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大纲 - 山东大学
医学形态学实验
医学形态学实验山东大学医学院《医学形态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 医学形态学实验英文名称: Medical morphological Experiment 课程编号:实验课性质:融合创新性实验课程负责人:开放实验项目数:8大纲主撰人: 武玉玲、张庆慧、郝晶等人大纲审核人:一、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 32 实验学时: 32课程总学分: 实验学分:二、适用专业及年级供基础、临床医学、预防、口腔医学、护理学5、6、7年制专业用三、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医学形态学融合性实验教学,将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和病理解剖学三个相关学科的交叉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形成系统化的知识。
通过创新实验的学习,使学生学会使用医学形态学实验常用的仪器,熟悉科研常用的技术方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启迪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精神,以适应研究型大学培养人才的要求。
四、主要仪器设备1(动物: Wistar大鼠,昆明小鼠2(仪器设备:显微图像观察系统、恒温培养箱,手术器械、微量注射器、常用染料。
五、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指已学实导开序实验项目时验实验内容教 /号名称分要师未配求开1(第1、2趾蹼间隙皮下注射0.2ml 丁未Patent blue,10分钟后在腘窝及兆开腹股沟处切开皮肤,寻找蓝染的淋习巴管及淋巴结(可追踪至腹膜后隙)。
观察淋巴管及淋巴结的形态和分布。
2(将一段小肠系膜平铺于透明的载物台上,用显微图像观察系统观察小肠系膜内淋巴管的运动。
注意分寻找淋巴管的瓣膜。
小淋巴系统1 3(小肠浆膜下注射适量Patent 4 组的组成 blue。
观察淋巴管的吸收功能及引进流。
行 4(追踪腹膜后隙染色的淋巴结。
5(在腹股沟处结扎、切断腹股沟淋巴结和淋巴管,造成淋巴引流障碍,观察淋巴淤滞和淋巴水肿的形成。
6(观察淋巴引流注射标本,淋巴结和淋巴管组织切片。
总结淋巴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邢未1、将Wista大鼠麻醉固定于手术台。
山东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大纲
山东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大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
根据这一精神2002年8月教育部先后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从此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一、课程性质与目标定位《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
紧紧围绕育人的宗旨,把体育理论知识、技能与健身健康知识和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把学习体育技能和身体锻炼作为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主要手段,把与之相关的体育运动知识、培育健康的心理和培养健全的人格结合到课程教学中。
通过体育教育使全体学生的运动参与意识增强,运动技术技能提高,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全面得以促进。
体育课程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本课程的正确认识,提高学生的运动参与意识。
使学生能自觉地、积极地、经常地参与身体锻炼;其次是丰富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提高学生的运动打桩技能,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合理有效的健身方法、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锻炼效果的评价方式等,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并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掌握二——三项自己较为喜欢的运动项目和锻炼方法,为今后的锻炼打好基础。
其实,体育教育使学生提高其运动参与意识和运动技术技能,都是实现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手段,学校体育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学生“身心适”的健康促进。
身心健康和健全人格培养目标主要由三个三级目标构成,即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性目标。
即健康三维观。
身体健康目标是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和锻炼,使学生在耐力、力量、柔韧及协调性等主要素质方面得到提高;在形态机能方面达到较为理想的标准和要求;掌握健身原理与方法及有关的保健、营养及卫生等知识,为达到身体健康目标服务。
山东大学《中华传统文学修养》教学大纲
《中华传统文学修养》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中华传统文学修养》是山东大学的特色课程之一,属通识核心类课程,是全校本科生的必选课程之一,在学校学科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职能。
该课程是为了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发挥山东大学文史见长的优势和特色,以适应社会可持续发展对高素质人才要求而开设的。
通过对那些内涵深刻、意存高远的古代优秀文学作品的学习,引导大学生有选择地汲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领略到神游于中国古代文学珍品之林的乐趣,在政治思想方向的选择和价值取向上打下文化基础和审美基础,从根本上增强文化品味、格调和情感。
二、教学方法本课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教学中应注意深入浅出,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加强其趣味性。
另外,根据教学实际,辅以适量的其他方法。
1.讨论的方法。
教学经验表明,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是巩固知识、开拓思路、培养能力的一种较好的学习方式。
就“修养”课的内容来说,比较适合课堂讨论。
例如古代文学作品中反映出来的人生理想、为人处世的情操,虽然它们产生于遥远的过去,但对我们今天仍具有启迪意义,而且也很容易与当前社会中的一些热点问题相联系。
在讲授到有关的内容时,利用适当的时间组织讨论。
根据该课是“大课”的实际,组织好讨论有一定难度,老师可事前确定一个主题,以作业的方式布置给学生,让其写出文章,从中选出若干篇立意深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且有独到见解的文章,以演讲的形式,限定时间让学生发言,最后教师总结。
