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安小林
来源:《读天下》2019年第27期
摘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党的十九大报告题中之意,农村社会则是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正确认识和分析当前农村社会治理的新情况,促进农村和谐稳定,是各级政府及社会应当积极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社会治理;对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解、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因此,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工作,关键在基层,而农村则是社会建设的基础,更是加强社会治理的重点。随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的落实,各项惠农支农政策不断完善加强,新时代的农村社会发展越来越快,农民得到的实惠也不断增多,但与此同时,征地拆迁矛盾突出、农村宅基地管理问题种种、农村教育资源缺位、医疗保障以及养老保险等公共服务还不能充分满足人民需要等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也层出不穷。故综合准确客观地认识和分析当前农村社会治理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采取多种有效举措来应对与解决,对于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农民群众安居乐业以及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社会综合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占据主导地位限制了社会治理发展
从目前的农村社会治理现状发现,政府在社会治理过程中仍然占据主导作用,很多工作基本上还是习惯于通过行政力量加以推动,对于农村的文化娱乐活动、农村社区的物业管理以及农村慈善救助等事务一般均由政府控制,由政府设置组织或者购买服务项目推动工作落实,如此一来既加大了政府压力又限制了社会组织有效参与,制约了社会自治的发展。
(二)农民参与社会治理的意愿和能力还不够高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离开农村,特别是很多年轻有文化的人才流失更大,留守农村的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儿童以及其他弱势群体,此类人群参与村级社会事务管理、社会公共服务以及维护村集体利益的意愿相对淡漠,常常抱有“各自打扫门前雪”“事不关己”的心态,即便是留守家乡的精英人才,主要精力基本上放在自己如何发家致富上,对乡村事务关注度不高,久而久之导致农民群众在农村事务中“失语”,社会治理主体相对弱化。
(三)农村各類社会矛盾日显突出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的价值观也相应受到冲击,比如征地拆迁过程中常常因赔偿问题而引发纠纷,守望相助的邻里关系常常会因为这一系列的经济利益而逐渐淡化。同时近年来国家出台了种粮直补、农村危房改造、最低生活保障等一系列惠民政策,然而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往往因为工作人员对政策的理解存在偏差以及个别工作人员存在优亲厚友心态,造成惠民政策在农村基层执行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公平、不公正现象,致使群众对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产生怨怼,干群关系相对紧张,严重者甚至形成上访案件。
(四)社会治理及服务能力还不能有效满足农民需要
一方面各级政府逐步加大了对农村的财政投入,但直接涉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公共服务供给仍然不够充足,例如,农村文化活动,学前教育,医疗卫生,乡村道路建设,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低下,不能完全满足广大农民的需求。另一方面社会组织参与农村社会治理职能不够充分。笔者调研发现,参与农村社会治理的社会组织数量较少,已有的社会组织往往也存在规模小、独立性差、承接政府职能转移能力不足等问题,其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作用有限。
(五)农村社会治理中电子化水平低
在农村社会治理中,无论是对村民的管理还是农产品的销售等各个方面都需要现代电子技术的保障。然而,目前的村社干部中有很多同志年龄偏大,对信息化技术的掌握不多,有些村干部甚至连电脑都不能熟练使用。据笔者调研发现,一个近50户的村庄,装有网线和电脑的占比还不到10%,更别说使用网络进行物品销售和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和监督。
(六)资金保障缺乏稳定性
当前农村社会治理所需资金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政府的财政投入,二是社会投入包括村民自筹。财政投入有保障但是受政府财政紧张影响,一般投入金额有限,而社会投入受社会企业和投资者个体思想影响,在“花钱买服务”上也难有很大作为。
二、加强和创新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对策及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建才能共享,共建的过程也是共享的过程。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汇聚民智,最大激发民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动局面。”笔者认为,解决农村基层社会治理问题,需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积极参与,使治理主体多元化。
(一)充分调动社会组织及群众的参与度
共同参与社会建设及其治理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责任。一是采取切实措施,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对政府公共事务管理活动的民主监督作用。在政府决策和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提供有效的决策信息,不断提高政府做出科学决策的能力。同时,探索多种办法,防止盲目决策造成的资源浪费,最大化地实现农村公共利益。二是提高农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程度。农村区域不同,其展现出来的风俗人情、农村产业结构、自然资源等也千差万别,充分结合区域特点建立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有序参与农村社会治理,发挥其主体性作用。为此,要根据农村资源禀赋、风土人情、产业结构、区域布局等特点,建立各种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使其积极有序地参与农村社会治理,既保护其自身的合法权益,又促进利益最大化。以笔者家乡为例,在所有社区和有条件的村大力开展以推行“爱心积分”、开设“爱心超市”、成立“爱心银行”、评选“爱心状元”为主要措施的爱心综治模式,有效激活农民群众参与自主管理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运行效率和破解诸多社会治理过程中存在的历史“顽疾”。同时,定期或不定期号召村社热心公益活动的人员,组建邻里守望队伍、政策法规宣传队伍、“红袖标”工作队伍、平安家庭创建队伍等,最大限度凝聚和发挥农民群众力量,将其作为农村社会综合治理工作力量的有益补充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三是积极拓展农民利益表达渠道。随着农民利益日益多元化,要充分构建多层面的农民与政府的沟通渠道,有效解决农民群众的正当诉求,化解农村基层社会矛盾,促进农村社会治理良性发展。
(二)不断深化信息技术水平
提升农村社会治理服务水平,要积极推动电子政务、电子村务。一是建立完善的电子信息平台,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和人口信息基础台账,准确全面的录入农村人口基本信息,突出的矛盾纠纷问题及化解情况以及惠民政策和惠民项目等各项政策,实现全方位、动态式社会服务进村入户。二是加强农民电子技术学习。通过智能手机、地方电视台等方式开设农技知识、致富榜样以及农事农情等频道,引导农民特别是偏远山区农民了解更多信息。同时充分利用农村淘宝、物流配送下乡等方式提高农民农产品销售理念和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为农村社会稳定服好务。
(三)着力打造农村治理网格化信息平台
一是实现社会治理四级联动。按照“一张网、两条线、多功用、广覆盖”和“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的工作思路,在农村所有社区和有条件的村全面推行网格化建设,充分运用和发挥综合治理信息平台的作用,逐步实现服务管理农民群众事项达到“网格-社区(村)-乡镇(街道)-区县级”四级互动响应。二是强化网格員责任意识。以“动态采集信息、主动发现问题、及时报告问题、协助解决问题”为基本原则,健全完善网格员职责、考评办法、业务技能培训等体制机制,避免网格工作“一张皮”现象,确保网格工作规范高效。三是在整合资源上下功夫。将公安、消防、信访、安监、民政、市政、环保、卫生计生和水、电、气等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系统、行业工作力量进行有效整合,以网格为基本单元,所有工作自觉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