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及洗手消毒要求
介入手术室治理制度
介入手术室治理制度〔一〕介入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1.依据(医院器械监督治理条例)规定,一次性使用导管不得重复使用。
2.导管应编号,记录使用情况,入、出数量X。
3.使用后的导管应在消毒后毁形。
4.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其它物品凡接触组织的器械必须经高压灭菌前方能使用。
5.全部使用后的一次性诊治物品和敷料一律放入黄色塑料袋,密封后作燃烧处理。
〔二〕介入手术室洗手消毒要求1.参加手术者,修剪指甲;2.术前穿好铅衣、戴好帽子、口罩;3.用肥皂及清水洗耳恭听去双手前臂油脂及污垢,洗手由手、上臂至肘部淋下,手不能放在X位,以免臂部的水返流到手,冲洗完。
两次冲洗时,双手稍抬高,用无菌沙布从手向肘部擦干。
手臂不可触碰他,如误触他物,必须重新冲洗。
4.双手和前臂冲洗完毕,待自然干或无菌擦手巾擦干后,将消毒沙布沾消毒液、擦洗双手至肘上1/3,共3分钟,过1分钟左右待干,然后穿无菌手术衣,戴上无菌手套。
助手先消毒后铺巾。
〔三〕导管室贵重设备保养制度1.贵重设备应由专人负责保管。
2.负责保持设备清洁、正常运转。
3.负责填写(导管室设备动态管登记本)。
4.负责清点、补充、保管药箱及相关耗材。
5.负责导管室氧气治理、补充及连接。
6.负责保管、保养、清洁、收存各种抢救器材〔配有面罩和接头的呼吸气囊、气管插管及喉镜、吸痰器及连接管和吸痰管、氧饱和度、电子血压表、除颤仪、心电监护仪、电筒、开口器、导尿管等〕。
7.每次手术开始前,确保本次手术所需设备和抢救器材到位、接通电源、配件齐全。
8.每天手术结束后,确保全部设备、器材、配件、药品、插线板均完好齐全、归位、收存,登记当日使用情况。
9.发觉设备、器材故障或损坏,必须联系维修或替换,有困难时及时汇报科室解决,切忌在手术开台后才告知设备、器材故障或不到位。
10.将导管室设备、器材拿出导管室使用必须征得科领导同意并登记。
〔四〕介入放射室贵重耗材治理制度1.贵重卫生材料和诊治用品必须有专人领用、验收、保管。
放射科介入手术室制度
放射科介入手术室制度一、放射科介入诊疗管理制度为确保介入诊疗的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对于其他临床科室的患者由放射科介入诊疗医师实施的作如下管理规定。
1.医学影像介入诊疗由放射科统一管理,放射科主任为管理责任者。
2.从事医学影像介入诊疗者必须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独立实施介入诊疗医师准入资格符合卫生行政部门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的要求。
3.放射科介入诊疗医师和主管医师共同决定诊疗方案,介入诊疗手术由介入诊疗医师负责。
疑难病例的介入诊疗应由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决定治疗方案。
三级以上介入诊疗手术由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本院介入医师决定,术者由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本院介入医师担任。
4.临床医师开具介入诊疗会诊单,放射科主治医师以上人员进行会诊。
5.严格把握介入诊疗适应证,恶性肿瘤的介入治疗必须以病理诊断或典型影像诊断结合典型临床诊断为诊疗依据。
6.介入诊疗医师在患者术前要和患者的家属谈话,记录谈话内容,说明可供选择的诊疗方案,介入手术目的、手术经过、预后、术后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及其预防和处理方法。
谈话医师和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7.介入手术室必须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消毒灭菌制度,介入诊疗的器械消毒灭菌必须遵照医院内感染管理的要求,使用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批的外周血管介入诊疗器材,不得违规重复使用一次性介入诊疗器材。
8.建立介入诊疗器材登记制度,保证器材来源可追溯。
在介入诊疗患者住院病历的手术记录部分中留存介入诊疗器材条形码或者其他合格证明文件。
严格执行国家物价、财务政策,按照规定收费。
9.介入诊疗中必须注意术者和患者的X线防护,避免不必要的照射。
实施血管内介入诊疗必须有造影记录。
介入诊疗过程中诊疗方案的变更应及时与经管医师协商,并取得患者或家属的知情同意。
10.危重患者的急诊介入诊疗应有经管医师陪同。
11.介入诊疗结束后及时做好介入手术记录,包括介入诊疗过程、术中所用药物及有无不良反应等。
医院介入中心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医院介入中心的管理,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隔离制度》等相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二、环境管理1. 介入中心应按照手术室要求划分区域,包括洁净区、清洁区和污染区,各区域之间应有实际隔离屏障,标识明确。
2. 每日进行清洁工作,保持手术间地面、物品、机器清洁,无尘、无血迹。
