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1.(8分)材料一:2006年12月9日,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的“雪冠”在蓝天的映衬下清晰可见(下图左)。
而2008年11月11日航拍的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峰顶,由冰川和积雪组成的白色雪冠已经所剩无几(下图右)。
材料二: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前夕,中美两国分别宣布了各自的二氧化碳减排策略。
新华网北京11月26日:中国26日正式对外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新华网华盛顿11月25日:美国白宫25日宣布,美国将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承诺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7%。
(1)材料一显示乞力马扎罗山冰川正在消失,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
(4分)(2)根据材料二,比较中美在减排上的不同观点。
(2分)(3)说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
(2分)【答案】(1)全球气候变暖;(1分)改变能源结构,采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植树造林;加强国际间合作(每个要点1分,答对3个要点就可得3分)(2)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减排;(1分)美国:总量减排;(1分)(3)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使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增强,增加了大气逆辐射,导致气温上升(或温室效应增强,或大气保温作用增强)(2分)【解析】(1)乞力马扎罗山冰川正在消失,主要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结果。
解决全球变暖问题,要求采取改变能源结构,采用清洁能源。
提高能源利用率。
植树造林,加强国际间合作等措施。
(2)根据材料二资料可知,中国的观点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减排。
而美国的观点是总量减排。
(3)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使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增强,增加了大气逆辐射,导致大气保温作用增强,或温室效应增强,气温上升。
【考点】全球变暖问题及治理措施,温室效应的大气受热过程。
2.专家认为,在全球气候变暖和低碳经济备受关注的大背景下,未来属于新能源技术领先的国家。
高三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1.图示1950~1998年我国南方某山区洪、旱灾害受灾面积的变化状况,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说出1950—1998年该区域洪、旱灾害的变化特点,并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其形成原因。
(7分)(2)简述当地政府为减轻洪旱灾损应采取的措施。
(8分)【答案】(1)洪旱灾害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2分);同一年份,旱灾与洪灾程度呈负相关(2分)。
夏季风各年强弱不一,引起降水年际变化大(1分);夏季风强盛的年份,降水量大,该年份洪灾严重则旱灾较轻(2分)。
(2)加强气象灾害研究,加强灾情监测和预报;建立防灾减灾应急机制;推行防灾保险;加强宣传教育,增强民众防灾减灾意识;兴修水利设施,增强引排水和蓄洪抗旱能力;山区加强植树造林,提高涵养水源能力;引导民众迁出洪灾多发区,减少洪水带来的危害。
【解析】(1)从洪旱灾害的变化趋势和两者的关系来分析。
虽然洪旱灾害的变化有波动,但总的呈上升趋势。
同一年份旱灾与洪灾程度呈负相关。
我国之所以洪、旱灾害频繁,主要是因为受季风的影响,尤其是夏季风的强弱变化。
夏季风各年强弱不一,引起降水年际变化大,夏季风强盛的年份,降水量大,该年份洪灾严重则旱灾较轻。
反之亦然。
(1)减轻洪旱灾损应采取的措施应从监测、预报和防御两方面来分析。
防御包括非工程性防御和工程性防御措施,前者有规划、法律、管理、减灾教育等。
如加强气象灾害研究,加强灾情监测和预报,建立防减灾应急机制,推行防灾保险,加强宣传教育,增强民众防灾减灾意识。
后者如兴修水利设施,增强引排水和蓄洪抗旱能力,山区加强植树造林,提高涵养水源能力,引导民众迁出洪灾多发区,减少洪水带来的危害。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灾害与防治。
2.图示意1972~2011年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同朝向冰川面积的变化(单位:km)。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造成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变暖B.地壳抬升C.流水搬运D.风力侵蚀【答案】A【解析】冰川面积大幅度减少,特别是向阳的方向,是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的结果。
