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故事 涤亲溺器的故事
二十四孝,愚孝竟然这么多,皆沽名钓誉!
二十四孝,愚孝竟然这么多,皆沽名钓誉!孝感动天有个孝子被后母虐待,多次谋害,后被孝子发现,仍然像以前一样孝顺,于是感动了天。
评:此举是变相鼓励恶劣的父母,不可取。
亲尝汤药有个皇帝非常孝顺母亲,在母亲生病时照料母亲,每次都尝过汤药后才让母亲服下。
无病时服药是不科学,且没必要。
当然,作为自己,能在平常生活中端茶倒水,是值得效仿学习的。
评:基本可取。
齿指痛心家里来客人了,母亲不知所措,于是咬破手指,在山里的儿子感觉到自己的手指痛,就跑回家招待客人。
评:毫无科学的谎言,不可取。
百里负米在饥荒的日里,儿子在外吃野菜,把从百里外背来的粮食给母亲吃,此举是二十四孝图里不多见的真孝,评:可取,当效仿。
芦衣顺母后母虐待孩子,冬天让孩子穿芦苇衣服,被父亲发现后要休了后母,孩子为后母求情。
评:后母,孩子,父亲三者采取的方式都是错误的,不可取。
鹿乳奉亲有个人披着鹿皮混在鹿群中挤奶供养母亲,有一天猎人要射鹿,他跑出来阻止,以免他以后无法挤奶。
评:这是借孝之名提出对他人的不合理要求,此举不可取。
戏彩娱亲有个七十多的老人穿上戏装扮小孩戏耍来逗父母开心。
评:和父母开开玩笑,给父母点开心,在自己身体硬朗的情况下,值得提倡。
卖身葬父讲古代的董永,在父亲去世后,无力安顿后事,将自己卖为奴仆,来安葬父亲。
评:这是对人性尊严的亵渎,也反映了社会的冷酷,不可取。
刻木事亲有个人母亲去世后,为母亲刻了一个木像供奉在家里,每遇到事情,他都来想木像禀报后才决定。
他的妻子对此抱有意见,他居然将妻子休掉。
评:怀念母亲本身没错,但把木刻的母亲看得比妻子更重,是对妻子人格的侮辱。
行佣供母有个人通过当佣人来养活父母。
评:可取。
怀橘遣亲有个小孩去人家里做客,临走时怀里塞了主人家招待他的橘子,在出门时橘子掉下来被发现。
于是,他解释说,因为母亲喜欢吃橘子,所以偷偷拿回去给母亲吃。
评:这是借孝顺之名行偷窃之事。
埋儿奉母将古代夫妻两因为无力奉养老母亲,担心刚生下来的儿子会占用母亲的生活费用,于是决定将儿子埋了,结果在挖坑时挖到了黄金,于是孩子不用活埋了。
24孝故事
24孝故事《二十四孝》是古代二十四名孝子在生活中行孝的故事集,计有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啮指痛心、芦衣顺母、亲尝汤药、拾葚异器、埋儿奉母、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怀橘遗亲、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哭竹生笋、卧冰求鲤、扼虎救父、恣蚊饱血、尝粪忧心、乳姑不怠、涤亲溺器、弃官寻母等共24个人物至孝的故事。
古人将他们的孝顺故事编写成《二十四孝》一书,成为中国古代宣扬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读物。
故事如下:一、恣蚊饱血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
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
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二、扼虎救父晋朝时,有一位叫杨香的孝子,十四岁的时候就经常跟着父亲去田里收割庄稼。
有一天,突然一只老虎把他的父亲衔去。
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须去救自己的父亲,于是不顾自身的危险,立即爬上虎背,紧紧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终于松口逃走。
他的父亲也就脱离虎口,保全了性命。
有诗颂曰:深山逢白额,努力搏腥风;父子俱无恙,脱身虎口中。
三、哭竹生笋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姓孟,名宗,字恭武,从小就丧了父亲,家里十分贫寒,母子俩相依为命。
长大后,母亲年纪老迈,体弱多病,不管母亲想吃什么,他都想方设法满足她。
一天,母亲病重,想吃竹笋煮羹,适值严冬,冰天雪地,风雪交加,哪来竹笋呢?他无可奈何,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痛哭。
少顷,只觉得全身发热,风吹过来也是热的。
他睁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转青了,再仔细瞧瞧,周围长出了许多竹笋。
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
他把竹笋让母亲吃了,母亲的病就好了。
有诗颂曰: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须臾冬笋出,天意招平安。
四、尝粪忧心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
