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锐角三角函数全章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锐角三角函数全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锐角三角函数全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锐角三角函数全章教案【教案名称】:人教版九年级锐角三角函数全章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 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3. 能够应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案共包含以下内容:1. 锐角三角函数的引入和概念介绍;2.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3. 锐角三角函数的性质和关系;4. 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

【教学步骤】:一、引入和概念介绍1.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直角三角形中的角度和边长关系,引入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2. 介绍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定义和符号表示;3. 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让学生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方法。

二、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性质和关系1. 通过图像和表格展示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周期性、奇偶性和单调性;2. 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之间的关系,如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的关系、正切函数与正弦函数的关系等;3. 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和应用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性质和关系。

三、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1. 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应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高楼的高度、计算斜坡的坡度等;2. 练习题目和实例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性质和关系;3. 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

【教学扩展】:1. 引导学生探究其他三角函数(割函数、余割函数和余切函数)的定义和性质;2. 给予学生更多的应用题目和实例,提高学生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拓宽数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锐角三角函数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题目,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3. 个人表现评估: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问题解答和实际应用中的表现。

人教版九年级锐角三角函数全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锐角三角函数全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锐角三角函数全章教案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探究锐角三角函数,使学生掌握当锐角固定时,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的概念,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同时,通过研究锐角三角函数,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研究惯。

教学重点:理解认识正弦(sinA)概念,掌握当锐角固定时,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的概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并得出:对任意锐角,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的事实。

教学过程:一、复旧知、引入新课老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的引入,让学生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实际应用。

例如,测量旗杆高度的问题。

二、探索新知通过问题引入的方式,让学生探索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和应用。

活动一:问题的引入老师通过引入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应用锐角三角函数来解决问题。

例如,在绿化荒山的问题中,通过计算斜坡与水平面所成角的度数和出水口的高度,求解需要准备多长的水管。

活动二:问题的探索老师通过问题的探索,让学生比较、分析并得出结论。

例如,在任意画一个Rt△ABC,使∠C=90o,∠A=45o的问题中,让学生计算∠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从而得出结论: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45o,那么不管三角形的大小如何,这个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都等于2.活动三:问题的拓展老师通过问题的拓展,让学生进一步探索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

例如,在∠A取其他一定度数的锐角时,让学生比较、分析并得出结论:对任意锐角,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

三、总结归纳老师通过总结归纳,让学生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和应用,以及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的事实。

同时,让学生反思并总结研究锐角三角函数的方法和策略,以便更好地掌握和应用相关知识。

四、作业布置老师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例如,让学生通过计算和实际应用,进一步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和应用。

同时,让学生思考如何将锐角三角函数与其他数学知识和实际问题相结合,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锐角三角函数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三角函数图像的理解与识别;
-观察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图像的特点;
-掌握图像与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4.三角函数简单方程的求解;
-解正弦、余弦、正切方程;
-掌握方程求解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探索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与性质,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严谨推理的能力;
至于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在讨论锐角三角函数的实际应用时,提出了许多有创意的想法。这说明他们已经基本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点。但在讨论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仍然有些模糊。因此,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加入更多实际案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锐角三角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最后,总结回顾环节,学生们对于今天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让我感到满意。但在课后,我收到了一些学生的提问,这说明他们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可能还存在一些疑惑。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消化吸收这些知识点,我决定在课后设立答疑时间,鼓励学生提问,并及时为他们解答。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锐角三角函数是指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这些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起到关键作用,如测量、建筑等领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测量校园内的一棵树的高度,展示如何运用锐角三角函数求解实际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28.1《锐角三角函数》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28.1《锐角三角函数》教案
3.锐角三角函数的值:掌握特殊角度(30°、45°、60°)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
4.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计算问题,如求边长和角度。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掌握其性质与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探索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图像和性质,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绕“锐角三角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其次,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在案例分析环节表现得比较积极,能够主动参与到问题讨论中。但在小组讨论环节,有些学生显得不够自信,可能是因为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熟练。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需求,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支持,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此外,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中,表现出较高的热情。但我也发现,有些小组在解决问题时,思路不够清晰,容易陷入迷茫。针对这个问题,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加强对学生们的引导,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借助图像和实际情境,让学生感知和理解锐角三角函数在直角三角形中的作用,培养空间观念。
3.发展学生的数据意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引导学生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进行计算,增强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九年级锐角三角函数全章教案

九年级锐角三角函数全章教案
锐角三角函数的运用
通过具体例题,演示如何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03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01
学生需要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包括正弦、余弦和正切的
定义。
锐角三角函数的性质
02
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性质,如正弦、余弦和正
切的取值范围、周期性、奇偶性等。
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在锐角三角函数的教学过程中,是否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 演示、练习等,是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学生参与度如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如何,是否能够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 是否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教学效果如何
通过本章节的教学,学生是否能够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 质,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03
学生需要能够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问题、
几何问题等。
教学难点
01
锐角三角函数的图像
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图像,包括正弦、余弦和正切的图
像。
02

锐角三角函数的变换
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变换,如平移、伸缩等。
03
锐角三角函数与其他知识的综合应用
学生需要能够将锐角三角函数与其他知识进行综合应用,如与几何、代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掌握锐 角三角函数的计算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和交流,理解锐 角三角函数的意义和应用。
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提高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教案
举例:重点讲解正弦函数的定义,通过具体角度的计算让学生理解正弦函数的值是如何得出来的,如sin30°=1/2。
2.教学难点
-函数图像的绘制和理解:对于一些空间想象力较弱的学生,理解函数图像可能会存在困难。
-锐角三角函数特殊角的记忆:特殊角的函数值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但记忆这些值可能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其次,在案例分析环节,我尝试让同学们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这个过程中,同学们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有些同学在分析问题时,容易陷入死记硬背公式,而忽略了解题思路和方法。针对这一点,我将在后续教学中加强对解题方法的指导,引导同学们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级Biblioteka 学下册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正弦、余弦和正切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掌握三个函数的定义。
2.锐角三角函数的图像: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像,了解三个函数随角度变化的规律。
3.锐角三角函数的值:学习如何查表得到锐角三角函数的值,并掌握一些特殊角的函数值。
-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问题,是学生需要克服的难点。
举例:在讲解函数图像时,可以通过动态演示或实物模型来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函数图像的绘制过程。对于特殊角的记忆,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这些角度的函数值之间的规律,如30°、45°、60°的特殊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通过规律记忆而非死记硬背。
针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帮助学生:
a.分析问题:明确问题中涉及的角度和边长,确定需要使用的三角函数。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锐角三角函数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锐角三角函数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锐角三角函数教案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锐角三角函数教案1一、复习巩固:1、在△ABC中,∠C=90°,∠A=45°,则BC:AC:AB = 。

