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钢在真空加热及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65钢在真空加热及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1a ,但其晶粒比较细小 。图 1b 为加热到 900 ℃,保 温 10 min 的情况 ,其中某些奥氏体晶粒开始合并式 长大 ,变成了大晶粒 ,绝大部分区域内的晶粒仍然比 较细小 。当加热温度刚升到 1 000 ℃时 ,见图 1c ,和 保持 30 s 后观察到该钢奥氏体晶粒急剧长大现象 , 见图 1d ,视场中的面积为粗大奥氏体所占有 ,剩下 较细的奥氏体晶粒已经不多了 ,但它们也有不同程 度的长大 。当加热温度达 1 100 ℃,视场中几乎全 部都是粗大的奥氏体晶粒 ,见图 1e 。图 1f 表示在 1 100 ℃长时间保温的情况 ,奥氏体晶界逐渐粗化 (因 热蚀沟扩大所致) ,晶界间的夹角逐步变成 120°,达 到相对稳定的状态 ,其长大趋势反而变小 。从该组 照片中观察到 65 钢的奥氏体孪晶 ,只有加热到高温 并长时间保温条件下它才出现 ,在图 1f 中左下角的 晶粒的右边出现了两个半双线孪晶 ,在视场中部也 有较浅的半双线孪晶或单线孪晶 。而 65 Mn 钢在 加热到 950 ℃时就可观察到孪晶现象 。
图 4 65 钢试样经真空热处理后 的剥层金相组织照片 ×100
样观察表面产生了严重的脱碳现象 (碳原子在高温 真空条件下逸出) ,此时 ,观察到的金相组织已不是 65 钢的平衡组织了 。
钢在真空高温加热时容易产生表面脱碳现象 。 事实上 65 Mn 钢与 60Si2Mn 钢试样经同样处理后 其脱碳现象比 65 钢要严重 。例 如 : 65Mn 钢 经 1 000 ℃真空加热 、降至 900 ℃时 ,再用高纯氩气吹冷 试样表面至室温 ,其组织中可见到羽毛状魏氏体 。 从未经磨制 、抛光及浸蚀的试样表面就可看到它 , 如磨去几个微米 、抛光及适当浸蚀后 ,则看到的魏 氏体更为清晰 ,如图 5 所示 (该照片中左上角方坑
08讲 钢在加热、冷却时组织的转变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案教学内容: 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的组织转变教学方式:结合实际, 由浅如深讲解1.教学目的:2.掌握钢在加热时组织转变——钢的奥氏体化;3.明确过冷奥氏体的等温转变;4.掌握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
重点、难点: 钢的奥氏体化过冷奥氏体的等温转变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教学过程:1.3 钢的热处理热处理: 采用适当的方式对金属材料或工件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以获得预期的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工艺。
热处理的分类:1. 整体热处理: 对工件整体进行穿透加热的热处理, 如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
2.表面热处理:仅对表面进行热处理的工艺, 如火焰淬火、感应淬火等。
3.化学热处理:将工件置于适当的活性介质中加热、保温, 使一种或几种元素渗入它的表层, 以改变其化学成分、组织和性能的热处理, 如渗碳等。
钢的热处理过程包括加热、保温和冷却三个阶段。
其主要工艺参数是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
1.3.1 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的组织转变1.3.1.1钢在加热时组织转变Fe-Fe3C相图相变点A1.A3.Acm是碳钢在极缓慢地加热或冷却情况下测定的。
但在实际生产中, 加热和冷却并不是极其缓慢的, 因此, 钢的实际相变点都会偏离平衡相变点。
即: 加热转变相变点在平衡相变点以上, 而冷却转变相变点在平衡相变点以下。
通常把实际加热温度标为Ac1.Ac3.Accm、Ar1.Ar3.Arcm。
如图6-1所示。
图6-1 钢在加热、冷却时的相变温度钢加热到Ac1点以上时会发生珠光体向奥氏体的转变, 加热到Ac3和Accm以上时, 便全部转变为奥氏体, 这种加热转变过程称为钢的奥氏体化。
1)1. 奥氏体的形成2)珠光体转变为奥氏体是一个从新结晶的过程。
由于珠光体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 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晶包类型不同, 含碳量差别很大, 转变为奥氏体必须进行晶包的改组和铁碳原子的扩散。
下面以共析钢为例说明奥氏体化大致可分为四个过程, 如图4-2所示。
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的连续冷却转变过程
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的连续冷却转变过程
