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和反思 2019年文档

合集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美术教学设计研究-2019年精选文档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美术教学设计研究-2019年精选文档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美术教学设计研究核心素养,即学生应该具备的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品质和能力。

世界教育格局的改变,促使立德树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成为一项根本任务,是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

美术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来说具有天然的优势,教师应该从核心素养的整体入手,实施有效教学。

一、因材施教,因人授课作为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和原则,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和方法,选择适合学生个性特征的针对性教学,发挥学生的优势,弥补不足,激发学生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美术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对于“美”的欣赏,体会身边的美。

例如:六下第二课《寻找美的踪迹》,本课是造型美的表现领域,通过引领学生欣赏身边的风景和人物,完成对“美”的理解。

让学生感受到“美是到处都有的,生活不是缺少美,只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

每个人的天性不同,他们欣赏“美”的角度也不同,这也是教师施行“因人授课”的最好理由。

教师应该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从学生个人的爱好、梦想、能力、气质出发,立足探寻学生的本真,让学生自发地感受“美”的存在与蕴意,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美”。

因人授课并不意味着教学内容的差异,而是在同样的教学内容中,根据班级的氛围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能够充分考虑到班级之间的差异,也能顾及教学进度和期望目标的不同所引起的差距,大大降低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同时实现教学的高效性。

二、轻松氛围,寓教于乐美术课是灵感产生的源泉,是学生充分发挥自我个性与才能的舞台。

教师对于美术课程教学内容的掌握,可谓是炉火纯青,对新教学的理解也已经相当深刻,然而在实际的课堂运用中却存在很多的缺陷。

应试教育的现状,致使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与考试分数,而忽略了学生的素质教育,学生的品格修养肤浅,人生价值观不准确,这已经和核心素养理念相悖离了。

想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艺术美,就要改变以往过于严肃的课堂气氛,将美术课归还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拥有创造的激情。

结合学科课堂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结合学科课堂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3、结合学科课堂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答:1.运用情景任务驱动法,培养学生信息意识运用情景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培养学生信息意识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径。

每一节课的开头都有任务,通过精心创设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和能力的问题教学情境,让学生去完成任务来掌握信息技术。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意识就会不断增强,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就会逐步提升。

2.以有效的配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形成每一个学生的家庭条件会有所不同,学生在信息技术上的接触和学习水平就会有所差距。

最大的区别就是学生们的个人基础,有的学生平时能够在家里接触计算机,在课堂上的有些知识,不用教就会了;有的学生却完全不知道如何操作,所以这些同学就会失去学习信息技术的耐心。

这个时候我们让那些计算机底子好的学生指导帮助底子那些较差的同学,这既锻炼了同学之间的交流能力,也减轻了老师的教学负担,学生能够学到更多东西。

当然以有效的配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形成,需要让学生之间进行合作练习。

3.以胜利的愉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形成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要让努力让学生做到学习的成功。

学生感受到了胜利的喜悦,就会充满着兴趣继续学习。

对于那些基础较差、自卑、缺乏自信的学生,老师通过激励学生的学习的方式,让他们发挥出自己的闪光点,竖立他们的信心,这样学生就能感受到胜利的愉悦的同时又培养了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养成。

4.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一是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有了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动力,就能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提升数字化学习能力。

二是拓展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通过课外实践,学生能了解掌握更多信息知识,让所学知识得到延伸、真正用到实处,这样一来,能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个人必备的核心素养,信息技术教学重点应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方式转变》心得体会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方式转变》心得体会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方式转变》心得体会学生核心素养不仅反映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方向,也为教师的教学实践、教师的教学方式指明了道路。

以下是我的体会:一、学生核心素养引领着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核心素养的提出与我国当前的新课改的理念要求也是相适应的.我国的教育模式正逐步走向转型,从注重学科知识转向注重学生的能力素养,从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走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从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向重视学生的探究过程.学生核心素养之所以被提出,其目的就是要打破“知识本位”的牢笼,促进学生素养和能力的提升,让其实现真正的学习.而这与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是分不开的。

教师作为教学的引领者,对学生素养和能力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无可替代的作用。

教师的教学方式更是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影响着其思维力、创造力的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把学生核心素养与教师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用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促进我国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总之,教师要在学生核心素养理念的引领下,本着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的目的,不断优化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实现学生素养能力的提升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三个方面(一)由教师为中心转向学生中心“学生核心素养是指从学生的全面发展角度出发,使学生未来得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个人能力和素养的发展。

”它关注学生的真实需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与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相适应的因而教师要把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并以此为着力点,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

