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分析
从生活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_
从生活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_一、运用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在平时的生活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周围的生活现象,并适时地引入课堂,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其形成发展的原因,从而激发其学习地理的兴趣。
尤其是自然地理部分,学习难度比较大,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更是抽象难懂,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是大受打击,所以如何消除学生的这种厌学、畏惧的心态,是我们上好地理课关键的一步。
现实生活中哪怕是身边的一些小事,都为我们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规律、认识人地关系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
例如,我在讲授“地球的公转”的时候,我便设计了这样的导入:“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们这的房屋大多是坐北朝南的?为什么我们的教室有的时候阳光会被挡住?什么时候会被挡住呢?”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在生活中遇到过的,但又没有去思考过的。
所以,问题提出后大家都在积极的思考,有好几个同学甚至迫不及待地举起了手,有的说:“因为太阳在南边,南边阳光好。
”有的说:“教室被挡住是因为前面的楼房太高了。
”看到大家都在积极的思考,我又提出了新的问题:“为什么我们这儿太阳在南边,而不是在北边?”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的热情很高,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时候老师只要适时地给予积极的评价即可。
在这一过程中,尽量把机会留给学生自由发挥,只要学生会看的、能讲的,老师就可以不讲,把课堂交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通过这样的导入为学生接受新知识做好准备,也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
而且,这样也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在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就可以让学生感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根据社会焦点、热点,掌握“生活中的地理”由于我们的教材在编写的时候无法推测今后社会生活中发生、发展变化的一切,所以我们所用的教材与现实生活是有一定的差距。
因此,地理教师要善于捕捉与地理学科相关的社会热点与焦点问题并及时引入课堂,为地理教学注入新鲜血液。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要学好地理,不仅要学好书本知识,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特别注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将我们所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到社会生产和实践活动中去,使所用的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巩固和深化,同时也可以增强你学习地理的兴趣。
在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的地理问题;同时,当今社会中的许多热点问题,如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等,也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我们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有一个勤于思考的头脑,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要善于发现身边的地理问题,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指导自己的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探究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就会学到更多的地理知识。
1.注意观察地理现象,在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例如天象观测。
我们知道月亮有时象一个圆盘,而有时又呈现月牙形。
我们就可以亲自观察一下月相是怎样变化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当然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进一步探究月相产生变化的原因。
在晴朗的夜晚,我们还可以观看天空中都有哪些星座,平常人们所说的北斗星、牛郎星、织女星、北极星在哪里?哪儿有银河?晚上8点钟与9点、10点,我们头顶上的星座是否相同?2.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现在正值六月,六月的石家庄是华北地区的高温中心,天气又干又热,这是为什么?我们学过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相反,海拔每降低100米,气温就会升高0.6℃,石家庄位于太行山东面的华北平原,来自西北方向的气流在顺太行山东坡下沉的过程中增温,同时湿度越来越小,空气越来越干燥,这样就使正在初夏增温过程中的石家庄更加干热细心观察也会发现,人们的许多生活习惯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1)南涝北旱:我国属于东亚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南方不仅雨季历时长,而且由于夏秋季节降水集中,因而常常出现洪涝灾害。
