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改革是第二次革命
[精品]如何理解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精品]如何理解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之一,被誉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这次革命的特点是在保持社会主义制度不变的前提下,放开经济、放宽思想,使中国逐步走向世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从封闭到开放、从贫困到富裕的巨大变化,这些变化深刻地改变了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命运。
理解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一、革命的意义革命是破除旧的体制和思想,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
对于一个社会而言,革命是一种必须经历的历史进程,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实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改革是革命的一种方式,它不同于传统革命,改革是在保持社会主义制度不变的情况下进行的革命,其实质是对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改革,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改革的意义就在于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制度效能,使中国在不断发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改革的历史背景改革开放是中国在经过毛泽东时代的生产力和制度建设之后,逐渐走向市场经济和政治民主的必然结果。
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制度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产生了严重的问题,如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资源浪费、生产低效,文化大革命带来的社会动荡和经济退步等。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需要一次改革,以推动社会进步。
三、改革的措施改革开放之初,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开放经济、发展市场经济、引进外资、鼓励个体经济等。
这些措施打破了原有的封闭经济体制,使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大幅度提高。
同时,中国政府还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包括改革农村经济、户籍制度、司法审判等,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这些措施的实施为中国的新时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改革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支柱;中国的新型城镇化进程,拉近了城乡之间的差距;中国国际交往的不断扩大,为中国的外交带来一系列的成果。
改革不仅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也改变了个人的命运,使中国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更加稳定。
论邓小平关于改革是中国第二次革命的思想及其意义
YANG D}po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of Man【ism—L_eninism,Shangqiu TeacherS College,Shangqiu 476000,China)
Abstract:Deng xiaoping believes that the property of reform has Some similarities with the past revolution as to
haof
refom its own.Deng’s thought of
as the second revolution haS its significance theoretically and realistically.
Key words:Deng Xiaoping;refom;a second reV01ution
收稿日期:2000一04—27 作者简介:杨得坡(1963一),男,河南新密人,讲师,主要从事邓小平理论研究。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
第二,这场革命不是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而是 革新那些没有能够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束缚生产力发 展的经济体制和其他体制,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这次革 命与第一次革命一样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次革命 不在于改变现有的社会制度,而在于发展和完善已建立起来 的社会制度。使之充满新的活力和生机。
谈话中又一次把改革和革命相提并论,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 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把改革提高到革命的高度来认识,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 义的新发展、新贡献。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经验的新概 括。改革之所以具有革命的意义,是因为:第一,改革和革命 具有共同的起因和基本任务,具有共同的目的。改革和革命 都是由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引起的,它们的基本任务都是要改 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都是要变革旧 事物。革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为了解放生产力。 第二,改革同革命都具有广泛的社会性。革命是全面的社会 变革,改革是全面的改革。革命和改革就其引起社会变革的 广度和深度来说,都具有社会广泛性、深刻性和艰巨性。第 三,改革和革命都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改革和革命 都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伟大事业。
读《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有感
读《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有感摘要: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新变化的今天,中国共产党人将再次出发,把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贯彻到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将引领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开始新的征程。
关键词:“改革” 十八大“改革”是十八大报告中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全文出现86次。
所以,今天我们有必要重读《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篇文章,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这篇文章中关于改革的深刻含义。
一、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之原因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改革之所以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主要原因有:第一,社会主义改革不是那种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但也不是个别方面和环节上的细枝末节上的修补,而是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第二,改革必然会涉及和引起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的深刻变化,必然会引起人们的精神面貌,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必然会触及到每个人的实际利益,引起社会各方面的调整。
从改革引起的社会变革和深度来说,他实际上是一场新的革命;第三,改革的目标同过去革命的目标一样,都是为了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正是在解放生产力的意义上,强调“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及其重要经验文章中有一句话,说:“改革能否成功,再过几年就能看清了。
”那么,我们今天看来,改革是成功的吗?很明显是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实力大大提高;人民的生活明显得到改善,实现了从贫穷到温饱、从温饱到小康的跨越;另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攀升,科学技术更是日新月异等等。
我们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中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归根结底,就是“一条道路”“一个体系”“一种制度”,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为什么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1,为什么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答:1、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相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言的。
2、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而言的。
3、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改革的深刻性和广泛性而言的。
所以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2,为什么说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答:1、实行对外开放可以为我们解决现代化建设中资金严重短缺的困难。
2、实行对外开放有利于我们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
3、实行对外开放使我们能够广泛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方法。
4、实行对外开放使我们能够直接了解世界信息,掌握世界跳动的脉搏。
所以说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3,为什么说“三个有利于”标准是衡量改革开放得失成败的根本标准?
