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区域生态环境规划
材料导论第十五章 材料、环境资源
2014年产量(吨) 8.2亿
24.76亿
7387.8万
占世界产量% 49.5 60 50
25(第1)
一、我国的资源状况
1、 水资源状况:
水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淡水资源量只是 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
目前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均水资源拥有量 低于国际公认的1700M3用水紧张线。
材料工业污染产生的主要原因
矿山资源的乱采滥挖,造成大片森林被砍伐, 绿草毁掉,尾矿随意丢放,污水任意流淌,也 是造成环境破坏和污染的原因。
工艺技术装备落后,成为环境污染大户。 冶炼生产效率低,CO2、 SO2、NOx不处理,
直接排放,对环境造成极大影响。
四、材料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核心:资源的有效保证和合理应用及与
环境材料应用研究的主要内容
类别 环境协调性材料
内容 天然材料、仿生物材料、绿色 包装材料、生态建材
环境降解材料
可降解塑料、生物降解性无机材料
环境工程材料
环境净化材料、环境修复材料、 环境替代材料
目前重点开发的环境材料
近年环境材料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净化环境、防止 污染、替代有害物质、减少废弃物、材料资源化、利用自 然能等方面,重点体现在
1、良好的使用性能 2、具有较高的资源利用率 3、对生态环境无副作用或对环境影响甚小。
环境材料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
类别 材料的环境性能评价
内容 LCA方法学、环境性能数据库
材料的可持续发展理论
资源效率、物质流分析、 工业生态学
材料的生态设计
生态设计理论、非物质化理论
材料的生态加工
清洁生产、再循环利用、 降解、废物处理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五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1讲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讲
第1讲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考点一山西煤炭资源开发评价1. 能源概述(1)概念:能源资源是指为人类提供能量的天然物质,是一种综合的自然资源。
能源在国民经济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是国民经济中优先发展的行业。
(2)能源分类①可再生能源:包括________、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等。
②非可再生能源:主要是________、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
2. 山西能源资源开发条件3. 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1)煤炭外运能力不足:煤炭运输量大;地理位置比较封闭,不利于晋煤外运。
(2)水资源短缺:降水量相对较少;人口增加,生活用水、工农业耗水量日益增加。
命题角度区域能源资源开发[经典例题](2016·全国卷Ⅲ)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
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
2009年5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称的1 0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80%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
下图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8级)日数。
(1)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指出开发风能的优势。
(2)说明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然条件。
(3)分析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
(4)为保障电网的稳定性,还规划在瓜州建设规模较大的热电站作为调节电站。
试解释为大型风电场配建调节电站的原因。
[思维建模]1. 文字信息获取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________能源。
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
为保障电网的________,还规划在瓜州建设规模较大的热电站作为________。
2. 图像信息获取瓜州地理位置、年大风日数和图例等信息。
3. 推理分析4. 知识调用此处需要调用的知识是生态环境问题和能源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是教材中“山西能源基地建设(人教必修三)”相关知识的拓展和迁移。
[小试牛刀](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归纳]1. 针对性归纳:能源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分析方法(1)资源条件评价:可从储量大小、分布范围大小、种类多少、质量高低等方面评价。
第三部分 第十五章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制造业被迁往周边地区,从而促进了周边地区的工业化,
进而推动了周边地区在人口、用地方面的城市化进程。 [答案] S市的产业结构调整,使某些制造业向周边转移, 促进了周边地区工业的发展;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 了当地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化;周边地区的工业发 展,促进了农业用地向非农业用地的转化。
返回
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增
长图,读图回答1~3题。
返回
1.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中的阶段Ⅰ、Ⅱ两个发展阶段的 主导产业分别是 A.原料导向型产业、动力导向型产业 ( )
B.劳动密集型产业、市场导向型产业
C.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D.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返回
2.以下属于阶段Ⅰ工业发展特点的是 A.建立了大批日用消费品加工厂 B.外商的投资规模相对较大 C.工业附加值增长较快 D.成为我国最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措施
返回
返回
1.珠江三角洲地区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和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
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具体如图
