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下学期科学实验报告单
第一单元沉和浮实验名称:1、观察物体的沉浮实验目的:1、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测,展示他们对沉浮判断的初始概念。
2、观察不同物体的沉浮情况,并与预测进行对照,发现问题。
3、引发思维,初步讨论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的沉浮。
实验器材: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空瓶、苹果、橡皮、水槽实验步骤:1、预测七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并说明理由。
2、依次把七种物体放入水中,观察记录。
3、把实验结果和预测情况进行对比,讨论影响沉浮的因素。
实验结果现象和结论:沉的物体有小石块、回形针、橡皮,浮的物体有泡沫块、蜡烛、带盖空瓶、苹果。
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不同。
实验名称:2、观察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实验目的:1、知道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实验器材:橡皮、苹果、回形针、小木块、小刀、胶带、水槽实验步骤:1、把橡皮和苹果放入水中,观察沉浮状态。
2、把橡皮和苹果分别按1/2、1/4、1/8、更小的要求切小,预测沉浮并说明理由。
3、把回形针和小木块放入水中,观察沉浮状态。
4、把几个回形针串在一起,把2个小木块粘在一起,预测沉浮并说明理由。
5、观察记录,讨论实验发现。
现象和结论: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1、建议不要使用教材里安排的萝卜,因为萝卜各部分的密度不均匀,切割之后沉浮状态容易发生变化。
2、概括结论最好分三步,先从“橡皮和苹果的切割实验”得出减少同种物体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再从“回形针串联和小木块粘贴实验”中得出增加同种物体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再进行综合。
3、注意小刀的使用安全。
实验名称:3、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实验目的:1、学习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索物体沉浮的原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2、知道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最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学生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科学实验报告单1班级:姓名:日期年月日实验名称物体的沉浮实验目的观察物体的沉浮实验材料水槽、水、塑料、小刀、泡沫、橡皮、萝卜、曲别针等各种材料实验过程实验一:取小石头、木块、橡皮、针等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二:1、把水槽放在展台上,从袋中取出泡沫、回形针、萝卜等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2、把小石块、橡皮、泡沫块、萝卜分别切成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实验结论木块、塑料、泡沫在水中是浮的;小石头、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
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科学实验报告单2班级:姓名:日期年月日实验名称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实验目的研究物体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材料水槽、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型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一套同体积不同重量的球、一套同重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小瓶子、潜水艇实验过程实验1.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实验2、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实验结论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科学实验报告单3班级:姓名:日期年月日实验名称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实验目的橡皮泥排开水的体积实验材料水槽、水、塑料、小刀、泡沫、橡皮、萝卜、曲别针等各种材料实验过程实验一:找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形状的实心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二:1、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用上面同样大小的橡皮泥,改变它的形状,即把橡皮泥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的,橡皮泥就能浮在水面上。
2、取一个量杯,装入200毫升的水,记录橡皮泥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
实验结论实心橡皮泥质量不变,形状改变,体积也不变,橡皮泥的沉浮不会发生改变。
