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技巧和方法
文言文的翻译技巧
![文言文的翻译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10402958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34.png)
文言文的翻译技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哲学、文学等方面的知识。
然而,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在词汇、语法、表达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给我们的阅读和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因此,掌握一定的文言文翻译技巧是非常必要的。
一、准确理解词义1、借助工具书遇到不认识的字词,首先要查阅权威的古汉语字典、词典,如《说文解字》《康熙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了解其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
2、结合上下文很多字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上下文来推断其准确含义。
例如,“兵”在“兵者,凶器也”中是“兵器”的意思,在“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中则是“军队”的意思。
3、注意古今异义有些字词在古代和现代的意义完全不同,如“妻子”在古代指“妻子和儿女”,现代则仅指“妻子”;“牺牲”在古代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现代则指“为正义事业舍弃自己的生命”。
4、辨析一词多义一个字词可能有多种含义,要根据具体语境选择最合适的解释。
以“故”为例,有“缘故”“所以”“旧的”等意思,在“既克,公问其故”中是“缘故”,在“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是“所以”,在“温故而知新”中是“旧的”。
二、掌握语法结构1、特殊句式(1)判断句文言文判断句的常见形式有“……者,……也”“……,……也”“……者,……”等。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夫战,勇气也”“马之千里者”。
(2)被动句被动句的形式有“于”字句、“为”字句、“见”字句、“被”字句等。
如“受制于人”“为天下笑”“见欺于王”“忠而被谤”。
(3)倒装句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比如“何陋之有”是宾语前置,“马之千里者”是定语后置,“战于长勺”是状语后置,“甚矣,汝之不惠”是主谓倒装。
2、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如“沛公军霸上”中的“军”,本是名词“军队”,在此处用作动词“驻军”。
(2)名词作状语“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中的“箕畚”,名词用作状语,表示“用箕畚”。
文言文翻译实用技巧和方法
![文言文翻译实用技巧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d294326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47.png)
文言文翻译实用技巧和方法一、语境理解1.理解时代背景:文言文的背景与现代汉语不同,要了解古代的社会、政治、文化等背景,帮助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1.理解时代背景:文言文的背景与现代汉语不同,要了解古代的社会、政治、文化等背景,帮助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1.理解时代背景:文言文的背景与现代汉语不同,要了解古代的社会、政治、文化等背景,帮助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2.注意修辞手法:文言文常使用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要注意这些手法对句子的影响,准确理解句子的含义。
2.注意修辞手法:文言文常使用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要注意这些手法对句子的影响,准确理解句子的含义。
2.注意修辞手法:文言文常使用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要注意这些手法对句子的影响,准确理解句子的含义。
二、字词翻译1.注意文言文特有字词:文言文中有许多现代汉语不常用的字词,可以使用古代字典或查询工具查找其含义。
1.注意文言文特有字词:文言文中有许多现代汉语不常用的字词,可以使用古代字典或查询工具查找其含义。
1.注意文言文特有字词:文言文中有许多现代汉语不常用的字词,可以使用古代字典或查询工具查找其含义。
2.关注上下文含义:在翻译时,要结合上下文的意思,选择适合的现代汉语词汇来表达古代字词的含义。
2.关注上下文含义:在翻译时,要结合上下文的意思,选择适合的现代汉语词汇来表达古代字词的含义。
2.关注上下文含义:在翻译时,要结合上下文的意思,选择适合的现代汉语词汇来表达古代字词的含义。
三、语法翻译1.理解句子结构:文言文句子结构与现代汉语不同,常常使用倒装、兼语结构等,要理解这些结构的用法,准确翻译句子。
1.理解句子结构:文言文句子结构与现代汉语不同,常常使用倒装、兼语结构等,要理解这些结构的用法,准确翻译句子。
1.理解句子结构:文言文句子结构与现代汉语不同,常常使用倒装、兼语结构等,要理解这些结构的用法,准确翻译句子。
2.注意虚实转换:文言文中常使用虚词、实词的转换,要注意根据上下文的需要,灵活翻译虚实词。
文言文翻译技巧和方法
![文言文翻译技巧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4661395844769eae109ed4a.png)
文言文翻译技巧与方法一、基本方法:直译与意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与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就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就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就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就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就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其不足之处就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就是保留。
