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高考专题气象灾害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2025年自然灾害知识点全解析

高考地理2025年自然灾害知识点全解析

高考地理2025年自然灾害知识点全解析自然灾害是高考地理中的一个重要考点,对于 2025 年的高考考生来说,深入理解和掌握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常见的自然灾害类型,包括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水文灾害等进行全面解析,帮助考生系统掌握这部分内容。

一、气象灾害(一)台风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气旋性涡旋。

它通常伴随着狂风、暴雨和风暴潮,具有强大的破坏力。

台风的形成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广阔的高温洋面、充足的水汽供应和地转偏向力等。

在我国,台风主要影响东南沿海地区,给当地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二)暴雨洪涝暴雨洪涝是由短时间内大量降水引起的。

其形成与气候、地形、水系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季风气候区,夏季风的不稳定容易导致暴雨的发生。

此外,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的地区更容易遭受洪涝灾害。

(三)干旱干旱是指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导致的水分短缺现象。

它会对农业生产、水资源供应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干旱的发生与大气环流、地理位置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有关。

(四)寒潮寒潮是一种大规模的冷空气活动,会带来剧烈的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

寒潮主要发生在冬半年,对农业、交通和人们的生活产生不利影响。

二、地质灾害(一)地震地震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面震动。

其发生与地壳构造、板块运动和地质构造等密切相关。

地震的强度通常用里氏震级来表示,震级越大,破坏力越强。

我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的交汇处,是地震多发国家之一。

(二)滑坡和泥石流滑坡是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泥石流则是由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它们的发生与地形、地质条件、降水等因素有关,常在山区爆发,给山区的居民和基础设施带来巨大威胁。

三、水文灾害(一)洪水洪水包括河流洪水、湖泊洪水和海洋洪水等。

河流洪水通常是由于暴雨、冰雪融化等原因导致河流水位上涨超过河岸而引发的。

《气象灾害》 讲义

《气象灾害》 讲义

《气象灾害》讲义一、气象灾害的定义与分类气象灾害,是指由气象因素引发的灾害,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威胁。

常见的气象灾害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暴雨洪涝暴雨是指短时间内降雨量过大的天气现象。

当降雨量超过了当地的排水能力,就会引发洪涝灾害。

洪涝不仅会淹没农田、房屋,还可能导致交通瘫痪、人员伤亡和传染病的传播。

2、干旱长时间的降水量显著偏少,导致土壤水分不足,河流水位下降,农作物生长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出现绝收的情况。

干旱还会影响居民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生产用水。

3、台风台风是一种强烈的热带气旋,具有狂风、暴雨和风暴潮等灾害性天气。

台风过境时,会摧毁建筑物、吹倒树木,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同时,台风带来的强降雨还可能引发洪涝和滑坡等次生灾害。

4、寒潮寒潮是一种冷空气活动,带来急剧的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

它会对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人们的生活造成不利影响,如农作物冻害、道路结冰等。

5、高温热浪长时间的高温天气,会导致人体不适、中暑甚至死亡。

同时,高温还会对电力供应、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压力。

6、雷电雷电是伴有闪电和雷鸣的放电现象。

雷电可能击中建筑物、电力设施和人员,引发火灾、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

7、冰雹冰雹是从强烈发展的积雨云中降落的冰块,它会砸坏农作物、毁坏建筑物和车辆。

8、龙卷风龙卷风是一种强烈的小范围旋风,具有极大的破坏力,能够瞬间摧毁房屋、卷走物体。

二、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气象灾害的形成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大气环流异常大气环流的异常变动是导致气象灾害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当副热带高压位置异常偏北或偏南时,可能导致某些地区出现长时间的干旱或暴雨。

2、海温异常海洋表面温度的异常变化,如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会影响全球的大气环流,从而引发一系列的气象灾害。

