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_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PPT课件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 第二节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特征和原则 第三节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任务和类型 第四节 环境规划与管理发展趋势
一.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任务
(一)环境规划的任务
1.全面掌握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料,编制地区发展的规划纲要 2.搞好地区内工农业生产力的合理布局
工业合理布局是区域环境规划的主要任务之一 3.合理布局污染工业体系,形成“工业生产链”
第二节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特征和原则
一.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特征
1.整体性 2.综合性 3.区域性 4.动态性 5.信息密集 6.政策性强 7.可操作性 8.广泛性和群众性
环境规划具有的整体性反映在
环境的要素和各个组成部分之间 在众复体其多杂志环理显性涉、,。境的环环这,,及对是主规信综境境构是环这的策自要划息合管问成环境是领措然体与的一“理题一境规环域施、现管 密体因与的个规划境广综工以理集化地经地有划与管泛合程下的、,制济区机生管理、、、方综不决宜管性整命理的影部技面合完定”理特体力必主响门术:性备了、征;的须要因协、1反、它社十.主注特素调经目应不的会分要重征标准整管明标。可确 济、行社和,会难即相以符结获合合得经的是济综环和合境技体规术,划支也与撑是管能理力所,
第一章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pptx
授课计划
教学课时
教学内容
2
第一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
2
第二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法规、制度、标准和管理体系
4
第三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相关理论
4
第四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数学基础
4
第五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的综合分析方法
4
第六章 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
2
第七章 流域水环境规划
2
第八章 城市环境规划
4
第九章 生态环境规划
5
第一节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含义
(一)环境管理的含义 (二)环境规划的含义
6
环境管理产生的背景
1972年,《人类环境宣言》
提出: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是关系到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幸 福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希 望和各国政府的责任。
提出了环境管理的原则,包括指定适当的国家机关管理环 境资源;依靠科技控制和解决环境问题;开展环境教育和 发展环境科学研究;确保各国际组织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有 效和有力的协调作用等。
9
环境管理的含义
从广义上讲,是指在环境容量的允许下,以环境科学的理论 为基础,运用技术的、经济的、法律的、教育的和行政的手 段,对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进行管理;从狭义上讲,是指管 理者为了实现预期的环境目标,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施 加给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性影响进行调节和控制,实现经济、 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环境科学大辞典》
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
第一章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
第一节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含义
(一)环境管理的含义
1.环境管理的提出
1972年,在《人类环境宣言》中提出¡°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是关系到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幸福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也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希望和各国政府的责任¡±。提出了环境管理的原则, 包括指定适当的国家机关管理环境资源;应用科学和技术控制环境恶化和解决环境问题;开展环境教育和发展环境科学研究;确保各国际组织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有效和有力的协调作用等。
1974年, 在墨西哥, 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联合召开的资源利用、环境与发展战略方针专题讨论会上形成了三点共识:
(1)全人类的一切基本需要应得到满足;
(2)要发展以满足需要, 但又不能超出生物圈的容许极限;
(3)协调这两个目标的方法即环境管理。
● 2.环境管理的含义
●1974年, 美国学者G.H.休威尔编写的《环境管理》一书, 指出环境管理是对损害人类
自然环境质量的人的活动(特别是损害大气、水和陆地外貌的质量的人的活动)施加
影响。
●1987年, 多诺尔在《环境管理专业实践》中认为环境管理是一个桥梁专业, 它致力于
系统方法发展信息协调技术在跨学科的基础上, 根据定量和未来学的观点, 处理人工
环境的问题。
●库克(Cooke)等在其《环境管理中的地形学》(1990)中采用类似的定义, 将环境管
理描述为人类利用土地、大气、植物和水的一系列活动。
1987年, 刘天齐主编的《环境技术与管理工程概论》中对环境管理的含义作出了如下论述: 通过全面规划, 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教育等手段, 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 又不超出环境的容许极限。1992年赖斯对管理的定义:通过在有组织的群体里建立一个有利于人们发挥其成绩的环境, 以实现既定的目标。
第1章环境规划与管理—— 绪论
狭义概念