凡就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婴”、“晏子”等不用翻译。
“删”,就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就是语气助词,可不译,本句的意思就就是“我反而自讨没趣。
”(《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中的“而”就是连词,可不译,整句意思就是“子猷与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
”“补”,就就是增补。
(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一词就是“妻子、儿女”的意思;(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语时了不悲”,翻译为:(子猷)说话时候完全不悲伤。
“换”,就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您”。
“调”就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闻消息”,“何以”就是“以何”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意思就是“为什么”。
“变”,就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子猷问左右”(人琴俱亡))中的“左右”指的就是“手下的人”,“左右对曰”(《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指的就是“近臣”。
文言文的翻译要领和基本方法
![文言文的翻译要领和基本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89c59c2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eb.png)
文言文的翻译要领和基本方法文言文翻译方法和技巧有:1、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理解;2、翻译最基本的方法是将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3、增强文言功底,培养文言语感。
而培养语感的最好方法是多读,学习文言文就要以读为核心,即诵读、理解、背诵。
诵读、理解、背诵,诵读是核心、是关键、是文言文学习的立足点。
1、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理解。
必须译作不好一个句子,同样必须遵守“词不距句,句不距篇”的原则。
必须把文言语句放在上下文中来认知,放在具体内容的语言环境中来推敲。
认定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字多义的实词到底就是哪个义项,文言句式就是如何采用的,怎样精确断句,意译如何展开,这些都必须充分利用上下文。
离开了一定的语言环境,句子往往很难精确认知,也就很难能够译者不好。
有些学生不著重斟酌上下文,两眼只盯着建议译者的句子本身,结果就是“欲速则不达”,译者中发生偏差甚至错误,这就是没语境意识导致的。
2、翻译最基本的方法是将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
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最小区别是,古汉语以单音节词居多,即为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居多,即为由两个字形成一个词。
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在多数情况下就是把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
认知并掌控了这一方法,许多译者题搞出来就不难了。
3、增强文言功底,培养文言语感。
这就是搞好译者题乃至搞好所有文言文题目最显然的一点。
文言文写作理解能力的构成和提升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以上就是指的方法和技巧说到底都还是“末技”;其实,显然的技巧还是源自功底,源自内力。
为了增强文言功底和文言阅读的内力,考生需注意以下几点:一必须搞好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储备;二要注重平时积累。
文言知识点很多,考生要养成积累的习惯,随时随地、一点一滴地积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三要特别注意备考以前自学过的课文,因为搞高考题许多就是对平时自学过的课文科学知识和能力的搬迁,甚至有些考查的知识点就轻易源自自学过的课文。
文言文翻译练习方法技巧
![文言文翻译练习方法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f553355c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69.png)
夫文言文,古人之言也,其辞简奥,其意深奥,非一日之功可窥其全貌。
然欲窥其全貌,必先练习翻译。
翻译之技巧,非一日可成,然下列数法,可助学子渐进。
一、熟读原文,理解大意翻译之前,首当其冲者,便是熟读原文。
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此理亦适用于文言文翻译。
学子宜反复阅读原文,力求理解其大意。
大意明了,翻译方能得心应手。
1. 逐字逐句理解。
将原文中的每个字、每个词都仔细阅读,了解其含义。
如遇生僻字词,宜查阅字典,以免误解。
2. 分析句子结构。
文言文句子结构较为复杂,学子需掌握其基本结构,如主谓宾、定状补等。
分析句子结构,有助于理解句意。
3. 理解修辞手法。
文言文中常用比喻、夸张、对仗等修辞手法,学子需了解其含义,以便更好地理解原文。
二、积累词汇,扩大知识面文言文翻译过程中,词汇量的积累至关重要。
学子宜多读文言文,积累词汇,扩大知识面。
1. 阅读经典著作。
如《论语》、《孟子》、《史记》等,这些著作中蕴含丰富的文言词汇。
2. 查阅字典、词典。
遇到生僻字词,及时查阅字典、词典,了解其含义、用法。
3. 制作词汇卡片。
将常用文言词汇制成卡片,便于随时查阅和记忆。
三、掌握语法,提高翻译能力文言文语法与今文有所不同,学子需掌握其基本语法规则,以提高翻译能力。
1. 学习文言文句式。
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掌握其基本结构。
2. 理解文言文虚词。
如“之”、“乎”、“者”、“也”等,了解其在句子中的作用。
3. 分析句子成分。
如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掌握其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四、翻译技巧1.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在保证原文意思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意译,使译文更加流畅。
