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王冕教案
《少年王冕》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少年王冕》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dd37e49de80d4d8d15a4fca.png)
《少年王冕》教案一、复习谈话,导入新课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王冕是元末明初的一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这么伟大的人物,他的少年时代一定与众不同。
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少年王冕。
(生齐读课题)2、这篇课文从王冕的7岁一直描写到十七八岁,那么课文主要通过哪两件事来写王冕的?指名回答。
(板书:辍学放牛学画荷花)二、品读细节,深化感悟1、品读“辍学放牛”(2—4自然段)过渡:中国有句古话,说人生有三大痛,王冕小小年纪,就经历了其中一大痛——早年丧父,只剩下孤儿寡母相依为命。
10岁那年,母亲让王冕去放牛。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2—4小节,想想从这一部分文字中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王冕?划下关键语句,并在旁边用词语、短句作批注。
(生自由朗读、圈划)师:我想,通过刚才的朗读、圈划,你对王冕一定有了更深的了解,哪些语句让你感受最深,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把你的想法表达出来。
没写完的不要紧,同学发言的过程中认真听,就是你学习的过程。
预设:a.王冕说:“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
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1)生:从这段话中我读出了王冕的孝顺懂事。
师:你找得真准,谈的体会也很到位。
(板书:孝顺母亲)(2)师:王冕说这段话,是事出有因的,请看(课件出示):一天,母亲把他叫到面前,说:“孩子呀,不是我要耽误你。
这几年年成不好,只靠我做些针线活儿挣得这点钱,实在供不起你读书。
如今只好让你到隔壁人家去放牛。
”(指名朗读)(3)师:这是母子之间的一段对话,是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一段话。
有个词语说得好:言为心声,一个人的语言是心灵的诠释。
我们先来看看母亲说的话,读一读,思考:你觉得母亲说话的时候心里的感受是怎样的?能用词语形容一下吗?(无奈、伤心、愧疚、自责……)师:母亲的伤心无奈,透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引导学生抓住“不是”、“实在”、“只好”,指名试读)(4)师:是啊,作为母亲,谁不希望自己的子女读书成才,但凡王冕的母亲有一点办法的话,她也不会让自己的孩子辍学的。
《少年王冕 》教案
![《少年王冕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9cf539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0c.png)
少年王冕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王冕少年时期的生活、成长背景和主要成就;2.掌握王冕少年时期所创作的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和主题;3.分析王冕少年时期的文学创作特点和艺术风格;4.培养学生对于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能力;5.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王冕的生平介绍1.王冕的成长背景和故乡;2.王冕的求学经历;3.王冕的文学成就及影响。
王冕的文学作品介绍1.《夜泊牛渚怀古》的背景与文学特征;2.《登岳阳楼》的创作背景及其文学价值。
3.其他少年时期所写作品的主题、风格及社会背景。
王冕文学创作的分析和评价1.王冕少年时期的文学创作特点;2.王冕的艺术风格及其影响;3.对王冕少年时期的文学成就作出分析和评价。
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2.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相关文化背景;3.小组合作进行文学作品阅读和分析;4.指导学生完成文学作品的创作。
教学过程第一课:王冕的生平介绍1.通过PPT展示王冕的生平经历;2.教师讲述王冕求学经历,向学生介绍王冕的成就及其对文学的贡献;3.学生自主阅读相关教材或网络资料,了解王冕的成长背景。
第二课:王冕的文学作品介绍1.以《夜泊牛渚怀古》为例,介绍王冕的文学成就并分析其文学特点;2.学生自主阅读相关教材或网络资料,介绍王冕的其他文学作品。
第三课:王冕文学创作的分析和评价1.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分析王冕的文学成就及其特点;2.向学生介绍王冕的书信、日记等相关文献,让学生自主分析王冕文学创作的特点;3.向学生讲解评价文学作品的标准和方法,让学生对王冕的文学作品进行评价。
第四课:文学作品的创作1.教师针对王冕文学作品的特点和社会背景,向学生介绍文学作品的主题、表现方式及创作方法;2.指导学生完成小组文学作品的创作,例如小诗、小说、散文等。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王冕少年时期的文学作品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少年王冕 教案
![少年王冕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0162fb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7d.png)
少年王冕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王冕的生平事迹及其对古代文化的贡献;2.能够理解王冕的书法艺术和文化观念;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和实践。
二、教学重点1.王冕的书法艺术和文化观念;2.王冕对古代文化的贡献。
三、教学难点1.王冕的书法艺术和文化观念的深入理解;2.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创作和实践中。
四、教学方法1.讲授和解释:通过教师讲授和解释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王冕的生平事迹、书法艺术和文化观念;2.分组研讨: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分享彼此的见解和理解;3.创作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创作和实践,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五、教学内容1. 王冕的生平事迹王冕,字子敬,唐代大书法家之一,曾任供奉郎、校书郎等职,后官至御史中丞。
王冕一生致力于书法艺术和文化事业,为古代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 王冕的书法艺术王冕的书法艺术风格独具一格,以骨韵秀逸、笔力遒劲而著名。
他的书法作品大多寓意深刻,充满着人文情怀和哲学思辨。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包括《仁王盘》、《千字文》等。
3. 王冕的文化观念王冕在文化观念方面也有着独特的体悟。
他提倡学术兼备,尊崇古代文化,特别是儒家经典、史书等,认为这些文化传承至今仍有重要的意义。
他还强调学习和实践的结合,认为只有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才能真正掌握和领悟。
4. 应用实践通过学习了解王冕的生平事迹、书法艺术和文化观念,学生可以进行相关的创作和实践。
比如可以模仿王冕的书法风格进行练习和创作,或是制作相应的文化宣传展板等。
六、教学评价1.参加讨论和交流活动;2.完成所分配的创作和实践任务;3.期中期末考试。
七、教学安排第一周:了解王冕的生平事迹;第二周:学习王冕的书法艺术;第三周:探讨王冕的文化观念;第四周:进行相关的创作和实践;第五周:综合复习和考试。
八、教学参考1.《中国书法史》2.《唐代艺术史》3.《中国古代文化史》。
《少年王冕》教案
![《少年王冕》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f3aa78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af.png)