所示:
返回
返回
2.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两个阶段 (1)第一阶段:
返回
(2)第二阶段:
返回
3.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 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促 进工业化。
返回
返回
由点 产业结构、工业化、城市化、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 忆面 技术产业
由纲 忆知
1.列表比较珠江三角洲工业化推进过程中的两个阶段。 2.结合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中出现的问题掌握其 对策。
返回
第三部分 第十五章 章末高考通关
形图可知,①地为平原,发展种植业很有优势,A选项错误;
②地为丘陵,发展立体农业更具优势,C选项正确;该地水 热条件优越,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应该发展多种经营,D 选项所述不是最佳出路。 答案: 1.C 2.C 3.C
4.某地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将加快城镇化进程和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生态宜居城乡建设,建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苏南地区相比,苏北和皖中地区发展电子装配业有何优 势? (3)结合材料1、2、3,分析江苏省如何才能走出一条具有
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
解析:第(1)题,2000~2005年,我国大陆沿海省区(市)
的城镇化发展的特点,读图分析即可。第(2)题,读图可 知应重点发展电子产业,其原因是区内科技发达,人才 集中,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电子装配业属于劳动力指 向型,苏北和皖中地区劳动力丰富廉价,且地价便宜。 第(3)题,从材料1中可以看出江苏省城市化发展快,从 材料2中可分析出城市化发展快的原因,从材料3可以推
(
)
C.②地发展立体农业
D.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解析:第1题,根据经纬度可以判断,图示地区是我国的鄱
阳湖平原,高粱产于北方地区,A选项错误;春小麦和玉米
的主产区在东北地区,B选项错误;大豆主产区在东北平原, D选项错误。第2题,根据地形图可知,该地区低山丘陵占 有一定的比例,植被破坏易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出现红漠 化现象,且红壤酸性强,易出现土壤酸化。第3题,根据地
(5)试分析海南热带高效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策略。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有关知识。 海南地处我国的热带地区,热带气候资源的优势突出, 是我国主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分析时要结合海南的
2014届中考地理全程复习课件:第15章 认识省内区域(鲁教版)
【名师点睛】工业化
工业化是带动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世界上绝大多数城
市的快速发展时期,也就是其工业大发展时期。
【甄别·判断】 1.珠江三角洲位于福建省的东南部,被誉为祖国的“南大门”。 ( ×) 提示: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 2.珠江三角洲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著名侨乡等有利条件,成 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 ) 提示:珠江三角洲发挥自身优势条件,国家给予特殊的政策扶持,
)
A.山东
C.河北
B.陕西
D.广东 )
(2)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毗邻韩国、日本
C.为高原地形
B.海陆交通便利
D.为内向型经济
(3)“泛珠三角”的构建带来的积极意义有( A.为珠江三角洲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B.为珠江三角洲提供小麦、玉米等粮食
)
C.加强各个省级行政区内部的行政管理
6.(2013·东营学业考)读图,有关西双版纳的叙述,正确的 是( )
A.它位于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 B.在这里能见到憨笨的黑熊在林间觅食
C.富有特色的民居是窑洞
D.是以傣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地 【解析】选D。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境内,主要生活着亚洲象、
绿孔雀等热带动物,传统民居是竹楼,黑熊主要生活在温带地
促进了餐饮、娱乐、运输等_______ 服务业 的发展,为大量_______ 劳动力 提
供了就业机会。 (2)独特的土地利用景观:非农产业的发展和人口的迁入,使
这里大量的_____ 农业 用地被改为_____ 工业 、交通、_____ 城市 建设用地。
城镇数量和规模 (3)城镇化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 非农业人口 的增长与_______________ 的扩张。 (4)城镇化发展带来的问题:_____ 住房 拥挤、_____ 交通 拥挤、环境污 染、_____ 耕地 资源减少等。
环境生态学导论15ppt课件
(3)受损生态系统修复应该参考的重要指标:以恢复森林最 低数量的成分和最小面积为前提,并且达到原有植物群落物种 数80%以上,能够维持其更新和演替的森林才能称得上符合标 准的恢复。
(4)在修复受损生态系统的优势种或关键种的 同时,还要注意互惠共生种。互惠共生关系是 生物群落中物种存在的条件,也是物种间最基 本的生态关系之一。
综上所述,受损生态系统首先是其组成和结构发生了退化,
导致其功能受损和生态学过程的弱化,引起系统自我维持能力
减弱且不稳定。但系统万分与其结构的改变,是系统受损的外
在表现,功能衰退才是受损的本质。因此,受损生态系统功能
的变化是生态系统操作程度判断的重要标志。但另一方面,由
于植物及其种群属于生态系统的第一性生产者,是生态系统有机 物质最初来源和能量流动的基础。所以,植物群落的外貌形态和 结构状况又通过对系统中次级消费者、分解者的影响而决定着系 统的动态,制约着系统的整体功能。因此,在受损生态系统中, 结构与功能也是统一的,通过结构的变化,也可以推测出功能的
对于修复富营养化湖泊,生物学和生态学也有了新发展,在20世纪 70年代中期,美国的Shapiro就提出了生物操纵 (biomanipulation)。至90年代初,利用生物操纵控制富营养化的 技术正在欧洲及北美多个湖泊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Welch等 (1987)提出了由下而上和由上而下的方法(Jordan,1987)。
(5)注意不要因为经济条件、速生丰产、适应 性等问题的限制,在受损生态系统地区栽种不 是当地原有植被中的种类。因为这些外来种的 结构和功能都不适应当地的生态系统,不仅稳 定性差,生态效益不高,而且还会带来一些新 的生态问题。
第9讲土地复垦规划和生态环境整治规划
规模滥挖发菜、干草和麻黄等野生中药材的事件