学生核心素养要求教师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不是做课堂的掌控者,而是做课堂的调控者、学生的帮助者和引导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坚持学生中心,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教师要本着这个思想,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从重学科知识转向重视能力素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核心不是单纯的知识技能的学习,也不是单纯的兴趣、动机、态度,而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重视其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培养起其解决现实课题所必需的思考力、判断力、表达力及其人格品性。

新课标课堂教学实践反思(3篇)

新课标课堂教学实践反思(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部提出了新的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与了新课标的实施工作。

在此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新课标带来的变革,同时也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了反思。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新课标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反思。

二、新课标课堂教学实践的优势1.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新课标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实践中,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新课标强调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教学实践中,我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操作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新课标课堂教学实践的不足1.教师观念转变缓慢虽然新课标已经实施多年,但部分教师的观念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对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理解不够深入。

这使得新课标的实施效果受到影响。

2.教学资源不足新课标对教学资源的要求较高,但实际教学中,部分学校的教学资源仍然不足。

这导致教师在实施新课标时面临一定的困难。

3.评价体系不完善新课标强调教学评价的多元化,但在实际操作中,评价体系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部分教师过于依赖考试成绩,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四、新课标课堂教学实践的改进措施1.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素质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使其深入理解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观念。

同时,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研讨活动,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2.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应加大投入,优化教学资源,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

同时,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探究 讨论式教学实践研究课题工作报告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探究 讨论式教学实践研究课题工作报告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探究讨论式教学实践研究课题工作报告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引言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学科核心素养成为了国内外教育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2019年教育文档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2019年教育文档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2016年9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组发布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

在此背景下,宁波市XX局,XX局教研室开展了主题为“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研究”教学研讨活动,笔者执教了“铁及其化合物的应用”这一示范课,受到了与会专家和教师的好评。

1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内涵《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认为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

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5个维度,全面展现了学生通过化学课程学习形成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2]。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是指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结果的改进、教学评价的设计等一系列教学环节均以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作为衡量准则,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淦犯瘛>咛謇此担?教学目标源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内容基于真实情境、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方法)有利于素养的内化,关注“教、学、评”一致性,有效开展化学日常学习评价,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2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程序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程序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2.1解构核心素养目标在此次深化课程改革中,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统领课程标准研制与修订的灵魂,教学目标的确定理应依据学科核心素养。

相对于三维目标,核心素养的超越更多体现在“操作性上”,因为素养是可测的、有阶段性的、有水平层次差异的。

因此,在确定教学目标时,需将对学生总体的素养期望具体化为课时教学目标,并以此来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活动方式。

据此,“铁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教学目标定位如图1所示。

2.2创设真实问题境脉张华认为,素养是人在特定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技能和态度解决问题的高级能力与人性能力[3]。

基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与思考

基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与思考

基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与思考一、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技能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是重要的教学手段,通过化学实验,学生能够感知化学现象、发现化学规律,培养实验技能和实验操作能力。

基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技能。

首先要注重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能够独立设计并完成实验,探究化学现象背后的规律。

要注重实验数据处理和实验结果分析的能力培养,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还要注重实验结果的表达和实验报告的撰写,培养学生的科学表达能力和科学交流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推理能力。

可以通过讨论教学、实验设计、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分析现象、探究规律,培养他们的科学推理能力。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实验、综合评价,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综合推理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推理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科学创新意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意识是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基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研究,培养他们的科学创新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一些与生活和社会实际相关的化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培养他们的科学创新意识。

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课外科学活动、科研训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创新意识。

基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技能、科学推理能力和科学创新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精心的实验、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推理和思考、开展科学竞赛和项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还应注重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的提高,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做出积极的努力。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实践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实践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实践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实践一、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思维、数学方法、数学情感和数学文化四个方面。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启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

二、注重数学实践和数学探究三、关注学生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文化四、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实践需要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除了传统的笔试评价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实践和数学情感的评价。

教师可以采用观察评价、讨论评价、实践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发展情况。

五、课堂教学实践的策略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实践需要教师运用一些策略。

教师应该注重问题导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应该注重知识的整合,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体系,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教师应该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该注重课堂实践和课外拓展,引导学生在课堂之外进行数学实践和数学探究,全面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实践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的培养,注重数学实践和数学探究,关注学生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文化,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运用一些策略。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数学核心素养的目标,为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做出更大贡献。

第二篇示例: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实践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育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近年来,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讨论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数学核心素养不仅是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延伸,更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数学教学的目标和方法,探索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实践。

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反思

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反思

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反思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界对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视越来越高。

