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氧、雾化、吸痰技术
吸氧流程
2011年10月份护理技术操作培训项目及评分标准训练项目:氧气吸入技术、雾化吸入技术、经口∕鼻吸痰技术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技术评分标准:一、氧气吸入技术(一)目的:提高患者血氧含量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纠正缺氧。
(二)中心供氧鼻塞吸氧操作方法及评分标准:100分二、氧气瓶鼻导管吸氧操作方法及评分标准:100分(三)注意事项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用氧安全,切实做好四防:防震、防火、防热、防油。
2.使用氧气时,应先调节流量而后应用,停用时应先拔除鼻导管,再关流量表,再关闭氧气总开关。
以免一旦旋错开关,大量氧气突然冲入呼吸道而损伤肺部组织。
3.吸氧过程中,应观察缺氧状态有无改善,氧气装置有无漏气,是否通畅等。
如用鼻导管持续吸氧者,鼻塞每日更换,并由另一鼻孔插入,以减少对鼻粘膜的刺激,鼻腔分泌物多者应经常清除,保证吸氧效果。
4.氧气筒内氧气不可全部用尽,压力降至5kg/cm2时,即不可再用,以防灰尘进入筒内,而造成再次冲气时引起爆炸的危险。
5.对未用或用空的氧气筒,应分别注明“满”或“空”的标志,以免急用时搬错而影响抢救。
6.在插鼻导管时,应观察鼻腔粘膜是否有损伤,如有创面,应插入健侧鼻孔。
7.患者饮水进食时,应暂停给氧。
8.湿化瓶一人一用一消毒,连续吸氧患者每天更换湿化瓶。
三、雾化吸入技术(一)目的:1.协助患者消炎、镇咳、祛痰。
2.帮助患者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功能。
3.预防、治疗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
(二)超声雾化法操作方法及评分标准:100分换冷蒸馏水。
3.水槽内无足够的冷水及雾化罐内无液体的情况下不能开机。
四、经鼻/口腔吸痰法(一)目的: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三)注意事项1.按照无菌操作原则插管动作轻柔,敏捷。
2.吸痰前后应当给予高流量吸氧,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秒,如痰液较多,需要再次吸引,应间隔3~5min,患者耐受后再进行。
一根吸痰管只能使用一次。
3.如患者痰稠,可以配合翻身扣背、雾化吸入;患者发生缺氧的症状如紫绀、心率下降等症状时,应当立即停止吸痰,休息后再吸。
急诊科吸痰技术规范
急诊科吸痰技术规范一、目的(1)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防止气道内分泌物蓄积于肺内,避免发生肺不张和肺部感染。
(3)观察痰液的颜色、性状及量,以利于判断肺部感染的状况。
(4)留取痰标本做培养和药敏试验,可指导选用抗生素。
二、适应证(1)老年体弱者。
(2)昏迷、危重、麻醉未苏醒者。
(3)各种原因所致的咳嗽反射迟钝或会厌功能不全,不能自行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或误吸呕吐物的患者。
(4)各种原因引起的窒息患者。
(5)正在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出现以下情况:①出现明显痰鸣音或从人工气道观察到有痰液溢出。
②动脉血氧饱和度和动脉血氧分压明显下降。
③患者机械通气时,呼吸机上(使用容量控制模式)显示气道峰压明显增加或(使用压力控制模式)潮气量明显下降。
④患者机械通气时,呼吸道波形图上显示,压力—时间或流速—时间曲线中的吸气相和呼气相同时出现锯齿图形。
三、禁忌证(1)绝对禁忌证:通常无,但对颅底骨折患者禁忌经鼻腔吸痰。
(2)相对禁忌证:严重缺氧者、严重心律失常者。
四、操作前准备(1)患者的年龄、意识、病情和治疗等情况。
(2)患者是否有呼吸困难,听诊是否有痰鸣音。
(3)患者的口、鼻腔黏膜是否正常,有无鼻中隔偏曲。
(4)患者的合作程度。
五、操作流程六步洗手法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再次核对,解释→纯氧或高流量吸氧1~2分钟→检查患者口腔、鼻腔,取下活动义齿→摆好体位,头偏向操作者一侧→接通电源,打开开关,检查吸引器并调节负压→消毒双手→备吸痰管,戴无菌手套,连接吸痰管→反折吸痰管无负压送入气道(手法:左右旋转,向上拉提)→吸痰完毕,断开吸痰管,擦净患者脸部分泌物→取下吸痰管放入医疗垃圾袋,将吸痰连接管插入消毒液中浸泡→再次给予纯氧或高流量吸氧1~2分钟→消毒双手→评价→整理用物→洗手→观察,记录。
六、注意事项(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2)吸痰动作要轻柔,以防止损伤黏膜。
(3)痰液黏稠的,可配合叩背、蒸汽吸入、雾化吸入等方法使痰液稀释;吸痰中患者如出现发绀、心率下降等缺氧症状时,应当立即停止吸痰,待症状缓解后再吸。
吸痰术、吸氧术ppt课件
当压力表指针降至0.50Mpa(5 kg/ cm2)时,即不可再用。
氧疗监护
• 缺氧症状
• 神志 烦躁变安静 • 生命体征 平稳 • 皮肤色泽 发绀变红润