高一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1.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腹地,近年来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如在日光温棚中种植草莓、油桃、蔬菜等,走上了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经营之路。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主要种植业区形成的区位优势主要是()A.位于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光照充足,热量丰富B.深受西北季风的影响,降水丰富,为农业灌溉提供充足的水源C.人口和城市密集,消费市场广阔,科技发达D.河谷地带的森林为土壤提供了较丰富的腐殖质,土壤比较肥沃,热量相对丰富【答案】D【解析】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受西北季风的影响,降水少;该区人口和城市较少;而河谷地带地势相对较低,热量条件较好,森林的枯枝落叶腐烂后,为土壤提供了较丰富的腐殖质,土壤肥沃。
故选D。
【2】图中A湖泊近年来水面降低,水量减小,原因可能是()A.全球变暖,高山冰雪融化量增加,入湖河流的水量增加B.全球变暖,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降水减少C.利用该湖泊进行农业灌溉,农业用水量增加导致湖水减少D.湖泊周围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造成湖泊泥沙淤积严重【答案】B【解析】高山冰雪融化量增加,入湖河流的水量增加,A湖泊水面上升,水量增加;该湖泊为咸水湖,湖水不能用来灌溉;湖泊泥沙淤积,湖面会上升;而全球变暖,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降水减少,会导致湖面降低。
故选B。
【考点】青藏地区2.阿尔金山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北部。
下图为“1960—2010年阿尔金山冰川面积及年平均气温变化图”。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从总体上看,阿尔金山在1960—2010年间()A.冰川面积显著增加B.气温波动下降C.冰川消融量与年均温具有相关性D.冰川消融面积过半【答案】C【解析】据图可知,冰川面积在减小,A错;气温波动上升,B错;由于气温上升导致冰川融化,冰川消融量与年均温具有相关性,故C正确;1970年冰川面积约为350km²,2010年约为300km²,消融量并未过半,D错。
高考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对策》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对策》练习题含答案[2023·福建连城一中月考]观测发现,全球气候变暖使北极海冰面积大量减少。
且研究发现北极地区变暖速度明显快于全球变暖速度,这一现象被称为“极地放大效应”,然而“极地放大效应”在南极却不明显。
据此完成1~2题。
1.相对南极大陆,北极地区变暖速度更快的主要原因是()A.南极地区地面辐射更强,地面热量散失得更多B.南极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多大风,增温不明显C.北极地区海冰融化多,减弱了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D.北极地区臭氧空洞变大,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2.“极地放大效应”带来的影响可能有()A.全球水循环更新速度加快B.北冰洋航道通航时间缩短C.北极地区极光现象明显增多D.欧洲和北美洲极端天气增多[2023·山西运城月考]冰川物质平衡又称冰川物质收支,即积累量与消融量的差值,受大气降水(固态、液态水)、气温及风等因素变化的影响。
下图示意2011~2016年祁连山中段北坡“七一冰川”26个测杆点月平均冰川物质平衡随海拔的梯度变化。
据此完成3~5题。
3.“七一冰川”月平均冰川物质为最大正平衡的月份是()A.1月B.4月C.7月D.9月4.形成“七一冰川”1月平均冰川物质平衡状态的主要原因是()A.气温低,冰川消融量少B.冷空气活动频繁,降雪天气多C.积雪表面反照率低,消融加剧D.受风吹雪影响,降雪积累少5.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该地区冰川物质平衡的变化会导致()A.林线下降B.降水增多C.雪线下降D.冰川萎缩[2023·湖南卷]碳排放强度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创新投入密切相关,碳中和需要付出经济代价。
下图示意某年甲国和乙国重点制造业部门产品的贸易额、每吨二氧化碳排放的研发投入与经济产出情况。
据此完成6~8题。
6.乙国出口的产品中,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少的是()A.金属及金属制品B.化工制品C.机械制造产品D.电子产品7.与乙国相比,甲国生产同类制造业产品的()A.环境成本高B.人力成本高C.营销成本高D.研发成本高8.根据图中两国重点制造业部门产品的投入产出效果,甲国应优先考虑()①扩大国际市场②提高创新能力③强化产业升级④承接产业转移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参考答案:1.C本题考查北极地区变暖速度更快的原因。
高一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试题
高一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试题1.关于全球变暖造成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全球变暖不会影响社会经济生活B.全球变暖会引起海平面的上升C.全球变暖会引起全球范围内的干旱现象D.全球变暖使得高纬度地区适宜亚热带作物生长【答案】B【解析】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造成巨大影响,故A错。
全球气候变暖会使全球海平面上升,使北半球中高纬地区降水增加,使得高纬度地区适宜温带作物生长,故C、D项错误,B项正确。
【考点】全球气候变暖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点评:该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全球气候变暖带来影响的认知水平。
2.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后对世界各地气候的影响是()A.北半球高纬度和中低纬度大部分地区的降水将会减少B.大部分干旱、半干旱区域则因蒸发增强变得更加干燥C.热带气旋的强度和频率将会明显减少D.大部分热带沙漠将会消失【答案】B【解析】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后,北半球中高纬地区降水增加,大部分干旱、半干旱区域则因蒸发增强变得更加干燥,热带气旋的强度和频率将会明显增多,大部分热带沙漠面积将会扩大。