时有发生。据国家环保局自然保护司96年11月至
97年3月调查,近几年,每年进入内蒙古搂发菜
的农民有20万人次,1987年以来,有关省、区进
入内蒙古搂发菜人员累计高达190万人次。“搂发
菜”大军涉足的草场面积约为2.2亿亩,遍布内蒙
古中西部锡林格勒盟、乌兰察布盟等五个盟市。 1.9亿亩的草场面积遭到严重破坏,约占内蒙古全 部草原面积的18%,有相当部分正处于沙漠化的 过程中。其中约0.6亿亩的草场面积被完全破坏且 已沙化。由于1.9亿亩草地遭到严重破坏而不能放
牧,被迫到其它草场超载放牧的草地要远远大于 1.9亿亩,草原负担过重,加速了荒漠化的扩展
• (五)水资源利用不合理
•
西部地区农业灌溉比重大,农业、林业用地面积持续
增加,导致水资源需求量增长,水资源短缺矛盾加剧,特
别是造成下游地区水资源匮乏。加之该区对地下水的持续
超采利用,导致西部地区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如陕西关中 地区各水源地年均地下水位下降速率达2米多。地下水位 下降直接引起地表植被衰亡,土地沙化加快。根据有关研
第四节 土地复垦规划的实例
•
——左云县土地复垦规划
• 一、目的与任务
• (一)目的
• (二)土地复垦规划的任务
• 二、现状与趋势
• (一)现状
• (二)发展趋势
• 三、规划与设计
• (一) 塌陷地区的环境条件分析
• (二) 复垦区的区位条件分析
• (三) 土地复垦的投资与效益分析
• (四) 土地复垦规划
• 土地沙化原因:
• (一)气候变化
•
有关研究表明,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最突出的特征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8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8修正)【发文字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4号【发布部门】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18.12.29【实施日期】2018.12.29【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根据2016年7月2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六部法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七部法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第三章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第四章法律责任第五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预防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第三条编制本法第九条所规定的范围内的规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照本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第四条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客观、公开、公正,综合考虑规划或者建设项目实施后对各种环境因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第五条国家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
第六条国家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数据库和评价指标体系建设,鼓励和支持对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技术规范进行科学研究,建立必要的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共享制度,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科学性。
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建立和完善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数据库和评价指标体系。
第二章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第七条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渭南市北部山区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渭南市北部山区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渭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3.12.04•【字号】渭南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6届〕第7号•【施行日期】2024.05.01•【效力等级】其他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渭南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6届〕第7号《渭南市北部山区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已于2023年11月30日经陕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
渭南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3年12月4日渭南市北部山区生态环境保护条例(2023年10月20日渭南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 2023年11月30日陕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批准)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第三章生态资源保护第四章建设活动的限制第五章修复治理第六章监督管理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北部山区生态环境,改善北部山区生态功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建设黄河中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北部山区的保护、利用、修复、管理以及其他与北部山区生态环境保护有关的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市北部山区生态环境保护范围(以下简称北部山区范围),是指东以渭南市和山西省临汾市及运城市界为界、西以渭南市和铜川市界为界、北以渭南市和延安市界为界,南以与北部山区密切关联的渭北“旱腰带”所属村镇行政边界为界的区域,涉及富平县、蒲城县、白水县、澄城县、合阳县、韩城市等县(市),具体保护范围由市人民政府划定并公布。
第三条北部山区生态环境保护遵循保护优先、节约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持统筹规划、科学利用、综合治理、严格监管、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第四条市人民政府对北部山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负总责。
