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孟子民本思想对现实的意义

合集下载

浅谈孟子民本思想的现实意义

浅谈孟子民本思想的现实意义

浅谈孟子民本思想的现实意义作者简介:马瑞崎,辽宁沈阳,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2012级硕士研究生。

摘要:孟子民本思想是儒家思想中非常很总要的思想内容,儒家思想主张仁政,强调与民同乐的思想与现代的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是有着深刻的联系的。

不同时代发展特点影响着不同时期的思想理念,对于传统的思想理论我们应该善于现代性的吸收和发扬,实现思想理论的与时俱进和现代化的发展,为我们的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构建和谐的社会发展的环境。

关键词:孟子;民本思想;现实意义孟子的民本思想关乎到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民本思想涉及到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无论是政治、经济、民生还是道德、法制、文化,民本的思想始终贯穿于党的工作重心,一切以人民群众为中心,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便利和福祉.一、孟子的民本思想的主要体现孟子的民本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层次,首先是对于君臣、君民关系的认识。

其次就是如何将民本付诸于实践,最后是将民本思想渗透到其他领域当中。

但是孟子的民本思想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这是我们所以克服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实现对孟子民本思想的选择性的继承和发扬.(一)民贵君轻的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在一个国家的发展过程中,百姓应该占有最为重要的地位,君主的行为活动都是围绕百姓的利益出发,人们群众是国家得以壮大发展的基础,人们群众赋予了君主重要的权力,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重视人民群众的意见,维护人民群众的发展利益,这些都是与“以人为本”的思想一脉相承的。

百姓和君主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和谐发展的,君主在统治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为百姓着想,施以暴政百姓就有权利将其推翻,人们群众起到的是监督和促进的作用。

当然孟子的民本思想是特定时期的产物,这一思想要得到发展和延续必须不断的更新。

(二) 与民同乐的思想君主认清了自身的地位才能施以仁政,在孟子看来,百姓和君主应该是同心同德的,君主想要得到百姓的尊重和爱戴就需要忧国忧民、仁爱百姓。

孟子民本思想的当代法治文化价值

孟子民本思想的当代法治文化价值

孟子民本思想的当代法治文化价值
孟子民本思想是中国悠久历史涵养过来的精神财富,它蕴含着深远的文化意义,用自身的理念唤醒人们认可正义、追求自由、平等富足的富有进取精神。

当代法治文化也受孟子民本思想的影响,弘扬“仁义礼智信”的核心思想,表达了崇尚和谐的价值取向。

孟子的仁义礼智信是关于男女之间人际关系的一种法治精神。

仁是以关怀维护
家族、社会和谐生活为基准;礼是一种尊重和传承文化传统的行为表现;智是一种让人对美善必恶乖张克制的智慧;信是一种遵守诚实诚信的守信精神。

它反映出多层维度的仁慈思想,是中国传统价值的融合和传承。

在当代法治文化中,孟子民本思想的价值体现在它被维护、广为宣扬以及融入
文化教育的进程当中。

它倡导和谐、礼仪、克己、诚信的价值理念,强调对他人、社会和自身行为的认可,遵循者可以得到社会的公正保护。

此外,它还指导人们谨言慎行、礼节待人,特别是强调克服贪婪、邪恶等心理污染,坚守诚信、规范遵守法律义务,以此来建立公平正义的社会土壤。

总之,孟子民本思想对当代法治文化具有重要价值影响力。

它不仅唤起人们重
新认识遵循仁义礼智信道德准则,而且能够提高公民的素养,提升社会的安全性和文明度,建立法治的共同价值体系,促进司法公正、社会进步以及公众的幸福感。

孟子的思想对现代社会的意义作文利与弊

孟子的思想对现代社会的意义作文利与弊

孟子的思想对现代社会的意义作文利与弊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孟子主张"仁政"和"民贵君轻"的政治理念,认为国家的根本就是为了人民,君王应该以人民的利益为重。

这一点在现代社会里是非常宝贵和正确的。

因为国家的确应该为人民服务,政府的一切决策都应该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准则。

这样才能让国家真正强盛,人民生活幸福安康。

另外,孟子还非常重视教育,他提出"教学相长"的理念。

意思就是说,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老师在教书的同时也会得到启发,学生在学习时也会激发老师获得新的认识。

这种教育理念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有利于双方共同进步。

在现代教育中,我们仍然可以继续秉承这一理念,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让教学双方都能够获益。

可是,孟子的有些思想观点就已经有些过时了。

比如他认为人生下来就有不同的"气质",有些人生来就是做官的"料",有些人生来就是做农民的"料"。

这种思想明显带有一些等级观念和歧视色彩,不太符合现代社会追求平等和反对歧视的价值理念。

再比如,孟子主张"富国强兵",认为国家只有经济实力雄厚、军事力量强大,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但现代社会已经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和毁灭性,许多国家都主张和平相处、共同发展,不再渴望动用武力来扩张领土或征服他国。

