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四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教学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教学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主要内容,正确朗读课文;2.能够认识并掌握本单元生字词;3.能够运用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写作。

二、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主旨,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2.能够熟练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主要内容;2.能够正确运用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写作。

四、教学内容1. 课文讲解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一位小朋友在家里的园地中拾到一只小动物,最终体会到和动植物相处的快乐。

通过课文教学,引导学生领会其中的教育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2. 生字词学习本单元的生字词主要围绕着与园地、动物有关的词语,通过图片、造句等方式进行学习,帮助学生扩展词汇量。

3. 朗读训练通过课文朗读、小组朗读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语音语调,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培养自信心。

4. 写作训练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或观察,写一篇关于家庭园地的文章,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通过唤起学生对家庭园地的回忆,引出本次课的主题。

2. 课文讲解逐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讨论文中的生字词和词组。

3. 生字词学习通过图片、造句、课文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生字词。

4. 朗读训练个人朗读、小组朗读,提供语音、语调指导,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朗读能力。

5. 写作训练引导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家庭园地的文章,关注语言表达和逻辑性。

六、教学反馈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式,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及时纠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

七、教学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深入理解文中的教育内涵,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责任感,同时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以上为本次《语文园地》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题,通过一系列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单元选文内容丰富,有民间故事、古典诗词、说明性文章等,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对各类文体的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阅读理解、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和口语交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语文、喜欢阅读的习惯;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2.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支架式教学法: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架,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准备参与课堂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趣味故事、图片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文章主题。

3.操练(10分钟)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相关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习作:他____了》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习作:他____了》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习作:他____了》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文章中的情节和主题;2.能够准确地表达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3.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作的能力;4.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节;2.表达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3.独立完成习作。

三、教学难点1.发挥想象力,自由创作;2.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思想和感情。

四、教学准备1.课本《五年级语文》下册;2.黑板、彩色粉笔;3.学生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和目标,引出习作的主题。

第二步:理解文章(15分钟)让学生阅读课文《他____了》,并进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情节和主题。

第三步:创作准备(1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思考习作的主题和结构,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准备素材。

第四步:习作撰写(20分钟)学生独立进行习作的创作,教师适时提醒和引导。

第五步:分享与评价(10分钟)学生互相交流彼此的习作,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展示优秀作品。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创作习作时展现了较强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但也存在词汇和句式运用不够丰富的问题。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多积累优美的词汇和句式,同时鼓励学生多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提升语感和写作水平。

另外,我还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引导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经历展开写作,激发他们的写作潜能。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及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对教学有所帮助。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青山处处埋忠骨》第1课时教案(定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青山处处埋忠骨》第1课时教案(定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青山处处埋忠骨》第1课时教案(定稿)一、教学目标1.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故事背景和主要内容。

2.掌握课文中重要词语的解释和运用。

3.能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

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二、教学重点1.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的主题。

2.分析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3.理解作者通过本文所表达的主旨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中的感情色彩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运用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表达个人感悟。

四、教学准备1.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2.黑板和白板3.针对课文的练习题和活动五、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简要介绍《青山处处埋忠骨》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新词逐个教授生字词语,让学生掌握词义和用法。

3. 阅读课文让学生阅读课文,并提问确保他们理解文章意思。

4. 分析课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从情节、情感和主题等方面进行讨论。

5. 情感表达让学生表达自己对《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感想,引导他们思考爱国情感的培养。

6. 作业布置布置阅读任务或写作任务,巩固本课所学内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目的是通过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引导学生感受爱国情怀,并通过分析课文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同时,布置的作业也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写作,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以上就是本课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情感品质的培养。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语文园地四》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
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3.能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朗读;
4.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5.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词语的掌握;
2.教学难点:教学生如何进行准确的朗读和理解课文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
1.PPT课件;
2.黑板、彩色粉笔;
3.课文分发给学生。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老师通过一段简短的导入,引出本课的话题,并通过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课文
1.让学生先通读全文,了解整个故事大意;
2.请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
3.解释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帮助学生理解;
4.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要句子,以加深理解。

3. 拓展延伸
1.让学生自由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引导他们展开思考;
2.推荐类似主题的其他文学作品,鼓励学生阅读。

