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白华《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从理论的层面看,用“永字八法”来解说笔法也面临不堪重负的难题。既然“永字八法”作为基本笔画可以构成所有的楷书字形,那么对每一法的阐释在理想状态下应当具备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能够体现每一笔画的特征所在,或曰体现每一笔画不同于其他笔画的独特之处。其次,对某一笔画的书写要点的阐述不仅适用于基本笔画,还应当适用于包含这一基本笔画的合成笔画,假如对横的指点只适用于一个单独的横画,而不适用于横撇中横的部分,那么“永字八法”的“该于万字”的意义就形同虚设了。再次,对某一笔画要点的阐述不仅适用于它在“永”字中的写法,还应适用于它在其他字形中的写法,理由同上。做到这三点无疑是非常困难的。
(摘编自邓宝剑《“永字八法”的价值与限度)
材料二:
用笔有中锋、侧锋、藏锋、出锋、方笔、圆笔、轻重、疾徐等区别,皆用单纯的点画而成其变化,来表现丰富的内心情感和世界诸形象。所谓千笔万笔,统于一笔,中国的大书法家正是运此一笔来构成万千的艺术形象,这就是中国历代丰富的书法。
这里所说的一笔书、一笔画,并不真是一条不断的线纹,而是像宋人郭若虚所说的,“王献之能为一笔书,陆探微能为一笔画。无适一篇之文、一物之象,而能一笔可就也。乃是自始及终,笔有朝揖,连绵相属,气脉不断”。这才是一笔书、一笔画的正确定义。古人所传的“永字八法”,用笔为八而一气呵成,血脉不断,构成一个有骨有肉、有筋有血的字体,表现一个生命单位,成为一个艺术境界。那么,用笔怎样能够表现骨、肉、筋、血,成为艺术境界呢?
(摘编自宗白华《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永字八法”的意义不应忽视,除了有助于理解文字,“永字八法”也有助于学习书法。
B.只要以“永字八法”之简进入众多范本、众多字形、众多点画之繁,就能完全把握所有范本。

论中国书法中所表现的美学思想

论中国书法中所表现的美学思想

论中国书法中所表现的美学思想摘要中国书法是东方艺术中的一株奇葩,是纯粹的中国本土艺术,她具有一种永恒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正在一步步走向世界,散发着独特的馨香和活力!本文旨在探索中国书法纯真之美,,挖掘中国书法所表现的美学思想。

关键词汉字线条结构章法中国书法,是中国人所特有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观念的体现,它在国际上特别受到重视,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像中国一样把自己国家的文字发展成一门艺术,并且艺术发展境界之高。

中国周围国家像日本、朝鲜,日本虽有“书道’,但都有对中国书法的借鉴。

中国书法不像其它民族汉字,停留在符号阶段,而是走上了艺术美的道路。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书法就是从写字升华而来的,没有写字就没有书法艺术,然而两者有明显的区别:写字是人们记录和沟通思想的工具,是为了实用,是一种工具;书法是人们在长久的实践过程中,发现字里有某些没的因素,即有某些为人们所感悟的美的东西,是在于对美的追求,是一门艺术。

一、汉字表意之美中国字,是象形的,有象形的基础,就有了艺术性。

汉字的功能是在于记录人们思想和交流的工具,我们的祖先在创造文字之初,用线条组成一些不同的符号,以表示大家都认识的事物,远古时期,人们崇尚“神灵“,心里总希望能得到好得生活,于是在丰收之时,或喜庆的日子里,就祈福、谢神,不光是口头上念,还用吉祥的文字刻在住处的树干或掩饰上;在狩猎或播种时,还做一些镇邪或驱魔的咒语,以求得打猎和种植的成功,在闲暇欢乐之际,则用歌舞来抒发内心的感受。

他们将这些歌谣记下来,便成了歌谣。

经过漫长的岁月,在频繁的写刻中,不断的趋向简化,删繁就简,概括为简单的形符,这样就完全脱离的外形的束缚,只用线条形成不同的抽象结构,这最便于书家抒发心灵之感受,任其挥洒自如。

凭借当时的情趣,表达作者的主观意识感受。

汉字在出现之初,就不是机械地描模客观事物,而是带有一定抽象性的、概括性的成分,体现着独特的民族成分。

二、线条之美汉字是用抽象的点线笔画通过结构的疏密、点画的轻重、行笔的缓急、表现作者对形象情感,抒发自己的意境。

高中论述类阅读:呈笑容,哀痛时放出悲声,这种内心情感也能在中国书法里表现出来,像在诗歌音乐里那样

高中论述类阅读:呈笑容,哀痛时放出悲声,这种内心情感也能在中国书法里表现出来,像在诗歌音乐里那样

高中论述类阅读 2019.111,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宗白华人愉快时,面呈笑容,哀痛时放出悲声,这种内心情感也能在中国书法里表现出来,像在诗歌音乐里那样。

别的民族写字还没有能达到这种境地的。

中国的书法何以会有这种特点?唐代韩愈在他的《送高闲上人序》里说:“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

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

”张旭的书法不但抒写自己的情感,也表现出自然界各种变动的形象。

但这些形象是通过他的情感所体会的,是“可喜可愕”的;他在表达自己的情感中同时反映出或暗示着自然界的各种形象。

或借着这些形象的概括来暗示着他自己对这些形象的情感。

这些形象在他的书法里不是事物的刻画,而是情景交融的“意境”,像中国画,更像音乐,像舞蹈,像优美的建筑。

现在我们再引一段书家自己的表白。

后汉大书家蔡邕说:“凡欲结构字体,皆须象其一物,若鸟之形,若虫食禾,若山若树,纵横有托,运用合度,方可谓书。

”元代赵子昂写“子”字时,先习画鸟飞之形,使“子”字有这鸟飞形象的暗示。

他写“为”字时,习画鼠形数种,穷极它的变化。

如他从“为”字得到“鼠”形的暗示,因而积极地观察鼠的生动形象,吸取着深一层的对生命形象的构思,使“为”字更有生气、更有意味、内容更丰富。

这字已不仅是一个表达概念的符号,而是一个表现生命的单位,书家用字的结构来表达物象的结构和生气勃勃的动作了。

这个生气勃勃的自然界的形象,它的本来的形体和生命,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常识告诉我们:一个有生命的躯体是由骨、肉、筋、血构成的。

