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回乡偶书》教案
回乡偶书教案
回乡偶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回乡偶书》的背景和作者。
(2)掌握《回乡偶书》的诗词特点和表现手法。
(3)学会欣赏和评价《回乡偶书》的艺术价值。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回乡偶书》的诗词特点和表现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2)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回乡偶书》的背景和作者。
(2)《回乡偶书》的诗词特点和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回乡偶书》的艺术价值。
(2)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回乡偶书》的诗词特点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 《回乡偶书》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回乡偶书》的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回乡偶书》的背景和作者。
(2)让学生自主查找资料,了解《回乡偶书》的诗词特点和表现手法。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回乡偶书》的艺术价值和审美特点,形成共识。
(2)展示交流:让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本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同学提问、补充。
4. 教师点拨:(1)总结归纳:教师对全班的讨论成果进行总结归纳,明确《回乡偶书》的背景和作者,以及《回乡偶书》的诗词特点和表现手法。
(2)案例分析:教师通过具体案例,讲解《回乡偶书》的艺术价值和审美特点,以及欣赏和评价《回乡偶书》的方法。
2023最新-小学二年级语文《回乡偶书》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9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回乡偶书》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9篇】一条乡间的土路上,两旁都是茂盛的柳树,树上有时会有蝈蝈的。
叫声。
这次为您整理了小学二年级语文《回乡偶书》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9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回乡偶书》教案篇一一、课文分析:《回乡偶书》里贺知章一生仕途顺利,告老还乡时玄宗皇帝亲自作诗送别,太子和百官为他践行,可以说是衣锦还乡。
但诗人没有描写那些为世俗所羡的情态,只是表现了一个普通回乡人的真实情感。
二、课时目标:1、复习巩固本文生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实情感。
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思念家乡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实情感。
2、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思念家乡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一、背古诗,猜诗人导入。
师:孩子们,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有无穷无尽的韵味,骆宾王7岁就能作诗《鹅》“鹅、鹅、鹅。
”,相信你们个个都是小诗人,能背很多诗给大家听吧!生:进行古诗背诵。
((1)预设一:学生没有背到《回乡偶书》师:孩子们真棒能背那么多古诗了,那你们猜猜这些诗人是谁?生:说出诗人。
师:哇,既然你们知道那么多诗人,那你们认识他吗?(出示诗人图片)我们还学过他的一首古诗呢?(2)预设二:背到《回乡偶书》,直接导入。
师:那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学生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孩子们,他是贺知章,(板书:贺知章)我们学过他的一首古诗是?)生:自由说,《咏柳》,生背诵古诗。
师:有没有人了解贺知章呢?(出示课件,介绍贺知章有关知识。
请生读)(贺知章,他生活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
唐朝著名的诗人、书法家。
他一生官运亨通,直到八十六岁时才告老还乡,在离开京城时,文武百官都来为他送行,直到城门外,唐玄宗还亲自写诗送行,真够风光荣耀,当他以一个普通老人的面貌回到这阔别了五十多年的故乡时,又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师: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吧!《回乡偶书》(相机板书课题,学生观看板书并书空),来齐读课题,孩子们大胆猜测一下题目的意思吧。
小学语文《回乡偶书》教案优质
小学语文《回乡偶书》教案优质
《回乡偶书》是清代文学家贾谊所著的一篇散文,反映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乡亲的关怀之情。
教师可以通过对这篇作品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了解贾谊的文学创作和思想理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情感体验。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贾谊的生平和文学创作背景;
2.理解《回乡偶书》的主题和情感;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情感体验;
4.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二、知识导入: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故乡,以及故乡所特有的风土人情,引起学生的思考与共鸣,为学习《回乡偶书》做铺垫。
三、教学过程:
1.导入:与学生交流故乡的情感与回忆;
2.导读:了解贾谊的生平和文学创作背景;
3.核心阅读:逐段解读作品,学生可以朗读或分段短暂讲解;
4.情感体验:通过故事情节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情感;
5.表达理解:让学生借鉴贾谊的表达方式,写一篇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和情感的文章;
6.思考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故乡与人的关系,以及家乡对个人的意义。