4. 课堂小结
老师对本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阅读作业,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或写读后感。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理解课文和表达能力方面的不足之处,以便下节课的教学重点。

至此,《语文园地四》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完毕。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反思)

9.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默写《从军行》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边塞诗歌中意象的运用。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课题1.简介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理解“从军”。

(板书:从军)2.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的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想去唐朝的边塞,领略一下当时的边塞风光,看看将士们作战的情况吗?现在,我们来学习一首唐代诗人王昌龄写的《从军行》。

(板书:行)二、解诗题,知诗人1.《从军行》即从军歌,是乐府诗题,这类诗大多描写边疆军事生活。

标题有的加上“歌”“引”“曲”“吟”“歌行”等,都属于乐府诗。

2.说说你对王昌龄的了解。

(指名说,师补充)三、品诗句,明诗意1.请学生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再读,整体感知(1)指名读,师范读,齐读。

(2)通过这几遍读,你们能不能感受到诗人在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3.研读,读懂诗意(1)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注释,带着自己对这首诗的初步感知,把诗读懂。

(2)指名谈谈对诗句的理解。

四、想意境,悟诗情1.“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1)指名读,教师随手将“暗”“孤”加上点,再请学生读。

(2)透过这两句诗,透过这“暗”“孤”两个字,你的脑海中有了一个怎样的画面?这样的画面让你的脑海中又涌现了哪些词?(3)请你走进这个画面,假如你是遥望玉门关的战士,你心中会想些什么?(4)将你的体会融入诗句,读这两句诗。

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你从这两句中又读出了什么?为什么?(引导学生抓出“黄沙”“百战”“穿”等重点词语去体会环境的艰苦,边地的荒凉,战争的残酷,时间的漫长。

抓住“终不还”去体会战士们保家卫国的决心。

)(2)教师用语言去渲染情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诠释,用自己的朗读去表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教案及教学反

一、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次教学的内容主要围绕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展开。

该单元主要涉及课文内容包括《抱薪救火》、《井底之蛙》和《长干行》,通过这些文章的阅读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古代人民对困难所持的顽强精神与美好向往。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抱薪救火》、《井底之蛙》和《长干行》的内涵;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情感,做好主旨概括;
•难点:运用联想和想象,引导学生进行情感表达。

四、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困难时候的经历,激发学生对困难克
服的渴望;
2.学习《抱薪救火》:学生朗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分组讨论困难时
的应对方式;
3.学习《井底之蛙》: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深入理解井底之蛙的心理
活动;
4.学习《长干行》:学生跟读课文,辨析诗词意境,展开情感分享和表
达。

五、教学方式与手段
1.课堂讲授结合小组合作;
2.角色扮演,情感表达;
3.课件辅助。

二、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于古代诗文的理解和情感表达仍然存在一定困难。

在下一次的教学中,我打算采用更多的情感互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诗文背后
的深刻含义。

同时,我会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引导,让他们在体验中学会独立思考和表达。

最后,我还会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不断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内容能够更好地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从语文学习中受益。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复习课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复习课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复习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复习第四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课文内容、生字词等。

2.帮助学生加深对第四单元知识的理解,提高语文水平。

二、教学重点
1.了解第四单元中重点词语的意思与用法。

2.能够准确朗读第四单元课文。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本、教学课件、笔记本等。

2.学生准备:课本、笔、作业本等。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复习生字词
1.复习第四单元中的生字词,让学生读一读,理解意思。

2.指导学生用生字词造句,加深记忆。

第二步:课文复述
1.让学生围坐一起,轮流复述第四单元的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讲述故事中的关键点,确保完整传达主要内容。

第三步:课文分析
1.分段分析课文,详细讲解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2.引导学生思考课文背后的寓意,促进思维发展。

第四步:课文朗读
1.让学生分组进行课文朗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老师适时纠正发音错误,提出改进建议。

五、课堂小结
在今天的复习课上,我们通过生字词复习、课文复述、课文分析和课文朗读等环节,加深了对第四单元知识的理解。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课后继续复习,巩固所学内容。