《少年王冕》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少年王冕》这篇文章,让学生了解王冕的成长历程,体会他的勤奋好学、孝顺父母的品质。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了解古代书法艺术,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学会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4.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王冕的形象。
二、教学重点1. 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王冕的成长历程。
2. 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表现的古代书法艺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2. 学会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带。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1 板书课题,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1.2 简介王冕:王冕,元朝著名画家、书法家,他的画和字在当时就很有名。
王冕小时候,家里很穷,不能上学,靠母亲做些针线活养活他。
王冕自学成材,后人称赞他“画梅天下闻名”。
2. 自读课文,感知内容2.1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2 学生汇报,教师总结:课文讲了王冕小时候家境贫寒,没法上学,靠母亲做些针线活养活他。
邻居秦老汉教他画画,他刻苦学习,自学成材,后人称赞他“画梅天下闻名”。
3. 学习课文,体会感情3.1 学习第一段3.1.1 引导学生关注王冕小时候家境贫寒,没法上学的情况。
3.1.2 引导学生关注王冕是怎样刻苦学习的。
3.2 学习第二、三段3.2.1 引导学生关注邻居秦老汉教王冕画画的情况。
3.2.2 引导学生关注王冕是怎样勤奋刻苦地学习画画的。
3.3 学习第四至六段3.3.1 引导学生关注王冕画梅花的技巧。
3.3.2 引导学生关注王冕成年后画画的情况。
3.4 学习第七、八段3.4.1 引导学生关注王冕得到众人赞美的情景。
3.4.2 引导学生关注王冕谦逊的态度。
小学《少年王冕》教案
![小学《少年王冕》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b3b987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5b.png)
小学《少年王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王冕的生长背景和性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培养学生热爱阅读,主动学习的习惯。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兴趣。
(2)培养学生尊敬师长,勤奋好学的品质。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爱他人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王冕的生长背景和性格特点。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通过课文内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王冕的历史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王冕的性格特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合作学习,讨论生字词的学习。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师分析王冕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学习他的优点。
4.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朗读课文,巩固学习内容。
(2)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表现:(1)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2)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情况。
2.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作业的完成情况。
(2)家长签字确认的情况。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少年王冕》。
2. 生字词卡片。
3. 教学课件。
4. 课后作业记录表。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式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步骤1. 课前准备: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了解王冕的生长背景,初步感受王冕的性格特点。
戴晓燕《少年王冕》教案
![戴晓燕《少年王冕》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d660d7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6b.png)
戴晓燕《少年王冕》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把握王冕的性格特点。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述故事情节。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王冕的成长环境对其性格的影响。
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培养阅读兴趣。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王冕孝敬父母、勤奋好学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2.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2 分析王冕的性格特点及其成长环境的影响。
2.3 培养学生阅读古典文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3.1 理解古代文化背景,如诗句、礼仪等。
3.2 感悟王冕的品质,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四、教学准备4.1 教材《少年王冕》。
4.2 相关古代文化资料(如诗句解释、礼仪知识等)。
4.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王冕的生平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提问:“你们认为一个优秀的少年应该具备哪些品质?”5.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教师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解答疑惑。
5.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王冕的性格特点及其成长环境的影响。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4 课堂拓展引导学生欣赏古典文学作品,如诗词、散文等。
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5.5 总结反馈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王冕的品质。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评估6.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6.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评估其分析问题和团队协作能力。
6.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如写一篇关于王冕品质的作文,以检验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作业布置7.1 抄写生字词,加强记忆。
7.2 阅读一篇关于王冕的拓展文章,了解其生平事迹。
7.3 家庭作业:以“我眼中的王冕”为主题,写一篇心得体会。
八、课程进度安排8.1 第一周:学习生字词,初步了解故事情节。
8.2 第二周:深入分析王冕的性格特点,讨论其成长环境。
《少年王冕》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4