所以孟子这种强调军事力量的思想,已经不太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总的来说,孟子的许多思想例如重视民本、提倡教育互动等,确实具有积极意义和借鉴价值。

但也有一些观点如重视等级、鼓吹富国强兵等,则已经有些过时和陈旧,与现代社会的理念有出入。

我们应该有正确的认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现代社会中发扬孟子思想中合理的因素,摒弃那些已经过时的部分,这样才能真正让孟子的智慧代代相传、世世得用。

篇2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古代哲学家孟子的思想,看看它对现在的我们有什么意义吧。

孟子民本

孟子民本

浅析孟子的民本思想[摘要]孟子的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进步性的思想主题,民贵君轻,民心向背决定了政治成败,是孟子民本思想的主旨,而他的富民、与民同乐、省刑薄赋等思想是这一主旨生发、派生出来的。

这些思想不光是在古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当代其借鉴意义也十分重大。

孟子(约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名轲,字子舆,邹国人。

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是儒家的思想主义流派。

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推崇孔子,攻击杨朱、墨翟。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继承孔子的思想,被尊称为亚圣。

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

孟子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就学于子思(孔子的孙子)。

他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

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

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一、民本思想产生的原因(一)民本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孟子的民本思想来源于对历史经验的概括和发展,来源于对民众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的认识。

孟子从历史上诸多战争中认识到了人民的作用。

早在夏朝,桀王“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人民就痛恨他,发誓与他同归于尽。

继之,商代末,纣王“暴虐百姓”,激起人民的反抗,国家纷乱不堪,民怨沸腾。

西周末年,周厉王行暴政,强制推行领主国有制,禁止平民入川泽山林,渔猎谋生,引起国人不满,又采取高压手段,严禁人们议论国事,民众忍无可忍,于是起义攻占京都,捣毁宫室,厉王被逐。

总结历史的经验,孟子指出:“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

”孟子深刻地认识到民不仅在军事上是国家强弱、存亡的关键,在经济上更是国家贫富的决定因素。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广大民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浅谈孟子民本思想的现代价值

浅谈孟子民本思想的现代价值

浅谈孟子民本思想的现代价值作者:未知摘要:民本思想是孟子整个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民是目的的价值取向、与民同甘苦的管理理念、法德并用的治理模式、社会和谐的发展目标是当今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思想资源。

关键词:孟子民本思想民是目的在人类历史上,任何能够流传到现代的伟大思想,自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有其值得当今人类社会借鉴的潜在内容,而且伴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社会对它借鉴的角度会不断地增多,正如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传统并不是一尊不动的石像,而是生命洋溢的,有如一道洪流,离开它的源头愈远,它膨胀得愈大。

”1作为流传到现在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孟子的民本思想是中国当今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思想资源。

一、民是目的的价值取向孟子的民本思想,非常重视民生问题,强调满足民众的物质生活,可以说,民生是孟子民本思想的前提。

因为孟子深知只有满足了民众的基本物质生活需求了,民众生活无忧了,才能对民众进行教化,社会才会安定有序;社会安定有序,才能给民众带来更多的利益。

所以在孟子的民本思想中,民众的利益始终是一个核心问题,一切应以民众的利益作为判断的标准。

孟子的民生问题,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经济的发展问题,按现在的话语体系来说就是。

经济的发展只是手段,人民的利益才是目的。

孟子的这一价值取向,对我们当今的社会经济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社会呈现一片万物复苏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春之景象。

但当今的中国,一些不协调的现象对社会的发展也进行着侵蚀作用,如贪污腐败、假冒伪劣、坑蒙拐骗、分配不公、金钱至上等等。

这些现象让经济发展所产生的社会财富为部分人所享有,而不是让民众分享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好处。

鉴于此,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战略,要求把以人为本作为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

当然,中共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和孟子的民本思想存在着很多的差异,我们现在的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孟子的民本思想中的民是相当于官来说的。

孟子民本思想的当代意义

孟子民本思想的当代意义
是有差异的。
( 《 论语 ・ 颜渊》 ) “ 爱人”是说 ,只要是人 ,不是 禽 兽 ,都应 该去爱 ,是一种普 遍 的爱 。而 “ 民”
是相对 于君与官来说 的 ,民也就是 民众 ,是被剥
பைடு நூலகம்
我们 知道 ,儒家讲仁爱 ,墨家讲兼爱 ,道家 讲 慈爱 ,基督 教讲博爱 ,虽然都讲爱 ,但它们 之 间是有很 大区别的 。就儒家而言 ,孔子和孟子都 讲仁 爱 ,但在爱的具体方式和具体 内容上却是有 区别 的。孔子所强调的仁爱是人与人之间普遍的 、
大体经历 了五代 ,即从孔子到 曾子 、到子思 、到
子思 门人 、再到孟子 ,其间大 约1 8 0 年 。这期 间中 国社会发生 了很大变化 ,由春秋时期到 了战国时 期 ,儒家思想也随之发生 了变化 ,仁爱 的内容 由 孔 子所 提倡 的 “ 爱 人 ”发展 成 为孟 子所 提倡 的
“ 爱 民” 。