3、地形因素地形对气流的阻挡和抬升作用,会使局部地区的气象条件发生改变。

例如,山脉的迎风坡往往降水较多,而背风坡则相对干燥。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18讲:气象灾害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18讲:气象灾害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C 2.台风中心从括苍山气象站附近经过时,移动方向为(
)
A.自东向西 B.自南向北
C.自东南向西北 D.自西南向东北
B 1.此次赛里木湖的冰海啸现象发生于(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C 2.赛里木湖冰海啸现象发生的原因最可能是(
)
①湖底地震 ②温度变化 ③冰川搬运 ④湖水搬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国局部区域略图。 材料二:淮河中游许多河段,河道弯曲 狭窄,泄水不畅。一旦上游及支流洪水 迅猛地汇集在一起,极易在中下游地区 造成洪涝灾害。 (4)防治淮河洪涝灾害的主要工程措施有:
地震虽没有旱涝灾害频繁,但危害程度很大.
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的推移
时间 春夏之交
雨带位置 华南一带
6、7月份
江淮地区
7、8月份 华北、东北地区
8、9月份 东南沿海(热带气旋)
3.主要特征:
复杂性 周期性 突发性 多因性 群发性 潜在性
4.危害:不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还会带来各种 间接损失,甚至会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
灾害强度
5.影响受灾程度的主要因素:
经济水平 人口密度
抗灾救灾能力。
二.洪涝灾害防治 1.类型: 洪水:特大地表径流溢出河道,泛滥成灾
雨涝:长期大雨造成低洼地积水成灾
2.防御洪涝灾害的措施:
(1)利用气象卫星对强降雨天气、水情进行监测。 (2)提高强降雨天气预报的准确率。 (3)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
①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和分洪区,完善排 涝设施等。

高三地理备考资料气象灾害

高三地理备考资料气象灾害

高三地理备考资料:气象灾害1.气象灾害: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以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

主要类型: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

台风多发生时间:每年夏秋季节地点:多在沿海地区。

形成条件:台风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C以上的广阔洋面上特点:(1)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2)北逆、南顺向中心辐合的大旋涡(3)结构分:台风眼、旋涡风雨区、外围大风区。

(4)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海域。

主要灾害: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

减灾措施: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发布台风预报或警报。

探测手段:气象卫星。

暴雨洪涝:连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

主要发生地:(1)我国除西部一些沙漠地区外,均会出现暴雨。

主要出现在南方和东部地区。

(2)亚洲是每年全球洪水发生最多的地区。

形成暴雨条件:(1)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2)强烈的上升运动(3)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较长。

减灾措施:(1)利用气象卫星对暴雨、洪水进行监测,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率。

(2)防洪:①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或滞洪区等)②非工程措施(洪泛区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拟订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相结合。

③生物措施:植树造林,营造河流中上游防护林干旱: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

主要发生地:干旱是一个突出的世界性问题。

形成因素:由多种因素引起。

防御干旱:(1)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减轻和避免干旱威胁。

(2)在干旱多发区,选择耐旱的作物(3)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等。

寒潮: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

多发时间:冬半年,以秋季和春季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防御方法:(1)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使海上船只在大风到来前返港(2)提前有关部门事先对农作物、畜群等做好防寒准备。

高中地理气象灾害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气象灾害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气象灾害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气象灾害1主要的自然灾害(一)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是全球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具有种类多、范围广、频率高、灾情重、持续时间长的特点。

1、洪涝:江河湖泊水位急剧上涨乃至决口泛滥的现象称为洪,低洼地区积水过多称为涝。

(1)形成原因:最主要原因是暴雨;其他原因有凌汛(春季)、山洪、融雪洪水(春季)等。

(2)发生地区:洪涝易发生在降水较多的季节和较湿润的地区。

因为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较大,导致亚洲洪涝灾害严重。

(3)我国洪涝灾害发生的时间和地区:多发生在夏秋季节,以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地区受灾最严重,包括海河、黄河、淮河、长江中下游及珠江流域。

(4)防御措施:①利用气象卫星监测和预报;②工程措施:修筑加固河堤、整治河道、修建水库、建设分洪蓄洪区;③生态建设: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保护湿地等;④非工程措施:洪泛区土地管理、拟定居民区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等。

2、干旱: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异常偏少而形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

干旱是各种自然灾害中发生范围最大、影响最严重的一种,也是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

(1)形成原因:自然因素:偶发性或者周期性的降水减少,以及全球变暖等。

人为因素:①人口的大量增加,导致有限的水资源短缺。

②森林植被遭破坏,蓄水功能丧失,导致地下水和土壤中水分减少。

③人类活动使大量水体污染,导致可用水资源减少。

④用水浪费严重,在我国主要是农业灌溉用水浪费严重,导致水资源短缺。

(2)影响: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3)我国干旱发生地区:我国大多数地区,如华北(春旱)、长江中下游(伏旱)地区。

