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13 诗词三首之 《水调歌头》PPT课件(23张)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13 诗词三首之 《水调歌头》PPT课件(23张)


4.对于话题作文的拟题我们一定要多 一些有 针对性 的训练 ,掌握 一定的 技巧, 达到需 要应用 时信手 拈来, 出语不 俗的效 果,感 动自己 ,征服 读者。

5.这些根据材料提供的话题,进一步 挖深、 提炼出 来的题 目,源 源源于 材料而 高于材 料,加 进去个 体的感 悟与理 解,充 满了理 性的光 辉,于 平凡中 见奇倔 ,也是 很多喜 欢定议 论文的 同学拟 题一种 好方法 ,很有 思想深 度。
• 在我们人生的路途中总会遇到许多困难和 挫折,只要我们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热爱生活.情怀旷达,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 人生价值
一.认识作者,了解背景。 二.初读感知,疏理文意。 三.精读品味,欣赏佳句。 四. 熟读成诵,感悟诗情。
背诵练习
丙辰 ,欢饮
篇,

,大醉,作此
明月————?把酒————。 不 知————,今夕————。我欲——— —,又恐————,高处—————。起 舞————,何似———?
找出主旨句, 说说这首词表 达的思想感情。
感情变化:
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 —回到现实.自叹自慰 —积极心态.发出祝福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旷达的胸怀 乐观的情调 超远的志向 高尚的境界
主题升华:
• 整首诗中,诗人既有出世思想,又有恋世 情怀。但最终还是能够勇敢地面对人生, 你们能从中受到启示吗?
【学习目标】
养成良好的诵读诗词的习惯,在读中 感悟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在读中理 解词所表达的感情,在苏轼情感感染 下熏陶学生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1.
苏轼(1037 - 1101 )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 文学家.书画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 辙,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 一。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 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 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 后代很有影响。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 13课 诗词三首《水调歌头》优质课件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 13课 诗词三首《水调歌头》优质课件
• 王弗十六岁嫁给苏轼,她不仅相貌出众, 而且文思敏捷。苏轼夜读忘词之时,偶有 遗忘,王弗便从旁提醒,苏轼问她其他书, 她都约略知道,这让苏轼对她刮目相看, 王弗对苏轼关怀备至,二人情深意笃,恩 爱有加。但很不幸,王弗27岁就去世了。 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 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景、情、理的 完美融合
三、文学之美
• 定风波
•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 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 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 晴。
江城子·密州出猎
二、文章之美
1、背景 家庭原因
政治生涯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 苏轼 •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 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 满面,鬓如霜。 •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 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 月夜,短松冈。
王弗到底是怎样的一位女子呢?
水调歌头
苏轼
春江花月夜
唐代:张若虚
•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 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⑺,亲 射虎,看孙郎。 •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 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⑿,西 北望,射天狼。
四、文化之美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共14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共14张PPT)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白话译文
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节,高高兴兴地喝酒直到天亮,喝了 个大醉,写下这首词,同时也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天上的 宫殿,今晚是哪一年。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 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 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窗户上,照着屋里没有睡意的 人。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 之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 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 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一)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注释
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轼 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达旦:到天亮。
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
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
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
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
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

第14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共27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4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共27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22
赏月析美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转而问心——人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宇宙、人生难有十全十美的,既然如此, 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感到忧伤呢?表现了词人由心中有所郁结到释怀,作达观之想的心理变 化,同时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
结尾问候——结尾两句词人把对亲人的思念化作真诚的问候和祝福∶尽管人间有离别,有 缺憾,但生活在月光照耀下的世界,和天涯相隔的亲人共赏一轮明月,也是一种安慰,表达 出普天下所有人的心愿,引起千万人的情感共鸣,流传至今,堪称千古奇绝。
离去的时候,着一“恐”徘徊犹豫之
情全出。毕竟天上虽美,却比不上人
间温暖的烟火气息。
21
赏月析美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再而问月——"转""低""照"三字写出明月似一个有情人,脉脉含情地注视着无眠的"我"。 "我"要问问月儿"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作者好像对月有怨怼之意,其实是写思念亲人而 不能团聚的惆怅。
23
赏月析美
情感之美
全词构思奇幻,豪放隽秀,诗人借月 抒怀。
上片把酒问月,表达了“归去”与直舞“人 间”、离欲与入世的困惑和矛盾,
下片望月怀人,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并抒发 了美好祝愿。
24
读月知味
意境之美 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 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
25
读月知味 哲理之美
水SHUI
调 DIAO 歌 GE 头 TOU
—— 。
何天 年 (不明 宋知月
天几 苏上时 轼宫有 )阙?
,把 今酒 夕问 是青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4 诗词三首——水调歌头 课件(共20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4 诗词三首——水调歌头 课件(共20张PPT)