六、作业布置
1.完成第四单元相关练习题。

2.背诵本单元重点词语及课文。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参与,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谢谢大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1军神》教案(含2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1军神》教案(含2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1军神》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11军神》这篇课文的背景和主题。

2.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正确理解文章中的内容。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通过学习这篇文章进行写作练习。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些任务。

二、教学重点1.理解《11军神》这篇文章,把握文章的主旨。

2.学习文章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中的一些细节内容,把握文章的整体脉络。

2.学会如何通过阅读文章获取相关信息。

四、教学准备1.课文资料《11军神》。

2.多媒体设备。

3.黑板、彩色粉笔。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通过简单的谈论“军神”这个词,让学生联想到什么,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学习课文1.教师朗读课文,《11军神》,要求学生跟读。

2.分组讨论,理解课文大意,提取关键信息。

三、课文导读通过问题引导,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四、课后小结总结课文,点出重点。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对上节课内容进行系统复习,确保学生理解深入。

二、课文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每一个段落的意思。

2.师生共同讨论,分析课文的结构和用词。

三、课文扩展通过延伸阅读或小组合作探究,加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四、作业布置要求学生通过课文的内容,写一篇与军人相关的作文。

六、教学反思这堂课需要引导学生多阅读与军人相关的文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团队精神,让他们在巩固语文知识的同时,获得更多的人文素养。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教案(含2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教案(含2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主题和中心思想。

2.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3.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故事情节。

4.能正确使用课文中的生字词造句。

5.能理解并初步掌握课文中的语言文学表现手法。

二、教学重点1.对课文进行深入理解,掌握生字词的意思。

2.练习朗读课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练习复述课文内容,掌握语文故事情节。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语言文学表现手法。

2.表达课文中的感情色彩,增加语文表达的感染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入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学习:讲解课文内容,分析生字词词义,指导学生朗读。

3.练习: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互相纠正发音与语调。

4.拓展:围绕课文内容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中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第二课时1.复习:学生自我复述课文情节,检验记忆。

2.学习:讲解课文中的语言文学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练习:学生小组合作,创作含有课文生字词的句子,并加以赏析。

4.提升:鼓励学生进行朗读比赛,展示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1.采用口头提问、课堂练习等形式,及时评价学生掌握情况。

2.观察学生课堂表现,给予积极鼓励和指导。

3.批改学生练习作业,指导学生改正语言表达不足之处。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语文园地四》这一课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其中的生字词、语言表现手法和情节有了掌握和理解。

然而,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朗读不流畅,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深等问题。

因此在之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同时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第四单元的重点知识和重点词语。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
1.课文复习:复习第四单元的课文内容,重点把握每篇课文的主题和要点。

2.词语复习:复习第四单元中涉及的生字词和重点词语。

3.阅读理解:进行一些阅读理解练习,培养学生理解和归纳文章内容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备好教案、教材、黑板等教学用具。

2.学生准备:学生备好课本、笔、纸等学习用品。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复习课文
1.教师对每篇课文进行复习,让学生逐段回忆、讲述故事情节。

2.分角色表演或分组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印象。

第二步:词语复习
1.教师板书生字词和重点词语,让学生跟读,加深记忆。

2.布置默写作业或词语拼图游戏,让学生积极参与。

第三步:阅读理解练习
1.教师出题,让学生读一些小文章,并回答问题。

2.师生互动,讨论文章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

五、教学评价
1.利用课堂小测验对学生进行课堂表现的评价。

2.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参与程度,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3.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积极参与讨论。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调整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引导。

同时,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以上是本次第四单元复习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水平。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古诗三首》教学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古诗三首》教学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古诗三首》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包含了《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春日》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内容丰富,寓意深刻,旨在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体会诗人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通过之前的的学习,他们对古代诗歌的韵律、意境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这首古诗,学生可能对诗中的某些意象和情感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解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欣赏古代诗歌的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培养他们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难点:对诗中的某些意象和情感进行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

2.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乐等。

2.黑板:准备好黑板,以便于板书。

3.诗词卡片:制作诗词卡片,用于学生朗读和背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然后简要介绍这三首诗的背景和作者。

2.呈现(10分钟)呈现课文,让学生自主朗读,注意朗读的语气、节奏。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和朗读姿势。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探讨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分享他们的感悟。

