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是现代诗的歌教学的重中之重-通过对诗歌的重音押韵节奏等感知-学生能够自然
《乡愁》优秀教学案(通用10篇)
《乡愁》优秀教学案《乡愁》优秀教学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乡愁》优秀教学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乡愁》优秀教学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现代诗的阅读方法与技巧,提高阅读水平。
学习借物抒情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提高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点:1、朗读,把握节奏,重音,体会诗歌的意境与情感。
2、探讨诗歌的主题。
3、品味诗歌的感情,学习抒发抽象情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入情景,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深层理解文本,理解本诗的形象化手法所表现的具体含义。
教具安排:ppt教学课件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播放思乡歌曲,创设情境:导言:同学们,每到周五,你们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如果将来你远离故乡,远离亲人,在遥远的异地工作生活,最容易产生一种什么感情?(思乡之情)“游子思乡”是中国诗歌一个永恒的话题,自古以来有多少文人骚客抒发过这种美好的情愫。
那么,请同学们回顾你曾经学过或读过的作品,说出有关描写乡愁的诗,词,曲。
是啊!游子思乡,故土难忘。
抹不去的相思,挥不走的乡愁,牵动着多少游子的心!风流少帅张学良,困居台湾几十年,有多少离愁别恨,客死他乡,团聚梦难圆?多少年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人民与大陆两地相隔,饱受相思之苦,因而对乡愁有着其他任何时代不可比拟的深刻的理解。
其乡愁诗也是异彩分呈。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二、分析本诗的写作特点。
1、比喻新奇,把这种难以言尽的抽象的乡愁寄托在四个具体形象上。
(借物抒情)2、结构整齐,且成功运用反复手法(乡愁是在这头在那头)和叠音词(小小的,窄窄的),使诗歌富有音乐美,好读易背。
浅谈朗诵在诗歌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朗诵在诗歌教学中的作用作者:胡志琴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7年第12期诗歌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十分悠久,对我国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因此,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诗歌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不断提升学生的诗歌欣赏和朗诵能力。
在诗歌教学中,融入朗诵这一环节,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增添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情感的掌握。
一、朗诵在诗歌教学中的重要意义1.朗读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生的语言能力更多的是依靠语感的提升来提升的。
语感的提升,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语言直觉思维,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语言的含义,判断语言的正误,锻炼学生的理性思维。
反复的朗诵经典著名诗歌,能够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名家的经典语言,从而学习经典语言的语境和深层含义。
通过对文章的朗读,体会文章语言的运用技巧,从而学以致用,形成了一定的语感之后学生就能够自主运用,从而提升语言能力和语文素养。
2.朗读能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在朗诵中,需要学生正确的发音和丰富的情感运用。
因此,对诗歌的朗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学生的普通话能力培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工作之一,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
学生普通话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必须通过多读多练,才能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在诗歌教学中尽可能多地增加朗读这一环节,能够促进学生的朗读联系,促进学生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形成普通话朗读的好习惯。
3.朗读可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诗歌的朗读,能够提高学生对于诗歌内涵的理解和欣赏程度,帮助学生更好的去学习诗歌。
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练的、有感情的朗读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去了解诗歌内容,在掌握诗歌内容之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理解工作。
学生们通过朗读,能够更加熟知诗歌的具体内容,在朗读感情的运用中去分析不同诗句所蕴含的道理,这样在无形之中就提高了学生对整首诗歌的理解。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分析:本单元所选四篇课文均是歌咏大自然的诗词,属新诗的范畴,是诗人从自然中获取灵感,受到启发,用美妙的诗行,弹奏出自然的乐音,抒发情志的典范作品《沁园春雪》是一首写景抒怀的豪迈之作通过描写雄伟美好的北国雪景,纵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抒发了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毛泽东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全词熔写景、抒情和议论为一炉,胸襟开阔,感情奔放,意境恢宏《雨说》是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诗人采用了拟人的艺术表现手法,借“雨”这位爱心使者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轻声诉说,倾吐真情,传达了诗人真诚美好的祝福《星星变奏曲》是一首追求光明的希望之歌它运用了象征手法,展现了不同情景中“星星”这一黑夜中的光明的闪现,表达了诗人对黑暗冰冷现实的否定,抒发了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是“朦胧诗”的代表作《蝈蝈与蛐蛐》和《夜》是两首优美的田园诗前者分别描绘了盛夏蝈蝈的乐音和严冬蛐蛐的歌儿,借以赞美大地的诗歌从不停息,歌颂大自然的美好生机;后者着力展示了夜的静谧、美丽,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其安适、宁静的心境二、单元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积累本单元中一些重点字词和经典诗句2、注意新诗的艺术特征,了解借景抒情、象征、拟人等诗歌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3、结合课堂教学进行扩展阅读,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悟能力,加强学生的审美意识过程和方法目标:1、反复诵读,能够把握诗歌节奏、重音、感情等2、抓住诗歌“意象”的特点,体味诗歌的“意境”3、展开想象和联想,感受诗歌中的自然美景,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4、揣摩语言,品味含蓄、精炼、优美的诗歌语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联系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壮丽山河,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2、感受诗歌中对美的歌颂,唤起丰富的想象和情感共鸣,引导学生更好地体味自然的诗意、人生的情趣三、教学重难点:1、反复诵读,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感情2、展开想象和联想,抓住诗歌“意象”的特点,体味诗歌的“意境”3、了解借景抒情、象征、拟人等诗歌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4、揣摩语言,品味含蓄、精炼、优美的诗歌语言四、教学设想:1、寻找一个切入口,营造学诗的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现代诗歌的兴趣如:适当重组诗歌教学内容,利用背景知识及诗人的魅力感染学生,组织诗歌朗诵比赛等2、教给学生鉴赏诗歌的方法,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唤起学生的形象思维活动抓住关键字词适当点拨,启发学生认真的思考和体味,起到抓住一点,带动全篇,突破一点,解决一片的作用3、教学中尽量减少对学生思想情感的“规范”,侧重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鼓励个性化理解、感悟,有意识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判断力和感受力,让学生在鉴赏诗歌之余,能由作品生发开去,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感悟出人生的哲理、真谛4、鼓励学生拓展品读诗歌,互相推荐课外好诗好词,互相介绍鉴赏心得一、沁园春雪【教学思路】《沁园春雪》是体现毛泽东诗词特点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典范作品教学过程中,注重联系该词的写作背景,抓住该词熔描写、议论、抒情于一炉,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意境壮美,气势磅礴,感情奔放,气度豪迈的特点,领会本词的基本内容和写法,进而培养学生欣赏诗词的能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欣赏诗词的一般方法,通过想象和联想进入词的意境,体会诗情,感受词的情感美,音乐美;领会上下片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想象作个性化的描述,切身感受诗人的人格魅力,通过朗读品味语言美;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宽阔的胸怀,宏大的气魄,充分获得审美的愉悦,进而陶冶学生的性情,习得一种乐观、坚定、自信的生活态度【教学重难点】1.