西南喀斯特地区由于地表水渗漏严重,也容易发生旱灾。

(4)防御措施: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发展节水灌溉,修建引水蓄水工程,选择耐旱作物等。

3、台风:台风是热带和副热带洋面上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近中心(中心为台风眼)风力超过12级。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专题试题答案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专题试题答案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专题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自然灾害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是()A 地震B 滑坡C 洪涝D 泥石流答案:C解析:气象灾害主要包括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

地震、滑坡、泥石流属于地质灾害。

洪涝是由于降水过多或集中,导致江河湖泊水位上涨而引发的灾害,属于气象灾害。

2、我国华北地区容易发生春旱的主要原因是()A 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B 夏季风尚未到达,降水少C 工农业用水量大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我国华北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此时夏季风尚未到达,降水少;同时,春季是农业灌溉用水的高峰期,工农业用水量大。

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华北地区容易发生春旱。

3、台风主要发生在()A 春夏季节B 夏秋季节C 秋冬季节D 冬春季节答案:B解析: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我国台风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

这个时期海洋温度高,提供了充足的能量,容易形成台风。

4、下列关于寒潮的说法,正确的是()A 寒潮只发生在冬季B 寒潮能够带来大风、降温、雨雪等天气C 寒潮对农业生产没有危害D 寒潮不会影响南方地区答案:B解析:寒潮是一种大规模的冷空气活动,主要发生在秋末、冬季和初春。

寒潮能够带来大风、降温、雨雪等天气,对农业生产、交通等都有较大影响。

南方地区也会受到寒潮的影响。

5、下列自然灾害中,具有关联性的是()A 地震—台风—暴雨B 暴雨—洪涝—泥石流C 寒潮—干旱—沙尘暴D 台风—海啸—洪水答案:B解析:暴雨容易导致江河湖泊水位上涨,引发洪涝灾害;山区的洪涝灾害可能会诱发泥石流。

地震和台风之间没有直接的关联性;寒潮一般会带来降温、大风等天气,与干旱没有直接关系;台风可能会引发海啸,但海啸不一定会直接导致洪水。

二、综合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20 年 7 月,长江流域遭遇了持续性强降雨,导致多条河流超警戒水位,多地发生洪涝灾害。

材料二:长江流域水系图(1)分析此次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形成的自然原因。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归纳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归纳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归纳自然灾害是高考地理中的一个重要考点,了解和掌握常见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对于应对考试以及提高地理综合素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对高考地理中常见的自然灾害知识点进行较为全面的归纳。

一、气象灾害1、洪涝洪涝是由于短时间内降雨量过大或河流排水不畅导致的河水泛滥现象。

形成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包括持续的强降水、流域地形地貌、河道弯曲狭窄、水系支流众多、河流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等。

洪涝灾害会淹没农田、冲毁房屋和道路,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

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主要有长江流域、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2、干旱干旱是指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气象灾害。

干旱的形成与气候类型、地理位置、大气环流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全球范围内,干旱多发的地区有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澳大利亚中部、中亚等。

干旱会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影响人们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生产用水,还可能引发土地荒漠化和沙尘暴等次生灾害。

3、台风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

台风的形成需要具备广阔的高温洋面、充足的水汽和一定的地转偏向力等条件。

台风通常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具有很强的破坏力。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是台风频繁登陆的地区,每年的夏秋季节是台风活动的高峰期。

台风带来的降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旱情,但强风暴雨也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寒潮寒潮是一种大规模的冷空气活动,主要发生在深秋、冬季和初春时节。

寒潮的源地通常是北极地区和西伯利亚等地,当冷空气迅速南下时,会带来剧烈的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

寒潮对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人们的生活都有较大影响,可能导致农作物遭受冻害、牲畜死亡、道路结冰等问题。

二、地质灾害1、地震地震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能量突然释放,导致地面震动的一种自然灾害。

地震的发生与地壳板块运动、地质构造、断层活动等因素有关。

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是地震多发的国家之一。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剖析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剖析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剖析在高考地理中,自然灾害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理解和掌握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不仅对于考试取得好成绩至关重要,也有助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应对和预防自然灾害。