![《少年王冕》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4](https://img.taocdn.com/s3/m/d20475dcad02de80d4d840de.png)
《少年王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王冕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3.通过品读自悟重点词句,学习王冕身上的优良品质。
4.学习描写人物故事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感受少年王冕孝敬母亲、勤奋好学。
教学难点:学习描写人物故事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这是篇人物故事,说说课文是抓住那几个片段来写王冕的?七岁靠母读书十岁弃学放牛十三四岁励志学画十七八岁日益成才二、导入新课通读全文,少年王冕的故事就像电影一样在我们眼前闪过,但其中的特写镜头又深深地扎根在我们脑海中,你们说说是哪些镜头?三、细读镜头一:弃学放牛1.默读课文2~4自然段,这一段文字为我们展现了什么样的王冕?2.讨论交流:出示有关王冕的句子(1)懂事,王冕真的觉得很闷吗?怎么说母亲就相信啦?(2)弃学之后的王冕是什么样的?(3)这么受王冕孝顺的母亲是什么样的呢?生找出有关母亲的句子。
(4)你能当好这位伟大的母亲吗?3.王冕、母亲的形象刻画得如此栩栩如生,作者主要抓住了什么描写?(语言、动作、神情)4.文中还有一个人物,作者抓住了什么描写?写出了他的什么特点?5.总结并指导朗读: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描写,就可以将人物的形象再现,我们读好这些句子,就能真正的走进人物的内心。
四、细读镜头二:励志学画1.哪位同学能用你的声音能再现镜头?2.思考:从这个镜头中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王冕?3.生讨论:(勤奋、爱观察、有毅力)找出相关语句说明观点。
4.正因为王冕有一双爱观察的眼睛,他发现了生活的美。
(出示雨后美景)(1)指名读。
(2)欣赏美景。
(3)指导朗读。
这些景在王冕眼里是鲜活的,你认为呢?(强调镶、透、照、洗)这些景让王冕有了学画的念头,出示句子,这句话什么意思?王冕学画成功了吗?王冕为什么会成功?(出示句子: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王冕读了不少书,也明白了许多道理。
《少年王冕》教学教案
![《少年王冕》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336f2f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39.png)
《少年王冕》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少年王冕的勤奋好学、孝敬父母的优秀品质。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
(2)欣赏古典文学作品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
(3)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作者王冕的生平和作品。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大意。
(2)让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分享学习心得。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解答学生疑问。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口头或书面练习。
(2)选取课文中的精彩片段,进行朗读或表演练习。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引导学生思考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3. 深入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进行拓展学习。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以及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3.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的情况,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4.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对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少年王冕教案.doc
![少年王冕教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95f018d33186bceb19e8bb3e.png)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王冕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以和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3、通过品读自悟重点词句,学习王冕身上的优良品质。
教学准备:教学重点:感受少年王冕孝敬母亲、勤奋好学。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王冕身上具有很多优良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大家还记得吗?生:勤奋好学、孝敬父母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师板书:勤奋好学、孝敬父母)二、学习课文2——4自然段。
(一)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4自然段,找一找,课文中哪些词句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王冕孝敬母亲、勤奋好学?在重点句子和词语上做记号,也可以在旁边简单地写写体会。
先交流孝敬母亲的句子1、(出示课件)王冕说:“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
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生:通过“闷得慌、不如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贴补家用”等重点语句体会王冕的孝敬母亲。
生贴补家用:感受到王冕很小就知道体谅母亲的难处。
(板书:弃学放牛)师: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读这两句话,能否读出前后两句话中的矛盾来?(明明说在学堂闷得慌,为何放牛的时候还要带几本书去读读呢?)2师:、结合上面母亲说的话“孩子呀,不是我要耽误你…………实在供不起你读书。
如今只好让你到隔壁人家去放牛。
”那母亲对王冕放牛又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呢?(小组合作讨论)生:从“不是我耽误你”“实在供不起”“只好”体会到母亲不舍得孩子去放牛,内心充满愧疚,此时母亲的心里伤心,难过,酸楚,愧疚。
师:那同学们就同桌互读,要读出母亲的那种伤心难过的心情来。
师:那我们现在找两位同学来试着读一下,下面同学当小裁判,看看他俩谁读的好?师指两人读。
学生评价:常征同学读的好,因为有感情,而且句子流利,通畅,语速适中。
师:那我们就给二组加上一颗星。
3、师:母亲实在没方法,只能让小王冕到秦家放牛,内心很难受,母亲的这种难受心情我们还能在课文2—4自然段其他的句子中体会到吗?生:王冕一一答应,母亲含着眼泪回去了。
五年级语文《少年王冕》教案
![五年级语文《少年王冕》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f65a14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8d.png)
五年级语文《少年王冕》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少年王冕》的主要内容,了解王冕的成长经历和他对待学习和生活的态度。
能够把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学会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培养他们的抗压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积极态度,鼓励他们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互相帮助和尊重他人。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少年王冕》简介:《少年王冕》是一篇描写古代少年王冕勤奋学习、勇于面对困难的故事。