而在课堂实践中,如何准确理解学生核心素养并将其融入到教学中成为了教师们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也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并从中得到了一些启示和反思。

我发现学生核心素养是一个全面而复杂的概念。

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数学思维、科学素养、信息素养、艺术素养、健康素养、审美素养等多个方面。

而在课堂实践中,如何将这些素养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成为了一项挑战。

我曾经尝试在语文课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在数学课上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在科学课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认知能力。

由于个人水平和资源限制,我很难全面贯彻这些素养。

我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发现,要想真正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更加系统地规划和布局,需要学校和教师共同努力,需要整个教育系统的支持和配合。

我发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注意个性化和差异化。

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是学校教育的常态,而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也需要顾及到学生的个性差异。

在课堂实践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些学生对某种素养特别感兴趣,而对其他素养并不感冒的情况。

我发现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让他们在培养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感到愉悦和自豪。

对于语文课上擅长文学创作的学生,我可以给予更多的空间和机会,让他们在写作中发挥才能;而对于数学课上擅长逻辑推理的学生,我可以布置更多的思维导图和解题练习,让他们在数学思考中得到更多的锻炼和成长。

只有通过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教育教学的进程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在我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这一点,并从中得到了一些启示和反思。

我认识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全面而复杂的任务,需要教育者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有意识地贯彻;我认识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注意个性化和差异化,需要顾及到学生的个性差异。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新样态及问题反思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新样态及问题反思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新样态及问题反思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了教育领域的核心议题,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沟通与协作能力,以及文化认同感等成为了教师和教育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基于核心素养导向,探讨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新样态的构建,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的变革。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揭示了在实践中成功的经验与面临的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策略与优化建议。

研究表明,虽然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教师专业能力、教材与教学资源限制以及学生学习习惯改变等问题,但通过持续的专业发展、多元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融合信息技术等策略,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本研究为小学语文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新样态;教学挑战;优化策略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日益受到重视。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不仅符合当前教育的发展需求,也是适应未来社会变化的必要准备。

可现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单一化、学生学习兴趣的缺乏、教师专业发展的挑战等,成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障碍。

本文以深入探讨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新样态及其存在的问题为目的,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反思,提出解决策略,为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的支持。

二、文献综述国内外关于小学语文教学和核心素养导向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这些研究不仅为教学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方向指引。

学者们的大量研究均强调了核心素养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将其定义为学生终生学习和全面发展的基础。

核心素养的概念起源于国际教育改革的趋势,特别是21世纪技能的讨论,强调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等。

这些研究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即不仅仅关注语言知识的传授,更加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

初中综合实践《学习伴我成长》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初中综合实践《学习伴我成长》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多,学生年龄小,爱动,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形成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成长离不开学习。师:从出生到现在,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学习。让我们追寻成长的
脚步,回想一下我们是怎样在学习中成长起来的。教师:活动小调查:请同学们问问爸爸妈妈一下问题:
教师:从出生到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很多本领,这些本领都是天生就有的吗
学生交流:(学说话、学走路、学写字、学整理等等)。.
培养学生思考的学习习惯
板书设计
成长离不开学习--交流--思考--形成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反思
上课速度过快,我觉得主要是自己讲解太多,学生说得太少,没有把课堂还给学生。尤其是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道德行为,应该以学生感受为主,而不是老师的一味灌输。要做一个让学生多说话的老师,做一个学生爱说话的课堂。3.上课评价过少。上课时对学生评价单一。比如“你真聪明”“说的真好”,不能够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有效评价。这应该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不能让学生觉得自己的思考没有受到赞赏。4.环节之间的过渡不够。
初中综合实践《学习伴我成长》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学习伴我成长》
姓名
教师姓名
任教学科
道德与法治
学校
学校名称

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学习,学习伴随着我们的成长。.
2、了解学习的重要性,学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善于利用各种机会学习。.
3、认识学习的重要性,热爱学习,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不断充实自己。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的重要性。教学难点:会分辨生活中哪些是学习,认识到学习没有终点。

张良才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反思

张良才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反思

张良才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反思我们从两个方向来说一下教学的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是什么?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

语言能力就是用语言做事的能力,涉及语言知识、语言意识和语感、语言技能、交际策略等等;思维品质是思考辨析能力,包括分析、推理、判断、理性表达、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等活动。

