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和仪器的选型与购置管理规程资料

合集下载

02设备的选型和设计管理规程

02设备的选型和设计管理规程

目的:为了使设备的选型和设计符合产品生产的要求,保证选型和设计科学化、规范化、质量化。

范围:生产各类设备。

职责:质量部、生产部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内容:1指导原则1.1设备的选型和设计应合理、大小适当,便于操作。

设备的表面与产品接触时应不起化学反应及吸附作用。

设备所用润滑剂、冷却剂等不得对产品容器造成污染。

设备的安装位置,维护设备的设置等应合理,符合产品生产要求。

1.2用于生产和质量控制的仪器、仪表、量器、衡器等应适合生产和质量控制要求,并定期校正和验证,有明显的状态标记。

1.3设备的维修、保养和验证等应制订书面程序,以保证生产的产品具有安全性、有效性和均一性。

2设备的选型2.1设备选型是设备规划工作中优化方案的过程,是设备前期管理的重要内容。

确定选用设备的优化方案,要根据工艺技术要求,市场供应情况,按照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适用的原则,以及可靠性、维修性、操作性和节约能源、环境保护等要求进行调查和分析比较。

同时要考虑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使投资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2.2设备的生产能力应根据生产规模适当留有余地,并与生产相适应,公共工程系统及其它设备能力必须与主要能力相一致。

2.3生产厂房内应采用具有防尘、防虫、防微生物污染的设备和设施,设备的设计和选用要适用合剂生产的特点,设备应结构简单,避免死角、砂眼,易于拆装、清洗、灭菌和检修。

2.4设备传动部位应密封良好,防护装置齐全,有防止润滑油、冷却剂对加工物污染的保护装置。

2.5凡与产物直接接触的设备及管道的材质应不与物料起化学反应,与产物直接接触面应光滑、平整,易于清洗,耐腐蚀。

2.6设备的各种计量检测控制仪表,其适用范围和精密度应符合生产要求,并达到国家规定的计量标准。

3设备的布局设计3.1设备应按工艺流程合理布局,使加工物料按同一方向顺序流动,避免重复往返,且不遗漏任何工序。

3.2设备应有足够的地面放置,定位恰当,整齐美观,便于物料流动,便于设备的操作、清洗和维修。

矿用设备、器材使用管理规定范本(2篇)

矿用设备、器材使用管理规定范本(2篇)

矿用设备、器材使用管理规定范本一、总则1.本规定是为了规范矿用设备、器材的使用管理,确保矿山生产的安全、高效进行而制定的。

2.本规定适用于所有矿山企业和个体矿主的矿用设备、器材使用管理。

3.矿用设备、器材是指用于矿山生产作业的各类机械设备、工具和其他辅助器材。

二、设备、器材的选用和购置1.矿用设备、器材的选用应根据矿产资源的特性和生产工艺的要求进行,在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基础上,根据矿山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2.购置矿用设备、器材应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采购管理的规定进行,确保设备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三、设备、器材的验收和入库1.矿用设备、器材的验收应由专业人员进行,验收标准应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要求。

2.验收合格的矿用设备、器材应及时进行入库,并做好详细的入库记录,包括设备、器材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生产厂家等信息。

四、设备、器材的使用1.在进行设备、器材使用前,必须经过专业人员的培训和操作指导,确保能正确、安全地使用设备、器材。

2.设备、器材的使用必须符合生产工艺和安全操作规程的要求,严禁违反规定的操作行为。

3.使用设备、器材时,必须保持设备、器材的清洁状态,定期检查设备、器材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五、设备、器材的维护和保养1.设备、器材的维护和保养应按照设备生产厂家和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确保设备、器材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2.定期对设备、器材进行检查,及时清理设备、器材的积尘和排除设备、器材的故障。

六、设备、器材的报废和处理1.设备、器材达到报废标准或者不能修复的,应报废处理,并做好相关的记录和统计。

2.对于需要报废的设备、器材,应做好封存和封存记录,防止被误用。

七、设备、器材的安全管理1.设备、器材的安全使用是矿山生产的重要保障,对于使用过程中的安全事故,应及时进行调查和处理,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2.设备、器材的安全管理责任应明确,相关人员应按照规定履行职责,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

设备选型、选购管理规程

设备选型、选购管理规程

目的:建立设备选型,选购管理规程。

范围:适用于本厂设备选型、选购工作。

责任人:设备使用部门、工程设备科科长、生产副厂长。

内容:
1设备选型原则:
1.1设备选型应符合生产要求,易于清洗、消毒或灭菌,便于生产操作和维修、保养,并能防止差错和减少污染。

1.2应遵循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实用的原则。

2新添设备、更新设备应由设备使用部门提出计划报工程设备科审核后,由生产副厂长综合本厂情况决定。

3设备的选型应由生产副厂长及工程设备科会同质量管理部及设备使用部门综合评定,作出可行性分析,然后具体实施。

4设备选型应考虑的问题:
4.1设备应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
4.2设备的生产效率;
4.3产品先进性及产品质量;
4.4设备的可靠性、维修性;
4.5设备制造本厂的生产许可证;
4.6设备价格,交货期;
4.7节能、劳动保护、技术安全与环保要求应符合国家规定;
4.8设备制造本厂家对GMP关于药品生产设备的要求的熟知程度,以及信誉、售后服务等情况。

设备选型、选购管理规程
编号SB-G-001版次:01第 2 页共 2 页5设备的定购由工程设备科负责。

设备(仪器)购置、验收管理制度

设备(仪器)购置、验收管理制度

设备(仪器)购置、验收管理制度1 新增或更新设备(仪器)的依据1.1 经上级批准的基本建设项目、公司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公司年度技术措施计划。

