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探编录

合集下载

钻探编录安全操作规程

钻探编录安全操作规程

钻探编录安全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钻探作业的安全管理,保障人身安全和设备财产安全,规范作业行为,特制定本安全操作规程。

第二条本安全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进行钻探作业的人员,包括但不限于钻工、工程师、技术员等。

第三条钻探作业人员应具有一定的钻探技术知识和相关安全知识,通过相关安全培训并持有相关证书。

第四条钻探作业人员应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钻探相关的法律法规,遵守本安全操作规程,自觉维护作业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第五条钻探作业人员在作业前应对设备进行检查与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六条钻探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随时保持警惕,发现任何不安全行为或危险情况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第七条钻探作业人员应遵守本规程,做好记录,并随时更新和完善有关的安全操作规程。

第二章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第八条钻探设备的使用应遵守相关操作规程和说明书,严禁超负荷使用和随意拆卸设备。

第九条在使用钻探设备前,应对设备的各项功能进行检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十条钻探作业过程中应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定期检查设备的积碳情况,及时清理并进行必要的维修。

第十一条钻探设备在作业现场应保持稳定,严禁在异常情况下继续作业,必要时应及时停止作业。

第十二条钻探设备在作业过程中应注意设备的运行情况,发现异常应及时停机检修,严禁以不安全的方式强行继续作业。

第十三条钻探设备在作业结束后,应及时对设备进行清洁和维护,确保设备的长时间正常使用。

第十四条钻探设备的检修和维护应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严禁未经许可私自对设备进行维修。

第三章危险控制措施第十五条钻探作业人员应定期参加安全培训,熟悉钻探作业中各种危险环境和措施,并掌握有效的应急处理方法。

第十六条钻探作业人员应佩戴符合国家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第十七条钻探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注意周围环境,确保作业现场的安全,防止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

第十八条钻探作业时严禁喧哗、吸烟、进行不相关的聊天等妨碍专注和安全作业的行为。

钻探地质编录技术总结

钻探地质编录技术总结

钻探地质编录技术总结
一.室内准备的工具
1、岩心箱拍照牌/相机;
2、油性笔/A4纸;
3、计算器;
4、2H铅笔/小刀;
5、钻孔原始地质编录表;
6、三角板/量角器;
7、瓶盖带孔的塑料瓶。

二.编录步骤
1、检查班报表/岩心牌是否填写完整;
2、抄写班报表上的回次、累计深度、进尺、到编录表上;
3、用钢卷尺量取每一回次岩心长;
4、计算每一箱岩心起止累计深度;
5、对每箱岩心箱做拍照;
6、编录前对每箱岩心进行洒水处理,方便看清岩心的结构、构造及成分;
7、对每箱岩心做详细准确的地质编录(参见《硬岩型铀矿探矿工程地质物
探原始编录规范》)。

三、注意事项
1、编录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倒推整体,不放过每一个线索,包括岩性(颜色、结构、组分、矿化蚀变特征)变化,蚀变特征变化,最重要的是矿化线索,如黄铁矿化1,紫色萤石矿1,赤铁矿细脉 2 等;
2、随时以规范章程为标准,任何记录和细节都不能脱离规范。

备注:1、氧化环境 2、还原环境。

水文地质钻探地质编录要求

水文地质钻探地质编录要求

水文地质钻探地质编录要求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内容一般包括:除描述岩芯的岩性、结构、构造外,应重点描述岩芯的块度、坚硬程度、风化程度、裂隙发育程度,岩石的风化程度及发育深度。

1.岩心编录1.岩心编录程序:2.抄录班报表的回次进尺、施工方法(钻探方法、扩孔孔径、变径及其深度)有关的水文地质现象记载。

3.校正回次位置及填写岩心标签。

4.整理岩心,检查上下顺序,校正岩心长度。

5.鉴定岩性,确定分层位置,填写分层标签,并分层取代表性鉴样及分析样品(注明取样深度)。

6.终孔后,在完成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将岩心按顺序装箱保存。

2.岩心描述的顺序及内容1.基岩的描述内容大致为:定名、颜色、结构、矿物成分、岩心破碎情况(岩心形状)、岩心采取率、节理、裂隙和岩溶的发育程度、充填情况及充填物、断层擦痕、断层泥及其充填物、风化程度、化石、层与层的相互关系及层理性质、矿化特征、蚀变现象、构造破碎情况及次生变化等。

2.测量岩心标志面(层面、片理面、断裂面、接触界线等)与岩心轴夹角。

3.岩层、矿化、蚀变在小范围内有所变化时应丈量出具体深度并注明。

4.选择有地质意义且具有代表性的岩(矿)心,作大比例尺素描图并进行照象,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

5.钻孔内岩性分层时应注明上下两层岩石的接触关系。

如渐变关系、侵入关系等。

6.记录内容要求繁简适度,重点突出,针对性强。

对矿心及顶底板,矿化蚀变带和构造部位等应详细描述。

7.岩心块度的划分:大于20厘米为长柱状;10-20厘米为短柱状;小于10厘米为扁柱状;大于5厘米为块状;2-5厘米为碎块状;小于2厘米为碎屑状、粉末状。

若为块状,需对块体形态做大致描述,如楔块状、菱块状、团块状等。

8.松散岩层的描述内容大致为:定名、颜色、湿度、成分(粒度成分及百分含量)、磨圆度、分选性、结核、包裹体、结构层的相互关系及层理特征、胶结程度及胶结类型、化石等。