了解毛泽东,了解本词的写作背景;2.体会词作语言的准确性、形象性,深刻性及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3.理解本词主题及作者的思想情感;【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作者、背景、上阕;第二课时:下阕、总结、思考练习;【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毛泽东的书法作品,制作相关课件;学生:熟读本词,扫清字词障碍,搜索有关简介毛泽东生平的资料;【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从背诵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咏雪的名句引入本词的教学二、自主学习1.毛泽东:(学生介绍,老师概括)展示其书法作品2.了解词写作背景:1936年2月,抗战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冰雪皑皑的塬上,面对祖国北方壮丽雪景,心潮澎湃,过后便写下了这首词3.录音范读:让学生边听边想象本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领会本词所表达的情感字词:①多音字:分、数、汗、还、朝②难字:莽、娆、竞、骚4.学生齐读,教师对学生朗读过程中的不当之处予以更正三、合作探究(1)上阕提问,上阕分几层?写法上有何特点?明确: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句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动静结合;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多姿迷人(2)详细分析上阕:①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明确: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极写视野的辽阔“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②“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会像白象在奔跑?③提问:“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3)下阕提问:下阕可分几层?明确:分三层前两句为第一层,过渡;中间七句为第二层,评古;后三句为第三层,论今(4)详细分析下阕:①前两句的作用是什么?明确过渡:“江山如此多娇”承上阕,“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②“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古代帝王?“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③“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句的作用是什么?表达什么意思?④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5)齐读这首词,力求当堂成诵(6)总结这首词的层次思路与写法(先引导学生思考,然后教师归纳)四、解决课后练习四、布置作业:结合本课内容及写法,赏析毛泽东《沁园春&8226;长沙》板书设计概写:动静结合具体描写:动静结合(实)想象描写(虚)上阕:描写热爱祖国山河过渡(承上启下)评论历代帝王歌颂无产阶级抒发豪情壮志下阕:议论、抒情二、雨说——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教学思路】:这首诗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了春雨灵动的生命,拥有了特殊的韵味要求学生在学习时,注意朗读、讨论,了解诗歌的内容,捕捉诗歌的意象,感受诗歌的感情基调,并通过想象体验情境,理解诗歌的内容【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诗歌语言的凝练性、思想的丰富性作品意境优美,通过朗读使学生感悟诗意、进入诗境,感受诗中塑造的“雨”的形象,并尝试诗歌或散文诗的创作2.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练习朗读,在读中感知诗的内容、领悟诗歌的意境、品味诗的语言鼓励学生对诗歌内容表达自己的感悟所有《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郑愁予诗集》、《刺绣的歌谣》等在台湾诗坛郑愁予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在“中国也很有些外国诗人,用生疏恶劣的中国文字写他们的现代感觉”时,郑愁予始终坚持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他的诗表现技巧和手法是十足的现代的,可在诗的感情深处,则是深厚的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他把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与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技巧相结合,把西方技巧化入中国传统的意识中,使内容和形式结合得浑然一体作为现代派的一员,郑愁予以其对中国传统精神和艺术品味的继承,迥然有别于西化的“现代”《雨说》是他在1979年写成的,当时正值我国结束“文革”灾难不久而开始新的历史时期,经历了十年浩劫后的中国,一切都开始显露生机,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的未来和儿童的成长,于是写了这首诗三、整体感知:1、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把握语气和语调,把握“雨”的形象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课文四、合作探究:①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本诗主旨的一些诗句,反复吟咏,细细品味②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五、练习反馈提问:副标题起什么作用?这一首诗的副标题“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对我们理解这首诗的题旨有什么帮助?六、作业布置:熟读诗歌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二、自主学习1、这首诗以雨的口气向人们诉说了哪些意思?请概括每一小节的内容2、齐读第七、八节,品味其中的“笑”3、如何理解诗歌的最后一节“雨说,我来了,我来了就不再回去……就是我祝福的心意”4、按朗读要求读一读诗,想一想这首诗诗人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好在哪里?三、合作探究1、说一说,这首诗除了拟人手法外,作者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增强诗歌的感染力?2、《雨说》中的“雨”,象征着什么?其意义何在?四、课堂小结:我们从郑愁予的诗歌中可以看到诗人对中国儿童的热爱和祝福以及热切的期望正因如此,我们才能从诗人的笔下感受到真、善和美其实,我们周围的世界也充满了真、善和美只要用心去体会,相信我们也能写出一首首美丽的诗歌.三、星星变奏曲【教学思路】本文是一首追求光明的希望之歌它运用象征手法,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来展示现实与理想的背离,表现诗人对光明的渴求全诗意象丰富,构成理想与现实的相互反衬,意境幽深而又冷峻,情感强烈而又含蓄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简介朦胧诗产生的背景,引导学生把握“星星”的意象,联系特定的写作背景理解作者的情感,在反复诵读中揣摩语言,进一步体会诗歌的意蕴和情感【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了解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作品,及其主要艺术风格和成就2、把握诗歌中“如果……谁还需要……谁还会……谁不愿意……谁不愿意……谁不喜欢”的肯定式,与“如果…谁还需要……谁还会……谁愿意……谁愿意……谁不喜欢”的否定式相结合的结构,能够进行初级的诗歌写作3、理解诗歌中星星、静夜、土地等物象的象征意义,学习比喻、对比、通感等修辞手法过程和方法目标:1、学习朗读朦胧诗歌的技巧,学会品味诗歌语言,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情2、通过诗歌物象的对比,理解诗歌主旨3、体验与反思,通过理解诗歌的主旨,结合生活和学习的实际情况,畅谈感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理解诗人对现实的否定和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即使面对重重磨难也不放弃希望的感情2、体会诗人经历人生苦难之后对诗意人生和自由精神的感受【教学重、难点】1、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和理解,掌握诗歌的主旨和感情2、通过反复朗读诗歌,品味本诗的语言特点,进而体会朦胧诗的艺术特色3、通过对诗歌重点词句的学习,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教学方法】诵读法、联想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课时】一课时【课前准备】教师——充分搜集诗歌背景资料,做好相关课件,能有感情的范读本诗学生——熟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课前查找有关描写星星的诗句,了解朦胧诗的特点和写作背景【教学步骤】(一)导入多媒体播放《星星点灯》,要求学生用心倾听并描述歌手的内心情感导语:茫茫夜空中闪现的点点光明,令人产生无限遐思对于经历过心灵劫难的诗人江河来说,“星星”便成了点燃他灵感源的导火索,因此而催生出一曲追求光明的希望之歌——《星星变奏曲》今天,我们就—起学习这首诗歌(板书文题、作者)(二)简介作者和朦胧诗(三)整体感知1、教师配乐范读全诗,学生听读,并用心感受月夜星空的情景2、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诗歌的节奏3、请学生朗读诗歌,其他学生进行简要评点4、齐读全诗,要求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找出诗句中出现的一些形象并思考这些形象可以分成几类?各自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情感氛围?用几个词概括出来(四)品读诗歌1、请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并把认为写的好的诗句画出来,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说说你喜欢的诗句好在哪里?2、请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五)问题探究1、两小节诗歌是否有相似或反复的诗句?