接下来,咱们就来详细剖析一下高考地理中常见的自然灾害知识点。

一、气象灾害1、洪涝洪涝是由于暴雨、大暴雨或持续性降水引起的江河洪水泛滥,淹没大片地区的现象。

产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包括持续的强降水、流域内的地形地貌、水系特征以及人类活动对河道的影响等。

比如,地势低洼、河道弯曲、排水不畅的地区容易发生洪涝;不合理的围湖造田、占用河道等人类活动也会加大洪涝灾害的风险。

在我国,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东部季风区,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

2、干旱干旱是指长期无雨或少雨导致土壤和空气干燥,水分严重不足的现象。

它的形成与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有关。

例如,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容易出现干旱;地处内陆的地区,水汽难以到达,也常常遭受干旱的困扰。

我国的华北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而雨季未到,容易发生春旱;长江中下游地区在 7、8 月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出现伏旱。

3、台风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

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和风暴潮会给沿海地区造成巨大的损失。

台风形成需要广阔的高温洋面、合适的地转偏向力以及弱的垂直风切变等条件。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是台风频繁登陆的区域,每年的 7 9 月是台风活动的高峰期。

4、寒潮寒潮是一种大规模的冷空气活动,会带来剧烈的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

寒潮的爆发主要与冷空气的堆积和引导气流有关。

我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的部分地区在冬季容易受到寒潮的侵袭。

二、地质灾害1、地震地震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能量突然释放而产生的震动。

地震的发生与板块运动、地质构造、地壳岩石的性质等密切相关。

板块交界处是地震的多发区,如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的交汇处,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

高中地理高考专题:气象灾害

高中地理高考专题:气象灾害

自然灾害和环境保护一、荒漠化问题: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古等地)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②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③鼠害,蝗害。

人为原因:①过度樵采;②过度放牧;③过度开垦;④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⑤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采取措施:①半干旱农牧过渡和旱农区: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采取防风沙措施相结合②干旱地带沙漠边缘的绿洲: 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二、沙尘暴现象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华北地区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 a. 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降水少,气候干旱,b.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春季大风日数多;C.地表植被稀少,平地覆盖着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

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挖药材等破坏植被,致使北方大面积的地表裸露。

③治理措施:a.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b. 严禁乱砍滥伐、滥挖、滥牧、滥垦; c. 开展防风固沙,改造沙漠的行动,大力植树造林,种草,营造“三北防护林;d. 退耕还林、还牧;e. 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控制载畜量;;f. 禁止采伐发菜等三、水土流失问题: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区、云贵高原、东北地区区域一:黄土高原:A.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②地表植被稀少;③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黄土高原)。

人为原因:③植被遭到破坏,森林覆盖率下降;④不合理的轮荒耕作制度;⑤工矿建设中不注意环境的保护B.主要危害:①养分物质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农业减产;②河流含沙量增加,河床抬升、湖泊(水库)淤积,防洪难度大。

C.治理措施:①压缩农业用地,建设稳产高产农田;②扩大林、草种植面积;③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适当压缩牲畜的数量,提高牲畜质量;④开矿时有计划的存放表土,并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⑤小流域综合治理,增施有机肥,培育绿肥,秸杆还田;D.治理的意义:①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②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高三地理自然灾难知识点

高三地理自然灾难知识点

高三地理自然灾难知识点自然灾难是指地球上发生的各种自然现象所引起的突发事件,给人类和社会带来严重危害的现象。

地理学科将常见的自然灾害分为气象灾害、水文灾害、地质灾害和生物灾害四大类。

下面将重点介绍地理高考中常见的自然灾害知识点。

一、气象灾害1. 暴雨灾害:指短时间内雨量大于平均雨量所引发的灾害。

暴雨会导致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发生。

2. 台风灾害:台风是在海洋上形成的一种强热带气旋,其伴随的暴雨、强风、风暴潮等现象造成了重大灾害损失。

3. 干旱灾害:由于长时间缺水引起的自然灾害。

干旱会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歉收,影响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