环境问题主要是指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即人类 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引起的环境质量的变化, 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健康乃至生命的影 响。
环境问题举例
古巴比伦文明的消逝
水草丰盛、森林茂密 的两河流域到茫茫沙漠
丝绸之路和楼兰文明的陨落
人类违背自然规律导致的,楼兰人盲目滥砍乱伐致 使水土流失,风沙侵袭,河流改道,气候反常,瘟 疫流行,水分减少,盐碱日积,最后造成王国的必 然消亡
从资源学角度出发得出的结论。 从资源学角度出发得出的结论。认为环境问题由于对资源价 值认识不足,缺少经济发展规划,盲目或不合理开发资源, 值认识不足,缺少经济发展规划,盲目或不合理开发资源, 低效利用资源而造成的 从社会学角度出发得出的结论。人的行为不仅是经济行为, 从社会学角度出发得出的结论。人的行为不仅是经济行为, 还包括社会行为和自然行为,环境问题不仅存在于经济领域, 还包括社会行为和自然行为,环境问题不仅存在于经济领域, 而且存在于广泛的社会领域。因此, 而且存在于广泛的社会领域。因此,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社会 问题。 问题。
第三阶段——始于1984年英国科学家发现南极 第三阶段 臭氧空洞 ,这个阶段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全球性 的环境问题,包括“酸雨问题(acid rain)”、 “全球变暖(greenhouse effect)”和“臭氧 层破坏”等问题
发展和环境问题是相伴而生的,只要有发展, 就不能避免环境问题的产生。环境问题的产生 是一个与社会和经济相关的综合问题,要解决 环境问题,就要从人类、环境、社会和经济等 综合的角度出发,找到一种既能实现发展又能 保护好生态环境的途径,协调好发展和环境保 护的关系,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管理规划
第一章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
1.1974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在墨西哥联合召开的资源利用、环境与发展战略方针专题讨论会上形成了三点共识:①全人类的一切基本需要应得到满足;②要发展以满足需要,但又不能超出生物圈的容许极限;③协调这两个目标的方法即环境管理。
2. 全面地理解环境管理的含义,应该注意的基本问题:
第一,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第二,动用各种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行为。第三,环境管理是跨学科领域的新兴综合学科。第四,环境管理和任何管理活动一样,也是一个动态过程。第五环境保护是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环境管理需要各国超越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采取协调合作的行动。
4.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应该是:转变人类社会的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
5.环境规划和管理的任务:调整人类社会行为,提倡环境友好型行为方式。
6.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作用①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②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③实施环境政策、法规和制度的主要途径;④实现以较小的投资获取较佳的环境效益。
8.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对象包括人、物、资金、信息和时空五个方面:
(1)人是第一个主要对象:对于以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行为作为主要任务的环境规划和管理来说尤其重要。管理过程各个环节的主体是人,人与人的行为是管理过程的核心。
(2)物也是重要研究对象:环境规划和管理也可认为是实现预定环境目标而组织和使用各种物质资源的过程,即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流动全过程的管理。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根本目标是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从宏观上说,要通过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去实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从微观上讲,要管理好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要规划和管理好物质生产、能量交换、消费方式和废物处理等各个领域。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生态补偿技术
总结词
通过经济手段对受损生态环境进行补偿的技术。
详细描述
生态补偿技术是一种利用经济手段对受损生态环境进行补偿的环境规划与管理技术。通 过生态补偿,可以对受损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补偿,实现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生 态补偿技术包括生态补偿机制、生态税、生态补偿基金等多种形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05
环境管理实践与案例分析
城市环境管理实践
01
城市垃圾处理
建立垃圾分类制度,推广垃圾资源 化利用,减少垃圾填埋量。
城市水体保护
加强水体治理和保护,减少水体污 染,保障城市供水安全。
03
02
城市绿化建设
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提高城市绿化 覆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噪声控制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城市噪声,提高 居民生活品质。
历史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随着工业化进 程的加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日益严重,促使人们开 始关注环境保护问题。
发展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环境规划与管理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 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同时,随着全 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规划与管理在解决全球环境问 题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02
系统层次性原理
