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在印度市场上的营销策略分析
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市场营销策略比较研究
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市场营销策略比较研究一、引言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是全球两大著名的碳酸饮料品牌,它们的市场地位一直在全球范围内领先,其中可口可乐在亚洲地区的市场份额略微领先。
本文通过比较两者的市场营销策略,探讨其成功的商业模式,为其他品牌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产品定位方式比较1.可口可乐产品定位可口可乐的产品定位是“快乐之源”,它的标志性产品是以可口可乐为首的一系列碳酸饮料。
在营销中,可口可乐强调自己是一种可以带来快乐和激情的饮料品牌。
同时加大了瓶身的设计力度,力求每一次的外观设计不能让消费者失望。
2.百事可乐产品定位百事可乐的产品定位是“个性自由”,其旗下产品品种较多,包括零度百事、七喜、美年达、芬达等。
百事可乐在市场宣传中注重强调“自由”、“选择”的品牌形象,同时在广告语中也体现出个性化、多元化、创新的特点。
3.产品定位比较通过比较两个品牌的产品定位可以发现,可口可乐的产品定位更注重情感共鸣,希望能成为消费者们打造快乐生活的良伴,而百事可乐注重的是消费者自由选择的权利,强调多元性。
从市场反响来看,两个品牌的市场份额都较高,但可口可乐在亚洲地区销售情况略微领先。
三、广告宣传方式比较1.可口可乐广告宣传方式可口可乐广告宣传力度非常大,多年来形象广告一直传遍全球;以代表可口可乐的可口可乐熊出现在各种媒体上,同时借助奥运会等大型赛事进行大力的赞助和宣传。
此外,可口可乐还通过合作推出欢乐送、动感水晶等一系列促销活动,力求和广大消费者建立深厚的情感纽带。
2.百事可乐广告宣传方式百事可乐同样进行大力的广告宣传,以举世闻名的“Coke vs. Pepsi”的品牌之争为例,在广告宣传中调侃可口可乐,展示百事可乐的产品亮点,加深消费者对其产品的印象和了解。
此外,百事可乐也注重与体育、娱乐相关领域开展赞助活动,提高其品牌知名度。
3.广告宣传比较通过比较两者的广告宣传可以看出,可口可乐注重的是品牌的形象传递和与消费者的情感共鸣,而百事可乐则注重在广告宣传中和对手产生互动,同时强化对产品的宣传和推广。
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营销战略的对比
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营销战略的对比————————————————————————————————作者:————————————————————————————————日期: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营销战略的对比企业背景可口可乐公司简介:1886年5月,可口可乐首次面世于美国佐治亚洲亚特兰大市的雅各布药店,可口可乐公司是全世界最大的饮料公司,也是软饮料销售市场的领袖和先锋,透过全球最大的分销系统,畅销世界超过200个国家及地区。
百事可乐简介:百事可乐公司”1919年诞生于美国纽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迅速崛起。
到了20世纪40年代末,百事发展成为成功的专业软饮料企业。
到1996年通过百事的首席执行官韦尼·科列威执行的关联性多元化战略,百事可乐公司形成了8大组成部分:百事可乐北美公司,百事可乐国际公司,弗里托雷公司,百事可乐食品国际公司,必胜客比萨饼世界公司,泰科·贝尔世界公司,肯德基炸鸡公司和百事可乐系统世界公司。
现在,其经营范围已延伸到海外134个国家之中.一、目标市场营销战略百事可乐:针对可口可乐“无处不在”的战略,百事可乐将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在几个重点城市大肆进行立体式广告宣传进攻.而且百事可乐的独到之处还在于所选择的重点城市基本上都是可乐类饮料市场潜力巨大、发展成熟的城市。
该饮品消费群体主要有三种:学生、白领和层次较高的自由职业者(广告人、自由撰稿人等).消费群体以”小于16岁”和”16~30岁”这两个年龄段最为集中。
以上职业和年龄段的消费群体正是年轻富激情、对时尚最为过敏的一族。
可口可乐:可口可乐一贯采用的是无差异市场涵盖策略,目标市场显得比较广泛.从去年开始,可口可乐把广告的受众集中到年轻的朋友身上,广告画面以活力充沛的健康青年形象为主体。
“活力永远是可口可乐”成为其最新的广告词.这也就意味着可口可乐公司的目标市场主要集中在广大青年人身上。
二、产品策略百事可乐:百事集团的产品策略一直都是比较前沿的,无论是新产品的开发还是组合、品牌、包装都是排的上号的。
可口可乐公司中印营销策略对比分析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名称:可口可乐公司中印营销策略对比分析指导教师:永忠系别:国际贸易系专业:国际贸易实务班级:11国际贸易实务2班姓名:天宝目录一、公司简介 (4)二、可口可乐在中国的营销策略 (4)1可口可乐的特许经营策略 (4)2可口可乐的强强战略联盟策略 (4)3可口可乐的3A策略 (5)4可口可乐的本土化策略 (6)5可口可乐的社会公益策略 (6)6可口可乐的广告策略................................................................... (7)三、可口可乐公司在印度的营销策略 (7)1.本土化战略................................................................... (7)2.