答:1、“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三个有利于”标准是邓小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坚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是在及时分析、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和新经验的结果.
所以说“三个有利于”标准是衡量改革开放得失成败的根本标准。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宁夏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2008年12月17日15:38 来源:《宁夏日报》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这个论断是对我国改革开放性质的精辟概括,也是他关于改革开放性质思想的最集中体现。
重温这一重要思想,对于我们继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相对于第一次革命、也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言的。
这两次革命,前者属于制度选择,后者属于政策选择。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要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制度。
改革开放这场新的革命,决不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作为一场革命,它不是要革社会主义制度的命,而是要革窒息社会主义内在的生机与活力、严重妨碍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旧体制”的命。
改革开放这场革命,也不同于以夺取政权为目标的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它是对已经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发展和完善,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否定。
它的大前提是:这场新的革命,是在过去革命取得成功和建设取得成就的基础上进行的。
因此,改革是在社会主义制度自身基础上的自我调整、自我改进、自我完善。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而言的。
通过改革,调整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部分,化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非对抗性矛盾,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体制,也能够极大地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
从这个层面上来讲,和第一次革命一样,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就改革的广泛性、深刻性、艰巨性而言的。
改革开放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是社会深层次矛盾的调整,它必然要引起整个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的深刻变化,并触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意蕴解读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意蕴解读摘要:马克思在对进化与革命关系科学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一般意义上的“社会革命”。
邓小平将改革称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第二次革命”,深刻剖析了社会主义社会改革的可能性及必要性,将改革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范畴,并就改革的“革命性”及其在社会主义革命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做出相关论述。
关键词:改革;基本范畴;第二次革命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6-0017-02一、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范畴(一)社会主义社会改革的可能性1859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有一段马克思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经典表述。
在这里,马克思在对进化与革命关系科学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一般意义上的“社会革命”。
然而,正如“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句话所揭示的,社会革命既不是社会运动发展的唯一形式,也不是社会发展的永久性方式。
不同社会形态的更替意味着社会革命的发生,但是在同一社会形态内部生产关系本身的发展和变革作为一种量的或部分质的变化,它不是社会革命,而是社会改革,是贯穿于全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种基本形式。
历史上,由“血缘家庭”到氏族公社,由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的大变革,均是在原始公有制范围内发生的具体制度的重大变革,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英国为例,在夺取资产阶级政治革命胜利后,1932年开始进行国会改革,1841—1846年降低了1 035种商品的关税税率,1849年则废除实行了近200年的航海条例等社会变革。
对此,恩格斯曾做出过这样的评价:“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但是并不因此缺乏力量的变革。
”在这里马恩把每一种社会制度都看作是在不断改革中发展变化的,各个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又通过自身的发展创造着消灭自身的物质条件,因此,从社会革命的阶段性来说,社会改革是迄今为止任何社会形态的必经阶段。
改革开放为什么是“第二次革命”
改革开放为什么是“第二次革命”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也被称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这一变革起源于毛泽东去世后的中国社会情况,经过了一系列的思想解放和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推动了国家的发展与进步。
改革开放之所以能被称为“第二次革命”,是因为它超越了中国历史中以革命手段为主要特征的变革,而更多地是一次内外部结合、全方位、全面深入的变革。
首先,改革开放实质上是一次思想解放的革命。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封闭、僵化的思维方式成为了中国发展的阻碍。
改革开放推动了思考方式的多元化、开放化,使得全社会不再固步自封地从属于某一种思维模式。
人们开始独立思考,思考与学问的自由成为人们的一种权利和追求。
改革开放以人的思想解放为基础,深刻影响了中国人民的生活和社会进步。
其次,改革开放是一次经济体制改革的革命。
改革开放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通过改革经济体制来推动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存在着严重的计划经济体制,这使得企业经营效率低下、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并且由于经济体制闭塞,市场经济的发育受到了很大的阻碍,国家整体经济发展遭遇困境。
改革开放将市场机制引入国家发展进程中,转变了对经济的管理方式,激发了市场活力,推动了国家的经济发展与进步。
进一步地,改革开放是一场对外开放的革命。
改革开放将中国引向了对外开放的道路,推动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与合作。
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积极与其他国家开展经济、文化、科技交流与合作,吸收了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与技术,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同时,中国也积极承担起全球责任,根据其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参与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与稳定,为世界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此外,改革开放也是一次社会制度变革的革命。
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土地改革使农民真正实现了土地的私有化,个体经济兴起,城市的工人阶级逐渐丰富起来。
社会的分工更加明确,社会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地发展。
同时,人们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社会公平正义意识逐步增强。
浅谈从哲学认识论的视角论析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浅谈从哲学认识论的视角论析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摘要] 邓小平“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经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的实践证明,这一科学判断是正确的。
它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党的十一届三申全会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最鲜明的特点。
30多年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新视角着重论析邓小平把“改革”与“革命”看成一对不可可分割的社会矛盾范畴,是中中国第一次革命的继续;改革革反映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运动的发展要求,它是一场深深刻而广泛的社会变革;改革革是亿万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践,它能从根本上长远上保障障人民群众利益的落实。