环境规划涉及不同层次和级别的规划 ,如国家级、省级、市级等。在环境 规划中,应遵循系统层次性原理,明 确各级规划的目标和任务,保证规划 的顺利实施。
环境规划与管理教材
(一)环境管理的含义 (二)环境规划的含义
(一)环境管理的含义
1. 环境管理的提出 1972年,在《人类环境宣言》中提出“保护和改 善人类环境是关系到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幸福和经济 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希望 和各国政府的责任”。提出了环境管理的原则,包 括指定适当的国家机关管理环境资源;应用科学和 技术控制环境恶化和解决环境问题;开展环境教育 和发展环境科学研究;确保各国际组织在环境保护 方面的有效和有力的协调作用等。
(一)环境管理的含义
库克(Cooke)等在其《环境管理中的地形学》 (1990)中采用类似的定义,将环境管理描述为 “人类利用土地、大气、植物和水的一系列活动。 1987年,刘天齐主编的《环境技术与管理工程概 论》中对环境管理的含义作出了如下论述:“通 过全面规划,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运用经济、 法律、技术、行政、教育等手段,限制人类损害 环境质量的活动;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 基本需要,又不超出环境的容许极限。” 1992年赖斯对管理的定义:“通过在有组织的群 体里建立一个有利于人们发挥其成绩的环境,以 实现既定的目标。”
环境问题的产生有两个层次上的原因:一是思想观 念层次上的;一是社会行为层次上的。基于这种思 考,人们终于认识到必须改变思想观念,必须对人 类自身的行为进行规划与管理,保证人类与环境能 够持久地、和谐地协同发展下去。 环境规划和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对可持续发展 思想的传播,使人类社会的组织形式、运行机制以 至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的决策、计划和个人的日常 生活等各种活动,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 并以制度、法律、体制和观念的形式体现出来,创 建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
chapter 1 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论
江汉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面对人类的环境问题
迎接知识创新的挑战
1.1.1.3 环境因素
又称环境要素,是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 又称环境要素,是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 各个独立的 质不同并且与环境整体发生相互作用的基本成分, 并且与环境整体发生相互作用的基本成分 质不同并且与环境整体发生相互作用的基本成分,包括自然 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两大类。 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两大类。 自然环境因素:大气、 自然环境因素:大气、水、土壤、生物、自然资源、动植 土壤、生物、自然资源、 物等。 物等。 社会环境因素:生产力、科学技术、社会制度、宗教信仰、 社会环境因素:生产力、科学技术、社会制度、宗教信仰、 观念等。 观念等。 环境因素组成环境结构单元。 环境因素组成环境结构单元。环境结构单元又组成环境整 体或环境系统。例如,水组成水体,全部水体成为水圈。 体或环境系统。例如,水组成水体,全部水体成为水圈。大 气组成大气层,整个大气层总称为大气圈。 气组成大气层,整个大气层总称为大气圈。
考核方式:闭卷; 考试题型:名字解释、填空题、判断、问答等。 如何学好并通过此门课程?
江汉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面对人类的环境问题
迎接知识创新的挑战
学习安排计划
教学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章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
江汉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面对人类的环境问题
迎接知识创新的挑战
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
第一节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
1、环境问题及其产生根源 2、环境规划与管理含义的概念 3、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目的与任务
第二节 环境规划与管理思想和方法的产生与发展
1、第一个里程碑——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2、第二个里程碑——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 3、第三个里程碑——200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
迎接知识创新的挑战
江汉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面对人类的环境问题
迎接知识创新的挑战
②、生态破坏极为严重
• 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2002年水利部公布的全国第二次遥 感调查结果,全国水土流失占国土总面积的37%,全国沙漠化面 积等于一个新疆。 • 森林锐减:2000年国家林业局公布的第五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 资料,全国森林覆盖率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1%,人均蓄积量 只有世界1/8。近10年间,我国森林面积减少了23%。 • 生物多样性减少:近50年来,中国约有10余种动物绝迹。如 1962年野生麝共有18万只,目前还不到2万只。
江汉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面对人类的环境问题
迎接知识创新的挑战
江汉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面对人类的环境问题
迎接知识创新的挑战
B、水域污染问题突出 1)城市水污染 2)农村水污染
环境规划与管理
第一章绪论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概念与内涵(1972年,《人类环境宣言》)
1 环境规划: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规律,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控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战略思想和目标——可持续发展。
内涵:环境规划实质上是一种克服人类经济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的科学决策活动。环境规划不仅担负起环境管理与建设的科学依据,而且还要成为宏观调控与管理的有效手段。