品牌定位战略................................................................... .. (8)3. 可口可乐的广告策略................................................................... .94.可口可乐公司强强联合策略 (9)5.可口可乐的社会公益策略.. (10)四、可口可乐在中国和印度市场营销对比分析 (10)1.可口可乐公司在两国市场营销策略一样点分析 (10)2. 可口可乐公司在两国市场营销策略不同点分析 (11)五、总结................................................................... .. (13)参考文献 (13)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进一步深入发展,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世界各国或各地区的生产、经营等活动将纳入全球经济之中,全球将成为一个统一的网络化的市场体系,全球化营销成为跨国公司的必然选择。
可口可乐印度案例分析
可口可乐印度案例分析摘要印度“杀虫剂可乐”事件使可口可乐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可口可乐的品牌信誉也遭到了严重的打击。
可口可乐在印度面临的危机是所有知名的全球化公司在各国市场上扩张过程中都有可能遇到的因此对可口可乐印度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为其他知名的全球化公司解决和避免类似反商业活动提供一定的参考。
本文首先简单地介绍了可口可乐印度案例的背景其次对可口可乐在印度市场上采取的战略进行分析和评价然后比较分析了科学与环境中心关于“杀虫剂可乐”的报道和可口可乐公司发表的“传言与事实”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往往是感性判断的最后提出了可口可乐公司的短期战略措施和长期战略措施以重建可口可乐在消费者心中的品牌信誉并避免类似事件在未来再次发生。
关键词可口可乐印度杀虫剂可乐危机战略一、案例背景简介可口可乐公司Coca-ColaCompany成立于1892年于1887年被注册为商标。
1895年在所有国家/州和美国境内销售到1910年达到370个加盟商。
2003年全球品牌排名显示可口可乐是世界排名第一的品牌其品牌价值估计在7045000万美元。
公司总部设在美国乔亚州亚特兰大在全球超过200个国家拥有分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饮料公司拥有全球48市场占有率以及全球前三大饮料的二项可口可乐排名第一百事可乐第二低热量可口可乐第三。
正是这样一个全球性的跨国公司在印度的投资过程中却经历坎坷甚至屡次面临危机。
印度是全球最古老的国家之一从1947年取得独立主权以来印度人民一直遵循自力更生的原则他们相信一个国家要想取得真正的独立经济独立是非常必要的。
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外资在印度市场上一直受到限制很多跨国公司都因此被挡在了门外。
1977年印度Janta党政府上台后由于可口可乐公司反对根据外汇管理法FERA向政府透露其配方并减少其股权的政策公司被迫从印度市场撤离。
直到1991年印度经济开始改革印度政府取消对外资的限制。
印度拥有十亿人民但是软饮料的人均消费量很低。
百事可乐在印度
案例研究百事可乐在印度在世界软饮料市场上,百事可乐(PepsiCola)与可口可乐(Coca·Cola)是两大“冤家对头”。
在美国,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市场份额非常接近。
但是,在全球市场上,可口可乐在1990年的市场份额为47%,几乎是百事可乐的一倍。
1993年可口可乐80%的利润来自美国之外的市场,而百事可乐只有15%的利润来自海外市场。
为了与可口可乐公司进行竞争,百事可乐的主席韦恩·卡劳维(Wayne Calloway)曾发誓,要将百事可乐经营成为一家“真正的全球消费品生产公司。
”在软饮料市场上,一般来说首先进入到一个新市场的公司会获得巨大的优势,这不仅是因为当消费者对一种品牌建立了忠诚后很难再改变,同时也是因为较早进入市场的公司可以获得最好的产品经销商。
正是由于先进入市场者所具有的优势及可口可乐是先于百事可乐进入西欧、拉美、日本和中国市场的,因此,百事可乐在上述地区与可口可乐争夺市场的战役中始终处于劣势。
但百事可乐率先进入了东欧和越南,因此在这些市场上它比可口可乐占有先机。
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百事可乐就已经进入了印度市场。
后来由于亏损严重,公司撤离了印度市场。
可口可乐也是在50年代进入印度市场的,1977年,由于它与印度政府的关系破裂,也被迫撤出印度市场。
可口可乐的撤出为百事可乐带来了机会。
因为当可口可乐公司撤出印度市场时,正是印度软饮料市场飞速发展的时期,每年的销售量大约在5亿罐左右,主要产品是由印度Parle公司生产的芒果汁。
到1990年,印度软饮料的消费量达到了每年30亿罐。
当时专家预测,90年小期间,印度软饮料的消费量将翻两番。
根据印度现在的出生率计算,印度人口数最终将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印度中产阶级人口数量大约为1.5亿,这些中产阶级正是软饮料的重要消费群。
所以,如果能够占领印度市场,无疑将有可能扭转百事可乐在全球市场上与可口可乐竞争的弱势地位。
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广告策略