文化意识重点在于理解各国文化内涵,能理解并尊重文化差异。

学习能力主要包括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交际策略和情感策略。

二、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向及方法1.尊重语言的双向性,鼓励学生进行交流。

语言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交流,因此老师特别要注意输出的过程。

区老师实用恰当的课堂用语无形之中就给学生创设了一种语言学习的环境,让学生真实感受如何用语言进行交际、体会语言交际的趣味性和意义性,对语言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多鼓励学生开口交流,消除他们学习英语口语学习的胆怯情绪,帮助形成敢说、爱说的英语学习局面。

创设有利于口语交流的情境,延伸课堂教学。

曲老师根据内容提供场景,鼓励学生创造性的交流活动。

2.文化渗透到课堂教学从细节出发,帮助学生逐步理解文化的差异;对比国内外的节假日学习不同的国外文化;利用好教学内容,设计国内外文化差异。

3.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即在使用英语进行理解和表达时,第一思维是用英语,而并非先用母语理解再进行思维的转化。

(1)利用所学内容图片,创设语言情境,引发学生思维积极性。

曲老师增加看图说话的环节,鼓励学生用英语描绘自己看到的图片,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强化英语思维。

单元学习结束之后,教师可以根据本单元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听、读能力的训练,输入越多,越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语感,从而对语言掌握就越全面,运用也会自然而然顺畅很多。

(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思维的创造性充分展现。

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理、比赛心理,充分挖掘我们的英语教材,扩展教材内容,细化活动步骤,在不同阶段抛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听取他们的思维成果。

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课堂实践研究

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课堂实践研究

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课堂实践研究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知识传授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求,教育需要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方法。

基于此,核心素养成为了当下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终身学习、适应社会生存的核心能力,包括了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实践能力等。

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到单元整体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水平。

二、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核心素养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手段,更是一种能力的提升和塑造。

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实现自身的价值和目标。

核心素养包含了许多方面的要素,例如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等,这些能力都是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所必需的,也是他们未来成功的关键。

三、单元整体教学的优势单元整体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单元整体教学中,老师需要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将知识串联起来,让学生能够形成系统性的认识和思考。

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

四、核心素养与单元整体教学的结合五、结语通过本研究的实践,我们发现将核心素养融入到单元整体教学中,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他们综合能力和素养水平的提升。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人才,而核心素养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和研究,探索更多与单元整体教学结合的实践方式,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

【2000字】。

第二篇示例:导言在当今教育领域,核心素养被视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

本研究将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课堂实践,以期深入了解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

核心素养的教与学心得体会(精选10篇)

核心素养的教与学心得体会(精选10篇)

核心素养的教与学心得体会(精选10篇)核心素养的教与学心得体会(精选10篇)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这样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

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核心素养的教与学心得体会(精选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核心素养的教与学心得体会1通过本次专题学习,我对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标准、与素质教育、综合素质教育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特别关注了核心素养课程与教学改革,内容实在,可读性强,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我们要学习他们教育思想的先进性,教育理论的严密性,教育措施的细致性,教育成果的全面性,真正做到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创建真正的高效课堂。

我谈三点学习体会:一、转变教学理念想要真正使核心素养落地,教师必须转变并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教师的“教”要切实为学生能“学”服务,正确对待教师的“少教”,给学生以更多的“多学”主动权。

在教师的组织和引领下,变学生“听懂了”为“学懂了”“学会了”。

我也结合了自己英语课堂的实际,在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都得到全面改观,学生由过去的被动“接受式”或“被填灌式”的学习状态,转变成为现在的自主式与开放式的主动学习状态,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变得活跃、自信了,也更乐于用英语大胆的进行交流和表演。

二、领悟有效教学学习的过程是一次知识积累与运用、创造的过程,因此要会学、善用。

核心素养的主体是学生,提倡“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教师需有精湛的教学艺术,学会阅读课堂,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思想,学会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会帮助引导学生更深入的进行思考。

我认真学习并思考着每一个观点,同时也思考着如何将这些优秀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带进自己的课堂,有针对性的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我也深刻地领悟到:在教学中应不断探索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处理好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课堂预设与生成等等之间的关系的重要性。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和实践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和实践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和实践因李宏摘要: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目标是数学教育的基本概念,同时也是对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综合数学能力的要求,这也反映在学校数学教育的基本要求中。

为了在基础上培养数学的基本知识,我们必须用整合和联系的观点来整体地理解其基本内涵并形成其系统。

必须将其应用于特定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体现在基础数学教育的所有要素中,让小孩数学渐进式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一、数学核心素养:体现了数学教育的本质和价值诉求数学核心素养被称为基础教育的DNA,这是毋庸置疑的。

