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比较及中国的实践
我国各地社区自治的模式比较与思考
我国各地社区自治的模式比较与思考作者:李文静来源:《领导之友》2011年第12期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
伴随着城市化的逐渐推进、居住格局的变化、流动人口的剧增、单位制的松动、社会职能的分化、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社区建设中社区互助、自治发展成为一个核心问题,也成为今后社区发展的主旋律。
我国近年来已陆续涌现出许多各具特色的社区治理模式,其中最有名的有沈阳模式、上海模式、深圳模式等。
一、我国各地社区自治的代表模式(一)东北地区——沈阳模式1.将社区定位在“小于街道、大于居委会”的层面上沈阳市对社区边界与规模进行了重新调整,提出“小于街道、大于居委会”的社区定位。
并根据社区的不同特点,把新成立的社区区分为“板块型社区”、“小区型社区”、“单位型社区”和“功能型社区”四种类型。
2.坚持“议政分离”,创新社区自治的组织形式按照“社区自治,议政分离”的原则,沈阳建构了新的社区组织管理体系。
这一体系包括领导层、决策层、议事层和执行层,分别由领导层——社区党组织、决策层——社区成员代表大会、议事层——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执行层——社区管理委员会构成。
3.作为执行层的社区管理委员会实行民主选举制度按照“公开招贤、定岗竞争、择优入围、依法选举”的原则和办法,按照每300位居民配置1人的标准,全体居民选举出享受政府补贴的管委会成员(亦称居民委员会成员),并吸收驻社区民警和物业公司经理组成社区委员会,作为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的办事机构,行使社区管理、服务、教育和约束的四项职能。
(二)华东地区——上海卢湾模式上海模式又被学者称为“政府主导型”的社区治理模式,但在操作中政府充分考虑了社区自治的需要,扶持社区自治组织的发展。
1.把社区定位于街道一级,赋予其准政府的权力通过城市管理的重心下移,赋予街道一级准政府的权力,实现人、财、物在基层的调配使用。
2.社区基层民主中的“三三制”,实现了议行分设、民主选举、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这是上海市社区自治最突出的特点,“三三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社区组织层面上的三分开,具体分为议事决策层、社区工作者的执行操作层和社区代表的监督层。
城市治理体系中的社区发展治理规划实践探索——以成都市为例
013特别策划SPECIAL TOPIC激活,形成了“放下过往,面对未来”的集体共识,并对美好家园建设充满了信心。
3.延川乡建总结在太相寺乡村治理实践中,团队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使干群关系逐步恢复、村民主体意识被唤醒、村庄产生了自主发展的内生动力。
这使我们相信,通过实施有效治理,即使资源匮乏的普通村庄也能获得强大的发展动力。
当然,不同村庄所面对的问题不同,乡村治理的路径也不尽相同,健康乡村的营造应做到因村制宜、因“病”施策。
三、结语乡村并非只是城里人寄托乡愁的精神世界,更是每个老百姓世代生活的家园。
做好乡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营造卫生宜居乡村空间,是健康乡村的基础。
此外,还应着力促进老百姓身心健康、调解乡村矛盾冲突、培养村民主体意识、激发乡村内在动力等,将乡村教育与乡村治理融入到乡建工作中,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激发乡村社会内发动力,引导村民自主建设和谐健康的乡村社会。
“非朝夕可至,须久久为功”,健康乡村营建需要新一代乡建人要摒弃城乡高下之偏见,视村民如家人,切实推进乡村教育与乡村治理,促进乡村产业、生态、文化等全面健康。
这样,健康乡村才有未来,乡村振兴才有希望。
加强城市治理体系和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并进一步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总体要求。
2017年成都召开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大会”,在市和区(市)县两级党委序列专门设立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并开展了一系列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探索。
其中,我院受中共成都市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委托编制的《成都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总体规划》即是其中一项重要创新实践。
一、 城市治理与社区治理规划之初,我们需要回归到这项工作的本原去思考城市治理和社区治理的内在逻辑。
我们的规划应该从哪里开始?城市治理解决什么问题?本质上有三个部分:谁来治理?治理什么?如何治理?总结国内许多学者的相关研究,目前城市治理主要特征体现在三个方城市治理体系中的社区发展治理规划实践探索——以成都市为例文/杨潇 YANG Xiao杨潇/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面。
中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
中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比较与分析作者:何海兵文章来源:转载点击数:374 更新时间:2007-8-24治理是研究社会关系的新理念,强调通过合作、协商的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弥补国家和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不足或失效之处。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单位人”逐渐转变为“社会人”,社会中出现了自由流动的资源和自由活动的空间,一批社会中介组织、民间团体应运而生,导致原有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单位体制和街居体制相继失效或失灵。
将治理理论应用于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的重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探讨了社区治理的概念、内涵和特征,介绍了我国社区建设中出现的三种典型的治理模式,分析了它们的共同特征、各自特色、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了我国社区治理的最终方向和阶段性过程目标。
“治理”一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世界政治、经济及社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主要目的是为了弥补国家和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不足或失效之处。
在最具权威的全球治理委员会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或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
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
这既包括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也包括各种人们同意或以为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