四、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完成写一篇对故乡的思念与情感的文章,并选择一个角度展示自己的故乡与个人关系的相关图片。
五、教学反思:
教案以贾谊的《回乡偶书》为主题,通过阅读和理解这篇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对故乡和家乡情感的思考与表达。
同时,通过学习贾谊的作品,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及其背景的认知和思考能力。
教案中的活动设计需要注意与学生的实际联系,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散文的语言表达和思想内涵。
二年级《回乡偶书》教案
二年级《回乡偶书》教案二年级《回乡偶书》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偶鬓衰三个生字,了解古诗大意。
2、能力目标:理解领悟诗意,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情感目标: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忧伤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大意,把握作者的思乡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据题质疑。
1、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一首古诗叫《咏柳》,你还能背下来吗?(指名背再齐背)(课件)2、介绍背景。
(出示课件)你们还记得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对,他是诗人贺知章,他以写七绝为见长。
他一生仕途顺利,直到八十六岁才告老还乡,在离开京城时,文武百官都来送行,直到城门外,唐玄宗还亲自写诗送行,真够风光荣耀。
当他以一个普通老人的面貌回到阔别了五十年的故乡时,又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3、揭示题目: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回乡偶书》。
(师板书课题)4、据题质疑:(1)理解“偶书”,这里的“偶”“书”各是什么意思?(2)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师根据学生所提问题,进行副板书,并梳理归纳)(二)自主合作,初步感知。
1、师:自由读诗,边读边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或者你读懂了什么?2、生自学,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3、检查反馈:(课件)(1)①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师生纠正。
②齐读生字新词。
(2)①指名读诗。
②范读(出示课件),生画节奏③分组读诗。
④齐读古诗(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句(课件)(出示第一二行)(1)指名读。
(2)点击重点词语:少小、老大、乡音、无改、鬓毛衰。
引导学生边观察插图边说意思(板书:少小、老大、音无改、鬓毛衰)(3)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自己试讲,再讲给同桌听,最后全班交流)(4)师归纳,生质疑:师:学了这两行诗,你有什么要问的?生1:为什么几十年后作者还回到家乡来?生2:这时他的心情如何?(5)师:看来同学们不仅会读,还会思考。
二年级语文《回乡偶书》教案
二年级语文《回乡偶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回乡偶书》。
(2)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3)学习生字词,巩固和拓展词汇。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故事等引导学生了解古诗的背景。
(2)运用分角色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通过古诗学习文化知识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友情的能力。
(3)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回乡偶书》。
(2)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3)学习生字词,巩固和拓展词汇。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引导学生通过古诗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故事等引导学生了解古诗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教学法:通过分角色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3. 实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感受古诗中的意境美。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古诗《回乡偶书》的图片、动画等。
2. 生字词卡片: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词汇。
3. 参考资料:关于古诗背景的相关故事、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图片、故事等引导学生了解古诗《回乡偶书》的背景。
2. 学习古诗(1)让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引导学生分析古诗的结构、韵律等特点。
(3)讲解古诗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3. 体会诗情(1)让学生结合图片、动画等,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
(2)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3)教师总结: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家乡的美丽。
4. 朗读与背诵(1)分角色朗读古诗,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引导学生尝试背诵古诗,巩固学习成果。
《回乡偶书》教案设计十九篇
《回乡偶书》教案设计十九篇篇1:《回乡偶书》优秀教案设计《回乡偶书》优秀教案设计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低年级古诗教学应该: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这就从方法步骤(诵读古诗,理解诗意)与培养目标(获得情感体验,有感情地朗读)两个互相联系、螺旋上升的方面,为低年级古诗教学设定了阶段性目标。
