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县杨汛桥镇中学八级科学上册《水的浮力(第三课时)》教案 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13《水的浮力》教案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 13《水的浮力》教案浙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3课《水的浮力》。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浮力计算及浮力的应用。
具体章节为第三章《物质的浮沉与密度》的第2节。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学会计算物体受到的浮力,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浮力计算。
难点:浮力计算、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演示器、浮力计算题板、物体浮沉实验器材。
2. 学具:计算器、草稿纸、直尺、浮力计算题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物体浮沉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浮力的概念,引导学生掌握阿基米德原理。
4. 例题讲解:讲解浮力计算方法,通过例题使学生掌握计算步骤。
5. 随堂练习:布置浮力计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拓展:介绍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浮力的概念2. 阿基米德原理3. 物体浮沉条件4. 浮力计算方法5. 浮力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浮力的概念。
(2)简述阿基米德原理。
(3)计算题:一物体体积为200cm³,放入水中,求物体受到的浮力。
2. 答案:(1)浮力是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2)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3)物体受到的浮力为2N。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掌握较好,但在浮力计算方面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热气球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八年级科学上册 1.3 水的浮力(第3课时)教案 浙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科学上册1.3 水的浮力(第3课时)教案(新版)浙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科学上册1.3 水的浮力(第3课时)教案(新版)浙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科学上册1.3 水的浮力(第3课时)教案(新版)浙教版的全部内容。
水的浮力第三课时一、教学目标1。
在自然和生活中寻找各种有关物体浮沉方面的事例,认识到实践出真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
2.通过学生实践掌握浮沉条件,激发学生寻求原因的欲望,体会研究方法,进而联系各种自然界的物理现象,通过比较加深对规律的理解。
二、教材重难点重点:掌握物体浮沉条件难点:物体浮沉条件的运用,会运用浮力的知识解释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三、教具准备自制课件和辅助课件各一个,鸡蛋、塑料吸管;橡皮泥,密度计,水槽,水等四、教学方法课程设计摆脱旧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真正体现从“课本”向“人本"转化的教学理念。
课堂设计以活动教学方式为主,激发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找到决定物体浮与沉的条件,并体会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的满足感和兴奋感。
我们鼓励学生运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橡皮泥等)来完成这一科学规律的探究,让科学从课堂和解题中走出来,和五彩缤纷的日常现象联系起来,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五、教学设计内容呈现第二次备课体密度不同,受到的浮力也不同)F浮=ρ液gV排,ρ液变大,V排变小。
注意:密度计的下端装有铅丸或水银;密度计上所标的数值是A、ρ甲=ρ乙=ρ丙B、ρ甲<ρ丙<ρ乙C、ρ甲>ρ丙>ρ乙D、三个容器中液面不一样高,无法判定2。
2024年八年级科学上册13《水的浮力》教案浙教版
2024年八年级科学上册 13《水的浮力》教案浙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水的浮力》。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浮力的概念及其计算,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物体的浮沉条件,以及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了解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学会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认识到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浮力的计算方法,物体的浮沉条件。
教学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演示器,浮沉子,弹簧测力计,物体(如石块、木块等)。
2. 学具:每组一个浮力演示器,一个弹簧测力计,不同材质的物体。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如小船在水中漂浮)引入浮力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浮力的定义,引导学生学习阿基米德原理。
3. 实践探究:a.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浮力。
b. 引导学生发现浮力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即阿基米德原理。
4. 例题讲解:讲解浮力的计算方法,物体的浮沉条件。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解答有关浮力的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6. 知识应用:介绍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六、板书设计1. 浮力的概念2. 阿基米德原理3. 浮力的计算方法4. 物体的浮沉条件5. 浮力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计算一个物体的浮力。