2、在△ABC中,∠C=90°。

(1)已知∠A=30°,BC=8cm, (2)已知∠A=60°,AC= cm,求:AB与AC的长; 求:AB与BC的长。

二、例题学习:问题1:“五一”节,小明和同学一起到游乐场游玩,游乐场的大型摩天轮的半径为20m,旋转1周需要12min。

小明乘坐最底部的车厢(离地面约0.5m)开始1周的观光,2min后小明离地面的高度是多少(精确到0.1m)?拓展延伸:1、摩天轮启动多长时间后,小明离地面的高度将首次到达10m?2、小明将有多长时间连续保持在离地面20m以上的空中?思考与探索1:如图,东西两炮台A、B相距2000米,同时发现敌舰C,炮台A测得敌舰C在它的南偏东60°的方向,炮台B测得敌舰C在它的正南方,试求敌舰与两炮台的距离。

概念:仰角、俯角的定义如右图,从下往上看,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叫仰角,从上往下看,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叫做俯角。

右图中的∠1就是仰角,∠2就是俯角。

问题2:为了测量停留在空中的气球的高度,小明先站在地面上某点观测气球,测得仰角为30°,然后他向气球方向前进了50m,此时观测气球,测得仰角为45°。

若小明的眼睛离地面1.6m ,小明如何计算气球的高度呢?思考与探索(2):大海中某小岛的周围10km范围内有暗礁。

一艘海轮在该岛的南偏西55°方向的某处,由西向东行驶了20km后到达该岛的南偏西25°方向的另一处。

如果该海轮继续向东行驶,会有触礁的危险吗?三、板演练习1、如图,单摆的摆长AB为90cm,当它摆动到∠BAB'的位置时,∠BAB'=30°。

问这时摆球B'较最低点B升高了多少?2、飞机在一定高度上飞行,先测得正前方某小岛的俯角为30°,飞行10km后,测得该小岛的俯角为60°,求飞机的高度。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教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强调锐角三角函数是由直角三角形中的边长比定义的,包括正弦、余弦、正切三个函数,以及它们的基本性质。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熟练掌握30°、45°、60°等特殊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并能灵活运用。
-函数图像与性质:理解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图像特点,以及它们随角度变化的规律。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和应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我注意到,当学生们参与到实验操作和小组讨论中时,他们能够更主动地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发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对于一些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采用了直观的图形和实际例子来进行解释。我觉得这种方法是有效的,因为学生能够通过视觉和实际操作来加深记忆。
我也注意到,在小组讨论环节,有些学生刚开始时不太愿意发表自己的意见。为了鼓励他们,我尽量提了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并给予积极的反馈。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看到了他们的参与度逐渐提高,这是非常令人欣慰的。
在实践活动方面,虽然时间有限,但学生们似乎很喜欢这种动手操作的机会。他们通过测量和计算,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不过,我也意识到在未来的课程中,可以设计更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亲自探索和验证三角函数的性质。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些函数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九年级数学上册《锐角三角函数》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数学上册《锐角三角函数》教案、教学设计
3.小组合作题需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共同完成任务;
4.作业完成后,请学生认真检查,确保答案的正确性。
4.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动态课件、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克服困难的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九年级数学上册《锐角三角函数》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理解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测量物体的高度、计算角度等。
3.使学生掌握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并能熟练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运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运用三角函数进行求解;
(3)掌握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教学设想
1.教学策略:
(1)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运用任务驱动法,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三角函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3)了解三角函数在其他学科领域的应用,如物理、工程等。
4.小组合作题:
(1)分组讨论:如何利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举例说明;
(2)小组合作完成一份关于锐角三角函数在实际问题中应用的报告。
作业要求:
1.学生需独立完成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可根据个人能力选择完成;
2.作业过程中,要求学生注重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总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8.1:锐角三角函数(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8.1:锐角三角函数(教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锐角三角函数》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测量或计算角度的情况?”比如,在建筑、设计或导航中。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锐角三角函数的奥秘。
2.教学难点
-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尤其是函数值随角度变化的关系;
-正确使用计算器进行锐角三角函数值的计算;
-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性质,如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增减性;
-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具体问题,构建数学模型。
举例: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值随角度增大而变化的规律,可以通过绘制函数图像或提供直观的动画来帮助学生形象理解。对于计算器的使用,难点在于学生可能会混淆不同的计算模式或功能键,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和反复练习来突破。在实际问题应用中,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将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选择合适的锐角三角函数来解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锐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及其在直角三角形中的应用;
-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方法,包括计算器的使用;
-锐角三角函数性质的初步理解;
-将锐角三角函数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举例:重点讲解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在直角三角形中的表示方法,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函数求解直角三角形的未知边长或角度。强调计算器在求解锐角三角函数值时的正确操作步骤。
其次,关于计算器的使用,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够按照步骤进行操作,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对计算器的使用不够熟练。我考虑在接下来的课程中,专门安排一节课让学生熟悉计算器,尤其是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功能,以提高他们的运算速度和准确度。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28.1锐角三角函数(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28.1锐角三角函数(教案)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尝试用生动的案例和直观的图形来解释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应用。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了抽象的数学概念。然而,我也注意到,在讲解函数关系时,部分学生还是显得有些迷茫。这可能是因为我在讲解时没有足够地强调和重复,导致学生难以消化这些难点知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一点,通过更多实例和练习来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关。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锐角三角函数是指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与三条边的比值关系,包括正弦、余弦和正切。这些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起着关键作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测量树的高度,展示如何利用锐角三角函数来计算,并了解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
举例:以直角三角形为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测量,得出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并通过计算具体角度的函数值,让学:学生需要记忆特殊角度的正弦、余弦、正切值,并理解这些值的含义,这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可能存在记忆困难。
-函数关系的转换与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需要能够灵活转换正弦、余弦、正切之间的关系,并应用于问题的解决,这是学生普遍感到难以掌握的部分。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锐角三角函数》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测量物体高度或距离的情况?”(如测量树的高度)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锐角三角函数的奥秘。
3.锐角三角函数的关系:掌握正弦、余弦、正切之间的基本关系,如正切的定义与正弦、余弦的关系。
4.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物体的高度、求角度等。

(完整版)人教版九年级锐角三角函数全章教案

(完整版)人教版九年级锐角三角函数全章教案

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28.1 锐角三角函数(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究使学生知道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都固定(即正弦值不变)这一事实。

能根据正弦概念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锐角三角函数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函数,体会函数的变化与对应的思想,逐步培养学生会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理解认识正弦(sinA)概念,通过探究使学生知道当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这一事实.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并得出:对任意锐角,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的事实.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引入】操场里有一个旗杆,老师让小明去测量旗杆高度。

小明站在离旗杆底部10米远处,目测旗杆的顶部,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34度,并已知目高为1米.然后他很快就算出旗杆的高度了。

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锐角三角函数中的第一种:锐角的正弦341米10米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问题的引入【问题一】为了绿化荒山,某地打算从位于山脚下的机井房沿着山坡铺设水管,在山坡上修建一座扬水站,对坡面的绿地进行灌溉。