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它决定了钢的力学性
能和使用寿命。
这个过程可以被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次冷却
在初次冷却阶段,钢的组织会发生初步的变化。
当温度降到钢的临界
温度以下时,钢中的所有组织都会开始转变。
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
一旦开始就不能停止。
第二阶段:持续冷却
在持续冷却阶段,钢的组织会进一步变化。
随着温度的降低,钢中的
残留奥氏体会逐渐转变为贝氏体。
这个过程会在几个小时内完成,然
后钢的组织就会保持不变,直到它被重新加热。
第三阶段:再次加热
在再次加热阶段,钢的组织会重新发生变化。
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钢中的组织开始再次转变,从贝氏体转变为奥氏体。
这个过程同样是
不可逆的。
以上就是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的连续冷却转变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钢的组织变化是不可逆的,因此加热和冷却的过程必
须严格控制。
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会导致钢的力学性能和使用寿命
都受到影响。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钢在加热及冷却时的组织转变课程教案
课题
钢在加热及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钢加热时相转变;
2、掌握等温冷却及其产物;
3、学会C曲线分析。
课型
理论型
课时
2
教学重点
1、了解钢加热时相转变;
2、掌握等温冷却及其产物。
教学难点
学会C曲线分析。
教学方法
讲授法、展示法
教学过程
备注
第一课时
组织教学
复习并引入
分析总结
本次课介绍了钢在加热时的转变(奥氏体化)和冷却时的转变(多种产物),而冷却时所得产物的性能以及连续冷却(低温转变)的内容在下次课时进行介绍。
课件演示
重难点
重难点
作业处理
1、热处理目的?
2、热处理概念?
3、热处理使钢性能发生变化的原因?
板书设计
钢在加热及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一、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
冷却方法
Rel/MPa
Rm/MPa
A/%
Z/%
HRC
随炉冷却
530
280
32.5
49.3
15~18
空气中冷却
670~720
340
15~18
45~50
18~24油中冷却900Fra bibliotek620
18~20
48
40~50
水中冷却
1100
720
7~8
12~14
52~60
2、冷却方式的分类
等温冷却
冷却方式
连续冷却
1等温(处理)冷却
1、热处理目的?
2、热处理概念?
3、热处理使钢性能发生变化的原因?
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的组织转变嘿,咱聊聊钢在加热和冷却时那神奇的组织转变。
钢啊,这硬家伙,平时看着就挺牛。
可你知道吗?当它被加热的时候,那可就像变魔术一样。
一开始,温度慢慢升高,钢就开始有点小动静了。
就好像一个睡眼惺忪的人,逐渐被唤醒。
那原本排列整齐的原子们,也开始不安分起来。
温度再高点,钢的组织就发生大变化啦。
这时候的钢,就如同一个正在进行大改造的工厂。
各种原子重新排列组合,形成新的结构。
那场面,可壮观了。
想象一下,无数的小原子们,就像一群忙碌的小工人,在高温的催促下,热火朝天地干着活。
要是继续加热,钢可就彻底不一样了。
它变得更加活跃,就像一个疯狂的派对现场。
原子们尽情地舞动,结构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这时候的钢,有着强大的力量,仿佛能征服一切。
可别光看加热的时候,冷却也很有看头呢。
当钢开始冷却,就像是一场疯狂派对后的安静。
原子们不再那么疯狂,开始慢慢回归秩序。
温度逐渐降低,钢的组织也逐渐稳定下来。
这就像一个人在经历了一场刺激的冒险后,开始平静地思考人生。
冷却过程中,钢的变化可细腻了。
有时候,它会变得更加坚硬,就像一个坚强的战士,不屈不挠。
有时候,它又会变得更加有韧性,像一个灵活的运动员,能应对各种挑战。
不同的加热和冷却方式,会让钢有不同的组织转变。
就好比不同的人生选择,会带来不同的结果。
如果加热得太快,冷却得太急,钢可能就会变得很脆弱。
但如果掌握好节奏,钢就能变得无比强大。
咱再想想,生活中的很多东西不都跟钢的组织转变有点像吗?我们在经历一些事情的时候,也会发生变化。
有时候是好的变化,让我们变得更强大;有时候可能不太好,但我们也能从中学到东西。
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的组织转变,真的很神奇。
它让我们看到了物质的奇妙之处,也让我们思考人生的各种可能性。