橡皮泥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水的沸腾点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水的沸腾点,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实验材料:酒精灯、水、温度计、玻璃杯、火柴。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酒精灯放在安全的位置,确保周围没有易燃物。
将温度计插入玻璃杯中,确保温度计的底部不接触杯底。
2. 加热水:将适量的水倒入玻璃杯中,放在酒精灯上方,点燃酒精灯。
3. 观察变化:当水开始加热时,观察水的表面是否出现气泡。
随着温度的升高,气泡会越来越多,水开始沸腾。
4. 测量沸腾点:当水开始沸腾时,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记录下水的沸腾点。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观察和测量,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水的沸腾点是100摄氏度。
当水温达到100摄氏度时,水开始沸腾。
2. 水的沸腾点是一个固定值,不受水的数量和容器的大小影响。
无论是少量的水还是大量的水,在相同的条件下,水的沸腾点都是100摄氏度。
3. 水的沸腾点可以受海拔高度的影响。
在高海拔地区,由于大气压力较低,水的沸腾点会降低。
实验分析:水的沸腾点是指在标准大气压下,水从液态转变为气态所需要的温度。
水的沸腾点是一个物质的固有性质,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物质。
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水的物理性质。
实验应用:1. 煮沸水:通过了解水的沸腾点,我们可以控制水的温度,煮沸水用于烹饪、消毒等。
2. 温度计的使用:温度计是通过测量物体的温度来判断其状态的工具。
了解水的沸腾点可以帮助我们正确使用温度计。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时要注意安全,确保酒精灯的使用正确,并远离易燃物。
2. 在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烫伤。
3. 实验完成后,及时熄灭酒精灯,注意清理实验场地。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水的沸腾点是100摄氏度,并且不受水的数量和容器大小的影响。
水的沸腾点是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质,可以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烹饪和温度测量等方面。
实验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安全,合理操作,保持实验场地的整洁。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2.把熟鸡蛋竖起来
把熟鸡蛋平放在桌上,快速旋转,熟鸡蛋在旋转过程中真的竖立起来了。
观察到的现象:
生鸡蛋通过摇晃可以竖起来,熟鸡蛋通过旋转可以竖起来。
我认为:
1.生鸡蛋竖起来的原因是使劲摇晃后,使鸡蛋的重心改到下方了,使我们更容易找到鸡蛋的重心,就可以把鸡蛋立起来了。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学校源自小学年(班)级5年级
实验者
时间
实验名称
怎样可以使鸡蛋竖起来
实验器材:生鸡蛋1个、熟鸡蛋1个、桌子一张。
我的猜测:鸡蛋也能竖起来
亲爱的同学,你听说过哥伦布竖鸡蛋的故事吗?哥伦布将鸡蛋打碎后把鸡蛋竖起来了,那么,不用打碎也能竖起来吗?生鸡蛋和熟鸡蛋都能竖起来吗?
带疑问我从网上查了查,资料上说:所谓重心,是指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地球的重力对于每一个物体都有吸引的力量,这吸引力好像一条看不见的绳子,尽量把物体往下拉。这个力量就叫做地心引力。就一个物体来说,地球的重力对于这个物体的每一部分都有吸引的力量,好像有无数条看不见的细绳子,尽量把这个物体往下拉。而无数条细绳子把物体往下拉,那力量,相等于一条粗绳子系在物体的一个点上,把物体往下拉。这个点就叫重心。每个物体都有一个重心。把一个物体安放在地面上,它跟地面接触的面叫做底面。从物体的重心向地面引一条垂线,如果穿过底面,它就不会倒。
看来只要有重心支持,任何物体都会保持平衡状态,对于鸡蛋来说,只要能找到竖起来的鸡蛋的重心就能让鸡蛋竖起来。
我又查了查资料,生鸡蛋和熟鸡蛋都能竖起来,但方法不一样,我把两种方法记了下来,准备动手做一下。
我是这样做的:
1.把生鸡蛋竖起来
方法:拿一个新鲜鸡蛋在手中使劲摇晃几次,越使劲越好,然后把鸡蛋尖的一面垂直放在桌子上面,手扶一会等到蛋黄流到底部,鸡蛋就可以立起来了。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植物的生长条件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植物在不同生长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
实验材料:1. 小花盆 x 32. 盆土3. 三种不同的植物(如向日葵、仙人掌、绿萝)4. 水壶5. 阳光6. 水7. 尺子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盆土倒入三个小花盆中,每个盆土的量相同。
将三种不同的植物分别种植在三个小花盆中。
2. 生长条件1:将第一个小花盆放在室外,阳光充足的地方。
每天给植物浇适量的水,保持土壤湿润。
3. 生长条件2:将第二个小花盆放在室内,阳光较少的地方。
每天给植物浇适量的水,保持土壤湿润。
4. 生长条件3:将第三个小花盆放在室内,完全没有阳光的地方。
每天给植物浇适量的水,保持土壤湿润。
5. 每天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植物的高度、叶片的颜色和形态等。
实验结果:在生长条件1下,植物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中,生长得更加茂盛。
它们的茎长得更高,叶片更加绿色,形态也更加健壮。
这说明植物对阳光的需求非常重要,阳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能源。