• 实验室检查
• PaO2,PaCO2,SaO2
• 氧气装置是否通畅 • 氧疗副作用
氧疗副作用
• 氧浓度>60%,持续时间>24h
组织性缺氧
• 组织细胞利用氧异常 • 原因
• 组织中毒,如氰化物中毒 • 细胞损伤,如大量放射线照射
• 以上四类缺氧中,低张性缺氧,氧疗效果最好
吸氧的适应症:
①呼吸系统疾患引起呼吸困难:小儿肺炎、哮喘、肺 部外伤致气胸
②心衰
③昏迷病人:如脑血管意外、颅脑损伤等。
④中毒:如CO中毒、麻醉剂中毒等。
氧疗方法
• 氧气头罩法
• 患者头部置于头罩 里,罩面上有多个 孔,可以保持罩内 一定的氧浓度、温 度和湿度
• 主要用于小儿
氧疗方法
• 氧气枕法
• 氧气枕是一长方形 橡胶枕,枕的一角 有一橡胶管,上有 调节器可调节氧流 量,氧气枕充入氧 气,接上湿化瓶即 可使用
• 可用于家庭氧疗、 危重患者的抢救或 转运途中
电动吸痰器
负压表
脚踏开关
负压调节器
安全瓶
贮液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电源开关
吸痰术操作流程
➢医生戴口罩帽子,洗手→核对解释→嘱患者 取舒适体位→检查清洁口鼻腔→铺治疗巾→ 检查调节负压→戴手套,接吸痰管→试吸→ 吸痰→吸痰毕,抽吸NS冲管→清洁患者面部 →整理、记录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吸痰用物24h更换1次
注 2.负压:小儿<40Kpa ,成人40-53Kpa
实训报告吸氧雾化吸痰
实训报告吸氧雾化吸痰吸氧雾化吸痰实训报告一、实训目的和背景:吸氧雾化吸痰是一项常见的护理操作,适用于需要吸痰排除呼吸道分泌物或提供氧气补充的患者。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模拟环境,使实训者熟悉吸氧雾化吸痰的操作流程,掌握正确的技术要点,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训内容:1. 理论知识学习:a. 吸痰的定义、目的及适应症;b. 吸痰的分类和方法;c. 吸氧的目的、适应症及操作要点;d. 雾化吸痰的目的、适应症及操作要点;e. 实施吸氧雾化吸痰时应注意的事项。
2. 实操操作:a. 预备工作:准备好所需器械和设备,检查其功能和清洁程度;b. 适当选择适应症的患者,了解其相关病史和临床表现;c. 根据医嘱,选择合适的吸氧装置,确保其可靠性;d. 进行吸痰操作:佩戴个人防护装备,保持洁净操作环境,采用适当的吸痰方法和技术;e. 实施雾化吸痰操作:选择适当的雾化装置和药物,了解药物的使用方法和适应症,确认设备的工作状态正常,按照操作要求进行雾化吸痰;f. 完成操作后,妥善处理消毒器材和废弃物,将吸痰后的观察结果记录并报告。
三、实训成果和效果评估:本次实训的目的是使实训者掌握吸氧雾化吸痰的操作要点和技术,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实操操作和模拟情境训练,实训者能够正确选择吸痰装置,执行吸痰和雾化吸痰操作,并能处理操作中的问题。
同时,实训者的注意力、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四、实训心得和体会:本次实训使我更深入地了解了吸氧雾化吸痰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巧。
通过与同伴的合作和交流,我不仅学到了正确的操作流程,还增强了自信心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此次实训,我认识到了护理技能的重要性和专业性,也明白了实际操作中需保持高度的认真和负责,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五、实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在实训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一些问题,例如设备的清洁度和效果监测的准确性。
为了提高实训效果和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我们将会加强设备管理和维护,并对实训情景进行更加全面和细致的模拟。
神经内科技能操作项目
神经内科技能操作项目
神经内科技能操作项目包括多种技能操作,其中一些常见的技能操作如下:
1. 腰椎穿刺术:这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内科技能操作,主要用于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膜炎、脑炎等。
2. 脑电图检查:通过记录头皮上的脑电信号来了解大脑活动情况,有助于诊断各种神经系统疾病。
3. 神经影像学检查:包括CT、MRI、PET等多种技术,有助于准确诊断各种神经系统疾病。
4. 吸氧护理:对于需要吸氧的患者,进行正确的吸氧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5. 吸痰护理:对于无法自行排痰的患者,需要进行吸痰护理,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6. 雾化吸入护理:通过雾化吸入药物,可以帮助患者缓解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喘息等。