它有四个特征:治理不是一整套规则,也不是一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治理过程的基础不是控制,而是协调;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也包括私人部门;治理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1]。
与此巧合的是,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启动了社区建设的步伐,主要的背景是在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政府不能再象计划经济体制下完全靠行政权力垄断所有的资源,社会上已经出现了大量的自由流动资源和自由活动空间[2],个人从单位体制中解放了出来,而原有的主要管理“社会闲散人员”的街道和居委会体制在新形势、新问题面前出现了很多不适应症状,与此同时,社区中也逐渐产生了一些社会中介组织、民间团体等,居民也越来越重视自己所居住的社区,开始参与一些社区公共事务。
社区治理与城市治理的现状和问题
社区治理与城市治理的现状和问题随着城市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社区治理和城市治理已经成为城市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方面。
然而,当前社区治理和城市治理存在很多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重视和解决。
一、社区治理的现状和问题社区是城市中最基层的组织单位,社区治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产生活。
然而,当前社区治理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1.社区管理机构不健全。
一些社区的管理机构比较薄弱,职责不清,工作人员数量不足,难以保证工作质量和效率。
2.治理方式单一。
一些社区治理方式单一,缺乏创新性和针对性,不能满足居民的需求和实际情况。
3.居民自治意识不足。
一些居民对社区治理不够关注和参与,缺乏自治精神,不能为社区发展和治理出一份力。
4.社区管理缺乏科技支撑。
当前社区管理很多还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模式,缺乏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支撑,难以满足居民对信息和服务的需求。
二、城市治理的现状和问题城市治理是城市管理和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然而,当前城市治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1.城市管理体制不完善。
一些城市管理体制不够完善,行政管理相对薄弱,部门和职能之间存在重叠和矛盾,难以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
2.城市服务水平不高。
当前城市服务主要以提供基础设施为主,还未能从服务质量、服务速度和服务方式等方面形成全面和满意的服务,需要进一步改进。
3.城市安全治理难度加大。
城市安全面临着形势复杂多变的挑战,包括犯罪、交通、灾害等方面,需要城市治理部门加强防范和应对能力。
4.城市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是当前城市治理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需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进行治理。
三、应对策略和措施为了解决当前社区治理和城市治理的问题和挑战,需要采取如下策略和措施:1.优化管理体制。
完善社区治理和城市治理的体制和机制,优化部门和职能,加强管理协调和沟通。
2.推进服务型城市建设。
从服务质量、服务速度和服务方式等方面推进城市服务型转型,着力提高城市服务水平,优化城市经济和社会环境。
对中国城市社区管理的认识和思考
对中国城市社区管理的认识和思考对中国城市社区管理的认识和思考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稳步推进,我国城市社区规模也不断扩大,对城市社区的管理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社区作为一个基层的社会自治组织,其独特的社会功能和作用也变得越来越明显。
党的十六大以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和社区治理逐渐成为我们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重要任务.但是,由于中国社会文化环境的特殊性,城市社区管理在真正的实践环节面临很多问题。
我国城市社区管理发展的问题如下:一、我国的城市社区管理偏行政化一方面,街道办事处政社不分的状况并没有大的改观,它仍然承担着过多的行政管理职能,工作量过大,经常处于疲于应付状态,其后果是既未能够明显减轻政府的社会管理负担,也没有能够很好地发挥自已应有的社会管理职能,致使社区成员越来越高的物质文化生活要求难以得到满足,同时也没有从更深层次上提高广大居民民主参与社会管理的意识。
另一方面,作为居民群众自治组织的居委会的工作方式也带有较浓厚的行政色彩,居民没有发言权和选择权,只是被动的接受管理。
因为事实上居民委员会受街道办事处的领导,所以其日常工作不得不服从街道的安排,进而也陷入了繁杂的具体事务之中。
这不但造成基层社区管理的超负荷运转,减低了管理效能,而且有悖于居委会成立的初衷。
居委会行政色彩浓厚,社区自治功能缺失社区居民委员会是社区自治的主要载体,从字面上看,居委会只是具有协助政府的义务,并不具有代理政府部门行使职权的行政管理职能,但是实际上社区承担了大量来自政府的职能工作。
社区居委会的行政色彩还体现在经费使用、人事任免上。
一个自主充分的社区,它对自己的事务有充分的市场的日渐成熟,一些社区单位已经不可能长期无条件地提供资源(如体育场、操场、文化中心、文化馆等)。
因为资源的利用和共享有成本及消耗,仅仅强调义务与无偿,影响资源所有者的积极性,也不利于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共享,这又是一大困境。
二、社区管理职能分工模糊三、城市公民对社区管理的参与意识不够城市社区管理中居民参与广度与深度有限。
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理论探讨与实践
T E R L O I N 理 论 与 实 践 H O E  ̄ RZ T H O
、 誊
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理论探讨与实践
一姜 雷
【 关键 词】社 区治理 理论探讨 实践
【 中图分类号】D 3 6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7721)205— 2 0814(00 1—040
信缺失 、法制基础不健全 、公 民意识淡漠 、民间组织
的 自主性 和 自 治性差等。 因此 ,仍需要 一个全能政府
来进 行社 会 治理 。
层组织结构 ,发现我 国的基层社会在组织制度方面存
在着强烈 的社会 自治意识 ,一个 以产权为基础的私人 空间也开始呈现 。特别是住 房改革后 ,住房的私有化 和 自由化改革大大的激发了居 民作 为消费者的 自主意
最初是 以网络论坛为基础 ,积蓄力量 、收集意见 、协
自治性 ;政 府职 能部 门面 向社 区 ,实 现工作 重心 下
调关 系 ,在与 开放商协商未果 的情况下 ,社 区业主委
员 会开始 了外 向型维权 活动。尽管最 终 “ 绿地维权 ” 以失败告终 ,自治 的精神在 回龙观社 区得 以彰显 。此 后 ,回龙观社 区业委会将 自治 的治理手段制度化 。社 区组织开始专注 自身的权利 ,并 有意识的行使社区治 理 的权力 ,就 各种 可能危 害社 区利 益 的行 为 进行调
\
江汉模式被认为是政府推动的社 区 自治模式的典 范 。武汉市江汉 区将社 区定位为 “ 小于街道 、大于居 委会” ,并成立了社 区成员代表大会 、社区居委会和社 区协商议事会 ,这三个组织 构成社 区 自治组织体 系。 同时 ,江汉 区也 明确提 出,通过转变政府职能达到社
社区治理的实践与创新