找出来,看看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3、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六)课堂小结四、外国诗两首【教学思路】这是两首描绘大自然的诗歌抓住意象的特点,感受美好的意境,领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是学生赏析诗歌的关键步骤教读本课,要先营造符合诗歌意境的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全身心地融入诗歌中,用心去感受诗中美好的境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够顺畅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把握情感2、能抓住诗歌主要意象,体会诗歌风格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颂,整体感悟诗歌2、展开想象和联想,体会诗歌意境3、教给学生欣赏诗歌的方法,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会大自然的多面与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2、揣摩诗句,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提高审美意识【教学重、难点】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情感2、分析领会诗人创作的意图及手法3、教给学生欣赏诗歌的方法,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理解【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课型】课内自读【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准备】教师——查找与诗歌意境相符的音乐,练习有感情地范读诗歌,制作相关课件学生——扫清字词障碍,复习现代诗赏析的方法【教学过程】蝈蝈与蛐蛐一、导入: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当我们将身心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她会以博大的胸怀赋予我们灵感与力量英国诗人济慈的《蝈蝈与蛐蛐》和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夜》,就是他们用身心和自然熔铸而成的美的赞歌二、作者简介:济慈,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少年既成孤儿,自幼喜爱文学,他的一生写了不少的著名诗篇,如《夜莺颂》等,可惜正当他初展宏才的时候,就不幸与世长辞,时年仅25岁三、配乐范读老师先朗读一次《蝈蝈与蛐蛐》,请同学闭眼聆听,展开想象,假设自己置身其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谈感受)四、自由朗读,体会整体情感(播发欢快的轻音乐)想象可以帮助我们将抽象的文字,变成具体可感的画面,老师希望大家将自己化为画面中一员,进入诗歌意境中通过自由朗读,用心去体会诗歌的整体情感等会儿请同学讲讲,你在诗歌情感表达上发现了什么(抓住关键的情感词)自由朗读――谈发现――齐读――评价――齐读五、个别朗读,找出不理解的诗句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住了诗歌的情感,但如果深入品味,你可能会发现一些疑问我想请一位同学感情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你不大理解的诗句细心的同学应该发现自己不理解的诗句了,请将你的问题找出来,让我们共同来研究,看看能否撞击出智慧的火花如果同学所提问题你能解答,就由你来为他解答,好吗?(师生共同解答)六、个别朗读,整理收获,个性化赏析大家都积极参与了诗歌的感悟,那么,你应该有所收获了,将你对诗歌的理解再次还原到诗歌中,请找出你最欣赏的诗句,细细品味(可从内容、情感、结构、技巧、字词等方面进行赏析)【示例】我最欣赏“盛夏的豪华”“可喜的草丛”——这些景物描写展现了盛夏生机勃勃的景象,烘托了夏日白天蝈蝈“乐音”的美妙(学生自由发言)七、朗读(男女生比赛)八、小结:九、指导自读十、学生自学,谈自己的点滴体会自学问题:1、诗歌抓住了“夜”什么特点?2、诗歌传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3、试比较《夜》与《蝈蝈与蛐蛐》的异同(两首诗都是描写大自然,但表现的却是大自然的不同方面朗读前者时可以感觉到诗歌充满生机活力,后者中夜的静谧是需要从字里行间细细品味)(学生自由发言)十一、总结:面对大自然,诗人总有唱不完的歌即使是极为平常的昆虫叫声,在诗人笔下也会变得情味浓郁,富有内涵;即使是极为平常的夜景,在诗人笔下也能变得美丽而熠熠生辉人们常说,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诗歌的感悟有所不同但是,赏析诗歌的方法是相通的我们今天这有限的45分钟,只是为同学们提供了一次赏析实践的机会,希望以后你能运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方法,真正进入诗歌美妙的境界。
《春雨》孟浩然
《春雨》孟浩然
以下是一份基于《春雨》这首诗的教案,作者为孟浩然: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春雨》这首诗的含义,掌握现代诗的基本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自然的关注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
掌握现代诗的特点,学会鉴赏现代诗。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春雨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春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作者介绍:简要介绍孟浩然的生平及主要作品。
3. 朗读诗歌: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春雨》,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4. 诗歌鉴赏:
- 分析诗歌的意象:让学生找出诗中的意象,如春雨、田地、禾苗等,理解这些意象的象征意义。
- 品味诗歌的意境: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春雨滋润大地、万物生机勃勃的意境。
- 探究诗歌的情感:让学生思考诗人对春雨的情感态度,体会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5. 现代诗特点总结:引导学生从形式、内容、意象、情感等方面总结现代诗的基本特点。
6. 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加深对现代诗的理解和感受。
7. 课后作业:布置学生模仿《春雨》创作一首关于春天的现代诗。
以上是一个基于《春雨》这首诗的教案示例,您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进行调整和修改。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选自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主题为《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
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节奏,通过对诗歌的朗读、理解和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1. 诗歌的韵律、节奏感的把握。
2. 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深入理解和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1. 诗歌教材。
2. 多媒体设备。
3. 诗歌朗诵音频。
4. 小组合作学习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诗歌朗诵音频,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诗歌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韵律,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 诗歌理解: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情感。
4. 诗歌欣赏: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诗歌的相关背景资料,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5.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诗歌朗诵表演,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1. 诗歌的基本概念。
2. 诗歌的韵律、节奏。
3. 诗歌的理解与欣赏。
4. 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本节课学习的诗歌。
2. 写一篇关于诗歌欣赏的小作文。
3. 准备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下节课进行诗歌朗诵表演。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诗歌的朗读、理解和欣赏,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再别康桥》优秀教案
《再别康桥》优秀教案一、创设情境教师播放歌曲动画《再别康桥》,导入本课。
二、朗读诗歌1.提问:你觉得诗词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呢?2.教师介绍背景: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徐志摩曾游学于此。
康桥时期是他一生的转折点。
徐志摩曾说:“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由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3.教师朗诵全诗,配背景音乐和画面。
要求学生注意节奏与重音。
4.学生分各种形式朗读,教师逐节指导。
屏幕出示全诗及其节奏与重音提示。
点评:诗歌重在诵读,在诵读的基础上领悟是学习诗歌的好方法。
三、自主学习学生带着任务在学习网站的“自主学习”栏目自学。
“自主学习”包括“学习任务”、“徐志摩”、“诗歌意象”、“诗歌形式”、“诗歌诵读”和“英国风光”等内容。
四、学习反馈方法:屏幕出示问题,学生抢答。
1.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诗歌。
◆刚才你阅读了哪些古代的别离诗?如果我们把这些诗歌和《再别康桥》比较一下,它们送别的对象有什么不一样呢?◆有着诗人感情的物象(云彩等)我们叫什么?诗歌选择的是哪些意象呢?2.从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诗歌。
闻一多提出的诗歌形式上的“三美”主张是什么?你觉得《再别康桥》在形式上具有吗?◆音乐美:A、从押韵上看:本诗一节一韵,每节换韵。
