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配方颗粒管理暂行规定

合集下载

2024年中药配方颗粒管理办法

2024年中药配方颗粒管理办法

根据中医药管理法的要求,针对2024年中药配方颗粒的管理,制定以下管理办法:一、目的和适用范围本管理办法的目的是规范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质量控制和销售,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适用于生产和销售中药配方颗粒的企事业单位、药店和互联网平台等。

二、生产要求1.生产企业必须获得相关生产资格和GMP认证,并进行定期复核。

3.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原材料的比例、使用量和配比,确保配方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4.中药配方颗粒的加工过程应符合传统制药工艺,确保其药效不受损失。

5.生产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药品追溯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可追溯和溯源。

三、质量控制2.生产企业必须建立质量控制标准和内部质量评估体系,确保产品的质量始终符合规定标准。

3.配方颗粒产品必须进行稳定性研究和有效期评估,制定合理的保存条件和有效期限。

1.包装材料必须符合药品包装标准,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3.产品说明书必须详细介绍产品的组成、功效、用法、用量和不良反应等内容。

五、销售和使用要求1.中药配方颗粒的销售必须在药店、医院和互联网平台等合法经营场所进行,不得在非法渠道销售。

2.销售企业必须建立合理的销售管理制度,保障产品质量和患者权益。

3.患者购买和使用中药配方颗粒时必须遵循医师的处方,按照说明书规定的方法和用量使用。

六、监督和管理1.国家药品监管部门负责中药配方颗粒的监督和管理,对生产企业、销售渠道和患者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对违反本管理办法的企业和个人,将依法进行处罚,并吊销相关许可证。

3.患者可通过投诉渠道反映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问题和不良反应,监管部门将进行调查处理。

这是针对2024年中药配方颗粒管理的一套规范,在保障中药配方颗粒质量和患者用药安全的同时,也能促进中药配方颗粒行业的规范发展。

中药配方颗粒管理办法

中药配方颗粒管理办法

中药配方颗粒管理办法一、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工艺管理1.原料管理:中药配方颗粒的原料应符合药典规定,严禁使用有毒药物和超过有效剂量的药物。

原料进货应有质量合格证明,并进行严格验收记录。

2.制剂工艺:中药配方颗粒的制剂工艺应符合药典规定,严格控制配方与工艺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工艺操作中必须遵守规定的操作步骤和流程,保证制剂质量的可控性和稳定性。

3.设备管理:生产中应使用符合药典要求的设备,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完好性和工作状态的稳定。

二、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管理1.质量标准:制定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包括理化指标、生物学指标、微生物指标等,以确保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稳定、安全有效。

2.稳定性研究:对中药配方颗粒进行稳定性研究,包括药效稳定性、物理化学稳定性、微生物稳定性等,根据研究结果确定产品的有效期。

3.检测方法:建立适用于中药配方颗粒的检测方法,包括质量指标的测定方法、物理化学性质的测试方法等,确保对中药颗粒质量的准确控制。

4.抽样检验:对中药配方颗粒进行抽样检验,抽样时应遵守规定的抽样方法和抽样数量,并定期进行抽样,对抽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与评估。

三、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管理1.车间环境: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车间应符合GMP要求,保持清洁、无尘、无异味,温度、湿度可控。

2.人员管理: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或具有相关经验,掌握生产工艺和操作规范,严格执行相关的操作要求和质量控制标准。

3.包装与贮存:中药配方颗粒应采取真空包装,包装标示清晰,包装材料符合相关要求。

产品应储存在干燥、阴凉、无异味的仓库中,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四、中药配方颗粒的销售与使用管理1.销售管理:中药配方颗粒的销售应有相关许可,销售单位应保留销售记录,并确保产品流向的可追溯性。

2.用药指导:销售单位应提供中药配方颗粒的使用说明书,并进行用药指导,确保患者正确使用和服用中药配方颗粒。

3.不良反应报告:销售单位和使用单位应建立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及时收集和上报中药配方颗粒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信息。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中药配方颗粒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中药配方颗粒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中药配方颗粒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日期】2001.07.05•【文号】•【施行日期】2001.07.0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药政管理正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中药配方颗粒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局:为加强“中药配方颗粒”(原名:颗粒性饮片)的监督管理,确保人民用药安全有效,我局多次召开了专题研讨会,并根据目前“中药配方颗粒”生产、经营、使用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中药配方颗粒管理暂行规定》,现印发你们。

请各省(区、市)药品监督管理局严格执行此规定,并按要求于2001年7月底前将有关资料上报我局,逾期不再受理。

特此通知附件: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的技术要求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二00一年七月五日中药配方颗粒管理暂行规定根据《药品管理法》的有关规定,为推进中药饮片实施批准文号管理,规范中药配方颗粒的试点研究,中药配方颗粒将从2001年12月1日起纳入中药饮片管理范畴,实行批准文号管理。

在未启动实施批准文号管理前仍属科学研究阶段,该阶段采取选择试点企业研究、生产,试点临床医院使用。

试点生产企业、品种、临床医院的选择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

试点结束后,中药配方颗粒的申报及生产管理将另行规定。

一、试点生产企业申报(一)生产企业必须持有《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且具备生产颗粒剂的剂型。