b. 解释为什么有些物体在水中浮起来,而有些物体沉下去。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情况,以及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程度。
2. 拓展延伸:a. 研究浮力在船舶设计中的应用。
b. 探讨浮力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如水上运动器材、水下等。
浙教科学八年级上册教案-第3节 水的浮力
第3节水的浮力1.感受浮力的存在,能用测力计测量浮力,能用阿基米得原理计算浮力。
2.理解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能用二力平衡及力和运动的关系导出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并利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1.阿基米德原理。
2.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一、浮力的存在和测量1、液体的浮力师:船只为什么有时能浮在水面上,有时却会沉入大海呢?有些人游泳会淹死,而有些人却可以在死海上看书呢?【实验】P11:手按矿泉水瓶,感受矿泉水瓶对手的作用力。
得出结论:在水中会上浮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实验】将物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先用手托一下物块,使测力计的读数变小,物块受到手对它向上的托力;将物块浸没在水下,测力计的读数也变小,水对物块有一个向上托的力。
得出结论:在水中会下沉的物体也受到向上的浮力。
F浮=G-F‘。
条件:物体在水中会下沉。
推广:所有的液体都会对浸入其内的物体产生一个向上的浮力。
思考与讨论:从以上试验中你能否得出测量浮力大小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使用条件是什么?生:F浮=G-F‘。
条件:物体在水中会下沉2、气体的浮力。
师:气体对进入其内的物体是否也有浮力呢?有什么事实可以说明气体对物体也有浮力呢?生:热气球、烟上升等等。
【实验】现在状态下,打气针还没有完全插入排球的气孔,排球不会漏气。
把打气针插入,气会从排球跑到气球里面,可以得出什么?杠杆左边的质量不变,但由于排球里的气体压强大,传到了气球里面,这样排开大气的体积增加了,浮力也增加了,所以杠杆失去了平衡。
得出结论:气体也会产生向上的浮力。
二、阿基米得原理【提出问题】师:既然气体和液体都会对浸入其内的物体产生向上的浮力,但浮力的大小究竟和哪些因素有关呢?【建立假设】师:当人躺在浴缸的水中时,人会有什么感觉?水发生了什么变化?生:人会有一种变轻了的感觉。
浴缸的水面会上升师:人为什么会变轻?水面为什么会上升?生:人变轻是因为人受到水的浮力。
水面上升是因为人浸入水中后,排开了一部分水。
八年级科学上册13《水的浮力》教案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 13《水的浮力》教案浙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3课《水的浮力》。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以及浮力计算。
具体章节为第三章《物质与力量》第三节《浮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阿基米德原理,了解物体浮沉条件,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勇于探索、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
难点:浮力的计算及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演示装置、浮沉子、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细线、剪刀等。
2. 学具:每组一套浮力实验器材,包括浮沉子、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细线、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展示轮船、木筏等浮力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浮力是什么,为什么物体会浮在水面上。
2. 实践探索:(1)学生分组进行浮力实验,观察物体浮沉现象。
3. 知识讲解:(1)讲解浮力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有关。
(2)讲解阿基米德原理,解释浮力产生的原因。
(3)讲解物体浮沉条件,分析实验结果。
4. 例题讲解:通过典型例题,讲解浮力的计算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浮力的概念2. 阿基米德原理3. 物体浮沉条件4. 浮力计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浮力是什么,为什么物体会浮在水面上。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一个物体受到的浮力。
(3)分析一个物体在水中浮沉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浮力知识掌握程度,实验操作是否规范,课堂氛围是否活跃等。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潜艇、热气球等,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第3节水的浮力教案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第3节水的浮力教案浙教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确认水及其他的液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浮力的作用,知道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确认空气也有浮力。
能用测力计测量浮力。
(2)能通过实验方法,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并概括出阿基米德原理。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实验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2学情分析学生对于上浮的物体受到浮力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能够举出一些物体受到浮力现象的例子。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有效教学。
对浮力概念的认识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为此,设计了一系列探究活动来建构浮力的概念,层层递进,逐步完善对浮力的认识以及如何得出阿基米德原理,让他们体验问题解决的成功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并培养他们多留心身边事物。