[关键词] 邓小平;改革革;中国;第二次革命;认识识论“改革是中国的第第二次革命”,这是19855年3月28日邓小平会见日日本友人的话题。
当时他还说说:“改革能否成功,再过几几年就能看清了。
”讲话已过过去24个多年头,实践证明明这个判断是正确的。
中国人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都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改革是决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择,也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会以来最鲜明的特点。
如果我我们的社会、国家和共产党离离开了改革,就会走上一条毫毫无生气的死路。
失败会等着着我们!一、“改革”与与“革命”是一对不可分割的的社会矛盾范畴,30多年前前在中华大地上推行的改革是是中国第一次革命的继续“改革”是眼前国内外的流流行语,可是越过30多年,,在哲学词典上却是找不到的的词目。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中将“改革”,释释义为“把事物中旧的不合理理的部分改成新的、能适应客客观情况的:技术改革、文字字改革、改革经济管理体制”;将“革命”释义为“被压压迫阶级用暴力夺取政权,摧摧毁旧的腐朽的社会制度,建建立新的进步的社会制度。
革革命破坏旧的生产关系,建立立新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力。
推动社会的发展。
”历史史唯物主义认为,“改革”与与“革命”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发展过程中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互联系的两个环节;“改革”是社会基本矛盾自我调整和和完善的举措,是对社会具体体体制与机制的变革,体现了了社会发展中的量变或部分质质变;“革命”则是社会基本本矛盾根本冲突的反映,属于于社会基本制度的变革,体现现了社会发展申的根本性质变变化。
改革是的第二次革命修订稿
改革是的第二次革命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在1985年3月28日在会见副总裁时第一次提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他阐述道:“现在我们正在做的改革这件事是够大胆的。
但是,如果我们不这样做,前进就困难了。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这是一件很重要的必须做的事,尽管是有风险的事。
”邓小平所提出的这个重要论断无疑是正确而又极富远见的,查阅资料后我又对这一论断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如何理解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
首先说改革是第二次革命,是相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言的,它们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社会主义改革目的要从根本上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具体制度,管理方式和思想观念,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这是一种革命性的变革。
既然讲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那么我们首先要知道中国的第一次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革命开始于1919年的五四运动,而1949的新中国成立则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值得注意的是,这是由我国无产阶级领导的并取得伟大胜利的一次革命,它成功的实现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目标,彻底的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及时的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
其次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障碍这个意义上而言的,通过改革,调整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部分,化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非对抗性矛盾,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体制,也能够极大地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
从这个层面上来讲,和第一次革命一样,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最后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就改革的广泛性、深刻性、艰巨性而言的。
改革开放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是社会深层次矛盾的调整,它必然要引起整个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的深刻变化,并触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如何理解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如何理解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第一,我国的改革实质上是一次革命,这是因为:改革是为了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解放生产力。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第二,改革是新的伟大革命,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1)第一次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一个社会主义新中国;第二次革命,将把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中国变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中国。
(2)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原有经济体制和其他体制的根本性变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我国目前的改革不同于社会正常发展中始终会存在的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一般性变革,它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
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改革开放的实践充分表明,通过这场伟大革命的洗礼,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前进潮流,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我们党昂首阔步走在了时代前列。
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机制化建设。
精选-读《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有感
读《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有感“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邓小平于1985年3月28日在会见日本自由民主党副总裁二阶堂进时提出的论断,他阐述道:“现在我们正在做的改革这件事是够大胆的。
但是,如果我们不这样做,前进就困难了。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这是一件很重要的必须做的事,尽管是有风险的事。
”为什么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呢?邓小平于1985年9月23日在《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一文中阐述道:“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工作方式和精神状态的一系列深刻变化。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在一定的范围内也发生了某种程度的革命性变革。
这是一件大事,表明我们已经开始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路子。
”如果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这体现的是量变,而“在一定的范围内也发生了某种程度的革命性变革”,这讲的是量变中的部分质变。
可见,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量变中有部分质变的过程。
其主要原因有:第一,社会主义改革不是那种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但也不是个别方面和环节上的细枝末节上的修补,而是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第二,改革必然会涉及和引起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的深刻变化,必然会引起人们的精神面貌,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必然会触及到每个人的实际利益,引起社会各方面的调整。
从改革引起的社会变革和深度来说,他实际上是一场新的革命;第三,改革的目标同过去革命的目标一样,都是为了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
无论从改革在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方面所引起的巨大作用看,还是从其所引起的我国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变革的深度和广度看,都可以说是一场新的革命,因而成为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各项工作的动力。