而华北、西北降水较少,再加上垦殖、放牧过度,蓄水抗旱能力差,所以面临严重的“水荒”。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动, 组 织学 生走 进大 自然 , 进行 地理 观察 、 观测、 调查 、 课 外活
有利于பைடு நூலகம்学生运用所 学的地理 知识不 地 图既是学 习地理 的工 具 , 又是地理 的第二语 言 。各 种地 动等 。开 展地理实 践活动 , 断地分析 、 解决 实际 问题 , 从而有 助于学 生对地 理知 识 的理解 理 事 象的 空 间分布 、 地 势的 高低起 伏 等 , 都 依赖 地 图来反 映 , 与应用 , 调动学 生学 习地 理 的积极性 , 提 高学 生 自主 学 习的能 正 所谓 “ 万 里江 山尽收 眼底 ” , 因此 , 教师 应指 导学生 阅读 各种 力 ,培 养学生 的创新 意识 与综 合 实践能 力 。诸 如学 习 “ 水资 地图, 不断形 成 “ 心理 地 图” , 通过 地 图去分析 、 归纳 、 总结 出各 源” , 让学 生 分成几 个 小组 , 相互 协作 , 一起 走进 大 自然 , 参 与 种地 理事 象的空 间分布 规律 等知识 , 进 而探究 其成 因 , 不 断获 实 践活动 , 通过参观 、 调查 、 考 察等活 动 , 了解学 校周 边水 污染 取地 理新 知识 , 扩 大学生 的知识面 , 从而培 养学 生的 创新 意识 的污染源 ,并提 出治理 水污染 的合 理化 建议 。实践 活动结 束 与创新 能力 。 如 躺在病床 上的魏格 纳抬头看 到世界轮 廓图 , 突 后, 在课堂 上要求 每一小 组派 出一名代表 来 阐明他 们的观 点 , 然 眼睛一亮 , 如果把 非洲西 海岸与 南美 洲东海 岸作相 向移 动 , 其他组 的同学可 以有 针对性地 提 出质 疑 , 并且 可 以相互探 讨 。 相 互对 接一 下 , 正好 吻合 , 从而 大胆 地提 出了大 陆漂 移学 说 。 其结果是 有许 多同学 踊跃地 向发 言者提 出质疑 ,相 互之 间探
(整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在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新课程要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要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从上述理念出发,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多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一、目前中学地理教材及课堂教学的现状我们打开课本,翻阅一下高中地理课本(人教版)的学习内容:如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
这个单元主要是关于宇宙,关于太阳系及关于月球的最基本,最简单的介绍。
由于目前在地理会考标准中不设《月相》这一知识点,课本也作为选学处理,所以上课时也往往减少了对月相的探究;关于地球运动,也仅仅只是作概念解释性的介绍。
如果教师仅仅只从课本出发,那么学生对地球运动的理解也将停留在对概念的了解这一层次。
在现有教育状况下,如果教师仅仅是按照课本及考试标准的要求照本宣科,那么今后中国的天文爱好者的数量将大大的减少,因为课本对宇宙的介绍实在太吝啬了,也实在无法引起同学们对天文学的兴趣。
那么设想的结果将会是:在中学阶段,学生很少有观测星空的兴趣,很少有观测天文奇观的兴趣。
在未来的日子里,中国将失去天文爱好者的群众基础,星空也就仅仅只是研究院的星空。
窥一斑而见全豹,我们的中学地理就是存在着这么一种现象。
我们要打破这样一种现象,就要让学生多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二、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重要性1、树立环保的地理思维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可以使学生树立环保的地理思维。
我国政府批准颁布的《21世纪议程》论述了我国公民的生态道德行为,界定为三条:①所有的人享有生存环境不受污染和破坏,从而能够过健康和健全生活的权利,并承担有保护子孙后代,满足其生存需要的责任;②地球上所有的生物物种享有栖息地不受污染和破坏,从而能够持续生存的权利,人类承担有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③每个人都有义务关心他人和其他生命,破坏、侵犯他人和生物物种生存权利的行为是违背人类责任的行为,要禁止这种不道德的行为。
政府要求我们有环保的地理思维,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其地方在发展经济时却走的是几十年前发达国家发展经济时走的老路——先发展,后治理。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这就要求教师的“教”要与学生的“学”紧密联系,教师要根据地理学科特点和学生心理的发展规律,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从经验出发,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学知识不仅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用,还要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
生活中地理是活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中地理是真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生活中地理是广阔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应该注重学习向生活渗透,学习空间向生活拓展,学习形式向生活贴近。