(二)中药配方颗粒的研究经省、部级科研立项,并取得阶段性成果(提供立项批件、合同书或验收证明)。

(三)生产企业研制的品种必须超过400个以上。

二、品种使用范围(一)申报企业应将过去进入科研用药范围内的临床科研单位名单上报(包括临床科研单位简介及使用“中药配方颗粒”情况证明,并加盖单位公章),不得再另行增加临床医院。

(二)试点生产企业经确认后,应将使用中药配方颗粒临床医院名单报医院所在地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备案。

中药配方颗粒政策解读02

中药配方颗粒政策解读02

中药配方颗粒政策解读02
中药配方颗粒政策解读02
一、什么是中药配方颗粒
“中药配方颗粒”,是指采用现代技术,将传统中药配方中的药物细
化成微小的颗粒,在保持中药药物的性质、特征和疗效的基础上,更好地
满足人们对中药制剂的使用要求。

二、中药配方颗粒政策
(一)实行中药配方颗粒注册申报制度
根据《中国药典》的规定,中药配方颗粒产品的注册申报须符合《中
国药典》规定的药品注册申报要求,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审批批
准后,方可生产和销售。

(二)规范市场经营活动
针对中药配方颗粒,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关于中药配
方颗粒规范药品市场经营活动的通知》。

该通知对中药配方颗粒药品的全
生命周期经营要求进行了规范,要求药企必须建立规范的市场经营活动档案,并依法妥善有效地保存与追踪,以确保中药配方颗粒药品品质和安全。

(三)实行数据共享制度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还发布了《关于对中药配方颗粒实行数据
共享的通知》,对中药配方颗粒药品的数据共享进行规范,要求药企应当
将中药配方颗粒药品的质量控制、安全控制、开发技术、应用技术、现代
化制剂等数据共享。

中药配方颗粒管理办法

中药配方颗粒管理办法

中药配方颗粒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中药配方颗粒的管理,引导产业健康发展,更好满足中医临床需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使用的中药配方颗粒实施管理,适用本办法.第三条中药配方颗粒是由单味中药饮片经水提、浓缩、干燥、制粒而成,在中医临床配方后,供患者冲服使用。

中药配方颗粒是对传统中药饮片的补充。

第二章生产企业第四条中药生产企业生产中药配方颗粒,应向企业所在地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药品生产许可证》的变更申请,须在生产范围中增加中药配方颗粒.第五条生产中药配方颗粒的中药生产企业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在中国境内依法设立,能够独立承担责任(包括具备药品质量安全责任承担能力);(二)已获得颗粒剂生产范围,具有中药饮片炮制、提取、浓缩、干燥、制粒等完整生产能力,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GMP)要求;(三)设立药品质量检验、管理专门机构及专职人员,制定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具备完善的药品质量保证体系,具备产品放行、召回等质量管理能力;(四)设立药品监测与评价专门机构及专职人员,建立药品监测与评价体系,具备对药品实施风险管理的能力,依法承担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风险效益评估、风险控制义务,负责建立并维护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对药品监测与评价进行管理。

第六条生产企业应当配合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管工作,对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实施的检查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逃避或者阻碍.第七条生产企业应当履行因上市产品缺陷对患者造成损害的侵权赔偿义务.第三章生产管理第八条生产企业是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和质量保证的责任主体,应当严格执行药品GMP.质量管理部门应负责溯源管理及质量监控,应当制定控制产品质量的生产工艺规程和标准操作规程,应当建立完整的批生产记录。

第九条生产企业应当对所用中药材进行资源评估并实行完全溯源。

应当固定中药材产地,落实具体生产地点、种植/养殖企业或农户、采集户、收购者、初加工者、仓储物流企业等。

2024中药配方颗粒管理办法

2024中药配方颗粒管理办法

2024中药配方颗粒管理办法
2024年,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中药配方颗粒管理办法》,该办法的实施对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管理、质量控制、生产工艺以
及销售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以确保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和安全。

本文
将对《中药配方颗粒管理办法》进行详细解读。

《中药配方颗粒管理办法》首先明确了适用范围。

该办法适用于中药
配方颗粒的生产、销售和使用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旨在规范中药配方颗粒
的生产和质量控制。

办法进一步规定了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管理要求。

生产企业应当具备
相应的生产条件和设备,对原材料进行全面的检验,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稳定。

办法还要求对生产过程中的每一步进行记录,并质量追溯。

此外,生
产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具备稳定的制剂工艺和生产工艺
规程。

《中药配方颗粒管理办法》对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也做出了明确
规定。

办法规定,生产企业应当对每批次产品进行质量检验,包括对有效
成分含量、重金属、微生物等方面进行检测,并能够提供可靠的检验报告。

办法还规定了产品质量在销售和使用过程中的追溯和风险评估要求,以确
保产品的质量稳定。

总体来说,2024年《中药配方颗粒管理办法》的出台进一步规范了
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销售和使用,从而保证了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和安全。

生产企业应当加强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的
稳定。

销售企业和使用者也应该严格遵守相关法规,确保产品的合法性和
有效性。

只有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才能保障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和安全,让更多人受益。