8.松散岩层的描述内容大致为:定名、颜色、湿度、成分(粒度成分及百分含量)、磨圆度、分选性、结核、包裹体、结构层的相互关系及层理特征、胶结程度及胶结类型、化石等。

工程地质钻探编录技术培训教材

工程地质钻探编录技术培训教材

工程地质钻探编录技术培训教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数量不断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有效的工程地质钻探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讲述工程地质钻探编录技术培训教材的重要性及其内容。

工程地质钻探编录技术是一项多方面的技术,用于确定建筑物的基础和地下水资源的情况。

这种技术需要一系列知识,包括地质工程、土力学、钻探和岩土力学等方面。

通过培训,工程地质钻探编录技术人员可以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风险和成本。

教材应包括以下三个主题:1.工程地质基础知识首先,教材应包括基本的工程地质知识。

这包括地球科学的基础和地质学的原理。

例如,钻探员需要了解地层、岩石、土壤和地质构造的基本知识。

此外,课程还应涵盖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方面的知识,包括地下水、断层、地震和地质灾害等内容。

2.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教材还应涵盖工程地质钻探技术。

这包括井的设计和施工、钻探工具和设备的使用以及钻探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此外,教材应该涵盖钻探方法、样品采集和样品分析等技能。

对于处理得到的数据,应包括其在地质模型中的应用。

相应的,钻探员还需要了解采样的方法、不同类型的标本、如何判断样品质量、如何保存样本等。

3.工程应用教材还应包括工程实践知识。

工程钻探员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工程地质设计,例如道路、水利和建筑物的特殊需求。

此外,学习者还需要了解如何将地质工作与设计和施工相结合,以提高工程质量和降低成本风险。

工程地质钻探编录技术培训教材的编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通过梳理和整理工程地质领域的各个方面,教材可以帮助工程专业人员掌握工程地质领域的知识。

同时,不断更新和完善教材的内容,是提高工程地质水平的关键。

总之,工程地质钻探编录技术培训教材提供了各种关键性信息,以确保工程钻探员具有必要的技能和工程知识。

通过这种方法,能够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性价比。

因此,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有助于推动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钻探地质编录

钻探地质编录

钻探地质编录钻探工程是地质普查、详查、勘探的主要手段,钻探地质编录内容包括:1、钻孔施工前、钻孔施工后、终孔的地质技术管理工作;2、钻孔岩矿心地质编录;3、岩矿心管理和处理工作。

一、钻孔施工前、钻孔施工后、终孔的地质技术管理工作(一)、开孔前的准备工作1.编录人员首先应认真学习设计,明确所要施工钻孔的目的、任务及对钻孔的各项要求,熟悉已有地质资料,了解钻孔施工处的地层、构造、矿化蚀变等地质情况,为编录工作打下基础,并认真编制和填写设计勘探线剖面图、《钻孔地质技术设计书(设计柱状图)》。

2.钻孔开钻前,技术负责及编录技术员要提前10-—15天到实地根据钻孔设计的孔位用罗盘和皮尺结合GPS、工程后方交汇或者地形图确定钻孔定位。

布孔后孔位用木桩作标记,木桩上用油漆标注钻孔号,以便机台及时平整机场。

钻孔定位后不得擅自移动,在平整机场后再次用后方交汇法验证孔口位置,确保孔位未移动。

编录技术员应及时向机台下达《钻孔定位通知书》,格式见表2。

3.机台将钻塔、钻机安装完毕,技术负责及编录技术员要到现场进行安装验收。

验收项目主要有:钻孔位置是否移动、检查和校正钻机水平程度(罗盘测量)、钻机立轴、钻孔天顶角及岩心收集装置(岩心箱,岩心牌等)。

验收合格后,签发《钻孔安装验收书》。

4.钻孔安装验收合格后,编录技术员应及时填发《钻孔开孔通知书》,并应向施工人员详细介绍钻孔施工目的,地质情况及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严格保证钻孔质量,确保六大指标的实施。

岩心的清洗整理及编号等一整套工作应由钻机各班记录员承担。

(二)、钻孔施工后的地质技术管理工作1.岩心管理(1)岩(矿)心排放入箱岩(矿)心经整理后,按先后次序排好(最后取出的岩(矿)心先装,最早取出来的岩(矿)心后装),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一排排放入岩心箱中。

(2)岩(矿)心编号岩(矿)心放入岩心箱后,对长度大于5厘米和虽小于5厘米但较完整的岩(矿)心用油漆进行编号,如:4 ,其中整数“4”表示提取岩(矿)心的回次是第四回次;分母“3”表示本回次提取岩(矿)心的总块数是3块;分子“2”表示岩(矿)心为本回次中的第二块。

钻探编录

钻探编录

2.80 2.56 4.02 0.35 2.91 3.67
85 99 87 50 49.90
100
注:长度单位:m 记录人:李小林 日期:2007.04.25 检查人:周小林 日期:2007.04.28
3. “残留岩心”处理
1)残留岩心认定
残留岩心长度一般以施工人员测量为准,在未测量残留 岩心,或残留岩心测量不准时,使其岩心长度大于回次 进尺时,超过的岩心为“残留岩心” 如某回次进尺2.10m,但完整的岩心有2.56m,超出进
二、检查、整理岩矿心
1. 现场检查
应随钻孔施工的进度在钻探施工现场及时进行 在预计见矿井段,编录人员要跟综指导
2. 检查钻孔班报表
正式编录前应详细检查机台钻探班报表(孔深校正及
弯曲度测量记录、简易水文观测记录表)记录的回
次进尺、井深、水文观测资料等是否齐全,无误
二、检查、整理岩矿心
3.检查整理:施工现场,将岩心 箱依井深顺序排列,仔细检查岩 心长度及编号是否正确,岩矿心 摆放有无拉长现象,岩矿心顺序 有颠倒,岩心是否有错放,一旦 发现,应正确地予以调整,并通 知机场当班记录员更正班报表
3)计算回次采取率:
回次“采取率”=
本回次岩心长 100 % 本回次进尺
“进尺”为本回次止孔深减上一回次止孔深(如本回次 止孔深89.63m,上回次止孔深为85.24m,则本回次进尺 为89.63-85.24=4.39m) 允许同一岩性段内连续五个回次的总进尺大于或等于该 岩性段岩心总长度时,计算五个回次平均采取率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有特殊要求,以及矿层(含矿层、 矿化蚀变带)及其顶板3~5m应计回次算采取率
3 3 第2分层底界在第7回次的 7 至 7 岩心之间岩心长为: 4 4