1.2 经评审批准的新增及更新的《新增设备申请表》及《新增设备审批表》。

2 新增或更新设备(仪器)的申请与审批2.1基本建设项目、技改技措项目皆须按有关管理规定通过工艺评价、可行性分析、审批、分管副总经理批准等基本程序,才能进行实质性设备购置。

2.2 凡是列入技术改造项目、技术措施计划的设备和生产临时急需调整补充的新增及更新设备,都必须填写新增设备申请表和审批表。

2.2.1各部门、分厂(分公司)根据技术改造项目、技术措施计划或生产发展临时急需调整补充的新增设备时,先进行设备(仪器)调研和技术经济分析,向工程部门领取设备申请单和审批表(一式二份)按表格内容填写。

计量仪器必须同时向计量管理部门领取计量器具申请表(一式三份)同时填报。

需自制的非标准设备应先向工艺部门提出设计任务书。

2.2.2 各部门、生产分厂需新增或更新(更新设备需同时到设备管理部门办理报废、调拨手续)设备时,由分管工艺人员填写申请表后再与该部门技术分管领导对设备的选型、技术先进性、可靠性、经济性作出评价,并就要否新增或更新签署意见和签名盖章后送工艺部门技术审查,经工艺部门领导签字同意后,报设备管理部门就现有可调配设备或可大修改造满足情况在《新增设备申请表》“相关部门会签”栏中会签,再送工程部门审核及分管副总批准。

2.2.3 报废设备需更新的设备申请表的填报基本类同新增设备申请表,但必须注明设备更新,并经设备管理部门相关人员签署同意报废意见后方可送工程部门审批。

2.2.4计量仪器的申请需另外填写外购计量器具申请表经计量管理部门计量审查签署意见并经计量部门领导签字后随同新增设备申请表一起送工程部门审批。

2.3设备更新原则上是用技术性能先进设备更换技术落后又无法修复、改造的老设备,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请更新:2.3.1经过多次大修,技术性能不能达到工艺要求、不能保证产品质量。

设备选型与购置管理规程

设备选型与购置管理规程

设备选型与购置管理规程设备选型与购置管理规程一、目的:加强设备的前期管理,使资金合理投入并确保符合GMP要求。

二、依据:卫生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版)、《中华人民共合国消防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三、范围:计划购置的设备。

四、职责:生产技术部、设备主管、生产技术部负责人、实施人员。

五、内容:1.设备的选型必须符合预定用途,应根据工艺要求,应当尽可能降低产生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和差错的风险,便于操作、清洁、维护,以及必要时进行的消毒或灭菌。

从设备的技术先进性、生产适用性、经济合理性方面进行可靠性论证分析。

并对设备的可行性、节能性、配套性、环保性、维修性、操作性及寿命周期进行市场调查和综合分析比较,确保选型的正确。

2、生产设备不得对药品质量产生任何不利影响。

与药品直接接触的生产设备表面应当平整、光洁、易清洗或消毒、耐腐蚀,不得与药品发生化学反应、吸附药品或向药品中释放物质。

3、应当配备有适当量程和精度的衡器、量具、仪器和仪表。

4、应当选择适当的清洗、清洁设备,并防止这类设备成为污染源。

5、设备所用的润滑剂、冷却剂等不得对药品或容器造成污染,应当尽可能使用食用级或级别相当的润滑剂。

6.选购的设备应是经过鉴定,有生产许可证的非淘汰产品。

7.选购的设备应是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标准化、规格化产品,如属于非标产品,应考虑其通用性。

8.选型的论证分析应由生产部会同质量保证部、使用部门共同参与。

9.选型确定后,填写购置申请单,按有关规定上报审批,待批准后实施。

10.对确定型号的设备生产厂家,应进行该厂家审计,实地考察该厂的合法性及生产能力、生产管理水平、产品质量等情况确认该厂可提供符合要求的设备。

11.确认购置厂家后,要与厂家签订购置合同,详细写明购置设备的具体条款要求,双方签章后合同生效。

12.设备因选型、购置不当造成闲置,应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13.生产设备不得对药品质量产生任何不利影响。

设备设计、选型与购置管理规程

设备设计、选型与购置管理规程

设备设计与选型、购置管理规程目的:加强设备的前期管理,满足生产工艺和GMP中对设备的有关要求,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使资金合理投入。

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设备、生产辅助设备、计量器具、检测仪器及设备的设计与选型、购置的综合管理。

责任:设备工程部负责设备的设计、选型,采购部负责设备的购置;公司主管负责人负责对本规程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

内容:1.设备的前期管理是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与设备后期管理共同组成设备管理,是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最重要阶段,然而,设备的后期管理只是一种“被动”式管理,对开发建设期间的不合理设计和不合理施工造成的不良后果往往无法或难以纠正,结果一是给使用和维护带来困难,二是不得不加大设备的运行成本和管理成本,对公司造成永久性的经济损失。

设备的设计与选型情况,可以反映出工厂的先进性和生产的可靠性。

加强设备前期管理,可以对设计缺陷进行弥补,从源头上堵住因不合理设计及安装施工而对设备后期管理造成的困难和损失。

设备前期管理主要是从设备的技术性、经济性、安全性、可靠性、生产效率、使用寿命、可维修性、操作调节方便、灵活等方面进行的预期性管理。

进行设备前期管理,可以防患于未然,在日后设备的长期运行管理中,延长其使用寿命,便于操作维护,为公司赢得经济效益奠定良好的基础。

2.设备的生命周期及描述2.1设备的生命周期图2.1定点:确定设备需要检查的维护点。

2.2定标:制定检查、处理标准。

2.3定期:按点的不同确定检查周期。

2.4定项:检查的项目要明确作出规定,一点也可能有多项。

2.5定人:确定检查人。

2.6定法:确定检查方法和检查手段2.7检查:检查的环境条件,是停机还是运行,设备解体或不解体。

2.8记录:逐点检查,按规定格式认真记录。

2.9处理:检查中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理。

2.10分析:对检查记录和处理记录进行定期分析,找出薄弱环节,将分析情况反馈给管理部门。

2.11改进:根据记录和分析的问题,采取改进措施。

设备的购置管理制度

设备的购置管理制度

设备的购置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设备的购进和管理工作,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体员工在本单位从事设备的购置及管理工作。