每周进行大扫除,用清洁剂刷洗地面、墙壁、暖气管道等,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物体表面并进行空气消毒。
3. 手术间每日空气消毒两次,每次一小时,并进行记录。
每月进行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的手和使用中消毒剂的监测。
4. 拖布和其他卫生用品分区使用并有明显标识,拖布用后悬挂。
三、人员管理1. 术者及助手行介入手术时应穿全包型无菌手术衣;其他过程和其他人员在导管室限制区、半限制区内至少应穿医院洗手衣;进入导管室限制区、半限制区的非手术人员应穿参观衣;工作人员出导管室时应穿外出衣。
工作人员在导管室限制区和半限制区应穿专用手术鞋。
2. 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手术人员应进行外科手消毒。
3. 患有呼吸道感染和其他传染病的工作人员不得进入手术区。
4. 除参加手术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入内。
5. 介入中心所有相关工作人员均应参加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四、消毒隔离1. 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隔离制度》等相关规定。
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手术器械及物品应按规定进行灭菌处理。
3. 一次性医疗用品不得复用,一次性使用导管的编码(条码)及使用情况应保存记录。
用过的一次性使用导管经初步毁形后严格按医废处置,可复用物品用后送消毒供应中心处置。
4. 无菌物品必须经两人核对灭菌标志及有效期方能使用。
手术床上用品一人一用一更换一消毒/灭菌。
五、设备管理1. 介入中心应配备先进的介入治疗设备,如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心电生理监护治疗仪等。
2. 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3. 设备使用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掌握设备操作规程。
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的内容
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的内容1. 引言手术室是医院中最重要的环境之一,手术室的清洁和卫生对于患者的手术安全至关重要。
为了保证手术室的无菌环境,医院制定了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的内容。
2. 消毒隔离制度的目的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的目的是保证手术室的环境无菌,减少手术室内外环境的交叉感染,从而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具体目标包括:•清洁手术区域,防止污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建立清晰的消毒操作程序,确保消毒工作的规范性;•做好手术器械的消毒和灭菌工作,确保器械的无菌;•维护手术室内的空气质量,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洁和新鲜。
3. 消毒隔离制度的内容3.1 手术室的定期消毒手术室每日需进行定期消毒,以清洁手术台、工作台、墙面、地面等易受污染的区域。
消毒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有效消毒药剂,按照规定的浓度和时间进行操作。
消毒过程应重点关注手术台的消毒,确保手术器械的无菌。
3.2 医务人员的隔离措施医务人员是手术室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为了保证手术室的无菌环境,需要医务人员严格遵守隔离措施。
具体包括:•医务人员进入手术室前需进行全套消毒,包括洗手、戴口罩、佩戴防护服等;•医务人员应避免与手术室外的人员接触,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医务人员在手术室内需严格遵守洗手和无菌操作规范,保持个人卫生。
3.3 手术器械的消毒和灭菌手术器械是手术室中重要的无菌物品,消毒和灭菌的工作至关重要。
手术器械的消毒和灭菌应遵循以下原则:•手术器械应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进行消毒和灭菌;•消毒和灭菌方法应符合国家标准,并确保消毒和灭菌效果;•每个手术器械在使用前都应进行检查,确保器械的完整性和无菌性;•消毒和灭菌过程需要记录相关数据,作为质量控制的依据。
3.4 空气质量的维护手术室内的空气质量对手术室的环境无菌至关重要。
为了保持手术室内空气的清洁和新鲜,需要进行以下工作:•定期检查和清洗手术室内的空调系统,确保空气循环畅通;•定期更换空气过滤器,保证过滤器的有效性;•做好手术室内的通风工作,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
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_手术室的消毒隔离制度