中药配方颗粒经管规范暂行规定

中药配方颗粒经管规范暂行规定

近日,笔者在辖区一家医疗机构检查时,发现这家医疗机构门诊药房设有中药配方颗粒区,其中药配方颗粒是由本地某药品经营(批发)企业购入的。

根据《中药配方颗粒经管暂行规定》的相关要求,中药配方颗粒只能由被批准的试点生产企业生产,并且只能在由试点生产企业确定并报当地省药品监督经管局备案的临床医院使用。

也就是说,中药配方颗粒尚未正式批准进入流通领域,药品经营企业不得经营中药配方颗粒。

在处理这起案件时,笔者可以确定该医疗机构存在未经备案违法使用中药配方颗粒的行为,而药品经营企业则存在违法销售中药配方颗粒行为,但却无法找到明确的禁止与处罚条款。

法规相对滞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经管局2006年在给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关于中药配方颗粒在未经批准单位经营使用如何查处问题的批复》(国食药监市[2006]630号)中明确表示:根据国家局《中药配方颗粒经管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未经国家局批准的试点和生产企业及未经相关省级药品监管部门备案的临床医院不能生产和使用中药配方颗粒,药品经营企业不允许销售中药配方颗粒。

对违反规定的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应责令其限期整改,逾期未整改的,应依法查处。

根据这一批复,发现上述违法行为时,药监部门首先要责令药品经营企业与医疗机构停止经营使用行为,限期整改。

但是对于整改后再犯的,却找不到明确的法律条款。

于是在上述案例的处理上便有了争议:有人认为对逾期未整改的药品经营企业以超出《药品经营许可证》许可的经营范围论处;也有人认为,如果药品经营企业批准的经营范围有中药饮片,因为《中药配方颗粒经管暂行规定》已明确中药配方颗粒从2001年12月1日起纳入中药饮片经管范畴,所以按超范围经营论处就会有牵强之处。

而对拒不改正的医疗机构则只能对相关产品予以先行登记保存后再进行处理了。

产业增长态势急需加强监管毋庸讳言,企业挖掘的是中药配方颗粒高额的利润及可增值市场空间,使用终端则注重其方便、快捷的特性。

据报道,目前我国已有400多家知名中医院使用中药配方颗粒。

中药配方颗粒管理规定

中药配方颗粒管理规定

中药配方颗粒管理规定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中药配方颗粒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中药配方颗粒的管理,引导产业健康发展,更好满足中医临床需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使用的中药配方颗粒实施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中药配方颗粒是由单味中药饮片经水提、浓缩、干燥、制粒而成,在中医临床配方后,供患者冲服使用。

中药配方颗粒是对传统中药饮片的补充。

第二章生产企业第四条中药生产企业生产中药配方颗粒,应向企业所在地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药品生产许可证》的变更申请,须在生产范围中增加中药配方颗粒。

第五条生产中药配方颗粒的中药生产企业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在中国境内依法设立,能够独立承担责任(包括具备药品质量安全责任承担能力);(二)已获得颗粒剂生产范围,具有中药饮片炮制、提取、浓缩、干燥、制粒等完整生产能力,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GMP)要求;(三)设立药品质量检验、管理专门机构及专职人员,制定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具备完善的药品质量保证体系,具备产品放行、召回等质量管理能力;(四)设立药品监测与评价专门机构及专职人员,建立药品监测与评价体系,具备对药品实施风险管理的能力,依法承担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风险效益评估、风险控制义务,负责建立并维护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对药品监测与评价进行管理。

第六条生产企业应当配合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管工作,对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实施的检查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逃避或者阻碍。

第七条生产企业应当履行因上市产品缺陷对患者造成损害的侵权赔偿义务。

第三章生产管理第八条生产企业是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和质量保证的责任主体,应当严格执行药品GMP。

质量管理部门应负责溯源管理及质量监控,应当制定控制产品质量的生产工艺规程和标准操作规程,应当建立完整的批生产记录。

中药配方颗粒管理办法

中药配方颗粒管理办法

中药配方颗粒管理办法中药配方颗粒是一种将传统中药方剂粉碎、煮制、浸提、浓缩后制成的颗粒剂,具有用量准确、品质稳定、服用方便等优点。

为了进一步规范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销售和使用,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和中医药的有效传承与创新,特制定此《中药配方颗粒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一、适用范围本管理办法适用于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销售和使用。

二、主管部门和监管机构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中药配方颗粒的监管工作,各地药品监管部门负责中药配方颗粒的监督检查和执法工作。

三、生产管理(一)生产许可1.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企业应依法办理药品生产许可。

未取得药品生产许可的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

2.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企业应具备药品生产条件和设施,设备应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和卫生要求,生产车间应达到GMP标准。

3.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企业应设立专门的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和记录。

(二)原材料1.中药配方颗粒的原材料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药材质量控制规范》的要求。

2.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原材料供应和质量管控体系,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安全。

3.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企业应建立原材料进货台账,保留相应的样品,并定期进行检验。

(三)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1.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工艺应符合药典规定,并建立相应的工艺流程和控制点。

2.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企业应建立记录生产过程、质量检验结果和产品出厂数据的档案,以备监管部门的抽查和审核。

3.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应包括外观、含量和微生物等指标的检测,并确保符合国家标准。