“骨”是生物体最基本的间架,由于骨,一个生物体才能站立起来和行动。

附在骨上的筋是一切动作的主持者,筋是我们运动感的源泉。

敷在骨筋外面的肉,包裹着它们而使一个生命体有了形象。

试析书法艺术的形式美

试析书法艺术的形式美

试析书法艺术的形式美On the Formal Beauty of CalligraphyHAN Jun作为传达思想,记录语言的符号,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但只有汉字的书写形成了具有独立价值的艺术。

一般的解释是,由于始于象形和使用毛笔的原因,使汉字具有着一定的形式美,归属于造型艺术,有着艺术的一般共同性。

因此其形式美值得我们深察。

汉字已有4000多年的发展史,但对汉字艺术的认识还有待深入。

张道一教授在《汉字艺术鉴赏》中这样写道:“从实践方面看,中国书法已形成巨大的传统……历代书家辈出,一浪高过一浪,然而在理论研究上,多着眼于书体的沿变,书家的师承,以及笔墨技法等细节的成就,一方面这些研究很有必要的,但另一方面又明显感到不足,即缺少宏观的总论,把中国书法推向应有的高度,进入美学,进入文化的制高点。

”[1]美学家宗华在《书法在中国艺术史上的地位》中写道:“中国乐教衰落,建筑单调,书法成了表现各时代精神的中心艺术……西洋人写艺术风格史常以建筑风格的变迁做基础,以建筑样式划分时代,中国人写艺术史没有建筑的凭据,大可以拿书法风格的变迁来做主体形象。

”[2]这些正是我们深察书法形式美的启发和动力所在。

一、艺术中的形式与形式美(一)艺术的形式艺术的形式是一美学术语,意指艺术品知觉要素,以及要素间的关系。

波兰美学家塔塔凯维慈指出形式有着五个方面的含义:1.形式是各部分的安排,它与要素相对;2.形式是直接诉诸感官的东西,与内容相对;3.形式是一个事物的外观,与物质材料相对;4.形式是一个对象的概念本身,与对象的偶然特征相对;5.形式是心智对感知对象的赋予,与一切不能有心智产生的东西相对。

前三点涉及具体作品,后两点涉及一般哲学认识论问题。

也即艺术的形式包含内形式与外形式两个方面,是美学意的根源。

在具体作品中这两种形式紧密相关,相互渗透,不可分离。

[2](二)艺术的形式美形式美是美的形态之一。

在东西方美学史上,形式美的问题一直是美学家与艺术家们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宗白华《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阅读练习及答案

宗白华《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阅读练习及答案

宗白华《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人愉快时面呈笑容,哀痛时放出悲声,这种内心情感也能在中国书法里表现出来,别的民族写字还没有能达到这种境地的。

唐代韩愈说张旭善草书,“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

张旭的书法不但抒写自己的情感,也表现出自然界各种变动的形象,但这些形象是通过他的情感所体会的,因而能形成情景交融的意境。

汉字的起始是象形的,书法家可以用字的结构来表达物象的结构和生气勃勃的动作,使写的字成为一种表现生命的艺术。

元代赵子昂写“子”字时,先习画鸟飞之形,从中吸取对生命形象的构思,使“子”字有着鸟飞形象的暗示,成为一个表现生命的单位。

书法家要想使字表现生命,就要用他所具有的方法和工具在字里表现出生命体的骨、筋、肉、血的感觉来。

许慎说:“书者,如也。

”书的任务是如,写出来的字要“如”我们心中对于物象的把握和理解。

但这里并不是完全像绘画那样直接模示客观形体,而是通过较抽象的点、线、笔画来表现的。

中国人写的字,能够成为艺术品,使用毛笔是另一个重要原因。

毛笔铺毫抽锋,极富弹性,所以巨细收纵,变化无穷,这是欧洲人用管笔、钢笔、铅笔及油画笔所不能比的。

正是这个特殊的工具使中国人的书法有可能成为一种世界独特的艺术。

中国书法用笔有中锋、侧锋,方笔、圆笔,轻重、疾徐等各种区别,皆是运用单纯的点画而成其变化,来表现丰富的内心情感和世界诸形相;就像音乐运用少数的乐音,依据和声、节奏与旋律的规律,构成千万乐曲一样。

唐朝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里说张芝学习草书之法,“一笔而成,气脉通连,隔行不断”。

石涛《画语录》也说,“人能以一画具体而微,意明笔透”,“一画之法立而万物著矣”。

但这里所说的一笔、一画,并不真是一条不断的线纹,而是如郭若虚所言,“自始及终,连绵相属,气脉不断”。

中国书画家正是运用这一笔的点画,构成万千的艺术形象,创造中国特有的书画艺术。

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师用书:第2单元 自读文本 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 Word版含解析

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师用书:第2单元 自读文本 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 Word版含解析

自读文本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本课话题——淡泊之美朗读——课文中的名段文艺境界的广大,和人生同其广大;它的深邃,和人生同其深邃。

这是多么丰富、充实!孟子曰:“充实之谓美。

”这话当作如是观。

然而它又需超凡入圣,独立于万象之表,凭它独创的形相,范铸一个世界,冰清玉洁,脱尽尘滓,这又是何等的空灵?文艺作品中的空灵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风格。

而人生,也需要一种空灵,这种空灵就是一种淡泊。

淡泊是人生的一种坦然,淡泊是对生命的珍惜。

淡泊是一种志向,是一种人生态度。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当代大学者钱钟书,终生淡泊名利,甘于寂寞。

80年代,美国著名的普林斯顿大学,特邀钱钟书去讲学,每周只需钱钟书讲40分钟课,一共只讲12次,酬金16万美元。

食宿全包,可带夫人同往。

待遇如此丰厚,可是钱钟书却拒绝了。

1991年11月钱钟书80华诞的前夕,家中电话不断,亲朋好友、学者名人、机关团体纷纷要给他祝寿,中国社会科学院要为他开祝寿会、学术讨论会,钱钟书一概坚辞。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不以誉喜,不以毁怒。