一、联系实际,探索地理知识地理知识就蕴含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衣食住行、观光旅游、社会热点等,因此,教师的教学不要仅仅拘泥于教材,要大胆利用生活经验开展教学。
2022年11月20日,卡塔尔世界杯开幕,同学们表现出的热情让我难以言表,不乏有学生在课堂间利用世界地图寻找它的位置。
通过新闻视频,我们看到酷似世界杯吉祥物“拉伊卜”的小王子不仅身着阿拉伯服饰、讲阿拉伯语,还超级富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学习中东地区的人种、语言和服饰等,卡塔尔位于中东地区,中东地区的人种是白色人种,人们讲阿拉伯语,气候是热带沙漠气候,所以习惯戴头巾穿长袍。
除了小王子我们还可以看到另外一个身影,那就是卡塔尔王妃莫扎,卡塔尔位于石油资源非常丰富的波斯湾沿岸,莫扎深知石油、天燃气等资源将来很有可能枯竭,所以带领本国人民进行跨国投资,走向全民富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矿产资源与工业、国际经济合作。
卡塔尔卢赛尔体育场、客车地铁、集装箱宿舍、光伏发电及世界杯纪念品等无不彰显着中国力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大到比赛场,小到纪念品,中国的制造业服务于卡塔尔世界杯的方方面面。
这些生活中的例子足以让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知道地理知识服务于生活生产。
这样的教学例子因为源于生活,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基础上理解地理知识,学会用探究的思维方法感悟周围的世界。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地理教学叙事: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增城市荔城街第一中学陈新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地理“新课标”最基本的理念,倡导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应尽量还原生活,并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学活动置于逼真的社会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
我在上“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这一课的时候,让学生结合课本的内容,联系身边发生的一些现象,并思考:1、为什么需要洁净的空气?如果没有洁净的空气我们会怎么样?2、现在大街上空气如何?你有什么感受?3、要改变这一现状,我们能够做些什么?请结合我们目前提倡的低碳生活来思考。
由于都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熟悉事情,学生们的兴趣立刻被调动了起来。
经过一番热烈地议论,很多妙论就出来了:1、外出提倡多走路或者多骑自行车;2、能乘坐公交车就不要使用私车;3、机动车应该多使用无铅汽油,或者用天然气以及电力作动力,减少尾所的排放;4、多使用清洁能源,例如在楼顶上安装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在这一课中我还设计了一个活动:“很多同学都知道,我现在还住在学校的宿舍,既小又潮湿,通风情况还不好。
现在我想改善自己的居住环境,打算买新房子。
比较了很多楼盘后,最后有两处地方难以选择,在这里想请同学们给我一些建议:甲处房价很贵,但是空气清新,环境优美;乙处房价便宜,但是离工厂区比较近,空气质量差一些。
选择哪一处好呢?一定要说出理由来可以让我参考。
”近年来,高房价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学生们都非常熟悉,何况这次帮老师买房子出意见,情绪立刻高涨了起来。
绝大部分学生都大声说应该选价格贵但环境好的房子,并纷纷说出理由:如果选价格便宜点的房子,虽然一时省了钱,可环境不好、有污染,人的心情也受到影响,以后生病,不知要花多少钱,这叫买得便宜用得贵!说的都很有道理。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从 高气压流 向低 气压 。对 于气压高 低 与气温 高低 呈负 相关 学生 也难 懂 , 但
夏季 闷热的午后感 到胸 闷气短的体验
正是 高气温造成低 气压 的例证 。夏季 游泳 的体验告诉 学生 : 夏季 , 水温低 于
陆地 事物温度 ,海 洋上气温 同理低 于 陆地上 气温 ;冬 季打井水 的体 验告诉 学生 : 冬季 , 水温 高于 陆地事 物 温度 , 海洋上气 温同理高 于陆地上气 温 。这 样一 步步 引导 学生 回顾 生 活体验 , 讲 解冬 夏季 陆地 和海 洋 的气温 高低 、 气 温高低与气 压的关系 以及 气压 高低 对
风向的影 响 , 理清季风 的成 因。这样 的
回老家行 吗? 为什么 ?不偾不悱 、 “ 不启 不 发 ” 只要 教 师点 拨得 当 , 生 就会 , 学
从 自身生恬 实际 出发 ,深入浅 出地 阐 明道理 ,完 成知识 的建构 。三个 问题 的讨 论依次 解决 了 “ 乡村人 口大量迁 入 城市 ” 的原 因 、 市 问题 的表 现 、 城 解
工人员 子女就读 ,这些学 生对城市化 现象深 有感触 , 师只需引导得 当 , 教 没 有必要 一个人 滔滔不绝地讲 述 。具体 可探讨 三个 问题 : ①人 往高处走 , 自 来 乡村 的同学能说 说城市 比乡村有 哪些 好处?② 如果农村 的父老 乡亲大量涌 人会面 I 临哪些 困难 ?给城市 带来哪些 问题 ?③ 问题不少 ,那乡村人 口全部
教学 因为 源于生活 , 学生容 易入 门, 达
成 的理性认识 高于生活也便 于指导 生
活。“ 最好 的学 习是关 于方 法的学习” ,
这样的地理课 怎么能 引起初 中学
生的注意和理解 呢?学 生能从 电扇的 工作 中知道 风是 空气 的水 平 流动 , 而 不能理 解气 压 的高 低差 异会 产生 风 。 需 要教 师搭 建 “ 手架 ” 生 活 中香 气 脚 : 或 臭味总从源地 向外扩散 ,即气体 总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从生活中学习地理
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终生有用的地理作者:任新明人总是生活在特定的自然条件和人文背景中。