厦门市环境保护条例
厦门市环境保护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厦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1994.07.30•【字号】•【施行日期】1994.10.01•【效力等级】经济特区所在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厦门市环境保护条例(1994年7月30日福建省厦门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1994年10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厦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遵循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结合厦门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环境保护工作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坚持环境建设和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达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第三条厦门市各级人民政府地辖区内的环境质量负责,实行行政首长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环境保护规划必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有关污染防治费用收支应纳入各级人民政府预算,并加强管理。
第四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履行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义务,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对在防治污染、改善和保护环境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第五条加强环境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积极发展环境保护产业和环境标志产品。
第二章环境保护机构和职责第六条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环保部门),对本辖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和管理。
环保部门负责编制环境保护规划。
各级环保部门依法对管辖范围内的排污或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现场监督检查。
被检查单位必须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检查机关和检查人员应为被检查单位保守技术和业务秘密。
各级环保部门可设义务环境监督员,对辖区内的排污单位进行监督。
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的各有关职能部门,应依法履行保护环境职责,并协同环保部门对环境污染防治实施监督和管理。
第十五章规划环评(62页)
第十五章规划环评一、规划环评的重要性1. 保障环境质量:通过规划环评,可以识别和预测规划实施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为规划决策提供环境风险预警,从而有效保障环境质量,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 促进可持续发展:规划环评强调在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将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3. 提高规划决策的科学性:规划环评通过系统的环境影响预测、分析和评估,为规划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提高规划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4. 强化公众参与:规划环评过程要求公众参与,充分听取公众意见,提高规划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信任度,增强公众对规划实施的支持和参与。
二、规划环评的基本内容1. 规划概述:介绍规划的基本情况,包括规划目标、规划范围、规划期限等。
2.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对规划区域的环境现状进行调查和评价,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态环境等方面。
3. 规划实施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预测:根据规划内容和环境现状,预测规划实施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包括污染物排放、生态影响、社会影响等。
4. 环境影响评价:对预测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判断规划实施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范围。
5. 环境保护措施:针对预测和评价的环境影响,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包括污染控制、生态保护、环境管理等方面。
6. 环境风险评价:对规划实施可能带来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价,包括风险源、风险受体、风险程度等。
7. 公众参与:在规划环评过程中,要求公众参与,充分听取公众意见,提高规划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信任度。
8. 结论与建议:根据规划环评的结果,提出规划实施的环境保护结论和建议,为规划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规划环评的实施程序1. 环评准备:确定环评范围、编制环评工作方案、组建环评团队等。
2.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对规划区域的环境现状进行调查和评价。
3. 环境影响预测:根据规划内容和环境现状,预测规划实施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
专项区域规划
Ⅱ 农业区域总体开发规划 基本原则——农业区域专业化生产与综合发展 •农业区域专业化是以区域自然条件的地域分异规律和社会经济 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为依据而实施的。 •农业生产专业化、区域化程度取决于区域生产力发展水平。就
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在农业专业化、区域化同时,也
必须进行综合发展。
•各个区域应明确发展的重点,以一种或两种农业部门,一种或
下调控之不足,从而获得管治
“管治”与“统治” “统治”的权威必须是政府,“管治”不一定 “统治”的主体一定是社会公共机构,“管治” 不一定 “统治”管理的权力运行方向总是自上而下的, “管治”不一定