般意义上 的关爱 ,是设身处地关心他人 、爱护
般意义上 的 “ 爱人” 已经不够 了。因为 ,战国
他人 ,这是仁爱的基本 内容 ,也是我们每个人都
可以做到的 ,并且是必须做到的。从孔子到孟子 ,
时期 ,长期 以来连年不断的战争使得 民众流离失 所 ,无家可归 ,饥寒交迫 ,社会最主要 的问题不 是人与人之 间普遍 的爱 ,而应 当是为君者 、为官
民者失天下。
之乐者 ,民亦乐其乐 ;忧 民之忧者 ,民亦忧其忧 ”
“ 得 天下有道 :得其 民,斯得天下矣”等句子 ,这
其实与孟子 的主体思想倾 向是分不开的 。 虽然 《 沦语) ) 一书 中也讲到人 ,但孔 子讲 人 基本上是 没有任何限定 的。但在 子) ) 中,虽
“ 民为邦本 ” ,出 自 ( 古文 尚书 ・ 五子之哥 灾 》 , “ 民惟邦本 ,本 固邦宁” ,邦 即国的意思 。

略论孟子的民本思想①

略论孟子的民本思想①

略论孟子的民本思想①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被誉为“儒家之宗”。

他的思想体系建立在孔子思想的基础上,主张仁义、人心、民本,他的民本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着重探讨孟子的民本思想。

孟子主张人性本善。

他认为人性本善是指人天生都具备善良的品性,具备同情心、悲悯之心、仁爱之心等等,只是在后天的教育和环境影响下,才会产生恶习和偏离善良的行为。

孟子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人们的善良品性,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孟子强调个体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相辅相成。

他认为个体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关怀与支持,而社会的繁荣也需要每个个体的努力和奉献。

孟子认为,君主应当重视民众的利益和需求,与民众同呼吸共命运,民众也应该尽心尽力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只有建立了民主、公平、和谐的社会关系,才能实现个体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

他认为国家的根本在于民众,而君主只是民众的代表和公仆,应当为民众的利益而努力。

君主应当尽心尽力为民众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解决民众的疾苦,使得民众能够安居乐业。

孟子反对君主为了个人私利而忽视民众利益,主张君主应当以民众的利益为重,做到“民心为君心”,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孟子主张仁政。

他认为君主应当以仁爱之心对待民众,体恤民众的疾苦,尽力为民众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

孟子认为只有通过仁政,才能使得社会达到和谐稳定的状态。

在仁政的基础上,民众与君主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实现共同发展与进步。

孟子的民本思想是基于人性本善、个体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民贵君轻和仁政等方面的思考而形成的。

这些民本思想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对后世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孟子的思想不仅在古代具有现实意义,也对现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启示作用。

评述孟子民本思想及现实意义

评述孟子民本思想及现实意义

评述孟子民本思想及现实意义
舒浪
【期刊名称】《魅力中国》
【年(卷),期】2009(000)022
【摘要】孟子的民本思想是以儒家"仁学"和"人性善"为基础,提出了"民贵君轻"、"施仁政"和"与民同乐"等一系列政治主张,将先秦民本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理论高度.但是,由于受当时社会环境以及孟子本人阶级观念的约束,其民本思想有着一定的时代局限性.我们应该汲取其中积极有益的思想精髓,并将其与我国现代社会的国情相结合,将会对我们产生深刻的启迪.
【总页数】1页(P215-215)
【作者】舒浪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湖北,武汉,432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092;B222
【相关文献】
1.孟子民本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J], 刘夏
2.孟子"民本思想"的真义及其现实意义 [J], 吴林根
3.孟子民本思想对和谐社会构建的现实意义 [J], 陈聂红
4.传统儒家思想中有关责任伦理研究的评述--兼谈孟子的责任伦理及其现实意义[J], 刘天翔
5.论孟子的民本思想与民主思想 [J], 王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孟子的仁政思想及其对当今的意义

孟子的仁政思想及其对当今的意义

孟子的仁政思想及其对当今的意义【内容提要】孟子认为人性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都是发自人的本性。

在此哲学基础上,他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推行仁政,以德王天下。

仁政的两项重要内容是省刑罚、薄税敛。

由于孟子对人性的弱点估计不足,轻视法和奖惩措施的作用,过分依赖教化,不能满足君王称霸的急切愿望,因而没被当时的君主采纳。

又因为孟子的仁政思想根本上是一套人治思想,与法治相悖,因而作为法制设计对于转型期的中国来说是不合时宜的。

【关键词】仁政性善民本儒家思想在中国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它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精神领域,它是人修身养性立身处世的道德准则;在政治领域,它有自己的施政理想和施政方针。