从根本上说,学习地理是为了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并在改造利用环境的同时,协调与它的关系,达到“天人合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为此,在地理教学时,教师应密切关注周围的生活现象,并适时地引入课堂,探究其形成发展的地理原因。
让学生知道,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从而激发其学习地理的兴趣。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重要的是要以“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加学生的生存能力”为切入点,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地理环境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影响深远,可以说自然地理中的每一个因素都会对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作用,每一种日常生活又会受到多种地理因素的影响。
衣着方面。
在讲述到气候或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时,给同学提出生活中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夏天更多的人穿白色衣服,而冬天则有更多的人穿深色衣服?”同学们讨论总结之后,一些头脑反应较快的同学则能举一反三地调举其他一些例子:阿拉伯地区的居民服饰为什么以白色长袍为主,我国藏族牧民则穿一件胳膊可以露出来的“不对称”的藏袍等等。
行的方面。
除了书本上学生掌握的“南船北马”外,针对现在机动车(摩托车、家用车)越来越多的现象,在课堂中,讲到交通规则中的“红灯停,绿灯行”之后,再适时地给学生提出“为什么机动车的尾灯都是红色的?”这个问题,尽管当时只有一部分同学能知道“因为散射的红光最少!”更重要的是在接下来的讨论中,还有的同学能在课堂中举一反三地把“上个世纪围困在极地冰原地区轮船上的船员如何用煤自救走出困境”的故事娓娓道来。
至于食、住方面,同学们可以从气候知识中了解“南稻北麦”、“南米北面”、“南尖北平”、“南敞北封”。
在乡土教材中了解我们客家人节庆日的“黄元米果”,有的同学则把自己集邮收藏的“民居”邮票在教室里进行展览:有陕北的窑洞、云南的吊脚竹楼,而客家人特有的民居“围屋”则能引起同学们更大的兴趣。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湖】 c 监 利新 教育 实 验学 校 ( 4 3 3 3 0 0。农业在地 区间 、部 门间虽 在 “ 地理 课 程标 准 ” 的基 本 理念 中 ,第一 个 理 念就 是 “ 学 习对生 活有 用的地理 ” ,如何 体现 “ 学 习对 生活 有用 的 然 差别很 大 ,但都 离不 开当地一定 的地理环 境 ,而农 业类 型 地理 ” 的理 念 ,重要 的是要 以 “ 提供 给 学生与其 生活 和周 围 的选 择及农 业发展 方针与措 施 的制 定 ,都可 以说 是对 地理知 世界 密切相关 的地理 知识 ,侧 重基础 性 的地 理知识 和技能 , 识 的运用 ,使学生 体会地理 对于生 产建设的 巨大作用 ,也 是
的地 理环境 相联系 ,更 因 “ 新 闻”是新 近发生事 实 的报道 , 它 贵在 “ 新 ” ,时效 性 强 ,容 易引 起学 生 的兴 趣 和普 遍关
注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关心社会 、 关 心时事 的责任感 。 长此 以往 ,使学 生掌握 了许多 书本 上没有 的新 的知识 : 洞 、云南 的吊脚竹楼等 。 中东 是 一个 长期 的热 点地 区 , “ 南 水北 调 ”工 程 已开 始动 教学 中以大众化 、生活 化的方式 呈现地 理的学 习 内容 , 工, “ 西气东输 ” 已开始 向上 海、郑州等地 市送气 ,神舟五 能大 大激发学 生学 习地理 的兴 趣 ,充分 适应 学生与生俱 来 的 号载人 飞船成功 发射并按 预定 地点 安全着 陆 , “ 嫦娥 二号 ” 探索 欲和好奇 心 ,让 学生在现 实生活 中学习 地理 ,从 中体验 第一次近月制 动成 功完成等等 。 学习地理 的成功乐趣 ,树立学好地理的 自信 t 3 。 那些 经济 、科 技建设 成就 的报 道 ,既壮 国威 ,又 鼓舞人 二、 结合 学校教 学 、生活 中常见 的现 象 ,来 激发 学生 学习地 心 ,更重要 的是诱 发 了学 生学 习地 理的兴趣 ,提高学生 学习 理 的 兴趣 地理 的积极 性 ,使他 们的学 习 由被 动变 主动 ,而且使学生 养 教室 里贴 的校历表 及一个 学期 变动 几次 的作 息时 间表 , 成 自觉关心 国家大事 、世界热点的习惯。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从生活中学习地理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从生活中学习地理作者:徐磊来源:《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1年第09期日常生活中,地理知识无处不在。
同时,现代社会中的许多热点问题,如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政治、战争等,都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平时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善于发现身边的地理问题,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指导自己的实际生活,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探究其形成发展的原因,也就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从而实现地理知识的实际价值。