创作背景
• 本词写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 • 当时苏轼被贬至密州,政治上失意潦倒,
这一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 与胞弟苏辙分别转眼已七年未得团聚了。 • 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 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初读感知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水调歌头(苏轼)
通达热烈 体会心路历程
写法探究
实景: 明月、酒、青天、“我”、风、清影、朱阁、绮户 虚景: 宫阙(琼楼玉宇) 联想: 明月(月圆)——团圆(人圆) 想象: 明月——宫阙——琼楼玉宇
诗歌主旨
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月饮酒,下阕写对 月怀人。反映了词人宦海失意的苦闷,也表 现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乐观旷达的胸 襟。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 别时圆?
品字:“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
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
能团圆而难以人眠的情景。
通达热烈
表面上对月的怨恨,实际上写 出了与亲人不能团圆的惆怅。
赏句:既写月光,又写月下的人这样自然过渡到思念亲人的主题上来。
诗句详解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初读感知
译文:端起酒杯遥问青天,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该是多好的日 子啊。我本想驾着长风回到天宫去,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清寒。 那么,就让我在人间的月光下翩翩起舞吧,那清朗的影子也随着人在 舞动,此情此景,什么地方能比得上人世间呢?
初读感知
译文:月亮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窗户上,照着那 没有睡意的人。月亮啊,你跟人们该没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总是在 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又亮又圆呢!人世间有们都能生活得 平安长久,那么虽然相隔千里,也都能共赏这美好的月光了。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3 《水调歌头》课件 (共12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3 《水调歌头》课件 (共12张)

水调歌头:词牌名,它的作用是规定了一首
词的每句的字数、平仄等。
词前小序:“中秋”“兼怀子由”交代了做
词的时间和目的。 当时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约数百公里的山东
济南,兄弟七年没有见面了。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 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对亲人的思念,对天下人的良

好祝愿。
对人生的乐观旷达的态度。
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 胸开阔的乐观旷达之情,并抒发了 对弟弟的强烈思念。
拓展迁移:
1.课后收集有关“月”的诗词。
2.以“中秋月下会苏轼”为题, 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注意运 用想像和联想。
联想与想象:
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过程。
甲事物 想想象:在原有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甲事物 创造出 丙事物
存在
不存在
实景:明月、青天、清影 朱阁、绮户
虚景:宫阙 琼楼玉宇
借景抒情
情感:旷达的胸怀
情景交融
乐观的情致
情感内涵:
水 调
对朝廷既留恋又恐惧的矛盾 心情,在逆境中的自我慰藉。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
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
虚 景
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 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实 景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 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
共婵娟。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 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 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共43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共43张PPT)
6
苏轼的弟弟 苏辙的字
小序
序言中,“中秋”、“兼怀子由”, 透露了写作本词的时间和目的,原 因。
通宵,整整一 夜,直到天明。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 兼怀子由。
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酒喝得很畅快,一 直喝到天亮,酩酊大醉,作这首词,同 时表达对弟弟子由的思念之情。
7
古时帝王所居住的宫殿。因 宫门外有双阙,故称宫阙。
11
联想与想象:
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过程。
甲事物 想 到 乙事物
存在(月圆)
存在(人圆)
想象:在原有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甲事物 创造出 乙事物
存在(明月)
不存在(天宫)
12
环境描写
1.写出了(回忆了).....景色....特点 2.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 3.渲染...气氛 4. 烘托人物心情,反映人物性格 5.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下文 6.深化文章主旨 7.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哪一年
端起酒杯 担心,害怕。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 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 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 似在人间。
哪里比得上
想要
经受不住
月光下作者起舞 的清朗身影
8
译文: 明亮的圆月什么时候才能出现?举起酒杯 问苍天。不知道天上的月宫,今晚是哪一 年哪一日。我本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去, 又恐怕月宫殿太高远,难以承受那里的凄 寒。 月光起舞,清影随人,哪里比得上在 人间呢?
13
借景抒情
} 上阕——写景 望月问天想象在天上、人间徘徊。
(抒发人生感慨) 下阕——想象 对月怀人抒发对离别之人的祝愿。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3《诗词三首》之《水调歌头》课件(22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3《诗词三首》之《水调歌头》课件(22张ppt)