赴任不到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到家中有事,当即弃官返乡。
回到家中,知道父亲已重病两日,经医诊治,疗效甚微。
二十四孝之涤亲溺器的历史典故
二十四孝之涤亲溺器的历史典故导读:二十四孝之涤亲溺器的历史典故涤亲溺器宋黄庭坚,元符中为太史,性至孝。
身虽贵显,奉母尽诚。
每夕,亲自为母涤溺器,未尝一刻不供子职。
有诗称赞:贵显闻天下,平生孝事亲。
亲自涤溺器,不用婢妾人。
黄山谷是个孝子,二十四孝里有一则家户喻晓的故事──涤亲溺器,说的就是他。
他秉性至孝,自小侍奉父母极真诚而且无微不至。
因为母亲有洁癖,受不了马桶的异味,所以他从小就每天亲自倾倒并清洗母亲所使用的马桶,数十年如一日。
即使日后身为朝中显贵,也丝毫未尝忽略照顾侍奉母亲,尽管当时仆从甚多,大可不用亲自为母亲清涤马桶,但是他认为孝事父母是为人子女亲自该做的事,不可以委托他人之手,尽心侍亲和当不当官时是没有什么不同的。
当母亲病危的时候,黄山谷更是衣不解带,日夜侍奉在病榻前,亲自浅嚐汤药,没有一刻未尽到人子的孝道。
所以在史书上,苏东坡赞叹他「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
」这是说他的文章瑰伟,气韵超然,无可比拟;而他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情操,可以媲美古人。
典故原文奉母尽诚。
每夕。
亲自为母涤秽器。
不使婢妾为之。
未尝一刻有缺子职。
苏东坡叹其诗、独立万物之表。
王应照谓溺器之涤。
自有婢妾为之。
惟孝子不以官职之显。
失其子职之常。
溺器且为亲涤之。
其他子职。
尚有不尽者乎。
李文耕谓山谷所为。
仿佛石建。
皆乐供子职。
不以贵显闲其心者也。
黄庭坚简介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黄豫章,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一直做文字管理方面的官员,当过《神宗实录》检讨官(皇帝工作生活大事记的主笔),后来当起居舍人(皇帝的机要文字秘书)。
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
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
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
诗与苏轼并称“苏黄”,有《豫章黄先生文集》。
词与秦观齐名,有《山谷琴趣外篇》、龙榆生《豫章黄先生词》。
国学语文典故重阳节关于古代24孝成语故事
重阳节关于古代24孝故事重阳节到了让我们来看看古代人如何孝敬家里老人的。
古代有“二十四孝”:01 孝感动天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gǔ)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后人有诗赞曰: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
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02 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
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03 啮指痛心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
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04 百里负米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
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
二十四孝故事
⼆⼗四孝故事1. ⼆⼗四孝的故事1、孝感动天据说舜的⽗亲、继母和他异母的弟弟多次想害死他,他们在舜修补⾕仓时放⽕,在他掘井时填⼟企图将其掩埋,但舜都成功逃脱了。
舜虽⼼⾥万般委屈,但仍然反省⾃⼰,认为是⾃⼰侍奉的不好,丝毫不记恨家⼈,还对他们⼀如既往的好。
舜的孝⾏感动了上天,在他耕地时,⼤象跑过来帮他,⼩鸟来替他锄草。
尧帝听说了,将⾃⼰的两个⼥⼉娥皇和⼥英嫁给他,经过各种考察,让他继承了王位。
舜在当了天帝后,依然⼗分孝顺⾃⼰的⽗母,对弟弟也很好,他的孝⾏便这样流传了下来。
2、亲尝汤药汉⽂帝⼗分孝顺,每⽇都细⼼照料母亲,从不懈怠。
传闻薄太后⽣病,病了⾜⾜有三年,汉⽂帝把母亲照料的很周到,常常⾐不解带侍奉左右,汤药他也是亲⾃尝过之后才拿给母亲喝,其孝⾏因此传遍天下。
3、啮指痛⼼孔⼦的弟⼦曾参很孝顺⽗母,有⼀次他去⼭⾥⾯砍柴,家⾥⾯来了客⼈,母亲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时情急,只好咬破⾃⼰的⼿指,曾参突然觉得⼼疼,知道是母亲在呼唤⾃⼰了,赶紧返回家中,得知缘由,忙去接待客⼈。