王冕虽然家境贫寒,但他自强不息,努力学习,最终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画家。
2.2 课文重点内容:王冕小时候的生活环境和他的学习态度。
王冕面对贫困和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王冕通过努力成为画家的过程和他的艺术成就。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什么是困难吗?你们是如何面对困难的?引入课文《少年王冕》,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2 阅读理解:分组让学生朗读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
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3 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王冕是如何对待学习和生活的?他遇到了哪些困难?分组讨论:你们认为王冕的品质和态度对他的成长有什么影响?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2 课后作业评价:布置相关的写作或思考题目,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和练习,以巩固所学内容。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少年王冕》的课文文本,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5.2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课文背景和历史背景。
5.3 多媒体教学资源: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少年王冕》教学设计8篇
![《少年王冕》教学设计8篇](https://img.taocdn.com/s3/m/c32482d2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61.png)
《少年王冕》教学设计《少年王冕》教学设计8篇《少年王冕》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4课《少年王冕》教学目标:1、知识: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王冕的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以及孝顺母亲的美好品德。
2、技能: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力:在对语言文字的揣摩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课堂交流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情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王冕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和孝顺母亲美好品德的'影响,进而使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再一次得到净化与升华。
教学对策: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品悟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重难点:感受王冕勤奋好学、孝敬长辈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一、品悟人物语言理解母亲“无奈”过渡:王冕七岁时父亲就去世了,靠母亲做些针线活供他读书,这一年王冕十岁了,一天……1、相机出示:“一天母亲把他叫到……到隔壁人家去放牛。
”(1)、自由读提问:你读懂了什么?(2)、学生交流(3)、指导朗读(4)、出示:“一天,母亲把他叫到面前,( )说:‘…………去放牛。
’”①指名口头填一填②引读2、提问:还有什么地方也可以看出母亲确实是无可奈何,非常不忍心的?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一找。
学生交流[人物语言最能体现出人物性格和心理,紧扣语言文字从读到议到填再到读,这样层层深入,帮助学生理解母亲无可奈何的心理,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二、紧扣重点事例体会王冕“好学”过渡:母亲无奈之下让小王冕去放牛,小王冕是怎么回答的?1、相机出示“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心里倒快活些……”2、设问:不读书,小王冕真的感到快活吗?3、自由读课文思考:从哪几件事中可以看出当时王冕并不是真的快活,其实他是很想读书的?4、学生交流●版块一(1)、相机出示“每天给的点心钱…………在柳树阴下看书。
”①自由读说说读懂了什么②学生交流(2)、小结:小王冕想买一本书可真不容易啊!(3)、指导朗读[抓住“舍不得”、“积攒”等重点词语,让学生认真细致地“咬文嚼字”,从语言文字中感悟王冕买书的不易,从而认识到王冕是个好学的少年。
小学《少年王冕》教案
![小学《少年王冕》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d3a4136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20.png)
小学《少年王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王冕的生平和事迹,理解课文所传达的道德观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培养学生热爱阅读、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敬长辈、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3. 了解王冕的生平和事迹,领悟课文所传达的道德观念。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对课文所传达的道德观念的理解和内化。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少年王冕》。
2. 生字词卡片。
3. 王冕的事迹相关资料。
4.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王冕的生平和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王冕的优秀品质。
2.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合作探讨,理解课文的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4. 感悟道德观念(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王冕的优秀品质,如尊敬长辈、诚实守信等。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谈谈如何将王冕的品质运用到生活中。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王冕的优秀品质和道德观念。
6.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王冕的事迹的短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王冕的画作,欣赏他的绘画作品,体会其在绘画领域的成就。
2. 结合当地文化,了解王冕的事迹在民间的流传和影响,进一步感受王冕的品质。
七、课堂互动1. 分角色朗读课文,增强学生对课文情节的理解。
2.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最敬佩王冕的哪个品质,并说明理由。
少年王冕备课电子教案
![少年王冕备课电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265bdf26fff705cc170a17.png)
2、(1)指名学生将这一段话读一遍,问:你们喜欢这段话吗?为什么?小组讨论。
(2)生交流:(大致从颜色、词语、顺序等方面感受景物的美,启发学生写文章要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3)让我们闭眼想象,谁能用优美的朗读将大家带到这美的境界里。
4、小结过渡:真的,好美的自然之景,有人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2、师生交流、解决预习中的困难。
3、出示生字、词语,检查预习情况。
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正音。
5、自由再读课文,思考:我还有什么地方没读懂?