我们的重点是培养读诗兴趣,理解诗中的词句,体验作者情感,培养学生语感。
《回乡偶书》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在老年回到家乡后,感到时光飞逝而写下的一首古诗。
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是这样做的:导入时,我给学生看了几张生活中的实物照片,请同学们用自身知道的古诗来描述,由此唤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古诗的魅力。
接着,我给学生读诗的目标是:读准字音。
通过各种读诗方式,指导学生把诗词的字音读准,中间插入认读字卡的环节,帮助学生把字音读准。
然后,再读古诗,利用自学方法,理解诗意。
在指导学生弄懂诗意时,我提供给学生三种弄懂自身不明白的诗意的三种方法:可以边读诗边看插图,再思考;可以和参考书;还可以求助自身小组里的同学和老师。
学生可以通过自读和求助的方法弄懂古诗的意思。
再引导学生体验作者情感,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我加入配乐诗朗诵的环节,进一步指导学生感悟作者当时的情怀,感受诗句韵律的优美。
最后,我请同学们自身设计作业,巩固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和体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本课的四个学会字。
认识一个会认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诵读课文。
3.体验作者重归故里的情感;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准备:CAI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在生活中利用古诗,导入新课:1.播放课件,图片:西塞山前飞白鹭;几只游水的白鹅;一处壮观的瀑布;一棵高大的柳树。
师:大家能用学过的诗句来描绘我们看到的景象吗?(生背诵相关古诗诗句)师小结:一句简单的诗句就可以描绘出我们看到的景象,我们的生活中会经常用到它们。
《回乡偶书》的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回乡偶书》的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回乡偶书>的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回乡偶书》这首诗。
2、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3、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重点字词的意思,如“少小”“老大”“鬓毛衰”等。
体会诗人久别回乡时的复杂情感。
2、教学难点感受诗歌的意境,理解诗人通过简单的描写所传达的深刻内涵。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情感。
2、讲解法:对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人回乡的情景,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家乡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提问学生:如果很久没有回家,再次回到家乡会有怎样的心情?2、初读诗歌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圈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
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字音和节奏。
3、理解诗意讲解诗歌的题目《回乡偶书》,让学生理解“偶书”的意思。
结合注释,逐句讲解诗歌的意思。
重点讲解“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这两句,让学生理解诗人离家时间之长和容貌的变化。
引导学生想象诗人回乡时的情景,体会诗人的心情。
4、体会情感组织学生讨论:诗人久别回乡,为什么儿童“笑问客从何处来”?诗人听到儿童的问话,会有怎样的感受?让学生体会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那种既亲切又陌生的复杂情感。
5、朗读背诵学生再次朗读诗歌,注意读出诗歌的情感。
教师指导学生背诵诗歌,可以采用填空、接龙等方式帮助学生记忆。
6、拓展延伸让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其他关于思乡的诗歌,并简单说说这些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二年级语文《回乡偶书》教案
二年级语文《回乡偶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回乡偶书》。
(2)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3)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古诗内容。
(2)采用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让学生体验古诗所描绘的场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化素养。
(2)培养学生尊重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
(3)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友情的意识,学会感恩和回报。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回乡偶书》。
(2)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难点:(1)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深入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古诗《回乡偶书》的图片、视频等资源。
2. 学习材料:生字词卡片、古诗文本。
3.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展示古诗《回乡偶书》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古诗,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教学古诗(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注意停顿和语气。
(2)解释诗题“回乡偶书”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诗文背景。