四、销售和使用管理(一)销售1.中药配方颗粒的销售企业应具备药品经营许可和相应的销售人员资质。

3.中药配方颗粒销售企业应及时上报销售和库存情况,确保源头可追溯。

(二)使用1.中药配方颗粒的使用应遵医嘱,严格按说明书规定的剂量服用。

2.中药配方颗粒的使用者应密切关注身体变化,如有不适及时就医,并向医生说明自己正在使用中药配方颗粒。

中药配方颗粒管理办法30588

中药配方颗粒管理办法30588

中药配方颗粒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中药配方颗粒的管理,引导产业健康发展,更好满足中医临床需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使用的中药配方颗粒实施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中药配方颗粒是由单味中药饮片经水提、浓缩、干燥、制粒而成,在中医临床配方后,供患者冲服使用。

中药配方颗粒是对传统中药饮片的补充。

第二章生产企业第四条中药生产企业生产中药配方颗粒,应向企业所在地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药品生产许可证》的变更申请,须在生产范围中增加中药配方颗粒。

第五条生产中药配方颗粒的中药生产企业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在中国境内依法设立,能够独立承担责任(包括具备药品质量安全责任承担能力);(二)已获得颗粒剂生产范围,具有中药饮片炮制、提取、浓缩、干燥、制粒等完整生产能力,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GMP)要求;(三)设立药品质量检验、管理专门机构及专职人员,制定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具备完善的药品质量保证体系,具备产品放行、召回等质量管理能力;(四)设立药品监测与评价专门机构及专职人员,建立药品监测与评价体系,具备对药品实施风险管理的能力,依法承担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风险效益评估、风险控制义务,负责建立并维护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对药品监测与评价进行管理。

第六条生产企业应当配合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管工作,对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实施的检查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逃避或者阻碍。

第七条生产企业应当履行因上市产品缺陷对患者造成损害的侵权赔偿义务。

第三章生产管理第八条生产企业是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和质量保证的责任主体,应当严格执行药品GMP。

质量管理部门应负责溯源管理及质量监控,应当制定控制产品质量的生产工艺规程和标准操作规程,应当建立完整的批生产记录。

第九条生产企业应当对所用中药材进行资源评估并实行完全溯源。

应当固定中药材产地,落实具体生产地点、种植/养殖企业或农户、采集户、收购者、初加工者、仓储物流企业等。

医院中药颗粒剂使用管理制度

医院中药颗粒剂使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规范医院中药颗粒剂的使用,确保医疗质量和用药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使用中药颗粒剂的各个科室、各部门及医务人员。

三、中药颗粒剂的定义中药颗粒剂是指以中药材为原料,经提取、浓缩、干燥、制粒等工艺制成的颗粒状制剂,具有便于携带、服用方便、疗效稳定等特点。

四、中药颗粒剂的使用原则1. 严格按照医师处方使用中药颗粒剂,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2. 使用中药颗粒剂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性别等因素,合理选用。

3. 严格执行中药颗粒剂的用药规范,注意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 定期对中药颗粒剂进行质量检查,确保其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五、中药颗粒剂的管理1. 购进管理(1)药剂科负责中药颗粒剂的采购工作,应严格按照国家药品标准和相关法规要求,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

(2)购进的中药颗粒剂应具备合法的生产批号、检验报告、说明书等证明文件。

2. 验收管理(1)药剂科对购进的中药颗粒剂进行验收,包括外观、包装、标签、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等。

(2)验收不合格的中药颗粒剂不得入库,并做好记录。

3. 贮存管理(1)中药颗粒剂应按照规定的储存条件进行储存,确保其质量。

(2)定期检查中药颗粒剂的储存环境,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4. 发放管理(1)药剂科根据医师处方,将中药颗粒剂准确发放到各科室。

(2)发放过程中,严格核对患者信息、药品名称、规格、剂量等,确保准确无误。

六、中药颗粒剂的调剂1. 医师开具处方时,应注明中药颗粒剂的名称、规格、剂量、用法等。

2. 药剂科调剂人员根据处方,准确调配中药颗粒剂。

3. 调剂过程中,严格核对药品名称、规格、剂量等,确保准确无误。

七、中药颗粒剂的用药指导1. 医师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告知中药颗粒剂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规范中药配方颗粒管理的通知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规范中药配方颗粒管理的通知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规范中药配方颗粒管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日期】2010.12.30•【字号】京药监办[2010]117号•【施行日期】2010.12.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管理正文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规范中药配方颗粒管理的通知(京药监办〔2010〕117号)各分局,各有关单位:根据《药品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1年7月下发了《关于印发<中药配方颗粒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国药监注[2001]325号),明确了将中药配方颗粒纳入中药饮片管理的范畴,并提出现阶段由试点企业研究、生产,在试点医疗机构进行使用研究等要求,我局也曾先后下发文件加强对中药配方颗粒的监督管理。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和市政府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精神,引导我市中药行业的健康发展,确保人民群众用药的安全有效,经研究,决定进一步规范我市中药配方颗粒的试点使用研究工作,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可在北京市开展临床使用的中药配方颗粒试点生产企业(以下简称试点生产企业)仍为取得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复的药品生产企业(见附件1),试点使用的医疗机构(以下简称试点医疗机构)为有意向参加试点使用工作,并经我局备案的本市二级及以上中医医院。

二、生产中药配方颗粒的饮片原则上应为《北京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8版收载的品种,2008版未收载的也可为《北京市中药炮制规范》1986版收载的品种。