故A、C、D三项错误,B项正确。
【考点】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对世界各地气候带来的影响点评:该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世界气候带来不同影响的认知能力。
3.下列气体中不属于温室气体的是()A.甲烷B.氟氯烃C.二氧化碳D.氮氧化物【答案】D【解析】甲烷、氟氯烃、二氧化碳均能使大气增温,为温室气体。
氮氧化合物是产生酸雨危害的物质,而非温室气体。
故D为符合题意的选项。
【考点】主要温室气体点评:该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同学们对温室气体主要成分的认知能力。
4.由于温室效应,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到那时,我国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一月0℃等温线将移到秦岭-淮河以南B.东北山区河流春季水量比现在大C.珠穆朗玛峰的永久性积雪冰川界线将下移D.台湾岛的面积将比现在大【答案】B【解析】全球气候变暖,会使我国一月0°C以上区域扩大,0℃等温线将移到秦岭-淮河以北;珠穆朗玛峰七月0°C以上范围扩大,永久性积雪冰川界线上移;海平面因全球气候变暖而升高,台湾岛沿海低地将被淹没,台湾岛的面积将减小。
高二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图为全新世(开始于1.15万年前)以来某省南部局部沿海海岸变迁状况示意图。
如果仅考虑气候变化对海岸变迁的影响,则全新世以来该地气候冷暖变化特征是()A.逐步变暖B.逐步变冷C.先冷后暖D.先暖后冷【答案】D【解析】由图中可看出,海岸线的位置先向陆地推进,即海平面上升,说明是由于气候变暖导致的;后海岸线又向海洋后退,即海平面下降,说明是由于气候变冷所致,故D正确。
【考点】气候变化对海岸线的影响2.芬瑟岛,是世界上最大的沙岛,总面积1630平方千米(如图所示)。
岛上分布的沙漠在世界最古老沙漠中面积最大,现在仍然保留着3万年前的风貌;同时还分布着世界上唯一生长在沙地上的雨林植被。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关于芬瑟岛上沙漠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地质变化和海浪堆积作用而形成的B.是全球变暖,降水减少的结果C.因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而形成D.受热带雨林迁移农业的影响而形成的【答案】A【解析】全球变暖,降水变率会增大,而不一定会是降水量减少,B错;芬瑟岛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C错;芬瑟岛形成历史悠久,属于自然因素造成的,与热带雨林迁移农业无关,D错;用排除法,可选A。
【2】芬瑟岛分布着世界上唯一生长在沙地的雨林植被,其原因可能有①接近热带雨林分布区,雨林植物种子传播到此②沙地土层深厚,利于雨林植物根系向深处延伸③来自海洋的盛行风带来较充沛的降水④沿岸暖流经过,有增温增湿作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芬瑟岛的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区,雨林种子可传播到此;雨林区,降水多,且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故植物根系埋藏较浅,且向水平方向延伸;芬瑟岛处于南半球低纬度,盛行东南信风,为其带来丰沛的降水;沿岸有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湿。
【考点】该题考查沙漠和热带雨林成因。
3.图为“太阳黑子相对数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读图完成题。
201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店影响-推荐下载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一、选择题(共61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6分)全球气候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下图是“全球温度上升3℃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产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示意图”。
读图,回答1~3题。
1.全球温度上升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关系密切。
2009年联合国日的口号是“用爱温暖世界,而非二氧化碳”。
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相关原因的解释,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碳阻挡了地面长波辐射B .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C .二氧化碳能强烈反射地面短波辐射D .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太阳短波辐射2.有关升温3°C 对靠雨水生产粮食地区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 .全球气候变暖对全球各地区粮食生产都有害无益B .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会增加C .低纬度和南半球地区粮食产量有小幅增产D .西半球粮食产量普遍会增产,东半球相反3.据图推断,如果全球温度升高3℃,下列几个地区全年降水量增幅最大的可能是( )A .澳大利亚B .北非C .西亚D .中亚“仙女木”是寒冷气候的标志性植物,因此用来命名出现在北欧的寒冷事件,“新仙女木”表示末次冰期的最后一次寒冷事件。
