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新唱校本课程
古诗新唱校本课程

为了顺应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了满足全体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我校开发校本课程,实施校本课程全面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为了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推进下步工作,现将本学期校本课程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认真全面执行学期教学计划,保证了校本课程的全面发展。
由于计划制定切合实际,指导性强,保证了本学期校本课程教学工作的有序运行,促进了校本课程全面工作的快速健康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一)注重课堂教学研究,探究校本课程教学方法。
1、立足课堂,加强校本课程教法研究。
课堂是学生学习积累古典文化的主渠道。
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更快地掌握古诗文积累的方法,教者不但要探索教法,还要注重方法的总结和积累。
如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就总结出了“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诗境,悟诗情——吟诗句,背诗文”的古诗教学四步法。
2、关注方法,加强古诗新唱指导。
掌握良好的诵读方法对学生学好古诗文有很大帮助。
本学期中心小学教师就指导学生学习古诗文总结出了“知诗人——解诗意——体诗情”的古诗词学习三步法。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主要尝试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一是熟读成诵法。
即让学生多读,可指导学生朗朗出声地诵读,低唱慢吟地诵读,也可“不求甚解”地诵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读多了,自然成诵。
如学习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首先是指导学生多读,反复地读,要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
通过多读,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二是联系扩充法。
即将所学的某一首古诗词,与其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相近的其他古诗词联系起来诵读,以形成一个知识组块。
如学习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可指导学生同时诵读其他有关“咏柳” 的名诗,杨万里的《新柳》“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第三课----古诗新唱

第三课古诗新唱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本课音乐作品的学习,能够对古诗与音乐相融合的作品感兴趣,体验诗歌的音乐美,加深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
2.听赏《春晓》,感受古诗与音乐结合的韵律美,并能自选音源表现
歌曲的意境。
3.听赏《回乡偶书》,能够用情景剧的形式,表现聆听后的感受与体
验。
4. 听赏《静夜思》,感受歌曲的古典风格特点,体验诗与歌的意境和情感。
5. 能够用深沉、饱满的声音演唱歌曲《锄禾》,并唱好二声部。
知道尊重农民的劳动,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如何指导学生用深沉、饱满的声音演唱《锄禾》,并唱好二声部。
教学难点:
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验词曲的完美结合所表达的诗情画意。
教学方法:教唱法、听唱法、讲解示范法、练习法
课前准备:电子琴、录音机、图片。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时间:3月17日——3月26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书设计:
杜鹃圆舞曲
手风琴
鲜花开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板书设计:
春雨春雷
f p
强弱
小雨沙沙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板书设计:
春雨春雷
f p
强弱
小雨沙沙教学反思:。
小学古诗新唱音乐活动方案

小学古诗新唱音乐活动方案一、活动主题。
“诗韵新声:古诗与音乐的美妙邂逅”二、活动目的。
1. 通过古诗新唱的形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理解能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 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如节奏感、音准等,同时增强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
3. 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三、活动主体。
[小学名称]全体学生。
四、活动时间与地点。
1. 时间:[具体活动日期],上午[开始时间]-下午[结束时间]2. 地点:学校操场(如遇恶劣天气则改为学校礼堂)五、活动准备。
1. 师资团队。
- 音乐教师负责挑选适合新唱的古诗,进行音乐编曲创作,以及对学生的演唱和表演进行指导。
- 语文教师协助音乐教师理解古诗的内涵,确保在新唱过程中不偏离古诗的原意。
2. 曲目选择。
- 确保所选古诗具有一定的音乐性,如韵律感强、平仄相间等,这样便于进行音乐创作。
3. 音乐创作。
- 录制音乐伴奏,确保音质清晰,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剪辑和调整。
4. 宣传推广。
- 制作精美的活动海报,张贴在学校宣传栏、教学楼走廊等显眼位置,海报上要包含活动主题、时间、地点、参与方式等重要信息。
- 利用学校广播、班级微信群等渠道,向学生和家长宣传活动的意义和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5. 舞台布置。
- 根据活动主题,设计舞台背景。
可以采用中国传统元素,如折扇、水墨画等,营造出古典文化氛围。
- 准备好音响设备、灯光设备等,确保舞台效果良好。
六、活动流程。
1. 开场致辞(10分钟)- 由学校校长或音乐教师代表上台致辞,介绍活动的目的、意义和流程,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2. 古诗新唱表演(90分钟)- 按照年级顺序,每个班级或小组依次上台表演。
- 每首古诗演唱完毕后,主持人可以简单介绍一下这首古诗的作者、创作背景和大致含义,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古诗与音乐的结合。
3. 互动环节(30分钟)- 准备一些小奖品,如精美的书签、古风笔记本等,奖励给积极参与互动的学生。
古诗新唱学科活动计划方案