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_手术室的消毒隔离制度手术室是医院进行外科手术的重要场所,其环境卫生和消毒隔离工作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制定一套完善的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份关于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的详细介绍。
一、手术室环境卫生要求1. 手术室应保持清洁、干燥、通风,温度控制在18-22℃,湿度控制在40-60%。
2. 手术室地面应采用防滑、易于清洁的材料,如瓷砖、橡胶等。
3. 手术室墙面应采用光滑、不易积尘的材料,如瓷砖、不锈钢等。
4. 手术室内应设置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各区之间应有明显的界限和标识。
5. 手术室内应配备足够的照明设备,确保手术过程中光线充足。
6. 手术室内应设置独立的空气净化系统,确保空气质量符合卫生要求。
二、手术室消毒隔离措施1. 手术前,医护人员应穿戴整齐的手术服、口罩、帽子、手套,进入手术室。
2. 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确保手术器械、敷料等物品无菌。
3. 手术器械、敷料等物品应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消毒,确保达到灭菌效果。
4. 手术室内的空气应定期进行消毒,如使用紫外线照射、臭氧发生器等方法。
5. 手术室内应设置洗手池,医护人员在手术前后应严格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6. 手术室应定期进行环境卫生大扫除,及时清理垃圾、污物,保持室内整洁。
7. 手术室内应设置专用物品存放柜,分类存放各类手术器械、敷料等物品。
8. 手术室应定期进行微生物监测,确保环境卫生和消毒隔离措施的有效性。
三、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执行与监督1. 医院应设立专门的感染控制部门,负责监督和指导手术室的消毒隔离工作。
2. 手术室应配备专职或兼职的消毒隔离管理员,负责日常消毒隔离工作的实施。
3. 医护人员应接受专业的消毒隔离培训,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4. 医院应定期组织对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5. 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如违反规定,应给予相应的处罚。
介入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介入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1)必须分清非无菌区、相对无菌区、无菌区。
(2)手术间分清无菌间、有菌间。
如手术间有限,应先做无菌手术。
再做污染手术。
(3)对感染和特异性感染等手术,所用的器械、敷料等用物要有严格消毒处理措施。
不得与其他敷料混合,并有标记。
手术后手术间地面和空气严密消毒。
(4)介入手术室洗手、护士铺台、刷手、穿隔离衣、戴手套和手术配合均应符合无菌操作要求。
(5)护士进行各种治疗注射、拿放无菌物品。
应符合无菌操作要求。
(6)各种无菌包及无菌容器中的消毒液,由专人负责定期消毒或更换,尽量减少用浸泡消毒的器械,剪刀等应高压蒸汽消毒。
(7)工作人员熟悉各种消毒液的浓度及使用方法,可根据其效能定期检测。
(8)经常启盖的无菌盒,每周重复消毒灭菌,固定的敷料包、器械包,过期应重新灭菌。
每月对各项灭菌项目进行细菌监测,每月对工作人员做细菌培养,并做好记录。
(9)用紫外线杀菌灯消毒时,应有时数登记和紫外线强度监测并登记。
(10)手术室应有定期清洁卫生制度,每日、每周、每月定人、
定点、定时,做好清洁、消毒工作。
定期做空气培养,手术室空气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200个/m³。
介入手术室管理规章制度(5篇)
介入手术室管理规章制度一、凡进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穿戴手术室的鞋帽、衣服及口罩,离开手术室时,应更换外出衣及鞋子。
参加手术者应认真洗手,严格按照洗手的消毒方法与步骤进行。
二、院外来参观、学习、实习者,须经科主任及手术室护士长同意。
见习和参观者,必须穿戴手术室的鞋(或鞋套)帽、衣服(或参观衣)及口罩,并应接受手术室医护人员的指导,不得任意游动及出入。
三、室内必须保持严肃、安静、禁止喧哗,不遵守手术室工作制度者,手术室负责人有权拒绝其进入手术室。
四、手术通知单必须手术前一天送交手术室,以便准备。
急诊手术通知单须经主治医师或值班医师签字。
五、手术室按时接手术病人,并带好病历,核对病人姓名、年龄、床位、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标记,防止差错。
病人要穿医院衣服进入手术室。
六、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无菌原则。
严格执行手术室各级各类人员职责、无菌操作、消毒常规、急救抢救制度、查对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处理原则、特种感染处理原则、防止差错事故制度、安全制度、药品、物品器械管理制度、值班制度、保持室内整洁。
七、手术室的药品、器材、敷料,应有专人负责保管放在固定位置。
各项急症手术的全套器材、电气等设备应经常检查,以保证手术的正常进行。
手术室常规准备急症专用器械、敷料等。