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2.观赏的方法。
为了使学生学好“修养”课,应充分利用电化教学这个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组织学生观看那些讴歌我国古代著名文学家和以其作品改编的电影、电视片,通过那一个个感人的形象、逼真的画面,使学生对教材中所涉及的作家生活时代获得感性认识,并对其作品的内容、艺术特色加深理解。
3.启发的方法。
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调动起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路和教师的思路吻合在一起,这是“大课”讲授中一直困绕教师的一个问题。
山东大学细胞生物学大纲
细胞生物学教学大纲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细胞生物学是从细胞整体、超微结构和分子水平上研究细胞的结构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
细胞生物学研究对象细胞——是一切生物的基本结构单位,它是由膜围成的能独立进行繁殖的最小原生质团。
细胞生物学研究范围⏹细胞的结构⏹显微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细胞的结构⏹亚显微结构:超微结构, 电子显微镜下细胞的结构⏹细胞的功能⏹物质的吸收与分泌、合成与分解、增殖与分化、衰老与死亡、信息传递与转导以及遗传与变异等等第二节细胞生物学的发展简史⏹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创立和细胞学的形成⏹电镜下的细胞和细胞生物学的兴起⏹分子细胞生物学的出现细胞的发现⏹最早发现细胞的是Robert Hooke⏹1665年从木栓中发现蜂巢状小室──细胞。
⏹创造了第一架有科研价值的显微镜,放大倍数40~140倍细胞的发现⏹第一次(1674年)观察到活细胞的是A.V.Leeuwenhoek ⏹发现了池塘中的原生动物⏹观察到了哺乳动物的精子⏹自制显微镜,放大倍数达500倍细胞学说的创立和细胞学的形成⏹1838年,德国植物学家Schleidon提出:所有的植物体都是由细胞组合而成的细胞学说的创立和细胞学的形成⏹1839年,德国动物学家T.Schwann认为:动物体也是由细胞组成的,并肯定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学说的创立和细胞学的形成⏹二人的观点就是著名的―细胞学说‖(cell theory),M.Schleidon和T.Schwann同时成为细胞学说创始人。
⏹1855年,德国病理学家R.Virchow提出:―细胞来自细胞‖,对细胞学说做了重要补充。
―细胞学说‖主要内容⏹细胞是多细胞生物的最小结构单位,对单细胞生物来说,一个细胞就是一个个体;⏹多细胞生物的每一个细胞即是一个活动单位,执行特定的功能;⏹细胞只能由细胞分裂而来。
原生质理论⏹1835年,E.Dujardin 发现了动物细胞中的粘液质,将其称为―肉样质‖(sarcode);⏹1840年,Purkinje发现了植物细胞中的物质,将其称为―原生质‖(protoplasm);⏹原生质学说——细胞是有膜包围的原生质团细胞学的经典时期⏹细胞结构的重要发现⏹1880年,T.Boveri发现中心体⏹1898年,C.Benda发现线粒体⏹1898年,C.Golgi发现高尔基体⏹细胞功能的重要发现⏹1885年,W.Flemming发现并提出有丝分裂⏹1905年,J.E.Moore等发现并提出减数分裂细胞学的形成⏹O.Hertwig于1892年发表了《细胞与组织》的著名著作,这一著作标志着细胞学(Cytology)作为一门独立的生物学科的建立。
野外生存课程教学大纲
野外生存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1.体育课程是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
2. 野外生存选修课课程的设置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能系统的学习和掌握野外生存的基本技术技能, 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加强指导和训练学生进行体能训练, 突出非智力因素,提高他们的意志心理品质,使他们能够忍受重负和苦难,学会独立面对困难。
3. 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野外生存的方法和手段,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强健体魄。
加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社会。
4. 通过野外生存选修课理论教学,让学生了解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运动医学、运动损伤、科学锻炼方法、自我锻炼评价以及运动与健康等基本知识。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生存能力运动训练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持之以恒的加以练习,为终生体育和适应将来的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时数分配281四、教学大纲内容(一)专项理论部分1. 野外生存运动概述2.野外生存运动的特点及对身体锻炼价值3.野外生存知识讲座:增加野外知识,提高生存能力。
4. 体育理论知识窗(二)技术部分1.体能训练:远足穿越曲径,身体柔韧度训练、以增强体质为主拓展训练包含:背摔、捆绑行动、登山等项目情景模拟训练包括:值守营地等。
2.技能与素质训练自救互救常识:生存必须技能环保意识培养(三)身体素质部分速度、耐力、力量、弹跳、灵敏、柔韧、协调五、推荐参考书目张瑞林,《体育与健康》,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8梁传声等,《野外生存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282野外生存教学周历(第五学期)283284野外生存课程考试内容、标准和方法(第五学期)一、考试内容生存技能综合考核.二、考试标准注:选修课教学评价分两级,计分制为合格、不合格,缺课1/4以上者为不合格。
285。
教学大纲-山东大学课程中心
山东大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第1章绪论1. 本章节的教学目的与要求:为学生打开微生物学世界的大门,激发他们学习微生物学课程的热情和积极性!1. 引导学生走进微生物世界,了解微生物是什么?做什么?以及与人类的特殊关系(历史、现在与未来)。
2. 明确微生物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学习微生物学课程的重要性。
3. 展望微生物学的未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明确肩负的重任。