4、百⾥负⽶孔⼦的弟⼦仲由家⾥贫困,⾃⼰常常都是靠野菜为⽣,但他为⼈孝顺,总是跑到百⾥之外背了⽶回来给⽗母吃。
后来⽗母去世了,他游学到楚国做了官,跟随他的车骑有百辆,存起来的粮⾷有万钟,仲由享受着此时的荣华富贵,不由感慨⾃⼰曾经吃野菜的⽇⼦,想到再也不能跑百⾥给⽗母背⽶了,⼗分伤⼼。
孔⼦还赞他说:“你对⽗母的侍奉,真是⽣时尽⼒,死后尽思。
”5、卖⾝葬⽗因家⾥贫困,⽗亲死后,董永只能将⾃⼰卖⾝到富贵⼈家赚取钱财,好安葬⽗亲。
⼀次在槐树下偶遇⼀⼥⼦,⾃愿与他结为夫妇。
不料那⼥⼦⼀个⽉便完成了债主要的三百匹锦缎,帮助董永还清债务赎了⾝。
在回家路上⼜经过那棵槐树,⼥⼦告知董永,说⾃⼰是天上的织⼥,天帝被董永的孝⼼感动,派她前来相助,说完便飞上了天。
6、闻雷泣墓魏晋时期营陵⼈王裒,其⽗被司马昭杀害,他终⾝不肯朝西坐着,并发誓永不做晋⾂。
母亲在世时⾮常怕打雷,死后他便将母亲安葬在⼭林⽐较清静的地⽅,⼀到雷⾬天⽓,他便不顾风⾬跑到母亲坟旁,安慰母亲不要害怕,⾃⼰陪在左右。
《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_历史故事
《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历史集政治、经济、文化为一体,内容丰富,每一个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都是一个动人的小故事,都能给人以启迪。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篇一:涤亲溺器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
虽身居高位,侍奉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篇二:埋儿奉母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
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
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
”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篇三:孝感动天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篇四:啮指痛心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
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中国古代二十四孝故事
中国古代二十四孝故事一、恣蚊饱血,二、扼虎救父,三、哭竹生笋,四、尝粪忧心,五、弃官寻母,六、涤亲溺器,七、扇枕温衾,八、拾葚异器,九、涌泉跃鲤,十、闻雷泣墓,十一、乳姑不怠,十二、卧冰求鲤,十三、戏彩娱亲,十四、卖身葬父,十五、刻木事亲,十六、行佣供母,十七、怀橘遗亲,十八、埋儿奉母,十九、孝感动天,二十、亲尝汤药,二十一、啮指痛心,二十二、百里负米,二十三、芦衣顺母,二十四、鹿乳奉亲中国古代二十四孝故事今天坐公交车时偶然看见车厢里的24孝故事宣传画,就从网上搜集整理了下来,24孝的故事以前听过,但总不完整,今天把它整理出来在博客里写下来,希望古人的孝举能够感动今天的我们,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在我们看这些故事的同时,能够有所反思,在闲暇之余对父母能够尽一份为人子女的孝道。
一、恣蚊饱血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
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
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二、扼虎救父晋朝时,有一位叫杨香的孝子,十四岁的时候就经常跟着父亲去田里收割庄稼。
有一天,突然一只老虎把他的父亲衔去。
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须去救自己的父亲,于是不顾自身的危险,立即爬上虎背,紧紧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终于松口逃走。
他的父亲也就脱离虎口,保全了性命。
有诗颂曰:深山逢白额,努力搏腥风;父子俱无恙,脱身虎口中。
三、哭竹生笋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姓孟,名宗,字恭武,从小就丧了父亲,家里十分贫寒,母子俩相依为命。
长大后,母亲年纪老迈,体弱多病,不管母亲想吃什么,他都想方设法满足她。
一天,母亲病重,想吃竹笋煮羹,适值严冬,冰天雪地,风雪交加,哪来竹笋呢?他无可奈何,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痛哭。
少顷,只觉得全身发热,风吹过来也是热的。
他睁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转青了,再仔细瞧瞧,周围长出了许多竹笋。