如用完时,可动用其他择期手术器械、敷料等。
如无特殊情况,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或拖延急诊手术。
手术室器械一般不得外借,如外借,须经手术室护士长同意并经科室及医院相关人员批准方可办理暂借手续。
八、无菌手术与有菌手术应分室进行,避免交叉感染。
手术前后手术室护士或助手应详细清点手术器械、敷料等数目,并及时处理干净被血污染的器械和敷料,一切物品用后必须进行清洁和检查工作并归还原处。
如无条件时,应先做无菌手术,夜间及节假日应有专人值班及备班,以便随时进行各种紧急手术。
九、手术室应对手术病人做详细登记,按时统计上报。
十、手术室应每周彻底清扫消毒一次,每月做细菌培养一次(包括空气、洗过的手、消毒后的物品等)。
介入手术室相关管理管理制度
介入手术室相关管理制度介入手术室布局一、位置介入手术室设在影像中心、介入科或放射科内。
一些医院心内科也设有介入手术室,专供心内科使用。
二、布局介入手术室在建筑布局上应成为独立的单元系统,其内应严格区分为三区:即一般工作区、清洁区、无菌区,或称为非限制区、半限制区、限制区,三区应以门隔开。
(1)一般工作区:包括患者休息室、换鞋更衣室、淋浴室、办公室、值班室、储藏室。
(2)清洁区:包括器械室、敷料室、器械洗涤室、消毒灭菌室、麻醉复苏室。
(3)无菌区:包括介入手术间(DSA 机房)、DSA 遥控操作间、X 线观片间、暗室、洗手间、无菌器械、双料间。
在平面布置时,无菌区(限制区)放在内侧;清洁区(半限制区)在中间;一般工作区(非限制区)放在外侧。
(4)介入手术间:分血管性介入手术间与非血管性介入手术间。
有条件者应设隔离手术间。
三、一般规则(1)入室处有专人管理,凡进入介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换鞋、更衣、戴帽子,进入无菌区或施行无菌操作时必须戴口罩。
外出时,更换外出衣和鞋。
注意保持室内整洁、安静。
(2)患者人室应在清洁区更换推车。
步行者应换鞋,由患者通道进入手术间。
(3)室内各种物品要定量、定位放置,用后物归原处。
(4)介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应以患者为中心,在工作中必须做到动作敏捷、认真、细致、精力集中、团结协作,严格遵守无菌原则,熟练掌握无菌操作技术,防止院内感染发生。
(5)对所施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应详细登记,逐月统计上报。
介入手术室消毒灭菌一、介入放射操作室清洁消毒概述介入放射操作室同外科手术室一样,要有严格的无菌消毒制度,定期清扫消毒,保证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一般每次穿刺插管结束后要及时清扫。
插管多时每天应清洁消毒一次,插管少时,每次插管前应消毒操作室。
血管插管与胸腹腔脓肿穿刺应分开进行,若只有一个操作间时,应先行血管插管诊疗再行脓肿穿刺。
二、介入放射室消毒的方法(1)紫外线照射法:紫外线适用于空气和物体表面的消毒,能使细菌体蛋白质光解、变性、破坏核酸、降低酶的活性,引起细菌死亡或失去繁殖力。
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5篇)
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为提高全院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和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根据《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制定本制度。
1、手卫生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2、医务人员洗手时必须使用流动水设施洗手。
3、手术室、产房、介入诊疗室、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室、血液透析室、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消毒供应室等重点部门必须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
4、使用洗手液,配备一次性干手纸或干手器等干手物品;手术室干手巾应每人一用,用后清洁、灭菌。
5、洗手池池面应光滑无死角,每日清洁。
6、洗手池边应配备“七步洗手图”,并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洗手;手术室应配备计时装置、洗手流程及说明图。
7、手消毒剂应取得卫生部卫生许可批件或卫生安全评价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手消毒剂应注明开启使用日期,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____天。
8、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液体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洗手液或流动水进行洗手。
9、当手部没有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10、下列情况应进行洗手或卫生手消毒:(1)当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2)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5)接触患者及周围物品后。