4.巩固(5分钟)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检查他们的朗读效果。

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中的画面。

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复习教学设计2

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复习教学设计2

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复习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复述本单元课文内容。

2.能够正确地使用本单元所学习的生词和词语。

3.能够熟练地默写本单元生词和词语。

4.能够理解并正确使用本单元的语法知识。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本单元课文教材及相关课件。

2.教师准备本单元的单词卡片或图片。

3.学生准备笔记本和铅笔。

三、教学过程
第一步:复述教材内容
教师让学生依次复述本单元的课文内容,强调重点内容并解释生词和词语的意思。

第二步:单词练习
1.教师出示单词卡片或图片,让学生认读并默写。

2.学生两两配对,互相考查单词拼写及意思。

第三步:语法练习
1.教师讲解本单元的语法知识,如句子成分、动词的时态等。

2.学生完成相关的语法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第四步:小组合作
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团队合作游戏或小组讨论,复习本单元内容并训练口语能力。

第五步:课堂讨论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对本单元课文进行分析和总结,激发学
生学习兴趣。

四、课堂反馈
1.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堂表现的评价,肯定优秀表现并指出需要改进之处。

2.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总结学习经验和不足之处。

五、作业布置
1.默写本单元的生词和词语。

2.完成相关的语法练习题。

3.完成一篇与本单元相关的作文。

六、教学反思
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表现进行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人教部编版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 能够理解和朗读课文内容,并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和表达。

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和掌握课文中的词语和短语。

2. 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 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

2. 让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课文的故事和情感。

教学准备:1. 课文《语文园地》的课件和复印件。

2. 学生课本和练习册。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老师分组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份课文复印件,并介绍课文的标题和作者。

让学生看一下课文的封面,思考一下这个课文可能讲述的是什么内容。

Step 2:预习新词(10分钟)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并标注出不认识的词语和短语。

然后,让学生拿出学习笔记本,写下这些生字和短语,并尝试猜测出它们的意思。

Step 3:展示课文(15分钟)选取课文中的几篇片段进行朗读,让学生跟读,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情感。

Step 4:课文阅读(15分钟)让学生小组合作,分工阅读课文,并分析课文中的主题,让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讨论和分享。

Step 5:语言运用(20分钟)要求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完成课后练习册中的相关练习。

然后,让学生分组展开小组讨论和分享,共同解答练习中的问题。

Step 6:拓展学习(10分钟)老师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或者练习,让学生继续巩固和拓展所学的知识。

Step 7:总结与评价(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表现情况给予适当的评价和鼓励。

Step 8: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作业,包括完成课后练习册中的作业和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Step 9:课堂清理(5分钟)学生整理课桌,按组清理教室,保持教室的整洁和卫生。

Step 10:课堂延伸(5分钟)鼓励学生多读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如故事书、报纸等,提高阅读能力。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
8.利用展示台展示学生写得好的书法作品。
9.在展示台上展示有问题的书法作品,全班同学提出修改意见或建议。
10.教师小结:钢笔书法作品首先要以轻巧灵秀为前提。钢笔字字形较小,笔画精短,行笔过程中不宜有过多的波折,以挺秀、洒脱、明快为佳。因此,用笔快速、简捷也是钢笔书法作品的显著特征。
二回顾学法,积累古诗
5.学生练习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照样子写另外两种情景。(学生自由练写,老师个别指导)
6.四人小组内朗读各自写的句子,互相提出修改建议把句子改一改,选出小组内写得最好的句子。
7.全班交流汇报。(小组里写得好的同学上台朗读自己写的句子)
三运用方法,训练表达
1.下面的句子写出了人物与平时不同的表现,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照样子说一说。
1.欣赏书上的硬笔书法作品《帆》,说一说看完后的发现。(标题和作者要写在醒目的位置,段落要分明)
2.教师引导:硬笔书法作品是用钢笔书写的书法作品。(课件出示硬笔书法的相关知识)
3.老师讲解并示范书写姿势。
(1)头正:头要端正,微微向前倾,可以俯视桌上的硬笔书法作品,静心宁神。
(2)身直:身体要坐直,双肩齐平,腰部挺起,胸部不要靠着桌子。
4.我们以“焦急地等人”这种情景为例,想一想谁在焦急地等人,他焦急地等人时动作、语言、神态是怎样的?(指名学生说)相机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爸爸在家门外跺着脚,一圈圈地走来走去。他眉头紧蹙着,风呼啦啦地吹着,吹动着片片叶儿,可此时在他的心里,这并非美景,只让他觉得心躁烦闷。周围的一切似乎都让他心烦气躁,他嘴里不停地喃喃着:“怎么还没回来?怎么还没回来……”
课件出示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习作:他了》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习作:他了》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习作:他了》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并掌握《习作:他了》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2.能够运用正确的语言表达技巧书写一篇习作。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2.增强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让学生感受习作的情感表达。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学生的坚韧性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习作:他了》的主题和情感。