第四节 区域管治
空间管治:以空间资源合理配置为目标,通过划定区 域内不同功能、不同建设发展特性的类型区,制定各 类型区的开发标准和控制引导要求,以协调区域内不 同主体的利益。 空间管治是区域管治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从国外研究热点来看,空间管治研究主要集中在
– Ⅰ 传统服务业(商服业)布局 – Ⅱ 现代服务业规划布局 – Ⅲ 旅游业规划布局
Ⅰ 影响农业发展的条件
农业自然条件分析 光照 •光照长短、强弱 土地 •土地资源的数量、分布、生产力、可改良性和 培育性等
水分
•水资源的分布
Ⅰ 影响农业发展的条件
农业自然条件分析
在区域农业规划布局中必须对区域自然条件进行分析及评
加强土地资源管理
举例:黄山风景区
区域土地利用与区域管治
思考题
•
•
如何理解解决土地供需矛盾的基本原则?
区域空间管治规划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第二部分
• 第九章 区域发展战略
区域规划
• 第八章 区域规划及其发展
• 第十章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十五”计划》的通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十五”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02.03.28•【文号】环发[2002]56号•【施行日期】2002.03.2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十五”计划》的通知(环发[2002]5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各直属单位,各派出机构:现将《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十五”计划》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十五”计划二〇○二年三月二十八日附件: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十五”计划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一)“九五”工作回顾“九五”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很大进展,为新世纪生态保护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1996年召开的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提出“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环境保护工作方针,彻底改变了长期以来重污染防治轻生态保护的局面。
随后,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议上,国家又相继确立了“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和“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生态保护方针。
1998年和2000年国务院分别发布实施的《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确立了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重的基本原则。
与此同时,国家环境保护“九五”计划确定的“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9%”的任务按时完成,并已达9.85%;2000年8月我国政府签署了《生物安全议定书》。
全国的区域生态保护与建设取得突破进展,退耕还林还草、退田还湖、移民建镇和天然林保护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示范区、生态农业建设试点、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野生药材、矿山等重点资源开发的生态保护得到加强。
禁止秸秆露天焚烧初见成效,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快速发展,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得到重视。
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2021年)
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2021年)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1.11.25•【字号】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98号•【施行日期】2021.12.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已被修订•【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1994年12月8日上海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根据1997年5月27日上海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关于修改〈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2005年10月28日上海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第一次修订根据2011年12月22日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本市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2015年6月18日上海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等8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三次修正2016年7月29日上海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第二次修订根据2017年12月28日上海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二次会议《关于修改本市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四次修正根据2018年12月20日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关于修改本市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五次修正根据2021年11月25日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上海市献血条例〉等4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六次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区划和标准第三章绿色发展第四章环境监督管理第五章环境污染防治第六章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发展和绿色生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环境保护及其相关的管理活动。