(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11、当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12、外科手消毒时,应先洗手,后消毒;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重新进行卫生手消毒。
13、医务人员不得戴假指甲、戒指等饰物,要保持指甲和指甲周围组织的清洁。
14、手卫生合格标准:(1)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cm2(2)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2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2)是为了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自身,防止交叉感染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和规定。
介入治疗室消毒隔离制度
介入治疗室消毒隔离制度
l. 工作人员进入介入治疗室必须穿戴室内专用衣、裤、鞋、帽,进入手术室戴口罩;室内衣物不得穿出室外。
2. 室内保持清洁,卫生工具分区使用,手术区每日湿拭打扫两次,开窗通风两次,定时进行空气消毒。
3. 所有器具、物品必须一用一灭菌,物品使用后先用1000mg/L 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再清洗,再送供应室清洗灭菌。
能用压力蒸汽灭菌的应避免使用化学灭菌剂浸泡。
4. 无菌柜每日用消毒液擦拭,一切灭菌后的物品,必须由工作人员清理放入无菌柜内,无菌布包七天有效,纸塑包装有效期6个月,过期须重新灭菌。
5. 吸引器管道、氧气管、湿化瓶均一次性使用。
6. 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操作前后洗手或手消毒。
7. 严格遵守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管理制度,用后分类收集、消毒,统一回收处理。
一次性使用的导管不得重复使用。
8. 严格遵守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做到分类收集,定点存放,统一回收处理,避免污染环境。
9. 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患传染病时要停止工作、隔离治疗,操作时加强个人防护,必要时进行预防注射。
介入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介入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为规范介入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预防交叉感染,保陣医疗安全,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版)等相关行业标准,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介入手术室建筑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各区域划分明确,人物和洁污流向符合要求,标志清楚。
二、医务人员须遵循标准预防原则,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尽量控制手术间人员数量,减少人员流动。
三、配备足够的非手触式洗手设施、干手用品和速干手消毒剂,认真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入介入手术室的人员应按照工作流程进行更衣、更鞋、戴工作帽、一次性外科口眾;参与介入手术的工作人员应实施外科刷手和手消毒,刷手刷应一人一用一灭菌。
四、手术器械、物品须由消毒供应中心统一处理,可复用的手术器械及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或消毒;无菌物品严格在有效期内使用,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品及导管由医学装备部统一采购;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品与高压灭菌包应分柜放置。
五、一次性使用导管等医疗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做到一人一用一登记:介入诊疗器械须符合法定技术标准、质量标准和安全标准;不得使用未经注册、无合格证明、过期、失效或者被淘汰的器械。
六、加强对植入物管理,手术中应内详细记录植入物的名称、规格、型号、使用数量,按要求保存。
七、强化职业安全教育,加强防护意识,削减职业性损伤,进行介入手术时,穿铅衣用后实时清洁消毒。
八、凡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在介入手术或诊疗前须进行HBsAg、抗-HCV、抗-HIV、梅毒等的检测,并有详细记录。
九、介入手术间严格终末消毒,物体表面、氛围、医护人员手等每季度监测一次,并符合国度《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对监测结果不达标者应追踪监测,直至达标。