总之,钢的组织转变告诉我们,变化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学会适应变化,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A-P转变 终了线
图2.4 共析碳钢连续冷却转变曲线
马氏体临界 冷却速度
钢的热处理
1.2 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2. 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
过共析碳钢的连续冷却转变C曲线与共析碳钢相比,除了多出一 条先共析渗碳体的析出线以外,其他基本相似
亚共析碳钢的连续冷却转变C曲线与共析碳钢却大不相同,它除 了多出一条先共析铁素体析出线以外,还出现了贝氏体转变区
机械制造基础
机械制造基础
钢的热处理
❖ 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1.1 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 1.2 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钢的热处理
图2.1 钢加热和冷却时各临界点的实际位置
钢的热处理
1.1 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
钢加热到Accm点以上时会发生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 热处理的主要目标就是为了得到奥氏体 严格控制奥氏体的晶粒度是热处理生产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钢的热处理
1.1 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
控制奥氏体晶粒大小的方法:
加热温度 保温时间 加热速度
钢的热处理
1.2 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冷却过程是热处理的关键工序,其冷却转变温度决定了冷却后 的组织和性能
实际生产中采用的冷却方法有:
连续冷却(如炉冷、空冷、水冷等)图b 等温冷却(如等温淬火)图a
图2.2 两种冷却方式示意图
钢的热处理 1.2 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1. 过冷奥氏体的等温冷却转变
图2.3 共析碳钢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C曲线
钢的热处理
1.2 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1. 过冷奥氏体的等温冷却转变珠体转变 贝氏体转变 马氏体转变
钢的热处理
1.2 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钢的加热冷却组织转变
(F和Fe3C),转变为另一种晶格形式的单相(A)的过程,在这样的相变过程中,必然伴随 着Fe、C原子的扩散和相应的晶格重构。研究证明,α-γ晶格重构过程实际上是固态下重结
晶的过程,因此,同样遵循结晶的基本规律,是一个形核、长大和均匀化的过程。
珠光体向奥氏体的转变可分为以下3个步骤,共析钢中奥氏体形成过程示意图如图6-3
亚共析钢室温下的平衡组织是铁素体和珠光体,因此亚共析钢的奥氏体转变由两个阶段 组成。① 是珠光体向奥氏体的转变(加热到略高Ac1 );② 是铁素体向奥氏体的转变(加热 到Ac1~Ac3之间)。珠光体向奥氏体的转变与共析钢相同。当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结束时,在 铁素体晶界上开始形成新的奥氏体晶核,这些新的晶核依靠吸收由先形成的奥氏体中越过晶 界扩散过来的碳原子而不断向铁素体晶粒内部长大。当温度略高于Ac3时,铁素体全部转变成 奥氏体,之后碳原子的扩散还要维持一段时间才能使所有奥氏体的成分达到均匀一致。 2.2.2 过共析钢的奥氏体转变
指在规定加热条件下(把钢加热到930±10℃、保温3~8h)所测得的奥氏体晶粒度。本 质晶粒度的实质是表示钢加热时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倾向。不同牌号的钢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倾 向是不同的,在一定的温度下把随着温度的升高奥氏体晶粒迅速长大的钢称为本质粗晶粒钢, 而奥氏体的晶粒随温度的升高不易长大的钢称为本质细晶粒钢,钢的本质晶粒度示意图如图 6-8所示。一般需要进行热处理的零件大多采用的是本质细晶粒钢,因为本质细晶粒钢热处理 后易获得细小的实际晶粒度。
过冷或过热现象,在相图上实际的相变温度和平衡临界点就会产生偏移的现象,而且加热或
冷却速度越快,偏移量越大。为了便于区别,通常把实际加热时的各临界点用Ac1、Ac3、Accm 表示,冷却时的各临界点用Ar1、Ar3、Arcm表示。钢的各实际临界点的含义如下:
钢在加热及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A长
A 形核
一、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