要想轻松跟上新课标的步伐,必须把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机联系起来,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利用乡土资源以扩充地理知识比如,教材要求学生会用地理的思维和方法看待身边的一些现象和事情,安排生产和生活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学完中国的自然环境之后,我要求学生讨论:淮河是一个自然地理的重要分界线,都有哪些地理事物以淮河为分界?对这个鲜活的生活事例,学生极为感兴趣,分别从气温、降水量、自然带、水系、有无结冰期、热量带、气候、农业耕作等方面分析总结,效果很好。
再比如讲旅游地理中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时,以桐柏淮河源风景区为例,让学生讨论其开发条件的评价。
他们分别从游览价值、交通的通达性、市场距离、环境承载量等方面发言,学习积极性很高。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然后通过实际巩固理论,让学生知道,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以提高其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开展实践活动以应用地理知识当今全球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这迫使我们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关注家乡的生态。
比如,在学习“水资源”这一节时,我让学生参加了“淮河源环保协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参与社会实践,开展参观、调查、调研等活动,了解我们桐柏县的几大污染源,并要求他们提出治污的合理化建议。
学生们特别提出了龙潭河水库的污染问题。
近几年随着我县城镇居民的增多,生活用水越来越紧缺,为此县政府修建了龙潭河水库,目的是解决县城居民生活用水问题。
学习对生活有用地理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校的最大浪费就是学生在接受一种脱离生活的教育,这种脱离使学生在学校学习时就缺乏兴趣和快乐,并且使学生在步入社会后发现他所学到的东西与生活是脱节的,不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因此,地理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从经历和体验出发,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励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所学的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
一、教师要建立“生活地理”的教学观念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衣食住行、旅游观光、气象气候、地震火山等人类活动和自然现象都蕴涵着地理知识。
可以说,地理知识蕴含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新教材特别重视地理和人们生活生产等的关系,并让地理知识服务于生活生产。
因此,教师要建立“生活地理”的观念,在备课授课中,不要拘泥于教材,而是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为框架,大胆适当应用生活中的材料。
教师要做有心人,随时注意收集生活中蕴含的地理信息,如:1.社会发展方面:“水危机,水污染”“沙尘暴,荒漠化”“厄尔尼诺现象”等问题的讨论,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环境观、科学发展观;2.经济、文化发展方面:对“恐怖活动”“朝鲜核问题”“嫦娥探月”“国际原油价格上涨”“伊拉克重建”等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能从全球范围和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现实,并将本国家、本地区、本乡土置于国际大背景下加以思考和分析,从而学会尊重与理解、竞争和合作、关心和交往。
二、“生活地理”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充分适应学生与生俱来的探索欲和好奇心,尽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地理事实和现象,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地理,从中体验学习地理的成功乐趣,树立学好地理的自信心。
1.及时将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融入地理课堂地理教师要有敏捷的思维能力、锐利的眼光,善于捕捉与地理学科相关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有效地在教学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的地理教学活动,拉近教材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从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案例【精选文档】
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这次地理课程改革中最强调的理念之一,它表明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地理课程将从纯粹的“科学世界”重新回到学生的“生活世界”。
我们培养的学生每时每刻处在一个社会生活的环境之中,他们将来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不可避免地会面对现实生活,都要增强生存与生活的能力。
而这种能力包括认识生活、适应生活、欣赏生活、享受生活、创造生活等方面的能力。
地理课程在“培养善于生活的公民”上是有所作为的,它能帮助学生认识现代社会中各种生活现象的地理原因,理解不同生活方式的地理背景,正确鉴赏各具特色的人文地理景观,增强“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误解,从而学会与创造健康向上的生活。
在地理教学中,要充分关注“生活地理”的内容。