十、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消毒剂等污染有关时,应对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消毒剂等进行监测,并针对目标微生物进行监测。
十一、手术后的废弃物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进行严格分类、处理。
介入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介入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介入室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根据《医疗机构感染管理规定》、《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介入室医院感染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全面管理、科学防控、依法管理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医疗机构感染管理的相关规定。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成立介入室感染管理组织,明确各级人员和职责,建立健全介入室感染管理制度,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介入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二、介入室环境与设施管理第五条介入室应按照手术室要求划分区域,包括医疗区和辅助区。
医疗区包括手术间、监控操作室、无菌物品存放间、洗手间等;辅助区包括更衣、换鞋、污洗、值班室、办公室、库房等。
第六条介入室各区域之间应有实际隔离屏障,标识明确,确保不同区域之间的隔离和清洁。
第七条介入室应配备符合要求的手卫生设施,包括外科手消毒设施,确保医务人员在操作前进行有效的手卫生。
第八条介入室应配备放射线防护用品,如铅衣、铅帘、铅板等,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的防护需求。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定期对介入室进行环境监测,包括空气质量、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等的微生物学监测。
在新建、改建验收时,以及更换高效过滤器后,应进行监测。
如怀疑空气污染与医院感染有关,应随时进行监测。
第十条介入室应保持环境清洁,定期进行紫外线消毒,加强通风换气,确保室内空气质量。
三、介入室人员管理第十一条介入室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个人防护措施,根据不同操作选择合适的防护用品,如手术衣、口罩、手套、护目镜等。
第十二条介入室医务人员应按照手卫生规范进行手卫生操作,如接触患者前、后,无菌操作前、后,接触体液后,脱下手套后等。
第十三条介入室医务人员应定期接受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提高感染防控意识和能力。
第十四条介入室应严格执行患者管理制度,确保患者在介入室内的安全与舒适。
三甲医院介入手术室隔离消毒制度
三甲医院介入手术室隔离消毒制度1.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按规定路线进入手术室,进更室前先换拖鞋,然后更衣、戴口罩、帽子。
2.严格划分限制区、非限制区、半限制区。
3.手术间物品摆放整齐,清洁无灰尘,无血迹,私人物品及书报一律不准带入手术间。
4.认真执行消毒规范,按规定规格打包,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的物品包体积不得超过30cm×30cm×50cm.各种敷料包、器械包均放灭菌指示卡,包外贴3M胶带,进行化学监测。
敷料包不超过5Kg;金属包不超过7Kg。
5.灭菌包应储存在无菌物品柜内,过期应重新消毒,布类敷料包布无残缺破损、缝补,无潮湿。
6.医务人员使用无菌物品和器械时,应检查外包装的完整性及灭菌日期。
无菌包打开后虽未使用,视为污染,须重新灭菌。
7.手术过程中,工作人员严格无菌操作,静脉输液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带,一次性医疗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8.一般感染病人使用后的器械存放于有盖容器内,送供应室处理。
气性坏疽、破伤风感染用双层包布包裹,存放于有盖容器内,作好特殊感染标记,送供应室处理。
9.手术间每日定时进行三氧空气消毒,消毒时间为2小时,每日1次,连台手术后消毒30分钟;每月1次空气微生物监测。
10.手术室严格卫生、消毒制度。
每日手术前和手术后进行湿式擦拭清洁消毒,未经清洁消毒的手术间不得连续使用。
每周1次彻底卫生清扫,使用的扫帚、拖把严格按区分开。
11.传染病者的手术通知单上应注明感染诊断,其手术应当在隔离手术间进行手术。
术后器械、物品、环境及仪器等进行终末消毒。
12.接送病人的平车每周消毒或专人专用套;室内车、室外车分别使用;隔离病人应专车专用,用后严格消毒。
13.术后污染敷料按规定处理。
医务人员脱下的手术衣、手套、口罩等物品应当放入指定位置后,方可离开手术室。
14.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传染病的工作人员,应当限制进入手术室工作。