建立基本素养培养是中国教育的核心内容。

因此,中小学的所有科目都应侧重于该科目的素养培养。

对小学数学教育知识提高基本的发展,以及发展该学科的素养体系。

数学课程应旨在满足义务教育阶段的培训目标,以学生为中心,并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要求,促使每个学生都接受良好的素质教育,学生在多样化的数学课程中获得不同的进步与良好的教育,不仅说明学生应该理解和反复使用数学公式概念和定律等基础知识,而且还掌握了计算,测量,绘图,和数学方法等基本技能。

最重要的是要实现数学的核心素养培养,积累基本的数学学习经验。

基础素养是小学数学教育的基本概念,也是加强学生的中心思想,广泛性和预见性思考的要求也反映了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数学教育的核心要求。

二、数学核心素养:用融通的、联系的观点整体把握(一)第一层次:立足学科整体视角作为基本的数学素养,它必须反映数学的本质,具有普遍意义,并保持培养学生的独特价值。

达到和满足这三个条件的最佳途径无疑是基本的数学思想:抽象概念,推理和建模。

综上所述,从数学的真实世界出发,探究对象和对象之间的关系被转化为概念,并在数学研究中形成了对象,使学生能够观察和捕捉周围事物的数量和形式;思考是判断思维的重要过程,通过推理得到各种公式,定理和运算法则,提高了数学的发展阶层,从数学到现实,模型可以解释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和图形问题,从而使数学世界范围广泛。

基于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设计-【精品通用教辅文档】

基于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设计-【精品通用教辅文档】

基于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设计当前教育特别重视的学科核心素养是指本学科给予学生未来发展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在解决复杂的、不确定性的现实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或能力;是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

化学学科要培养学生运用探究的手段,在探究中寻找证据进行推理,学会透过宏观现象审视变化的微观本质,同时还要关注学习化学的社会意义,这些都是在发展学生与化学学科相关的核心认识、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即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本文将就“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的教学来介绍本人在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教学背景分析1. 教学内容分析从本章节开始,学生认识物质的视角将从宏观转向微观,并将对微观世界进行一系列探究活动,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本部分内容重在揭示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是如何变化的。

通过实例分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的不同情况,从而揭示出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通过两个典型的化学反应,分析得出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

2.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质的性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在小学自然和初中物理也学习了物质的三态变化、物质热胀冷缩等和分子、原子部分相关的知识,这为学习新知识做了知识铺垫。

分子是初中学生接触到的微观粒子之一,在此之前学生只有一些微观现象的感性认识,比较缺乏理性认识。

二、教学目标1. 通过实验探究和微观动画展示,理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通过分子模型的组建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从而加深对化学反应实质的理解。

2. 能够运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日常现象,能够区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3. 通过对物质及其变化的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之间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逐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4. 知道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分的,而原子却是不可分的。

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辩证统一的观点来思考问题的思想方法。

论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与思考

论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与思考

课程教学 >>124论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与思考宋华鹏河北省东光县第一中学摘要:高中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因此在进行高中化学教学时,教师也需要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剖析,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渗透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化学知识,能灵活的应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高中化学;教学实践在学科素养背景下开展化学教学工作,教师就需要认识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既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提升学生的能力,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

在教学中要对与化学学科素养相关的知识进行深入的解读,寻找化学知识和核心素养培养的契合点,探索高效的教学方法。

一、夯实基础,提升学生的辨别能力在进行高中化学教学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的宏观辨别能力,这也是学习高中化学的重要基础。

教师要立足于课本中的内容,深入分析教材中的知识,对其中的重点进行剖析和讲解,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

课本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依据,因此教师就需要充分的做好准备,把课本中的知识讲清楚,让学生能弄明白基本的化学原理,深入理解化学的本质,这样才能灵活应用所学到的知识。

在教学中还可以设置相关的情境,让学生从宏观角度去着手思考解答问题。

例如在讲氧化还原反应时,为了提升学生的宏观辨别能力,教师就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来思考。

氢气和一氧化氮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水和氮气,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来表征物质及其变化,写出相关的反应式,并且分析催化剂的参与过程。

培养学生的宏观识别能力,让学生从宏观角度去把握化学反应的整个过程,对学生深层次理解化学知识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教师就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做好准备,培养学生的宏观辨识能力。

二、重视训练,培养化学平衡思想高中化学中有许多反应是可逆的,而这就涉及到了平衡思想。

高考化学中对这方面的考察也比较多,需要学生对其中的内容有深入的理解。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实践路径探析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实践路径探析

学科教学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实践路径探析陶含怡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宁波315211摘…要核心素养无疑是当前教育领域中最热的话题之一,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价值。