饮片质量应符合《中国药典》现行版或《北京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8版的要求。

三、试点生产企业应在2011年4月1日前,按本通知要求提交相关资料(见附件2),到我局对试点医疗机构重新备案。

我局将对其提交的资料进行审查,符合要求的可在试点医疗机构开展使用研究工作。

四、试点生产企业在试点医疗机构开展使用研究期间应按照《中药配方颗粒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完善质量标准,原则上送属地省级药品检验所复核或执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质量标准;试点生产企业应与试点医疗机构签订使用研究协议,向试点医疗机构按批次提交产品自检报告书,配合其按照要求(见附件3)开展临床使用研究工作,每年度提交临床使用总结报告。

中药颗粒管理规章制度最新

中药颗粒管理规章制度最新

中药颗粒管理规章制度最新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中药颗粒的管理与使用,保障病人用药安全,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中药颗粒指按照中医药理论,采用传统中草药和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方法,制成的颗粒状剂型中药。

第三条中药颗粒的管理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保证质量安全。

第四条中药颗粒的使用应由具有中医执业资格的医师根据病人病情酌情开具。

第五条医院药房应配备专门管理中药颗粒的药师,协助医师监控患者用药情况。

第六条中药颗粒的购进、储存、配药、发放等都应建立完善的记录和管理制度,提高药品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定期对中药颗粒进行检验,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第八条中药颗粒管理规章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内的所有中药颗粒的管理与使用。

第二章中药颗粒的购进第九条中药颗粒的购进应委托有相应资质的供应商供货,并签订正规合同。

第十条供应商提供的中药颗粒必须具有相应的生产许可证和药品注册证明,确保产品质量合格。

第十一条药品购进人员应对购进的中药颗粒进行验收,检查产品质量和数量是否符合要求。

第十二条药品验收人员应填写验收记录,记录产品的生产日期、批号等信息,并签字确认。

第十三条药品验收过程中如发现质量问题,应及时向供应商反馈,并妥善处理。

第三章中药颗粒的储存第十四条中药颗粒的储存应在通风、干燥、阴凉处,远离火源和阳光直射。

第十五条中药颗粒的储存温度应在15℃-25℃之间,相对湿度控制在40%-70%之间。

第十六条中药颗粒的储存区域应干净整洁,避免混存其他化学品,防止污染。

第十七条中药颗粒应按不同种类、批号等分类储存,做好出入库记录,确保药物追溯性。

第十八条中药颗粒储存区域应定期清理,保持整洁,定期杀菌,防止细菌和霉菌污染。

第十九条中药颗粒的包装应完整无损,严禁使用已过期或变质的药品。

第四章中药颗粒的配药第二十条中药颗粒的配药应由具有中药配方资质的药师进行操作,严禁非相关人员擅自操作。

第二十一条药师在配药过程中应仔细核对医嘱,确保配药准确无误。

中药配方颗粒管理办法

中药配方颗粒管理办法

中药配方颗粒管理办法一、总则为加强中药配方颗粒的管理,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制定本办法。

二、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销售、使用、质量监管等环节。

三、生产环节1.生产企业应该具备合法的生产资质,并建立健全的生产管理体系。

2.药材的采购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禁使用有毒、有害的药材。

3.药材的加工、炮制工艺应符合标准,确保药品质量。

4.生产过程中应有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如质检、抽样检测等。

5.生产车间应符合卫生要求,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四、销售环节1.销售企业应具备合法的销售资质,并建立健全的销售管理体系。

2.销售企业应提供真实、可靠的产品信息,包括药品成分、有效成分含量等。

3.销售企业应做好产品追溯工作,确保能够追溯到药品的生产企业和生产批次。

4.销售企业应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质量问题。

五、使用环节1.医疗机构在使用中药配方颗粒前应查看其合格证明和产品说明书,并核对产品信息是否符合需要。

2.使用药品时应注意剂量和用法,严格按照医嘱使用。

3.用药期间如有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向医师和药师报告。

4.对于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应慎重使用中药配方颗粒。

六、质量监管1.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企业的监管,包括资质审查、现场检查等。

2.监管部门应建立药品质量监测体系,对市售的中药配方颗粒进行抽样检测。

3.监管部门应建立投诉受理和处理机制,及时处理消费者的投诉和举报。

七、法律责任1.生产企业、销售企业未按照本办法要求进行操作的,由监管部门责令整改,并可依法给予警告、罚款等处罚。

2.对于生产、销售不合格产品且情节严重的企业,监管部门可以吊销其相关资质,并追究法律责任。

八、附则1.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2.监管部门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办法进行调整和完善。

通过以上适用于中药配方颗粒的管理办法,能够有效规范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环节,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管,确保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

中药颗粒管理规章制度范本

中药颗粒管理规章制度范本

中药颗粒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中药颗粒的管理,保证中药颗粒的质量和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中药房、药库等中药颗粒的采购、储存、配送、使用、监督管理等活动。

第三条中药颗粒管理应当遵循合法、合规、科学、合理、安全、有效的原则,保证中药颗粒的质量和患者用药安全。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中药颗粒管理组织,明确中药颗粒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建立健全中药颗粒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第二章采购管理第五条中药颗粒的采购应当遵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选择具有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GMP认证证书的供应商。

第六条中药颗粒的采购应当实行招标采购或者谈判采购,公开、公平、公正竞争,确保采购的中药颗粒质量好、价格合理。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与供应商签订质量保证协议,明确中药颗粒的质量要求、验收标准、售后服务等事项。