在生长条件2下,植物在阳光较少的环境中,生长速度较慢。
它们的茎长得相对较短,叶片颜色较浅。
这表明植物对阳光的需求虽然不如生长条件1下那么迫切,但阳光仍然对植物的生长起到重要作用。
在生长条件3下,植物在完全没有阳光的环境中,几乎无法生长。
它们的茎矮小且弱,叶片颜色苍白。
这说明阳光对植物的生长至关重要,缺乏阳光会导致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无法获取足够的能量来维持生长。
实验结论: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植物的生长需要适量的阳光。
阳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能源,能够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和能量。
2. 植物的生长也需要适量的水分。
水分是植物体内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植物进行物质运输和养分吸收。
3. 不同植物对生长条件的要求有所不同。
有些植物对阳光的需求更高,有些植物对水分的需求更高。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
实验材料:小苗、土壤、花盆、水、太阳灯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土壤放入花盆中,用水浇湿土壤,然后将小苗种植在花盆中。
2. 分组实验:将小苗分成三组,每组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
- 第一组:放置在自然光照下,即室外阳光直射的地方。
- 第二组:放置在室内,使用太阳灯提供光照。
- 第三组:放置在室内,不提供任何光照。
3. 观察记录:每天观察并记录每组小苗的生长情况,包括株高、叶片颜色和数量等。
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第一组小苗在自然光照下生长得最好,株高较高,叶片呈深绿色,叶片数量也较多。
这是因为自然光照中含有丰富的阳光和光合作用所需的光能,能够为植物提供足够的能量进行光合作用,促进植物的生长。
第二组小苗在太阳灯的光照下也有一定的生长,但与第一组相比,生长速度较慢,叶片颜色较浅,叶片数量也较少。
这是因为太阳灯无法提供与自然光照相同的光能,植物无法充分进行光合作用,从而影响了植物的生长。
第三组小苗在没有光照的条件下几乎没有生长,株高极低,叶片颜色呈黄色,叶片数量几乎为零。
这是因为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过程,没有光能供给,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无法制造足够的养分来支持生长。
实验结论: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过程,光能是光合作用的关键。
自然光照下的植物生长最好,太阳灯提供的光照次之,没有光照的情况下植物几乎无法生长。
实验启示:这个实验告诉我们植物需要光能来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过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给植物提供足够的阳光来促进植物的生长。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个实验了解到科学实验的重要性,通过观察和记录,我们可以得到有价值的结论,从而提高我们对自然现象的认识。
总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不仅了解到植物的光合作用的重要性,还学会了如何进行科学实验和观察记录。
2023年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第一单元沉和浮实验名称:观测物体的沉浮课题和页码:《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第2面实验口的:1、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测,展示他们对沉浮判断的初始概念。
2、观测不同物体的沉浮情况,并与预测进行对照,发现问题。
3、引发思维,初步讨论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的沉浮。
实验器材: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空瓶、苹果、橡皮、水槽实验环节:1、预测七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并说明理由。
2、依次把七种物体放入水中,观测记录。
3、把实验结果和预测情况进行对比,讨论影响沉浮的因素。
实验记录单:沉的物体有小石块、回形针、橡皮,浮的物体有泡沫块、蜡烛、带盖空瓶、苹果。
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不同。
备注:1、预测的理由记录比较烦琐,建议让学生口头交流即可。
2、观测物体的沉浮一律采用先放入中再看物体的沉浮。
实验名称:观测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课题和页码:《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第3—4面实验口的:2、放入一平勺的盐,搅拌至溶解,观测马铃薯的沉浮。
3、反复第2个环节,继续观测马铃薯的沉浮,直至马铃薯浮起来。
4、整理分析数据,概括实验结论。
实验记录单:在水中加入一定数量的盐能让马铃薯浮起来。
备注:一平勺盐的测量方法是先用不锈钢调羹舀满盐,再用尺子在刮过。
实验名称:测量钩码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课题和页码:《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因素》第19面实验目的:1、知道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2、通过简朴的推测、验证活动获得数据,并转化为证据,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实验器材:弹簧秤、钩码、清水、浓盐水、浓糖水、酒精等实验环节:1、测出钩码在空气的重力。