(一)共析碳钢A形成过程示意图
3)残留渗碳体的溶解 铁素体先于渗碳体消失。因 此,奥氏体形成后,仍有未 溶解的渗碳体存在,随着保 温时间的延长,未溶渗碳体 将继续溶解,直至全部消失 。4)奥氏体成分均匀化 延长保温时间,让碳原 子充分扩散,才能使奥 氏体的含碳量处处均匀 。
§4-2 钢在加热及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一、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 二、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一、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
1.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的相变温度
在加热时钢的转变温 度要高于平衡状态下的临 界点;在冷却时要低于平 衡状态下的临界点。
加热时的各临界点: 1、3和
冷却时的各临界点: 1、3和
一、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
(一)共析碳钢A形成过程示意图
1. 1)奥氏体的形核 2. 优先在铁素体和渗碳体
的 23)奥. 氏相体界晶面核上的形长成大。 在奥氏体中出现碳的浓度梯度, 并引起碳在奥氏体中不断地由高 浓度向低浓度的扩散。为了 维持 原界面碳浓度平衡,奥氏体晶粒 不断向铁素体和渗碳体两边长大 ,直至,铁素体全部转变为奥氏 体。
留氏在体低铁,低碳的用碳晶符马马格号氏中M氏体表,体其示形形。成状碳在为α-中的过高高饱碳碳和马马固氏 氏溶体 体体,其称断为面马 一束一束相互平行的细条 呈针叶状,故也称针状 状,故也称板条状马氏体 马氏体
总结 过冷奥氏体转变产物(共析钢)
2.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
1、在等温转变图上估计连续冷却转变产 物
转变开始线与纵坐标轴之间的时间为孕育期。在C曲 线拐弯的“鼻尖处”(约550℃),孕育期最短,过冷 奥氏体最不稳定。
水平线为马氏体转变开始线(约230℃), 水平线为马氏体转变终了线(约-50℃)。 A′:残余奥氏体,即淬火冷却到室温后残留的奥氏
了解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的组织转变讲课讲稿
了解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江苏省技工院校
教案首页
课题:了解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热处理的定义、目的、分类及作用;
2.掌握钢加热和保温的目的;
3.掌握钢在冷却转变时的产物及转变曲线。
教学重点、难点:1. 钢加热及保温的目的;2. 奥氏体晶粒度的概念及影响因素;3. 共析钢过冷奥氏体等温冷却曲线中各种温度区域内奥氏体的转变产物及组织形貌,性能特点。
4. 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的特点,冷却速度对钢的组织变化和最终性能的影响
授课方法:面授(课堂教学)
教学参考及教具(含电教设备):《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
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
钢在加热及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十塚尤邯I十樓碳体I珠光体庶 C (%)―-2 •奥氏体的形成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主要包括奥氏体的形成和晶粒长大两个过程形核长大残余渗碳体溶解均匀化共析钢奥氏体化:热处理加热至Ac1以上时,将全部奥氏体化亚共析钢奥氏体化:原始组织为F+P,加热至Ac1以上时,P先奥氏体化,组织部分奥氏体化;加热至Ac3以上时,F奥氏体化,组织全部奥氏体化过共析钢奥氏体化:原始组织为P+Fe3C,加热至Ac1以上时,P先奥氏体化,组织部分奥氏体化;加热至Acm以上时,Fe3C奥氏体化,组织全部奥氏体化物元素(如铌、钒、钛等),会形成难熔的碳化物和氮化物颗粒,弥散分布于奥氏体晶界上,阻碍奥氏体晶粒的长大。
因此,大多数合金钢、本质细晶粒钢加热时奥氏体的晶粒一般较细。
原始组织:钢的原始晶粒越细,热处理加热后的奥氏体的晶粒越细。
二、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冷却方式是决定热处理组织和性能的主要因素。
热处理冷却方式分为等温冷却和连续冷却。
()奥氏体冷却降至A i以下时(A以下温度存在的不稳定奥氏体称过冷奥氏体)将发生组织转变。
热处理中采用不同的冷却方式,过冷奥氏体将转变为不同组织,性能具有很大的差异,如下表为45钢奥氏体化后经不同方式的冷却,其性能的差异。
1 •奥氏体的等温转变奥氏体在A1线以上是稳定相,当冷却到A1线以下而又尚未转变的奥氏体称为过冷奥氏体。
这是一种不稳定的过冷组织,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等温保持,它就可以等温转变为稳定的新相。