(3)逐句解析诗句,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体会意境(1)学生闭眼想象古诗所描绘的场景,感受诗中的意境。
(2)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诗中的情感。
5. 应用拓展(1)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古诗中的场景。
(2)小组合作,创作以“回乡”为主题的诗歌或故事。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古诗《回乡偶书》。
2. 请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生字词,写一篇关于家乡的短文。
《回乡偶书》教案
《回乡偶书》教案一、教材分析《回乡偶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5课。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贺知章,作于他告老还乡之时,一共写了两首。
这首《回乡偶书》是唐诗中的极品,流传广泛,影响深远。
诗人贺知章衣锦荣归,但他并没有描写那些为世俗所羡的情态,而只是刻画了一个久别故乡的普通人的真情实感,教学时要使学生把诗句读通读顺,感悟诗歌情境,体会诗人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正确认读本课的两个生字:“鬓”、“衰”,会写“音”、“客”、“何”三个字。
(2)能力目标识记“音”、“客”、“何”三个字,并且有自己的识记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下来。
(3)情感目标感悟诗歌情境,体会体会诗人的忧伤、思乡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把诗句读通读顺,理解古诗大意。
难点:想象诗中的情境,体会诗人的忧伤、思乡之情。
四、教法与学法教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学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五、教学过程(一)温习故知,导入新课教师:亲爱的小朋友们,请大家赶快坐好,我们要上课啦!上课前老师想考一考大家,有谁记得我们上个学期学过的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谁能来背一背?(请学生单独背、齐背,评价学生的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那么今天呢,我们还要学习一首贺知章的古诗——《回乡偶书》,请大家翻开书本,仔细地读一读。
(二)识记生字,举一反三1、教师:请同学们把古诗中的生字用横线划出来,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注意要读准字音,多读几遍。
(板书课题,然后请全班学生齐读古诗。
)2、会读会写教师:好的,小朋友们都读的很积极,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在这首古诗中要求我们会读会写的是哪三个字呢?请同学们大声地读出来好不好。
(在黑板上板书“音”、“客”、“何”三个字。
)教师:请大家把自己的右手拿出来,一边跟着老师写一写,一边把笔顺说出来好不好。
(教师一边写一边跟学生齐说笔顺,之后再一起把这些字读几遍。
)3、说说你的识记方法教师:现在请大家仔细地观察一下这几个字,开动脑筋想一想,你是怎么把这些字记住的呢?(请学生回答)教师:刚才呀,有几位同学说得很好,他说有些字是由两个字组合起来的,观察的真仔细!还有人说可以通过组词来记。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12篇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12篇《回乡偶书》教学设计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诗中的5个生字,会写“客、何、音”三个字,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紧扣识字教学,巧妙抓住“客”作为切入点,结合“何来”一词扩展开来,让学生思如泉涌,想象万千,再通过品读了解词句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读诗、悟诗中懂得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一、激趣引入:刚才有个小朋友一脸兴奋地告诉我,本周六是他的生日,他想邀请几个小朋友到他家和他一起过生日。
看来,这个小朋友是想干什么呀?(生:请客。
)他想邀请小朋友到他家去――(生:做客。
)小朋友就是他的客人。
“请客”、“做客”、“客人”都有一个――“客”字。
对,现在我们就一起把这个“客”请到黑板上的田字格中来。
(师范写,提醒“横撇”的“撇”和“捺”要写得舒展才好看,生书空。
)说说怎么记住这个“客”字,然后生根据同学的发言再写写、记记“客”。
二、读诗悟诗:1、自读全诗,巡视指导:孩子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诗中恰恰也有一个“客”字,来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诗中的生字,不认得的字借助下面的小精灵的帮助来读准。
也可以留心一下“客”字在哪里。
开始!2、检查自读:①(课件出示词语):偶然、鬓毛、衰老、客人、何处来、乡音②解释:“衰老”(能用这个词来形容我吗?那形容怎样的人,比较合适?)③解释“何处来”(换种说法:哪里来、什么地方来。
)④解释“鬓毛”。
3、开火车读词语。
4、分小组朗读诗。
3、紧扣“‘客’字”,启发思考:师:老师刚才说这首诗中也有一个“客”字,发现它了吗?师:再读读这句诗,思考一下:对这个“客”字你还有什么发现或疑问?(设想:生提问:客是谁?从什么地方来的客?为什么要来?)师:我们一起写“何来”,在“客”后板书:何来?)师:孩子们都很会动脑,提出了几个很好的问题。
老师再来问你们一个问题:这个“客”是“客”吗?(师在田字格中的“客”下加一个实心圆点,旁打一个问号。
《回乡偶书》的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回乡偶书》的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回乡偶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2.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方法。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课文的重点内容和难点问题。
2. 朗读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维能力。
4. 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和精彩片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关于家乡的视频,让学生观察视频中的家乡景色。