钻探编录安全操作规程

钻探编录安全操作规程

钻探编录安全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为保障钻探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避免事故的发生,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安全操作规程。

第二条: 本规程适用于所有进行钻探作业的人员,在钻探现场严格遵守规程,确保作业安全。

第三条: 所有参与钻探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岗前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第二章:安全设备和工具的使用第四条: 所有使用的钻探设备和工具必须经过检测合格,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第五条: 使用钻探设备时,必须穿戴防护用品,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同时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六条: 使用各类工具时,必须使用合适的工具,不得使用损坏或不符合规定的工具,保证使用工具的安全性。

第三章:作业前的准备工作第七条: 在进行钻探作业前,必须制定详细的作业计划,并经过相关人员的审核和批准。

第八条: 钻探作业前必须对现场进行检查,清除作业场地周围的障碍物,确保作业环境的安全。

第九条: 在钻探作业前,必须对钻探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四章:钻探作业的操作规程第十条: 钻探作业时,必须严格按照作业计划和工艺要求进行操作,不得擅自更改作业方法。

第十一条: 在操作钻探设备时,必须熟悉设备的使用说明书,按照规定的操作方法进行操作。

第十二条: 钻探作业中必须保持清洁,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洗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五章:钻探作业的安全措施第十三条: 钻井平台必须设置防护栏杆,防止人员坠落事故的发生。

第十四条: 在作业现场必须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提醒人员注意安全。

第十五条: 在进行钻探作业时,必须按照规定的工艺要求,采取合适的防护措施,防止钻孔意外事故的发生。

第六章:作业中的应急预案第十六条: 钻探作业中如果发生事故或意外情况,必须立即采取紧急措施,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

第十七条: 每个钻探作业人员必须掌握应急预案,遇到事故或意外情况时能迅速做出正确反应。

第十八条: 钻探作业人员必须熟悉作业现场的安全通道和逃生出口,遇到紧急情况时能迅速撤离作业现场。

钻探地质编录方法及要求

钻探地质编录方法及要求

员进行设备安装。
根据钻孔技术档案中的格式,
本通知书与钻孔定位通知书合并
为一个《钻孔定位和机械安装通
知书》一并下达。因此,通知书
要在下达到测量组后,下达到钻
探施工方。
h
12

1.施工前地质 工作-5

设备安装
5 完毕,项目组
) 组织人员进行
检 开孔前的检查
查 孔 位
验收,检查钻 孔孔位、孔斜、
、 方位等。如有
h
2
标准、技术要求指南
• 1.GB/T 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 规范总则
• 2.地质工作质量检查验收规定
• 3.DZ/T 0078-93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 编录规定
• 4.DZ/T 0032-92地质勘查钻探岩矿心管 理规定
• 5.DZ/T 0079-93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
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
及时进行修改,并告知施工人员,以更好的
指导钻孔施工,提高钻探工作质量,保证矿
芯及顶底板岩芯的采取h 率。
10
• 1.施工前地质工作-3
(3)下达钻孔 定位通知书, 经初测复测定 位标记。
按要求填写 钻孔定位通知 书,安排测量 人员进行实地 测量定位,并 设立孔位标志 。
矿区ZK
钻孔定位和机械安装通知书
•3.各种测量工具必须按国家标准定期检验。
•4.记录材料用规定的统一记录表。现场记录使用2H 绘图铅笔。图件绘制使用防水墨水。
•5.使用术语、代号、编码要规范。
•6.文字记录不得擦改。图件、表格整洁、美观。
h
6
三、检查验收
• 所有编录资料必须按要求进行野外检查 验收。
•野外记录必须进行实地检查,认真填写 《地质资料质量检查卡片》,并认真修改。

岩土专业资料:钻探编录应符合哪些要求?

岩土专业资料:钻探编录应符合哪些要求?

岩土专业资料:钻探编录应符合哪些要求?
钻探编录应符合哪些要求?
钻探编录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
1、记录应按钻进回次逐段填写记录表各栏内容,分层应另记,不得将若干回次合并记录和事后追记;
2、钻进过程中深度数据应用尺丈量,量测的允许偏差为0.05m;
3、编录内容除一般性要求外,尚应着重描述软土的状态、有机质和腐植质含量、嗅味、含砂量(夹砂厚度),包含物、结构特征、钻进难易程度、提土情况等;
4、对于重要的工程或有特殊要求时,应选择有代表性钻孔分段留样,应详细描述土样结构或拍摄土芯照片,并应保存土芯样;
5、钻探结束后,次日应测量孔内地下水静止水位。

钻探编录安全操作规程范本

钻探编录安全操作规程范本

钻探编录安全操作规程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钻探工作中的安全管理,确保钻探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设备设施的安全运行,制定本《钻探编录安全操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

