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2018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练习(含解析):第2部分专题9课案4 文言文翻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翻译
(分值:59分;时间:45分钟)
[对点突破练]
1.译准关键实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0分)
叶衡字梦锡,婺州金华人。
绍兴十八年进士第,调福州宁德簿,摄尉。
以获盐寇改秩,知临安府于潜县。
户版积弊,富民多隐漏,贫弱困于倍输,衡定为九等,自五等以下除其籍,而均其额于上之四等,贫者顿苏。
征科为期限榜县门,俾里正谕民,不遣一吏而赋自足。
治为诸邑最,郡以政绩闻。
擢知常州。
时水潦为灾,衡发仓为糜以食饥者。
或言常平[注]不可轻发,衡曰:“储蓄正备缓急,可视民饥而不救耶?”疫大作,衡单骑命医药自随,遍问疾苦,活者甚众。
檄晋陵丞李孟坚摄无锡县,有政声,衡荐于上,即除知秀州。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四十三》) 【注】常平:常平仓。
(1)征科为期限榜县门,俾里正谕民,不遣一吏而赋自足。
译文:
(2)或言常平不可轻发,衡曰:“储蓄正备缓急,可视民饥而不救耶?”
译文:
[导学号29530218]答案:(1)征收科税定下期限在县衙门口张榜(公布),让里正告诉百姓,不派一个官吏而赋税自然收足。
(关键实词:“科”“榜”“俾”“赋”)
(2)有人说常平仓不可以轻易打开,叶衡说:“储蓄粮食正是预备紧急的事情,怎可看着百姓挨饿而不救助呢?”(关键实词:“常平”“发”“缓急”)
参考译文:
叶衡字梦锡,是婺州金华人。
绍兴十八年进士及第,调任福州宁德县主簿,代理县尉。
因捕获盐寇改官,任临安府于潜县县令。
户口簿上累积弊端,富户大多隐瞒漏报,贫弱户困于重复缴纳(赋税),叶衡把民户定为九等,从五等以下除去他们的名籍,而把他们应缴纳的份额均摊给上四等的民户,贫穷的人顿时得救。
征收科税定下期限在县衙门口张榜(公布),让里正告诉百姓,不派一个官吏而赋税自然收足。
治绩成为各县中最好的,郡长官把他的政绩向皇上报告。
提升为常州知州。
当时发大水造成灾荒,叶衡开仓煮粥给饥民吃。
有人说常平仓不可以轻易打开,叶衡说:“储蓄粮食正是预备紧急的事情,怎可看着百姓挨饿而不救助呢?”瘟疫大起,叶衡单人独骑命令医生跟随自己,到处访问疾苦,救活的人很多。
官府发文让晋陵县丞李孟坚代理无锡县县令,治理有声誉,叶衡向皇上推荐,就授为秀州知州。
2.译准关键虚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0分)
梁君出猎得善言
梁君出猎,见白雁群。
梁君下车,彀弓欲射之。
道有行者,梁君谓行者止。
行者不止,白雁群骇。
梁君怒,欲射行者。
其御公孙袭下车抚矢曰:“君止!”梁君忿然作色怒曰:“袭不与其君而顾与他人,何也?”公孙袭曰:“昔齐景公之时,天大旱三年,卜之,曰:‘必以人祠,乃雨。
’景公下堂顿首曰:‘凡吾所以求雨者,为吾民也;今必使吾以人祠,乃且雨,寡人将自当之。
’言未卒,而天大雨者方千里者,何也?为有德于天而惠于民也。
今主君以白雁之故而欲射人,袭谓主君言无异于虎狼。
”梁君援其手与上车归,入庙门,呼万岁,曰:“幸哉今日也!他人猎皆得禽兽,;吾猎得善言而归。
”
(选自《新序》)
(1)袭不与其君而顾与他人,何也?
