到作者的豁达与豪放。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3~4题.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3。

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奠定基调,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

B。

“吟啸且徐行”的意思是“在雨中边吟诗边啸歌散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C。

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

“何妨”二字透出一点忧伤,更增加挑战色彩。

【高中文言文阅读】《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阅读答案

【高中文言文阅读】《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阅读答案

【高中文言文阅读】《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阅读答案《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
阅读答案
,水调歌头平山堂①用东坡韵
【南宋】方月
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

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

芦叶蓬舟千重,菰菜莼羹②一梦,无语寄归鸿。

醉眼渺河洛③,遗恨夕阳中。

在岛外,山想要变暗,眉峰则受到限制。

世界仰望着古老的痕迹,叹息着这两位不朽的人④. 当时没有看到柳树。

这只是一场雾雨,消灭了几位英雄。

天地独自怒吼,马又往西飞去。

注:①平山堂:在今扬州西北蜀岗上,为欧阳修所建。

②菰菜莼羹:相传张翰在外作官时,见秋风起,想起了家乡的菰菜、莼羹和鲈鱼脍,就辞官归乡。

③河洛:泛指为金兵所占领的广大中原地区。

④两仙翁:指欧阳修和苏轼。

8.诗人用这个词写了什么样的忧虑?请简要总结一下。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洲外三句,词人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什么景象?从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两句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答案网络排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酹江月秋夕兴元使院作,用东坡赤壁韵阅读附答案
酹江月
秋夕兴元使院作①,用东坡赤壁韵
胡世将
神州沉陆,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②。

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

塞马晨嘶,胡笳夕引,赢得头如雪。

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③。

试看百二山河,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

阃外④何人,回首处、铁骑千群都灭。

拜将台欹⑤,怀贤阁杳,空指冲冠发。

阑干拍遍,独对中天明月。

【注】①兴元,地名,今陕西汉中市,南宋时为宋金对垒前线。

作者曾任川陕宣抚使。

②一范一韩人物:指北宋抗击西夏、巩固西北边防的范仲淹与韩琦。

③汉家三杰,指辅助刘邦夺取天下的张良、萧何、韩信。

④阃外,指统兵在外。

阃,kǔn。

⑤拜将台,传说刘邦在此拜韩信为将。

下文中的怀贤阁是为纪念诸葛亮而建。

欹,qí,倾斜。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神州沉陆,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年为国建功的名将已逐渐被人们淡忘。

B. “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写出现在缺少可以抵御外侮的名将,国家半壁江山已沦入敌手。

C.“试看百二山河,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诗人对朝廷软弱避战,不积极保卫河山的做法表示痛惜。

D.作品写出了作者面对破碎的山河的万千思绪,自己身处战争前线却无力扭转战局,心中充满失望与忧愤。

15. 作品中“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一句,借古人之事,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建功立业的渴望,下列诗句没有采用这种手法的两项是(4分)
A.猿愁鱼踊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

蘋藻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扣舷歌。

(唐·韩愈《湘中》)
B.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唐·张泌《寄人》)
C. 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

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

(宋·刘克庄《满江红》)
D.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

何当凯旋宴将士,三更雪压飞狐城。

(宋·陆游《长歌行》)
E.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

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金·吴激《人月圆》)
16. 下阕中“铁骑千群都灭”一句,有人理解为“敌人的军队已被消灭”,也有人理解为“我军已被敌人打败”。

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理解。

(4分)
17. “塞马晨嘶,胡笳夕引”和“拜将台欹,怀贤阁杳”是作品中两组对仗的句子,请任选一组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作用。

(4分)
18.“酹江月”这个词牌,是_____________(填词牌名)的别称,与胡世将同时代的许多诗人都在作品中表达过与他类似的感情,如陆游在《书愤》中写道:“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道:“凭谁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4. (3 分) A
15.末年,韩愈官监察御史,因关中旱饥,上疏请免徭役赋税,遭谗被贬为连州阳山令。

政治上突如其来的打击,在诗人心底激起了无法平息的狂澜,从而形成了《湘中》诗起调那种突兀动荡的气势:“猿愁鱼踊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

”这两句语调拗折,句法奇崛。

如按通常章法,应首先点出汨罗江名,然后形容江上景色,但这样语意虽然顺畅,却容易平淡无奇,流于一般写景。

这里诗人运用倒装句法,突出了江景:山猿愁啼,江鱼腾踊,湘波翻滚,一派神秘愁惨的气氛,以为诗人哀愤的心境写照。

首句又连用“猿”、“鱼”、“踊”等双声字相间,以急促的节奏感来渲染诗人激动不平的心声。

因而,诗人虽然没有直抒见到汨罗江时所引起的无穷感慨,却自有不尽之意溢于言外。

诗人来到汨罗江本是为凭吊屈原而一泄心中的郁闷,然而就是在这里也得不到感情上的慰藉:江边到处飘浮着可供祭祀的绿苹和水藻,可是屈原投江的遗迹已经荡然无存;当初贾谊尚能投书一哭,此时却连祭奠的地方都无从找寻,唯有江上的渔父舷歌依然,遥遥可闻。


传屈原贬逐,披发行吟泽畔,形容枯槁,遇一渔父相劝道:“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说罢,“鼓枻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屈子已逝,渔父犹在,此时之渔父虽非昔日之渔父,然而此时之诗人正如昔日之屈原,贤者遭黜,隐者得全,清浊醒醉,古今一理。

因此那悠闲的歌声似乎永远在嘲弄着一代代执着于改革政治、不肯与世同流合污的志士仁人。

这里暗用楚辞《渔父》的典故,情景交融,浑成无迹,构成清空孤寂的境界,与前两句激切哀愁的气氛在对比中达到高度的和谐,生动地表现了诗人面对茫茫水天怅然若失的神情,含蓄地抒发了那种无端遭贬的悲愤和牢骚。

这首诗寓激愤哀切之情和排奡跌宕之势于清空的意境和深长的韵味之中,成功地将探怪求新的特点和传统的表现方法揉为一体,充分体现了韩愈在艺术上的创新精神和深厚造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