2. 留白处理。
原文中有些语句,意蕴深远,难以用现代汉语表达,可适当留白,留给读者想象空间。
3. 调整语序。
文言文语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翻译时需根据现代汉语语法规则进行调整。
4. 注重语境。
翻译时,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句意,避免断章取义。
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
![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7a21bf9719e8b8f67d1cb926.png)
高考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文言文翻译方法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婴”、“晏子”等不用翻译。
“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本句的意思就是“我反而自讨没趣。
”(《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中的“而”是连词,可不译,整句意思是“子猷与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
”“补”,就是增补。
(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一词是“妻子、儿女”的意思;(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语时了不悲”,翻译为:(子猷)说话时候完全不悲伤。
“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闻消息”,“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意思是“为什么”。
“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子猷问左右”(人琴俱亡))中的“左右”指的是“手下的人”,“左右对曰”(《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指的是“近臣”。
文言文翻译十大方法
![文言文翻译十大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c33b5df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45.png)
文言文翻译十大方法古文翻译,特别是文言文翻译,一直是对于许多人来说的一大难题。
在现代汉语和文言文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为了能够准确的理解和翻译文言文,我们需要采用一些方法和技巧。
以下是文言文翻译的十大方法:一、全面深入的了解原文意义在进行文言文翻译之前,我们必须对原文进行全面的了解,包括语境、意义和背景等。
只有通过这种深入理解,我们才能够对文言文进行合理的解释和翻译。
二、捕捉关键词文言文翻译通常伴随着许多冗长的词汇和繁琐的语句。
为了准确地理解意义,我们需要从中挑选出关键词,并加以分析和解释。
这样能够使我们更准确的翻译文言文。
三、学会借助现代汉语很多时候,我们可能感到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之间存在巨大的隔阂。
然而,在翻译时,我们可以借助现代汉语,结合文言文的语法规则,进行适当的转化和调整,使翻译更加顺畅和自然。
四、认识典故和常用词汇文言文翻译需要对典故和常用词汇进行认识,因为这些典故和词汇往往体现着文言文的特点和重要意义。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翻译文言文。
五、结合语境和背景文言文翻译之所以困难,主要是因为文言文语言结构复杂,表达方式独特,需要结合背景和语境,才能进行准确的翻译。
只有通过这种方法,我们才能够完整地呈现文言文的内涵和意义。
六、善于运用词典和工具为了进行更准确和准确的文言文翻译,我们需要学习如何运用词典和其他语言工具,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结构和主题意义。
七、注意文句的主谓宾结构文言文的语言结构比较复杂,尤其是在主谓宾的结构中。
正确的处理这种结构,可以在文言文翻译中获得巨大的优势。
八、了解动词和副词的用法在文言文中,动词和副词是非常重要的词汇。
了解它们的用法和用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翻译文言文。
九、分清文言文的修饰关系文言文的修饰关系非常重要,它可以把几个词元连接成为一个意义巨大的词汇。
了解这种修饰关系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
十、掌握术语和专业知识在进行文言文翻译时,我们还需要学习和掌握一些术语和专业知识,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解释和翻译文言文。
文言文翻译技巧及注释方法
![文言文翻译技巧及注释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6cf3746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de.png)
文言文翻译技巧及注释方法一、文言文翻译技巧1.1 留:保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不翻译。
1.2 补:补充省略成分,使译文通顺。
1.3 删:删去不重要的虚词,使译文更简洁。
1.4 换:用现代词汇替换文言词汇。
1.5 调:调整句子结构,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1.6 意:根据上下文意,适当进行意译。
二、文言文注释方法2.1 注音:为文言文中的字词注上现代汉语拼音。
2.2 注解:对文言文中的字词、句子进行解释。
2.3 注释:对文言文中的难点、重点进行解释。
2.4 注译:对文言文进行逐句或逐段的翻译。
2.5 注评:对文言文进行评价、分析。
三、文言文翻译实践步骤3.1 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
3.2 逐句或逐段进行直译,确保译文准确无误。
3.3 对译文进行润色,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3.4 检查译文,确保符合原文意思。
四、文言文翻译注意事项4.1 尊重原文,不添加个人观点。
4.2 遵循翻译技巧,确保译文通顺。
4.3 注意句子结构,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
4.4 保持原文的风格和韵味。
五、文言文注释注意事项5.1 注音准确,不出现错音。
5.2 注解简洁明了,不冗长。
5.3 注释详尽,不遗漏难点、重点。
5.4 注译符合原文意思,不曲解。
六、文言文翻译与注释案例分析6.1 《滕王阁序》:分析文章的主题、结构、修辞手法等。