2 环境管理——指依据国家的环境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坚持宏观综合决策与微观执法监督相结合,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入手,运用各种有效管理手段,调控人类的各种行为,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限制人类伤害环境质量的活动以维持区域正常的环境秩序和环境安全,实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总体。
内涵:宏观管理(从综合决策入手,解决发展战略问题,实施主体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和微观管理(从执法监督入手,解决具体的污染防治和生态破坏问题,实施主体是环保部门),二者相互补充。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作用
●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保障环保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之中
●合理分配排污消减量、约束排污者行为
●以最小的投资获得最佳的环境效益
●组织动员各方面力量,实现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根本目的——通过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传播,使人类社会的组织形式、运行机制以至于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的决策、计划和个人的日常生活等各种活动,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并以制度、法律、体制和观念的形式体现出来,创建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
环境规划
第一章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
环境管理:通过一定的手段,根据生态学原理和环境容量许可范围,对从事集团和个体行为实施监督控制,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环境规划:人类为使社会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具体安排。
关系: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紧密相连,难以分割;但是两者又存在各自独立的内容和体系。规划是职能是环管的首要职能;环境目标是共同核心;共同的理论基础
目的是建立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基本任务是转变人类社会的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对象: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个人、企业、政府行为)。
五大手段:法律手段、经济、行政、技术、宣传教育。
三个路标: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200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
中国环境管理和规划五大改革1由传统发展方式开始转向可持续发展模式2由环境污染治理进入自然生态的恢复与建设阶段3由对局部地区的工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进入到对国民经济总体结构的战略性调整4在对城市和工业污染加大治理度的基础上,开展了对重点地区和重点流域的治理5环境与规划管理由传统的行政命令加计划,转向依法行政和管理。
第二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法规制度标准和管理体系
基本方针政策体系:三同步三统一;即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为何我国把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1.国情(人均资源短缺、环境难以持续)2.环境状态(局部有所控制整体仍在恶化)3.履行国际公约责任。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重点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重点
第一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
1.环境管理是人类管理自己作用于环境行为的一种行为。
环境管理——研究环境的现象,防范环境的危机,消灭环境的灾难,调和环境
冲突的学问。亦即探讨人类与环境的间种种关系的科学。目的:解决环境问
题,维持一个可合理运作的环境系统。
2
.环境管理的三个阶段
● 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技术问题。以治理污染为主要管理手段的
阶段这一阶段大致从20世纪初到50年代末。
● 把环境问题作为经济问题,以经济刺激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
段。这一时期大致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21世纪初。
● 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发展问题,以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
系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
3.环境规划:人们为使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而对人类的生产、
生活活动作出的合理安排。对有限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及
自然资源等予以合理分配及以达成政策目标的策略。
环境规划的本质就是强调前瞻性的治本和防患措施
4.环境规划的要素
① 实施环境影响评估
● 运用系统分析与计算机模式,预测不同经济发展方式或不同工程
设置的环境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为决策与规划提供信息。
② 维持自然环境系统
● 一个发展行为的规划应先从生态着手,注意自然环境和资源保持
利用等互动关系,以求环境最佳利用。同时对生态、社会和经济
各种标准加以判断,而环境发展与经济发展共荣。
③ 量化规划判断标准
● 一般性环境目标比较抽象,有必要再细分成较具体而明显的标准
及可量化评估的准则。
5.环境规划的任务:①
解决和协调国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
的矛盾,以期科学的规划(或调整)经济发展的规模和结构,恢复
环境规划与管理期末考试重点(含题目和答案)【重点修改版】
§1 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
1 P.19 1
什么是环境管理?如何理解其内涵?