社区治理的实践与创新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社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最重要的生活圈。
同时,城市社区治理也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社区治理也在不断创新,加快了社区治理模式的转型升级。
本文将从实践与创新两个方面阐述社区治理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二、社区治理的实践1. 公民参与公民参与是社区治理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民参与可以提高社区住民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感,使社区治理更加贴近居民需求。
在公民参与的过程中,居民可以主动发言,对自己关心的事情进行反馈,这有助于政府及社区管理机构了解居民需求及痛点。
2. 社区利益博弈社区治理实践中,是不可避免的出现利益的博弈。
利益博弈是指在治理过程中,社区内部各部门和利益主体之间的争斗。
这种争斗会造成社区治理效率低下、决策混乱等后果。
因此,政府和社区管理机构需要进行社区调研,在治理过程中平衡各个方面的利益,有效的解决社区内部的问题。
三、社区治理的创新1. 信息化治理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信息化治理已经成为社区治理创新的重要途径。
通过互联网、移动APP、智能硬件等手段,实现便捷的信息共享和处理,加快社区运转效率和治理效果。
同时,信息化治理也可以实现政府与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动,打通信息孤岛,使决策更加及时更加准确。
2. 智能化管理在物联网技术日益成熟的情况下,智能化管理已经成为社区治理创新的重要手段。
利用传感器、智能门禁、智能摄像头等设备将社区具有智慧化、自动化的特点。
智能化管理可以增强社区防范和应对安全问题的能力,同时方便社区居民的各项生活3. 绿色治理绿色治理是建设绿色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色治理在社区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绿色建筑、节能减排、垃圾分类等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绿色治理在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四、未来发展趋势社区治理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会更加注重居民的需求和参与。
社区治理模式的比较与转型
、
社 区治理 的两种 模式
从 学界 的研 究看 ,社会 治理 模式 可 以概 括为科 层式模 式 与合作 化模 式 。 目前 ,我 国城市 社 区 治理更 多地采用 科层 式模式 。
( )科层式模式。我国对于基层社会的管理,所遵循的是条块结合的科层式管理路径 。在 一 社 区 中的 “ ” 机构 ,主要 包括保 障 、民政 、 条 卫生 、公 安 、税 务 、工商 等职能 和专业 管理 ( 有些属 于垂直 管理 ) 机构 ,强调政 令 的_ 下 一 干 畅通 ;而 “ ” 主要 指 的是 区、县 、镇人 民 j 敛 ¨ 块
政 府及 区政府派 出机构 街道 办事处 等综合 性 管 纰 织 ,强 调 的是 一级 政府 的独立 与完 整 ,以及 内
部各 个部 门相互 之 间的协调 与配合 。从公 共 资源 的分 配来 看 ,强 调 的主要 是 自上 而下 的 配置 ,通 过 自上 而下的授权 使政 府权力 不断 向社 区延伸 ,从本 质上来 看依 然属 于科 层式 管 理路 径 。其 主要
要 “ 完善 社 区管 理体制 ,构 建社 区公共 资 源共 享 机制 和 综合 治 理 机制 ” 。城市 社 区作 为 整合 各 种
社会 资源 的基 层单 位 ,对 创立新 型城 市社 区管理模 式 的呼唤 也越来 越 强烈 ,创 新社 会治 理模 式对
于促进 城市社 会转 型有重要意义 。
关 键 词 :社 区 治理 ;科 层 式 模 式 ;合 作化 模 式 ;比较 ;转 型 中图 分 类 号 :D 6 .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 43 (0 0 O —0 9 —0 693 0 8- 5 3 2 1 ) 2 o3 6 -
伴 随着社会 经济 的迅速 发展 ,社会功 能 和社 会组 织关 系 越 来越 趋 向 多元 化 。 《 江 三 角洲 地 珠 区改革发展 规划 纲要 (0 8 22 20 - 00年 ) 提 出 ,要 “ 照责权 利相统 一 的要求 ,构 建专 业 管理 相 》 按 对集 中 、综 合管 理 重 心 下移 的城 市 管 理体 制 ” ,要 “ 合 社 会 管理 资 源 ,增 强 基 层 自治 功 能 ” 整 ,
社区治理创新模式的实践与评估
社区治理创新模式的实践与评估近年来,社区治理的创新模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社区治理创新模式是指以人民群众为中心,通过加强社区组织建设和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改善社区公共服务、加强社会文明和法治建设、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满意度的一种新型社区治理方式。
本文将通过实践与评估的角度,探讨社区治理创新模式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
一、实践篇:社区治理创新模式的五个特点社区治理创新模式在实践中呈现出了五个突出的特点。
1、以社区居民为中心。
这是社区治理创新模式最基本的特征。
社区居民是社区治理的主体和最终受益者,社区治理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和利益,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2、多元化的治理主体。
社区治理创新模式不仅发挥政府的作用,也鼓励社会组织、企业、志愿者等多种力量参与社区治理,通过多元参与来实现社区治理的创新和优化。
3、强化社区服务功能。
社区治理创新模式强调提高社区服务的品质和效率,推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标准化和规范化,落实公共服务的责任和义务,提高社区服务的满意度。
4、重视社会文明和法治建设。
社区治理创新模式着眼于社区的整体文明和法治建设,通过营造文明社区的氛围,强化社会信仰和人文关怀的力度,提高居民文明素质和自觉遵纪守法的意识。
5、居民参与的积极性。
社区治理创新模式强化居民参与和表达权利,通过建立居民议事机制、居民宣传教育机制、居民投诉监督机制等多种形式,激发社区居民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提高社区治理的民主性和透明度。
二、评估篇:社区治理创新模式的优势和不足社区治理创新模式的优势1、充分发挥居民和社会的作用。
社区治理创新模式发挥了社会力量和群众参与的优势,极大地增加了社区治理的活力和创造力。
2、加强社会文明和法治建设。
社区治理创新模式通过提高社区文明素质和居民自觉遵纪守法的意识,优化社区规范管理和服务环境,推进社区治理的法治化和规范化。
3、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
社区治理创新模式强化了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规范化和质量提升,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
新时代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的新趋势
新时代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的新趋势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中国的城市社区治理也迎来了新的趋势。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社区治理的模式和思路也在不断更新和演进,为居民提供更加便利和舒适的生活环境。