第二条钻探作业人员必须牢记安全第一的原则,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践行安全生产的理念,做到安全工作无小事,安全责任不能推卸。

第三条规程适用于所有从事钻探作业的人员,包括钻井工、泥浆员、钻具员、钻井液工、测井员、钻采地质工程师等。

第四条钻探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安全生产职责,并按照《钻探安全管理规定》的要求进行管理。

第二章作业前准备第五条进入钻探现场的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岗前培训,掌握相关的安全操作知识和技能,持证上岗。

第六条钻井井口的现场环境必须符合安全生产要求,作业前必须对井场进行安全检查,确保井场无明显的安全隐患。

第七条操作人员必须穿戴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安全鞋等,并经常检查其工作状态,发现问题及时更换或修理。

第八条钻具和钻井液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检查和验收,确保其性能符合工作要求,同时要做好记录。

第九条钻探现场必须配备合格的灭火器材,并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在发生火灾时能够及时进行扑灭。

第十条在作业前,必须对钻井设备和工具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修理或更换,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第三章操作规范第十一条钻井设备的操作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和经验的人员进行,其他人员不得擅自操作。

第十二条钻探作业人员必须仔细熟悉工作程序和操作规程,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不得随意变动操作顺序。

第十三条在操作钻探设备时,必须保持清醒、专注的状态,不得饮酒或服用影响判断和反应能力的药物。

第十四条钻井液的配制和使用必须符合规定,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不得擅自改变液位、浓度和性质。

第十五条钻井液使用过程中,必须经常检查液位和密度,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及时处理液体泄漏和污染问题。

第十六条钻井过程中,必须定期对井内情况进行检测和记录,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钻探地质编录课件

钻探地质编录课件
图 35 完整岩心分层示意图
3.2.2.2 记录回次数据
• a)填表。由浅入深,依次将每一个回次的编号、起止孔深、岩心长度、残留岩心、进 • 尺、采取率等记录与附录B中表B.9“钻孔回次记录表”的相应栏目内。其中:“止孔深” • 应为经过校正的孔深;“岩心长”应为经过编录人员检查、整理并认可的实际岩心长
3 5。
7 3.2.1.5 岩矿心拍照 在检查、整理岩矿心后,应将每箱岩矿心依次用数码相机拍照 存档。
岩芯箱编号
3.2.2 观察记录 3.2.2.1 分层 尽可能对全孔或较长井段的岩矿心进行综合观察分析,按矿区厘定的 分层标准进行岩矿心分层。例如:某钙芒硝矿区ZK402孔中,按不同 的岩性、矿石类型划分出:第四系冲洪积层、紫红色泥质白云岩、紫 红色白云质粉砂岩、中—细晶钙芒硝矿石、紫红色构造角砾岩、粗晶 钙芒硝矿石、紫红色粉砂质粘土岩、紫红色白云质泥岩等8种岩性的 17个分层。 在第一分层结束后放入一个分层标签(见附录B中表B.10)或分层隔 板,如遇分层界线刚好在某一段完整的岩心中时,则用钉锤或劈样机 自分层处将岩心劈开后放入分层标签,见图35。
及弯曲度测量记录表”(见附录B中表B.7)“钻孔简易水文观 测记录表”(见附录B中 表B.8)中记录的回次进尺、井深、有 关水文观测数据等是否齐全、准确。 3.2.1.2 检查整理岩矿心 在施工现场,将岩心箱依井深顺序排列。仔细检查岩心长度及 编号是否正确,岩矿心摆放有无拉长现象,发现岩矿心顺序有 颠倒的,应予以调整,发现破碎的岩矿心有人为拉长现象时, 应恢复到正常长度后重新丈量,并通知机场当班记录员更正班 报表。
要求(以矿区设计为准)。 e)孔深校正及要求(一般直孔每100m校正一次,
斜孔50m校正一次,误差±1‰)。 f) 钻孔结构及钻进方法等。

钻探编录安全操作规程

钻探编录安全操作规程

钻探编录安全操作规程一. 概述1. 钻探编录操作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必须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

以下是钻探编录安全操作规程的详细描述。

二.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1. 在进行钻探编录作业前,务必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包括头盔、安全鞋、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这些装备能有效地保护工作人员免受伤害。

三. 检查设备状态1. 在操作钻探设备之前,必须仔细检查设备的各个部分,确保其状态良好。

特别关注钻头、液压系统、电气系统等关键部位的运行状态和安全性能。

四. 安全操作钻机1. 在启动钻机之前,必须确保所有安全装置完好并处于工作状态。

如紧急停止装置、过载保护装置等。

五. 维护安全作业区域1. 确保作业区域的安全性,事先清理杂物,设置警示标志,确保无人员和障碍物进入作业范围。

六. 操作规程1. 在进行钻探编录作业时,操作人员必须按照标准操作步骤进行,并严格遵守以下规程:a. 确保钻机处于稳定的位置,固定好底座,防止震动;b. 钻机启动前,确保钻杆、钻头处于安全位置,并将各个部件正确安装;c. 钻机运转中,操作人员应保持专注,严禁大声喧哗或嬉戏;d. 钻机使用过程中,严禁将手或其他物体靠近钻头、钻杆等运动部件,以免发生意外伤害;e. 钻机工作完成后,及时关闭电源,停止运转,做好设备清理和维护工作。

七. 废弃物处理1. 鼓励对钻探编录作业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如岩屑、废水等。