——明·海瑞《令箴》2.不好名者,斯不好利;好名者,好利之尤者也。

——明·钱琦《钱公良测语·导儒》3.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

——《汉书·扬雄传》[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携.手(xié) 土腥.气(xīng) 深邃.(suì) 尘滓.(zǐ) 不滞.(zhì) 框廓.(kuò) 花汀.(tīng) 檐簪.(zān) 泠.然(líng) 鲂.鲤(fáng) 深篠.(xiǎo) 泖.中(mǎo) 造诣.(yì) 叶燮.(xiè) 群籁.(lài) 澹.尔(dàn) 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隽⎩⎨⎧深隽.(juàn )隽.秀(jùn ) (2)露⎩⎨⎧流露.(lù)泄露.(lòu ) (3)血⎩⎨⎧血.肉(xuè) 血.淋淋(xiě) (4)重⎩⎨⎧推重.(zhòng )重.叠(chóng ) 2.语境辨析法(5)司机紧急刹.(shā)车的刹.(chà)那间不但保全了几十条生命,更彰显了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

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

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

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作者:宗白华来源:《江苏教育·书法教育》2016年第03期唐孙过庭《书谱》里说:“羲之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则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

”人愉快时,面呈笑容,哀痛时放出悲声,这种内心情感也能在中国书法里表现出来,像在诗歌音乐里那样。

别的民族写字还没有能达到这种境地的。

中国的书法何以会有这种特点?唐韩愈在他的《送高闲上人序》里说:“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发之。

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

”张旭的书法不但抒写自己的情感,也表现出自然界各种变动的形象。

但这些形象是通过他的情感所体会的,是“可喜可愕”的;他在表达自己的情感中同时反映出或暗示着自然界的各种形象。

或借着这些形象的概括来暗示着他自己对这些形象的情感。

这些形象在他的书法里不是事物的刻画,而是情景交融的“意境”,像中国画,更像音乐,像舞蹈,像优美的建筑。

这个生气勃勃的自然界的形象,它的本来的形体和生命,是由什么构成的呢?我们的常识告诉就知道:一个有生命的躯体是由骨、肉、筋、血构成的。

“骨”是生物体最基本的间架,由于骨,一个生物体才能站立起来和行动。

附在骨上的筋是一切动作的主持者,筋是我们运动感的源泉。

敷在骨筋外面的肉,包裹着它们而使一个生命体有了形象。

流贯在筋肉中的血液营养着、滋润着全部形体。

有了骨、筋、肉、血,一个生命体诞生了。

中国古代的书家要想使“字”也表现生命,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就须用他所具有的方法和工具在字里表现出一个生命体的骨、筋、肉、血的感觉来。

但在这里不是完全像绘画,直接模示客观形体,而是通过较抽象的点、线、笔画,使我们从情感和想象里体会到客体形象里的骨、筋、肉、血,就像音乐和建筑也能通过诉之于我们情感及身体直感的形象来启示人类的生活内容和意义。

“美从何处寻”宗白华意象论美学诠释

“美从何处寻”宗白华意象论美学诠释

美从何处寻&:宗白华意象论美学诠释黄小丽温德朝内容提要宗白华整体上是在意象论范畴内交替使用意象、意境、艺境、艺术境界等不同概念的。

宗白华认为,中国哲学是象征的哲学,以仰观俯察为取象方式,以立象尽意为表意特征,易象和审美意象是象思维在不同领域的互通互证。

他以散步的方式去把握宇宙生命的节奏,以同情的直觉去审视自然、人生、社会的具体形象,以此抵达意象的美学世界。

艺术家通过审美直觉、审美“同情”、审美“静照”、迁想妙得等主观能动作用创构审美意象,审美意象星现出情景交融、物我合一,有无相乘、虚实相生,气韵生动、传神写照,澄怀味象、超以象外等美学风貌。

在近代美学背景下,宗白华意象论美学成功实现了美学的现代性转型,为当代中国特色美学话语体系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蓝本。

关键词宗白华意象论美学中国美学20世纪初中西美学相遇后,王国维、蔡元培、朱光潜、宗白华等怀着强烈的文化使命感积极探寻中国美学现代性之路。

他们在西方浪漫主义、象征主义、意象主义美学思潮的影响下,对传统美学意象和意境理论进行了阐释。

在诸大师的共同努力下,审美意象论初步实现了美学现代性转型,这也是最能彰显中华美学精神的理论之一。

整体上看,宗白华关于美及美感特质、尚象思维方式、审美意象的创构生成、审美意象的美学形态、人生的艺术化等方面的认识,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与朱光潜相比,宗白华没有系统的思辨性论著,他的审美意象理论散见于不同文本中。

意象、易象与审美意向中国传统美学以意象论为本体。

可以说,意象是中国美学的元理论范畴,在中国美学整体架构中居于重要地位。

叶朗认为,“从审美活动(审美感兴)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即所谓’胸罗宇宙,思接千古’,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①朱志荣认为,意象指称的是美的本体形态,意境是意象的境界。

“从感性形态、思想的延续性和普遍性看,选择意象作为中国美学的本体范畴更为合适。

“初发芙蓉”与“错彩镂金”——宗白华美学

“初发芙蓉”与“错彩镂金”——宗白华美学

“初发芙蓉”与“错彩镂⾦”——宗⽩华美学在⼤略浏览乐中国美学儒道互补的格局和景象之后,我们便可深到这风景内部,去探寻⼀些重要的景观。

毫⽆疑问,中国美学博⼤精深,内涵极其丰富。

宗⽩华先⽣认为,在中国美学中存在着“芙蓉出⽔”和“错彩镂⾦”的不同美,它们构成乐中国美学的独特⾯貌。

以下是他的⼀段精彩描述:鲍照⽐较谢灵运的诗和颜延之的诗,谓谢诗如“初发芙蓉,⾃然可爱”,颜诗则是“铺锦列绣,亦雕瞆满眼”。

《诗品》:“汤惠休⽈:‘谢诗如芙蓉出⽔,颜诗如错彩镂⾦’。

颜终病之。

”这可以说是代表乐中国美学史上两种不同地美感或美的理想。

这两种美感或美的理想,表现在诗歌、绘画、⼯艺美术等各个⽅⾯。

楚国的图案、楚辞、汉赋、六朝骈⽂、颜延之诗、明清的瓷器,⼀直存到今天的刺绣和京剧的舞台服装,这是⼀种美,“错彩镂⾦、雕缋满眼”的美。

汉代的铜器、陶器,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画,陶潜的诗、宋代的⽩瓷,这⼜是⼀种美,“初发芙蓉,⾃然可爱”的美。