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广告策略引言博弈论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学绝大部分领域共同的核心分析工具,它使用严谨的数学模型研究冲突对抗条件下最优决策问题的理论。
随着社会化生产程度的提高,生产规模的扩大,通讯信息现代化,企业流通、宣传、销售等是当今市场经济社会新特点,使得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情况常常表现在企业之间广告的角逐,近年来的广告形式趋向多元化,对于同类产品的广告宣传更是日益激烈,此类问题可以应用博弈论进行分析。
一、博弈论概述博弈论(Game Theory)可以被定义为是对智能的理性决策者之间冲突,与合作的数字模型的研究。
博弈论也称对策论,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的时候所进行决策的均衡问题。
博弈论为分析那些涉及两个或更多参与者和其决策会影响相互间福利的局势提供了一般的数字方法。
就此而论,博弈论便为社会科学各分支的学者和实际的决策者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视角。
近年来,有效地证明博弈论威力的是其重要应用的多方面发展,特别是市场经济领域。
本文中涉及的博弈论主要是一种策略型共赢博弈,也就是双方在相同的经济环境中如何以广告策略的制定,实施来达到双方共赢的目的。
一个不管形式有多么复杂的博弈,一般包含三个要素:一是参加博弈的成员,即当局人或参与者,至少有两个,也可以是多个。
博弈论假定当局人都是智能与理性的,即当局人的任何行为都是追求其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二是任何博弈存在的前提必须有个科学、严谨的游戏规则,以保障当局人的合理利益。
当局人必须严格遵守这个游戏规则;三是奖金,即所有当局人竭力追求的利益。
博弈中必须有奖金才具有吸引力,才能衡量当局人决策水平的高低。
纳什证明出,在有限局中人参加的有限行为对策中,至少存在一个所有参与人的最优战略的组合,这就叫“纳什均衡”。
处于纳什均衡的状态下,每个人都不能通过改变策略来得到更大的收益。
二、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广告策略研究(一)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广告策略模型分析我们以一个策略型博弈模型对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广告策略进行分析,之所以在众多的博弈模型中选择策略型博弈是因为策略型博弈具有非劣性,每个策略的选择与之行都是理性的,并且是对另一个局中人策略的最佳反应。
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营销策略案例分析报告
如何应对
对于印度市场的开 放程度和政府的干预度 是无法预测的。我们只 能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 析。尽量运营全球本土 化政策。
可口可乐人才本土化战略 百事明星本土化战略
可口可乐的人才本土化战略
案例:
2000年亚特兰大总部的大 裁员和中国区总部迁移上海。可 口可乐中国公司对外事务经理赵 彦红称,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都 意识到“海外市场的开拓和进一 步发展成了两乐之争的关键”。 以前可口可乐公司的总部设在亚 特兰大,由于远离亚洲市场,导 致了亚洲市场开发效率降低,因 此,去年可口可乐进行了近6000 人的大裁员,并将亚洲总部迁至 香港,中国地区总部迁至上海, “以更贴近中国本土,更快对市 场作出反应”。
可口可乐先进入市场的好处
由于可口可乐早在10多年前就 已经开始大力开拓市场,到这时早 已声名远扬,控制了绝大部分碳酸 饮料市场,在人们心目中形成了定 势,一提起可乐,就非可口可乐莫 属,百事可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 前一直不见起色,曾两度处于破产 边缘,饮料市场仍然是可口可乐一 统天下。尽管1929年开始的大危机 和二战期间,百事可乐为了生存, 不惜将价格降至5美分/镑,是可 口可乐价格的一半,以致于差不多 每个美国人都知道“5分镍币可以 多买1倍的百事可乐”的口头禅, 百事可乐仍然未能摆脱困境。
市场营销四要素(4P)
产品:提高产品质量,保证产品安全 价格:中低价位 渠道:以高利润市场为中心向周边扩散 促销:根据印度宗教和习俗以及节假日,制定相应的促销策略 可 口 可 乐 市 场 营 销 策 略 百 事 可 乐 市 场 营 销 策 略
可口可乐公司的4P策略
可口可乐公司的4P策略,即“物有 所值”“无处不在”和“心中首选”三 环“环环相扣”策略 可以发现,它具体包含有三层含 义:一是可口可乐重视市场营销每一个 要素的作用,决不忽略任何一方面,其 中,“物有所值”策略主要是指产品以 及价格策略,“无处不在”策略则是指 渠道策略,“心中首选”策略就是指可 口可乐的广告及促销策略;二是可口可 乐的营销策略同样坚持以消费者的真实 角度决定企业的营销目标;三是可口可 乐追求市场营销的整体效率,十分强调 各种要素的平衡及综合效果,追求产品 、价格、渠道及促销等市场营销要素作 用于企业的综合效率最大。这就是环环 相扣原则的体现。
百事可乐大战可口可乐——《市场营销》案例分析
1、可乐的由来2、世界上第一瓶可口可乐于1886年诞生于美国,距今已有126年的历史。
这种神奇的饮料以它不可抗拒的魅力征服了全世界数以亿计的消费者,成为“世界饮料之王”,甚至享有“饮料日不落帝国”的赞誉。
3、但是,就在可口可乐如日中天之时,竟然有另外一家同样高举“可乐”大旗,敢于向其挑战的企业,它宣称要成为“全世界顾客最喜欢的公司”,并且在与可口可乐的交锋中越战越强,最终形成分庭抗礼之势,这就是百事可乐公司。