介入手术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防控制度
介入手术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防控制度在现代医疗领域,介入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
然而,随着介入手术的普及和应用范围的扩大,手术相关感染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
手术相关感染是指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或手术后发生的与手术操作直接相关的感染,可以导致患者恶化、延迟康复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为了保障患者的健康与安全,建立完善的手术感染防控措施尤为重要。
一、手术室环境消毒手术室是介入手术的主要场所,其环境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手术操作的安全性。
为了防止手术室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手术室定期进行全面清洁消毒,包括地面、墙壁、天花板、门窗等表面的清洁消毒,避免细菌在手术室内传播。
2.定期清洁和消毒手术室内的设备、器械和工具,确保其无菌状态,避免手术器械感染。
3.定期更换手术室内的过滤器和空气净化装置,确保手术室内的空气清新,减少空气传播的感染风险。
4.建立手术室内细菌监测系统,定期对手术室内的空气、表面和设备进行微生物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感染源。
二、手术器械消毒与灭菌手术器械的消毒与灭菌是保障手术操作安全的重要环节。
为了防止手术器械成为感染源,应采取以下措施:1.手术器械使用前应进行严格的清洁消毒,确保器械表面无残留,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灭菌处理。
2.制定严格的器械消毒灭菌操作规程,规范操作流程,确保每一道环节都符合标准要求。
3.建立器械消毒灭菌的记录与管理系统,对每次器械消毒灭菌过程进行记录并保存,确保消毒灭菌效果可追溯。
4.定期对手术器械消毒灭菌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测,确保设备正常运行,保证消毒灭菌效果。
三、手术操作规范手术操作规范是预防手术感染的关键。
为了确保手术操作的安全性,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严格执行手术操作规程,遵循手术操作的每一个步骤和要求,杜绝违规操作。
2.建立手术室内感染控制团队,对手术操作进行监督和指导,及时发现并纠正操作不规范的问题。
3.操作人员应定期参加手术操作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降低手术感染的风险。
介入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介入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1.凡进入介入导管室工作人员必须穿工作服、更换拖鞋、戴工作帽及口罩。
未经允许,谢绝参观。
2.介入导管室物体表面及地面保持清洁干燥,每天进行消毒,遇明显污染时应先用吸湿材料去除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地面及物表消毒采用20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分钟。
室内保持空气流通,每天空气消毒二次,每次2小时,并做好记录。
空气消毒机滤网定期清洁(移动式1次/月)。
3.无菌物品和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不能混放。
每日检查无菌物品,确保在有效期内,遵循取物原则取用。
4.参加手术人员应戴医用外科口罩、帽子,穿手术衣,戴医用外科手套,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5.介入手术所用的导管及器械,重复使用的器械应一人一用一灭菌,一次性使用的无菌物品不得重复使用,使用前应严格检查失效期及包装有无破损。
传染病人使用的导线不得重复使用。
凡一次性使用的物品用后应放入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内,按医疗废物处置。
6.介入导管室每季度进行环境卫生学检测一次(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并做好记录。
介入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介入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介入导管室应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洁污分开,分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区域间标志明确。
2.天花板、墙壁、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便于清洁和消毒,物体表面及地面采用湿式清洁方法清洁,每周固定卫生日。