鲍照所提出的两种诗歌风格,反映了中国古代美学的⼀种⾃觉。

据史书记载,颜谢诗风的不同确有其缘由。

相传颜延之赋诗作⽂喜欢古典,追求字词雕饰。

因此颜诗多有斧凿刻意之感。

相⽐之下,谢诗⾃然天成,幸会标举,读来⾃然可爱。

他的诗歌佳句被后⼈引⽤,诸如:野旷沙岸静,天⾼秋⽉明。

--《初去郡》春晚绿野秀,岩⾼⽩云屯。

--《⼊彭蠡湖⼝》明⽉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岁暮》池塘⽣春草,圆柳变鸣禽。

--《登池上楼》清辉能娱⼈,游⼦澹忘归。

--《⽯壁精舍还湖中作》其中“池塘⽣春草,圆柳变鸣禽”两句,历来被视为极⾼境界的谢诗佳句。

相传谢灵运⼀⽇在永嘉西堂思诗,苦思冥想⽽未有灵感,于是倦意袭来,朦胧中忽见惠连,辄得佳语,遂有“池塘⽣春草”。

因此他说,“此语有神助,⾮我语也!”从这⼀传说中,我们约略见出“出⽔芙蓉”的意趣。

这⾥⼀个重要的因素是“⾃然”,所以鲍照说谢诗“⾃然可爱”。

相⽐之下,颜诗则⼯于⼈为,偏好⽤典,⽤语雕琢,失去了⾃然天成的机趣。

书法章法论(上)

书法章法论(上)

书法章法论(上)一幅书法作品是一个宇宙,体现着书家心灵的秩序。

成功的作品,违而不犯,和而不同,错杂、变化又和谐统一,给人以丰富多彩的艺术美感。

这决定于书家超群的章法布置能力。

章法因不是具体的笔法技巧,古人对它的论述其实并不多,而且很笼统。

为了揭示章法的形式奥秘,有必要回顾一下古典书论的相关论述,对传统章法研究作一个检讨。

一、传统章法研究的检讨古人对书法创作中的章法留心很早,传为王羲之的《笔势论》中说:“分间布白,远近宜均,上下得所,自然平稳,当须递相掩盖,不可孤露形影。

”这里既讲到上下字之间的桕承接,左右的映带,也讲到了行距之间空间的分布,一篇的上下得所,和谐统一。

似乎章法的各个要素都谈到了。

明代的解缙沿着这个思路论布置:“一篇之中,可无洁矩之道乎?上字之于下字,左行之于右行,横斜疏密,备有攸当。

上下连延,左右顾瞩,八面四方,有若布阵:纷纷纭纭,平乱而不乱;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破。

昔右军之序《兰亭》,字既尽美,尤善布置,所谓增一分太长,亏一分太短。

”以后备家论书法,有两种意见值得注意。

一是董其昌的论述。

他说:“古人论书,以章法为一大事,盖所谓行间茂密是也。

余见米痴小楷作《西园雅集图记》,是纨扇,其直如弦,此必非有他道,乃平日留意章法耳。

右军《兰亭序》,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大或小,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

”“其直如弦”,讲的是每行字轴线布置在中轴线上。

这个思想以后发展为邱振中的“轴线说”。

轴线管领的是每一行字的安排。

傅山认为“一行有一行之天,一字有一字之天”,意思也与董其昌同。

一行字安置得当,就是要贯气,并且要有姿态上的映带,节奏上的大小错杂。

这样,一行的笔意就有丰富的情感律动,写好了每一行,整篇的情势和意境就圆满了。

还有一个是蒋骥,他在《续书法论》中说:“篇幅以章法为先,运实为虚,实处俱灵;以虚为实,断处俱续。

观古人之书,字外有笔、有意、有势、有力,此章法之妙也。

《玉版十三行》章法第一,从此脱胎,行草无不入彀。

《汉字的美学价值》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汉字的美学价值》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汉字的美学价值》现代文阅读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美学认为,艺术不是为人们提供一件有使用价值的器具,也不是用命题陈述的形式向人们提出有关世界的一种真理(知识体系),而是向人们打开(呈现)一个完整的有意蕴的感性世界,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

这个意象世界照亮一个本然的生活世界,这是人与万物融为一体的世界,是充满意味和情感的世界,这就是“美”与“真”的统一。

这个“真”不是逻辑的“真”,而是存在的“真”。

这就是王夫之说的“如所存而显之”,“显现真实”,就是显现存在的本来面貌。

这也就是杜夫海纳说的“灿烂的感性”,就是以情感性质的形式揭示世界的意义,是感性与意义的内在统一。

中国美学的这个理论,在理论上最大的特点就是重视“心”的作用,重视精神的价值。

这里的“心”并非被动的、反映论的“意识”或“主观”,而是具有巨大能动作用的意义生发机制。

心的作用,就是赋予与人无关的外在世界以各种各样的意义。

这些意义之中也涵盖了“美”的判断,离开人的意识的生发机制,天地万物就没有意义,就不能成为美。

中国美学的意象理论,突出强调了意义的丰富性对于审美活动的价值,其实质是恢复创造性的“心”在审美活动中的主导地位,提高心灵对于事物意义的承载能力和创造能力。

受中国美学的影响,中国传统艺术都十分重视精神的层面,重视心灵的作用。

宗白华强调中国艺术是一个虚灵世界,是一个“永恒的灵的空间”,强调中国艺术是“世界最心灵化的艺术,而同时又是自然的本身”;他提醒大家要特别注意中国的工艺器物、艺术作品的虚灵化的一面,并且与《易》象相联系,更多地体验“器”的非物质化的一面,与“道”可以契合的一面。