答:环境管理是对损害人类自然环境质量的人的活动(特别是损害大气、水和陆地外貌的质量的人的活动)施加影响。环境管理的内涵是规范和限制人类的观念和行为。
2 P.19 2
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
答: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是环境决策在时间、空间上的具体安排,是规划管理者对一定时期内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作出的具体规定,是一种带有指令性的环境保护方案,其目的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使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环境规划的实质是一种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盲目和主观随意性的科学决策活动。
3 P.19 3
简述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关系。
答:规划职能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环境目标是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共同核心。环境规划与管理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
4 P.19 8
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任务。
答:
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应该是:转变人类社会的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文化决定着人类的行为,只有转变了过去那种视环境为征服对象的文化,才能从根本上去解决环境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环境文化的建设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一项长期的根本的任务。人类的社会行为分为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公众行为三种。这三种行为都可能会对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调整人类社会行为,提倡环境友好型行为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任务。
5 P.19 10
说明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主要内容,并归纳本书的基本框架。
答:
1 环境规划的内容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01
国内外环保法律法 规体系
介绍国内外环保法律法规体系的 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分析其特 点和差异。
02
环保法律法规的制 定与实施
探讨环保法律法规的制定过程和 实施机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改 进方向。
03
企业环保法律责任 与风险防范
阐述企业环保法律责任的内容和 要求,分析企业面临的环境风险 及防范措施。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总结词:生态修复与保护是环境管理的另一重要策略,旨 在恢复受损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开展生态调查和评估,了解生态系统现状和问题。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制定生态修复计划,包括植被恢复、湿地保护、土地复垦 等措施。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重要性及应用领域
重要性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规划与管理对于保护地球生态系统、维护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应用领域
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水资源管理、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等领域。
发展历程与趋势
发展历程
环境规划与管理学科经历了从环境保护意识到环境与发展综合管理的发展过程。
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环境治理的深入推进,环境规划与管理将更加注重跨学科的整合、科技创新、全球合作和综 合解决方案的应用。同时,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也将不断更新和完善,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环 境挑战。
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PPT课件
第一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 环境规划和管理思想与理论 的产生和发展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对象和内容
1
第一节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含义
(一)环境管理的含义 (二)环境规划的含义
2
(一)环境管理的含义
1. 环境管理的提出
1972年,在《人类环境宣言》中提出“保 护和改善人类环境是关系到全世界各国人民 的幸福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全世界 各国人民的迫切希望和各国政府的责任”。 提出了环境管理的原则,包括指定适当的国 家机关管理环境资源;应用科学和技术控制 环境恶化和解决环境问题;开展环境教育和 发展环境科学研究;确保各国际组织在环境 保护方面的有效和有力的协调作用等。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
(二)手段
行政手段 法律手段 经济手段 技术手段 宣传教育手段
26
二、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原理和内容
(一)原理
1.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法规体系。根据环境法学基础理论,介绍 环境保护法律、环境管理制度、环境标准和环境管理体系。 详见第二章。
15
内涵
1. 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环境” 这一复合生态系统,可能 指整个国家,也可能指一个区域(城市、省区、流域)。 2. 任务:使该系统协调发展,维护系统良性循环。 3. 依据:社会经济原理、生态原理、地学原理 、系统理论和 可持续发展理论。 4. 主要内容:合理安排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其中既包括对 人类经济社会活动提出符合环境保护需要的约束要求,还 包括对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作出的合理的安排和部署。 5. 环境规划是在一定条件下优化,它必须符合一定历史时期 的技术、经济发展水平和能力。
16
环境管理与环境规划的关系
1.规划职能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
2.环境目标是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共同核心。