本文将围绕新时代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的新趋势展开探讨,从政府治理、社区治理、居民参与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政府治理在新时代,政府治理在城市社区中的角色和作用得到了加强和优化。
传统的城市社区治理模式以政府为主导,居民参与度较低,治理效率相对较低。
而在新时代,政府治理开始向便民化和服务化方向转变。
政府更加注重居民的需求和意见,通过社区大讨论、公众听证和网上信访等方式,征集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回应并采纳。
政府加大对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投入,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社区环境。
政府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的角色不再是一味地制定政策和管理,而是更多地成为服务者和协调者,从而推动城市社区治理向着更加民主和便民的方向发展。
二、社区治理在新时代,社区治理逐渐向着社区自治和社会化发展。
传统的社区治理存在着政府主导、社区居民参与度低等问题,缺乏有效的自治机制和社会化管理手段。
而在新时代,社区治理开始向着自治和社会化方向转变。
社区居民通过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等途径参与社区事务的管理和决策,增强了自治意识和自治能力。
社区治理开始向社会化管理转变,引入第三方社会组织和专业机构参与社区治理,如物业管理公司、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提升了社区治理的专业化和服务化水平。
社区治理的新趋势,为居民提供了更多参与社区事务的机会,也提升了社区治理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三、居民参与在新时代,居民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意识和行动不断加强。
传统的社区治理模式中,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参与度较低,很多时候是被动接受政府和社区管理者的安排和决策。
而在新时代,居民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意识和行动不断增强。
政府和社区管理者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引导和激发居民的参与热情,如举办公民议事会、开展社区志愿服务、设立居民咨询热线等,让居民更加直接地参与到社区事务的决策和管理中来。
中国社会治理的基本态势与现实思考--基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社会变迁的研究
中国社会治理的基本态势与现实思考——基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社会变迁的研究刘锋【摘要】社会的整体性变革、传统的政府运作模式失灵及社会控制方式的转换构成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社会治理的重要背景。
这一时期社会治理呈现多元混合的发展态势。
影响该时期社会良性治理的因素是高度集中的政府管理体制、治理理论没有恰当地回应“中国问题”、不成熟的市民社会以及社会成员法治观念比较淡薄。
因此,必须发挥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主导作用,建设善治型与服务型政府,破除体制性障碍;吸收国内外优秀治理理念,完善中国特色社会治理理论,回应时代关切;积极培育市民社会,实现法治与德治的有机结合,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期刊名称】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6【关键词】社会变迁;社会治理;多元混合态势;制约因素;现实启示社会治理是指以公正、平等、人道为道德体系原则,在一定的社会基础上自上而下的社会管理与自下而上的社会自治的有机结合,包括社会管理机制、社会自治机制和社会基础工作三个要素,其最终要构建善治社会,即“法治与德治并重的良序社会”[1]。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政治环境、经济形势、思想文化领域等异常复杂,发生了“微型的社会变迁”[2]。
在这一特定时期,主要围绕中国改革向何处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突围国内外困境、中国共产党如何经受执政考验等问题,思想领域不断交锋,社会治理刻不容缓。
但由于高度集中的体制机制、不成熟的市民社会等因素,致使该时期中国社会治理的风险和难度增大。
加强对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社会治理状况的历史考察与逻辑分析,有助于为实现我国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
一、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社会治理的历史背景在改革开放与治理整顿过程中,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迁,社会治理的方式与态势也随之改变,这构成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社会治理的重要历史背景。
(一)社会的整体性变革新时期伊始,鉴于十年“文革”的沉痛教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改善社会治理方式、转变政府职能等成为人们的共识。
中国(上海)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案例
我国(上海)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案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化,社会治理的方式和手段也在不断创新。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和全国经济中心之一,上海在社会治理方面付出了很多努力。
本文将通过介绍上海的一些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案例,从多个角度展示上海在社会治理方面的成果和经验。
一、社区治理模式创新1. 引入社区居民自治上海不断完善社区自治机制,鼓励居民参与社区治理。
不少社区设立了老年协会、文化艺术协会、环保协会等社团组织,让社区居民通过参与各种社团活动来提高对社区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2. 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上海实行社区网格化管理,将社区划分为多个网格,每个网格由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
这样一来,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个网格的特点和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解决社区治理中的各种问题。
二、政务服务优化1. 互联网+政务服务上海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实现政务服务的全球信息站办理,极大地便利了市民的办事流程。
市民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随时随地办理各类政务手续,减少了排队等候时间,提高了政务服务的效率。