三、设备的购置1.设备购置程序(1)编制设备购置计划,根据工作需要确定设备种类、规格、数量和预算。

(2)申请设备购置资金,经相关部门审批。

(3)选择供应商,签订购买合同。

(4)验收设备,确认设备性能和数量是否与合同一致。

(5)设备入库登记,编制设备档案,标识设备编号。

(6)设备保修和维护手册的整理归档。

2.设备购置标准(1)设备应具有制造厂家的合法资质、设备出厂合格证明和使用说明书。

(2)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性能稳定可靠,操作简便安全。

(3)设备的价格应合理,并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和保修。

(4)设备购置应优先选择环保节能型设备,保护环境,降低能耗。

3.设备报废处理(1)设备达到使用寿命或无法正常工作时,应及时报废。

(2)报废设备应编制报废清单,备案登记,防止再次被使用。

(3)报废设备应及时处理,采取环保措施,不能随意弃置。

四、设备的管理1.设备档案管理(1)建立设备档案,包括设备购置合同、设备维修记录、设备保修手册等资料。

(2)设备档案应按设备编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等建立档案管理。

(3)设备档案由设备管理员负责管理,定期检查和更新档案信息。

2.设备维护保养(1)建立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护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

(2)设备的日常保养由设备使用人员负责,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3)设备的维修由专业维修人员负责,及时处理设备的故障。

3.设备使用管理(1)设备使用人员应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进行正确操作,避免设备错误使用。

(2)设备使用人员应爱护设备,避免设备损坏,节约维修成本。

(3)设备使用人员需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解决。

4.设备的盘点与检查(1)定期对设备进行盘点,核实设备数量和状态,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工程 仪器采购管理制度

工程 仪器采购管理制度

工程仪器采购管理制度一、目的制定本制度旨在规范工程仪器的采购流程,确保采购活动的透明性、公正性和高效性,同时保证所采购仪器的质量满足工程建设的需求。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参与工程建设的单位和个人,包括但不限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以及相关的供应商。

三、基本原则1. 公开透明:采购信息应公开透明,接受所有利益相关方的监督。

2. 公平竞争:鼓励多家供应商参与竞标,确保采购过程的公平性。

3. 质量优先:在满足技术要求的前提下,优先考虑仪器的性能和质量。

4. 成本效益: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追求最佳的性价比。

四、组织机构1. 采购领导小组:负责制定采购计划,审核采购方案,监督采购过程。

2. 技术评审组:负责对仪器的技术参数进行评审,确保所购仪器满足工程需求。

3. 采购执行组:负责具体的采购操作,包括发布采购公告、组织评标、签订合同等。

五、采购流程1. 需求分析:根据工程需求,明确所需仪器的种类、数量、技术规格等。

2. 编制预算:根据需求分析结果,编制合理的采购预算。

3. 发布采购公告:通过官方渠道发布采购公告,邀请合格供应商参与。

4. 投标评审:组织技术评审组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确保供应商符合技术和服务要求。

5. 商务谈判:与符合条件的供应商进行商务谈判,确定最终的采购价格和服务条款。

6. 签订合同:与选定的供应商签订正式采购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7. 货物验收:收货后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确保仪器符合规定的标准。

8. 结算付款:验收合格后,按照合同约定进行货款支付。

六、监督与考核1. 定期监督:采购领导小组应定期对采购活动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流程的合规性。

2. 异常处理:对于采购过程中出现的任何违规行为,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3. 性能评估:对已采购的仪器进行性能评估,以评价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和服务。

4. 反馈机制:建立反馈机制,收集使用单位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采购管理制度。

七、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变更,需经过相关部门审批后修订。

项目设备采购管理规章制度

项目设备采购管理规章制度

项目设备采购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设备采购管理,规范设备采购流程,保障设备采购质量,提高设备采购效率,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章设备采购工作程序第二条设备采购应按照预算编制、需求申请、招标采购、评标议价、合同签订、验收结算等程序进行。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一)预算编制:各部门根据实际需要,制定设备采购预算计划,并报公司管理部门审核批准。

(二)需求申请:设备采购需求由相关部门填写设备采购申请表,申请人员应确保所购设备符合公司要求,申请表应包括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数量、预算、使用用途等内容。

(三)招标采购:按照相关法规和公司规定,组织招标采购活动,明确采购标准、要求和程序,确保采购公平、公正、透明。

(四)评标议价:设备采购委员会对招标的供应商进行评标,选择最佳供应商,并进行议价,达成采购合同。

(五)合同签订:选择合作供应商后,双方签订设备采购合同,并约定交付日期、验收标准、付款方式等内容。

(六)验收结算:对供应商交付的设备进行验收,并结算款项。

设备验收应依据合同约定和技术标准进行,确保设备质量符合要求。

第三章设备采购管理责任第三条设备采购管理由公司管理部门负责具体实施,各部门、项目负责人应配合完成设备采购工作。

具体责任如下:(一)公司管理部门:负责设备采购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实施和监督检查,协调各部门合作完成设备采购工作。

(二)各部门:负责设备采购需求申请、预算编制、招标采购、合同签订等工作,确保设备采购过程合规、高效。

(三)项目负责人:负责设备采购的具体执行工作,确保设备采购质量、进度满足项目需求。

第四章设备采购管理制度第四条设备采购管理应遵循“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确保设备采购过程合法、合规、合规转,减少采购风险。