4、世界上第一瓶可口可乐诞生于1886年5、而第一瓶百事可乐却诞生于1898年,比可口可乐的问世晚了12年,它的味道同配方绝密的可口可乐相近,于是便借可口可乐之势取名为百事可乐。
6、由于可口可乐早在1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大力开拓市场,到这时早已声名远扬,控制了绝大部分碳酸饮料市场,在人们心目中形成了定势,一提起可乐,就非可口可乐莫属,百事可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一直不见起色,曾两度处于破产边缘,饮料市场仍然是可口可乐一统天下。
百事可乐为了生存,不惜将价格降至5美分/镑,是可口可乐价格的一半,以致于差不多每个美国人都知道“5分镍币可以多买1倍的百事可乐”的口头禅,百事可乐仍然未能摆脱困境。
7、百事可乐就像打不死的蟑螂小强一样,坚挺到了五十年代,在恩瑞克的主持下,百事可乐改变了原来的经营方式,进行了5方面的重大改革:第一:改良口味,使其好不逊色于可口可乐第二:重新设计玻璃瓶包装和公司的各种标识,并力求统一第三:重新策划广告,增加广告投入,提升企业形象。
第四:集中力量攻占可口可乐所忽视的市场,尤其是带回家饮用的市场。
第五:选定美国的25个州和境外的25个地区作为重点攻占目标,集中精力攻占市场据点。
8、1959年,美国展览会在莫斯科召开,肯特利用他与当时的美国副总统尼克松之间的特殊关系,要求尼克松“想办法让苏联领导人喝一杯百事可乐”。
尼克松显然同赫鲁晓夫通过气,于是在各国记者的镜头前,赫鲁晓夫手举百事可乐,露出一脸心满意足的表情。
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的营销策略
2、本土化战略
本土化管理与本土化生产是当前全球跨国公司的趋势,具体到某一种具体的产品、某一个公司的本土化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百事中国区的管理层70%已经由中国人担任,由于百事可乐公司在引进资金的同时,大力推广先进的市场和管理经验,推行本土化,参与饮料国有企业的改造和人才培训,使中国的饮料行业在短短的20年中,由工艺简单、生产粗放的落后状况,发展到今天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竞争最激烈、专业化程度较高、充满勃勃生机的饮料市场。
6、百事可乐的大手笔公关和可口可乐的社会公益策略
长期以来,百事可乐始终致力于建设“百事可乐基金”为切入点的良好公共关系体
系,热心赞助体育赛事及其他公益事业。可口可乐认为,公益营销就是以关心人的生存发展、社会进步为出发点,借助公益活动与消费者沟通,在产生公益效益的同时,使消费者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产生偏好,在作购买决策时优先选择该企业的产品的一种营销行为。公益营销并不是一个个单纯的公益活动的叠加,可口可乐通过一个个公益活动的持续,产生1+1>2的效果,是一个整体系统工程,贯穿整个营销环节。很难说那种策略更好,但这两种营销策略为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的品牌赢得了良好的美誉度。
司的现代营销策略总体而言是比较成功的,为其品牌及销量在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提供
了重要的保证。
四、启示
一个成功企业的营销战略不仅在于自身目标战略的正确选择,而且还要与外部相关
者随时沟通、保持长期且稳定的联系。在对环境分析的时候,要时刻把握市场的最新动
态,分析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以此来满足市场的需要。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公司在发现
可乐年轻化的品牌定位几乎没有招架之力。
2005年12月12日,纽约证交所更是呈现了历史性的变化百事可乐股价攀升,市值被推上了创纪录的984亿美元,一举超越了可口可乐。
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在印度市场的竞争
LOGO
Page 9
可口可乐在印度的营销策略
当百事可乐把促销重点放在运动赛事上时,可口可乐的营销策略与当 地习语密切相关,它们努力建立“与青年市场的联系”,包括大城市 里18~24岁的年轻人。与此市场有关的广告设计: Bombay dreams (孟买梦想)——产生了近50%的市场增长
Chennai dreams(清奈梦想),针对印度南部的消费者。
“买是起政策”——目标在于使人们买是起可口可乐产品,增加购买 便利性,促进惯常消费。 全国范围内大减价,减速幅达15%~20%。 推出新的容量——“迷你型”
Page 10
LOGO
两乐在印度的市场状况
全球(碳酸饮料)市场份 印度市场份额 额 Coca-cola Pepsi 52% 21.4% 56% 40%
LOGO
Page 11
先进入市场的优劣势分析
先入者积累起的 市场优势可以对 竞者者形成壁垒, 然而这也会降低 企业的灵活度。
优先建立良好的政治关系是长 期发展的大前提,然而先期投 入多且结果有很大不确定性。
针对新市场的产品 研发需要较多投入 ,一旦试水失败将 承担风险且给对手 以借鉴。
对本土品牌有固有认知,接受跨文 化象征的新产品需要过程。
LOGO
Topic:
LOGO
Page 2
百事VS可口可乐
1
2
3
LOGO
Page 3
LOGO
Page 4
进入印度市场
1986 年,百事可乐申请成立合 资公司以进入印度。它选择了 两个当地合作伙伴:Voltas 和 1990年5 月,可口可乐试图通 过与当地企业合资重新进入印 度市场。甘地政府批准了百事 的申请的同时,却驳回了可口 可乐的申请。后与当地的一家 快餐连锁店不列颠工业印度有 限公司合作,重返印度。新企 业叫做BritQo 食品。