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相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言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把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变成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革命胜利后,又成功地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伟大革命。
浅谈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浅谈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作者:刘立艳来源:《新校园·上旬刊》2013年第01期摘要:“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思想,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思想的提出,正确的解答了社会主义国家长期探索而未能得以根本解决的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中国;改革;第二次革命马克思有一个著名的论断,“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革命就是解放生产力。
邓小平同志将新时期中国的改革置于中国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动态发展历程中去,深刻地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改革理论和实践的补充和完善,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大贡献和发展。
一、改革是解放生产力,也是革命唯物史观认为,革命与改革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两个环节。
革命表现为社会发展中的根本性变化,即质变。
改革是社会基本矛盾的自我调整和完善,是量变或部分质变。
无论是改革还是革命,其根源都是社会的基本矛盾。
新中国成立之初,广大劳动群众的政治热情和生产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调动,为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但是,由于当时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不足,对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形势的错误判断及其带来的政治左倾错误,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都遭受了重创。
邓小平同志敏锐认识到了和平与发展这一当今时代的主题,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恢复和发扬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基本矛盾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也是革命的思想,指出“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
从这个意义上讲,改革也可以叫做革命性的变革”,改革也是革命。
二、改革是人民群众的自觉实践,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基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自觉的历史过程。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理解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理解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主要是因为:
(1)改革的实质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各种具体制度,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无论从改革在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看,还是从引起我国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变革的深度和广度看,都可以说是开始了一场新的革命。
(2)这是相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言的。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的目的同过去的革命一样,是为了扫除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落后的状态。
改革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3)改革不是对原有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构建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从由此引起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改革是一场伟大的革命。
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为什么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为什么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来说,我们过去所进行的革命,都是为了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因为这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已经成为发展生产力的障碍,只有扫除这些障碍,才能使生产力得到继续发展。
所以革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
今天的改革,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所以改革和革命的目的一样,也是为了解放生产力。
所以,今天的改革同过去的革命,在性质和目的上都是相同的,在这种意义上说,改革也是革命。
“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
从这种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革命性的变革。
”把我国今天进行的改革称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同我国的第一次革命相对而言的。
我国的第一次革命,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次革命的结果是,改变了旧社会的基本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政治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没收了官僚资本,把它转变为国有经济;通过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地主所有制,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
后来,我们又进行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到了这个时候,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和社会体制,解放了生产力,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所以,第一次革命的实质是社会基本制度的变革,改变旧社会的基本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制度。
在基本制度的变革完成以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
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体制与生产力的矛盾日益突出起来了,它逐步地由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积极力量转变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桎梏。
为了促进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必须改变原来的社会体制,进行社会体制的改革,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第二次革命。
所以,第二次革命是完成社会基本制度革命以后,进一步完成社会体制变革的这样一种革命。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一、改革的实质1985年,邓小平明确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改革的实质就是要从根本上改革束缚我国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科技体制、教育体制、文化体制等各种具体制度,以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二、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开放也是改革)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邓小平全面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改革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例如,社会主义必须通过改革来解放生产力,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等。
第一,说改革是第二次革命,是相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言的。
社会主义改革目的要从根本上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具体制度,管理方式和思想观念,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这是一种革命性的变革。
第二,改革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因为革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因此,改革也就是革命。
第三,改革引起了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就其变化的领域的广度与深度来看,完全称得上是一次革命。