百善孝为先故事盘点:百善孝为先二十四孝事迹
01 孝感动天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姓姚,名重华,号有虞⽒,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仓仓顶时,从⾕仓下纵⽕,舜⼿持两个⽃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感动了天帝。
舜在厉⼭耕种,⼤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把两个⼥⼉娥皇和⼥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
舜登天⼦位后,去看望⽗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百善孝为先02 亲尝汤药汉⽂帝刘恒,汉⾼祖第三⼦,为薄太后所⽣。
⾼后⼋年(前180)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不交睫,⾐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尝过后才放⼼让母亲服⽤。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景之治”。
03 啮指痛⼼曾参,字⼦舆,春秋时期鲁国⼈,孔⼦的得意****,世称“曾⼦”,以孝著称。
少年时家贫,常⼊⼭打柴。
⼀天,家⾥来了客⼈,母亲不知所措,就⽤⽛咬⾃⼰的⼿指。
曾参忽然觉得⼼疼,知道母亲在呼唤⾃⼰,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有客⼈忽然到来,我咬⼿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以礼相待。
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三省吾⾝”(《论语·学⽽》)的修养⽅法,相传他著述有《⼤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04 百⾥负⽶仲由,字⼦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孔⼦的得意****,性格直率勇敢,⼗分孝顺。
早年家中贫穷,⾃⼰常常采野菜做饭⾷,却从百⾥之外负⽶回家侍奉双亲。
⽗母死后,他做了⼤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有万钟之多。
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母亲去负⽶,哪⾥能够再得呢?”孔⼦赞扬说:“你侍奉⽗母,可以说是⽣时尽⼒,死后思念哪!”(《孔⼦家语·致思》)05 芦⾐顺母闵损,字⼦骞,春秋时期鲁国⼈,孔⼦的****,在孔门中以德⾏与颜渊并称。
二十四孝的故事
二十四孝的故事1.孝感动天。
远古帝王舜年轻时,父亲、继母和异母之弟多次想害死他,但舜仍然对父母孝敬,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于是就有大象和小鸟帮他耕种,后来帝尧还把帝位让给了他。
2.戏彩娱亲。
春秋楚国的老莱子为了让父母开心,70多岁时仍然穿着五色彩衣,拿着拨浪鼓戏耍,就像小孩一样。
一次他跌了一跤,怕父母伤心,就躺在地上装哭,逗得父母很高兴。
3鹿乳奉亲。
周朝郯子的父母年老时想吃鹿乳,郯子就身披鹿皮,想混到鹿群中去取得鹿乳。
不料猎人把他当做了真鹿,要用弓箭射杀他。
他连忙解释,猎人才知是人,对他大加赞扬。
4.为亲负米。
春秋鲁国人仲由,年轻时家贫,自己常吃野菜,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后来他做了大官,但是父母死了,他经常感叹:“现在我还想为父母亲去负米,却再不能了。
”5.啮指心痛。
春秋鲁国人曾参少年时经常到山里去打柴。
一天家里忽然有客人造访,母亲不知如何接待,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明白是母亲在召唤,便赶快回家招待客人。
6.芦衣顺母。
春秋鲁国的闵损常受继母虐待。
冬天继母的亲生子的棉衣里是棉花,而他的棉衣里是芦花。
后来父亲发觉后要休掉妻子,闵损反而为继母求情,继母从此对他十分疼爱。
7.亲尝汤药。
汉文帝身为一国之君,对母亲非常孝顺。
一次母亲病重,汉文帝日夜守护,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好后,他都要先尝一尝,觉得合适才端给母亲。
8.拾葚供亲。
汉代的蔡顺生活岔困,每日拾桑葚奉养母亲。
一天遇到军士,问他为什么把红桑葚和黑桑葚分开装他说黑桑葚让母亲吃,而红桑葚自己吃。
军士们就送给他米和牛,让他孝敬母亲。
9.为母埋儿。
晋代郭巨家道中落但妻子生了一个男孩,郭巨怕养孩子影响供养母亲,准备将儿子埋掉。
挖坑时,突然挖到一坛上天所赐的黄金,于是既可孝敬母亲,又可抚养儿子了.10.卖身葬父。