国际营销案例讨论3: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学会如何在印度进行竞争 2
国际营销案例讨论3: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学会如何在印度进行竞争饮料战场2003 年,孟买的Samsika 营销咨询公司主席JagdeeP KaPoor 评论说:“可口可乐因为失误而耽误了好多年,不过如今似乎找准了位置。
”与此类似,百事可乐亚洲负责人Ronald McEachern 则声称:“印度是2003 年的饮料战场。
”20 世纪90 年代以及新千年伊始,尽管印度政府已经向外国公司打开国门,但是世界上两大饮料巨头的遭遇却并不愉快。
两家公司都遇到一些出乎意料的问题和困境,让它们认识到要想参与印度的竞争,必须具备专门知识、技巧,熟悉当地情况。
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经理们从多方面学到了艰难的一课:此处行得通的到了彼处并不一定行得通。
2003 年春,可口可乐印度公司的总裁Alex von Behr 充满悔恨地承认:“印度的环境富有挑战性,不过我们正在学会如何对付。
”印度软饮料工业1993 年,印度45 %的软饮料工业由小企业构成,其总产值为犯3.2 百万美元。
其主要厂商包括Parle Argo (此后简称Parle 帕尔)、纯净饮、现代食品和McDowells 。
它们生产可乐饮料、桔子汁和柠檬饮料。
当时可口可乐还只是个遥远的回忆。
可口可乐1958 年进入印度市场,1977 年在与政府就贸易秘密发生争执后,撤离。
公司在进入印度20 年后,选择了撤离,而不是将股本降到40 % ,交出秘密配方。
可口可乐撤离后,Parle 成为了市场领袖,在斯里兰卡以及海湾地区的迪拜、科威特、沙特和阿曼建立起了生意兴隆的出口企业。
公司在尼泊尔和孟加拉建立起工厂,产品远销到坦桑尼亚、英国、荷兰及美国。
在国内,Parle 斥巨资进行形象广告宣传,确立了其旗舰品牌“翘拇指”的统治地位。
“翘拇指”这一品牌让人联想起“干得不错”以及个人成功。
这些正是向由15 一24 岁年轻人构成的目标市场所要传达的信息。
过去,Parle 一向很谨慎,不把“翘拇指”称做可乐饮料,以免和世界品牌可口可乐及百事可乐直接竞争。
可口可乐印度案例分析
可口可乐印度案例分析摘要印度“杀虫剂可乐”事件使可口可乐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可口可乐的品牌信誉也遭到了严重的打击。
可口可乐在印度面临的危机是所有知名的全球化公司在各国市场上扩张过程中都有可能遇到的因此对可口可乐印度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为其他知名的全球化公司解决和避免类似反商业活动提供一定的参考。
本文首先简单地介绍了可口可乐印度案例的背景其次对可口可乐在印度市场上采取的战略进行分析和评价然后比较分析了科学与环境中心关于“杀虫剂可乐”的报道和可口可乐公司发表的“传言与事实”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往往是感性判断的最后提出了可口可乐公司的短期战略措施和长期战略措施以重建可口可乐在消费者心中的品牌信誉并避免类似事件在未来再次发生。
关键词可口可乐印度杀虫剂可乐危机战略一、案例背景简介可口可乐公司Coca-ColaCompany成立于1892年于1887年被注册为商标。
1895年在所有国家/州和美国境内销售到1910年达到370个加盟商。
2003年全球品牌排名显示可口可乐是世界排名第一的品牌其品牌价值估计在7045000万美元。
公司总部设在美国乔亚州亚特兰大在全球超过200个国家拥有分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饮料公司拥有全球48市场占有率以及全球前三大饮料的二项可口可乐排名第一百事可乐第二低热量可口可乐第三。
正是这样一个全球性的跨国公司在印度的投资过程中却经历坎坷甚至屡次面临危机。
印度是全球最古老的国家之一从1947年取得独立主权以来印度人民一直遵循自力更生的原则他们相信一个国家要想取得真正的独立经济独立是非常必要的。
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外资在印度市场上一直受到限制很多跨国公司都因此被挡在了门外。
1977年印度Janta党政府上台后由于可口可乐公司反对根据外汇管理法FERA向政府透露其配方并减少其股权的政策公司被迫从印度市场撤离。
直到1991年印度经济开始改革印度政府取消对外资的限制。
印度拥有十亿人民但是软饮料的人均消费量很低。
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的销售市场分析
随着零售业的变革,可口可乐也逐渐拓展现代零售渠道,如电
商、会员制仓储批发卖场等。
直接销售渠道
03
可口可乐还通过直接销售渠道,如自动售货机、娱乐场所等,
与消费者建立更直接的接触。
消费者群体
年龄群体
可口可乐的消费者群体覆盖了各个年龄段,但年轻人市场 是可口可乐一直努力开拓的重点。
01
性别群体
可口可乐的消费者群体没有明显的性别 差异,男女均可成为其目标消费者。
消费者群体
01
年龄群体
百事可乐的消费者群体覆盖各个 年龄段,但年轻人群体是其主要 目标受众。
性别群体
02
03
地域群体
百事可乐的消费者群体男女比例 大致相当,没有明显的性别倾向。
百事可乐的产品在全球范围内销 售,其消费者群体覆盖城市和乡 村地区。
03
可口可乐销售市场分析
市场份额
全球市场份额
可口可乐在全球软饮料市场中占 据了相当大的份额,是全球最大 的饮料生产商之一。
可口可乐则以其经典的口味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在全 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消费者基础。