B、从节奏上看:诗歌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C、从首节和末节来看:回环复沓,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建筑美:A、从字数上看:《再别康桥》共7节,每节两句,每句6~8字。
B、从排列上看: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给人以流动的美感。
◆绘画美:A、选用“云彩,金柳”等词语,给读者色彩想象。
B、诗人用了动作性很强的词语,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如“招手”、“荡漾”等。
C、全诗共7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等。
重点赏析“绘画美”,赏析的同时出示画面,然后学生看着画面回忆相应的诗句,再看着画面背诵全诗。
现代诗歌朗读技巧
现代诗歌朗读技巧导语:现代诗歌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而朗读作为表达诗歌的一种方式,能够更好地传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现代诗歌朗读的技巧,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艺术形式。
一、感受诗歌的节奏朗读现代诗歌首先要注意节奏感。
每一首诗歌都有自己独特的节奏和韵律,而朗读者需要通过把握诗句间的停顿、加强或减轻语气等方式去传达出原诗的节奏感。
在朗读时,可以尝试多次朗读同一首诗歌,并注意读出每一个词语的音调和语气,从而更好地把握节奏感。
二、注重语调和韵律现代诗歌的语调和韵律是其独特之处,而朗读则需要将这些特点准确地传达给听众。
在朗读时,需要注重语调的变化和韵律的呈现,使诗歌在听众耳中产生更好的共鸣。
可以通过加强或减弱语气、掌握好诗句的重音等方式来实现。
三、把握情感和情绪现代诗歌往往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情绪,朗读者需要能够准确地把握这些情感并传递给听众。
在朗读时,可以通过调整语速、音调和语气等方式来表达诗歌所传达的情感。
例如,在朗读悲伤的诗歌时,可以适当地放慢语速、降低音调,以增强听众对诗歌的感受。
四、注重诗歌的意象和意境现代诗歌往往以意象和意境为主要表现手法,而朗读则需要通过声音的传达来呈现诗歌中所描绘的景象。
在朗读时,需要注重诗歌形象的描绘和情景的刻画,通过声音的力量将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展现出来。
可以通过调整语气、音调的高低和音色等方式来实现。
五、注意停顿和断句的处理现代诗歌中的停顿和断句对于朗读的节奏和表达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朗读时,需要注意适当地处理停顿和断句的位置,以使诗歌的意思更加清晰明了。
可以通过在停顿处稍微停顿一下或在断句处稍微加长语气的持续时间来实现。
六、多媒体的运用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多媒体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朗读现代诗歌也可以利用这些技术手段来增强其艺术表现力。
例如,在朗读现代诗歌的过程中可以搭配适当的音乐、声音效果或背景音乐,从而更好地传达诗歌的情感和意义。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现代诗二首》优质课说课稿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现代诗二首》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现代诗二首》是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两首现代诗《再别康桥》和《乡愁》,感受诗歌的魅力,理解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歌基础,他们对诗歌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诗歌的理解需要一定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积累,所以学生对于诗歌的深入理解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现代诗,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歌的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现代诗,理解诗歌的意境。
2.难点:深入理解诗歌,体会诗歌的美。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和写作教学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的背景和意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康桥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再别康桥》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学习《再别康桥》: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教师逐句解析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学习《乡愁》: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教师逐句解析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4.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诗歌,写一首自己的现代诗,体会诗歌的创作乐趣。
5.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以直观、简洁为主,突出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可以设计成两首诗歌的标题和主要内容的列表,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写作练习来进行。
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花牛歌》教案教学设计
3.《现代诗二首》教案文本分析文本分析本课选编了两首现代诗,它们均寄情于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诗人的某种情感。
《秋晚的江上》锁定秋天黄昏时的江面这一特定地点,描写了归巢的鸟儿在斜阳的烘托下行动的情景,同时附带展现了江边的芦苇在斜阳的映照下颜色的变化。
从诗人的描绘中,我们欣赏到了秋天黄昏江上的美丽画面,感受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这首小诗语言简洁,句式活泼,注重了情与景的契合,真正达到了诗画结合、情景交融的境界。
《花牛歌》则以花牛的活动为中心,精心选取了四个场景,写出了花牛不同的行动、态势。
通过作者生动、活泼的描摹,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这首诗用词虽简单却不失韵味,形式上一唱三叹,非常适合朗诵。
现代诗的教学,在小学阶段,首先要注重朗读,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读准节奏、停顿,把握好轻重缓急,从而基本理解诗歌大意和诗人的情感。
其次,要使学生学会品味诗歌语言,通过揣摩形象,感知意味丰厚、韵味独特的语言,体会诗歌的意蕴。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巢、苇、罗”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节奏和语调。
3.抓住诗中描绘的景物,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1.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2.理解诗歌的表达形式,学会仿写诗歌。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本课“巢、苇、罗”等6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歌,读准节奏,并熟读成诵。
3.把握两首诗歌的主要内容,理清诗歌层次。
要点把握1.识记生字新词。
2.正确诵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出示自然美景图,播放舒缓的音乐,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美。
导语:同学们,大自然中有很多美丽的风景,小到落叶、繁花,大至平原、山野,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总能发现不一样的美。
你们有没有认真去体验过?可曾有什么独特的发现?下面就请大家来说一说。
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五课《我看》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五课《我看》教案及教学反思1.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五课《我看》教案一、教学目标1.诵读全诗,领悟诗的意境。
2.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体会诗人对大自然与生命的热爱、赞美之情。
3.学习和掌握自主品读诗歌的能力,了解诗歌的多种色彩。
二、教学重点:领悟诗的意境,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体会诗人对大自然与生命的热爱、赞美之情。
三、教学难点:掌握自主品读诗歌的能力,了解诗歌的多种色彩。
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语言: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笼罩着漫天黑暗,遭受着践踏和苦难,诗人们或为之扼腕叹息,或为之慷慨激昂,或为之嘶哑歌唱……又或者,会发出另一种声音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倾听诗人穆旦的声音。
【设计意图】同为1938创作的诗歌,却与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在诗境上有所差异。
艾青与穆旦分别作为“七月诗派“和“九叶诗派”的代表人物,两首诗也恰巧体现出两种诗派的差别,在比较阅读的同时,也可借此让学生对诗派有所认识。
(二)诗歌感受及层次划分教师语言:既然是倾听诗人的声音,便要以你最认真的态度和最有效的方式来理解穆旦的话,下面请同学们用最喜欢的方式诵读这首诗,并且完成任务:【课件出示】①诗歌整体给你怎样的感受?②诗歌可以如何划分层次?学生活动:朗读,完成任务。
明确:①浪漫的、闲淡的、荡漾的……②1~2节:美好的、令人沉醉的春日图景;3~5节:议论与抒情,抒发憧憬与深情。
教师语言:请在这两个部分中,任选你喜欢的一部分尝试进行朗诵,可以在课本上标注好重音、停连和语气,然后与大家分享你的朗诵。
学生活动:朗诵,分享。