7. 并发症防治:在神经内科疾病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
除了以上常见的技能操作外,神经内科技能操作还包括其他多种技能,如神经系统检查、气割护理、及时调整系带等。
这些技能操作对于神经内科医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诊断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
吸痰吸氧法实训报告总结
一、实训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吸痰吸氧法已成为临床上常见的急救措施之一。
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操作技能,我们进行了吸痰吸氧法的实训。
本次实训旨在使护理人员掌握吸氧和吸痰的操作流程,熟悉吸氧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并提高与患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能力。
二、实训目的1. 掌握吸氧和吸痰的操作流程。
2. 熟悉吸氧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
3. 提高与患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能力。
三、实训内容1. 吸氧操作(1)操作前准备护士准备: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
患者准备:取合适舒适的体位。
用物准备:治疗盘(鼻导管或鼻塞、面罩、漏斗、头罩或氧气枕、小药杯、纱布、棉签、胶布、玻璃接管、弯盘、安全别针、扳手、氧气记录单、笔等)、供养装置(氧气管道化装置或氧气筒装置)。
环境准备: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避开明火及热源。
(2)操作步骤1)连接氧气装置,调节氧气流量至所需浓度。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吸氧方式(鼻导管、面罩等)。
3)将吸氧装置固定在患者面部或鼻孔处,确保密封。
4)观察患者吸氧过程中的反应,如出现不适,立即调整吸氧方式或流量。
5)记录吸氧时间、流量及患者反应。
2. 吸痰操作(1)操作前准备护士准备: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
患者准备:取合适舒适的体位。
用物准备:治疗盘(吸痰管、生理盐水、吸痰瓶、纱布、棉签、胶布、弯盘、无菌手套等)。
环境准备: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避开明火及热源。
(2)操作步骤1)戴好无菌手套,检查吸痰管是否通畅。
2)用生理盐水湿润吸痰管,减少对患者呼吸道的刺激。
3)握住吸痰管前端,轻轻插入患者口腔或鼻腔,至适当深度。
4)旋转吸痰管,吸出痰液。
5)吸痰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反应,如出现不适,立即调整吸痰深度或暂停操作。
6)吸痰完毕,将吸痰管放入弯盘,用生理盐水冲洗,备用。
四、实训总结1. 吸氧和吸痰是临床上常见的急救措施,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其操作流程,确保患者安全。
2. 在操作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及时调整吸氧方式和流量,确保患者舒适。
实训十七 吸氧吸痰
实训十七吸氧吸痰1. 引言吸氧吸痰是临床上常见的护理操作之一,适用于呼吸困难、氧气饱和度降低、痰液潴留等情况。
通过吸氧吸痰操作,可促进患者呼吸、增加氧气供应、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等。
在实践中,正确的吸氧吸痰操作方法和步骤对于患者的呼吸功能和健康状况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本文将从吸氧吸痰的概念、适应症、操作步骤、护理要点等方面进行介绍。
2. 吸氧吸痰的概念及适应症吸氧吸痰是指在临床护理操作中,使用专门的吸氧吸痰设备,将氧气和吸痰器连接,并通过适当的手法吸取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及气管内分泌物等操作。
吸氧吸痰适用于下列情况:•呼吸困难:由于痰液潴留引起的呼吸困难,需通过吸氧吸痰清除痰液,改善呼吸道状况;•氧气饱和度降低:低氧血症患者,需要吸氧吸痰辅助呼吸,维持血氧稳定;•痰液潴留:长期卧床或长期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患者,容易出现痰液潴留,需通过吸氧吸痰清除痰液。