汉朝董永家贫,父亲去世后只好问地主借钱办丧事。
后来他准备卖身去地主家干苦力,半路上遇到一位美女,于是董永就将她带到地主家帮忙。
【成语故事】涤亲溺器
【成语故事】涤亲溺器
涤亲溺器,成语来源于《列子·汤问》一篇故事,故事讲的是汤问向列子请教孝道的问题,列子却讲了一个关于涤洗亲人和营救溺水者的故事,从而点化了汤问关于孝道的疑惑。
故事中,有一位年轻人,他非常孝顺,经常为父亲洗脚、擦身,一天,他发现自己的父亲在喝酒后倒在了河里,于是他毫不犹豫地跳入水中营救他的父亲。
但是他的父亲并没有感激他的孝心,反而责备他说:“你浑身湿透,又让我湿透了,这是你的孝心吗?”于是年轻人又回到岸边,将自己彻底地涤洗干净后,再回到父亲身边侍候他。
这样,他的父亲才感受到了孝心,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列子讲完故事后,向汤问解释说:孝道不仅仅是像那个年轻人一样尽职尽责地侍奉亲人,更重要的是要有涤除内心杂念的洁净之心。
因为只有内心真正洁净,才能做到孝顺亲人、尽义务,而不是被外在的物质表象所干扰。
同理,救人也要有类似的心态,不能因为暂时的收益,而轻视对他人生命财产的尊重,只有真正从内心出发,奉献出自己的力量才能真正做到营救。
因此,涤亲溺器这个成语就成了对人们内心的净化和真正意义上的救援行为的表述。
它告诉我们,孝道和道德品质的关键在于内心的洁净和正念,只有这样,才能明辨是非、不为外物所慑。
寓言神话成语故事
寓言神话成语故事寓言神话成语故事1寓言神话成语故事:开诚布公三国时,蜀汉的丞相诸葛亮是一个既有能力又有衷心的贤臣,得到皇帝刘备的重用。
刘备临终前,曾将自己的儿子刘禅托付给他,让他帮助刘禅治理天下。
刘备甚至诚恳地留下遗言:如果刘禅不好好听你的话,做出危害国家的事,你就取而代之,自己做皇帝。
诸葛亮非常感动,表示要好好地效忠少主刘禅。
刘备死后,诸葛亮竭尽全力帮助刘禅治理国家。
有人劝他自封为王,但他严厉地拒绝了。
他对身边的人说:“我已经受先帝委托,担任了这么高的官职。
如今讨伐曹魏又没什么成效,你们却要我加官晋爵,这是不忠不义的事情啊!”诸葛亮为人处世公正合理,不徇私情。
马谡(sù)是他非常器重的一位将军,在攻打曹魏时,因为大意轻敌,失守街亭这个地方。
诸葛亮因为马谡已经立下军令状,所以忍痛杀了马谡。
马谡临刑前上书诸葛亮,说自己虽然死去,在九泉之下也没有怨恨。
诸葛亮自己也为失守街亭主动承担责任,请求后主批准他由丞相降为右将军。
他还特地下令,要下属坦率地批评他的缺点和错误,这在当时是十分罕见的。
所以,后人在写史书时,就用“开诚心,布公道”来形容这位贤臣。
开诚布公:比喻对人态度诚恳,坦白无私。
寓言神话成语故事:涤亲溺器诗曰:贵显闻天下,平生孝事亲。
亲自涤溺器,不用婢妾人。
这首诗说的是黄庭坚奉母尽诚的事。
这是《二十四孝》中的第二十四则故事。
黄庭坚,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他二十三岁就中了进士,苏轼是这样赞他的:“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
”说他__瑰玮超然,当世无可比拟;而他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之美德,又可媲美古人。
涤亲溺器,也就是说他亲自为母亲刷便桶,这在一般老百姓看来似乎也没有什么,但是一个人身居高位,刷一次便桶容易,难的是刷一辈子便桶。
这还要从他小的时候说起。
黄庭坚的父亲黄庶为人刚正,饱读诗书,曾中过进士,但一生未能发达,仅是州府的幕僚,后来到康州任了一官半职。
二十四孝故事白话文,24孝故事都有什么_3
二十四孝故事白话文,24孝故事都有什么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
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
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第二十四个故事涤亲溺器
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
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二十四孝故事读后感最近,我读了《二十四孝》,有戏彩娱亲的老莱子,有鹿乳奉亲的燕子,芦衣顺母的敏娟……其中我最感动的是戏彩娱亲的老莱子。
他是春秋时期的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麗,他总是孝敬父母,每次有好吃的他总是给父母。
他七十岁还不觉得自己老,还经常穿上五彩皮衣,逗父母开心。
有一次,她出去挑水回来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水全都洒了,他不想让他的父母伤心,便灵机一动,扮成小孩子一样倒在地下玩拨浪鼓,二老看见了还以为他又向前此一样玩,所以二老大笑。
历史趣闻二十四孝故事 涤亲溺器的故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生活常识分享二十四孝故事涤亲溺器的故事导语:摘要:诗曰:贵显闻天下,平生孝事亲。