明确:(示例)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柔和地)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悠长地)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回味地)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充满生机地)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阅读诗歌的节奏与韵律
阅读诗歌的节奏与韵律诗歌是一种美妙的艺术形式,通过其独特的节奏与韵律,诗歌能够在读者的心灵深处产生强烈的共鸣。
阅读诗歌需要敏锐的感知力和细腻的情绪表达能力,才能真正领略到诗歌的魅力所在。
本文将探讨阅读诗歌时的节奏与韵律,并分享一些阅读诗歌的方法和技巧。
一、节奏诗歌的节奏是指诗句的韵律和音律的规律性重复,它使得诗歌具有一定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读者在阅读诗歌时,应当通过把握诗句的音律和韵律,体会诗歌所呈现出的独特节奏和韵律。
在阅读诗歌时,读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感知诗歌的节奏:1. 朗读:将诗歌朗读出来可以更好地感受到每个词语的重音和韵律,将诗歌的节奏内化为自己的节奏。
2. 音乐化:可以把诗歌想象成一首歌曲,通过音调的起伏和声音的变化来体会诗歌的节奏感。
3. 找准节奏点:在阅读诗歌时,注意诗句之间的停顿和连接,找到诗句的节奏点,掌握句子之间的衔接关系。
二、韵律诗歌的韵律是指诗句中的韵脚和韵母的规律性重复,它是诗歌的灵魂所在。
韵律可以给诗歌带来美感和谐感,增加诗歌的艺术效果。
在阅读诗歌时,读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感知诗歌的韵律:1. 注意韵脚:韵脚是指诗句中重音之后的音节,重音之后的音节往往与其他词句中的音节相同或相似,形成韵律。
读者可以通过分析诗句中的韵脚,感受诗歌的韵律变化。
2. 寻找押韵:诗句中的韵脚可以与其他诗句中的韵脚相同或相似,形成押韵。
读者可以寻找押韵的规律,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 读出节奏感:韵律和节奏是相互关联的,读者可以通过读出诗歌的节奏感来感受诗歌的韵律。
三、阅读诗歌的方法和技巧除了感知诗歌的节奏与韵律之外,阅读诗歌还需要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的内涵。
1. 仔细品味诗句:对于每一个诗句,都需要仔细品味,注意其中隐藏的意象和隐喻。
通过深入理解诗句的意义,才能真正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了解诗歌的背景: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和诗人的思想情感,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对月当歌 教案
对月当歌 教案《对月当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含义和意境。
学生能够掌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学生能够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和分析诗歌,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理解能力。
通过模仿和创作诗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含义和意境。
掌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模仿和创作诗歌。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背景、作者、含义和意境。
讲解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朗读法教师示范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学生朗读诗歌,教师指导学生的发音、语调、重音和停顿。
分析法分析诗歌的语言、意象、结构和主题。
分析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模仿法让学生模仿诗歌的语言、意象、结构和主题,创作自己的诗歌。
让学生模仿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创作自己的诗歌。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含义、意境、韵律和节奏。
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1. ◦ ◦ ◦2. ◦ ◦3. ◦ ◦ 1. ◦ ◦ 2. ◦ ◦ 1. ◦ ◦ 2. ◦ ◦ 3. ◦ ◦4. ◦ ◦5. ◦ ◦四、教学过程导入播放一段关于月亮的音乐或视频,让学生感受月亮的美丽和神秘。
提问学生对月亮的印象和感受,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主题。
讲授讲解诗歌的背景、作者、含义和意境。
讲解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让学生了解诗歌的音乐性。
朗读教师示范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学生朗读诗歌,教师指导学生的发音、语调、重音和停顿。
分析分析诗歌的语言、意象、结构和主题,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分析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让学生了解诗歌的音乐性。
模仿让学生模仿诗歌的语言、意象、结构和主题,创作自己的诗歌。
让学生模仿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创作自己的诗歌。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含义、意境、韵律和节奏。
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总结总结诗歌的内容和主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朗读是现代诗的歌教学的重中之重_通过对诗歌的重音押韵节奏等感知_学生能够自然
朗读是现代诗歌教学的重中之重,通过对诗歌的重音、押韵、节奏等感知,学生能够自然篇一:现代诗歌阅读与练习(1)现代诗歌阅读赏析题目训练一、阅读《星星》(臧克家),完成题目:它们是那么渺小,我爱听渺小得没有名字人家把星它们用自己的光圈,2、这首诗应该用怎样的语速朗读,请选出表述正确的一项。
A.急促B.高亢C.舒缓D.低沉3、请从诗中找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并从语言表达和思想内容两个方面说明理由。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叫做星星告诉自己的存在。
夜空是另一个世界,星星是它的小民仰起脸来谁也不排挤谁向着那白茫茫的银河,彼此密密地挨近。
一,二,三,你数呵,它们那么多,那么多……1、你认为这首诗中哪句写得最好?为什么?2、自己的光圈是什么意思?3、“谁也不排挤谁”是什么意思?4、“渺小得没有名字”说明什么?5、读完这首诗以后,你有什么感想?二、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答题。
(8分) 献给毕业班老师的歌有多少欣慰,两行慈母泪,万缕恩师情。
有多少鼓励,您用颤抖的声音鼓励着我们:在我们即将毕业的时刻;去吧——带着多少叮嘱,勇敢的孩子,带着多少期望,向着明天,您把我们一一送上人生的站台,谱写新生活的赞歌!目送着我们各自踏上远去的列车……(节选自《献给老师的花束》,作者徐鲁,有改动)1、请写出这首诗的韵脚(句末押韵的字)。
5、诗中的老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三、阅读《祈》(傅天虹)天空生动,是因为有了飞鸟而我只是一粒石子,不祈求完美那是一串移动的音符也请大地至少给我一点花纹1、怎样理解“天空生动,是因为有了飞鸟”?2、诗中“我作为一粒石子,不求完美,还是请大地给一点花纹”你从中悟出作者怎样的追求?现代诗歌赏析专项训练再提高一、赏析《日子是什么》(梅绍静)完成后面的题目:日子是散落着泥土的小蒜和野葱儿日子是一个含在嘴里止渴的青杏儿是一根蘸着水搓好的麻绳是山塬上烈日下背麦人的剪影是四千个沉寂的黑夜日子是那密密的像把伞似的树荫是驴驮上木桶中撞击的水声正从我酸痛的胳膊上爬向地垅日子是雨天吱吱响着的杨木门轴日子是储存着清甜思绪的水罐儿忽明忽暗地转动我疲惫的梦境正倒出汗水和泪水来哽塞我的喉咙1、作者把日子比做什么?2、为什么说“日子是储存??喉咙”?13、这首诗的结构有什么特点?有何作用?4、日子是四千个沉寂的黑夜写出了作者怎样的经历和感情?5、作者将日子描绘成什么样子?三、阅读下面艾青的诗歌《太阳的话》,完成题目打开你们的窗子吧快起来,快起来打开你们的板门吧快从枕头里抬起头来让我进去,让我进去睁开你的被睫毛盖着的眼进到你们的小屋里让你的眼看见我的到来我带着金黄的花束让你们的心像小小的木板房我带着林间的香气打开它们的关闭了很久的窗子我带着亮光和温暖让我把花束,把香气,把亮光我带着满身的露水温暖和露水撒满你们心的空间。
《诵读古诗》的教学设计
《诵读古诗》的教学设计《诵读古诗》的教学设计模板一、学习目标1. 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诗歌,领会朗读诗歌的方法,提高朗读水平。
2. 通过朗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古诗的激情。
3. 欣赏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了解经典诗歌的魅力,感受它对人们精神的陶冶。
2. 通过朗读,提高学生独立鉴赏诗歌的能力。
三、活动准备活动前,学生选择一些好的书籍,学习自己喜爱的古诗,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消化理解,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学习古诗,学生将读书收获做成的手抄报、诗配画展示出来,或介绍根据自己的学习所得将古诗改编的现代诗,用自己喜爱的曲调演唱自己喜爱的古诗……四、活动过程(一)导入由李清照的《一剪梅》歌曲导入,然后让学生谈下听后的感受。
同学们说的这些正体现了诗歌的魅力。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的古典诗歌像一条横亘古今的河流,激荡着每个中华儿女的心曲。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诗的海洋,去感受诗的美、诗的情、诗的意。
下面我们就进行以 " 古诗词诵读 " 为主题的专题读书会。
(二)请同学们拿出我们的《诵读古诗》,从中选出你喜欢的诗歌先在小组内进行试读,然后再推举出代表为大家展示一下。
1 、配乐,学生朗诵古诗。
教师进行点评。
2 、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在屏幕上出示一首古诗,由师生共同完成诗歌的朗读。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从这首诗的停顿、节奏、语调、语气,(声断气不断),重音等方面进行朗读指导。
师范读演示。
学生再独诵,齐诵。
(师)过渡:在朗读中我们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怎样才能把这份魅力保存下来,用我们个性化的方式去展示它呢?学生:我们采用做笔记的方式,我们为它制作了一期手抄报,我们制作了诗配画,我们通过古诗新译的方式展示,我们是演唱古诗,我们是表演……教师:同学们的形式非常好,现在就让我们去畅谈一下我们读书的收获,有请读书笔记小组。