儒家的亚圣孟子,早在战国时期就明确提出了自己的仁政理想。

一、仁政思想提出的背景《孟子》一书七章,三万多字,自始至终贯穿着孟子的政治理想:推行仁政,以德王天下。

孟子仁政思想的提出受到两个重要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外部的政治环境。

大约2500年前,我国处在一个十分紊乱的年代,即著名的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里说:“今天下之大,三百年之久,战伐侵攻不可胜数,而复仇者有二焉。

”(董仲舒对时代的乱源进行分析,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夫德不足以亲近,而文不足以来远,而断之以战伐为之者,此固春秋之所甚疾已,皆非义也。

”(《竹林》)他认为,诸侯之间的霸业都不培养道德的政治基础,导致政治道德衰落,春秋时期的战争都不是义战。

到了战国,混乱情况有过而无不及。

诸侯或为了创立霸业,或为了自保不被吞噬,纷纷励精图治,招贤纳士。

孟子正是在这样的政治氛围和社会环境下,游走于各国诸侯间,企图借助诸侯的力量,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建立德治天下。

但孟子并没有成功。

司马迁写道:“天下方务于合纵连横,以功伐为贤。

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

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孟子》一书的编写,是在孟子对各国诸侯游说不成后,在记述自己经历时对自己政治主张的一个阐发。

孟子民本思想的现实意义

孟子民本思想的现实意义

孟子民本思想的现实意义在孟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孟子站在儒家立场加以激烈抨击。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

我尤其对“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的“民本”思想尤为赞赏,深感认同。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孟子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

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

有了人民,才需要建立国家,有了国家,才需要“君”。

国家是为民众建立的,“君”是为国家而设立的。

轻重主次的关系是很清楚的,国家政治,一切以民为本,那么民众才是真正的“天子”。

“民为贵”,是说人民的地位与权力,是至高无上,不可动摇的。

一切政治权力与政治制度,从根本来说,都是来自人民、根植人民、为了人民。

“社稷次之”,建立国家的物质基础,当然十分重要。

后来社稷就成了国家的代名词。

作为一个国家,制度必须有。

但制度再好,终究还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所以社稷的地位次于人民。

“君为轻”,是说相对于民与社稷来说,君的地位并不那么重要。

君的地位与权力是民赋予的,没有民就没有君,君怎么可以与民相提并论呢?一个国家死掉个把国君,仍然不失为一个国家;若是没有了社稷,国家也就不存在了。

所以国君的地位也不能跟社稷相提并论。

孟子把民、社稷、君的先后顺序排列的非常明显,尊民贬君的思想是显而易见的。

所以说在孟子看来,在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君最为次要,因为君不好可以变换。

社稷也不是特别重要,。

民最为重要,如果一个国家的百姓生活安泰,民心大顺,邻国之民,不需招徕,自然就会趋之若骛,遇到外国入侵,用木棒也可以抵挡强国;敌国不行仁政,百姓怨声载道,你前去征伐,必然会受到百姓的欢迎,不战而胜。

“民本”思想,在现在看来也非常先进,毫不过时。

可想而知在当时那个战乱年代,孟子居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提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言论,著书立说贬低君王,抬高“贱民”。

这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啊!但是实践证明他的思想是无比正确的,“民本”思想也随着他的流传下来并得到后世有识之士的进一步继承和发展。

孟子的民本思想

孟子的民本思想

孟子的民本思想历史与社会学院2010级博物馆学林金涅(20100510238)摘要:孟子是我国先秦时期“民本”思想的代表。

他在“民本”理念的诸多方面直接沿袭了孔子的许多思想,立足于“仁政王道”治国方略的基础上把“民本位”的观点发挥得淋漓尽致,尽管他是从统治阶级的利益出发,或多或少带有一些消极性,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很有前瞻性的,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对孟子的民本思想进行清晰,全面,深刻的解读,认真分析潜藏在它背后的历史动因,能够挖掘内涵并赋予它合理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孟子,民本思想,现实意义民本思想可以说是儒家的一大特色。

在我国的上古社会存在着朴素的人文主义传统,早期的统治者们都隐约意识到人民在政治生活中固国安邦的地位和作用。

早在殷商时期,统治集团中就出现了一些比较开朗的政治家,如箕子,比干等。

他们提出只有尊重人民并取得人民拥护的统治才能长久的思想。

到春秋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神权”思想开始动摇,“重民”的意识在人们尤其是部分统治者的心中越来越明显了。

民本思想对社会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在孟子的“仁政”思想中,民本思想是最富特色且最具魅力的。

孟子认为人民是社会和国家的根基.人民创造的财富是社会存在与发展以及统治者维持统治的基础,民心的向背决定天下的得失。

统治者只有得到百姓的支持和拥护,才能巩固自己的统治,治理好国家。

要得到百姓的支持和拥护,就必须做到经济上富民、惠民;政治上宽民、爱民;思想上教民、化民。

孟子的民本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孟子说:“诸侯有三宝:土地、人民、政事。

”(《孟子·尽心下》)他已经认识到了,在国家的实际治理中,百姓是尤为重要的力量。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尽心下》)得到诸侯的赏识可以成为大夫,得到天子的欢心可以成为诸侯.得到百姓的拥护才可以成为天子。