整个教学过程通过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思考,让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来实现课程目标,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学习活动形式。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感受浮力的存在、方向及测量2、探究阿基米德原理教学难点探究阿基米德原理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新课导入多媒体播放一段动画:有一天,有几个小朋友在院子里玩皮球,当他们玩得十分高兴时,不料皮球踢到院子中的大树旁,落进了树洞。
树洞很深,你们想什么方法帮助小朋友把球取出来呢?学生踊跃回答问题,引出课题——水的浮力。
活动2【活动】(二)展开探究,感受浮力的存在、方向和测量师: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现象、机械的原理都和浮力有关。
同学们,你们能举些生活中浮力的例子吗?生:在大江中行驶的轮船、水面上漂着的木头、水中游动的鱼儿等等。
师:既然生活中有这么多有关浮力的例子,那我们大家一起来感受浮力吧!学生分组实验:每组的桌上都有一个旋紧瓶盖的空矿泉水瓶,把它放入水槽中,用手向下按一按再抬一抬手,反复几次,手有什么感觉?每个同学都试一试。
浙江省绍兴县杨汛桥镇中学八年级科学上册《水的浮力(第三课时)》教案 浙教版
课题水的浮力(第三课时)课型新课主备人审核人备课日期上课日期教学目标1.能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2.能用力和运动的关系推导出物体在液体中浮沉的条件。
会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能用力和运动的关系推导出物体在液体中浮沉的条件。
教学难点:会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新课提问:既然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为什么物体有的上浮、有的下沉、有的还可停留在液体中的任何地方?(二)科学探究一、物体的浮沉演示:提示同学观察物体在水中运动情况。
把铁块浸没在水中,放手后铁块下沉。
把木块浸没在水中,放手后木块上浮。
把装有少量水并用胶盖盖严的小瓶(可用装青霉素的小药瓶,用注射器仔细调整瓶内水量或调整装入的细砂,直至可悬浮在水中为止)浸没在水中,放手后小瓶可悬浮在水中。
学生讨论:浸没在水中下沉的铁块、上浮的木块、悬浮的小瓶各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大小关系如何?说明力的方向。
教师结合实验,边讲边画出浸没在水中下沉的铁块、上浮的木块和悬浮的小瓶受力分析示意图,总结出浮沉条件。
让学生观察实验:浸没在水中的木块放手后上浮,最后浮出水面,漂在水面不动。
教师指出,木块漂在水面上时,只有一部分浸入水中,叫做漂浮。
漂浮在水面上的木块受几个力的作用?它们的关系如何?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物体的浮沉条件并板书:板书:“3.物体的浮沉(4)漂浮:F浮=G——物体的一部分浸入液体中”教师说明:(1)物体上浮、下沉是运动过程,此时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
下沉的结果是沉到液体底部,上浮的结果是浮出液面,最后漂浮在液面。
(2)漂浮与悬浮的共同点都是浮力等于重力,在平衡力的作用下静止不动。
但漂浮是物体在液面的平衡状态,物体的一部分浸入液体中。
悬浮是物体浸没在液体内部的平衡状态,整个物体浸没在液体中。
在判别物体的沉浮时,常常需要利用以下隐含条件:若实心物体密度ρ物,液体密度为ρ液。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第3节水的浮力优质教案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第3节水浮力优质教案浙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第3节《水浮力》。
教材详细内容主要围绕浮力概念、基米德原理以及浮力计算等方面展开。
通过实验和例题,让学生深入解浮力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浮力概念,掌握基米德原理,能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好奇心,增强对科学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概念、基米德原理、浮力计算。
难点:基米德原理理解及浮力计算公式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演示装置、浮力计算公式卡片、例题解析PPT等。
2. 学具:实验器材(如物体、弹簧测力计、水等)、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演示浮力实验(如木块、铝块在水中浮沉),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2. 知识讲解:(1)讲解浮力概念,让学生理解浮力是液体对物体向上托力。
(2)阐述基米德原理,引导学生掌握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关系。
(3)介绍浮力计算公式,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浮力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4. 学生实验: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浮力,并计算其大小。
六、板书设计1. 浮力概念2. 基米德原理3. 浮力计算公式4. 例题解析5. 实验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浮力概念,并举例说明。
(2)简述基米德原理,并解释其意义。
①一个质量为200g物体在水中浮力;②一个体积为500cm³木块在水中浮力。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学生对浮力有更深入认识。
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基米德原理理解不够透彻,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讨浮力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增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新浙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科学 第3节 水的浮力 教案(教学设计)