2. 授课主要内容:1.1 微生物一. 微生物与人类二. 微生物及其共性三.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位置1.2 微生物学(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建立与发展)一. 微生物的发现二. 微生物学发生、发展和展望3. 重点、难点及对学生的要求(掌握、熟悉、了解、自学)第2章纯培养技术和显微技术1. 本单元或章节的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向学生介绍进行微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技术,即无菌技术、纯种分离技术、培养技术和显微技术,使他们了解微生物学在基本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上与动植物学研究的不同,为后面介绍其他微生物学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2. 授课主要内容:2.1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一、无菌技术:1. 微生物培养的常用器具及其灭菌; 2. 接种操作二、用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1.稀释倒平板; 2.涂布平板; 3.平板划线; 4.厌氧微生物的分离三、用液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四、单细胞(孢子)分离五、选择培养分离;1. 利用选择平板进行直接分离;2. 富集培养六、微生物的保藏技术(调整到微生物生长控制讲授之后)七、二元培养物2.2 显微镜和显微技术一、显微镜的种类及原理1. 普通光学显微镜;2. 暗视野显微镜;3. 相差显微镜;4. 荧光显微镜;5. 透射电子显微镜;6. 扫描电子显微镜;7. 扫描隧道显微镜8.原子力显微镜二,显微观察样品的制备1. 光镜制样(染色观察;活体观察);2. 电镜样品制备(不讲,学生可自学)。
3. 重点、难点及对学生的要求(掌握、熟悉、了解、自学)第3章~第4章微生物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1. 本单元或章节的教学目的与要求:第三章:微生物的类群及其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包括原核和真核微生物生物为了授课的系统性,本部分汇总了课本上不同章节的的内容并按照类群-形态-结构-功能的脉络进行了系统化。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物理化学(2)》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编写人:张树永审定人:编制时间:2017年4月审定时间: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描述(不超过200字,须提供中、英文对照描述)物理化学是化学专业的主干基础课程。
以数学、物理学和物理化学(1)为基础,为后续化学课程的学习以及学生未来从事化学研究和开发工作奠定基础。
物理化学(2)主要包括化学动力学、电化学、表面化学、胶体化学、催化化学、光化学、溶液化学等内容。
其蕴含的方法论知识主要包括:变化过程的表示、相关参数的表征、科学研究的特殊方法、一般方法和化学学科思维等。
物理化学(2)具有完善的知识框架和系统的学科思维体系,对学生理解、思考和判断化学现象,提出、分析和解决化学相关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物理化学(2),学生可以发展思维能力、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Physical chemistr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oundation courses for chemistry major. This course sets its base on the advanced mathematics and college physics, provides solid supports for the subsequent courses for chemical major, and strongly backs up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n chemistry and other related careers. Physical chemistry course covers many chemistry branches such as kinetics, electrochemistry, surface chemistry, colloidal chemistry, catalysis chemistry, photochemistry and solution chemistry etc. Physical chemistry is an accumulation of the important weltanschauung and methodologies of chemistry discipline, including the way to describe change processes, determination of some important physo-chemical parameters, the special method to solve definite problems and the general way of thinking. It has perfect knowledge network and systematic patterns of thinking. It is helpful for students to understand, reflect on and comment on the chemicalphenomena, to find, analyze and solve chemistry and related problems. Physical chemistry (2) pays much more attention to cultivate the thinking ability, critical spirit and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of the students.三、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形成系统的化学理论框架,掌握化学学科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对方案的可行性和局限性进行评价的能力,养成批判精神、创新意识,发展应用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从化学哲学的角度观察和思考化学学科的发展。
《原子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原子物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原子物理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物理学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56学时 3.5学分其中实验学时:0 学时一、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原子物理学属普通物理范畴,是力学、电磁学和光学的后续课程,是物理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
本课程着重从物理实验规律出发,引进近代物理关于微观世界的重要概念和原理,探讨原子的结构和运动规律,介绍在现代科学技术上的重大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建立丰富的微观世界的物理图象和物理概念。
通过对重要实验现象以及理论体系逐步完善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是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近代物理实验等课程的基础课。
课程教学目标如下:课程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了解并掌握原子的结构和运动规律,了解物质世界的原子特性,原子层次的基本相互作用,为今后继续学习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学、近代物理实验等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教学目标2:使学生了解并适当涉及一些正在发展的原子物理学科前沿,扩大视野,引导学生勇于思考、乐于探索发现,培养其良好的科学素质。