学习目标:
● 1.了解作品背景,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 2.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学习作者的人 生态度。 ● 3.感悟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走进作者: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 居士,北宋著名的豪放 派诗人、大文豪。他与 其弟苏辙、其父苏洵被 世人合称“三苏”。苏 轼的文学成就在北宋是 首屈一指的,也是我国 文学史上第一流的文学 大家,其作品有著名的《东坡全集》.
下面请同学们再次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 会词人的思想感情。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3《诗词三首 》之《 水调歌 头》课 件(22 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3《诗词三首 》之《 水调歌 头》课 件(22 张ppt)
学科班长总结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3《诗词三首 》之《 水调歌 头》课 件(22 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3《诗词三首 》之《 水调歌 头》课 件(22 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3《诗词三首 》之《 水调歌 头》课 件(22 张ppt)
我们应该: 失意时,莫悲伤; 苦闷时,莫彷徨; 失败时,莫气馁。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3《诗词三首 》之《 水调歌 头》课 件(22 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3《诗词三首 》之《 水调歌 头》课 件(22 张ppt)
苏 轼
预习检测:
一、 给标出 的字注音:
宫阙 ( què) 琼楼 ( qióng) 绮户 ( qǐ ) 婵娟 ( chán ) 不胜寒(shèng ) 丙辰 ( chén )
二、解释下列词语:
把: 握。
朱阁:红色的楼阁。
不胜: 禁不住。 绮户:雕花的门户。
无眠:难以成眠的人,这里指作者。
何似: 何如,哪里比得上。 婵娟:本 明月义。指妇女姿态美好的样子,这里指 何事:为什么。

部编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共27张PPT)

部编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共27张PPT)

⑦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儿 转过朱红色色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 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 人自己)。 ⑧不应:不该。 ⑨何事:为什么。 ⑩别时圆:在人们分别时圆。 ⑾此事:指人的“欢”和“合” 和月的“晴”和“圆”。 ⑿千里:相隔千里的人。 ⒀共婵娟:共同享受美好的月光。
小序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 兼怀子由。
分析:“人间”,指作地方官 而言。只要奋发有为,做地方官同 样可以为国出力。这是作者对自己 政治遭遇的安慰。
下片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译文:月光照遍华丽楼阁, 低 低照进雕花的门窗,再照到难以成 眠的我。
分析:写月光,也写月下人。 过渡到个人的思弟之情。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译文:月光不应当有什么怨恨, 为什么要经常在人们别离时候出现 圆月呢? 分析:用反问的口气、埋怨的 口吻向月亮发问。
4、找出词中蕴涵人生哲理与表 达美好祝愿的句子。 蕴涵了人生哲理的句子是:“人 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 难全。”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如明 月的阴晴圆缺,非人力所能左右。正 因为蕴涵了人生哲理,这句词也成为 名句。 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但愿 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这是关于祝
名句赏析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两句诗直抒胸臆,写了作者 只希望他和弟弟两人年年平安,虽 然相隔千里,也能够共享美好的月 光,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②思想内容:所抒写的“此事 古难全”的离愁别恨能激起各个时 代、各种类型的读者共鸣;词中对 美好生活的祝愿已越过苏轼兄弟的 界限,变成一切热爱幸福生活的人 的共同希望。
3、你是怎样理解“高处不胜寒” 的?你能联系生活实际举这样的一个 事例吗? 高处不胜寒 现在比喻一些位高权 重的人,没有知心的朋友,经常感觉 被别人从高高的位置上推下来。简单 的说就是,站在高高的地方承受不住 那里的风寒。又比喻一个人在技艺或 修为上所达到的极高境界。境界越高, 能够做伴的人就越少,越会感到孤独 与寒冷。