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第3节科学观察一、知识与技能1.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2.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二、过程与方法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实验验证的重要意义。
(2)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
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教具:乒乓球、水槽、泡沫、砝码;学具:测力计、砝码、水槽、带有刻度的下沉物体。
提问: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是什么?那么,在科学课上我们应该怎样进行观察和实验呢?观察是不就是平时所说的看?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教师拿一个乒乓球竖直扔进水槽中,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是什么力使乒乓球掉进水槽中,那你们知道是谁让乒乓球浮在水面上吗?那水有一种托着它的力使它浮在水面上对吗?(得到同学的一致认可后,教师交代“浮力”,那我们本节课就来研究“水的浮力”,教师板书课题)(学生汇报,教师板书:重力向下)2.看老师手里的泡沫板,它被放在水面上会怎么样呢?请同学们用手向下按泡沫板,再轻轻抬起手,你有什么感觉?3.学生动手体验浮力的感觉,汇报交流。
4.教师用手把乒乓球按在水底,问:它还受到水的浮力吗?5.松开手,看到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汇报进行板书:浮力向上6.教师讲授:大家说的很好,那同学们看,老师手里的砝码放到水里会怎么样呢?教师演示,提问:砝码受到重力了吗?受到浮力了吗?(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教师结合学生的预测进行引导。
教师讲述:想知道下沉的砝码是否受到水的浮力,我们该怎么办呢?请同学们小组交流一下,给自己一个答案。
(1)如果沉在水底的砝码受到水的浮力,那砝码在水中受到的重力会有什么变化?那我们得先测什么呢?用什么方法测出砝码的重量呢?(利用测力计测量)再做什么呢?(如果把砝码放在水中不同位置行吗)(2)那浮力是多少啊?(数据的变化值)(3)介绍记录表。
[配套K12]八年级科学上册 1.3 水的浮力(第3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浙教版
《水的浮力》一、教学内容:物体的浮沉条件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浙教版教材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5节第三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力的存在、二力平衡、力的作用效果、水的密度、水的压强、浮力的存在以其阿基米德定律的基础上,对物体在液体中浮沉情况的研究,也是对前面学习有关力的知识的大集合。
也为第四课时学习浮力的应用的储备知识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难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简单计算三、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对于单一的学习力的知识应该具有较好的学习能力,但是将这么多的力学知识综合起来考虑应用,具有较大的难度。
四、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用力和运动的关系推导出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并试着推导出密度层面的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2.会用物体浮沉条件解释有关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会用浮力知识进行简单计算五、设计思路1.用演示实验“乒乓球三兄弟”在水中的三种不同状态引入,快速切入正题。
然后通过演示实验:乒乓球在水中上浮的实验→对乒乓球在水中的受力分析→乒乓球上浮的原因鸡蛋在水中的下浮实验→对鸡蛋在水中的受力分析→鸡蛋下沉的原因引入悬浮的概念→悬浮的原因总结“力”层面的物体浮沉条件2.对演示实验“乒乓球三兄弟”的解密,总结“密度”层面的物体浮沉条件。
3.运用对演示实验“乒乓球三兄弟”的解密训练学生有关浮力计算的能力六、课前准备1.乒乓球三只(甲:不作任何处理。
乙和丙分别有注射器注入体积不同的液体,使乙刚好能悬浮在水中,丙能沉入水底)2.量筒三个,剪刀、烧杯2只,鸡蛋一只七、教学过程复述阿基米德定②乒乓球由静止到向上乒乓球进行受力分水中时受到的受力到向下沉的原因②物体下沉至底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物体的大小关“乒乓本质原当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时,浮力等于重力,此时物七、板书设计物体的浮沉条件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ρ液>ρ物 F浮>G 物体上浮最终:漂浮 F浮1=Gρ液<ρ物 F浮<G 物体下沉最终:至底 F浮< Gρ液=ρ物 F浮=G 物体悬浮能停留在液体中任何深度的地方.八、教学反思《物体浮沉条件》的教学是学生难以掌握的一个知识要点,教学的深度把握较难。
2024年八年级科学上册13《水的浮力》精彩教案浙教版
2024年八年级科学上册 13《水的浮力》精彩教案浙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2024年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3章《水的浮力》。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详细内容涉及教材第13章第1节至第3节,重点解析浮力的产生原因、计算方法以及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能够运用浮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浮沉条件设计简单浮力应用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浮沉条件的应用。
难点:浮力的计算、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演示器、浮沉物体(如木块、石块等)、弹簧测力计、溢水杯、尺子等。
学具:每组一套浮力演示器、浮沉物体、弹簧测力计、溢水杯、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浮力现象,如木块漂浮、石块沉底等,激发学生兴趣,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浮力产生的原因。
2. 浮力概念及产生原因(15分钟)3. 阿基米德原理(15分钟)通过教材第13章第2节,讲解阿基米德原理,进行实验验证,让学生理解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
4. 浮沉条件及应用(10分钟)结合教材第13章第3节,讲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举例说明浮沉条件在生活中的应用。