亲自涤溺器,不用婢妾人。
这首诗说的是黄庭坚奉母尽诚的事。
这是《二十四孝》中的第二十四则故事。
黄摘要:诗曰:贵显闻天下,平生孝事亲。
亲自涤溺器,不用婢妾人。
这首诗说的是黄庭坚奉母尽诚的事。
这是《二十四孝》中的第二十四则故事。
黄庭坚,北宋诗人、词人、书法诗曰:贵显闻天下,平生孝事亲。
亲自涤溺器,不用婢妾人。
这首诗说的是黄庭坚奉母尽诚的事。
这是《二十四孝》中的第二十四则故事。
黄庭坚,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他二十三岁就中了进士,苏轼是这样赞他的:“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
”说他文章瑰玮超然,当世无可比拟;而他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之美德,又可媲美古人。
涤亲溺器,也就是说他亲自为母亲刷便桶,这在一般老百姓看来似乎也没有什么,但是一个人身居高位,刷一次便桶容易,难的是刷一辈子便桶。
这还要从他小的时候说起。
黄庭坚的父亲黄庶为人刚正,饱读诗书,曾中过进士,但一生未能发达,仅是州府的幕僚,后来到康州任了一官半职。
康州地偏民困,暴乱不断。
黄庶不畏艰难,鞠躬尽瘁,最后积劳成疾,中年卒于任所。
母亲李氏,是着名藏书家、诗人李常的妹妹,出身于仕宦读书世家。
父亲在临终前把年仅十三岁的黄庭坚叫到床前,对他说:“为父命不久矣,我儿长大了,不要只顾着读书,要好好照顾母亲,好好跟随舅舅。
”黄庭坚含泪答应了。
父亲不久便去世了,这让平素活泼好动的黄庭坚一下子陷入了沉默,常常一个人躲在藏书室里翻书度日。
舅舅李。
24孝故事白话文_古代24孝故事
24孝故事白话文_古代24孝故事《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而成。
不过有的人还是看不懂古文,所以店铺今天就整理了古代24孝故事原文故事和译文白话文,希望大家喜欢咯!24孝故事白话文:尝粪心忧原文:南齐庚黔娄,为孱陵令。
到县未旬日,忽心惊汗流,即弃官归。
时父疾始二日,医曰:“欲知瘥剧,但尝粪苦则佳。
”黔娄尝之甜,心甚忧之。
至夕,稽颡北辰求以身代父死。
诗赞:到县未旬日,椿庭遗疾深。
愿将身代死,北望起忧心。
译文:南齐人庾黔娄,任孱陵县令。
到孱陵县赴任不满十天,忽然觉得心惊胆战,浑身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
到家得知父亲病重已两天了。
医生说:“要想知道病情好转还是恶化,只要尝一点病人粪便,味道苦说明是好事。
”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
到夜里,跪拜北斗星,叩头乞求以自身代父去死。
24孝故事白话文:乳姑不怠原文:唐崔山南,曾祖母长孙夫人年高无齿。
祖母唐夫人,每日栉洗,升堂乳其姑,姑不粒食,数年而康。
一日病,长幼咸集,乃宣言曰:“无以报新妇恩,愿子孙妇如新妇孝敬足矣。
”诗赞:孝敬崔家妇,乳姑晨盥梳。
此恩无以报,愿得子孙如。
译文: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崔山南(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
他的曾祖母长孙老夫人年事已高,牙齿完全脱落。
他祖母唐夫人每天早上盥洗后,都上堂来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
婆婆长孙老夫人没有吃过一粒粮食,数年身体依然健康。
后来一天忽然病倒了,将全家大小全召集在一起,发愿说:“我没有什么能报答媳妇的恩义了,但愿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就好了。
”24孝故事白话文:涤亲溺器原文:宋黄庭坚,元符中为太史,性至孝。
身虽贵显,奉母尽诚。
每夕,亲自为母涤溺器,未尝一刻不供子职。
诗赞:贵显闻天下,平生孝事亲。
亲自涤溺器,不用婢妾人。
译文: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黄庭坚是著名诗人和书法家。
哲宗元符年间位居太史,天性极其孝顺。
二十四孝的所有故事
二十四孝的所有故事
二十四孝的故事分别是: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啮指痛心、芦衣顺母、亲尝汤药、拾葚异器、埋儿奉母、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怀橘遗亲、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哭竹生笋、卧冰求鲤、扼虎救父、恣蚊饱血、尝粪忧心、乳姑不怠、涤亲溺器、弃官寻母。
《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集》郭居业撰。
《二十四孝》之后,相继又出现《日记故事大全二十四孝》、《女二十四孝》、《男女二十四孝》等劝孝书籍。
杨伯峻在《经书浅谈》考证说:“元代郭守正将24位古人孝道的事辑录成书,由王克孝绘成《二十四孝图》流传世间;清末,张之洞等人将之扩编至《百孝图说》。