第五章设备采购管理的监督检查第五条公司管理部门应对设备采购过程进行监督检查,确保设备采购程序依法依规,设备采购质量符合要求。

第六章设备采购管理的奖惩措施第六条对设备采购工作中的优秀表现和违规行为应给予相应的奖励或处罚,以激励员工提高设备采购质量和效率。

医疗设备购置制度范本(三篇)

医疗设备购置制度范本(三篇)

医疗设备购置制度范本一、目的为规范医疗设备的购置流程,确保医疗设备的质量和使用安全,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购置医疗设备的各个环节,包括设备需求的确定、设备选型和采购、设备验收及投入使用等。

三、责任分工1. 设备需求确定:医疗机构的各个部门负责提出设备需求,并由设备采购管理部门进行评估和确认。

2. 设备选型和采购:设备采购管理部门根据设备需求和预算情况,从合格的供应商进行设备选型和采购。

并需要与供应商签订合同,明确设备的技术指标、交货期限、售后服务等。

3. 设备验收及投入使用:设备采购管理部门负责组织设备验收,并与医疗科室一同对设备进行试运行。

确认设备质量和功能正常后,将设备投入正式使用。

四、设备采购流程1. 设备需求提出:各个科室负责提出设备需求,并填写设备需求申请表,详细说明设备的用途、型号、数量、预算等。

2. 设备需求评估:设备采购管理部门对设备需求进行评估,包括设备的必要性、合理性和预算的可行性等。

3. 设备选型和采购:设备采购管理部门根据设备需求和预算情况,从合格的供应商进行设备选型和采购。

需与供应商签订合同,明确设备的技术指标、交货期限、售后服务等。

4. 设备验收和试运行:设备采购管理部门组织设备验收,并与医疗科室一同对设备进行试运行。

确认设备质量和功能正常后,将设备投入正式使用。

五、设备维护和更新1. 设备维护:医疗机构应建立设备维护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保证设备的良好状态和正常使用。

2. 设备更新:医疗机构应根据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技术更新,制定设备更新计划,并及时进行设备更新。

六、违规处理对于故意违反医疗设备购置制度的人员,医疗机构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相应的处理,包括警告、停职、降职、解雇等。

七、附则本制度由医疗机构设备采购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废止以前的相关制度。

医疗设备购置制度范本(二)一、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医疗设备的购置流程,确保医疗设备的质量与使用效果,并适用于本单位所有涉及医疗设备购置的工作。

设备设计、选型与购置管理规程

设备设计、选型与购置管理规程

目的:本程序《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修订版)规定了设备的设计、选型与购置的管理。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生产用设备的设计、选型与购置。

职责:质量管理部、设备动力部内容:1设备的设计与选型:1.1设备与配件的材质应为不锈钢或表面以及与药品接触面经稳定性处理的钢结构,亦可选用其他表面光洁、平整,易清洗或消毒,耐腐蚀,不与药品发生化学变化或吸附药品的材质。

1.2应符合国家的卫生保健和安全操作等各种法规的要求。

1.3应适合产品生产的工艺要求。

1.4应适合企业设计生产量的要求。

1.5应便于生产操作和保养、维修。

1.6应与水、电、汽等能源供应设施相配套。

1.7尽可能使用全密闭的设备,以减少对药品质量的影响和防止交叉污染。

1.8设备使用的物品,如润滑油等,均以不得影响药品的质量为原则。

1.9需加注油脂的传动部分包括注油嘴必须与物料操作台隔离并密闭。

1.10设备部件中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部位如:皮带、刀具等,必须有防护罩或其他防护措施。

1.11设备配件中无特殊要求,必须采用国标件。

1.12与物料接触的配件联接点应采用铆焊联接,不宜采用螺栓联接。

1.13应由工程部会同生产部、生产车间从设备的生产适用性、经济合理性、技术先进性方面进行可靠性论证分析。

1.14应对设备的安全性、寿命周期(可靠性)、节能性、环保性、成套性、进行市场调查和综合分析比较,以确保选型的正确。

2设备的购置:2.1选型确定后,工程部填写购置申请单,经总经理批准后,由工程部采购。

2.2设备购置前应收集相关的市场信息,进行预选。

2.3预选的供应商应为有生产许可证的并经相关质量认证机构认证后核发质量认证证书的企业。

2.4无特殊原因,预选的设备应为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标准化、规格化产品。

2.5对预选的供应商进行审计,包括调查访问或实地考查,应详细的了解产品的技术参数、附件情况、价格、供货时间、售后服务质量以及市场用户的反映情况并作好调查记录。

2.6根据调查记录选定与购置设备相符的机型和供应商。

医疗设备购置管理制度

医疗设备购置管理制度

医疗设备购置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医疗设备的购置管理,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保障医疗设备的有效使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的全部设备购置管理工作。

三、设备购置程序1.设备需求确认(1)各科室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设备需求申请,说明设备名称、型号、数量及用途等。

(2)设备需求由科室主任审核并报相关部门审批。

2.设备选型(1)医疗机构负责人指定设备采购小组,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备选型。

(2)设备采购小组根据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市场调查、询价比较,确定采购目标。

3.设备招标(1)根据设备选型结果,设计招标文件,进行设备招标工作。

(2)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进行设备招标,确保公平、公开、透明。

4.设备采购(1)经过招标程序,确定中标单位并签订设备采购合同。

(2)支付采购合同约定的款项,监督设备生产、运输、安装等过程。

5.设备验收(1)设备到货后,设备采购小组组织验收,检查设备数量、质量、功能等方面是否符合合同要求。

(2)对验收合格的设备进行备案登记,对验收不合格的设备要求供应商进行修复或更换。

6.设备入库(1)经过验收合格后,将设备入库,进行编号登记等工作。

(2)建立设备档案,详细记录设备信息、购置流程、维护保养等情况。

7.设备验收(1)设备购置后,医疗机构要进行设备维护保养、定期检修等工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2)设备管理人员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保养、维修等工作,确保设备使用寿命。