5.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一道典型例题,讲解浮力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6. 随堂练习(10分钟)设计两道随堂练习题,巩固浮力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浮力概念、产生原因2. 阿基米德原理3. 浮沉条件及应用4. 浮力计算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一个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已知物体体积为500cm³,水的密度为1g/cm³。
(2)解释为什么铁块在水中会沉底,而木块会漂浮?答案:(1)物体受到的浮力为5N。
八年级科学上册 13 水的浮力(第3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浙教版
《水的浮力》一、教学内容:物体的浮沉条件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浙教版教材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5节第三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力的存在、二力平衡、力的作用效果、水的密度、水的压强、浮力的存在以其阿基米德定律的基础上,对物体在液体中浮沉情况的研究,也是对前面学习有关力的知识的大集合。
也为第四课时学习浮力的应用的储备知识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难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简单计算三、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对于单一的学习力的知识应该具有较好的学习能力,但是将这么多的力学知识综合起来考虑应用,具有较大的难度。
四、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用力和运动的关系推导出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并试着推导出密度层面的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2.会用物体浮沉条件解释有关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会用浮力知识进行简单计算五、设计思路1.用演示实验“乒乓球三兄弟”在水中的三种不同状态引入,快速切入正题。
然后通过演示实验:乒乓球在水中上浮的实验→对乒乓球在水中的受力分析→乒乓球上浮的原因鸡蛋在水中的下浮实验→对鸡蛋在水中的受力分析→鸡蛋下沉的原因引入悬浮的概念→悬浮的原因总结“力”层面的物体浮沉条件2.对演示实验“乒乓球三兄弟”的解密,总结“密度”层面的物体浮沉条件。
3.运用对演示实验“乒乓球三兄弟”的解密训练学生有关浮力计算的能力六、课前准备1.乒乓球三只(甲:不作任何处理。
乙和丙分别有注射器注入体积不同的液体,使乙刚好能悬浮在水中,丙能沉入水底)2.量筒三个,剪刀、烧杯2只,鸡蛋一只七、教学过程复述阿基米德定②乒乓球由静止到向上乒乓球进行受力分水中时受到的受力到向下沉的原因②物体下沉至底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物体的大小关“乒乓所以甲乒乓球浸没于水中后会乓球受到的浮力乒乓球的重力;其本质原因是乙乒当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时,浮力等于重力,此时物七、板书设计物体的浮沉条件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ρ液>ρ物 F浮>G 物体上浮最终:漂浮 F浮1=Gρ液<ρ物 F浮<G 物体下沉最终:至底 F浮< Gρ液=ρ物 F浮=G 物体悬浮能停留在液体中任何深度的地方.八、教学反思《物体浮沉条件》的教学是学生难以掌握的一个知识要点,教学的深度把握较难。
2024年八年级科学上册13《水的浮力》教案浙教版
2024年八年级科学上册 13《水的浮力》教案浙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2024年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3课《水的浮力》。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的条件及其应用。
具体章节内容为第三章《物质与力量》的第三节。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阿基米德原理,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及其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
教学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演示仪,物体浮沉实验器材,挂图。
2. 学具:每组一套物体浮沉实验器材,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演示浮力演示仪,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浮力对物体的影响。
2. 知识讲解:(1)讲解浮力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浮力的方向和大小。
(2)介绍阿基米德原理,解释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3)讲解物体浮沉的条件,举例说明。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物体浮沉实验,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结果。
七、板书设计1. 浮力的概念2. 阿基米德原理3. 物体浮沉的条件4. 应用举例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浮力的概念及其方向。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物体受到的浮力。
(3)分析物体浮沉的条件,判断给定物体的浮沉情况。
2. 答案:(1)浮力是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方向垂直于物体所在液面或气面。
(2)浮力 = 液体或气体的密度× 重力加速度× 物体排开液体或气体的体积。
(3)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判断物体的浮沉情况。
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估,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八年级科学上册13《水的浮力》教案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 13《水的浮力》教案浙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3章,主题为“水的浮力”。