6.2 《出师表》:分析文章的辞藻、句式、表达技巧等。
6.3 《岳阳楼记》:分析文章的寓意、哲理、描绘手法等。
七、文言文翻译与注释的评价标准7.1 准确性:译文和注释是否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意思。
7.2 通顺性:译文是否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是否通顺流畅。
7.3 完整性:注释是否详尽,是否涵盖了所有的难点、重点。
7.4 合理性:翻译和注释是否符合原文的语境和逻辑。
以上是对文言文翻译技巧及注释方法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习题及方法:一、文言文翻译技巧练习1.将《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古代文言文翻译技巧和方法
![古代文言文翻译技巧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e8f5824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f0.png)
古代文言文翻译技巧和方法古代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翻译古代文言文涉及到词汇、语法、句法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古代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和方法,供参考:1. 理解上下文:在进行文言文翻译时,首先要对原文进行全面理解,特别是要把握原文的上下文关系,正确把握其中的含义和蕴意。
理解上下文:在进行文言文翻译时,首先要对原文进行全面理解,特别是要把握原文的上下文关系,正确把握其中的含义和蕴意。
2. 注重句式结构:古代文言文常常使用复杂的句式结构,包括平行句、倒装句、状语从句等等。
在翻译过程中,要准确把握句式结构,使翻译后的文句符合规范。
注重句式结构:古代文言文常常使用复杂的句式结构,包括平行句、倒装句、状语从句等等。
在翻译过程中,要准确把握句式结构,使翻译后的文句符合规范。
3. 灵活运用词汇:鉴于古代文言文使用的词汇和现代汉语有所不同,翻译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词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
可以参考相关的古代文献和辞典,加深对古代词汇的理解。
灵活运用词汇:鉴于古代文言文使用的词汇和现代汉语有所不同,翻译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词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
可以参考相关的古代文献和辞典,加深对古代词汇的理解。
4. 保持文化特色:古代文言文承载着丰富的中华文化,翻译时要尽量保持其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尊重原文的文化背景,避免简单机械地翻译。
保持文化特色:古代文言文承载着丰富的中华文化,翻译时要尽量保持其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尊重原文的文化背景,避免简单机械地翻译。
5. 注重修辞手法:古代文言文使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等。
在翻译时,要准确理解并恰当运用这些修辞手法,使翻译的文句有一定的文学效果。
注重修辞手法:古代文言文使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等。
在翻译时,要准确理解并恰当运用这些修辞手法,使翻译的文句有一定的文学效果。
6. 反复推敲:翻译古代文言文需要耐心和细致的工作,要对翻译结果进行反复推敲和修改,确保最终的翻译准确无误。
文言文翻译答题技巧方法
![文言文翻译答题技巧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c64e8a2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e1.png)
夫文言文,古人之言也,其辞简而意深,其义隐而理显。
然译之不易,盖因古今语言之差异,文法之变迁。
故欲精通文言文翻译,须得法也。
兹为诸君略述文言文翻译之技巧方法,以期为学海之舟指引航向。
一、熟读原文,把握大意译文言文之前,必先熟读原文,理解其大意。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故需反复诵读,以识其字,明其词,悟其意。
把握大意,方能为译之根本。
二、了解时代背景,掌握文化内涵文言文多出自古代文献,了解其时代背景,有助于理解文意。
同时,文言文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典故、成语、风俗等。
掌握这些文化知识,有助于准确翻译。
三、遵循“信、达、雅”原则翻译文言文,应遵循“信、达、雅”原则。
所谓“信”,即忠实原文,不随意增删;所谓“达”,即通顺易懂,不晦涩难懂;所谓“雅”,即文采飞扬,富有韵味。
四、掌握翻译技巧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即按原文意思翻译,意译即根据现代汉语表达习惯进行适当调整。
在翻译过程中,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字字落实,注意词性。
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较多。
翻译时,需根据上下文语境,准确把握词义,注意词性。
3.活用修辞,丰富表达。
文言文中常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翻译时,可适当运用现代汉语修辞手法,使译文生动形象。
4.注意句子结构,调整语序。
文言文句子结构严谨,语序固定。
翻译时,可根据现代汉语语法规则,适当调整语序,使译文通顺。
五、反复修改,精益求精翻译完成后,需反复修改,力求精益求精。
可从以下方面进行修改:1.检查是否有遗漏或错误。
2.调整句子结构,使译文更通顺。
3.润色语言,使译文更具文采。
4.对比原文,确保译文忠实于原文。
总之,文言文翻译非一日之功,需持之以恒,不断积累。
掌握以上技巧方法,勤加练习,方能游刃有余,翻译出高质量的文言文作品。
文言文翻译技巧和办法
![文言文翻译技巧和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a50d6526168884868762d671.png)
文言文翻译技巧和办法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文言文翻译技巧和方法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婴”、“晏子”等不用翻译。
“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本句的意思就是“我反而自讨没趣。
”(《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中的“而”是连词,可不译,整句意思是“子猷与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