2. 多元化的政务服务渠道除了互联网+政务服务外,上海还开通了政务服务交流、政务服务大厅等多个渠道,为市民提供多元化的政务服务选择,满足不同裙体的需求。
三、案例展示1. 城市安全管理的创新实践上海在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实践。
在交通管理方面,上海加强了对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培训和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使得城市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2. 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上海大力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积极推动社会组织与政府、市民之间的对话和合作。
在环境保护方面,上海与多家环保组织合作,共同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和行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四、实践成果通过一系列的社会治理创新实践,上海在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城市的治安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政务服务的效率得到了提高,社区自治意识得到了增强,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提升。
社区治理模式的比较
参与社区服务的组织载体。纽约、新加坡、东京、香港 中介组织, 或被政府民政部门界定为“民办非企业单
四地, 由于社会结构分化和社会组织发育比较成熟, 位”的组织, 可以看作是这一类组织。
整个社会以及社区出现了许多大大小小的非营利组
同时, 深圳与 纽约、东京、新 加坡、香港相 比, 社
织, 这些非营利组织依靠志愿者人力资源, 在社区的 区的组织体制上存在着若干不同。一是社区组织体
性特征
组 织 问 题 、社 会 治 安 问 题 、教 育 问 题 、医 疗 卫 生 问 题 、
纽约、新加坡、东京、香港社区治理的制度安排和 社会保障问题、城市综合配套设施问题等, 面对接踵
实践存在一些共性的特征。( 1) 形成了一种“政府行 而来的各种各样问题, 本身尚处在发育过程中的社
政介人、社区组织自治、社区公民参与”的三位一体 区难免陷于各种困境, 存在众多的社会矛盾和利益
及社区委员会与非营利 组织之间, 按 照政府、社 会、 础设施、提供一些福利项目及有关服务等。
公民的应有权利和功能进行合理的职权分工, 社区
3. 东京的社区治理
治理的各方参与者职责明确, 并以《纽约城市宪章》
东京的社区治理是一种介于美国与新加坡之间
形式予以法制化。二是社区治理中非营利组织发挥 的混合模式。它的最大特色是在地方自治代表采取投票直选的方式
与深圳的社区建设相比, 纽约、新加坡、东京、香
产生, 在区内实行区议员一人负责制。区议会由区议 港的社区发展历程远长于深圳。发展的时间差衍生
员联席而成, 主要由直选产生的区议员和委任议员组 出发展境况的差异。纽约、东京、新加坡、香港在社区
全体同学, 本着学习 研究、实事求 是的态度 , 以深圳 民联络所以及居民委员会或邻里委员会等, 各级组
新时代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的新趋势
新时代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的新趋势1. 引言1.1 城市社区治理意义重大城市社区治理是城市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通过有效的社区治理,可以促进社会稳定和谐,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社区治理也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一环。
城市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因此社区治理直接关系到市民的利益。
通过建设良好的社区治理机制,可以更好地解决居民的生活问题,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城市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体系的基础,是社会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
只有建立健全的社区治理机制,才能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城市社区治理意义重大,不仅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我们应当重视城市社区治理工作,不断完善社区治理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1.2 新时代背景下城市社区治理面临挑战在新时代背景下,城市社区治理面临着诸多挑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社区规模不断扩大,社会治理难度也逐步增加。
城市社区的人口结构日益多元化,社会矛盾与问题日益凸显,传统的社区治理模式已无法完全适应新形势下的需求。
信息化、智能化的快速发展,也给城市社区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城市社区治理中,面临着如何有效整合各类资源、提升服务水平、加强社区自治、引导居民参与等诸多问题。
城市社区治理的效能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较大压力,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相关机制和制度。
城市社区治理与城市管理、社会治理等各个方面的关系日益密切,需要建立起更加协同高效的工作机制。
新时代背景下的城市社区治理既面临挑战,也蕴含着机遇。
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城市社区治理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构建和谐稳定的城市社区环境贡献力量。
2. 正文2.1 强化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强化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是新时代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过去的实践中,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主要集中在政府部门和社区居民委员会之间,缺乏更多社会资源的参与。
城市社区治理与中国的实践
、
治理 与社 区治理
治理概念产生于西方 国家 。它的基 本含 义是指在一个
业单位构成 , 国家通过单 位来管理社会。 在这种 隋形下 , 城 市社会成员大都属于单位人 , 个人如果在居住地 出现这样 或那样的问题 , 都是通过单 位来 出面解决 。在这种企事业 单位办社会的体制之下 , 企事业单位具备 了居委会所有 的
垂 直 科 层 结构 转 变 为横 向 网络 结 构 , 理 关 系 由依 附与 庇 护 关 系转 变 为信 任 与 互 惠 关 系的社 区治 理 理性 取 向 。 治
【 关键词 】城 市; 区治理 ; 社 治理模 式 【 中图分类号 lD 3 【 6 8 文献标识码 lA 【 文章编号 ll0 — 0 6 2 0 )4 0 2 - 3 o 9 3 3 (0 60 - 13 0 社 区是 指聚居在一 定地域 范围 内的人与 各类社会 组
度 、 系 中运用 权力去引导 、 和规范个 人与组 织 的各 关 控制
种 活动 , 以最大限度地增进公共利益 。
我们尝试将治理理念引入社区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创