3. 吸氧吸痰的操作步骤3.1 准备工作1.慎选吸氧吸痰设备,确保设备完好无损;2.患者进行基础基础生命体征监测(如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并记录监测结果;3.安置好氧气面罩或鼻导管,调整好氧气流量;4.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
3.2 吸痰操作1.洗手并戴上手套;2.调整好氧气流量;3.提醒患者进行口腔卫生,嘱咐患者深呼吸(可缓解过度刺激导致呼吸暂停等分泌物性质合并症);4.取出吸痰器,并洗手或用酒精消毒;5.空气吸入后,将吸痰器插入患者喉咙,吸取痰液;6.注意观察患者情况,每次抽吸时间不能超过10-15秒,防止缺氧;7.告知患者在进行吸氧吸痰操作时,可能会引起刺激感,需配合呼吸节奏。
3.3 操作后1.恢复正常通气,观察患者有无缺氧等异常;2.询问患者是否有不适感;3.洗手并记录吸痰时间和操作情况;4.随时观察口腔和呼吸道分泌物的变化情况。
4. 吸氧吸痰的护理要点1.在吸痰时,需要注意用力大小,不能过度刺激,以免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等不良症状;2.每次吸痰时间不能超过10-15秒,防止患者缺氧;3.吸痰器的材质应采用柔软、不刺激的材质;4.在吸氧吸痰操作过程中,应随时观察患者的情况,及时处理或停止吸痰操作,防止不良症状出现。
吸痰技术操作及理论
吸痰技术操作标准及相关理论评估1、了解病人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及吸氧流量。
2、听诊患者双肺呼吸音,了解呼吸道分泌物的量、粘稠度、部位。
5、了解呼吸机参数设置情况,对清醒患者进行解释取得配合操作前准备护士准备:仪表端庄、服装整洁、佩戴胸牌、洗手、戴口罩。
物品准备:中心吸引装置或负压吸引器、治疗盘内置适当型号吸痰管若干、健之素消毒液1瓶,生理盐水500ml两瓶、玻璃瓶内置84溶液(500mg/L)500ml、无菌聚乙烯薄膜手套1包、治疗巾内置装有湿化液注射器,吸引器储液瓶内置200ml “84液”,必要时备压舌板、吸痰的相关理论及注意事项:吸痰的目的: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吸痰注意事项:一、电动吸痰法吸痰瓶中的长短管如何连接,为什么?答:长管接吸痰管,短管连接机器以保持瓶内负压。
二、吸痰时应注意观察什么?答:观察吸出痰的颜色、量和气味,并观察口腔粘膜有无损伤及病人的一般情况。
三、一般常用吸痰管的型号?气管插管者用吸痰管的型号?答:一般病人常用吸痰管为12—14号,气管插管者所用吸痰管的型号应根据病人气管插管的型号而定。
四、电动吸引器连续使用时间不能超过多少小时?答:2小时。
五、贮液瓶内消毒液应放多少,为什么不宜过满?答:贮液瓶内消毒液1/3—1/2,吸出液过满不超过2/3应及时倾倒,以免液体吸入马达内损坏机器。
六、经鼻腔吸痰插管的深度是多少?每次吸引时间是多少?答:深度22—25厘米,先插入一定深度后,再开动吸引器将吸痰管自上而下,左右旋转上提。
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两次吸痰应间隔1—2分钟。
七、人工气道的护理㈠呼吸道湿化人工气道建立后,加温湿化功能丧失;机械通气量增加时,呼出气增加,水分丢失增多,导致呼吸道分泌物干结,纤毛活动减弱或消失,从而引发气道阻塞或肺不张,以及肺感染。
机械通气时的湿化装置主要有蒸气发生器、雾化器、人工气道内滴注湿化液或定期注入湿化液。
(1)蒸气发生器:金属电极对水加温,水分蒸发对吸入气加温湿化。
30.实训十七 吸氧、吸痰
新课讲解
一、吸氧
(四)吸氧的适应症: 1.呼吸系统疾患引起呼吸困难:小儿肺炎、哮喘、肺 部外伤致气胸 2.心衰 3.昏迷病人:如脑血管意外、颅脑损伤等。 4.中毒:如CO中毒、麻醉剂中毒等。 5.其他:某些手术前后、大出血休克、孕妇胎心音不 良、分娩时产程过长等。
一、吸氧 (二)操作流程
核对解释,嘱患者取舒适体位 检查、清洁鼻腔
2.患者准备:了解患者对吸痰的认知情况,协助患者头 转向一侧,检查口腔黏膜,排痰的能力及是否是人工气道 取下活动义齿,颌下铺治疗巾 3.用物准备:吸痰盘内备有盖罐2个,1个盛0.9%氯化 钠溶液、1个盛消毒吸痰管数根,无菌纱布、无菌持 物钳、无菌持物镊、玻璃导管,弯盘,必要时备压舌 板、张口器、舌钳,盛消毒液的试管。 4.环境准备:病室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
4.检查试吸
检查口腔情况,昏迷病人可用压舌板或 张口器帮助张口,连接吸痰管,试吸少量 生理盐水。
5.抽吸观察
将导管末端折叠,用无菌持物钳夹持吸痰 管插入口腔咽部,然后放松折叠处,先吸口 咽部,再吸深部,导管退出后,应用生理盐 水抽吸冲洗。 观察病人吸痰前后呼吸频率的改变,注意 吸出物的性质、颜色、粘稠度及量等。
安装氧气表,连接氧气管 应先调节流量再插管 调节流量 根据病情、年龄、缺氧程度调节 蘸水润滑,插管长度为鼻尖至耳垂 润管插管 的2/3长 固定与记录 — 记录用氧开始时间、氧流量并签名
整理与观察
一、吸氧
(二)操作流程
解关 关流量开关
放余气
整理与记录
记录停氧 时间并签 名
巩固练习
根据教师的示范,每组四名同学进行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
课堂小结
1.吸氧的适应症 2.吸氧的注意事项 3.吸痰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雾化吸痰吸氧实验报告