”“补”,就是增补。
(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一词是“妻子、儿女”的意思;(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语时了不悲”,翻译为:(子猷)说话时候完全不悲伤。
“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闻消息”,“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意思是“为什么”。
“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
![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7f3d1e50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60.png)
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智慧。
在语文学习和考试中,文言文翻译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不仅考查我们对文言文词汇、语法的理解,还检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及解题技巧。
一、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1、信“信”就是要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词句,准确无误地把原文翻译出来。
这要求我们不能随意增减内容,更不能曲解原文的意思。
2、达“达”指的是译文要通顺流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要避免生硬、晦涩的翻译,让读者能够轻松理解。
3、雅“雅”则是在“信”和“达”的基础上,尽量使译文生动、优美,富有文采。
不过,在考试中,我们重点追求的还是“信”和“达”。
二、文言文翻译的方法1、留保留原文中的一些专有名词、人名、地名、朝代名、年号、官职名等,不需要翻译。
比如“沛公军霸上”中的“沛公”“霸上”就可以直接保留。
2、删删除原文中那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比如句首发语词、句中停顿词、句末语气词等。
例如“夫战,勇气也”中的“夫”,“之乎者也”等。
3、换把古文中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
比如“吾日三省吾身”中的“吾”换成“我”,“日”换成“每天”,“省”换成“反省”。
4、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
比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要将其调整为正常的语序。
例如“何陋之有”应翻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这就是宾语前置的调整。
5、补补充原文中省略的成分,使句子完整通顺。
比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应翻译为“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开始衰落,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耗尽了”,这里补充了省略的主语“士兵们的勇气”。
三、文言文翻译的解题技巧1、积累常见实词和虚词的含义这是翻译文言文的基础。
我们要多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如“走”“去”“使”“假”等;还有常见的文言虚词,如“而”“以”“于”“之”等。
可以通过背诵文言文课文、做相关练习来加强积累。
(完整版)文言文的翻译技巧
![(完整版)文言文的翻译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6449041e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c0.png)
文言文翻译技巧:1、原则:文言文翻译要求准确达意,必须遵循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不可以随意地更换。
省略现象应该作补充,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加以调整,力求通顺。
2、标准:信、达、雅。
信:要求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增、不漏、不歪曲。
达:要求明白通顺,没有语病。
雅:要求遣词造句比较讲究,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
3、方法:增、删、调、留、换。
增:增加内容,保持句子顺畅。
删:去掉多余、累赘的成分,使句子简洁。
调:在遇到特殊句式时,需要把句子中的某些语法成分调整位置,更好地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
留:对于人名、地名、时间名词以及专有名词,一般保留原词。
换:某些内容损及到整个句子的“雅”时,调换其中冲突的内容。
[例]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要注意到“物喜”“己悲”的意思,需要添加一些成分,还要注意“以”字的意思。
答案应为“不因为外物的好坏或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加字法:古文一般都是单字词,用加字法改成双字词。
如:名余曰正则兮,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其中“名余”加字为把我的名字取为改字法:古文中有古今异议词如上面例句的“余”在现代汉语中是“我”改变顺序法:注意改变倒装句语序重要一点就是多练,练多了自己也会总结出方法,改写得更加得心应手一、录“录”,就是把文言文句子中不必翻译的词抄录下来。
文言文中不必翻译的词大体分两类:一类是特殊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年号、日期等;一类是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不必翻译的词,如:山、石、高、远等。
例句①: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 《梦溪笔谈》) 句中元“丰”是年号,“庆州”是地名,“子方虫”是害虫名,“秋田”与现代语意思相同,均不必翻译,抄录即可。
二、释“释”,就是把需要翻译的词加以解释。
文言文的翻译方法与技巧
![文言文的翻译方法与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721a4847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f4.png)