2、分别测出钩码在清水、浓盐水、浓糖水、酒精中的重力。
3、计算出钩码在清水、浓盐水、浓糖水、酒精中受到的浮力。
4、整理分析数据,概括实验结论。
实验记录单:备注:1、注意弹簧秤的调0。
2、浓盐水、浓糖水的浓度要大些,使实验对比更明显。
实验名称:比较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浓盐水的轻重课题和页码:《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因素》第19-20面实验目的:1、知道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4.在镜筒最长粘贴宽条处的正面粘上双面胶,并与相邻的纸板进行粘合,这时镜筒的四周已粘合完毕,只剩上下开口端;
5.分别在上下开口端的两粘贴宽条处的正面粘上双面胶并与镜筒进行粘合即可。
实验时间
2022.5.24
实验名称
滑轮的作用实验
实验器材
铁架台.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细绳.钩码.测力计
实验步骤
1.用测力计竖直提起两个钩码,看用多少力。
2.组装定滑轮,用测力计通过定滑轮提起两个钩码,看用多少力。观察用力的方向和钩码运动的方向。
3.组装动滑轮,用测力计通过动滑轮提起两个钩码,看用多少力。观察用力的方向和钩码运动的方向。
实验者
第实验小组
实验时间
2022.4.19
实验名称
解剖种子
实验器材
镊子.放大镜.小刀.瓷盘.纱布
实验步骤
1.用手或镊子轻轻剥去外层的皮,用手感受此层皮的坚韧性。
2.用小刀沿着种子侧面的自然裂缝将种子切开或用手顺着裂缝将种子掰开,每个结构尽量保持完整。
3.用放大镜观察种子内部结构。
实验现学校
班级
5年级1班
实验者
第实验小组
实验时间
2022.3.1
实验名称
口腔中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实验器材
试管.烧杯.碘酒.温水.淀粉液
实验步骤
1.分别向两支试管倒入少量稀淀粉液,在其中一个试管中加入一些唾液摇匀,把两支试管同时放在约40℃左右的温水中。
2.过一会儿(大约5分钟时间),分别向两支试管滴入2-3滴稀释的碘酒,观察现象。
2022年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第一单元沉和浮实验名称:观测物体旳沉浮课题和页码:《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第2面实验目旳:1、让学生根据已有旳生活经验进行猜想,展示她们对沉浮判断旳初始概念。
2、观测不同物体旳沉浮状况,并与预测进行对照,发现问题。
3、引起思维,初步讨论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旳沉浮。
实验器材: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空瓶、苹果、橡皮、水槽实验环节:1、预测七种物体在水中旳沉浮并阐明理由。
2、依次把七种物体放入水中,观测记录。
3、把实验成果和预测状况进行对比,讨论影响沉浮旳因素。
实验记录单:现象和结论:沉旳物体有小石块、回形针、橡皮,浮旳物体有泡沫块、蜡烛、带盖空瓶、苹果。
不同物体在水中旳沉浮状况不同。
备注:1、预测旳理由记录比较啰嗦,建议让学生口头交流即可。
2、观测物体旳沉浮一律采用先放入中再看物体旳沉浮。
实验名称:观测同种材料构成旳物体在水中旳沉浮课题和页码:《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第3-4面实验目旳:1、懂得同种材料构成旳物体,变化它旳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变化。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旳措施研究沉浮变化。
实验器材:橡皮、苹果、回形针、小木块、小刀、胶带、水槽实验环节:1、把橡皮和苹果放入水中,观测沉浮状态。
2、把橡皮和苹果分别按1/2、1/4、1/8、更小旳规定切小,预测沉浮并阐明理由。
3、把回形针和小木块放入水中,观测沉浮状态。
4、把几种回形针串在一起,把2个小木块粘在一起,预测沉浮并阐明理由。
5、观测记录,讨论实验发现。
实验记录单:现象和结论:同种材料构成旳物体,变化它旳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变化。
备注:1、建议不要使用教材里安排旳萝卜,由于萝卜各部分旳密度不均匀,切割之后沉浮状态容易发生变化。
2、概括结论最佳分三步,先从“橡皮和苹果旳切割实验”得出减少同种物体旳重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变化,再从“回形针串联和小木块粘贴实验”中得出增长同种物体旳重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变化,再进行综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班级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班级:姓名:日期年月日实验名称物体的沉浮实验目的观察物体的沉浮实验材料水槽、水、塑料、小刀、泡沫、橡皮、萝卜、曲别针等各种材料实验过程实验一:取小石头、木块、橡皮、针等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二:1、把水槽放在展台上,从袋中取出泡沫、回形针、萝卜等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2、把小石块、橡皮、泡沫块、萝卜分别切成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实验结论木块、塑料、泡沫在水中是浮的;小石头、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