这种转变就称为奥氏体的等温转变。
[等温冷却转变]:钢经奥氏体化后,迅速冷至临界点(Ar i或A®线以下,等温保持时过冷奥氏体发生的转变。
[等温转变曲线]:可综合反映过冷奥氏体在不同过冷度下等温温度、保持时间与转变产物所占的百分数(转变开始及转变终止)的关系曲线,称“ TTT图”,T time,T temperature,T 1ransformation ”,又称为“C 曲线”。
iio ~io^~io 3~~io 1 ~io 5z/s共析钢等温转变曲线图等温转变产物及性能:用等温转变图可分析钢在 A i 线以下不同温度进行等温转变 所获的产物。
钢加热和冷却时的转变热处理
钢的热处理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组织转变课件
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珠光体的形成
总结词
珠光体是钢在冷却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组织,由铁素体和渗碳体的层片状交替排 列构成。
详细描述
当钢在冷却时,奥氏体中的碳原子开始扩散并偏聚在铁素体和渗碳体的界面处, 形成富碳的铁素体和贫碳的渗碳体。随着温度的降低,这些富碳的铁素体和贫 碳的渗碳体会逐渐形成层片状结构,最终形成珠光体。
马氏体的转变
总结词
马氏体是钢在冷却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组织,其特点是具有较 高的硬度和强度。
详细描述
当钢在冷却时,如果冷却速度足够快,奥氏体中的碳原子来 不及扩散,就会形成一种过饱和的固溶体,即马氏体。马氏 体的硬度高、强度大,因此在制造高强度、耐磨性好的刀具、 模具等产品时具有重要的应用。
贝氏体的转变
奥氏体的形成是一个扩 散过程,需要一定的时 间和温度。
04
奥氏体的形成与钢的成 分、加热速度和温度等 因素有关。
奥氏体晶粒的长大
01
02
03
04
随着温度的升高,奥氏体晶粒 逐渐长大。
晶粒的大小对钢的性能有重要 影响,晶粒越细,钢的强度和
韧性越好。
加热温度和时间是影响奥氏体 晶粒大小的主要因素。
为了获得细小的奥氏体晶粒, 通常采用快速加热和短时间保
回火
总结词
回火是一种将淬火后的金属重新加热至低温 并保持一段时间的过程,主要用于消除淬火 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提高金属的韧性和塑 性。
详细描述
回火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低温加热使金属内部 组织结构发生转变,消除淬火过程中产生的 内应力,提高金属的韧性和塑性。回火工艺 通常包括将淬火后的金属加热到低温回火温
开裂
是指热处理过程中,由于内应力过大 或组织转变不均匀,导致钢的表面出 现裂纹。开裂可以通过优化热处理工 艺、控制冷却速度和改善材料成分来 减少。
65Mn钢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图李红英
图 1 65M n钢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 (CCT图 )
表 1 不同冷却速度下的相变温度
冷却速度 ℃ / s 0105 011 015
A →F开始 730 725 680
A →P开始 710 700 622
A →P终止 -
686 551
A →B开始 -
A →B终止 -
金相组织 F + P + S (少量 ) F + P + S (少量 ) + T
接起来 ,同时在该坐标上标出 Ac1、Ac3 和 M s,即可以 绘出 CCT图 ,如图 1所示. 图 1中 ,冷却曲线旁的数字 为冷却速度 ;冷却曲线下端的数字为以此速度冷却后
线 ,在曲线上确定其临界点 Ac1 和 Ac3. 以喷水冷 却 (冷却速度约 400 ℃/ s)测定其 M s点. 分别以 12
氏体 ( F + P + B ) ,当冷却速度为 15 ~20 ℃ / s时 曲线那样呈完整的“C”字形曲线 , CCT图只有一
转变产物是珠光体和贝氏体 ( P + B ) ,当冷却速度 部分“C”字显现出来 (在图 1中 ,贝氏体转变的曲
大于 20℃ / s时有马氏体转变发生 ;直接水冷 (速 线仅显现一部分 ) ; 如果将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和
图 4 65M n钢连续冷却转变后的金相组织
≤015℃ / s时 ,较厚的先共析铁素体的形貌几乎 呈连续网状 ;当冷却速度为 015℃ / s时 ,网状铁素 体不明显 ,但仍有局部区域铁素体呈网状 ,并出现 索氏体 ;当冷却速度在 015 ~15℃ / s之间的铁素 体则断断续续分布于原奥氏体晶界 ;当冷却速度 ≥215℃ / s时开始出现贝氏体组织 ,贝氏体组织 既有板条状 ,也有粒状 ;当冷却速度为 10℃ / s时 , 转变产物为 :铁素体 +索氏体 +屈氏体 +贝氏体 , 有些铁素体呈魏氏组织形貌 ,有些屈氏体为针状 , 贝氏体为粒状 ;当冷却度速大于 15℃ / s时 ,铁素 体开始消失 ;当冷却速度为 20℃ / s时出现针状马 氏体 ;当冷却速度为 25 ~35℃ / s时 ,转变产物为 屈氏体 ,贝氏体和马氏体. 直接水冷的显微组织主 要为针状马氏体 ,也有少量板条状贝氏体和残余 奥氏体.