文言文翻译的一般方法
调 文言文倒装句应依据现代正常语序进行调整。
加
对句中省略成分,须据上下文文意,适当补充,使 语意完整。
减 句中无实在意义的虚词,可舍去不译。
选
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比喻 字,应慎重挑选。
义,通假
套 固定结构,有其固定的意思;判断句,被动句有其
固定的翻译格式,可以照套。
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的翻译,是指把用文言写 成的文章,译成现代汉语。文言 文的翻译,是训练和提高古文阅 读能力、检查和考核古汉语水平 的重要手段。
文言文的翻译有两种: 直译和意译
1.直译,是按照原文的词语和句式逐一对译, 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的词语和句式。努力使原 文中的每个词都能在译文中得到反映。
如:原句: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有一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到中山 去找猫。中山人给了他猫。这猫既善于 捉老鼠,也善于捉鸡。过了一个多月, 老鼠少了,鸡也没有了。他的儿子很担 心,对他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 他父亲说:"这就是你不知道的了。我怕 的是老鼠,不是没有鸡。有了老鼠,就 会吃我的粮食,毁我的衣服,穿我的墙 壁,啃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害 处不是比没有鸡更大吗?没有鸡,只不 过不吃鸡罢了,离开饥寒交迫还很远, 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作业:
按照我们这节课所学的方 法预习《愚公移山》。
译句:于是带领子孙中能挑担的三个人 直译要求这样字字有着落。
2、意译,是根据原文的意思去进行灵活的翻译, 如:原句: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 鸟乐也。 译句:树林茂密成荫 ,到处是鸟的鸣叫声, 这是游人离开后鸟儿们欢乐的情景。
我们初中生学习文言文,要学会直译。
各种文言文最常用的翻译方法整理
![各种文言文最常用的翻译方法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4d97b9c9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1a.png)
各种文言文最常用的翻译方法整理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文字体系,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一种文体,也是中国语言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翻译工作中,对文言文的翻译是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对各种文言文最常用的翻译方法进行整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文言文翻译技巧。
一、直译法直译法是最为常见的文言文翻译方法之一,即将文言文句子逐字逐句地翻译成现代汉语,保持原文句式和语气的翻译方式。
例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直译为“这是一个简陋的房间,只有我的品德能沁人心脾”。
这种方法保留了文言文原文的严谨和雅致,但有时会导致翻译文言文的句子表达晦涩难懂。
二、意译法意译法是在尊重原文意思的基础上,用现代汉语表达出原文的含义和意境。
例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意译为“如何能低下头颅谄媚权贵,使我无法展露快乐笑容”。
这种方法能更好地传达文言文的含义和情感,使翻译更加通顺流畅。
三、释译法释译法是将文言文原文中不易理解或有歧义的部分推敲至原意,并用现代汉语表达出来。
例如:“飒飒寒风浃浃,携裘与食”释译为“呼啸的寒风刺骨,携带着毛皮和食物”。
这种方法在保留原文意思的同时,能更好地解释和阐释文言文的含义,使读者更容易理解。
四、增译法增译法是在原文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必要的补充和解释,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意思。
例如:“明日隔帘翠幕低,祗云带里放舟归”增译为“第二天逢帘翠幕低垂,只见小船在云带中放归”。
这种方法能通过增加一些必要的解释和补充信息,使文言文的翻译更加全面和清晰。
五、借译法借译法是将文言文中意义相近的词语或表达方式,借用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词语或表达方式进行翻译。
例如:“翩翩吊儿郎当,于嗟足声”。
借译为“轻轻飘飘地荡漾,唉声叹气”。
这种方法通过借用现代汉语中常见的词语和表达方式,使翻译更加贴近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和词汇使用。
综上所述,各种文言文最常用的翻译方法包括直译法、意译法、释译法、增译法和借译法。
在翻译文言文时,应根据原文的含义和情感,选用合适的翻译方法,以使译文更加通顺流畅、准确贴切。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及方法整理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及方法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421e43bc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3b.png)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及方法整理想要学好文言文,就要学会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
文言文的翻译虽然说比较难,但是仍旧是有技巧和(方法)的。
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及方法,盼望大家喜爱!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及方法一1.把握基本的语言结构文言文大体上可以分为词和句。
其中,词包括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句可分为推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五大类。
系统把握文言文的语言结构,弄清其与现代汉语的区分和联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
2.反复诵读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多诵读可以培育语感,达到娴熟阅读其他古代作品的目的。