二、水文灾害1. 洪水灾害:洪水是指河流、湖泊或海洋等水体的水位超过河床、水库坝顶或岸堤高程,引发的大范围涝灾。

洪水是水文灾害中最为普遍和严重的一种。

2. 旱灾:旱灾常常是由于长时间的干旱造成,造成水资源紧缺、农作物严重减产。

3. 冰雪灾害:包括雪灾、冰冻灾害等,主要由于严寒天气、降雪或冰冻导致的交通受阻、农作物受害等问题。

三、地质灾害1. 地震:地震是由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地球表面抖动现象,是最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之一。

2. 泥石流:泥石流是指大量泥沙混合着水流动起来的一种地质灾害,常发生在山区,破坏力巨大。

3. 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是指由于地下岩层的溶解、沉降或开采等原因,导致地表发生下沉或塌陷的一种地质灾害。

四、生物灾害1. 蝗灾:蝗灾是指大量蝗虫大面积迁飞并大规模繁殖,导致农作物被吃光的严重灾害。

2. 病虫灾害:农作物受到虫害或病害的侵袭,导致作物减产甚至歉收,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

3. 海洋灾害:包括海啸、赤潮等,对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造成严重破坏。

总结:地理灾害是地球自身条件和人类活动的综合结果,也是人与自然的一场严峻考验。

了解自然灾害的知识点,能够提高人们的防灾意识,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损失。

希望通过本文介绍的高三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能够让大家对于自然灾害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提高应对能力,确保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高中地理选修五-气象灾害及中国的气象灾害

高中地理选修五-气象灾害及中国的气象灾害
(2)分析水分对热量的持续传输在 飓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2)海水蒸发吸收热量;气流上 升,水汽凝结释放热量,加热并进 一步抬升空气,使近地面气压进一 步下降,带动四周气流更加强烈地 旋转辐合。
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湿热气团强烈抬升,产生了 携带正电荷的云团,一旦正电荷在云团局部大量积聚,吸引携 带负电荷的地面大气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 气压,带动汇聚的气流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下图示意美国 本土龙卷风发生频次的分布。在美国龙卷风多发区,活跃着 “追风人”,他们寻找、追逐、拍摄龙卷风,为人们提供龙卷风 的相关信息。 (1)分析美国中部平原在龙卷风形成过 程中的作用。
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第二节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
一、自然灾害:
1、定义:
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 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 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 一系列事件。
2、形成条件:一是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
二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 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 体。
二、自然灾害的类型
1、气象灾害:干旱、暴雨、洪涝、台风、寒潮、 冻害、异常高温、干热风、暴雪、 冰雹、冻雨、浓雾、沙尘暴等
6.台风的移动方向:
西进型台风自菲律宾以东 一直向西移动,经过南海
最后在中国海南岛或越南 北部地区登陆
抛物线型:台风先向西北方 向移动,当接近中国东部沿 海地区时,不登陆而转向东 北,向日本附近转去,路径 呈抛物线形状。
向西、向西北、向北移动
影响台风移动的因素:
• 台风移动的方向和速度取决于作用于台风的动力。 • 动力分内力和外力两种。内力是台风范围内因南北
一、台风
1、概念与形成条件: 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26°C以上的 广阔洋面上,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 旋。

高考地理常见自然灾害与基础成因归纳

高考地理常见自然灾害与基础成因归纳

高考地理常见自然灾害与基础成因归纳自然灾害是自然界中发生的异常现象,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在高考地理中,常见的自然灾害及其成因是重要的考点。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归纳一下。

一、气象灾害1、洪涝洪涝灾害是由于短时间内降雨量过大,河流、湖泊等水体水位迅速上涨,超过了其承载能力,从而导致河水泛滥、淹没周边地区。

其成因主要包括:气候因素:持续的暴雨或短时间内的强降雨是导致洪涝的直接原因。

比如季风气候区,夏季风的不稳定,容易带来过多的降水。

地形因素: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的地区容易积水成涝。

例如平原地区,尤其是河谷、盆地等地,水流汇聚,容易形成洪涝。

河流因素:河流的水系特征也会影响洪涝的发生。

如果河网密布、支流众多、河道弯曲、河床淤积等,都会降低河流的排水能力。

2、干旱干旱是指长时间没有有效降水,导致土壤缺水、河流水位下降、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的灾害。