8.设备报废处理(1)设备使用寿命到期或不再使用时,应及时进行设备报废处理。

(2)报废设备要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确保设备报废后不会对环境和人员造成危害。

四、责任分工1.医疗机构负责人:负责设备购置的整体规划和监督。

2.设备管理人员:负责设备的维护保养、管理等工作。

3.设备采购小组:负责设备采购过程中的选型、招标、验收等工作。

4.科室主任:负责科室设备需求的确认,并审核并报相关部门审批。

学校教学仪器设备采购与管理制度

学校教学仪器设备采购与管理制度

学校教学仪器设备采购与管理制度第一章教学仪器设备采购管理 (3)1.1 采购规划与需求分析 (3)1.1.1 采购规划的制定 (3)1.1.2 需求分析 (4)1.2 采购程序与流程 (4)1.2.1 编制采购方案 (4)1.2.2 申报审批 (4)1.2.3 发布采购公告 (4)1.2.4 报名与资格审查 (4)1.2.5 开标与评标 (4)1.2.6 签订采购合同 (4)1.2.7 采购验收 (4)1.2.8 投入使用 (4)1.3 采购方式与招标 (5)1.3.1 公开招标 (5)1.3.2 邀请招标 (5)1.3.3 竞争性谈判 (5)1.3.4 单一来源采购 (5)1.3.5 询价采购 (5)1.4 采购合同管理 (5)1.4.1 合同签订 (5)1.4.2 合同履行 (5)1.4.3 合同变更与解除 (5)1.4.4 合同纠纷处理 (5)1.4.5 合同归档 (5)第二章教学仪器设备选型与评估 (5)2.1 设备选型原则与方法 (5)2.2 设备功能与功能要求 (6)2.3 设备评估指标体系 (6)2.4 设备试用与验收 (7)第三章教学仪器设备购置预算与经费管理 (7)3.1 预算编制与审批 (7)3.2 预算执行与调整 (8)3.3 经费使用与监督 (8)3.4 财务报销与审计 (8)第四章教学仪器设备采购质量管理 (9)4.1 质量要求与标准 (9)4.2 质量监督与检查 (9)4.3 质量问题处理与索赔 (9)4.4 供应商评价与考核 (10)第五章教学仪器设备安装与验收 (10)5.1 设备安装与调试 (10)5.2 验收标准与流程 (10)5.3 验收组织与实施 (11)5.4 验收问题处理与整改 (11)第六章教学仪器设备使用与维护 (11)6.1 使用规范与操作培训 (11)6.2 设备维护与保养 (12)6.3 检修制度与流程 (12)6.4 备品备件管理 (12)第七章教学仪器设备安全管理 (13)7.1 安全意识与教育 (13)7.1.1 加强师生安全意识教育,定期组织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师生对教学仪器设备安全问题的认识。

设备选型购置封存报废制度模版

设备选型购置封存报废制度模版

设备选型购置封存报废制度模版一、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公司业务的扩大,我们的公司需要购置各种设备来支持生产和办公工作。

然而,设备的选型、购置、封存和报废都需要一套规范的制度来管理,以确保公司资产的安全和有效利用。

本制度旨在规范设备选型、购置、封存和报废的流程和要求,为公司的设备管理提供明确的指导。

二、设备选型1. 设备选型的目标是根据公司的实际需求,选择性能合适、价格合理、质量可靠的设备。

2. 选型工作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该部门应根据相关部门的需求和技术要求,进行市场调研和性能评估,为公司提供选型建议。

3. 设备选型建议应包括设备的基本参数、性能指标、价格等信息,并给出选型原因和推荐供应商。

三、设备购置1. 设备购置的目标是确保设备的合理采购和资金的合理开支。

2. 设备购置工作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该部门应按照公司的采购规定,与供应商进行谈判和协商,确保设备的质量和价格。

3. 设备购置合同应明确设备的型号、数量、价格和交付时间等重要条款,并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

4. 设备购置费用应由财务部门核实并进行预算控制,确保合理开支。

四、设备封存1. 设备封存的目标是保护长期不使用的设备,以防止设备的损坏和盗窃。

2. 设备封存工作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该部门应按照公司的封存规定,对长时间不使用或暂时闲置的设备进行封存。

3. 设备封存应将设备的状态、型号、封存时间等信息记录在设备管理系统中,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如封存标识、密封、防尘等。

五、设备报废1. 设备报废的目标是处理长时间未使用或损坏无法修复的设备,以减少资产的闲置和浪费。

2. 设备报废工作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该部门应按照公司的报废规定,对符合报废条件的设备进行处理。

3. 设备报废应将设备的状态、型号、报废时间等信息记录在设备管理系统中,并根据公司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置,如回收、出售、捐赠等。

4. 设备报废时需要注意保护设备中的敏感信息,并确保设备的安全销毁或清除。

设备管理规程

设备管理规程

一、目的:建立设备管理规程,使设备管理的全过程规范化,从而达到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设备综合效能最高,并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版)。

二、依据:卫生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版)、《中华人民共合国消防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三、范围:适用于设备管理的全过程。

四、责任:设备主管、车间主任、生产技术部部长、质管部长。

五、内容:1.设备管理的内容: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机关有关设备管理的方针、政策、规定,严格设备管理,确保设备符合生产工艺的要求,达到GMP标准。

1.1 设备的日常管理:指设备的选型购置、开箱验收、安装、调试、校准、维护、维修、移装、调拨、封存、启用、报废、处理、事故的处理、检查评比、润滑、压力容器、备品配件、设备档案资料等方面的管理。