但是,当前中小学教学实践对核心素养的理想诉求仍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本文从教学变革的角度,对教学目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师专业发展四个方面进行考量,以推动核心素养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落实。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堂教学;实践路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逐步进入学校内部的教学活动,其中课堂教学领域的改革备受关注。

在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是现如今中小学校必须放在首位的目标,是每一个教师教学的核心任务。

但在实践中,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如何实施、实施途径是什么等问题,仍然困扰着广大中小学教师。

本文针对这一问题,从核心素养的理想诉求与教学改革的现实困境出发,探求核心素养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实施途径,从而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做到为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而教。

一、核心素养下的理想诉求与教学实践之间的差距核心素养下的理想诉求(一)1.跨学科内容的整合核心素养是基于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未来社会的基本素养建立的,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素养,不是仅靠一个学科就能够培养的,而是需要借助多学科、多种知识和多种能力的共同作用。

基于现有学科内容基础之上自主开发,整合不同学科内容设置“跨学科主题”的课程,进而在不同学科之间建立起关联,实施"跨学科学习",这是当前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时国家和地区普遍采用的办法。

在课程和教学内容选取、设计时,既要有某一学科的视角,又要积累跨学科的经验,同时结合真实生活情境、尝试选取并构建跨学科的内容主题进行课程设作者简介:陶含怡(1995-),女,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研究生,课程与教学论专业。

55中小学裁学祈究2019.2计,都成为基于核心素养培育视角下,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的基本要求。

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经验分享

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经验分享

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经验分享经验分享: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语文文化素养、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本文将分享一些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经验。

一、提高学生的语文文化素养语文文化素养是学生理解和运用语文的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1.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了解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2.组织语文知识的系统学习,注重传统文化知识的渗透,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3.开展文学鉴赏活动,让学生领略语文之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是学生有效表达和交流的基础。

以下是一些教学实践经验:1.多样化的阅读素材和阅读策略。

通过多样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对语言的兴趣,并引导他们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开展写作训练。

通过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进行口语交流活动。

例如,学生之间的小组讨论、辩论赛等,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基础。

以下是一些建议:1.深化课堂教学。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例如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2.开展课外拓展活动。

鼓励学生参加课外知识竞赛、阅读经典著作和科普读物等,开拓学术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3.设计探究性学习任务。

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探索、发现和解决,培养其探究精神和创造思维。

四、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对于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教学实践经验:1.不断提升自身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

教师应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技巧,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2.定期参加教研活动和教学研讨会。

与同行交流心得和经验,分享教学方法和资源;3.通过教学反思和自我评估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实践

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实践

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实践
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实践
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某一学科时所需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知识。

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通过一系列策略和方法,引导学生全面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首先,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概念。

基础知识和概念是学科学习的基石,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才能在进一步的学习中建立起坚实的基础。

教师可以采用课堂讲解、讨论和实践等方式,使学生对学科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其次,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和应用。

学科核心素养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掌握,更需要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实地考察、项目研究等方式,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学科核心素养不仅包括知识的获取和应用,还包括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评估信息和形
成见解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创新性项目或课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最后,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空间。

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通过自主学习来提升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实践中提升自己。

综上所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一系列策略和方法。

通过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实践和应用的培养、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空间,教师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在学科学习中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能力和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和反思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11.0172016年5月19日,南通市高中化学(使用人教版教材)优秀课评比在江苏省海门中学举行,我有幸参加课堂展示,在高一(7)班借班上了一堂新授课“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第1课时)”。

本次活动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题,下面就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作一介绍。

一、设计理念鉴于人教版《化学2》[1]中本节课的“承前启后”:既是对《化学1》中钠、铝、铁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知识和氧化还原反应的进一步归纳、梳理和运用,同时又为《选修2》第三单元“化学与材料的发展”课题2“金属材料”中深入学习铁、铝的冶炼做好准备。

在综合比较了人教版和苏教版中有关金属的教学内容后,设计了两条主线,一明一暗。

明线:即以人类发展史中重要金属材料的发现和使用为主线,着重讨论青铜时期铜的冶炼(因为人教版《化学1》对铜的教学相对不如钠、铝、铁系统,而苏教版《化学1》[2]编有“铜的获取和运用”)和铁器时期的炼铁、炼钢(考虑到钢铁仍是目前使用量最大的金属材料),进而结合金属活动性,通过归纳、分类和整理各种金属的工业冶炼方法,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

暗线:寓学科核心素养的结合适当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培养于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中,的学法指导,从“实验探究”“变化守恒”“宏微结合”“分类表征”“绿色运用”等多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整节课的教学思维导图可表示为图1:二、教学目标1.了解铜、铁等金属的冶炼史,认识冶炼金属的一般原理,初步学会分析、比较和归纳不同金属的冶炼方法。