“新仙女木”事件之后气候变暖,进入温暖的全新世界。
下列甲图是“地球50万年前至今的气温变化模拟曲线图”,乙图是“地球2万年前至今的海平面模拟变化图”。
读图回答4~5题。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
在管路敷设过程,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
管线敷设技术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
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
高三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试题
高三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试题1.干物质是指有机质在60℃~90℃的恒温下,充分干燥,余下的有机物的重量,是衡量植物有机物积累、营养成分多寡的一个重要指标。
读下图“高原和平原冬小麦生长期内干物质累积曲线图”,图中信息显示,高原地区冬小麦收获时的干物质量大于平原地区,对这种结果影响较小的是A.热量充足B.光照强C.昼夜温差大D.生长期长【答案】A【解析】青藏高原的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所以光照强。
大气保温效应差,所以昼夜温差大,积累的养分多。
气温较低,作物成熟需要的生长期长。
所以积累的干物质量大于平原地区。
山东的平原地区比青藏高原的热量充足,干物质积累量却小于青藏高原,说明热量影响较小,A对。
B、C、D错。
【考点】影响作物生长的因素,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差异。
2.商丘位于河南东部,地处黄淮平原腹地,介于114°49′E-116°39′E、33°43′N-34°52′N之间。
下图为商丘地区1971- 2010年气温、降水量和日照变化统计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区1971-2010年气候A.趋向于暖湿化B.趋向于冷湿化C.趋向于暖干化D.趋向于冷干化【答案】A【解析】读图,根据图例分析,该地的气温、降水曲线呈波状上升状态,所以气候趋向于暖湿化,A对。
B、C、D错。
【2】该地区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的农作物是A.玉米B.水稻C.甜菜D.甘蔗【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该地区位于河南,地处黄淮平原地区,该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
小麦。
,气候变化对该地区的作物影响较大的是玉米,A对。
该地区位于淮河以北,水稻种植面积较小,不是主要作物,影响小,B错。
甜菜是中温带作物,该地是暖温带,不是主产区,影响小,C错。
甘蔗是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这里种植少,影响小,D错。
【考点】读图能力考查,气候变化的影响。
3. 2013年中国正式成为北极理事会永久观察员国。
高二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1.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而防灾减灾的任务既十分重要,也十分艰巨。
读“我国自然灾害区划图”,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灾害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有()①干旱②滑坡③台风④风暴潮⑤寒潮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⑤【答案】D【解析】下列灾害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有①干旱、③台风、⑤寒潮;②滑坡属于地质灾害;④风暴潮属于海洋灾害。
【2】与其他地区相比,地区d分布最为集中的自然灾害是()A.洪涝B.台风C.泥石流D.干旱【答案】C【解析】与其他地区相比,地区d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西南地区一是位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二是由于其地形,气候,植被等原因,成为我国泥石流的多发地区。
【3】图中a、b、c、d四个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A.a B.b C.c D.d【答案】B【解析】图中a、b、c、d四个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b。
B地位于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由于黄土土质疏松,且夏季多暴雨,黄土高原成为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4】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
下列工程中,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的是()①兴建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②兴建长江、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工程③修建“西气东输”管道④在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工程⑤兴建广东大亚湾和阳江核电站⑥加固长江、黄河、珠江大堤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⑥C.①②③⑥D.②③④⑤【答案】B【解析】兴建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加固长江,黄河大堤;兴建长江,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防护林工程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减轻或治理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