第14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 (共22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4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 (共22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二、明确目标 1、了解词的文体知识,积累掌握文 中的名言警句。
2、梳理作者情感变化轨迹
3、联系作者心路历程体裁。
唐及五代时,已出现词这一形式,但词的成熟与兴 盛在宋代。 词的最初特点是以诗文配上曲调,可以演唱。每首 词都有一个调名,称“词牌”。 词还有曲、杂曲、曲子词、乐府、琴趣、乐章、长 短句等称谓。 词一般都分两部分(叫作上下片或上下阕)。宋代的 文人喜好填词作曲,对推动词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苏轼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不知/天 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 清影 ,何似/在/人间 。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 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 久 ,千里/共婵娟 。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 眉山人。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和书画家。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为“三苏”。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词开豪放一派
知人论世
作者写此词的时候,是为了避开汴京政治争斗 的漩涡。公元1074年作者因与当朝宰相王安石政见 不合,调任密州知州,虽说出于自愿,实质上仍是 处于被外放冷遇的地位。这首中秋词,正是此种宦 途险恶体验的升华和总结。“大醉”遣怀是主, “兼怀子由是辅。他官场失意贬官,心情抑郁。这 时他的弟弟苏辙正在济南任职,兄弟俩已有七年多 没见面了。而他与弟弟曾有“功成身退,夜雨对床” 之约
赞皇县第三中学 尹青
一、情景导入
作为中国古典诗词中不可或缺的意象之一, 月亮似乎是所有迁客骚人心头的朱砂痣,白月光总 是能触动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李白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张九龄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王建说: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3《诗词三首》之《水调歌头》课件(27张ppt)品质课件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3《诗词三首》之《水调歌头》课件(27张ppt)品质课件PPT

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
二年病死常州 。南宋 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
辙,合称“三苏”。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
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健,
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少数诗篇 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
奢侈骄纵。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 有影响。《念奴
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 一门父子三词客:
课文图解:
上阕 — 望月(写景) 想象:明月 — 宫阙 — 琼楼玉宇
下阕 — 怀人 — 团圆(人圆) 联想:明月(月圆)— 团圆(人圆)
主题:表达了诗人豁达的胸襟和亲人的怀念。
你喜欢词中哪些句 子?说说你喜欢的 理由。(内容、修 辞、感情)
示例:我喜欢“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因为这句 话写出了作者在月下起舞 的姿态和心情,用对比的 手法表现了他对人间生活 的赞美和向往。
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站在东坡 大师面前,你将对他说些什么?
中秋节是中国人的团圆节,与亲人多年不 见,思念之情、思念之苦可想而知。你能 从失意、孤独中走出,积极乐观,心胸 开阔,你是好样的。“但愿人长久,千 里共婵娟。”我衷心地祝愿你和你弟弟 能早日团圆!
背诵练习
丙辰 ,欢饮 ,大醉,作此
篇,

甚广。诗文有《东坡文集》等。
苏洵、苏轼、
苏辙
题解:本文体裁是什么?
词——词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
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地发展,进 入全盛时期。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 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文字。
阕:是词的段落,也叫片。分两段的第 一段叫上阕,第二段叫下阕。每种词调 都有特定的名称叫“词牌”。
水调歌头 苏 轼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共26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共26张PPT)

结合上阕内容,梳理作者情感变化轨迹。
苦闷 矛盾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向往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积极
起舞弄清胜寒”?
➢ 不仅指禁不住高处的寒冷; ➢ 因为朝廷中的排挤和中伤,不愿回朝廷做官,
讨厌那里的党派斗争,勾心斗角; ➢ 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孤单冷清; ➢ 禁不住人世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等。
细读感悟 本词的小序有什么作用?
交待了时间(中秋),以及写词的目 的(兼怀子由)
找出词中怀念子由的词句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思考:难道仅仅是怀念子由吗?从小序中那个字可以看出来?