新实践 中, 出社区治理概念 。所谓社区治理是指政府 、 提 社 区组织 、 民及辖 区内的各类组织 基于市场 原则 、 居 公共 利
二、 社区治理模式
织所组成 的社会共 同体 。 随着中国城市经济 、 治 、 的 政 文化 迅速发展 , 如何实施社 区治理模式 的革故 鼎新 , 以强化 中
国城市社 区 自治建设 , 成为一个 亟待研究 的课题 。对此 , 笔
综 观我国城市社 区治理模式 的发展 与演变 , 以将其 可
功能 , 居委 会只是一种 重复 的社会机 构 , 所起 的作用也 只 是微乎其微 。从社会成本来讲 , 当时的居委会没有存 在的
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发展模式及可行性路径研究[资料]
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发展模式及可行性路径研究-精品资料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最新最全的学术论文期刊文献年终总结年终报告工作总结个人总结述职报告实习报告单位总结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发展,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社区治理的内涵界定为起点,分析了我国社区发展的三个阶段,探讨了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走向及对策。
关键词:社区治理;社区自治;居民参与;社区服务TU984A社区治理内涵与我国社区发展的三个阶段社区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社区治理成效如何将直接关系着一个社会的稳定程度。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社区治理的实效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作为城市治理的微观体现,城市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首先应当从社区治理开始。
“治理”与“统治”相对而言,社会治理理论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是社会管理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对我国的社区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借鉴意义。
它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政府不是唯一的治理主体。
治理是一个社会层面上所有行动者参与的结果。
在这种模式下,政府以及各种社会机构或私人机构都不是独自解决复杂、动态和多样的社会问题。
因为他们不可能各自拥有解决问题的所有资源。
因此,只要在这个社会层面上得到公众的认可,他们都有可能成为治理主体。
第二,多元治理主体之间有一定的互动。
治理理论认为社会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多元主体之间存在着界限的模糊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治理主体的参与结构往往具有多样性,可以是一种契约性合作,也可以是政府让渡部分管理权限给其他的社会组织,不再坚持政府职能的排他性和专属性,而是更加强调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第三,强调参与的主动性。
按照治理理论进行社会管理时,强调参与者的自愿主动,而不是强制的被动行为。
治理理论期望达到的最佳状态是在整个治理系统内部形成一个自组织网络,加强系统内部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第四,注重管理手段和方法的创新。
社区治理:理论与实践
社区治理:理论与实践社区治理旨在通过社区成员之间的协商和合作来管理和解决共同问题。
相比传统治理形式,社区治理更注重基层民主、分权和对多元文化的接纳,赋予居民更多主动参与和责任感。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讨社区治理在中国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社区治理的理论构建社区治理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基层民主的理念:社区治理的核心在于民主,即民间自治、法律监督和政府指导的三位一体。
民主的实质是居民群众的自主管理、自主监督和自主服务,使社区内的利益方向更明确,让社区治理成为一个民主的过程。
2. 合作共赢的原则:社区治理的主要目的是维护社区和谐稳定、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这是一个合作共赢的过程。
因此,社区治理中注重对利益相关方的平衡和协调。
3. 主权下放的制度创新:社区治理的主体是社区居民,政府的角色主要扮演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的服务者,既要让居民自主管理,同时也要放权给居民。
4. 多元文化的宽容:社区治理的对象是一个具有多种利益、价值观和文化传统的社区居民,因此,理论上应该拥有宽容和包容的态度。
二、社区治理的实践探索社区治理的实践是理论想法的有机延伸,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态势。
社区治理的实践探索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社区议事机制:发挥社区居民的主体作用,建立起自治、法律监督和政府指导三位一体的议事机制。
通过不同层面的市民代表、居民委员会和社区议事会等组织,建立社区决策的广泛参与机制。
2. 提高社区参与度:建立有效的参与机制,吸引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和社区建设,增加居民与政府之间的互动,共建共享社区公共资源。
3. 打造社区考核机制:建立社区单位管理评估机制,定期对各级社区领导进行考核评估,从而提高社区领导者的主人翁意识和管理能力。
4. 实现资源共享:提高社区基础设施和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利用率,实现各类资源的共享,从而增加社区公共福利的效能和利用率。
例如,可将社区资源整合,推出“星级社区”品牌,进一步改善社区民生和升级社区治理水平。
社区管理及社区服务理论与实践
社区管理及社区服务理论与实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人们在生活中的社区化程度越来越高。
社区管理及社区服务的问题也愈发凸显。
本文将就社区管理及社区服务理论与实践进行探讨。
一、社区管理理论社区管理可以被定义为在社区内进行公共事务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过程。
社区管理的理论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社区治理模式理论社区治理模式是指社区居民进行协商、合作、管理公共问题的模式。
社区治理模式的理论主要包括民主、专家、市场化和社会资本四个方面。
以民主为代表的社区治理模式打造了兼收并蓄的社区管理模式,注重居民自主参与和民意表达。
专家治理模式注重专家提供的经验与知识,主旨在于提高治理效率和质量。
市场化治理模式注重市场机制的运作,主旨在于完善社区服务和公共产品的供给。
社会资本治理模式注重社会信任、网络和社交资本,通过互信、互助和互通达到公共事务解决的目的。
2.社区参与理论社区参与理论是指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理论框架。
社区参与是指居民通过各种参与形式,如社区会议、投票、公共听证会等,在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社区参与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可以帮助管理机构了解居民的需求和想法,更好地为社区提供服务;其次,可以帮助居民提高自身的参与意识和能力;最后,可以培养居民之间的联系和合作。