中国艺术家追求“意境”,“意境”就是艺术作品显示一种形而上的人生感、历史感、宇宙感。

所以宗白华在他的著作中多次说过,中国艺术常常有一种“哲学的美”,中国艺术常常包含一种形而上的意味。

一些西方汉学家特别喜欢把中国艺术从“物”的层面去考证和分析,这种考证和分析当然很有价值,但他们中间有的人在这么做的时候,常常抽走中国艺术的精神的层面、审美的层面,抽走宗白华所强调的虚灵化的层面。

【高中议论文阅读】《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阅读答案

【高中议论文阅读】《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阅读答案

【高中议论文阅读】《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阅读答案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宗白华人愉快时,面呈笑容,哀痛时放出悲声,这种内心情感也能在中国书法里表现出来,像在诗歌音乐里那样。

别的民族写字还没有能达到这种境地的。

中国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宗白华人开心时,呈略笑容,悲痛时释出悲声,这种内心情感也能够在中国书法里整体表现出,像是在诗歌音乐里那样。

别的民族写字还没能够达至这种境地的。

中国的书法何以可以存有这种特点?唐代韩愈在他的《送高闲上人序》里说:“张旭仁义草书,伤重他技,无常窘穷,弊悲愉佚,愤恨忧愁,酣醉,无趣,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矣发之。

必于物,见到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小,令人瞩目可愕,一微旨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

”张旭的书法不但抒写自己的情感,也表现出自然界各种变动的形象。

但这些形象是通过他的情感所体会的,是“令人瞩目可愕”的;他在表达自己的情感中同时反映出或暗示着自然界的各种形象。

或借着这些形象的概括来暗示着他自己对这些形象的情感。

这些形象在他的书法里不是事物的刻画,而是情景交融的“意境”,像中国画,更像音乐,像舞蹈,像优美的建筑。

现在我们再惹来一段书家自己的告白。

后汉大书家蔡邕说道:“凡欲结构字体,皆须象其一物,若鸟之形,若虫食禾,若山若树,纵横有托,运用合度,方可谓书。

”元代赵子昂写下“子”字时,先习画鸟飞之形,并使“子”字存有这鸟飘形象的表明。

他写下“为”字时,习画鼠形数种,穷极它的变化。

如他从“为”字获得“鼠”形的表明,因而积极主动地观测鼠的生动形象,汲取着深一层的对生命形象的构想,并使“为”字更存有生气、更存有意味、内容更多样。

这字已不仅就是一个抒发概念的符号,而是一个整体表现生命的单位,书家用字的结构去抒发物象的结构和生气勃勃的动作了。

这个生气勃勃的自然界的形象,它的本来的形体和生命,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常识告诉我们:一个有生命的躯体是由骨、肉、筋、血构成的。

非连续性文本宗白华《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阅读练习及答案

非连续性文本宗白华《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荀子在《劝学》中说:“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

”这句话运用到艺术美上就是说:艺术既要丰富全面地表现生活和自然,又要去粗存精,更典型、更具普遍性地表现生活和自然。

由于“粹”,由于去粗存精,艺术表现里就有了“虚”;由于“全”,才能做到孟子所说的“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

“虚”和“实”辩证统一,才能完成艺术的表现,形成艺术的美。

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很早就掌握了虚实相结合的手法。

如晚周帛画凤夔人物、汉石刻人物画、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唐阎立本《步辇图》、宋李公鳞《免胄图》、元颜辉《钟馗出猎图》、明徐渭《驴背吟诗》,这些赫赫名迹都是很好的例子。

我们见到一片空虚的背景上突出地集中表现人物行动姿态,删略了背景的刻画,正像中国舞台上的表演一样。

关于中国绘画处理空间表现方法的问题,清初画家笪重光在《画筌》里说:“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

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这段话扼要地说出中国画处理空间的方法,叫人联想到中国舞台艺术里的表演方式和布景问题。

中国舞台上一般不设置逼真的布景,演员结合剧情的发展,灵活地运用表演程式和手法,使得“真境逼而神境生”。

演员集中精神用程式手法、舞蹈行动,“逼真地”表达出人物的内心情感和行动,就会使人忘掉对于剧中环境布景的要求,不需要环境布景阻碍表演的集中和灵活。

“实景清而空景现”,留出空虚来让人物充分地表现剧情,剧中人和观众精神交流,深入艺术创作的最深意趣,这就是“真境逼而神境生”。

这是艺术所启示的真,也就是“无可绘”的精神的体现,也就是美。

中国的绘画、戏剧和中国另一特殊的艺术——书法,具有着共同的特点,这就是它们里面都是贯穿着舞蹈精神,由舞蹈动作显示虚灵的空间。

唐朝大书法家张旭观看公孙大娘剑器舞而悟书法,吴道子画壁请裴将军舞剑以助壮气。

而舞蹈也是中国戏剧艺术的根基。

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浙江省杭州市六县九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艺术理论中的“虚”“ 实”概念,最早源于《易经》和老子《道德经》中的阴阳理论。

他们认为宇宙是虚和实的结合,乾坤为天地两极:乾为天,为阳,为实;坤为地,为阴,为虚。

由此推演出一黑一白“太极” 阴阳图,黑为实,白为虚。

二者作为相互依存的两面,周而复始,不可舍此取彼。

《老子》曰:“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后来经过历代哲学家和文艺理论家的不断解读、演绎和推进,形成了我国重要的美学思想。

书法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产物,“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一开始就承载着古人高超的辩证思维。

蔡邕在《九势》中云:“ 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矣,阴阳既生,形势出矣。

”字之形态源于自然,做字之法亦源于自然。

自然既立,必有阴阳,有了阴阳,字的形态即笔势才可以出现。

刘熙载在《艺概》中说:“ 书要兼备阴阳二气。

大凡沉著屈郁,阴也;奇拔豪达,阳也,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

”雄强豪达之书表现为阳气,为实;沉着屈郁之书表现为阴气,为虚。

二者共生于统一体中,缺一不可成书。

宗白华在《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中把虚实问题上升到哲学高度,他在谈到庄子时认为:“虚比真实更真实,是一切真实的原因。