3.环境规划与管理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
17
二、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目的和任务
(一)目的
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传播,使人类社会 的组织形式、运行机制以至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的决策、 计划和个人的日常生活等各种活动,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相 处的原则,并以制度、法律、体制和观念的形式体现出来, 创建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 目的是解决环境问题,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 系。
14
环境规划的含义
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 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 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对自身活动和环 境所做的在时间、空间上的合理安排。 ——《中国大百 科全书· 环境卷》 实质上是一种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保活动盲目性 和主观随意性的科学决策活动。
叶文虎等编,《环境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马晓明编著,《环境规划理论与方法》,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国家环保部计划司《环境规划指南》编写组编著,《环境 规划指南》,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 郭廷忠等编,《环境管理学》,科学出版社,2009。
4
第一章
第一节
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
讲,如何用最小的资金,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显得十分重要。
环境规划与管理正是运用科学的方法,保障在发展经济 的同时,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环境效益的有效措施。
21
5.实现环境目标的基本保障
环境规划制定的功能区划、质量目标、控制指标和各种 措施以及工程项目给人们提供了环境保护工作的方向和 要求,可以指导环境建设和环境管理活动的开展,对有 效实现环境科学管理起着决定性作用。 环境规划具体体现了国家环境保护政策和战略,其所做 的宏观战略、具体措施、政策规定,为实现环境目标管 理提供了科学依据,是各级政府和环保部门开展环境保 护工作的依据。
12
环境规划产生的背景
《我们共同的未来》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 《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 力的发展”这一永续利用、持续发展的思想。
《21世纪议程》 1992年在联合国环发大会所通过的《21
世纪议程》中,“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共同追求的发展 战略目标。
市场行为:指各种市场主体包括企 业和生产者个人在市场规律的支配 下,进行商品生产和交换的行为 。
公众行为:是指公众在日常生活中 诸如消费、休闲和旅游等方面的行 为。
C.环境文化建设
文化决定行为,只有转变了过去那 种视环境为征服对象的文化,才能 从根本上去解决环境问题。
随意丢弃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 公众 浪费水电煤气 节约能源、资源 行为 漠视环境 积极参与环境保护
环境规划与管理
1
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
讲授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流域、城市、生
态等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划和组织、产品、活动等不同层面 的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程序和要求,培养同学们在环境 规划与管理决策设计中综合应用基本原理和方法来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Biblioteka Baidu
篇章安排: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2
2 4 2 2 2 2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流域水环境规划
城市环境规划 生态环境规划 环境管理模式 组织层面的环境管理 产品层面的环境管理 活动层面的环境管理
3
教材与参考书
张承中,《环境规划与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郭怀成等编,《环境规划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7
环境管理产生的背景
1974年,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 联合召开的资源利用、环境与发展战略方针专题讨论会 上形成了三点共识:
全人类的一切基本需要应得到满足;
要发展以满足需要,但又不能超出生物圈的容许极限;
协调这两个目标的方法即环境管理。
8
环境管理的含义
1974年,美国学者G.H.休威尔指出,环境管理是对损害人类 自然环境质量的人的活动(特别是损害大气、水和陆地外貌 的质量的人的活动)施加影响。 1987年,刘天齐主编的《环境技术与管理工程概论》中对环 境管理的含义作出了如下论述:通过全面规划,协调发展与 环境的关系;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教育等手段, 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 的基本需要,又不超出环境的容许极限。
1992年赖斯引用管理的定义:通过在有组织的群体里建立一 个有利于人们发挥其成绩的环境,以实现既定的目标。
9
环境管理的含义
从广义上讲,是指在环境容量的允许下,以环境科学的理论 为基础,运用技术的、经济的、法律的、教育的和行政的手 段,对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进行管理;从狭义上讲,是指管 理者为了实现预期的环境目标,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施 加给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性影响进行调节和控制,实现经济、 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环境科学大辞典》 通过对人们自身思想观念和行为进行调整,以求达到人类社 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也就是说,环境管理 是人类有意识的自我约束,这种约束通过行政的、经济的、 法律的、教育的、科技的等手段来进行。——叶文虎
2. 环境规划和管理的相关理论。包括现代管理学理论、生态学 原理、系统论原理、经济学原理和环境论理学原理。详见第 三章。 3.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数学方法。包括环境数据处理方法、最优 化方法、环境决策方法和环境数学模型等。详见第四章。 4. 环境规划和管理综合分析方法。包括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 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预测、资源消耗预测、环境质量预测、 环境统计、环境审计和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等。详见第五章。