《卢沟谣》说课稿
《卢沟谣》说课稿一、说课程概述《卢沟谣》是一首流传于北京卢沟桥地区的民间诗歌,它以卢沟桥的历史事件为背景,展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
这首诗歌以生动的叙事和独特的艺术手法,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卢沟桥的历史背景和诗歌的创作背景;能够背诵并流利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联想和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民族观和价值观。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诗歌的历史背景、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如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
四、说教学方法1. 情境导入法:通过讲述卢沟桥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朗读法:通过多次朗读诗歌,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3. 讨论交流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深化对诗歌的认识和体验。
4. 情感升华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
五、说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讲述卢沟桥的历史故事,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
学生分享自己对卢沟桥的了解和感受。
2. 朗读诗歌(10分钟)教师范读诗歌,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美。
学生跟读诗歌,注意模仿教师的发音和语调。
分组朗读诗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理解诗歌(15分钟)教师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和历史事件,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背景和意义。
学生自由讨论,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主题。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提炼诗歌的核心思想。
4. 深入探究(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联想和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学生分组进行创意写作,以诗歌的形式表达对卢沟桥或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第3课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教案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现代诗的基本特点、情感表达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秋晚的江上》这首诗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和创作现代诗。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秋晚的江上》这首现代诗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认真思考现代诗的形式和情感表达。然而,我也注意到,在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修辞手法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围绕现代诗在生活中的应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但在引导与启发方面,我意识到自己在提问的开放性和深度上还有待提高。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考,我将在设计问题时更加注重启发性和层次感。
总的来说,今天的课堂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进,努力提高教学效果。一方面,加强学生对诗歌深层含义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另一方面,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提高课堂互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现代诗,感受文学的魅力。同时,不断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期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现代诗的基本特点。《秋晚的江上》是自由诗体,语言富有节奏感,通过具体的景象描绘抽象的情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具体内容。分析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它们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现代诗的形式特点和情感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修辞手法的运用,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秋晚的江上》这一课。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注意过秋天的江边景色是怎样的?”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现代诗中描绘的秋晚江景的奥秘。
高中语文说课稿《再别康桥》(通用5篇)
高中语文说课稿《再别康桥》高中语文说课稿《再别康桥》(通用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语文说课稿《再别康桥》(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语文说课稿《再别康桥》1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现代诗人徐志摩的一篇脍炙人口的诗歌——《再别康桥》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向各位老师展示我的教学设计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特点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创造力是语文学科的任务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为诗歌,收录了中国现当代的优秀诗篇是高中阶段文学鉴赏的开始《再别康桥》出自人教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一单元排在本单元的第二课,是鉴赏学习现代诗歌的典范例文,也是鉴赏其他现代新诗的基础学生可以借此体会、比较、鉴别不同题裁、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诗词,这又契合了新课改特别关注学生多方位情感体验,使其受到美的熏陶的要求对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2.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高中语文新课标对诗歌阅读的要求是:加强诵读涵泳,在诵读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意境和意象、语言技巧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再别康桥》一文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传世之作,因为徐志摩崇尚闻一多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因而他的诗歌具有语言清新、音韵和谐、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的特点《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这种风格特点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时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带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教参的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我确定了本文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品味诗歌语言,把握诗歌独特意象和意境,学习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过程和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和热情;掌握背诵技巧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味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之情,感知《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把本文的教学重难点确立为:教学重点:训练学生诵读诗歌的能力,把握诗歌的独特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教学难点:感受诗歌涌动着的激情,把握主题,理解意象的意义和象征的作用说教法高中语文新课标倡导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本课采用以诵读法为主其它教学法为辅的综合教学法1诵读法诗歌是情感的艺术,诵读有助于学生很好地把握内容,理解作者情思,从而获得自我的情感体验,诗歌的语言是独特的、精练的、优美的,诵读有助于品味诗歌的语言美2问答欣赏法让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对《再别康桥》中康桥美景的赏析和意象进行解读,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画面美,从而受到审美的体验3探究式学习法引导学生对《再别康桥》情感和主题的探究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说学法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尤为重要教是为了不教,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要比单纯的知识传授要重要得多1.