合理妥善处理废弃物,减少环境污染。

八. 突发情况应对1. 在执行钻探编录作业时,突发情况的发生是无法预料的。

但操作人员必须随时保持冷静,并对突发情况进行快速反应和正确处理。

如发生火灾、泥浆喷出等情况,应立即采取措施切断电源或紧急停止装置,并报告上级。

九. 定期培训和演习1. 钻探编录操作人员应定期参加安全培训和演习,提高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安全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

十. 事故报告和分析1. 在发生钻探编录作业事故后,必须及时进行报告和分析。

钻探编录工作实施细则

钻探编录工作实施细则

钻探编录工作实施细则1. 总则钻探是地质勘查工作中最重要的方法手段之一。

钻探地质编录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地质找矿成果和地质勘查报告的编制质量。

为了提高钻探地质编录的质量,统一编录工作方法,特制订《钻探编录工作实施细则》,供野外地质编录人员在工作时使用。

本《细则》适用于从钻孔地质设计开始到提交钻探地质资料等全过程的钻探编录工作。

2. 钻探六大技术指标的应用2.1 原始班报表2.1.1 原始班报表是钻机钻进过程的原始记录,核对报表是地质编录人员到机场要做的第一件事,为了保证原始资料的准确、可靠,地质编录员必须掌握与填写报表有关的各种计算。

2.1.2 机上余尺的计算2.1.2.1 机上余尺是指从钻机上某一固定点,至机上钻杆上的长度,计算公式如下:h余=L总—Hs —h机高式中:h余──机上余尺(米)L总──钻具总长度(米)(立根总长+单根总长+机上钻杆长+钻具长)Hs──孔深(米)h机高──地表到钻机某一定点的高度(米)2.1.2.2 起钻后再下钻时,根据前后两次回次,使用的粗径钻具长度和加减钻杆的长度,求下个回次钻进开始时的机上余尺。

2.1.2.3 机上余尺(米)=前回次末机上余尺(米)+换入钻杆长(米)+换入粗径钻具长(米)—换出钻杆长(米)—前回次粗径钻具长(米)2.1.3 回次进尺计算2.1.3.1 回次进尺是指一个回次(钻程)钻进开始到回次终了钻孔孔深的增加值。

它等于回次初的机上余尺减去回次终了的机上余尺之差。

2.1.3.2 金刚石和硬质合金钻进回次进尺计算公式:L=h1—h2式中:L──回次进尺数(米)h1──回次初的机上余尺(米)h2──回次终了的机上余尺(米)2.1.2.2 钢粒钻进时的回次进尺计算公式:L=h1—h2—h3式中h3──钢粒钻头磨掉的长度(米)2.2 岩矿心采取率及质量要求2.2.1 除设计要求外,一般浮土、流砂层及表面覆盖物不计算采取率。

实际计算的固体岩矿分层采取率要大于65%,矿层(包括矿层顶底板3—5米内)的采取率,包括残留岩矿心合并计算,要满足于各矿种规范及设计要求,其中金矿层矿心采取率要大于80%,厚大矿体内,每回次采取率最低不小于75%。

钻孔布孔及编录

钻孔布孔及编录

钻探布孔及编录
一、钻探的布孔;
首先明确本矿区的探矿性质及调查程度并结合已做的或已设计的将要进行的探矿工程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钻孔的设计及布置就设计而言应该在充分考虑已做工作的前提下在地质图上做出合理密度的钻孔设计接下来需要实际考察调查区域并将已在地质图上设计出的钻孔投放到实际地质位置看是否在没有脱离剖面线及探槽的情况下做到控矿或验矿的效果如果吻合则算合理否则则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在进行相应的调整总之不能脱离实际剖面线在实际设计钻孔没有脱离剖面线的前提下应该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虑钻孔距蚀变岩体层的位置关系即钻孔既要有合适的置钻平台又需要注意不能离蚀变岩体层太远做到以最小的代价达到最好的效果需要强调的是还需要注意钻探的性质是控矿钻还是验证钻如果是验证钻其目的主要是验证其矿的存在与否故设计以打出矿体即可相反如果是控矿钻则需要根据已有的成果设计出必须探到矿体的实际规模为目的最后还要注意就是钻孔的设计必须考虑调查区设计中设计的钻孔量不能超出以设计的钻孔量。

一、钻孔的编录
针对钻孔的编录应该自开钻之日起做到野外实际实时跟踪编录而在开钻前作为地质人员应该做好各项钻前工作主要包括方位角和倾角的确定及安全事项等问题监督在编录钻孔时需要配合钻机人员做好地质相关的工作同时需要独立完成以下几项工作
1、认真测量每次钻的进尺和岩心及矿芯的长度尽量确保所测数据与实
际情况相符同时做好钻取进尺、岩矿心长度的现场编录,尽而算出岩矿心的采取率
2、认真观察钻取岩心的岩性结合放大镜及时对岩层和矿化体进行划
分及时根据需要做好光谱样、光片样、化学样的采集同时做好及时的现场钻孔编录
3、配合钻机人员使钻探工程顺利安全的进行到底。

钻探地质编录

钻探地质编录

钻探地质编录又称钻孔地质编录,指为取得钻孔的原始地质资料而进行的编录工作。

岩心钻探编录,又称岩心编录。

一般分为两步进行:(1)钻探现场按回次检查整理岩(矿)心,量取长度,按顺序编号,记录残留长度,回次进尺,计算回次与岩性分层采取率;进行地质观察和描述记录;按规定记录测深、测斜和取样资料;必要时,要求重测、纠偏,以及采取物探测井或补采岩矿粉(泥)样品用以弥补岩心采取率的不足。