百事可乐凭借其独特的口味和品牌形象,在年轻消费者 群体中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忠诚度。
随着健康饮食的兴起和消费者对健康生活的关注,低糖、 无糖饮料的市场份额逐渐增加。
对企业的建议
针对年轻消费者群体,百事可乐可以 继续加强品牌形象和广告宣传,提高 市场份额。
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的销售 市场分析
• 引言 • 百事可乐销售市场分析 • 可口可乐销售市场分析 • 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销售市场比较 • 未来市场预测 • 结论
01
引言
研究背景
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作为全球最大的 饮料生产商,其销售市场覆盖广泛, 竞争激烈。
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印度战剖析
污染控制与水源利用
Pollution control and water utilization
污 染
2006 年,印度科学环境中心最新发表公告称,他们
抽查了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 11 个品牌的 57 个软饮料样品, 发现了杀虫剂残渣,其中包括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据法 新社报道,其中的杀虫剂浓度足以导致癌症。 印度科学环境中心污染监测实验室称,被检测的可口
可乐和百事可乐中杀虫剂林丹的浓度含量平均超标 54 倍,
其中在加尔各答出售的可口可乐超标 140 倍;毒死蜱神经 毒素超标 47 倍,在当地另一城镇出售的可口可乐中杀虫剂 超标高达 200 倍。
我们来看看可口可乐“保密配方”的故事。
根据可口可乐公司网站的记录,最早的配方写成于
1919 年,在此之前,配方都是口口相传。 同年,一个名叫 Ernest Woodruff商人率领一群投资商 买下了这份配方,因此配方终于被书写在了纸张之上。从 20 世纪 20 年代开始,这份 保密配方就一直被紧缩在亚特
可乐纷纷开发出新产品。 百事可乐:
百事公司不断降低公司对可乐的依赖性,着重关注其他品类,如:果汁、 果汁饮品和水。其Aquafina品牌在瓶装水市场上占有很大份额,是该国三大
瓶装水品牌之一。在过去的三四年间,非可乐部分已经成长为百事公司的重
要部分,占到公司印度总业务量的1/4。
可口可乐:
推出了Kinley品牌的瓶装水,两年后Kinley获得了28%的市场份额。
可口可乐 VS 百事可乐
我们毕业啦
印度战
其实是答辩的标题地方
印度软饮料工业 开拓印度市场 进入印度市场
快步迈向新千年 开发新产品 CONTANTS
污染控制与水源利益 成功的秘诀 哪一家会更成功
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的营销策略分析
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的营销策略分析百事可乐是百事公司推出的知名碳酸饮料品牌,与可口可乐是目前仅次于雪碧的第二大碳酸饮料品牌。
百事和可口的营销策略各有特色,今天让我们来比较一下它们的营销策略。
百事可乐的营销策略以轻松颜色为主色调,将“享受美好的生活”的理念灌输到消费者,强调个性魅力、活力和竞争力,以鼓励消费者将百事可乐带到激情的生活之中,帮助人们实现更美好的生活。
百事可乐不断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全球大规模的广告宣传推广,以期增强其品牌份额,以及通过偏向“年轻”类活动来提高青少年群体对产品的知晓度。
百事可乐还与各个大学合作,发起了多项以“年轻时尚”为主题的活动,进行大量宣传推广,投入大量资金,不间断的进行全球的广告宣传推广,以期增加产品在年轻人群中的口碑。
可口可乐的营销策略拥有鲜艳的彩色和“活力可乐”的宣传画面,充分调动消费者的情感,向消费者传达“大爱可口可乐”的理念。
可口可乐同时抓住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通过打造“接地气”的产品形象,从而把产品推广到全国各个地区,帮助人们获得快乐。
可口可乐还重点聘请代言人,做电视广告、网络活动等多方宣传推广,强化其品牌在消费者中的知名度。
可口可乐还经常发起新的宣传竞赛、活动、特别策划等等,并配连贯性的口号,让消费者更多的了解和认知可口可乐,增强消费者对可口可乐的认可感。
从上文可以看出,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的营销策略都主要采用饱和度更高的色彩和宣传活动,但室友仍然各有特色,表达出各自不同的理念。
百事和可口牢牢把握年轻消费者的胃口,重新定义“激情”,大胆前行,利滑化提升消费者的生活品质;可口以广告为主,充分地去拉近消费者与产品的距离,将消费者参与进入到生活中来,激发消费者的消费热情,提供消费者一种“生活活力”新体验。
百事可乐大战可口可乐——《市场营销》案例分析
市场营销
1950-1955
二战时期 濒临破产, 采用了半价政策
恩瑞克五大改革
1.口味 2.标识和包装 3.广告 4.真空市场 5.集中精力攻占市场
5:1 2:1
1959
1960
美国展览会在莫斯科举 行。前苏联领导人赫鲁 晓夫帮忙,于是为在前 苏联销售奠定了基础。