联想鉴别、协作探究徐志摩是现代诗坛独具魅力的诗人,单凭一首诗是很难“窥一斑而知全豹”为更好地培养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鉴别能力,我们引入联想比较法学生可课外查寻有关抒写离愁别绪的诗词和课文进行比较,另外可以引导喜爱徐志摩的学生阅读诗人的其他诗并作进一步深人钻研说教学过程根据“教指导学,为了学,服务于学”的指导思想,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步骤来达到教学目的:1.导入新课首先,播放黄磊演唱的歌曲《再别康桥》,音乐能陶冶人的性灵,使学生进入到情景之中其次,我借用课件展示徐志摩的简要情况和剑桥大学校园的图片,即以图片加文字的形式让学生从视觉上对课文有一定的感知,帮助理解诗人的“康桥情结”再次,用多媒体以文字形式展示时代背景因为每个诗人都是独特的,每首诗都有它产生的社会根源及个性特点对诗人的生活背景、遭遇作适当的介绍,可以帮助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好的导语犹如唱戏前的开台鼓一样未开台先叫座,这样的导入课文,自然就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2.诗意朗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在这一环节中,先让学生自由朗读,再欣赏配乐朗诵《再别康桥》,能让学生从中找出差距然后教师范读,并进行诵读指导(注意音节、重音、基调)让学生在优美的乐曲中感受到诗歌的音乐魅力3.激发想象,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和富有流动的画面美为了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力,进入诗歌梦幻般的氛围,首先把全诗分成七幅画面,精心挑选了一系列与诗歌每一幅画面相配的优美图片,并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根据诗意选画面再找个别学生朗读自已最喜欢的一节诗歌,结合图片画面,说出喜欢的理由,,让学生深入体会每一节的画面美老师抓住诗中的亮点,关键词进行适当的点拨,借此指导学生鉴赏诗歌的方法,受到审美的熏陶4.比较阅读,体会建筑美为了让学生理解和感受新格律诗的建筑美,我选取了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格律诗《望洞庭》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学生发现了新格律诗的结构特点:一、三句诗排在前面,二、四句诗低格排列,空一格错落有致,建筑有变化;再者一三句短一点,二四句长一点,显出建筑美5.整体感知诗歌离而不伤、别而不愁的格调自古以来,离别总免不了沉重的愁绪,我从中国诗词中找了几个写黯然销魂的离别的诗句,拿来与《再别康桥》比较一下:(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柳永《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通过比较是学生深入体会到《再别康桥》是一场深情的离别,却透露出轻快的情调,学生可以准确把握这首诗有几分无奈,又有几分洒脱的基调6.迁移应用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新月诗派是新诗史上极为重视形式美的一个流派通过学习《再别康桥》,可以从中体会到新诗的“三美”,即绘画美、音乐美和建筑美,也使学生对诗词格律的认识有了更多的了解为了拓展学生的艺术灵感,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再用多媒体展示徐志摩的另外两首诗《偶然》和《沙扬娜拉》,感受新诗的特点和“三美”,并留课下作业:根据对《再别康桥》三美的分析,试分析这两首诗中的“三美”。
诗歌诵读过程中节奏、重音和感情基调的把握
谈谈现代诗的朗诵指导作为自由体的新诗,不同于旧体诗,字数、停顿、押韵没有严格的限制。
随感情的表达句子可长可短,字数可多可少,自由灵活,不拘一格。
因此,我们在读现代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停顿,轻重缓慢,抑扬顿挫,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语感,理解诗歌所描写的对象、运用的表现手法,更准确地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读会意,以会意促读。
下面就《我爱这土地》为例,谈谈自己指导学生课堂朗读的方法。
学习这首诗,首先要做的就是应引导学生学会诵读,而诵读的关键就在于正确把握诗歌的节奏、重音和感情基调。
第一步:听录音或教师范读;第二步:学生自由仿读,在学生诵读时,用“/”“·”等符号标出诗句的停顿节奏和逻辑重音。
词语的重读与否,主要是由诗歌的情感所决定的。
一般来说,能鲜明的表达出诗人情感的词语,包括中心语、修饰语,也即逻辑重音,都应该重读。
第三步:师生讨论切磋节奏停顿及逻辑重音的处理方法,集体确定朗读重音与节奏。
参考: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所打击着的/..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土地..的/风.,和那来自林..,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间的/无比温柔.../我的眼..里面。
为什么../也腐烂在土地..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里/常含泪水../爱.得深沉……....?因为/我.对这土地第四步:学生自由朗读,探讨本诗的感情基调。
教师可要求学生运用找诗句中的关键词语的方法,体会这首诗的感情基调。
感情基调参考:悲怆而深沉。
第五步:朗读练习,推荐2—3名读得好的同学在班上朗读表演。
第六步:男生、女生分别齐读。
第七步:全班同学集体。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表现手法也就顺利成章了。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现代诗歌作品中的韵律与音韵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押韵和 音韵特点,理解韵律对表达情
感的作用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诗 歌的韵律和节奏
让学生尝试创作简单的诗歌, 体验韵律的魅力
培养学生的韵律感知能力
教授基础知识:介 绍韵律的概念、构 成要素以及在现代 诗歌中的作用。
强化听觉训练:通过 朗读、听读、配乐诗 朗诵等多种方式,培 养学生的听觉敏感度 和对韵律的感知能力。
PART FIVE
如何引导学生创 作现代诗歌
培养学生的创作兴趣
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鼓励学生表 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让他们感受 到创作的乐趣。
教授创作技巧:教授学生现代诗歌 的韵律、节奏和音韵等技巧,让他 们更好地掌握诗歌创作的规律。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提供创作素材: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从生活中寻找创作灵感,帮助他们 积累素材。
教授韵律知识:向学 生介绍韵律的概念、 类型和规则,以及在 诗歌中的作用。
分析音韵特点:通过分 析现代诗歌作品的音韵 特点,让学生了解音韵 在诗歌中的表现形式和 美感。
创作实践:引导学生 尝试运用所学的韵律 和音韵知识,创作自 己的现代诗歌作品。
点评与反馈:对学生的 作品进行点评,提供反 馈和建议,帮助他们进 一步提高创作水平。
PART TWO
如何引导学生理 解现代诗歌的韵 律
了解韵律的基本概念
韵律的定义:韵 律是指诗歌中音 节和音节的排列 组合,包括节奏、 重音、押韵等要
素。
韵律的作用:韵 律是诗歌的重要 组成部分,它能 够增强诗歌的音 乐性和美感,使 诗歌更具有表现
力和感染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韵律的分类:根据 不同的分类标准, 可以将韵律分为多 种类型,如按节奏 可分为抑扬格、扬 抑格、抑抑扬格、 扬抑抑格等;按音 韵可分为押韵和不
四年级现代诗二首听课记录
四上《现代诗二首》听课记录文本分析文本分析本课选编了两首现代诗,它们均寄情于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诗人的某种情感。
《秋晚的江上》锁定秋天黄昏时的江面这一特定地点,描写了归巢的鸟儿在斜阳的烘托下行动的情景,同时附带展现了江边的芦苇在斜阳的映照下颜色的变化。
从诗人的描绘中,我们欣赏到了秋天黄昏江上的美丽画面,感受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这首小诗语言简洁,句式活泼,注重了情与景的契合,真正达到了诗画结合、情景交融的境界。
《花牛歌》则以花牛的活动为中心,精心选取了四个场景,写出了花牛不同的行动、态势。
通过作者生动、活泼的描摹,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这首诗用词虽简单却不失韵味,形式上一唱三叹,非常适合朗诵。
现代诗的教学,在小学阶段,首先要注重朗读,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读准节奏、停顿,把握好轻重缓急,从而基本理解诗歌大意和诗人的情感。
其次,要使学生学会品味诗歌语言,通过揣摩形象,感知意味丰厚、韵味独特的语言,体会诗歌的意蕴。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巢、苇、罗”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节奏和语调。
3.抓住诗中描绘的景物,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1.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2.理解诗歌的表达形式,学会仿写诗歌。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巢、苇、罗”等6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歌,读准节奏,并熟读成诵。
3.把握两首诗歌的主要内容,理清诗歌层次。
教学重点1.识记生字新词。
2.正确诵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自然美景图,播放舒缓的音乐,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美。
导语:同学们,大自然中有很多美丽的风景,小到落叶、繁花,大至平原、山野,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总能发现不一样的美。
你们有没有认真去体验过?可曾有什么独特的发现?下面就请大家来说一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朗读是现代诗歌教学的重中之重,通过对诗歌的重音、押韵、节奏等感知,学生能够自然篇一:现代诗歌阅读与练习(1)现代诗歌阅读赏析题目训练一、阅读《星星》(臧克家),完成题目:它们是那么渺小,我爱听渺小得没有名字人家把星它们用自己的光圈,2、这首诗应该用怎样的语速朗读,请选出表述正确的一项。
A.急促 B.高亢 C.舒缓 D.低沉3、请从诗中找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并从语言表达和思想内容两个方面说明理由。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叫做星星告诉自己的存在。