(2)提问学生:你们的家乡在哪里?你们的家乡有什么特点? (3)引出课题:回乡偶书。
讲授新课 (1)检查预习情况,让学生认读生字词。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字音和语调。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① 诗人离开家乡多久了? ② 诗人回到家乡后看到了什么? ③ 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 (4)学生分组讨论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5)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6)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和精彩片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方法。
(7)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巩固练习 (1)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写作方法,写一篇关于家乡的短文。
课堂小结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诗人的家乡、诗人的心情和写作方法。
(2)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布置作业 (1)让学生背诵课文,并默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年级《回乡偶书》教案(通用12篇)
二年级《回乡偶书》教案(通用12篇)二年级《回乡偶书》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2个字,会写三个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
2、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学古诗,在读、想、演中理解诗的意思及所表达的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热爱家乡。
重点难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学古诗,在读、想、演中理解诗的意思及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背诗导入1、同学们,你们会背哪些诗了呢?2、依次展示《村居》、《所见》、《咏柳》诗歌的图片。
师:今天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幅图,你能用学过的或自己积累的诗句来描绘看到的景象吗?3、师:小朋友们看,几句简单的诗句就可以描绘出我们看到的景象,这就是诗歌的神奇之处。
那你们知道咏柳的作者是谁吗?(生:贺知章)5、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今天我们来学习由贺知章写的另一首诗歌,题目叫—《回乡偶书》(课件出示课题,生齐读课题)二、学法指导学习一首古诗,我们要过四关,这四关分别是:我会认、我会解、我会读、我会想。
同学们,你们能和老师一起顺利过关吗?三、第一关:我会认师: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翻到115页,自由地大声地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然后去找一找树叶。
师:老师发现你们读得可认真了,接下来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比比谁的字音读得准。
师:好了是吗?那陈老师要来考考你们了,看你们是不是真的能把字音读准了。
(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谁愿意来试试?(2个)下面我请一位小老师来带领大家读,谁行?(1个)我们一起来准确地读一读。
四、第二关:我会解1、解题:你会扩词吗?我们来扩词!回:回家回来回到乡:家乡故乡乡土偶:偶然偶尔偶遇书:读书书写书信连起来就是:回到家乡偶尔写下这首诗。
2、第一句:离:离开回:回来整句句意:年轻时离开家乡,年纪大了才回来!第二句:音:声音口音改:改变整句诗意:我的口音没有改变,但是两鬓的头发已经斑白了!第三句:识:认识村里的儿童已经不认识我了第四句:客:客人何:哪里笑着问我是从哪儿来的。
回乡偶书教案
回乡偶书教案一、协议关键信息1、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回乡偶书》的诗意和情感。
学生能够背诵《回乡偶书》。
学生能够体会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感慨。
2、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诗人的情感。
难点: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文化内涵。
3、教学方法讲解法诵读法讨论法情境创设法4、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和视频诗词朗诵音频5、教学时间一课时6、教学评价课堂提问学生背诵作业完成情况二、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 播放一段关于家乡的视频或展示一些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12 提问学生是否有过离开家乡很久后再回来的经历,引入《回乡偶书》的教学。
2、作者及背景介绍21 简单介绍诗人贺知章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22 讲解《回乡偶书》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写作时的心境。
3、初读诗歌31 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32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教师巡视指导。
33 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4、理解诗意41 逐句讲解诗歌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字词的含义。
42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43 小组讨论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教师巡视并参与讨论。
5、深入探究51 分析诗人在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52 探讨诗歌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思考家乡对个人的意义。
6、诵读诗歌61 学生再次朗读诗歌,要求读出感情。