由此可见,在百姓、大夫、诸侯、天子的层层结构中,天子的地位最高、最尊贵,但也只有得到百姓的拥护才能成为天子。

我看孟子的民本思想300字

我看孟子的民本思想300字

我看孟子的民本思想300字
孟子的民本思想即以服务民众的福祉为宗旨的政治思想,该思想以
民众的利益为中心,主张朝政府应以服务百姓为己任,确保民众的安
全和自由的社会氛围。

孟子说,“至善之道,在于利民”,他认为君主
应以及百姓的福利为前提,应该尽其所能谋利,以让自己获得必要的
财富和物质安全,以保护百姓不受外来侵害;他主张诚实、厚道;打
击腐败;加强内部监督;制定可行合理的经济政策;提倡自力更生;
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等。

孟子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认为义务和
人道是最基本的友谊,呼吁人们同心协力,珍惜友谊,知恩、以德报恩,以和气调解矛盾,以慈悲调解分歧。

所以,孟子的民本思想以服
务民众的利益为宗旨,以实现古代版的“民本主义”为奋斗目标。

至正,以便民众受益收获,民众自主自强,社会更加和谐。

孟子“民本”思想

孟子“民本”思想

孟子“民本”思想解析一、引言 (1)二、“民本”思想的理论基础——性善论 (1)三、孟子“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若民, 无恒产, 因无恒心”...........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易其田畴, 薄其税敛, 民可使富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国君进贤, 如不得已, 将使卑逾尊, 疏逾戚,可不慎与”错误!未定义书签四、孟子民本思想的正确汲取和现实意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引言春秋战国时期, 社会问题严重, 连年的战争给生产力造成了极大破坏。

孟子生活的战国中期, 是中国历史上长期缺乏明君、人民生活憔悴困苦的时代。

孟子的民本思想就在这样一种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了。

他到各诸侯国游说, 强调以民为本, 施仁政于天下。

仁政的具体内容很广泛, 包括经济、政治、教育等方面, 但其中贯穿着民本思想这样一条基本线索。

二、“民本”思想的理论基础——性善论孔子说人“性相近也, 习相远也”( 《论语·阳货》) , 但对于人性的善恶问题, 孔子并没有明确的表达。

孟子在这一思想基础之上指出人性本善, 认为人皆有“四端”——仁、义、礼、智。

他认为这“四端”如同人的“四体”是与生俱来的, 人在后天成长中具有自觉向内心求善的优良品德, 只是由于探求程度的不同才造成了社会中人与人的差别。

孟子认为, 当一个小孩将要掉入井里的时候, 所见所闻者总有一种“怵惕恻隐”的心理感受, 人们也将不假思索地前去搭救。

这种行为并不为功利目的所驱使, 而是人的一种本能, 是人的自然本性。

在性善论的理论基础上, 孟子还较早地提出了人性同一说。

他认为, 尽管各个社会成员之间有分工的不同和阶级的差别, 但是, 他们的人性却是同一的。

圣人、君主与民众同为人类,心性也就自然同善, 所不同者, 圣人和君主更负有治理天下的职责。

孟子民本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孟子民本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孟子民本思想对后世的影响1、仁政思想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爱人”。

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就是“仁政”。

“仁政”的基本精神也是对人民要有深切的同情心和爱心。

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认为实行“仁政”,就必须“制民恒产”,让每家农户有百亩之田、五亩之宅,有起码的生产资料;“勿夺其时”,保证农民有劳动的时间;“省刑罚,薄税敛”,使人民有最低的物质生活条件;加强道德教育,使人民懂得“孝悌忠信”的道理;提倡“以民为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反对兼并战争,认为战争太残酷,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

孟子“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就是“性善论”。

孟子指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他指出善性就是人类所独特的一种本性,也就是区别人和动物的一个显然标志。

2、民本思想(1)经济孟子主张要“制民之产”和减轻赋税,给人民以物质上的保障,明确指出“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人民没有一定的产业,就不会有一定的道德信念,没有道德信念,那么他们为了生存下去就会不择手段,为所欲为,“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孟子指出必须“制民之产”,首先必须并使百姓存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不违农时地展开耕种。

“五亩之宅,一棵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善处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同时,直面当时艰巨的赋税,孟子主张“省刑罚,厚赋税”,指出统治者只有减低对民众的奴役和奴役,并使民众生活平衡,民众才可以顺从统治者,社会才可以安稳。

(2)政治①君民关系:主张“民贵君轻”,表示人民才就是最显然的。

他说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重。

”并对此展开论证:“就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的仁政思想及其对当今的意义

孟子的仁政思想及其对当今的意义

孟子的仁政思想及其对当今的意义【内容提要】孟子认为人性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都是发自人的本性。