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班级:姓名:日期年月日实验名称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实验目的研究物体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材料水槽、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型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一套同体积不同重量的球、一套同重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小瓶子、潜水艇实验过程实验1.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实验2、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实验结论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班级:姓名:日期年月日实验名称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实验目的橡皮泥排开水的体积实验材料水槽、水、塑料、小刀、泡沫、橡皮、萝卜、曲别针等各种材料实验过程实验一:找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形状的实心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二:1、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用上面同样大小的橡皮泥,改变它的形状,即把橡皮泥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的,橡皮泥就能浮在水面上。
2、取一个量杯,装入200毫升的水,记录橡皮泥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
实验结论1、实心橡皮泥质量不变,形状改变,体积也不变,橡皮泥的沉浮不会发生改变。
橡皮泥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第一单元沉和浮实验名称:观察物体的沉浮课题和页码:《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第2面实验目的:1、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测,展示他们对沉浮判断的初始概念。
2、观察不同物体的沉浮情况,并与预测进行对照,发现问题。
3、引发思维,初步讨论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的沉浮。
实验器材: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空瓶、苹果、橡皮、水槽实验步骤:1、预测七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并说明理由。
2、依次把七种物体放入水中,观察记录。
3、把实验结果和预测情况进行对比,讨论影响沉浮的因素。
实验记录单:现象和结论:沉的物体有小石块、回形针、橡皮,浮的物体有泡沫块、蜡烛、带盖空瓶、苹果。
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不同。
备注:1、预测的理由记录比较烦琐,建议让学生口头交流即可。
2、观察物体的沉浮一律采用先放入中再看物体的沉浮。
实验名称:观察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课题和页码:《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第3-4面实验目的:1、知道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实验器材:橡皮、苹果、回形针、小木块、小刀、胶带、水槽实验步骤:1、把橡皮和苹果放入水中,观察沉浮状态。
2、把橡皮和苹果分别按1/2、1/4、1/8、更小的要求切小,预测沉浮并说明理由。
3、把回形针和小木块放入水中,观察沉浮状态。
4、把几个回形针串在一起,把2个小木块粘在一起,预测沉浮并说明理由。
5、观察记录,讨论实验发现。
现象和结论: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备注:1、建议不要使用教材里安排的萝卜,因为萝卜各部分的密度不均匀,切割之后沉浮状态容易发生变化。
2、概括结论最好分三步,先从“橡皮和苹果的切割实验”得出减少同种物体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再从“回形针串联和小木块粘贴实验”中得出增加同种物体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再进行综合。
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一、实验名称。
探究物体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实验目的。
1. 通过实验探究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重量、体积、形状以及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2. 培养观察、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实验器材。
1. 大小不同的石块、木块、铁块若干。
2. 水槽、水、盐水、食用油。
3. 天平、量筒。
四、实验步骤。
(一)探究物体沉浮与重量的关系。
1. 选择三个大小相同但重量不同的铁块(分别标记为1号、2号、3号,1号最轻,3号最重)。
2. 将水槽中装入适量的水。
3. 依次将1号、2号、3号铁块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情况并记录。
(二)探究物体沉浮与体积的关系。
1. 选择三个重量相同但体积不同的木块(分别标记为A号、B号、C号,A号体积最小,C号体积最大)。
2. 把水槽中的水调整到合适的水位。
3. 逐个将A号、B号、C号木块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它们的沉浮状态。
(三)探究物体沉浮与形状的关系。
1. 取一块橡皮泥,先把它捏成实心球体,放入装有水的水槽中,观察其沉浮情况并记录。
2. 把橡皮泥捏成空心的船型,再次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