温江区城市总体规划2014-2020年
区域构建“1+1+3+1+8”的五级城镇体系。 第一级为中心城市,即温江城区,并依托生态廊道将大城市城区划分为多个 组团。
4
温江区城市总体规划(2014-2020 年)(暨温江区卫星城总体规划)•文本
第二级为小城市,即永宁镇。 第三级为特色镇,包括万春镇、和盛镇、寿安镇。 第四级为一般镇,即永盛镇。 第五级为农村新型社区,结合现状规划 8 处农村新型社区。
总则.......................................................1 城市性质、职能与目标.......................................3 人口及用地规模.............................................4 区域城镇体系...............................................4 区域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7 区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7 区域生态结构规划...........................................9 区域综合交通体系规划.......................................9 区域旅游发展规划..........................................11 历史文化保护规划..........................................12
永宁镇
以医疗健康产业为主导的服务型城镇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5章环境与国家安全第41讲生态文明下的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课件
意义
内容
保护生
自然保护区的设立可以为多种多样的生物物种和自然群落提供有
物多样
性
效保护,保障它们正常生存、繁衍和进化,并能维护地区生态平衡
自然保护区内的多种生态系统可持续为人类提供生态服务,具有涵
提供生 养水源、保持土壤、防风固沙、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功能,可以 保障人类的生存及生活质量
态服务 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服务可以通过河流或大气等传递到保护区
第41讲 生态文明下的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第十五章
地理
新课程 •结合实例,说明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 标准 •举例说明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结合实例,考查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地的概念、分类、特点及 新考向 其对国家安全的意义,理解自然保护区设立的意义,提高保护生物
多样性的意识 预测
外的其他区域,对周围地区或更广区域的生态环境等产生积极影响
意义
内容
其他 方面
自然保护区也是研究各类生态系统和物种生态特性、开展科学实 验、进行环境监测的重要基地,是开展生态旅游、公众环保宣传教 育的良好场所
[考题示例]
(2021·河北卷)青藏高原一直是地理学研究的热点区域之一,某学校地理兴
趣小组通过对该地区域相关研究成果的“关键词”(下表)分析发现:随着国
第二环节 关键能力形成
能力形成点1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整合构建]
1.自然保护区概况
项目
内容
保护对象
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 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
未经改造或
保护
轻微改造的 生态系统
禁止人类A活动干扰与破坏,使其继续保持自然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生态规划 1、城镇生态规划 2、农村生态规划 3、农业生态规划
(六)自然保护规划 1、自然资源保护规划 2、自然保护区规划(重视区域环境的保护性规划) (七)区域环境规划实施的措施与条件(略)
思考题 1、基本概念:区域环境、环境功能区划 2、行政地域的分割性和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之间的矛盾对 区域环境规划有何影响? 3、根据区域经济与其中心城市发展的关系,以及自然环 境的整体性与行政地域的分割性等,试论当前我国行政区 划调整的必要性?(提示:首先分析区域经济的发展使得 中心城市的影响力已超越行政地域;然后分析经济发展产 生的环境问题也是区域性(全球性)的;第三分析我国行 政力量在环境规划与治理中的作用;最后指出行政调整的 必要性。)
三、区域环境规划主要内容
(一)社会、经济、环境状况与评价 1、社会经济涉及到区域内资源潜力,工农业生产及人口 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和主要指标的分析
2、环境状况则包括前期环境规划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执行 情况,环境现状及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的分析
(二)环境规划的目标、指标及指标体系 1、环境规划目标要用精练而明确的文字概括地阐明,并作 为规划纲要指导环境规划工作。 2、指标是目标的具体内容,要素特征和数量的表述,尽 量定量化表示。 3、指标体系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独立,互为补充的 指标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可分层次构建需要和不同区域在环境结构、环 境状态和使用功能上的差异,对区域进行合理地、综合地 划分。 2、环境功能区划应遵循的原则。P527
图15-1
环境功能区划范例
(四)污染控制规划(总量与容量控制) 1、工业或行业污染控制 2、重点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3、大气污染控制规划 4、水污染控制规划
1、谋求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保护人民健康, 促进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及资源和环境的持续利用。 2、加强影响区域环境质量的区域经济特征分析,如资源配 置、生产布局、产业结构以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等。 3、加强对区域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区域社会要素分析,主要 是人口和社会意识的分析 4、要突出区域环境要素分析,主要包括气象要素、自然地 理要素及生态状况、污染形势分析等。
一、区域环境及其特征 1、区域环境概念与类型(见P590) 2、区域环境的基本特征 (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行政地域分割性 (2)具有社会-经济-环境的复合系统性。 (3)环境污染集中性(目前主要集中于工业行业和城镇)
请大家思考:环境的整体性与行政的分割性矛盾对 区域环境规划有何影响?
二、区域环境规划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