62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诵,如语调、重音、停顿等。
63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评选出优秀朗诵者。
7、课堂总结71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诗歌的意思、情感、写作手法等。
72 强调诗歌所传达的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鼓励学生珍惜家乡、关爱家乡。
8、布置作业81 背诵《回乡偶书》。
82 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短文,表达对家乡的感情。
三、教学反思1、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反应和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方法。
2、对于诗歌中较难理解的部分,可以多举一些例子或创设更多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
2023年《回乡偶书》教案_1
2023年《回乡偶书》教案2023年《回乡偶书》教案1一、导入1、这节课我们学习贺知章写的另一首《回乡偶书》。
2、板书课题、解题。
二、学习《回乡偶书》。
1、简介作者及背景。
那么谁来介绍一下这首的作者?2、齐读、指名读。
思考:这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3、借助课文注释及自学诗句,记下不懂的问题,然后小组讨论。
{学生自学讨论}4、同学们学得真起劲,那么今天我们又学会了一首诗,高不高兴?那么放学回家后把这首诗给父母讲一讲好不好?(1)分角色试练表演。
(2)指定小组在班上展示表演。
师:同学今天学的真不错,那么其他同学学了这首古诗后还有什么收获?(生谈)5、小结:诗人少小时离开家乡,年纪老了才得以重返家乡,离开家乡久了,一切都可以改变,惟有“乡音无改”,这无改的乡音里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同时又有淡淡的忧伤,那么我们能不能带着对家乡的思念,怀着淡淡的忧伤读一读这首诗。
6、指导朗读。
(试读、指名读、齐读、试背。
)7、《回乡偶书》描绘了诗人告老返乡不被相认的情景,那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诗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想象。
试着将《回乡偶书》编成故事,再演一演。
(1)在小组内进行编演(2)指定小组在班上展示演出,师生评议。
8、师模仿“记者”,采访“贺知章”。
9、感情朗读、想象情景。
三、布置作业。
(任选一题)1。
为《回乡偶书》完成一幅诗配画。
2。
编故事。
反思:在古诗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手段,孩子们会感到“易”“趣”“活”,课堂上不在是那种没完没了的单调重复的各种习题和可有可无的乏味的回答,学生的视野、思想也不被禁锢在小小的教室里,通过表演,诗中那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寻味的情感,都会深深地印到学生的脑海里。
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
学生要表演,首先要熟读课文内容,深入理解课文语言;其次要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计表演过程。
因此,课堂表演能促进学生正确理解并灵活运用课文语言,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有效方法。
2023年《回乡偶书》教案2一、原文: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小学语文《回乡偶书》教案优质(优秀5篇)
小学语文《回乡偶书》教案优质(优秀5篇)《回乡偶书》教案篇一一、导入1、这节课我们学习贺知章写的另一首《回乡偶书》。
2、板书课题、解题。
二、学习《回乡偶书》。
1、简介作者及背景。
那么谁来介绍一下这首的作者?2、齐读、指名读。
思考:这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3、借助课文注释及自学诗句,记下不懂的问题,然后小组讨论。
{学生自学讨论}4、同学们学得真起劲,那么今天我们又学会了一首诗,高不高兴?那么放学回家后把这首诗给父母讲一讲好不好?(1)分角色试练表演。
(2)指定小组在班上展示表演。
师:同学今天学的真不错,那么其他同学学了这首古诗后还有什么收获?(生谈)5、小结:诗人少小时离开家乡,年纪老了才得以重返家乡,离开家乡久了,一切都可以改变,惟有“乡音无改”,这无改的乡音里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同时又有淡淡的忧伤,那么我们能不能带着对家乡的思念,怀着淡淡的忧伤读一读这首诗。
6、指导朗读。
(试读、指名读、齐读、试背。
)7、《回乡偶书》描绘了诗人告老返乡不被相认的情景,那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诗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想象。
试着将《回乡偶书》编成故事,再演一演。
(1)在小组内进行编演(2)指定小组在班上展示演出,师生评议。
8、师模仿“记者”,采访“贺知章”。
9、感情朗读、想象情景。
三、布置作业。
(任选一题)1。
为《回乡偶书》完成一幅诗配画。
2。
编故事。
反思:在古诗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手段,孩子们会感到“易”“趣”“活”,课堂上不在是那种没完没了的单调重复的各种习题和可有可无的乏味的回答,学生的视野、思想也不被禁锢在小小的教室里,通过表演,诗中那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寻味的情感,都会深深地印到学生的脑海里。
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
学生要表演,首先要熟读课文内容,深入理解课文语言;其次要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计表演过程。
因此,课堂表演能促进学生正确理解并灵活运用课文语言,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有效方法。
《回乡偶书》教案篇二一、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体验年少时离家、年老时回家的感受。
回乡偶书教案
回乡偶书教案一、教案设计目标通过本教案的教学,使学生能够:1. 理解和分析《回乡偶书》的内容和主题;2. 掌握阅读文学作品的技巧和方法;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和分析《回乡偶书》的内容和主题;2. 掌握阅读文学作品的技巧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和分析《回乡偶书》的内涵和主旨;2. 运用所学工具,分析文学作品的表达方式和手法。