4.1 钢在加热、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4、加热缺陷及控制
(一)过热现象 1.一般过热:加热温度过高或在高温下保温 时间过长,引起奥氏体晶粒粗化称为过热。粗 大的奥氏体晶粒会导致钢的强韧性降低,脆性 转变温度升高,增加淬火时的变形开裂倾向。 而导致过热的原因是炉温仪表失控或混料(常 为不懂工艺发生的)。过热组织可经退火、正 火或多次高温回火后,在正常情况下重新奥氏 化使晶粒细化。
2.0 2.11 3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4.3 6.69 80 90 100
Wc%
0
40
50
60
70
Wc%
图5-4 简化的Fe—Fe3C相图
2、奥氏体化过程 Austenitizing process
包括奥氏体的形核与长大,残余渗碳体的 溶解和奥氏体成分的均匀化。
过冷奥氏体(A冷): A1温 度以下不稳定的奥氏体。
常见的冷却方式有两种, 等温冷却和连续冷却。
等温冷却
时间
图6-6 不同冷却方式 Fig.6.6 different cooling style
(一)过冷奥氏体等温冷却转变
俗称C(S)曲线或TTT曲线。
过冷奥氏体: A1温度以下不稳定的奥氏体。
1. C曲线的建立与分析
(四)氢脆现象
高强度钢在富氢气氛中加热时出现塑 性和韧性降低的现象称为氢脆。出现氢 脆的工件通过除氢处理(如回火、时效等) 也能消除氢脆,采用真空、低氢气氛或 惰性气氛加热可避免氢脆。
二、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奥氏体的冷却转变,直接 影响钢热处理后的组织和 性能。
温度/℃
保温
临界点温度 连续冷却
Ac3
A A3 Ar3 S A+Fe3C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际生产中 ,控制好钢在处理后奥氏体的晶粒 度具有重要意义 ,因为它是影响钢的力学性能好坏 的主要因素之一 。为了获得优异的热轧工艺性能 , 必须将钢加热到 1 000~1 200 ℃,得到的晶粒比较 粗大 、成分分布相当均匀的奥氏体 ;为了使金属制品 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 ,其奥氏体化温度应低于它的 晶粒急剧长大温度 ( T G) 。对于 65 钢或 65Mn 钢来 说应低于 950 ℃。 2. 2 先共析铁素体析出形态与共析转变
如将上述组织的试样轻轻磨 (或抛光) 去 7μm 、 再经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 ,其显微组织如图 4a 所 示 ,图 4b 为磨去 35μm 后的情况 。视场中均可看到 3 个显微硬度头压痕 ,黑视场中左 边为块状铁素体 ,从中部到右边 ,由块状逐渐变成网 状铁素体 。由图 4 表明 ,真空高温加热时 ,65 钢试
图 3 65 钢经真空热处理后的室温 组织 (未浸蚀) ×500
差异 ,它反映出原高温时粗大奥氏体的晶界 ,沿奥氏 体晶界两侧析出先共析铁素体 (或沿晶界析出) ,呈 块状或呈网状分布的特征 ;其后是片层状珠光体的 析出 。图 3 中左下角及中下部分可以清晰地看到原 奥氏体晶界及孪晶界 ,黑色块状为先共析铁素体 ,它 从奥氏体晶界两侧或一侧析出和长大 ,中下部的白 色块也是铁素体 。视场中大部分面积为共析转变产 物 ,即片层状珠光体 ,它的颜色在不同区域内是不同 的 ,中右部分呈亮白色条纹状 ,左上角部分呈深浅不 同的黑色 。看来 ,片层状珠光体形核地点一般在原 奥氏体晶界或其交角处 ,亦可在已析出的铁素体或 珠光体边际处形核 ,然后向奥氏体晶粒内部长大 ,似 乎珠光体长大时一般不越过原奥氏体晶界 。对于 65 钢来说 ,珠光体形成的领先相是铁素体 。
图 5 65Mn 试样经真空热处理后 形成的魏氏体 ×400
(1 000 ℃真空加热 、降至 900 ℃再用高纯氩气 吹冷到室温 ,试样表层磨去 4μm 后再浸蚀)
为显微硬度压痕) 。它的形状又类似鱼骨 ,故又称鱼 骨状魏氏体 ,它是亚共析钢中先共析铁素体析出的