2.深化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和运用,感悟其在金属材料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3.铭记历史,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流程四、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师]先来做个游戏――连连看!游戏规则是对人类历史发展代表性时期和对应的标志性技术或人物进行连线,如图2。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金属材料。

石器时代“火”的发现和利用为铜、铁的冶炼奠定了基础,包括工业革命时期大量使用有色金属材料。

所以说人类文明史就是世界材料发展史。

设计意图:第一,寓教于乐;第二,明确本堂课的明线――不同历史时期典型金属冶炼及金属材料的运用,初步体验分类表征;第三,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幕布”功能,使得游戏与评价变得简便可行。

.2. 活动一:了解铜的冶炼历史[图片展示]介绍两件珍贵文物:司母戊鼎和铜虎头。

设计意图:兼有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铭记历史教训的用意。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铜虎头已经超越了一件普通文物的意义,唤醒我们同学:中国至今还有上百万件珍贵文物流失海外。

(1)从铜的化合物中还原出铜问题:人类很早就发现,孔雀石[主要成分是Cu2(OH)2CO3]在熊熊燃烧的树木中灼烧,树木余烬里会有一种红色光亮的金属凝固出来,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所发生的反应:(1);(2)。

早期湿法炼铜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其原理为。

[生] 讨论概括出上述两种方法制铜的本质――从化合态还原为游离态。

视野开拓:介绍湖北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编钟”(图片)的高超铸造技术:运用合金比例(图片)控制音色!(锡偏低,钟声单调而尖锐,过高钟体韧性下降易被击破,而适当的含铅量则有利于声音的衰减,改善音色)。

它的神奇还不仅于此……(有兴趣的课后可上网了解)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为后面介绍炼钢中通过调节硅、锰等合金元素来得到用途不同的钢材埋下伏笔。

由组成的不同而导致结构的差异,从而初步感受“性构相依”。

而对于“神奇的音乐性能”现场不讲,仅留提示,必定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兼有激发学生热爱艺术的设想。

.(2)分组实验――“电解氯化铜溶液”【实验说明】[师]J形管[3]高端碳棒与电源负极相连(阴极),J形管低端碳棒与电源正极相连(阳极),注射器内装有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通电(24V)3分钟,注意观察阴、阳两极现象,结束实验后向上少许提拉注射器活塞(注意不要吸进溶液),观察试纸颜色,并完成化学方程式。

设计效果:从实验的角度丰富了制备铜的方法,也为《选修4》中电解精炼铜开一扇窗。

可通过加液后在J形管两端自然形成的液面高度差判断装置的气密性,另外装置在密闭体系中检验Cl2,减少了其对环境的污染,本身就体现了绿色化学思想。

[师]视野开拓:简单介绍现代炼铜技术――火法炼铜和生物炼铜。

3. 活动二:认识炼铁(钢)的原理(1)实验探究――“铝热反应”装置改进如图4:用水泥和沙子在铁皮罐内侧浇铸成坩埚状,底部开孔,将纸漏斗放入,填上铝热剂,表面铺一层氯酸钾,三脚架下面预先放好盛有细沙的蒸发皿。

用坩埚钳将燃烧的镁条插入反应物引发反应,……夹出红热物,用磁铁靠近。

设计效果:当给铝热反应重新按了这个家后,用5g Fe2O3和2g Al粉演示,现象十分明显,火焰集中在小范围内垂直向上并能在细沙中保持相对较底部高温熔融物相对集中落下,喷射,长时间(约10秒)的“红热”状态,给学生对反应放热留下深刻印象,稍冷,能被磁铁轻松吸引。

十分适合当场演示,在药品预先加好的前提下,整个实验用时在4分钟以内。

[师]请完成该反应的方程式(并点评)。

鉴于铁、铝都是用途极为广泛的金属,这个反应不具有大规模炼铁意义,但是这个反应由于放出大量的热,因此可以用来焊接铁轨(称之为铝热焊)、冶炼高熔点金属(如锰、铬和钨等)、甚至用于定向爆破。

[师]根据反应的宏观现象,从微观角度加以分析。

问题1:根据反应的宏观现象,从微观角度绘出铝热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见图5。

[生]利用白板的拖拉功能将反应物、生成物拖到相应位置,并连接成曲线①。

问题2:反应物能像乘“滑滑梯”一样自然而流畅地转化为生成物吗[4]?[生]小组讨论,修正曲线①为曲线②。

问题3:能不能降低反应的“坎儿”(如曲线③)?[生]使用催化剂。

[师]寻找合适的催化剂!而金属及其化合物是这个领域研究的热点,可谓方兴未艾(2007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在表面化学研究领域上的突破)。