它们包括:⑴正确使用指南针判断方向,运用地图识别方位,估算距离,了解地形。
⑵初步学会观云识天气,推测天气的变化趋势,并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与天气状况来选择生活方式,合理安排生活。
⑶能够评价生活环境质量,根据自己的需要以及个性与爱好选择居住的区位,并能对环境采取积极态度与保护行动。
⑷对各种自然与人为灾害的发生、防御有正确认识,具有安全意识,能基本掌握自我保持的措施。
⑸知道地方特征与就业机会的联系,以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在求职中更有竞争力。
⑹运用地理常识看懂各种媒体的新闻报道,了解国内外重大事件的地理背景。
⑺在休闲时,知道采取什么休闲方(如娱乐、健身、野营、旅游等),并知道怎样利用环境或选择路线来进行休闲活动。
⑻知道区位、生产和销售地的自然人文特征与投入产出之间的关系,以及生产中的环境代价。
⑼熟悉地域文化(语言、艺术、体育、民俗)的特色,并能了解与理解异域文化,增强人际的交往和合作。
【案例】“我的家在哪里”教学设计片断新课导入:教师从介绍自己所在社区及任教的学校开始,然后设计一模仿性活动:“假如你的父母第一次到我们学校来开家长会,请你绘制——幅图并标明你所在班级的位置,好吗?过程探究:1.学生自己绘制学校平面单图。
学习对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地理是新课程基本原则
学习对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新课程的基本原则。
新课程给地理课堂教学引入新理念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平台,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尝试将实验教学引入地理课本,能将深奥的知识转化为简易的内容,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有关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动手力和创新能力,更能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在太阳光照射下,向着太阳的半个球面是亮区,另半个球面是暗区(被自己挡住的)。
随着月亮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变化,就使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时对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对向地球的月亮部分大一些,有时小一些,这样就出现了不同的月相规律图。
这是是月相变化的原因。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9月、10月、11月、12月月相变化示意规律图,让我们来看看月相一个月的变化图。
首先我们来了解月相产生变化的原因:1、月球不发光,不透明。
2、与月、地、日三者的相对位置有关。
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在太阳光照射下,向着太阳的半个球面是亮区,另半个球面是暗区。
随着月亮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变化,就使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时对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对向地球的月亮部分大一些,有时小一些,这样就出现了不同的月相。
图一(课本上为图1、10)正午↑午夜↓农历初七、初八清晨↑傍晚↓农历初一清傍晚↑清晨↓农历十五农历廿二、廿三午夜↑正午↓月相,天文学术语。
(phase of the moon )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
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里的圆缺就是指“月相变化”:在地球上所月相变化(星空方位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月相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
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
浅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2014-02课堂内外(上接第75页)生2:我觉得一个一个地可以摆4个1平方厘米(学生分割成4个小正方形),所以,它的面积是4平方厘米。
生3:我先想1平方厘米有多大,这个长方形大约是4个1平方厘米,所以,面积是4平方厘米。
师:大家都想到了用1平方厘米作为标准,估出长方形的面积是4平方厘米,那么我们来验证一下到底是多少。
同桌合作摆一摆,可以摆多少个1平方厘米。
师:通过测量,1号长方形上正好摆了4个1平方厘米,它的面积就是4平方厘米。
现在来看右边的2号长方形,你能估出它的面积吗?你是怎么估的?生1:2号图形一行也可以铺4个,这样的可以铺3行,一共铺了12个1平方厘米,面积是12平方厘米。
生2:我估计2号长方形可以分割成3个1号那样的长方形,那它的面积就是12平方厘米。
师: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到底是多少呢,我们还需要通过测量才能知道,请拿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请大家测一测。
……前测中反映有48%的学生知道可以用小正方形去测量面积,其实,这个留在学生脑海中的小正方形就是1平方厘米的原型。
因此,教学中设计了估一估、测一测的学习活动,不但巩固了1平方厘米的表象,更让学生逐步积累了长边上的单位个数乘以宽边上的单位个数等于面积总个数的经验,为研究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做好铺垫。