写词之时,苏轼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在 政治上受到挤压,虽然他一心报国,最终还是 被贬到了密州,心情郁闷难解。
苏轼这种失意郁闷的心情,以及想重回朝廷做官的渴望,表现 在词的哪些句子上?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在文中有何作用?
承上启下:“转朱阁,低绮户” 是承上, “照无眠”是启下。
作者心情的变化: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责备、埋怨
释怀、乐观、 豁达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 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词中“转”“低”“无眠”的妙处
明确:“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暗指夜已深。 “无眠”指作者遭受被贬的郁闷和思念亲人的痛苦而难以入 眠。
如何理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明确:词人从个人的悲欢离合引出月的盈亏变化,对月表示原谅, 又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月亮 的阴晴圆缺,犹如人的悲欢离 合,是必然规律。既如此,就不必感叹和悲伤了。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3《诗词三首》PPT课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3《诗词三首》PPT课件
13.诗 词 三首
水 调 歌 头 · 明 月 几 时 有
酬 乐 天 扬 州 初 逢 难
( 其 一 )
李白名句
李白名句
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眺 楼饯别校书叔云》 2、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北风行》 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5、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 入京》 6、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 孟浩然之广陵》 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 布》
5、背诵这首诗。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答谢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被抛弃的人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怀念老朋友 反而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枯朽的树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增长、振作
他们是雄关漫道最多情的侠客,
他们是凄凄长夜最孤独的行者,
一朝风雨散去,
揉不碎的是他们赤诚的情怀, 吟不尽的是他们低回的想望, 脚步虽已远去, 但背影却依旧温暖。
谢谢 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两大典故:商朝末年的吕尚(即姜子牙),未遇周文王时, 曾在渭水之滨磻(pán)溪垂钓;伊尹受命于商汤之前,梦见 乘舟过日月旁边。吕尚和伊尹都是诗人的自况。诗人梦寐以求 的就是象两位先贤那样,受命辅弼圣明之君,做一番济世拯物 的事业。)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第14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共15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4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共15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有“低低的”修饰之意, 释字义
b.运用了拟人修辞,将月亮拟
1.说说某字好在哪里; 2.赏析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 3.请你从某诗句中选出字词加以赏析;
人化,
知手法 4.该字如果用另一个字替换,好不好?
c.“一转一低”准确生动地描 为什么?
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 。 明内容
d.流动的月光照耀着难以入眠的诗人,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不能入睡的人(诗人自 己)。明月你不应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要在人们不能团聚时圆呢?人间总有悲 欢离合,月亮总有阴晴圆缺,这种事自古以来就难以求全。只希望你我健康长寿,即 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诗人问了青天什么问题?由此你感受出诗人对明月什么情感?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
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
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留 香
请同学们跟随《水调歌头》歌
写出诗人能够不被离别愁苦所束缚的乐观思想,同时也表达
了他对天下离人们的深深祝愿。
诗人将对亲人的思念上升到对天下人的祝福。
以 月
人生在世,不可能总在顺境中,
明 那么我们应该抱定怎样的心态呢?
理 在无力改变事实的情况下,尽量保
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在心中保住那一
份美好,必定会看到不同的景观。
请同学们带着对这首词情感的理解再读一遍,读出 苏轼矛盾的心理,读出乐观的态度,读出美好的祝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处化用李白的诗句“青天有月 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整体感知上片大意
2、如何理解“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理?
——由于无法排解内心的困惑,词人便想乘风飞往 月宫去,但又担心在高寒的月宫自己难以承受。这 就流露出词人“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
整体感知上片大意
苏轼
一、给标出的字注音:
宫阙( què ) 琼楼( qióng ) 绮户( qǐ) 婵娟(chán juān)不胜寒( shēng)丙辰(bǐng chén )
二、背会并理解 课下词语
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 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2、反复朗诵,体会诗歌的音韵美, 意境美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表面是“埋怨月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月圆 人不圆”的遗憾。
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无理 的语气进一步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却又 含蓄地表示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
(3)如何理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 事古难全”?
此句本是作者自我排遣内心的遗憾,但蕴涵了 人生哲理,即人世的聚散离合如同明月的阴晴圆 缺,非人力所能左右。
本词主题
这首词通过对月的 描写表达了对亲人的 思念,体现了作者的 旷达胸襟和乐观精神, 也表达了对天下人的 美好祝愿。
品析语言
诗词总是以最精炼的语言表 达最丰富的内容,因此对其 中精美的词句要会赏析品味。 你最欣赏词中的哪一句,请 说说你的理由。
例:我喜欢“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一句,它写 出了作者在月下起舞的姿 态和心情,用对比的手法 表现了他对人间生活的赞 美和向往。
【作者简介】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 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词开豪放一派,擅长 行书、楷书,与蔡襄、黄 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作品收录在《东坡文 集》。
大家来找茬
欣赏歌曲 《明月几时有》
朗读训练
朗读诗词速度要慢一些,一边读一 边品味,使作品中的形象在自己头脑中 浮现出来。另外也要划分节奏,韵脚要 读出延长音。
此句流露出了词人悟透人生的洒脱和旷达的性 格,也是对人生无奈的一种感叹。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现了作者 怎样的情怀?
词意:只希望人们能够年年健康平安,即使相 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作者在排遣了自己内心的遗憾之后,情怀进一 步旷达,感情也升华为对天下之人的美好祝愿。 体现了作者乐观而旷达的情怀。
3、背诵全词;积累咏月名句。