3.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4.进入介入导管室人员须按照规定更换鞋、衣裤、口罩、帽子,检查完毕,铅衣、衣裤、口罩、帽子、鞋放于指定位置。
5.参加手术人员戴一次性外科口罩和帽子、穿无菌手术衣、戴外科手套。
术前实施外科洗手、刷手及外科手消毒,且操作规范。
6.患有皮肤化脓性感染及其他传染病的工作人员,应暂停手术。
7.手术过程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手术部位消毒时应以同心圆的方式涂擦至少2遍,待其自然干燥以后,再铺大无菌巾。
8.严格限制手术间人员数量,减少走动。
9.进入人体无菌组织、无菌器官的器械应达到灭菌水平,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湿热的物品灭菌,选择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技术。
10.手术器械及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一次性介入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11.隔离病人手术通知单上应注明感染情况,严格隔离管理。
12.手术床上用品一人一用一更换。
13.每季度做空气、医护人员的手、手术间台面的培养,如菌落数超过标准,应重新清洁消毒,直至培养合格。
14.手术间每日用空气消毒机消毒,每周大扫除1次。
手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各种仪器表面、手术床、门把手、洗手池等每日湿式擦拭,有明显污染时用消毒剂擦拭,连台手术之间,当天手术全部完毕后,应及时进行清洁消毒。
标志物阳性患者术后要进行终末消毒。
15.医疗废物应当按照我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进行处置。
医院介入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标准版
介入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室内经常保持医疗器械、物品清洁整齐,每周大搞一次卫生。
术前手术间用紫外线照射30分钟,做污染手术后按常规要求及时消毒处理。
二、无菌罐、无菌锻(钳),无菌盒每周高压蒸汽灭菌一次。
无菌镶(钳)以0.1%新洁尔灭浸泡消毒,每周更换消毒液二次。
三、破伤风、气性坏疽等特异性感染手术患者用过的器械,冲洗后经高压蒸汽灭菌再洗净、擦干、涂油备用。
用过的敷料送焚烧炉焚烧,不能耐高温的精密仪器,用40%福尔马林40m1∕m3+过镒酸30g∕m3熏蒸消毒,密封24小时后备用。
手术间及其用具,以1g∕m3过氧乙酸熏蒸消毒密封24小时后应用。
四、凡进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更换手术室的衣、帽、口罩、裤、鞋。
帽子必须盖住头发,方准入内。
五、除参加手术的有关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入内。
六、高压蒸汽消毒锅,每锅、每个手术包用化学指示剂(卡)监测灭菌效果,每月做一次生物指示剂监测(即用嗜热脂肪杆菌芽胞测)。
七、手术间每月做空气细菌培养一次。
介入手术室规章制度
介入手术室规章制度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介入手术室规章制度篇一:介入室制度介入室岗位职责、制度流程及预案一、科主任及介入手术主刀医师工作职责1.根据本科工作情况和人员情况进行科学分工,协调配合,完成介入放射诊断与治疗的工作,确保介入诊疗的质量和安全。
2.规范医疗行为,督促本科室人员认真执行各级职责及技术操作常规,严防差错事故。
3.组织查房、疑难、危重、死亡病例的讨论,组织协调本科室的抢救组织和参加介入手术的术前讨论,对手术准备和手术方案提出指导性意见。
4.术前讨论(1)对重大、重危、疑难、易发生并发症、致残、预后不良及新开展手术均应进行术前讨论。
(2)讨论会由科主任或主刀医师主持,经治医师、手术医师、护理及有关人员参加,助手做好详细记录并归录入病史。
(3)重点讨论:1、术前诊断及诊断依据;2、手术指征;3、术前准备及病员对手术耐受力的评估;4、麻醉选择;5、术式选择及术中注意事项,术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危险估计及预防对策;6、术后可能发生的问题,并发症及预防处理; 7、术后观察及护理要求;8、手术人员组成及分工。
(4)术前讨论主要内容、诊断、手术及治疗方案、危险性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等,应向病员及单位谈清楚。
5.参加并指导介入手术工作,参加并指导术后观察随访。
6.协调本科与协作病房、麻醉科、急诊科等科室的合作关系,全面保障病人介入手术过程中及围手术期的医疗安全。
7.不断提高本科室的医疗、护理质量,杜绝医疗差错事故,减少医疗纠纷,一旦有纠纷时应及时做好纠纷接待工作。
二、介入手术助手医师工作职责1.完成科主任及主刀医师交代的工作。
2.对所有介入病员全面负责,详细了解病员的病情,并汇报给科主任及主刀医师。
严格执行上级医师的诊治决定,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3.参与科主任及主刀医师组织的查房、病例讨论、术前讨论,做好介入手术前准备工作,认真写好书面文书,对手术病人要作好术前谈话记录、术前写好术前小结、术后写好手术记录并录入病史,手术记录必须在术后及时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