1.2 使用与维护保养:贯彻执行操作程序,加强操作培训,认真做好交接班、保养及运行记录,抓好日常维护保养,使在用设备达到完好标准并逐步提高设备利用率。

1.3设备的检查与检修:加强巡回检查,搞好一、二级保养,定期检查与调整设备精度,编制大修及预防性检修的计划并实施。

1.4 设备的更新与改造,制定年度设备更新计划,结合大修进行设备改造,编制技术改造措施并贯彻执行。

1.5 能源管理:水、电、汽等能源的节约使用,奖惩及综合利用措施等的计划贯彻和实施。

2.设备管理程序:2.1 生产技术部动力组负责全公司设备管理各项工作。

2.2 设备主管负责设备日常管理工作,负责设备的维护保养及检修等具体工作。

2.2.1 在生产技术部部长领导下,负责设备管理工作,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转、不断提高设备完好率,保证生产正常进行。

2.2.2 每季度组织有关人员对生产运行的设备组织评定,并根据设备完善及生产计划安排制定检修计划及材料、备件计划,报生产技术部。

设备完好率、泄漏率的评定结果,于月底前报公司生产部。

2.2.3 负责办理设备调拨、更新、报废等手续,保持账、卡、物相符。

设备选型、验收、档案管理规程

设备选型、验收、档案管理规程

XXXXXXXXXXX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一、目的:建立设备选型、验收、档案管理规程,使采购的设备、仪器仪表达到生产要求并符合GMP管理的相关要求。

二、范围:公司计划购置设备的选型、验收和档案管理。

三、责任:工程部或工程分部经理、设备管理员、采购员、使用部门负责人。

四、内容:1.设备、仪器仪表采购原则和选型依据1.1设备的设计和选型要符合预定用途,与生产规模及生产量相适应,主要设备的生产能力应与水、电、气(汽)、冷却系统等公用工程系统相配套。

1.2设备的结构要简单,便于操作、清洁、维护,以及必要时进行的消毒和灭菌。

需要清洗和灭菌的零部件应易于拆装,不便拆装的要设清洗口。

1.3设备表面应光滑,易清洁,与物料直接接触的设备表面应光滑、平整、耐腐蚀、易清洗、易消毒,不得与药品发生化学反应、吸附药品或向药品中释放物质。

1.4生产设备不得对药品质量产生任何不利影响。

设备要易于清洗,避免交叉污染,上批次生产的药品能够得到彻底清洗,不致残留到下一批次或者另一品种的药品当中,同时避免滋生微生物等污染源,从而保证药品质量。

1.5凡与药物接触的设备表面均应采用不与其反应、不释放出微粒及不吸附物料的材质,一般为304L或316L不锈钢。

非金属材料多采用四氟乙烯、聚偏氟乙烯、聚丙烯等,橡胶密封材料多采用天然橡胶,硅橡胶等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的材料。

1.6设备及管道表面应耐腐蚀,不与药品发生化学反应、不吸附药品、不释放微粒,避免因设备自身材质的原因影响产品质量。

1.7设备所用的润滑剂、冷却剂等不得对药品或容器造成污染,关键设备尽可能不用或者少用润滑剂,确需使用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泄露污染药品或者容器,并尽量采用食用级润滑剂。

1.8 灭菌设备应于药品生产要求相适应,宜采用双扉门,有仪器监控内部工作情况。

1.9选取生产设备时应尽可能选用自动化程度高的设备,可降低人工操作带来的偏差和污染。

1.10药材的筛、选、洗、切、蒸、抄、炙、煅应分别选用符合操作要求的设备或专用设备,并不得影响药材质量。

设备仪器管理制度

设备仪器管理制度

设备仪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设备仪器的管理,提高设备利用率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内部的设备仪器管理,包括设备的购买、使用、维护、保养和报废等环节。

第三条本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设备仪器的安全和完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

第四条本管理制度的执行责任单位为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设备仪器的管理和日常维护工作。

第五条本管理制度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起草和修订,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

第二章设备的购买和验收第六条设备的购买需提前编制购置计划,并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进行购买。

第七条在购买设备时,应注重设备的性能和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第八条设备购买合同应明确设备的型号、规格、数量、价格等重要参数,并要求供应商提供产品质量证明和售后服务承诺。

第九条设备的验收工作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

验收标准应以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为准。

第十条设备验收合格后,应制作设备验收报告,并将设备台账、出厂合格证书等相关资料归档存档。

第三章设备的使用和保养第十一条设备的使用应严格按照设备使用手册和操作规程进行,禁止擅自修改设备参数和进行无关操作。

第十二条设备的使用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并了解设备的操作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

第十三条设备的保养工作应按照设备保养计划进行,包括设备的定期清洁、润滑、紧固、调试等工作。

第十五条设备维修期间如需停机维修,应提前通知相关部门,并制定停机计划。

第十六条设备的保养工作应有专门的保养记录和保养台账,记录设备的保养情况和保养周期,以便随时查阅。

第四章设备的报废与处置第十七条设备的报废应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需要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进行。

第十八条设备报废时应制作报废申请表,并将设备的报废原因、设备状况和证书进行详细说明。

第十九条报废设备应做好相应的资料归档,包括设备的报废证明、销毁证明、设备主要部件和设备台账等。

第二十条报废设备的处置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可以选择销毁、拍卖、捐赠或其他途径进行处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限公司文件编码:…………………页码:1/81、目的:建立设备、仪器的选型、购置管理规程,保证设备、仪器的选型符合预定用途,并满足药品生产质量、成本和生产效率管理的需要。

2、适用范围:公司所有设备、仪器。

3、职责:设备工程部、质量管理部、供应部、车间设备管理人员。

4、定义:无5、规程内容:5.1 设备、仪器设计选型的原则5.1.1 设备的设计和选型要与生产规模及批生产量相适应,主要设备的能力应与水、电、气、冷等公用工程系统相配套;5.1.2 设备的结构要简单,需要清洗和灭菌的零部件应易于拆洗,不便拆装的要设清洗口。