应园先生邀请为其86岁父亲庆寿,陈少梅完全依照元代王克孝《二十四孝图》内容绘制了《二十四孝图》卷,与之相比,徐操创作的《二十四孝史》则更具个性化。
”。
二十四孝故事 (2)
二十四孝故事1孝感动天.虞朝皇帝舜,是瞽瞍之子,天性至为孝顺。
父亲是一位全然不懂礼仪的人,母亲常出恶言,其弟名象,傲慢不悛,惟姚舜并不怨恨,仍能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姚舜常在历山下耕田,因孝感动天,有象协助耕田,亦有鸟帮助其锄草。
当时的皇帝唐尧闻悉姚舜大孝,特派九位男子服侍,并将其女儿娥皇及女英与舜为妻,後来并将天下让与,舜以一平民,居然跃而为虞朝之皇帝,纯因孝心所致。
2.亲嚐汤药西汉时代之汉文帝名恒,系汉高祖刘邦之第三子,尚未就帝位前,其父就封化为代王,文帝奉养其母薄太后,极为孝顺,从不怠慢,有一次母亲患病,病了三年之久,文帝亲自殷勤看护,在侧侍候,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每逢煎好汤药,如非亲自嚐试,未敢拿与母亲服。
文帝孝顺母亲,因而仁孝声名传遍於天下,得到人人之赞颂。
3.啮指痛心周朝曾参,名子舆,奉养母亲,极为孝顺,有一次往山中砍柴时,家裏忽然有客来到,母亲不知所措,盼望曾参速返,乃咬破手指,在山中之曾参,陡觉心痛,卜有预兆,急忙挑柴赶回家中,硊在母亲膝前,问其缘故,母亲说: 因有客至,乃咬手指使你醒悟。
曾参事母至孝,母亲手指竟与其性灵相通。
4.负米养亲周朝仲由,字子路家境贫困,时常采食藜与藿等野菜,子路为奉养父母,每每往百里以外之地背负食米。
父母逝世後,南游至楚国,楚王敬慕其学问人品,给与封其官爵百乘之车马,积存之米粮以万钟计,平时生活,以多层毛毯为坐褥,用膳时排列食鼎食用,极尽荣华富贵,但仍然思念父母之苦劳,感叹说: 虽然希望再如以往,食用藜藿等野菜,往百里以外之地负米奉养双亲,惜巳无法如愿。
5.卖身葬父汉朝有一孝子,姓董名永,家贫如洗,父死时无力办理丧事,乃卖身贷钱埋葬父亲。
葬亲事毕,往买主家偿工途中,遇一妇女,求董永娶为妻室,并与之同往主家,买主令织缣三百疋以抵偿贷借款项,因得该妇女之助,仅历时一个月,即完成工作,归途行至前相遇之槐树下,该妇女遂辞别董永而去。
相传该妇女系仙女,因董永之孝心可感,乃得天助。
【成语故事】涤亲溺器
【成语故事】涤亲溺器涤亲溺器诗曰:贵显闻天下,平生孝事亲。
亲自涤溺器,不用婢妾人。
这首诗说的是黄庭坚奉母尽诚的事。
这是《二十四孝》中的第二十四则故事。
黄庭坚,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他二十三岁就中了进士,苏轼是这样赞他的:“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
”说他文章瑰玮超然,当世无可比拟;而他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之美德,又可媲美古人。
涤亲溺器,也就是说他亲自为母亲刷便桶,这在一般老百姓看来似乎也没有什么,但是一个人身居高位,刷一次便桶容易,难的是刷一辈子便桶。
这还要从他小的时候说起。
黄庭坚的父亲黄庶为人刚正,饱读诗书,曾中过进士,但一生未能发达,仅是州府的幕僚,后来到康州任了一官半职。
康州地偏民困,暴乱不断。
黄庶不畏艰难,鞠躬尽瘁,最后积劳成疾,中年卒于任所。
母亲李氏,是着名藏书家、诗人李常的妹妹,出身于仕宦读书世家。
父亲在临终前把年仅十三岁的黄庭坚叫到床前,对他说:“为父命不久矣,我儿长大了,不要只顾着读书,要好好照顾母亲,好好跟随舅舅。
”黄庭坚含泪答应了。
父亲不久便去世了,这让平素活泼好动的黄庭坚一下子陷入了沉默,常常一个人躲在藏书室里翻书度日。
舅舅李常把他当亲儿子一样对待,耳提面命,尽心栽培。
他看出端倪,便悄悄走进藏书室找了个机会安慰他。
黄庭坚哀伤地说:“以前我只顾戏耍和读书,从来没有想过人会死去,父亲大人待我恩重如山,我却再也见不到他,再也没有机会帮他做事,为他尽孝了。
”李常说:“尽孝不是感恩戴德忘乎所以,也不是做什么了不起的大事,而是在平素点滴中学会关照至亲,在务正业的同时见缝插针利用闲暇满足家人所需,这两件事并不矛盾。
”黄庭坚想起父亲的遗言,忽然意识到自己只顾着自己哀伤,忽略了此刻比他更哀伤百倍的母亲,于是便往母亲房间跑去。
父亲死后,母亲思念成疾,身体抱恙,常常卧床休息。
他走进母亲的卧房,发现母亲正在吃药,药汤极苦,母亲直皱眉头,恰巧贴身丫鬟告假回家探亲,母亲吃完药端起茶杯想抿一口水,杯里却是空的,杯沿上还有茶垢,她看了一眼就放下了。
二十四孝之涤亲溺器的历史典故
二十四孝之涤亲溺器的历史典故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
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二十四孝之涤亲溺器的历史典故,希望读者喜欢。
二十四孝之涤亲溺器的历史典故涤亲溺器宋黄庭坚,元符中为太史,性至孝。
身虽贵显,奉母尽诚。
每夕,亲自为母涤溺器,未尝一刻不供子职。
有诗称赞:贵显闻天下,平生孝事亲。
亲自涤溺器,不用婢妾人。
黄山谷是个孝子,二十四孝里有一则家户喻晓的故事──涤亲溺器,说的就是他。