雾化吸痰吸氧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测试雾化吸痰吸氧的效果,以评估其在治疗呼吸道疾病过程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实验原理:雾化吸痰吸氧是通过将呼吸道痰液雾化,使其更易于排出,并同时提供氧气供给患者。
雾化吸痰可以减少痰液对呼吸道的阻塞作用,改善通气情况,同时吸入氧气可以提供足够的氧气供给患者,以维持正常的氧气饱和度。
实验材料:1. 雾化吸痰器2. 氧气瓶3. 口罩4. 痰液样本实验步骤:1. 将雾化吸痰器连接至氧气瓶上,确保接头紧固。
2. 将雾化吸痰器连接至口罩上。
3. 调整雾化吸痰器的出气量和出痰量,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合理设定。
4. 将痰液样本添加至雾化吸痰器中。
5. 患者佩戴口罩,并开始进行雾化吸痰吸氧治疗。
6. 观察患者的痰液排出情况和气体交换情况。
实验结果:通过雾化吸痰吸氧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痰液排出情况明显改善。
痰液被雾化后更易于排出,减少了对呼吸道的阻塞作用。
同时,吸入氧气的治疗帮助患者提高了血氧饱和度,维持了正常的氧气供给。
实验讨论:雾化吸痰吸氧作为一种治疗呼吸道疾病的方法,通过将雾化的痰液更易于排出,改善了患者的通气情况。
同时,吸入氧气提供了足够的氧气供给患者,维持了正常的氧气饱和度。
这种治疗方法可以减少呼吸道阻塞带来的不适,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实验结论:雾化吸痰吸氧是一种可行且有效的治疗呼吸道疾病的方法。
在治疗过程中,它能够改善痰液排出情况,减少呼吸道阻塞的影响,并提高患者的氧气饱和度,维持正常的氧气供应。
因此,雾化吸痰吸氧可以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类呼吸道疾病的治疗中。
吸氧吸痰急救技术操作方法
吸氧吸痰急救技术操作方法
吸氧和吸痰是常见的急救技术操作,用于帮助患者呼吸困难或有呼吸道分泌物的情况。
吸氧操作方法如下:
1. 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
2. 准备好氧气设备,包括氧气瓶、氧气面罩或鼻导管。
3. 将面罩或鼻导管正确地安装到患者的面部或鼻孔上,确保紧密贴合。
4. 打开氧气瓶,调节流量适当,通常可选择每分钟2-6升。
5. 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和呼吸情况,及时调整氧气流量和面罩或鼻导管的位置。
吸痰操作方法如下:
1. 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
2. 准备好吸痰设备,包括吸痰管、容器和吸球或电动吸引器。
3. 洗净双手,佩戴好清洁手套。
4. 将吸痰管插入患者的口腔或气管导管中,注意避免刺激喉咙和声带。
5. 用吸球或电动吸引器抽吸分泌物,抽吸时要保持有节奏、有力度,但不宜过度或过长时间。
6. 将抽吸的分泌物放入容器中,避免接触到患者或其他人。
7. 操作完毕后,将吸痰管、容器等设备进行消毒或丢弃。
以上是一般的吸氧和吸痰急救技术操作方法,具体操作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和医护人员的专业指导进行。
医院吸痰法操作技术
医院吸痰法操作技术吸痰法(aspiration)是指经口、鼻腔、人工气道将呼吸道的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的一种方法。
临床上主要用于年老体弱、危重、昏迷及麻醉未清醒前等各种原因引起的不能有效咳嗽排痰者。
临床有电动负压吸引器吸痰法和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
一、电动负压吸引器(一)吸引器的构造及作用原理(1)构造:主要由马达、偏心轮、气体过滤器、压力表及安全瓶和储液瓶组成。
安全瓶和储液瓶是两个容器,容量为100OmL,瓶塞上有2根玻璃管,并有橡胶管相互连接。
(2)原理:接通电源后,马达带动偏心轮,从吸气孔吸出瓶内的空气,并由排气孔排出,这样不断地循环转动,使瓶内产生负压,将痰吸出。
(一)用物(1)电动吸引器1台,多头电源插板。
(2)无菌治疗盘内放有盖容器2只,分别盛无菌0.9%氯化钠溶液和消毒吸痰管数根;成年人12~14号,小儿8~12号,气管插管患者6号;无菌纱布、无菌止血钳或镶子、无菌持物钳置于弯盘内盛有消毒液的瓶内。
(3)必要时备压舌板、开口器、拉舌钳、盛有消毒液的玻璃瓶(系于床栏)。
(三)操作方法(1)检查吸引器各部连接是否完善,有无漏气,接通电源,打开开关,检查吸引器性能,调节负压。
一般成年人吸痰负压O.3~0.4mmHg(0.04〜0.053kPa),小儿吸痰0.25〜0.3mmHg(0.033-0.04kPa)o将吸痰管置于水中,试验吸引力,并冲洗皮管。
(2)将患者头部转向护士,并略有后仰,夹取纱布,吸痰管与玻璃接管另一侧连接。
(3)插入吸痰管,其顺序是由口腔前庭f颊部f咽部,将各部吸尽。
口腔吸痰有困难时,可由鼻腔插入(颅底骨折患者禁用),其顺序是鼻腔前庭一下鼻道一鼻后孔一咽部一气管(20〜25cm),将分泌物逐段吸尽。