现测得斜坡与水平面所成角的度数是30°,为使出水口的高度为35m ,那么需要准备多长的水管?分析:问题转化为,在Rt△ABC 中,∠C=90o ,∠A=30o ,BC=35m,求AB 根据“在直角三角形中,30o 角所对的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得AB=2BC=70m.即需要准备70m 长的水管结论: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o ,那么不管三角形的大小如何,这个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都等于21【问题二】如图,任意画一个Rt △ABC ,使∠C=90o ,∠A=45o ,计算∠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ABBC,能得到什么结论?(学生思考) 结论: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45o ,那么不管三角形的大小如何,这个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都等于22。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8.1《锐角三角函数》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8.1《锐角三角函数》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锐角三角函数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锐角三角函数关系的理解:正弦、余弦、正切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学生难以理解和记忆。
-锐角三角函数图像的掌握:学生可能无法将图像与函数的性质有效联系起来。
举例解释:
-通过对比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区分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例如通过直角三角形的模型进行直观展示。
-设计具体的计算题目,指导学生如何根据角度求函数值,强调记忆特殊角度的函数值,如30°、45°、60°等。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和应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锐角三角函数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测量旗杆的高度。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通过测量角度和距离,演示锐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原理。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8.1《锐角三角函数》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第1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正弦、余弦、正切的概念及其在直角三角形中的应用。
2.锐角三角函数的值: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学会如何求锐角三角函数的值。
3.锐角三角函数的关系:掌握正弦、余弦、正切之间的基本关系,并能运用这些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8.1:锐角三角函数(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8.1:锐角三角函数(教案)
4.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借助直角三角形的图形,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几何意义,提高空间想象力。
这些核心素养目标的实现将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提高数学思维品质,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概念是本节课的核心,需确保学生理解函数定义的几何意义。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强调了锐角三角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希望学生们能够学以致用。但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他们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程度仍有待提高。为此,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与实际应用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最后,我认识到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多地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收获满满。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锐角三角函数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中,我们探讨了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和应用。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有几个方面值得反思。
首先,关于导入新课的部分,通过提出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我发现学生们对锐角三角函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样的导入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尝试以直观的方式解释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其在实际中的应用。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对函数名称和函数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仍存在一定的混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重视这一点,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8.1锐角三角函数(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8.1锐角三角函数(教案)
-函数值的计算:学生在运用定义进行计算时可能会出现错误,需要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和技巧。
-函数值性质的应用:如何将函数值的性质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是学生在本节课中需要突破的难点。
举例1:对于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定义的理解,可以通过画图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函数值的变化。
举例2:在计算函数值时,可以引导学生先确定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已知边长,然后利用定义求解未知边长,如已知斜边和一个锐角,求另一个锐角的对边或邻边。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锐角三角函数的学习,使学生建立直角三角形中各元素之间的空间关系,提高空间观念。
本节课将着重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科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正弦(sin)、余弦(cos)、正切(tan)的定义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需使学生理解并掌握。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尽量使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来解释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但感觉在举例时,还可以选择更具代表性的例子,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此外,在讲解重点难点时,要更加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适时调整教学节奏,确保他们能够真正掌握这些核心知识。
在实践活动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中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对三角函数的应用还是有些迷茫。针对这个问题,我考虑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实际操作的指导,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及计算方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锐角三角函数相关的实际问题。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8.1锐角三角函数(教案)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8.1锐角三角函数(教案)
关于学生小组讨论,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互动环节。学生们在讨论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然而,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过于依赖同伴,自己的思考不够独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引导学生们独立思考,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
最后,课堂总结环节,我试图让学生们回顾今天所学的知识点,并强调锐角三角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他们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还有待加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重视课堂总结,通过提问、复习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正弦、余弦和正切这些基本概念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正切函数的性质和图像,学生们觉得难以把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让学生能够更形象地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效果总体良好,但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仍然显得有些迷茫。这可能是由于我对实验步骤的讲解不够清晰导致的。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验效果,我需要在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教学中,更加详细地讲解实验步骤,并在必要时给予个别指导。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锐角三角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2.教学难点
-理解函数图像与性质:学生对函数图像的直观理解可能存在困难,需要通过动态演示或实物模型帮助学生建立直观感知。
-函数值计算:对于特殊角度的函数值记忆和计算方法,学生可能难以掌握,特别是正切值的计算。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全章教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全章教案)