在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工程也是为了保护沿海地区免遭台风,海浪等的影响。
【考点】该题考查自然灾害类型和分布及防灾减灾措施。
2.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9分)材料一:2013年度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11月11日在波兰华沙召开,为期两周的华沙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核心议题依然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另一核心议题是落实来自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练习题(含答案)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近100多年,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体看为上升趋势。
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自20世纪50年代以,全球2浓度明显增加而导致的温室效应。
据此回答1~2题。
1.因2浓度增加而导致全球气温升高,对我国造成的影响可能是( )A.各地降水量普遍增加B.南方与北方温差变大.水稻种植的北界北移D.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2.为延缓和减轻由于2浓度增加而导致的气候变化与危害,各国政府应( )A.改变能结构,提高天然气的使用比例B.遵守国际公约,控制和削减2排放量.采用固碳技术,增加新能污染税费D.扩大耕地面积,培育新的农作物品种【解析】第1题,全球变暖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的地区因蒸发强烈,将变得更加干旱;南北温差不会变大,但冬季0℃等温线将北移,水稻种植的北界将北移。
第2题,为减少2排放量,各国政府应加强国际合作,提高能利用技术和能利用效率,积极采用新能。
天然气属于含碳的化石燃料,燃烧后也要排放2。
扩大耕地面积,培育新的农作物品种不会减小2浓度。
【答案】 1. 2.B(2011•江苏高考)下图是1992年和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对比图。
读图回答3~4题。
3.1992年至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反映了( )A.地壳活动强烈B.日地距离缩短.黄赤交角增大D.全球气候变暖4.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导致( )A.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B.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增加.海洋面积增大,海岸线长度增加D.热量消耗增多,全球温度下降【解析】第3题,全球气候变暖使格陵兰冰川融化量增大,冰原面积不断缩小。
第4题,全球冰川大量融化使海水增加,海平面上升。
【答案】 3.D 4.A5.(2012•广东会考)下图反映了近 2 万年海平面高度变化。
由此可推断,地表冰川覆盖面积最大的时期大约距今( )A.17 千年前后B.11 千年前后.5 千年前后D.2 千年前后【解析】海平面下降,是因为水分存留在了陆地上。
高一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地理全球气候变更及其对人类的影响练习题及答案古代的地理学主要探究关于地球形态、大小有关的测量方法,或对已知的地区和国家进行描述。
接下来我们大家一起练习高一地理全球气候变更及其对人类的影响练习题。
1.关于气候变更的说法,正确的是()过去一万年的气温变更A.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全球气温变更呈波动下降趋势B.距今约1万年的人类历史时期处在地质历史时期最终一次寒冷期的后期C.该图反映了小尺度气候变更D.这一时期的气温变更对现代气温没有影响【解析】图中反映了距今1万年的气温变更,属于大尺度气候变更,该时期处于地质历史时期最终一次寒冷期的后期,这一时期全球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
【答案】 B2.全球变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A.使全球生态系统更加平衡稳定B.森林生态系统的空间格局发生变更,同时造成生物多样性的增加C.气候变暖会使某些脆弱物种灭亡的风险减小D.全球变暖对一些地区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严峻的、不行逆转的破坏【解析】生物的承受实力是有限的。
全球变暖对很多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甚至对一些地区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严峻的、不行逆转的破坏。
全球变暖,将变更植被群落的结构、组成及生物量,使森林生态系统的空间格局发生变更,同时也会造成生物多样性削减。
由于气候变暖,物种将易于患病和遭遇害虫攻击,一些物种将由于难以适应环境的变更而导致生产率降低,某些脆弱物种灭亡的风险会增加。
【答案】 D树木年轮是气候变更的历史证据。
读下面的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回答3~4题。
3.该地近百年气候的变更是()A.寒冷——暖和——寒冷交替变更B.暖和——寒冷——暖和交替变更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更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更4.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A.雪线上升B.暖冬频繁C.海平面下降D.河流水灾常年发生【解析】第3题,年轮反映出的是树木生长的快慢,年轮厚说明树木生长快,反映出气候较为暖和;反之则说明生长慢,气候较为寒冷。