译文:
(2)凡吾所以求雨者,为吾民也;今必使吾以人祠,乃且雨,寡人将自当之。
译文:
(3)今主君以白雁之故而欲射人,袭谓主君言无异于虎狼。
译文:
[导学号29530219]答案:(1)你不帮助你的主君却帮助别人,为什么呢?(关键虚词:“其”“而”)
(2)我之所以求雨,是为了我的人民;现在一定让我用人祭祀,才要下雨,我将自己充当祭品。
(关键虚词:“所以……者”“以”“乃”“且”)
(3)现在主君却因白雁的缘故而想射人,我认为主君的话跟虎狼没有什么不同。
(关键虚词:“以”“于”)
3.译准特殊句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0分)
四年七月,高祖崩,上(指炀皇帝)即皇帝位于仁寿宫。
以天下承平日久,士马全盛,慨然慕秦皇、汉武之事,乃盛治宫室,穷极侈靡,召募行人,分使绝域。
诸蕃至者,厚加礼赐,有不恭命,以兵击之。
课天下富室,益市武马,匹直十余万,富强坐是冻馁者十家而九。
帝性多诡谲,所幸之处,不欲人知。
每之一所,郡县官
人,竞为献食,丰厚者进擢,疏俭者获罪。
奸吏侵渔,人不聊生,人饥相食,邑落为墟,上不之恤也。
东西游幸,靡有定居,每以供费不给,逆收数年之赋。
区宇之内,盗贼蜂起,近臣互相掩蔽,隐贼数不以实对。
或有言贼多者,辄大被诘责。
各求苟免,上下相蒙,每出师徒,败亡相继。
黎庶愤怨,天下土崩,至于就擒,而犹未之寤也。
(选自《隋书》)
(1)课天下富室,益市武马,匹直十余万,富强坐是冻馁者十家而九。
译文:
(2)黎庶愤怨,天下土崩,至于就擒,而犹未之寤也。
译文:
[导学号29530220]答案:(1)(他)向天下的富人征收重税,大量购买军马,每匹马价值十余万两,因此而受冻挨饿的富强之家十有其九。
(“富强坐是冻馁者”为定语后置句)
(2)百姓愤怒怨恨,国家土崩瓦解,到了被人擒获的地步,他却仍没有觉悟到这一点。
(“未之寤”是宾语前置句)
参考译文:
四年七月,高祖驾崩,隋炀帝在仁寿宫即位。
因为天下长期安定,兵马强盛,隋炀帝意气风发仰慕秦始皇、汉武帝的功业,就大量地兴建宫室,极尽奢靡华丽,招募使者,出使边远邦国。
那些邦国听命而来的,就赏赐给丰厚的礼品,有不听命令的,就派兵攻打。
(他)向天下的富人征收重税,大量购买军马,每匹马价值十余万两,因此而受冻挨饿的富强之家十有其九。
皇上生性诡诈,所到之处,不想让人知道。
他每到一个地方,地方官员都争着向他进献食物,进献丰厚的就被提拔,进献微薄的就会被判罪。
贪官污吏鱼肉百姓,老百姓无法生活,以致人吃人,村庄变为废墟,皇上对此毫不怜悯。
他到处巡游,没有固定的居所,经常因为供给不足,而预先征收数年的赋税。
全国各地,起义造反蜂拥而起,亲近的大臣却相互隐瞒遮掩,隐瞒叛乱的人数,不据实上报。
有人说叛乱的人多,就会被狠狠地训斥。
官员们各自只求苟且偷安,上下相互蒙骗,每次出师征讨,失败接连不断。
百姓愤怒怨恨,国家土崩瓦解,到了被人擒获的地步,他却仍没有觉悟到这一点。
4.保持文意畅通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0分)
杨云翼,字之美。
兴定三年,筑京师城,役兵民数万。
夏秋之交病者相籍,云翼躬自调护,多所全济。
军兴以来,入粟补官及以战功迁授者,事定之后,有司苛为程式,或小有不
合辄罢去,云翼奏曰:“赏罚国之大信,此辈宜从宽录,以劝将来。
”
当时朝士,廷议之际多不尽言,顾望依违,浸以成俗。
云翼尝患风痹,至是稍愈,上亲问愈之之方,对曰:“但治心耳。
心和则邪气不干,治国亦然,人君先正其心,则朝廷百官莫不一于正矣。
”上矍然,知其为医谏也。
(选自《金史·杨云翼传》)
(1)赏罚国之大信,此辈宜从宽录,以劝将来。
译文:
(2)治国亦然,人君先正其心,则朝廷百官莫不一于正矣。
译文:
[导学号29530221]答案:(1)赏罚是有关国家信誉的大事,对这些人应该从宽录用,用来鼓励将来的人。
(2)治理国家也是这样,做皇上的先端正自己的思想,那么朝廷百官就没有不统一在正道上的了。
参考译文:
杨云翼,字之美。
兴定三年,在京师修筑城墙,役使士兵、百姓几万人。
夏秋之交,染病的人接连不断,杨云翼亲自给病人调药护理,保全救活了许多人。
自从战争开始以来,因交纳粮食补官或因战功而得以升迁的人,战事平定以后,有关机构设了许多繁琐苛刻的考核程序,只要稍有不合的,就会被罢免撤职,杨云翼上奏说:“赏罚是有关国家信誉的大事,对这些人应该从宽录用,用来鼓励将来的人。
”
当时的朝臣,在朝廷商议大事的时候大多不把自己的意见说完,他们瞻前顾后,迟疑不决,渐渐成为一种风气。
杨云翼患了风痹病,到此时逐渐痊愈了,皇帝亲自询问他治愈这种病的方法,杨云翼回答说:“只要治疗心就可以了。
如果心态平和,那么邪气就不能触犯了,治理国家也是这样,做皇上的先端正自己的思想,那么朝廷百官就没有不统一在正道上的了。
”皇帝听后感到震惊,知道他是用医道来进谏。
[综合提升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19分)
何妥,字栖凤,西城人也。
少机警,八岁游国子学,助教
..顾良戏之曰:“汝既姓何,是荷叶之荷,为是河水之河?”应声答曰:“先生姓顾,是眷顾之顾,是新故之故?”众咸异之。
十七,湘东王召为诵书左右。
江陵陷,周武帝尤重之,授太学博士。
高祖受禅,除国子博士,加通直散骑常侍,进爵为公。
妥性劲急,有口才,好是非人物。
时纳言苏威尝言于上曰:“臣先人每诫臣云,唯读《孝经
..》一卷,足可立身治国,何用多为!”