(2)室内整理根据现场记录和取样资料计算岩矿层厚度,研究岩矿石特征,编制岩心柱状图,这是钻孔原始编录的主要成果。

若钻孔发生了倾角与方位角的偏移,则需以计算或投影作图方法进行钻孔弯曲校正,作出钻孔轴线的剖面与平面图,以供编制勘探线剖面图时利用。

钻探结束时,汇总整理钻孔有关资料,以备存档和检查利用。

钻孔弯曲校正:根据某钻孔测量资料(表4-6-4)用正投影法作图步骤如下(见图4-6-21):表4-6-4 某钻孔测量资料根据测量钻孔倾角及方位角弯曲资料编制的剖面图和平面图①以钻孔测点和测量深度,依次计算各测点的控制长度(深度)(见表4-17)。

每个测点资料的控制长度等于上下相邻测点间一半距离之和。

因钻杆是逐渐弯曲的,故各测点弯曲资料表示是开始发生于其与上测点间距之半的位置,终止于其与下测点间距之半的位置。

此“开始”至“终止”的长度,为测点资料的控制长度。

这些开始点与终止点为转换点,或称作图控制点。

自地表孔口位置向深部依次在各控制点以其倾角和控制长度作出oabcdef各点连续的折线图。

若将其以平滑曲线连接起来,则得仅是倾角发生变化了的钻孔轴线剖面图。

②将各控制点投影到横坐标轴上依次得:L1、L2、L3、L4、L5、L6线段,它们分别为各相邻控制点间线段未发生方位角偏移时在原设计方位上(此图为90°)的水平投影长度。

③自钻孔平面投影位置o′开始,依次分别用各测点方位角与对应的水平投影线段(L1…L6)长度画出o′a′b′c′d′e′f′折线,为该钻孔轴线的水平平面实际投影图。

钻探编录知识

钻探编录知识

钻探编录知识一、实习目的明确岩心钻孔地质编录的内容及要求。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岩心地质编录方法,特别要掌握岩心采取率和换层深度的计算方法。

二、方法原理钻孔开工后,地质编录人员在钻探现场的编录工作包括如下的内容:(一)根据钻探班报表检查孔深和进尺。

设钻具总长为L,机台高度为P,主动钻杆的机上余尺为c,则本回次孔深H2H2=L-P–c本回次进尺L1为本回次孔深H1与上一回次孔深H2之差L1=H1-H2(二)检查岩心,主要包括:岩、矿心采取率是单位进尺的岩、矿心长度的百分数,即(VI-1)根据取心孔段的不同情况分为回次采取率和分层采取率。

1、回次岩心采取率计算图VI-1是钻孔采取岩心示意图。

上一回次的孔深为H1,残留进尺为S1。

从孔深H1继续向下钻进,本回次的孔深达到H2,残留进尺为S2。

从钻孔中取出岩心,其长度为m,m=m1+m2(图VI—1),与这一段岩心相应的进尺M为:回次岩心采取率则k为:(VI—2)2、分层岩心采取率计算图6-1岩心采取率示意图(VI—3)分层岩心长度由统计各回次同一岩性的岩心长获得。

分层进尺则是该分层底的孔深与顶的孔深之差。

(四)换层深度计算图6—1中岩心有两种不同的岩性,上部的岩心长度为m1,其代表进尺M1为:(VI—4)换层孔深H为:(VI—5)或根据下部的岩心长度为m2,其代表进尺M2为:(VI—6)换层孔深H为:(VI—7)(五)轴心夹角测量轴心夹角是岩心轴与各种面(层面、断裂面、节理面、片理面等)的夹角。

测量轴心夹角,是钻探编录的一项重要工作。

测量到的轴心夹角是局部产状,对研究矿体构造很有用。

测量轴心夹角有如下方法。

1.测量法采用量角器或测斜仪测量轴心夹角的。

有些单位制作了岩心量角器,用岩心量角器测量较准确、方便。

所谓岩心量角器如图6-2所示,绘在透明薄膜上。

量轴心夹角时,将其包裹在岩心上,并使其下(上)端线重合成一直线,便能量得轴心夹角。

图VI-2岩心量角器及其操作示意图2、计算法如图6-3所示,岩心是圆柱体,任意倾角的平面与其交切,得到的切面为椭圆。

钻探编录员证书

钻探编录员证书

钻探编录员证书
钻探编录员证书是一种由国家授予的资格证书,是从事矿物勘探和地质勘探行业中必须具备的证书之一。

其主要的职责是对勘探工作进行细致的记录和分类,对勘探结果进行分析和综合整理。

钻探编录员证书的获得需要经过一定的考试和培训,具备相应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才能通过资格认证,并被授权从事相关工作。

此证书的持有者可以在矿产勘探、地质勘探、石油工业、民用建筑等行业中从事编录工作。

通过钻探编录员证书的获得,可以提高从业者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质,增强工作竞争力。

同时,也可有效提高勘探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为勘探结果的分析、综合和决策提供更加全面和准确的数据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钻孔原始地质编录钻孔原始地质编录是对钻探取得的岩矿心(包括岩屑、岩粉)进行观察,并对观察过程及所揭示的地质现象进行真实、准确的记录。

11.1准备工作11.1.1 技术准备编录人员应熟悉矿区的基本地质特征,包括地层及分布状况、岩性组合特征、矿产种类及矿层(体)赋存状态、褶皱、断裂、矿带分布及特征、矿区岩矿层划分单元等;了解和熟练掌握原始编录的有关规定、程序、要求、方法等;了解钻孔施工设计。