的支撑强度来定性估计,H表示关联度高;M表示关联度中;L表示关联度低。
二、课程教学要求理解原子壳式结构,了解原子物理学的发展和学习方法。
掌握原子能量级概念和光谱的一般情况。
理解氢原子的波尔理论,了解富兰克-赫兹实验。
了解氢原子能量的相对论效应。
了解盖拉赫实验,理解原子的空间取向量子化,理解物质的波粒二象性了解不确定原则。
理解波函数及其物理意义和薛定谔方程。
了解碱金属光谱的精细结构,电子自旋轨道的相互作用。
理解两个价电子的原子态,了解泡利原理。
理解原子磁矩及外磁场对原子的作用,了解顺磁共振和塞曼效应,掌握原子的壳层结构和原子基态的电子组态。
了解康普顿效应,理解X 射线的衍射。
执行本大纲应注意的问题:1.原子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关于原子结构的一切知识均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特别注重这一点。
山东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大纲
山东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大纲山东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大纲山东大学作为中国著名的综合性大学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学术传统。
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提升综合素质方面,体育课程的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山东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其在学生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培养方面的意义。
一、教学大纲的制定山东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是基于学校教育教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的。
大纲的制定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以及社会的发展趋势。
大纲中应包含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要素,以确保课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首先,课程目标是制定教学大纲的核心。
山东大学体育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此外,课程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乐观向上的心态,以及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和创新能力。
其次,教学内容是教学大纲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东大学体育课程的内容应包括体育理论知识、体育技能训练和体育项目实践等方面。
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体育的基本原理和规律;通过技能训练,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运动技能;通过体育项目实践,学生可以锻炼身体、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最后,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是教学大纲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东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方法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积极参与。
评价方式应多样化,既要注重学生的实际表现,也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二、教学大纲的实施教学大纲的实施是保证体育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环节。
山东大学体育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同时也需要学校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资源支持。
首先,教师是体育课程实施的关键。
教师应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教学技能,能够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教师还应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其次,学生是体育课程实施的主体。
学生应积极参与课程学习和实践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化工传递过程原理》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编写人:秦绪平审定人:编制时间:2017.4.20 审定时间: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描述化工传递过程原理这一课程的实质是结合通量表达式建立数学模型,并强调动量、热量与质量传递过程的类似性和差别。
本课程根据守恒定律,分别建立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的基本微分方程,将已知的物理问题归纳为数学表达式,然后根据具体问题,将方程简化、求解,最后求出速度、温度或浓度分布规律。
本课程使用了偏微分方程,并做了充分的解释,使学生可以掌握这些内容。
The course of Chemical Transfer Process is build mathematic model along with the flux expressions, and emphasi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mong the momentum, heat, and mass transfer transport.According to the law of conservation, this course established the basic differential equations of the momentum, heat and mass transfer, using the known physical problems summarized as mathematical expressions. Then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problem, the equation is simplified and solved. Last the velocity, temperature and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are obtained. We introduce the use of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with sufficient explanation that the students can master the material presented.三、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教学目标】1、本课程在学生所学高等数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掌握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所遵循的基本物理过程的规律及类似性;2、根据守恒定律,分别建立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的基本微分方程,即建立数学模型,将已知的物理问题归纳为数学表达式;3、根据具体问题,将方程简化、求解,求出速度、温度或浓度分布规律;4、力图使学生掌握处理工程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能够实际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研究和工程中遇到的问题。