19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作用
1.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重要作用就在于协调环境与经济、社 2.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会的关系,预防环境问题的发生,促进环境与经济、社
会的可持续发展。(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 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活动有密切联系、必须将环境保 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之中,进行综合平 衡,才能得以顺利进行。 环境规划就是环境保护的行动计划,为了便于纳入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对环境保护的目标、指标、项目 和资金等方面都需经过科学论证和精心规划。
22
第二节 环境规划与管理思想与理论 的产生和发展 (自主学习)
第一个路标――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1972年6月5-16日,瑞典斯德哥尔摩)
第二个路标――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
(1992年6月3-14日,巴西里约热内卢)
第三个路标―― 200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
(2002年8月26日—9月4日,南非约翰内斯堡)
10
对环境管理概念的理解
① 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② 动用各种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行为,是对人的 管理。
③ 环境管理主要解决次生环境问题。
④ 环境管理是国家管理的重要部分。
⑤ ⑥ ⑦ 环境管理是跨学科领域的新兴综合学科。 环境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 环境管理需要各国采取协调合作的行动。
11
环境规划产生的背景
⑤ 时空。任何管理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进行的。
24
2.按照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主体的三个方面
①个人
作为消费者,个人是环境规划和管理的主要对象。 作为生产者,企业行为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重要对象。 作为社会行为主体的政府,其行为对环境的影响是复杂 的、深刻的。
②企业
③政府
a. 提供公共消费品和服务
环境与发展的协调问题被提到如此的高度,这在人类历史 上是空前的,它也成为环境规划应遵循和追求的战略思想 和根本目标。
13
环境规划产生的背景
一定的环境质量和一定的自然资源,是服务人类健康和福 利的基础,同时也是保障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而从可持 续发展的理念来看,环境资源是稀缺的、环境的纳污能力 是有限的。 依据有限的环境资源及其承载能力,对人们的经济和社会 活动进行约束,以便调控人类自身的活动、协调人与自然 的关系,此为环境规划的基本任务之一。 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环境越来越 高的要求,对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活动作出时间和空间的安 排与部署,这是环境规划的又一个基本任务。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第三节
环境规划和管理思想与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对象和内容
5
第一节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含义
(一)环境管理的含义 (二)环境规划的含义
6
环境管理产生的背景
1972年,《人类环境宣言》
提出: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是关系到全世界各国人民的 幸福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迫 切希望和各国政府的责任。 提出了环境管理的原则,包括指定适当的国家机关管理 环境资源;依靠科技控制和解决环境问题;开展环境教 育和发展环境科学研究;确保各国际组织在环境保护方 面的有效和有力的协调作用等。
20
3.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
根据环境的纳污容量以及“谁污染谁担削减责任”的基 4.本原则,公平地规定各排污者的允许排污量和应削减量, 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 为合理地、指令性地约束排污者的排污行为、消除污染 提供科学依据。 在有限的资源和资金条件下,特别是对发展中的中国来
18
(二)任务
A.转变人类社会的基本观念 B.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
政府行为:国家的管理行为,诸如 制定政策、法律、法令、发展计划 并组织实施等; 环境行为的转变
不良行为 环境保护投入不足 轻视环境的公共责 政府 任 行为 轻视环境与可持续 发展的战略地 位 排污污染环境 资源高消耗 企业 只关注经济利益、 行为 漠视环境与社 会责任 理想行为 充足的环境预算 重视政府的环境 公共责任 制定环境保护和 可持续发展战略 清洁生产和零排放 通过ISO14000认证 循环经济 关注企业环境形象 和责任
环境规划与管理基础(第1-5章)
环境规划(第6章-9章) 环境管理(第10-13章)
2
授课计划
教学课时 2 2 第一章 第二章 教学内容 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法规、制度、标准和管理体系
4
4 4 4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相关理论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数学基础 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的综合分析方法 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
《东京决议》1970年 3月国际公害研讨会发表的《东京
决议》,把每个人享有的、不受侵害的环境权利以及现代 人应传给后代人富有自然美的环境资源的权利,作为基本 人权的一项原则,即每个人、每个地区、每个国家都有享 受良好、安全适宜的生活环境的权利。
环境权的享用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体,享用环境资源的同 时又必须履行其保护环境不受损害的义务。保障人们享用 环境权和公正地规定享用环境权时所应遵守的义务,就成 为环境规划的基本出发点。
23
第三节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对象与内容
一、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对象和手段
(一)对象
1.按照 现代系统管理的“五要素论”,研究对象应包括:
① 人是第一个主要对象。 ② 物也是重要研究对象。
③ 资金是系统赖以实现其目标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规划与 管理的研究对象。
④ 信息是系统的“神经”,信息也是规划与管理的重要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