6、交流,疏通。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生自由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描写了王冕哪几个时间段里发生的故事?
2、交流:
3、根据时间顺序进行分段,引导概括大意。
(1)生说
(2)师小结
荷花的美让我们陶醉,王冕的勤奋值得我们学习,谁能读好这段话?试读——指读——齐读。
4、过渡:王冕画的画越来越好,他完全可以在家陪伴母亲,让母亲放心了。引读最后一节。
5、总结
四、课外作业
王冕是《儒林外史》之第一人,打开《儒林外史》,你会更真切地认识到一位儒林楷模,学者榜样。课后请同学们读一读《儒林外史》这一本书。
语文教学教案设计(三)
阅读链接
课外阅读《儒林外史》。
练笔设计
为王冕写小传。
板书设计
少年王冕
孝敬母亲勤奋好学
教后反思
3、通过品读感悟重点词句,学习王冕的学习精神和美好品德
重点
难点
感受王冕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和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情感主线
与
阅读主线
朗读,阅读教学永远的亮点;复述,留下最深刻的场景;讲述,移情体验,自主表达。
《少年王冕》教案
![《少年王冕》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c1953c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40.png)
《少年王冕》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少年王冕》的基本内容,了解王冕的成长历程和他身上的优秀品质。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王冕的孝敬父母、勤奋好学、自强不息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二、教学重点2.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王冕的成长历程和他身上的优秀品质。
2.2 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勤奋好学、自强不息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3.1 分析王冕在不同场景下的心理活动,理解他的品质。
3.2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践行王冕的精神。
四、教学方法4.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王冕的成长过程。
4.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
五、教学准备5.1 课文《少年王冕》文本及相关资料。
5.2 教学多媒体设备。
5.3 学习小组划分。
六、教学过程6.1 课前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王冕的背景,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6.2 课文讲解(2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分析王冕的成长历程和他身上的优秀品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6.3 课堂讨论(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新课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6.4 案例分析(15分钟)教师给出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王冕的品质在案例中的体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课堂练习(10分钟)教师布置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八、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九、教学反思(课后)9.2 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整和改进,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十、教学评价10.1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10.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10.3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发现自身不足,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小学《少年王冕》教案
![小学《少年王冕》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03fe19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9a.png)
小学《少年王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王冕的成长背景和优秀品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良好习惯。
(2)学习王冕勤奋好学、孝敬父母、关爱他人的优秀品质。
(3)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为实现人生目标努力奋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王冕的人物形象,把握其优秀品质。
2. 教学难点:(1)通过细节描写来把握王冕的性格特点。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原文及相关资料。
(2)生字词卡片。
(3)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准备好字典,以便查找生字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王冕的画像,引导学生观察王冕的外貌特征。
(2)教师简要介绍王冕的生长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字典查阅生字词,并记录在课本上。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王冕的人物形象。
(2)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总结王冕的优秀品质。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通过细节描写,引导学生把握王冕的性格特点。
5.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口头作文。
(2)学生书写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篇关于王冕的小故事。
2. 拓展作业:(1)学生阅读其他有关王冕的文学作品,了解王冕的更多信息。
《少年王冕》教案设计
![《少年王冕》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990c08e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1e.png)
《少年王冕》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少年王冕》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1.2 教学内容故事梗概:介绍《少年王冕》的基本情节,包括王冕的成长经历和他的道德品质。
人物分析:分析王冕和其他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主题探讨:探讨小说的主题思想,如忠诚、友情、正义等。
第二章:教学方法和手段2.1 教学方法阅读理解:引导学生阅读文本,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人物和情节的理解和看法。
写作练习: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如写人物描述、情节总结等。
2.2 教学手段文本材料:提供《少年王冕》的文本材料,供学生阅读和分析。