夜空是另一个世界,星星是它的小民仰起脸来谁也不排挤谁向着那白茫茫的银河,彼此密密地挨近。
一,二,三,你数呵,它们那么多,那么多……1、你认为这首诗中哪句写得最好?为什么?2、自己的光圈是什么意思?3、“谁也不排挤谁”是什么意思?4、“渺小得没有名字”说明什么?5、读完这首诗以后,你有什么感想?二、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答题。
(8分) 献给毕业班老师的歌有多少欣慰,两行慈母泪,万缕恩师情。
有多少鼓励,您用颤抖的声音鼓励着我们:在我们即将毕业的时刻;去吧——带着多少叮嘱,勇敢的孩子,带着多少期望,向着明天,您把我们一一送上人生的站台,谱写新生活的赞歌!目送着我们各自踏上远去的列车……(节选自《献给老师的花束》,作者徐鲁,有改动) 1、请写出这首诗的韵脚(句末押韵的字)。
5、诗中的老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三、阅读《祈》(傅天虹)天空生动,是因为有了飞鸟而我只是一粒石子,不祈求完美那是一串移动的音符也请大地至少给我一点花纹1、怎样理解“天空生动,是因为有了飞鸟”?2、诗中“我作为一粒石子,不求完美,还是请大地给一点花纹”你从中悟出作者怎样的追求?现代诗歌赏析专项训练再提高一、赏析《日子是什么》(梅绍静)完成后面的题目:日子是散落着泥土的小蒜和野葱儿日子是一个含在嘴里止渴的青杏儿是一根蘸着水搓好的麻绳是山塬上烈日下背麦人的剪影是四千个沉寂的黑夜日子是那密密的像把伞似的树荫是驴驮上木桶中撞击的水声正从我酸痛的胳膊上爬向地垅日子是雨天吱吱响着的杨木门轴日子是储存着清甜思绪的水罐儿忽明忽暗地转动我疲惫的梦境正倒出汗水和泪水来哽塞我的喉咙1、作者把日子比做什么?2、为什么说“日子是储存??喉咙”?13、这首诗的结构有什么特点?有何作用?4、日子是四千个沉寂的黑夜写出了作者怎样的经历和感情?5、作者将日子描绘成什么样子?三、阅读下面艾青的诗歌《太阳的话》,完成题目打开你们的窗子吧快起来,快起来打开你们的板门吧快从枕头里抬起头来让我进去,让我进去睁开你的被睫毛盖着的眼进到你们的小屋里让你的眼看见我的到来我带着金黄的花束让你们的心像小小的木板房我带着林间的香气打开它们的关闭了很久的窗子我带着亮光和温暖让我把花束,把香气,把亮光我带着满身的露水温暖和露水撒满你们心的空间。
(1942年1月14日) 1、诗中的“我”是谁,“你们”是谁?2、全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3、用第一人称有什么好处? 4、诗中的太阳象征着什么? 5、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让你们的心像小小的木板房打开它们的关闭了很久的窗子四、阅读《“代沟”上握手》(辛迪),完成题目:过午的阳光照亮林荫里灰鸽白鸽跳跃在绿色草坪我边在诗页上题字边听你絮语低声我忘记了你是我学生的女儿你忘记了我祖父般的年龄你谈论你青春的梦想我心灵上响起驼铃隔代人共同来找生命的支点鸿沟能不能就美好地犁平 (1981年5月在加拿大多伦多市) 1、对这首诗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不仅勾画出交谈时的环境,烘托出一种和谐、温馨的气氛,而且也为全诗定下了明朗的基调, B.中间六句接连使用了对比的写法,反差鲜明,既表现了隔代人间的友情,也表现了他们不同的理想和追求。
c.最后两句提出弥合“代沟”的方法,“生命的支点”可以理解为追求真善美的共同目标和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
D.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节奏急促,激情昂扬的语言同时使读者可以品味到一种宁静、甜蜜的韵味,受到美好情愫的感染。
2、这首诗写了隔代之间亲切对话的情景,诗中那个词语表现了交谈的气氛融洽?3、“青春的梦想”和“我们心上的驼铃”分别指什么?4、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愿?5、怎样理解这首诗的题目?、6、你是怎样处理和父母之间的代沟的?五、阅读《火》(冯雪峰)完成题目:火!哦,如果是火!你投掷在黑夜!熊熊的火,你燃烧在黑夜!炽烈的火,我心中有一团火,黑夜吞没着它!我要投出到黑夜去!黑夜燃烧这它!让它在那里燃烧,而让它越燃越炽烈! 1、诗中第一节表明作者对火什么样的态度? 2、从诗中的内容看,作者生活的时代的社会现实怎样? 3、作者心中有一团火,要投到黑暗中去,为什么这样说?4、诗的末尾说,“黑夜吞没着它,黑夜燃烧着它”这是否矛盾?为什么?5、诗歌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2好处?(3分) 六、阅读《别》(吴奔星),完成题目:你走了,没有留下地址, 4、对第三节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你走了,笑容融化在夕阳里,双眼动荡在露珠里;只留下一串笑容在夕阳里; A.第一句再次点明“槐树叶”,它“蝉翼般轻轻滑落”,既表现槐树叶轻而且薄,也抒写了主人公小心翼翼、倍影子摇晃在小河里;加爱护的心态。
你走,没有和谁说起,哪里都有夕阳、露珠、小河,B.“沾着些故国泥的土”的槐树叶,使诗人感情激荡,禁不住用了“故国哟”的呼告语,再以“呵呵”的叹词只留下一双眼睛在露珠里;你走了,你留下了整个的你!强调,从而把全诗的感情推向了高潮。
C.结尾一句和首句呼应,从视觉再一次写槐树叶,加强了诗的感染力,完成了全诗中心意象和整体构造,意味你走了,没有说去哪里,深长,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像余地。
只留下一排影子在小河里;D.这一节,一个长句分四行来写,即是为了诗的外在形式的需要,也是为了表达主人公思乡之情的悠远深长。
5、在下面空格处填上恰当的词语,分别从时问和诗人心理变化的角度概括全诗的思路。
(4分) 1、全诗找不着一个“惜别”的词语,可是无处不表达了时间:―― 2、诗人巧妙的抓住友人的形象特点,把笑容与,眼睛与,影子与心理:――画面跃然纸上。
3、在诗的前三节深情倾诉中,读者可以想像到“我”曾与友人,,。
4、诗的最后一节有什么含义?【课标要求】目前依据新课标编写的语文实验教科书,都加强了现代诗歌的阅读。
这主要是为了突现《语文课程程标准》5、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样的?的“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的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这一总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现代诗歌的阅读并没有明确的提出,但全都寓含于对文学作品的赏读之中,这主要是6、本诗在语言上和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淡化对文学作品的样式的要求,而重在情感的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是:“阅读文学作品,能有自己八、阅读《一片槐树叶》 (纪弦) 完成题目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
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一片,细看时,还沾着些故国的泥土哪。
【知识概要】而又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一片,故国哟,呵呵,要到何年何月何日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
现代诗歌的整体阅读,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①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及作品的时代背景;②分析现代诗歌才能让我再回到你的怀抱里去享受一个世界上最愉快的的内容,把握作品的主题,领悟作品的主旨;③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品味凝练的诗歌语言,提高朗读技忘了是在江南、江北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巧和欣赏水平;④理解现代诗中的艺术形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⑤体会现代诗歌的意境,揣摩现代诗歌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的感情色彩,注重自己的情感体验。
被夹在一册古老的诗集里,多年来,竞没有些微损坏。
【考点分析】现代诗歌赏析的考点有:①注意把握现代诗歌朗读的节奏、语速、语调、重音等;②对现代诗1、从全诗看,诗人为什么说这片槐树叶是“最美的”、“最珍贵、最可宝贵的”?为什么又说它是“最使人伤心,歌重点句的理解与品析;③诗歌中一些表现手法的运用,把握诗歌中某形象的象征意义;④能理解诗歌的主旨,最使人流泪的”?(3分)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⑤体验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体验作品中的情感体验并实现自己情感上的认同。
【典例借鉴】2、阅读第一节的四行诗,选出下列选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例1 (江苏省苏州市,2004年)阅读《我是一条小河》中的两节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A.开头两行落笔见情:赞美之情,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并以三个“最”字叠用,层层推进,增加了感情的强我流过一座森林,度和浓度。
B.第三行由“而”字急转,情感的流程由赞叹变为伤感,由欣喜变为悲泣。
为了表现这种乐中之苦、喜极之悲,柔波便荡荡地诗人以两个“最”字重叠加以强化,构成了全诗情感的基调。
把那些碧翠的叶影儿 C.第四行“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初步展示全诗的中心意象,点明诗人感情的触发物,并由此引裁剪成你的裙裳。
出下一节所要表达的更深情感。
我流过一座花丛, D.这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从外形和意蕴两方面对“一片槐树叶”作了集中的描绘,突出了全诗的中心意象,加强了感情渲染。
柔波便粼粼地 3、“忘了是在江南、江北/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两句,即是实写又是虚写,这样写有什么黄冈精典·现代诗歌赏析(含外国诗歌)3把那些凄艳的花影儿编织成你的花冠。
1.“把那些碧翠的叶影儿,裁剪成你的裙裳”与贺知章的名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都用了“裁”“剪”二字,说说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2.下面是闻一多《色彩》一诗的片段,与冯至的《我是一条小河》比较一下,说说这两首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生命是张没价值的白纸,自从绿给了我发展,红给了我热情,黄教我以忠义,蓝教我以高洁,粉红赐我以希望,灰白赠我以悲哀;再完成这帧彩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剖析:这两道题都是通过对比阅读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语言品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