第四,改革具有全面性,引起了社会关系的全面变革,引起了生产组织形式、活动方式、管理方式、分配方式等方面的重大变化。
第五,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社会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在当前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发展生产力与僵化的经济体制以及其他方面体制的矛盾,只有改革,才能解决这一矛盾,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
三、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反映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要求,不仅是当前而且是今后一个时期内全国工作的大局和必须遵循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我们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的关系。
必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实现社会政治稳定。
最新读《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有感资料
读《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有感“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邓小平于1985年3月28日在会见日本自由民主党副总裁二阶堂进时提出的论断,他阐述道:“现在我们正在做的改革这件事是够大胆的。
但是,如果我们不这样做,前进就困难了。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这是一件很重要的必须做的事,尽管是有风险的事。
”为什么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呢?邓小平于1985年9月23日在《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一文中阐述道:“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工作方式和精神状态的一系列深刻变化。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在一定的范围内也发生了某种程度的革命性变革。
这是一件大事,表明我们已经开始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路子。
”如果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这体现的是量变,而“在一定的范围内也发生了某种程度的革命性变革”,这讲的是量变中的部分质变。
可见,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量变中有部分质变的过程。
其主要原因有:第一,社会主义改革不是那种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但也不是个别方面和环节上的细枝末节上的修补,而是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第二,改革必然会涉及和引起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的深刻变化,必然会引起人们的精神面貌,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必然会触及到每个人的实际利益,引起社会各方面的调整。
从改革引起的社会变革和深度来说,他实际上是一场新的革命;第三,改革的目标同过去革命的目标一样,都是为了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
无论从改革在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方面所引起的巨大作用看,还是从其所引起的我国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变革的深度和广度看,都可以说是一场新的革命,因而成为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各项工作的动力。
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相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言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把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变成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革命胜利后,又成功地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伟大革命。
对“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再认识
作者: 冯书泉
作者机构: 中央党校科社教研部,北京100091
出版物刊名: 科学社会主义
页码: 38-40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6期
主题词: 改革;革命;利益固化;藩篱
摘要:“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目前,“第二次革命”处于新的历史起点,处于继续在全面深化的过程中。
与“第二次革命”之初相比,今天的改革面临的任务和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35年前的改革主要是从突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开始的,而今天的改革更多的面临利益固化藩篱的阻碍。
深化改革开放,除了要突破思想观念的障碍之外,更主要的是要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作者: 汤鹰
作者机构: 黑龙江省财贸管理干部学院
出版物刊名: 学术交流
页码: 15-19页
主题词: 第二次革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社会主义制度;经济体制改革;生产力发展;理论与实践;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变革
摘要: <正> 邓小平同志在1985年3月28日会见日本自民党副总裁二阶堂进时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势必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牵涉到许多理论与实践的问题。
特别是作为第二次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和前途等问题,则更有必要在理论上予以说明。
本文仅就这些问题,谈些粗浅看法。
一、中国第二次革命的对象《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我们改革经济体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
”“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说改革是第二次革命
无论从改革在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方面所引起的巨大作用看,还是从其所引起的我国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变革的深度和广度看,都可以说是一场新的革命,因而成为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各项工作的动力。
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相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言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把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变成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革命胜利后,又成功地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伟大革命。
而社会主义改革,目的在于从根本上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具体制度、管理方式和思想观念,把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中国变成一个富强、民主和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所以改革的目的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状态,是一种“革命性的变革”。
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只存在发展生产力的问题,不存在解放生产力问题的观点,是片面的、错误的。
邓小平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
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
我们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既包括经济基础又包括上层建筑,既包括经济体制又包括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体制,既包括体制层面又包括思想观念层面。
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必然要求进行利益调整、体制转换和观念更新。
改革已辐射到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促使社会生活发生整体转型。
改革是政策的重新选择,是体制的重新构建,是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的重新调整。
通过改革达到了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之目的,因而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我们的改革不是对旧体制细枝末节的、修修补补的改善,而是发生了某种程度的革命性变革。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
我完善和发展,说到底,是一个体制创新的问题。
改革的作用不仅在于解决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也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