一、活动背景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逐渐受到重视。
古诗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我校特举办“古诗新唱”学科活动,旨在通过创新的形式,让学生在音乐与古诗的交融中感受古诗的魅力。
二、活动目标1. 提高学生对古诗的认识,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 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3. 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活动时间2023年10月至12月四、活动对象全校学生五、活动内容1. 古诗征集:鼓励学生自选一首喜欢的古诗,进行改编或创作歌词,要求歌词与古诗意境相符,富有音乐性。
2. 诗歌朗诵: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朗诵比赛,要求参赛者准确发音,表情生动,充分展现古诗的韵味。
3. 古诗新唱:结合改编的歌词,组织学生进行合唱、独唱或小组演唱,展示古诗与音乐的完美结合。
4. 诗歌创作讲座:邀请知名诗人或音乐人进行讲座,分享诗歌创作和音乐演绎的经验,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5. 展览展示:将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展览,包括诗歌、歌词、演唱视频等,扩大活动影响力。
六、活动安排1. 第一阶段(10月):宣传发动,组织学生进行古诗征集和诗歌朗诵报名。
2. 第二阶段(11月):进行诗歌朗诵比赛和古诗新唱排练。
3. 第三阶段(12月):举办“古诗新唱”活动,邀请评委进行评选,颁发奖项。
4. 第四阶段(12月底):进行展览展示,总结活动成果。
七、活动保障1. 加强宣传:通过校园广播、海报、班级群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古诗新唱”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组织保障:成立活动筹备小组,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和总结。
3. 资金保障:积极争取学校和社会各界的支持,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4. 奖励机制:设立优秀作品奖、最佳朗诵奖、最佳演唱奖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八、预期效果通过本次“古诗新唱”学科活动,预计达到以下效果:1. 学生对古诗的认识和兴趣得到提高,传统文化的传承得到加强。
小学五年级上册《古诗新唱》音乐教案

小学五年级上册《古诗新唱》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并辨认五首《古诗新唱》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能够模仿大师唱腔,表达情感。
3.能够用简单的乐器伴奏诗歌朗诵,增强情感表达。
4.能够创作一首《古诗新唱》歌曲,展示团队协作。
二、教学过程1. Warming-up (10分钟)教师播放五首《古诗新唱》歌曲的音乐,并让学生自由欣赏。
提问•你们觉得这些歌曲听起来怎么样?•有哪些词句比较好听,有哪些是你们听不懂的?2. 明确目标(10分钟)提问•你认为这堂课最重要的是什么?•你有哪些困难需要解决?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分析学生的需求,并告诉他们这次课的目标。
3. 歌曲学唱(30分钟)教师给学生分配5个小组,每组学唱一首《古诗新唱》的歌曲。
活动•每组学唱1分钟,用自己的独特方式表达人物情感。
•教师鼓励学生多模仿唐代大师唱腔,如:董娇、李之仪等。
4. 诗歌朗诵伴奏(30分钟)活动•每组选定一个诗歌,用简单的乐器伴奏唱诵,增强情感表达。
•同时,其他小组可以以各种形式表演背景故事,如:图片、即兴表演等。
5. 创作歌曲(30分钟)活动每组创作一首《古诗新唱》歌曲,展示团队协作。
•团队分工:主唱、伴奏、填词、创意。
•完成后,可以组织整个班级进行分享。
三、教学思考1.通过唱歌学习古诗词,有助于学生记忆和理解一些有趣的文化知识;2.将音乐和诗歌结合,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歌的含义,感悟文化内涵,增强情感教育;3.通过模仿大师唱腔和创作歌曲,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四、课后练习1.回家复习今天学习的5首歌曲,准备下一次教学互动;2.阅读相关的唐诗、宋词,寻找和音乐有关的内容,准备分享课堂。
五、总结反思本节课通过听歌、学唱、创作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了文化和音乐的魅力,培养了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也让他们了解到一些古代文化知识,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发掘古代文化的深层内涵,持续培养学生的文化和音乐艺术修养。
以古诗新唱校本课程建设打造诗意校园的策略