(四)探究物体沉浮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1. 用量筒量取相同体积的水、盐水和食用油,分别倒入三个相同的小烧杯中。
2. 选择一个大小适中的石块。
3. 先将石块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其沉浮状态;然后取出石块擦干,放入盐水中,观察记录;最后再将石块放入食用油中,观察记录。
五、实验现象与数据记录。
(一)物体沉浮与重量的关系。
铁块编号重量(克)沉浮情况。
1号10沉。
2号20沉。
3号30沉。
(二)物体沉浮与体积的关系。
木块编号体积(立方厘米)沉浮情况。
A号10浮。
B号20浮。
C号30浮。
(三)物体沉浮与形状的关系。
橡皮泥形状沉浮情况。
实心球体沉。
空心船型浮。
(四)物体沉浮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液体种类石块沉浮情况。
水沉。
盐水浮。
食用油沉。
六、实验结论。
1. 当物体的体积相同时,改变物体的重量,在同种液体(水)中,较重的物体和较轻的物体都下沉,说明在这种情况下物体的重量对沉浮影响不大(对于铁块这种密度大于水的物体而言)。
五年级下全册科学实验 报告
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许多。
实验名称
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实验目的
研究不同密度的液体对马铃薯受到浮力的影响
实验材料
马铃薯、钩码、弹簧秤、清水、浓盐水、酒精、量筒、天平、糖水、量杯
实验过程
实验一:用钩码代替马铃薯进行研究。分别测量钩码在清水、浓盐水、糖水和酒精中受到的浮力大小,并记录。
实验结论
水受热以后重量不变,而体积增大。
实验名称
液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目的
观察水在受热、受冷后的体积变化
实验材料
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热水、红墨水、烧杯
实验过程
1.在平底烧瓶里加满冷水,再滴几滴红墨水,用带玻璃管的橡皮塞塞紧瓶口,并在玻璃管的水面处做标记记录;
2.把烧瓶放进热水里,观察水柱的变化,做标记记录。
实验二:在一段铁丝上每隔一定距离用蜡粘上一根火柴,将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火柴都向下悬挂,用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观察那端的火柴先掉下来。
实验三:在金属圆片上均匀的涂上蜡烛油,并将金属圆片固定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在涂有蜡的金属圆片的中心加热,观察蜡的融化情况。
实验结论
热总是从温度较高的一端(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物体)。
实验二:测量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同实验一的方法,分别记录三块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完全浸入水中时测力计的读数。
实验结论
泡沫塑料块:浮力=重力+拉力
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实验名称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分别计算钩码及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并与其排开的水量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联系。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植物的生长与光合作用的关系,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植物生长的基础是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太阳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有机物质(如糖)和氧气的过程。
这个过程需要光照,因为植物需要阳光中的光能来驱动这个反应。
三、实验材料:1、两盆相同的植物(如豌豆苗)2、两个相同大小的有盖玻璃杯3、糖水4、氢氧化钠溶液5、棉花球6、橡皮筋7、遮光布8、实验记录表四、实验步骤:实验一:光合作用实验1、在两个玻璃杯中分别放入相同数量的糖水和氢氧化钠溶液。
2、在两个杯子里分别放入一株豌豆苗。
3、把盖子盖上,用橡皮筋固定。
4、每天观察并记录豌豆苗的生长情况。
实验二:植物生长方向实验1、在一个杯子里放入糖水,另一个杯子里放入氢氧化钠溶液。
2、在两个杯子里分别放入一株豌豆苗。
3、把盖子盖上,用橡皮筋固定。
4、用遮光布遮住其中一个杯子,使其处于黑暗状态。
5、每天观察并记录两个杯子里豌豆苗的生长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一结果:在糖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生长的豌豆苗,其生长速度和健康状况存在明显差异。
在糖水中的豌豆苗生长速度快,叶片绿且茂盛,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豌豆苗生长缓慢,叶片发黄且稀疏。
这表明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糖(能量来源)和阳光(能量来源)。
而氢氧化钠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阻止光合作用的发生。
实验二结果:受到光照的豌豆苗会向着光源生长,这是植物的向光性反应。
而处于黑暗中的豌豆苗则无法正常生长。
这说明植物的生长需要光照,因为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的基础。
六、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植物的生长与光合作用的关系密切。
光合作用需要糖和阳光作为能量来源。
我们也观察到植物具有向光性反应,这使得它们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在农业生产中,我们可以利用植物的向光性来调整作物的生长方向,提高产量。