多媒体辅助:使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情节。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和相关阅读材料。
第三章:教学安排3.1 课时安排本章节共需4个课时,每个课时45分钟。
3.2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介绍故事梗概,阅读文本第一部分。
第二课时:分析人物形象,讨论王冕的性格特点。
第三课时:阅读文本第二部分,分析人物关系。
第四课时:总结主题思想,进行写作练习。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法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内容、结构和表达。
期末考试:设计相关的考试题目,评估学生对整个故事的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2 评价标准理解能力:能够准确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分析能力:能够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写作能力:能够清晰、连贯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分析。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文本材料提供《少年王冕》的文本材料,包括小说原文和相关评论文章。
5.2 多媒体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寻找相关的视频材料,如电影改编片段或相关纪录片。
5.3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和相关阅读材料,如作者简介、历史背景等。
《少年王冕》教案设计
![《少年王冕》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3629219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9d.png)
《少年王冕》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少年王冕》的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
能够分析王冕的性格特点和他与他人的关系。
掌握故事中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脉络。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运用思维导图等工具,帮助学生梳理故事结构和主要情节。
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表达和表演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兴趣和尊重。
引导学生从王冕的成长经历中,认识到勤奋学习、尊敬师长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人生价值和人生目标的思考。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少年王冕》是一部描写中国古代少年成长的故事。
故事通过王冕的成长经历,展现了他的聪明才智、勤奋好学和对家庭的忠诚。
教材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对话,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的生动形象和情感。
2.2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关系,分析王冕的性格特点。
难点:深刻理解故事中所传递的价值观和人生哲理。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对《少年王冕》产生兴趣。
提问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了解,引发学生对故事背景的思考。
3.2 阅读理解:分组阅读故事的不同部分,让学生互相交流阅读体会和理解。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3.3 讨论与思考:引导学生讨论王冕的性格特点,如他的聪明才智、勤奋好学和对家庭的忠诚。
让学生思考王冕的成长经历对自己的人生有何启示,如何将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评:学生通过自我反思,评价自己在阅读理解和思考方面的表现。
学生可以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4.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分享彼此的阅读理解和思考成果。
互相提供反馈和建议,帮助彼此提高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少年王冕》教材,包括故事文本和相关注释。
5.2 辅助材料:图片或实物展示,用于导入和增强学生的兴趣。
《少年王冕》教案
![《少年王冕》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2365cd4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7f.png)
《少年王冕》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少年王冕》这篇文章,使学生了解王冕的成长历程,体会王冕的勤奋好学和高尚品质。
2.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 学习本文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
4.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尊敬长辈、勤劳节俭、孝敬父母的美好品德。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王冕的品质。
2. 学习本文的人物描写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
2. 体会王冕的品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朗读感悟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 采用讨论交流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运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学会写作技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王冕。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3.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 分析王冕的品质,引导学生学习王冕的优点。
5. 学习本文的人物描写方法,进行实例分析。
6. 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教师指导。
7.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六、教学内容1. 通过学习《少年王冕》的故事,使学生了解王冕的家庭背景和他的成长过程。
2. 引导学生分析王冕的性格特点,如勤奋好学、孝顺父母、尊敬长辈等。
3. 通过对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使学生掌握人物描写的技巧。
七、教学步骤1. 检查学生对上一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引导学生分析王冕的家庭背景,理解他为何要离开家乡。
3. 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王冕性格特点的句子,并进行讨论。
4. 分析课文中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使学生掌握人物描写的技巧。
5. 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尝试自己进行人物描写。