© 1994-200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57 ·
图 1 65 钢在真空条件下加热到不同温度时奥氏体晶粒长大现象 ×200
1. 2 65 钢奥氏体晶粒长大动力学分析
现孪晶的温度亦高于后者 ,其原因与 65 Mn 中含锰
从不同加热温度 (保温时间相同) 下拍摄的照片 量较高有关 。
中可求出奥氏体晶粒的平均面积 (μm2) ,从而可绘 1. 3 真空热处理后的室温组织及剥层分析
65 钢 (65Mn) 广泛用于制造钢丝绳及弹簧等金 属制品 ,深入研究其热处理过程中组织转变的规律 , 阐明其力学性能与其组织转变的关系有重要意义 。 有关《65 Mn 钢奥氏体晶粒长大与孪晶的动态观察》 已在本刊 2002 年第 6 期中介绍过 ,本文重点研究 65 钢在真空加热和冷却时的组织转变规律 。
第29卷 第3期 Vol129 No13
金 属 制 品 Steel Wire Products
2003 年 6 月 J une 2003
65 钢在真空加热及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苏德达 Ξ
(天津大学 300072)
摘 要 用高温金相显微镜连续观察了 65 钢奥氏体晶粒的长大过程及高温奥氏体孪晶的形成 ,分析了该钢 试样加热及冷却后的室温组织 ,并用剥层分析法阐明了试样表层的脱碳现象 。在冷却过程中没有看到先共析铁素 体和珠光体转变时的动态过程 ,但从未经浸蚀的室温组织的着色及位置 、形态的不同 ,分析了上述组织的形核地点 及核长大的特征 。
© 1994-200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58 ·
金 属 制 品
第 29 卷
图 2 65 钢与 65 Mn 钢奥氏体晶粒长大动力学曲线 S ———奥氏体晶粒的平均面积 μ, m2
制 65 钢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动力学曲线 ,如图 2 所
将 65 钢加热到 1 100 ℃保温 5 min 后的试样 ,
示 。为了比较 ,该图中还绘出了 65 Mn 钢奥氏体晶 以 33 ℃/ min 冷 却 速 度 降 温 至 900 ℃并 保 持 15
粒长大动力学曲线 。试验结果表明 :这两种钢的化 min ,再用 2 ℃/ min 降至 680 ℃,在缓冷过程中没有
学成分极相近 ,故其奥氏体晶粒长大动力学曲线亦 观察到先共析铁素体和珠光体 (共析体) 组织的形成
极相似 。65 钢奥氏体晶粒 急 剧 长 大 温 度 略 高 于 过程 。冷却到室温后未经浸蚀试样的金相组织如图
1 000 ℃,而 65 Mn 钢则低于 1 000 ℃,而且前者出 3 所示 。由于组织和晶面的不同 ,表面氧化着色有
图 4 65 钢试样经真空热处理后 的剥层金相组织照片 ×100
样观察表面产生了严重的脱碳现象 (碳原子在高温 真空条件下逸出) ,此时 ,观察到的金相组织已不是 65 钢的平衡组织了 。
钢在真空高温加热时容易产生表面脱碳现象 。 事实上 65 Mn 钢与 60Si2Mn 钢试样经同样处理后 其脱碳现象比 65 钢要严重 。例 如 : 65Mn 钢 经 1 000 ℃真空加热 、降至 900 ℃时 ,再用高纯氩气吹冷 试样表面至室温 ,其组织中可见到羽毛状魏氏体 。 从未经磨制 、抛光及浸蚀的试样表面就可看到它 , 如磨去几个微米 、抛光及适当浸蚀后 ,则看到的魏 氏体更为清晰 ,如图 5 所示 (该照片中左上角方坑
Ξ 参加试验工作的有陆允庄 、曹阳等同志 。 © 1994-200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第 2 期