设备表面应光滑、易清洁,与物料直接接触的设备表面应光洁、平整、耐腐蚀、易清洗、易消毒。

洁净室的设备还要满足灭菌的需要;5.1.3 设备最好采用在线清洗(CIP)的方式进行清洗,使上批生产的药品能够得到彻底清洗,不致残留到下一批次或者另一品种的药品当中,同时避免滋生生物膜等污染源,从而保证药品安全;5.1.4 凡与药物直接接触的设备表面均应采用不与其反应、不释放出微粒及不吸附物料的材料。

设备及管道表面应耐腐蚀,不与药品发生化学反应、不吸附药品、不释放微粒,避免因设备自身材料的原因影响产品质量;5.1.5 设备所用的润滑剂、冷却剂等不得对药品或容器造成污染,关键设备尽可能不用或少用润滑剂,可以采用无油润滑方式进行润滑,或者选用磁力搅拌等搅拌混合方式进行。

确实需要,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泄露、污染药品或者容器,并采用食用级的润滑剂;5.1.6 灭菌设备应与药品生产要求相适应,跨区域设备宜采用双扉门,有仪器监测内部工作;5.1.7 管道的连接,如工艺用水等尽量采用内外表面都比较光洁的管道自动焊接,少用卡箍连接,不得使用螺纹连接,以避免产生死角;尽量选用隔膜阀,纯化水、注射用水管路不得选用球阀;5.1.8 对于保温材料、密封材料、过滤材料、垫圈垫片等,要求无毒、不污染,而且不能对药品、环境产生影响,保温层应由不锈钢等材料紧密包裹,不外露;5.1.9 选取生产设备时应尽可能选用自动化程度高的设备,可降低人工操作带来的偏差和污染;5.1.10 生产设备的设计必须易于验证,必要时应有专门的验证接口,重要的仪表应易于拆卸校正;5.1.11 在防爆区使用的设备,必须选用符合防火防爆要求的设备,确保安全生产;5.1.12 增强环保意识,选用符合环保要求的设备。

5.2 设备、仪器设计选型的技术要求5.2.1 材料选择5.2.1.1 直接接触药品的材料,需查明材料物理化学特性,保证其不与药品发生反应、吸附或释放等不利影响,并根据产品工艺特性考虑耐温、耐蚀、耐磨、强度等特性进行适当选择,避免盲目选择不能满足工艺要求或产生浪费;5.2.1.2 金属材料目前药界多采用不锈钢材料,ISPE最低要求为AISI300以上的不锈钢,对接触药品处多采用超低碳奥氏体不锈钢316L,不接触药品的重要部位选用304不锈钢。

应注意超低碳不锈钢易发生渗碳反应,316L周围不宜安装铁碳溢出的材料;5.2.1.3 非金属材料多采用聚四氟乙烯、聚偏氟乙烯、聚丙烯等。

橡胶密封材料多采用天然橡胶、硅橡胶等化学特性比较稳定的材料。

5.2.2 工艺要求5.2.2.1 设备选择首先要满足工艺流程、各项工艺参数要求,并依据这些要求选择设备相应的功能尤为重要;5.2.2.2 设备最大生产能力应大于设计工艺要求,尽量避免设备长期在最大能力负荷下运行;5.2.2.3 设备的最高工作精度应高于工艺精度要求,对产品质量参数范围留有调节余量。

5.2.3 设备结构选择5.2.3.1 制药设备机械传动结构应尽可能简单,传动机构宜采用连杆机构、气动机构、标准件传动机构等;5.2.3.2 设备结构设计需便于操作,例如:操作人员活动距离最短,活动空间适当,不易发生操作错误,合理的人机工程设计避免人员疲劳发生的差错,操作界面尽可能采用熟悉的语言避免误操作,对于关键参数的操作有提示及再次确认步骤,影响工艺参数的重要报警宜采用声光报警;5.2.3.3 设备结构需考虑方便维修,例如:采用可靠性设计,有足够的维修空间拆装零部件,易损零件应便于拆装,有逻辑关系的传动系统零位有明确标记,尽可能采用故障报警系统显示重要故障信息,所有电线及接线端子具有可靠连接和标号,配电箱有上锁挂牌的功能;5.2.3.4 需清洗的设备表面通常应光洁,接触药品的表面需圆弧过渡、平整、光洁、没有死角、便于清洗,同时考虑加工可行性,不接触药品的部位表面也应平整、光洁、便于清洁;5.2.3.5 设备尽可能选择密闭工艺过程结构设计,避免暴露产生污染及交叉污染;5.2.3.6 模具更换和需清洗的部件,易拆、易装、耐磨损并且定位准确,零件上和安装部位有清晰可见的零件号和定位标记,以保证零件安装正确,避免错位;5.2.3.7 设备的润滑和冷却部位应可靠密封,防止润滑油脂、冷却液泄露对药品或包装材料造成污染,对有药品污染风险的部位应使用食品级润滑油脂和冷却液;5.2.3.8 对生产过程中释放粉尘的设备,应采用封闭并有吸尘或除尘装置,吸尘或除尘装置的出风口应有过滤及防止空气倒灌的装置。

5.2.4 检测功能5.2.4.1 设备选型推荐考虑在线检测功能,对大批量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工艺参数进行在线监测尤为重要;5.2.4.2 衡器、量具、仪器和仪表的选择尽可能考虑采用公制计量单位,能明确辨认计量单位。

测量范围、精度、分辨率能满足工艺要求,不应以测量设备的最高精度定义为工艺需求精度;5.2.4.3 通常在线检测感应器需考虑耐腐蚀、耐温度、稳定性、可校准性能,不与药品发生反应、吸附、释放等情况。