2012年高考地理试题解析分项版之专题07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师版)
行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
该作用可能A.缓解全球变暖 B.缩小臭氧层空洞C.减轻酸雨污染 D.加快海洋流速【答案】A(2012高考真题XX卷)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南非东部海边城市德班召开,大会重点关注了二氧化碳排放。
完成1~2题。
2.2009年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50%。
下列措施中有助于实现该目标的有①推广太阳能、核能②降低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重③扩大森林面积④提高单位GDP能耗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B3.据下表分析,德班的气候类型是第2题表德班气候观测站:29º50′S ,31º2′E 海拔:5m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平均气温(℃)23.5 24.5 23.5 22.0 19.0 16.5 16.5 17.0 19.0 20.0 21.5 22.5 降雨量(mm)118128 113 91 59 36 26 39 63 85 121 124A .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 【答案】B煤炭生产量 煤炭消费量 亿t中国 美国印度 日本 252015105图11.图示四个国家中,人均煤炭消费量最高的是A.中国 B.美国C.印度 D.日本【答案】B2.借助图示资料可以大致推算出相应国家的A.单位GDP能耗 B.碳排放量C.能源进出口量 D.煤炭自给率【答案】D。
2012年气候变化的地理影响高考地理选择题真题解析
2012年气候变化的地理影响高考地理选择题真题解析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2012年,全球范围内发生的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2012年气候变化的地理影响进行分析和解析。
一、北极冰盖减少2012年,北极冰盖再次刷新历史最低记录。
北极地区的冰盖融化加快,导致海平面上升,影响了全球的海岸线和海洋生态系统。
此外,由于冰盖的减少,北极地区的温度升高,进一步影响了气候格局。
二、全球降水分布变化2012年,许多国家和地区遭受了严重的干旱和洪涝灾害。
由于气候变化导致降水的不均匀分布,一些地区降水过多,造成洪水灾害;而其他地区则面临持续干旱,导致农作物减产和水资源短缺。
三、热带风暴频发2012年,热带风暴频发,给许多沿海地区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
热带风暴由于其强大的风力和巨大的降水量,造成了沿海地区的洪涝、土地沉降和生态系统破坏。
这对沿海城市和居民的生活和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四、生态系统变迁气候变化对全球生态系统的影响不容忽视。
2012年,许多地方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破坏。
气候变暖导致一些物种的栖息地丧失,某些动植物物种面临灭绝的威胁。
这对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五、冰川退缩加剧全球范围内的冰川退缩现象在2012年进一步加剧。
冰川退缩导致山区水资源减少,造成干旱和水草丧失。
同时,冰川退缩还导致土地上的岩石和土壤暴露,加剧了土地侵蚀和自然灾害的风险。
六、影响人类生活2012年的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大范围的干旱和洪涝导致农作物减产和食品价格上涨,给全球的粮食安全带来了威胁。
此外,高温和热浪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危害,导致疾病的增多和死亡率的上升。
综上所述,2012年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产生了重大的地理影响。
北极冰盖减少、全球降水分布变化、热带风暴频发、生态系统变迁、冰川退缩加剧以及影响人类生活等方面都反映了气候变化对地球的影响。
我们应该认识到气候变化的严峻性,并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地球家园。
2012年高考地理历年真题 专题07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备战】2012年高考地理历年真题专题07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011年高考试题解析】(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XX卷)图1是1992年和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对比图。
读图回答1~2题。
25.1992年至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反映了A.地壳活动强烈B.日地距离缩短C.黄赤交角增大D.全球气候变暖【答案】D【解析】1992年至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说明冰川I融化速度加快,则推出该地区气温开高,即反映了全球气候变暖。
26.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导致A.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B.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增加C.海洋面积增大,海岸线长度增加D.热量消耗增多,全球温度下降【答案】A【解析】全球气候变暖使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冰川大量融化产生水量流入海洋,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海洋面积增大,但海岸线长度不一定增加,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总体不变。