上述教学环节中,反馈估计第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时得出不同的结论,学生在构建1平方厘米的表象时,他们的思维方式不尽相同,学生积累的数学活动经验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用画格子的方式去估,则经验层次处于“形成表象”阶段;有的学生用“大拇指的拇指”去估,则经验层次处于“形式化”阶段;有的学生用“脑中的1平方厘米”去估,则经验层次已达到了“组织结构”阶段。
第二次估右边长方形的面积,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提升,活动经验更加丰富,不但能用上面第一次估积累的活动经验,而且用到了分析和推理的方法:“我估计2号长方形可以分割成3个1号那样的长方形,1号长方形面积是4平方厘米,那它的面积就是12平方厘米。
如何让学生学习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如何让学生学习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学科以地理事物的形成、分布规律及其自身以及和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其学习的主要内容, 涵盖了与人类关系密切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
学习地理是为了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 并在改造利用环境的同时, 协调我们的生存环境。
生活与地理关系密切, 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都需要一定的地理知识与技能。
下面就以衣食住行为例来说明。
一、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衣、食、住、行等方面1.地理与服饰。
服饰样式与地域的气候有关。
在讲述到气候或大气对太阳的削弱作用时, 给同学提出生活中的一个问题“夏天更多的人穿白色衣服, 而冬天则有更多的人穿深色衣服, 为什么?”同学们讨论总结之后, 一些知识面广的同学能举一反三的例举其他的一些例子:在炎热干早的阿拉伯地区, 人们喜欢身着白色宽松的长袍。
在气温日较差大的雪域高原, 我国藏族牧民往往穿一个胳臂可以露出来的“不对称”的大袍。
2.地理与饮食。
同学们可以从气候知识中了解“南稻北麦”“南米北面”等。
在饮食方面, 大体上存在南甜北咸、东辣西酸。
中国的菜肴有“八大菜系”,分别为鲁、川、粤、闽、苏、浙、湘、徽等派别。
八大菜系的烹调技艺各具风韵, 西南地区口味偏辣, 江浙一带菜肴带甜, 北方菜味浓重并喜欢放葱蒜, 而广东菜偏鲜偏淡。
这和各地的气候和文化等因素有关,如西南地区较潮湿、北方较冷等。
3.地理与住房。
传统民居的样式、材料大多受当地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
例如,北美因纽特人用冰块作外墙, 住在林区的居民用原木造房子, 云南的吊脚竹楼, 草原上牧民住在搭卸方便的蒙古包里, 黄土高原的居民利用黄土直立性好的特点开凿窑洞来居住, 客家人特有民居“围屋”等。
我国建造的房屋一般采取坐北朝南的方向, 就是利用向南的房屋在冬季可以多接收阳光, 夏季多刮南风的有利气候条件, 房屋北面少门窗, 则可减少冬季寒冷北风的气候影响。
建筑的结构也随气候而异, 我国南方房屋一般高大, 是适合于那里的闷热气候条件, 便于通风、散热、散湿;北方房屋一般低矮, 则适合于北方寒冷的气候条件, 有利于保温。
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虽然 学生 的很 多观 点还 比较稚 嫩 , 实践方法 也存 在很 多问题 , 在生活 中实践的 目 但 的并不是 为了让他们在 目 就 前 有多少理 论成 果以及对社会 发展做 出多大 贡献 , 而是为了培
2结合实际生活设计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是一种 实现新课程 目标的有效策 略 。虽然 高一地理 是必修
课 ,但 大多数学 生以后还是会 读理科 ;如 果 向他们灌输 太 少 ,而 联 系实 际 ,运 用所 学 的地 理 知识 技 能去分 析 、评 贴近 多地 理理论知识 ,让 他们课后 做太 多题 目, 以达到考试 考 价 和解 决 问题 的试 题 越来 越 多 。这 也说 明 ,学 习 “ 对 高分 的 目的 ,这样 容易让学 生反感 。而 且上 了高二 后,高 生 活 的地 理 ” 、学 习 “ 生 活有 用 的地 理 ” 已成 为 高考
地理 ,现 在所掌握的知识也会 对他们将来 的生活 有用 。 学要 通 过 生 活 实 践 才 能 显 示 力 量 而 真 正 成 为教 学 。从
整 个 自然 界 到人 类社 会 ,生 活 处处 有地 理 ,学 习地 理 的
. 1随时收集生活中的地理知识
笔 者尝试 过给 学 生设 置一 项活 动 :每天 去 留心观 察 目的 ,就 是要 发 展 、完 善生 活 。 因此 ,地 理教 学应 扩展 身边所 发 生 的和地 理有 关 系 的事情 和 现象 ,然后 在每 次 时空 ,让 学 生走 出课 堂 ,将 在课 堂 中学 到 的知 识返 还 到 课的课 前介绍 给大家 , 即在 班级 每堂 地理课 利用 5 分钟进 生活 中 ,在 生活 实 践 中去感 知 ,去 弥补 课 堂教 学 中 的不 行题 目为 “ 生活 中 的地 理 知识 ”的演 讲 。每 周评 出最 佳 足 ,学会 从生 活实践 中解 决 问题 。 演讲 者一 名 。很 多学 生都 参与 了这项 活动 ,他们 发现 生
【初中地理】初中地理校本的基本理念解读
【初中地理】初中地理校本的基本理念解读【—基本理念】
初中地理
的学习为的就是我们可以运用到生活中,创造生活。
基本思想
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
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
反映全球变化形势,突出人口、资源、环境和区
域差异、土地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使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当前的生活和
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
3.改变地理学习方式。
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
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