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教材简析本章的内容主要包括: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利用计算器求任意锐角的三角函数值及根据三角函数值求出相应的锐角;利用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及三角函数的应用.在学生掌握了直角三角形边、角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引入了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进而学习解直角三角形,是中学几何的重点与难点.本章是中考的必考内容,主要考查特殊锐角三角函数值的计算和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教学指导【本章重点】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和直角三角形的解法.【本章难点】综合运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边关系、边角关系来解决实际问题.【本章思想方法】1.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如:在理解和应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时,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即需根据实际问题画出几何图形,并根据图形寻找直角三角形中边、角之间的关系.2.体会转化思想.如:(1)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把实际问题的情境转化为几何图形;把题中的已知条件转化为示意图中的边、角或它们之间的关系.(2)把数学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问题,如果示意图不是直角三角形,需要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3.体会方程思想.如:在解决直角三角形的实际问题中,经常设出未知数来表示某一个量,并利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建立方程,将几何问题转化为求方程的解.课时计划28.1锐角三角函数4课时28.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3课时28.1 锐角三角函数第1课时 正弦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 【知识与技能】1.利用相似的直角三角形,探索直角三角形的锐角确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是固定值,从而引出正弦的概念.2.理解锐角的正弦的概念,并能根据正弦的概念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锐角的正弦的概念的形成,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通过探索、分析、论证、总结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感悟数学的实用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二、重难点目标 【教学重点】理解正弦的意义,会求锐角的正弦值. 【教学难点】理解直角三角形的锐角确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是固定值.教学过程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 【5 min 阅读】阅读教材P61~P63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 【3 min 反馈】1.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边等于斜边的一半.2.在Rt △ABC 中,∠C =90°,∠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 ,即sin A =a c.3.在Rt △ABC 中,∠C =90°,∠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 =3,b =4,则sin B =45.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如图,在Rt △ABC 中,∠C =90°,求sin A 和sin B 的值.【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要求sin A 和sin B 的值,需要分别找出∠A 、∠B 的对边和斜边的比.【解答】详细解答过程见教材P63例1.【例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腰长为25 cm ,底边长为30 cm ,求底角的正弦值. 【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转化法:将已知条件转化为几何示意图,再作出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求解.【解答】如图,过点A 作AD ⊥BC ,垂足为D. ∵AB =AC =25 cm ,BC =30 cm ,AD 为底边上的高, ∴BD =12BC =15 cm ,∴在Rt △ABD 中,由勾股定理,得AD =AB 2-BD 2=20 cm , ∴sin ∠ABC =AD AB =2025=45.即底角的正弦值为45.【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求三角函数值一定要在直角三角形中求,当图形中没有直角三角形时,要通过作高构造直角三角形解答.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 1.如图,sin A 等于( C )A .2B .55C.12D . 52.在Rt △ABC 中,∠C =90°,BC =4,sin A =23,则AB 的长为( B )A.83 B .6 C .12D .83.如图,△ABC 的顶点是正方形网格的格点,则sin B 24.如图,在△ABC 中,AD ⊥BC 于点D ,若AD =9,DC =5,E 为AC 的中点,求sin ∠EDC 的值.解:∵AD ⊥BC , ∴∠ADC =90°. ∵AD =9,DC =5,∴AC =AD 2+DC 2=92+52=106. ∵E 为AC 的中点, ∴DE =AE =EC =12AC ,∴∠EDC =∠C ,∴sin ∠EDC =sin C =AD AC =9106=9106106.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3】如图,已知AB 是⊙O 的直径,CD 是弦,且CD ⊥AB ,BC =6,AC =8,求sin ∠ABD 的值.【互动探索】首先根据垂径定理得出∠ABD =∠ABC ,然后由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得出∠ACB =90°,从而由勾股定理算出斜边AB 的长,再根据正弦的定义求出sin ∠ABC 的值,进而得出sin ∠ABD 的值.【解答】∵AB 是⊙O 的直径,CD 是弦,且CD ⊥AB , ∴AC ︵ =AD ︵, ∴∠ABD =∠AB C. ∵AB 为直径, ∴∠ACB =90°.在Rt △ABC 中,∵BC =6,AC =8, ∴AB =BC 2+AC 2=10, ∴sin ∠ABD =sin ∠ABC =AC AB =45.【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求三角函数值时必须在直角三角形中.在圆中,由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可构造出直角三角形.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1.如图,sin A =∠A 的对边斜边.2.求一个锐角的正弦值一定要放到直角三角形中,若没有直角三角形,可通过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第2课时锐角三角函数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余弦、正切的定义.2.了解锐角∠A的三角函数的定义.3.能运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求三角函数值.【过程与方法】通过锐角三角函数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函数,体会函数的变化与对应的思想,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思考、交流、总结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学习充满着探索与发现,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余弦、正切的概念,并会求指定锐角的余弦值、正切值.【教学难点】利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解决有关问题.教学过程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64~P65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如图,在Rt△ABC中,∠C=90°,∠A、∠B、∠C的对边分别为a、b、c.(1)∠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即cos A =bc ;(2)∠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即tan A =ab .2.锐角A 的正弦、余弦、正切叫做∠A 的锐角三角函数.3.在Rt △ABC 中,∠C =90°,∠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 =3,b =4,则cos B =35,tan B =43.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如图,在Rt △ABC 中,∠C =90°,AB =10,BC =6,求sin A 、cos A 、tan A.【温馨提示】详细解答过程见教材P65例2.【例2】如图,△ABC 中,AD ⊥BC ,垂足是D ,若BC =14,AD =12,tan ∠BAD =34,求cos C 的值.【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观察图形,cos C =DC AC ,所以需要通过tan ∠BAD =34和已知条件求出DC 、AC 的长度,再代入求值.【解答】∵在Rt △ABD 中,tan ∠BAD =BD AD =34,∴BD =AD ·tan ∠BAD =12×34=9,∴CD =BC -BD =14-9=5, ∴AC =AD 2+CD 2=122+52=13, ∴cos C =DC AC =513.【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在不同的直角三角形中,要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分清它们的边角关系,再根据勾股定理解答.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在Rt △ABC 中,∠C =90°,AB =13,AC =12,则cos A =( C ) A.513 B .512C.1213D .1252.已知Rt △ABC 中,∠C =90°,tan A =43,BC =8,则AC 等于( A )A .6B .323C .10D .123.如图所示,将∠AOB 放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则tan ∠AOB =12.4.如图,在Rt △ABC 中,∠C =90°,D 是BC 边上一点,AC =2,CD =1,设∠CAD =α.(1)求sin α、cos α、tan α的值; (2)若∠B =∠CAD ,求BD 的长.解:在Rt △ACD 中,∵AC =2,DC =1, ∴AD =AC 2+CD 2= 5.(1)sin α=CD AD =15=55,cos α=AC AD =25=255,tan α=CD AC =12.(2)在Rt △ABC 中,∵tan B =AC BC, 而∠B =∠CAD , ∴tan α=2BC =12,∴BC =4,∴BD =BC -CD =4-1=3. 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3】如图,在Rt △ABC 中,∠C =90°,根据三角函数定义尝试说明: (1)sin 2A +cos 2A =1; (2)sin A =cos B ; (3)tan A =sin A cos A.【互动探索】用定义表示出sin A 、cos A 、cos B 、tan A →计算等式的左边与右边→得出结论.【证明】(1)由勾股定理,得a 2+b 2=c 2,而sin A =a c ,cos A =bc ,∴sin 2A +cos 2A =a 2c 2+b 2c 2=c 2c 2=1. (2)∵sin A =a c ,cos B =ac ,∴sin A =cos B.(3)∵tan A =a b ,sin A cos A =a c b c =ab,∴tan A =sin Acos A.【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本题考查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运用: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正弦为对边比斜边,余弦为邻边比斜边,正切为对边比邻边.题目中的三个结论应熟记.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锐角三角函数⎩⎪⎨⎪⎧正弦→对比斜余弦→邻比斜正切→对比邻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第3课时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能够用它们进行计算. 2.能够根据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说出相应锐角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索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发现的能力. 