27.我国拥有较丰富的地热资源,其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下列关于地热能说法正确的是()①可以用于洗浴、发电以及供暖等方面②与煤炭、石油、天然气一样都是化石能源③主要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④与地下水结合可形成热水型地热,释放形式之一是温泉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答案】C(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XX卷)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图12表示我国1978-2005年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 重心变化轨迹。
完成31-32题。
28.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变化轨迹分别对应图中的A.a、b、cB.c、b、aC.c、a、bD.b、c、a74.(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XX卷,39)读下列材料和图表,回答问题:材料三: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产生的废气,影响气候、危及人体健康的问题日益严峻。
因而,太阳能、核能、风能、潮汐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受到广泛重视。
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测试试题:1.2.4全球气候变化
2012届地理高三一轮复习测试试题:1.2.4全球气候变化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读漫画,回答1~2题。
1.有关漫画所示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是自然界变化的结果B.是太阳辐射异常,如黑子活动的结果C.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D.温室效应是根本原因2.下列不会引起该问题的气体是( )A.二氧化碳B.氟氯烃C.臭氧D.氮气解析:第1题,漫画反映的是全球变暖,原因有两个方面:①正处于地质时期间冰期温度上升时期;②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温室效应使气温呈上升趋势。
第2题,温室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甲烷、臭氧、一氧化二氮、氟氯烃化合物等,这些气体都可以使全球气候变暖。
答案: 1.C 2.D对野象生活习性研究表明,野象喜欢生活在温暖湿润的森林环境里。
下图为中国历史时期野象活动地点分布图,分析回答3~5题。
3.据图可以分析得出,公元前550年至公元1838年野象活动北界( )A.不断北移B.不断南移C.不断东移D.不断西移4.公元前500年前,黄河流域的气候状况可能是( )A.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多B.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少C.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少D.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多5.关于该历史时期气候与现代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个时期气候变化趋势基本吻合B.现代气候变暖使全球陆地面积增大C.该历史时期雪线不断降低,现代则趋向升高D.该历史时期我国1月份0 ℃等温线的位置北移解析:由图可知,公元前500年前黄河流域有野象分布,而野象喜欢生活在温暖湿润的森林环境中,据此推测当时的气候比现在温暖湿润。
从不同时期的野象分布地点可看出,图中所示历史时期野象分布北界不断南移,说明气温不断降低,是个变冷的时期,与现代全球气候变暖恰好相反。
变冷时,雪线不断降低,我国1月0 ℃等温线位臵不断南移。
答案: 3.B 4.D 5.C(2011·临沂质检)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一、选择题(共61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6分)
全球气候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下图是“全球温度上升3℃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产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示意图”。
读图,回答1~3题。
1.全球温度上升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关系密切。
2009年联合国日的口号是“用爱温暖世界,而非二氧化碳”。
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相关原因的解释,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阻挡了地面长波辐射
B.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C.二氧化碳能强烈反射地面短波辐射
D.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太阳短波辐射
2.有关升温3°C对靠雨水生产粮食地区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全球气候变暖对全球各地区粮食生产都有害无益
B.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会增加
C.低纬度和南半球地区粮食产量有小幅增产
D.西半球粮食产量普遍会增产,东半球相反
3.据图推断,如果全球温度升高3℃,下列几个地区全年降水量增幅最大的可能是() A.澳大利亚B.北非