八、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观察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了解他们是否掌握了人物描写的技巧。
3. 搜集学生的课堂练习,对他们的写作进行评价。
九、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王冕的品质。
《少年王冕》教案设计
![《少年王冕》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a651bb3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42.png)
《少年王冕》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少年王冕》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能够分析王冕的成长过程和他的品质特点。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思考,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模仿、表演和创作,培养口语表达和创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王冕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律意识。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概述介绍课文《少年王冕》的故事背景和主要情节。
分析王冕的成长过程和他的品质特点。
2.2 词语解析解释课文中出现的新词和难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3 句型分析分析课文中的重要句型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词语和句型的学习和运用。
3.2 教学难点对王冕品质特点的深入理解。
创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讨论和思考,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口语表达:通过模仿、表演和创作,培养口语表达和创作能力。
4.2 教学手段课文朗读:通过朗读课文,增强语音感知和语调理解。
多媒体辅助: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材料,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方式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5.2 评价标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词语和句型的学习和运用能力。
口语表达和创作能力的培养情况。
第六章:教学步骤6.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王冕的画像或者相关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对王冕产生兴趣。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王冕的成长环境和他的品质特点。
6.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王冕的历史背景和相关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林冲棒打洪教头(刘加梅)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人物的动作和语言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
联系句子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掌握“解、禁、还”3个多音字的用法。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品味,让学生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熏陶,增强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8个生字,联系句子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抓住人物的动作和语言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联系句子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准备生字卡相关资料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
联系句子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掌握“解、禁、还”3个多音字的用法。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8个生字,联系句子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联系句子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准备生字卡教学过程:(一)导入。
我们都看过《水浒传》这本书了,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个人我,为什么喜欢他?(二)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读题。
2.解释题意:“教头”是什么样的人?林教头指谁?(三)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2.检查自学效果。
(1)生字词正音。
发配理睬恼恨劈头满面羞惭押解禁军掂量木枷一锭归还踉跄(2)生字词释意。
(3)指名分段试读课文。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洪教头挑动比武以及林冲和洪教头比武的经过?(2至7自段)3.课文可以分成几段?(三段)4.请你按初次见面_初次次手_再次交手把第二段分为三层。
第一层(2、3);第二层(4_6);第三层(7)。
(五)练习写字。
板书设计:发配理睬恼恨劈头满面羞惭押解禁军掂量木枷一锭归还踉跄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人物的动作和语言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品味,让学生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熏陶,增强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抓住人物的动作和语言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抓住人物的动作和语言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准备相关材料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林冲、洪教头各有什么个性?2.课文的重点是哪一部分?这一部分可以分为哪几层?(二)学习课文,了解人物特点。
1.读读课文,说说你觉得林冲是个怎样的人?课文是运用哪些语句来表现的?2.学生自读课文,学习感悟。
3.讨论交流:(1)林冲的“谦虚忍让”。
①第三自然段写了林冲的三次谦让,林冲是在什么情况下谦让?(第一次林冲刚看到洪教头,寻思是柴大官人的师父,理应敬重,“连忙躬身施礼”;第二次是洪教头不理睬林冲,柴进向洪教头介绍林冲,林冲“起身让座”,表示礼貌;第三次洪教头冷言讥讽,瞧不起林冲,要与他比武,林冲连称“不敢”再次退让)②第四自然段:林冲只好从地上拿起一条棒道:“请教了。
”“只好”说明了什么?③第六自然段:战了四五个回合,林冲纵身跳出圈外,叫了一声:“我输了!”林冲真的“输了”吗?(2)林冲武艺高强。
只三个回合就打败洪教头。
指导读第七自然段。
(投影出示三个回合的有关句子)第一回合:洪教头使出人“把火烧天”式,林冲还了个“拨草寻蛇”式。
思考:洪教头为什么“用了浑身功夫”第二回合:洪教头将棒劈头打来,林冲往后一退。
思考林冲为什么要往后一退?他是怎么想的?第三回合:洪教头还没有站稳脚跟,就又提起了棒,林冲抡起棒一扫,那棒直扫到洪教头的小腿骨上,洪教头“扑”地倒在地上。
讨论:“措手不及”说明了什么?评价:读了这三个回合的描写,你觉得林冲的武艺怎么样?(出手迅捷、武艺高强)4.小结:林冲是一个谦和忍让、武艺高强的人。