以古诗新唱校本课程建设打造诗意校园的策略发布时间:2022-01-10T06:29:39.838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8期作者:姬朋利陈红恩[导读] 为了全面践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培养,许多学校着眼于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质要求,采取古诗新唱的形式积极地打造诗意校园,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社会实践提供更多的支持及帮助。
姬朋利陈红恩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南海小学 458031摘要:为了全面践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培养,许多学校着眼于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质要求,采取古诗新唱的形式积极地打造诗意校园,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社会实践提供更多的支持及帮助。
不容置疑,古诗新唱符合素质教育改革的核心要求,能够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对学生的知识吸收以及社会实践有明显的指导作用。
教师需要做好科学准备工作,积极创新教学策略,改革教学模式,确保对症下药。
关键词:古诗新唱;校本课程建设;诗意校园引言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古诗词的历史非常的悠久,教科书中所包含的古诗词比较丰富及多元,教师则可以以结合古诗词教学的现实条件,灵活利用不同的现代化教育元素积极渗透德育教育。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主动打造古诗新唱校本课程以及诗意校园,为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保驾护航,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留下深刻印象,实现个人各个方面能力的逐步提升。
一、古诗新唱校本课程建设与诗意校园古诗词语言非常精炼,意境优美,发展历史比较悠久,博大精深,是我国古典文化中的重要代表。
教师需要灵活的利用这一特殊的教育教学元素改革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知识学习和社会实践,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其中校本课程建设工作与古诗新唱存在明显的联系,如果能够结合这一重要的手段积极建设校本课程,那么对于学生的古诗学习以及知识吸收将会有明显的作用。
教师只需要站在宏观的角度高瞻远瞩,了解古诗教学的现实条件,采取创造性的教学策略改革传统的校本课程建设思路及方向,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及环境。
“古诗新唱”初中古诗词教学策略分析

892018年第10期“古诗新唱”初中古诗词教学策略分析曲华静(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好运角中学 264319)摘要:随着我国初中语文新的课程实验标准改革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新式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被运用于我国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当中。
学习古诗词不仅是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更是陶冶学生文化素养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古诗新唱 古诗词教学 课程开发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文化积淀而成的文化瑰宝。
相比于其他文体,古诗词一般短小精练,字字珠玑,不仅能够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而且寓意深远,引人遐想。
除此之外,古诗词还十分注重韵律和平仄,起承转合节奏感非常强烈。
因此,古诗词也是古代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诗新唱”古诗词教学就是基于古诗词所具有的歌曲特性而开发出的一种新型语文古诗词教学模式,它是将现代乐曲填以古诗词,从而创作出的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
将其运用于初中语文教学中,能够有效提升古诗词的教学水平。
一、创设古诗情境,强化情感导入诗词,是用凝练的话语表达出丰富的艺术情感,是文学创作的最高水平。
古诗词的创作一般都有其独特的创作背景以及艺术情感来源,例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将多种景物并置拼接,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表达出漂泊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厌倦漂游的凄凉之情。
由此可见,学习古诗词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是充分理解古诗词语言的首要工作。
初中语文“古诗新唱”课堂教学,首先需要的不是创作出优美动听的乐曲,而是要将学生带入古诗词的情感意境中,强化古诗词的情感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在进行“古诗新唱”课堂教学之前,首先会针对该课所讲的古诗词内容运用情境教学法的教学策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与所学诗词意境相匹配的教学情境,以求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古诗新唱”的学习当中。
二、初中语文“古诗新唱”课程教学开发1.广泛搜集古诗词曲中华传统古诗词曲文化有如涛涛江水,连绵不绝,与其他优秀传统文化汇聚成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长河。
古诗词唱诵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探索