市场竞争是斗智斗勇的战争,外部环境随时都在变化,我们的竞争策略也应 该紧随其后的更正。在可乐大战中,一方面,我们应该看到,百事可乐凭借 其对市场和消费者的深刻理解与独到诠释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了一个举世瞩 目的奇迹。商场如战场,显然,百事可乐在竞争中表现出了卓越的市场感知 力,在努力提高自身的同时也不忘记密切监测对手的动向,制定出极具针对 性的竞争战略和营销策略。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学习百事可乐那种敢于向对 手挑战并顽强战斗的精神。
与BBDO公司合作 将市场对准年轻人
百事可乐新一代
1970
3:2
1975
1977
百事可乐的挑战 1
QM
垄断前苏联的可乐业
放弃以色列 进攻中东印度等地
进军快餐业
肯德基 必胜客 特科贝尔
更改配方
1983
罗杰恩里克担任总裁
广告
1984
伯格金转向百事
每年3000万收入
1985
与BBDO公司合作 将市场对准年轻人
21975垄断前苏联的可乐业放弃以色列进攻中东印度等地1977进军忚餐业肯德基必胜客特科贝尔广告1983罗杰恩里克担任总裁1984伯格金转向百事每年3000万收入1985更改配斱与bbdo公司合作将市场对准年轻人百事可乐新一代迈克尔杰克逊1988百事可乐的挑战115
《市场营销》案例分析
百事可乐 挑战 可口可乐
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学会如何在印度竞争
CASE 1-3
Coke and Pepsi Learn to Compete in India
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学会了如何在印度进行竞争
2014-9-18
THE BEVERAGE BATTLEFIELD 饮料战场
• 2007年,可口可乐公司总裁兼CEO宣布可 口可乐在印度的经营状况不佳,如今看 来可口公司的市场定位逐渐走向正途 • 同样,百事可乐亚洲区总裁也声称未来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年或者更长时间,印度将是饮料大战 的主战场 • 尽管印度政府已经向外国公司敞开国门 ,但是从20世纪90年代一直到2000年初 ,世界两大饮料巨头在印度都遇到了一 些出乎意料的问题和困境
-红廊号称能提供一站式服务,年轻人既可以在里面消磨时间又可以享用可乐产 品
FAST FORWARD TO THE NEW MILLENNIUM 快步迈向千禧年 • Coca-Cola’s Lifestyle Advertising
• 可口可乐的具体营销目标是提升农村市场软 饮料的人均消费量 • 通过竞争获取更大的城市市场份额
THE INDIAN SOFT DRINKS INDUSTRY 印度软饮料工业
• 在外国生产者进入印度之前,印度市 场的竞争战主要在Parle的“翘拇指 ”和Pure Drinks的Campa可乐之间进 行 • 另一细分市场由果汁饮料构成,因为 印度消费者认为果汁饮料是纯天然的 ,有益健康,且味道好 • 其主要品牌是Parle的Frooti,一种芒 果味的饮料,并且还出口到美国、英 国、葡萄牙、西班牙和毛里求斯
PEPSICO AND COCA-COLA ENTER THE INDIAN MARKET 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进入印度市场
• Coca-Cola
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的营销策略分析
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的营销战略分析一、公司简介百事可乐公司简介百事可乐公司 Pepsi CO.,Inc. 美国最大的软性饮料公司之一。
资产总额约 151亿美元,居世界大企业第75位,职工26.6万人。
公司总部设在纽约市。
公司附属机构近百个,主要有百事可乐饮料公司、弗利托-莱公司(快餐馆)、啤咂餐馆(供应意大利式烘馅饼等)、北美运输公司和威尔逊体育用品公司等。
该公司子公司分布很广,国内涉及48个州,国外涉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可口可乐公司可口可乐公司(Coca-Cola Company)成立于1892年,总部设在美国乔亚州亚特兰大,是全球最大的饮料公司,拥有全球48%市场占有率以及全球前三大饮料的二项(可口可乐排名第一,百事可乐第二,低热量可口可乐第三),可口可乐在200个国家拥有160种饮料品牌,包括汽水、运动饮料、乳类饮品、果汁、茶和咖啡,亦是全球最大的果汁饮料经销商(包括Minute Maid品牌),在美国排名第一的可口可乐为其取得超过40%的市场占有率,而雪碧(Sprite)则是成长最快的饮料,其它品牌包括伯克(Barq)的root beer(沙士),水果国度(Fruitopia)以及大浪(Surge)。
二、公司市场环境分析百事可乐的国际营销现状与存在问题(一)国际市场营销环境1.经济环境:中国经济进二十年来的持续稳定发展,为饮料行业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国际机会,国民收入的不断增加,正为可乐营销市场打造了一块可口的蛋糕。
2.社会文化环境:互联网在中国日益普及,使得可乐饮料的推广及宣传中的网络营销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
3.自然地理环境:中国复杂的地理环境表明,可乐要进行更深度的营销必须要比在别的产品要更努力的来诠释。
满足人们在可乐地理差异化的需求。
4.政治法律环境: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极具包容性的社会。
在国内,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不仅有利于经济发展和人民币收入的增加,而其影响群众心理状况,导致市场需求的变化。
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在印度市场上的营销策略分析