2.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提升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难点1.启发学生表达习作中的情感和思想。

2.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写作思路和手法。

三、教学准备1.课文《习作:他了》相关教材和教学资料。

2.板书设计:关于习作的基本要素和写作技巧。

3.学生笔墨、教师课件。

4.备课教师的教学指导大纲。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利用图片或相关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进入主题,引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步骤二:学习课文•以小组形式阅读课文《习作:他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情节和主题。

•课堂讨论,了解学生对《习作:他了》的理解和感受。

步骤三:学习写作技巧•分析《习作:他了》的写作手法和结构。

•反复强调写作中的情感表达和逻辑性。

步骤四:写作训练•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明确写作内容和主题。

•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写作练习。

步骤五:展示成果•学生展示自己的习作,供其他同学评价和讨论。

•教师针对习作内容和表达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

•强调写作技巧和表达情感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布置写作作业,要求学生自选题材写一篇短文,并用课堂所学技巧进行表达。

七、教学反思•教师对本堂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情进行反思,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够更好地理解《习作:他了》的主题和情感,提升自身写作技巧,增强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五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含答案) 名师教学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含答案) 名师教学教案

语文园地四[教学目标]1.能交流、总结“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的阅读方法。

【语文要素】2.能从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例句中体会人物的内心,并能选择一种情景进行仿写。

【语文要素】3.能体会“描写人物与平时不同的表现”这一表达方式的效果,并能仿说句子。

4.了解篇章书写的格式要求,书写时能做到标题和作者位置醒目、段落分明。

5.朗读、背诵古诗《凉州词》《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学重难点]1.能从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例句中体会人物的内心,并能选择一种情景进行仿写。

2.能体会“描写人物与平时不同的表现”这一表达方式的效果,并能仿说句子。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能交流、总结“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的阅读方法。

2.能从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例句中体会人物的内心,并能选择一种情景进行仿写。

(重点)一、学习“交流平台”1.学生自读“交流平台”,小组讨论,梳理方法。

(1)教师明确学习任务:读读“交流平台”,看看其中介绍了哪几种体会人物内心的方法?画出关键语句并作批注。

(2)学生自读交流平台并作批注,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教师相机板书关键词。

(板书:动作/语言/神态)(4)教师小结:阅读文章时,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不仅能体会人物的内心想法,还可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

2.结合课外阅读,拓展阅读方法。

启发学生思考:你读过的课外书和文章中,有哪些描写人物的片段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说说你是怎样通过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体会人物内心的?二、学习“词句段运用”第一题1.让学生自读“词句段运用”第一题,明确要求。

2.引导学生通过例句体会人物内心。

(1)小组讨论:从这三个例句中,你分别体会到人物怎样的内心活动?是从哪里体会到的?(2)全班交流,教师点拨,相机板书。

预设1:从第一个例句中的“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等动作描写,能体会到毛主席的悲伤、心痛。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习作:他______了》 教案(定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习作:他______了》 教案(定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习作:他______了》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并熟练运用动词的过去式。

2.掌握动词过去式的构成规律。

能力目标1.能够正确使用动词的过去式进行句子表达。

2.能够根据提示完成一篇完整的习作。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语文表达的兴趣。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勤于思考的习作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动词的过去式的辨析和运用。