第八条中药颗粒的采购应当建立采购记录,记录内容包括供应商名称、药品名称、规格、数量、价格、采购日期、质量验收情况等,记录应当真实、完整、准确、可追溯。

第三章储存管理第九条中药颗粒的储存应当符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实行分类储存,设立独立的储存区域,保持通风、干燥、阴凉、避光、防潮、防虫、防鼠、防霉变。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配备适宜的储存设施和设备,确保中药颗粒的质量安全。

第十一条中药颗粒的储存应当建立储存记录,记录内容包括药品名称、规格、数量、储存位置、储存条件、保质期、验收日期、养护日期、不合格处理情况等,记录应当真实、完整、准确、可追溯。

第四章配送管理第十二条中药颗粒的配送应当遵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选择具有药品经营许可证、GSP认证证书的配送企业。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与配送企业签订配送协议,明确配送时间、配送范围、质量要求、售后服务等事项。

第十四条中药颗粒的配送应当采取冷链、冷运等措施,确保中药颗粒的质量安全。

2024中药配方颗粒管理办法

2024中药配方颗粒管理办法

2024中药配方颗粒管理办法2024年中药配方颗粒管理办法一、总则中药配方颗粒是指以中药饮片为原料,经研磨、浸膏、纯化、浓缩、干燥等工艺制成的颗粒状制剂。

为规范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和管理,保障其质量和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二、生产和质量管理1.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应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进行,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并定期开展内部质量审核和外部质量评审。

2.中药配方颗粒的原料药应符合国家药品标准,具有良好的质量和安全性能。

3.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工艺应合理,确保药物有效成分的保留和稳定。

4.中药配方颗粒应进行相应的质量检测,包括质量标准检测、微生物检测、重金属检测等。

检测结果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5.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生产环境,防止交叉污染和疫情传播。

6.中药配方颗粒的包装应符合相关标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三、销售和使用1.中药配方颗粒的销售应持有效的药品生产许可证和药品经营许可证。

2.中药配方颗粒的包装上应标注产品名称、规格、生产企业名称、生产日期、有效期、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信息。

3.中药配方颗粒的销售过程中应记录销售信息,包括销售单位、销售数量、销售时间等,以便追溯。

4.中药配方颗粒的使用应遵医嘱,按照规定剂量和使用方法使用。

5.对于容易引起不良反应的中药配方颗粒,应在包装上标注警示语,提醒患者使用时注意安全。

四、监督和管理1.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和销售企业应定期接受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检查和抽检。

2.对于中药配方颗粒出现质量问题的,应立即停止生产和销售,并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3.对于中药配方颗粒的监督抽检结果不合格的,应追溯相关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情况,并进行处罚。

4.对于违法违规生产和销售中药配方颗粒的,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五、附则1.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2.本办法解释权归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所有。

医院药房中药颗粒管理制度

医院药房中药颗粒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规范我院药房中药颗粒的管理,确保中药颗粒的质量、安全、合理使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药房中药颗粒的采购、验收、储存、调配、使用、回收等各个环节。

三、职责分工1. 药房主任:负责中药颗粒管理制度的制定、实施与监督,确保中药颗粒管理制度的执行。

2. 药剂科负责人:负责中药颗粒管理的组织协调,指导药房工作人员执行中药颗粒管理制度。

3. 药房工作人员:负责中药颗粒的采购、验收、储存、调配、使用、回收等具体工作。

四、中药颗粒管理要求1. 采购管理(1)采购前,药房工作人员应充分了解临床需求,合理制定采购计划。

(2)采购时,应选择有资质的生产企业或供货商,确保中药颗粒的质量。

(3)采购过程中,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2. 验收管理(1)验收时,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国家标准进行验收。

(2)验收内容包括:药品名称、规格、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生产单位、质量合格证明等。

(3)验收过程中,发现不合格或质量问题,应立即报告药剂科负责人,并按规定处理。

3. 储存管理(1)中药颗粒应按照药品说明书或储存要求,存放在干燥、通风、避光、防潮、防虫鼠的专用仓库。

(2)不同品种、规格的中药颗粒应分开存放,避免混淆。

(3)定期检查中药颗粒的储存条件,确保药品质量。

4. 调配管理(1)调配时,应严格按照处方要求,准确称量、调配中药颗粒。

(2)调配过程中,应确保中药颗粒的剂量准确,避免差错。

(3)调配好的中药颗粒应及时发放给患者,并做好记录。

5. 使用管理(1)临床科室在使用中药颗粒时,应严格按照处方要求,正确使用。

(2)临床科室应加强对中药颗粒使用的监督,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3)患者在使用中药颗粒过程中,如有不适,应及时报告医生。

6. 回收管理(1)患者退回的中药颗粒,应按照规定进行回收、登记。

(2)回收的中药颗粒应进行检查,如有质量问题,应及时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日,笔者在辖区一家医疗机构检查时,发现这家医疗机构门诊药房设有中药配方颗粒区,其中药配方颗粒是由本地某药品经营(批发)企业购入的。

根据《中药配方颗粒管理暂行规定》的相关要求,中药配方颗粒只能由被批准的试点生产企业生产,并且只能在由试点生产企业确定并报当地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备案的临床医院使用。