在此哲学基础上,他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推行仁政,以德王天下。

仁政的两项重要内容是省刑罚、薄税敛。

由于孟子对人性的弱点估计不足,轻视法和奖惩措施的作用,过分依赖教化,不能满足君王称霸的急切愿望,因而没被当时的君主采纳。

又因为孟子的仁政思想根本上是一套人治思想,与法治相悖,因而作为法制设计对于转型期的中国来说是不合时宜的。

【关键词】仁政性善民本儒家思想在中国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它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精神领域,它是人修身养性立身处世的道德准则;在政治领域,它有自己的施政理想和施政方针。

儒家的亚圣孟子,早在战国时期就明确提出了自己的仁政理想。

一、仁政思想提出的背景《孟子》一书七章,三万多字,自始至终贯穿着孟子的政治理想:推行仁政,以德王天下。

孟子仁政思想的提出受到两个重要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外部的政治环境。

大约2500年前,我国处在一个十分紊乱的年代,即著名的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里说:今天下之大,三百年之久,战伐侵攻不可胜数,而复仇者有二焉。

董仲舒对时代的乱源进行分析,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夫德不足以亲近,而文不足以来远,而断之以战伐为之者,此固春秋之所甚疾已,皆非义也。

(《竹林》)他认为,诸侯之间的霸业都不培养道德的政治基础,导致政治道德衰落,春秋时期的战争都不是义战。

到了战国,混乱情况有过而无不及。

诸侯或为了创立霸业,或为了自保不被吞噬,纷纷励精图治,招贤纳士。

孟子正是在这样的政治氛围和社会环境下,游走于各国诸侯间,企图借助诸侯的力量,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建立德治天下。

但孟子并没有成功。

司马迁写道:天下方务于合纵连横,以功伐为贤。

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

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孟子》一书的编写,是在孟子对各国诸侯游说不成后,在记述自己经历时对自己政治主张的一个阐发。

浅析孟子民本思想对当代中国民主的现实意义

浅析孟子民本思想对当代中国民主的现实意义

浅析孟子民本思想与当代中国民主的关系研究生:原琦指导老师:郑洪晓引言在《孟子》中我们深感其思想的博大精深,孟子的思想上承了孔子,下启程朱,其思想具有鲜明的政治性,但与荀子的功利性和易操纵性来比,在当时社会条件下,他的方式缺乏直接性,效果也没有荀子来的快,更不用说与此后的法家思想相比。

但在和平时期,孟子的思想就体现出了他的重要性,政府不能始终采用强硬的方式来治理国家,另一方面,人民的权利也在不断提高,政府不能采用强硬的方式来限制人民参政议政的权利。

孟子的民本思想民本思想也即人本思想,就是尊重人和推崇人,弘扬人的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主体独立自觉的价值,它突出人的主体性,主张把人当人看待,提倡重视民意,与民同乐。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立足在血缘关系基础上,强调人对家庭和国家的义务,强调人对国君的效忠,强调人的社会价值较之于人的个体价值更重要。

关于‚民本‛思想,孟子《梁惠王章句下》中曾提出‚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其贤,然后用之。

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之可焉,然后去子。

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

故曰国人杀之也。

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人类一旦进入文明社会,建立了国家,统治者如何处理与民众的关系,就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孟子提出的社会政治思想,意为从天下国家的立场来看,人是基础,是根本。

民比君更加重要,是孟子仁政学说的核心。

与孔子不同,孟子的民本思想在《孟子》中都是直接阐发的。

孔子提倡仁者爱人,孟子继承了这种思想,并将其进行了发扬。

孟子民本思想中最被人们所熟知的便是其‚民贵君轻‛的思想,在《孟子〃尽心下》中‚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以民为本‛的思想。

孟子强调民的重要性,认为如果不得民心,掌控天下也就无从谈起了,在《孟子〃离娄上》:‚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浅论孟子的民本思想

浅论孟子的民本思想

浅论孟子的民本思想浅论孟子的民本思想论文关键词:孟子民君仁政道德论文摘要:在孟子的“仁政”思想中,民本思想是最富特色且最具魅力的。

孟子认为人民是社会和国家的根基.人民创造的财富是社会存在与发展以及统治者维持统治的基础,民心的向背决定天下的得失。

统治者只有得到百姓的支持和拥护,才能巩固自己的统治,治理好国家。

要得到百姓的支持和拥护,就必须做到经济上富民、惠民;政治上宽民、爱民;思想上教民、化民。

孟子的民本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孟子说:“诸侯有三宝:土地、人民、政事。

”(《孟子?尽心下》)他已经认识到了,在国家的实际治理中,百姓是尤为重要的力量。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尽心下》)得到诸侯的赏识可以成为大夫,得到天子的欢心可以成为诸侯.得到百姓的拥护才可以成为天子。