3.社区服务理论社区服务理论主要是讨论如何为社区提供更好的服务,包括公共设施、社区建设和社区文化服务等方面。
社区服务的理论可以简单概括为“服务在社区、社区中的服务、以及服务社区”的三个方面。
服务在社区主要是指社区内的服务设施和服务配备;社会中的服务主要是指社区提供的各种服务;服务社区主要是指为居民提供实用的社区服务。
二、社区管理的实践社区管理的实践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社区组织和协调社区管理的实践在于加强社区组织和协调,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保障。
社区组织和协调包括组织各种社区活动、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等方面。
2.提高居民参与意识和能力为了提高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意识和能力,管理机构需要加强对居民的教育和宣传。
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变迁
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变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社区治理模式也在不断变迁。
从传统的“街巷自治”到现代的“社区治理”,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经历了多次转变和创新。
本文将从历史变迁、政策导向和实践探索三个方面来探讨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变迁。
一、历史变迁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城市社区治理主要是通过“街巷自治”的方式进行的。
街巷自治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治理模式,主要由街坊邻里自愿组建自治组织,依靠自身的力量来维护社会秩序和解决民生问题。
这种形式的自治在古代社会中主要体现在城市的老城区和市井小巷上,人们依靠着邻里之间的互助和自我管理来维持治安和社会秩序。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传统的街巷自治已经无法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
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开始向现代化发展,政府渐渐介入并制定相关政策来规范社区治理模式。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创新。
政府逐渐承担起了社区管理的责任,同时也在不断探索新的社区治理模式,加强社区居民参与和自治,促进社区治理的合理化和民主化。
二、政策导向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政策导向主要是“社会化、法治化、专业化、多元化”的总体方针。
社会化意味着政府不再是社区治理的唯一主体,而是通过社会力量的参与来共同治理社区。
这种治理模式主要是建立在社区居民自治和社会组织参与之上,政府在其中起到引导和协调的作用。
法治化意味着社区治理要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上,依法治理。
政府要加强对社区治理的法制建设,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明确社区治理的职责和权限,确保社区治理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专业化是指政府要提高社区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管理水平,引进有关专业人才来参与社区治理工作,提高社区治理的科学化水平。
多元化意味着政府要鼓励和支持各种形式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如社区居民自发组建的社区自治组织、社会团体等。
通过多元化的参与方式来共同治理社区,推动社区治理的多元化和民主化。
三、实践探索在政策导向的指引下,中国的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得到了积极的实践探索和创新。
新时代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的新趋势
新时代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的新趋势随着中国城市不断发展壮大,城市社区治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新时代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的新趋势正在不断涌现,为城市社区治理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和发展。
本文将就新时代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的新趋势进行探讨,以期为城市社区治理工作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建议。
一、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的主体作用在新时代,城市社区治理的新趋势之一就是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的主体作用。
社区居民是社区治理的重要参与主体,他们是社区治理的直接受益者和直接参与者。
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的主体作用,就是要充分尊重和保障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提高他们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成为社区治理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
为了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的主体作用,可以通过建立健全居民自治组织、开展居民自治教育和培训、提供社区治理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渠道等方式来加强社区居民的主体作用。
要加强与社区居民的沟通和互动,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使他们在社区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推动城市社区治理的社会化和法治化进程在新时代,城市社区治理的新趋势之二就是推动城市社区治理的社会化和法治化进程。
社会化是指将市场思维和社会力量引入城市社区治理,强调市场机制和社会参与的作用;法治化是指将法治理念和法律规范应用于城市社区治理,强调法律的权威和约束力。
三、建设数字化、智慧化的城市社区治理体系在新时代,城市社区治理的新趋势之三就是建设数字化、智慧化的城市社区治理体系。
随着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智慧化已成为城市社区治理的必然趋势,对于提高城市社区治理的效率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要建设数字化、智慧化的城市社区治理体系,就要加大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力度,推动城市社区治理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深度融合。