具体内容包括:浮力的定义、浮力的计算、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沉浮的条件及影响因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浮力的定义,了解浮力的计算方法,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物体的沉浮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浮力的计算、物体沉浮条件的理解。
教学重点:浮力的定义、阿基米德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演示器、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测力计、容器、水、盐、针筒等。
学具:笔记本、铅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浮力演示器展示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的物体可以浮在水面上,而有的物体却沉入水底?2. 知识讲解(1)浮力的定义: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2)浮力的计算:利用测力计测量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和在液体中的视重,二者之差即为浮力。
(3)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4)物体沉浮条件: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等于重力时,物体浮在液体表面;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沉入液体。
3. 例题讲解(1)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2)分析物体沉浮的原因。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浮力,并分析其沉浮条件。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浮力定义2. 浮力计算3. 阿基米德原理4. 物体沉浮条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求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2)分析题:分析物体沉浮的原因。
2. 答案(1)浮力计算题答案。
(2)物体沉浮原因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浮力的定义、计算方法、阿基米德原理等内容掌握较好,但在实验操作中,部分学生操作不规范,需要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1)研究不同液体中的浮力大小。
浙教版八上科学第一章第五节水的浮力第三课时教案
第五节水的浮力教学目标:1、确认水及其他的液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浮力的作用,确认空气也有浮力。
2、能通过实验方法,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并概括出阿基米德原理。
3、能用测力计测量浮力,能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4、能用力和运动的关系推导出物体在液体中浮沉的条件,并会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沉浮条件教学难点: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沉浮条件结合的计算铜溶液,然后分别在每个管中滴进一滴血液.11.课堂练习:1)一个物体的重为10牛,体积为2分米3,把它放入水中,待到静止后,它受到的浮力是。
2)将一个实心铜球分别放入酒精、水、水银中,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1、F2、F3,则它们的大小关系。
3)潜水艇由水面下20米深处潜入水面下30米处的过程中,它所受到的压强将,浮力将。
4)一轮船由海中向江中行驶,则此轮船所受到的浮力将,轮船底部所受的水的压强将。
5)把一块木块放入盛满酒精的容器中,溢出酒精的质量是80克,若把该木块放入盛满水的容器中,则溢出水的质量是(已知木块的密度是0.7 ×103千克/米3,酒精的密度是0.8 ×103千克/米3)()A、100克B、80克C、70克D、20克6)两个质量相等、材料不同的实心球甲和乙,把它们放入水中,露出水面的体积分别为总体积的1/3和1/2。
则甲乙所受浮力之比为;甲乙体积之比为;甲乙密度之比为。
7)四个边长均为L的立方体木块,用胶水(胶水的质量不计)粘在一起放入水中,露出水面的高度为1/2L。
当胶水溶于水后,木块散开,这时四个木块露出水面的高度为。
8)两完全相同的长方体木块,分别放入A和B两种液体中,木块静止后的状态如所示。
液体A中木块的露出液面的高度是木块高的3/8;液体B中木块露出液面的体积是总体积的1/2。
且S1:S2=1:4。
则下面判断正确的是()A、A和B两种液体的密度之比为5:4B、木块在AB两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之比为5:4C、木块下表面受到的A、B两种液体向上的压力之比是5:4D、木块下表面受到的A、B两种液体的压强之比是4:112.课后作业:13.课后小节反思:。
浙江省绍兴县杨汛桥镇中学八年级科学上册《水的浮力》学案3 浙教版 精品
浙江省绍兴县杨汛桥镇中学八年级科学上册《水的浮力》学案3 浙教版学习目标1.能用物体浮沉条件解释、解决实际问题。
2.理解密度计的原理,会用密度计测液体的密度。
3.加强对浮力知识的有关计算。
课堂学习设计[课前练习]1.简述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物体的浮沉情况。
2.浸没在液体中的某一物体,如果它所处的深度增加,则它受到液体的 ( )A.压强增加,浮力不变B.压强增加,浮力增加C. 压强不变,浮力增加D.压强不变,浮力不变3.如图l一28所示,A、B是体积相同的木块和铁块,当同时将它们的绳子剪断后,在木块上浮未露出水面和铁块下沉未到底部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所受的浮力增大,铁块所受的浮力减小B.木块所受的浮力减小,铁块所受的浮力增大C. 木块所受的浮力增大,铁块所受的浮力不变D.木块所受的浮力不变,铁块所受的浮力也不变4.甲、乙两只小球的质量、体积都相同,把它们分别浸在A、B两种不同的液体中,静止状态如图1—29所示。
若它们受到的浮力是F甲与F乙,两种液体的密度为ρA与ρB,则( )A.F甲>F乙,ρA>ρBB.F甲<F乙,ρA<ρBC. F甲=F乙,ρA>ρBD.F甲=F乙,ρA<ρB[科学探究]一、实验将一块橡皮泥放在水面上,可观察到橡皮泥。
将橡皮泥捏成碗状再放在水面上,又可观察到橡皮泥将。
1.轮船:用钢铁制成空心即可。
其大小通常用排水量表示。
排水量是轮船装满货物后排开水的质量,即为轮船满载时受到水的浮力,排水量可用吃水线来表示。
2.潜水艇。
潜水艇的浮沉原理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需下沉时,水舱内充水,到G>F浮;当G=F浮时,能停在任何位置(悬浮);需上浮时,用压缩空气将水排出,到G<F浮。