若有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时,可由插管或套管内插入,将痰液吸出。
昏迷患者可用压舌板或开口器先将口启开,再行吸引。
(4)吸痰时吸痰管应自下向上,并左右旋转,以吸尽痰液,防止固定一处吸引而损伤黏膜。
呼吸内科的操作项目
呼吸内科的操作项目
呼吸内科的操作项目主要包括体位引流、吸痰术、皮试液的配置、心肺复苏、引流管的护理、鼻饲法、导尿术、胃肠减压术、肌肉注射、皮内注射、皮下注射、口腔护理、吸氧、雾化吸入等。
体位引流是呼吸内科的重要操作之一,主要用于分泌物的引流,通常配合使用胸部手法治疗,如拍背、振颤等,以促进分泌物的排出。
具体操作方法包括根据病变部位采取不同姿势进行引流,如病变在下叶、舌叶、或中叶者取头低足高略向健侧卧位;病变在上叶者则采取坐位或其它适当姿势,以利引流。
引流时,病人应间歇作深呼吸后用力咳嗽,护理人员用手轻拍患者胸或背部,自背下部向上进行,直到痰液排尽。
吸痰术也是呼吸内科常用的操作之一,主要用于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具体操作方法包括将吸痰管插入咽喉部,左右旋转,向下引导吸出痰液;吸引器连接导管接通电源,打开开关,将吸引器负压调整到需要值,用生理盐水试吸,检查导管是否通畅。
其他操作项目如皮试液的配置、心肺复苏、引流管的护理、鼻饲法、导尿术、胃肠减压术、肌肉注射、皮内注射、皮下注射、口腔护理、吸氧、雾化吸入等也是呼吸内科的常见操作。
吸痰操作流程、注意事项
吸痰注意事项
1、按照无菌操作原则,插管动作轻柔、敏捷。
2、吸痰前后应当给予高流量吸氧,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秒,如痰液较多,需要再进行,一根吸痰管只能用一次。
3、如患者痰稠,可以配合翻身扣背,雾化吸入,患者发生缺氧的症状如紫钳、心率下降等症状时,应当立即停止吸痰,休息后再吸。
4、观察患者痰液性状、颜色、量。
5.贮液瓶吸出液要及时倾倒,不得超过3/2。
吸痰操作流程
检查病人口鼻,取下活动义齿,病员转向操作前准备操作者或头部略后仰
接通电源,打开开关,检查吸
引器性能、调节负压。
连接吸痰管、润滑冲洗吸痰管
左手反折吸痰管末端,右手持止血钳夹住
吸痰管入口腔或鼻腔,松开反折管,轻柔操作灵活的上下左右旋转转吸出口腔及咽部分
泌物,用生理盐水冲洗吸痰管另换吸痰管,
插入气管内适宜深度,吸出气管内分泌物,
每次抽吸时间不超过15秒,用生理盐水冲
洗吸痰管,关闭吸痰器
观察观察患者反应,气道通畅情况,如痰未吸
净,间隔3—5分钟再吸
指导清醒患者自主咳嗽,适当饮水,以利指导痰液稀释
吸痰完毕,擦净患者面部整理床单位,
操作后整理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清理用物,吸痰管按一次性用物处理,玻璃
接管插入消毒液试管中浸泡。
内科吸氧吸痰实训总结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内科护理工作日益重要。
吸氧和吸痰是内科护理中常见的操作技能,对于改善患者呼吸功能、缓解呼吸困难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我们的护理技能,增强临床实践能力,我们进行了内科吸氧吸痰实训。
以下是对本次实训的总结报告。
二、实训目的1. 掌握吸氧和吸痰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2. 提高临床护理技能,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3.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三、实训内容1. 吸氧操作(1)吸氧的适应症: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炎、哮喘、肺气肿等)、心力衰竭、昏迷病人等。
(2)吸氧的禁忌症:面部创伤、面部烧伤、面部感染等。
(3)吸氧操作流程:①评估患者病情,确定吸氧方式;②备好吸氧设备,包括鼻导管、鼻塞、面罩、氧气枕等;③连接氧气装置,调整氧气流量;④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放置鼻导管或鼻塞;⑤观察患者反应,调整氧气流量;⑥记录吸氧时间及氧气浓度;⑦操作结束后,清洁患者面部,整理用物。
2. 吸痰操作(1)吸痰的适应症:痰液过多、痰液粘稠、呼吸困难、昏迷病人等。
(2)吸痰的禁忌症:喉头水肿、气管狭窄、气管切开等。
(3)吸痰操作流程:①评估患者病情,确定吸痰方式;②备好吸痰设备,包括吸痰管、吸痰器、生理盐水、消毒液等;③连接吸痰器,调整负压;④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放置吸痰管;⑤观察患者反应,调整负压;⑥吸痰过程中,注意观察痰液颜色、性状、量等;⑦操作结束后,清洁患者口腔,整理用物。
四、实训过程1. 实训准备:在实训前,我们认真学习了吸氧和吸痰的理论知识,了解了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2. 实训操作: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分组进行吸氧和吸痰操作。