没有虚空存在,万物就不能生长,就没有生命的活跃” ;在阐述孟子“ 充实之谓美”美学思想时,认为“不停留于实而是要从实到虚,发展到神妙的意境”。

书法是黑白造型艺术。

我们通常在创作或欣赏作品时,往往留意于黑色的线条,却忽视线条之外的白色部分。

书法黑白虚实理论的引入,旨在强调不但要留意墨线的造型—— 实象,还要注意墨线之外的白色空间背景——虚象。

虚与实是对立的统一体,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无虚不能显实,无实不能存虚”。

书法家应该重视用虚白去突出黑实的表现手法,所谓“计白以当黑”,“ 以虚为实”是也。

书法艺术_中国计量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书法艺术_中国计量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书法艺术_中国计量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汉字笔画是对自然景观的感受浓缩提炼出来的抽象形式,点画因轻重、缓疾、斜正、肥瘦、藏露的差异而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美。

参考答案:正确2.元代,经学衰落,社会思想渐趋开放和自由,书法艺术又获得了充分的发展空间,开始进入书法的自觉时代。

参考答案:错误3.汉代“宇宙论儒学”的“天人感应”等观念渗透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形成了一种思想传统,规范了当时儒生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

参考答案:正确4.赵壹在《非草书》中,对草书本身加以“贬低”,也批评了这批士大夫全身心从事草书活动的不正当性,认为缺乏道德价值。

参考答案:正确5.当然,清代刘熙载《世概》说的:“汉碑气厚。

”道出了汉代碑刻书法同汉赋一样具有的“伟美”,反映出汉帝国宏阔开朗的时代精神和审美心态,这又是另外一个审美层面。

参考答案:正确6.文字在秦代开始被大量使用,交流信息大量增加,文字的书写性逐渐增强,图画性逐渐减弱,因此,秦统一六国之后统一文字形成的小篆,要比春秋战国的大篆更显得规范、严正,大小如一。

参考答案:正确7.圆笔浑朴,平画宽结的北碑名作包括:参考答案:《郑文公碑》_《泰山金刚经》8.书法是纯粹的中国本土艺术,他至今保留着特有的:参考答案:艺术表现对象_艺术表现形式_艺术语言9.篆书、隶书作品落款可用:参考答案:草书_楷书_行书10.下列属于汉字成字方式的有:参考答案:象形_形声_假借_会意11.下列不属于硬毫原料的有参考答案:羊毛12.毕加索是哪个国家的著名画家参考答案:西班牙13.草书大师林散之(1898~1989年)认为:“全中国没有深懂书法之人,因为没有读破万卷之人。

”参考答案:正确14.下列关于邓石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参考答案:明代篆隶名家15.下列关于“奥运会会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参考答案:不是肖形印16.下列叙述不适合齐白石的是:参考答案:邓派创始人17.春秋时期的《洛神赋》,文字大小错落,结体变化多端。

皖豫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 语文含答案

皖豫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 语文含答案

语文(答案在最后)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书法不仅是视觉艺术,更是一种精神寄托。

笔法中的藏锋与露锋、回锋与出锋等技巧,传达出一种含而不露、意在言外的内在美。

通过线条的起承转合,空间的留白处理,墨色的浓淡变化,产生了节奏与韵律之美,使每一笔都如同音乐中的旋律,疾徐交替、轻重缓急,展现出动态的节奏美,反映了书法家内心的情感波动与意境营造。

此为书法的内涵意蕴之美。

书法的内涵意蕴之美,在于墨韵、气韵和意境。

书法以玄黑的独特线条——墨韵,展示作品的多形态之美。

一幅作品墨色的浓淡、轻重、枯润、明暗、薄厚、清浊等形成不同的审美风貌,不宜完全一样。

笔意墨象使书法线条随时间展开而构成空间形式,又使人于空间形式中体悟到时间的流动。

这种时空的转换使点画线条、结字排列和章法布局产生了无穷的变化,呈现出种种审美意趣,使书法超越单纯字形,成为具备筋骨、血肉、刚柔、神情的生命意象。

对气韵境界的创造,则集中体现了中国书法的艺术精神。

在中国哲学中,“气”是一个多维的整体,书家之气与自然之气相通相感,凝结在笔意墨象中而成为书法作品的审美内容。

作为美学意义上的“韵”,最早用来品藻人物形态风度,其后才逐渐扩大到书画诗文中,并成为写意艺术流派的理想美。

韵在书法中,是超越线条之上的精神意态。

书法之韵,通常指一种或生动自然,或缜密洗练,或委曲含蓄、意味无穷的艺术氛围。

书法得其“韵”,即达到自然随化之境。

气与韵相依而彰,气是韵的本体,韵是气的表征。

宗白华的美学思想

宗白华的美学思想

宗白华的美学思想宗白华是我国著名美学家。

他“终生情笃于艺境之追求”,亦即探求艺术的美,是在中外艺术及中国艺术不同种类的比较中发现并关注书法的。

也就是说,宗白华的书法研究,一开始就把书法作为一个重要而独特的艺术门类,从美学角度高屋建瓴予以审视。

既将其置于整体的美学观照之下,又是其全面美学研究的一部分。

或许是由于这种原因,宗白华专门讨论书法艺术的文章并不多。

根据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收集宗白华美学论文较全的《艺境》一书,只有《书法在中国艺术史上的地位》、《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中国书法艺术的性质》及《论〈兰亭序〉的两封信》是专论书法的。

其余大量论述则散见于其他有关论文中,如《论中西画法的渊源与基础》、《中国艺术境界之诞生》、《中国诗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等等。

宗白华不论专论,还是散论,大都深刻而精警,能够洞察书法艺术的底里。

每次发表,都会在书坛引起反响。

宗白华的书法美学思想,在现代书法理论中独树一帜,愈来愈显示出它的价值和意义。

宗白华从美学视角高度评价中国书法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从个人因素说,是他学贯中西的艺术及美学修养使然。

他少时跟柳诒徵学过书法,后来还受过大书法家李瑞清的点拨。

1920年赴德留学,深入研习了西方的哲学、美学,因而能够比较深刻准确地把握书法。

从时代因素来说,当时受“五四”影响,为书法研究带来了新方法、新气象。

除宗白华外,还有如邓以蛰、林语堂等一些大家也对中国书法作有精辟论述。

邓以蛰是清代碑学大师邓石如的嫡传后裔,在美学界与宗白华有“南宗北邓”之声誉。

邓以蛰在《书法之欣赏》中,直称“书法是纯美术”,自然也是百分之百的艺术。

认为书法“为艺术之最高境界,完全出自诸性灵之自由表现”。

林语堂1934年用英文撰写了《中国人》,从世界大文化圈的范围内得出结论说:“书法提供给了中国人民以基本的美学……如果不懂得中国书法及其艺术灵感,就无法谈论中国艺术。