由此可见,在百姓、大夫、诸侯、天子的层层结构中,天子的地位最高、最尊贵,但也只有得到百姓的拥护才能成为天子。

失去了民心,天子也就不复存在了。

可见孟子“民贵君轻”的含义是,民是社会和国家的根基.万万不可动摇,对统治者而言,取得民众的拥护和支持才是最为重要的事情。

那么统治者究竟应该怎样做才能处理好与百姓的关系从而得到民众的支持呢?具体来说。

应该从以下三个方而做起:一、经济上要富民、惠民在孟子以前,孔子就主张在经济上惠民。

他说:“养民也惠。

”(《论语?公冶长》)“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论语?颜渊》)“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论语?尧日》)孔子认为君主治理国家首先应该富民、惠民,给人民好处,就着人民能得利益之处而使他们得利。

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只有百姓富足了,国家才能富强。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富民、惠民的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制民之产”。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蓄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也轻。

浅析孟子民本思想对现实的意义

浅析孟子民本思想对现实的意义

浅析孟子民本思想对现实的意义摘要:民本思想是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古已有之,到孟子把民本思想发展为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他在“民本”理念的诸多方面直接沿袭了孔子的许多思想,立足于“仁政王道”治国方略的基础上把“民本位”的观点发挥得淋漓尽致,尽管他是从统治阶级的利益出发,或多或少带有一些消极性,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很有前瞻性的,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对孟子的民本思想进行清晰,全面,深刻的解读,认真分析潜藏在它背后的历史动因,能够挖掘内涵并赋予它合理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孟子民本思想现实意义以人为本“民本”一词,语出《尚书•七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民本是我国传统的民本观念是相对于君本(国本)、官本而言的(其实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其原意是指中国古代的明君、贤臣为维护和巩固其统治而提出的一种统治观,其基本思想主要表现为重民、贵民、安民、恤民、爱民等。

民本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思想资源。

一•孟子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民本思想可以说是儒家的一大特色。

在我国的上古社会存在着朴素的人文主义传统,早期的统治者们都隐约意识到人民在政治生活中固国安邦的地位和作用。

孟子正是儒家“民本”思想的代表之一。

春秋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神权”思想开始动摇,“重民”的意识在人们尤其是部分统治者的心中越来越明显了。

民本思想对社会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在孟子的“仁政”思想中,民本思想是最富特色且最具魅力的。

孟子认为人民是社会和国家的根基,人民创造的财富是社会存在与发展以及统治者维持统治的基础,民心的向背决定天下的得失。

统治者只有得到百姓的支持和拥护,才能巩固自己的统治,治理好国家。

要得到百姓的支持和拥护,就必须做到经济上富民、惠民;政治上宽民、爱民;思想上教民、化民。

孟子的民本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孟子的民本思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民贵君轻。

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孟子民本思想
对现实的意义
摘要:民本思想是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古已有之,到孟子把民本思想发展为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他在“民本”理念的诸多方面直接沿袭了孔子的许多思想,立足于“仁政王道”治国方略的基础上把“民本位”的观点发挥得淋漓尽致,尽管他是从统治阶级的利益出发,或多或少带有一些消极性,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很有前瞻性的,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对孟子的民本思想进行清晰,全面,深刻的解读,认真分析潜藏在它背后的历史动因,能够挖掘内涵并赋予它合理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孟子民本思想现实意义以人为本
“民本”一词,语出《尚书·七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民本是我国传统的民本观念是相对于君本(国本)、官本而言的(其实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其原意是指中国古代的明君、贤臣为维护和巩固其统治而提出的一种统治观,其基本思想主要表现为重民、贵民、安民、恤民、爱民等。

民本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思想资源。

一.孟子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
民本思想可以说是儒家的一大特色。

在我国的上古社会存在着朴素的人文主义传统,早期的统治者们都隐约意识到人民在政治生活中固国安邦的地位和作用。

孟子正是儒家“民本”思想的代表之一。

春秋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神权”思想开始动摇,“重民”的意识在人们尤其是部分统治者的心中越来越明显了。

民本思想对社会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在孟子的“仁政”思想中,民本思想是最富特色且最具魅力的。

孟子认为人民是社会和国家的根基,人民创造的财富是社会存在与发展以及统治者维持统治的基础,民心的向背决定天下的得失。

统治者只有得到百姓的支持和拥护,才能巩固自己的统治,治理好国家。

要得到百姓的支持和拥护,就必须做到经济上富
民、惠民;政治上宽民、爱民;思想上教民、化民。

孟子的民本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孟子的民本思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民贵君轻。

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由此可见,在百姓、大夫、诸侯、天子的层层结构中,天子的地位最高、最尊贵,但也只有得到百姓的拥护才能成为天子。