2.通过推导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了解知识间的联系,提升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中,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重难点目标 【教学重点】根据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进行有关计算.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与记忆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教学过程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 【5 min 阅读】阅读教材P65~P67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 【3 min 反馈】1.sin 30°=12,cos 30°2tan 30°32.sin 60°2cos 60°=12,tan 60°3.sin 45°2cos 45°2tan 45°=1. 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 【例1】求下列各式的值: (1)cos 260°+sin 260°; (2)cos 45°sin 45°-tan 45°. 【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熟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代入算式求值.【解答】(1)cos 260°+sin 260°=⎝⎛⎭⎫122+⎝⎛⎭⎫322=1. (2)cos 45°sin 45°-tan 45°=22÷22-1=0.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必须熟练记忆,既能由角得值,又能由值得角,记忆这个结果,可以结合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大小关系,也可以结合数值的特征,30°,45°,60°的正弦值分母都是2,分子分别为1,2,3,而它们的余弦值分母都是2,分子正好相反,分别为3,2,1;其正切值分别为1÷3,1,1× 3.【例2】数学拓展课程《玩转学具》课堂中,小陆同学发现:一副三角板中,含45°的三角板的斜边与含30°的三角板的长直角边相等,于是,小陆同学提出一个问题:如图,将一副三角板直角顶点重合拼放在一起,点B 、C 、E 在同一直线上,若BC =2,求AF 的长.请你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根据正切的定义求出AC →根据正弦的定义求出CF →AF =AC -F C.【解答】在Rt △ABC 中,∵BC =2,∠A =30°, ∴AC =BC tan A =23,∴EF =AC =2 3. ∵∠E =45°,∴FC =EF ·sin E =6, ∴AF =AC -FC =23- 6.【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的应用,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熟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是解题的关键.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若3tan (α+10°)=1,则锐角α的度数是( A ) A .20° B .30° C .40°D .50°2.若∠A 为锐角,且tan 2A +2tan A -3=0,则∠A =45度. 3.计算.(1)2sin 30°-2cos 45°; (2)tan 30°-sin 60°·sin 30°; (3)(1-3tan 30°)2. 解:(1)0. (2)312. (3)3-1. 4.如图,在△ABC 中,∠ABC =90°,∠A =30°,D 是边AB 上一点,∠BDC =45°,AD =4,求BC 的长.解:∵∠B =90°,∠BDC =45°, ∴△BC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BD =B C.在Rt △ABC 中,∵tan A =tan 30°=BC AB ,∴BC BC +4=33,解得BC =2(3+1). 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3】已知△ABC 中的∠A 与∠B 满足(1-tan A )2+⎪⎪⎪⎪sin B -32=0,试判断△ABC 的形状.【互动探索】根据非负性的性质求出tan A 及sin B 的值→根据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出∠A 及∠B 的度数→判断△ABC 的形状.【解答】∵(1-tan A )2+⎪⎪⎪⎪sin B -32=0, ∴1-tan A =0,sin B -32=0, ∴tan A =1,sin B =32, ∴∠A =45°,∠B =60°, ∴∠C =180°-45°-60°=75°, ∴△ABC 是锐角三角形.【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一个数的绝对值和偶次方都是非负数,当几个数或式的绝对值或偶次方相加和为0时,则其中的每一项都必须等于0.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第4课时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及锐角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利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2.已知锐角三角函数值,能用计算器求相应的锐角.3.能用计算器辅助解决含三角函数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使用计算器可以解决部分复杂问题,通过求值探讨三角函数问题的某些规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计算器的使用,了解科学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励学生热爱科学、学好文化知识.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运用计算器处理三角函数中的值或角的问题.【教学难点】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时的按键顺序.教学过程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67~P68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用计算器求sin 24°37′18″的值,以下按键顺序正确的是(A)A.sin24°′″37°′″18°′″=B.24°′″37°′″18°′″sin=C.2ndF sin24°′″37°′″18°′″=D.sin24°′″37°′″18°′″2ndF=2.使用计算器求下列三角函数值.(精确到0.0001)(1) sin 24°≈0.4067;(2)cos 35°≈0.8192;(3)tan 46°≈1.0355.环节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按要求解决问题:(1)求sin 63°52′41″的值;(精确到0.0001)(2)求tan 19°15′的值;(精确到0.0001)(3)已知tan x=0.7410,求锐角的值.(精确到1′)【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熟悉用科学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的操作流程.【解答】(1)在角度单位状态设定为“度”,再按下列顺序依次按键:sin 63°′′′52°′′′41°′′′=显示结果为0.897 859 012.所以sin 63°52′41″≈0.8979.(2)在角度单位状态设定为“度”,再按下列顺序依次按键:tan 19°′′′15°′′′=显示结果为0.349 215 633 4.所以tan 19°15′≈0.3492.(3)在角度单位状态设定为“度”,再按下列顺序依次按键:SHIFT tan 0.7410=显示结果为36.538 445 77.再按°′′′,显示结果为36°32′18.4″.所以x≈36°32′.【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不同计算器的按键顺序是不同的,大体分两种情况:先按三角函数键,再按数字键;或先输入数字后,再按三角函数键,因此使用计算器时一定先要弄清输入顺序.【例2】如图,在△ABC中,AB=8,AC=9,∠A=48°.求:(1)AB边上的高(精确到0.01);(2)∠B的度数(精确到1′).【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观察图形→作辅助线→利用相似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解答】(1)作AB 边上的高CH ,垂足为H . ∵在Rt △ACH 中,sin A =CHAC ,∴CH =AC ·sin A =9sin 48°≈6.69. (2)∵在Rt △ACH 中,cos A =AH AC ,∴AH =AC ·cos A =9cos 48°,∴在Rt △BCH 中,tan B =CH BH =CH AB -AH =9sin 48°8-9cos 48°,∴∠B ≈73°32′.【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利用三角函数求非直角三角形的边或角,一般情况下要构造直角三角形.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如图,在△ABC 中,∠ACB =90°,BC =2,AC =3,若用科学计算器求∠A 的度数,并用“度、分、秒”为单位表示出这个度数,则下列按键顺序正确的是( )A.tan 2÷3=B.tan 2÷3DMS =C.2ndF tan (2÷3)=D.2ndF tan (2÷3)DMS =2.用计算器求下列锐角的三角函数值.(精确到0.0001) (1)tan 63°27′; (2)cos 18°59′27″; (3)sin 67°38′24″; (4)tan 24°19′48″. 解:(1)2.0013. (2)0.9456. (3)0.9248. (4)0.4521. 3.根据下列条件求锐角A 的度数.(精确到1″) (1)cos A =0.6753; (2)tan A =87.54; (3)sin A =0.4553; (4)sin A =0.6725.解:(1)47°31′21″. (2)89°20′44″. (3)27°5′3″. (4)42°15′37″. 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求已知角的三角函数值由锐角三角函数值求锐角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28.2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28.2.1 解直角三角形(第1课时)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叫解直角三角形. 2.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根据. 3.能由已知条件解直角三角形. 【过程与方法】在探索解直角三角形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二、重难点目标 【教学重点】 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将求非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问题.教学过程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 【5 min 阅读】阅读教材P72~P73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 【3 min 反馈】1.任何一个三角形都有六个元素,三条边、三个角,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有一个角是直角,我们把利用已知的元素求出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2.在△ABC 中,∠C 为直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 (1)两锐角互余,即∠A +∠B =90°; (2)三边满足勾股定理,即a 2+b 2=c 2;(3)边与角关系sin A =cos B =a c ,cos A =sin B =b c ,tan A =a b ,tan B =b a .3.Rt △ABC 中,若∠C =90°,sin A =45,AB =10,那么BC =8,tan B =34.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见教材P73例1.【例2】见教材P73例2.活动2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在△ABC中,a、b、c分别是∠A、∠B、∠C的对边,如果a2+b2=c2,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A.c sin A=a B.b cos B=cC.a tan A=b D.c tan B=b2.在Rt△ABC中,∠C=90°,∠B=30°,BC=6,则AB的长为3.根据下列条件解直角三角形.(1)在Rt△ABC中,∠C=90°,b=4,c=8;(2)在Rt△ABC中,∠C=90°,∠A=60°,a=12.解:(1)a=43,∠B=30°,∠A=60°.(2)∠B=30°,b=43,c=8 3.活动3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3】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点C在FD的延长线上,AB∥CF,∠F=∠ACB=90°,∠E=30°,∠A=45°,AC=122,试求CD的长.【互动探索】过点B作BM⊥FD于点M,求出BM与CM的长度,在△EFD中求出∠EDF=60°,再解直角三角形即可.【解答】如题图,过点B作BM⊥FD于点M.在△ACB中,∵∠ACB=90°,∠A=45°,AC=122,∴BC=AC=12 2.∵AB∥CF,∴∠BCM=∠CBA=45°,∴BM=BC sin 45°=122×22=12,CM=BM=12.