营销理念之案例分析1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在印度市场上的营销策略分析八十年代,由于印度国内软饮料公司反跨国公司议员们的极力反对,可口可乐公司被迫从印度市场撤离。
与此同时,百事可乐就开始琢磨如何打入印度市场,百事可乐明白:要想占领印度市场就必须消除当地政治力量的对抗情绪。
百事可乐公司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向印度政府提出一项是该政府难以拒绝的援助。
百事可乐表示要帮助印度出口一定数量的农产品以弥补印度进口浓缩软饮料的开销;百事可乐公司还提出了帮助印度发展农村经济转让食品加工、包装和水处理技术,从而赢得了印度政府的支持,迅速占领了印度软饮料市场。
显然,百事可乐成功的关键不在于产品口味比可口可乐好,也不在于广告技术比可口可乐高超,而是在于它在“政治战”与“公众舆论战”上比可口可乐要胜一筹。
毫无疑问,政治与公共关系已成为市场营销中心出现的两个考虑要点。
针对上述状况,美国营销专家菲利浦˙科特勒提出了大市场营销观念,即现代市场营销已突破了以产品、价格、促销与销售渠道(4PS)为主体的旧营销格局,现代营销观念在4PS基础上还应加上两个P,即“政治力量”(political power)和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
科特勒认为:在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和政府干预经济力量加强的情况下,即使企业的产品适销对路,价格、销售渠道和促销都适当,这种产品还是未必能卖出去。
例如,日本大米生产成本至少是美国的7倍,然而美国大米却迟迟打不开日本市场,原因是日本通过一整套复杂的法律和行政壁垒来排斥美国大米的进口;美国建筑行业是世界上最有竞争力的,但由于同样的原因在日本建筑项目投标中屡屡失败。
因此,重视大市场营销观念势在必行。
大市场营销观念虽然有美国人提出并最先付诸实践,但做得最好的却是日本人。
如:日本汽车厂商对美国政治、法律的影响力就比福特、克莱斯勒、通用汽车公司三巨头的影响力要强大得多。
1990年,日本共有140个政府机构和企业在美国雇佣了院外活动和宣传活动的代理机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营销理念之案例分析1
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
在印度市场上的营销策略分析
八十年代,由于印度国内软饮料公司反跨国公司议员们的极力反对,可口可乐公司被迫从印度市场撤离。
与此同时,百事可乐就开始琢磨如何打入印度市场,百事可乐明白:要想占领印度市场就必须消除当地政治力量的对抗情绪。
百事可乐公司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向印度政府提出一项是该政府难以拒绝的援助。
百事可乐表示要帮助印度出口一定数量的农产品以弥补印度进口浓缩软饮料的开销;百事可乐公司还提出了帮助印度发展农村经济转让食品加工、包装和水处理技术,从而赢得了印度政府的支持,迅速占领了印度软饮料市场。
显然,百事可乐成功的关键不在于产品口味比可口可乐好,也不在于广告技术比可口可乐高超,而是在于它在“政治战”与“公众舆论战”上比可口可乐要胜一筹。
毫无疑问,政治与公共关系已成为市场营销中心出现的两个考虑要点。
针对上述状况,美国营销专家菲利浦˙科特勒提出了大市场营销观念,即现代市场营销已突破了以产品、价格、促销与销售渠道(4PS)为主体的旧营销格局,现代营销观念在4PS基础上还应加上两个P,即“政治力量”(political power)和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
科特勒认为:在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和政府干预经济力量加强的情况下,即使企业的产品适销对路,价格、销售渠道和促销都适当,这种产品还是未必能卖出去。
例如,日本大米生产成本至少是美国的7倍,然而美国大米却迟迟打不开日本市场,原因是日本通过一整套复杂的法律和行政壁垒来排斥美国大米的进口;美国建筑行业是世界上最有竞争力的,但由于同样的原因在日本建筑项目投标中屡屡失败。
因此,重视大市场营销观念势在必行。
大市场营销观念虽然有美国人提出并最先付诸实践,但做得最好的却是日本人。
如:日本汽车厂商对美国政治、法律的影响力就比福特、克莱斯勒、通用汽车公司三巨头的影响力要强大得多。
1990年,日本共有140个政府机构和企业在美国雇佣了院外活动和宣传活动的代理机构。
日本通过金钱收买等方式把一大批美国的政府高级官员聘为自己的国外代理人,并通过他们来左右美国的贸易政策。
这些日本聘用的“说客”中有总统特别助理、总统顾问、白宫副新闻秘书、副总统办公厅主任、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等要人。
通过他们,日本产品源源不断打入美国市场并获得大量优惠,如日本汽车厂商通过对美国政府的影响而避免了向美国缴纳每年5亿美元的进口税。
1987年,日本东芝公司对苏联及捷克等国出售美国规定的“受控产品”,包括潜
艇推进器及计算机芯片等,美国本拟对其进行制裁,美国的制裁将使东芝公司每年减少30亿美元销售收入,东芝公司通过其“政治营销”摆脱了制裁。
事实上,从来没有纯粹的政治也从来没有纯粹的经济,政治活动与经济活动总是交织在一起互相作用的。
大市场营销观念充分考虑了政治影响与公众舆论,使企业化被动为主动。
因此种种营销观念在国外盛行就不足为奇了。
问题:
1.百事可乐公司为什么可以进入印度市场?
2.大市场营销观念的产生背景和内容?
3.企业与政府的关系应该如何建立?日本企业运用大市场营销观念有哪些可以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