2.写作时的细节把握和表达能力发挥。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教材、黑板、粉笔、学生练习本。

2.学生准备:学习笔记、学习用具、练习本。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课学过的动词过去式,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

第二步:讲解与讨论(15分钟)1.介绍动词的过去式构成规律,并举例说明。

2.分析习作的命题要求,引导学生思考写作的关键点。

第三步:练习与巩固(20分钟)1.学生个别练习:完成动词过去式的练习题。

2.学生配对练习:根据提示使用动词的过去式填空。

3.学生集体练习:教师指导学生一起完成几个习作的构思。

第四步:写作实践(3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习作,重点在于运用动词的过去式,根据提示填写空白处,构思完整的习作。

第五步:展示与评价(10分钟)学生交换习作,互相阅读,并互相评价,教师也对习作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之处。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动词过去式的使用方法,掌握了写作时的关键点,同时也提高了写作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按照自己的想法写一篇关于“他______了”主题的习作。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本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提高自己的语文写作能力。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全套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全套教案

9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从军行教学目标:1、边塞诗歌的特点2、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3、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边塞诗歌中意象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1、理解边塞诗歌中诗人怀乡思亲之情。

2、学习诗歌的对比,了解诗人不同作品的特色。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出示课题1、同学们听说过花木兰吧,花木兰代父从军,,在战场上骁勇善战,猛打猛冲,屡立战功,频频荣升。

2、理解“从军”板书:从军3、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的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唐代大诗人王昌龄写的《从军行》板书:行二、解诗题,知诗人1、《从军行》即从军歌,是乐府诗题,这类诗大多描写边疆军事生活。

标题有的加上“歌”“引”“曲”“吟”“行”等,都属于乐府诗。

2、说说你对唐朝的边塞有多少了解?三、整体通读,把握诗境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

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教师范读4、通过王昌龄的《从军行》,看到唐朝的边塞哪些景物?唐朝的首都是长安(西安),当时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

“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

“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

5、看图读前两句,你有何感受?带上感情读一读。

(戍边将士艰苦、孤寂的生活,怀念家乡)6、过渡语:尽管环境这样恶劣,乡情这样深切,守边将士又是怎样做的呢?7、齐读后两句。

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8、第三句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

“黄沙”“百战”“穿金甲”说明了什么?(将士们面对困难,报国壮志不但没有消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四、体会意境同学们,让我们一起重新回到唐朝的西北边陲,再一次将所想到的、见到的、听到的,留在心中。

让我们牢记戍边的将士,学习他们弃家入塞、奋勇杀敌、许身报国、建功立业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五、作业:背诵并默写古诗从军行七首作者:王昌龄原文:1、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围绕“家国情怀”这一主题,安排了《古诗三首》《军神》《青山处处埋忠骨》《清贫》4篇课文。

文章对人物的刻画细致入微,从不同角度表现了人物崇高的品质。

《古诗三首》描绘了栩栩如生的边塞风光图、春日送别图和遗民思国图;《军神》叙写了刘伯承在不使用麻醉剂的情况下忍受了72刀的刀割之痛却一声不吭,而被沃克医生称为“军神”的故事;《青山处处埋忠骨》叙写了毛泽东得知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牺牲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清贫》叙写了方志敏一生甘于清贫,被俘时身无分文的故事。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内容课时教学要点9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渭、仞、岳、蓟”等6个生字,会写“仞、岳、摩”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随文认识“仞、岳、蓟”等6个生字。

本文要求会正确书写6个字,关键是“仞”和“遗”这两个容易写错的字,应重点指导。

2.阅读理解课堂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入情、在品味意境中悟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

3.语言运用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提高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第1课时从军行▶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从军行》,背诵《从军行》,默写《从军行》。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板块一谈话导入,解读题目1.教师引导: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边塞诗。

板书并齐读诗的题目。

(板书:古诗三首)同学们听说过花木兰吧,花木兰代父从军,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屡立战功。

谁知道“从军”是什么意思?(参加军队)2.每一个时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杀敌报国的动人事迹。

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学习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边塞组诗《从军行》中的第四首诗。