上亦然之。
妥进曰:“苏威所学,非止《孝经》。
厥父若信有此言,威不从训,是其不孝。
若无此言,面欺陛下,是其不诚。
不诚不孝,何以事君!且夫子有云:‘不读《诗》无以言,不读《礼》无以立。
’岂容苏绰教子独反圣人之训乎?”威时兼领五职,上甚亲重之。
妥因奏威不可信任。
又以掌天文律度,皆不称职,妥又上八事以谏。
时苏威权兼数司,先尝隐武功,故妥言自负傅岩、滋水之气,以此激上。
书奏,威大衔之。
十二年,威定考文学,又与妥更相诃诋。
威勃然曰:“无何妥,不虑无博士!”妥应声曰:“无苏威,亦何忧无执事!”由是与威有隙。
其后上令妥考定钟律,妥又上表,别敕太常取妥节度。
先是,太常所传宗庙
..雅乐,数十
年唯作大吕
..,废黄钟。
妥又以深乖古意,乃奏请用黄钟。
诏下公卿议,从之。
六年,出为龙州刺史。
时有负笈游学者,妥皆为讲说教授之。
为《刺史箴》,勒于州门外。
在职三年,以疾请还,诏许之。
复知学事。
时苏夔在太常,参议钟律,有所建议,朝士多从之,妥独不同,每言夔之短。
高祖下其议朝臣多排妥妥复上封事指陈得失大抵论时政损益并指斥当世朋党于是苏威及吏部尚书卢恺等皆坐得罪除伊州刺史不行寻为国子祭酒。
卒官。
谥曰肃。
(选自《隋书·列传第四十》,有删改)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祖下其议/朝臣多排妥/妥复上封/事指陈得失/大抵论时政损益/并指斥当世/朋党于是苏威及吏部尚书卢恺等/皆坐得罪/除伊州刺史/不行寻为国子祭酒
B.高祖下其议朝/臣多排妥/妥复上封/事指陈得失/大抵论时政/损益并指斥当世朋党/于是苏威及吏部尚书卢恺等皆坐得/罪除伊州刺史/不行/寻为国子祭酒
C.高祖下/其议朝臣/多排妥/妥复上封事指/陈得失大抵论时政/损益并指斥/当世朋党于是/苏威及吏部尚书卢恺等皆坐/得罪除伊州刺史不行/寻为国子祭酒
D.高祖下其议/朝臣多排妥/妥复上封事/指陈得失/大抵论时政损益/并指斥当世朋党/于是苏威及吏部尚书卢恺等皆坐得罪/除伊州刺史/不行/寻为国子祭酒
[导学号29530222]解析:选D。
作答断句题,需关注关键词,如人名、官职名、时间状语等。
“高祖下其议”与“朝臣多排妥”语意完整,中间应断开。
“除”后为官职,其前应断开。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助教,古代学官名,晋咸宁时设置,协助国子祭酒、博士教授生徒,至宋废止。
B.《孝经》,儒家十三经之一,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
C.宗庙,指古代帝王、诸侯以及大臣们祭祀祖宗的庙宇;也代称朝廷和国家政权。
D.大吕,古代乐律名。
古乐分十二律,阴阳各六,六阴皆称吕,其四为大吕。
[导学号29530223]解析:选C。
宗庙应是指古代帝王和诸侯祭祀祖先的庙宇,没有大
臣们。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何妥少时机警聪明,长大后很受器重。
何妥八岁游国子学,顾良戏弄他问他姓哪个“何”,他十分机智地反问;江陵沦陷后被周武帝任命为太学博士。
B.何妥口才好,喜欢评议人物。
何妥不认同纳言苏威只要通读一本《孝经》就能立身治国的说法,就向皇上进言说苏威言语虚假,不能信任苏威。
C.何妥以国家利益为重,不惧权贵。
苏威一身兼任五职,深受皇上器重,但何妥并不惧怕苏威,上书弹劾苏威在掌管天文、律度中不称职。
D.何妥关心游学的人,亲自给他们讲课。