古诗词唱诵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探索
古诗词唱诵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探索是指在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设计并推行古诗词唱诵课程,并不断进行实践和探索,以提高学生的古诗词素养和艺术修养。
在古诗词唱诵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明确培养学生古诗词欣赏、背诵和演唱的能力和情感体验,同时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创造力。
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和兴趣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选取优秀的古诗词文本和适合唱诵的曲调,设计有趣、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
其次,在实践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课堂讲授、示范演唱、小组合作、实地调研等,使学生在参与课程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表现。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的表演和演绎。
在实践过程中,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古诗词演唱比赛、文化活动和社区文化演出,为学生提供展示和交流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艺术表达能力。
古诗词唱诵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学校可以提供相关的教育资源和支持,如教材、音乐场地、设备等;教师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古诗词素养和教学能力,积极参加培训和学习,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和交流。
总之,古诗词唱诵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是一项富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工作,通过持续的实践和探索,可以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和理解,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创造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了顺应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了满足全体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我校开发校本课程,实施校本课程全面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为了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推进下步工作,现将本学期校本课程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认真全面执行学期教学计划,保证了校本课程的全面发展。
由于计划制定切合实际,指导性强,保证了本学期校本课程教学工作的有序运行,促进了校本课程全面工作的快速健康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一)注重课堂教学研究,探究校本课程教学方法。
1、立足课堂,加强校本课程教法研究。
课堂是学生学习积累古典文化的主渠道。
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更快地掌握古诗文积累的方法,教者不但要探索教法,还要注重方法的总结和积累。
如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就总结出了“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诗境,悟诗情——吟诗句,背诗文”的古诗教学四步法。
2、关注方法,加强古诗新唱指导。
掌握良好的诵读方法对学生学好古诗文有很大帮助。
本学期中心小学教师就指导学生学习古诗文总结出了“知诗人——解诗意——
体诗情”的古诗词学习三步法。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主要尝试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熟读成诵法。
即让学生多读,可指导学生朗朗出声地诵读,低唱慢吟地诵读,也可“不求甚解”地诵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读多了,自然成诵。
如学习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首先是指导学生多读,反复地读,要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
通过多读,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二是联系扩充法。
即将所学的某一首古诗词,与其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相近的其他古诗词联系起来诵读,以形成一个知识组块。
如学习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可指导学生同时诵读其他有关“咏柳” 的名诗,杨万里的《新柳》“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把这几首同一题材的诗歌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并在对比诵读中强化了记忆效果,进而激起了学生读背古诗词的极大兴趣。
三是想象入境法。
即将诵读过程作为欣赏佳作的过程,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自己融入诗词的意境之中。
如学习《悯农》(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可指导学生边读
边思考,想象农人艰辛劳作的情景。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熟读成诵,自然水到渠成。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内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激发学生的诵读诵唱热情。
开展古诗词诵唱竞赛活动。
根据各年级所学内容,从所学古诗词中精选20首,让各班选出代表参加比赛,通过配乐朗诵,背诵,表演等活动形式,评选出优胜小组和背诵大王。
这些活动开展大大调动了学生的诵读热情,学习效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对于必背的篇目教师们能做到严格把关,确保质量。
每一首古诗词的通过,教师们都经过学生自背、家长检查、学习小组检查、课堂抽查的方法,确保背诵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