失去了民心,天子也就不复存在了。

可见孟子“民贵君轻”的含义是,民是社会和国家的根基,万万不可动摇。

对统治者而言,取得民众的拥护和支持才是最为重要的事情。

第二个方面:民心决定论。

孟子从桀、纣覆灭的历史经验中分析了天下得失的根本原因。

天下之得失在于能否得民,而能否得民又在于能否得到“民心”,即能否得到民众真心实意的拥护。

桀、纣之失民,实际是失去了民心。

反之,汤、武无敌于天下,就在于“四海之内皆举首而望之”,顺从了天下民众之心。

民心向背决定政权兴衰,决定国家兴亡!至于君王,孟子说是“君为轻”自然不能与人民相提并论。

古有得民心者得天下的事情,当然也不乏失民心者失天下的事情。

秦始皇嬴政暴戾,使得人民纷纷起来反抗,最终才统一不久的天下,才建立的政权,就被推翻。

刘邦之所以能够建立汉王朝,与他善于搞好人际关系,懂得如何与属下相处,从而得到了民心密不可分啊!孟子的民本思想也在此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第三个方面:尚贤与民主,主张君王广泛地听取各阶层的意见。

孟子认为,对进贤、任免和处置人都是比较重要的政事的问题,不能只听左右亲近和诸大夫的意见,还要听取国人的意见,并且还应该把国人的意见当作基本的依据。

第四个方面:使百姓得到物质、政治、精神三方面的满足。

经济上推行各种惠民政策,政治上爱民、宽民,思想上教民、化民。

孟子的民本思想虽然存在固有的阶级局限性,但“民本”思想中却揭示了深刻的执政规律,并发挥了客观的历史作用。

其一,顺应了民意、约束了专制权力。

其二,维护了社会秩序,保持了国家稳定。

其三,加强了文化认同、巩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国家统一。

二.孟子民本思想的现实意义
1.古今民本思想的区别
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中的精华是我国当前民本思想的基础,我们今天强调的民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中的重要内容,继承了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但与古代的以民为本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只是在价值观上重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和阶级矛盾、减轻人民负担的作用;民本思想中的“民”是相对于君,相对于统治者而言的,本质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者的统治地位。

而我们党所倡导的“以人为本”坚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人”,指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

“以人为本”的“本”,意思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切发展的根本,用胡锦涛总书记的话说就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和人民共享”。

当前我们在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过程中,应该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

而孟子的民本思想、德治主张,至今仍然具有巨大的借鉴意义,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和借鉴。

2.民本思想在当代的发展
民本思想千古绵延,治国之道一以贯之。

1929年9月28日,《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第一次提出了“群众路线”这个概念。

其核心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方法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无论是革命年代还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正是紧紧依靠群众智慧取得胜利,培养起群众的深厚感情,群众路线与古代的民生思想不谋而合。

几十年来,中国的社会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步入了“深水区”,群众的要求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跃升,与民隔绝不是办法,必须正视群众的诉求,仔细聆听民生,在众声喧哗的网络环境中打捞“沉没的声音”。

惟其如此,才能永远赢得群众信任,执政的根基才能更加牢固。

所以,新时期,党的领导人强调要防范“脱离群众的危险”,强调要“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强调要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群众路线。

泱泱中国如今已跻身世界第二大综合经济体,网络技术的飞速进步带动人们思想的日益多元,然而对于执政者来说,无论环境怎样变化,民本思想自古传承,从未过时。

新时期,出于对社稷福祉的深刻考量、对执政规律的深刻把握,群众路线依然是法宝,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精神。

3.新时代的“民本”——以人为本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其本质就是以人为根本,以人为中心;人是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的根本,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

这就意味着,人本身具有最高的价值,人是最高的价值主体。

这一理念正与孟子的民本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这一理念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加强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立场教育,促使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不断增强责任意识、为民意识和廉洁意识,自觉做到秉公用权,勤政廉政,情系民生、维护民利、凝聚民心,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全部工作之中。

当前,我国正致力于“以人为本”的政治文明建设,深入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民本思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于今天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首先,实行“以人为本”的前提是坚持人民民主,大力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其次,对于古代民本思想的阶级成分应该完全剔除,这就要明确我们“以人为本”的政治文明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非维持阶级特权;
再次,实行“以人为本”必须走出愚民政策的误区,如实进行思想宣传;
最后,明确政府同人民的关系是服务关系,而非统治关系,大力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

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广大人民群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关心每个人的利益要求,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三.总结
孟子的民本思想的内容丰富而精深,传承了民本思想的合理内核,并对后世民本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要作用。

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表明:一方面,无论是哪个统治阶级在哪个历史时期,只要坚持以民为本,推行富民惠民政策,就可以维持国家的长治久安。

另一方面,无论哪个统治阶级在哪个朝代,一旦背离民意,不问民众疾苦,横征暴敛,骄奢淫逸,最终会灭亡。

毕竟,民众是国家的根本,民心向背决定着国家的生死存亡,民与君是舟和水的关系,正所谓“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

当前,我们科学地认识这一传统思想,吸收其精华,摒弃其糟粕,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它,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进一步深化党的“以人为本”理念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