其形成原因主要有:大气环流异常:高压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难以形成降水。

地理位置:地处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

人类活动: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等,导致生态破坏,加剧了干旱。

3、台风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常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

台风形成的主要原因包括:广阔的高温洋面:为台风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能量。

合适的地转偏向力:使得气流能够旋转起来。

初始扰动:促进了空气的上升运动,形成低气压中心。

4、寒潮寒潮是一种大规模的冷空气活动,带来剧烈的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

其成因主要是:高纬度地区冷空气的堆积和加强。

大气环流的引导:使得冷空气能够迅速南下。

二、地质灾害1、地震地震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面震动。

其主要成因是地壳内部的能量积累和释放:板块运动:板块的碰撞、挤压和拉伸,导致地壳变形,积累能量,当能量超过岩石的承受限度时,就会发生断裂和错动,引发地震。

火山活动:火山喷发时的能量释放也可能引发地震。

2、滑坡滑坡是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高考地理常见自然灾害与基础成因归纳

高考地理常见自然灾害与基础成因归纳

高考地理常见自然灾害与基础成因归纳在高考地理中,自然灾害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了解常见自然灾害及其成因,对于我们理解自然环境的变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就为大家归纳一下高考地理中常见的自然灾害以及它们的基础成因。

一、气象灾害1、台风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气旋性涡旋。

其形成的基础成因主要包括:广阔的高温洋面,为台风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能量;合适的地转偏向力,有助于气旋的形成和维持;较弱的垂直风切变,使得台风能够保持完整的结构。

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和风暴潮常常给沿海地区造成巨大的破坏。

2、寒潮寒潮是一种大规模的强冷空气活动。

其形成的基础成因在于: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堆积,当冷空气势力足够强大,并且在特定的大气环流形势下,就会向南侵袭。

寒潮常常导致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对农业、交通和人们的生活产生不利影响。

3、暴雨洪涝暴雨洪涝的形成通常与多种因素有关。

充足的水汽供应是前提条件,比如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或者大面积的水域;强烈的上升运动,如锋面活动、气旋活动、地形抬升等,促使水汽凝结成云致雨;持续的降水时间和较大的降水强度,使得地表径流无法及时排出,从而引发洪涝灾害。

4、干旱干旱的基础成因主要包括长时间的降水稀少,可能是由于大气环流异常导致水汽输送不畅;高温天气,增加了水分的蒸发;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破坏了植被,降低了土壤的保水能力。

干旱会导致农作物减产、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二、地质灾害1、地震地震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能量的突然释放。

其基础成因在于地壳板块的运动和相互作用,当板块之间发生挤压、拉伸或者错动时,积累的能量超过岩石的承受限度,就会引发地震。

地震的危害巨大,会造成房屋倒塌、人员伤亡和基础设施的破坏。

2、滑坡滑坡的形成与地形、地质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陡峭的山坡地形为滑坡提供了势能;软弱的岩层或者地质结构面,降低了山体的稳定性;大量的降水或者地下水活动,增加了山体的重量和下滑力;人类的工程活动,如开挖坡脚、堆载等,破坏了山体的平衡,从而引发滑坡灾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灾害和环境保护一、荒漠化问题: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古等地)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②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③鼠害,蝗害。

人为原因:①过度樵采;②过度放牧;③过度开垦;④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⑤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采取措施:①半干旱农牧过渡和旱农区: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采取防风沙措施相结合②干旱地带沙漠边缘的绿洲: 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二、沙尘暴现象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华北地区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a. 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降水少,气候干旱,b.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春季大风日数多;C.地表植被稀少,平地覆盖着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

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挖药材等破坏植被,致使北方大面积的地表裸露。

③治理措施:a.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b. 严禁乱砍滥伐、滥挖、滥牧、滥垦; c. 开展防风固沙,改造沙漠的行动,大力植树造林,种草,营造“三北防护林;d. 退耕还林、还牧;e. 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控制载畜量;;f. 禁止采伐发菜等三、水土流失问题: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区、云贵高原、东北地区区域一:黄土高原:A.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②地表植被稀少;③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黄土高原)。

人为原因:③植被遭到破坏,森林覆盖率下降;④不合理的轮荒耕作制度;⑤工矿建设中不注意环境的保护B.主要危害:①养分物质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农业减产;②河流含沙量增加,河床抬升、湖泊(水库)淤积,防洪难度大。