四、教学准备1.课文《回乡偶书》;2.教学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教师用图片或者视频引入话题,激发学生了解乡村文化的兴趣。
步骤二:正文阅读(30分钟)1.学生课前独立阅读《回乡偶书》;2.全班讨论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与感受;3.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文章的内容、情感和主题。
步骤三:重点解读(2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分段解读文章,重点解析难句和生词的含义;2.分析文章用词的巧妙和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乡村生活的技巧。
步骤四:阅读策略指导(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文学作品背后的意义和目的;2.讨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并给予解答和指导;3.分享阅读心得,交流思考方式和阅读方法。
步骤五:写作训练(30分钟)1.教师给学生提供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以《回乡偶书》为素材,写一篇有关乡村回忆的文章;2.学生根据提纲和要求进行写作训练;3.教师带领学生互相交流、修改和提出建议。
步骤六:总结(10分钟)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2.学生和教师共同总结课堂所学知识和技能。
六、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选择更多与乡村有关的名著或作品进行阅读分析,并进行写作训练;2.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乡村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七、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2.批改学生书面作业,评估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这是一份关于《回乡偶书》的教案,通过教学设计和指导,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这篇文学作品,并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小学二年级上语文《回乡偶书》板书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小学二年级上语文《回乡偶书》板书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回乡偶书》。
2.理解诗歌的大意,感受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朗读、背诵《回乡偶书》,理解诗歌大意。
难点:体会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出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家乡的特点。
2.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的了解和喜爱。
3.引导学生思考:家乡在我们心中意味着什么?(二)诗歌解析1.老师出示《回乡偶书》,让学生自由朗读。
2.学生交流对诗歌的理解,老师适当引导。
3.老师解析诗歌中的生字词,如“偶书”、“少小”、“老大”等。
(三)诗歌背诵1.学生分组比赛背诵《回乡偶书》。
2.老师指导学生背诵,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
3.学生展示背诵成果,老师给予评价。
(四)诗歌赏析1.学生交流对《回乡偶书》的感悟。
2.老师引导学生从诗歌中体会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3.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老师给予点评。
(五)板书设计1.老师板书《回乡偶书》的生字词。
2.学生跟随老师板书,巩固记忆。
3.老师板书诗歌的结构,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层次。
板书内容:《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生字词:偶书、少小、老大、乡音、鬓毛、衰(六)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背诵《回乡偶书》,家长签字。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回乡偶书》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从诗歌中体会诗人的情感。
同时,板书设计清晰,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但在课堂作业环节,部分学生写作能力较弱,需要加强指导。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回乡偶书》的理解和感悟。
2.学生对家乡的热爱程度。
3.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背诵、交流、写作等。
六、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年级语文《回乡偶书》教案
二年级语文《回乡偶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回乡偶书》。
(2)理解《回乡偶书》的诗意,体会作者对家乡变化的感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诗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变化的情感。
(2)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友情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回乡偶书》。
2. 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应用。
2. 理解并体会作者对家乡变化的感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家乡变化的图片或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课件或展示黑板,引导学生观察课文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教师简要介绍诗人贺知章及其作品《回乡偶书》。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字形。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体会。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变化,谈论自己的感受。