接触药品部位表面光洁平整,还需考虑人身安全因素,如:连接可靠、无超标电离辐射等;5.2.4.4 关键工艺参数检测结果最好有数据记录及趋势图,便于分析、追踪;5.2.4.5 在易发生偏差的部位安装相适应的检测控制装置,并有声光报警、自动剔除或自动反馈纠正功能。

5.2.5 安全、环保、健康要求5.2.5.1 设备选择需考虑当地政府对安全环境的法规要求;5.2.5.2 特种危险设备需选择有设计、制造、安装资质的供应商;5.2.5.3 特种危险设备、管道需有安全卸压装置、防腐防泄漏装置、防爆防静电装置、困境通讯装置、紧急故障切断功能;5.2.5.4 排放的工艺废水和工艺废气需经过恰当的处理,使其满足环保规范要求;5.2.5.5 设备需考虑人身和产品安全。

通常有过载保护、进入危险部位的光电感应停机保护、安全报警装置、电离辐射防护、噪音、照度等设计;5.2.5.6 设备考虑人机工程设计,减少劳动者的劳动强度和长期高频活动损伤;5.2.5.7 尤其对产生粉尘、易燃挥发性气雾的设备、环境需充分考虑设计防爆、防静电装置。

5.2.6 对公用工程的要求5.2.6.1 为设备提供的动力能源(水、电、气等)、废水废气排放应相匹配,并与设备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5.2.6.2 生产设备与厂房设施、动力与设备以及使用管理之间都存在互相影响与衔接的问题,要求设备接口及工艺连线设备要标准化,在工程设计中处理好接口关系。

5.2.7 自控系统5.2.7.1 制药设备宜采用以PLC ( programmable logical control, PLC)的自控系统,因为其具有高稳定性、保密性、便捷性、控制能力、计算能力、自动检测能力、操作性等优势;5.2.7.2 设备的自控系统在编程前应按照工艺需求和用户需求起草详细自控系统动作详细描述文件,并得到用户的审核批准,以保证自控系统符合用户需求并给验证提供可检査的依据。

5.2.8 清洗设备5.2.8.1 推荐选择就地自动清洗设备、系统,最好安装有在线清洁检测装置,以保证清洗系统达到洗净的目的;5.2.8.2 清洗区的专用清洗设备、干燥设备建议设计为被清洗物进人口与出口分区设置,避免被清洗物倒流产生污染;5.2.8.3 清洗设备应考虑设计自清洗功能,保证设备本身不对被清洗物产生污染;5.2.8.4 清洗设备排水管口不应产生污水反流、浊气反流,通常考虑设计有反水弯、单向阀、空气阻断装置,切断并封闭排水管装置。

5.3 设备、仪器设计选型要求描述在《用户需求》URS中,需要考虑以下因素:5.3.1 产品物理特性、化学特性:产品剂型、外形尺寸、密度、黏度、熔点、热性能、对温湿度的敏感程度、适应的储存条件、p H 、氧化反应、毒性、腐蚀性、稳定性、其他特殊性质。

5.3.2 生产规模:根据市场预测、生产条件、人力资源情况,预计设备涉及产品的年产量,每日班次。

5.3.3 生产工艺要求5.3.3.1 根据市场预测和生产条件提出能力需求,例如:生产批量,包装单位数量,装箱单位数量,生产设备的单位产出量,提升设备的最大提升重量和髙度等;5.3.3.2 根据生产工艺流程提出设备工作流程需求;5.3.3.3 根据生产工艺提出对设备功能需求,例如:温度范围及精度需求,速度范围及精度需求,混合均匀度需求,供料装置需求,传输装置需求,检测装置需求,成型需求,剪切需求,灌装精度、灌装形式需求,标记功能需求,装盒形式需求,中包形式需求,装箱形式需求,封箱捆扎形式需求,托盘摆放形式需求等。

5.3.4 根据接触物料特性、环境特性、清洗特性、保证不与药品发生化学变化或吸附药品,而提出关键材料材质要求。

5.3.5 清洁要求:物料接触处无死角,表面粗糙度,就地清洗射流强度、覆盖面积,清洗剂要求,器具表面无肉眼可见残留物,清洗水样在紫外分光检查无残留物。

5.3.6 在给定条件下设备的稳定性需求:新设备在设计时要特别考虑设备的可靠性、可维修性,同时还应对新设备所配备的在线离线诊断帮助或设备状态监控工具等进行明确和说明。

例如:单机连续运行300分钟无故障,说明书自动进盒成功率,指定电器控制元件的生产厂家、品牌、认证标记等。

5.3.7 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和生产条件确定设备安装区域、位置、固定方式(通常给出设备布置图)。

5.3.8 根据生产工艺和产品特性提出对环境需求。

例如:环境空气的洁净级别要求,环境湿度允许范围,光照度允许范围,物料摆放空间要求,物料转运通道要求。

5.3.9 包装材料要求:根据产品特性(剂型、稳定性等)提出对包装材料要求,例如:抗生素瓶、卤化丁基胶塞、铝塑组合盖、成型铝、BOPP膜中包、双瓦愣纸箱等;5.3.10 外观要求:表面涂层色彩要求,表面平面度、直线度,表面镀铬,不锈钢亚光,表面氧化处理,表面喷塑,表面涂装某牌号的白色面漆。

5.3.11 满足安全要求:应符合国家相关机器设备安全设计规范。

5.3.12 满足环境要求:符合国家相关机器设备环境控制规范。

5.3.13 技术资料要求:通常一式两份,内容建议包括但不限于:操作手册,维修手册(包括维修卡,润滑卡),竣工图纸,技术图纸,备件手册或备件清单,外购件技术资料,记录和控制卡(装箱单,产品合格证,软件备份,计量仪表鉴定证明,指定材料的材质证明,试验记录,试车记录,售后服务联系地址,控制系统软件清单、版本号和备份软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