C.治理措施:①压缩农业用地,建设稳产高产农田;②扩大林、草种植面积;③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适当压缩牲畜的数量,提高牲畜质量;④开矿时有计划的存放表土,并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⑤小流域综合治理,增施有机肥,培育绿肥,秸杆还田;D.治理的意义:①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②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区域二:南方低山丘陵地区A.南方低山丘陵存在的重大生态问题是什么?试分析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问题:水土流失严重。

原因:人地关系日趋紧张,农村生活燃料短缺,乱砍滥伐森林,强取耕地与薪柴。

措施:①封山育林;②大力推广生活用煤;③革新炉灶,节省燃料;④大办沼气、营造速生薪炭林。

B.为什么说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造成的损失比黄土高原大?(单位面积流失土地的损失、表土的恢复能力、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①单位土地的生物生长量与产值较高②多石质山地,表土被侵蚀后很难再恢复;③江河下游地区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

C.南方低山丘陵发展“立体农业”有哪些效益?(土地潜力、农民收入、生态)①低山丘陵面积大——有利于充分发挥低山丘陵土地资源的潜力;②人多地少——有利于减少耕地的压力、安置闲暇劳力,增加农民收入;③生态环境脆弱——有利于改善环境,建立良性生态循环。

D.南方低山丘陵的红壤有什么特点?怎样治理?特点: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治理:增施有机肥、补充石灰、掺入砂子。

四、土壤盐碱化①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春秋)、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夏季)等②华北平原盐碱化原因:自然原因:a地形低洼;b春秋季节干旱,蒸发量旺盛 c土壤中盐分向地表积聚 ;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只灌不排、大水漫灌)③治理措施:①引淡淋盐;②井排井灌;③生物措施;农田覆盖;④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⑤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渍化我国典型地区:北方广大地区和南方城市产生的原因:过度抽取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区,地面沉降,沿海海水倒灌入侵,土壤盐渍化,水质恶化。

治理措施:a控制抽取地下水;b实行雨季回灌;c跨流域调水五、洪涝灾害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自然原因: A.气候原因:a. 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b. 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c. 台风的影响;d. 厄尔尼若现象 B.水文水系原因e. 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f. 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汇水集中;g. 河道弯曲(荆江河段)。

C.地形原因h. 地势低洼(海河、珠江); 人为原因:a. 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 b. 围湖造田; c. 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例:孟加拉国涝灾严重的原因自然原因:①西南季风强盛,多暴雨,降水丰沛; ②地势低洼,排水不畅;③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在此交汇且同时进入汛期;人为原因:人口密度大,上游植被破坏较多,水土流失严重。

印度旱涝灾害频繁的原因:西南季风强盛,或来得早,退得晚,易造成涝灾;反之会造成旱灾。

③治理措施: a. 中上游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 b. 退耕还湖;c. 中上游修建水利工程;d. 裁弯取直,加固大堤;e. 开挖入海河道(淮河);f. 修建分洪蓄洪区;g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原则: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例:简述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水灾害的主要原因。

长江洪灾的原因自然原因:①流域内季风气候显著,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②长江水系流域面积大、支流多、汛期长,滞留多,水量大;长江上游与南北支流的来洪量大;有些年份南北支流同时来水,河道宣泄不畅。

③中游河道弯曲,没有足够的调洪、滞洪场所,河道泄洪能力不足。

人为原因:(1)上游过度砍伐、长江流域植被覆盖率下降,水土流失加剧,使得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能力下降,泥沙入江,河床抬升,河道泄洪能力降低(2)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导致湖泊面积减少,调节能力下降,调蓄洪峰的功能削弱长江洪水治理措施:①加固江防大堤;②兴建水库及分洪蓄洪工程;③重点治理荆江河段;④退田还湖;⑤中上游造林和水土保持黄河如何治理(泥沙)?①地处赤道附近,受赤道低压影响,多上升气流,降水丰沛②平原地形及三面高、向东敞开的地形地势,利于大西洋水汽进入③水汽进入内陆后,受高原、山地的抬升,多地形雨④流域面积广,地表水从三面向亚马孙河汇集.塔里木河、黑河生态问题:下游河段来水量锐减,河道干涸段流,土地撂荒甚至严重沙化,生态环境恶化。