词来源于民间, 原是配乐的歌词。后 乐谱失传,学者依椐 前人的词制成图谱, 词人按图谱填词。
词又名诗余、乐 府、长短句,是诗歌 的一种,也是格律诗。
形式上具有律诗的 一些特点,只是句 子一般长短不齐。
填词依据的乐 谱叫词调。每种词 调都有特定的名称 叫“词牌”。 词的段落叫做阕, 也叫做片。 què
(1)“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描绘了什么?“ 无眠” 除了只怀念弟弟是深情外,还指什么人?
这几句直接写月,“转”“低”,准确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
(2)“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体现了词人 的什么感情?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 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小序
交代写词 的时间及 缘由
写作背景
苏轼是在密州任太守时写下这首词 的。当时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又和唯一 的亲人苏辙(即子由)已有七年没有团 聚。苏轼兄弟年龄相差两岁,当年两人 一起离家赴京应考,同登进士第,感情 很深。苏辙当时在济南,相隔千里。值 此中秋之夜,诗人把酒问月,浮想联翩, 感慨万千,于是在酒酣兴浓之际,挥笔 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中秋词。
小 结:
《水调歌头》这首词的上阕把酒颂 月,抒写了由幻想超尘到复归现实 的思想 过 程 ; 下 阕 对 月 怀 人 , 阐 发 月有 阴晴圆缺 ,人有悲欢离合的人生 哲理。全词意境清远,笔调深婉, 表现出作者不为失意、离别所苦的 豁达胸襟。
古为今用
请同学们根据语境,填 入《水调歌头》中的词句, 并思考概括这样的词句可 用于怎样的语境中。
奇文共欣赏 疑义相与析
思考:本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什么?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两者怎样联系在一起的?
上阕:望月(写景) 借景抒情,
下阕:怀人(抒情) 情景交融。
整体感知上片大意
1.如何理解“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 宫阙今夕是何年”?
词人以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 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明月什么时候就有了?天上的宫殿今晚是何 年何月?这体现了苏轼屡受打击后的徘徊困 惑心态。
2、“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透露了诗人什么 样的心愿?
——月宫里形单影只,冷冷清清,还不如在人间。 说明苏轼愿意在人间为国家出力,又确定了“入世 ”的立场。这显现了苏轼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这首词从幻想上天写起,写到这里又回到热爱 人间的感情上来。
此处化用李白的诗句“我歌月徘 徊,我舞影零乱。”
此句是全词过渡句
如: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请同学们根据以上方法,为下阕划分节奏,并找出韵 脚,然后试着小声地读一读。
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用于表现 极有豪情 与气概性 格的人物
身上
用于人 物失意 时、分 别时自 我安慰
内心有矛盾、 有斗争
转朱阁,低绮 户,照无眠
你能举出哪些有关
“月”的诗词?
李白《床前明月光》:举头望 明月,低头思故乡。
思乡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孤 寂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 怀 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