他秉性至孝,自小侍奉父母极真诚而且无微不至。
因为母亲有洁癖,受不了马桶的异味,所以他从小就每天亲自倾倒并清洗母亲所使用的马桶,数十年如一日。
即使日后身为朝中显贵,也丝毫未尝忽略照顾侍奉母亲,尽管当时仆从甚多,大可不用亲自为母亲清涤马桶,但是他认为孝事父母是为人子女亲自该做的事,不可以委托他人之手,尽心侍亲和当不当官时是没有什么不同的。
当母亲病危的时候,黄山谷更是衣不解带,日夜侍奉在病榻前,亲自浅嚐汤药,没有一刻未尽到人子的孝道。
所以在史书上,苏东坡赞叹他「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
」这是说他的文章瑰伟,气韵超然,无可比拟;而他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情操,可以媲美古人。
典故原文奉母尽诚。
每夕。
亲自为母涤秽器。
不使婢妾为之。
未尝一刻有缺子职。
苏东坡叹其诗、独立万物之表。
王应照谓溺器之涤。
自有婢妾为之。
惟孝子不以官职之显。
失其子职之常。
溺器且为亲涤之。
其他子职。
尚有不尽者乎。
李文耕谓山谷所为。
仿佛石建。
皆乐供子职。
不以贵显闲其心者也。
黄庭坚简介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黄豫章,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一直做文字管理方面的官员,当过《神宗实录》检讨官(皇帝工作生活大事记的主笔),后来当起居舍人(皇帝的机要文字秘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四孝故事涤亲溺器的故事
>摘要:诗曰:贵显闻天下,平生孝事亲。
亲自涤溺器,不用婢妾人。
这首诗说的是黄庭坚奉母尽诚的事。
这是《二十四孝》中的第二十四则故事。
黄庭坚,北宋诗人、词人、书法诗曰:贵显闻天下,平生孝事亲。
亲自涤溺器,不用婢妾人。
这首诗说的是黄庭坚奉母尽诚的事。
这是《二十四孝》中的第二十四则故事。
黄庭坚,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他二十三岁就中了进士,苏轼是这样赞他的:“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
”说他文章瑰玮超然,当世无可比拟;而他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之美德,又可媲美古人。
涤亲溺器,也就是说他亲自为母亲刷便桶,这在一般老百姓看来似乎也没有什么,但是一个人身居高位,刷一次便桶容易,难的是刷一辈子便桶。
这还要从他小的时候说起。
黄庭坚的父亲黄庶为人刚正,饱读诗书,曾中过进士,但一生未能发达,仅是州府的幕僚,后来到康州任了一官半职。
康州地偏民困,暴乱不断。
黄庶不畏艰难,鞠躬尽瘁,最后积劳成疾,中年卒于任所。
母亲李氏,是着名藏书家、诗人李常的妹妹,出身于仕宦读书世家。
父亲在临终前把年仅十三岁的黄庭坚叫到床前,对他说:“为父命不久矣,我儿长大了,不要只顾着读书,要好好照顾母亲,好好跟随舅舅。
”黄庭坚含泪答应了。
父亲不久便去世了,这让平素活泼好动的黄庭坚一下子陷入了沉默,常常一个人躲在藏书室里翻书度日。
舅舅李常把他当亲儿子一样对待,耳提面命,尽心栽培。
他看出端倪,便悄悄走进藏书室找了个机会安慰他。
黄庭坚哀伤地说:“以前我只顾戏耍和读书,从来没
有想过人会死去,父亲大人待我恩重如山,我却再也见不到他,再也没有机会帮他做事,为他尽孝了。
”李常说:“尽孝不是感恩戴德忘乎所以,也不是做什么了不起的大事,而是在平素点滴中学会关照至亲,在务正业的同时见缝插针利用闲暇满足家人所需,这两件事并不矛盾。
”黄庭坚想起父亲的遗言,忽然意识到自己只顾着自己哀伤,忽略了此刻比他更哀伤百倍的母亲,于是便往母亲房间跑去。
父亲死后,母亲思念成疾,身体抱恙,常常卧床休息。
他走进母亲的卧房,发现母亲正在吃药,药汤极苦,母亲直皱眉头,恰巧贴身丫鬟告假回家探亲,母亲吃完药端起茶杯想抿一口水,杯里却是空的,杯沿上还有茶垢,她看了一眼就放下了。
父亲在任时为官清廉,生活节俭,家中并不曾雇用过多的仆役婢女。
黄庭坚立即自动请缨,跑去为母亲清洗茶杯并沏好茶。
母亲看着干净的茶杯,喝着黄庭坚泡的茶,甚感欣慰地笑了。
黄庭坚看看便桶还没有倒,又跑出去倒了。
这一切做完后才去学堂。
到了晚上,黄庭坚又来了。
这次他是有备而来,他带了把刷子,来给母亲刷便桶。
母亲爱干净,可便桶往往不能及时清洁,好脾气的母亲不愿为难婢女,他决定不劳烦别人,亲自做好这件事情。
当他人到了中年,身为朝廷官员,公务十分繁忙,每天忙完公事回来,第一件事仍是去探望已经年迈的母亲,端茶递水,精心照料并陪伴,每天晚上依然为母亲刷洗便桶,从不让他人代劳。
有一次,有人问黄庭坚:“您身为高贵的朝廷命官,家里又有仆人,为什么要亲自来做这些杂细的事务,甚至还亲手做刷洗母亲便桶这样卑贱的事情呢?”黄庭坚回答说:“孝顺父母是我的本分事,同自己的身份地位没有任何关系,
怎能让仆人去代劳呢?再说孝敬父母,是出自一个人对父母至诚感恩的天性,又怎么会有高贵与卑贱之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