在操作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操作方法。
3. 实训总结:实训结束后,我们进行了总结讨论,分享了操作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五、实训收获1. 掌握了吸氧和吸痰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提高了临床护理技能。
2. 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了沟通协调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丘里面罩
利用机械Venturi原理 增加面罩的氧气流量 限制进入面罩的空气流量 不同种类的venturi面罩 FiO2 24 – 28% (4 lpm) FiO2 35 – 40% (8 lpm)
优点:提供恒定的FiO2,适用于COPD患者
缺点:不能提供高的FiO2
氧疗的副作用
• 氧中毒:最严重的并发症,吸氧浓度>60%, 持续时间>24h就可能发生 • 吸收性肺不张 • 呼吸道分泌物干燥 • 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仅见于新生儿,以 早产儿多见。 • 呼吸抑制:低浓度、低流量(1~2L/min) 给氧,维持PaO2在8kPa即可。
• •
(万托林) 抗胆碱能药--- 溴化异丙托品(爱全乐) 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可必特)
• 糖皮质激素:普米克令舒
• 抗炎强度是地塞米松的1000倍,FDA批准唯一可雾化吸入皮质激 素、FDA批准孕期B类用药,目前没有配伍禁忌 • 副作用:口咽部念珠菌感染和声音嘶哑,吸药后漱口
• 化痰药物 :沐舒坦
氧疗装置的分类
低流量装置
高流量装置
鼻导管(鼻塞)吸氧
• 适宜低流量供氧(1-5lpm) • 恒定氧流量、FiO2可变 • • • • 优点 使用方便 耐受良好 活动自如, 方便吃饭及交谈
• 缺点 • 分钟通气量大的患者很难达到高的吸入氧浓度 (< 0.40) • 不能用于鼻道完全梗阻的患者 • 可能引起头痛或粘膜干燥 • 容易移位
• • • • • •
停氧: (1)撤下氧气管 (2)关流量 (3)擦净鼻部及面颊部的胶布痕迹 (4)记录停氧时间,及患者状况 (5)处理用物
消毒浓度:健之素500mg/l 时间: 30分钟
• 用氧安全 氧气:易燃气体。四防:火、油、热、震 氧疗过程的监测: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 的监测--患者的神志、心律、脉搏、紫绀状 况有无改善;呼吸的频率、通气方式有无改 善;血气分析、电解质的检查。 预防氧疗合并症: 严格执行氧疗的浓度、 流量、用氧时间;氧疗过程中加强观察病情 变化;根据血气分析随时调整用氧的浓度、 流量 。
超声雾化吸入法
• 5. 予以拍背(全程15-20min),并指导患 者咳嗽,手纸备在易取处。记录开始时间。 • 6. 若有咳痰,记录痰液量、色、质。 • 7. 雾化完毕,协助患者清洁口角。并用清 水冲洗,晾干。 • 8. 洗手,记录雾化时间,咳痰情况。 • 9.处理用物
COPD患者在作了动脉血气分析后,如有下列情况,就应进行长期氧 疗: 一、 动脉血氧分压低于55毫米汞柱或动脉血氧饱和度小于88%。 二、 动脉血氧分压在55-59毫米汞柱,且伴有红细胞增多,肺动脉高压 或肺心病右心衰竭。 三、 夜间出现低氧血症或运动时出现低氧血症。 长期氧疗(long term oxygen therapy,LTOT)是指给有上述症 状之一的COPD患者(包括睡眠和运动时低氧血症)每日吸氧,并持 续较长的时间,至少达6个月以上,标准的长期氧疗应为每日24小时吸 氧。目前一致认为每日至少吸氧15小时,使动脉血氧分压至少达到60 毫米汞柱(8.0kpa),维持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90%,才能获得较 好的氧疗效果。
• 患者,张某,80岁,今日因“AECOPD”有 急诊轮椅入院,喘憋明显,活动后加重。 责任护士妥善安臵患者,医生查血气:PH 7.395,PO2 62.3mmHg,PCO2 50.7mmHg,SO2 91.9%。 • 医嘱:吸氧2l/min 23小时 QD • 责护遵执
适应症
• • • • • • 呼吸道内痰液粘稠、痰量较少 支气管痉挛 呼吸道和肺部的各种急慢性炎症 纤维支气管镜、肺导管检查 支气管结核、结核性肺部病变 支气管肺癌
常用雾化吸入的药物
• 生理盐水 • 支气管扩张剂:β2受体兴奋剂--沙丁胺醇
• 目的 • 应用特制的气溶胶发生装臵(雾化器、吸 入器)将药物制成气溶胶微粒,吸入后沉降于 下气道或肺泡,达治疗疾病、改善症状的目的。
吸入疗法的优点
口服 注射
血循环
肺
吸入
肺
血循环
吸入疗法优点
• • • • • • 药物吸收快 作用部位直接 给药量低 体内吸收少 起效迅速 副作用轻微
便携式氧气装置
氧气枕
氧气瓶
头罩式给氧法
鼻导管吸氧法
• 评估:患者病情,现在一般状况,合作程 度,缺氧状况,用氧目的 • 用物准备:治疗盘、手电筒、吸氧管、氧 气表、湿化瓶、滤芯、纱布、蒸馏水、用 氧医嘱单及笔、小药杯(内装冷开水)、 棉签、胶布、松节油
操作步骤