[思考] 你知道生活在水中的鱼靠什么来实现上浮和下沉的?它的原理是否跟潜水艇一样?二、密度计1.用途:测量液体的密度。
2.工作原理:漂浮原理即F浮=G。
八年级科学上册《水的浮力》教案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水的浮力》教案浙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水的浮力概念,掌握浮力大小与物体体积、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浮力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
2. 浮力大小与物体体积、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3. 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浮力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实验操作步骤。
2. 难点:浮力大小与物体体积、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解法等教学方法。
2.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观察现象、分析问题。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浮力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浮力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
3.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浮力现象,测量浮力大小。
4.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探讨浮力大小与物体体积、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5. 总结规律:教师讲解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引导学生总结出浮力计算公式。
6. 巩固练习:布置课后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浮力知识。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浮力知识。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后习题及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对浮力概念的理解和计算公式的掌握。
2.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
3. 通过小组讨论和回答问题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室设备: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
2. 教学课件和教案。
3. 实验指导书和数据记录表。
八、安全注意:1. 在实验过程中,确保学生远离实验台边缘,以防物品掉落。
2. 使用浮力计时,要正确操作,避免用力过猛导致损坏。
八年级科学上册13《水的浮力》优质教案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 13《水的浮力》优质教案浙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3章《水的浮力》,涉及教材的第三章《浮力与密度》,具体内容包括浮力的定义、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浮力的计算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浮力的定义,理解阿基米德原理,能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分析实际问题。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应用。
教学重点:浮力的定义,浮力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演示仪、实验器材(烧杯、木块、石头、针筒等)、多媒体设备。
学具:笔记本、铅笔、直尺、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演示浮力实验,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有的物体可以浮在水面上,有的物体却沉入水底?2. 新课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密度的概念,从而引出浮力的定义。
3. 例题讲解:讲解阿基米德原理,引导学生理解浮力的产生原因。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浮力,计算物体的密度。
5. 知识拓展:讲解物体的浮沉条件,举例分析生活中的浮力现象。
7.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强调课后复习。
六、板书设计1. 浮力的定义2. 阿基米德原理3. 物体的浮沉条件4. 浮力的计算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浮力的定义,并举例说明。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推导物体浮力的计算公式。
2. 答案:(1)浮力是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例如:船在水中行驶时受到的浮力。
(2)浮力F浮= ρ液gV排,其中ρ液为液体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V排为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体积。
(3)因为盐水的密度大于水,所以铁块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其重力,从而浮起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浮力的定义和阿基米德原理掌握较好,但在实验操作和计算方面还需加强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水的浮力(第三课
时)课型
新课
主备人审核人备课日期上课日期
教学目标
1.能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2.能用力和运动的关系推导出物体在液体中浮沉的条件。
会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能用力和运动的关系推导出物体在液体中浮沉的条件。
教学难点:会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新课
提问:既然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为什么物体有的上浮、有的下沉、有的还可停留在液体中的任何地方?