可以通过建设社区智能化管理平台、推广智能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开展数字社区治理示范工程等方式来提升城市社区治理的数字化、智慧化水平。
四、完善城市社区治理的协同机制和平台在新时代,城市社区治理的新趋势之四就是要完善城市社区治理的协同机制和平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管理
84 2015年63期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比较及中国的实践
郑曼丽
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昆明 650092
摘要: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选择关系到城市的建设与发展,社区是基层自治的主要单位之一,为了提高基层自治的水平,我国应当根据现实国情选择合适的模式对城市社区予以治理。
文中将对现阶段存在的各种城市社区治理模式进行比较,并对其在中国实践的情况予以分析。
关键词:城市;社区治理模式;比较;中国实践
中图分类号:C91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780(2015)63-0084-01
社区是社会共同体,社区治理即指对该社区地域内的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活动,社区内部的各主体可以以自身的资源为依托而发生相互作用。
社区自治是我国基层民主自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当对社区治理工作予以足够的关注与重视。
社会各个方面快速发展,社区治理工作也应当与时俱进,不断调整自身的模式,使之能够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1 城市社区治理模式比较
对西方社区治理模式的分析与比较能够为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选择提供借鉴。
1.1 自治型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一般会选择以自治型模式进行社区管理,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都相对成熟,社会工作也呈现出了专业化的发展趋势,自治型治理模式的特点在于组织机构齐全,权责划分清晰。
社区以某一地域为活动区域,其地理界线明确,社区治理即是对基层单位的管理,为了保证管理的全面性与有效性,自治型社区在其机构内部设置了社区服务顾问、社区董事局、社区委员会等组织。
欧美、澳洲等地区的城市社区大多采用了这一模式进行管理,在管理的过程中各城市还会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对应的宪章或法规,从法律层面上对社区治理活动予以规范。
例如美国,其城市社区有权自主决定自身的特色,社区对土地的利用需经过社区成员的同意。
另外,欧美等国家还会让非营利性的非政府组织参与到社区治理活动中,社区提供的各项服务都由这些组织进行操作与实施,它们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与作用。
1.2 行政主导型
发展中国家大多会选择以这种模式开展社区治理工作,在社区治理中需依靠政府的力量完成各项工作,政府部门中会专门设立某一部门对社区工作进行管理,政府对社区的控制力与影响力不容忽视。
我国哈尔滨是南岗区就采取了这一模式进行治理,南岗区社区治理体系包括居委会、街道、区三级,它们共同对社区事务进行管理,在区级管理中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为整个社区治理中的领导机构,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与指导中心,负责对社区工作进行协调、监督与服务。
1.3 混合型
混合型治理模式即政府部门与社区代表共同参与社区事务的管理,政府部分负责对社区工作进行指导与规划,并为社区各项工作的展开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其管理属于间接管理,管理强度较弱;而社区组织则负责具体的服务与治理,其管理是直接的,总的来说,社区主要治理模式还是自治。
日本与以色列等国家的城市均采取这一模式进行治理,以日本为例,日本社区自治组织称为町内会,它既是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又是政府协助组织,与中国的居委会相比,町内会的行政色彩较弱,其职能主要在于平等协商,组织内部将总会作为最高决策机关,町内会内部有自身的规程,其各项活动经费来源包括会费与社会募款等,会内成员以户为单位,任何人都不可以个人名义参与。
相邻的多个内町会可形成联合会,政府与联合会之间存在相互协作的关系,基层政府对其工作予以监督与指导,町内会自主管理社区内部事务。
2 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在中国的实践
我国在实践过程中应当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模式对城市社区工作进行治理。
对我国政治、经济与文化等多方面发展的综合情况进行分析,我国应当转变社区治理模式,以多种形式对社区工作进行管理。
2.1 促进治理主体的多元化
我国传统的城市社区治理模式为单一的政府治理,行政控制强度较大,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民主政治的建设与发展,因此在模式调整当中我国应当推动治理主体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即除了政府外,还应当将社区组织、居民、辖区单位以及非营利性组织等纳入到治理团队中,实现治理工作的民主化发展。
在多元化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应当积极推动非营利性组织的参与,这些组织能够为社区治理活动的展开提供必要的支持,它是社区与政府加强联系的纽带,在治理活动中非营利性组织能够为社区提供直接性的服务,同时它在与政府进行协调与沟通的过程中,非营利性组织可以获得政府在政策或资金方面的支持。
多方的参与与协作能够推动社区管理的民主化、自治化程度的提升。
2.2 创新社区互动运作模式
传统模式中,社区治理工作的运作模式是自上而下的,社区各项活动的展开都需听从政府部门的安排,其他组织缺乏自主性,因此各项工作的展开缺乏动力与活力,其他成员的参与度不高。
为了使社区能够得到有效的管理,应当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加强各方之间的互动,建立起新型的互动运作模式,使原有的纵向管理网络可以变为横向网络,社区组织、居民、辖区单位以及非营利性组织等都可以参与到社区事务的管理、策划与规划上,另外可以组织社区居民自发的建设社团,如广场舞社团等,丰富社区内部结构,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使之能够主动参与到社区的管理与建设当中。
2.3 推动制度管理上的创新
制度是各项事务落实的必要保障,为了提高社区管理的规范性与合理性,应当对管理制度进行创新,保证社区各项工作能够在遵法守德的基础上展开。
首先,参与社区管理的各个主体,应当共同制定管理目标,形成良好的伙伴关系、协商关系与合作关系,共同参与到社区事务的管理当中;其次,权力划分要适当,应当具有合理性,根据主体性质的不同应赋予主体不同程度的管理权、监督权、决策权与执行权,例如政府的管理权应当适当削弱,而其监督权则应当适当增强;最后,各主体间的合作应当以自愿、平等为基础,利用网络对各方关系进行协调,转变治理理念与治理机制。
3 结语
综合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我国应当对社区治理模式进行调整,首先应当丰富管理主体,其次应当创新协调运作模式,最后应当创新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黎智洪.从管理到治理:我国城市社区管理模式转型研究
[D].重庆:西南大学,2014.
[2]程美.两岸城市社区治理模式比较与启示[J].台湾研究,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