此外,古文很讲究内在的韵律和节奏,反复诵读可以充分领会作品的音乐美,提高学习爱好。
3.词性法解答文言文,我们可以析字形,明字义;可以将给出的词义代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辨别实词的词性来解答或排解某一干扰项。
众所周知,汉字的词性不一样,字义也就不相同,我们可以运用这一特点来关心解题。
4.代入法文言文课外学问是课内学问的拓展和延长,把握了课内学问点,特殊是把握了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我们就可以在解答考查文言虚词这一小题时自如地运用代入法。
高考考查文言虚词的题型绝大部分是将每个虚词都放在两个(句子)中加以比较来考查其异同,并且一句是出自原文,一句是出自中学课本。
答题时,可以先从课内的那一句入手,把这句中该词的用法和意义代入另一句解释,看是否通顺,通那么用法就是相同,不通则不相同。
5.对比法文言文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可能是挨次的颠倒、无中生有等,所以,对句意的理解,我们就可以先通过对比,找准选项中与原文的不同点,之后,把难以区分的地方向原文词语上靠,找到对应的词汇,看看人物(事迹)的叙述留意是否张冠李戴、大事的时间是否精确、人物性格是否精确等,同时,主旨性的选项要结合全文,重点分析谈论的语句要总体把握文意。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及方法二高考文言文翻译口诀古文翻译,自有挨次,首览全篇,把握大意;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照看前文,联系后句,认真斟酌,揣摩语气,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翻译技巧和方法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 ;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 、“晏婴”、“晏子”等不用翻译。
“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本句的意思就是“我反而自讨没趣。
” (《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中的“而”是连词,可不译,整句意思是“子猷与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
”“补”,就是增补。
(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一词是“妻子、儿女”的意思 ;(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语时了不悲”,翻译为:(子猷)说话时候完全不悲伤。
“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 ,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闻消息” ,“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意思是“为什么”。
“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子猷问左右” (人琴俱亡))中的“左右”指的是“手下的人” ,“左右对曰” (《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指的是“近臣” 。
古文翻译口诀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吾""余"为我, "尔"" 汝"为你。
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三、中考文言文翻译方法十字诀例析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中考文言文翻译也随之有了根本的改革,绝大多数的试卷都增加了直接翻译题型。
这既能考察学生对实词、虚词、不同句式、古代文化常识和句子间语意关系的掌握和领会,又能考察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这比以往的选择题型,难度加大了许多。
因此,要做好文言文翻译题,就必须掌握必要的方法(一)增。
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
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 ,翻译时要补上。
例3:“君与具来。
”“与”后省略了宾语“之”。
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
例:“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
(二)删。
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
例1:“夫战,勇气也。
” 译句:“战斗,靠的是勇气” 。
“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
例 2:“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
例3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句:“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 “也”为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
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
(三)调。
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
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大体有四种情况:1、前置谓语后移。
例:“甚矣 ! 汝之不惠。
”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
2、后置定语前移。
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 。
3、前置宾语后移。
例:“ 何以战?”可调成“以何战” 。
4、介宾短语前移。
“ 还自扬州。
”可调成“自扬州还” 。
(四)留。
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 译句:“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
”“庆历四年”为年号,“巴陵郡”是地名,可直接保留。
(五)扩。
就是扩展。
1、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
例:“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 ?”译句:“变更你的差役,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呢 ?”“役”、“赋”扩展为双音节词。