板书并齐读诗的题目。

(板书:从军行)3.解读题目。

教师引导:读懂诗的题目是我们理解古诗的第一步。

一起轻声读一读题目,谁读懂了?预设:(1)书上注释说,从军行是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

(2)题目中加上“歌”“引”“吟”“歌行”等的诗大多属于乐府诗。

4.了解诗人。

了解诗人王昌龄的相关信息,有助于我们理解古诗的内容。

(课件出示作者的资料)5.铺垫渲染。

(1)教师引导:我们读过一些边塞诗,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在你们的印象中,边塞是个怎样的地方?(2)在王昌龄的笔下,边塞风光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设计意图】从介绍边塞诗入手是为了让学生对这类诗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总体感知边塞诗的风格,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品读《从军行》时能更快地融入此诗特有的情境。

板块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1.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请大家把《从军行》先认认真真地读两遍,要读准字音,读得字正腔圆,读出节奏来。

(1)指名学生读(教师相机点评指导),再指名学生读。

(2)教师小结提问:有感情地朗读也是理解古诗的一种方法。

除此之外,学习古诗的方法还有哪些?(看注释、看插图、想象画面)(3)请同学们运用这些方法,默读这首古诗。

一句一句地读,边读边看注释,读完一句想想这句的意思。

读完一首,想想整首诗的意思。

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也可以边读边与同桌讨论。

2.析字词,明诗意。

谁来说一说这首古诗字面上的意思。

预设:(1)“青海长云暗雪山”的意思是: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的雪山一片黯淡。

(2)“孤城遥望玉门关”的意思是: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3)“黄沙百战穿金甲”的意思是: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都被磨穿了。

(4)“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意思是:他们心怀壮志,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3.教师小结:这首诗前两句描写了边塞的风景,后两句抒发了将士们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初读古诗,运用看注释、看插图、想象画面的方法,感知这首诗的大意。

板块三品读古诗,想象诗境1.教师小结过渡:这首诗字面上的意思你们已经弄明白了,现在我们就一起体会诗的深层含义吧。

课件出示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1)自己轻声读一读,你从中看到了边塞的哪些景物?(青海湖、长云、雪山、一座孤城,还看到了玉门关)(2)追问:什么样的雪山?请仔细观察文中这首诗上面的插图,这里的雪山是指祁连山,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终年积雪。

祁连山雪光闪耀,异常壮丽,如今怎么就暗了下来呢?(漫天的黄沙,四起的硝烟,让雪山变暗了)(3)带着你的理解来读这两句诗。

(学生练读—指名学生读)(4)人有时会因心情的不同而对周围的景物有不同的感受,就如杜甫国破家亡时看到盛开的繁花而流泪,听到鸟的叫声亦惊心。

再读读这两句诗,对“暗”还有不同的理解吗?(将士们远离家乡,远离亲人,不能回家与亲人团聚,心情也是低落的)带着这种低落的心情再读这句诗。

(5)在你积累的诗句中有写到玉门关的吗?(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6)再读这两句诗,哪个字撞击着你的心扉?(“暗”,体现了戍边将士低落、孤独的心情,以及对故土和家乡亲人的思念)把你的感受融在诗句中,再读一次。

2.教师小结过渡:边塞环境是这样的恶劣,思乡之情是这样的深切,可戍边将士——课件出示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齐读,谁愿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诗的理解?(在黄沙满天的战场上,战士的金甲都被磨破了,他们表示不攻下楼兰就不回来)(2)教师引导:“穿”是指穿上金甲吗?(不是,“穿”是磨破的意思)金属制作的盔甲会被磨破,不可思议呀!边塞将士身上的金甲怎么会被磨破呢?(征战时间之久,暗示战争的激烈、频繁)(3)磨破的是金甲,磨不破的是什么呢?(忠心报国的壮志雄心)(4)金甲易损,生命可抛,戍边将士报国的壮志却不会减,所有的豪情、气势都融在了这两句诗里。

刀光剑影里横刀立马的身影流露着马革裹尸的豪情。

带着这份豪情壮志来读读这两句诗。

(5)豪壮的语言中,你感受到了将士们怎样的心情?(不把敌人消灭誓不还的决心,一颗热爱祖国的心)3.教师小结:诗的前两句运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借一个“暗”字描写出将士们低落、孤独的心情。