何妥曾出任龙州刺史,当时有很多背着书箱四处求学的人,何妥就召集他们并亲自讲解《刺史箴》的内容。
[导学号29530224]解析:选D。
“亲自讲解《刺史箴》的内容”错误,原文是“妥皆为讲说教授之。
为《刺史箴》,勒于州门外”,这是在说两件事情,一是何妥为学子讲学,一是把《刺史箴》雕刻在州门外。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厥父若信有此言,威不从训,是其不孝。
若无此言,面欺陛下,是其不诚。
译文:
(2)时苏夔在太常,参议钟律,有所建议,朝士多从之,妥独不同,每言夔之短。
译文:
[导学号29530225]答案:(1)如果苏威的父亲确实说过这话,苏威没听从父训,这是他不孝顺。
假如没有说过这话,苏威当面欺骗皇上,这是他不诚实。
(2)当时苏夔担任太常的官职,参与商定钟律的事情,提出了一些建议,朝中官员大都赞同,只有何妥不赞同,常常揭苏夔的短处。
参考译文:
何妥,字栖凤,是西城人。
何妥小时候就机警聪敏,八岁时求学于国子学,助教顾良戏弄他说:“你既然姓何,不知是‘荷叶’之‘荷’,还是‘河水’之‘河’?”何妥应声说道:“先生姓顾,不知是‘眷顾’之‘顾’,还是‘新故’之‘故’?”众人都对他感到诧异。
十七岁时,湘东王召他在左右诵读诗书。
江陵沦陷后,周武帝特别器重他,任命他为太学博士。
隋文帝接受禅让后,何妥被授为国子博士,兼通直散骑常侍,晋升爵位为公。
何妥生性刚强急躁,也颇具口才,喜欢评议人物。
当时,纳言苏威曾对隋文帝说:“我的祖先常常告
诫我说,只要通读一卷《孝经》,就足以立身治国,何必多学!”隋文帝觉得他说得对。
何妥进言道:“苏威所学,不只是《孝经》。
如果苏威的父亲确实说过这话,苏威没听从父训,这是他不孝顺。
假如没有说过这话,苏威当面欺骗皇上,这是他不诚实。
既不诚实,又不孝顺,这种人凭什么侍奉皇上!况且孔子曾经说过:‘不读《诗经》,就无话可讲;不读《礼记》,就不能立身行事。
’怎能允许苏绰教子单单违反圣人的训导呢?”苏威当时身兼五职,隋文帝十分亲近、器重他。
何妥趁机上奏苏威不可信任。
又因为苏威主管天文、音律、法度,都不称职,何妥又上奏八件事来劝谏。
当时苏威权兼数司,而先前曾隐居武功县,所以何妥说他自负有傅岩、滋水之气,以此刺激皇上。
材料上奏后,苏威对他怀恨至极。
十二年,苏威考定文学,又与何妥互相诋毁、攻击。
苏威勃然大怒说:“没有何妥,不必担心没有博士!”何妥应声说:“没有苏威,也不必担心没有办事的人!”因此,何妥与苏威有嫌隙。
这之后,隋文帝命令何妥考定钟律,何妥又上表奏,朝廷另外命令太常采用何妥的法则。
在此之前,太常寺所传授的庙宇祭祀所用的音乐,几十年来只制作了大吕,废弃了黄钟。
何妥又认为这种做法违背了古人的初衷,于是上奏请求使用黄钟。
隋文帝下诏命令众臣讨论,众臣都同意这种做法。
六年,何妥出任龙州刺史。
当时,常常有一些背着书箱四处求学的人,何妥都亲自给他们讲述解说,教导他们。
他写了《刺史箴》,雕刻在州门外。
任刺史三年后,因病请求还京,隋文帝同意。
后又主管学事。
当时苏夔担任太常的官职,参与商定钟律的事情,提出了一些建议,朝中官员大都赞同,只有何妥不赞同,常常揭苏夔的短处。
隋文帝下达何妥的意见,朝臣大都反对何妥。
何妥又上密奏给隋文帝,指陈得失,大致说的是时政得失,并指责当时的朋党。
于是,苏威和吏部尚书卢恺等都因此获罪。
后被任命为伊州刺史,何妥没去上任。
不久,又被授为国子祭酒。
死于任上。
谥号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