宗白华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高三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

宗白华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高三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

宗白华《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高三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宗白华《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高三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宗白华《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高三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诗哲泰戈尔曾说过:“世界上还有什么事情,比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更值得宝贵的?中国文化使人民喜爱现实世界,爱护备至,却又不致现实得不近情理!他们已本能地找到了事物的旋律的秘密。

不是科学权力的秘密,而是表现方法的秘密。

这是极其伟大的一种天赋。

”他的这几句话里,包含着极精神的观察与意见,值得我们细加思考。

先谈“中国人本能地找到了事物的旋律的秘密”。

东西方古代哲人,都曾仰观俯察探求宇宙的秘密。

但希腊及西洋近代哲人倾向于拿逻辑的推理、数学的演绎、物理学的考察去把握宇宙间质力推移的规律,一方面满足理知了解的需要,一方面导引西洋人去控制物力,发明机械,造福民生。

西洋思想最后所获得的是科学权力的秘密。

中国古代哲人却是拿着“默而识之”的观照态度,去体验宇宙间生生不已的节奏。

即泰戈尔所谓旋律的秘密。

《论语》上载: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四时的运行,生育万物,对我们展示着天地创造性的旋律的秘密。

一切在此中生长流动,具有节奏与和谐。

老子也从他高超严冷的眼里观照着世界的旋律,他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活泼的庄子也说他“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他把他的精神生命体合于自然的旋律。

荀子歌颂着天地的节奏:“列星随旋,日月递照,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而生,各得其养而成。

”中国古代哲人找到了宇宙旋律的秘密,并且把这获得的至宝,渗透进我们的现实生活,使我们生活在礼与乐里,创造着社会的秩序与和谐。

我们又把这旋律装饰到我们日用器皿上,使形下之器启示着形上之道(即生命的旋律)。

中国古代艺术特色表现在日用器皿的各种图案花纹里,而中国最光荣的绘画艺术,也还是从商周铜器图案、汉代砖瓦花纹里脱胎出来的呢!再谈“中国人喜爱现实世界,爱护备至,却又不致现实得不近情理”。

宗白华美学散步

宗白华美学散步
我从小最怕作客,一向懒于走动。和宗先生长谈,也就只那一次。但从上述我感到费解的话里和宗先生那么喜欢看展览里,我终于领悟到宗先生谈话和他写文章的特色之一,是某种带着情感感受的直观把握。这次我读宗先生这许多文章(以前大部没读过)时,又一次感到了这一点:它们相当准确地把握住了那属于艺术本质的东西,特别是有关中国艺术趵特征。例如,关于充满人情味的中国艺术中的空间意识,关于音乐、书法是中国艺术的灵魂,关于中西艺术的多次对比,等等。例如,宗先生说:“一个充满音乐情趣的宇宙(时空合一体)是中国画家、诗人的艺术境界。”(第89页)“……我们欣赏山水画,也是抬头先看见高远的山峰,然后层层向下,窥见深远的山谷,转向近景林下水边,最后横向平远的沙滩小岛。远山与近景构成一幅平面空间节奏,因为我们的视线是从上至下的流转曲折,是节奏的动。空间在这里不是一个透视法的三进向的空间,以作为布置景物的虚空间架,而是它自己也参加进全幅节奏,受全幅音乐支配着的波动,这正是转虚成实。使虚的空间化为实的生命。”(第92页)
散步的耐候可以偶尔在路旁折到一枝鲜花,也可以在路上拾起别人弃之不顾而自己感到兴趣的燕石。
无论鲜花或燕石,不必珍视,也不必丢掉,放在桌上可以做散步后的回念。
诗(文学)和画的分界
苏东坡论唐朝大诗人兼画家王维(摩诘)的《蓝田烟雨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曰:‘蓝溪白石出,玉山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此摩诘之诗也。或曰:‘非也,好事者以补摩诘之遗’。”
温克尔曼(Winckelmann,1717—1768年)在他的早期著作《关于在绘画和雕刻艺术里模仿希腊作品的一些意见》里曾有下列一段论希腊雕刻的名句:
“希腊杰作的一般主要的特征是一种高贵的单纯和一种静穆的伟大,既在姿态上,也在表情里。

孙茂《美的文字》论述类阅读题及答案

孙茂《美的文字》论述类阅读题及答案

孙茂《美的文字》论述类阅读题及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美的文字孙茂宗白华老先生的《美学散步》和张守仁先生编选的《世界美文观止》,两本书都与“美”息息相关。

《美学散步》是宗白华先生最重要的美学论集,它出版之时恰恰是上世纪80年代“美学热”渐渐兴起的时候,与当时其他美学家体系严密的专著相比,这本集子真的如作者所说,只是散步的路上随意捡拾起的一枚燕石。

但20多年过去,这枚小小燕石的兴味却没有消弭,再观这本小书,可以让我们对今天的文艺研究获得另一种视角。

在这本薄薄的小书中,宗白华凭着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良好素养,以比较的眼光,对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几个重要范畴加以阐释,渗透着自己的生命体验和审美取向,因此在他的思考中,很多被认为只能进故纸堆的美学范畴,显现出了新的阐释可能和适应度。

虽然与同时代的很多美学大家相比,宗白华的美学思想不够“新”,不够“完整”,但他却告诉我们“怎样”才美,美对于生命是多么重要,并把我们引入一种能感受到美的阅读当中,感受到作者的人格与情操。

而很多关于“美”的著作在谆谆教导我们“什么是美”时,反而让我们失去了对美的感受。

“美”在他们笔下支离破碎,面孔冰冷坚硬。

宗白华的美学论文往往“带着情感感受的直观把握”,“带着那种对宇宙、人生、生命的自我觉醒似的探索追求”,“对生命活力的倾慕赞美”。

说起“美文观止”,不免让人联想到“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选定的古代散文选本。

该书所选的古文,均以散文为主,兼收韵文、骈文。

先秦选的最多的是《左传》,汉代选得最多的是《史记》,唐宋时代选得最多的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的文章。