有兴趣的同学两年后可以考虑填报“催化工业”专业,今天你们站在海门市你们也一定能登上世界“催相信假以时日,基础教育的制高点,化工业”的巅峰。

设计意图:利用电子交互白板能轻松展示上述层层递进的三个问题解决的过程!较好地落实了“宏微结合”,进而完成从“物质转化与能量变化”双重角度认识物质世界!并且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再次点燃学生学习激情(学生不由自主的热烈掌声也给予我极大的鼓励)。

(2)看图比较古代炼铁和现代高炉炼铁结合屏幕上的古代炼铁图片和高炉炼铁示意图,进行比较并完成下表:设计意图:比较是一种高效、深刻的学习方法。

[图片展示]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图片以及最近出现在南海的美国现役主战航母――“斯坦尼斯号”图片。

设计意图:第一,说明作为轮船或航母甲板对钢材质量的要求之高;第二,联系时下区域政治热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并自发转化为一种民族的使命感、责任感。

[视频播放]结合“氧气顶吹转炉炼钢”的模型观看相应视频,理解炼钢的目的及反应原理。

4. 活动三:整理金属冶炼的本质、方法、过程和金属资源的有效使用途径(1)简单表示金属冶炼的本质:(2)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讨论不同金属冶炼方法的选择。

.(3)金属冶炼的一般过程包括、、。

(4)列举合理开发利用金属矿产资源的几种途径。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建构,同时形成本堂课的主板书设计,见图6。

[师]金属材料发展的历史演变是材料发展的历史演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见图7。

从人类历史发展的几个重大时期看,材料历经了天然材料→陶瓷→青铜→铁→钢→有色金属→高分子材料→新型材料,这正验证了美国科学家西博格的一句话“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

课后拓展:上网查阅、走访、调查了解海水金属资源的利用现状和展望。

五、教学反思1. 对立与统一整合和发挥素材在教学中的辩证性:如两种青铜器图片的使用,既激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又让学生回忆了中华民族这段屈辱的历史;又如,为说明材料科技的进步是为造福人类社会,却又选择了“泰坦尼克号”海难图片,以及以“斯坦尼斯号”为代表的美国航母在南海制造紧张局势……也很好地印证了课的最后所引用的恩格斯的充满哲理的一句话:“化学既是关于自然的科学,又是关于人的科学。

在当代科学的发展趋势中,它们正在走向统一。

因此,现代化学不仅是认识生命过程与进化的手段,也是人类生存和获得解放的手段。

”2. 实验探究与创新J形管的运用有效地保证了两液面高度差的形成与观察,同时采用注射器保证了实验中电解氯气的绿色检验,很好地发挥了实验的不可替代功效。

实验结束后将针筒中的氯气推入烧碱溶液吸收即可,而CuCl2溶液可供多个平行班级重复使用。

铝热反应的反应器以及引燃方式都做了改进,改进后的装置能承受反应高温,外壁不会发烫,可用于反复演示实验而不损坏。

引燃镁条时,先用坩埚钳夹住镁条中部,点燃一端迅速将另一端插入铝热剂,这个动态的过程相比教材中静态的过程而言,改善了空气和镁条的接触,反应加剧,有效解决了原来演示过程中燃着的镁条自上向下燃烧到根部会熄灭,从而导致不能引发铝热反应这个问题。

3. 摆事实讲道理通过编钟中合金成分的分析,锡、铅含量对钟声音色的影响,以及将生铁炼钢过程中各元素含量的变化与调整和钢材所呈现的特性等的关联,培养学生“性构相依”的学科思想。

通过由表及里、层层推进的三个问题:根据铝热反应的宏观现象,如何从微观角度绘出反应过程的能量图?反应物会像乘“滑滑梯”一样自然而流畅地转化为生成物吗?能不能降低上述这些反应的能量障碍那道“坎儿”?进而完成从“物质转化与能量变化”双重角度认识物质世界!比较遗憾的是,学生活动三这个环节略显仓促,本来预设了让学生扮演我国西部铜城――白银市市长这一角这样一个活动,色,谈谈本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的举措……由于我看错时间(结果下来发现提前了3分钟下课),以为课上来不及了,忍痛割爱,失去了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5]的极佳机会,行文至此仍不吐不快。

致谢:感谢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的同仁们在准备过程中给予的大力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