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对于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也具有重要意义。
2022春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全单元全套实验报告
2022春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全单元全套实验报告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全单元实验报告实验一:绿豆种子发芽和土壤的关系实验材料:玻璃皿、土壤、绿豆种子实验方法:1、准备两个玻璃皿。
1、在其中一个玻璃皿里铺上土壤,另一个不铺。
3、在两个玻璃皿里各放3粒绿豆。
4、定期给两个玻璃皿浇同样多的水。
5、坚持每天观察种子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两个玻璃皿里的绿豆种子都发芽了。
实验二研究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空气实验材料:杯子、盒子、种子实验方法:将一个盒子放入杯子中隔绝空气,另一个不做处理。
实验现象:有空气的绿豆种子发芽,没有空气的绿豆种子未发芽。
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空气。
实验三:研究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适宜的温度实验方法:将一个盒子放在常温下,另一个放在冰箱里。
实验现象:常温下的绿豆种子发芽,冰箱里的绿豆种子未发芽。
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
实验四:研究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光实验方法:一个盒子盖上透明的杯子,另一个盒子盖上不透明的杯子,然后将两个盒子都放在阳光下。
实验现象:两个盒子里的绿豆种子都发芽。
实验材料:塑料瓶、沙、水草、水生动物(1)找一个透明的大瓶子,清洗干净后剪掉上面一部分。
生态瓶里的生物和非生物的数量、种类都不能随意改变。
水、动物、植物等发生改变时,都会引起生态系统的变化。
(1)水量的多少对小鱼的生存有影响。
水量减少时,水中氧气不足,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增多,不利于小鱼的生存。
(2)水草的多少对小鱼的生存有影响。
水草多时,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少;水草少时,导致水中含氧量减少,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多。
(3)小鱼的数量对小鱼的生存有影响。
小鱼少时,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少;小鱼多时,耗氧量增多,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多。
第二单元《船的历史》全单元实验报告实验九:制作一个竹筏实验材料:筷子、螺母实验过程:1、用筷子做一个竹筏,能稳定地浮在水面;牢固、不散架。
2、实验测试:用螺母(或钩码)测试竹筏的载重量,观察能装载几个螺母。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下册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下册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下册科学实验是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科学的原理和规律。
在五年级的科学课上,我们进行了许多有趣的实验,下面我将分享其中几个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一、水的循环实验水的循环是自然界中非常重要的过程,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了解水的蒸发、凝结和降水等过程。
实验所需材料包括一个透明玻璃杯、一张塑料薄膜和一小杯水。
首先,我们将水倒入透明玻璃杯中,然后用塑料薄膜盖住杯口,并用橡皮筋固定。
接下来,我们将杯子放在阳光下,等待一段时间。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玻璃杯内的水开始慢慢蒸发,水蒸气在杯口的塑料薄膜上凝结成小水滴,最后滴落回杯子中。
这个过程就像自然界中的水循环一样,水从地面蒸发成水蒸气,然后凝结成云,最终形成降水。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不仅加深了对水循环的理解,还学会了如何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和记录。
二、植物的生长实验植物的生长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影响因素。
实验所需材料包括一些花盆、土壤和植物种子。
首先,我们将土壤填满花盆,并在土壤中埋下植物种子。
然后,我们将花盆放在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方,并定期给植物浇水。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可以看到植物从种子开始发芽,然后逐渐长出茎和叶子。
同时,我们还可以观察到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比如,如果我们将一盆植物放在没有阳光的地方,我们会发现它的生长速度明显变慢。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不仅了解了植物的生长过程,还学会了如何照顾植物,让它们健康地生长。
三、物体的浮力实验物体的浮力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了解物体在液体中浮沉的原理。
实验所需材料包括一个透明容器、水和一些不同形状的物体。
首先,我们将透明容器装满水,并将一些不同形状的物体放入水中。