山东大学计算机网络(数字媒体、物联网)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数字媒体、物联网)教学大纲课程简介:1、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
2、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技术,并具有一定的网络工程和研发能力。
3、课程将以ISO/OSI为模型和主线,并比照TCP/IP实际系统,讲解网络分层原那么和各层的服务、功能、协议、实现等原理和技术。
包括物理层的通信原理、局域网的介质访问技术、路由算法、IP协议、传输层协议、网络平安以及高层的各种应用。
各层还有广泛的实例以及关于最新技术和新应用的趋势及总结。
4、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OSI七层模型。
包括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每层的功能服务、接口、相关的协议,以及针对各个层次的实现相关技术。
TCP/IP协议及其应用。
本协议是网络领域实际使用最为广泛的协议,涉及到大量协议和标准。
网络新技术:如IPv6、P2P、无线技术、网络平安等。
5、本课有试验课,试验内容涵盖网络使用、网络硬件、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开发等。
2个学时的讨论课。
按照渐进的顺序,本课程有四个层次的目标:熟练使用计算机网络。
能够使用恰当的方法网络查询资料和信息,以用于工作、学习和交流等。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以ISO/OSI为主要理论参考模型,以TCP/IP及其上层应用为主要线索,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原理、实用技术以及其他网络新技术。
具有一定的网络工程和开发能力。
结合所学,从工程角度规划、部署一个网络系统,能管理和维护相应的网络应用软硬件环境,并具备一定网络应用开发能力。
引导在网络方面科研的兴趣,为进一步研究做基础和铺垫。
教学内容:第1章概论1. 1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开展1. 2网络定义1. 3网络结构1. 4拓扑结构;5分组交换;1.6典型网络;作业:习题一、二、三第2章网络体系结构协议1网络体系结构2.2 OSI参考模型3TCP/IP参考模型2.4比拟5网络与Internet协议标准组织及管理机构2.6 一种建议的参考模型作业:习题一、二、三、四:7、8、9第3章物理层物理层与物理层协议的基本概念3.1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3数据编码技术3.4基带传输技术5频带传输技术1.6多路复用技术广域网中的数据交换技术1.7同步数字体系SDH作业:习题一、二、三、四:4、5第4章数据链路层4.1过失产生与过失控制方法4.2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3面向字符型数据链路层协议4.4典型数据链路层协议分析一面向比特型5 Internet中的数据链路层作业:习题一、二、三、四:4、6第5章介质访问控制子层5.1局域网与城域网基本概念2 Ethernet 局域网4.3令牌总线网令牌环网与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4.4高速局域网的工作原理交换式局域网的工作原理4.5虚拟局域网的工作原理无线局域网4.6局域网互连与网桥的基本工作原理作业:习题一、二、三、四:4、6第6章网络层网络层与网络互联的基本概念6.1IP地址6. 3子网和超网的基本概念6. 4-6. 6 IP分组交付和路由选择IP数据报结构7 Internet的路由选择协议6.8路由器与第三层交换6. 9 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6. 10 IP组播与Internet组管理协议6.11 IPv6 与 IPSec作业:习题一、二、三、四:4、6第7章传输层7.1网络环境中分布式进程通信的基本概念传输层的基本功能7.2用户报文协议UDP传输控制协议TCP作业:习题一、二、三第8章应用层1.1应用层协议与低层协议的关系2域名系统DNS2.3电子邮件服务4文件传输服务8.5新闻与公告类服务6 WWW服务9.7典型应用层协议FTP的分析作业:习题一、二、三。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化工分离工程》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化工分离工程》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描述化工分离工程,又称传质分离过程,是化学工程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化学工业生产中物质分离过程的学科。
传质分离过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一门专业课;该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方式,详细阐述了各类分离过程(精馏、吸收、解吸、萃取、膜分离、吸附、浸取、结晶和干燥等)的物理化学原理、工业应用、主要设备、数学模型、设计计算方法和计算机应用软件,反映了分离过程学科的发展历史和最新进展。
Chemical Separation Engineering also is named Mass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Process .It is a branch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It mainly researches separation process of material in chemical industry.Mass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process is a major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ygy. It persists in applying theory to practice, It expounds all kind of separation process (including distillation, absorbtion, extract, membrame separation, drying etc.), and manily researches their principal, applying of industry, equpiment and its design of calculation methods.三、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教学目标】1、让学生熟悉化工中常见分离过程的特点,并熟练掌握其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典型设备的简捷和严格计算方法、掌握过程的强化途径,了解或掌握现代新型的分离技术;2、培养学生化工过程与设备的设计、优化、管理以及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发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工程设计、设备开发、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3、让学生基本掌握ASPENPLUS中重点模块的用法,特别是多级多组分逆流传质过程的模拟计算;4、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山东大学数字逻辑实验大纲