在△EFD中,∵∠F=90°,∠E=30°,∴∠EDF=60°,∴MD=BMtan 60°=43,∴CD=CM-MD=12-4 3.【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构造直角三角形,然后利用所学的三角函数的关系进行解答.环节3课堂小结,当堂达标(学生总结,老师点评)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28.2.2应用举例第2课时利用仰角、俯角解直角三角形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将直角三角形的知识与圆的知识结合起来解决问题.2.了解仰角、俯角等有关概念,会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有关仰角和俯角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用解直角三角形知识解决仰角、俯角等有关问题,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探究过程,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索三角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以及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利用解直角三角形解决有关仰角、俯角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建立合适的三角形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74~P75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在进行测量时,从下往上看,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叫做仰角;从上往下看,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叫做俯角.2.如图所示,在建筑物AB的底部a米远的C处,测得建筑物的顶端点A的仰角为α,则建筑物AB的高可表示为a tan α米.环节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2012年6月18日,“神舟”九号载人航天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交会对接.“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的组合体在离地球表面343 km的圆形轨道上运行,如图所示,当组合体运行到地球表面点P的正上方时,从中能直接看到的地球表面最远的点在什么位置?最远点与点P的距离是多少?(地球半径约为6400 km,π取3.142,结果取整数)【温馨提示】详细分析与解答见教材P74例3.【例2】如图,热气球探测器显示,从热气球A处看一栋楼顶部B处的仰角为30°,看这栋楼底部C处的俯角为60°,热气球与楼的水平距离为120 m,这栋楼有多高(结果取整数)?【温馨提示】详细分析与解答见教材P75例4.活动2巩固练习(学生独学)如图,为了测量河的宽度AB,测量人员在高21 m的建筑物CD的顶端D处测得河岸B 处的俯角为45°,测得河对岸A处的俯角为30°(A、B、C在同一条直线上),则河的宽度AB 约是多少?(精确到0.1 m,参考数据:2≈1.41,3≈1.73)解:由题易知,∠DAC=∠EDA=30°. ∵在Rt△ACD中,CD=21 m,∴AC=CDtan 30°=2133=213(m).∵在Rt△BCD中,∠DBC=45°,∴BC=CD=21 m,∴AB=AC-BC=213-21≈15.3(m).即河的宽度AB约是15.3 m.活动3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3】如图,某大楼顶部有一旗杆AB,甲、乙两人分别在相距6米的C、D两处测得点B和点A的仰角分别是42°和65°,且C、D、E在一条直线上.如果DE=15米,求旗杆AB的长大约是多少米?(结果保留整数,参考数据:sin 42°≈0.67,tan 42°≈0.9,sin 65°≈0.91,tan 65°≈2.1)【互动探索】要求AB ,先求出AE 与BE →解直角三角形:Rt △ADE 、Rt △BCE . 【解答】在Rt △ADE 中,∵∠ADE =65°,DE =15米, ∴tan ∠ADE =AE DE,即tan 65°=AE15≈2.1,解得 AE ≈31.5米.在Rt △BCE 中,∵∠BCE =42°,CE =CD +DE =6+15=21(米), ∴tan ∠BCE =BE CE,即tan 42°=BE21≈0.9,解得 BE ≈18.9米.∴AB =AE -BE =31.5-18.9≈13(米). 即旗杆AB 的长大约是13米.【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先分析图形,根据题意构造直角三角形,再解Rt △ADE 、Rt △BCE ,利用AB =AE -BE 即可求出答案.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第3课时 利用坡度、方向角解直角三角形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运用解直角三角形解决航行问题.2.能运用解直角三角形解决斜坡问题.3.理解坡度i =坡面的铅直高度坡面的水平宽度=坡角的正切值.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通过将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转化为直角三角形中元素之间的关系,增强应用意识,体会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运用三角函数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具有抽象、严谨和应用广泛的特点,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用三角函数有关知识解决方向角、坡度、坡角等有关问题.【教学难点】准确分析问题并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教学过程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 阅读】阅读教材P76~P77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 反馈】(一)方向角1.方向角是以观察点为中心(方向角的顶点),以正北或正南为始边,旋转到观察目标的方向线所成的锐角,方向角也称象限角.2.如图,我们说点A 在O 的北偏东30°方向上,点B 在点O 的南偏西45°方向上,或者点B 在点O 的西南方向.(二)坡度、坡角1.坡度通常写成1∶m的形式.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做坡角,记作α,有i=hl=tan α.2.一斜坡的坡角为30°,则它的坡度为(三)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1.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画出平面图形,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也就是建立适当的函数模型);2.根据条件的特点,适当选用锐角三角函数,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性质解直角三角形;3.得到数学问题的答案;4.得到实际问题的答案.环节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一)解直角三角形,解决航海问题【例1】如图,海中一小岛A,该岛四周10海里内有暗礁,今有货轮由西向东航行,开始在A岛南偏西55°的B处,往东行驶20海里后到达该岛的南偏西25°的C处,之后,货轮继续向东航行,你认为货轮向东航行的途中会有触礁的危险吗?【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构造直角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求出AD 的长并与10海里比较→得出结论.【解答】如题图,过点A 作AD ⊥BC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D.在Rt △ABD 中,∵tan ∠BAD =BD AD, ∴BD =AD ·tan 55°.在Rt △ACD 中,∵tan ∠CAD =CD AD, ∴CD =AD ·tan 25°.∵BD =BC +CD ,∴AD ·tan 55°=20+AD ·tan 25°,∴AD =20tan 55°-tan 25°≈20.79(海里). 而20.79海里>10海里,∴轮船继续向东行驶,不会遇到触礁危险.【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问题,通过作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再把条件和问题转化到这个直角三角形中解决.应先求出点A 距BC 的最近距离,若大于10海里则无危险,若小于或等于10海里则有危险.(二)解直角三角形,解决坡度、坡角问题【例2】如图,铁路路基的横断面是四边形ABCD ,AD ∥BC ,路基顶宽BC =9.8 m ,路基高BE =5.8 m ,斜坡AB 的坡度i =1∶1.6,斜坡CD 的坡度i ′=1∶2.5,求铁路路基下底宽AD 的值(精确到0.1 m)与斜坡的坡角α和β的值(精确到1°).【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将坡度i=1∶1.6和i′=1∶2.5分别转化为正切三角函数→求出AE、DF的长→由AD=AE+EF+DF求出AD的长→利用计算器求得坡角α和β的值.【解答】如题图,过点C作CF⊥AD于点F,则CF=BE,EF=BC,∠A=α,∠D=β.∵BE=5.8 m, i=1∶1.6, i′=1∶2.5,∴AE=1.6×5.8=9.28(m),DF=2.5×5.8=14.5(m),∴AD=AE+EF+DF=9.28+9.8+14.5≈33.6(m).由tan α=i=1∶1.6,tan β=i′=1∶2.5,得α≈32°,β≈22°.即铁路路基下底宽AB为33.6 m,斜坡的坡角α和β分别为32°和22°.【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利用坡度与坡角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将坡度与坡角放入可解的直角三角形中,没有直角三角形一般要添加辅助线(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活动2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如图,防洪大坝的横断面是梯形,坝高AC为6米,背水坡AB的坡度i=1∶2,则斜坡AB的长为2.“村村通”公路工程拉近了城乡距离,加速了我区农村经济建设步伐.如图所示,C 村村民欲修建一条水泥公路,将C 村与区级公路相连.在公路A 处测得C 村在北偏东60°方向,沿区级公路前进500 m ,在B 处测得C 村在北偏东30°方向.为节约资源,要求所修公路长度最短,画出符合条件的公路示意图,并求出公路长度.(结果保留整数)解:如图,过点C 作CD ⊥AB ,垂足落在AB 的延长线上,CD 即为所修公路,CD 的长度即为公路长度.在Rt △ACD 中,根据题意,有∠CAD =30°.∵tan ∠CAD =CD AD, ∴AD =CD tan 30°=3C D. 在Rt △CBD 中,根据题意,有∠CBD =60°.∵tan ∠CBD =CD BD,∴BD=CDtan 60°=33C D.又∵AD-BD=500 m,∴3CD-33CD=500,解得CD≈433 m.活动3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3】如图,小明于堤边A处垂钓,河堤AB的坡比为1∶ 3 ,坡长为3米,钓竿AC的倾斜角是60°,其长为6米,若钓竿AC与钓鱼线CD的夹角为60°,求浮漂D与河堤下端B之间的距离.【互动探索】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作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延长CA交DB延长线于点E,过点A作AF⊥EB→解直角三角形得AE长→得△CDE是等边三角形,DE=CE=AC+AE→求得BD长.【解答】如图,延长CA交DB延长线于点E,过点A作AF⊥EB,交EB于点F,则∠。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8.1锐角三角函数(教案)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8.1锐角三角函数(教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锐角三角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锐角三角函数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表现值得肯定。他们能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展示出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成员之间的交流不够充分,导致讨论成果不够深入。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讨论过程的引导,鼓励他们多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讨论效果。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对于锐角三角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出了很多有趣的例子。这说明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达到了教学目标。但在讨论过程中,我也发现有些学生的思考不够深入,容易停留在表面。为了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我将在以后的课堂中,多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计算问题,如求边长、角度等。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的理解,使学生掌握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