4. 讲解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和理解。
(2)教师举例说明生字词在实际情景中的运用。
5. 感悟家乡变化(1)教师展示家乡变化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
(2)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变化的感受和体会。
6. 朗读与背诵(1)教师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情感。
(2)教师鼓励学生背诵课文,提高语文素养。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重要性和关注家乡变化的价值观。
8. 课后作业(1)正确书写生字词。
(2)回家后,与家人分享《回乡偶书》的内容,谈论家乡变化。
六、教学策略1. 采用情景教学法,通过展示家乡变化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
2. 运用合作探讨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回乡偶书》优秀教案
《回乡偶书》优秀教案《回乡偶书》优秀教案「篇一」一、导入1、同学们,有句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从小到大,你们一定积累了不少的古诗词,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图画,看看哪位同学能给它配上诗句?我们先来看第一幅图。
2、看着这高耸入云的楼,你想到了哪句诗?真好!3、看着放风筝的小娃娃们,你想到了?是啊!4、看着这一幅温馨的画面,你又想到了?同学们,这首诗的题目是?孟郊的《游子吟》赞颂的是伟大的?对!母爱!5、再看,这满树的新叶让你想到了?真好,我们一起来赞美柳树、赞美春天。
碧玉齐!6、同学们真棒!小小年纪就能诵读许多的经典诗文,你知道么?与诗词为友,乃人间乐事!二、初步感知1、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古诗词的殿堂,感受经典的魅力,一起来学习贺知章的另一首诗,一齐读课题。
2、有位作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学习古诗文最好的办法首先是诵读,其次也是诵读,最后还是诵读。
我们先来看看别人是如何诵读的?(播放视频)诵读的第一步就是读正确、读流利,请同学们照着视频中的样子,自己试一试,开始吧。
3、能读正确吗?不够自信,能不能啊?谁来试试?字正腔圆,真不简单。
4、我看看,谁读的好?准备!5、听着同学们动听的读书声,几个生字宝宝都溜出来找你们玩儿了,谁来跟他们打打招呼?6、这个字念什么呢?它在以前是这样写的,看着这一幅画,你有什么想说的?客就是什么呢?客就是旅居他乡的人,我们把它称作是客人。
谁能给客字找朋友?先来说说两个字的,真好!谁找到三个字的?谁还能找四个字的?还能啊!真不简单!对了!特别棒!7、同学们积累了很多的词语,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够把这个字写好。
睁大你们的亮眼睛,仔细观察,如何写好这个字?这个提醒很重要!撇捺要舒展,再看看下面这个口字,它和口在左边的,口在右边的分别有什么变化?8、孩子们,再仔细看看,我相信你们会有所发现,有没有发现啊?口在左边,口字写的小一点,口在右边要写的大一点,口在底下要写的扁一点,真是会观察的孩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两首》的教学设计
稽东镇中心小学沈若芬
一、设计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低年级古诗教学应该:“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这就从方法步骤(诵读古诗,理解诗意)与培养目标(获得情感体验,有感情地朗读)两个互相联系、螺旋上升的方面,为低年级古诗教学设定了阶段性目标。
我们的重点是培养读诗兴趣,理解诗中的词句,体验作者情感,培养学生语感。
二、教材分析
《回乡偶书》这是一首久客异乡,返回故里的感怀诗。
全诗抒发了山河依旧,人事不同,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感慨。
一、二句,诗人置于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乡环境中,心情难于平静。
首句写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次句写自己的“老大”之态,暗寓乡情无限。
三、四句虽写自己,却从儿童方面的感觉着笔,极富生活情趣。
诗的感情自然、逼真,内容虽平淡,人情味却浓足。
语言朴实无华,毫不雕琢,细品诗境,别有一番天地。
全诗在有问无答中作结,哀婉备至,动人心弦,千百年来为人传诵,老少皆知。
《赠汪伦》作者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李白游览泾县桃花潭时,当地人汪伦常用美酒款待他。
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了这首诗留别。
全诗语言自然质朴,明白如话,感情真挚,诗意极浓。
三、教学目标
《回乡偶书》
1、认识2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3、懂得热爱家乡。
《赠汪伦》
1、会认“赠”等六个字,会写“汪”等三个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3、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的真情实感。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
《回乡偶书》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在老年回到家乡后,感到时光飞逝而写下的一首古诗。
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是这样做的:导入时,我给学生看了几张生活中的照片,由此唤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古诗的魅力。
接着,我给学生读诗的目标是:读准字音。
通过各种读诗方式,指导学生把诗词的字音读准,中间插入认读字卡的环节,帮助学生把字音读准。
然后,再读古诗,运用自学方法,理解诗意。
学生可以通过自读和求助的方法弄懂古诗的意思。
再引导学生体验作者情感,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我加入配乐诗朗诵的环节,进一步指导学生感悟作者当时的情怀,感受诗句韵律的优美。
六、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八、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