苏德达 :65 钢在真空加热及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亚共析钢经适当奥氏体化后 ,在随后的冷却过 程中将发生铁素体的析出和珠光体的形成 。先共析 铁素体的析出形态与其冷却条件密切相关 ,主要有 块状 、网状及针片状等几种 。铁素体的析出一般由 形核和核长大两阶段组成 ,优先在奥氏体晶界处形 核 ,然后向其一侧或两侧长大 。长大机制亦有两种 : 当冷速缓慢时 ,先共析铁素体和珠光体转变均在较 高温度下进行 ,由于温度较高 ,原子扩散过程易于进 行 ,所以先共析铁素体将按非共格关系长成等轴形 块状 ;若钢中含碳量较高时 ,先共析铁素体的析出量 减少 ,共析转变 (即珠光体) 量增多 ,铁素体将形成网 状 (沿奥氏体晶界析出) ;若冷速较快时 ,迫使先共析 铁素体的析出和珠光体形成均在较低的温度下进 行 ,由于温度较低 ,铁原子的扩散比较困难 (难以进 行长距离扩散) ,铁素体与奥氏体之间的非共格界面 移动很难进行 ,将按共格式界面移动 ,故先共析铁素 体以针片状形貌向奥氏体内部成长 。实验测定表 明 ,这种铁素体的惯析面为{111}A 。由于同一个奥 氏体晶粒内部{111}晶面都相互平行 ,所以 ,该晶粒 内的先共析铁素体析出的针片也彼此平行地分布 (见图 5) 。该照片中上下两个粗大奥氏体晶粒均在 其晶界处成核 ,并以约 45 ℃角向奥氏体内析出针片 状铁素体 ,而上下两组针片状铁素体的夹角为 90°。
Abstract By means of high temperature microscope to observe continuously t he austenitic grain growt h process of 65 steel specimen and its twin grain formation when heated. After heated and cooled ,its structures at room temperature are also studied. The surface decarbonriging of t his specimen is determined by t he surface2layer stripping met hod. The dyramic pro2 cess of t he proeutectic ferrite and t he pearlile transformation are not observed in t he course of cooling. But from different color ,situation and form of structures on t he polished surface of t he specimen at room temperature ,t he place of nucleus forming and its growt h characteristics of ferrite and pearlite are also discussed. Keywords 65 steel ; high temperature microscopy ; austenite grain ; proeutectic ferrite ; pearlite transformation
1a ,但其晶粒比较细小 。图 1b 为加热到 900 ℃,保 温 10 min 的情况 ,其中某些奥氏体晶粒开始合并式 长大 ,变成了大晶粒 ,绝大部分区域内的晶粒仍然比 较细小 。当加热温度刚升到 1 000 ℃时 ,见图 1c ,和 保持 30 s 后观察到该钢奥氏体晶粒急剧长大现象 , 见图 1d ,视场中的面积为粗大奥氏体所占有 ,剩下 较细的奥氏体晶粒已经不多了 ,但它们也有不同程 度的长大 。当加热温度达 1 100 ℃,视场中几乎全 部都是粗大的奥氏体晶粒 ,见图 1e 。图 1f 表示在 1 100 ℃长时间保温的情况 ,奥氏体晶界逐渐粗化 (因 热蚀沟扩大所致) ,晶界间的夹角逐步变成 120°,达 到相对稳定的状态 ,其长大趋势反而变小 。从该组 照片中观察到 65 钢的奥氏体孪晶 ,只有加热到高温 并长时间保温条件下它才出现 ,在图 1f 中左下角的 晶粒的右边出现了两个半双线孪晶 ,在视场中部也 有较浅的半双线孪晶或单线孪晶 。而 65 Mn 钢在 加热到 950 ℃时就可观察到孪晶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