人教版九年级锐角三角函数全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锐角三角函数全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锐角三角函数全章教案九年级锐角三角函数全章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 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图像、性质和应用。

4. 能够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 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锐角三角函数的图像、性质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1. 锐角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2. 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版九年级数学教材。

2. 教具:黑板、粉笔、计算器、投影仪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复习九年级学过的三角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 介绍(10分钟)讲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包括正弦、余弦和正切的定义,以及计算方法的示例。

3. 讲解(20分钟)详细讲解正弦、余弦和正切的计算方法,包括利用三角函数表和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4. 练习(15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基础的计算练习,以巩固所学的知识。

5. 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第二课时:锐角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复习上节课学过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 介绍(10分钟)讲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图像特点和周期性。

3. 讲解(20分钟)详细讲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图像特点和性质,包括振幅、周期、对称轴等。

4. 练习(15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图像分析和性质探究的练习,以巩固所学的知识。

5. 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锐角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第三课时: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复习上节课学过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 介绍(10分钟)讲解锐角三角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包括角度的测量、高度的计算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数学教案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教材分析:本章包括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主要是正弦、余弦和正切的概念),以及利用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等内容。

锐角三角函数为解直角三角形提供了有效的工具,解直角三角形在实际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也为锐角三角函数提供了与实际联系的机会。

研究锐角三角函数的直接基础是相似三角形的一些结论,解直角三角形主要依赖锐角三角函数和勾股定理等内容,因此相似三角形和勾股定理等是学习本章的直接基础。

本章内容与已学"相似三角形""勾股定理"等内容联系紧密,并为高中数学中三角函数等知识的学习作好准备。

学情分析: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既是本章的难点,也是学习本章的关键。

难点在于,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反映了角度与数值之间对应的函数关系,这种角与数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用含有几个字母的符号 sinA 、 cosA 、 tanA 表示函数等,学生过去没有接触过,因此对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

至于关键,因为只有正确掌握了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才能真正理解直角三角形中边、角之间的关系,从而才能利用这些关系解直角三角形。

28.1 锐角三角函数(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探究使学生知道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都固定(即正弦值不变)这一事实。

2、能根据正弦概念正确进行计算3、经历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这一事实,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演绎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锐角三角函数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函数,体会函数的变化与对应的思想,逐步培养学生会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重难点:1.重点:理解认识正弦(sinA)概念,通过探究使学生知道当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这一事实.2.难点与关键:难点: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并得出:对任意锐角,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的事实.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引入】操场里有一个旗杆,老师让小明去测量旗杆高度。

(演示学校操场上的国旗图片)小明站在离旗杆底部10米远处,目测旗杆的顶部,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34度,并已知目高为1米.然后他很快就算出旗杆的高度了。

你想知道小明怎样算出的吗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锐角三角函数中的第一种:锐角的正弦二、探索新知、分类应用【活动一】问题的引入【问题一】为了绿化荒山,某地打算从位于山脚下的机井房沿着山坡铺设水管,在山坡上修建一座扬水站,对坡面的绿地进行灌溉。

现测得斜坡与水平面所成角的度数是30o,为使出水口的高度为35m,那么需要准备多长的水管分析:问题转化为,在Rt△ABC中,∠C=90o,∠A=30o,BC=35m,求AB根据“再直角三角形中,30o角所对的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得AB=2BC=70m.即需要准备70m长的水管结论: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o,那么不管三角形的大小如何,这个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都等于21【问题二】如图,任意画一个Rt△ABC,使∠C=90o,∠A=45o,计算∠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ABBC,能得到什么结论(学生思考)结论: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45o,那么不管三角形的大小如何,这个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都等于22。

【问题三】一般地,当∠A取其他一定度数的锐角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是否也是一个固定值如图:Rt△ABC与Rt△A`B`C`,∠C=∠C` =90o,∠A=∠A`=α,那么与有什么关系分析:由于∠C=∠C` =90o,∠A=∠A`=α,所以Rt△ABC∽Rt△A`B`C`,,即34110结论:在直角三角形中,当锐角A 的度数一定时,不管三角形的大小如何,∠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也是一个固定值。

【活动二】认识正弦如图,在Rt △ABC 中,∠A 、∠B 、∠C 所对的边分别记为a 、b 、c 。

师:在Rt △ABC 中,∠C=90°,我们把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

记作sinA 。

板书:sinA =A aA c∠=∠的对边的斜边 (举例说明:若a=1,c=3,则sinA=31) 【注意】:1、sinA 不是 sin 与A 的乘积,而是一个整体;2、正弦的三种表示方式:sinA 、sin56°、sin ∠DEF3、sinA 是线段之间的一个比值;sinA 没有单位。

提问:∠B 的正弦怎么表示要求一个锐角的正弦值,我们需要知道直角三角形中的哪些边【活动三】正弦简单应用 例1 如课本图28.1-5,在Rt △ABC 中,∠C=90°,求sinA 和sinB 的值.(1)34CB A(2)1353CB A教师对题目进行分析:求sinA 就是要确定∠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求sinB•就是要确定∠B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我们已经知道了∠A 对边的值,所以解题时应先求斜边的高.三、总结消化、整理笔记在直角三角形中,当锐角A 的度数一定时,不管三角形的大小如何,∠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都是一个固定值. 在Rt △ABC 中,∠C=90°,我们把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作sinA 。

四、书写作业、巩固提高练习:做课本第77页练习.五、教学后记28.1 锐角三角函数(2)ABCD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能够正确应用sinA 、cosA 、tanA•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2、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锐角三角函数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函数,体会函数的变化与对应的思想,逐步培养学生会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重难点:1.理解余弦、正切的概念.2.难点:熟练运用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进行有关计算.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复习】1、口述正弦的定义2、(1)如图,已知AB 是⊙O 的直径,点C 、D 在⊙O 上,且AB =5,BC =3. 则sin ∠BAC= ;sin ∠ADC= .(2)﹙2006成都﹚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CD ⊥AB 于点D 。