照文体来看,该书选韵文十三篇,如《楚辞·卜居》,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杜牧《阿房宫赋》等,这些作品都是“极声貌而穷文”,工于描绘,描绘中虽用韵语,但与诗不同,往往韵散结合,来加强声情之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人愉快时面呈笑容,哀痛时放出悲声,这种内心情感也能在中国书法里表现出来,别的民族写字还没有能达到这种境地的。

唐代韩愈说张旭善草书,“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

张旭的书法不但抒写自己的情感,也表现出自然界各种变动的形象,但这些形象是通过他的情感所体会的,因而能形成情景交融的意境。

汉字的起始是象形的,书法家可以用字的结构来表达物象的结构和生气勃勃的动作,使写的字成为一种表现生命的艺术。

元代赵子昂写“子”字时,先习画鸟飞之形,从中吸取对生命形象的构思,使“子”字有着鸟飞形象的暗示,成为一个表现生命的单位。

书法家要想使字表现生命,就要用他所具有的方法和工具在字里表现出生命体的骨、筋、肉、血的感觉来。

许慎说:“书者,如也。

”书的任务是如,写出来的字要“如”我们心中对于物象的把握和理解。

但这里并不是完全像绘画那样直接模示客观形体,而是通过较抽象的点、线、笔画来表现的。

中国人写的字,能够成为艺术品,使用毛笔是另一个重要原因。

毛笔铺毫抽锋,极富弹性,所以巨细收纵,变化无穷,这是欧洲人用管笔、钢笔、铅笔及油画笔所不能比的。

正是这个特殊的工具使中国人的书法有可能成为一种世界独特的艺术。

中国书法用笔有中锋、侧锋,方笔、圆笔,轻重、疾徐等各种区别,皆是运用单纯的点画而成其变化,来表现丰富的内心情感和世界诸形相;就像音乐运用少数的乐音,依据和声、节奏与旋律的规律,构成千万乐曲一样。

唐朝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里说张芝学习草书之法,“一笔而成,气脉通连,隔行不断”。

石涛《画语录》也说,“人能以一画具体而微,意明笔透”,“一画之法立而万物著矣”。

但这里所说的一笔、一画,并不真是一条不断的线纹,而是如郭若虚所言,“自始及终,连绵相属,气脉不断”。

中国书画家正是运用这一笔的点画,构成万千的艺术形象,创造中国特有的书画艺术。

中国书法从一笔入手,但一笔不能摄万象,须要变动而成八法,才能尽笔画的“势”,以反映物象里的“势”。

这“永字八法”由“永”字的笔画而来,为侧(点)、勒(横)、努(直竖)、超(钩)、策(提)、掠(长撇)、啄(短撇)、磔(捺)。

这些笔画,悬腕中锋,运全身之力以赴之,笔迹落纸,反映着生命的运动,显示着力量。

点,不称点而称为侧,是说它的“势”,左顾右瞰,欹侧不平。

卫夫人说“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一点之力真是石破天惊。

横画称为“勒”,是说它的势,牵缰勒马,跃然纸上。

书法的“美”就是势、是力、是虎虎有生气的节奏,它倾向于壮美。

字由点画连贯穿插而成,点画的空白处也是字的组成部分,和笔画具同等的艺术价值。

所以大书法家邓石如曾说书法要“计白当黑”,无笔墨处也是妙境!虚实相生,才完成一个艺术品。

中国书法艺术里这种空间美,在篆、隶、真、草、飞白里有不同的表现,尚待我们钻研。

(摘编自宗白华《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
5.下列各项中,不符合
...本文作者所理解的“一笔”“一画”内涵的一项是(3分)A.北宋画家戚文秀的《清济灌河图》中有一笔长线从画的边际起,通贯于波浪之间,随波曲折翻腾,绵延五丈余,却并没有扰乱整个画面中的其他线条。

B.东汉书法家张芝将杜度、崔瑗等的草书笔法加以变化,创造“今草”。

其草书之体势,一笔而成,气脉贯通,隔行不断,被称为“一笔飞白”。

C.南朝画家陆探微的“一笔画”将草书行笔运势的特点引入绘画,使绘画的线条彼此呼应,灵活运转,气脉相连,给人以浑然一体的艺术享受。

D.王献之的行草被称为“一笔书”,其代表作《中秋帖》字字相连,笔势连续不断,宛如滔滔江河,一泻千里,纵然偶有不连,但气势不断。

6.下列理解,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张旭有动于心时就写草书,看到天地间各种可喜可愕的变化时也会寓之于书,这证明中国书法确实可以用来表现书写者的喜怒哀乐等情感。

B.来源于“永”字笔画的“永字八法”,如高峰坠石、牵缰勒马,反映着物象里的“势”
和生命的运动,显示着力量,使中国书法具有了壮美的倾向。

C.中国人写的字有可能成为一种世界独特的艺术,使用毛笔是一个重要原因。

毛笔的特点使其可以巨细收纵,变化无穷,这是管笔、钢笔、铅笔和油画笔所不能比的。

D.汉字点画间的空白处也是妙境,与笔画具有同等的艺术价值,二者虚实相生,使汉字成为一个艺术品,并在各种不同的字体里表现出不同的空间美。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字起始是象形的,书法家能从观察、感受各种生命形态中获得启发,这是中国书法有可能形成情景交融的境界,成为艺术品的一个重要原因。

B.中国书法与绘画、音乐等有相通之处,它们都是运用较少的基本元素,如笔画、线、条、乐音等,加以千变万化,来表现丰富的内心情感和世界诸形相。

C.“书者,如也。

”书的任务就是如,因此书法家要像赵子昂写“子”字时习画鸟飞之形那样,通过模写客体的形象来准确表现文字所象之形。

D.中国书法的用笔变化多样,讲究以笔画之“势”传达出物象之“势”,而悬腕中锋,有助于将全身之力集中于笔端,使柔软的毛笔能写出具有力度感的字。

5.A
6.B
7.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