编录人员一般一台钻机1人。

11.1.2 编写钻孔设计书编录人员应会同探矿人员,在矿区钻孔位置确定后,编写钻孔设计书。

钻孔设计书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a)钻孔编号、设计孔深、钻孔方位(斜孔)、钻孔倾角。

b)岩矿层分层起止井深(由上至下)c)岩矿层分层柱状图、分层岩石名称、断层、破碎带井深。

d)各分层岩心、矿心、矿层顶底板岩心等的采取率要求(以矿区设计为准)。

e)孔深校正及要求(一般直孔每100m校正一次,斜孔50m校正一次,误差±1‰)。

f )钻孔结构及钻进方法等。

11.2钻孔地质编录钻孔编录工作,应随钻孔施工进度在钻探施工现场及时进行,在预计见矿井段,编录人员要跟综指导,确保钻探质量。

11.2.1 检查整理岩矿心11.2.1.1 检查钻孔施工记录在编录前,编录人员应详细检查钻探班报表、包括“孔深校正及弯曲度测量记录表”(见附录B误。

将>10cm 的岩心及>5cm 的矿心编号,用红油漆(或防水符号笔)写在岩心或矿心上。

岩心编号用代分数表示:分数前面的整数代表回次号,分母为本回次中有编号的岩心总块数,分子为本回次中第几块编号的岩心。

例:某孔中第5回次,有7块编号的岩心,其中第3块编号为53。

711.2.1.5 岩矿心拍照在检查、整理岩矿心后,应将每箱岩矿心依次用数码相机拍照存档。

11.2.2 观察记录11.2.2.1 分层尽可能对全孔或较长井段的岩矿心进行综合观察分析,按矿区厘定的分层标准进行岩矿心分层。

例如:某钙芒硝矿区ZK402孔中,按不同的岩性、矿石类型划分出:第四系冲洪积层、紫红色泥质白云岩、紫红色白云质粉砂岩、中—细晶钙芒硝矿石、紫红色构造角砾岩、粗晶钙芒硝矿石、紫红色粉砂质粘土岩、紫红色白云质泥岩等8种岩性的17个分层。

在第一分层结束后放入一个分层标签(见附录B中表B.10)或分层隔板,如遇分层界线刚好在某一段完整的岩心中时,则用钉锤或劈样机自分层处将岩心劈开后放入分层标签,见图35。

图35完整岩心分层示意图记录回次数据a)填表。

由浅入深,依次将每一个回次的编号、起止孔深、岩心长度、残留岩心、进尺、采取率等记录与附录B中表B.9“钻孔回次记录表”的相应栏目内。

其中:“止孔深”应为经过校正的孔深;“岩心长”应为经过编录人员检查、整理并认可的实际岩心长度。

b)残留岩心的处理。

残留岩心的长度一般以施工人员测量为准,当未进行残留岩心测量或残留岩心测量不准,使其岩心长度大于进尺时,残留岩心可按下面办法由编录人员进行处理。

见图36。

图36残留岩心处理图①在岩心完整时,以本回次岩心采取率为100%计,将超出部分推到上回次计算,如继续超出可继续上推,最多只能上推三个回次。

例:第9回次进尺4m,岩心长4.9m,大于该回次进尺0.9m的岩心作为残留向上推到第8 回次(第9回次采取率现为100%)。

第8回次原进尺4.5m,岩心长4.2m,现加上第9回次上推的0.9m残留岩心,则岩心长为4.2+0.9=5.1m,超过进尺0.6m继续上推至第7回次,则第8回次采取率现为100%(该回次原采取率93%应更正为100%)。

第7回次原进尺4m,岩心长2.9m,采取率73%,现加第8回次上推的0.6m残留岩心,则岩心长为2.9+0.6=3.5m,采取率为88%,岩心长度小于进尺,无残留上推,至此,第9回次残留岩心处理完毕(第7回次原采取率73%,应更正为88%)。

如残留岩心处理中,上推三个回次后继续超出,应寻找原因,再作处理。

②如岩心破碎为砂状、粉状和不在同一岩性中钻进而用反循环采心工具采取的岩心,一般不准上推。

c)回次采取率计算①当同一岩性段内,连续五个回次的总进尺大于或等于该岩性段岩心总长度时,要计算五个回次平均采取率(“进尺”为本回次止孔深减上一回次止孔深,如本回次止孔深89.63m,上回次止孔深为85.24m,则本回次进尺为89.63-85.24=4.39m)。

②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以及矿层(包括含矿层、矿化蚀变带)及其顶板3~5m要求计算回次采取率,方法如下:本回次岩心长回次“采取率”=11.2.2.3 记录分层数据本回次进尺×100%按附录B中表B.12“钻孔原始地质记录表”的要求填写分层数据。

分层数据应对应于表中左侧的回次位置填写。

如在第2回次中分层,则对应于2回次横格中填写序号:为本分层的顺序编号。

回次岩心长:为本分层所处回次内属该分层的岩心长度。

如图37中第2分层底界在第7回次的72 至734 岩心之间岩心长为1.3+1.2=2.5m。

4在一块岩心内部分层也如此处理。

图37回次岩心计算图11.2.2.4 换层孔深计算从一个分层变换为下一个分层时称为“换层”,换层时所处钻孔深度称为换层孔深。

根据换层所处位置不同,分为:回次内换层、回次间换层及空回次换层三种情况计算换层孔深。

a)某一回次内换层时,换层孔深=上回次止孔深+本回次上层岩心长本回次采取率如图38。

图38 5回次内换层孔深计算示意图b)2回次间换层时,换层孔深=上回次止孔深,如图39。

图中,在5回次,6回次之间换层5回次无残留岩心时,换层孔深=5回次终止孔深=25m。

5回次有残留岩心时,换层孔深=5回次终止孔深-5回次残留岩心长=25-0.2=24.8m。

图39两个回次间换层孔深计算示意图c)空回次换层时,换层孔深=上回次终止孔深+空回次进尺的二分之一,也可根据上下层岩石的相对硬度、破碎情况确定合适比例,如图40。