2、对于一些紧缩复句或言简义丰的句子,在翻译时,要根据句义扩展其内容,才能使意思表达清楚。
例:“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 ?”译句:“使敌人降服,让远方的人归附,招抚谁,谁会不来呢?”(六)缩。
就是凝缩,文言文中的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实用繁笔,在翻译时应将其意思凝缩。
例:“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译句:“ (秦)有吞并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七)直。
即直译,就是指紧扣原文,按原文的词句进行对等翻译的今译方法。
对于文言文的实词、大部分虚词、活用词和通假字,一般是要直接翻译的,否则,在考查过程中是不能算作准取得翻译。
例:“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句:“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八)意。
即意译,就是指在透彻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为体现原作神韵风貌而进行整体翻译的今译方法。
文言文中的一些修辞格如比喻、互文、借代、婉曲等,不能直译的要恰当处理,将其意译。
1、互文不可直译。
互文,上下文各有交错而又相互补足,交互见义并合而完整达意。
例 1:“秦时明月汉时关”译句:“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
例 2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可译为:“将军和壮士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而归。
”2、比喻。
例:“金城千里”中的“金城” ,不能译为“金子修筑的城”或“金属修筑的城”,可译为“钢铁般的城防”或“坚固的城防” 。
3、借代。
例:“臣本布衣”中的“布衣”代未做官之人,“万钟于我何加焉”中的“万钟”代高官厚禄等。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代指老人,“垂髫”代指孩子。
4、婉曲。
主要是避讳。
如把国王的死说成“山陵崩” ,把自己的死说成“填沟壑” ,还有把上厕所说成“更衣” 。
(九)替。
就是替换,1、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把古词替换成同义或近义的现代词或词组。
例1:“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这句中的“愚” ,要换成“我” ;“悉”,要换成“都” ; “咨”,要换成“商量” 。
例 2:“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要换成“出身卑微,见识1、看词性——从词类活用现象方面把握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的活用。
翻译时,确定它的词性及词义。
2、观句式——从文言句式特点方面把握就要求我们必须掌握好文言句式的不同特点,备考对策:它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主对活用的词要善于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来备考对策:文言句式已纳入高考考查范围,这特别要掌握好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短浅”。
2、把文言文中的固定结构替换成现代词或结构。
例:“然则……”:换成“既然这样,那么……”;“何以.... ?”换成“根据什么……”。
(十)选。
就是选择,文言文中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现象很常见,因此要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才能使句子正确。
例:“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兵”是一个多义词 ,它有“兵器 ; 士兵、军队、军事、战争”等义项。
例句中的“兵”翻译时应选择“兵器”。
为便于同学们记忆,特将文言文的翻译方法编成一段顺口溜: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增、删、调、留、扩、缩、直、意、替、选”是中考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在具体运用时不是孤立的,而常常是几种方法结合在一起的,我们要根据表达需要灵活运用。
四、文言文翻译的要求(一)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
“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
“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
“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二)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三)文言文翻译“四重奏”最近两年高考对文言文翻译的考察由选择正误改为笔译。
这就增加了答题难度,而且所出试题均出于课外,仿佛无迹可求,无从下手。
其实,还是可以讲究一点技巧,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奏一曲美妙的“文言文翻译四重奏”:1. 翻译要注意补充省略的句子成分。
文言文中省略现象大量存在,有省略主语、省略谓语动词、省略介词、省略宾语等。
在大家做翻译题时,一定注意先把原文省略的句子成分补充完整,否则译文易句意不清、不通。
2. 翻译要注意调整语序。
文言文中变式句时常出现,有主谓后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宾语前置等四种类型。
翻译时调整好语序,才能便于翻译,否则译文易颠三倒四,给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
3. 翻译要注意活用现象。
文言文中的某些实词可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用法,这就是活用。
主要有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等。
翻译时要抓住词语的临时含义。
4. 翻译要抓住关键词,联系语境,重点突破。
在文言文阅读中,有些句子往往因为个别词而影响全句的理解。
这个词就是一个关键词。
对于它,我们要联系语境去理解、参悟。
综上所述,文言文翻译,只要平时努力,并注意以上四点,加以灵活掌握,要翻译正确是不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