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些物体会浮在水面上,而另一些物体会沉到水底。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密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边钩码个数
右边钩码个数
定滑轮的状态
我们的发现
1
1
平衡
1
2
向右倾斜
2
2
平衡
定滑轮
3
3
平衡
不能省
2
3
向左倾斜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
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可也改变用力方向。
评定等级:
优秀
指导教师:
康天旺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六、一班
时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11.9.16
实验类型
分组:()演示:(∨)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
斜面能够省力,而且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评定等级:
优秀
指导教师:
康天旺
省力
6
3
省力
8
4
省力
2
1
省力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
动滑轮能够省力,但是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评定等级:
优秀
指导教师:
康天旺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六、一班
时间
2011.9.20
实验类型
分组:()演示:(∨)
实验名称
动滑轮作用实验
实验器材:
1盒钩码、1根粗线绳、1个铁架台、2个滑轮、1个测力计
猜测:
滑轮组不但能够改变用力的方向,而且能够省力。
实验过程:
先组装一个滑轮组,然后用这个滑轮组来提升不同重量的物体。观察用力的方向,测量用力的大小。与直接体生物体的用力方向,用力大小作比较。并做好记录。
滑轮组作用实验记录表(一)
直接提升重物的力(N)
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的力(N)
我们的发现
4
2
省力能改变用力方向
6
3
省力省力能改变用力方向
8
4
省力省力能改变用力方向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六、一班
时间
2011.9.8
实验类型
分组:(∨)演示:(∨)
实验名称
研究杠杆的秘密
实验器材:
杠杆尺、钩码
猜测:
杠杆是否省力跟用力点和阻力点到支点之间的距离有关
实验过程:
左边(阻力点)情况
右边(用力点)情况
用力情况
钩码数
(个)
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
钩码数
(个)
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
评定等级:
优秀
指导教师:
康天旺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六、一班
时间
2011.9.16
实验类型
分组:()演示:(∨)
实验名称
定滑轮作用实验
实验器材:
1盒钩码、1根粗线绳、1个铁架台、1个滑轮、1个测力计
猜测:
定滑轮不能省力。
实验过程:
用铁架台做支架,安好定滑轮,在定滑轮上挂一根绳子,在绳子的两端任意挂上一些钩码,当绳子平衡时,两端的钩码数相同。然后用测力计做相同的实验,比较测力计的数据与钩码的力大小。
1、省力;2、费力;
3、不省力也不费力
1
1
1
1
不省力也不费力
1
2
1
2
不省力也不费力
2
1
2
1
不省力也不费力
2
2
2
2
不省力也不费力
2
1
1
2
省力
4
1
1
4
省力
4
2
2
4
省力
3
1
1
3
省力
3
2
2
3
省力
1
3
3
1
费力
2
3
3
2
费力
2
4
4
2
费力
1
4
2
2
费力
2
2
4
1
费力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
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实验名称
动滑轮作用实验
实验器材:
1盒钩码、1根粗线绳、1个铁架台、1个滑轮、1个测力计
猜测:
动滑轮能够省力。
实验过程:
用铁架台做支架,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绕过动滑轮向上提,动滑轮下挂不同数量的钩码。然后做好记录。
动滑轮作用实验记录表
直接提升重物的力(N)
用动滑轮提升重物的力(N)
我们的发现
4
2
2
1
省力省力能改变用力方向
增加一个动滑轮接着做实验
滑轮组作用实验记录表(二)
直接提升重物的力(N)
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的力(N)
我们的发现
6
2
省力能改变用力方向
9
3
省力能改变用力方向
12
4
省力能改变用力方向
3
1
省力能改变用力方向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
滑轮组不但能够改变用力的方向,而且能够省力,滑轮组中动滑轮越多越省力。
评定等级:
优秀
指导教师:
康天旺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六、一班
时间
2011.9.23
实验类型
分组:()演示:(∨)
实验名称
不同坡度斜面的作用实验
实验器材:
1块小木板、4个不同高度的物品、1盒钩码、1个测力计
猜测:
斜面能够省力。
实验过程:
用测力计直接提升物体的力与沿斜面提升物体的力进行对比,然后改变斜面的不同坡度继续进行试验,做好记录为结果的分析提供依据。
斜面作用的实验记录表
提升不同的物体
我们的发现
1
2
3
4
直接提升物体的力
4
5
6
8
斜面能够省力
斜面提升物体的力
2.1
2.7
3.2
4.5
不同坡度斜面作用的实验记录表
(用1、2、3、4表示坡度由小到大)
直接提升物体的力(N)
沿不同斜面提升物体的力(N)
我们的发现
1
2
3
4
8
4.2
5
6
3.2
斜面的坡度越小够省越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