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4.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
地理课程应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
社会、家庭紧密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式课程,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5.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
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学评
价中,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
6.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
地理学习评价不仅要关注学习结果,还
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和行为的变化。
实现评价目标、评价手段的多样化,形
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形成“发现闪点”、“鼓励自信”的激励性评价机制。
地理新课程标准是一门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性质的学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己的需要以及个性与爱好选 择居住地的区位,并能对环境 采取积极态度与保护行动;
④ 对各种自然与人为灾害的发生、
防御有正确认识,具有安全意 识,并能基本掌握自我保护的 措施;
⑤ 知道地方特征与就业机会的联
系,以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 在求职中更有竞争力;
⑥ 运用地理常识看懂各种媒
* 知道区位、生产和销售地的自
然人文特征与投入产出之间的 关系,以及生产中的环境代价
* 熟悉地域文化(语言、艺术、体育、
民俗)的特色,并能了解与理解异 域文化,增强人际的交往和合作
*传统地理教学理论性强,重在阐释地理事物和强调记忆,
与现实联系较少,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学生考试拿高分, 但毕业后连地图都不会看,方向也不会辨别,更别说学以 致用。
*新教材重视地理与现实生活的关系,积极创设情景联系日
常生活,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感知生活,学习地理,为学生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学习对生活有用地理的必要性
*体现趣味性:联系日常生活激发兴趣 *体现生活性:利用乡土地理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体现实效性:关注媒体热点问题拓展研究领域 *体现应用性:关注实践体验进行生活化技能训练 *体现发展性: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终生学
生、防御有正确认识,具有 安全意识,并能基本掌握自 我保护的措施
* 知道地方特征与就业机会的
联系,以调整自己的努力方 向,在求职中更有竞争力
* 运用地理常识看懂各种媒体
的新闻报道,了解国内外重 大事件的地理背景
* 在休闲时,知道采取什么休闲方
式(如娱乐、健身、野营、旅游 等),并知道怎样利用环境或选择 路线来进行休闲活动
有自己合理的判断能力,对自然和社会有自己的 见解。用地理知识去解释生活现象,认识生活, 适应生活,享受生活,从而体现地理学科的价值。
*
① 正确使用指南针判断方向,运
用地图识别方位,估算距离, 了解地形;
② 初步学会观云识天,推测天气
的变化趋势,并根据当地的气 候特点与天气状况来选择生活 方式、合理安排生活;
*
主讲:李婷婷 师范四班
*
*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 *为什么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着白昼和黑夜? *太阳每天从哪边升起,哪边落下?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什么美国人总是半夜爬起来看
直播?
*为什么阿拉伯人喜欢穿白色长袍? *美国NBA队名(热火队、超音速队、火箭队)
*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对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习的能力
*
*江南人字形屋顶 西北内陆平顶房
*南方暑假长寒假短
北方寒假长暑假短
*
利用乡土地理知识和身边热点突发事件让学生 明白要建设好家乡必须学好地理
昨天
今天
明天
*
*联系热点时事,能引起学生的普遍关注,开阔学
生的视野,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国家 的责任感。
地震云
*
厄尔尼诺
*贴近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解决生活中的问
题,增强生活的能力和对社会适应的能力
*
*从互联网上获取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
学生网上自己学习的能力。
*
*
* 正确使用指南针判断方向,
运用地图识别方位,估算距 离,了解地形;
* 初步学会观云识天,推测天气的
变化趋势,并根据当地的气候特 点与天气状况来选择生活方式、 合理安排生活
* 能够评价生活环境质量,根据自己的
需要以及个性与爱好选择居住地的区
位,并能对环境采取积极态度与保护 行动;
* 对各种自然与人为灾害的发
体的新闻报道,了解国内 外重大事件的地理背景
⑦ 在休闲时,知道采取什么
休闲方式(如娱乐、健身、 野营、旅游等),并知道怎 样利用环境或选择路线来 进行休闲活动;
⑧ 知道区位、生产和销售地
的自然人文特征与投入产 出之间的关系,以及生产 中的环境代价;
⑨ 熟悉地域文化(语言、艺术、
体育、民俗)的特色,并能 了解与理解异域文化,增 强人际的交往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