后两句直接抒情,用将士们不把敌人消灭誓不还乡的雄心壮志激励着我们每个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品读古诗,想象诗境,初步体会古诗的情感,进一步体会古诗的意境。

板块四诵读古诗,感悟诗情1.感悟诗情。

(1)“不破楼兰终不还”这铿锵有力的语言让我们感受到了将士们的万丈豪情,难道他们不思念家乡的亲人,不想回家吗?(他们思念亲人,也想早日回家,但忠心报国比这些更重要)(2)家乡的亲人也无时无刻不牵挂着他们啊!会有谁在牵挂着他们呢?预设:①也许两鬓斑白的双亲拄着拐杖一次次在村头翘首以盼。

②也许一对年幼的儿女在一声声地呼唤父亲回家。

③也许留守家园的妻子因思念而过早地让黑发染霜。

(3)请你们代替边关的将士们给家乡的亲人写一封信,告诉他们你为什么“终不还”。

学生练笔、交流。

(结合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板书:忠心报国)(4)有感情地朗读《从军行》。

背诵《从军行》。

默写《从军行》。

2.总结全诗。

(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即使战争如此残酷,可守边的将士们却——(学生接读)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了边塞的恶劣环境,感受到了戍边将士的凄苦、孤独与悲凉,更感受到了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壮志豪情,这孤独、悲凉、充满壮志豪情的画卷就是唐朝的边塞诗。

(3)王昌龄的《从军行》组诗共七首,七首诗呈现出七幅不同的画面,我们今天学的是第四首,还有另外六首,大家课后选自己喜欢的读一读。

感兴趣的同学回家之后可以再收集一下其他诗人的边塞诗并读一读,感受盛唐边塞诗的豪放之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诵读古诗,感悟诗情。

让学生把自己置身于古诗的意境当中,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第2课时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背诵《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默写《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板块一释题激趣,创设语境1.教师引导:唐宋,是中华历史上文化最为繁荣的两个朝代,无数的诗人就像夏夜的繁星,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今天,让我们撷取其中耀眼的一颗,走进南宋这个战火纷飞的朝代,一起走进诗人陆游那颗忧国忧民的心灵。

板书并齐读诗的题目。

(板书: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2.了解诗人。

陆游,对我们而言并不陌生的一位诗人,他是“南宋四大家”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爱国诗人。

他年少的时候就立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愿,他写了无数的诗歌来表达自己对国家那份至死不渝的爱。

3.回顾以前学过的古诗《示儿》。

我们来看他在临终之前留给家人的一封遗嘱,这首诗就是《示儿》,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4.一首《示儿》,让我们感受到了陆游强烈的爱国之情。

这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又体现了陆游什么样的心情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年过六旬的老人那悲愤而又充满希望、无奈而又充满激情的心灵。

5.理解题目。

(1)这个题目这么长,该怎么读呢?(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2)这个“晓”指什么?(“晓”是天亮的意思)(3)整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呢?(秋天的后半夜,将要天亮的时候,陆游走出篱笆做成的门,迎着习习的凉风深有感慨。

)(4)读了这个题目,你们心中一定产生了许多疑问,你想问什么?预设:①诗人为什么那么早就起来了?他是因为什么而睡不着呢?②为什么诗人会感到一阵凉意?6.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一读这首诗吧。

(学生自由练读)【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陆游写的另一首古诗《示儿》,体会陆游强烈的爱国之情,为学习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做好铺垫。

板块二初读诗歌,感受韵律1.谁来读一读这首诗?(指导学生读,师相机正音,再指名学生读)2.我们常说古典诗歌具有韵律美、节奏美,接下来给这首诗划分节奏。

课件出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教师指导朗读:“又一年”,时间多么漫长,读最后一句语速应该缓慢一些。

我们再来齐读一遍。

(学生齐读)3.品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情感。

(1)其实诗歌不仅具有韵律美,而且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独特的情感,有时作者还将自己的情怀寄托在一些景物中,那么这首诗中作者写了哪些景物呢?(“三万里河”和“五千仞岳”)(2)谁来说说“三万里河”指的是什么?师提示:往东入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