5.课文中洪教头是个怎样的一个人呢?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边读边体会人物的性格。
(1)第三自然段的外貌描写,看出他粗鲁、傲慢无礼。
(2)第四、五自然段一连串的动作描写,“脱、拿、耍、喝、敲”看出洪教头心急气盛;(3)第六、第七自然段与林冲打斗的表现,看出洪教头的鲁莽、出手凶狠但又不堪一击)三、总结升华师:同学们,你们现在明白林冲为什么要棒打洪教头了吗?请根据板书来说一说。
(因为洪教头太傲慢,狂妄自大,林冲要教训教训他。
)小结:是啊!中华的武术,就精在一个字——德。
做人,又何尝不是呢?让我们记住这个字。
艺高者,可以为师,德高者,可以服众。
让我们都努力做一个有德之人。
四、课外拓展、推荐书籍。
1、林冲棒打洪教头以后又发生了什么事呢?推荐《林冲风雪山神庙》,读一读。
2、想更多地知道以后的事情,了解更多的好汉人物,利用课余时间去读一读《水浒传》吧,把你觉得最喜欢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来共同感受一下中国古典名著的魅力。
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都很好,都是英雄好汉,我要把《好汉歌》送给你们和我们的林冲。
板书设计:23林冲棒打洪教头林冲谦虚忍让傲慢无礼洪教头武艺高强狂妄自大教学反思:24少年王冕教案(王剑萍)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4个绿线内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王冕刻苦勤奋的好学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王冕刻苦勤奋的好学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和描写景物的方法,感受作者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课前查阅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4个绿线内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4个绿线内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难点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课前查阅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介绍背景1、师导: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水浒传》中的精彩故事,认识了武艺高强、沉着应变的好汉林冲。
今天我们又要认识一位有名人物——(板课):少年王冕2、师生相互补充介绍王冕、吴敬梓及其《儒林外史》。
王冕:元画家、诗人。
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浙江诸暨人。
出身贫寒、幼年给人放牛,靠自学成为诗人、画家。
性格孤傲,鄙视权贵。
诗画皆负盛名,尤善画梅。
著有《竹斋集》。
吴敬梓:清小说家。
字敏轩,号粒民。
善诗赋,尤以小说著称,著有《儒林外史》、《文木山房集》等。
《儒林外史》:长篇小说。
书中刻划了各类士人的精神面貌,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杰作。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师:本文选自古典小说,语言风格较现在有些不同,同学们在预习中有什么困难吗?2、师生交流、解决预习中的困难。
3、出示生字、词语,检查预习情况。
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正音。
5、自由再读课文,思考:我还有什么地方没读懂?6、交流,疏通。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1、生自由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描写了哪几个时间段里发生的故事?2、交流:三个时间段:“眼看三个年头过去”、“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到了十七八岁”3、根据时间顺序进行分段,引导概括大意。
一(1)王冕幼年由于父亲早亡,家境贫寒。
二(2~4)王冕体谅母亲的艰难,辍学给人家放牛。
三(5~6)王冕受雨后美景的感染和启发,奋发图强,刻苦学画,终有所成。
四(7)十七八岁时,王冕每日作画读诗,从此家境转机,不愁衣食。
4、练习用段意串连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四、品读课文第一段1、轻声读课文,思考:从中,我了解了哪些信息?2、交流:3、齐读课文。
五、练习书写生字板书设计:24、少年王冕十岁时体谅母亲放牛读书十三四岁时勤奋好学孝敬母亲十七八岁时画画读诗与母同游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王冕刻苦勤奋的好学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王冕刻苦勤奋的好学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点.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和描写景物的方法,感受作者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齐读课题,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导入:认识一个人,往往是通过他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活动来加深体会的。
这节课,我们就要走近王冕,在感受他努力走向成功的同时,进一步认识他。
二、精读课文(一)精读第二段1、品读课文第二节a.自由读,边读边思考:在母亲和王冕的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b.出示母亲的话,指名读。
c.评价,再指名读。
e.交流:从母亲的话里,你体会到了什么?f.相机点出:“不是我要耽误你”、“年成不好”、“针线活”“实在供不起你读书”——家境不好,母亲实在无可奈何。
g.指名读王冕的话,思考:王冕真的觉得在学堂“也闷得慌”,放牛“倒快活些”吗?h.练习分角色朗读。
e.教师小结:这段文字通过母亲和王冕的对话,让我们初步了解了家境贫寒,母亲无可奈何,让王冕弃学替人放牛,王冕从小懂事,体谅母亲。
2、品读课文第三、四节(1)默读课文,思考:通过这些文字,我们对人物又有什么了解?(2)交流:①秦老对王冕的同情、关心和爱护②母亲对王冕的关怀、疼爱之情和心里的无奈③王冕孝母亲、不忘学习(3)齐读这两个自然段。
3、品读课文第五、六节(1)教师过渡: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王冕读了不少书,也明白了许多道理,有一天,他看到了一幅景象,让他感觉自己是“人在画图中”,这是为什么呢?自由读课文第五节,用“~~”画出描写这副景象的句子,体会这是一幅怎样的景象?(2)交流:圈划描写景色美丽的词语,加强品析。
(3)体会朗读。
(4)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5)引导体会:王冕是因为读了不少书,明白了不少道理,才会发现这么美的景象,才会励志学画。
(追问:从这节中,你发现王冕懂得了什么道理?懂得大自然的美丽,要学会观察和欣赏大自然的美;懂得人要有自信心;)(6)引导背诵。
(7)指读第六节,思考:通过这些文字,你对王冕又有什么新的认识?(8)交流:王冕坚持学画,是个有毅力的孩子。
4、引读最后一节,引发体会:读到这里,你想对王冕说些什么?三、总结课文1、齐读全文,简要小结写作顺序和写作特色。
2、完成书后练习。
四、布置课外作业1、抄写词语。
2、摘录课文中描写雨后美景的句子。
3、课后阅读《儒林外史》部分,做一些文字摘抄。
24少年王冕王冕出身家境贫寒体谅母亲辍学放牛纷纷自强刻苦学习家境好转作画读诗教学反思:25黄鹤楼送别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解《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里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暂时、凝视造句。
3.通过课文与诗的对照阅读,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解《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