《数字逻辑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数字逻辑实验
英文名称:Digital Logic Experiment
课程编号:sd01320760 实验课性质:独立设课
课程负责人:张瑞华开放实验题目数:8
大纲主撰人:张瑞华大纲审核人:贾智平
一、学时、学分
课程总学时:32 实验学时:32
课程总学分:1 实验学分:1
二、适用专业及年级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二年级
三、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实验强化学生对基本逻辑门、中规模集成电路的理解掌握和应用;掌握组合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掌握EDA软件工具QuartusII集成开发环境的使用。
具体要求有:1.熟练操作和使用JYS实验平台。
2.熟练掌握FPGA开发工具QuartusII的使用。
3.学习逻辑电路的电路连接和状态测量;
4.熟悉集成组合逻辑电路的应用及设计方法。
5.熟悉集成时序逻辑电路的应用及设计方法
四、主要仪器设备
具有串口和USB接口的计算机,JYS实验平台
六、考核方式
1 学生设计电路图,编译下载,系统演示,指导老师验收和提问关键问题,每次实验都有记录;
2 提交实验报告
3 根据上述确定实验课考核成绩。
七、实验教科书、参考书
(一)教科书
1.Digital Fundamentals, Tenth Edition Thomas L. Floyd
(二)参考书
1.数字电路逻辑设计;王毓银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 数字电路逻辑设计;欧阳星明, 溪利亚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年。
3.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阎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21092001
课程名称:生命周期评价
中文:生命周期评价
英文:life cycle assessment
开课单位: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开课学期:四年级第一学期
任课教师及职称:洪静兰
教学方式:讲授
考试方式:撰写案例研究报告书
适合专业: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本科生
总学时和学分:32学时,2学分
课程作用与任务:
教学目的:
生命周期环境(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是对从原材料的生产、产品的制作、包装、运输及废弃物的处理等整个生命周期的环境及经济影响进行定量分析工具。
这项工具目前已被国外广泛地应用到清洁生产审核、政府政策、可持续发展教育、工艺改进和生态设计中。
这门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练习来掌握原料、能源、流程、产品是如何影响环境的。
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 is a “cradle-to-grave” approach which enables evaluating the environmental burdens associated with a product, process, or activity by identifying, quantifying and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the utilized energy, materials and the wastes released to the environment. LCA could identify and evaluate opportunities for environmental improvements to guide government policy, strategic planning, marketing, consumer education, process improvement, product design, eco-labeling and consumer education programs throughout the world.This course describes how raw material and energy consumption, processes, and products affect environmental impacts. Practical case studies will be taken from straws open burning up to the energy recovery from straws.
先修课程要求: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共16次,每次2学时。
内容如下:
1.背景介绍(Introduction)
2.目标与范围(Scope and boundary)
3.生命周期清单(life cycle inventory)
4.习题:案例练习(case study)
5.生命周期影响评价:归类(LCIA: classification)
6.生命周期影响评价:影响评价(Impact assessment)
7.解释(Interpretation)
8.应用: 废弃物管理与建筑(application: waste management and built
environmental)
9.应用:水资源与农业(application: water resource and agriculture)
10.应用: 气候变化与简易LCA (application: climate change and quick LCA)
11.生命周期评价与清洁生产(life cycle assessment & cleaner production)
12.生命周期评价与生态系统(life cycle assessment & ecosystem)
13.生命周期评价与生态设计(life cycle assessment & ecodesign)
14.simapro软件介绍(Simapro software introduction)
15.simapro软件练习(Simapro software practice)
16.串讲答疑
参考文献:
Life Cycle Assessment - Principles, Practice and Prospects,Ralph; Grant, Tim; Verghese, Karli © 2009 CSIRO Publishing ;
生命周期评价,邓南圣&王小兵, 2003
编制人:洪静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