原因: ①上游地区不断开垦土地,农业用水急剧增加;②加之温室效应,蒸发加强,导致下游河流水量减少甚至干涸。

六、干旱缺水问题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和东北春旱、西北十年九旱、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南方地区冬旱华北地区缺水问题产生原因:自然原因:a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b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春季蒸发旺盛。

人为原因:a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b水污染严重;c浪费多,利用率低。

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 a南水北调;b修建水库;c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d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e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f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g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加强全流域统一规划管理等。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面的地理答题,主要从“开源”和“节流”两个角度来表述:(开源节流)华北春旱形成的原因有哪些?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降水稀少;小麦返青,需水量大有关干旱的主观题⑴温带沙漠-----塔克拉玛干(卡拉库姆)沙漠形成的原因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变式:南美洲南部巴塔哥尼亚沙漠的成因:地处温带,盛行西风,在安第斯山脉的东侧,处于背风坡,降水稀少。

⑵热带沙漠-----撒哈拉(维多利亚)沙漠沙漠形成的原因: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或信风控制,终年炎热干燥。

变式:南亚塔尔沙漠的成因:西南季风不易到达,原始植被遭到破坏,地面缺乏植被保护。

⑶智利沙漠南北狭长的原因①安第斯山直逼西海岸,使热带沙漠气候难以向东扩展;②受秘鲁寒流影响,使热带沙漠气候向北延伸;黄海淮平原旱涝、盐碱和风沙危害形成的原因①风沙危害---沙尘天气形成原因:自然①气候干旱②植被稀少③地表疏松④大风人为①滥垦滥伐②过度放牧③违章施工④过度开采治理措施:①退耕还草、林②合理放牧③文明施工④植树种草②春旱③盐碱——土壤次生盐碱化在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频繁的旱涝气候(黄淮海平原);地形低洼,排水不畅;大气降水少,以灌溉水源为主。

(2)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大水漫灌、只灌不排);不合理开垦治理措施:调控水盐运动——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盖;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七、台风A. 台风多发生夏秋季节,主要发生海域为: 西北太平洋、西北大西洋、孟加拉湾B. 台风灾害由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造成C. 台风对我国的有利方面:①带来丰沛降水,缓解长江中下游的伏旱,②缓解高温酷暑天气D. 如何减小台风损失: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气象卫星跟踪、沿海雷达监测).八、寒潮 A. 时空分布: 考虑源地、冬季风强弱、地形地势的阻挡等因素,我国冬半年常发,影响范围大,除滇南、青藏高原、台湾、海南及四川盆地外。

B. 灾害特点:降温幅度大、风力强、影响范围广、出现降温、大风、暴雪、冻害等灾害性天气。

C. 寒潮的利:冻杀害虫;大雪缓解春旱。

九、厄尔尼诺A.概念:每年年终圣诞节前后,南美的秘鲁和厄瓜多尔沿岸海温上升的现象称为厄尔尼诺现象,它是热带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产物。

它就象一口“暖池”,通过表层温度的变化对大气加热场产生变化进而给各地的天气带来变化,使原来干旱少雨的地方(如秘鲁沿岸)产生洪涝,而通常多雨的地方(印尼、澳大利亚东海岸)易出现长时间的干旱少雨。

B.“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①中、东太平洋及南美太平洋沿岸国家异常多雨,甚至出现洪涝灾害;②热带西太平洋降水减少,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发生严重干旱。

③厄尔尼诺发生时,由于水温高、秘鲁渔场浮游生物减少,鱼得不到食物而大量死亡,所以以鱼为食的海鸟也将死亡或迁徒。

影响生态环境C.厄尔尼诺现象对我国所造成的气候异常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台风减少;②是我国北方夏季易发生高温、干旱。

③我国南方易发生低温、洪涝。

④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冬季,我国北方地区容易出现暖冬。

十、拉尼娜现象影响我国气候“拉尼娜”是西班牙语“圣女”的意思,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其引起的气候变化特征恰好与赫赫有名的“厄尔尼诺”相反,并与厄尔尼诺同成为当前预报全球气候系统异常的最强信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