C.西亚D.中亚
“仙女木”是寒冷气候的标志性植物,因此用来命名出现在北欧的寒冷事件,“新仙女木”表示末次冰期的最后一次寒冷事件。
“新仙女木”事件之后气候变暖,进入温暖的全新世界。
下列甲图是“地球50万年前至今的气温变化模拟曲线图”,乙图是“地球2万年前至今的海平面模拟变化图”。
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新仙女木”事件的是()
A.①B.②C.③D.④
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气温变化与海平面变化的趋势大体是一致的
B.近7千年来气温相对保持平稳
C.近2万年来气温与海平面始终保持上升
D.50万年前至今气候呈冷暖交替变化
对野象生活习性研究表明,野象喜欢生活在温暖湿润的森林环境。
下图为“中国历史时期野象活动地点分布图”,分析回答6~7题。
6.据图分析可以得出,公元前500年至公元1830年野象活动北界() A.不断北移B.不断南移C.不断东移D.不断西移
7.关于该历史时期气候与现代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个时期气候变化趋势基本吻合
B.现代气候变暖使全球陆地面积增大
C.该历史时期雪线不断降低,现代则趋向升高
D.该历史时期我国1月份0°C等温线的位置北移
当今,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一些科学家预测:“21世纪将没有冬天。
”据此完成8~9题。
8.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A.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B.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利用效率
C.加强国际合作
D.全球大量削减工业生产
9.怎样消除地球的“温室”现象,保护好人类的家园,下列设想,最不可信的是() A.制作一个太空“窗帘”安置在日地之间
B.把“温室气体”液化输入深海岩石中
C.使用基因工程培植大量的海藻和海草,来吸收“温室气体”
D.人工降雨
(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据报道:意大利“水城”威尼斯人口多年来持续减少。
最新统计结果显示,威尼斯全市人口不足6万人。
据此回答10~11题。
10.导致威尼斯人口持续减少的原因不包括()
A.冰川融化B.火山喷发的威胁
C.海水膨胀D.地面下沉
11.人类因素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最主要原因,为控制海平面上升,发达国家应该() A.禁止使用氟氯烃B.积极发展生态工业
C.减少温室气体排放D.减少酸性气体排放
2008年~2009年冬季,全国平均气温为-2.6°C,较常年偏高1.7°C,为1951年~1952年冬季以来历史同期第三高。
据此完成12~14题。
12.暖冬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表现在()
A.降水量减小,气温偏高,土壤中水分蒸发严重
B.农作物生长速度加快,有利于产量的提高
C.暖冬使地温升高,使农作物抗寒能力增强
D.暖冬使虫卵更容易越冬生存,增加抗病虫害的难度
13.下图说明全球气候变化状况的基本特点是()
A.全球气温逐渐升高B.降水量呈增加趋势
C.冷暖干湿交替D.气候变化周期不稳定
14.遏制气候变暖,必须()
A.压缩经济发展规模
B.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量
C.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D.将温室气体全部回收利用
二、综合题(共39分)
1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1分)
材料一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于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齐聚峰会,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
材料二《京都议定书》协议内容及各国批准情况
材料三2009年10月17日,马尔代夫在一处浅海水域举行全球首次“水下内阁会议”,马尔代夫总统和内阁成员在水下签署倡议书,呼吁各国采取行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
受马尔代夫“水下内阁会议”的启发,尼泊尔政府2009年12月4日在其境内的珠穆朗玛峰南坡海拔5 200多米的一块平地上召开内阁会议。
材料四尼泊尔和马尔代夫区域图
(1)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主要关注的是气候变化中的。
(2)材料一、二中提到的《京都议定书》是关于什么的协议?
(3)全球气候变暖对材料三、四中的两国的影响主要有哪些?
(4)针对材料中的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16.阅读新疆近30年来的部分地理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8分)
(2)以上变化对该地区的地理环境可能产生哪些影响?
答案1.B 2.B 3.C 4.C 5.C 6.B7.C 8.D9.D10.BD11.BC12.AD 13.CD14.BC
15.(1)气候变暖
(2)以法律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以抑制全球气候变暖。
(3)全球变暖使喜马拉雅山脉南坡雪线上升,大量冰雪融化,影响尼泊尔农业灌溉甚至
危及该国生存环境;全球变暖,使海平面上升,马尔代夫有被淹没的危险。
(4)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提高常规能源的利用率,寻找新的清洁能源,加强国际合作等。
16.(1)全球变暖,冰川消融;造成汇入湖泊的河流径流量增加;(气温升高和湖泊面积的扩大)蒸发量增加,促进了水汽循环,导致当地湿度和降水增加。
(2)有利:降水、河流径流增多,对缓解干旱有利(或对植物生长有利);不利:冰川消融,
将导致淡水资源的短缺(或降水、河流径流增多,容易引发洪水、泥石流等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