图40空回次中换层孔深计算示意图分层厚度=本分层底板的换层井深-前一分层底板的换层井深。

图41 中7 层厚度=135.43-128=7.43m分层采取率=分层岩心长×100%。

分层进尺图41 中7 层采取率=5.8×100%=78%。

7.43图41分层采取率计算图分层计算结束后,将有关数据填入钻孔原始地质记录表的有关栏目中,同时将换层孔深填入“岩矿心分层标签”见附录B 表B.10。

11.2.3 地质描述应在仔细观察岩矿心的基础上进行。

主要观察岩矿心中的矿层(矿化层)及顶底板,矿化蚀变带、构造部位及分层界线等,并将观察到的地质现象、测量的数据等记录于附录B中表B.12“钻孔原始地质记录表”中。

11.2.3.1 岩矿石定名地质描述前,首先应给岩矿石定名。

定名一般以一个分层为单位,名称应能反映出岩矿石的颜色、构造、结构、矿物成份及矿化等基本特征。

定名时,要根据分层中岩矿石种类、主次及分布特点定名,有以下几种情况:a)分层岩性基本上只有一种,可单一定名。

例:深灰色中粒条带状斜长辉石岩型稠浸状钒钛磁铁矿。

b)分层中出现两种以上岩石呈互层状产出,可复合定名。

例:深灰色中粒条带状斜长辉石岩型稠浸状钒钛磁铁矿与灰色中细粒流状辉长岩型稀浸状钒钛磁铁矿互层。

c)分层中出现次要岩石夹层,复合定名。

例:深灰色中粒条带状斜长辉石岩型稠浸状钒钛磁铁矿夹(也可为“间夹”、“偶夹”)灰色中细粒流状辉长岩型稀浸状钒钛磁铁矿。

11.2.3.2 观察及描述的主要内容a)岩石特征。

岩石颜色(原生及风化颜色)、构造(层状、片状、板状、流纹状、流状、条带状)、结构、矿物成份、风化特征(氧化带、混合带和原生带)及其它物理性质(光泽、断口、硬度、比重)等。

b)蚀变特征。

蚀变岩石类型、蚀变带内蚀变矿物的变化、蚀变带与矿化或矿体的相互位置、空间关系等。

c)矿化特征。

矿化的种类、矿石特征、矿层、矿层与顶底板接触关系,产状(测量矿层顶底板介面轴夹角,测量矿石原生构造的轴夹角等)等。

d)次生构造。

断裂、褶皱、节理、劈理、破碎带的特征、类型、产状及后沉积作用构造,如结核、瘤块,裂隙充填形成的岩墙等。

e)古生物及遗迹化石。

观察和收集古生物、古生物遗迹化石产出层位、化石种类及分布特征等。

在观察岩心时,对一些有特殊意义的地质现象要作大比例尺素描图或照相、录像。

f )测量标志面与岩心轴夹角岩心轴夹角是了解地层、矿层(体)、岩(矿)脉,地质构造的倾角,编制地质剖面图、计算地层和矿层(体)厚度的基础数据。

通常用量角器法测量,步骤如下:首先找出要测量的标志面在岩心上的总体方向,找出标志面在岩心上的最高与最低点。

(可用红、蓝铅笔划一条线),如图中AB;将岩心柱面(图中CD)紧靠岩心隔板;将量角器的零度边(图中ab)与标志面(AB)平行,同时将量角器的0点与标志面(AB)同岩心柱面(CD)的交点(0)重合;读出岩心柱面在量角器上的读数(70°\u65289X即为轴角。

见图42。

图42测量轴夹角示意图11.3钻孔资料整理11.3.1 文、图、实物资料整理a)对野外记录的数据、素描图上墨。

b)检查文字记录中,是否有错字、漏字、专业用语是否准确,修正其错误。

c)核实各种数据,计算、整理样品、标本,包括编号、登记、包装、填写送样单等。

11.3.2 编制钻孔柱状图在资料整理的同时,根据编录的地质资料,包括岩性、分层、断层、矿化、蚀变、轴夹角,钻孔方位及倾角等,绘制钻孔柱状图。

钻孔柱状图按图A.7图式及内容制作。

钻孔柱状图采用矿区统一图例。

比例尺各矿种要求不一,一般采用1∶100~1∶500。

若钻孔中某一岩性段过大时,可以采用压缩法绘图。

即这一段的岩性花纹可不按实际井深或厚度绘制,在岩性花纹中用两条断开线表示缩减,两条线之间为4cm,见图43。

11.3.3 编制原始地质编录小结图43压缩钻孔柱状图绘图法11.4钻孔原始地质编录应提交的资料a)音像记录表b)坑道、钻孔概况表c)孔深校正及弯曲度测量记录表d)钻孔原始地质记录表e)钻孔采样登记表(见附录B 表B.13)f)标本登记表(见附录B 表B.18)g)鉴定及测试成果h)钻孔柱状图i )岩矿心音像记录载体j )钻孔原始地质编录小结k)钻孔质量验收报告(见附录B 表B.14)l)孔位坐标定测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