• • • • • • • • • • 吸氧 (1)将用物带到床旁 (2)对床号、姓名并解释和交代注意事项 (3)检查鼻孔是否通畅并用棉签擦净鼻孔 (4)安装氧气装臵,检查有无漏气 (5)连接鼻导管,检查氧气管是否通畅 (6)开开关,调好流量 (7)为患者带好氧气管,调节拉扣 (8)记录用氧时间及氧流量 (9)观察缺氧改善情况:呼吸、面色、神志等
储氧面罩
• • • • = 普通面罩 + 储氧气囊 外观与普通面罩相似 储氧气囊内充满氧气 提高FiO2 面罩上有单向活瓣, 容许呼气, 但吸气时空气不 易进入, 故可以提高FiO2 • 患者发生CO2潴留的可 能性大
www.themegalleryLeabharlann com有效咳嗽的方法:
• 1. 病人坐位,双脚着地,身体稍前倾,双手环抱一个枕头, 进行数次深而缓慢的腹式呼吸,深吸气末屏气,然后缩唇(撅 嘴),缓慢呼气,在深吸一口气后屏气3~5秒。 • 2. 躯干略向前倾,两侧手臂屈曲,平放在两侧胸壁下部,内 收并稍加力。 • 3. 咳嗽时腹肌用力快速收缩,使腹壁内陷。一次深吸气,可 连续咳嗽三声。 • 4. 停止咳嗽后,收缩腹肌将剩余的气体尽量呼尽。 • 5. 重复缓慢吸气动作或平静呼吸片刻,准备再次咳嗽的动作。
超声雾化用物准备
超声雾化吸入法
• 操作: • 1. 推至患者床旁,核对,解释,取得合作 • 2. 连接雾化机器,拆雾化管路包装,连接,加 药。 • 3. 协助患者去正确体位,解释用法,指导正确咳 嗽方法。 • 4. 打开开关,药液喷雾良好,递予患者,根据患 者需要调节喷雾大小,协助使用
L/O/G/O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王紫馨
学习目标
掌握
• 氧疗的定义、副作用、鼻导管吸氧法 熟悉
• 氧疗的适应证、种类
了解 • 缺氧的定义、分类、对机体的影响
生命之源!
肺部 气体交换 氧气 弥散阶段 氧气 血液输送 氧气释放
● ● ●
宣教
做好解释工作:氧疗的目的、作用,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性,氧疗 中可能出现的不适,注意事项
主要目的:是纠正低氧血症,防止和逆转缺氧所致的组织损伤 和器 官功能障碍,同时尽量保持患者的活动能力。 对COPD患者康复治疗的助益主要包括如下几点: 一、 改善呼吸困难等心肺症状。 二、 纠正低氧血症,缓解肺功能恶化。 三、 降低肺动脉压,预防或延缓肺心病的发生。 四、 增加运动耐力,改善睡眠质量。 五、 提高COPD患者存活率,延长生存期。 六、 提高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及家属的身心负担。 七、 降低入院率,减少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
吸入疗法的种类
• 雾化吸入(Nebulizer)
超声雾化 射流式
压缩空气式雾化吸入 •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
●
• 定量吸入
定量雾化吸入(MDI) 干粉吸入(PMDI)
定量雾化吸入
COPD氧疗原则:
原理:COPD患者吸入氧气流量或浓度过高,反而可抑制呼吸中枢,从而加重 其慢性呼吸衰竭。如为低流量低浓度给氧,一定的二氧化碳吸入可刺激呼吸中 枢,反射性地进行调节,更有利于患者改善通气障碍。标准:氧流量 12L/min,氧浓度25%-29%
病 例
给氧的浓度和氧流量
• 低浓度吸氧:吸氧浓度≤35% • 中浓度吸氧:吸氧浓度35%-50% • 高浓度吸氧:吸氧浓度≥ 50%
吸氧浓度=氧流量*4+21%
高浓度吸氧的安全时间:氧浓度55%可以维持数周
氧浓度﹥60%为1-2天 纯氧6-24h
•
•
•
消毒浓度:健之素500mg/l 时间:30分钟
注意事项
• (1)治疗前,检查机器各部件,确保性能良好。 • (2) 水槽底部晶体换能器和雾化罐底部的透声膜 薄而脆,安放时动作要轻,以免破损。 • (3)水槽和雾化罐内切忌加温水或热水,连续使用 时应间歇 30 分钟,使用中注意测量水温,超出60 ℃时应关机换冷蒸馏水。 • (4)嘱患者深而慢地呼吸,使药液充分吸入。 观察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 (5)痰阻塞气管时,可拍背部,必要时吸痰。
氧疗的定义
• • • • 通过给氧 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 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 促进机体代谢
氧疗适应症:
• 呼吸系统疾患而影响肺活量者 • 心功能不全,使肺部充血而致呼吸困难 者 • 各种中毒引起的呼吸困难,使氧不能由 毛细血管渗入组织而产生缺氧 • 昏迷病人如脑血管意外或颅脑损伤病人 • 某些外科手术后病人
体位引流方法:
• 1.根据病变部位采取适当体位,原 则上是使病变部位处于高位,引流支 气管开口向下,借重力使痰液顺体位 引流至气管而排出。 2.痰液较稠时,引流前应先雾化 吸入。间歇做深呼吸后用力将痰咳出, 同时轻拍患侧背部有利于痰液引出。 3.引流应在饭前进行,每日2~4 次,每次15~30分钟。引流后应清洁 口腔,减少感染机会。 4.以下情况不宜做体位引流:呼 吸功能不全、有明显呼吸困难的发绀 者,近1~2周内曾有大咳血史,严重 心血管疾病或年老体弱而不能耐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