(二)科学探究
一、物体的浮沉
演示:提示同学观察物体在水中运动情况。
把铁块浸没在水中,放手后铁块下沉。
把木块浸没在水中,放手后木块上浮。
把装有少量水并用胶盖盖严的小瓶(可用装青霉素的小药瓶,用注射器仔细调整瓶内水量或调整装入的细砂,直至可悬浮在水中为止)浸没在水中,放手后小瓶可悬浮在水中。
学生讨论:浸没在水中下沉的铁块、上浮的木块、悬浮的小瓶各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大小关系如何?说明力的方向。
教师结合实验,边讲边画出浸没在水中下沉的铁块、上浮的木块和悬浮的小瓶受力分析示意图,总结出浮沉条件。
让学生观察实验:浸没在水中的木块放手后上浮,最后浮出水面,漂在水面不动。
教师指出,木块漂在水面上时,只有一部分浸入水中,叫做漂浮。
漂浮在水面上的木块受几个力的作用?它们的关系如何?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物体的浮沉条件并板书:
板书:“3.物体的浮沉
(4)漂浮:F浮=G——物体的一部分浸入液体中”
教师说明:
(1)物体上浮、下沉是运动过程,此时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
下沉的结果是沉到液体底部,上浮的结果是浮出液面,最后漂浮在液面。
(2)漂浮与悬浮的共同点都是浮力等于重力,在平衡力的作用下静止不动。
但漂浮是物体在液面的平衡状态,物体的一部分浸入液体中。
悬浮是物体浸没在液体内部的平衡状态,整个物体浸没在液体中。
在判别物体的沉浮时,常常需要利用以下隐含条件:
若实心物体密度ρ物,液体密度为ρ液。
(1)。
,物体将在液体中下沉
时,
当
液
物
F
G>
>ρ
ρ
物体静止时必浸没于
液体底部。
(2)。
,物体将悬浮在液体中
=
时,
=
当
液
物
F
G
ρ
ρ
(3)。
,物体将在液体中上浮
时,
当
液
物
F
G<
<ρ
ρ
物体静止时必漂浮于
液面。
二、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1、密度计
把密度计分别放入水中和盐水中
T:为什么将密度计放入不同的液体中,液面所对的位置会不同?
S:因为不同的液体密度不同。
注意:密度计的下端装有铅丸或水银;密度计上所标的数值是纯数,这个纯数代表被测液体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的比值。
(下大上小,刻度不均匀)原理:密度计悬浮在水面上。
F=G。
2、关于轮船
T:捏成一团的橡皮泥会沉入水底,而做成空心的橡皮泥却为什么会漂浮
课堂
小结
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有三个:密度计、轮船、练习
与作业
作业本
在水面?
做成空心的目的是调节浮力和重力的关系,即把橡皮泥做成空心,它受到的重力没有改变,而因为空心的橡皮泥可以排开更多的液体,获得更大的浮力,从而使橡皮泥漂在液面。
轮船也是如此,Titanic的沉没,进水。
有多条载重线(吃水线),因为浮力的大小不仅与船只排开水的体积有关,而且和水的密度有关。
(1)工作原理:物体漂浮在水面的原理工作的。
F=G。
(2)轮船在河里和海里都是漂浮,因而所受浮力相同,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它在海水里比在河水里浸入的体积小。
(3)排水量:轮船满载货物时排开水的质量。
F最大浮力=G船+G满载时货物重。
3、关于潜水艇
物体的浮沉
板书
设计
(4)漂浮:F浮=G——物体的一部分浸入液体中”
教学
通过做实验,同学们兴趣浓厚,对这三个浮力的应用感触很深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