也就是说,中药配方颗粒尚未正式批准进入流通领域,药品经营企业不得经营中药配方颗粒。

在处理这起案件时,笔者可以确定该医疗机构存在未经备案违法使用中药配方颗粒的行为,而药品经营企业则存在违法销售中药配方颗粒行为,但却无法找到明确的禁止与处罚条款。

法规相对滞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6年在给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关于中药配方颗粒在未经批准单位经营使用如何查处问题的批复》(国食药监市[2006]630号)中明确表示:根据国家局《中药配方颗粒管理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未经国家局批准的试点和生产企业及未经相关省级药品监管部门备案的临床医院不能生产和使用中药配方颗粒,药品经营企业不允许销售中药配方颗粒。

对违反规定的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应责令其限期整改,逾期未整改的,应依法查处。

根据这一批复,发现上述违法行为时,药监部门首先要责令药品经营企业与医疗机构停止经营使用行为,限期整改。

但是对于整改后再犯的,却找不到明确的法律条款。

于是在上述案例的处理上便有了争议:有人认为对逾期未整改的药品经营企业以超出《药品经营许可证》许可的经营范围论处;也有人认为,如果药品经营企业批准的经营范围有中药饮片,因为《中药配方颗粒管理暂行规定》已明确中药配方颗粒从2001年12月1日起纳入中药饮片管理范畴,所以按超范围经营论处就会有牵强之处。

而对拒不改正的医疗机构则只能对相关产品予以先行登记保存后再进行处理了。

产业增长态势急需加强监管毋庸讳言,企业挖掘的是中药配方颗粒高额的利润及可增值市场空间,使用终端则注重其方便、快捷的特性。

据报道,目前我国已有400多家知名中医院使用中药配方颗粒。

近日,北京市已将中药配方颗粒纳入医保报销范畴,部分省市也放开规定,扩大中药配方颗粒的临床使用范围,允许二级甲等以上医院使用。

随着医院及患者对中药配方颗粒剂的需求呈现明显增长态势,许多企业对此早已作出反应。

产业迅猛增长,随之而来的配套监管与市场规范必是不可或缺的,但是纵观目前的市场与监管现状,我们不难看出,目前有关中药配方颗粒的法律空缺与监管滞后使部门执法处于两难境地:对于明确的违法事实,一是没有明确的禁止条款,二是没有确凿的处罚依据。

《中药配方颗粒管理暂行规定》中明确了中药配方颗粒从2001年12月1日起纳入中药饮片管理范畴,实行批准文号管理。

在未启动实施批准文号管理前仍属科学研究阶段,该阶段主要是选择试点企业研究、生产,由试点临床医院使用。

试点结束后,中药配方颗粒的申报及生产管理将另行规定。

但迄今为止中药配方颗粒仍处于试点运行状态,一直未实行批准文号管理,而且据笔者了解一直未出台相应的法律规定。

可以说对该类产品的生产、流通、使用的许可与管理尚处于不明确状态,从而导致了中药配方颗粒这一品种在监管上缺乏规范与处理依据的尴尬局面。

根源在疗效争议在笔者看来,造成中药配方颗粒相关法律与监管止步不前的原因是对疗效的争议。

中药配方颗粒实行单味定量包装,供药剂人员遵临床医嘱随证处方,按规定剂量调配给病人直接服用。

应该说这是中药汤剂改革的一种尝试,提倡者大多强调其在生产、使用、调配、使用上的优越性,认为免去了中药煎煮、浓缩、醇沉等工序,缩短了制备时间,不受煎煮时间的限制,且提取工艺科学、先进,其推广应用不但可以节省中药材资源,而且能够推动中药饮片现代化以及有关标准的完善。

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中药配方颗粒作为传统饮片的代用品也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无论是从物理还是化学角度考虑,配方颗粒未经pH、温度、不同性质成分共处等物理化学环境影响,不会有“群药共煎”的所有有效成分,或者说按此工艺制备的配方颗粒不会完全包含中医用药要求的有效成分。

无论上述两种论调孰是孰非,作为一名药监执法人员,还是希望主管部门能够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相应的监管法规。

一个品种的推广与应用的科学论断,也许不是监管部门能够给出的,但不同阶段的监管理念与措施的相继跟进则是能保证其规范与发展的前提。

关于印发《中药配方颗粒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局:为加强“中药配方颗粒”(原名:颗粒性饮片)的监督管理,确保人民用药安全有效,我局多次召开了专题研讨会,并根据目前“中药配方颗粒”生产、经营、使用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中药配方颗粒管理暂行规定》,现印发你们。

请各省(区、市)药品监督管理局严格执行此规定,并按要求于2001年7月底前将有关资料上报我局,逾期不再受理。

特此通知附件: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的技术要求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二○○一年七月五日中药配方颗粒管理暂行规定根据《药品管理法》的有关规定,为推进中药饮片实施批准文号管理,规范中药配方颗粒的试点研究,中药配方颗粒将从2001年12月1日起纳入中药饮片管理范畴,实行批准文号管理。

在未启动实施批准文号管理前仍属科学研究阶段,该阶段采取选择试点企业研究、生产,试点临床医院使用。

试点生产企业、品种、临床医院的选择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

试点结束后,中药配方颗粒的申报及生产管理将另行规定。

一、试点生产企业申报(一)生产企业必须持有《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且具备生产颗粒剂的剂型。