已知AC= 5 ,BC=2,那么sin ∠ACD =( ) A .5B .23C .25D .5二、探索新知、分类应用【活动一】余弦、正切的定义一般地,当∠A 取其他一定度数的锐角时,它的邻边与斜边的比是否也是一个固定值 如图:Rt △ABC 与Rt △A`B`C`,∠C=∠C` =90o ,∠B=∠B`=α,那么与有什么关系分析:由于∠C=∠C` =90o,∠B=∠B`=α, 所以Rt△ABC∽Rt△A`B`C`,,即结论:在直角三角形中,当锐角B 的度数一定时,不管三角形的大小如何,∠B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也是一个固定值。

如图,在Rt△ABC 中,∠C=90o,把锐角B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B 的余弦,记作cosB 即把∠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记作tanA,即锐角A的正弦,余弦,正切都叫做∠A的锐角三角函数.【活动二】余弦、正切简单应用教师解释课本第78页例2题意:如课本图28.1-7,在Rt△ABC中,∠C=90°,BC=6,sinA=35,求cosA、tanB的值.6CBA教师对解题方法进行分析:我们已经知道了直角三角形中一条边的值,要求余弦,正切值,就要求斜边与另一个直角边的值.我们可以通过已知角的正弦值与对边值及勾股定理来求.教师分析完后要求学生自己解题.学生解后教师总结并板书.三、总结消化、整理笔记在直角三角形中,当锐角A的大小确定时,∠A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余弦,记作cosA,把∠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正切,记作tanA.四、书写作业、巩固提高学生做课本第78页练习1、2、3题.分层作业五、教学后记28.1 锐角三角函数(3)第三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值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值之间的关系.2、使学生了解同一个锐角正弦与余弦之间的关系3、使学生了解正切与正弦、余弦的关系4、使学生了解三角函数值随锐角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过程与方法:1.通过锐角三角函数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函数,体会函数的变化与对应的思想,逐步培养学生会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2.锐角正弦、余弦和正切与正弦、余弦之间的关系,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进一步体会旋转的数学内涵,获得知识,体验成功,享受学习乐趣.重难点、关键:1.重点:三个锐角三角函数间几个简单关系.2.难点:能独立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推导出三个锐角三角函数间几个简单关系.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复习】叫学生结合直角三角形说出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二、探索新知、分类应用【活动一】锐角三角函数间几个简单关系讨论:1、从定义可以看出sin A 与cos B 有什么关系sin B 与cos A 呢 满足这种关系的A ∠与B ∠又是什么关系呢2、利用定义及勾股定理你还能发现sin A 与cos A 的关系吗3、再试试看tan A 与sin A 和cos A 存在特殊关系吗经过教师引导学生探索之后总结出如下几种关系:结论:(1)若90A B ∠+∠= 那么sin A =cos B 或sin B =cos A (2)22sin cos 1A A +=(3)sin tan cos AA A=4、在正弦中它的值随锐角的增大而增大还是随锐角的增大而减少为什么余弦呢正切呢 通过一番讨论后得出:结论:(1)锐角的正弦值随角度的增加(或减小)而增加(或减小); (2)锐角的余弦值随角度的增加(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加); (3)锐角的正切值随角度的增加(或减小)而增加(或减小)。

【活动二】题型分析 (1)判断题:i 对于任意锐角α,都有0<sin α<1和0<cos α<1 ( ) ii 对于任意锐角α1,α2,如果α1<α2,那么cos α1<cos α2 ( ) iii 如果sin α1<sin α2,那么锐角α1<锐角α2I ( ) iv 如果cos α1<cos α2,那么锐角α1>锐角α2 ( ) (2)在Rt △ABC 中,下列式子中不一定成立的是______A .sinA =sinB B .cosA =sinBC .sinA =cosBD .sin(A+B)=sinC((3)390,sin .cos ,sin tan 5ABC C A A B A ∠==中,求和的值 (4)sin 272°+sin 218°的值是( ).A .1B .0C .12D 三、总结消化、整理笔记1、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值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值之间的关系:sin A =cos B 或sin B =cos A2、使学生了解同一个锐角正弦与余弦之间的关系:22sin cos 1A A +=3、使学生了解正切与正弦、余弦的关系sin tan cos AA A=4、使学生了解三角函数值随锐角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四、书写作业、巩固提高分层作业五、教学后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推导并熟记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并能根据这些值说出对应的锐角度数.2.能熟练计算含有30°、45°、60°角的三角函数的运算式.过程与方法:知道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并且进行运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等过程,知道特殊三角函数值,从事锐角三角函数基本性质的探索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察,增强审美意识.重难点、关键:1.重点:熟记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能熟练计算含有30°、45°、60°角的三角函数的运算式.2.难点: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推导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引入】还记得我们推导正弦关系的时候所到结论吗即01sin 302=,0sin 452=你还能推导出0sin 60的值及30°、45°、60°角的其它三角函数值吗二、探索新知、分类应用【活动一】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探索】1.让学生画30°45°60°的直角三角形,分别求sia 30° cos45° tan60° 归纳结果【活动二】巩固知识例 求下列各式的值:1.师生共同完成课本第79页例3:求下列各式的值.(1)cos260°+sin260°.(2)cos45sin45︒︒-tan45°.教师以提问方式一步一步解上面两题.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师生共同完成课本第80页例4:教师解答题意:(1)如课本图28.1-9(1),在Rt△ABC中,∠C=90,AB=6,BC=3,求∠A 的度数.(2)如课本图28.1-9(2),已知圆锥的高AO等于圆锥的底面半径OB的3倍,求a.教师分析解题方法:要求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度数,可以先求它的某一个三角函数的值,如果这个值是一个特殊解,那么我们就可以求出这个角的度数.【活动三】提高知识1、tan45°·sin60°-4sin30°·cos45°6·tan30°2、已知sinA,sinB是方程4x2-2mx+m-1=0的两个实根,且∠A,∠B是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求:(1)m的值;(2)∠A与∠B的度数.三、总结消化、整理笔记本节课应掌握: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并且进行计算;四、书写作业、巩固提高(一)巩固练习:课本80练习1、2(二)分层作业五、教学后记28.1 锐角三角函数(5)第五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熟识计算器一些功能键的使用.2.会熟练运用计算器求锐角的三角函数值和由三角函数值来求角.过程与方法:自己熟悉计算器,在老师的知道下求一般锐角三角函数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进一步体会函数的数学内涵,获得知识,体验成功,享受学习乐趣.重难点、关键:1.重点:运用计算器处理三角函数中的值或角的问题.2.难点:正、余弦概念隐含角度与数之间具有一一对应的函数思想,又用含几个字母的符号组来表示,在教学中应作为难点处理.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引入】通过上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当锐角A是等特殊角时,可以求得这些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如果锐角A不是这些特殊角,怎样得到它的三角函数值呢我们可以用计算器来求锐角的三角函数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