(二)中药配方颗粒的研究经省、部级科研立项,并取得阶段性成果(提供立项批件、合同书或验收证明)。

(三)生产企业研制的品种必须超过400个以上。

二、品种使用范围(一)申报企业应将过去进入科研用药范围内的临床科研单位名单上报(包括临床科研单位简介及使用“中药配方颗粒”情况证明,并加盖单位公章),不得再另行增加临床医院。

(二)试点生产企业经确认后,应将使用中药配方颗粒临床医院名单报医院所在地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备案。

三、申报资料的要求(一)按照“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的技术要求”提供质量标准研究资料(见附件)。

(二)相关附件,包括《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复印件、立项证书、临床使用单位及证明。

(三)科研设计方案。

四、申报程序(一)申报试点生产企业、品种及使用范围由所在地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初审合格后,上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注册司。

(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对申报试点生产企业进行现场考核。

五、试点工作期间的科研工作试点应围绕中药的配方颗粒临床安全评价及生产质量控制做好科研设计,明确阶段目标及考核指标,试点结束后应提交严谨的研究报告。

六、对经现场考核符合条件的试点生产企业我局予以确认,并组织专家对其申报的品种质量标准进行审查,符合要求的品种由所在省药品检验所进行质量标准复核合格后,在备案的临床医院开展研究工作,未经确认的试点生产企业及备案的临床医院不能生产和使用。

附件: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的技术要求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内容应包括:药品名称、来源、炮制、制法、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注意、规格、贮藏等项目。

一、质量标准(一)药品名称包括中文名称和汉语拼音。

药材名称应采用《中国药典》现行版一部及部颁标准中药材的名称,成品名称按“***配方颗粒”进行命名,即“药材名+配方颗粒”。

(二)来源包括植物的科名、中文名、拉丁学名和药用部位。

(三)炮制凡与《中国药典》现行版一部及部颁标准中药材项下炮制方法不一致的品种,应写明其炮制方法。

(四)制法应写明制备工艺的过程(包括辅料种类等),列出关键的技术参数,明确投料量和成品制成量(成品以1000g计)。

并附工艺流程图。

(五)性状对外观颜色、形状和气味进行描述。

(六)鉴别要求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现性好。

色谱法鉴别应选择适宜的对照品或对照药材作对照试验。

(七)检查除另有规定外,按照《中国药典》现行版一部附录颗粒剂通则项下规定的检查项目进行检查。

(八)浸出物对难以进行含量测定或所测成分含量低于千分之一的品种,应建立浸出物测定。

测定方法参照《中国药典》现行版一部附录浸出物测定的有关规定,选择适当的溶剂进行测定。

(九)含量测定1、除难以进行含量测定等特殊情况外,原则上均应进行含量测定。

2、含量测定方法可参考有关质量标准或有关文献,也可自行研究后建立,但均应进行方法学考察试验。

3、含量限(幅)度应根据实测数据(至少有10批样品的20个数据)制订,单剂量包装以每袋(瓶)含某成分的量表示;多剂量包装以每克含某成分的量表示。

(十)功能与主治应与《中国药典》现行版一部及部颁中药材标准中相应的品种项下一致。

(十一)用法与用量供配方用,遵医嘱。

(十二)注意应与《中国药典》现行版一部及部颁中药材标准中相应的品种项下一致。

(十三)规格应标明每袋(瓶)的包装量及相当的原饮片量。

(十四)贮藏根据各品种的情况酌定。

(十五)有效期根据稳定性实验确定。

质量标准起草说明的编写要求编写质量标准起草说明的目的在于说明制定质量标准中各个项目的理由,规定各项目指标的依据、技术条件和注意事项等,既要有理论解释,又要有实践工作的总结及试验数据,是全部研究工作的汇总。

1、药品名称包括中文名和汉语拼音。

成品名称按“药材名称+配方颗粒”进行命名,药材如系炮制品,应采用“炮制品名称+配方颗粒”进行命名。

药材及其炮制品的名称应采用《中国药典》现行版一部及部颁标准中药材的名称。

2、来源生产用的中药材应进行严格的品种鉴定。

成品来源包括植物的科名、中文名、拉丁学名、药用部位及其制成品,科名只写中文名,不附拉丁名。

如川芎配方颗粒的来源可表述为: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干燥根茎制成的配方颗粒;制川乌配方颗粒的来源可表述为:本品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干燥母根经炮制后加工而成的配方颗粒。

3、炮制凡采用《中国药典》现行版一部和部颁标准中药材项下的炮制方法炮制的饮片,不要求提供炮制方法,但需说明采用何种标准;采用各省、市、自治区中药材炮制规范炮制的饮片,需写明详细的炮制方法,并提供炮制规范的复印件。

4、制法应附制备工艺路线图,应说明关键技术参数的含义及确定最终制备工艺及其技术条件的理由。

若用辅料需说明辅料品名及用量,并附标准,详细研究资料列入制备工艺的研究资料中。

5、性状说明正文中所描述性状的理由,叙述在性状描述中需要说明的问题。

所描述性状的样品至少必须是中试产品。

色泽的描写应明确,考虑到原料色泽差异所产生的影响,色泽可以有一定的幅度。

6、鉴别应说明确定鉴别方法和试验条件的依据。

鉴别方法一般采用光谱鉴别或色谱鉴别,要求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现性好。

色谱法应采用阳性对照(对照品或对照药材)和阴性对照(辅料),并附有关图谱或彩色照片,要求清晰、真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